首页范文大全医保中心内控实施方案十篇医保中心内控实施方案十篇

医保中心内控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0:17

医保中心内控实施方案篇1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内网安全;桌面行为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8-6631-04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广泛应用,医院业务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系统应用到医疗行为的方方面面,成为医疗服务中的重要平台,这也极大的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率。随着医院对数字化建设的重视,对信息化建设软硬件投入的加大,医院内网规模也不断扩大,这也让医院内网的安全管理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医院信息系统中有着大量涉及到医院日常业务的数据,是医院的核心,如果遭到破坏、窃取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本文从医院内网安全的一些问题出发,对医院内网安全管理方面隐患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个内网安全管理的解决方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对医院内网的安全管理进行提高和加强。

1医院内网安全管理的隐患

对于医院内部网络而言,其安全管理分为两个方面:信息系统终端的安全管理和服务器端的安全管理,最常见的内网安全问题也是出现在这两个方面。对于信息系统的终端,其中有着大量临时数据和程序文件,而且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内网访问信息系统服务器和核心数据,从而可以造成医院核心数据的泄露。对于服务器端,医院的文件、数据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业务的核心,这些数据、文件需要有更好的安全管理,要保持高完整性和高可用性。笔者医院内网拓扑图如图1所示。

下面从这两个方面对内网安全管理隐患进行分析

1.1信息系统终端安全隐患

对于医院内网安全管理来讲,信息系统终端的安全需要管理人员花费更多的精力,如果管理不善,会出很大的安全事故。正常来说,内网的信息终端的安全隐患分为三个方面即终端网络安全隐患、终端端口安全隐患、终端打印设备安全隐患。只要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就可以对信息系统终端进行高可靠性的安全管理,保障内网安全。

终端网络安全隐患。这主要是将内网电脑接入internet网,避开医院所有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将医院信息泄露。或是,将非工作电脑,非法接入医院内网,能直接连接到核心服务器,对内网安全造成威胁。

终端端口安全隐患。各个终端设备上都有各种外接端口,如USB,光驱等,利用这些可以外接设备的端口就可以将特殊信息复制出来,从而造成信息泄露,形成信息安全事故。

终端打印设备安全隐患。由于现在医院很多单据需要打印,各终端都外接或通过网络连接打印设备,这样就可以将敏感信息打印出来,造成安全隐患。

1.2服务器端的安全隐患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医院的服务行为全部依靠信息系统的支撑,在医院信息体系中,服务器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服务器区的数据对医院来说是信息系统中的重中之重。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会对医院业务产生很大影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目前服务器端的安全也面临着多方面的隐患。

目前,笔者所在医院多个系统的用户都被各个工作人员共同使用,如果某一工作人员恶意篡改、删除数据,造成系统不正常或是崩溃,就会对医疗服务引起很大影响。曾经南方某医院,由于系统用户共享,数据库数据被删除,相应日志也不能恢复造成损失几百万元,但却无法追责。

如果信息系统高级用户和密码被非法窃取,只要会简单的SQL相关用法就可以连接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操作,从而脱离了应用程序中所做的限制,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

外部主机的非法接入医院内网,有些工作人员将私有电脑带入医院接入内网,就能联接服务器,稍懂专业知识的人就可以对服务器数据进行破坏和窃取工作,这也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2医院内网安全管理的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内网安全隐患,结合医院实际工作情况,设计出一个符合医院实际,以身份认证为核心的内网安全管理方案,该方案结构体系如图2所示。在此方案中,将医院网络分为三个风险区:即外部接入风险区、系统终端风险区、服务器端风险区。其中系统终端风险区指医院内部运行系统业务的范围内的主机,这些主机的使用者均是医院内部职工,对这个区域只需要进行管理和控制。服务器端风险区是医院内部核心服务器区域,该区域内存储大量医院业务相关核心数据,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访问控制和操作审计。外部接入风险区域是指未经许可授权而接入医院内网的主机,这些主机所带来的风险最高,可能有病毒、恶意操作等,对这些主机主要是防范和控制,意在预防。在本方案中,针对这三个区域应分别采用不同周的安全控制方法来保障内网安全。

2.1系统终端风险区的安全管理

对于终端风险区的主机安全管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主要是对主机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控制。主要包括:

2.1.1增强用户身份管理

目前在医院,多人共用一台主机一个帐户的情况非常普遍,方案中给每个工作人员进行身份认证,配备私有密码,只有使用该密码才能正常使用终端。这样可以使非法用户无法进入医院内部业务系统,同时可以对合法用户进行管理。

2.1.2设备控制

对于终端主上USB接口、光驱、无线网卡等设备统一进行控制,防止通过这些设备将特殊信息泄露出去,也可以防止利用网络设备进行非法外联,以造成信息泄露,还需要对移动存储设备进行透明的加密、解密操作,以方便医院内部信息共享,这样即使丢失也因为加密而不给医院带来损失。

2.1.3网络控制

针对终端用户的网络访问进行控制和监视,根据终端的工作性质区别对待,通过对URL、端口、ip地址的黑白名单等的管控,防止用户访问不良网站以感染病毒和木马而造成危害。

2.1.4桌面管理控制

包括桌面远程监控和本地进程控制,远程监控使得管理员可以实时掌握远程终端的使用情况,对用户行为进行监管,发现有非法操作时,可以控制终端,终止用户非法行为。该功能还可以方便日常工作,如日常维护、培训等方便管理。本地进程控制主要是对终端运行的非法进程进行黑白名单管控,可以禁止运行一些非法程序。

2.1.5日志管理

日志审计是管理控制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可以对终端用户的行为进行评估和管理。

2.2服务器端的安全管理

服务器端的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系统用户的访问控制和相关系统和数据操作的审计。

2.2.1基于用户角色的访问控制

由于每个系统用户均有自己唯一的私人密码,并可以赋予不同的角色,对不同角色给予不同的访问权限,从而对访问服务器进行控制。对于未给予角色的用户禁止访问服务器。

2.2.2服务器资源的操作审计

对于相关服务器,本方案对用户的存取、修改、删除操作进行高强度的日志审计,包括操作主机、时间、人员、操作类型、对象等,使得非法操作有据可查。

2.2.3数据库的操作审计

在本方案中这一个重点,医院以前业务系统中,对数据库资源的访问控制非常简单,无法进行详细审计,当用户抛开业务系统,用其他数据库访问工具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也无法审计。对于无法访问数据库的用户即使通过非法工具访问数据库也需要审计,以用于对用户的监控和管理。

2.3外部接入风险区安全管理

对于未经授权而接入内网的主机,改方案中主要是采取防范和控制手段来保障内网安全,主要措施为:

2.3.1非法主机接入预警

对于非法主机,一旦接入内网,就立即要向管理员报警,使管理员实时掌握非法入侵情况和详细主机信息,使管理员能查到相关主机,实施管理。

2.3.2非法主机接入攻击

该方案中一台发现非法主机入侵,就立即实施攻击,使该主机无法使用内网,并通报管理员。

3内网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

通过对医院内网安全管理隐患的分析和制定相关解决方案,我们通过相关考察调研后选用了通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通软内网管理平台V6.0版,以身份认证为核心能够实现方案中的所有管理措施,并还有其他适合医院实际情况功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医院的内网安全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下面对该系统在我们医院实施情况进行简单介绍

3.1系统组成

通软内网管理平台V6.0版由3个部分组成

3.1.1平台服务器

运行平台相关服务程序,如平台数据库、日志审计服务、身份认识服务等,是整个管理平台的核心。

3.1.2安全管理中心

管理人员通过安全管理中心实施各种安全管理控制,如远程监控、安全策略制定、身份认证、日志审计等进行集中操作。

3.1.3安全管理客户端

装在系统终端主机上的软件,能够接受各种安全策略,并实施全安控制,并上报信息,并能做到自我保护,做到删不掉、看不见,强有力的保障安全管理策略的实施。

3.2系统部署

平台部署拓扑图如图3所示,在安装时能过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动部署到系统终端上,二是能过手动安装模式,下载运行安装,在实际部署过程中,这两种方式相结合,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安全管理客户端的卸载有多种方式,如主动授权卸载,管理员专用卸载、远程卸载等多种方式,方便日常管理。

3.3安全管理实施经验

在使用通软内网管理平台后,我们医院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实际应用中也不能完全依靠平台对内网进行安全保障,经常会有人为事件对内网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制定符合三级等保的规章制度与该平台来配套运行,对员工的行为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并奖惩结合,保证了系统顺畅运行。

4总结

随着医院业务系统不断增加,医院网络不断增大,医院内网管理隐患逐渐显现,我们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内网安全管理的各种隐患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和安全管理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用通软内网管理平台来保障医院内部网络的安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医院内网安全管理上升到更加安全的层次,更好的保障了医院业务有条不紊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晓辉.网络硬件设备完全技术宝典[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医保中心内控实施方案篇2

《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有义务妥善保管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病历资料。所以,病案质量管理对医疗责任的构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广义的病案质量管理,是指病案从建立、形成到归档、利用等一系列工作环节按照各项工作预定标准和要求衡量需要达到的程度,包含病案管理质量和病案书写质量。狭义的病案质量,指医务人员对医疗活动记录的优劣程度。本文采用狭义概念,主要探讨如何提高病案内容质量。

