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1:56

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篇1

【关键词】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法体系;社会保障制度

一、国外社会保障税制度概况

社会保障税是为筹集社会保险基金而征收的一种特定目的税。社会保障税的首创国家是德国(1889年),随后英、法、瑞典、意大利、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先后开征了社会保障税。最早以法律形式规范社会保障税征收管理的国家是美国,美国于1935年制定了《社会保障法》。至今全世界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实行了社会保障税制度,有的国家叫社会保障税(如挪威),有的国家叫国民保险税(如英国),有的国家叫社会保障付款(如爱尔兰),有的国家叫工薪税(如美国)。不管称谓什么,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是以雇员的工资薪金为征税对象。社会保障税一般由多个税种组成,设置相应的税率、税目和用途,大多数国家实行分项比例税率,也有的国家实行多种税率并举形式。在征收方式上,有的国家设置独立的社会保障机构来管理社会保障税的征收(如智利、新加坡等),有的国家由税务机关征收(如阿根廷、俄罗斯等)。在税款缴纳方式上,多数国家采取源泉扣缴,少数国家采取自行缴纳方式,在税款使用上基本实行专税专用。

发达国家实行社会保障税制度的经验证明,社会保障税不但使国内居民在养老、医疗、上学等方面得到保障,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还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社会保障税支出,刺激或抑制整个社会的总需求,所以说,社会保障税是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建国初期就有,经过六十多年的改革和完善,发展到现在实行的社会保险基金形式,即人们常说的五险,采用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制度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导致在征收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由于社会保障立法滞后,各项保险费用的制度规范各自为政,导致费用之间互不联系,缴费比率、缴费形式、支配方式不统一,即使是同一项保险基金在不同的省份,征收标准也不统一;二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在征收和使用方面缺乏监管,从而出现拖欠、挪用现象;三是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筹资渠道单一,从而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缺口不断加大。根据相关报道,我国截至2011年底65岁以上老人已达1.23亿,预计到2015年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达到5千多万,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接近或步入老年人行列,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问题。社会保险基金缺口每年都在增大,国家虽然通过财政拨款、福利、公有股减持等渠道进行了弥补,但是压力很大。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相关部门预计2013年我国养老基金缺口有可能达到16.48万亿元,单纯靠东凑西筹的办法不是长久之计,笔者认为应该将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上议事日程。

(二)理论界对开征社会保障税问题研究的现状

我国理论界对是否开征社会保障税的讨论是从1996年开始的,主要是围绕是否应该开征、开征的条件是否成熟、税收的制度设计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完善等方面进行。对于是否开征社会保障税,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观点:一是迫切要求开征社会保障税的观点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公共产品,其资金通过税收强制征收,有利于提高征收效率,降低征收成本,确保社会保障资金有一个稳定的来源渠道,对实现社会公平、刺激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对开征社会保障税持支持态度的观点认为,社会保障费制度缺乏刚性制约,收费覆盖面小,国家投入少,挪用现象严重,造成了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大,不能满足社会保障支出需要,从而造成社会保障层次低的现象。开征社会保障税,以法律形式来规范征收、管理和使用,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公开性、公平性和稳定性,防止挤占挪用,保证资金的良性循环使用,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三是对开征社会保障税持谨慎态度的观点认为,社会保障税取代社会保障基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受许多因素制约,我国还不具备确保社会保障税征收使用的外部条件,存在社会保障税收制度如何与现有保险制度相衔接问题、社会保障税收资金的征收管理问题、税率水平及人员配备等问题。应以谨慎的态度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后才能确定,只有创设良好的社会保障税制度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才能确定是否实施。四是对开征社会保障税持反对意见的观点认为,开征社会保障税对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短缺问题没有实质意义,反而加重企业负担,使得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下降,加上人们的纳税意识不强和财政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社会保障资金征收和管理的缺陷问题。有观点认为社会保险属于私人所有,费改税后,国家就会变为社会保障资金的直接责任主体,将影响个人参加保险的积极性。还有的观点认为社会保险具有有偿性,与税收的无偿性相矛盾,费改税后会与现行制度产生冲突,暂时不应开征社会保障税。

笔者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体系已经逐步完善,税务机关的征管手段也已健全,为费改税打好了基础,民众对费改税的呼声在加大,开征社会保障税条件正在日趋成熟。党的十报告中,就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摘自十报告)。以此为契机,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制定社会保障税法,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级次和权威,加强社会保障资金征收的力度,扩大征收范围,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持续性、稳定性、流动性和公平性,达到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全国统筹。

三、社会保障税的制度设计

我国在制定社会保障税制度时应借鉴国外经验,但是我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制度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制定社会保障税法时要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情况、财政收入情况和居民的收入水平等,根据我国的国情合理设计社会保障税的制度体系。笔者认为应建立由基本社会保障税、统筹社会保障税及特殊社会保障税组成的社会保障税法体系。

(一)基本社会保障税

基本社会保障税的资金来源可以通过对暴利企业开征筹集。我国从2006年开始对三大油征收特别收益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暴利税”,规定将其收入纳入中央预算,但没有明确规定其用途。其实,暴利行业还有很多,通过2011年上市公司年报可以看出,最赚钱的a股主板上市公司排名前二十位的企业中,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外还有11家银行、2家保险,还有中信证券、中国神华、上汽集团、中国建筑、中国交建等,最赚钱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年净利润达2082.65亿元,第二十位是中国交建,年净利润是116.01亿元。如果将这些企业作为基本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即使是按年净利润的5%进行征收,也是一笔很大的资金来源。至于以什么指标作为“暴利”的标准,将哪些企业确定为暴利行业,可以由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的法律进行规范。对暴利行业征收基本社会保障税的税率可以按超额累进税率,以企业的年净利润作为计税依据,比如年净利润在50~100亿的按2%的税率征收,年净利润在100~500亿的按4%的税率征收,年净利润在500~1000亿的按8%的税率征收,年净利润超过1000亿的按10%征收等。基本社会保障税由国家税务总局所属的征收机关进行征收,纳入国家的预算,由人社部统筹管理,在全国范围进行统筹使用,作为公立非营利养老院、公立非营利医院的资金来源,解决居民的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

(二)统筹社会保障税

统筹社会保障税应采取普遍征收的原则。征收范围应包括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应该包括个体户,只要有雇员的单位都应纳入征收范围,以体现税收的公平性。统筹社会保障税的计税依据仍按现行的社保基金计算办法,以工资总额为计税依据,可以由现在的五个险种作为税目,各险种的税率由国家统一规定一个幅度范围,各省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确定税率标准,如养老保障税率为10%~30%,医疗保障税率为10%~20%,失业保障税率为5%~10%,分别由个人和企业负担一半或个人负担1/3,企业负担2/3;工伤保障税和生育保障税可以全部由企业负担,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确定。统筹社会保障税的征收和资金运用可以借鉴现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制定。农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可按现行的新型农村保障体系进行,在此不作探讨。

(三)特殊社会保障税

在发达国家,个人将财产捐赠给公益事业非常普遍,如巴菲特将自己财产的99%对外捐赠,比尔盖茨将全部财产的98%捐赠给了“盖茨基金”。在中国虽然有扶贫济困传统,但有些富豪宁愿自己进行挥霍也不愿意捐赠。笔者认为,应将所有富裕阶层的个人作为特殊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将该税种作为个人所得税的附加税种来征收。对于个人月所得额超过个人所得税最高级次8万元的,在征收个人所得税外再按月所得额的5%征收特殊社会保障税。特殊社会保障税可以由地方税机关进行征收,采取源泉扣缴和个人申报相结合的方法,将特殊社会保障税的资金交由各地人社部门统筹使用,主要用于无收入的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如神经病人、老年痴呆症患者及其他疑难病人的养老和医疗,贫困地区学生的就学等。

总之,应尽快制定社会保障税法,完善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体制,通过建立由基本社会保障税、统筹社会保障税和特殊社会保障税组成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实现人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尧金仁.关于社会保障税的文献综述[J].税务与经济,2011(3).

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篇2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三重特征中国农村

1、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体制特征:长期相对独立地发展是客观必然

由于我国特殊的人口因素、城乡二元结构、资金因素和政府城市偏好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二三十年内实际上不可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能相对独立的运行。这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本性特征。免费提供

1.1人口因素决定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能长期相对独立地发展

从农村人口的数量上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zoos年乡村人口共72135万人占总人口的5432%农村贫困人口仍有4007万人。从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上看,我国现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共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负担老人的系数是9.92%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就已经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1%这表明我国已经进人老龄化社会。其中农村老年人要占全国老年人总数的2/3至3/4。综合两者的估计,农村老年人约占全国老年人总数的70%左右,可见农村已经先于城市进入了老龄社会。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生活状况、农村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和生活质量、农村家庭养老压力的增大和养老功能的急剧弱化,所有这些都迫切要求政府在农村迅速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农村贫困人口尤其急需得到政府给予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是人口因素对政府和社会提出的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但是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可能起码是加年之后的事。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客观必然。

1.2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能长期相对独立地发展

由于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结构经济社会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也呈现出日益严重、日益僵化的二元结构特征。许多人认为,长期以来农民有土地保障工人有企业保障。也正因为农民长期依赖土地保障于是国家长期将社会保障的重心放在城市集中精力和财力解决城市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只实行国家救济和社区互助为主的剩余式保障制度致使农村长期停留在低层次的保障水平上。1999年占全国人口近70%的农民只享用全部社会保障费的11%而占全国人口30%多的城镇居民却占用了全部社会保障费的89%。从年人均占有社会保障费上看1999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经费年总支出1103亿元其中城市社会保障支出977亿元占88.6%农村社会保障支出126亿元,占11.46%;%2000年,城市人均413元,农村人均14元相差29.5倍。城镇人均占有达455元,农民人均占有仅为15元相差整整30倍。

几十年来形成的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保障体系,己经形成刚性,无论依靠建立统一的法律或制定统一的政策坯是依靠财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自身经济能力都无法在短期内使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障达到城镇居民保障水平。因此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我国只能是一个比较远期的理想目标,而且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近期只宜相对独立地发展。

1.3资金因紊也决定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能长期相对独立地发展

资金问题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要给我国7亿多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无疑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从农村贫困人口方面来看,1978年农村有25亿人生活在赤贫状态,经过30年卓有成效的扶贫工作200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007万。由于农村人口基数特别是农村人口中的贫困面太大抑制了政府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性。

从国家财政能力看对目前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对财政的压力已经很大.要大量增加对7亿多农村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障支出是根本不现实的。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经济状况看,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组织有了巨大发展但农业的基础地位并不牢固,农村集体统筹份额过小要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幅度增加社会养老保障性支出也是不现实的。

1.4政府城市偏好是影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能长期相对独立地发展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主要向重工业倾斜财富向城市集中对农村抽取过多而补给过少。改革开放后尽管我国放弃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但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城市偏好并没有改变。

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城市偏向制造了初次分配的不公平,而又没有在再分配中加以矫正。相反由于政府部门决策的强烈的历史惯性和既得利益集团势力的日益增强致使二次分配中的城市偏向还在加剧。从全国社会保障支出来看我们在前面提到虽然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数量和占gdp比重一直在增长,但该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分布却是高度不平均的城乡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差距已经达到30倍之多。可见无论在初次分配中还是在二次分配中政府都有很强的城市偏好这是城乡社会保障差距扩大的要原因。因此由于政府城市偏好,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起码在二三十年内难以实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能长期相对独立地发展。

2、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形式特征

2.1模式特征:由以家庭保障与社区保障为主.以社会保障为补充,逐步向以社会保障为主以社区保障和家庭保障为补充转变

2.2现阶段特征:以家庭保障和社区保障为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方式

由于我国的历史和农村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如今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以家庭保障和社区保障为最主要和最普遍的方式: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民政部门虽然几次启动农村社会与养老保险的试点但是其实际内容仅仅是商业性保险色彩极浓的养老保险一个方面,西方国家规范的社会保障内容其他方面保险几乎没有而且参保人数比重过小。所以,到目前为止农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本没有建立极少数经济发达农村虽然保障水平较高保障内容比较齐全但是没有普遍代表性。因此就全国而言农村的社会保障只能作为微不足道的补充部分。

2.3目标性特征:以社会保障为主以社区保障和家庭保障为补充

首先计划生育的推行使农村家庭在规模和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家庭趋向小型化,无论是家庭收入还是精力和时间,都难以满足农村保障的需求。其次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转移农村老年父母身边子女数减少直接冲击家庭保障。再次农村改革后绝大多数地区集体经济衰退社区保障也难以为继。因此无论是从广大农民应该享有的国民待遇还是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农村的长治久安的需要看.政府着力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已经超出了经济范畴的社会和政治需要。所以近二三十年农村社会保障形式必须而且必然走向社会化,逐步向以社会保障为主以社区保障和家庭保障为补充转变。

