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1:03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1

关键词:货币政策民营企业融资困境金融支持宁夏

abstract:Underthefinancialcrisisinfluence,thecentralmoderateloosemonetarypolicyhasnotsolvedtheprivateenterprisetofinancethedifficultquestion.thisarticletakeningxiaasanexample,intheinspectionprivateenterprise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thefinancialbackingandinthefinancingcharacteristicfoundation,theanalysisprivateenterprisefinancesthedifficultreason,proposedtheprivateenterprisegoesoutthefinancingdifficultpositionthesuggestion.

Keywords:monetarypolicyprivateenterpriseFinancingdifficultpositionFinancialbackingningxia

近些年来,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特别是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民营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凸现。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多方面对民营企业融资给予政策支持,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但由于民营企业总体实力不强,银行对民营企业惜贷现象仍显突出,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

1.宁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宁夏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恶化、利润下降。09年一季度停产半停产企业中90%以上为小企业,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洗煤、碳素、铁合金、电石、梳绒、脱水蔬菜等,普遍技术装备落后、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企业竞争力弱。但从总体上看,宁夏民营经济逆势快速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区私营企业达到3万多户,注册资本金624.4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9%和15%;共登记个体工商户16万多户,注册资本金55.5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和65%;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进出口总额11.09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59%,比上年增长34.75%;上述增幅均居全国前列。宁夏民营经济呈现由金融危机导致的部分下滑和基于后发优势的整体迅猛发展的双重特征。无论是哪种特征,都存在共同的发展难点——资金缺口。

2.宁夏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未得到满足

一季度,宁夏信贷投放增长强劲,贷款增速达到历史最快增长区间。新增人民币贷款17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倍。其中,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增加8.5亿元,同比多增9.1亿元。但在信贷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资金供求缺口仍在扩大。

2.1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扩大。问卷①显示,有70%的民营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面临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购进价格的上涨,企业普遍感受到扩大再生产、购买设备和原材料、支付工人报酬等方面资金支出显著增加,加之利率、税率、汇率变化的叠加效应,企业资金需求明显上升。经营恶化的民营企业面临项目转型和产品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跟进,而新生的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更需要资金补充。

2.2信贷投放呈长期化、集中化的特征,导致宁夏贷款总量的提升未能真正满足民营企业不断上升的资金需求。

一季度,宁夏65%的新增贷款投向了采矿业、制造业、电力业、交通运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业五个行业,60%的新增贷款为中长期贷款,43%的贷款投向了前10大户企业。而大部分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轻纺、石化、建材、医药等行业,不属于贷款主要投入的五类行业,而且更需要短期贷款,显然中小民营企业在一季度新增贷款中没有获得更多的实惠。银行信贷重点关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向的企业和项目,向大企业集中趋势明显,对其他领域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产生更为明显的挤压效应。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宁夏有60%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对象以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为主,只有20%的银行贷款对象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为主。

3.宁夏民营企业融资特点

3.1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宁夏民营企业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微乎其微,11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家民营企业。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有76.9%的民营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21.54%依靠自我融资,有1家民间借贷,仅有1家获得政府扶持。通过银行贷款的企业大部分经营年限都在三年以上,近三年成立的民营企业以自我融资为主。在自我融资中,53%的企业系家族自筹,46%的企业利用赊账等商业信用。而选择民间借贷的主要原因是手续简便及无法取得银行贷款的无奈选择。99%的企业未享受政府贷款扶持。

3.2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宁夏民营企业银行贷款以信用担保和抵押贷款为主,分别占被调查企业的30%和70%,有小部分质押贷款和票据融资,尚无融资租赁业务。

3.3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大部分民营企业业贷款额度小、频率高,而银行每笔贷款的审批成本并不会因为贷款额小而降低,企业为寻担保或抵押,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另外,与民间借贷相比,有57%的企业认为银行贷款利率更适中,但银行手续冗长、服务效率较低,信息成本过高,常使企业错过购进材料或签单的最佳时机,被迫选择民间借贷方式,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

4.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4.1民营企业普遍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4.1.1总体实力不强,贷款抵押物不足。宁夏民营企业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扩展快;吸纳就业人员多,拥有有效资产少;传统经营多,有效创新少,产品附加值小;贸易渠道少、销售规模小,且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等特点。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效益低下,抵御风险能力弱。问卷调查显示:有63%的企业缺少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27%的企业无信用担保。贷款抵押物不足是企业取得银行贷款困难的主要原因。

4.1.2缺乏规范的内控制度,信用风险较大。民营企业整体上信用等级较低。一是企业管理薄弱。缺乏健全的财务核算制度和相关的报表资料,有60%的银行反映难以查询企业的资产负债及信用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二是企业信用状况不佳。部分民营企业生产效益差或改制行为不规范,逃废银行债务时有发生,加之法律保障不足,更让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望而却步。

4.1.3银企信息渠道不畅,双方信息不对称。民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且地域分散,难以建立成熟的信用信息数据库,银行很难掌握企业经营情况,贷款风险可控性差,增加了银行放贷和收贷成本,而且对民营企业每笔贷款所付出的前期调研、评估和后期管理成本更高。

4.2金融机构单一,市场体系不健全。

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信贷政策实行全国统一标准,不利于中小民营企业。宁夏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数、资产总额均占到45%左右,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银行数量很少。国有商业银行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东西部地区实行统一的授信标准,其授权授信制度和资信评估制度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制定。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优质信贷市场,也主要是对具有较高市场发展潜力的中小优质客户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民营企业开展贷款营销。另外信贷审批权力上收,手续繁杂效率低下,对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尤为不利。地方性金融机构在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上拥有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但由于自身实力不足,难以满足民营企业的需求。

4.3担保业发展落后,企业信用缺乏保障。宁夏目前有信用担保机构57家,平均注册资本金为1089万元,由于担保机构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加之审核条件严格,真正开展业务的不到三分之一,对民营企业实际担保支持很少。担保行业运营风险大,没有有效的反担保及再担保措施,银行与担保公司很难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5.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5.1以资本市场为主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部门协调、资金支持、后备上市资源培育,积极完善地区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提供条件。一是针对民营企业净资产规模小的状况,可以依附或者挂靠大企业,成为大企业的子公司或者控股公司,利用大企业的力量进入资本市场获得资金;二是可以由政府财政牵头,联合大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协同出资,建立创业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专门投资于符合国家和省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民营企业。政府可运用税收政策引导和鼓励个人直接投资,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三是支持创业板资本市场即二板市场的发展,鼓励和促进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5.2以商业银行为主建立金融创新体系。

5.2.1把握市场动向,创新融资机构。鼓励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及民营金融机构在宁夏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扶持本地区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及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为企业拓宽间接融资渠道。可考虑培育民间借贷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将地下的民间借贷组织正规化。

5.2.2防范金融风险,创新信贷产品。民营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大,缺少能提供抵押的不动产,其特殊性要求银行以“风险定价、风险管理、风险补偿”为中心,创新金融产品。

5.2.3提高贷款效率,创新金融服务。银行贷款手续复杂和时间长是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创新金融服务,简化贷款手续、加快贷款速度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关键。

5.2.4加强融资合作,实行差别政策。一是银行可与信用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合作,加强融资合作。二是建议实行差别的信贷政策,包括国家出台更细化的支持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依据地区发展情况不同实行不同的信贷政策,这对于生存在宁夏这种西北欠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5.3以中小企业为主完善民营企业信用环境。

5.3.1采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政府和银行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培训和引导,促使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健全财务管理、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政府可针对民营企业规模小、底子薄、经济结构单一的特点,适时采取措施对一定规模以下的民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民营企业成长的良性循环机制。

5.3.2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加强人行、银监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的协调、沟通,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注重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更新;搭建银企信用信息平台,有效解决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信用差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并及时通过媒体曝光,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优化民营企业信用环境。

5.3.3健全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完善现有的担保机构,组建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的高效率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企业信用担保市场。政府可设立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通过资金补助调动担保公司的积极性。注释

①为全面了解宁夏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近期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对宁夏民营经济的发展及融资情况开展了调研。调查对象包括全区62家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涉及13种行业的130家民营企业,共发放问卷190多份。13种行业分别是:化工、机械设备、金属加工与制造、非金属矿物质制品、水泥、造纸、采矿业、农副产品加工、食品与饮料、纺织、医药、物流、建筑。

参考文献

[1]符戈.《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10月

[2]张俊伟.《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的努力方向》《中国经济时报》,2009.03.20第5版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2