病案质量内涵与控制标准

按照病案属性及保管利用要求,衡量一份病案质量如何,笔者认为主要看“三性”:

完整性。一份合格的病案应当包括病人的鉴别资料,医师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所做的记录,各种检查化验的记录和报告单,护理人员对病人的观察、处置、护理所做的各项记录,以及手术报告、告知同意书等各种证明文件齐全完备,能够明确地表达医疗对象是谁,由谁开出医嘱,由谁执行医嘱,接受医疗的是何种疾病,为什么要采用此类措施,医疗操作在什么地方进行,医疗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真实性。医务人员应当客观、及时地记录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的实际情况,记录病情、治疗措施变化的过程和病人的反映,不能以主观评价代替、掩盖真实情况,不能无根据地增减记录内容,更不能弄虚作假,并维护记录的原始性。

准确性。记录的内容、术语、字体、格式应规范,表述准确。

为此,标准化管理是病案质量管理的核心和手段之一。我国病案管理的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商朝从殷墟出土的大量医疗记录甲骨文,现代则以北京协和医院1921年建立病案室为起点。但是,以标准化形式实施的病案质量管理,则发展迟缓。2002年明,以北京地区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病历书写规范》为蓝本,在收集部分省市《病历书写规范》基础上草拟,经全国数十位病历质量监控专家多次研讨论证,历时3年、数易其稿形成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由卫生部颁布,至此我国才有了第一套全国统一的病历书写标准。试行规范的施行,有力地促进了医疗机构病案质量的提高。

为了顺应医疗机构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在总结各地实践的基础上,卫生部又组织力量对试行规范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于2010年3月颁布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试行规范比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具有一些新的特点:1.记录内容进一步完备。如将麻醉同意书、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病危(重)通知书作为病情告知规范的内容,将有创诊疗操作记录、麻醉术前访视记录、手术安全核查记录、麻醉术后访视记录作为病程记录规范的内容。2.记录要求进一步细化。如对现病史中的发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伴随症状发病以来的诊治经过及结果、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对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对首次病程记录中的病例特点、拟诊讨论、诊治计划等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3.记录责任主体进一步明确。“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本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对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应有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核对、确认并签字”。4.记录原始性进一步强化。“病案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不得果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为各级医疗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加强病案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是加强病案质量控制的根本标准。

病案终端质控与环节质控比较分析

按照现代质量控制技术理论,设计、制定标准是实施质量控制的前提,环节质控,终端质控是主要方法。所谓环节质控,即过程质量控制,通常指通过分析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相关过程,确定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质量检测点),在生产过程中随机对质量检测点进行检验,以判断该环节是否在预定标准内生产。所谓终端质控,即事后质量控制,指在生产后对成品进行质量检验,根据随机样本的质量检验结果决定是否接受该批产品。

一份完整的住院病人病案由病案首页、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同意书、病危(重)通知书、医嘱单、辅助检查报告单、体温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资料等材料构成。其形成过程大体可分为建立住院病案,记录检查检验、诊断、诊疗计划,记录诊疗护理过程和书写诊疗总结等4个阶段。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主要采用终端质控的办法实施对病案的质量管理,即成立由数位高年资医师组成的病案质检组,在医疗活动结束后,由质检组对病案管理人员收集整理归档的病案,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责成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完善。作为事后质量监控,终端质控难以保证病案质量,返修成为病案管理的常态。常见的问题有:病案首页基本信息有错误,不完整,空缺内容较多;疾病、手术等填写错误,涂改较多;病程记录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对变化情况的分析及对策,不能完整地反映医疗过程;更有甚者,滥用模板拷贝技术,造成病程前后矛盾,张冠李戴等情况;有重要创伤性检查、治疗及手术,但缺少医患谈话记录或知情同意文字依据等。从表面上看,终端质控能够发现并纠正病案中的差错,为存档病案质量提供保证。但是终端质控后的返修,不仅损害病案的原始记录价值,而且由于患者出院时间已久,医师难以完整、准确地回忆当时情况,修改后的病案记录主观成分较多,不能确保病案的真实性、准确性,给医疗纠纷埋下导火索。因此终端质控可以作为一种辅、特殊性的救济手段,不能作为病案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加强病案形成过程的质量控制,即实施环节质控,是提高病案质量的根本所在。环节质控,重在“事先预防”,注重病案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单元工作起点的质量控制,能够保证病案记录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把质量缺陷杜绝在病案形成过程之中。因此,加强病案质量管

理必须实现由单纯依靠终端质控到以环节质控为主、终端质控作保障的转变。

病案环节质控的思路与对策

从病案形成过程来看,医务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医技人员是病案的记录者,病案质量取决于医务人员的记录。医务人员对医疗文书记录重要性的认识,是否具有“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水平、责任心和事业心以及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各级医师的医学水平、临床经验,住院医师掌握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程度,医技人员对各种化验检查的操作水平、诊断质量,都是决定病案质量的关键因素。病案形成过程中有无现场督促、检查与控制机制,医疗行为制度是否健全、规范和落实,都对病案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病案环节质控要以提高医务人员规范记录医疗文书的意识和能力为根本,以建立现场督促,检查与控制机制为重点,以规范、落实医疗行为制度为保障。

1 切实提高医务人员规范记录医疗文书的意识和能力

要加强医务人员质量观念、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加强病案质量管理、保证和维护病案记录完整、真实、及时、准确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病案质量管理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增强质量自我控制意识。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本专业的诊疗和技术操作常规,以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病案专业基础知识,强化专业标准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文书记录水平。

2 建立病案形成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机制

在临床科室成立由科主任、主治医师和科护士长组成的病案质量监控小组,经常性地自查、自检、自控本科的病案质量,实施对病案质量的现场督促、检查。明确主治医师承担指导、督促住院医师按标准完成每份住院病案的工作职责,必须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认真负责、及时地检查住院医师记录的合理性、及时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科主任应定期检查,审核主治医师对住院医师病案质量控制的结果,对全科病案质量负总责。护士长要认真把好护理记录质量关。医务处应加强病案形成过程中的检查与抽查,督促医师养成及时、规范记录的习惯。

医保中心内控实施方案篇3

2010年,309医院采用ieee802.11n标准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结合309医院现有网络和主要应用需求打造了一个高速率、高覆盖、高安全、有线无线一体化、易扩容的无线医疗网络,为309医院的移动医疗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线网络为移动医疗奠基

309医院的移动医疗应用主要包括无线体征监护和无线移动临床医、护工作站。无线体征监护能够实时向主治医生同步病人的心电监护等生命体征信息,在出现异常情况时,主治医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病人病情及病人当前生命体征信息。而且,大规模的无线体征监护应用可以大幅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使病人可以在普通病房里享受到iCU(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护环境。309医院还在全国率先推行ipad移动医生、护士工作站。医生通过ipad无线访问医院HiS服务器,随时调取病人的电子病历。在移动查房过程中,医生还可以通过无线医疗网络调用paCS影像。

目前,309医院日均影像数据量约为19G。每日平均调阅影像数据量为45GB,每天向weB转发的数据约10GB。每小时峰值阅片量为6.3GB。这就要求无线网络建设不单要稳定,而且需要高可靠的带宽支持。医生通过手持终端进行数据录入调取必须保证百分百精确、稳定、高效、安全,因为这些都关乎广大医患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无线网络建设是移动医疗的基础建设,稳定的网络环境才能够让移动医疗众多应用系统发挥作用,它是移动手持终端完成工作的依托。

无线网络成功的六大元素

■高性能、高带宽

309医院采用的无线网络产品,它的射频芯片是采用业内最高的性能芯片方案,支持3X3mimo技术,采用双频技术,支持600mbps的速率,实现802.11n高性能业务应用。同时,通过本地转发,智能无线交换网络将大量数据转发、加密和策略实施的任务从无线交换机转移到无线智能接入点,进而极大地减少了无线交换机的工作负担,智能无线交换网络可以高速处理相当于802.11a/g12倍的吞吐量,有效满足了无线移动临床医、护工作站对高带宽的要求。

针对移动终端的特殊性,309医院无线网络方案实现了安全和易用性完美结合,既满足了无线终端安全接入,又实现了终端零配置的解决方案,提高了医护工作者无线易用性。

■高稳定

无线控制器是无线网络的核心,通过无线控制的n+1备份来提高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无线控制器采用的冗余备份技术是在虚拟化架构下开发出来的。当主控制器异常宕机时,备份控制器和主控制器之间的心跳检测机制可以快速检测到主设备的状态,并及时通知ap进行主备用Capwap隧道的切换,这一过程的切换时间将保持在毫秒级别,用户的业务不会出现任何中断。

■高覆盖

在309医院,需要护士携带终端ipad到病人床旁录入病人体征、执行医嘱等工作。这就对无线网络信号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病房墙体结构对无线信号衰减的问题,309医院信息中心无线网络解决方案采用了放装ap布置和“微室分”方案结合的覆盖方式,既充分满足了病房内无线信号质量,也有效避免了同频干扰等问题,保障了医护业务的连续性。■安全易用

