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6:21

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篇1

(一)事业单位与其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同,下属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合理

事业单位是中国特色的概念,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公共服务机构。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12年财政部令第68号)第三条明确表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而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财务管理目标,目前以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利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事业单位下属企业领导对企业财务管理并不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所以不会去考虑如何管控和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主管部门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往往仅制定为收入数或实际进账数等等,所以下属企业经营者往往只追求高额的进账数,不考虑成本或者财务规范等,这样就会产生财务风险。下属企业的主管事业单位并不想企业发展壮大,怕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他们仅仅是考虑是否可以弥补事业单位经费不足,或者如何列支在事业单位无法开支的费用,这样势必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部门缺失,财务管理执行受到事业单位体制制约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都用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一般为事业单位的计划财务部门,他们会对所管控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进行管控,及时制定完善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问题进行决策。而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很多设有下属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却没有自己的财务管理部门,这些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运作依附于所属事业单位,他们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与事业单位混岗作业。即便设有下属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如下属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但由于无相关制度明确其职责或其人员等因素,往往形同虚设,而且在下属企业出现需要决策事项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与其虚设的下属企业董事会或相关机构责任不明确,造成很多事项无人决策或多人决策的矛盾现象,影响了下属企业的工作进展效率以及长远的发展。

(三)财务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都是由事业单位财务主管部门统一建立,根据当下社会发展,国家的最新财务政策,实时更新、不断完善,而下属企业没有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财务制度不完善,不能根据最新的企业财务准则,适时更新制度。目前大多下属企业管理单位都是事业单位模式,即使企业制定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办法,但由于人员、体制等因素往往也是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下制定,无法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下属企业在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下,很多事项的处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造成下属企业毫无市场竞争力,仅仅依靠所属事业单位生存。在这两种财务管理制度并行的情况下,使执行者感觉无法执行,不知道是应该采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还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很多领导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没有明确划分,不敢处理,致使很多遗留问题产生。财务管理制度得不到及时更新,跟不上社会发展形势,造成很多财务管理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财务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不齐

某些下属事业企业由于规模小,为了节约经费支出,不设立财务管理机构,也不设专门的财务岗位,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或者由事业单位会计代为管理。这样就出现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财务活动账务处理不合规等问题,同一会计有时候会混淆,有的会计只熟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体系,对企业如何处理不清晰。而且有的事项企业与事业单位标准不一样,如固定资产标准,事业单位一般资产就价值而言1000元(专用设备1500元)可以确认为固定资产,企业一般以2000元确认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企业需要按月计提折旧,很多会计在处理企业账务时也按事业单位的习惯来,不计提折旧,造成核算不规范;又如事业单位福利费开支的标准是工资总额的2.5%,而企业是可以在工资总额的14%以内开支福利费的,很多常年处理事业单位会计账务的会计对此也不是很了解。

二、加强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管理的管控建议

(一)事业单位与其下属企业职能分开

由于事业单位与其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一样,想要真正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应做到将事业单位与其下属企业的职能分离。因为职能上分离后,下属企业也就有了经济独立的手段,经济独立后财务实质上就自然分开,这样就便于下属企业进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其次,有条件的单位应做到人员分离,职责明晰。将事业单位与事业单位下属企业人员分离,不要混岗,在企业的用人制度中规范财务管理人员制度,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避免因政策不连续或人员思维模式固化等因素阻碍企业发展。

(二)建立独立的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分工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分开,建立下属企业自有的财务决策层,这样可以更加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降低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并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效果,使其下属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三)加强下属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并及时完善更新

事业单位下属法人单位性质多样,执行单一会计财务管理制度适应不了财务管理的需求,下属企业应该建立满足自己管理模式的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针对目前下属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没有单独适应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加强适应下属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迫在眉睫,如现在下属企业中缺失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收款项等资产的财务管理制度等等。下属企业建立的这些制度,应该脱离事业单位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由专门的企业经营人员按照企业形式制定,并根据最新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目前的现实情况完善更新。

(四)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快财务管理步伐

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篇2

(中国铁路专运中心,北京100045)

摘 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使得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方法体系和实际内容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在分析了转企改制对改制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具体影响基础上,对事业单位如何应对财务管理活动新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财务;会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119-02

收稿日期:2015-03-12

作者简介:张宁(1969-),女,汉族,河北保定人,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

在当前政府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政策背景下,政府的政策文件明确指出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应当遵循“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对于主要任务不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而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应逐步改制为自负盈亏、自收自支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对于政府转变其职能,明晰各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具有重大的作用。对于改制前就是以经营活动为主业的事业单位,将它们推向市场,直接改制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它们将以改制时拥有的资金、资源为基础,通过自身努力来发展自己。

对于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由于改制前后采用的会计及财务管理制度均有着较大的差别,财务核算体系及核算内容都有着比较大的变化。

一、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对会计活动的影响

(一)对会计核算体系的影响

1.改制后的会计核算基础发生变化。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及会计核算的方法是收付实现制,而企业所采用的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因而,在向企业转变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首先要变化的就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转制为企业后对于经济事项的核算就不能只是在收到或支出资金时才进行确认和计量,而是必须在财务活动发生时就进行确认和计量,而无论是否有资金的流入或流出。

2.会计核算科目存在不同。事业单位和企业遵循不同的会计制度,其中对于会计科目也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定,这些不同主要是由会计核算要素的差异所造成的。会计核算科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利润类科目及结转、结余类科目,同时在资产、收入、负债等科目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3.会计计量属性的变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各项资产的计量是以实际获取时的支出成本计价。我们能够看出,事业单位的会计计量方法实际上只有历史成本这一种。而对于企业会计制度而言,除历史成本外,对于能够以重置价格获得的资产可以用重置成本计价,对于需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资产可以用现值计价。相比于事业单位而言,企业在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方面多了许多,处理的方式也更为灵活。