关键词:货币政策民营企业融资困境金融支持宁夏

abstract:underthefinancialcrisisinfluence,thecentralmoderateloosemonetarypolicyhasnotsolvedtheprivateenterprisetofinancethedifficultquestion.thisarticletakeningxiaasanexample,intheinspectionprivateenterprise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thefinancialbackingandinthefinancingcharacteristicfoundation,theanalysisprivateenterprisefinancesthedifficultreason,proposedtheprivateenterprisegoesoutthefinancingdifficultpositionthesuggestion.

keywords:monetarypolicy privateenterprisefinancingdifficultposition financialbacking ningxia

       近些年来,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特别是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民营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凸现。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从多方面对民营企业融资给予政策支持,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但由于民营企业总体实力不强,银行对民营企业惜贷现象仍显突出,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

       1.宁夏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宁夏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恶化、利润下降。09年一季度停产半停产企业中90%以上为小企业,主要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洗煤、碳素、铁合金、电石、梳绒、脱水蔬菜等,普遍技术装备落后、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企业竞争力弱。但从总体上看,宁夏民营经济逆势快速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区私营企业达到3万多户,注册资本金624.4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9%和15%;共登记个体工商户16万多户,注册资本金55.54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和65%;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进出口总额11.09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59%,比上年增长34.75%;上述增幅均居全国前列。宁夏民营经济呈现由金融危机导致的部分下滑和基于后发优势的整体迅猛发展的双重特征。无论是哪种特征,都存在共同的发展难点——资金缺口。

       2.宁夏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未得到满足

       一季度,宁夏信贷投放增长强劲,贷款增速达到历史最快增长区间。新增人民币贷款17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倍。其中,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增加8.5亿元,同比多增9.1亿元。但在信贷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资金供求缺口仍在扩大。

       2.1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扩大。问卷①显示,有70%的民营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面临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购进价格的上涨,企业普遍感受到扩大再生产、购买设备和原材料、支付工人报酬等方面资金支出显著增加,加之利率、税率、汇率变化的叠加效应,企业资金需求明显上升。经营恶化的民营企业面临项目转型和产品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跟进,而新生的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更需要资金补充。

       2.2信贷投放呈长期化、集中化的特征,导致宁夏贷款总量的提升未能真正满足民营企业不断上升的资金需求。

       一季度,宁夏65%的新增贷款投向了采矿业、制造业、电力业、交通运输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业五个行业,60%的新增贷款为中长期贷款,43%的贷款投向了前10大户企业。而大部分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轻纺、石化、建材、医药等行业,不属于贷款主要投入的五类行业,而且更需要短期贷款,显然中小民营企业在一季度新增贷款中没有获得更多的实惠。银行信贷重点关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向的企业和项目,向大企业集中趋势明显,对其他领域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产生更为明显的挤压效应。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宁夏有60%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对象以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为主,只有20%的银行贷款对象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为主。

       3.宁夏民营企业融资特点

       3.1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宁夏民营企业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微乎其微,11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家民营企业。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有76.9%的民营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21.54%依靠自我融资,有1家民间借贷,仅有1家获得政府扶持。通过银行贷款的企业大部分经营年限都在三年以上,近三年成立的民营企业以自我融资为主。在自我融资中,53%的企业系家族自筹,46%的企业利用赊账等商业信用。而选择民间借贷的主要原因是手续简便及无法取得银行贷款的无奈选择。99%的企业未享受政府贷款扶持。

       3.2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宁夏民营企业银行贷款以信用担保和抵押贷款为主,分别占被调查企业的30%和70%,有小部分质押贷款和票据融资,尚无融资租赁业务。

       3.3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大部分民营企业业贷款额度小、频率高,而银行每笔贷款的审批成本并不会因为贷款额小而降低,企业为寻担保或抵押,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另外,与民间借贷相比,有57%的企业认为银行贷款利率更适中,但银行手续冗长、服务效率较低,信息成本过高,常使企业错过购进材料或签单的最佳时机,被迫选择民间借贷方式,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

       4.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4.1民营企业普遍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4.1.1总体实力不强,贷款抵押物不足。宁夏民营企业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扩展快;吸纳就业人员多,拥有有效资产少;传统经营多,有效创新少,产品附加值小;贸易渠道少、销售规模小,且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等特点。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效益低下,抵御风险能力弱。问卷调查显示:有63%的企业缺少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27%的企业无信用担保。贷款抵押物不足是企业取得银行贷款困难的主要原因。

       4.1.2缺乏规范的内控制度,信用风险较大。民营企业整体上信用等级较低。一是企业管理薄弱。缺乏健全的财务核算制度和相关的报表资料,有60%的银行反映难以查询企业的资产负债及信用等方面的真实情况。二是企业信用状况不佳。部分民营企业生产效益差或改制行为不规范,逃废银行债务时有发生,加之法律保障不足,更让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望而却步。

       4.1.3银企信息渠道不畅,双方信息不对称。民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且地域分散,难以建立成熟的信用信息数据库,银行很难掌握企业经营情况,贷款风险可控性差,增加了银行放贷和收贷成本,而且对民营企业每笔贷款所付出的前期调研、评估和后期管理成本更高。

       4.2金融机构单一,市场体系不健全。

       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信贷政策实行全国统一标准,不利于中小民营企业。宁夏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数、资产总额均占到45%左右,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银行数量很少。国有商业银行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东西部地区实行统一的授信标准,其授权授信制度和资信评估制度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制定。国有商业银行拓展中小企业优质信贷市场,也主要是对具有较高市场发展潜力的中小优质客户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民营企业开展贷款营销。另外信贷审批权力上收,手续繁杂效率低下,对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尤为不利。地方性金融机构在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上拥有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但由于自身实力不足,难以满足民营企业的需求。

       4.3担保业发展落后,企业信用缺乏保障。宁夏目前有信用担保机构57家,平均注册资本金为1089万元,由于担保机构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加之审核条件严格,真正开展业务的不到三分之一,对民营企业实际担保支持很少。担保行业运营风险大,没有有效的反担保及再担保措施,银行与担保公司很难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5.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5.1以资本市场为主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部门协调、资金支持、后备上市资源培育,积极完善地区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提供条件。一是针对民营企业净资产规模小的状况,可以依附或者挂靠大企业,成为大企业的子公司或者控股公司,利用大企业的力量进入资本市场获得资金;二是可以由政府财政牵头,联合大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协同出资,建立创业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专门投资于符合国家和省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民营企业。政府可运用税收政策引导和鼓励个人直接投资,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三是支持创业板资本市场即二板市场的发展,鼓励和促进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5.2以商业银行为主建立金融创新体系。

       5.2.1把握市场动向,创新融资机构。鼓励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及民营金融机构在宁夏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扶持本地区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及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为企业拓宽间接融资渠道。可考虑培育民间借贷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将地下的民间借贷组织正规化。

       5.2.2防范金融风险,创新信贷产品。民营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大,缺少能提供抵押的不动产,其特殊性要求银行以“风险定价、风险管理、风险补偿”为中心,创新金融产品。

       5.2.3提高贷款效率,创新金融服务。银行贷款手续复杂和时间长是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创新金融服务,简化贷款手续、加快贷款速度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关键。

       5.2.4加强融资合作,实行差别政策。一是银行可与信用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合作,加强融资合作。二是建议实行差别的信贷政策,包括国家出台更细化的支持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依据地区发展情况不同实行不同的信贷政策,这对于生存在宁夏这种西北欠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5.3以中小企业为主完善民营企业信用环境。

       5.3.1采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政府和银行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培训和引导,促使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健全财务管理、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政府可针对民营企业规模小、底子薄、经济结构单一的特点,适时采取措施对一定规模以下的民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民营企业成长的良性循环机制。

       5.3.2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加强人行、银监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的协调、沟通,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注重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更新;搭建银企信用信息平台,有效解决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信用差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并及时通过媒体曝光,加大失信惩戒力度,优化民营企业信用环境。

       5.3.3健全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完善现有的担保机构,组建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的高效率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企业信用担保市场。政府可设立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通过资金补助调动担保公司的积极性。注释

       ①为全面了解宁夏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近期人行银川中心支行对宁夏民营经济的发展及融资情况开展了调研。调查对象包括全区62家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涉及13种行业的130家民营企业,共发放问卷190多份。13种行业分别是:化工、机械设备、金属加工与制造、非金属矿物质制品、水泥、造纸、采矿业、农副产品加工、食品与饮料、纺织、医药、物流、建筑。

参考文献

[1]符戈.《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10月

[2]张俊伟.《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的努力方向》《中国经济时报》,2009.03.20第5版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3

关键词:民营经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形成原因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developmentofprivateeconomyinChinahasmadegreatprogress,butthefinancingproblemhasnotbeensolved.thearticlefromitsenvironmentandtheexternalenvironmenttwoaspectshasanalyzedtheprivateenterprisetofinancethedifficultcauseofformation.