为了满足医院特殊无线体征监护的需求,该方案根据体征采集仪器无线特性而定制了无线ap与心电监护间私有协议的开发,更好实现了医疗设备简单、安全的无线接入,并通过DtLS加密算法实现完整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采用国际标准协议Capwap进行加密通信,既实现了与有线网络的隔离,又保证了RG-wS5708与ap之间实时通信的保密性;划分多个eSSiD,网管人员可以对使用相同SSiD的子网或VLan单独实施加密和隔离,并可针对每个SSiD配置单独的认证方式、加密机制等;通过多种内在的安全机制可有效防止和控制病毒传播和网络流量攻击,控制非法用户使用网络,保证合法用户合理化使用网络;通过多种认证方式(maC、weB、802.1X)实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进入网络;通过支持全局网络安全解决方案(GSn),灵活实现对进入网络的用户划分访问权限。此外,通过用户完整性检查将对网络安全有威胁的用户隔离到安全区域,避免个别用户的行为导致整网断网,从而保护全网的安全。

■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

采用基于web的RG-SnC管理系统,为网管人员提供了易用性极强的管理平台。RG-SnC可对无线网络中的无线控制器和无线接入点等设备与有线网络设备进行一体化集中管理,信息中心对全网设备信息和状态可随时全盘掌握。RG-SnC可自动创建系列无线接入点配置文件,统一远程配置ap的射频功率、无线信道分配等参数,并可实时与设备保持配置信息的同步与更新。

■专业的无线实施团队

医保中心内控实施方案篇4

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区卫生局印发的《区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经研究,定于年5月23日起,组织医政、疾控、妇幼、社区办部分专业人员对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半年工作考核。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年5月23日---年6月3日。

二、路线安排

三、考核组人员组成

区卫生局成立考核工作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副组长:成员:由区卫生局医政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社区办等专业人员组成。

四、考核形式

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档案、资料等形式,现场打分反馈。

五、考核及督查内容

《市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方案》、《区星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标准》中所列的考核的内容。主要涉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国家九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社区中医药工作;六项基本医疗;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日常考核情况等。

六、考核分工:

1、医政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6项基本医疗(家庭医疗服务、双向转诊、社区现场应急救护、社区康复医疗)工作开展和建档情况;开展试点社区中医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中医服务工作情况。

2、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慢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保健、重症精神病管理、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和建档情况。

3、区妇幼保健所: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儿童保健、计划生育咨询指导工作开展和建档情况。

4、社区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础档案资料建档情况;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开展及建档情况;社区机构标准化建设情况;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工作,公立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实施情况;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情况。

五、有关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考核,认真做好自查和通报工作。医政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保所要熟练掌握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市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方案》和区卫生局《区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区创建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要求,严格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医保中心内控实施方案篇5

(二)应急处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预检分诊及发热门诊接待就诊患者时,发现下列情况的,必须严格按程序处置并及时上报。

1、对来自疫区,与有发热伴咳嗽或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者乘坐同一交通工具的其他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登记后,无异常者可实施居家医学观察,并告知其注意事项。

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及时报告县卫生局送指定场所实施集中医学隔离观察:

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情况下,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确诊或疑似病例的人员及与其共同生活或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直接接触过甲型H1n1流感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或可能暴露于病例污染环境或物体的人员;

现场流行病调查人员根据调查情况确定的其他密切接触者;

3、既有流行病学史,又有症状体征者,应及时报告县卫生局组织会诊,并立即在有防护情况下,由专用救护车送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二)诊断流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行逐级会诊制,一旦发现可疑病例,要立即上报县卫生局,由县卫生局指派县级专家组、流行病学调查组会诊,明确初步诊断;并逐级上报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由市、省专家组会诊及病理学检查确认。

(三)转运流程。对我县甲型H1n1流感病毒确诊或疑似病例转运工作,由县医院甲型H1n1流感病人转运组(附件5)或市中心医院负压救护车承担,各医疗机构不得擅自用普通交通工具转运病人。

五、医疗救治工作要求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制定本单位医疗救治工作方案,明确主要负责人、救治组和联系人,进一步做好物资设备、药品和防护物品等相关应急物资的准备,确保一旦发现疑似和确诊病例,能及时有效的实施医疗防控和救治。

(二)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各级医疗机构要再次组织开展全员防病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演练,尤其要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的强化培训和演练,培训内容包括预检分诊,发热病人的甄别及鉴别诊断,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治疗、报病流程及消毒防护等,要注重培训效果,确保培训质量,切实提高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诊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社会舆论宣传和引导,消除群众恐慌心理。

(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并规范发热门诊,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做到分区合理、标识醒目,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对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人员,应登记造册,并报告县疾控中心。

(四)全县已统一设置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派员参与集中医学隔离观察工作的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务必确保本单位参与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的医务人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各机构要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宣传解释和服务等相关工作,确保配合支持医学隔离观察工作及时有序开展。

(五)严格消毒隔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部《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09版试行)》和《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要求,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加强消毒和医务人员防护,尤其重视对预检、发热门诊等重点区域的感染控制,防止院内感染和疫情扩散。

(六)做好应急值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坚持应急值守,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主要领导、县专家组成员和相关人员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通畅,医疗应急队伍保持24小时待命,确保快速有效的处置与人员调度安排。县卫生局将对医疗机构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抽查。

医保中心内控实施方案篇6

一、编制目的

2

二、工作原则

2

三、适用范围

3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4

五、分区分级风险等级判定与

4

六、不同风险等级的应急处置措施

6

七、工作评估

19

2020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为积极有效应对秋冬季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提早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根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通过不同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提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项配套工作方案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要求,按照《XX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工作指引的通知》(省疫情防控办〔2020〕XX号)要求,结合XX实际,针对疫情传播的不同风险等级,确定分区分级标准,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和应急处置措施,进一步明确工作要点,实施精准防控,最大程度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保障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

展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生命至上,预防为主。

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监测、评估、预警,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准备,落实防范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二)统一领导,联防联控。

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与市卫健、海关、市场监管、经信、财政、宣传、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工作。

(三)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规范开展新冠肺炎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发挥专家指导作用,运用有效手段,果断处置新冠肺炎疫情。

(四)分区分级,精准施策。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不同环节、不同场所、不同地区特点,采取高中低风险差异化防控,及时启动和动态调整响应级别,做到精准施策,科学防控。

(五)平战结合,统筹兼顾。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科学应对,确保疫情及时控制,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六)加强宣教,社会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及时、主动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积极组织、动员公众参与新冠肺炎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等活动。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指导本市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按照属地原则,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进一步完善XX市、各县(市、区)、XX湾新区(高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挥体系,负责组织实施辖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适时调整成员单位和工作组。市、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多部门多领域疫情防控专家团队,充分利用精密智控疫情防控指挥平台,构建决策服务平台,为指挥机构决策提供参谋意见。

各县(市、区)、XX湾新区(高新区)、各部门要按照“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强化监测预警、风险防范、防控救治、信息、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工作职责;针对疫情的不同风险等级和响应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措施。

五、分区分级风险等级判定与

(一)风险区域等级划分标准

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XX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工作指引的通知》(省疫情防控办〔2020〕XX号)和XX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防控工作方案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为低、中、高三类风险等级。

风险区域等级划分标准(2020版)

风险等级

低风险

14天内,出现未闭环管理的市外输入的散发病例(包括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下同)1-4例。

中风险

14天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有2-3个乡镇(街道)发生未闭环管理的市外输入的散发病例、传染来源不明的病例、本地病例;

2.发生未闭环管理的市外输入的散发病例5-20例;

3.传染来源不明的病例或本地病例1-9例。

高风险

14天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有4个及以上乡镇(街道)发生未闭环管理的市外输入的散发病例、传染来源不明的病例、本地病例;

2.发生未闭环管理的市外输入的散发病例大于20例;

3.发生传染来源不明的病例或本地病例10例及以上;

4.发生持续性社区传播。

(二)风险区域等级的判定与

各县(市、区)的风险区域等级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按本方案进行判定,当日或次日向社会或一定范围内。根据防控政策、疫情发展形势等情况,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可以动态调整风险区域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一个风险区域等级后,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定期(一般是14天内)进行研判后作出调整或继续保持的意见,直至转为常态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在作出风险区域等级调整的当日或次日向社会或一定范围内

若国家、省疫情防控领导组织对我市及县(市、区)作出风险区域等级判定后,按国家、省疫情防控领导组织的意见实施。

六、不同风险等级的应急处置措施

根据疫情进展做到分级分类的及时科学响应,落实“四早”措施,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根据疫情形势,在采取对应等级的防控措施外,可采取更高等级的防控措施。

(一)低风险区域应急处置措施

在我市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做好以下措施:

1.传染源管理。医疗机构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最新版)》标准对病例明确诊断,发现的病例由诊断医疗机构在2小时内完成疫情报告;病例由当地120专车转至当地定点救治医院隔离治疗,重症病人集中收治至XX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隔离治疗;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后,应由120专车转运回当地集中隔离点继续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

