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勤制度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2:07

考勤制度重要性篇1

摘要:严格执行高校教职工考勤制度,是提高管理效益,确保良好的教学、科研工作秩序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目前高校教职工考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做了论述。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考勤

高校教职工考勤管理工作是学校规范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学校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办事效率,严肃学校纪律,使教职工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和劳动纪律的基本手段。考勤制度是衡量考勤的标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制度,是工资发放、职务晋升、年终考核、绩效评价的依据,更重要的是,不但可以极大改善学校的精神风貌,还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一、当前高校考勤存在的问题

1.考勤制度不尽合理。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显示,多数高校对迟到早退这类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在考勤制度中往往是轻描淡写甚至不写。可能是管理者对考勤观念淡薄,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也可能是管理者本身想规避责任。实际工作中,迟到早退屡见不鲜,如果对这种行为没有实质性的惩罚措施,也就是对说迟到早退的人,需要其付出的代价很低廉,甚至不需要其付出任何代价,则使人很容易养成懒散的习惯,上班纪律松懈,能晚来就尽量晚来,能早走就尽量早走,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这种行为不仅会在同一人身上反复出现,其他同事看见后也会纷纷效仿。长期放之任之,就会涣散人心斗志、助长歪风邪气。

2.考勤制度流于形式。一是考勤流于口号管理。部分高校将制定的考勤制度放在网站上,或者挂在高墙上,然后高枕无忧,似乎制定了制度就万事大吉,这种议而不决、光说不练,没有执行的时间表,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计划上,只存在于形式上的考勤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就成了一沓废纸,只是一件艺术品,还会导致大家对工作拖拖拉拉,变得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二是执行尺度不一致。有的部门很认真,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有的部门则当好人,弄虚作假,造成老实人吃亏的局面,也极易引起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三是领导带头违反考勤制度。或顾及私利,以公事为由,逃避违反考勤制度的责任;或陷于人情漩涡,以酌情处理的方式代替考勤制度的正常规定。这种领导带头违反考勤制度的现象,等同于向大家宣布制度失效,也会引起大家对学校领导层的不满,造成管理的混乱和对学校的不信任。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一旦被日常化、习惯化后,就成了不成文的潜规则。

3.考勤中的诚信危机。在相对较长的假期中,病假所需付出的成本远低于事假,现实中不乏有用病假条代替事假条的教职工。虽然考勤制度明确规定病假必须持有医院的证明,但实际上,通过托关系、找熟人,轻易就能从医院开具一张诊断证明,或者通过某些网站也可以买到量身定制的病假条。一旦有人第一次蒙混过关,紧接就会有下次,再下次……还会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这种缺乏诚信的做法势必会引发不良风气,同时还会加大考勤制度的执行难度和成本。

4.考勤数据缺乏对比分析。孤立的考勤数据直观反映的是当月的考勤结果。如果没有将不同时期的考勤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就只能体现对考勤制度机械性、按部就班地执行过程,很难发现问题,也找不出解决的办法,以便及时对其进行调整。这种缺乏人性化的考勤制度,是得不到教职工的积极响应,还会严重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高校考勤改进的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合理的考勤制度。人始终是有惰性,需要某些外在的强制手段保证其能力的发挥,考勤制度就是为了给教职工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使工作更加顺畅。这就需要对迟到早退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硬约束,使考勤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才能达到真正的公平。同时,也要意识到学校内外环境瞬息万变,教职工自身也在不断变化,考勤制度势必要随之而调整,即不断地修订、补充、完善,才能使学校实现规范有效的管理,才能让管理者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才能为领导和教职工提供尽可能大的创造空间。这样的考勤制度才能深入人心,得到广大教职工的拥护。

2.加强对考勤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起来的考勤制度决不能仅仅成为摆设,学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其得以贯彻实施。一是广泛宣传。杜绝出现到违反考勤制度中的某条规定时,有人才说刚听说这样的规定。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使大家领会、熟知考勤内容,不断增强劳动纪律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的观念。二是一视同仁。要让所有教职工包括领导干部都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的意识,谁也不能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严格执行、自觉维护考勤制度。三是强化思想认识。要做好部门领导和考勤员的思想工作,强化认识,切实负起责任,把本部门的考勤工作摆在重要日程。四是赏罚分明。对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破坏考勤制度的行为绝不姑息、坚决制止,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维护考勤制度的权威性;对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的部门或个人,给予一定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再接再厉。

