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设计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5:39

图形设计知识点篇1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甘肃天水741020)

【摘要】本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现今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背景。探讨了《平面设计软件应用技术》课程的课题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注重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形成了一套以课题带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题;课程设计

《平面设计软件技术》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平面矢量图形设计软件和位图设计软件。本课程是基于学生学习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后,因此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常用操作技能,以课题带动的实践教学体系。

1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课题化

课题一为平面设计基础知识有平面设计基本类型主要知识点:pop、报纸杂志、宣传卡、招贴、标志、书籍装帧、包装、装潢等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主要知识点:图案、色彩、文案要素;图像分辨率主要知识点:打印分辨率、屏幕分辨率、设备分辨率;色彩模式主要知识点:HSB、RGB、Lab、CmYK;计算机图像类型及格式主要知识点:位图图像、矢量图形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主要知识点:图像处理软件、图形制作软件;图像搜集主要知识点:利用数码相机、扫描仪、抓图工具、网上下载获取图像。重点:平面设计的类型、构成要素、分辨率、图形图像类型及格式。难点:图像分辨率和色彩模式的概念、图像类型及格式。

实验、实习项目上利用数码相机、扫描仪、抓图工具、网上下载获取图像,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大量实例图片演示进行难点、重点介绍;尽量在本章内容中增加有关广告设计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系统地设计创作出合格的作品奠定基础。

课题二为photoshop图像处理基础知识photoshop的启动与退出主要知识点:启动、退出photoshop。photoshop的操作界面及文件的操作主要知识点:菜单栏、工具箱、工具选项栏、控制面板组、状态栏、工作区;文件的新建、打开与保存;pDF格式文件的导入、ai格式文件的输出。photoshop的新增功能主要知识点:笔刷面板、文件浏览器、修复画笔工具、修补工具、液化、图案创建、web照片画廊。photoshop工作环境基本设置与优化主要知识点:常规设置、文件处理设置、光标与显示设置、单位与标尺设置、网格参考线设置、增效工具与暂存盘设置、内存与图像高速缓存设置等。重点:photoshop的操作界面、文件的操作、工作环境的设置。难点:快捷键的自定义、文件新建的参数设置。

实验、实习项目为photoshop工作环境的熟悉与优化。教学建议以多媒体演示教学与实习操作相结合。

课题三为photoshop图像的选择与编辑基本选择工具主要知识点: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图像的选择与选区编辑方法主要知识点:工具选择、色彩范围的选择、通道与蒙版选择;修改选区、变换选区、存储选区、载入选区。通道与蒙版主要知识点:通道的建立与应用;快速蒙版、图层蒙版的建立与应用;图像还原、复制操作主要知识点:还原、复制、删除工具;命令方式还原、复制;历史记录面板功能及应用。图案、画笔定义与编辑主要知识点:定义图案、填充图案、定义画笔。重点:选择工具的功能、选区的建立与编辑、通道与蒙版的建立与应用、定义图案、定义画笔。难点:通道与蒙版的概念、建立方法;画笔定义参数的设置。实验、实习项目:选区的建立与编辑;图像的选取与编辑;定义图案与画笔。教学建议:采用实例演示,任务式实习操作方法教学。

课题四为photoshop图层、路径、文字编辑、文字编辑主要知识点:文字工具组、文字图层、文字的录入与编辑。图层主要知识点:图层的概念及分类;图层面板组成与功能使用;图层链接、更改图层顺序;图层编辑、图层组建立、合并图层;图层样式应用;路径主要知识点:路径的概念、建立、编辑;路径面板及各功能使用;形状工具组、路径工具组的功能与应用。重点:文字录入方式;图层、路径、通道的类型与概念;形状工具组、路径工具组的功能与应用。难点:图层转换;路径与选区的变换及编辑;通道与选区关系及转换。

实验、实习项目:文字编辑技术;图层的建立与应用技术;蒙版与通道建立与应用技术;路径的建立与编辑应用技术。教学建议:采用实例演示,任务式实习操作方法教学。

课题五为photoshop图像颜色与滤镜效果专用着色工具主要知识点:画笔、铅笔、渐变、油漆桶、取色工具;图像的色调、色彩调整主要知识点:色阶、曲线、色彩平衡、亮度/对比度、色相/饱和度调整、替换颜色;内置滤镜和功能与用法主要知识点:内置滤镜的概念、类型、参数设置、效果应用。外挂滤镜的安装与应用主要知识点:外挂滤镜的概念、类型、下载、安装及参数设置、效果应用。重点:色调、色彩的调整,滤镜效果的合理应用。难点:图像色彩、色调调整的用法,滤镜参数的设置。实验、实习项目:专用着色工具使用技巧及图像色彩色调调整;滤镜应用技术。教学建议:采用实例演示,任务式实习操作方法教学。

课题六为CorelDRaw图形设计基础知识CorelDRaw的软件界面介绍主要知识点:CorelDRaw工作环境的组成部分;菜单介绍;工具箱主要工具介绍。CorelDRaw工作环境基本设置与优化主要知识点:各选项参数设置文件操作主要知识点:文件的新建、打开、编辑、保存;其它格式图形图像文件的导入与导出。重点:CorelDRaw的工作界面及主要功能;文件的操作。难点:工具选项栏参数设置,其它格式文件的导入与导出。实验实习项目:CorelDRaw软件界面熟悉、基本工具使用技巧、文件的基本操作。教学建议:采用演示与实习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教学。

课题七为CorelDRaw基本操作基本工具的使用主要知识点:挑选工具、矩形工具、椭圆工具、多边形工具、螺旋工具、方格纸工具、手绘工具、贝塞尔工具、度量工具、交互式流程工具、缩放工具、文本工具的功能与应用整形工具的使用主要知识点:形状工具、刻刀工具、擦除工具、自由变换工具效果工具的使用主要知识点:交互式填充工具、交互式透明工具、交互式调和工具、交互式轮廓线工具、交互式变形工具、交互式立体化工具、交互式阴影工具等。对象的操作主要知识点:对象的选取、群组、锁定、合并、拆分、变换、分隔;对象顺序的操作、对齐与分布。重点:工具箱工具的功能与用法;对象的操作与组织。难点:节点的编辑、交互式工具的用法、对象的顺序管理与组织实验、实习项目:图形绘制与编辑技术;交互式工具使用技巧;对象的组织与选取。教学建议:采用实例演示,任务式实习方法教学。

2 教学模式与考核要求

2.1 教学模式

(1)本课程要求学习操作性强,但又要兼顾图形图像设计方法,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和实践相结合方式。

(2)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讲授,实践教学以机房网络演示、学生实际操作为主。

(3)为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上机时间不少于72学时。

2.2 考核要求

该课程共78学时,课程结束安排有实训教学,整门课程成绩核定为100%制。其中,理论考核成绩占40%,平时表现占10%,作业及实习报告完成情况占10%,教学实习结束技能考核占40%。

参考文献

[1]张跃西.论高职教育与课程项目化[J].中国高教研究,2013-03-12.