2.4过渡性特征:向城市保障模式演进的非同步性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东西之间‘南北之间自然享赋差异很大各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在东、中、西部各地内部的地区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处在城郊的农村和处于盆地、丘陵地带的农村发展速度和水平又各不相同而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又存在距离;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则差距更大。因此,农村只有通过不断的发展经济,提高收入革新农村居民观念逐步向城市保障模式演进。

3、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经济性特征

3.1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决定了保障水平的多层次性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经济能力相差悬殊,这一客观条件是阻碍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原因。因此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长期相对独立地发展,农民才能真正地享受到社会福利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时必须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各项农村社会保障项目、范围和具体标准的确定.必须与各地区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保障需求相适应。因此,全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不可能同时一步到位也不可能全国统一一个模式而只能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形成各地区层次不同、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比如在经济落后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就不宜立即推行作为较高层次社会保障的社会保险。因为社会保险对受保人有经济要求,即必须交纳一定的保费,而是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强化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即社会救济上如加强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扶贫工作,帮助贫困灾区发展生产提高救济标准增加救济项目,提高农村孤、寡、老、弱、病、残者的生活水平等。

3.2国家财力有限,城市居民保障已力不从心无暇顾及广大农民农村财力增量有限,农民保障意识差异较大.决定了保障基金筹集的艰难性

综观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筹资模式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农民自愿参保为主”,“集体资助为辅”,“政府政策扶持或少量资助”。由于就全国而言农民收入总体水平很低地区之间、同一地区农户之间收人差距较大,并且在国家、集体、农民三方中以农民交费为主.又强调’‘自愿”就必然导致农民参保率低,交费水平低因而保险基金规模很小保障功能很弱。

虽然我国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政府财政中的社保支出主要是投向城市居民。从1998年到2008年财政社会保障经费年总支出由598亿元增长到6804.29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7.6;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从5.5%增长到10.87%。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城市居民保障已力不从心已无暇顾及广大农民。加上农村自身财力增量有限,农民保障意识差异又较大决定了保障基金筹集的艰难性。

从全国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情况来看2000年前后占总人口80%的农民只享有社会保障支出的10%左右城市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是农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30倍左右。在山东省,城市各项社会保障指标均更是远远高于农村,1998年.山东省城市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约为农村的30倍之多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为农村的100倍之多;城市社会保障支出占全省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高达90%以上农村则仅为2%~6%。

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篇3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税;社保基金账户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大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喻为市场竞争中弱者的“第一道社会安全网”及社会稳定的“减震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目前社会保障基金以费的形式征收、软收硬支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缺乏稳定性,不能适应改革时期隐性失业显形化趋势和我国进入老龄化时期剧增的庞大社会保障费用开支的需要,更难以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此,我们以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费改税”为研究重点和突破口,对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一、社会保障税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选择

社会保障税又称为社会保险税和社会保障缴款,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征收的用于社会保障体系所需资金的一种税或税收形式的缴款,它主要对薪金和工资所得(即劳动所得)课征,除了具有税收的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强烈的累退性、有偿性、再分配性和总偿还量不断扩大的特性,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得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世界各国的情况看,社会保障筹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征收社会保障税;二是缴纳社会保险费;三是强制储蓄形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改社保费为社保税,对于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重大意义。

1.有利于增强社会筹资的强制性,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力度

社保税的征收、管理和支付都有严密的法律规定,税比费更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法律规范性,促使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及时、足额的收入保证,有利于增强社会筹资的强制性,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力度[1].

2.有利于减轻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

国家后给企业和国家财政带来的巨大的养老金负担至201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将达到12%,超过国际老龄化社会10%的临界点,只有开征社会保障税才能够逐步缩小社保资金缺口,才能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走出社保支付的困境[2].

3.有利于实行全国统筹制度

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基金才便于政府在更大的空间内调剂余缺,平衡地区差距。目前的省级统筹只能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过渡形式,全国统筹才是终极目标,毫无疑问,社会保障税的开征将为全国统筹创造有利条件。

4.对社会保障税实行收支分离原则,进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

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有利于社会保障税的健康运行和廉政建设,有利于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监督机制,增强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形成社会保障的收入、支出、管理分别独立的科学管理系统。

5.有利于与国际的税制惯例接轨,促进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程的发展

目前,社会保障税在国际税制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经济杠杆作用,成为了各国除所得税外的第二大税种,我国依国际惯例开征社会保障税,在国际税收协议中可以相互抵免,有利于协调国家之间社会保障支出的负担,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及本国居民的权益,促进国际间的开发与交流。

二、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条件分析

经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逐步建立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和能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实施社会保障税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1.社会保障税实施有立法依据和制度基础

费税改革已成为我国当前财税乃至整个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方面都非常关注。我国政府决策机构和理论界对开征社会保障税已做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社会保障“费改税”的呼声很高,形成了广泛共识。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其目的、内容、方法、措施、征收对象、征收环节、征纳双方的规定都具有税收法规的特点,这为社会保障税法律条文的制定提供了立法依据。

“九五”期间,社会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稳步推进,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面的条例和决定,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保险覆盖面,规范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加强了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征缴力度,基本上实现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社会保障制度的这些改革和实践,为社会保障税的实施提供了制度基础。

2.社会保障税实施有国际经验借鉴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目前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来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世界范围内70%的国家都开征了社会保障税,其中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荷兰等社会保障税还是头号税种。这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税税法,各国的社会保障税制呈现出以下共同的几个特点:社会保障的法制健全,立法规范,实施规范化、制度化,依法筹资,依法保障;社会保障税的课征范围比较广,纳税人包括本国有工薪收入的人,也包括不存在雇佣关系的自营人员和农民;社会保障的项目由少到多,逐步增加;税率是从低到高,其税负随生产发展而调整,并与政府、雇主、职工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税的征收与管理分开,税务机关征收,纳入财政部门预算范畴,集中到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使用,保障资金收、管、用相分离,形成相应的制约机制。目前凡是实施了社会保障税的国家,政府基本解决了无法支付国民安全、保险资金的困扰,人民对缴纳税收也有了更高的透明度和防病养老等方面的更大的安全感,如今社会保障税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已逐步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国情的差异和所实施的社会保障模式、保障范围的不同,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可以深入地总结西方国家征收社会保障税的理论和实践,汲取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做法,设计出优良的税制,使我们在费改税过程中少走弯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税收体制[3].

3.社会保障税实施有社会基础保证

一方面,社会保障税具有很强的有偿性,能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而能被纳税人普遍接受,而且,城乡居民市场意识和法制观念已经基本形成,收入普遍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社会成员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保障意识逐步增强,因此开征社会保障税具备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筹资渠道进一步明确,同时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也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财力基础。当前是我国人口负担系数较低的时期,尤其在“十五”这一关键时期,为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做好物质和制度准备提供了机遇。此外,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进一步解决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保证[4].

4.社会保障税实施有充裕的税源支撑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分配杠杆逐渐向企业和个人倾斜,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私人收入积累也有了一定规模,物价相对稳定,,工薪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工薪阶层已具备了一定的纳税能力。另外,国有企业通过改制、改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已完成了三年脱困目标,基本上具备了纳税能力。而且开征社会保障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都成为纳税人,使得国有企业的税费负担相对以前有所减轻,有利于改善其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竞争地位,再者,从自身长远利益考虑,全体公民都希望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排除将来的养老、医疗、失业等后顾之忧。因为只有现在缴纳了社会保障税,将来才能享受到社会保障福利,所以在目前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前景广阔的情况下,他们也有能力负担社会保障税[4].

5.社会保障税实施有较成熟的征管条件

(1)征收机构和人员已经到位。国务院1999年颁发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可以由地税机关征收。这就为开征社保税,移交税务部门征收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直至今天,地方税务局有着几年的征收社会保障费的经验积累,拥有遍及全国、组织严密的征收机构和一支专业较强、素质较高、善打硬仗的征收队伍,保证了社会保障税开征的运作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2)税收征管水平有保障。税务系统通过长期的实践,初步构筑起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税收监管网络,加强了对参保单位缴纳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和纳税检查,有效防止申报不实和逃、避税现象。

(3)成功的实践经验可借鉴。自2000年采取税务机关征社保费以来,全国已有19个省市的社保费由地税部门征收。地税部门通过长期基础性管理工作,探索出一套“征、管、查”一体化、运作有序的社保费征管模式,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并积累了征收经验。

6.社会保障税实施有配套的工作准备

(1)新的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管理费用包括为劳动者缴纳的各项劳保费用和税金等,已实行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规定,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允许税前扣除。上述规定为社会保障税税金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作税前扣除提供了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保障税的开征。

(2)我国从2002年开始,实行社会保障号码制度,即每个公民以其身份证号码作为社保号码,以新发的ic卡身份证作为社保号码的载体来记载公民的社保信息,并在条件成熟时采用社保号码作为公民银行个人账户的账号,使个人收入真实化和显性化,这一措施将有效地从源泉上控制和减少社会保障税的流失,并且使人们无论流动到何处都可以凭卡受到社会保障,建立全国统一的、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可能。

三、开征社会保障税亟待完善的问题

1.加快法律制度的改革

尽快制定《社会保障税法》、《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全国人大进行立法,这是费改税的前提。立法后,全国企业、事业单位依法缴纳社保税,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社保税,改变目前依据行政“决定”“条例”征收社会保障的状况,彻底取缔各种乱收费现象。

2.加快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改革

对企业财务制度进行必要修订,建立养老金会计准则,明确社会保障税作为费用成本,并对有关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规范;建立健全审计、统计等各项财经制度,将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营运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政府和企业的审计范围和内容应及时做出调整。

3.健全个人社保基金账户管理制度

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发放个人缴费记录信用卡,使职工个人可以了解自己账户的情况;二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个人账户转移,避免职工缴税记录因就业地的变动而中断;三是必须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及时足额发放,提高企业和职工对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和信任度。

4.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

健全的社会保障税征收管理体制必须要以一个覆盖面广、功能齐全、规范透明的社会保障税信息网络作为载体。社保税的征收管理需要接受和处理大量的信息资料,在征缴过程中,地税、财政、社保各个部门还要共同使用有关资料。改革必须加强统筹规划,按照软件开发统一、硬件配套统一、网络信息统一、数据传递统一的要求,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把社保税登记、缴纳、申报、核算、支付及查询服务等都纳入计算机管理,并逐步实现全省联网、全国联网,大力提高社会保障税的科学管理水平。

5.多渠道开辟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在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上,可以不局限于利用社会保障税筹集资金,利用一般税收形式在一定情况下也是可以的,例如可以将对存款利息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用于补贴社会保险计划,扩宽社会保障资金的财源;我们也可以利用除税收以外的途径为社保筹资,如减持国有资本,政府通过减持、转让、变现等方式补偿社保资金缺口,还可以发行社会保障债券,通过发新债偿旧债,国家可以掌握一笔资金应对支付高峰期。

在基金的管理上,要逐步市场化,满足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我们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组建一些专业化的社会基金管理公司,由法律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的行业准入及其目标责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政府不用直接经营社保基金,只需在资金的安全性方面通过法律进行干预。同时强化会计、审计等部门及社会舆论的监督,完善有关基金营运、监管管理,规范基金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提高基金营运的透明度。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深入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加快社会保障“费改税”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持社会的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刘颖。关于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研究[j].湖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3-5.

[2]焦东瑞。我国社会保障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师,2005,(4):18-19.

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篇4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税;社保基金账户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大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喻为市场竞争中弱者的“第一道社会安全网”及社会稳定的“减震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目前社会保障基金以费的形式征收、软收硬支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缺乏稳定性,不能适应改革时期隐性失业显形化趋势和我国进入老龄化时期剧增的庞大社会保障费用开支的需要,更难以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此,我们以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费改税”为研究重点和突破口,对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推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一、社会保障税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选择

社会保障税又称为社会保险税和社会保障缴款,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征收的用于社会保障体系所需资金的一种税或税收形式的缴款,它主要对薪金和工资所得(即劳动所得)课征,除了具有税收的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强烈的累退性、有偿性、再分配性和总偿还量不断扩大的特性,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得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世界各国的情况看,社会保障筹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征收社会保障税;二是缴纳社会保险费;三是强制储蓄形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改社保费为社保税,对于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重大意义。

1.有利于增强社会筹资的强制性,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力度

社保税的征收、管理和支付都有严密的法律规定,税比费更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法律规范性,促使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及时、足额的收入保证,有利于增强社会筹资的强制性,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力度[1].

2.有利于减轻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

国家后给企业和国家财政带来的巨大的养老金负担至201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将达到12%,超过国际老龄化社会10%的临界点,只有开征社会保障税才能够逐步缩小社保资金缺口,才能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走出社保支付的困境[2].