2.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对发现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在县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组织下,组建由卫生健康、疾控、公安、通信、交通、大数据等部门相关人员的专班,按照专案的方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通过面对面、通讯、视频等方式完成初步信息收集,通过通讯、轨迹分析等方式核实、补充调查信息。全面排查接触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最新版)》判定密切接触者。快速开展疫情溯源,加强协同联动,由专案专班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精准流行病学调查,划定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范围进行核酸和血清学检测,尽可能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链和扩散范围。对于感染来源不明的病例,可采集病例标本送至有能力开展基因检测的实验室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协助判断可能的感染来源。

3.接触者管理。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最新版)》进行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对判定为XX市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由辖区乡镇(街道)安排专人对一般接触者进行登记、健康风险告知和随访。隔离医学观察对象、随访对象出现异常症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对市外密切接触者开展跨区域协查,掌握市外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排查、管控结果。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最新版)》对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期满,无异常情况,按时解除医学观察。如密切接触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该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可立即解除隔离医学观察,无需至医学观察期满。疑似病例在排除后,其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即可解除医学观察。

4.疫点划分和处理。根据流调、通讯、轨迹排查等判定病人发病前3天、无症状感染者采样前3天的活动范围,经专家研判,科学、精准划定封控范围至最小单元。原则上,病人发病前3天、无症状感染者采样前3天至隔离治疗前所到过的场所,停留时间超过1小时、空间较小且通风不良的室内场所,均应列为疫点进行管理。根据患者的活动范围,将一个或若干个住户、办公室、教室,与患者出入口进出的楼层、楼道、电梯、单元和楼栋,同一病区或诊室,同一航班、列车车厢和船舶等划定为疫点,经专家研判,疫点可扩大至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范围。同一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可划定一个或多个疫点。

对疫点实行封锁管理,在最后一例病例确诊后

14

天区域内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时,可解除封锁。疫点禁止人员进出,取消所有人员聚集活动,基本生活物资由当地乡镇(街道)、社区(村)通过无接触的方式配送。对疫点所在小区、单位开展逐户排查,对近

14

天内有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者,按规定及时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和诊治

疫点所在小区、单位出入口严格执行卡口、健康码查验、体温测量、佩戴口罩等措施,引导居民非必要不出门,禁止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疫点所在小区、单位范围外的区域继续采取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应急准备。

疫点确定后,应由辖区乡镇(街道)组织消杀队伍,及时开展卫生处理和终末消毒。乡镇(街道)组织环卫工人或卫生保洁人员做好社会面外环境消毒工作。应科学选用消杀药品、器械和消杀方法,开展消杀前后消毒效果评价,辖区疾控机构应做好技术指导。当地乡镇(街道)应为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提供漂白精片、免洗手消液、酒精等消毒药品,做好日常消毒和随时消毒方法指导和安全提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经含氯消毒剂处理后按一般生活垃圾处置。

5.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纳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当天或次日开展第一次核酸检测,间隔1日和第14日期满时分别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核酸检测;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医学观察当日或次日进行一次核酸检测;3日内完成一般接触者、封控范围内最小单元的其他人员的核酸检测;对病例可能暴露场所的食品、环境、从业人员等标本应急开展核酸检测;根据专家研判,可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和对象。

6.开展应急监测。对密切接触者、境外入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和血清学筛查,做到“应检尽检”。其他人群实行“愿检尽检”。对农贸市场、冷链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餐饮和快递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抽检。被划定管控的疫区停售退烧、止咳等相关药品。对病例暴露场所和单位的可疑物品、环境及相关生产和交易环节开展风险监测。

7.加强高风险人群管理。对入境人员、市外中高风险地区来台返台人员实行全程闭环式管理。按照我省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有关规定,对入境来台人员采取隔离、检测等管控措施

;市外中高风险地区来台返台人员需持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方可在市内有序流动。入境来台人员和市外中高风险地区来台返台人员任何一项检测呈阳性的,落实专车“点对点”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8.全程心理疏导。落实完善康复和心理疏导机制,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疏导专家组,组建心理应急救援队伍。各乡镇(街道)明确1名领导负责相关工作;在社区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心理专干,在乡镇(街道)设置社会工作站,建立社区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队。各级医疗机构要做好对口指导,根据服务对象需求,提供相关服务和精神科转介服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对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心理专干等人员开展培训和督导

9.健康教育风险沟通。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大众传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宣传部门要组织动员当地新闻媒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短信、微博、微信等手段,建立权威可靠传播渠道,开展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知识宣传,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提高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持续推动出门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勤洗手、勤通风、使用公筷公勺等社会风尚,减少非必要聚集活动。加强舆情收集分析和研判处置,针对群众的误解和不实传言,及时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回应和澄清。

10.强化流感等秋冬季传染病防治。提高流感疫苗、b型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水痘疫苗和腮腺炎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减少流感等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将老年人、儿童、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作为优先接种对象,减少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避免造成医疗资源挤兑。

11.做好人员和物资储备。做好流调、检测、医疗救治等人力储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在流行病学调查专班、流行病学调查行动小组的基础上,建立流行病学协查员队伍,各县(市、区)按照每村(社区)3-5人规模储备流行病学协查员。做好社区全员核酸筛查准备,制定大规模核酸检测方案,根据疫情发展及时启动社区全员核酸筛查。储备五合一混采检测、十合一混采检测物资和技术,建立完善辖区核酸检测调度和紧急动员机制。加强全市呼吸系统感染专业医务人员队伍能力建设

12.生产、生活运行保障准备。兼顾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需求的平衡,维持社会基本运行和社会秩序。各县(市、区)、XX湾新区(高新区)结合实际做好医疗物资生产、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关乎国计民生、城市安全等各类重点企业、行业的生产运行保障,储备必要的生产物资,确保供应链畅通。做好重点企业、行业在疫情持续严重状态下的人员和物资流通及生产环境安全保障预案,维持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13.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准备。未发生疫情的学校、幼托机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贸市场、餐饮、超市、景区景点、影剧院、培训机构、室、游艺厅、网吧、舞厅、酒吧、KtV、室内游泳馆等公共场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在做好进入人员测温、亮码、防护物资储备、宣传教育、流入物资生物安全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以正常运行。

14.特殊场所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辖区内一旦出现来源不明的病例或本地病例,辖区内所有的养老院、福利院、监狱、戒毒所、拘留所、精神病院等实行全封闭管理和全员核酸检测,禁止人员进出,暂停接收新进人员,停止家属探视活动。

15.储备并启用隔离场所。各县(市、区)、XX湾新区(高新区)要根据疫情形势,按照1∶100的比例做好隔离场所的准备(即1例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准备100个隔离房间),同时至少准备1处符合标准、可随时启用的集中隔离备用场所。每个隔离点足额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设施设备,严格落实单人单间隔离措施。做好隔离点安全保卫和医疗废物处理工作。

16.医疗救治资源准备。实行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分级启动机制。XX省XX医院、XX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XX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市中心医院为市级定点救治医院,每个县(市、区)至少确定1家县级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名称、地址、联系电话要向社会公布。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均要确定1家后备医院和1家方舱医院,并做好相应救治团队组建,后备医院需做好必要设施设备改造,方舱医院需做好水、电、供气、排污等改造准备。一旦出现确诊病例,立即启用当地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轻症、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由各县(市、区)定点医院收治,重症病人集中收治市级定点救治医院。一旦出现两位数以上的确诊病例,48小时内迅速腾空1家定点医院(后备医院)或1个独立收治的院区,同时统筹区域内外资源,派驻高水平专业技术团队,为集中收治患者做好准备。辖区内定点医院及后备医院床位使用超过50%时,做好方舱医院启用准备。市级后备医院为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方舱医院设在

XX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全民健身馆1号馆和2号馆。

17.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组织开展清洁家园、除四害活动,减少疾病危害。

18.加强网络化管理。依靠社会力量,开展群防群控,做好社区管控措施,完善社区防控工作方案,加强网格化管理,健全区域一体化防控体系,严防疫情扩散。

19.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或专家组认为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二)中风险区域应急处置措施

在低风险区域应急处置措施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调整响应等级。县(市、区)达到中风险,所有工作组全面启动工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加大对发生疫情县(市、区)防控工作的指导力度,调配适当力量予以支援,指导其他县(市、区)做好应急准备,必要时,请求省级调配资源进行跨区域紧急支援。

2.疫区封控。以村(社区)为单位划分封控范围,实施封锁管理。疫点所在的所有村(社区)均为封控范围,经评估,必要时,可将疫点周边村(社区)划定为疫区进行封控管理。在封控范围内,以户为最小单位实施封控管理。对封控范围内所有小区、单位设置卡口,实行24小时值守,非隔离人员可凭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离开封控范围。

3.封控范围内重点场所防控措施

(1)利用全省统一的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工和公共场所开放开业负面清单,评估、管理封控范围内的单位和公共场所。