[2]陈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2.

图形设计知识点篇2

关键词:服饰;图案设计;数学化

社会进步的同时,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逐渐提高,进而服饰图案在迎合消费者需要的同时,渐渐被赋予了时尚元素。数学化应用于服饰图案设计,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此设计兼具美观性和艺术性。由此可见,本文针对服饰图案设计中的数学化展开探究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服饰图案设计中数学化体现

(一)图案对称

人们对于虎头帽比较熟悉,它是彝族服饰的代表图案,虎头帽通过手工刺绣完成,将其对叠之后,会发现“王”字、老虎眼睛等均呈对称分布,如果将此对称置于二维平面中观察,那么则是数学中对称数学知识的体现。人们通过对称图形的细致观察可以发现,对称存在不完整性,即在老虎口中所含簪子处,从中能够看出,服饰图案将对称和不对称协调,能够充分彰显数学化服饰图案的特点。上述服饰图案是轴对称数学化的充分体现。除此之外,还有镜面对称数学化,即在特定的花形图案中能够明显看出,例如,花朵数量左边两个,右边一个,则视觉重点会自然偏左,但是左边花朵颜色较浅,右边花朵颜色较深,则视觉重点会自然偏右[1]。

(二)图案平移和旋转

图案平移,简单理解为轴对称的二次复合。其中彝族服饰中人形舞蹈纹,即以小人平移形成图案构图,一些图案既可以由数学平移得到,又可由二次对称得到,这不仅能够实现图案重复的规则性,而且还能从中探索出音乐韵律。其中,图案平移和旋转还能以多种形式实现,二者动作的重合排列后,又能构成新的图案形式,即服饰带就是依据此种数学化方式形成的。图案旋转在电影《阿诗玛》中,能够有所体现,演员带的彩红帽,形状为圆柱形,表面由彩布拼接而成,形状类似彩虹。此外,马缨花图案是数学化旋转的主要表现,其余别的图案还有数学对称性。

二、数学化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图片引出设计主题

各式各样的服饰图案,能够为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针对不同的服饰图案图片进行分类,并说出图案分类依据,进而能够巧妙引出设计主题、形成设计思路。与此同时,能够回顾所学的数学知识――平移知识,对称知识,或者旋转知识,进而巩固数学化知识学习基础,通过深化数学知识,深入了解服饰图案设计,明确设计主题[2]。

(二)利用概念形成设计引导

《阿诗玛》电影中对彩虹帽没有全面的介绍和数学化分析,对此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彩红帽做法,并且实际操作彩红帽。实际做法,即长条布单元平移和旋转巧妙应用到圆柱体上,要想又快又好的完成制作,首先要掌握有关平移、对称以及旋转等数学知识,不仅要明白数学定义,而且还要明确构成要素,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好互相转化的关系。例如,旋转羊角纹图案时,旋转角度以及旋转方向都会影响图案设计效果,将数学化应用到实际的服饰图案设计中,能够提高数学化图形的理解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有利于促进服饰图案设计的全面化和具体化。此外,数学化概念的有效应用,能够对服饰图案设计提供引导。

(三)实际操作探索设计性质

服饰图案设计具体操作,能够充分彰显设计性质和内涵。对于数学化旋转服饰设计,即数学图形进行旋转的过程,图形在原始起点以一定角度和方向进行旋转,图形旋转前后,各旋转点之间的距离具有一定规律性,并且图形旋转之后的角度大小也具有规律性,即距离和较大大小均相等。服饰图案设计中的性质即数学化相关知识的数学性质,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充分彰显设计性质[3]。

(四)通^游戏发散设计思维

进行服饰图案设计时,设计思路最为关键,如果设计思路匮乏,那么创新型设计服饰数量会相应减少,并且设计服饰质量也会随之降低。从上述分析中可知,数学化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情况,对服饰设计具有重要影响。参加形式多样的数学化活动,能够发散设计思维。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服饰图案设计中融入数学化元素,是迎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表现,能够及时满足人们时尚化、独特化的审美需要。数学化在服饰图案中巧妙渗透,有利于促进服饰事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加服饰图案的丰富性。

参考文献:

[1]吴训信.服饰图案设计的适合性[J].美术学报,2014(06):111-115.

图形设计知识点篇3

【关键词】知识地图;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

一、引言

中职教育是我国大众教育的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职计算机教学是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引入知识地图的部分,具有开创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散性思维,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论文将就知识地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为业内研究人士提供参考,文章观点限于笔者的学术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深入的论述,恳请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完善,中职教育在培养和输送技术型人才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职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中职计算机教学要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中职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是普高的落榜生,学习成绩比较靠后,思维逻辑能力薄弱逻辑思维水平普遍偏低,学习习惯和方法都不佳,信心不足。而计算机专业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学生在学习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中职计算机教学更多的注重理论与基本的原理教育,但忽视了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与职业对接存在问题。

2、教学方式比较古板陈旧,大多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学生的自主性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影响独立思维的能力。

3、不同的地区存在着经济实力的差距,计算机应用的水平存在差距,就导致区域环境不同,计算机教学的能力参差不齐。

4、随着信息的全球化发展,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综合素质高的计算机人才,给中职计算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质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

国内关于知识地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知识检索、信息提取、知识获取三个方面,知识检索为多态化教学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路径;信息提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知识获取则是以关键词来挖掘知识地图的相关信息。国内学者认为知识地图的类型可以按需求、呈现形式、知识属性和范围等进行划分。