Keywords:privateeconomy;smallandmedium-sizedprivateenterprises;thefinancingdifficulties;formationreasons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作为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发展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关于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困难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探究其形成原因,具有非常现实的重大意义。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特点与困境

1.融资渠道受限。首先,现行融资体制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来源。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中国逐步建立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信用社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金融市场格局,但在现行的融资体系下,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垄断金融市场,占主导地位。国有银行为主导的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或大中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与国有企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很少得到国有银行的青睐。其次,缺乏面向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虽然国家鼓励在地方上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但目前,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缺乏针对民营企业服务的民间金融机构。由于国家对民营金融市场准入实行较苛刻的限制措施,如最低资本金要求、严格的审批程序等制约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国有银行可以利用所有权优势把风险转嫁给国家而赢得广大存款人的信赖,而民营金融机构只能靠创建市场化的风险分散机制来争取客户,使得民营金融机构建立和发展都比较艰难。再次,现有银行的金融服务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多元化需求。由于民营企业很大一部分源自于改制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经营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少、企业规模偏小、在生产批量、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缺乏竞争优势。而新成立的民营企业主要涉及一般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领域,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集聚度不够。这些民营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的需要流动资金,扩大市场规模,有的需要固定资金,购买机器设备、更新换代,有的需要研发资金,增加新产品,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需要不同的金融服务,但目前银行经营理念、机构设置、信贷资金配置和具体操作方式都是沿用原来对国有大企业的服务方式,不能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

2.申请信贷的审批手续复杂,信用等级要求高。首先,申请信贷的审批手续复杂。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一般具有“金额少、频度高、使用急”的特点。而银行贷款审批程序比较复杂,对流动资金需求急、频、快的民营企业来说,往往因难以快速获得贷款而延误商机。据了解,镇江的民营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的程序、过程比较烦琐,耗时较长,造成民营企业获得信贷融资隐性成本极高。还有的民营企业为争取一笔贷款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因此而耽误了商机。其次,信用等级要求高。为防范金融风险,银行对企业贷款要求要有较高的信用等级,但对民营企业来说很不实际。目前,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实行信用评级制度,将信用评级的结果作为发放贷款的依据,并设置了较高的贷款标准,只有信用等级较高的优质企业即一些龙头骨干企业能够获得贷款。而镇江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小、财务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水平低、经营规模小等问题,信用评级一般不高。同时,银行信用评级不分企业类型,对大中小企业实行统一的标准。这种用针对大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套用民营企业,必然是能够达到可以贷款信用等级的企业少之又少。因此,复杂的信贷审批手续和较高的信用等级要求制约了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

3.非正式渠道融资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民营企业的非正式金融渠道开始融资主要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作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一种新途径,一方面在短期之内解决了民营企业急需资金的现实问题,为企业发展增加动力,可能赢得了商机;另一方面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债务风险加大。民间借贷利率高于国家规定的银行利率,且有持续走高之势,高利率的民间借贷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资金使用者的生产经营成本,使企业经营风险加大。而且民间借贷中存在盲目投资行为,可能导致投资难以收回,债务难以按期偿还。近年来由于借高利贷导致的经济纠纷案件频发,给经济社会秩序正常运行带来负面效应。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可以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自身原因

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难以取信于金融机构。信用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通行证,其缺失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和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目前,镇江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多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透明、不健全,甚至有一些民营企业任意私自改动会计资料,编制虚假财务报表,使企业的财务状况表面看起来良好,实际并非如此。其目的可能是为了逃税漏税,也可能是为了进行不正当竞争。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严重损害了企业形象,难以取信于金融机构,制约了企业融资能力和融资规模的发展。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不对等、不平等,难以得到银行的青睐。一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非公有制企业和公有制企业。从全国情况看,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有部门却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相反,民营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新增部分的贡献己达60%,只获得30%的金融支持。显然,在融资方面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不对等。二是国家在有关政策上也存在着明显的所有制歧视。例如,国有企业改制中许多不良资产可以通过剥离、核销、挂账、停息等办法处置,个体私营企业却根本不可能享受同等待遇。一般个体私营企业也无法享受开发区企业、外资企业、民政福利企业等政策优惠,这种不平等的政策性歧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的拓展。

民营企业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获得金融优惠政策的支持。近几年,国家对于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有许多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镇江的民营企业由于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获得国家有关金融政策的支持。一是镇江民营企业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以及传统的第三产业。2010年镇江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集中了90%的个体工商户;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则集中了79.3%的私营企业。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较小,私营个体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户数占全部私营个体的比重分别仅为4.4%、0.6%、0.4%和0.1%。二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缺乏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近年来,虽然民营企业逐步树立起自主创新的意识,但因人才、技术、资金等的缺乏,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从镇江市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看,民营企业R&D研发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数比重为48.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比重为45.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这也是制约民营企业获取金融优惠政策支持的一个原因。

信用担保等金融中介机构缺少,民营企业难以成功获得融资。许多民营企业先天缺少抵押品和贷款担保能力,其自身的信用资源十分缺乏,信用担保制度的出现对民营企业而言尤为重要。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活动,通过担保人自身的信誉度来提高被担保人的信用等级。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是在民营企业融资难和信息不对称、对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较大条件下的一种融资制度创新。然而,在镇江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并不多,即使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资金来源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因而其运行中格外谨慎,在担保审查、反担保要求等方面都过于严格,手续也相当繁琐,为民企成功提供担保服务的概率也低。目前信用担保制度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2.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现行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的缺陷限制了民营企业融资的渠道。一是商业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的经营宗旨造成对民营企业的“惜贷”。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国有商业银行机制也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反而提高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中央银行己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民营企业放贷。银行大多喜欢大额贷款而忽视额度小、频率高的民营企业贷款。二是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健全。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服务对象90%是国有企业,以扶持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二板市场开市后问题还很多,各方面褒贬不一。再加上债券市场发展落后,债券发行以国债为主,企业债券的规模及其在债券余额中的比重很小。在中国发行基本由国有大型企业垄断,这是导致民营企业难以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得到直接融资的重要原因。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4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贷款情况对比

本文以2004年-2011年所有上市公司中有明确报告贷款利率的数据为样本,以股权控制链为标准计算出的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性质作为分类,分别统计了政府控股企业,和个人控股企业的贷款利率,并比较检验了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的平均值,结果见表1。结果发现,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二者平均值相差0.81%。为了更好的比较出利率的差异对于两者利润的影响,我们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平均贷款利率差异为0.81%为基础上,假设国有企业的平均贷款利率与民营企业持平,然后计算国有企业调整后的净利润和净利润的变化幅度。我们以样本公司2007-2011年的借贷总额和净利润为研究对象,根据公式1分别计算每个样本公司的利润变化幅度情况,然后对所有样本公司的利润变化幅度数据进行分析(表2),发现就是这0.814%的利息率差异就使得国有企业平均利润高出了15.1472%。从而,证明了国有企业高利润额与政府的信贷补贴优惠政策密切相关。公式1:调整后利润的变化幅度表2按照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调整后的国有企业净利润变化幅度分析表3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金额和贷款时间对比在统计了上市公司贷款的金额和时间后(表3),我们发现国有企业能够获得的借贷金额数量较大,平均达到了民营企业的2.41倍。国有企业所获得的最大贷款金额为21.8亿元,而民营企业所获得的最大贷款金额仅为1.2亿元,二者相差18.2倍。从贷款的时间来看,国有企业平均借款时长多于民营企业。并且国有企业最长可借贷33.02年,而民营企业则最多只能借贷13年,二者相差2.54倍。表4按照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调整后国有企业反而亏损的数量统计(金额:百万)表4则进一步说明了国企和民企0.81%的利息率差异对于一些过度依赖于借贷的国有企业将有致命的影响。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性优惠贷款,这些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亏损。因此,上述研究发现再一次证明了国有企业的高盈利与其在市场上融资的极大优势是正相关的。与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的国有企业竞争,民营企业便只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表5贷款类型所占百分比分析(观测值:1100)从表5可以清晰的看出,担保贷款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最主要的贷款形式。其次是信用贷款,最后是其他授信项。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公司拥有极好的信用和还款预期。从这个角度看,国有企业由于拥有国家作强力支撑,因此商业银行或者是第三担保方都会认为国有企业相较于民营企业来讲对债务的偿还具有较高的保证度。自然国有企业便能容易获得其所需的贷款。除政策的支持外,国有企业拥有复杂的股东控制链,一个国有企业往往拥有众多的子公司或是关联合作企业,这些关联企业常常存在着相互担保的行为,所以国有控股企业想要获得担保贷款也更加容易。