(2)医疗机构管理。定点救治医院和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发热病人诊疗工作,加强发热门诊、呼吸内科、急诊等重点科室人员和设备配置,落实首诊负责制,建立发热病例快速排查和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疑似病例的及时诊断和管理;非感染性疾病科室加强感染控制标准防护,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例的发现意识;设置发热门诊(或诊室)和隔离病房留观室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专车转诊发热患者;其他未设有发热门诊或诊室的医疗机构一律不得接收发热病人。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医务人员全员核酸检测和症状监测,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全部开展核酸检测,实行医院主要负责人带队的院感防控日巡查制度,对重点部门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以及防控的基础设施、基本流程逐一梳理,排摸整治各类风险隐患。

(3)企事业单位管理。经评估,关闭列入负面清单的单位和公共场所;列入负面清单的企事业单位,经整改、评估合格后可复工复产;未列入负面清单的企事业单位不停工停产,落实防控措施;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减少人员进出,鼓励远程居家等弹性办公、错峰上下班。

(4)公共场所管理。暂停开放影剧院、室、游艺厅、网吧、舞厅、酒吧、KtV、室内游泳馆等密闭场所,停止培训机构开展线下服务;农贸市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场所及公园、景区景点实行分时段限流;餐饮店、理发店、超市、便利店根据公共场所开放开业负面清单评估情况缩短营业时间或停止营业。

(5)学校和托幼机构管理。学校、托幼机构,由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疫情程度、学校规模等采取学校停课、校区院系停课等紧急措施,学校场所和在校人员封闭管理。其他学校、托幼机构,可以上课,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做好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健康监测等工作,落实晨检、因病缺勤(课)等报告制度,实行健康监测“日报告”。

(6)公共交通管理:封控范围内公共交通停止运营。封控范围外落实交通运输工具通风消毒,乘坐率不超过70%,控制客

运车辆空调使用,乘客验码、测温后乘车,全程佩戴口罩。

4.封控范围外防控措施

封控范围以外的其他区域内的村(社区)、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等须在落实好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必要的限流限客措施;避免非必需的人群聚集活动,尽可能减少参加活动的人数,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5.开展核酸检测。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协调当地核酸检测力量,5-7天内完成疫点所在村(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同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态势评估,统筹本辖区的核酸检测力量适时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可协调全市核酸检测资源予以支持。采样和检测应注意优先顺序:第一批为疑似病例、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共同暴露人员;第二批为疫点内其他人员及疫点周围人群,近期到访过病例活动场所的人员,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参与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商场超市、餐饮企业、快递外卖等公共服务人员等;第三批为疫情重点区域社区居民;第四批为封控区域内其他所有应检人员。

6.应急接种。经过评估,根据疫苗研发供应进度和国家、省、市疫苗接种方案,开展疫苗应急接种。

7.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认为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三)高风险区域应急处置措施

在中风险区域应急处置措施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调整响应等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序调配全市资源支援,必要时请求省级有关部门予以支持,全市进入疫情防控战时状态。

2.封控区域管控。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划分封控范围,疫点所在乡镇(街道)均为封控范围,经评估,必要时,可扩大至整个县(市、区)。封控范围内所有村(社区)均封锁管理,禁止人员、车辆进出。对封控范围内人员实行“非必要不出封控区域”的管控措施,非隔离人员确需离开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劝阻封控区域外人员“非必要不进封控区域”。

城市公交、轮渡、长途客运等暂停运营。严格落实交通卡口管控,在高速、国省道等主要交通干道入口设立检查卡点,禁止人员外流,劝阻外来人员进入。强化对外综合交通管控,机场、火车站等离城通道关闭。除医疗物资生产、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关乎国计民生、城市安全等各类重点企业、行业外,全面实行停工停产停学。

3.封控区域外管控措施。封控区域外所有单位、人员均应做好应急准备。学校、幼托机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贸市场、餐饮、超市、景区景点、影剧院、培训机构、室、游艺厅、网吧、舞厅、酒吧、

KtV、室内游泳馆等公共场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对进出人员实施体温必查、口罩必戴和查验健康码方可进入,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可采取全面停工停产停学措施。

4.全员核酸检测。由所在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协调区域内核酸检测力量,5-7天内组织完成封控乡镇(街道)的全员核酸检测;必要时,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序调配全市资源,甚至请求省级调配资源进行跨区域紧急支援,对全县(市、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筛查。

5.合理调度医疗资源。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科学评估医疗资源,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必要时及时启动后备医院或搭建启用方舱医院收治轻症病例,按照中西医治疗和“四集中”原则,重症患者及时转诊至XX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隔离诊治。有计划地推迟或暂停非紧迫日常医疗服务,降低疫情传播速度,压低流行高峰,保障医疗服务秩序,减少生命损失。

6.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认为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四)不同情景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措施

对散发性输入性疫情、传染来源不明的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本地暴发疫情、持续性社区传播疫情等四种情况,按照《XX省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医保中心内控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管理会计;医保控费;医改

财政部2016年6月颁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推进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工作,医院财务部门也应与时俱进,从战略的高度,应用管理会计的工具与方法,符合医院实际的医院管理会计实践,应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具体案例,描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思维路径的不同,以及自发式的管理会计实践背后的理论依据。用实践取得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发展医院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必要性及开展医院管理会计活动的启示和策略。

一、某三甲医院医保控费的案例

1.案例背景。新一轮医改提出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某三甲医院所在H市医保中心,为保持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将医保支付方式由按人头定额支付改为总额预付制,医保结算不再根据医保实际服务量乘以定额来结算,改为年初为定点医疗机构设定总额,医院无论实际服务量多少,超出总额预付范围的,原则上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以倒逼医院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

2.两难问题。实行总额预付制一年以后,该医院经初步核算,应收医保款大幅超过预付总额,面临大量坏账损失,严重影响医院资金流量,医院决策层紧急召集财务、医保等相关部门研究对策。

财务部门拿出会计账簿,认为应收医保款超过预付总额的部分,实际上就是医院的呆账,应当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以正确反映医院收支结余,揭示财务风险。为此,财务部门建议升级信息系统,建立总额预付的临界报警机制,一旦达到临界点,除非急危重症,临床科室应当停止接受医保病人。否则,新增医保病人收不回的医保款,直接形成医院的净损失。

医保部门认为,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H市,医保病人占到该院病源的50%,对医院收入的贡献举足轻重。如果没有恰当的理由,简单拒收医保病人会构成违约,面临医保中心处罚甚至出局的风险。而且固守总额来提供服务,会导致医保服务量不进则退,在次年医保中心按照基金总盘子给各家医院划分额度的时候,面临市场比例和预付总额度下降等更加不利的局面。医保部门同时认为,从次均费用、药品比例等指标来看,本部门对于医保政策的执行和监控已尽到责任。

医院决策层陷入两难。医院总会计师提出,固守总额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来说,不会形成新的坏账,能够保证医院经济在既有规模上的良性循环;从市场开发的角度来说,可能会导致本院在医保市场上所占份额的减少甚至出局。能否找到一个折衷的办法,在医院财务可承受的条件下,尽量做大蛋糕,在占有市场的同时,通过绩效考核等手段控制医保病人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坏账,提高医保收入的含金量。

3.解决方案。医院成立总会计师领衔的专门小组,经过深入调研和细致测算,向决策层提交专题报告及实施方案。

报告提到,医保病人总费用由统筹支付部分、自费部分两部分组成,按照现行医保报销比例,统筹支付部分平均占到总费用的7o%,在总额预付制下,统筹支付部分最高就是医保中心预付的总额。因此,(预付总额÷70%)÷平均住院费用=基础服务量。基础服务量就是医院固守总额,不发生医保坏账的临界点。

报告指出,为体现公益性、履行社会责任、做大蛋糕,医院在一定条件下应当尽可能满足医保病人的就医需求。所谓“一定条件下”主要指确保医院财务运行的可持续性。

报告进一步分析,收治超出基础服务量以外的医保病人(以下称为超额服务量),仍然可以收回一部分费用,即超额服务量的医保病人的自费部分。这就是说,按照现行医保报销政策,超额服务量医保病人费用的坏账=超额服务量医保病人费用×70%。为保证财务运行的可持续,医院应当明确超额服务量的边界何在。

报告根据医院实际数据,运用本量利分析模型,测算出医院收治医保病人的盈亏平衡点,并进行了相关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其基本思路如下:

3.1建立实现医保病人盈亏平衡的条件

(基础服务量的医保病人总费用+超额服务量的医保病人总费用)×收入结余率=超额服务量医保病人费用的坏账即:(预付总额÷70%+超额服务量×平均住院费用)×收入结余率=超额服务量×平均住院费用×70%其中,收入结余率=1一物耗占收入比率一人员经费占收入比率一折旧占收入比率一其他费用占收入比率

3.2换算得出超额服务量的计算公式

超额服务量=预付总额÷70%×收入结余率/平均住院费×(70%-收入结余率)

3.3实际数据代入求出超额服务量。根据该医院实际数据的测算,超额服务量约为基础服务量的15%,即超出基础服务量15%以内的部分是医院体现公益性、履行社会责任、维持医院经济运行可持续的边界所在。基础服务量的115%就是医院收治医保病人的盈亏平衡点。