3.有利于实行全国统筹制度

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基金才便于政府在更大的空间内调剂余缺,平衡地区差距。目前的省级统筹只能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过渡形式,全国统筹才是终极目标,毫无疑问,社会保障税的开征将为全国统筹创造有利条件。

4.对社会保障税实行收支分离原则,进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

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有利于社会保障税的健康运行和廉政建设,有利于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监督机制,增强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形成社会保障的收入、支出、管理分别独立的科学管理系统。

5.有利于与国际的税制惯例接轨,促进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程的发展

目前,社会保障税在国际税制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经济杠杆作用,成为了各国除所得税外的第二大税种,我国依国际惯例开征社会保障税,在国际税收协议中可以相互抵免,有利于协调国家之间社会保障支出的负担,有利于维护国家及本国居民的权益,促进国际间的开发与交流。

二、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条件分析

经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逐步建立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和能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实施社会保障税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1.社会保障税实施有立法依据和制度基础

费税改革已成为我国当前财税乃至整个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方面都非常关注。我国政府决策机构和理论界对开征社会保障税已做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社会保障“费改税”的呼声很高,形成了广泛共识。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其目的、内容、方法、措施、征收对象、征收环节、征纳双方的规定都具有税收法规的特点,这为社会保障税法律条文的制定提供了立法依据。

“九五”期间,社会保障各项改革措施稳步推进,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面的条例和决定,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保险覆盖面,规范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加强了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征缴力度,基本上实现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社会保障制度的这些改革和实践,为社会保障税的实施提供了制度基础。

2.社会保障税实施有国际经验借鉴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目前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来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世界范围内70%的国家都开征了社会保障税,其中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荷兰等社会保障税还是头号税种。这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税税法,各国的社会保障税制呈现出以下共同的几个特点:社会保障的法制健全,立法规范,实施规范化、制度化,依法筹资,依法保障;社会保障税的课征范围比较广,纳税人包括本国有工薪收入的人,也包括不存在雇佣关系的自营人员和农民;社会保障的项目由少到多,逐步增加;税率是从低到高,其税负随生产发展而调整,并与政府、雇主、职工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税的征收与管理分开,税务机关征收,纳入财政部门预算范畴,集中到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使用,保障资金收、管、用相分离,形成相应的制约机制。目前凡是实施了社会保障税的国家,政府基本解决了无法支付国民安全、保险资金的困扰,人民对缴纳税收也有了更高的透明度和防病养老等方面的更大的安全感,如今社会保障税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已逐步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国情的差异和所实施的社会保障模式、保障范围的不同,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可以深入地总结西方国家征收社会保障税的理论和实践,汲取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做法,设计出优良的税制,使我们在费改税过程中少走弯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税收体制[3].

3.社会保障税实施有社会基础保证

一方面,社会保障税具有很强的有偿性,能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而能被纳税人普遍接受,而且,城乡居民市场意识和法制观念已经基本形成,收入普遍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社会成员的抗风险能力和自我保障意识逐步增强,因此开征社会保障税具备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筹资渠道进一步明确,同时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也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坚实的财力基础。当前是我国人口负担系数较低的时期,尤其在“十五”这一关键时期,为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做好物质和制度准备提供了机遇。此外,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进一步解决社会保障问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保证[4].

4.社会保障税实施有充裕的税源支撑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分配杠杆逐渐向企业和个人倾斜,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私人收入积累也有了一定规模,物价相对稳定,,工薪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工薪阶层已具备了一定的纳税能力。另外,国有企业通过改制、改组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已完成了三年脱困目标,基本上具备了纳税能力。而且开征社会保障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都成为纳税人,使得国有企业的税费负担相对以前有所减轻,有利于改善其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竞争地位,再者,从自身长远利益考虑,全体公民都希望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排除将来的养老、医疗、失业等后顾之忧。因为只有现在缴纳了社会保障税,将来才能享受到社会保障福利,所以在目前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前景广阔的情况下,他们也有能力负担社会保障税[4].

5.社会保障税实施有较成熟的征管条件

(1)征收机构和人员已经到位。国务院1999年颁发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可以由地税机关征收。这就为开征社保税,移交税务部门征收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直至今天,地方税务局有着几年的征收社会保障费的经验积累,拥有遍及全国、组织严密的征收机构和一支专业较强、素质较高、善打硬仗的征收队伍,保证了社会保障税开征的运作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2)税收征管水平有保障。税务系统通过长期的实践,初步构筑起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税收监管网络,加强了对参保单位缴纳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和纳税检查,有效防止申报不实和逃、避税现象。

(3)成功的实践经验可借鉴。自2000年采取税务机关征社保费以来,全国已有19个省市的社保费由地税部门征收。地税部门通过长期基础性管理工作,探索出一套“征、管、查”一体化、运作有序的社保费征管模式,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并积累了征收经验。

6.社会保障税实施有配套的工作准备

(1)新的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管理费用包括为劳动者缴纳的各项劳保费用和税金等,已实行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规定,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允许税前扣除。上述规定为社会保障税税金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作税前扣除提供了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保障税的开征。

(2)我国从2002年开始,实行社会保障号码制度,即每个公民以其身份证号码作为社保号码,以新发的ic卡身份证作为社保号码的载体来记载公民的社保信息,并在条件成熟时采用社保号码作为公民银行个人账户的账号,使个人收入真实化和显性化,这一措施将有效地从源泉上控制和减少社会保障税的流失,并且使人们无论流动到何处都可以凭卡受到社会保障,建立全国统一的、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可能。

三、开征社会保障税亟待完善的问题

1.加快法律制度的改革

尽快制定《社会保障税法》、《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全国人大进行立法,这是费改税的前提。立法后,全国企业、事业单位依法缴纳社保税,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社保税,改变目前依据行政“决定”“条例”征收社会保障的状况,彻底取缔各种乱收费现象。

2.加快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改革

对企业财务制度进行必要修订,建立养老金会计准则,明确社会保障税作为费用成本,并对有关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规范;建立健全审计、统计等各项财经制度,将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营运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政府和企业的审计范围和内容应及时做出调整。

3.健全个人社保基金账户管理制度

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发放个人缴费记录信用卡,使职工个人可以了解自己账户的情况;二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个人账户转移,避免职工缴税记录因就业地的变动而中断;三是必须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及时足额发放,提高企业和职工对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和信任度。

4.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

健全的社会保障税征收管理体制必须要以一个覆盖面广、功能齐全、规范透明的社会保障税信息网络作为载体。社保税的征收管理需要接受和处理大量的信息资料,在征缴过程中,地税、财政、社保各个部门还要共同使用有关资料。改革必须加强统筹规划,按照软件开发统一、硬件配套统一、网络信息统一、数据传递统一的要求,加快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把社保税登记、缴纳、申报、核算、支付及查询服务等都纳入计算机管理,并逐步实现全省联网、全国联网,大力提高社会保障税的科学管理水平。

5.多渠道开辟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在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上,可以不局限于利用社会保障税筹集资金,利用一般税收形式在一定情况下也是可以的,例如可以将对存款利息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用于补贴社会保险计划,扩宽社会保障资金的财源;我们也可以利用除税收以外的途径为社保筹资,如减持国有资本,政府通过减持、转让、变现等方式补偿社保资金缺口,还可以发行社会保障债券,通过发新债偿旧债,国家可以掌握一笔资金应对支付高峰期。

在基金的管理上,要逐步市场化,满足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我们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组建一些专业化的社会基金管理公司,由法律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的行业准入及其目标责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政府不用直接经营社保基金,只需在资金的安全性方面通过法律进行干预。同时强化会计、审计等部门及社会舆论的监督,完善有关基金营运、监管管理,规范基金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提高基金营运的透明度。

总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深入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加快社会保障“费改税”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持社会的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刘颖。关于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研究[j].湖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3-5.

[2]焦东瑞。我国社会保障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师,2005,(4):18-19.

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篇5

【关键词】社会保障税;筹资模式;费改税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撑,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之上。因此,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保障要求的稳定、可靠、有效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机制,不但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现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弊端

(一)筹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大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应实现多样化,而目前我国的筹资渠道相对较为单一,当前只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较低比例的收缴制度,医疗保险只在个别城市实行试点个人收缴制度,生育保险尚在酝酿之中。各项保障费用基本来源于职工就职的单位,而个人对于基金的支出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受阻,资金缺口日益增大。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出现支付危机,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范围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帐规模累计已达7400亿元,而且每年还会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增加。

(二)刚性不足、缺乏立法保护

社会保障基金收缴办法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靠行政手段推向社会,缺乏严格有效的法律依据和强制有力的硬性约束,对于未能按照规定上缴的企业或者个人缺乏法律惩治措施,这导致了社会保障基金缺口的进一步增大。此外以“费”的形式征缴资金不像以“税”的形式那样具有强制性、固定性等特性。

(三)参保面窄、社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仅限于城镇、工矿区的企事业单位,即使在这些已参保的企业中,实际缴费人数与应缴费人数也存有巨大的差距。而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基金才刚刚展开,农民还未能充分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加上农民负担过重,造成城乡差距的进一步加大,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因此,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改变势在必行。

(四)部门职能不清、管理机制混乱

我国目前参与到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的部门众多,这些部门囊括了地税、人事、劳动、民政、保险、卫生等单位,它们都在经办和社会保障基金。然而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各自为政,各行其道,这造成了管理成本高,而效率低下的恶劣状况,严重阻碍了社保基金的征缴和统筹。

二、各国社保基金筹资模式比较分析

(一)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

目前,全世界已有172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征收社会保障税,即政府通过税收形式筹集社会保障金,直接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并通过专门的社会保障预算进行管理。第二,征缴社会保险费,即通过雇主和雇员缴费形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不直接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但由政府专门部门进行管理和运营。第三,强制储蓄制,即将雇主为雇员缴纳的保障基金及雇员按规定缴纳的保障基金,都统一存入个人专门的社会保障账户,其本金及相应利息收入均归个人所有,政府通常只保留少部门的税收调节权。

(二)各种筹资模式比较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三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曾起到良好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征收社会保障税这一形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保障税的实施使得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和管理有了严密的法律依据,并且,“以纳税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无疑更有利于体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力度和统筹层级,有利于不同地区间企业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对于社会保障统筹缴款方式而言,它所依据的是部门性、地方性的法规,法律层次低,缺乏约束力,管理分散,不便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和管理;而采取储蓄制形式,虽然考虑了收入与支出的对应关系,但是这种社保基金筹资模式对于账户管理要求较高,只适用于人口少,且地区发展水平差距不大的国家,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不景气或企业经营亏损时难以保证社保基金的筹措时期。

通过以上三种筹资模式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社保基金筹资模式的现状,建议我国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充分利用税收三性的特征,依法征收社保基金,利用人们不断增强的纳税意识,提高我国社保基金征缴的到位率。

三、我国社保基金筹资模式必然选择——费改税

(一)社保费改税的优越性

1.广开税源,保障基金充沛。开征社会保障税可以广开税源,彻底改变现存由于自愿参保或者动员参保带来的导致社保基金征收不足的弊端。依据税法强制全部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团体、个人等依法上缴社保税,保证社保基金筹集渠道的畅通,保障社保基金的充足率、到位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2.加强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保障基金安全。社保税的实施,显示了税收的“刚性”原则,能够减少征管过程中的不缴、少缴、欠缴现象的发生,充分实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社会保险费改税后,形成了“税务机关征收,财政部门管理,社保部门发放,审计部门监督”的管理新模式。将社保基金的征收、管理、发放分别由相应部门负责,协调了部门的职能分工,社保基金实现“收支两条线”的运作,有效遏制了现存社保基金筹资和发放过程中腐败行为的发生,保障了社保基金的安全。

3.利于社会统筹安排与调度。社会保障税是国家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以工资薪金所得作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特定的税目,其既有一般税收的强制性,但又缺乏税收的无偿性。在全社会范围为以“税”的形式征收社保基金,克服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不公平现象的发生,避免因缴费率不同造成的企业负担不均,有利于社保基金在整个社会范围为统筹安排。社保税的开展在宏观和微观上保证了基金的征缴,推进了社会的公平进程;社会保障税的开征解决了原来劳动力因流动造成社保基金不能进行相应转移的问题,社保基金不会因为人员工作地变更而中断。

(二)社保费改税的可行性

我国目前基本已经具备了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基本条件,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切实可行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当前对于社会保障费改税的征收模式已基本达成了社会共识,近些年社会各界对于要求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呼声不断高涨,学术界对于开征社会保障税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甚至提出了具体方案,这些研究和探索为开征社会保障税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

2.从国际比较结果看,缴税制理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首要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选择,开征社会保障税是我国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最佳选择。