个案分析:以四川省上市公司为例

为了能够从微观的个案中证明在分析大样本数据中的结论,我们以CSmaR数据库中有明确公布贷款利率的所有四川上市公司为例,来进一步的观察贷款政策的变化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其中民营企业有成商集团(600828)有一笔两亿元期限为1年,利率为7.47%的贷款和大通燃气(000593)一笔的三千万期限为1.5年,利率为9.828%的贷款。国有企业有四川九州(000801)两笔三千万利率分别为6.56%和6.405%的一年期贷款;明星电力(600101)利率为5.4%贷款期为3年的两千万以及乐山电力(600644)额度为一千一百万和九百万两笔利率为5.49%的三年期贷款,和额度均为两千万利率为5.31%的一年期贷款。拥有完整贷款数据还有两个特例,分别为高新发展和中铁二局。前者的六百万贷款拥有极低的利率仅为0.675%,是因为2010年3月为其子公司四川雅安温泉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时期为10个月的担保期。高新发展的第二笔低贷款是由于2010年7月向其子公司成都高新锦泓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借款700万元,期限20天,月利率16‰。因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成都高新科技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持有高新锦泓25%的股份。。而中铁二局产生的八千五百万的两年期贷款利率高达11%,则是产生于为其子公司衡平信托有限公司(中铁二局所占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开发项目所产生的8.5亿。笔者分析特殊的利率贷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母子公司之前关联交易和担保交易,也证实了之前的假设。为排除特殊情况的影响,以下计算不考虑四川省上市公司的特例情况。从而我们计算出四川民营企业贷款的平均利率为7.011%,四川国有企业贷款的平均利率为5.71%。由此,我们算得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平均利息率差额约等于1.3%。基于四川上市公司国有与非国有企业的平均利息率差额,我们将国有企业按照少缴纳的利息占利润的百分比进行整理,结果统计如下:表6国有企业调整贷款利率后影响百分比统计综上分析,如果国有企业的贷款利率和民营企业相同,国有企业的利润会平均损失12.989%。研究表明:四川国有企业的贷款优势使得它们比民营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地方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支持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因此,从反面解释了缺少优惠贷款政策的民营企业要多支付额外的融资成本,从而加大了其生存发展的难度。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5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民银行县支行是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货币政策体系的“神经末梢”,处在上传基层经济金融信息,下达总行货币政策意图的关键部位,但由于近年来的一些改革措施不配套,使人民银行县支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效能受到一定制约,给辖区内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原因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定位有偏差,导致实施效果弱化。毋须置疑,近年来,人民银行县支行针对辖内部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低、不良资产率高,经营效益差,金融风险存在隐患的现实,把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强调其任务就是强监管、防风险、保稳定。这种职责定位,客观上形成了人民银行县支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履行监管职责上,而未把货币政策职能摆上应有位置,抓紧抓实。思想上的偏差,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无力,本来一些对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大量具体的工作没有去做,更没有集中精力,系统、深刻地研究有效履行货币政策职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途径、措施和办法,最终导致人民银行县支行没有真正发挥履行货币政策职能应有的作用,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是信贷管理欠科学,直接影响传导效果。目前,人民银行县支行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的信用传导渠道,但从实施效果看,这一渠道存在许多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传导效果。主要表现在,首先是贷款权限过分集中。1998年1月1日,人民银行取消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逐步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放贷,各商业银行均在系统内实行了“限额管理”,过度强调资金管理的统一性,贷款发放权上收现象较为严重,国有商业银行地(市)分行贷款规模受到严格限制,县(市)支行的贷款权几乎没有,从而使主要分布在各县市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大大缩小。同时由于贷款在商业银行上下级之间上报、研究、审批、反馈、发放的过程手续多,时间长,一笔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快则十天半月,慢则二三个月,企业普遍感到贷款不方便,贷款到位慢。使一些项目的资金需求不能及时保证,减弱了政策效果。其次是在信贷业务的管理上,商业银行普遍对企业实行贷款信用评级制度,企业只有达到较高的信用等级才能取得贷款,由于信用评定不尽科学,企业规模、经营实力等评定标准对广大中小企业资信评估不利,形成脱离现阶段企业实际情况的高门槛政策、使获得贷款支持的企业范围明显缩小。如工商银行将企业信用等级分为aaa、aa、a、a级以下等几种,只有在a级以上才在可能获得贷款,据调查,绛县20__年与工商银行有贷款关系的26户企业中,只有10户有贷款资格,仅占贷款户数的38,由此可见,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功能呈现日益萎缩的现状;第三是各银行在信贷政策的制定上不能突出自身特色。目前各商业银行在信贷政策的制定和具体执行中,竟相将资金重点投向辖区几个时下发展势头较好的大企业,不去下功夫研究潜在市场,贷款投向严重趋同,“垒大户”行为越演越重。这样一方面形成资金在企业间的分布不均,不利于开发潜在市场,培育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潜在的系统性信贷风险。第四是不对称的信贷激励约束机制导致信贷人员“不想贷”。在严厉追究信贷人员责任的同时,忽视对信贷人员的工作激励,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奖励措施,奖励工作出色的信贷人员,由于信贷人员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对称,不仅无法调动信贷人员信贷营销的积极性,反而挫伤了其积极性,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三是县域金融机构萎缩,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不健全,使信贷政策无法传导到位,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调整经营策略,贷款主要关注大企业大项目,有逐步淡出中小企业的迹象,由于县域金融机构减少,再加上邮政储蓄存款分流农村资金,尽管农村信用社加大对“三农”的服务和投入,终因其自身资产质量差,资金实力弱,想放贷愿放贷苦于资金不足,因而出现了对中小企业服务的真空地带。不仅限制了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大了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民贷款等问题的难度,从而使信贷政策无法传导到位。

四是政策措施不灵活,削弱了信贷政策实施效应。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的高度统一,缺乏灵活性,人民银行基层行难以结合实际实施有区别的货币政策,进行分层次调控,因而难以发挥对区域信贷结构调整作用。由于商业银行没有正确处理信贷政策的统一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性之间的关系,从而制约了信贷投入的增长。信贷政策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其制定的依据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因此,信贷政策应具有区域性、系统性。但目前各商业银行在信贷政策的执行中,过分地强调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缺乏区域实施上的灵活性,不能针对因各地经济差异所形成的对金融需求的不同而实行灵活的政策措施,使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加剧,削弱了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其原因有二:首先是没有正确划分企业大与小、强与弱的关系。目前各银行为增强赢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信贷业务策略方面,重点倾向于“大城市、大企业”,纷纷推行“扶优扶强”、“抓大放小”的经营战略,但是由于在不同地区、企业布局不可能均衡摆布,企业的规模也因产业特点的不同标准各不相同,且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形成规模还需要一个过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求“大”的原则下,机械性地选择贷款对象,使县域企业获得支持的可能性大打折扣;其次是没有正确处理产业政策限制与区域产业特点的关系。由于信贷政策在具体的产业投向、产品投向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可能与地方经济的实际情况不一致,使银行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弱化,尤其是一些以资源型传统产业为主的地区,在产业升级改造时,往往由于信贷政策的限制得不到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地区优化经济结构的进程,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得不到加强。

五是信用环境欠佳,制约货币政策的传导时效。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经济信用制度基础之上的,只有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才能为货币政策的有效畅通传导提供“优质的土壤”。然而目前的社会信用状况不容乐观,企业不讲信用,大量拖欠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加之借改制之际悬空、逃废金融债务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金融机构的惧贷心理,使银行心有余悸,严重挫伤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据调查,绛县县域经济发展中企业贷款不能满足的原因依次为:产品没有销路(80)、负债包袱重(67)、信用度低贷款逾期欠息(61)、经营亏损(53)、自有资金不足抵押担保不落实(42)。由此表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低,是难以引起银行贷款青睐的首要原因。其具体表现在,一是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多以农产品粗加工的传统产业为主,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无市场无销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缺乏竞争力,