三、知识地图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概念与内容

知识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认识和经验,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包括判断、期望、观点、方法论、事实等,也是人类对信息和数据的一种处理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地图建立在结构化、直观化、过程化的知识基础上,是一个交互式的开放交流系统,帮助人们获取经验、方法和解决方案,快速准确的定位相关的资源和知识,知识地图的分类有两种,分别是依据应用场合和目标来划分,根据应用的场合,学生能将知识和应用结合起来,在既有的概念基础上,构建性的知识结构和概念,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所指的目标不同,知识地图分为面向程序、面向概念、面向能力和面向社会关系。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根据文化知识教育的程度,针对性的进行知识与职业的技能教育,中职计算机教学,即在中职教育中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基于知识地图的计算机教学有多个方面的积极意义,如促进学生问题学习、支持探究性学习、促进互动性学习、使学习从“个体户”转向团队。知识地图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学生能自主投入学习,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形式,并能利用多种资源,发挥个体的思维特性,落实全面发展的要求,并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

基于知识地图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基本内容有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知识地图的功能、知识地图的构建原则、知识地图的模型等,知识地图的功能有评估引领功能、搜索导航功能,知识地图的构建原则分别是合作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原则、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发展性原则等,知识地图的模型有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知识关键点、知识的存储要素。基于知识地图的中职计算机的教学特点分别是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学教交互性。相较于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基于地图知识的教学更加丰富,层次性多,并转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是一种开创性的教学模式。

四、知识地图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应用

1、知识地图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分析

知识地图的概念是在近年提出的,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还存在探索的阶段,由于结合了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利用丰富的资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索。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和探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集互联网与多媒体的优势于一体,其特点主要存在两个方面:其一,意义学习性,教师首先以关键词的形式来总结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知识点,能帮助学生构建意义学习的模式,激发学生的联想记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从而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赋予了其实际意义。其二,信息共享性,知识地图的教学资源来源于网络,学生能主动检索,下载课件自学,扩展搜索的范围,理解力更深。

2、知识地图的教学步骤分析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复杂,知识广,专业课比较多,而知识地图应用与中职计算机教学,为实践提供了空间。知识地图的概念清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更好的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概念图和连接词之间存在关联,便于学生记忆。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为其应用奠定了基础,对于整个中职计算机教学体系带来了深远的意义。由于知识地图具有了清晰、层次分明、直观等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能从大段的文字中提取关键词和中心概念,用简单的点、线、图将之彼此联系,简化了结构,便于学习和记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了长时记忆。在运用知识地图进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步骤。

(1)课前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知识地图是基于网络教学的,其教学资源非常多,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关键点,将大段的文字编程结构图,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课前的教学设计要坚持层次清晰、直观生动、联系紧密等原则,以便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基础,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往往是老师背课本的形式来教学,学生被动接受,感到枯燥乏味,加上计算机课程内容复杂,具有多变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引入知识地图的教学,可以转变这种教学的方式,学生成为了主体,有参与感和成就感,学生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具备清晰的思维,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理解更加深刻。

(3)课后的测试和评价:测试和评价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能反馈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状况,知识地图应用到中职计算机教学,能帮助学生针对性的提高,让学生从碎片化的计算机内容中解脱出来,通过严密的思维推理,掌握教学的精髓。

3、知识地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以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网站设计为例,首先要确定知识事件,如网站相关的内容、风格、主题、创意之间的关系,为网站设计的主题和制作打下基础。制定知识概念的地图,其概念图如下图1所示。以这个概念设计图为中心,逐个进行细化深入,对网站设计的学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图1:网站设计的概念图

(1)教学内容分析:中职计算机的网站设计为操作实践课,学生首先要有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可以完成网站设计的任务。通过让学生欣赏、学习和制作网站作品,确定创意和风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中职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但思维比较活跃,形象思维能力强,对网站的制作有兴趣,虽然没有深入的学习接触,但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参与进去,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并产生成就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确定网站设计的风格、主题、创意之间的关系,学会网站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色彩搭配和制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并通过欣赏和对比,培养其审美意识。

(4)重点难点:主要是网站设计的主题确立,熟悉设计的流程,并确定设计的风格和创意。

(5)教学过程:首先设置情境,如询问学生当天想学习的内容,什么风格和主体的网站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创新,随之引出教学的主题:网站设计。学生此时就会思考何为网站设计,网站设计需要哪些要素,进而自觉的进入课程中来。其次,任务驱动,以任务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思考网站设计的主题,如根据当时的背景,确定能吸引人的主题,具有时代特征,学生的积极性会明显提高。然后任务深化,学生在这个过程自主学习探索,教师适当的指导,深化任务。最后是交流评估,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方式来欣赏,相互之间交流经验,能评估出最佳的作品,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学生在交流评估时,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基础技能也能得到完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五、结束语

中职计算机教学是关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前景,而引入知识地图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一起直观生动、透彻清晰等优点,深受师生的青睐,但知识地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蒋漓生.关于中职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广西教育,2002.7.

[2]王莹.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陕西:第四军医大学,2005.

[3]邓三鸿等.学科知识地图的构建――以图书、情报学为例[J].情报学报,2006.1.

[4]苗英恺.知识地图教育的应用探悉[J].内江科技,2008.

[5]叶倪.知识地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宁波大学.2013.04.13.

[6]惠明媚.案例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1.05.01.

[7]唐钦能,高峰,王金平.知识地图相关概念辨析及其研究进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01.30.

[8]陈强,廖开际,奚建清.知识地图研究现状与展望[J].情报杂志.2006.05.18.

[9]郑苗,樊治平.知识地图: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的有效工具[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06.10.

图形设计知识点篇4

【关键词】信息导视设计;Vi设计;理论教学

(一)Vi设计课程理论学习的教学现状

目前Vi课程(又称企业视觉形象设计)在国内以实训项目为主的模式进行教学,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或模拟项目能力,教学前期为理论学习期,中后期为项目教学期,整个课程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理论学习中容易产生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

1、理论知识识记效果低:Vi设计是强调对企业形象的创新并加之规范,其中包括众多门类名称及数据知识需要强调并记录,艺术类学生对文字性的理论性知识识别记忆能力较弱,如果以文字性展示这些理论教学内容,理论知识点在学生大脑中很难形成长时有效的记忆存储,容易产生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倦怠的课堂现象。

2、理论知识灵活拓展性不足:Vi设计课程是应用灵活性性较强的艺术项目操作课程,在必要时需要对课堂理论知识进行迁移,避免陷入“照猫画虎”式仿造照搬的设计误区。但目前教学状况中发现学生在进行知识拓展时缺乏创新精神,对新事物的感知不足,导致形成不了有效的知识迁移,影响后期项目制作的水平。

