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市场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7:11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篇1

移动支付市场呈现群雄争霸局面

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突飞猛进。据比达咨询的《2015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40261.1亿元,环比增速24.%。预计2015年下半年该市场规模将达51763.8亿元,环比增速将达28.6%。

随着移动支付规模的扩大,移动支付市场百家争鸣。通信运营商、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等各路诸候纷纷涌入,目前形成了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百度钱包、翼支付位居前五,快钱、平安付、易宝支付、京东钱包、连连支付奋起直追的群雄争霸格局。

可以说移动支付的发展成就了目前移动支付市场百花齐放的局面,而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翼支付等在内的各路巨头布局移动支付使用场景,并通过奖励、返券等方式鼓励用户尝试新业务也快速推动了移动支付的普及。

同时,移动支付快速增长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上网习惯从pC端逐渐迁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占比提升至88.9%。其中2015年上半年,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了2.76亿,半年度增长率为26.9%。可以说,手机用户规模急剧增长推动了移动支付市场规模扩大。

移动支付从入口向生态圈演变

目前整个移动支付市场的业务形态正逐步从单纯的支付向互联网金融理财、消费等方向转变,移动支付可信生态圈格局初步形成。

实际上从前五强发展的表现来看,其性也较为突出,那就是都在加强移动支付金融生态圈布局。这其中,在金融应用场景重合的领域争夺尤为激烈。以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巨头为例,从电子红包和打车补贴短兵相接,到城市服务和便利店跑马圈地,再到商超领域对攻战,微佶和支付宝频繁“撞车”进行金融应用场景的争夺。

但在巨头金融生态圈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各大巨头各其特点和优势。支付宝背靠阿里巴巴控制的旗下两个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和天猫,具有天然的支付场景、品牌渗透相对成熟优势。财付通则以微信、QQ强大的社交用户作为根基,通过服务号、微信支付、摇周边和微信卡包等开发的移动开放平台,利用社交生态推动线下,拓展支付丰富应用场景。百度钱包刚整合百度全系的搜索、分发、LBS、团购、视频等优质平台资源嫁接百度钱包,在电影票、机票、旅游门票等票务市场和公交充值、拼车以及外卖市场切入构建庞大的生态圈。

在移动支付生态圈的构建中,除了Bat三巨头外,翼支付也不容忽视。与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是,作为基础电信运营商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新势力,翼支付背后的中国电信拥有超过3亿的手机端实体通信用户,这为翼支付通过带有nFC的Uim卡来达到移动支付功能的普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数据显示,翼支付已经发展了1.5亿个人账户用户和近40万的企业用户。目前伴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逐渐成熟和应用场景的增多,翼支付生态圈已初步形成:在消费支付方面,翼支付可以提供从线上水电煤气费缴纳到线下乘公交、地铁以及商超购物的移动支付服务:互联网理财方面,添益宝不仅提供有稳健的货币基金理财,还有指数基金等进取型理财产品:天翼贷服务则为电信产业链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在征信管理方面,“橙信分”征信业务,“橙分期”消费金融产品也已面市。翼支付已形成了支付、020综合服务、理财、融资、产业链、征信等多业条线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完善移动支付生态场景拓展是关键

艾瑞分析认为,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移动支付创造了新的使用场景,也使用户对移动支付和多种支付场景产生了理念化的新关联。目前消费者的用户黏性已经初步形成,使得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不断攀升,人们不会为了使用支付而去购物,而是在某个具体的消费场景里用到支付。未来要让用户养成习惯,并形成实际的支付转换,需要继续拓宽应用场景,进一步刺激人们在线下场景使用移动支付工具,借此提高用户的粘合度。可以预见,未来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翼支付等企业均会继续抢占线下的支付场景,无论是打车、餐饮、商超,还是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更多的实体场景将能接受移动支付的付款方式。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篇2

今年春节期间,在上海过年的丁先生乐此不疲于微信抢红包游戏。张先生说,自己之前并不经常使用手机支付,通过抢红包游戏,使他对移动支付有了更为开心的体验。

目前,移动支付已成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角力的主战场。为促进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支付宝近期还与新浪微博联手推出微博支付,这也意味着新浪微博开启与微信争夺移动支付市场的战争。

互联网公司发起的移动支付大战,让传统金融机构也感受到了威胁,并开始采取应对措施。平安集团移动互联终端产品“壹钱包”不久前上线,通过壹钱包,用户能够投资平安旗下及各家金融机构金融产品。

各种移动支付产品的争相上市,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期国内两大打车软件嘀嘀打车、快的打车都宣称投入上亿元补贴司机和顾客,被认为就是腾讯、阿里巴巴围绕移动支付展开的激烈较量。在业界看来,2014年国内移动支付领域的“贴身肉搏”会更加白热化。逐步替代实体钱包

移动支付大战升温,是因为近年来国内手机购物、移动支付正迎来爆发式增长,而各大厂商希望通过布局移动支付来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和核心。

支付宝的《2013全民年度对账单》显示,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开始通过手机移动端支付宝钱包进行转账、还款、缴费、充值,相关业务在2013年超过5亿笔,移动支付正迎来大爆发。

另据艾瑞咨询统计,2013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676.4亿元,增速是pC端网购的4倍多。移动支付作为更加方便支付模式,已开始逐步接管传统信用卡支付,甚至替代实体钱包。

“微博支付、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将使未来的支付更加便捷、灵活。”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移动支付还可以与餐饮业、商业、金融业等更多产业产生交集,支持线上、线下支付等多种应用场景,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担忧移动支付安全

由于能够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支付,移动支付有望在未来成为主流支付形式。但对国内许多手机用户来说,目前制约其不愿开通支付业务的―个潜在因素是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支付宝方面提醒,目前无论是网络支付还是移动支付,最大的问题是木马病毒钓鱼网站,尤其是在手机上,99%的被盗跟此相关,其余是用户被骗,而不是因为丢失手机。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篇3

在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过程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主要交易渠道,使得2015年第二季度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首次超过了pC端。2013年、2014年的国内移动支付行业增速翻倍,分别达到了800%和500%。

日益普及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移动应用市场的兴起,以及移动支付场景不断创新并延伸,从便捷层面上讲,移动支付真的有望实现我们一部手机行遍天下的出行愿望。

在美国移动支付市场,真正的巨头是十分低调的paypal,谷歌(微博)支付市场份额也领先。苹果支付虽然名声在外,但是起步较晚,目前在市场上并未成为主流,从这个角度看,三星支付和苹果支付相比,并不处于劣势。此外,三星具备独家的磁场支付技术,在商户设备兼容度方面,领先于苹果。

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目前已经领先于美国。比如中国的支付工具早就支持个人对个人转账,甚至给银行账号直接打款,而苹果公司最近才传出消息称,可能开发个人对个人的转账工具。虽然市面上支持nFC的手机并不多见,但是中国市场已经形成了扫码支付占据主流的格局,中国许多城市的的街头便利店、超市均支持消费者用手机支付。这或许让外资支付产品在中国市场面临巨大挑战。

在国内,支付宝算得上是移动支付界的最高“统帅”,2013年已经达到整个互联网支付市场的50%。而占有另一个大流量市场的腾讯,推出的支付功能,扫码支付、app内支付、公众号支付等多种模式,也多依附于微信支付,当然其自营的财付通也已经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最近,支付宝总算走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线下推广路线:与各大商超、便利店等日常消费场所的大力合作,并打出凶猛的补贴战术。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篇4