很难引起银行贷款的关注;二是产权改革不彻底。绛县中小企业中,国有和集体企业占52,私营企业20,股份制企业13,其他经济成分企业15,而国有集体企业大都采取租赁、承包经营方式,真正涉及企业最核心的产权改革并不多见。由于产权不明晰,产权主体缺位,企业法定代表人负盈不负亏,银行只能望而生畏,不敢下注;三是财务状况差。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自身积累,资产负债率高,历年亏损、人员、税费等历史包袱沉重,欠息欠税欠费的中小企业十分普遍,生产越多亏损越多,资本金及有效资产严重不足,导致贷款抵押担保难。

六是宏观调控的负面影响。20__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保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同时,经济运行中一些旧有的突出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又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的新问题,货币信贷收缩中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流动资金偏紧。在金融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的同时,行政性信贷控制措施导致信贷投放结构与宏观调控的意图存在一定矛盾,货币供给量增速下降过猛,用于正常生产的短期流动贷款减少,用于投资的中长期贷款增加,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民间金融又趋活跃,资金体外循环增加。如果货币信贷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速和结构,将对20__年县域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对策

产生于改革进程中的货币政策传导不畅,也唯有改革与发展才能得以较好地解决。其中,着眼于微观创新是解难的前提,着眼于落实创新是解难的关键。这就要求县级人民银行要努力当好建言献策的“参谋员”,疏通梗阻的“服务员”和抓好落实的“督导员”。具体地说,县级人民银行要在工作实践中需要做到“六个创新”。

(一)创新金融环境。地方政府要积极创造经济发展的环境,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一是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本着有利于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战略原则,坚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并重,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扶优扶强,积极培育、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实施资产重组联合,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为龙头,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带动辖区经济整体上较快发展。二是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整顿和规范社会信用,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促进金融业稳健运行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同银行、企业一起共同努力,尽快提升区域信用状况,营造良好的金融外部环境。要在全社会加强信用宣传教育、倡导诚实信用观念,营造一种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舆论环境,促进全社会信用观念的提高;要积极支持和配合金融部门坚决制止、制裁各种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债权,确保金融资产的安全运行;要开展区域内企业信用评价活动,使企业真正认识到只有良好的信用度才能取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重塑平等互利,恪守信用的银企关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区域性信用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降低银行放贷风险,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人民银行要继续加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确保信息录入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整合、挖掘系统数据资源,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贷款情况的分析,进一步提高系统应用水平;积极推进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扩大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范围,补充和完善信用中介机构的档案,探索信用中介机构管理制度,对社会征信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和规划,积极推进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二)创新督促检查。近年来,为支持扩大内需,人总行制定了《关于金融机构开办消费贷款的指导意见》、《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关于农村信用社开办小额信用贷款的指导意见》、《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信贷政策措施,同时为解决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中的一些问题,要求金融机构编制信贷资金营运计划、建立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合理确定贷款审批权限等,这些要求的实现,既离不开基层人行的组织协调和推动,也需要人行进行督促检查。为此人民银行要尽快建立金融监督检查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和完善行使金融监督检查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依法开展对金融机构、其他单位和个人有关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规范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行为,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水平。同时,应引导各金融机构彻底摒弃“大就是强”、“大就是好”、“抓大丢小”的信贷观念,增强经营货币的市场营销理念,树立“五好五不论”的信贷意识,即只要企业机制好,产品质量好,市场销路好,经营效益好、还贷付息信用好,不论性质、不论大小、不论归属、不论行业、不论城乡都积极予以信贷支持。通过大力组织协调和加强督促检查,切实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三)创新管理体制。商业银行要改进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建立政策统一、区别对待、效益优先、确保安全、责权一致的信贷资金管理方式。商业银行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和特点,制定和运用区域性信贷政策,促进信贷结构和经济结构升级,避免政策上的“一刀切”所形成的区域之间政策效应的不平衡。按照有效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调整授权制度,既要强化总行一级法人的经营体制,又要使下属分支机构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在授权的前提下作出灵活的应变,增强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强化信贷风险防范和约束机制的同时,更要建立和完善信贷投放的激励机制,实行贷款责任、权利与利益相一致,调动基层行和信贷人员的放贷积极性。人民银行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加强和改善金融调控,一是强化窗口指导。根据上级行的货币政策要求,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辖区经济发展的地方特色,制定货币信贷指导意见,明确贷款的重点支持对象,利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金融机构的劝告、引导,影响其放款的数量和方向;二是用足、用好手中掌握的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特别是要借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东风,重点支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并以此为杠杆,激发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三是搭建平台,通过举办银企座谈会、贷款供需洽谈会等多种形式,促进政、银、企的沟通,促进项目与资金的衔接,实现经济金融的同发展共繁荣。要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方法,突出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和所处的经济、信用环境的评价,即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效益性,又注意评估其资本实力和贷款方式的风险性,使信用等级评定能够动态客观地反映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要引导商业银行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对a级以上或能够提供有效担保的中小企业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授信额度。除项目贷款外,对提供低风险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各类信贷业务审批权可一直下放到基层行。要简化信贷审批环节,提高放贷效率,建立贷款“绿色通道”,大力推行贷款限时服务,对无故延期放贷者实行处罚。要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强化基层行营销贷款的职能,调动基层行对中小企业营销服务力度,着力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建立相关组织、制度保证和约束激励机制。

(四)创新协调机制。县级人民银行要进一步提高科学观察、分析和判断经济金融形势的能力,提高执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能力,提高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能力,提高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提高内部控制和管理能力,提高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能力,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确保信贷政策的贯彻落实,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综合经济部门、银监部门、各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建立由人民银行、银行监管部门、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季度经济金融运行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分析研究辖区经济金融运行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改进建议和措施;同时,也应了解当地政府对信贷的需求及建议,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信贷意见,统一政府、企业、银行的思想,针对重点行业贷款情况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局部性问题,进行跟踪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增强执行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提高“窗口指导”的有效性,以引导金融机构进行信贷结构调整为目标,及时向金融机构传递宏观政策意图,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着力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和推动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管好用活支农再贷款,积极支持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支持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协调金融机构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和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五)创新调控手段。县级人民银行要根据上级行的货币政策要求,指导商业银行按照择优扶持、营销和管理并重的原则,根据中小企业所处地域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经济结构和投资环境,制定引导性较强的贷币信贷政策,包括中小企业的行业政策、地区政策、客户政策、利率政策、分类指导政策和风险控制政策,同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当好金融机构的“代言人”,不断为金融机构排忧解难,为其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人民银行再贴现与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比例挂钩,实行多贷多贴,其利率也可适当优惠。要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构建信贷集中投放风险预警机制,调控和引导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向投量。继续发挥信贷政策结构调节功能,切实落实有保有压。在企业经营机制尚不健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尚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鼓励和限制性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措施来贯彻落实有保有压是必要的。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6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00)

摘要: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一直是其发展道路上最大的掣肘,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克服这个难题,建立健全完善的融资体系.本文主要以安徽省阜阳市民营企业为例,从融资概况、融资渠道、融资成本、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对阜阳市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展示,为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管理,为发展家乡经济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21-02

1阜阳市民营企业基本发展情况

据阜阳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阜阳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77.9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3.7%;民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5.3亿元,同比增长25.3%;完成税收86.3亿元,同比增长26.4%,占全市税收总量的61.7%.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个数、就业人数实现双增长,截至2013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发展到22701户,同比增长18.7%;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52363户,同比增长18.6%;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60.7万人,同比增长27.9%,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9.9%.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也显著增强,2013年全市民营企业获得授权专利1916个,同比增长47.4%.由上可见,仅2013年,阜阳市民营经济创造了全市60%的生产总值、60%的工业增加值、60%的税收,在对GDp、税收、就业岗位、政府收入的贡献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地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伴随着阜阳市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先天不足的资金问题逐渐凸显并且放大,民营企业发展最大的制约点便是融资不易.

为了了解阜阳市民营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本课题组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搜集、电话咨询等形式,主要从民营企业融资概况、融资渠道、融资成本、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对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2687户民营企业①的融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阜阳市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

2阜阳市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调查

2.1融资概况

对于阜阳市民营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课题组经调查发现,在2687家样本企业中,只有360家民营企业认为现有资金比较充足,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资产扩建、技术研发、工资福利等需求,占样本总数的13.4%;734家民营企业认为现有资金比较紧张,有些时候必须需要一系列的融资手段才能维持基本的生产运营,占样本总数的27.3%;还有1593家民营企业认为资金情况非常紧张,必须依赖外部融资才能生存下去,占样本总数的57.3%.