3.我国已经具备了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组织基础与经济基础。从组织基础看:税务机关经过多年的税收征管实践,拥有一只强大且素质较高的征收队伍、积累了大量和丰富的税收征管经验,作风过硬、业务精熟;具备功能齐全的征收设施和健全的报税网络,可以为缴费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有较严密的税源监控制度,熟悉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工资水平、人员变化、财务收支等情况。从经济基础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我国已经具备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经济基础,我国的企业单位与职工个人也具有相应的承受能力。

(三)实施社会保障税的政策建议

1.加快《社会保障税》立法进程。原有的社会保障费主要是以行政政策为主要管理手段,给社保基金的筹集带来了大量问题,随着社保费改税的实施,配套的法律必需加快制定,为社会保障税提供法律上的依据。依据法律条款明确社会保障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保证社会保障体系合法、有序运行。

2.加强农村社保筹集渠道建设。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筹集中面临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便是社保基金覆盖面窄,特别是广大农民还主要依靠自我保障,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村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必须借助于社会保障税的特性,开拓农村社保基金的筹资渠道,扩大农村参保面。

3.社会保障项目、范围、标准的确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与低水平的原则。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表明,社会保障范围与程度是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具体国情密切相关的。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的范围是逐步扩大的,层次是逐步提高的。由于我国尚处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较低层次,而人员基数过大,因此,我国应特别注意社会保障项目、范围、标准的确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且低水平保障应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原则。

4.明确社会保障功能的定位是保障而不是公平。社会保障一直强调社会公平的原则,一百余年来,税和税收规则作为福利国家的工具,被大多数福利国家用来影响收入分配,试图通过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政策调节市场经济发展而导致的贫富悬殊,但实际的情况是,几乎每一个政策评价都表明再分配的效果不好,即使在福利国家也不例外。对于中国而言,在开征社会保障税之初,强调并明确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保障而非公平,是一个真正需要引起我们普遍关注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5.实现社会保障税收收入统筹调剂。由于各个地区的社会保障收入能力和社会保障支出需要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保基金余缺统一调剂机制,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协调地区平衡。

6.新旧筹资模式的衔接与转换。社保费改税是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重大变革,因此,以税务部门为主导的征收管理体系与现行征收办法存在着诸多矛盾,社会保障费改税的实行必须做好两种新旧筹资模式的平稳过渡。这可以通过部门间职能的再分工来实现,对于原有社会统筹基金的处理,在社会保障税开征后要逐步由原来劳动部门统筹与管理的社保基金交由财政部门管理,列入国家预算,由现社会机构代为保管,按照国家财政保障预算项目规定予以使用,审计部门监督社保基金的使用和发放。

【参考文献】

[1]郑猛.空帐不断增加,如何“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n].中国税务报,2005-11-16.

[2]刘永禄,刘永新.社会保障税: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理想方式[J].中国财政,2005,(6).

[3]于秀丽.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理论述评[J].社会保障制度,2005,(6).

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篇6

关键词: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制度;开征;税制设计

一、引言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被称之为社会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保障资金是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的基础,因而确立合理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式是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中的核心问题。我国实施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制度是随着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起来的,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制度日益显露出它的弊端,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资金的庞大需求。近年来,政府多次对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式进行了改进,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但是,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筹资渠道比较窄、征缴信息化程度低、资金缺乏有力的保证等。因此,合理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对于克服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失业现象经常发生,而且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职工的养老也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制度是其中的当务之急[2]。

二、社会保障税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保障税的含义与缘起社会保障税也称社会保险税,或称社会保障缴款,有的国家也叫工薪税。它主要是以薪金和工资所得为征税对象,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解决社会保障财源问题而专门设立的一种税,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得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客观需求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3]。1889年德国首创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了《老年和伤残社会保险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于国家、工人和企业主三方,工人和企业主各缴纳保险费的一半,国家补贴50马克[4]。此后,英国、法国、瑞典、意大利等国相继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但是,社会保障税是美国最早开始征收的。为了解决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萧条、失业人数剧增、社会动荡不安等问题,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并且决定开征社会保障税,以税收的形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之后,社会保障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税已成为许多西方国家居第一或第二位的大税种,比如德国、法国、瑞典、瑞士、荷兰等国家的社会保障税已跃居为头号税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纷纷建立,社会保障税制度也广泛地被发展中国家接受,其中阿根廷、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埃及等国都将其作为筹措社会保障资金的通行做法[5]。

(二)社会保障税的特征社会保障税与一般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固定性的共同特征,但是,作为一种专门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目的税,从税收的角度来分析,社会保障税又具有其特殊性,主要有专用性、累退性、有偿性三个特征。1.专用性税收分类按照其用途不同可以分为一般税收和专项税收。一般税收在征收的时候没有预定的使用方向,入库后要纳入政府预算,用于执行政府职能所需要的各种经费开支。社会保障税是一种专项税,与一般税收不同,其资金的来源和用途直接挂钩,征得的税收收入入库后要按照不同的保障类别分别纳入各专项基金,专款专用。由于这一特征使其在征集时必须在预算管理上实行单独账户专户管理,以免受到财政预算状况恶化造成的不利影响[6]。2.累退性社会保障税是以工薪收入额为课税对象,且只对工资薪金所得中不超过某一最高应税额的部分课征,所以其征税范围有限。在许多国家,社会保障税一般采用单一比例税率而不是像个人所得税那样采用累进税率,再加上该税没有宽免扣除,也不考虑家庭人口多寡和其他特殊情况,诸多原因使社会保障税具有较强的累退性,也就是说,高收入者缴纳的社会保障税占其收入的比例远小于低收入者。此外,高收入阶层除工薪以外的所得不是社会保障税的课征对象,而通常情况下纳税人愈是富裕,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愈小,愈加剧了社会保障税的累退性[7]。3.有偿性税收的一个特性是无偿性,即政府征收税款后不需要对纳税人作任何偿还,而社会保障税具有明显的有偿性。对政府来说,社会保障税的资金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纳税人来说,只有在现在有收入的情况下缴纳社会保障税,将来才能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享受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待遇是一种权利,是政府对受益者以前缴纳的社会保障税的一种偿付,而不是政府无偿给予的福利[8]。

三、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参保单位按其工资总额的3%缴纳劳动保险基金,基金实行分级管理、全国统一调剂使用的管理模式,1969年因“”被迫中断,改由各企业自行负担。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以市县为单位,试行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离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并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筹集养老保险基金。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全面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提出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政企分开、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目前适用的统账结合的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由于缺乏统一法律规范,导致其在征收和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统筹层次低、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程度低目前,我国除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外,其他社会保险项目并没有全面实行社会统筹。即使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统筹,目前也只有基本养老保险勉强做到全国统筹,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还只是停留在省级、市级阶段[9]。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也进展较慢,还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基本上仍由企业承担。我国职工各项保险基金基本来源于所就业的企事业单位,政府和企业包揽过多,个人负担很少,有的甚至不负担。这样,个人自我保障意识不强,而企业负担却日益加重。

2.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混乱我国社会保障资金分散管理于财政、民政、卫生、人事、劳动等部门。具体来讲,财政部门负责做预算,劳动部门负责城镇国有企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民政部门负责农村社会救济,卫生部门负责医疗保险,保险公司负责城镇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各级工会特别是基层工会承担了相当一部分职工福利的事务性管理和服务工作。另外,铁路、邮电、金融、电力、煤炭等行业和系统还自行实行社会保障,各有各的管理方法,这种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体制导致机构重叠,执行成本高昂[10]。此外,由于各部门自行制定征收标准和支付办法,使社保资金在管理上缺乏强有力的宏观协调平衡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客观上不利于保证社保资金的安全性,也有碍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都是在保证投资安全的情况下,投向可获取较高利润的项目上使其增值。而我国由于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未引入市场机制,政事不分、监督不力,在基金保值增值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挤占、挪用甚至浪费保障基金的情况时有发生[11]。

3.社会保障的“差异性”影响公平与公正在目前实行的部分积累制的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下,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由社会保险部门的经办机构以收缴社会保险费的形式筹集,且基金的筹集办法和比例由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自行制定。这种分散的多元筹资方式必然导致制度间的不协调,无法形成全国规范、统一的制度。正是由于制度分割,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缴费标准各异,费率差别悬殊,负担不均,因此不仅不利于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而且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目前社会保障政策的执行效果[12]。另外,在享受社会保障的人群中,由于保障资金来源不一,其享受的待遇还存在很大差异。个人社会保障权益的不平等正在激化着阶层矛盾,使潜在的社会乃至政治风险持续扩张。国有单位与非国有单位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本地户口与外地户口居民、市民与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都与个人身份及等级密切相关,并且因身份与等级的差异而形成极不平等的格局,它直接损害着社会保障的公平与公正,阻碍着统一劳动市场的形成。

4.社会保障资金“收缴难”我国社会保障法制缺乏,政策刚性不足、资金收缴困难。由于社会保险费不属于税收,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故税务机关不能对其征收管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属于行政法规,其效力自然低于法律,其规定难免失之宽泛。同时,作为省、市政府制定地方政府规章中的“细则”“办法”,是税务机关征缴工作的具体依据,但其法律效力更低,其规定的处罚手段、数额往往难以操作。这种不规范的筹资方式很难为社会保障及时足额地提供资金,影响了社会保障作用的发挥,而且,对于社会保障统筹缴费,在狭隘的部门利益驱动下,一部分企业存在拒缴、滞缴和逃缴的现象。一些经营效益好的行业和企业将部门单位利益置于国家和社会利益之上,错误地认为社会统筹是搞“变相平调”,纷纷要求独立“自保”,千方百计地逃避缴费的责任[13]。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面临上述问题,只有通过税收方式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改变现行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模式,才能保障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给广大民众提供切实的保障。

(二)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

1.经济基础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经济基础明显增强,从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到2014年达到63.6亿万元。近十年来,我国GDp一直保持持续高速增长,这为社会保障税的开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逐渐向个人倾斜,私人收入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规模,物价相对稳定,工薪收入规模连续扩张,工薪阶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纳税能力。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增长10.1%,扣除物价浮动因素,实际增长8%,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与此同时,物价保持稳定,全年Cpi上涨2%,居民收入越来越高。其中,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6%,居民日益增长的工资收入为社会保障税提供了充足的税源。对自营人员而言,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有2000多万户小微企业享受到了政策优惠,各级各地政府采取有利政策扶持农民自主创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以农副产品加工、商品零售、交通运输及乡村旅游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增长16.3%,经营收入也成为社会保障税的主要税源[14]。

2.社会基础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更多居民享受到基本生活保障。2014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分别约有8.4亿人和6亿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城镇居民医保不断提高,已达到人均320元[14]。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促进经济发展、深化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人们对社会保障的认同感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现在缴纳了社会保障金,将来才能享受到社会保障福利,从自身的长远利益来考虑,大多数公民都希望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排除将来会产生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政府机构改革以及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化,社会成员的风险意识普遍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在参加商业保险的同时,迫切希望国家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社会保险费改为社会保障税,征收具有强制性、管理具有规范性、税款具有专项返还性,并且“委托”国家征收和个人消费,能够保证所有纳税人从中受益,比较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因此,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社会阻力减小[15]。

3.法制环境基础完善的社会保障立法对于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明确社会保障管理、经办、监管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界定的依据,也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提供了法律支持。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首次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写进宪法,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将民生工程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为改善民生和提高社会福利而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进程。2010年10月以前,尽管我国在社会保险各领域已经出台了大量的行政法规、规章和相关文件,比如《国务院关于统一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这些社会保障条例和办法的颁布,使我国劳动保障事业呈现了依法推进、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我国没有社会保障立法,也没有一部统一的基础性法律。《社会保险法》自1993年列入国家立法规划,2007年12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在经过四次审议之后,于2010年10月通过,整个立法过程长达17年之久。《社会保险法》涉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关乎每个公民的福利保障,它的出台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并被形象地誉为“民生基本大法”[16]。

四、国外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一)国外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经验借鉴根据承保对象和承保项目设置的模式不同,可将社会保障税分为三类:一是项目型社会保障税模式,以德国为代表;二是对象型社会保障税模式,以英国为代表;三是混合型社会保障税模式,以美国为代表。下面从税制要素的角度对国外社会保障税制度进行比较与经验总结。从纳税人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一般都为雇员、雇主和自营收入者。另外,有些国家还把本国居民被本国雇主雇用而在国外工作的也作为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就征税对象而言,发达国家征税范围更加广泛一些,而发展中国家征税范围相对狭窄,一般情况都只是对纳税人的工薪所得部分课征,只有少数国家才将除工薪所得之外的比如奖金、津贴等也纳入课征范围。在计税依据上,各国的差异比较大,如有的国家规定了单向扣除,有的国家规定了最高应税限额,不是对纳税人全年工薪的总额课税而是对一定税额以内的部分课税,并且最高限额的具体规定因国而异,随各国物价指数的变动而变动[17]。就税目而言,发达国家一般都是由多个税目组成,而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税的税目相对比较单一,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税包括的项目较少。就税率而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税的税率高低都受制于社会保障体涵盖范围的大小及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的宽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税税率水平从总体上要低于发达国家,这是由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社会保障体制特点及具体经济政策决定的[18]。就税款征管而言,在多数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税由税务机关统一征收,税款入库后集中到负责社会保障的专门机构统一管理。这种税务机关只管收不管支的模式既节省了征收费用,也体现了社会保障税税款缴纳的强制性。在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方式多种多样,如有的以政府或社会基金方式筹集、有的以收费缴款方式筹集、有的以社会保障税方式筹集,因此也形成了多样化的征收方式[19]。