3.制定对考勤制度的监督措施。合理的监督机制,能有效推动教职工自觉遵守考勤制度,让落实考勤工作更加完善、更加高效。一是明确监督部门。建立由学校人事处牵头,教务处、纪检委等相关部门参与的监管部门,开展不定期抽查,不仅检查各部门考勤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还要抽查缺勤凭证是否齐备,更要重点检查病假条的真实性。二是公开考勤结果。将每月考勤结果张贴于本部门显眼的位置或公布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让考勤结果公开透明化,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监督作用,使每一位教职工都明白自己不仅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

4.实施对考勤数据的对比分析。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定期对不同月份的考勤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了解部门或个人的出勤率、缺勤率、加班、迟到、早退等情况。通过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找出缺勤、加班的原因,如是岗位工作量不饱和还是岗位工作量太大;迟到、早退的原因,是接送孩子、交通不便还是个人私事。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后,不仅可作为岗位设置、定编定员的依据,还可以适时调整考勤制度,使考勤制度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切实做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让大家充分体会到学校的关爱,从而增加工作热情。

三、结语

考勤制度只是通过法治的手段,强制他人遵守劳动纪律。在法治阶段,大家处于被动状态、被制约的层次,可以说和学校是对立关系。最终是要借助法治的手段,培养教职工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实现广大教职工以自觉遵守考勤制度为荣,以违反考勤制度为耻的目标。只有将法治转为自治,才能提高激发广大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赖丽妍.被强化的迟到[J].当代工人,2012(35):42

考勤制度重要性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绩效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对院校后勤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在后勤工作过程中加强绩效管理,这样就能促进管理质量的上升,发挥服务育人的效果,进而院校也才能更加稳定的发展。而这一现象也有很多高职院校认识到了,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得后勤工作质量受到了影响。针对这一点,笔者主要对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绩效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加强措施。

一、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绩效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后勤绩效管理认识不够

高职院校在进行后勤工作过程中,虽然有很多学校意识到了其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是有些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后勤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过程中,没有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高职院校后勤绩效管理工作受到了限制[1]。

2.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

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后勤工作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已经把绩效管理作为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绩效考核过程中其考核指标也过于随便,不够科学,这样就不能对员工工作进行量化评价,起不到真正的考核作用,这也是其所存在的问题之一。

3.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完善也是其所存在的问题之一。就目前而言,很多院校后勤工作管理人员都没有针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思考,在管理过程中会因为担心员工之间会产生冲突,而不进行管理,也正是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使得员工意识不到这一工作的优势,极大降低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绩效管理加强措施

1.强化战略性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绩效管理

就目前而言,各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加深,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对院校后勤工作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在管理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同时制定战略性的发展理念,这样就能真正提高院校后勤工作绩效管理工作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稳定、长远发展。在后勤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一定要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并且在管理过程中按照目标进行管理,以此来明确后勤工作的方向,这样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也会随之上升,进而就能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绩效管理质量[2]。

2.加强工作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绩效管理过程中,要想真正提升其质量,管理者还需要加强工作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提高其重视程度,这样才能使其真正的投身到后期管理工作中,进而才能真正发挥出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绩效管理的价值。针对这一点,绩效管理工作人员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和员工的沟通,以此来加强工作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同时还可以认真听取工作人员对于绩效管理的建议,以此来对绩效管理进行完善,进而就能更好地进行绩效管理工作,并且还能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真正促进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绩效管理质量的提升。

3.对后勤工作绩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绩效管理过程中,要想真正提升其质量,对于绩效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使绩效管理工作有制度保障,进而就能真正促进高职院校后勤工作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其后勤部门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并且建立其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以此来为后勤工作提高较为良好的环境。针对这一点,院校可以在后勤部门中设立一项独立小组,让其进行绩效管理,然后在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对员工绩效管理档案进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除此之外,针对员工福利和薪资方面,管理人员也一定要加强重视,为其制定合理且民主的绩效考核制度。

4.加强员工绩效评价的科学性

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绩效管理过程中,要想真正提升其质量,还需要确保员工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在进行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所以说,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建立了相应的绩效评价机制才能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动态化管理,进而真正保障后勤绩效管理工作质量,确保绩效管理价值的实现。因此,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指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其判定指标也一定要确保其可行性,这样才能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后勤工作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后勤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院校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对后勤工作的重视程度,在管理过程中同时还要加强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后勤绩效管理质量。而要想提高绩效管理质量,就需要管理人员强化战略性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绩效管理、加强工作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对后勤工作绩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加强员工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以此来确保绩效管理工作是实施,真正发挥其价值,促进后勤工作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金仕仙.高职后勤绩效管理模式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47(35):89-90.