4.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同。事业单位在成本管理方面使用的是完全成本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对于取得资产的支出往往是在支出款项时全额进行计量,在实际的财务核算中实际上缺乏成本核算这一个环节,因而也就难以对生产、销售及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产生的费用也无法以合理的方式分摊至各项业务活动,导致了无法很好地控制支出和反映单位的实际收益。在转企改制后,转制后企业需要改变原有的成本核算方式,准确核算发生的期间费用及各项成本的分摊比例,以便进行成本考核,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

5.财务报表列报的不同。同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财务报表的列报规定要少很多。转企后企业还要多提供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并且还要对很多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列报。而从财务报告提供的内容及目标来看,企业的财务报告除反映在某特定日期的财务情况外,还需要对特定期间的经营效果及现金状况进行反映。

(二)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影响

1.对收入核算的影响。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其自身业务及附属活动所获取的非偿还性资金,其中有财务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各种类型的收入。对于转企的事业单位,在转企过程中要逐步摆脱对政府财政投入的依赖,依靠事业单位期间积累的资产,辅以改制资金的支持,逐步转制为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在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收入核算内容将会有着较大的改变,事业单位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来核算收入。

2.对成本核算的影响。事业单位的支出包括事业单位业务活动产生的资金耗费,具体涵盖事业及经营支出等。其中,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支出通常在支出中有着主要的地位。事业单位一般用权责发生制来对非经营性支出进行核算、计量,但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占比一般不高,因此在实际核算中通常采用一致的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因而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往往聊胜于无,受到了忽略。对成本实施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大部分。通过成本核算,企业才有可能对各种产品单独进行收益核算,利用财务核算的成果来进行正确的企业决策。

3.对资产管理方式的影响。改制后,如何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去获得更大的收益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目标,这是对资产管理的一个重大转变。同样,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融资的难题,这同样是改制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大方面。转企后的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的核算方式也将有着很大的改变。改制后,企业需要改变原有的不计提折旧的资产核算方式,将资产的收益及成本清晰地反映出来。

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加强会计监督对策

由于转企改制后的企业已经失去了事业单位的身份,不再享有国家的拨款等原有事业收入,同时需要全面采用企业会计制度来对本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核算。因此,需要对改制后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重新的梳理,转变原有的体制、观念及管理方式。

(一)财务部门需要转变观念,提升业务素质

在改制为且,不少原有的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都存在无法及时适应新形势的情况,财务意识不到位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还是一味地注重合规性和对资金的管理,而忽视了对资产价值的管理,因此造成会计核算混乱,失真的现象。因此,在事业单位改制的过程中,应当及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及时让他们适应企业财务的管理方式。

1.对财务管理在企业活动中的关键地位有清醒的认识。在改制后,事业单位将面临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状况。因此财务管理工作要起到对单位管理活动很好的支持作用。企业领导及财务部门人员都必须明晰利用好财务手段,将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管理环节进行有效串联的重要性。这对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及业务能力都有着更为严格和高标准的要求;财务人员的工作将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核算,而是需要参与到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上来。

2.树立成本核算理念,掌握成本核算方法。在事业单位活动中,成本核算工作基本可以忽略,财务人员只需对支出按预算的要求以收定支进行会计核算;因而,改制前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并没有成本核算的概念。在转企改制后,必须加强对所有财务人员成本核算的培训工作,灌输成本核算的理念,使他们在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更好地执行成本核算的制度。

3.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方法、体系及内容都和企业有着较大的不同。在转企改制后,具体的表现就是每一个财务人员的工作方法和内容将发生很大的转变。因此,财务人员需要加强研究企业财务准则、制度,税收法规等知识,从而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4.建立资金的获益观念。事业单位的拨付资金主要是用来进行花费,而不是用之来取得收益;正是如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人员并没有很强的收益的观念。他们偏重于对资金的合规方面、安全性的管理,对于获利与否不甚关心。企业作为盈利为目的的实体,盈利是其创建的首要目的。作为企业职能部门的财务部门及人员,也必须快速建立起强烈的资金收益的概念,这样才能良好地处理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

(二)建立适合自身的会计管理体系

转企改制之后,不仅是需要执行企业的一整套会计制度,整个会计工作的管理体系都需要进行重新的梳理,从而使管理工作更加有成效。第一,需要界定、明确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如对资产的核算办法,采用何种折旧方法,是直线折旧还是加速折旧等;这些会计处理方法都要依据改制后企业的特点进行清晰的规定。第二,建立会计管理的立体机制。一般来说,现代会计的管理机制可分为三个部分:内部责任会计,主要是协调、控制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对外报告会计,提供外部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信息是其主要的职能;管理决策会计,运用财务资料对企业的战略及财务进行决策是其主要的职能。第三,建立会计管理的周期性机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作为一个动态性过程,其存在着循环往复、首尾衔接的特点。因此,转制后的企业需要建立包括完整环节和阶段的会计管理周期,并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保持一致性。

(三)健全会计和内部控制机制

转制后,各企业单位需依据自身情况,构建适合本单位的会计监督及内部控制制度。由于事业单位长久的观念及制度影响,事业单位的内控会计体系相当的薄弱。转企后,原有的会计和内控机制已不能适应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要求。

1.健全会计工作的管理制度。改制后企业需要建立财务收支的授权批准制度、资产的处理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的控制评价制度、内审制度及营运资金管理制度等。对于日常财务收支的事项,企业需要在支付环节构建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和人员。对于企业的不同类别资产,企业需要构建相应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及财产清查管理制度。企业还要制定对于本单位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流动负债等的管理政策,合理安排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同时,为了加强对单位活动的内部监督,企业还需要成立内部审计部门,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内部审计的范围、方式、程序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2.明确不同人员的责任和岗位任务。要对单位的领导、部分负责人、采购人员、生产人员、财务人员等划分明确的经济责任。如单位领导的责任一般是负责对单位的投资规划、年度预决算、单位的会计及内控制度、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经济责任,不仅有利于各岗位人员努力完成本职的工作,也有利于单位对它们的工作进行合理的评价。对于单位内部不同岗位及人员的责任划分应当清晰明确,同时应当符合制衡的原则要求。保证人人有事干、事实有专责。