(二)国外社会保障税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国外的社会保障税实践已逾百年,为我国社会保障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特别值得我国借鉴的:

1.社会保障税是筹措社会保障资金的最普遍的选择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造成大规模失业,许多国家乃至私人企业都无力支付职工的失业救济和起码的生活保障,原有的退休养老计划无法实施,严重威胁到社会安定,这迫使多国政府考虑从税收制度方面寻找出路,以便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保障税。二战后,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民收入大幅度增加,采用税的方式筹措社会保障资金越来越为各国所接受,并且迅速发展为主体税种,目前,在德、法等国,社会保障税已成为头号税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和劳动者在激烈的竞争中都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需要寻求社会保障,以便消除或缓解市场竞争所造成的社会震荡,而我国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事业,突出面临着基金筹措难等问题,因此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社会保障筹资方式,才能更好地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及时、足额地提供资金来源[20]。

2.社会保障税的法制应健全社会保障税的征收作为一项社会制度,要经过一定的社会立法手段去实现,发达国家开征社会保障税的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它们各项社会保障的法律比较健全,依法筹资、依法保障。而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和必要的法律责任制度,因此学习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十分重要,这样,既可以通过法律明确规定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使社会保障税的具体实施更加制度化、法制化与规范化[20]。

3.社会保障税的征税范围应广泛社会保障是政府在承诺范围内承担最后责任的基本保障,是一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并惠及整个社会成员的法定保险,能够增强互济、防御风险。从国外社会保障税的征收情况来看,社会保障税的课征范围都比较广泛,只要是本国有工薪收入的人,都是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除此之外,对于自营人员和农民,虽然没有确定的工资薪金所得,也必须按照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障税。所以,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也应有较大的征收范围,应覆盖到城、镇、乡的全体劳动者[20]。

4.社会保障税的税基应规范统一美、英、德等国的社会保障税的税基规定十分明确,就是参保职工的工薪收入、自营人员的纯收益额,并且这些国家都规定了最高宽免限额,英国还有最低宽免限额。纳税人的资本利得、利息、股息所得不计入课税基础,但是不允许有生计费的扣除。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缴款方式对不同险种的费基规定不完全一致,加大了实际的征收工作量,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宜统一税基,以利于规范征收。

5.社会保障税的税率水平应适度,项目应合理在社会保障税的征收与税率适用上,要兼顾政府与纳税人的承受能力,刚开征的时候可以借鉴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将税率定得较低,并且可以根据每年的经济情况适当调节税率。此外,还可以按照保障税目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税率,专税专用,使保障项目所需资金量的大小与税率的高低相一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国情不同,各国的社会保障税的内容和范围有很大差别,发达国家覆盖广泛,保障对象遍及全民,保障项目贯穿人生的各个方面,而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税的覆盖范围则相对较小。因此,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时应量力而行,开征符合我国经济水平和具体国情的社会保障税项目[21]。

6.社会保障税的征收与管理应分开征管分离可以大大提高执法刚性,减少“跑冒滴漏”现象,降低征收成本。大部分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国家都是由税务机关统一征收,纳税人在缴纳社会保障税时与个人所得税一起申报,雇员部分由雇主代扣代缴,自营者自行申报缴纳,借助税务机关征税的专业优势,增强执法的强制性。税款入库后,由社会保障专门机构负责编制预算,设置和调整税率以及检查开支情况,形成有效的制约管理机制[20]。

五、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税制设计

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长远目标应该是为所有劳动者筹集维持其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所需资金,为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相应的资金来源。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的现实国情,通过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与做法以及我国已具备的征税基础,科学地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税制。

(一)纳税主体纳税主体即纳税人,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指税法中直接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由于社会保障税具有互济性和福利性,其覆盖面越大越好,而纳税主体的确定实质上直接关系到该税种的覆盖面和惠及范围,因此,在顺应基本国情的原则下,纳税人覆盖面以宽为宜,这样社会保障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我们可以结合具体国情并学习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将纳税人分为用人单位和个人两大类。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就个人而言,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员工、自营人员、农民,其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员工具体包括国家公务员、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人员、企业的雇主和职工、社会团体的工勤人员;自营人员包括城镇个体工商户以及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农民是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标准的务农人员和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等其他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将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纳入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主体范围内是必要的,这类人群同样存在下岗、失业等情况,如果不对其进行征税,则会导致这类人群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另外,2006年我国取消了农业税,随着城镇化进程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民也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和生活风险,并且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难以在城市获取相对稳定的收入,更难以获得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因此,农民也应成为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主体。

(二)征税客体计税依据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数量标志,即课征对象扣除法定的减免项目后的余额。基于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现行社会保险缴费政策,就用人单位而言以其因雇佣关系而取得的或支付的工资薪金为课税对象,应交企业所得税的单位允许税前扣除。对于个人,其中工薪收入者对其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收入进行征税,对于资本所得、利息所得以及股息所得等收入不纳入课征范围;自营人员和外出务工的农民可按照一定时期内的营业额或收入额扣除一定费用后作为课税对象;务农人员应当以其所占有的生产耕地面积,实行定额税率进行征收。为了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在对个人征收社会保障税时可以设置合理的起征点,在起征点以下的工薪收入者、自营人员、农民可以免征社会保障税。为了避免高收入者税负过重,可以设置合理的“最高应税额”以维持他们的纳税积极性。另外,起征点和最高应税额可以随着纳税当期的经济情况进行周期性调整。关于税目的选择是整个社会保障税的税制框架设计的核心部分。虽然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项目包括养老、失业、医疗、意外、老年残疾、死亡、家属及儿童养育等,但是考虑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的具体国情,不宜将保障的项目设置得过多。当前阶段,应先分设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三个基本税目,这三个项目涉及的社会成员最广泛,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在各方条件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先开征这三项税目是最合理的。待我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再逐步将税目扩大到生育、工伤、教育等方面。

(三)税率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或计税依据之间的比率,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反映了征税的深度,与社会保障税的税收规模和纳税人负担直接相关。考虑到专税专用的原则,我国应该对各税目分别确定税率,这样可以避免资金挤占和挪用的问题。在税率形式的设计上,尽管采用累进税率能更好地克服社会保障税的累退性,也能更好地体现公平性,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应该将税率形式确定为比例税率为主,定额税率为辅。这样设计的理由一是与目前的社会保险缴费形式更好地衔接,二是比例税便于计算,并且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比例税。税率水平的确定可以直接采用当前社会保险的缴费率,便于缴费向征税的平稳过渡,待条件更成熟时再进行调整,税负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具体税率水平见表1)

(四)减免税由于社会保障税是纳税人的自我保障,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没有设置社会保障税的减免项目。但是我国地区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均衡,贫富差距悬殊,收入水平参差不齐,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减免税项目,比如,对起征点以下的工薪收入、超过最高应税额的工薪收入、达不到收入水平的农民收入、学生勤工俭学的收入、残疾人收入等可以免税。

(五)税收征管及税种归属社会保障税资金数额巨大,被贪污、挪用的可能性很大,这往往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造成的。因此,在税款征收、管理、监督方面应该坚持权力制衡原则,由税务机关统一征收税款,缴入国库然后转入社会保障基金信托账户,建立独立的社会保障预算,增设社会保障税专管机构对资金进行支出管理,并由财政部门执行监督职能。关于社会保障税种的归属,可以将其列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这样既顺应了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无法达到全国统筹的现实,也可以弥补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缺陷,体现社会保障的互济性与福利性。但是从长远来看,若社会保障达到了全国统筹,社会保障税应该列入中央税。

(六)其他工薪收入者可以按月由所属单位代扣代缴,自营人员和农民可以按年计征,按月自行到税务机关预缴。此外,社会保障税还存在缴纳年限的问题,可以按照目前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作适当调整,比如对于养老保障要从参加工作起算,累计缴纳15年以上,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即可享受养老保障待遇等。

参考文献:

[1]徐健.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问题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

[2]毛剑波.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问题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3]邢恺,杨滢.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构想[J].财政研究,2006(9):49-50.

[4]侯文若.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

[5]张青.外国财政制度与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6]狄迪.对我国征收社会保障税的法律思考[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3.

[7]李捷枚.社会保障税研究———兼论中国社会保障税的开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8]蒋晓蕙.比较税收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9]赵志坚.关于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分析[J].桂海论丛,2004(4):70-72.

[10]牛向东,于一贫,刘朝.财政风险与控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11]李杰,杜乃涛,孙复兴.论我国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的改革[J].经济学动态,2000(3):18-21.

[12]庞凤喜.社会保障税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

[13]中国税务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和谐社会的税收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9.

[14]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解读《二一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10-07]..

[15]马海涛,刘玉平.财经评论与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6]赵丽丽.《社会保险法》中若干险种的接续转移路径探析[J].法制与经济,2011(4):134-135.[17]史技凤.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分析及税制要素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1

[18]李明.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税[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1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税比较[eB/oL].[2016-10-07]..

[20]社会保障税的国际比较与启示[eB/oL].[2016-10-07]./new/287/292/331/2006/8/sh90123151903860022834-0.htm.

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篇7

社会经济运行体系由社会生产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组成,三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稳定机制,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各企业分散提取和管理,转变为目前社会化的收缴和管理。但是,现行的缴费方式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如覆盖面小、保障项目统筹层次低、征收力度不够、基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政策不统一等一些问题,难以保证筹集社会保障收入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人口老龄化周期的到来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入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都要求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改革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进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理论界的主要观点是开征社会保障税以代替现行缴费方式,以更具有法律强制力的税收形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摆脱当前缴费率偏低的困境。因而,如何设置我国的社会保障税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各国保障税收入与各国社会福利支出间的对应关系、社会保障税的设置方式、社会保障税的构成要素、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方式,探讨了在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相关重要问题。

二、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对应关系

纵观世界各国,目前社会保障收入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税或费;二是政府的预算拨款,即政府的一般收入;三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四是各种形式的捐赠。社会保障税(socialsecuritytax),又译成社会保险税,是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而征收的一种专门目的税。有的国家薪给税(payralltax)与社会保障税是作为一个税种征收的,二者具有相同的特征。也有一些国家征收的薪给税实际上是按工薪收入预提的个人所得税。在欧洲的多数国家中,社会保障税采用社会保险缴款(socialsecuritycontribution)的形式,之所以不称之为税,是基于这种缴款具有有偿性利益对等关系的考虑。但不管名称如何,他们的性质和用途相同。除此之外,世界各国大多数以政府的一般税收收入来弥补社会保障税收入与社保障支出之间的缺口。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非常依赖从社会保障税获得资金,而另一些国家则侧重于一般税收收入。社会保障税在规模和结构上的差异反映了各国组织社会保障的不同方式。按照社会保障税收入与各国社会福利支出间的对应关系,可将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筹资方式划分为三种类型: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一致的筹资模式;社会保障税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以及一般税收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

(一)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一致的筹资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国家是德国。德国的社会福利方案体系较为完善,具体包括国家养老金体系、国家医疗保险方案、工伤事故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方案。其中,国家养老金体系主要由工资税提供资助,同时,还从联邦税收收入中取得占养老金支出一定比例的补贴。目前这一比例为25%。国家医疗保险方案由社会保障税提供资金,工伤事故保险几乎完全由雇主的工资税提供资金,失业保险几乎完全由社会保障税提供资金,而其他社会福利方案所需资金则来源于政府的一般税收收入。下表列示了德国主要社会福利方案的资金来源。

德国主要社会福利方案的资金来源(1998,%)

1996年德国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税收入总额为6550亿德国马克,而社会福利支出总额为6555.1亿德国马克,二者的比值为99.92%;1997年社会保障税收入上升到7817.94亿德国马克;社会福利开支为7920.69亿德国马克,二者的比值为98.70%。

以上数据表明,德国的社会保障资金基本上通过社会保障税筹集,政府转移支付所起的作用不大,主要用于其他社会福利方案。这也使得社会保障税在德国的税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始终高于直接税和间接税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以上。