考勤制度重要性篇3

【关键词】课堂考勤独立学院学风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08-02

1前言

近十年,随着科教兴国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独立学院这种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精神的新型办学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它既具有公立高等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又整合了充足的社会力量,并通过自身地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步得到了社会认可。但随着招生规模日益扩大,这类民办高校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相关问题,矛盾形成的客观原因之一是生源质量。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虽然为本科层次,但由于在招生过程中,实行了降分处理,实际招收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意志力方面,与一般的本科院校相比都较为薄弱,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学风建设问题。

课堂考勤是整顿学风,保障教学管理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抓手,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保障,是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生活心理状态的有效方法。但作为教学管理者,在实施考勤工作时,遇到了不少困扰。本文试图分析课堂考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由此提出完善课堂考勤制度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期更有效地做好课堂考勤的管理工作。

2独立学院课堂考勤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课堂考勤工作的问题从大的层面讲,有两方面:一是考勤统计周期长,工作量大。原学院的考勤统计是由各任课教师登陆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考勤管理――课堂考勤录入,由教务处专人统一核对,逐月公布。如果顺利,统计核对一天即可完成,但通常实际占用至少在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二是课堂考勤结果惩罚制度难以实施。各独立学院都会制定较为严格的出勤制度,一般情况下旷课三次或缺三分之一课程即会取消课程考试资格。但严格的制度却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正常有效实施,变成了空话大话,从而造成了恶性循环,许多学生对考勤制度有恃无恐,都采用“事后补救”的方法。

造成课堂考勤问题的原因具体可以从任课教师、学生、教学管理、制度四个层面分析:

2.1任课教师责任意识淡薄

一是催收考勤记录难。每学期主动录入考勤的教师比较少,大多数教师都需要教学秘书通过邮件、电话、短信等形式提醒,收效甚微,还比较容易引发教师的抵抗情绪。二是受学生评教影响。学院测评教师的业务素质中,学生评教占了较大的比例,造成了许多教师“偏袒”学生,不愿及时记录课堂考勤的问题日趋严重。三是与学生之间关系冷漠。任课教师若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会降低学生旷课的概率。然而,不少教师不关心学生,学生旷课后随意补开请假条,师生间达成了这“默契”后,增加了学生旷课的概率。

2.2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主性,对考勤制度缺乏了解

一是对学习缺乏兴趣,生活作息时间混乱。许多学生旷课的原因就是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上课内容毫无新意,教学手段陈旧,再加上缺乏自我约束力,混乱的生活作息时间,不良的爱好,从而养成了学习生活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二是对考勤制度不了解,对考勤结果的惩罚制度态度不端正。现在大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印象就是“自由”,许多学生对考勤制度懵然不知或者一知半解。这种认知,一定程度地造成学生不重视考勤结果。学校在人力、制度上下足了功夫,学生不买单,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难见成效。

2.3课堂考勤系统不够完善,增加了课堂考勤结果统计难度

一是统计数据困难。例如,考勤结果无法按月提取,增加了数据筛查的难度。考勤结果无法自动生成,缺少计算公式,这也是造成考勤结果无法及时公布的关键。二是操作平台不够精简、直观。许多任课教师在填报考勤时都有反映,课堂考勤系统操作死板,不利于在课堂随堂点名使用,降低了系统使用率。

2.4制度不够健全

一是请假制度混乱,投机取巧的机会多。核实考勤记录,需要请假单作为依据,而大多数同学都会存在侥幸心理,利用事后允许补假条的方法,避免考勤的检查,造成了教务处在核对考勤记录时,结果随意变动,大大降低了课堂考勤的真实性、严肃性。二是学分制的推行增大课堂考勤工作的漏洞。现在,各高校都在逐步推行学分制,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上课较学年制更为分散,上课地点、班级流动性大,班级概念弱化。班主任、辅导员等很难及时了解学生的上课状况。这样必将导致学生利用学分制条件下,课堂监控较难的弱点,随意旷课,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课堂考勤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1建立规范的考勤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