关键词:互联网+;支付结算;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2

一、互联网+时代支付结算网络发展的现状

目前,国内金融业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正处于跳跃式转型发展阶段。各家银行都在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比如工行正大力推广金融互联网综合平台;建行强势推出龙支付品牌,依托于手机银行,整合支付结算、投资理财和电商购物功能;招行积极与滴滴打车等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扩展应用场景、嵌入金融服务;平安银行在移动端全面打通各类业务壁垒,推出“平安一账通”和生活应用app。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快速发展,加速了对客户的争夺。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线上线下布局了大量的支付场景,除在线上为商户提供支付服务外,还提供转账、缴费、信用卡还款等传统银行服务,在线下,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加紧布局零售、餐饮、出租车、超市等诸多行业,在支付和收单两个维度同时大举扩张,以其良好的客户体验对银行的业务造成很大冲击。金融脱媒化、支付结算无介质化将进一步加剧竞争。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以及客户行为习惯的改变,要求传统银行加快金融生态圈建设,适应客户金融消费需求场景化、移动化、综合化的特点,提升获客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二、当前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并以运营成本低、不受时空限制、网络受众广的巨大优势,向商业银行发起了猛烈的冲击,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强烈的危机感。同时,人民银行出台261号文件,对商业银行客户的争夺将会加剧,对各家银行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1.银行逐渐沦为管道银行,处于客户生活场景的末端

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中国互联网公司三巨头),这三大巨头已经形成客户、信息和购物等等为一体的综合化网络服务体,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生活场景,不仅让原有的客户能在这个场景里实现各种需求,还不断吸引新的新客户到这个场景中来。目前,在人们已经熟悉的各类生活场景中,银行是处于链条末端的,比如淘宝从购物切入,构建了集人、信息和消费为一体的生活场景,资金从银行卡上流出,进入了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账户,剩下的基本跟商业银行没有关系了,客户信息和资金流都不在银行系统内。

2.第三方支付平台占领结算市场,导致银行市场地位弱化

第三方支付抢占支付结算市场资源。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客户需求变化,第三方支付发展势头迅猛,在移动支付市场上,2015年全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2万亿,占据将近90%的市场份额。同时,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客户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第三方支付不仅撬动了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并且对其poS、epos业务带来直接的冲击,对银行的收单等支付结算业务和结算资金来源造成负拉动。

3.日前人民银行出台261号文件的有关要求,从根本上重构了银行的账户体系和支付结算规则,客户和账户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人行执行261号文件后,形成“一人一户、一户四卡、三类账户”新的账户管理体系,以往通过粗放式发放Ⅰ类实体卡的拓客模式难以为继,并且Ⅱ、Ⅲ类账户可以跨行绑定Ⅰ类核心账户,意味着账户竞争将面临重新洗牌,进一步加大了个人账户管理全面放开后的客户流失风险。由于各家银行的三类账户是可以互相绑定的,客户通过手机app自助操作或银行服务人员上门服务等方式,可轻松成为其他银行的客户,客户可依据偏好自行选择众多银行的特色业务及服务。这就意味着客户将不是某一家银行的,个人客户或将不存在“行界”。因此,无论曾经发展的多少客户和Ⅰ类账户,如果不深度经营客户,商业银行的优势都将不复存在,必然造成大量客户和资金的流失。

三、商业银行构建“互联网+”支付结算网络的对策

1.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大力拓展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业务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物理网点数量优势大大弱化,客户的消费行为习惯正在改变,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小额支付结算的主要方式,“离柜化”情况严重,厅堂内客户量大大减少。所以,商业银行在战略上要突出移动优先,狠抓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业务,推动全行的战略转型和升级。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是搭建个人金融生态系统的重要渠道,是介入场景的敲门砖,是拓展客户、吸收资金、布放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核心入口,要加快发卡速度,加快线下受理环境改造,加强宣传和营销活动的组织管理,积极占领移动支付新型产品的市场份额。做好客户引导与服务,将简单的重复性业务进一步向atm、Stm和手机银行渠道迁移,做好业务分流,提升移动金融柜面替代率。要深入校园、代工单位、专业市场等生活场景集中获取客群,促进手机银行、移动支付批量化发展。同时,加大电子渠道产品交易、资金归集等应用场景的推广力度,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粘性和综合贡献度。

2.支付结算网络要积极拓展缴费平台和行业应用

缴费平台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银行+互联网的创新业务,是实现金融生态圈建设、助推全行业务发展的典型应用。在城市成熟区域,进社区、进商圈,将渠道延伸到客户身边,尤其要强化社区项目缴费平台拓展。从“互联网+民生”服务入手,大力拓展水、电、燃气、热力代缴费等覆盖范围较广的应用项目;创新医疗、司法、交通等行业应用,扩充应用场景;积极营销幼儿园、学校和教育辅导机构的缴费平台项目;加快社区周边商户圈的营销,渗入代缴费、商户优惠、刷卡有礼等居民日常生活服务,打造社区金融生态圈,形成资金的闭环循环。

3.大力拓展专业市场和商户圈,提升结算市场份额

专业市场是我们抢抓结算资金,开拓低成本存款的主要来源,是构建支付结算系统的重要节点,树立“将商户打造成为经营平台、获客渠道”的意识,发展优质商户,重点拓展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服务类商户,扩大支付结算网络。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扩大商户规模,另一方面要把对商户的维护和合作作为与发展同等重要来考虑,对商户要转变理念,商户不是简单的收款台,商户是客户与银行交集的重要节点,对商户要进行综合经营,跟进商户的融资、现金管理的需求,大力发展特惠商户、分期商户、外卡商户,将特惠支付信贷与发卡、收单、积分、网络及增值服务等各项业务需求有机结合,通过商户营销扫码办理发卡或办理Ⅱ、Ⅲ类账户,真正把商户打造成为获客和经营的平台。

4.积极开展助农工作,大力发展县域支付结算网络

近年来,伴随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商业银行更要借势发展,做大做强惠农金融业务,要依托助农点,大力发展助农惠农支付结算网络,发挥乡镇轻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和行业应用的作用,积极向经济较富裕、有特色产业、有群众基础的乡镇延伸,加快县域客户新开账户的拓展,提高在富裕乡镇的业务覆盖度和渗透率,不断吸引客户并积极扩大支付结算网络。

5.夯实基础,做好客户经营

一是做好一类账户的深度经营,加大对客户一类账户的资金监测,积极向客户开展资产配置服务,不断丰富对客户群的综合金融服务内容,提升客户的产品覆盖度,增加客户粘性。二是提升二、三类账户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做大二、三类账户规模。新政下,二、三类账户可以成为抢抓他行客户的支点,线上化、场景化则是争夺二、三类账户的关键。摒弃过去重视高端客户的单边策略,将“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有机结合,通^不同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策略发展好全量客户维护,深耕客户关系,夯实客户基础。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化、银行离柜化、支付移动化正逐渐改变着客户的金融习惯和银行的服务模式。支付结算原本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业务,但如今却受到了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强烈冲击。在此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必须顺应形势、积极变革,积极推进移动优先战略,夯实客户基础,构建支付结算网络,提升价值创造力,才能再造领先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军成,赵明明,赵龙.“互联网+金融”生态成长的逻辑与形态[J].生产力研究,2016(8).

[2]乔海曙,孙涛.互联网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微创新”[J].理论探索,2016(5).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篇5

仅用手机在poS机上“嘀”一下,无需插卡刷卡、输入密码、签名确认等繁琐程序即可完成消费。这是nFC(近距离非接触)技术所描绘的近场支付场景。这项技术早已在日韩等国实现规模商用,在国内却一直举步维艰。在4月18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透露,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即将推出。nFC终于将迎来新的推动力。

柴洪峰透露,目前国内外各层面技术标准已经日渐明朗。国家标准已经完成了公开征求意见,形成标准送审稿,正在过程中。据了解,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着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编制任务。国家标准主要规定了近场支付的相关内容,明确了近场通信采用13.56mHz,智能卡产品形态将兼容多种方案,如Sim卡方案、SD卡方案、全手机方案,双界面电信卡等等。

如同第三方支付普及后发生的事情一样,移动支付改变的也许不仅是支付,更将改变许多人的生活方式。

nFC元年

“2013年将是‘nFC元年’。”nFC手机厂商思路国际副总经理孙意笑认为,两年内,nFC将像陀螺仪、GpS等一样,成为手机标配。

nFC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的近距离支付方案。它的反应时间0.1秒,感应距离15cm,均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其信用加密等安全功能集成在硬件上,相比其他基于软件应用的互联网支付,更多了一层屏障。但另一方面,nFC的技术优势却面临产业链过长、利益分配与射频标准难以统一的尴尬。因此其商业化进程缓慢,运营商、手机厂商均鼓吹多年的“nFC大爆发”一直波澜不惊。