对于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约有70%的样本企业都同时选择了原材料涨价过快、劳动力成本增加、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难以从外部渠道融集到资金等因素.而对于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几乎所有的样本企业都选择了贷款方存在歧视,缺乏第三方提供的保证,以及信用评级无法达到银行标准.

可见,阜阳市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薄弱,知名度差,信用意识不强,资信评级不达标,导致无法得到外部资金提供者的支持,其资金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融资策略,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步履维艰.

2.2融资渠道

2.2.1内源性融资排在首位

根据调查,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都把内源性融资(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所有者的自有资金投入)排在融资渠道的首位.这主要是因为内源性融资具有原始积累性和低风险的特点,阜阳市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在外部融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就只能靠内源性融资来满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了.

2.2.2金融机构贷款和民间贷款是民营企业外源性融资的主渠道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仅靠内源性融资肯定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此时民营企业就不得不依赖于金融机构和民间贷款机构提供的借贷资金.根据调查,约有1600多户民营企业除了内源性融资外,第二选择了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的贷款融资渠道,占样本企业的59.5%;而700户民营企业则选择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民间借贷渠道,占样本企业的26.1%;只有387户民营企业选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进行贷款,占样本企业的14.4%.

当问及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时,大多数样本企业都同时选择了银行认为企业的信用评级不够,缺乏担保物和担保方,且企业资金需求急、贷款期限短、资金需求量小等不符合银行的要求.

由以上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在阜阳市这种经济欠发达地区,四大国有银行出于自身营运风险的考虑,对民营企业设置了高门槛,它们不仅没有专门面向民营企业融资的产品,还尽量避免向民营企业提供相关的贷款业务.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给民营企业的金额虽然增加,但是由于区域性的限制,它们只有有限的资金帮助.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倾向于民间借贷,因为它拥有便捷的贷款程序、贷款财务费用低、资金筹集迅速等优势,便于民营企业抓住市场稍纵即逝的机会,然而由于我国缺乏对民间融资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支持,导致民间借贷风险较大,很可能导致民营企业遭受灭顶之灾,所以民间融资渠道不可能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流渠道.

2.2.3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渠道完全堵塞

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具有融资快、来源广等优点,但由于我国《证券法》和《公司法》对企业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股票上市、债券上市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对于实力有限的阜阳市民营企业来说,想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上市融资非常困难.就阜阳市民营企业来看,迄今为止尚没有一家民营企业成功实现上市.就连地区影响力最大、实力雄厚的阜阳华联集团企业前几年试图上市,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所以,上市融资渠道对阜阳市民营企业而言完全堵塞.

2.3融资成本

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指的是获取和使用资金的代价,具体包括利息、手续费、管理费等等.根据调查资料显示,阜阳市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融资成本高、资金周转慢.目前,阜阳市民营企业的综合贷款成本高于基准利率40%,而2687户样本企业中只有17%的企业享受了基准以下的利率.民间借贷资金由于没有国家的政策约束,所以借贷利率更高,小额贷款公司及民间融资月利率一般在4%以上.高额的融资成本让民营企业进退两难,“进”则使民营企业难以负担巨额的利息,“退”则会让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民营企业融资时往往在高额的融资成本前望而却步.

2.4政府政策支持

尽管近几年,阜阳市政府为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持续加强政府、银行、企业的三方合作,出台了各种政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地缓解了民营企业资金的燃眉之急.如2012年,由阜阳市经信委、人行阜阳中心支行联合组织的“大走访”活动”中,各大银行深入全市629家规模工业企业,了解企业的资金需求,签订贷款协议18.28亿元,新增企业贷款9.32亿元.又如阜政发〔2013〕25号《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对年销售收入新上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5亿元台阶的民营企业,由企业所在地政府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为部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的民营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的民营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民营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6万元、5万元奖励.再如从2013年起连续5年,市财政将每年从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②.以上种种,都是阜阳市政府为提高民营企业融资能力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但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政府的政策环境支持还是有很多不足.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5%的样本企业认为政府政策虽好,但在具体贯彻时执行力度不够或宣传不到位,导致它们认为当地政府制定的政策没起什么作用.约有35%的样本企业认为政府制定的政策有一定作用,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当问及企业最希望政府在哪些方面提高对企业融资的帮助,很多企业都提到了首先要提高现有财政补贴政策、税收减免政策的执行力度,认真落实好政策;其次,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担保扶持,搭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融资信息交流平台.

3解决阜阳市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一些建议

综上所述,阜阳市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表现就是:融资形式严峻、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高和政府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首先,阜阳市各个民营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扩大知名度和信誉,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营企业融资的资金获得率;其次,通过借鉴外国先进的方式和经验,改善民营企业的资金融通外部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金融机构;然后,创新各种融资担保方式,如继续加大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作用,大力发展企业互助担保机制,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再次,对民营企业存在偏见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应该改变对民营企业传统的看法,其实给民营企业提供资金帮助往往能增加自己的收益;最后,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继续保证现有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政策的执行效果,还应继续加紧制定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以及各种有助民营企业融资的制度政策.

只有这样,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才能逐步解决,民营企业才能不会因资金链的断裂而破产,或因为资金问题错过重要的发展机遇,民营企业才会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阜阳市工商局统计数据.

②资料来源于阜阳市信息公开网:阜政发〔2013〕25号《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

参考文献:

〔1〕吴晶晶.浅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2012(12).

〔2〕王迪,常宇.浅谈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及破解之路[J].商业经济,2013(5).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7

(一)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大幅放缓,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外国实体经济经营状况恶化,导致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大幅度萎缩,再加上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出口的商品附加值低、对外依赖性强,所以,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有较大影响。金融危机还影响受众心理,消费者会考虑缩减一些消费开支,并控制消费欲望。因此,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信息敏感度和关注度会下降,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及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阻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小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需要足够的资金。

(二)我国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政策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生产销售受到了严重影响。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相继出台了多项金融政策,扩大对企业的信贷规模和信贷范围。中央政府和银监会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并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各地政府及各级商业银行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来贯彻中小企业融资政策。2008年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8月中旬,央行又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9月中旬,央行决定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2008年12月,国务院要求国内银行要向在当前金融危机中面临困难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在其网站上公告称,为认真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将追加政策性银行2008年贷款规模人民币1.000亿元。2009年1月,银监会推出一系列微观干预政策,鼓励实施贷款重组,允许发放一定额度搭桥贷款以及有条件的中小银行业适当突破存贷比。各级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二、基于金融危机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存在的问题

为了贯彻国家的金融政策,商业银行降低信贷标准,扩大信贷范围,无疑会增加信贷风险。如何贯彻国家的信贷政策,做好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保持自身良好的经营效果,降低信贷风险,是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一)政府行为严重

经过对中央及地方政府信贷政策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措施中,政府除用市场手段进行干预外,还频繁使用行政手段促使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其中《指导意见》提出不要求小企业有担保,主要看“三品”:另外,银监会尝试用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做质押,帮助小企业融资。这无形中都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

我们可以参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推动商业银行增发信贷,结果数年内银行不良贷款几乎增加了一倍。根据银监会报道,截至2008年末,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681.8亿元,比年初减少7002.4亿元,但扣除对农业银行约8000亿元不良资产的剥离,2008年第四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有提升。这说明政府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银行独立性差

作为国有企业的各大商业银行,在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做出增加中小企业信贷规模,适当降低信贷标准等措施,来应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中国两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初步设定了2009年信贷新增目标,计划增长16.5%,其他各大国有银行也将设定类似目标。有的地方实行中小企业贷款专项考核,规定确保年末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增速应不低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新增小企业贷款同比要实现多增:城市商业银行应将中小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力争实现全年70%以上新增贷款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坚持县域内银行业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并重点向中小企业倾斜等。政府过多的干预,给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8

一、财政金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

(一)财政政策一是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正向激励政策。永州市政府每年制定信贷投放目标考核办法,对金融机构当年新增的小微企业贷款按0.3‰—0.5‰的标准给予奖励。二是出台税费优惠政策。如永州市双牌县政府出台并落实了新创办企业三年内免除所得税(先征后返)、税收超过200万元的企业当年由县财政返还30%、在工业区落户的新创办企业用地按划拨价格支付等政策。三是财政注资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如永州市财政注资500万元引进永州市金禧担保公司到蓝山设立分公司,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商业性担保,有效缓解企业融资抵押不足的矛盾。