3.建立完善的评价、奖惩机制。转企之后,面对市场竞争的要求,企业需要构建对单位内部部门及人员的评价及奖惩机制。首先应牵头设立评价的组织,企业一般应从内部组织相关人员设立,也可从外部聘请中介机构完成此工作。企业还应当建立完备的评价制度,这样能够使评价工作有具体的依据。

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衔接过程,其中涉及到的财务制度及工作内容的变化十分复杂。改制后企业的负责人要会同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导人员做好转制过程中财务工作转变,为成功转制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牟群,浅谈事业单位转企面临的财务会计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3(14).

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篇3

【关键词】企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 -00070-01

随着财政职能转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单位财务改革也在不断加快。2008年财政部提出要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首次在预算管理领域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标志着行政企业单位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阶段。

一、企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特征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运用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按照科学化要求,精确、精细地实施管理,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的实效。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特征

精细化财务管理有四个特征:一是专业化。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包括人员的专业化和管理体制专业化。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员工队伍,即使正确的战略在执行中也会被大打折扣;没有相应的管理体制,任何管理活动都将处处受阻。二是系统化。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涉及广泛,从基础的会计核算到内部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都需要财务活动予以反映和考核,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使整个管理工作出现偏离。三是数据化。严谨来自数据,只有将管理量化,才能确保管理的科学性,避免经验主义。四是信息化。面对海量的数据和不断提高的管理要求,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才能实现管理的高效化、实时化和条理化。

二、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缺陷

1.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一些企业单位财务管理观念不正确,认为有国家财政作保证可以高枕无忧,缺乏管理积极性和上进心,甚至主观臆断;还有的人员对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十分模糊,缺乏专业的系统学习以及后续教育,难以做出科学的经济决策,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财务管理工作,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的发挥。

2.预算管理扭曲。许多企业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简单的采用增量预算法,未按预算的要求进行客观分析,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支出结构不合理,导致编制的预算和其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不适应,失去了预算编制的实际意义。也有的企业单位只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预算编制也收不到预期效果。

3.内部控制弱化目前企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会计岗位和人员配备上不够合理,如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造成职责不明确,使会计事前、事中、事后的审核监督流于形式。二是一部分单位未设内部控制制度,或是虽设置,但不能有效地执行,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审计检查,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灵活,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4.风险管理体制落后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环境日益复杂化,其面临的风险种类增多,风险管理逐渐由潜在性变为显现性。但一些企业单位管理层意识不到风险的严重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单位上下缺乏防范风险的意识和制度措施,抵抗意外波动的能力差。

三、企业单位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建议

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但由于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上述问题,所以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运用好精细化管理这剂“良药”,本文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意识

态度是成功的关键。精细化财务管理不是仅仅走一个形式,做一个过场,也不是“隔靴挠痒”。企业单位的管理层、财务人员及其他员工应克服政府庇护伞的依赖心理,转变传统式、粗放式、经验式的财务管理观念,解放思想,树立和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识,积极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同时,财务人员应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必修课,不断充实专业知识,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理财,实现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发展各项社会企业、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

(二)完善企业单位预算管理

财务精细化离不开对预算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它要求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企业单位必须要制定科学的预算定额体系,努力建立全员参与、共同讨论的预算编制程序,编制的预算应能够真实的反映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来开展各项活动,提高预算的严肃性。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有助于企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设计内部财务控制时,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科学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约束财务行为。内部审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完善。如企业单位可以制定会计人员的培训考核、任期轮换等一体化管理制度,完善人员调换制度,细化设置相应的财务岗位,如财务稽核、固定资产核算、往来核算、报表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实行量化考核,同时,实行业务流程精细化,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四)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手段

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在财务管理精细化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企业单位可以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控制、考核和反馈,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增强预算管理应有的刚性。同时,对于财务软件功能使用不充分的问题,应该加强财务人员这方面的深入学习,充分运用财务分析、银行对账、预算额度预警等模块,将财务信息化的风险降到最小化。

(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企业单位管理层应树立现财理念,不仅要有竞争观念、经济效益观念,更要有时间价值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以资金控制为目标,以加强财务收支监督为重点,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发现潜在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如在收入管理精细化上,进一步完善企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坚持收支两条线;在资产管理精细化上,从资产采购预算为起点,建立科学、详细的会计核算体系,并定期对各项资产实地盘查。

企业单位是保障社会发展的服务性机构,精细化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单位财务改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产使用效率。企业单位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监督机制,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平台,以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为基调,加大预算管理约束力度,强化风险管理,细化岗位职责,健全内部控制,以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杨国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中国广播电视

学刊,2008.07

[2]刘芳.《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初探》,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4

[3]赵燕.《企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初探》,商业经济,2009.11

[4]徐艳洁.《浅谈企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12

[5]赵峰.《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财务会计,

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篇4

一般来说,企业单位资金运动的情况信息是企业经营者作出重要性决策的主要依据,而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能够完整地揭示企业单位的经济信息。所以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对于它自身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首先,保障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因为企业单位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一般不会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只是通过一些基本的财务经济信息作出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关企业发展的重大决定。所以,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可以保证企业单位的投资者更为清楚地了解到企业的资产经营状况,企业单位债权人的债权能否得到清偿等相关事宜。其次,保障普通职员和公共社会的利益。企业的发展不仅关乎到企业单位股东的利益,而且直接影响着普通职员的切身利益。由于企业单位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直接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再次,有利于扩大企业影响,吸收资金。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能够保证企业单位的发展的同时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开且规范化的制度能够让社会各界清楚地了解企业单位的运营和盈利状况,一旦出现经营较好的企业单位,必然会吸引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投资加盟,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影响,推动企业单位进一步发展。最后,有利于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企业单位在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下进行资金的筹集分配,并详细记录企业经营状况,实际上是对市场经济的如实反映,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发展动态,并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调节控制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保证市场经济带动企业经济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制定的原则