(二)信息导视设计对Vi设计课程理论学习的影响意义

信息导视设计在国外又称信息视觉设计,是将已有的资料、数据与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深入浅出的通过逻辑性图形、视频等视觉化的表现方式传递给大众,期简单易读的特性,在2011年起至今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大量应用在互联网与各类媒体中。针对教学现状,将信息导视设计运用到Vi设计中有以下重要意义:

1、更有效的知识记忆方式:信息导视的特点是用图形语言将知识大众化、非专业化的展现给阅读者,如果将信息导视运用在课件制作中,将理论文字知识浓缩成信息导视,用图形来表达知识,适合艺术类学生识记思维模式,将有助于理论知识的记忆。

2、知识迁移得到拓展: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导视的表达方式将理论知识进行拓展,增加对Vi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探索新知识并融入到自己知识体系中,从而分析找到实际项目中的创新点,开拓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3、强化艺术专业学生图形表现能力:除具有上述两点意义外信息导视本身即是图形符号的设计与再构成,在用信息导视表现的同时,图形设计能力又能得到锻炼。巩固专业基础技能,更好地为后续课程服务。

(三)信息导视运用在Vi设计中的探索与尝试

(1)用信息导视再现文字理论知识,解决理论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让知识深入浅出易读懂,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CiS理论中,CiS的历史由来与发展这一章相对理解复杂,教师可以通过时间进度图配合各个时间段的关键企业及相应的案例,制作一张信息导视图形便能将整个历史小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信息视觉化的CiS历史发展过程,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在课后复习时通过图形来回忆相应的知识要点。

(2)师生间用信息导视进行教学回馈与知识复习,解决学生学习系统缺乏自主性的问题,让学生形成主动性分析。比如在Vi设计中期的基础系统设计,强调的是对企业标志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规范,但也有很多特殊情况,而且是书本理论中难以概括的,因此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也可以穿插成系统分析图式信息导视,将理论知识构建成思维导图,把一些未被开发的基础应用系统通过图形展示表现出来,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想象与拓展空间,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主动配合教学进行。

(3)利用信息导视设计强化图形设计能力,形成具有艺术类学生特色的“图形语言”交流,使课堂内容得到延伸与拓展。信息导视与Vi设计课程共有的特性在于图形符号的表现上,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都在用图形语言表达,学生在学习Vi理论知识时,不妨将课程理论内容汇总成信息图,形成课后总结。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课堂讲授知识相互比对,促进学习的转化效率,更能用对理论知识提出新的探索问题。

另外,信息导视设计将对Vi设计教学成果表现也起到一定的创新作用,如课程后期Vi树的制作融入信息导视设计,强调表现项目的由来,为什么要制作这个Vi,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形成后续的视觉识别系统,将更能够说明Vi设计的意义,在成果表现中也会有更多非传统Vi树的新的作品表现形式出现。

图形设计知识点篇5

关键词 图形创意;审美意识形态;设计艺术

中图分类号 10-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3729(2008)04-0037-03

一、图形创意里的图形及意义

在设计艺术中,不论是视觉传达设计还是产品设计或其他设计门类,图形都是其基础部分。在产品设计领域,图形在两个层面上作解:一是作为产品上的图案、图标等,是信息的传达载体;二是作为产品造型本身,造型通过视觉给人的映像是具有四维的广义图形(其中一维为时间),如方体、弧面等。

图形的创意是图形的创造过程,一方面是创造形,另一方面是通过形来表述某种意义。对于图形而言,形属于自然属性,它所传达的意义属于社会属性。图形的创意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物化层,也就是客观存在。图形首先是作为某种物体而存在的,不论它是否具有意义,映入人眼帘的首先是形。它涉及人的感觉、知觉、思维与想象,是人的客观认知媒介。二是意义层。图形将思维转换为形象,提供意象,从而表达某种意图、感觉或认识、评价。三是文化层。这不是单纯的意义叠加或积累,而是对意义的提升。从某几个图形表述的意义到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图形创意的社会属性的体现。

图形的创意是图形与意义的结合,其结合方式大体有四种:一是由意义去创造图形;二是用图形去吸引意义;三是图形的需要者在观察、分析、比较和选择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好恶等投射到图形上,与图形的构成要素及其整体效果对应起来,从而产生需求者对图形的认识与判断;四是图形的使用。好的创意常常是将所要表达的意义与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或利用图形将意义表述得淋漓尽致。

二、审美中的意识因素

创造图形的目的在于使用,包括用于学习或研究、教育或传播、欣赏或娱乐,用于增强宗教影响,进行思想引导,以及用于生产、生活的其他方面。设计艺术中的图形更多地是与美学、传播学相联系,其价值必须通过其社会属性来体现。

图形作为艺术一旦成立,便成为审美的客体,从而与意识发生紧密的联系。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造完全是艺术家的白日梦,是潜意识中的“里比多”所致。这未免以偏概全。荣格把艺术创作的方式分为两种,即心理学式的艺术创作与幻想式的艺术创作。后一类创作显得陌生而冰冷、邪恶而怪诞,它超出人类理解范围,是潜在人心深处的奇怪的东西。与弗洛伊德强调个人潜意识相反,荣格强调创作中的集体潜意识。所谓集体潜意识,是由遗传的力量所形成的心灵倾向。荣格认为凡伟大的诗人或艺术家无不受集体潜意识的指使。图1为典型的幻想式创意图形。图中男女爱恋的图形与大海的波浪、天空的云朵融为一体,怪诞中透露出作者潜意识的东西:对爱情与的诉求潜隐在大自然中而没有外露,体现了个人欲望与社会生存的矛盾,暗示了关系的暧昧。

传统美学理论将单纯一致、平衡对称、多样统一和对比对照概括为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显然,对此不能一概而论。可以看出,图1中的图形创意使用了不同于指示性的图形,其价值更多地在于对意识流的表现。可见,不同的审美角度会产生不同的好恶感,如果单纯从形式美出发进行解释难免不到位。这里见证了图形创意涉及的审美意识因素,意识形态参与了对图形意义层的认识,体现了图形的社会属性。

三、创意与审美意识的互动

作为设计艺术的图形创意不同于纯艺术,它绝对依赖于它的批评者。批评者与作品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接受美学认为,一件作品的价值、意义和地位,并不是由它本身所决定的,而是由观者的欣赏、批评活动及接受程度决定的。在这种关系框架下,创作者编码的“本意”与接受者解码时的“理解意义”会存在一定差异,而差异又往往是由意识造成的。