(二)窗口指导人行永州市中支每年都制定下发《永州市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相关金融机构当年中小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农业产业化、文化旅游和承接产业转移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同时,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涉农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2015年,永州中支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33.3亿元,为农村信用社和农商行支持涉农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

(三)银行政策永州市各银行机构都制定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制度政策,并成立小微企业贷款营销中心,专门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快捷、贴身的服务。如永州市农业银行出台了《关于做好小企业信贷营销工作的意见》、《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简式快速贷款操作文本)》和《中国农业银行小企业自助可循环贷款操作文本》,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营销小组,组织了客户信息收集团队,积极开展了市场调查和客户普查,对区域内客户进行精确细分和优化排序,制订了进入的序列和强化营销的有力措施,充分利用微企简式快速贷款、小企业自助可循环贷款等产品,快速渗透优质中小企业。

二、财政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政策的实施

(一)组织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人行永州中支大力推广成熟、可复制的信贷创新产品,组织开展了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活动,出台了《关于推广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成果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广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经验交流、成果推介、工作督导,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二)加强政策督导2010年以来,永州中支出台并完善了《永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暂行办法》、《永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考核办法》,重点对金融机构执行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在督促完善中小企业专营服务的同时,积极劝导金融机构逐步退出“两高一剩”行业,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将评估结果通报各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人大、政府和政协。近年来,通报表彰了4家银行机构为“中小企业信贷工作先进单位”,点名通报了2家违规发放“两高一剩”企业贷款的银行机构,并责成逐步退出,有效强化了社会监督的作用,提高了信贷政策的执行力。

(三)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灵活多样全市各银行机构都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贴身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如永州市工行推出了仓单、订单、商业房抵押贷款、网络循环贷款等各具特色的小企业贷款产品和服务,通过业务创新及时满足了不同层次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据统计,2010-2015年,全市银行机构共发放仓单、订单、票贷通、立业通等创新型贷款58.5亿元,支持小微企业1450家。

(四)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全市银行机构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如永州市工行建立和完善了小企业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实行评级、授信、审查、押品、评估调查、审批“四合一”业务流程,积极推行“2+1+2”小企业信贷业务审查审批模式,简化操作环节,缩短业务链条。市农发行对aa级优质客户进行公开授信、循环使用,并积极争取到了更大的信贷审批权限。市中行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业务评比的通知》,在全辖范围内开展中小企业业务评比,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新模式业务的健康发展。市农行实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三包一挂”责任经营,即包发放、包管理、包效益,客户经理的绩效工资收入与贷款数量、质量和效益挂钩。财政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小微企业贷款稳步增长。2015年末,永州市小微工业企业产值增长63.1%,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高11.3个百分点。从问卷调查的20家企业来看,企业的银行贷款满足率较高,普遍认为银行融资环境较好。

三、小微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融资方式较为单一永州市的小微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没有上市公司,融资渠道较单一。从20户样本企业来看,小微企业资金来源最主要是银行贷款,其次是开承兑汇票或票据贴现以及民间借贷,但占比均较小,没有理财产品、委托贷款、股市融资的资格,也造成了在银行融资无法满足情况下,企业发展容易受阻的局面。

(二)小微企业发展的内生缺陷从调查情况看,永州大部分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能力较弱,如毛针织等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竞争优势差,短期内产品难以对接转型升级要求和产业政策导向,既无力融资也难以得到各类优惠政策的扶持。部分中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管理基础薄弱,财务制度不健全,加之融资信息不充分,融资渠道偏窄,造成自身融资能力弱。还有少数小微企业基础未做好就盲目扩张,难以通过正规渠道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

(三)小微企业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适应性弱在国家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环境下,虽然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前瞻性有所增强,注重信贷结构的调整,并努力促进信贷资金向中小微企业倾斜,但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竞争力弱,在较为稀缺的信贷资源竞争中更容易受到金融抑制而无法获得贷款。同时,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振荡、外需疲软等宏观经济环境下,小微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涨,小微企业面临利润摊薄、发展前景不确定等多重压力和因素的考验,导致融资竞争力下降。虽然对外源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的需求增强,但实际获得信贷融资的难度更大。

(四)小微企业的抵押担保能力弱目前,银行对小微企业基本上不发放信用贷款,仅发放抵押担保贷款,而对抵押物的要求又较苛刻,有的银行除了土地使用权和房地产外,很少接受其它抵押物。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实力弱,土地、房产等可供抵押的资产严重不足,机器设备等占用了大量资金却不能用作抵押贷款。以技改资金为例,国家规定其中30%用于土建,70%用于购买机器设备,资金大部分堆积在设备中,使用效率低下。

(五)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比较高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中介收费高。据调查,涉及企业抵押贷款的中介机构有12个之多,每个环节都收费,办理房屋抵押的评估费、登记费、公证费、保险费、工商查询费等占到抵押物价值的5%或贷款额的10%左右。如永州市奔腾彩印公司向银行贷款3200万元,支付的各项抵押服务费用就达35万元。第二是担保成本高。在通常情况下,永州市各担保公司收取评审费2000元/次,担保费率在2.5%-5%之间,担保保证金按贷款本金10%的比例收取。如遇贷款风险系数大、企业用款急的,收费则更高。第三是银行利率高。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大都执行利率上浮20%-40%的政策,相较大型企业而言,小微企业贷款交易成本高出许多。即便如此,大部分小微企业仍然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有的企业只好转而谋求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年化利率通常在30%-60%,按最低限计算也比银行贷款利率提高2倍以上,融资成本大幅提升。

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包括“草根金融”在内的社区性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形成以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为核心,以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递补,以私募股权基金、创投风投企业等具有一定金融功能的非金融机构为的功能互补的金融体系。国家也可参照国外先进做法,成立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专业银行。

(二)加快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信贷服务政策体系的建立灵活运用资本监管、不良贷款考核、信贷政策及导向评估、财政补贴等手段,加快建立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服务体系,特别是县域金融机构的小微信贷服务体系,并适当放权授信,扩大市县金融机构信贷经营权,同时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放款效率。

(三)切实提高小微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小微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小微企业健全财务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与财务信息透明度,增强企业信用。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9

通过城乡统筹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具体规划1.完善城乡统筹规划。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工作,有利于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引导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利用各类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协调城乡利益格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2.创新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模式。与一般流转形式相比,“益阳模式”主要有三个优势:一是由于实现了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大大提高了土地流转的规范性;二是由于政府全额出资成立土地信托机构和中介服务,使得土地流转更具效率和安全性;三是由于委托人、受托人以效率为原则市场选择,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益效益。同时,在缩小城乡差距、改善乡村治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等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13年底,全市共整合涉农资金达10.1亿元,引入一次性流转500亩以上的规模企业157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全年共流转土地269万亩,其中流转耕地168万亩,占全市承包耕地总面积的42.4%,流转率居全省首位。3.政府主动作为。一是把基层治理机制改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保障;二是把农村清洁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三是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向。目前,集中居住点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全市共确定了12个农民集中居住试点区,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市财政投入500万元用于沅江草尾镇新安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大通湖北洲子镇明确补贴政策,对村民拆房建房的,以一基一户、面积90-120平方米为标准,每户按新建面积补贴2.6-3.5万元不等。

二、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现状

(一)金融投入不断增加,支持城乡统筹力度逐步加大2013年末,我市本外币贷款余额505.53亿元,比年初增加81.08亿元,同比多增16.47亿元,同比增速为19.1%,比去年同期提高1.1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大了信贷投放,扶持城乡统筹发展:1.加大了“三农”信贷支持。涉农贷款余额292.48亿元,比年初增加49.46亿元,占贷款增额61%。2.增加了工业贷款投放。净投放工业贷款21.56亿元,同比多增5.44亿元,增长33.75%。3.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持续上升,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合计239.03亿元,比年初新增43.86亿元,增长22.47%,其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合计86.27亿元,比年初新增10.32亿元,增长13.59%。小、微型企业贷款分别新增5.25亿元和5.08亿元。4.加大县域发展支持力度。高新区、赫山区、资阳区贷款余额为268.9亿元,比年初新增37.91亿元,仅增长16.41%,低于贷款总体增速2.69个百分点。增额占贷款新增总额的46.76%;南县、桃江、安化、沅江4个县市贷款余额236.63亿元,比年初新增43.17亿元,占新增总额的53.24%。5.扶持个人消费贷款。个人贷款余额188.31亿元,比年初增加35.36亿元,增长23.12%,高于本外币贷款增速4.02个百分点。从消费贷款品种看,主要集中在购房贷款。个人购房贷款余额45.21亿元,比年初增加12.95亿元,增长40.14%。