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一个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事务不仅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运营状况,还关乎企业股东、债权人、公司职员和社会的公共利益。所以在制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规范化

不管是对企业单位财务制度还是会计制度来说,都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因为对于大多数信息使用者来说,他们并不是财会专业人员,这就需要对财务会计数据进行规范,保证大多数人通过财务会计信息能够了解到企业单位的营业状况以及盈利能力。

(二)可操作性强、兼顾企业内部管理

企业单位相关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企业职员的工作行为,所以在制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时候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状况,制定符合实际要求的制度。如:小企业在进行会计制度的制定时,需要尽量简化会计核算工作,避免出现过多的会计方法和职业判断,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一般的中小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一般是企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债权人以及政府税务部门工作人员,所以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保证财务会计制度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同时,需要明确企业财务会计更多地是为了服务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所以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顺利进行,始终以保证成本效益为原则。

(三)保障相关人员的利益

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在企业单位的运营过程中要始终把利益放在首位考虑。对于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工作人员来说,他们的利益是保证这个企业健康运营的重要标准。所以在制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时,必须维护企业相关人员的利益,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每个人的积极性,带领企业单位继续向前发展。

(四)尽量与税法保持一致

企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国家根据企业的运营状况确定征收税额。国家税法虽然根据国家政策和企业的纳税能力进行征税,但是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应该尽量避免人为增加企业税务负担。减少由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造成的企业期末纳税调整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篇5

国有大型企业社保费征缴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各基层单位全面、及时申报缴费材料,企业社保部门、财务部门根据这些基础材料,共同制定社保费应该缴纳的金额。二是业务部门每月都要编制出社保缴费人员数量增减表,以此表为依据,同财务部门一起制定征缴计划。三是各核算单位按照征缴计划,每月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保费。目前,企业社保费征缴还存在无法按时足额上缴的难题,国有大型企业可以用以下方法解决:首先,增强各核算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国有大型企业涉及的部门、单位多,企业每年应安排专门的社保负责人与各核算单位负责人签订《社会保险费征缴责任书》,一一落实各项社保费的征缴责任,实行动态跟踪监测制度,以此进行经济奖罚,并作为年终考核及升迁的指标。其次,建立统一的社保费用征缴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的缴费基数、统一的缴费方式、统一的缴费渠道、统一的监督机制。对企业内部未能及时缴纳社保费的单位迅速下达通知并给予相应处罚,推进社保费的征缴工作顺利进行。再次,国有大型企业涉及的下属单位多,企业管理层次多等问题,各单位工资发放时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统一社保费的征缴,可以由企业财务部门预先拨一个月周转金,从而确保整个企业社保费征缴工作统一。

二、企业社保待遇拨付

社保待遇拨付是参保人员权益的表现,国有大型企业的社保拨付除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是由社会化形式发放外,企业下属单位及职工社保待遇都是通过企业拨付的,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及所在社保经办机构核定的社保待遇,及时、足额的下拨给下属单位或职工。

三、企业社保财务电算化工作

企业社保财务电算化工作是指企业财务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运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处理企业社保工作。企业社保财务电算化平台具有方便、快捷等优势,能促进完善企业各部门及各业务部门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共享、监督等,同时财务电算化平台能及时反映出参保人员总数及变化情况、社保缴费率、社保扣缴标准、待遇拨付等,这对社保资金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而提高企业社保财务管理的效率。但企业社保财务电算化系统存在不稳定等缺陷,必须要进行实时的监护,确保其安全、有效运行。

四、企业社保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接轨的可行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进行改制,实行企业化管理也成为必然趋势。改制后的事业单位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有利于其健康发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是否可行,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前提之一。首先,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会计体系逐渐趋同。社会的发展与财政改革的深入使得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职能相应拓宽,其会计主体地位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别日益减少,两者有逐步接轨的趋势。其次,两者的会计制度具有很多相同点。一是两种制度具有相同的会计前提;二是两者遵循大致相同的会计核算原则,如相关性、真实性、可比性等原则;三是计科目的设置、核算内容、财务分析方法的应用等具有相同点。最后,两者在会计方法上具有一致性。从报表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报告方法和内容上看,两者对资产、负债等方面的规定大体相同,各项核算方法、核算原则、报表的构成也基本一致。净资产、结余、所有者权益、利润实质上是资产与负债以及收入与支出计量的结果,也具有一致性。

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其财务管理的特点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双重性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不仅要追求社会效益,即体现出公益性,而且要追求经济效益,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事业单位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某些纯粹的公益服务型项目,即使产生负利润,也必须持续下去,此时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对于其他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营型项目,事业单位则需尽一切可能扩大收益,实现单位利润最大化。通过经营型项目的盈利来弥补公益服务型项目的亏损,并不断积累,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务管理的任务具有双重性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其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既包括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又包括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完成财务制度建设、财务信息、预算管理及财务监督等是两者的共同任务。当事业单位侧重于公益性时,其财务管理任务主要是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依法组织收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当事业单位经营项目主要体现市场性时,其财务管理任务则侧重于筹集资金、组织财务预测、实施财务控制、进行财务分析以及利润分配等。

(三)财务信息具有双重性

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不同于企业,在报告的结构、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其财务信息主要由财务报告来反映。事业单位对内应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客观地反映其经营状况,并以此作为财务分析的依据,进而提出改进意见。事业单位对外则应按照事业单位的统一要求,将对内编制的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对应的转换,同时在事业单位统一的会计科目中予以反映,进而编制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以便如实反映其收支状况。