自去年通信运营商与银联在标准方面取得共识后,nFC开始迎来新的契机。今年,英特尔、微软先后宣布将nFC作为平板电脑及win8系统的标配;银联计划将支持nFC的“闪付”终端改造从150万台增加到400万台。中移动则提出今年要推出1000万台nFC手机,并拿出160亿补贴推动nFC走近用户,这是通信运营商第一次对nFC明确提出数量指标,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据《新商务周刊》记者了解,在去年9月27日,中移动在内部研发会议上,更是将nFC定义为“继语音通信、移动增值后,拉动通信行业的第三波力量”,nFC的美好前景让人遐想。

2.4G标准:中移动折戟

从硬件构成而言,nFC分为控制器、感应天线以及基于安全Se集成的存储空间三部分。按照分布位置不同,其解决方案分为全终端(手机)、全Sim卡以及“Sim卡+手机”的Swp-Sim方案三种方案。前两者易理解,第三种则是将控制器、感应天线两部分集成在手机硬件上,将存储空间集成在Sim卡上,并遵循Swp(单线协议)达成兼容。

由于目前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占全球手机总出货量不足20%,在普及程度不高的前提下,全Sim卡模式在过去三年是国内的主流方案。这种方案包括由中移动主导的、基于2.4G的ReiD-Sim卡方案以及银联、中电信支持的基于13.56mHZ的Simpass方案。

从技术层面说,感应天线是全Sim卡模式的最大障碍,而ReiD-Sim卡方案似乎更占优势。这个方案将nFC的所有硬件集成在Sim卡上,与传统Sim卡外观相似,更容易为用户接受,2.4G的射频范围可以同时覆盖10米以上的远程支付与1米以内的近场支付。而Simpass方案则要把感应天线外接在Sim卡上,俗称“辫子卡”,外接的天线容易折断,且较低的频率会受到金属手机后壳干扰。同时,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并不兼容这种方案。但ReiD-Sim方案面临高开发成本的问题。相比于Simpass每张卡28元的开发成本,一张ReiD-Sim卡则耗费70元以上

标准的争执更是让nFC一直在远离市场的层面上打“神仙架”。

在推广2.4G标准上,中移动确实不遗余力。2010年世博会期间,中移动与上海世博局推出手机票,仅需换一张Sim卡就可在世博会期间刷手机购物,并投入近6000万元生产受理终端设备。在2010年3月,中移动斥资300多亿入股浦发银行,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在金融机构内加注筹码。

但这个标准却与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制定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卡规范》(poBC2.0)有冲突。该规范要求金融iC卡及终端受理设备为13.56mHZ,银联基于poBC2.0标准对poS机终端进行改造,推出“闪付”功能,从刷卡演变为非接触式感应。对于商户来而言,在购置一台1000多块的poS机以外再增加一台支持2.4G标准的受理终端的意愿显然不强,银联在大型商超及中大型企业里铺设的500多万台poS终端反而成为障碍。据讯联数据研究员、《支付视界》执行编辑寇向涛介绍,中移动在世博会所展示的终端设备并没有真正推向市场。

另外,中移动在产业链上同样势单力薄。2010年,中移动基于2.4G标准的Sim卡进行了首次统谈分签,仅有两家供应商获得订单。2010年,中国银联宣布联合18家商业银行、中联通和中电信、手机制造商等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中移动被排除在外。

去年,标准之争的平台开始倾斜。3月,主导2.4G标准的中移动副总经理鲁向东辞职,据中电信前移动支付项目负责人陈建伟透露,随着他的辞任,2.4G标准在中移动内部已被否决。5个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主持下,运营商、银联及第三方支付公司共同参加关于移动支付的技术规范的内部评审会,明确13.56mHz为nFC技术标准。2.4G技术开发者,广东国民技术股价应声暴跌。目前,其股价在15元左右徘徊,距离其最高价57元缩水了四分之三。

13.56mHz完胜,2.4G的标准是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至少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与手机厂商并不希望这样。孙意笑认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应该把2.4G与13.56mHz作为入网双频标准,不仅因为在中移动与国民技术的推动下,深圳、广州、青岛等地的公交系统均采用2.4G标准,更重要的是,2.4G的多项核心专利由国内企业掌握,“可以一定程度对冲掉13.56mHZ国际垄断专利的费用。”

银联:鸡肋般的胜利

标准之争,几乎所有媒体都定义为银联的胜利。但陈建伟却不这么认为。“手机支付不单纯是金融支付,可以完全绕开银联,”据其透露,他在主持中电信移动支付工作时,甚少考虑银联的作用,包括其多年耕耘的poS受理终端。

“相比于已投入的其他成本,终端铺设的费用不算什么。”陈告诉《新商务周刊》记者,在终端改造中,为商户建立后台成本的费用才是最高的,每个商户需要200元以上,按目前中国电信已开拓的800万用户来算,再加上已发行的1000万张Sim卡,投入的硬成本就超过了35亿,而铺设终端至多只需要5、6亿。”

因此,终端建设的瓶颈不是来自资金,而是政策限制。中国人民银行在2010年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所有线下“银行卡收单”必须经过poS机终端。而陈认为,这是个“从未被执行”的规定。目前,无论是哪个标准,nFC支付仅局限在公交、学校等封闭系统内。“这个‘线下使用场景’也是运营商与人行及银联方相互妥协的方案。”

为何争夺终端控制权?因为这确实是个大蛋糕。用户每完成一笔刷卡消费,商户需要支付1%-2%的手续费,其中0.2%左右是终端设备的“收单服务费”,银联的70%左右收入来自于此。据孙意笑介绍,中移动在深圳推广的“公交一卡通”中,向用户收取0.1元的月租费以及向公交系统收取“设备折旧费”,其实也是变相的“收单服务费”。

基于13.56mHz的Simpass方案似乎是银联与运营商最合适的方案。去年2月,银联与中电信联合推出“银联翼宝”则是这个方案的实践。电信将Sim卡的存储空间向银联开放,银联控制交易过程。但据通信业内部人士透露,银联并没有增加手续费外的其他收入,而电信也没想好如何创收,双方对这个业务的推广均不积极。陈建伟还告诉记者,由于银联方的不坚决,“银联翼宝”目前仍不能在其“闪付”终端消费。

而借助终端优势,银联也试图绕开运营商开展nFC支付。2011年9月,银联与HtC联合推出“nFC-SD银联支付手机”,把nFC的核心部件安全Se集成在SD卡上,手机硬件完成其他功能。在今年“收单手续费”下调25%的前提下,发行SD卡可以为其创造新的盈利渠道。

但在寇向涛看来,银联推广的nFC-SD只是为了加注与运营商博弈筹码的筹码。“SD卡的局限性很大,首先,占中国手机市场30%以上的苹果并没有SD卡接口,而仅为了增加一个支付功能让用户换SD卡的可能性也不大。”在去年底“标准之争”双方妥协的结果是,银联也没有继续推广它的SD卡。

换句话说,银联虽然赢得了标准主导权,但是却没有创造新的盈利渠道,这个“胜利”来得有点鸡肋。

tSm平台:运营商的比拼

由于坚持2.4G标准,在全Sim卡方案上,中移动已经比中电信慢了一步。去年底开始,中移动开始转而主推Swp方案,其今年计划销售的1000万台手机亦是基于此。

“目前的nFC手机出货量小,除了标准外,还有成本因素,加载nFC模块及改造主板需要花费300元左右,而一个千元手机的利润率一般仅在5%-10%左右。”寇向涛认为,在没有足够的用户认知,增加nFC功能无法促进实质营销的前提下,手机厂商更多会采取观望态度。这种情况下,以运营商定制机主导推动市场会保证手机厂商的订单量,刺激了厂商的生产意愿。“在未来很长时间,这种方案将是nFC的主流。”该方案让手机厂商得以共享利益,强化了中移动的同盟关系,手握安全Se与存储空间的中移动则拥有收单结算的控制权。