(二)金融支持城乡统筹所存在的制约因素1.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制约金融投放新型城镇化力度。近年来,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涉农领域贷款投放力度,有力支持了“三农”发展。由于金融生态环境欠佳,多次出现企业恶意逃废债现象。一是涉农企业贷款风险较大。以农发行为例,截止2013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7.95亿元,比年初新增2.82亿元,不良率达18.17%,比年初增长1.32个百分点。受2013年棉花收购贷款和粮食收购贷款未清零影响,2013年初投放和收回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棉、麻类贷款,今年已基本停止了续贷。二是农村地区的信用意识淡薄,贷款到期归还率低。我市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户联保贷款业务,有力支持了农户经营发展,但部分农户诚信意识不强,不良贷款不断发生,仅农行2013年农户小额联保贷款就新增不良贷款1000多万元。涉农领域贷款成本高,投放难度大,当前不良率又呈现不断攀升态势,大大挫伤了金融机构投放“三农”的积极性。三是民间融资行为趋于活跃,金融风险不断攀升。根据益阳市中支监测和调查,2013年4季度,益阳市累计发生民间借贷交易额264.08亿元,同比增加175.17亿元,增长197.02%。2.金融不均衡现象明显,新型城镇化城乡协调关系受制约。一是机构网点数减少,金融投放渠道缩小。二是支持能力相对有限,难于满足城镇化的金融需求。三是涉农企业长期需求难满足,金融支持乏力。3.农业自身特性影响,制约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一是农业天生具有弱质性,经营风险较高。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有很强的依赖性,就农业总体来说,仍是靠天吃饭的格局,这意味着农业面临着自然条件、市场环境和政策因素三重影响,农业生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大,金融机构信贷支农风险较大。二是农业贷款占用周期较长,与金融机构经营理念相冲突。现阶段农业贷款一般最长时间为一年,最短的几个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在一年内能够回收成本并偿还贷款的可能性不大。三是涉农企业发展程度较低,信贷缺乏有效载体。由于我市涉农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客观来看其信贷资金吸纳能力不强。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原始积累历程短,农业企业规模偏小,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经验,自身信用难以满足融资需求。调查发现,大部分涉农企业所占土地都是租用农业集体土地,无房产证与地产证,无法用于申请银行贷款。4.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信贷条件,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承贷主体不明确。二是缺乏有效抵押物。如益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全部通过划拨方式取得土地,而按照目前政策,划拨土地不能单独作为抵押标的物。三是公益性强,不适合商业开发。基础设施项目大都具有社会公益性性质,往往没有经营性资产产生稳定的现金流,还款能力难以保障,制约了金融对民生项目投入。四是投融资平台贷款受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匮乏。据调查了解,我市投融资平台贷款九成以上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但当前投融资平台贷款属于严格调控领域,基础设施贷款呈现“断流”态势。5.小村镇缺乏信贷能力,制约新型城镇化城乡均衡发展。一是小城镇、村资源有限,信贷承载能力差。二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难于争取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支持步履艰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融资渠道少,不少村为筹资建设资金,不得不向个人集资或向民间高息借款,导致负债累累,据随机调查14个村发现,村集体平均负债93.9万元。6.难以满足农民工金融需求,不利于“人的城镇化”推进。据了解,农民工金融需求主要集中在回乡创业贷款。调查中农民工普遍认为:金融机构的不重视是金融需求无法满足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相应的金融支持政策,选择回家创业的农民工只占极少数。

三、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继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努力维护金融运行稳定。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提高全社会金融素质,多渠道、多层次向社会宣传推介银行的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加强企业信用培植,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管理办法和信用评价体系,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切实增强企业融资功能。继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大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密切关注辖内金融运行,加强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监测分析,高度关注房地产行业、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防止企业资金链条断裂造成信贷资产质量变化,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二)加强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探索多元化的城镇建设资金筹集方式。深化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多元化的城镇建设资金筹集方式,形成城镇化建设的市场化扩张机制。一是加大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二是逐步改进财政支农方式。三是将部分基础设施逐步商品化、市场化运作。对于基础设施,可以考虑鼓励企业、个人建设经营承担。对于绿化、环境卫生、广场等,可通过政府统一招标选择管理单位。对于财力欠缺的小村镇,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政策倾斜,加大镇级财政留存资金比率,增强其支付能力,并可考虑通过特许经营权(Bot)等方式利用社会资金,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完善金融体系,增加中小金融机构。国有大型银行由于受国家政策、上级行经营策略影响较多,不能及时根据我市实际状况开发新产品,这就要求大力倡导和鼓励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这类经营策略灵活、自主性和创新性较强的金融机构,加快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的完善,拓宽融资渠道。

(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金融机构按照“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战略新兴产业、小企业、产业转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对于中小企业、“三农”等领域信贷投放较多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适度提高信贷投放宽容度。加大银企对接工作力度,继续满足重点项目和优质企业的资金需求,积极引导项目和企业向高新区、示范区、工业园区发展。完善绿色信贷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和国家重点项目以外新上项目贷款,进一步加大对环保产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信贷支持。紧跟国家及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优化信贷资源结构、盘活总量、保持增量、优化存量,促进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民营企业贷款新政策篇10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措施

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金融支持必不可少。因此,需要多策并举,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从政策环境层面剖析融资难

(一)在国家政策层面

国家正式金融系统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非正规的民间金融渠道不仅受到政府政策的压制,而且非常缺乏。虽然近几年金融改革步伐加快,但总体金融改革措施不到位,组织制度创新不足。致使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且数量极为有限。

(二)在资金需求层面

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为中小企业,其本身的先天弱势这就决定其规模小、发展层次低,经营业绩、信用状况不佳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等一些固有缺陷,同时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出现的逃废债行为,恶化了信用环境现象,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融资困难。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金融改革的力度,但是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因素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在金融支持层面

一是金融机构重视不够,信贷投放总量较少。授信额度和范围有限,在贷款额度权限配置上不够灵活,使得县级支行对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有信用的民营企业没有能力扶持。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手段不完善。民营企业具有融资需求少、要求急、周转快的特点,为适合民营企业的贷款的特点,在贷款企业的评级、担保、授信等方面,金融机构缺少合理的简便的操作程序,致使民营企业的得到的金融支持少。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应对之策

从以上分析看出,金融改革的相对滞后,金融支持不到位等环境因素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需要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商业信誉

1.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管理涉及多个方面,从融资的角度看,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金融机构在贷款决策时,企业法人代表的经营能力和诚信指数,将是主要考虑因素;同时,规范的内部管理及财务透明度,可以冲抵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的担忧,从而使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成长性充满信心。

2.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在企业创新体系中,产品创新是核心,没有产品创新就没有竞争力;技术创新是支撑,为产品创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所以民营企业要竞争市场,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以高科技含量名牌产品,带动企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3.充分发挥企业制度创新能力。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简单,绝大多数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合二为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原先那种人合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产权关系,促使企业形成内在发展动力,也是提高商业信誉的重要措施。

(二)深化金融改革,实现政策资源有效发挥

1.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信用担保业务,这是国际金融借贷成功经验。因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完善,收益的营企业将是数不胜数的。如地方政府可以试点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同时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政府的出资、参股或控股、提供一定的补贴与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政府的行为是以保证这些担保机构作为独立的法人为前提,其作用在于政策行为的引导和外部的监督管理。

2.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对国家的金融业,要改进强化监管。首先要提高金融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发挥政策制度的威力;其次要借鉴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普遍使用的审慎监管方法。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限定性规定过多的问题,允许大幅度扩大的融资选择渠道和空间,使民营企业不在收融资拖累,重要的是加强监管。

3.非正式金融活动有灵活政策。对非正式金融,金融管理部门要有积极灵活的监管政策,不要简单禁止,力在改革创新。一般原则借助民法和合同法来保护非正式金融、帮助其解决面临的诸多问题。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提供预警信息,提高透明度,降低其风险。

4.加快征信中心建设。征信系统涵盖面大,服务性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其依赖越来越大。我国的征信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征信中心和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度不一,且缺乏统一的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加快征信立法进程,加强对征信业的有效管理,是确保征信业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加大融资力度,完善贷款方式

1.发挥人民银行的指导作用。人民银行要运用各种货币政策杠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政策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除利用政策导向外,对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要在再贷款、再贴现方面予以倾斜。同时放贷原则上要相对集中,对展前景好,有经营实力,信誉度高的民营企业群重点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