4.实施效果。该医院工作专门小组把问题摆开、用财务数据说话,统一了思想,为医院业务的开展明确了方向。一方面,临床科室在盈亏平衡的边界内放开了手脚,专注于治病教人;另一方面,医院医保坏账增幅明显放缓,整体经济运行在可控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年,H市医保中心根据医保系统的运行数据,结合考核情况,适度上调了分配给该医院的年度预付总额,医院基本實现其市场份额目标。

与此同时,该医院制定配套工作方案,从分析盈亏平衡点的影响因素人手,实行综合绩效考核,医院经济运行的各项关键绩效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比如,医院认识到根据超额服务量的计算公式,在预付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影响超额服务量的关键因素是收入结余率和平均住院费用。没有结余就没有盈亏平衡,更谈不上超额服务量,要提高结余率就必须控制成本费用;平均住院费用代表病人负担水平和医院运营效率,平均住院费用越低,医院就有能力为更多的病人提供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就更有优势。在这种绩效导向下,医保控费也就有了着力点,国家政策通过医院内部的绩效考核实现正向传导,逐步得到落实。

二、案例分析和启示

1.财务和业务相结合,从财务会计走向管理会计。在上面的案例情境中,面对医保总额控制的政策环境,医院确实陷入两难。按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医保中心应该结算给医院的资金,全部在应收医疗款挂账,其中超出总额预付的部分就是坏账,基本是无法收回的。财务部门主张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固守总额绝不“透支”的做法,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来看,并没有问题。当然,医保部门也有苦衷,担心拒收医保病人导致违约,还担心市场份额停止增长。两难问题看似无解,但医院总会计师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思路。

从最终的解决方案来看,问题的解决不能执于一端,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将财务和业务结合起来考虑,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这已然是自发的运用管理会计的思维。管理会计强调战略导向,在全民医保已成为基本国策,医院在医保市场上维持现状,不争取发展显然与战略不符。管理会计重视决策分析,不会静止地看问题。正常情况下医院收治医保病人是有结余的,超额服务量医保病人的费用也有能收回的自费部分,超额服务量医保病人的坏账实际是对基础服务量医保病人产生结余的稀释,这样看来,一定存在着平衡点。

正是因为医院决策层把财务和业务结合起来,站在医院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运用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难题迎刃而解。这启示我们,医院经济管理者需要理解医院业务,需要跳出财务会计看会计,从财务会计的思维升级到管理会计的思维,自觉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医院财务工作的实践。

2.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管理会计的精髓在于实用。从前述案例不难看出,该医院运用盈亏平衡分析进行医保控费管理是H市医保中心实行总额预付制倒逼出来的,是对一个迫切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并非是该院系统的采用管理公司咨询服务或上马一套昂贵的管理信息系统。该院进行测算的模型也不是教科书上经典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下的本量利模型,测算的数据可能也不是特别精确,但在实践中却取得了“物美价廉”的显著效果。这启示我们,公立医院发展应用管理会计,关键还是要从实际出发,重在实用。管理会计在西方国家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也证明,管理会计产生于实践的需求,在实践中发展和演进。

财政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也要求“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據管理特点和实践需要选择适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前述案例中,该医院自发的运用管理会计思维和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在配套实施方案中,又自觉运用管理会计目标管理、绩效考评等方法,找准着力点,初步控制了医院成本和药品比例,提高了病床使用率。随着医院管理基础的提升和医保控费工作的推进,相信精细化管理的系统方案和信息化的需求也会提上日程。

3.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发展应用管理会计正当其时。

在前述案例中,该医院置身于新一轮医改的大环境下,为应对医保总额预付制,初步进行了管理会计的部分实践。然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只是医改整个顶层设计中的一环,公立医院还面临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允许社会办医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在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迫切需要强化精细管理,提质增效,在参与和支持医改的同时,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公立医院发展应用管理会计可谓正当其时。

改革进程中,公立医院同时面临医保控费和纳入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力成本增加的双重压力,经济运行压力和风险不容小觑,公立医院开展业务的安全边际何在?在医保病人应收尽收的情况下,又如何提高安全边际?这就需要医院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制定并实施正确的财务战略。结合前述案例的思路,医院提供的超额服务量就是医院开展业务的安全边际,提高安全边际就要提高收入结余率、控制平均住院费用,具体从降低物耗占收入比率,主要是药品、卫生材料比率;降低其他费用,主要是水电物业运行费用、管理费用;降低平均住院费用,主要是运用临床路径规范医疗行为、加快病床周转、减少平均住院日等方面人手。

医保中心内控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痛苦指数医疗服务费用控制措施

接受医疗服务毕竟不是一种让人愉快的过程,形成的往往是一种痛苦感知,尽管医疗服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但不同就诊人员对诊疗方案还是会产生自己的感知和判断,当诊疗方案低于患者期望的标准时,患者便产生一种痛苦的感知。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痛苦感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同时对诊疗方案的选择进行干预,进而影响到医疗费用的变化。

一、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定义与意义分析

1、医疗服务利用痛苦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痛苦的解释有五种:一是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一种心理状态;二是指使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事;三是指疼痛苦楚;四是指使疼痛苦楚;五是沉痛、深刻。在医疗服务利用中,既有因期望未得到满足的精神痛苦,也有因诊疗方案可能会对身体造成疼痛和伤害的身体痛苦,因而可以将卫生服务利用痛苦定义为: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因诊疗方案的措施未达到预期标准而使患者产生的某种心理不适,或者损伤性诊疗措施对患者造成身体的器官损伤超过期待水平造成的疼痛苦楚。从此定义可以看出,只要是诊疗方案措施使患者在精神上或肉体上产生的负面感知超过预期,就会产生痛苦现象。

2、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定义

由于痛苦属于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感知,在诊疗服务过程中针对相同的诊疗方案,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痛苦感知。造成对诊疗方案的痛苦感知与患者的经济压力、对诊疗方案的认同程度、文化感知、生理损害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等相关。以上影响因素之间又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如疗效越好的药品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但价格也就越高,高端诊疗技术对生理损害的程度较小,但相对医疗费用支出也越大,同样对中医与西医的诊疗措施、药品的感知也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形成较大的差异。

如果将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程度和影响关系综合成一个指标,反映在一次诊疗过程中患者对诊疗方案措施的痛苦感知,就是卫生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痛苦指数的构建,首先是要明确影响患者对诊疗方案措施感知的要素,如经济承受力、诊疗方案的认同程度、社会文化习俗的认同、预后生存质量损失、就诊过程满意度和心理期待要求等等。然后根据要素的影响作用,确定不同要素的感知方向,如医疗费用支出越高经济承受力越低,其痛苦程度越大;诊疗方案和文化习俗的认同越高,痛苦程度越低。最后利用有关的统计学指标量化方法确定影响要素的权重,并对其进行加权综合获得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

3、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意义

任何一位患者总期待在就诊过程中获得较理想的救治效果,尽力避免在诊疗过程中不期望事件的产生,这种就诊心理会影响到患者最终的就诊评价。从表象上看,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如果患者不得不接受痛苦指数较高的诊疗方案,那么患者预后的满意度就会偏低,进而会导致医患纠纷的产生;二是影响患者对就诊方案的选择或者是诊疗方案的修改,对诊疗方案的选择或修改会导致两种结果,要么重新选择诊疗机构,要么对诊疗方案的措施进行调整,其最终走向是医疗服务成本的多元化走向;三是导致延伸性的医疗服务问题,如基本医疗保险对诊疗项目和药品处方过于基本化,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会增加自费项目比例,或者医患之间达成某种利益协议,对诊疗项目和药品进行分解、替换;四是因经济和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造成的,还会导致未就诊率和自我治疗比例增加,影响患者医疗服务利用。

因而,通过分析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可以分析患者未就诊率问题、医疗纠纷的产生问题、医疗成本变化问题、患者就诊机构选择倾向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患者的痛苦指数,涉及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问题。另外,与痛苦指数对应的是幸福指数,即患者参与医疗服务利用以后的某种满足感,这对于研究改善和提高群众的健康保健水平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对医疗费用控制的影响

通过对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定义和意义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痛苦指数可能会影响到医疗纠纷、医疗成本和就诊机构选择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最终结果就是对医疗费用的影响,也就是说,要改善患者痛苦指数,最终的结果是医疗费用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推动医疗服务费用的增加。

1、痛苦指数诱导的医疗纠纷会导致医务人员服从患者意志

从医学专业性角度来看,患者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在正常的医疗服务行为假设下,医生所给予的诊疗方案具有较科学的针对性。但由于患者经常从自身的痛苦感知情况,对医生的诊疗方案进行干预,在缺乏有效的医疗纠纷化解机制的情况下,医生为了规避医患纠纷,就会根据患者的意志和要求对诊疗方案进行调整。医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会造成医生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的难度增加,这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象比较普遍,而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期望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首诊制度,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担负起首要责任,这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2、痛苦指数感知的群体差异性导致诊疗方案的多元化