在过去的全Sim方案中,存储空间是客户与运营商协调预置的,公交一卡通、银联翼宝等模式均是基于此,运营商收取空间租赁费,收单结算渠道由客户选择。但运营商在这种模式中的收入固定,不能按交易量获得流水收入。

去年3月的一个论坛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代晓慧首次提到可信服务管理平台(tSm)平台的建设,此平台将存储空间转而向下游用户开放。用户在平台上自行下载银行客户端及优惠券、等电子凭证到存储空间。孙意笑说,tSm相当于一个高速公路“收费站”,“比如说用户在中移动的tSm上下载招行的客户端,同时将招行账户信息加载到存储空间中,中移动可以对招行收取一定费用。”tSm是一个开放式平台,银联、运营商甚至手机厂商均可以选择自建,在手机页面并存(类似于豌豆荚与安卓市场的应用商店关系),由消费者自行选择。但是,中移动控制着“高速公路”的入口标准与运营管理,让中移动获得平台的先发优势与议价权。

tSm的意义远不止这些。通过tSm,用户还能“空中办卡”,“银行卡”信息直接加载到Sim卡上,改变了传统银行的柜台服务模式。同时,tSm平台还能为加载社保卡、公交卡、门禁卡等iC卡应用,一个手机变成“多张卡片”,将很大程度上成为用户日常生活的“网关”。

今年2月,银联将面向商业银行的tSm平台与中移动的tSm平台进行对接,中移动的nFC手机首次可以在银联的闪付终端使用,而早在2009年就建成省级tSm平台的中电信却要在今年年底才上线全国级平台。这一次,中电信明显慢了一拍。

全终端的未来

“其实对于用户而言,全终端模式的nFC用户体验是最好的。”nFC手机厂商思路国际的孙意笑及nFC标签服务商云飞网创始人罗翔宇均认为,全终端模式最开放,也最能激发nFC的价值。

“nFC不止是支付,它最大的价值是实现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交互,”罗告诉记者,nFC的应用场景包括卡模式、阅读模式及点对点模式。支付是被动需求,后两者是主动需求,价值更大。“阅读模式可以赋予广告标签视频、图片等更丰富的内容,而点对点模式可以实现手机信息(如电子名片)的快速交换及更丰富的手游形式。”而当nFC的存储空间集成在Sim卡上时,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用户下载特定应用软件。

其实最初的nFC即是以“全终端”模式出现。2005年,诺基亚首次推出nFC手机。“当时的解决方案很‘老土’,就是在手机后壳贴一个nFC芯片,”罗说,这类似于之前银行方推出的贴膜卡。但由于诺基亚主打功能机,nFC的后两种优势无法发挥,仅实现支付功能。诺基亚的第一次试水还没受到关注就很快夭折。

但是全终端模式绕开了运营商,并不为其认可。陈建伟告诉记者,全终端模式推广最好的是日韩两国,但是这两个国家手机几乎全是定制机,运营商可以在定制环节获得控制权,而中国的定制机市场却刚起步。同时,日本有一个横跨金融机构与运营商的软银集团,能在集团内部实现利益分配。

据了解,前年9月,谷歌推出Googlewallet的nFC全终端模式在美国仅有一家运营商与它合作,近两年时间也没有打开局面。但是孙意笑则认为,Googlewallet之所以受到运营商的抵制是因为谷歌自建了tSm的封闭平台,而在中国则没有这种困扰。“一个tSm平台的建设需要数千万元,不是一个手机厂商轻易能承担的。因此,nFC手机投入市场必然需要将安全Se向运营商开放,并接入运营商的tSm平台。”

但是,不管是nFC从业者罗翔宇与孙意笑,还是出身通信业的陈建伟,均不看好nFC的支付前景。“支付涉及的利益关系太复杂了,商业模式至今并不清晰。”孙意笑告诉记者,目前,思路国际在全球共出货70万台手机,在国内目前出货仅数万台,主要客户来自于直销行业,而发挥的是阅读模式在广告标签上的应用。而在其最大市场印度,支付场景同样以城市公交系统为主。

外在危胁:远程支付

“在用户认知与受理终端改造还没成熟的前提下,nFC的商用前景还不明朗。”钱方创始人李英豪如是表示。钱方做的是类似于poS机的终端设备,利用较低的设备成本与验证门槛,瞄准500万台poS机外的近4000万家中小商户市场。“钱方的最新版本可以支持nFC功能,但没有推向市场。毕竟增加一个模块就增加一份成本。”在李看来,未来3年内,刷卡与现金依然占据80%以上的近场支付市场。

而互联网公司则希望基于软件应用的“近场识别,远程支付”的方式进入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公关经理陆俊告诉记者,目前的互联网近场支付方式包括二维码、超声波以及短信支付等方式,而这几种方式都是走互联网渠道及支付宝账户,不通过线下的银联渠道。目前,支付宝三头并进,二维码主要应用于出租车市场;今年4月,支付宝在杭州首次推出超声波售卖机。但这两种模式均面临跳转频次太多的问题。以超声波支付场景来说,用户需要选择商品,登录支付宝客户端,打开“当面付”页面,与终端感应,确认付款等步骤。而二维码易被复制、超声波易被监听也影响了它的安全系数。

“最受商户欢迎的支付方式是超级付款。”陆俊认为,这是源于其便捷性。超级付款是一种典型的短信付款方式,消费者在商家手机的支付宝客户端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并在自己手机收到一条验证码短信,而消费者仅需将验证码回复该短信即完成支付,交易金额同样来自支付宝余额或快捷支付两种途径。4月15日,支付宝联合订餐系统奥琦玮,与北京300多家餐饮商户建立超级付款的合作关系。超级付款的跳转频次足够低,但依然受制于网络环境的速度问题以及没有硬件保障的安全问题。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篇6

众所周知,苹果是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苹果在applepay上线之前,早就已经为其支付功能应用做足了准备:苹果方面已与美国运通、万事达和Visa达成合作,并与美国银行等5家银行达成合作,支持苹果支付方式的合作伙伴包括赛百味、麦当劳、迪士尼、沃尔格林、梅西百货、丝芙兰等。applepay几乎覆盖了美国80%的信用卡用户和用户所需的各种消费场景。苹果公司Ceo库克寄望以此应用来改变所有人购买商品的习惯。

在applepay的支持阵营中,明显缺少了美国零售大鳄的身影。包括沃尔玛、百思买、塔吉特、西尔斯百货、柯尔百货、劳氏零售、迪拉百货(Dillard)、唐恩都乐(DunkinBrands)、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airlines)、布林克国际公司(Brinkerinternational)、太平洋便利及燃油公司(pacificConvenience&FuelsLLC)、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等都已加入了CureentC的阵营,截至2103年12月mCX的成员公司已经拥有大约70家,11万个零售店,每年的总交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

技术差异化

2012年8月成立的mCX选择支付方式的首要原则就是可用于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但当时它并没有明确采用何种支付技术。先于其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的谷歌和isis不约而同的采用了nFC技术。要使用谷歌钱包移动支付服务,用户必须拥有一部能够兼容该服务的智能手机。isis背靠美国三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wireless、at&tinc以及t-mobile(美国),此外HtC、LG、摩托罗拉移动、Rim、三星电子和索尼等手机制造商也生产了多款兼容isis移动支付的手机。

然而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谷歌钱包和isis并没有在移动支付市场形成规模和足够改变支付格局的影响力。

applepay的使得移动支付应用迅速升温,就连谷歌钱包的用户数量和交易量在最近两个月都出现了大幅增长,这在某种程度上跟applepay引来人们对nFC的更多关注有关。