一方面,设计艺术中的图形创意多是由于意识的作用,尤其是创造者意识形态的作用。创造者的创意想象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想象的活动是一种意识活动。尽管不排除潜意识的作用,但艺术家(创造者)不仅要搜集素材,还要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裁剪、组织、整理等,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秩序,想象的活动必然是有意识的活动。第二,想象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是知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感的作用。前者即为组织秩序,后者是指以感官来把握这些资料。第三,想象的活动不能脱离知识与经验。知识与经验不仅可以丰富艺术家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他的表现能力。这种知识与经验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与经验,它必须化为艺术家身心的一部分,使艺术家的生命融入其创作中。

另一方面,审美过程和结构的完成,即人的审美能力(审美趣味、观念、理想)的拥有和实现是人的感知心意和内在精神的塑造与建立过程,它表现为审美能力的状态。虽然对象意识的一切形式都能参与审美客体的建构,但审美状态和科学观察是相距甚远的。审美活动将一种主观的素质敏感性列入这种有利的形势,这就是所谓的“审美定势”。定势的作用是使意识和注意力局限于与审美活动相应的对象,好的图形创意将所要表达的意义与图形巧妙地结合,它们多是利用了这种基于意识形态的审美定势。这无疑是创意和审美意识互动的典范。

审美意识作为广义的美感,包括了审美意识活动的各种表现形态和各种审美形式,但其最基本的是审美感受。审美感受包括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思维等几种基本心理因素。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以及心理学原理在设计艺术学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实践运用,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创意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了审美意识。比如当代平面设计发展到现在已不能用“平面”这一范畴概括,而是用“视觉传达设计”来称谓。对于心理、情感的触及是许多设计创意的诉求,最近出现了“精神视觉”图形设计,这里的“精神”更多是指前面所提到的意识形态里的审美意识。

图2、图3的图形创意都是围绕文化主题展开的,想要表述的是文化的差异乃至冲突。图2利用了色彩的对比和体量感来对受众进行心理暗示。它首先在色彩上选用了色环上180。的色相,又通过相近体量感的色块在视觉上造成冲突和强烈对比,暗示了图形寓意的对抗。图2利用标点的符号化语言点明了创意的主旨,图3则通过文字点明主题。没有点明创意主题的图形,虽然不一定能让观者明白所要表述的隐喻内涵,但依然能让人体会到图形传达出的对抗和冲突。最基本的图形构图元素是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这是图形构成的载体。通过媒介空间(纸张、屏幕等)与观者的意识反应形成意义层的过程是复杂的,是多个审美意识因子如联想、情感等交互作用的结果。在这种互动中,整个创意的含义臻于明确。

图形设计知识点篇6

视觉传达是一整套系统,即是以文字、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为基础来体现和传达设计者的精神和思想。其中最基本元素是图形,因为它可以生动地、直观地、无国界地表达作者作品的思想内涵。接下来我们来浅谈解析一下现代图形设计具有哪些重要特性。

现代图形设计具有本土性。在本世纪50年代时,日本设计刚刚起步,随着历史发展逐渐把具有自己名族特色的设计推向舞台。日本设计师在广泛地学习国外的知识后,提炼总结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最终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日本设计得以顺利发展归结于它的两大因素:一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二是生活中形成了榻榻米式的模数体系,这使得他们很快能接受德国的模数概念并且成功引入日本。说到日本设计师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毕业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曾经担任日本平面设计协会的主席。他的作品大多数是以人类的谬误概念、人类的视觉现象和人类的天性为主题,具备跨年代性的特点。没错,他就是福田繁雄!如今的设计却是只注重形式感或者说是布局怎么好看,而并非是设计招贴的内涵。世界上在不同位置生活就会有不同的文化,所以形成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也不同,随即文化现象也会不同,因此民族与民族之间就会存在自己的差异并且各自具备自己的特点和性格。每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拥有了自己民族特色的图案,这种图按不仅代表了整个民族的群体意向更是代表了精神道德。探索研究本土文化的内涵,通过传统文化和自己的个人碰撞、磨合,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现代图形设计具有表达性。图形和表达是密不可分的。大众的传播表达的主要媒介并且在其中起到重要角色的是图形。福田把异性同构、错视觉等理念转化单纯的、可感知的、简化的图形符号,来表达出他创造作品的概念。随着全球信息化,表达方式和传播媒介日益多种多样,图形更加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现代图形设计的表达性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现代图形设计具有共识性。图形传达信息是主动的,这是与文字最大的不同点,文字具有局限性。在当今社会,人们不再愿意做繁琐的工作,越来越依赖科技和科技。现代图形设计也趋于“读图”时化,设计风格形式简洁、视觉表达鲜明有趣、视觉风格易识别。如果不想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我们就要加强对现代图形设计的认知与了解。这种国际性的设计图形既可以是生活中现有的几何图形,也可以是设计师构想出来的新图形,新图形的内容和寓意要被人们接受并且理解。例如:冈特B兰堡的一系列设计是以门为素材创造设计的,把原来毫无联系的形重组碰撞在一起,探索创造出的新图形。然而这组设计之前被人们理解,在重组之后的新图形很快被人们接纳。使人们不用通过传统地文字注解、语言交流,就可以在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和交流。

在这个日星月异的国际形势里,设计师想要把自己的作品面向观众,把不同的民族风格融合在自己的现代设计作品里进行再组合,把尽可能想到的元素运用到作品里,设计涉及到的内容竟可能宽泛来达到文化信息多样化为目的。独特性和科学性的创造性思维也必不可少,创造活动的原动力是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对于图形创造而言,只有通过想象力,设计师才能打破心中自然思维的设定,进入理想化的思想境地。

图形设计知识点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

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使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显得更加重要。数学练习是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数学思维的主要途径,有效的课堂练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练习充满趣味性