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积极完善财务制度

一是要实行完全成本核算,即全面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成本核算,终止事业单位原有的“内部成本核算”。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领导者和财务人员应把完全成本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实现以

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要实行企业会计体系,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以企业财务准则为主进行会计核算。同时,对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进行必要的增加或减少,设置统一的、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还应改变事业单位原有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将“计提折旧”引入其中。

(二)加强收入与支出管理

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其收入包括:财政性收入、事业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而经营性收入则是事业单位收入的主渠道,因此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和有偿服务过程的管理,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来确认销售收入和有偿服务收入。支出包括:缴拨性支出、事业性支出和经营性支出。加强支出管理就必须要划清各类支出的界限,严格执行各项财政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厉行节约,尽可能地节约费用,从而降低成本。此外,还应规范“支出”的会计核算,对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摊。

(三)提高资产与负债管理水平

对于现金或银行存款的管理,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企业化管理,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对现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按时对银行存款进行对账,及时清理未达账项。不定期对存货进行清查盘点,并及时调整账务,确保账实相符。此外,还应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确保账物相符。对于负债的管理,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当围绕其社会职能来运作,严格控制负债规模,避免盲目扩张。在举债前应认真调研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综合分析投入与回报是否成比例,严格防范负债风险。此外,对负债要进行及时清理和办理结算。

(四)优化利润及利润分配管理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利润为全部收入与全部支出的差额,即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的合计数。优化利润管理,就必须合理地确认收入与支出,并进行一系列的账务处理,进而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应按照如下顺序:缴纳所得税;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如果有投资者,则应当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如有规定,则上交上级主管部门;本单位留存;剩余部分可留存以后年度进行分配。

参考文献

[1]李卓.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财经大学,2010,6.

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篇7

关键词:石油企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有效策略

伴随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与发展,纵观我国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发展态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开始由劳动密集型转化成知识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所以说,科技力量的不断壮大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后盾,同时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承载着我国重要的石油科技项目的开发,由此可见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在实施科技研发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充足的经费来源保障。因此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石油企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出现问题及重要性

(一)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

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通过对财务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的对科研的资金进行有效的调整的运用,使得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各个部门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提升科研工作的公关效率。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可以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预算工作和财务工作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实现财务资金的预算与预测,实现财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的目标。所以说,财务管理是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实现财务计划的保障。除此之外,在科研单位的财务控制工作中,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对加强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整体管理、提升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财务的有效管理,可以有效的预防财务工作出现混乱的状况,有效的降低了科研经费的占用与浪费,沉淀科研资金,避免单位中出现财务腐化的状况,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财务管理工作观念较为落后

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对财务方面的管理,经过长期发展已经逐步形成较为死板的管理体系。管理模式过于僵化以及理念过于落后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认知性太差,不能够达到有效的统一。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目标认知不清,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当中不能有效的体现出科学有效的理财理念,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不够认真。财务管理工作应该是会计管理与核算工作的核心内容,但是在科研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实施非常的粗浅,对其所编制的制度准确性和深度还有所欠缺,不能真正的做到防范和避开单位内部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二、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与管理研究

要想改变当前我国科研单位对财务管理的现状,在实践当中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施更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其主要的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建立起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科研单位中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解决措施,科研单位首先需要从其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提升科研单位内部每一名职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对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所涉及到的基本内容进行分类和划分。使单位中的员工可以从基本的思想方面去充分重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管理,防止出现盲目性的预算、盲目性的购进设备器材以及生成不必要的浪费,使得财务管理形成一种规模化的增长以及在效益提升的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进而为科研单位在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管理工作上打下了坚固的思想基础。

(二)对财务管理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在我国党中央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的政府部门针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应当实施分级、分权以及分工的管理和监督的模式,各级单位要根据其本身在财务管理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管理的措施和目标以及对科研设备的购进、运用、入账、转让等一系列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掌控。

(三)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充分掌握单位资金活动状况

科研单位中管理体系的设立是其财务管理的根本依据。因此,在思想的改变以及监督体制的完善基础之上,科研单位需要进一步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将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收入账目管理、财务资金增加和减少,采购部门的日常采购以及日常的使用等方面都需要列入到管理体制当中,并对其实施具体和严格的规范,让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有充足的依据,更加的规范和真实。

(四)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中各部门的职责进行确立

石油企业科研单位首先需要对各个部门财务管理的基本意识进行强化,对管理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部门以及管理人员实施科学明确的分工,由专业人员负责对财务收支的增减,审查以及监督等方面的工作,通过科研单位内部所形成的系统的和科学的财务管理形式,可以有效的防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管理盲区。

(五)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会计行为进行规范

从财务处理的角度来分析,科研单位要第一时间将单位财务资金实施入账管理,针对单位内部所增加的资金单据要通过管理部门的系统核查,保证所增加的信息和在资产方面的购进和原本的实物相对应。同时,针对科研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结算工作也需要实施相应的规范化措施,运用分类核算的形式,周期性的对科研单位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核查和清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达到对财务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和掌控。

三、结束语

通过对石油企业科研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科研单位中财务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主要核心,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完善的管理和控制。对我国当前的预算和管理体制进行变更,可以有效的改善当前科研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和掌控,为我国石油企业科研单位的长久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明.浅论石油企业科研单位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1(9)

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篇8

1.1企业内部监控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确定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级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关系,保证各方面的权责分工及利益分配具体化和最优化。企业是大规模的企业作业,各单位各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对独立,且企业各级单位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财务无法统一,限制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展。