与applepay、谷歌钱包所采用的nFC技术不同,CurrentC采用二维码支付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设备对于移动支付的限制,毕竟具有nFC功能的手机还是少数,而摄像头几乎是所有智能手机的最基础配置。CurrentC选择二维码技术,可以让消费者最快速地让自己的手机支持该应用。

对于nFC和二维码孰优孰劣的争论上,mCXCeoDavidson表示:“对于二维码不如nFC方便快捷这个问题,我在担任Ceo之前其实就已经意识到了。但任何一种新的行为方式都需要人们去适应,而人类的天性则是渐渐习惯。我认为对于任何一种新型的技术,我们都应该秉持稍微宽容的态度,当然,我们也不会要求用户必须以特定的角度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扫码付钱。”

对于二维码以外的技术,mCX并不是完全拒绝的。Davidson表示,技术的发展难以预料,我们开始支持二维码技术可以让我们赢得广泛的市场支持,如果我们需要,我们将支持nFC和BLe(蓝牙低能耗)技术。

mCX技术提供者paydiant的创始人ChrisGardner也透露,对nFC和BLe的支持已经在进行。CurrentC在2015年时,将不会仅仅支持二维码。所有的技术都是服务于需求,不同的技术能够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nFC在poS支付当中有良好的表现,但并不适合优惠券(二维码适合)以及类似停车场的远程交易(BLe适合)。

CurrentC提供的不是一款简单的支付工具,而是集合了市场营销和客户忠诚度计划在内的一个综合的应用,从这个角度来看,mCX想要的绝不仅仅是抢占移动支付市场。

重塑消费场景

在mCX成立时就明确了将移动钱包与针对性的优惠和促销相结合,通过智能手机提供移动支付服务,支付只是CurrentC功能之一,它们需要的是一款能够将联盟商家和消费者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产品。而这一切或许来自于星巴克的启发。

星巴克的移动支付应用是美国使用最广泛的数字支付应用程序。约有1000万名顾客在使用这款应用为其咖啡买单,每周的交易量超过500万单,移动支付的交易额占其总营业额的15%。“它不仅是使支付变得方便,”星巴克首席数字官adamBrotman说。“它正在加强用户体验并增进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星巴克app不仅可以让你通过你的iphone手机进行支付,还可以使顾客通过手指轻敲几下重新填写其星巴克忠诚账户,提供即享免费咖啡或者食品的优惠活动,以及直接链接到星巴克实时的热门奖励活动。这个应用程序使得用户忠诚计划变得更具有“粘性”。

同为零售业连锁企业,mCX的成员们也希望获得星巴克那样的成功。而CurrentC的最大优势是直接和零售商户的会员卡等忠诚度计划紧密捆绑,当用户使用该支付工具的时候,商户已经识别出用户身份,并且提供会员折扣价。

Davidson举例说,今天美国人去加油站加油的时候,往往会看到两个价格,一个是现金价,另外一个是会员积分价(creditprice),会员价每加仑价格会便宜10到20美分。

在未来CurrentC支付的背景下,将会实现如下的场景:用户走到加油机前,通过蓝牙通信,加油机将会立刻识别出加油用户是谁,对于CurrentC用户,加油机将会立刻显示一个积分会员价格,这一价格将远远低于用信用卡支付的价格。

和苹果支付相比,提供CurrentC支付的每一家商户,将会掌握顾客的消费信息,这给CurrentC带来了安全和隐私的质疑。

Davidson表示,实际上,CurrentC也采用了和苹果类似的“低价值信令”的技术,黑客盗取到的信息并无太大价值。

Davidson解释说,用户掏出手机用二维码支付时,他其实告诉了云中的支付系统“我是某个商户内的某个支付用户,希望用CurrentC支付”,与此同时商户也告知云中“我是某家商户”。而在整个支付过程中,没有任何签名,没有任何票据打印,在用户手机中也不存在任何账号密码,所有的支付交易发生在安全的服务器上,黑客即使从网络上截取到上述的“指令信息”,他们也无能为力。

在CurrentC所构建的消费环境中,没有了信用卡的影子。这其实也是mCX联盟组建的一个目标――构建“去信用卡化”的消费场景。

这些年,美国零售行业的日子确实不好过。金融信息公司Sageworks对1000多个行业里的非上市公司2013年7月~2014年7月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石油商品批发商和众多类别的零售商的净利润率不足2%。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零售商所要承受的交易额的1.5%~3.5%的刷卡费。由于美国人习惯持卡消费,大多数商家都不得不接受刷卡费这一额外成本。

在mCX的70多家商户中,当前约75%的信用卡交易未来将通过商户私有的支付卡来完成。

CurrentC关联至商户的支付卡和用户的银行账号,也可以关联至零售商的积分和优惠券项目。通过CurrentC应用,消费者可以加速结账流程,因为消费者不必再向收银员出示优惠券,优惠券将被直接集成在CurrentC应用中。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篇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借助技术的约束,可以实现更加有效的使用体验感。而借助nFC创意新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升移动支付的实际效果,从而能够提升技术层面带来的方便和便捷。

【关键词】移动支付nFC技术创意技术

随着近期,applepay进入我国,逐渐引起移动支付的使用浪潮,而有更多相关技术企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Samsungpay进行公测;小米了新款小米5,再度支持nFC支付,根据相关市场调查显示,经过5年的发展之后,具备nFC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2亿部。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由此带来的实际效果也逐渐呈现出更多实际效果,这都必然带来更多的市场契机,从而为nFC技术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前景和空间。

1移动支付发展历程

进入到21世纪,移动网络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让移动支付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始终停滞不前。而我国接触移动支付时间较早,但也与世界各国一样,发展时常是不温不火的状态,从其发展历程看,主要是因为:

1.1缺少应用基础

要实现点对点支付,需要借助两个终端:具有移动终端微型移动终端以及具备移动支付技术的商家终端。

1.2技术标准缺乏一致性

从实际情况看,商家个人为站意识强烈,采用的移动支付技术殊途同归,直接导致出现更多的限制和制约性。

1.3消费者移动支付观念尚未形成

2010年之前国内的移动互联网覆盖基础稍弱,限制了用户使用近场支付的思维。

2nFC支付市场启动条件具备,未来两年或迎来爆发期

目前,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更多是在终端以及合作框架内进行,按照市场需求情况进行整体布局和安排,从而为nFC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2.1手机终端输入nFC技术,为手机提档升级做好准备

在国际上享有更多声誉的手机厂商,都在着力将nFC技术在其中进行广为使用,为nFC技术的普及铺垫更为有效的渠道。

根据官方数据表明,仅在2012年,搭乘nFC技术的手机出货量就超过1.2亿台,而这样的数据到了2015年已经翻了一番,这样的速度已经可以看出目前nFC技术的使用,将在未来得到有效的持续。

2013年国内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是3.5亿部,到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4.9亿部。虽然目前看,国内手机生产商搭乘nFC功能的产品依然较少,但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渐增长,将为nFC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地契机。

随着nFC功能正在逐渐适应着手机市场的高端化需求,逐渐在手机上成为常见配置,但目前看,苹果手机还尚未与之交织。随着nFC技术的普遍施用,在未来的3-5年中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将得到显著提升,在2020年左右,搭乘nFC支付功能的手机将达到60以上。

2.2poS终端基础:共享金融iC卡“闪付”poS机

nFC支付能够与金融iC的“闪付”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借助金融iC卡的“闪付”功能,在poS机上实现更为全面的体现,这在短短几年间已经得到显著应用,并且在未来几年间得到显著释放。随着银联系统的外放,在我国全国范围内,目前已经完成30%左右非终端系统的改造升级,而在未来的3-5年间,这样的比例将增加到70%以上,借助nFC技术打造的“闪付”终端将为更多消费者带来快速便捷的服务。

2.3技术标准统一,银行和运营商共同推动

移动支付的发展以及突破了互联网自身的发展定位,更是促进了互联行业与金融行业的一次有机融合,逐渐为二者寻找到更加有效地结合点和利益发展点。借助nFC技术的处理发展,可以有效促进运营商、银联终端销售商以及银行等各方利益相关者在移动支付过程中的发展良机,为市场定位提供更多有益地帮助和支持。无论是线上操作,还是线下营销,都是基于市场、基于用户和消费者的出发点而进行的,因此,移动支付都成为产业链各方整体发展的战略性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移动客户端、Sim卡、移动终端、接受环境、金融应用逐渐对nFC技术的关注度提升,借助互联技术与金融技术的融合发展,有效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将成为银行业务布局的新起点。从银行自身发展而言,借助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支付环节的工作效率,更能为衍生业务发展提供更多空间。

3结论

随着支持“闪付”终端poS机的逐步布局,动支付市场已经进入启动的前夕,随着金融iC卡在硬件和银行后台改造完成升级后,将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市场的占有率,有助于nFC技术的广泛普及。

参考文献

[1]姚钢.nFC技术将经由android平台走向普及[J].电子设计技术,2012(03).