课堂考勤是班风、学风、院风的直接体现。考勤工作细致、繁琐,需要教师、管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全局意识,互相配合。为此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督促教师更好地完成考勤工作。同时,细化或者重新制定请假管理条例,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做到处理问题有章可循。各辅导员、班主任要认真核实事后补假的真实性,应做到原则上不允许事后补假。

3.2提高考勤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课堂考勤结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是维护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的关键。为了有效完成此项工作,应该做到:

3.2.1教师负责制。

根据我院的教师工作简明手册及教师业绩考核的规定,要求各任课教师应采用全勤点名或随机点名的方式检查各班出勤状况,缺课三分之一或旷课三次即取消本门课程考试资格。教师应准确反映考勤情况,并主动、及时登陆系统公布当月考勤结果。

3.2.2逐步完善课堂考勤系统,促进考勤工作效率化。

增加考勤的统计运算工具,简化操作界面。同时,可以增加考勤的系统警示功能。管理员可在系统内设置警考勤戒线,当次数即将达到取消考试的临界状态时,系统可以自行提示学生本人和老师,相关人员进行适当处理。

3.2.3教学信息员考勤

学院为了建立教师、学生和教务处之间的联系,成立了教学信息员队伍。教务处会定期举行教学信息员会议,了解教师上课效果、学生评教、班风学风等问题。同时,教学信息员会按月将任课教师的上课签名表交到教务处,督促教师按照课程计划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不随意换课、漏课、迟到早退。

3.2.4汇总公布周期化。

目前,我院都已一个月为周期,汇同学生处的学生考勤结果,由学生处统一公布。同时,将考勤结果,反馈给各班主任和辅导员,对严重旷课的同学,教务处会进行警示或取消其考试资格。

3.3提高课堂考勤结果的严肃性

考勤的目的在于有效地管理,使学校正常的教学能有效平稳地运行。因此考勤结果必须严肃执行,并且将处理结果及时公布,让学生认识考勤制度的严肃性,端正其学习态度。对达到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在警示教育无果后,应果断采取处理措施,不包庇放纵。

3.4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效果和课堂考勤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好的出勤率,有好的出勤率,则说明了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应从侧面改善课堂出勤率,即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3.5积极联系家长,发挥现代技术平台作用

对于经常旷课的学生,要通过电子平台或者手机,主动反馈给家长,让他们协助监督孩子。这样一方面能减轻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状态,更好地引导他们,规避不良后果。

考勤制度重要性篇4

关键词激励机制后勤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ontheapplicationofincentivemechanism

inUniversityLogisticsmanagement

HeXia

(academicexchangeCenter,Dongg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ongguan,Guangdong523808)

abstracttheincentivemechanismisoneoftheimportantmeansofenterprisemanagement,hasprovidedanimportantguaranteeforthehealthydevelopmentofenterprises.also,theapplicationofincentivemechanismcangreatlyimprovethestaff'sworkingenthusiasminthelogisticsmanagement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managementoflogistichumanresourcesoptimalallocation.thispapermainlyexplorestheapplicationoftheincentivemechanismoflogisticsmanagement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roughthemethodsandprinciplesofincentivemechanism.

Keywordsincentivemechanism;logisticsmanagement;application

激励机制,也称之为激励制度。它是一种通过理性化的制度来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管理方式。一般来讲,工作业绩取决于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两大因素。其中,工作能力属于稳定因素,不容易改变,而工作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激励机制相关。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有效因素是摆在任何一个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1激励机制管理的概况