1.2财务管理体系尚需健全。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这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负担,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无法承受市场环境的压力。具体而言,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财务管理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由于企业对会计核算和出纳等工作较为重视,所以企业的会计预算、决算、核算和出纳管理等相关制度还是较为健全的,而对于其他的资产管理、收支管理和投资管理等相关制度的建立则有所缺失。其次,企业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权责不明确的问题,一旦企业出现财务问题时,责任无法落实,而与之相关的领导干部又互相推诿,财务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1.3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欠缺。长期以来,受企业发展成本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工作进行的都比较缓慢,这对于企业单位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是极为不利的。我认为,企业单位信息化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内各单位的相关信息相互独立,未能真正实现信息的相互贯通,这不仅对本单位的信息整理工作不利,而且也对财务部门的信息处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信息化的整体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次,就目前而言,eRp建设已经成为财务工作的主要形式,对于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企业中,并没有形成全面的eRp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不同步,影响了企业单位财务信息集约化的整体推进速度。

1.4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在企业中,安全风险意识是提高企业的警惕性,加强自身管理的重要保证。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正视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提高对财务风险的警惕,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防止财务风险危害企业发展。然而,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或者对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置之不理,使得风险在财务管理中的危险性提高,给企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从现代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扩大发展规模而过度贷款,当贷款的数额超过企业的承受范围时,就会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甚至会造成企业停产或倒闭。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预警的机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行。

2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工作的方法

2.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随着我国企业制度的逐渐发展成熟,企业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就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内部建设,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科学的完善和健全。首先,要以《会计法》为主要原则,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健全财务管理相关的体系,加大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其次,要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大财务管理职能实施力度,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范围内的问题,要坚持讲究原则,保证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体现。此外,要加大企业内部的监督和检查力度,设立企业内部的结算机构,对各部门的资金流通问题要严格监控。

2.2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中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方面,企业应着手建立以下三个层次的财务管理系统:首先,应加强财务管理的制度层面建设,仿照我国优秀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出纳制度等相关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动资产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对外投资、内部结算及各项奖惩制度等,明确财务部门的各项工作职能,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运行机制;其次,明确企业财务管理负责人的权力和责任,将财务安全的责任交托于财务部门的每位员工,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最后,还应设立财务管理的事后监督机制,完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保证财务管理能够获得规范的监督。

2.3利用eRp系统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以财会数据位管理依据的,管理分析工作也是围绕财会数据展开,并以此为依据展开预测。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部分已经包含了财务的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等环节,并且对事后的财务信息反馈、汇总、处理等工作也可以顺利完成。因此,要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利用eRp系统对财务管理的流程进行规范操作,这样可以加快财务管理的工作速度,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eRp系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财会平台,联系着全球的企业分支,促进了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全球化转型;同时,也支持着各国当地的财务法规和报表要求。

2.4强化企业经营风险意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财务部门应对本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潜力建立科学的分析,综合反映企业的各项财务信息情况,为企业的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公正、客观的财务信息。其次,财务部门还应做好企业的负债预算,对本企业的负债能力进行科学预测后制定企业还债的长期规划,保证企业运营情况不受债务压力的干扰。

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篇9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具有会计信息的公开性、会计核算的实时性、信息处理的综合性等特征。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会计目标的转变、核算重心的转变、会计信息的转变等方面。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产生的影响表现在财务会计环境、财务会计处理、财务会计报表等方面。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应采取如下对策:提升财务安全防范意识,完善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加强数据档案信息管理,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

关键词:

网络经济;财务会计;影响;对策

一、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特征

(一)会计信息的公开性

通过网络在社会中的推广,企事业单位信息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及债务人等都能够快速、准确的得到相应的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而且能够在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企事业单位具体经济业务的明细信息,还能够对网络上公开提供的企事业单位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将其作为自己企事业单位所要用的财务会计信息。在网络上获得的企事业单位人事及营销等方面信息,分析、预测和评估企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规划企事业单位未来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中的发展空间。

(二)会计核算的实时性

在网络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会计核算从以往的静态的事前核算转变成了动态的事中核算。网络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是能够快速地产生反映企事业单位资金状况及经济动态的财务报告,随着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产成的实时动态财务报告将替代以往的月、季、年度财务报告。通过计算机网络,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但可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还能够随时查阅企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了解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动态。

(三)信息处理的综合性

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建立,不仅解除了以往会计信息的局限化,还使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高。通过网络对各种经济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以往使用的单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将被企事业单位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所替代,将信息整体串连,使得会计信息与其他经济信息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整体,通过整体处理反映出企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内容。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目标的转变

会计目标是企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在传统的会计信息当中起到了过滤无关信息的角色,其主要目标是如何让会计工作融入到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当中。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随着资本化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事业单位的投资者结构也趋向于多元化发展。企事业单位不仅要考虑到投资者的相关主要信息,还要能够将具有潜在投资企事业单位能力的投资者吸引过来,着重吸引投资者们的注意,以此来增加企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潜力。

(二)核算重心的转变

在网络经济时代环境下,对人力资产和物力资产的拥有都为企事业单位拥有或控制,并且为企事业单位的未来经济利益提供了保障。企事业单位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企事业单位资源逐步趋向于多元化,人力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成为了企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资产在企事业单位总资产中地位越来越高,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企事业单位向不完全依赖物力资源和资金等有形资产的方面发展,转而向主要依赖人力资产、专有技术、商誉、知识产权等企事业单位无形资产转变,企事业单位资产从有形化向无形化发展。由于无形资产在企事业单位的地位明显提高,因此在网络经济时代环境下,财务会计核算的重心从对有形资产的核算转移到了对无形资产的核算上,增加了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评估和计量,详细反映和记录了无形资产的主要构成组织,取得、使用和摊销等情况。

(三)会计信息的转变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中,信息的提供缺乏安全性,在技术上受到限制,提供会计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网络经济环境条件下,对财务会计数据的收集、处理都进行了改善,能够做到迅速快捷,更好的建立双方沟通的桥梁。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登陆企事业单位网站进行信息查询,或根据自身的需要在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基础上进行加工,获取更加具体的信息。