[2]刘浩.基于nFC技术的近场通信应用探索[J].中国无线电,2014(12).

[3]刘岩,董雪莲,傅坚.基于USBKey技术的手机支付应用方案与市场前景分析[J].电信技术,2016(07).

作者简介

郑秀莲(1985-),女,江苏省姜堰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三维动画。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篇8

有潜质的公司总诞生于战争的硝烟中。

2014年,可谓第三方移动支

>>小鲜肉VS老司机:移动支付封神榜移动支付封神榜:小鲜肉VS老司机封神榜班级『封神榜弈天封神榜《封神榜2》提前体验《封神榜2》上手攻略《封神榜》中的魔法与命运・秀豆汤・【封神榜】年度旗舰手机封神榜mtV封神榜万人演唱会上天赐我坚持的力量,病房再造“封神榜”我们的封神榜,《仙途》夺神攻略小鲜肉VS实力派《封神榜3》Boss被逼走投无路?愚人节来玩一下看老徐如何“虐待”小鲜肉吴亦凡“老司机”带你解读英语学习小偏方《封神英雄榜》打造青春偶像版“封神”老腊肉教坏小鲜肉邓超“路过”杨洋教唆抽烟小鲜肉写真全貌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经济法律>移动支付封神榜:小鲜肉VS老司机移动支付封神榜:小鲜肉VS老司机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蒋述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偷袭珍珠港”

有潜质的公司总诞生于战争的硝烟中。

2014年,可谓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关键年份。这一年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9924.7亿元,较2013年增长391.3%,并继续呈较高的增长状态。

2014年春节打响的第一枪尤为精彩。

微信在春晚推出抢红包互动游戏,短短几天就吸引了上千万用户绑定银行卡,红包收发超10亿次。有评论说这样迅速且庞大的用户量积累,相当于支付宝此前8年的努力。

微信“偷袭珍珠港”,措手不及的支付宝必要还以颜色。

距离2016年春节10天,支付宝联合45家品牌商,推出集齐5张福卡便可平分2亿元现金红包的“集福卡”活动。宣传广告铺天盖地,甚至刷屏到了微信支付的大本营――微信朋友圈。

微信毫不手软,封杀。这种技术类屏蔽难不倒支付宝。在“集福卡”推出的72小时中,支付宝变更了20多个微信分享版本,连拼音版、繁体版、错别字版都用上了,微信则最快时仅20分钟就更新了屏蔽技术。

这不是双方要斗气,而是要获得更多移动线下支付份额,首先需要聚合大量用户。在争夺用户上,双方不是第一次爆发冲突了。

早在此前,微信把商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的店铺,全面切断了支付宝收付款接口,并借助腾讯应用宝将支付宝下载端口从首页推荐榜中移除。

作为商战的标配之“口水战”也一直没有消停过。时任阿里小微金服国内事业群总裁的樊治铭曾炮轰微信无安全保障,微信则推出“你敢付,我敢赔!”的全赔服务予以回应……

微信死磕支付宝,是上位必经之路。支付宝回击微信,是无法坐视不理这位后来者的崛起。

作为社交平台,微信的使用频率高,在用户导流上优势明显。短短两年时间,微信支付系已经估值达300亿美元(数据来自瑞士信贷),虽然不及以支付宝为主要构成的蚂蚁金服600亿美元估值,但仍相当于大概30个独角兽企业总和。

2016年春节,支付宝终于没有让微信以红包的方式独领。“集福卡”活动成功地让11亿对好友成为支付宝好友,这被视为支付宝补上“社交”功能的重要战役。不过“集福卡”活动热闹之后,仍然少有用户用支付宝进行社交。

正是在双方你来我往的拉锯战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用户规模都双双上升。可以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已经完成了基础用户量的积累,正式升级成了一个全民参与的社会现象。

市场蛋糕已经做大,市场教育初步完成,落地战争随即打响。战线开始向着商户争夺、用户消费支付频次争夺延伸。杀死钱包

“你好,我是支付宝的商……”“你好,我是微信支付的渠道商……”去年,绝大多数成规模的商业街商户,都被这两家的渠道商拜访过。而像家乐福这种用户高频消费支付的商超,更是双方必争之地。补贴与新闻不断刷新:

“单笔满50元减5元”――上海、杭州地区的家乐福门店接入支付宝。

“付款满减,最高20元”――微信支付进驻家乐福旗下237家超市。

支付宝曾借着“双十一”的余波,发力“双十二”。全国线下近100个品牌、约2万家门店参与支付宝“5折支付”活动,共产生了400万笔线下移动支付交易。

微信跟进了新一轮补贴计划,推出“周二微信支付日”。优惠力度达到支付10元以上立送10元代金券的程度。

支付宝立马投入1亿元,启动100天的“天天立减”活动――使用支付宝在线下商家付款,可享受999元以内的随机立减优惠。

同时,支付宝和微信都在短时间内简化商家接入流程。商家入驻之后,支付宝会提供一系列营销管理方案,比如通过支付宝付款后,用户会默认关注该商家的服务号;通过服务号,商家可以在后端实现会员管理、发放优惠券等。微信则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提供服务。

而在商家最敏感的账期和收单费率上,支付宝和微信实际上也相差不大,收单费率大致在0.6%左右。

最后,众多线下门店都选择同时接入二者。由此,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斩获了百万级的商家量。但战事仍在胶着。

大力度的折扣难以持续,时不时的“小恩小惠”吸引消费者却不能停。如今在各个商家店中,体积不大的收银机上,往往都同时贴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活动优惠。

为什么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愿意如此烧钱抢夺线下支付环节?

支付其实主要有几个盈利点:一是交易手续费(扣点)和广告费,这需要不断扩展用户基数;二是拓展商户合作获得返佣,这需要在用户基数之上深度挖掘用户数据;三是让支付成为后端投资理财、信贷消费等金融活动的入口,以利用巨额资金沉淀。

由此可见,不断增长的支付市场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何况“支付后市场”还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所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对手还不止于彼此。

背靠百度的百度钱包,号称用户规模达到6000多万;还有互联网第二梯队的美团。作为团购、外卖市场的领头羊,美团天然连接着商家、物流等众多优质资源,在拓展商户合作获得返佣上一直希望有更多作为,也一直希望开发自己的支付体系。岂料因为缺少第三方支付牌照,美团钱包上线不久即被举报。但美团应该不会放弃,可能会通过收购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公司,补齐自己的移动支付。

其实,支付宝、微信形成的第一梯队,百度、美团等形成的第二梯队,都是用扫码的方式完成支付。“扫码派”在互斗中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出门付钱只带手机不带钱包或银行卡了,这直接威胁到在此领域经营多年的银联。“闪付派”的王炸?