1.游戏练习,唤起动机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感兴趣的事物特别好奇,喜欢玩耍,好动、好胜、好强,对不感兴趣的单纯练习题则心不在焉。教师讲完新课后,设计练习时巧妙地运用游戏,能激发小学生的练习兴趣,调动多种感官,使其轻松愉快地巩固新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讲解完新课后,在设计练习时运用了“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游戏。教师课前准备好大灰狼和小白兔头饰,让学生听清游戏规则:大灰狼要吃小白兔,小白兔必须团结起来,抱在一起的小白兔就不会被大灰狼吃掉。教师先请8人上台表演“小白兔”,教师戴上大灰狼的头饰,其余学生一起说:“大灰狼,大灰狼,几点啦?”教师就说:“3点了。”8个“小白兔”,每3个“小白兔”抱在一起,其余学生列出除法算式:8÷3=2(组)……2(个)。教师不断变换扮演“小白兔”的人数和点数进行游戏,其余的学生迅速列出不同的除法算式。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做着游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游戏让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养成了寻找和创造不同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效果较好。

2.媒体练习,锦上添花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于一体,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数学课堂练习,能使练习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吸引力。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权衡学生的能力,进行思维训练,杜绝题海战术,避免单一的机械训练。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运用多媒体精心揣摩练习设计,能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如:为了考查小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理解,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组变式练习―“猜图形”。教师出示课件:一个两腰都被彩纸遮挡住的梯形。让学生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图形?”学生跃跃欲试,猜测各种图形。教师逐个呈现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把彩纸向两边移动一点,问:“它不可能是什么图形?请说明理由。”点击课件使正方形消失。再呈现梯形的一条腰,追问:“一定不是什么图形?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说出理由,点击课件长方形消失。最后呈现梯形的另一条腰,但遮住一个角。再问:“一定是什么图形?”点击课件平行四边形消失。运用多媒体进行变式练习,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变隐形为显形,拓宽了学生的练习时空维度,降低了抽象思维的坡度,突破了数学概念课练习的难点,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图形之美。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练习更具实用性

1.操作练习,张扬个性

数学练习设计应以实用性为原则,应以小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重要前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教师要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给小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时间和空间,关注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思考问题,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张扬个性。如: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动手操作的练习题:用三根火柴棒,能摆出哪些图形,同桌合作,数一数,摆出的图形有几个角?通过动手练习,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学生思维灵活,养成了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学生在体验中巩固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通过实践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增加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使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2.引申练习,凸显价值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目的就在于促使小学生及时消化、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习技能、技巧与智力。基本练习要多,引申练习要精。在学生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之后,教师可把新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变式,拓展知识的广度,培养小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凸显数学的价值。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水平,联系教材,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周永元.数学练习设计要凸显“四个注重”[J].教育教学论坛,2013(04):213―214.

图形设计知识点篇8

关键词:任务驱动职业资格导向autoCaD课程标准

课题:本文系江苏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的子课题成果。

一、课程定位

autoCaD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于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第五类(加工制造类)中的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制造(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该课程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熟练使用autoCaD绘图的能力及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等,培养能胜任机电类企业机械设计、技术员、制图员、工艺员等生产一线岗位的人才。

autoCaD课程是《机械制图》《计算机基础》的后续课程,可与《机械测绘》同时开设。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中职学校加工制造类(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

二、设计思路

autoCaD课程设计是依据江苏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即3+3)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汇总表》中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设置的。

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知识讲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任务驱动法为引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021autoCaD平台(中,高级)”中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求。

autoCaD课程目的是培养机电类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现代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立足于这一目的,该课程结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autoCaD平台)中级要求,依据企业生产的主要绘图内容要求制定五项课程目标。这些目标涉及autoCaD的基础知识、图形输入输出、二维基本绘图、图形编辑、图形属性、尺寸文字标注、基本三维图形绘制等主要方面。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依据这一目标定位进行。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autoCaD课程从项目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设计,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生产岗位要求及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共划分了基础知识、基本绘图命令、图形编辑、图形属性、尺寸文本标注、综合图形绘制、图形输出、基本三维绘图项目任务,知识与技能内容则依据项目任务来确定。

autoCaD课程是以绘图技能为核心内容,其教学应以实际图形绘制练习为主要方法,以任务为引领、项目为驱动,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融合职业资格培训要求,通过“绘中学、学中绘”实行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autoCaD课程建议课时数72,其中实训课时数68,共计4学分。

三、课程目标

一是能进行基本autoCaD绘图操作,新建autoCaD文件后设置绘图区域大小,然后绘制点、直线、多段线、构造线、样条线、矩形、圆、椭圆、圆弧、圆环等基本图形并对它们进行编辑,最后对图形文件进行保存、输出、打印、。

二是能运用捕捉、正交模式、对象捕捉、自动追踪、图形缩放、图形平移、夹点等辅助工具绘制图形,对图形对象进行删除、恢复、移动、拷贝、旋转、对齐、延伸、缩放、拉伸、修剪、打断、倒角、镜像、阵列等编辑操作。

三是能新建图层并管理图层名称、开关、冻结、锁定、颜色及设置当前图层等,能修改已建图形的属性,加载、选择所需线型及设置线宽,能创建图块并对图块进行保存、插入、分解。

四是能设置尺寸标注样式,进行水平、垂直、对齐尺寸、角度尺寸、径向尺寸与圆心的标注,能进行基线标注、连续标注、形位公差标注及引线注释,对尺寸标注的位置、文字样式等进行编辑。设置文字样式、输入文本及特殊符号并编辑文本标注。

五是能建立三维绘图坐标系,会设置视点,进行三维的点、直线、多段线、样条曲线等基本图形的绘制。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行业企业发展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及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制定,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如下八个工作任务为例具体说明要求。

1.工作任务1:autoCaD基础知识操作,4学时

知识要求:能描述autoCaD的工作界面中标题栏、工具栏状态栏、下拉菜单、屏幕菜单、快捷菜单、窗口、坐标系图标等组成。

技能要求:能设置autoCaD绘图环境;能进行创建文件、打开文件、保存文件、关闭图形文件、退出autoCaD等操作;能选择输入命令的多种方法。

2.工作任务2:基本绘图命令操作,12学时

知识要求:能描述平面坐标点的表示方法;能理解点、直线、多段线、圆、矩形、椭圆、圆弧等的绘制命令。

技能要求:能进行点、直线、多段线、构造线、样条线等的绘制编辑;能进行矩形、圆、椭圆、圆弧、圆环等的绘制及编辑;能进行区域填充。

知识要求:能描述绘图区域设置的方法;能理解捕捉、正交模式、对象捕捉、自动追踪、图形缩放平移重画、鸟瞰试图等辅助工具的作用;能描述对象的删除、恢复、移动、拷贝、旋转、对齐、延伸、缩放、拉伸、修剪、打断、倒角、镜像、阵列等编辑命令。