三、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产生的影响

网络经济环境的发展对财务会计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以下几点影响较了明显:

(一)财务会计环境方面的影响

1.网络经济环境给财务会计环境产生了影响。

它改变了企事业单位以往的管理结构,企事业单位通过利用网络淘汰了传统管理上采取的金字塔式结构,改为实施逐层逐步的,不同层次管理结构。由于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较多又较为频繁的原因,企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动、信息的交流和物流之间的流动都很大程度上的加速了企事业单位的负荷。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结构不能适应企事业单位发展,抑制了企事业单位前进的步伐,所以,网络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

2.网络经济环境实现了企事业单位内部之间与企事业单位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更有助于企事业单位的优化配置。

企事业单位把内部信息放在企事业单位内部网络信息系统的服务器上,进而方便了信息使用者和企事业单位合作伙伴的查询,使得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共享企事业单位最新动态信息和最新数据,实现了企事业单位信息对外公开、透明化的策略。

(二)财务会计处理方面的影响

通过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处理系统,实现了会计业务的高效自动化处理。财务会计处理系统能够自动对电子原始凭证和数据进行自动采集,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比以往的手工记账,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精力。还可以根据企事业单位实现情况的要求,制定符合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会计处理流程和账务处理方法,能够自动进行账务处理,然后自动登账,依据客户需要随时可以生成会计报表,并且准确、及时。

(三)财务会计报表方面的影响

以往的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表格式缺乏灵活多样性,在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多变、善变的当今存在着很多不利因素。传统的年度对外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且数据都为人工手工填报存在漏洞和虚假情况。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会计信息提供者之间都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沟通,会计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数据都在网络的监管下进行,而且根据网络系统还可以向提供使用者不同类型的报表方案,信息数据在很大程度保证了真实、可靠性。

四、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采取的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提升财务安全防范意识

影响网络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两类。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要防止这两方面因素造成系统安全,发生影响网络系统安全的事件,如果发生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系统能够尽快的恢复到正常状态。提高财务会计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主要是针对会计人员而言,完善对财务科内部人员的控制,防范因内部人员道德、计算机病毒等有可能带来的风险。积极采取保护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的措施,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管理制度,对会计人、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病毒等具有针对性的,保证财务会计在网络环境下的安全运行,避免因网络安全防范过失而造成的不必要经济损失。

(二)网络环境下完善财务会计核算流程

在网络环境下完善以往的财务会计核算流程,以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企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目标为动力,以企事业单位的核算流程为对象,运用网络技术、组织管理,更大程度的提高企事业单位整体战略目标。财务会计核算利用网络发展技术,生成快速、有效的财务会计报表,这表明了发展的行之有效,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和财务运作方式。

(三)网络环境下加强数据档案信息管理

网络经济环境下加强对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数据的管理,电算化系统下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在计算机操作中形成的,由于计算机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故障,造成会计数据信息的丢失或损坏的危险。所以,要加强对数据档案信息的管理,采取对数据备份等有效的防范措施,严格管理,加强防范。

(四)网络环境下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素质

在网络经济时代,对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全新的企事业单位管理理念,还要有能够操作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倡导财务会计处理方面的创新。网络信息技术与财务会计工作是相辅相成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财务会计工作,相反的,财务会计工作也推进了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

(五)网络环境下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

当今经济社会中,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各项法规制度。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财务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相互借鉴,在符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进行改革,这是会计实现网络化的大前提。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建立健全一套在网络环境下,符合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让我国的财务会计网络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行业健康的发展。

结语

近几年来,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事业单位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企事业单位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成了表现企事业单位竞争实力的标准,更证明了企事业单位是否能在社会中立足,发展的能力。总之,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具有可发展性、智能性、持续性、创新性等特点,为传统的财务会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理念及实务处理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只依靠以往的那些财务会计处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财务会计理论及会计处理将会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发生质的飞越,要用全新的知识来武装企事业单位自身,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带领企事业单位立足于网络经济环境市场当中,让财务会计领域在网络环境中更有助于企事业单位发展,研究出适合企事业单位并能够解决企事业单位问题的新方法。

作者:刘莎单位: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妇女联合会

参考资料

1.赵金萍.浅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15,(11).

2.张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商论,2015,(11).

3.李艳.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几点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5,(4).

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篇10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具有会计信息的公开性、会计核算的实时性、信息处理的综合性等特征。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会计目标的转变、核算重心的转变、会计信息的转变等方面。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产生的影响表现在财务会计环境、财务会计处理、财务会计报表等方面。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应采取如下对策:提升财务安全防范意识,完善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加强数据档案信息管理,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

关键词:

网络经济;财务会计;影响;对策

一、网络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会计特征

(一)会计信息的公开性

通过网络在社会中的推广,企事业单位信息在使用者、投资者、债权及债务人等都能够快速、准确的得到相应的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而且能够在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企事业单位具体经济业务的明细信息,还能够对网络上公开提供的企事业单位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将其作为自己企事业单位所要用的财务会计信息。在网络上获得的企事业单位人事及营销等方面信息,分析、预测和评估企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规划企事业单位未来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中的发展空间。

(二)会计核算的实时性

在网络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会计核算从以往的静态的事前核算转变成了动态的事中核算。网络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是能够快速地产生反映企事业单位资金状况及经济动态的财务报告,随着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产成的实时动态财务报告将替代以往的月、季、年度财务报告。通过计算机网络,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但可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还能够随时查阅企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了解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动态。

(三)信息处理的综合性

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建立,不仅解除了以往会计信息的局限化,还使会计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高。通过网络对各种经济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以往使用的单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将被企事业单位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所替代,将信息整体串连,使得会计信息与其他经济信息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整体,通过整体处理反映出企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内容。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目标的转变