银联传统的移动支付,需要消费者刷卡签字。为了提高移动支付的速度,银联开发出具备闪付功能的金融iC卡。在支持银联闪付的非接触式支付终端上,单笔金额不超过1000元,消费者就无需输入密码和签名。

便捷之余,银联更擅长安全牌――支付标计代替银行卡号、数据加密……可谓使用了最前沿的安全技术。

不过就实际效果来看,对比“扫码派”隔三差五的支付立减活动,银联的“便捷”比不过“便宜”。加之用户在日常支付中多为小额支付,对安全并不太“感冒”。

闪付没能一战成名,银联还有后手―联合22家商业银行将闪付升级为云闪付,支持nFC(近场无线电通信)。用户只需要用一台支持nFC功能的智能手机,绑定带有闪付标志的银行卡,点亮屏幕靠近poS机即可完成支付。其中加盟的applepay,首日就吸引用户绑卡超过3000万张。

扩大用户规模只是基础,打造一个能吸引用户支付的消费环境才是关键。

今年儿童节期间,“闪付派”联合近万家品牌商,开展“银联62儿童日”促销活动。活动投入3亿元,范围涵盖了“吃住行游购”。

依靠银联强大的影响力,商业银行、品牌商纷纷响应。其中就有不少让“扫码派”眼红的商品单价商的中高端购物中心。

“扫码派”也随即跟进,但多选择联合商超、零售店等小额交易频繁的消费场景,用数量和消费频次来抗衡“闪付派”。

经过多轮“势力范围”的划分后,“扫码派”已经在小额支付领域占据优势;而“闪付派”也让银联在大型购物中心、其他大额付款领域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不过,随着央行放行“扫码支付”,用户对“扫码派”的信任度不断增加,银联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并不能高枕无忧。

根据易观智库2015年末的统计数据显示,银联商务、支付宝和以微信支付为主的财付通分别以35.87%、33.18%和9.62%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三位。

“扫码派”与“闪付派”的战争,重头战役属于巨头间的较量,似乎中小玩家难有立足之地。但即使在争夺最为激烈的餐饮商超门店,以及垂直细分领域,仍有一些创业公司,在巨头们的眼皮下另辟蹊径地成长起来。蚂蚁与大象

靠智能poS机这种移动支付硬件终端切入竞争,是小玩家们的一个选择。

通过这类智能poS机,商家可以对接到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省去安装多家支付终端的麻烦。

众多小玩家中,掌贝智能poS机目前已与绿茵阁、赛百味、外婆家等近1500个品牌、数万家店铺客户建立了合作,号称是全国最大的智能poS机运营服务商,有效商户占市场份额近80%;同类型的微智全景也宣称自己的旺poS机占据互联网poS机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并聚合了数百个知名餐饮品牌。

微妙的是,掌贝poS机硬件定价2800元,微智全景则压着定价2000元。

最近,微智全景和掌贝先后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额分别为1亿元和3亿元,为新一轮的争夺储备“弹药”。

当然,更多的争夺,仍将发生在“支付后市场”。在服务餐饮商家收单后,微智全景和掌贝还会为商家提供在线预约、团购核销、数据统计等服务――当平台的交易数据积累到一定量之后,平台就可以为商家统计出顾客的年龄层次、品类的销售情况等,为商户提供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在跨境支付领域,小玩家也还大有机会。在这个近25万亿元的市场,20多家移动支付公司获得了跨境支付业务许可。跨境电商、商务旅游服务已经成为银联、支付宝、微信等巨头抢夺的“红海”,中小公司们便在B端大宗原料跨国采购、留学教育等领域,寻找着自己的精准打击角度。

比如对接大宗跨境贸易的钱宝。为了适应区域性市场的商户使用习惯,钱宝专门研究小语种国家支付方案,支持海外本地小语种支付方式,针对巴西市场开发了Beleto支付,针对俄罗斯市场有专门的Qiwi支付。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钱宝支持的海外本地收款产品已经超过20种,覆盖超过40个国家。

易思汇、贝付抓住的是留学生通过银行跨国缴纳学费时,流程繁琐、花费时间长的痛点。它们直接对接了海外超1000所高校的教务收费系统,留学生家长只需要通过其app就能完成学费支付,其盈利则来自为留学生家长提供金融理财等衍生服务。

虽然中小玩家们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需要一定程度上借助巨头们的支付接口。但随着政策上网络版银联方案的出炉,中小玩家将可以通过对接“网联”,实现连接各大银行,打通自己的支付结算系统。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篇9

日前,诺基亚宣布,其酝酿了一年之久的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通信)手机支付在我国的北京、广州、厦门等地正式投入商用。诺基亚也成为在电信运营商和银行系统之外,在我国率先介入到手机支付领域的手机厂商。

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的手机支付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但在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上还有待探索。此外,手机支付领域还存在安全性、用户消费习惯以及市场的培养等问题。诺基亚nFC模式值得关注,但诺基亚作为手机制造商在手机支付领域难以成为主角。

诺基亚登陆手机支付

凭借一款支持nFC的翻盖手机――6131i的推出,诺基亚可以在手机支付领域成功登陆。日前,诺基亚在厦门宣布了在北京、广州、厦门推出“一卡通”、“羊城通”等nFC手机支付业务正式商用。

手机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mobilepayment),就是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目前,包括手机支付在内的电子支付大都限于小额支付。著名电信观察家项立刚认为,由于手机支付的安全性等问题,其业务将主要限于小额支付,诺基亚的nFC业务也不例外。

nFC是基于RFiD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属于非接触式应用体系。nFC可用于10厘米内的安全通信,射频频率为13.56mHz。

根据诺基亚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GSm协会发表的白皮书称,nFC将成为手机非接触技术标准,并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而Sim卡是放置安全芯片的最佳方案。诺基亚调查认为,到2010年nFC将成为手机基本配置之一,超过新手机的30%。诺基亚公关经理龚文菲向记者介绍。

诺基亚在中国推动nFC手机支付商用化始于去年6月,当时,诺基亚携手厦门易通卡公司及厦门移动启动了中国首个nFC手机支付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参与试验的志愿用户中,高达92%的用户喜欢nFC手机支付功能,所有参与者都期望能将更多的支付卡功能集成在手机中,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商业机构接受手机支付。

诺基亚创新业务部大中国区总监郑昭东表示:“nFC手机支付从去年开始试验以来,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我们对这项技术的发展与市场前景非常乐观,这也是我们决定把这项技术投入商业运用的主要原因。”

龚文菲介绍,现在广州、厦门、北京推出全球第一个nFC手机交通卡商业应用。接着将在更多的城市推出交通卡应用,并启动nFC银行卡试点。明年还将推出基于Sim卡的nFC手机,进一步加速nFC商业化进程。

诺基亚方面在手机支付领域正在进行一个手机制造商所能做的一切。然而项立刚认为,nFC在手机上的应用的确可以使诺基亚的手机更具卖点,但手机支付不会成为诺基亚的主要业务和主攻方向。

市场看好模式未明

“诺基亚作为终端制造商既无法参与运营,更不具有从事金融业务的功能,因而在手机支付领域的商业模式上所担任的角色是有限的。主要是在终端产品上实现这些技术和对新兴的领域做前台性的分析了解。”百纳电信资深分析师王学恒与项立刚的观点可谓殊途同归。

两位专家对手机支付市场的前景都给予了肯定,他们认为,手机支付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这在日本已经看到了成效,而在我国,这个市场的前景更为广阔,只不过这个市场还需要3到5年的培养。项立刚更明确的肯定:“未来的3年将会是一个发展的高潮。”

据悉,未来5年,全世界手机支付替代现金或者信用卡/借记卡支付手段的速度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将有360亿美元的交易通过移动非接触式方式进行支付。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手机用户国,手机支付的各种条件也正逐渐成熟。易观国际报告称,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从2006年到200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0.40%。此外,用户规模也将在2009年达到8250万人。