(二)社会保障税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如俄罗斯、瑞典。俄罗斯的社会福利项目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病人以及暂时性残疾人保险、其他福利。具体地说,养老保险基金中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资金总量的81%,其余7%来源于预算,10%来源于增值税,2%来源于其他;医疗保险77%来源于社会保险税收,23%来源于地方预算;失业保险主要以社会保险税筹集资金,一小部分来源于政府的一般性收入和自愿的捐赠;病人以及暂时性残疾人保险来自于社会保障税,而支付其他福利的资金则来源于政府的一般性收入。下表列示了俄罗斯主要福利计划的资金来源。

俄罗斯主要社会福利计划资金来源的百分比(1995,%)

1995年,俄罗斯社会保障税收收入为950亿卢布,占社会福利支出(1080亿卢布)的87.80%。

瑞典的情况与俄罗斯相似,1996年

该国社会福利支出总额为3807亿瑞典克朗,其中67.61%(256亿瑞典克朗)来源于社会保障税收入。下表列示了瑞典主要社会福利计划资金来源的百分比。

1997年瑞典用于资助主要社会福利项目的收入的分配的百分比

一、引言

社会经济运行体系由社会生产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组成,三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稳定机制,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各企业分散提取和管理,转变为目前社会化的收缴和管理。但是,现行的缴费方式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如覆盖面小、保障项目统筹层次低、征收力度不够、基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政策不统一等一些问题,难以保证筹集社会保障收入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人口老龄化周期的到来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入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都要求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改革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进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理论界的主要观点是开征社会保障税以代替现行缴费方式,以更具有法律强制力的税收形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摆脱当前缴费率偏低的困境。因而,如何设置我国的社会保障税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各国保障税收入与各国社会福利支出间的对应关系、社会保障税的设置方式、社会保障税的构成要素、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方式,探讨了在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相关重要问题。

二、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对应关系

纵观世界各国,目前社会保障收入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税或费;二是政府的预算拨款,即政府的一般收入;三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四是各种形式的捐赠。社会保障税(socialsecuritytax),又译成社会保险税,是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而征收的一种专门目的税。有的国家薪给税(payralltax)与社会保障税是作为一个税种征收的,二者具有相同的特征。也有一些国家征收的薪给税实际上是按工薪收入预提的个人所得税。在欧洲的多数国家中,社会保障税采用社会保险缴款(socialsecuritycontribution)的形式,之所以不称之为税,是基于这种缴款具有有偿性利益对等关系的考虑。但不管名称如何,他们的性质和用途相同。除此之外,世界各国大多数以政府的一般税收收入来弥补社会保障税收入与社保障支出之间的缺口。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非常依赖从社会保障税获得资金,而另一些国家则侧重于一般税收收入。社会保障税在规模和结构上的差异反映了各国组织社会保障的不同方式。按照社会保障税收入与各国社会福利支出间的对应关系,可将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筹资方式划分为三种类型: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一致的筹资模式;社会保障税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以及一般税收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

(一)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一致的筹资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国家是德国。德国的社会福利方案体系较为完善,具体包括国家养老金体系、国家医疗保险方案、工伤事故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方案。其中,国家养老金体系主要由工资税提供资助,同时,还从联邦税收收入中取得占养老金支出一定比例的补贴。目前这一比例为25%。国家医疗保险方案由社会保障税提供资金,工伤事故保险几乎完全由雇主的工资税提供资金,失业保险几乎完全由社会保障税提供资金,而其他社会福利方案所需资金则来源于政府的一般税收收入。下表列示了德国主要社会福利方案的资金来源。

德国主要社会福利方案的资金来源(1998,%)

方案名称社会保障税投资收入预算转化

养老金75025

医疗保险10000

长期医疗保险10000

意外保险10000

失业保险10000

其他社会福利方案00100

1996年德国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税收入总额为6550亿德国马克,而社会福利支出总额为6555.1亿德国马克,二者的比值为99.92%;1997年社会保障税收入上升到7817.94亿德国马克;社会福利开支为7920.69亿德国马克,二者的比值为98.70%。

以上数据表明,德国的社会保障资金基本上通过社会保障税筹集,政府转移支付所起的作用不大,主要用于其他社会福利方案。这也使得社会保障税在德国的税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始终高于直接税和间接税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以上。

(二)社会保障税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如俄罗斯、瑞典。俄罗斯的社会福利项目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病人以及暂时性残疾人保险、其他福利。具体地说,养老保险基金中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资金总量的81%,其余7%来源于预算,10%来源于增值税,2%来源于其他;医疗保险77%来源于社会保险税收,23%来源于地方预算;失业保险主要以社会保险税筹集资金,一

小部分来源于政府的一般性收入和自愿的捐赠;病人以及暂时性残疾人保险来自于社会保障税,而支付其他福利的资金则来源于政府的一般性收入。下表列示了俄罗斯主要福利计划的资金来源。

俄罗斯主要社会福利计划资金来源的百分比(1995,%)

项目社会保障税增值税转移预算转移其他

养老基金811072

社会保险基金9019

失业保险9010

工伤保险982

1995年,俄罗斯社会保障税收收入为950亿卢布,占社会福利支出(1080亿卢布)的87.80%。

瑞典的情况与俄罗斯相似,1996年该国社会福利支出总额为3807亿瑞典克朗,其中67.61%(256亿瑞典克朗)来源于社会保障税收入。下表列示了瑞典主要社会福利计划资金来源的百分比。

1997年瑞典用于资助主要社会福利项目的收入的分配的百分比

项目社会保障税投资收益预算转移保险费、赡养费用或市政

基础养老保险6238

辅助养老保险6139

部分养老保险7327

疾病保险99.90.1

工伤保险982

看护津贴95

住房津贴991

养育子女津贴100

赡养补助6733

向家庭提供的住房津贴100

其他项目

自愿者失业保险937

基础失业保险100

郡级医疗服务费68572

(三)一般税收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

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加拿大。加拿大的社会福利计划主要包括养老金方案、健康保险方案和失业保险方案。其中养老金方案由两个层面组成,一是固定数额的全民方案,叫作全民养老金方5案,其资金全部来源于联邦一般性税收。第二个是与收入挂钩的方案,这一方案对于魁北克人来说是“魁北克养老金方案”(qpp),对于其他加拿大人来说是“加拿大养老金方案”(cpp)。cpp和qpp的资金全部来源于社会保障税,前者由联邦政府和各省(除魁北克外)共同征收,后者由魁北克省征收。健康保险方案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一般性收入,而失业保险的资金来自于薪金税。下表列示了加拿大主要福利计划资金来源的百分比。

加拿大主要社会福利保障方案,1998收入来源分配情况(%)

1998年加拿大联邦政府社会福利支出为594.56亿加元,其中联邦社会保障税收入为188.42亿加元,所占比重仅为31.69%;该年度各级政府社会保障税收入为444.11亿加元,占社会福利支出(1001.31亿加元)的44.35%。可见,加拿大政府实施社会保障计划、贯彻社会保障法令依靠的是财政支出中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其中联邦财政把很多税收收入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再分配到个人手中,使之形成个人的消费基金,这些款项构成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运转的另一大资金来源。二战以后,这种转移支付在各级政府中均不低于社会保障税收入的规模。加拿大社会保障税收入在其社会保障资金中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这也使得加拿大社会保障税收入在其税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始终偏低。

采用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一致的筹资模式的优点在于,该模式容易体现纳税人缴纳的税收与其应得的福利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使福利水平随着每个纳税人纳税多少而变动。这已成为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一大特点。同时,这种方式也使得政府为社会保险筹资与政府其他职能分离开来,这种分离无疑加强了对社会保障在财政上的监督,因为福利水平是随着社会保障税收入的增长而扩大的。该模式的缺陷在于工作在未被社会保险所覆盖的行业中的人们不能享受福利。这种限制的影响对于那些拥有很多非正式工作、大量个体户或农村经济的国家尤为重要。

采用一般税收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的优点是社会保障计划对每个公民来说是自动实现的。在该模式下,享受到福利计划的公民范围扩大了,即政府通过预算拨款为每个公民提供社会保障福利。该模式的缺陷是一般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收与其所受福利之间没有特别的联系。因而人们往往希望能够向政府施加压力,通过预算来实现福利的增加,而不是提高纳税额。

三、社会保障税的设置方式

现代各国的社会保障税制度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承保对象和承保项目设置的方式不同,大体上可以将社会保障税分为三类:一是单纯按承保项目而分类设置的项目型社会保险税模式,这种模式以瑞典为代表;二是单纯按承保对象而分类设置的对象型社会保险税模式,这种模式以英国为代表;三是以承保对象和承保项目相结合设置的混合型社会保险税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三种模式各有特点。

(一)项目型社会保障税模式

项目型社会保障税模式即按承保项目分项设置社会保障税的模式。这种模式以瑞典最为典型。除瑞典外,世界上许多国家如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等都采用这一模式。

瑞典的社会保障税按照不同的保险项目支出需要,分别确定一定的比率从工资或薪金中提取。目前瑞典的社会保障税设有老年人养老保险、事故幸存者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工伤保险、父母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工资税七个项目,并分别对每个项目规定了税率。老年人养老保险税的税率为13.35%,事故幸存者养老保险税税率为1.70%,疾病保险税的税率为了,50%,工伤保险税的税

率为1.38%,父母保险税的税率为2.20%,失业保险税的税率为5.84%,工资税的税率为8.04%。征收的办法是按比例实行源泉扣缴,税款专款专用。以前,公司受雇人员的社会保障税全部由雇主一方缴纳,以便于征收管理。总的来看,瑞典的社会保障税税负是比较重的。1999年,政府雇员和企业受雇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障税大致为他们工薪总额的40.01%;自由职业者缴纳的社会保障税,大致为他们直接收入的38.2%。

项目型社会保障税的最大优点在于社会保障税的征收与承保项目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专款专用,返还性非常明显,而且可以根据不同项目支出数额的变化调整税率,也就是说,哪个项目对财力的需要量大,哪个项目的社会保障税率就提高。其主要缺点是各个项目之间财力调剂余地较小。

(二)对象型社会保障税模式

所谓对象型社会保障税模式是指按承保对象分类设置的社会保障税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典型国家是英国。英国的社会保障税虽然被称为“国民保险捐款”(nationalsecuritycontribu-tion),但也具有强制性,且与受益并不完全挂钩。因而虽然称作“捐款”,实际上也是一种税,其性质与用途与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税并无轩轾。英国的社会保障税在设置上主要以承保对象为标准,建立起由四大类社会保险税组成的社会保障税体系。

第一类是对一般雇员征收的国民保险税。它是四类社会保险税中最主要的一种。该税的课税对象是雇员的薪金或工资,纳税义务人包括雇主和雇员。雇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包括在国家退休金计划之内的雇员,一部分为不包括在计划之内的雇员。两部分雇员及其雇主所适用的税率各不相同。前者雇员税率为9.0%,雇主为10.54%,应税工资最高限额为每周235英镑(全年12220英镑);后者则规定有一个起征点,每周32.5英镑以下免税,32.5英镑到235英镑之间,雇员税率为6.85,雇主为6.35%,超过235英镑不再纳税。另外,每个雇主还要缴纳税率为1.5%的国民保险税附加。

第二类是对全体自营者(个体工商业者)征收的国民保险税。征税对象是自营者全部所得。实行每周征收4.4英镑的定额税率。起征点为年自营收入1775英镑。

第三类国民保险都是对自愿投保者征收的,希望取得享受失业保险金的失业者可以缴纳此税,希望增加保险金权益的雇主、雇员和自营者也可缴纳。该类税收按每周4.3英镑的定额税率缴纳。

第四类是对营业利润达到一定水平以上的自营者征收的国民保险税。起征点是年利润额3800英镑,最高限额为12000英镑,税率为6.3%的比例税率。

英国的国民保险税与所得税一并缴纳。

英国社会保障税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针对不同就业人员或非就业人员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税率制度,便于执行。比如对收入较难核实的自营人员和自愿投保人采用定额税率,征管不会遇到麻烦,对个体或独立经营的营业利润按一个比率征收也十分便利。由于设置了起征点,使低收入者的税负有所减轻,因而英国的社会保障税累退性要弱一些。对象型社会保障税模式的主要缺点是征收与承保项目没有明确挂钩,社会保险税的返还性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混合型社会保障税模式

所谓混合型社会保障税模式即以承保对象和承保项目并存设置的社会保障税模式。美国是采用这一模式的典型国家。该国的社会保障税不是一个单一税种的结构,而是由一个针对大多数承保对象和覆盖大部分承保项目的一般社会保障税(薪工税)与针对失业这一特定承保项目的失业保险税,以及针对特定部分承保对象而设置的铁路员工退职税和个体业主税四个税种所组成的税收体系。