会计目标是企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在传统的会计信息当中起到了过滤无关信息的角色,其主要目标是如何让会计工作融入到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当中。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随着资本化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事业单位的投资者结构也趋向于多元化发展。企事业单位不仅要考虑到投资者的相关主要信息,还要能够将具有潜在投资企事业单位能力的投资者吸引过来,着重吸引投资者们的注意,以此来增加企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潜力。

(二)核算重心的转变

在网络经济时代环境下,对人力资产和物力资产的拥有都为企事业单位拥有或控制,并且为企事业单位的未来经济利益提供了保障。企事业单位经济的不断发展扩大,企事业单位资源逐步趋向于多元化,人力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成为了企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资产在企事业单位总资产中地位越来越高,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企事业单位向不完全依赖物力资源和资金等有形资产的方面发展,转而向主要依赖人力资产、专有技术、商誉、知识产权等企事业单位无形资产转变,企事业单位资产从有形化向无形化发展。由于无形资产在企事业单位的地位明显提高,因此在网络经济时代环境下,财务会计核算的重心从对有形资产的核算转移到了对无形资产的核算上,增加了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评估和计量,详细反映和记录了无形资产的主要构成组织,取得、使用和摊销等情况。

(三)会计信息的转变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中,信息的提供缺乏安全性,在技术上受到限制,提供会计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网络经济环境条件下,对财务会计数据的收集、处理都进行了改善,能够做到迅速快捷,更好的建立双方沟通的桥梁。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登陆企事业单位网站进行信息查询,或根据自身的需要在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基础上进行加工,获取更加具体的信息。

三、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产生的影响

网络经济环境的发展对财务会计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响,以下几点影响较了明显:

(一)财务会计环境方面的影响

1.网络经济环境给财务会计环境产生了影响。

它改变了企事业单位以往的管理结构,企事业单位通过利用网络淘汰了传统管理上采取的金字塔式结构,改为实施逐层逐步的,不同层次管理结构。由于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较多又较为频繁的原因,企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动、信息的交流和物流之间的流动都很大程度上的加速了企事业单位的负荷。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结构不能适应企事业单位发展,抑制了企事业单位前进的步伐,所以,网络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

2.网络经济环境实现了企事业单位内部之间与企事业单位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更有助于企事业单位的优化配置。

企事业单位把内部信息放在企事业单位内部网络信息系统的服务器上,进而方便了信息使用者和企事业单位合作伙伴的查询,使得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共享企事业单位最新动态信息和最新数据,实现了企事业单位信息对外公开、透明化的策略。

(二)财务会计处理方面的影响

通过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会计处理系统,实现了会计业务的高效自动化处理。财务会计处理系统能够自动对电子原始凭证和数据进行自动采集,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比以往的手工记账,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精力。还可以根据企事业单位实现情况的要求,制定符合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会计处理流程和账务处理方法,能够自动进行账务处理,然后自动登账,依据客户需要随时可以生成会计报表,并且准确、及时。

(三)财务会计报表方面的影响

以往的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表格式缺乏灵活多样性,在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多变、善变的当今存在着很多不利因素。传统的年度对外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且数据都为人工手工填报存在漏洞和虚假情况。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会计信息提供者之间都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与沟通,会计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数据都在网络的监管下进行,而且根据网络系统还可以向提供使用者不同类型的报表方案,信息数据在很大程度保证了真实、可靠性。

四、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采取的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提升财务安全防范意识

影响网络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两类。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要防止这两方面因素造成系统安全,发生影响网络系统安全的事件,如果发生问题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系统能够尽快的恢复到正常状态。提高财务会计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主要是针对会计人员而言,完善对财务科内部人员的控制,防范因内部人员道德、计算机病毒等有可能带来的风险。积极采取保护资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的措施,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管理制度,对会计人、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病毒等具有针对性的,保证财务会计在网络环境下的安全运行,避免因网络安全防范过失而造成的不必要经济损失。

(二)网络环境下完善财务会计核算流程

在网络环境下完善以往的财务会计核算流程,以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企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目标为动力,以企事业单位的核算流程为对象,运用网络技术、组织管理,更大程度的提高企事业单位整体战略目标。财务会计核算利用网络发展技术,生成快速、有效的财务会计报表,这表明了发展的行之有效,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和财务运作方式。

(三)网络环境下加强数据档案信息管理

网络经济环境下加强对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数据的管理,电算化系统下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在计算机操作中形成的,由于计算机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故障,造成会计数据信息的丢失或损坏的危险。所以,要加强对数据档案信息的管理,采取对数据备份等有效的防范措施,严格管理,加强防范。

(四)网络环境下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素质

在网络经济时代,对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全新的企事业单位管理理念,还要有能够操作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倡导财务会计处理方面的创新。网络信息技术与财务会计工作是相辅相成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财务会计工作,相反的,财务会计工作也推进了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

(五)网络环境下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

当今经济社会中,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各项法规制度。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财务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相互借鉴,在符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进行改革,这是会计实现网络化的大前提。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建立健全一套在网络环境下,符合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让我国的财务会计网络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行业健康的发展。

结语

近几年来,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事业单位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企事业单位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成了表现企事业单位竞争实力的标准,更证明了企事业单位是否能在社会中立足,发展的能力。总之,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具有可发展性、智能性、持续性、创新性等特点,为传统的财务会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理念及实务处理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只依靠以往的那些财务会计处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财务会计理论及会计处理将会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发生质的飞越,要用全新的知识来武装企事业单位自身,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带领企事业单位立足于网络经济环境市场当中,让财务会计领域在网络环境中更有助于企事业单位发展,研究出适合企事业单位并能够解决企事业单位问题的新方法。

作者:刘莎单位: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妇女联合会

参考资料

1.赵金萍.浅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15,(11).

2.张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商论,2015,(11).

3.李艳.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几点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