移动支付市场前景篇10

一、非接触移动支付的特点及分类

(一)非接触移动支付的特点

非接触移动支付是指用户在消费现场用手机和poS终端通过近场通讯技术如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等,采用非接触的方式完成支付行为。非接触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的移动支付手段,无论是在用户的使用习惯、方便性还是在支付安全性方面都有着传统移动支付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再加上产业链中各厂商和运营商的积极介入与推动,使得非接触移动支付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非接触移动支付相对于传统移动支付优势明显。首先,由于非接触移动支付支持电子钱包的功能,用手机就可以模拟公交卡、银行卡、会员卡等多种卡片,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人们衣食住行多方面的要求。其次,非接触移动支付的支付过程是使用手机靠近poS机表面即可,这样的支付过程相对于短信、wap等传统移动支付手段来说无疑更加简单和方便,使用户更加愿意接受这样的操作方式。最后,非接触移动支付中,手机和poS机之间的距离很短,信号被截获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在信息安全性上得到了保证。

(二)非接触移动支付技术分类

非接触移动支付技术的标准有几类,从发起方来说,银联和移动通讯运营商都有自己的支付标准。目前,主流的非接触移动支付技术主要有三种,分别是nFC、Simpass以及RF-Sim。这些技术都存在一些利弊,具体如下:

1.nFC。nFC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该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从技术上来说,nFC最大的软肋是需要定制手机或在手机上加装芯片。另外,手机卡和支付账户的分开管理,也会给用户造成诸多不便。

2.Simpass。北京握奇公司开发的Simpass技术又称为双界面Sim卡,是中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种应用于移动支付的智能卡技术。该技术兼容多个智能卡应用规范,可在无线通信网络及相应的手机支付业务服务平台下,开展各种基于手机的现场移动支付服务。用户只需在消费终端前挥一下,即可完成支付过程。但Simpass技术需要使用特制手机,或者用附加天线为Simpass提供射频信号。后一种方案用户不需要更换手机,但不足之处在于,需要考虑天线的可靠性,此外还需要考虑增加天线之后对手机便携性的影响。

3.RF-Sim。RF-Sim是一种基于Sim卡的近/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该技术也属于nFC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一种,它将具有RF射频功能的模块镶嵌在Sim卡内,使用2.4GHz的微波频率进行通信。不过RF-Sim目前毕竟还处于发展萌芽阶段,技术上没有达到成熟。

二、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一)移动支付发展前景广阔

表1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预测预测年201120122013移动用户数(万户)59969.363292.365387.1手机业务渗透率(%)15.6551.9967.66手机支付用户数(万户)9385.232905.644240.9数据来源:根据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整理得出。据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移动支付已实现交易6268.5万笔,支付金额共170.4亿元。用户规模在2009年已达到8250万人,2006年~200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24%。未来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还将不断增长(见表1)。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预示着非接触移动支付产业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二)非接触移动支付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

中国移动近年来已先后在湖南、重庆、广州进行非接触移动支付试点,陆续采用了双界面卡、nFC、RF-Sim等多种技术方案。中国联通近年也开始了非接触移动支付的研究。目前,中国联通近场通信项目已形成了大量的技术规范,包括近场通信对移动平台的要求、Sim卡对个人数字证书和密钥的管理规范等。中国电信从2008年底由于CDma网络的支持开始了非接触移动支付的预研,目前有些支付业务发展较好的省份根据自身的情况已经向集团公司提交了非接触移动支付的预研方案。中国银联倡导13.56mHz的nFC支付标准,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poS机升级改造。全国已有约40万台poS机完成了nFC标准改造。根据中国银联的规划,到2011年年底前,可完成全国230万个受理商户的poS机设备升级改造,可支持银联支付手机等终端设备刷卡消费。可以说,非接触移动支付的推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三、电信和金融产业在非接触移动支付领域融合的层面及存在的问题

电信与金融产业的融合在当前电信业和金融业产业关系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融合趋势的发生,不是在单一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而是技术、产品服务、企业和政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一)技术层面对融合发展的制约

技术融合的首要条件是具有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比较成熟且覆盖面较广,中国银联的poS机跨行网络体系也连接了各商业银行,一部分poS机也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造。金融与通信的融合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但中国银联与各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技术标准不尽相同,而且缺乏统一明晰的业务规则,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开拓,并可能造成未来移动支付领域的资源浪费。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启动了标准统一工作,由中国银联倡导的13.56mHznFC手机支付标准有望成为统一的近场支付标准。这将大大加快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进程。

(二)产品和服务层面对融合发展的制约

产品和服务的融合主要体现在电信和金融终端用户的消费内容和消费形式上。其融合过程将围绕着消费者这一中心而展开。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对于非接触移动支付业务本身和用户来讲都是最为关键的。最终用户一定会关心融合创新后的产品和服务为用户本身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带来的便利程度。非接触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将最终体现在终端用户环节上,这就是基于电信业和金融业融合的新产品新服务的不断涌现,包括产品服务形态、产品服务内容、产品服务价格、产品服务质量等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而目前我国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本身就不完善,中间业务发展水平低,服务意识和产品创新能力都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和市场开拓。同时,我国金融服务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金融服务资源非常有限,这些连一般金融服务都覆盖不到的地区,新的产品和服务就更难触及。

(三)企业层面对融合发展的制约

技术融合、服务融合,其最终的执行和实施仍是在企业层面。运营商、设备提供商和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是非接触移动支付业务顺利开展的前提。运营商、行业服务提供者以及金融机构之间在利益和关系上的定位尤为重要。只有各个相关产业环节通力合作,非接触移动支付带来的方便性才能真正“落地实现”,进而普及推广,使整个非接触移动支付的产业链进入良性循环,得以健康发展。而目前产业链中各相关环节的合作模式已成为制约非接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瓶颈。各合作方在利益分配、权利和责任、费用结算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制约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运营商和银行均希望加强自身在产业链的中心位置,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公司的竞争和排挤,产业链内部博弈造成的内耗正在转嫁给第三方移动支付公司,因而第三方移动支付公司不得不改变其整合的行业方向。目前一些第三方移动支付公司希望通过与免费wap网站合作,为其提供支付渠道而获得未来的发展。

(四)政策层面对融合发展的制约

中国行政垄断和部门分割的管制模式以及现阶段电信与金融产业融合的技术与市场的需求相左,已经不适合电信与金融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如果不打破各部门的既得利益基础,继续采取传统的管制模式和框架,必将阻碍产业融合的进行。同时,移动支付行业也不宜由金融部门单方治理,因为单方治理虽比较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监管,但却会抑制信息服务业务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工信部等部门都可以对移动支付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监管,国内尚未明确具体由哪个部门统筹监管整个移动支付产业。

四、金融和电信产业在非接触移动支付领域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在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下进行多方位布局

虽然移动支付的行业标准已经初步确定,但在具体的技术细节方面还存在分歧,在由中国银联倡导的13.56mHznFC手机支付标准下,可以采取升级、更换手机、更换Sim卡或使用智能存储卡等多种方式。不同的厂商选择不尽相同。笔者建议运营商可以选择布局多种方案,以适应不同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同时,应建立一系列技术检测机制来配套技术标准,检测内容包括手机终端、智能卡、手机操作系统、手机软件等,也包括业务规则等方面,所有的检测都应由国家主管机关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

(二)努力提高融合性产品的创新能力,提高金融资源覆盖面

在产业融合之前,金融市场和电信市场各自独立,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基本没有联系。而非接触移动支付使得两个市场出现交集,其产品和服务的融合成为必然。我们应关注市场融合带来的更大范围的综合性竞争,鼓励企业大胆创新产业边界融合性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不断开拓新市场,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使用户真正感受到移动支付所带来的便捷和实惠。金融行业应努力扩大金融资源覆盖面,使更多的人享受到融合性创新支付产品所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三)选择合适的业务模式,展开全方位的业务合作

移动支付市场有众多的参与主体,在不同主体的推动下,产生了多种业务模式,不同业务模式各有利弊。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刚起步,在业务模式的选择和发展上,应坚持市场原则,客观评价已存在的多种业务模式。企业应清晰定位自身在产业链条和业务逻辑中所处的地位,展开全方位的业务合作。可以将支付业务进行细分,银行支付做大额和中等额度的支付,电信做小额支付和微额支付,努力实现产业链条中各利益方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