1、薪工税

美国于1937年开始征收薪工税,当时的目的是为老年人筹措退休金,税款专用,之后陆续实行残疾人保险、医疗保险等。美国薪工税的纳税人为雇主和雇员。征税对象分别为雇主全年对每个雇员支付的薪金工资额和雇员全年领取的薪金工资(包括奖金、手续费和实物工资)额。在美国,薪工税没有减免扣除规定,但有应税收入最高限额规定。也就是说,薪工税税基数额有最高限度,超过部分不再征税。这意味着每个人缴纳的薪工税有最大限额。薪工税税率是统一的比例税率。雇主和雇员适用的税率相同。薪工税的税率各年度均不一样,且有不断提高之势。1937年税率为1%,1950年税率为1.5%,1960年税率为2.5%,1971年税率为5.2%,1980年税率为6.13%,1990年为7.65%。薪工税实行源泉扣除法。雇员的薪工税由雇主在对雇员支付工资、薪金时,将税款源泉扣缴,连同雇主本人应缴税款,在季度终了后的下月最后一天前申报缴纳。

2、铁路员工退职税

铁路员工退职税是为铁路人员设计和以为铁路公司员工筹措退休费为目的的税。其纳税人为雇员、雇主,课税对象为雇员领取的工资和雇主发放的工资。该税同样有应税收入最高限额的规定。1980年雇员税率为6.13%(月工资最高限额为2158.33美元),雇主税率为9.5%(雇主对每个雇员支付的月工资最高限额同样为2158.33美元)。此外,铁路系统也有独立的失业保险税,目前税率为8%,应税工薪最高限额为每人每

月600美元,税款全部由雇主支付。铁路员工退职税也实行源泉扣除法,雇主在季度终了后两个月最后一天前把自己和雇员的税款一并缴纳到税务部门。

3、联邦失业税

联邦失业税是作为联邦对各州政府举办的失业保险提供补助财源而课征的。该税以在一个日历年度内的20天期间(按满20天计算)雇佣一人以上或每季支付工资、薪金1500美元以上的雇主为纳税义务人,按其支付给雇员的工资、薪金总额计征,且无宽免或费用扣除。目前最高应税限额为7000美元,税率为6.2%。雇主支付给州政府的的失业保险税可以从向联邦缴纳的失业保险税中抵免,最高抵免率为联邦失业保险税应税工薪的5.4%,因而联邦失业保险税的实际税率为0.8%。失业保险税的缴纳,须按历年编制申报表,在次年的1月31日之前缴纳,也可实行分季缴纳。

4、个体业主税

个体业主税又称自营人员保险税,是为个体业主(除医生外)的老年、遗嘱、伤残及医院保险而课征的。纳税人为单独从事经营活动的个体业主,征税对象是个体业主的纯收入。个体业主的起征点是400美元,税率为12.3%,完全由个体业主承担。个体业主税实行同个人所得税联合申报的办法,纳税过程和个人所得税基本一致。

由此可见,混合型社会保障税模式的主要优点是适应性较强,可在适应一般社会保险需要的基础上针对某个或某几个特定行业实行与行业工作特点相联系的加强式社会保险,还能让特定的承保项目在保险费收支上自成体系。该模式的缺点是统一性较差,管理不够便利,返还性的表现不够具体。此外,这一类型的社会保险税累退性较强,再分配的效应受到抑制,社会保险税的社会公平功能趋于减弱。

四、社会保障税的构成要素

综观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税制度,尽管其设计与实施各有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近似之处,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

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一般为雇员和雇主。由于自营者不存在雇佣关系,也没有确定的工薪所得,是否应纳入课征范围,各国的做法不尽相同。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只有纳税才能享受社会保障利益,因而多数国家在行政管理条件可行的情况下,把自营者也包括在社会保障税的纳税人范围之内,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纳税人范围的扩大,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雇主与雇员纳税人的确定一般以境内就业为准,凡在征税国境内就业的雇主和雇员必须承担纳税义务,不论其国籍和居住地何在。本国居民被本国居民雇主雇佣在外国工作的,有些国家(如美国、巴西)也要求缴纳社会保障税。

在各国的社会保障税体系中,多数项目由雇主和雇员双方共同负担,负担的比例各国不尽相同。有的国家是雇主和雇员双方各负担一半,如美国的养老金税(各为6.2%)、健康保险税(各为1.45%),德国的养老金税(各为9.75%)、健康保险税(各为6.8%)和失业保险税(各为3.25%)等。有些国家雇主负担的比例要高于雇员,如俄罗斯的养老金税(雇主28.0%,雇员1.0%)和加拿大的联邦失业税(雇主4.13%,雇员2.9%)等。极少数国家雇主负担的比例低于雇员,如瑞典的养老金税(雇主6.4%,雇员6.95%),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瑞典政府出于加强福利与成本相联系的公众意识的考虑。养老金计划容易给政府形成较大的政治压力,因为每个人都想得到养老金,并且越多越好。因此,由雇员负担大部分的养老金成本有利于抵消这种政治压力。个别项目完全由雇主负担,如俄罗斯和瑞典的健康保险税、美国的失业保险税等。世界各国的工伤保险税一般都由雇主负担,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将福利中的成本分摊到相对的行业和产品中去,同时又对创造更为安全的工作环境起到激励的作用。雇主所缴税款可作为费用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全部列支。而雇员和自营人员所缴纳的社会保障税,除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土等少数国家允许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进行限额或定率扣除外,一般国家均不允许扣除。

(二)社会保障税的课税对象

社会保障税的课税对象是雇员的工资、薪金收入额,有时还包括自营人员的经营纯收益额。这里的工资和薪金,不仅包括雇主支付的现金,还包括具有工资性质的实物收入和等价物收入,但工薪以外的股息、利息所得、资本利得等通常不计入社会保障税的税基之内。各国一般对应税工薪有最高限额的规定,即不是对纳税人的全年总工薪课税,而只是对一定限额以下的工薪收入额征税。最高限额的高低因国而异,一般在各国平均工资水平的1.2到2.7倍之间变动,并随着各国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而调整。最高限额的设定,体现了社会保障税缴纳与受益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也为那些通过私人准备、团体签约准备或工人自愿行为补充国家的福利计划留有一定的余地。美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采用这种办法。相反,在俄罗斯的社会保障税体系中,没有一个项目规定了最高限额,因而其社会保障税具有很强的收入再分配特征,这与该国所强调的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国家既规定了应税工薪的最高限额,也规定了应税工薪的起征点,因而应税工薪即为起征点与最高限额之间的

那部分工薪收入,超过最高限额和起征点以下的工薪收入不课税,如英国、加拿大、德国等。也有的国家只有起征点的规定,如意大利。这体现了对低收入者的一种照顾。除此之外,社会保障税一般不设减免额或费用扣除额,不象个人所得税那样可以从总所得中扣除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费用开支,或者扣除一些个人宽免项目,而是把工资薪金所得直接作为课税对象。

(三)社会保障税的适用税率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税的税率形式有所差别,少数国家实行单一比例税率,大部分国家按不同的保险项目设置不同的差别税率。例如瑞典的社会保障税按不同用途分为7个保险项目,又按工资和薪金额分别规定了不同的税率。在社会保障税率的形式上,大多数国家采用比例税率。

各国社会保障税税率水平的高低,一般是由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受益人收益的多少决定的。一般的情况是,刚开征时,保险的覆盖面小,保险项目少,税率一般较低。随着保险项目的逐步拓宽,税率随之相应提高。目前,凡是保险受益多的国家,社会保障税的税率都比较高。欧洲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税税率一般都在30%以上。根据各国经验,社会保障税税率的高低应当适度,既要考虑政府社会保障资金的需要,同时也要兼顾人民的承受能力。

五、社会保障税的征收与管理

(一)社会保障税的征收机构

社会保障税的征收机构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国家的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另一种则是基金管理部门进行征收。

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税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如加拿大收入部负责征收除魁北克(该省养老金税由魁北克收入部征收)外所有省份的社会保障税;美国所有的联邦社会保障税均由国内收入局征收;瑞典的税务机关(包括中央级的税收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税务机关)负责社会保障税的征收。将税款征收集中于一个机构减轻了雇主的负担,避免了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征收效率。

有些国家的社会保障税则由基金的管理部门负责收缴,如德国和俄罗斯。德国征收社会保障税的部门是大病基金,这主要是历史原因形成的。由于社会劳工事物部、财政部以及医疗、养老金和失业保险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合作关系和共享的数据库,德国很少发生社会保障税的偷漏税问题。雇主及雇佣合同必须在有关政府部门登记以便允许其证实每人总收入及社会保障税的减免。由于所有社会保障税都由为在职人员提供医疗保险的组织征收,这使得雇员获取社会保障的资格同缴纳社会保障税紧密相连,更进一步促进了所有雇主遵守税款缴纳的有关规定。在德国,如果雇主未按时缴纳社会保障税,其雇员将会失去社会保障的资格。对雇员来说,偷逃社会保障税将会得不偿失,特别是医疗保险,因为如果雇员缴纳了医疗保险费,其抚养人也将无偿获得保险。这一体系的缺点是雇主的纳税成本较高。雇主需要同许多机构接触,如每月交纳所得税时需同财政部接触,每月缴纳社会保障税时同各个大病基金接触,而且每年向大病基金、联邦就业服务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汇报其雇员数量、雇员收入以及大病基金税额缴纳等情况。俄罗斯3/4的社会基金自己征收社会保障金。这种方法因征收成本较高、征收效率较低而受到批评,因为各基金必须负担为征收税金而支付成本,而且还要检查雇主是否缴纳了适当的税额。由于各基金均独立征收税金,因此造成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以养老基金为例,该基金通过一个由约2400个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办公机构组成的网络进行税款征收。由于企业不配合以及财务上的困难,养老基金很难做到税款的应收尽收。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正在运用一系列手段帮助养老基金改进其征收策略,其中包括更改养老金的内部运作方法和程序以及个人帐户的引入。

究竟由何种机构征收社会保障税具有更大的优越性,要根据一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当一个国家税务当局的征收行为是有效的并且是高效时,由税务机关集中征收社会保障税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雇主的纳税负担,并且可能促进税款的顺利征收。相反,当税务当局的作用较弱时,由社会保障机构负责税款的征收可能优于税务当局,因为雇主和员工们可能更愿意将税款交纳给社会保障机构而不是当作一般税款缴纳给税务局,特别是当他们的健康保障和养老金直接与缴款息息相关时。

(二)社会保障税的纳税期限

几乎所有国家的社会保障税都实行由雇主源泉扣缴的课征办法。具体地说,雇员应缴纳的税款,由雇主在支付工资、薪金时代扣,最后连同雇主所应缴纳的税款一起申报纳税。无须雇员填具纳税申报表,方法极为简便。至于自营人员的应纳税款,则必须由其自行填报,一般是同个人所得税一起缴纳的。

多数国家按月征收社会保障税。如瑞典规定雇主应按月为其全体雇员向税务机关缴纳社会保障税,税款应在次月的10日内缴清;德国规定所有雇主和自由职业者都要在每月15日之前把上一月的社会保障税存入有关帐户;俄罗斯的雇主按规定应按月向社会基金缴纳社会保障税。

有些国家社会保障税的纳税期限视企业规模而定。比如,美国要求雇主将社会保障税定期直接汇往国内收入局,汇款的周期

随企业的规模而不同。大型企业每5—7天汇款一次,小企、比每三个月汇款一次。与美国相类似,加拿大规定代扣代缴总额不超过15000加元的雇主按月申报,总额为15000到50000加元间的,每半个月申报一次,更多的为每周一次。

各国一般对自营者的纳税期限另有规定。如美国规定自营者在缴纳所得税的同时缴纳社会保障税,每三个月预缴一次,每年年底申报所得税时进行汇算清缴。加拿大要求自营者按季缴纳社会保障税税款。

(三)社会保障税的资金管理

经过多年的实践,各国都形成了核定雇主缴纳社会保障税准确性与诚实度的机制。在一些国家中,这种机制是通过税务机关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的配合来实现的。比如美国,雇主每3个月向国内收入局提供一份报告,列明已上缴的税款总额及其在社会保障税和个人所得税间的分配状况。每年,雇主还向养老保险机构提供一份报告,列出其雇员的人数、收入以及从每个人的收入中代扣代缴的税款。养老保险机构将这些报告和季度纳税申报表作以比较,以核定每份报告的准确性。与美国相类似,德国的雇主每年要向长期医疗基金、养老金机构和联邦就业服务局汇报雇员收入及年度社会保障税缴纳的数额。各基金管理部门会将从大病基金获取的税金的数量与雇主的报告进行对比,以核定雇主纳税的确切性。在其他国家中,这种机制是单纯通过税务机关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来实现的。比如,瑞典的税务机关有权对任何纳税人的帐目进行审计;在俄罗斯,雇主必须提交报告说明雇员工资以及每季度向各基金管理部门支付的税款。每个雇主向银行支付的款项均被记录在基金管理部门的电脑系统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通过比较银行款项与雇主提交的社会保障税清单上的数字来核定雇主是否缴纳了正确的税额。