由于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影响要素构成的复杂性,使得患者对诊疗方案的感知存在较大的差异。感知差异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患者对诊疗方案的评价也不尽相同,进而使患者最终可接受的诊疗方案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诊疗方案多元化为医疗费用控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也使得单病种限价措施的实施有一定的阻力,增加了统一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和对医生诊疗方案合理性的评估难度。在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和一切为了患者的医疗服务宗旨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医生与患者之间对医疗方案的可接受问题,无疑对医院的服务规范化管理战略形成了较大的挑战。

3、痛苦指数的双向调整破坏医疗服务资源利用的均等化

为了改善痛苦指数,诊疗方案往往会在医患之间进行博弈,诊疗方案的调整无非是使医疗费用向两个方向变化,对于经济承受力较低的患者,可能会要求更为保守的诊疗方案,尽管这种调整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生理痛苦,甚至是预后的生存质量,这对于农村贫困人口的情况比较常见;对于经济承受力较强的患者,多数会强调疗效更好、诊疗手段更先进和对身体生理损害更小的诊疗措施,这种现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成为主流趋势,其结果就会造成医疗资源过度利用,推动医疗费用大幅度增加。医疗服务费用的两极化发展,与我国当前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方向是相背离的。

三、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缓解机制与医疗费用控制措施

从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及其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可以看出,患者对痛苦指数的感知会影响到诊疗方案的正常实施,不仅影响到自身医疗服务的利用,也可能会影响实际的治疗效果,因而要减少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就必须采取有效的缓解机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解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上近年来基尼系数不断提高,对于大部分的群众来讲,造成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感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因而要缓解低收入群体的痛苦指数,就必须提供廉价高效的医疗服务,这就需要做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通过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项功能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集中,有效地缓解了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做好基本药品目录实施工作,加大政府保障力度,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困难群体的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也能够有效解决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

       另外,强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不仅仅是指医疗基础条件的完善,还应该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调整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扩大基本药品目录范围,将更为舒适性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支出范围,特别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项目要逐步扩大。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医疗主要解决的是经济因素造成的痛苦感知,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则是改善因就医不适、生理性损害造成的痛苦感知。

2、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医疗保险的二次分配调节机制

社会医疗保障属于二次分配范畴,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不仅能够增强群众疾病风险抵御能力,而且也通过医疗保险基金的调节平衡医疗资源的利用。当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保险等多种保险制度,还有民政部门实施的医疗救助制度。尽管我国医疗保险的多样化有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保险需求,但是在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之间,保险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公务员医疗保险和附加补充医疗保险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明显高于居民医疗保险,这对于提高医疗服务利用的均等化是不利的,今后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实现城乡统筹和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过程中,对保险制度之间的保障水平进行适度调整。

3、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协调

除经济因素以外,对诊疗方案的感知差异,特别是带有身体损伤性的诊疗方案的怀疑,也与近年来医患双方缺乏信任有关。另外,医生的服务质量和态度,以及患者在服务过程中的排队等候等问题,也是导致患者形成痛苦感知的重要因素。因而,医疗服务提供方首先要改进医疗服务的质量,使患者在一个充满信任的和谐就医环境中完成诊疗过程,在此基础上,才有助于医患之间的真诚沟通,使患者能够从内心接受医生的诊疗方案。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是前提,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是寻求理解并降低患者痛苦指数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沟通使患者即使面临有身体损伤性的诊疗方案,也不会造成医患纠纷,控制医疗费用的目标也就最终得以实现。

4、建立医疗纠纷化解机制,提高医生对诊疗方案的主控权

医生之所以不愿意与患者之间就诊疗方案产生冲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医疗纠纷问题,在没有医疗费用控制硬性标准,并不会对诊疗效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时,除首诊制度进行特殊的转诊规定以外,高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生往往会采纳患者降低痛苦指数的要求,尤其是那些患者要求提高诊疗待遇的方案更容易被医生采纳,医生对诊疗方案的主控权受到一定的抑制。患者单纯追求降低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对诊疗方案的干预,往往会增加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难度,加上医疗机构本身对经济收入的追求,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也就缺失了医生这一道控制阀门。建立医疗纠纷化解机制,可以缓解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被动性,使医生能够更好地坚持更为合理的诊疗方案,达到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主动权。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医患纠纷的产生也是医患双方对诊疗方案的一个博弈过程,即双方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建立医疗纠纷化解机制,也有助于实现医患双方的博弈均衡,使双方最终受益实现相对平衡。

5、建立先进诊疗设备价格监管机制和共享机制

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形成,也与先进诊疗设备的使用有着密切关系,除了前面提到的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基本药品目录,可能会使患者产生轻微的痛苦感知以外,具有微创伤和较小生理损害的先进诊疗设备,也是患者降低痛苦感知程度的一条重要途径。大部分无痛苦诊疗设备也往往是伴随着高额医疗费用的,无论是从医疗保险机构控制保险基金支出,还是国家宏观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需要,都在相关文件政策中对高端先进诊疗设备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避免因大检查、大处方造成医疗资源过度利用。要在患者的痛苦感知与医疗费用控制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则需要建立一种先进诊疗设备的价格监管机制,并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建立设备共享机制,一方面防止医疗机构垄断性高额收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先进诊疗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其单次服务的收费额度。

总之,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使得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产生对痛苦程度的感知不尽相同,通过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构建分析,可以对患者的就诊心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医疗费用的控制措施。但是,痛苦指数毕竟是一个负面指数,也不能期望利用痛苦指数实现全方位的医疗费用控制,还必须同时配套其他相关的控制措施,切实解决我国当前出现的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和部分人群医疗服务可及性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牧、潘益兴:痛苦对于经济学的意义[j].江汉论坛,2010(7).

[2]王鉴岗:医疗费用世界难题最优解的博弈论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0(1).

医保中心内控实施方案篇9

一、项目目标

强化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临床医生和疟防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其疟疾诊断、治疗和报告能力,大力推动“三热”病人(疟疾、疑似疟疾、原因不明发热)血检工作,提高血检率,建立规范和完善的疟疾防治与监测网络系统,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例,清除可能存在的传染源,阻断疟疾传播扩散,为全市2015年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范围与执行时间

市各医疗卫生单位,于2011年6月底完成。

三、项目内容

(一)开展“三热”病人血检;

(二)传染治疗及人群预防服药;

(三)疫情处置与消杀;

(四)防治技术培训;

(五)健康教育。

四、项目任务指标

(一)技能培训

根据《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15年)》、《2011年市中央补助专项资金疟疾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2011年对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临床医生、检验人员、防疫人员等对象进行疟疾防治知识与技能培训,并由市疾控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二)“三热”病人血检

1、市直医疗单位“三热”病人血检覆盖率达100。

2、各乡镇(街道办)卫生院“三热”病人血检覆盖率达90。

3、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三热”病人年血检人数按我市总人口的2‰计算,全市4-6月份共需完成“三热”病人血检1630人。

(三)病例实验室检测

1、病例实验室检测率达100;

2、病例实验室确诊比率达70;

3、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入境发热病人筛查的比例达100。

(四)病例报告、治疗、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置

1、疟疾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要求达100;

2、疟疾规范治疗率要求达100;

3、疟疾病例个案调查率要求达100;

4、疟疾疫点处置率要求达100。

(五)健康教育

1、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要求达65;

2、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要求达70。

五、组织、技术措施

(一)组织措施

1、市卫生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消除疟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消除疟疾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及督导检查。

2、市疾控中心成立以疟疾防治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消除疟疾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市疟疾防治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血检技术培训、质量控制、信息收集管理、技术指导与考核评估。

3、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重视和加强疟疾防治工作,落实领导责任制,确保疟疾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4、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及村卫生所要协助和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疟疾防治工作。

5、市疾控中心要建立健全疟疾防治工作专业队伍,加强消除疟疾工作的领导,指定2人负责消除疟疾工作。

(二)技术措施

1、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市疟疾血检质量控制规范》要求,主动搜索疟疾传染源,积极开展疟疾“三热”病人的血检工作。2011年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三热”病人血检任务分配数见附表1。

2、建立规范和完善的门诊日志及“三热”病人血检登记制度。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好本辖区的“三热”病人门诊日志登记,要有专人负责对前来就诊的“三热”病人采血涂片、染色、镜检及编号、登记等工作;要求门诊日志登记和“三热”病人登记本(附表2)同步进行,门诊日志登记本由医疗卫生单位保存,“三热”病人登记本由市疾控中心收集保存;两个登记本登记内容要求相互吻合,做到不缺项,尤其是患者住址登记详细。“三热”病人血检登记表见附表2。

3、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三热”病人采血涂片、染色、镜检及编号、登记工作的人员,要将每个月血检结果上报市疾控中心地慢病科,做到及时镜检,及时报告结果。对无条件镜检的医疗卫生单位,采血后在2天内送市疾控中心检验科,4天内完成镜检。

4、市疾控中心要成立中心镜检站,并负责全市疟疾监测工作的血检技术培训、血片复核、质量检查;同时,要做好全市血检统计,掌握月进度和血检率。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保留当年阴性血片,阳性血片由市疾控中心鉴定并全部保存。