技能要求:能设置绘图区域大小;能运用捕捉、正交模式、对象捕捉、自动追踪、图形缩放平移重画等辅助工具绘制图形;能进行对象的删除、恢复、移动、拷贝、旋转、对齐、延伸、缩放、拉伸、修剪、打断、倒角、镜像、阵列等编辑操作;能使用夹点进行编辑。

4.工作任务4:图形属性操作,12学时

知识要求:能理解图层的建立与线型、线宽设置等图层管理等内容;能描述图块的创建和使用,能了解图块的属性;能了解图块与图层的关系。

技能要求:能根据需要加载、选择所需线型及设置线宽;能新建图层并管理图层名称、开关、冻结、锁定、颜色及设置当前图层等;能用特性命令修改已建图形的属性;能创建图块并对图块进行保存、插入、分解。

5.工作任务5:尺寸文本标注,8学时

知识要求:能描述尺寸标注的基本组成及类型;能理解尺寸标注的各种方法;能理解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能理解文本标注的内容与方法。

技能要求:能设置尺寸标注样式;能进行水平、垂直、对齐尺寸、角度尺寸、径向尺寸与圆心的标注;能进行基线标注、连续标注及引线注释;能进行形位公差标注;能编辑尺寸标注的尺寸线位置、尺寸界线位置、文字、样式等;能设置文字样式、能输入文本及特殊符号;能修改标注的文本。

6.工作任务6:综合绘图操作,12学时

知识要求:能整体理解autoCaD中工作界面组成、文件创建保存、基本绘图命令、图形编辑、图形属性、尺寸文字标注等之间的关联。

技能要求:能综合运用文件管理、点线圆弧等各种基本命令、图形编辑、图形属性、尺寸文本标注等方法绘制生产零件图。

7.工作任务7:图形输出,4学时

知识要求:能描述图形输入输出的方法;能理解布局创建设置的方法;能理解图形打印及。

技能要求:能导入其他格式图形文件、插入oLe对象;能选择不同格式类型输出文件;能创建和管理布局设置;能进行图纸打印;能把图形到互联网上。

8.工作任务8:基本三维绘图,4学时

知识要求:能描述三维绘图的基本术语和坐标系以及视点的概念;能理解绘制三维点和线的方法。

技能要求:能建立三维绘图坐标系、会设置视点;能绘制三维的点、直线、多段线、样条曲线。

五、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和选用

(1)必须依据该课程标准编写和选择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项目任务引领和职业资格证书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任务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

(3)教材在内容上应简洁实用,还应把企业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融入教材,顺应岗位需要。

(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通俗、表达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图例与案例应引起学生的兴趣,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教材中注重实践内容的可操作性,强调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

2.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坚持学生实际绘图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设计不同的工作情境和任务,通过“任务驱动、项目载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autoCaD课程的教学关键是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教”与“学”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指导。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突出行业特色,紧贴市场讲授知识选用典型项目任务由教师讲解、示范绘图,学生进行绘图训练,让学生在绘图练习过程中掌握企业岗位上绘图工作的要求和方法。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境,结合具体工程图纸讲解工程图纸规范与CaD图纸的设计与出图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该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使教学更贴近企业工作岗位绘图发展趋势及要求。

3.课程资源

(1)信息化教学的开发和利用。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发动画视频、微课程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绘图技能的掌握。

(2)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教学媒体更丰富,使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双向互动交流,使学生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转变。

(3)校企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该行业的企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共同合作开发CaD实训课程。

(4)建立CaD实训中心。使CaD实训中心具备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考证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训融合,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4.教学评价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在课程考核上强调上机操作,注重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2)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以项目任务模块为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测验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考核。

下表为任意评价表及综合评价表。任务评价表可作为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样本;另外作业评价和课程结束考核评价及其所占权重,以综合评价表为参考。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创新评价方法。

表1课堂任务评价表

任务名称:得分:

班级:姓名:日期:

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自评

4分同学评

3分教师评

3分单项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遵守纪律,正确开关电脑,爱护设备环境

10分

积极合作主动讨论

10分

知识与能力目标用点的“极坐标”绘直线

10分

绘圆命令运用

10分

“修剪”命令的运用

10分

绘图速度快

10分

正确率高

20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具体任务分析

10分

过程方法有创新

10分

表2综合评价表

考评

方式过程评价终结评价

课堂表现作业测验期末考核autoCaD中级证书

权重30%20%20%30%

参考文献:

图形设计知识点篇9

一、模具设计过程分析

型材拉弯成形模具设计按其过程可分为总体方案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3个阶段,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具有不同的设计内容,如图1所示。总体方案设计是指根据成形零件的结构特点对其模具结构进行初步的规划,这是后续模具设计的重要依据;概要设计是在总体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结构参数设计和型面设计;详细设计主要进行结构要素、标准件以及圆角的设计。成形模具设计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需要运用大量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经验进行模具设计;二是设计过程中每一阶段的设计结果都对下一阶段产生影响,设计流程具有一定的柔性;三是针对相似的零件尽量利用已有的成熟设计方案,以提高模具设计的可靠性;四是对企业中型材拉弯模具设计流程进行提炼和复用,可以提高设计效率;五是模具建模方式不规范,采用通用的CaD软件设计效率低,急需先进和快速的模具CaD系统。

二、基于知识的模具设计方案

1.知识构成

型材拉弯成形模具的设计知识主要分为方案设计知识和参数设计知识,在不同的设计中分别建立模具总体方案设计和参数设计知识模型,如图2和图3所示。不同领域和形式的设计知识在表达与推理方式上也不尽相同,只有通过研究不同领域知识本身的特点,找到最合适的表达和推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使用知识。

2.模具设计

基于知识的模具设计就是把规范的设计信息、最优的设计方法和流程等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知识以参数、公式、规则、检查、报告、设计表等多种形式表示出来,并进行定义、修改、插入等操作,在模具设计过程中自动捕捉和复用设计知识,引导用户完成模具的总体方案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全过程,最终生成型材拉弯成形模具数模,并将模具信息存储在知识库中。在对成形模具设计知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模具设计知识库,开发模具结构设计系统和模具几何建模系统,并将知识应用和CaD结合起来,实现对型材拉弯成形模具数字化设计过程的支持(见图4)。通过对模具设计知识的应用,使模具设计过程趋于规范化,减少了设计人员的重复性工作,同时通过知识的动态积累不断实现对知识库自身的扩充与完善,使之更好地为成形模具设计服务。