所有国家都依靠征收机构的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来保证税法的正确执行,并使社会保障税税款不被挪做他用。例如,加拿大收入署将纳税申报表所反映的年度养老金和失业金与按月申报的实际额对帐,对两帐不符的雇主进行审计;加拿大收入部准备加拿大公共帐户的帐务报表以及所有政府部门的帐务报表,说明收入与支出,并接受总长的审计。审计总长起草“加拿大公共帐户”,该帐户内容包括政府的财务报表,表达审计总长对报表的意见和看法。德国的大病基金、养老基金、长期医疗基金和联邦就业服务机构都拥有内部审计权,而该国的联邦社会劳工事务部连同审计总署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和各项基金实行审计监督。美国财政部每天公布其中央银行主要帐户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量。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机构的保险统计和管理人员会监控这些报告以确保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得到适当的运用。政府帐户的现金流动情况每年有政府聘请的独立审计师或财政部的总检查员审计。这些审计在美国会计综合办公室的监督下进行,该办公室将其监督结果汇报给国会。

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机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各自国家的政府资金管理系统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财务管理,另一类是社会保障机构拥有自己的资金管理系统。前者的典型国家是美国,该国征收的社会保障税收入先存放于全国各地商业银行的联邦财政部门的帐户中,然后转入中央银行中财政部的主要经常帐户中。所有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和投资活动均由财政部长统一控制和管理。采用这类方式的国家还有加拿大和瑞典等。后者的典型代表是德国,该国的各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所收取的税金以及需要支付的福利费。采用这种方式的国家还有俄罗斯等。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各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机构与其社会保障税的征收部门是对应的。由税务当局征收社会保障税的国家,其社会保障税的资金管理部门往往是该国的政府资金管理系统,如美国、瑞典和加拿大;由社会保障机构征收社会保障税的国家,其社会保障税的资金管理部门通常是该国的社会保障机构的资金管理系统,如德国和俄罗斯。这主要取决于各国社会保障机构的地位与作用。

各国一般都将社会保障基金的留存部分用于投资,以使这部分社会保障税保值增值。比如,美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留存部分可以用于国债投资,投资活动由财政部运作并由不同的社会保障机构监督。加拿大和瑞典指定一个独立的委员会来管理这些积累下来的税款提留。委员会可以投资私营企业的证券,但这种运作由国家政府监督。所有收入在转入社会保障委员会帐户之前必须经由国家政府帐户转出。

六、社会保障税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借鉴

(一)我国社会保障税在社会保障支出中应占的地位

笔者认为,我国应采取主要依靠社会保障税取得社会保障资金的模式。一方面,鉴于当前企业和个人的负担能力,征收上来的社会保障税无法完全满足社会保障支出的需要。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资料,目前仅全国540万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缺口就达50亿兀以上,全国养老保险基金今年的收支缺口也将在100亿元以上(经济日报,2001年7月5日)。本着平稳过渡的原则,社会保障费改税后,收入不会大幅度地增加,这就必然要求用一般税收等其他方面的资金予以弥补。另

一方面,社会保障税又必须占社会保障基金中的绝大部分。因为公众有这样的心理倾向:享受的福利多多益善,交纳的税费则越少越好。九十年代后西方各国普遍出现社会保障基金入不敷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保障税费的缴纳与收益脱节,责任与权利相分离。如果以一般税收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主体,就会破坏个人所缴纳的税费与其享受到的福利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使我国政府面临更大的压力。

除用一般税收弥补社会保障收支缺口外,还可将一部分国有资产拍卖收入转化为社会保障收入。2001年6月国务院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存量出售的收入,全部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这主要是由于过去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政策,社会保障费用没有包含在工资之内,国家予以预先扣除,直接变成了新固定资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的投入。因此对过去为国家创造了巨额财富的下岗人员,国家理应将一部分国有资产的拍卖收入划归社会保障部门,作为下岗职工理应获取的社会保障待遇的一种补偿。

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篇8

关键词: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失去土地后,许多农村家庭出现了收入来源不稳定的现象,特别是老年农民的养老失去了基本的制度保障。而现行的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没有涉及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资金上也无力承担。为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障农村居民民(特别是老年农村居民)在养老制度上能老有所依,我国各地相继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以此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山东省结合本省实际于2013年下发了《鲁人社发[2013]35号文件》,该文件对本省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进行了总体筹划和规范。结合山东省有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及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现状,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作以分析。

一、保障范围的界定及资金来源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保障范围为:对被征收的土地(或被调整的土地)拥有相应土地承包权的承包户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征地后不实行调地安置的,征地所涉承包户的所有成员均为保障对象;实行调地安置的,拥有相应土地承包权并被调整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为保障对象。

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土地征收报批之前,市、县(市、区)财政部门或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单位,应依据相关规定将应负担的社会养老保障资金一次性划入当地由财政部门批准设立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社保专户。在国土资源部门拟定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案的同时,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召开村(居)民代表会议或村(居)民大会,研究拟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方案。征收方案出台后,由财政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村(居)民委员会共同签字确认,并由村(居)民委员会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方可生效。

二、个人账户的建立及待遇支付

(一)个人账户的建立

1.被征地农民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将其因征地产生的社会养老保障资金记入其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满60周岁的被征地农民应按照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相关规定,自主选择缴费档次继续缴费。

2.保障对象中未满16周岁人员及16周岁以上的在校学生,由县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建立预存款账户,待符合参保条件后,将其因征地产生的社会养老保险资金记入本人相应基本养老保险账户。

3.保障对象已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县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建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待国家出台相应衔接政策后,按照规定将其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行转移衔接。

(二)待遇支付

1.已满60周岁的被征地农民,按对应年龄的支付系数,与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合并领取养老金(参照执行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70岁以上的执行70岁的支付系数)。

2.被征地农民被征地时,已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开始领取待遇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将其因征地产生的社会养老保障资金一次性发放给个人。

3.被征地农民死亡后,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栏目外,可由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依法继承。

由于被征地农民在被征地前所参加的其他养老保险情况不尽相同。已经参加其他养老保险的农民,被征地时是否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真正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统筹兼顾好不同群体、不同类别、不同年龄人员的根本利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所有群体的“老有所依”。

参考文献:

[1]李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文献综述及对策探讨[J].农村经管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8).

[2]陈会广.被征地农民及其社会保障――文献评论与今后公共政策选择[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2).

[3]郭喜.当前中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研究文献综述[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1,43(3).

[4]冼青华.中国失地农民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5]柯璇.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6]张芳.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障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3.

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篇9

目前,行政单位和部分事业单位人员没有交税,主要是体制上的原因,可通过理顺原有体制,将这部分群体纳入纳税人范畴。自由职业者这部分群体的收入不好准确掌握,但这并非不可克服,可以借鉴所得税的经验。

现存的最大问题是农民的纳税问题。而农民纳税难题在于农民的界定,不管从什么角度来定义农民,都应该将农民纳入整个社会保障税体系,同时应针对其自身特点而与其他纳税人区别对待。针对我国目前现状,从可行性的角度考虑还不宜将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税纳税人的范畴,应将社会保障税的征税对象确定在工资、薪金的范围内。

同时,税率形式的确定既要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此外还应根据所征税税种的特性来选择。基于社会保障税的特点及其税目的多样化,社会保障税宜采用比例税率。这是由于社会保障资金的发放并不完全与社会保障税的缴纳挂钩,如果采用累进税率,这对高收入者而言是不公平的――相对于低收入者他们交的多而得到的少,而且两者之间的落差较大。

但采用比例税率虽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但落差并不会像适用累进税率那样大,最高限征额的限定也能进一步减小这个落差。比例税率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纳税主动性、减少偷税漏税的现象发生,也降低了征税机关征管难度。另外,由于社会保障税的各税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差别对待。

此外,社会保障税不适用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因为社会保障税是限定特殊用途的税种,如果采取减免税的优惠政策,就意味着整个社保资金总量的减少,这就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撑。

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篇10

社会保障税本身性质的明确定位,是对社会保障税的税制结构定位的理论前提。因此有必要通过税收的不同分类,确定社会保障税所具备的性质和特征,以便于发挥该税种的作用,完善该税的征管方法。

首先,税收依据税负能否转嫁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现在关于社会保障税的性质究竟属于直接税还是间接税在国际上尚无定论。直接税的主体部分为个人所得税,一般认为社会保障税的税负不能转嫁于他人,是由纳税人直接承担税负的税,因此符合直接税的要求。直接税的税源比较固定,较易适用累进税率,对经济能起重要调节作用;还能考虑基本扣除等个人情况,符合公平负担原则;但由于税负不可转嫁,纳税人普遍感到负担重,偷逃漏税的现象较为普遍,税款损失不易控制;且由于主体复杂,收入多样,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太多,故而稽征方较为复杂,征税成本偏高,对整个税收征管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以及税务人员征管水平有更高的要求。而社会保障税往往按统一税率征税,因此具有进一步累退性,又符合间接税的特点,从而表现出不符合公平原则的缺陷。社会保障税可以说兼具直接税和间接税的特征,但侧重于直接税,其税负具有不能转嫁性。

其次,税收总体上可划分为对人税和对物税,广义上而言,社会保障税应该是一种对人税,即依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税率。但是,不考虑纳税人具体情况,直接实行限额扣缴的社会保障税在实践中缺少对实际的考虑。因此,以工薪所得为课征对象的社会保障税,实际上更接近于对物税。

此处性质定位的意义在于判定社会保障税的累进或累退程度。一方面,社会保障税的税基为工薪所得,而对资本所得,如红利、股息、利息和租金等收入基本上不征税,因此导致了这种税收的累退性。也就是说,只要在这种税收制度框架内,只要将社会保障税和工薪收系在一起,低收入阶层支付的社会保障税就会占据较大比重,从而产生累退。另一方面,大多数国家对社会保障税都规定了应课税工资的最高限额,超过最高限额的那部分工资可以不纳税。由此,法律的规定也会产生累退的可能。

再次,依据课税目的的不同,可以把税收分为财政税与调控税。社会保障税作为侧重于实现经济和社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的目的而课征的税,应该视为调控税。社会保障税是国家为确保用于各种社会保障所需资金,而对受益人所取得的工薪收入征收的一种税。通过征收社会保障税,政府可以对老年人、失业者、疾病患者和其他低收入阶层提供生活和医疗保障。因而社会保障税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安全阀”的作用,能够弥补市场调节机制的不足,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社会保障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贯彻国家的社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与收入调节,引导和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税收手段。而且基于社会保障税筹资功能的有限性,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也证明,仅靠社会保障税是不能满足社会保障资金需求的,不能将社保基金来源局限于社会保障税收入。要维持社会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又不增加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压力和负担,还应采取其他措施拓宽社会保障金的来源渠道。由此也可看到,社会保障税并非更侧重于取得财政收入目的的财政税。从其主要职能上,也应作为调控税。

区分社会保障税是财政税还是调控税,可以由政府对社会保障税的开征从财力上和政策上加以引导。不止单纯要求社会保障税筹资的充足,短期内也许不能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关键在于社会保障税所具有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以及作为实现社会政策目标的工具而存在的价值。

此外,按照税收负担随着收入的增加是上升还是下降,可以把税收分为累进税和累退税两种。社会保障税的累退性在作为直接税的性质阐述中已经提到,即社会保障税的实征税额在纳税人收入中所占比重,随着纳税人收入的增加而降低,这也是税基规定、最高应税限额以及实行比例税率的综合结果,也是与实行累进税率的个人所得税有明显差异的地方。关于社会保障税的累退性问题,一方面由于劳动者的工资薪金等劳务所得是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共同的税基,会涉及到该税种与个人所得税的区别,甚至出现重复征税问题,另一方面在如何规避重复征税负担上存在着不同制度设计,又必然会对居民的收入再分配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更加需要在税收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结合问题上做出选择,达到有利于政府运用税收机制补助低收入者和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功能。

在税收的其他分类标准中,还可以明确:社会保障税如果依据征税对象则属于所得税范畴;依据税收管理权和税收收入归属的不同,尚且不能确定是中央税、地方税还是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但是基于其调控税的性质应该趋于中央税或共享税;依据税收的征收期限和连续性,社会保障税应作为经常税,即保证国家经常性的费用支出而依法长期、连续课征的税,而不是临时税;依据税收用途的不同,社会保障税是用于满足特定社会保障经费需要的税收,即为特别税或称目的税,而不是一般税,或称普通税。

因此,社会保障税从性质上而言,是一种直接税和对物税,具有调控税的职能以及一定程度的累退性,宜作为经常税和特别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