5、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疟疾监测管理和疟疾疫情网络报告管理工作,发现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报,并及时采取针对性预防与控制措施,严防扩散。

6、疫情处置与消毒。按照市2006年制定下发的《市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方案》要求执行。暴发疫情处置按照《市疟疾暴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要求处理。

7、传染源治疗及人群预防服药。按照《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的要求,现症病例采用氯、伯喹八片八天疗法,进行全程足量治疗;疑视病例采用氯、伯喹三天疗法进行抗疟药试治,试治有效者补足剂量治疗;恶性疟采用青蒿素类药全程足量治疗,并认真填写疟疾病例现症治疗登记表(附表3)。间日疟休止期根治在冬春季采用伯喹8天疗法进行规范根治,并认真填写间日疟病例休止期治疗登记表(附表4)。在重大疫情发生时可采用氯喹、哌喹进行预防服药。

8、每年4月26日开展“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深入社区、学校,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同时,利用电视、广播等公众媒体定期播放防治疟疾有关知识,使防治疟疾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六、督导与质量评估

医保中心内控实施方案篇10

医院控烟实施方案120XX年我院将根据控烟相关的文件精神及创建三甲医院的要求,持续开展无烟医院的创建工作,为推动我院控烟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广大职工和群众远离烟草危害,减少因吸烟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发生,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现将我院20XX年控烟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明确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

根据医院20XX年度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和职责,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主管控烟工作副院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控烟工作机构。后勤保障部负责控烟工作并负责细化分解各项措施,各科室紧密配合,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创建无烟单位作为我院的年度目标,把控烟工作纳入医院的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控烟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

二、落实责任,强化各种控烟措施

进一步巩固医院《创建无烟医院奖惩办法》的相关规定,为切实保证医院控烟工作制度的落实,每个科室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做好禁烟宣传教育工作,各科室甄选员工为兼职控烟监督员,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并劝诫吸烟行为。医院将科室控烟情况与科室绩效考核相结合。特别加强戒烟门诊的力度,控烟门诊由原来的每周一天,更改为每周五天;主治医生加强住院病人的管理,认真询问病人的吸烟史,并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三、切实开展各项控烟宣传活动,营造控烟良好氛围

1、营造控烟氛围。将医院控烟工作计划、控烟制度及健康指导等利用医院网站进行公示,控烟公益广告宣传,使全体干部职工都知晓并自觉遵守。在办公室、会议室、走廊、等所属区域醒目位置设置控烟警语、标示和监管部门电话,随时提醒院内职工和院外群众不要吸烟。

2、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利用爱国卫生月(每年4月)世界无烟日(5月31日),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要开展控烟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义诊,发送宣传单等形式,提高广大群众对烟草产品的认识,控制烟草危害。

3、医院今年6月以前将增加医院内的电视滚动屏宣传。

3、将控烟工作纳入科室健康教育考核。要求各临床科室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关于控烟工作的健康教育,并将此作为健康教育内容确保落实到位,根据医院的相关奖惩条例进行奖惩。

四、加强管理督导

控烟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医院各科室的控烟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并在年底进行评比。通过20XX年度控烟工作的落实,医院尽力为群众营造一个无烟、无污染的健康环境,争取达到三甲医院a条款的标准。

医院控烟实施方案2各科室:

根据卫生部等部门《关于20XX年起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为在全院开展控烟活动,禁止医务人员在医疗公共场所吸烟,倡导医务人员率先戒烟,创建“无烟医院”,医院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医院控烟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控烟意识,降低医院职工吸烟率,帮助吸烟者戒烟,达到卫生部《无烟医院卫生机构标准》的基本要求,逐步实现人人自觉戒烟、医院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无烟的目标。

二、总体要求

在医院内所有诊疗场所、办公室和会议室等区域禁止吸烟,在医院设立戒烟门诊和固定的吸烟区并有醒目标示,进一步加强领导,严格考核管理,确保控烟活动长期、有效、深入开展。

三、具体实施方法

1、广泛宣传:利用医院网站、宣传栏、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医院简报和新闻媒体等对吸烟的危害、戒烟的益处、如何戒烟等内容进行广泛的宣传。

2、张贴宣传画和禁烟标识,制作控烟宣传栏,设立固定的吸烟区。

3、控烟培训:开办控烟知识讲座、竞赛等系列控烟活动,加强和促进医务人员掌握控烟知识、方法和技巧。

4、设立控烟告示牌:告知医院职工、患者和家属及来访者禁止在医院吸烟,不向医生敬烟。

5、在医院内所有诊疗区域、办公室、公共场所等区域禁止吸烟。

6、在全面禁烟前设立固定的吸烟区域,吸烟者必须到规定的吸烟区吸烟。

7、控烟办公室将组织定期检查监督各部门开展禁烟情况,对违反规定的部门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

8、调查我院目前的吸烟率,创新控烟措施,针对吸烟人群加大控烟工作力度。

四、创建无烟医院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控烟领导小组,下设控烟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制度的实施、检查和监督。

2、医院控烟工作实行院科二级管理制度,医院与科室签订控烟工作目标责任制。各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成立以科室负责人为组长,护士长和一名控烟骨干为组员的控烟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域内控烟管理制度,并根据医院工作计划开展控烟管理工作,在病区内以及病区门前进行监督和劝阻吸烟者。医院保安与保洁员,负责院内及病区巡查吸烟情况,发现烟头及时处理。

3、医院内所有室内场所,包括候诊区、治疗区、病房、检查室、手术室、实验室、医护办公室、值班室、会议室、行政后勤各部办,以及有天花板的大厅、走廊、楼梯、地下停车场等公众场所全面禁烟。吸烟者只能在设有吸烟标志的室外吸烟区吸烟。

4、设立戒烟门诊,设在预防保健科。

5、全院职工应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健康。全院职工不得在病人面前吸烟,不得穿着工作服在室内外任何区域吸烟。

6、医院内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和赞助活动。

7、禁止医院餐厅等区域销售香烟。

8、禁烟场所必须设置禁烟标志,不得摆设烟具以及与烟草有关的物品。

9、每位医院工作人员都要成为控烟工作的宣传员和监督员,如在非吸烟区发现吸烟者,应大胆管理,耐心劝阻,坚决制止,劝阻无效时可报告医院控烟办公室。

10、将控烟工作纳入到各科室的工作计划,列入日常工作和年度综合目标任务考核检查内容,与年度评优工作挂钩。

附件:

1、创建无烟医院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创建无烟医院各组织机构工作人员职责

二0xx年二月一日

医院控烟实施方案3为了保障“创建无烟医院”项目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创建无烟医院目的

1、为患者和医院职工创造健康良好的就诊和工作环境;

2、提高医务人员戒烟意识,掌握戒烟方法和技巧,降低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3、完善医院控烟制度,建立科学的医院控烟模式,推动医院控烟工作持续开展;

4、为履行《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做准备;

5、总结医院控烟经验,为国家推广控烟政策及在全社会推动控烟工作

提供依据。

二、创建无烟医院目标

1、医务人员率先戒烟,创造医院无烟环境,并积极参与社会控烟工作;

2、20XX年达到《“无烟医院”评估标准》,争创“全国无烟医院”。

三、目标人群

1、重点干预对象:400名临床医生、重点考虑呼吸内科、胸外科、

心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肿瘤内科、乳腺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等。

2、一般干预对象:全院职工

3、宣传覆盖对象:病人及病人家属

四、实施步骤及办法

(一)准备阶段(20XX年3月)

1、成立医院创建无烟医院项目领导小组;

2、制定创建无烟医院实施方案;

3、召开创建“无烟医院”控烟工作动员会,部署创建工作。

(二)实施阶段(20XX年3月—12月)

1、建立科室项目工作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控烟骨干组成;

2、医院设立控烟宣传员、控烟督导员和巡视员;

3、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职责;

4、进行基线调查(每科设立一名基线调查员)

1)对科室基线调查员进行培训;

2)采用实名制或记工号方式对400名医生控烟知识、态度、行为进行基线调查;

3)基线调查表录入数据库,上报北京市;

4)北京市对医院50名患者进行拦截调查。

5、医院控烟措施

1)院内工作场所有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

2)院内小卖部及自动售货机不出售烟草制品;

3)院内所有的室内不摆放烟具、烟灰缸;

4)医院职工、病人及家属不得在办公室、病房及户内楼道吸烟;

5)结合“世界无烟日”组织大型宣传教育活动;

6)利用院内局域网、宣传栏、院报、展板、健康教育视频等载体进行控烟宣传教育;

7)向医务人员发放《医生控烟知识宣传材料》、《医院控烟指导手册》;

8)对医务人员进行控烟知识、控烟方法和技巧培训;

9)院内设戒烟门诊或戒烟咨询医生,设立咨询电话,提供戒烟指导和服务;

10)院区设立户外吸烟区;

11)不接受烟草商资助和采用任何标明有烟草广告的物品。

五、评估与总结

按照实施方案与无烟医院标准进行评估与总结,并将项目执行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北京市。

六、申报全国无烟医院(20XX年12月)

医院根据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和中国医院协会有关要求,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提出全国无烟医院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