3.模具结构方案及参数

模具结构方案设计主要由零件特征决定,型材拉弯成形模具的结构比较简单,但针对不同类型的零件模具结构有所不同。根据模具结构设计的具体情况,采用成组思想对不同类型零件及对应的模具结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得到模具结构设计的典型知识,并通过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型材拉弯成形模具结构参数设计工作主要是对模具的盖板、底板和模体厚度、工作间隙等参数进行设计。模具结构参数设计知识一般以经验为主,属于过程型知识,执行效率高。模具结构参数是构建三维模型的关键,结构参数知识是结构参数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需要快速、直接、准确地进行知识的表达推理。同时,针对模具结构参数设计知识的特点,采用基于产生式规则的方法描述结构参数设计知识。产生式规则表示知识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对单条产生式规则进行增添、删除或者修改,而不用考虑与其它规则的关系;二是采用单一的知识表示形式,易于被其他人理解;三是表示形式与人们求解问题时的思维形式相似。

4.基于XmL的模具设计

在整个型材拉弯工艺数字化设计过程中,工艺参数设计、模具设计、成形性评估等系统都存在着交互,需要信息传递与共享。但由于系统间不同、数据结构各异,很难使用CaD模型的几何信息进行大量的工程计算和设计决策。为面向信息集成的需要,需以专用格式或标准交换格式表达。笔者在分析型材拉弯模具设计各阶段的设计内容及模具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XmL(是由w3C发表的一种标准,面向web应用的标记语言,可以描述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的模具设计信息表示方法,建立模具设计内容的语义,基于XmL格式来扩展模具设计信息的集成应用。通过建立型材拉弯成形模具设计信息的标准模式,可以完整、清晰地表达型材拉弯模具设计信息,实现模具信息基于网络的传递和共享。在型材拉弯成形模具设计过程中,各个设计阶段的信息不断被充实,构成了完整的模具设计信息模型,如图5所示。型材拉弯成形模具设计信息主要包括方案信息、几何信息以及数模信息。其中,方案信息和几何信息可以直接在XmL文件中解析读取;数模信息在XmL文件中只表现为模具图号,用户可以根据图号从模具库中调用;模具信息XmL文件是模具信息的主要载体,通过向工艺参数设计系统传递模具几何信息,从而为数控指令中加载轨迹计算提供几何依据。

三、设计实例应用

图形设计知识点篇10

一、专业知识与“设计思维”

环境设计它是根据设计的目的,选择特定的语言和形式,而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是设计的思维主导着设计的整个过程,即所谓的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认识指导实践。设计思维不仅要求设计师有较高的审美敏感度和扎实的形象表达技能,心手协调,而且要求设计师能对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做出思考和研究,通晓与设计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不断地激发直觉和创造力,提高设计的文化品味。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逐渐认识了设计对象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各种联系,逐渐熟悉设计规律,从而形成一定的设计思维形式,艺术设计的最大价值也正体现在设计思维于艺术的运用。因此,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思维的培养和运用对于艺术设计中的水平和层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设计思维就成了影响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设计思维能力来源于设计者专业知识。因此,当下“项目教学”的思考视角不应仅停留在对设计实践的形态描述和经验总结的层次上,更不能仅仅将设计当作某一现实利益的实现手段。在“项目教学”设计中由于项目条件的影响,学生反而更易受到工艺、风格、技术和成本等现实因素的制约,难以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因而很难形成具有典型创意思维精髓特征的设计作品。为完成项目,教师有时需要把教学体系的学科知识打乱,从中挑出与设计任务相关的知识进行讲授,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对一些理论知识的讲授很难让学生把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极易产生混乱(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其结果,相当部分学生在项目设计时不能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理性分析,通常讲不清楚为什么。这种情况反映了“是什么”和“怎样做”的基本命题,“是什么”解决一个好的设计具备的专业因素;“怎样做”解决了这些专业因素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被体现和完成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好这个基本命题才是“项目教学”的终极目标。设计思维是一门以设计思维的本质特征、基本形态、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探讨和研究设计思维的方法以及设计思维潜力开发等问题的科学。无论是建筑设计师、家具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工业造型设计师等设计思维的本质特征共通性,只是专业知识不同而已,他们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项目教学”模式下“设计思维”的培养与拓展在此意义层面上显得更为重要。

二、项目任务与“设计思维”

从理论上讲,设计概念构思的产生应该不受任何限制,受限制的设计构思往往达不到最佳的艺术效果,虽然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环境条件和使用功能限定的现实。但设计概念构思在此时是核心的东西。我们知道,理性思维是一种线形空间模型的思路推导过程,一个概念通过立论可以成立,经过收集不同信息反馈于该点,通过客观的外部研究过程得出阶段性结论,然后进入下一点,如此循序渐进直至最后的结果。感性思维则是一种树形空间模型的形象类比过程,一个题目产生若干概念(三个以上甚至更多),三种概念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形态,每一种都有发展的希望,在其中选取符合需要的一种,再发展出三个以上新的概念,如此举一反三地逐渐深化,直至最后产生满意的结果。设计思维中这两条重要线索“推理”与“想象”。它们分别代表着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推理,是一种具有强烈目的性的思维方式,它的目标直指最后的结论。它与诸如“逻辑”“问题———解决”、“概念”形成等心理学概念相联系。与之相对“,想象”则更具有一种发散的、充满个人色彩、无单一确定目标的特征。在设计中“,推理”模式的思维过程明显地需要更关注外在条件的影响,而“想象”模式的思维过程则更多地依赖于自身的内心活动,甚至可以暂时不与客观世界相联系。所以,概念的创意中,创意是主要矛盾,限定是次要矛盾。在设计过程的这个阶段,首先应该考虑的主要是概念的发展。在概念确立的前提下,再来看限定的制约条件,这样的思维过程比较符合环境空间限定的规律。如果一开始就拘泥于“设计项目”限定的条件,可能永远也创造不出有新意的作品。但种种“概念”都不能完全决定设计的最终效果与成败,因为决定设计的优劣效果,除了功能等内容之外,主要表现为视觉因素,而视觉形式的创造是“图解思考”模式的思维过程。

三“、设计思维”与“图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