1.1激励机制管理的方法

激励机制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恰当使用激励机制可以使后勤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激励机制管理方法有很多,下面简要介绍高校后勤管理常用的几种激励方法:第一,情感激励法。情感激励法是建立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从而使管理者和员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首先,员工只有在工作中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尊重,才会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其次,在工作中多给予员工关心和支持,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后勤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多理解和关心员工,当员工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帮助他们。通过这种情感激励法,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第二,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法是指管理者通过预测未来工作的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关的激励规划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从而按照目标一步一步激励员工完成相关的任务。目标激励法可以使员工的奋斗目标更加清晰、责任更加具体,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朝着自己的目标稳步前行。此外,目标激励法的应用中,管理者还要注意将员工所获得的业绩与相关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更加持久。第三,榜样激励法。榜样激励法是通过给员工树立榜样模范,以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向榜样学习。管理者一方面要注意树立的榜样一定要是工作态度认真、事业心和责任意识强,能给大家带来正面的积极作用的同志;另一方面,榜样应切合实际,否则员工会认为榜样是高不可攀的。此外,管理者要注意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信服。

1.2激励机制的原则

第一,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激励机制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如果管理者在工作中没有做到公平对待所有员工,那么就会造成一些员工的不满,这将会给管理者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因此只有让员工觉得自己所得到的报酬是公平的,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公正公平的工作环境下工作,人人平等对待,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相反,如果管理者在激励机制中没有履行好公平性原则,就会使员工在工作中带有不满情绪,这样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第二,正面鼓励原则。正面鼓励是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工作中,员工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挫折,管理者应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渡过难关。此外,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出现某种过错,管理者也不要一味地批评和职责,这样只会让他们的情绪更加低落。相反,管理者应从正面不断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认真和努力。第三,物质奖励原则。在实行激励机制的过程中,除了以上情感的激励之外,物质奖励也是相当重要的。物质奖励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但物质奖励一定要把握好度,过多的物质奖励会给高校造成一定的经济困难,过少的物质奖励对提高员工积极性没有很大的作用。因此,管理者要根据本校自身的经济实力来制定相关的物质奖励准则。第四,多元化激励原则。激励机制切不可单一,而是要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管理者要按照后勤服务的不同职责和岗位、不同工作年限和级别等来制定不同的激励形式,从而使管理形式更加具有活力。

2高校后勤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

高校后勤激励机制管理的应用主要是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形式的结合。其主要内容如下:

2.1教育培训激励

教育培训是每一个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要想持久发展就要十分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教育培训有助于新员工更快地了解工作内容、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技能;另一方面,教育培训还有助于老员工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从而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做好高校后勤教育培训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培训目标和计划。在制定培训计划过程中,应根据后勤管理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从而在培训员工的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有效解决后勤管理工作中的种种问题。此外,后勤管理者要注意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将员工的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培训和员工的考核激励连为一体。

2.2文化激励

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都有它们各自内部的文化,高校后勤服务也不例外。一般来讲,高校后勤管理是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构成的。

物质文化建设就是高校后勤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生活上帮助员工解决困难,而且在工作中还要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多鼓励支持员工。此外,管理者还要加强高校后勤的文体服务设施和环境,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他们切实体会到高校后勤管理的人文关怀。

精神文化建设中,提升服务意识、创造真正的优质服务是关键。高校后勤中要注意切实满足师生的需求,一切为高校的工作顺利开展而服务。此外,尊重和培养员工的个性特点,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为高校服务。

最后,制度文化建设是高校后勤管理正常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整个后勤管理中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相关的条例和制度,才能让员工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因此,高校后勤管理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形象、塑造自身具有特色的文化,而且还可以保障高校建设的顺利进行。

2.3薪资待遇激励管理

薪资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较好的工资待遇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而较差的工资待遇会使员工产生不满的情绪。高校后勤薪资待遇主要采用以绩效为主的管理模式,通过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和效益工资四方面来综合考虑来分配每一位后勤员工的最后薪酬。其中岗位工资主要是通过员工所在的职务、劳动强度和职责等各个方面来定夺。因此,高校后勤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员工的出勤率、工作态度、工作职责、工作业绩等方面来全面考察。因此,后勤员工要想获得更多的薪资待遇,就要在工作中认真做好以上职责。

2.4绩效考核激励管理

高校后勤绩效考核激励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能力、业绩、师生满意度等方面的考察,为员工的工资薪酬、培训、晋升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要做到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员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和评价,从而保证整个考核工作得以更加民主和透明化。此外,在通过绩效考核进行岗位晋升的工作中,不仅可以帮助管理者选拔出一批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而且还能对其他的员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稳步向前发展。

3高校后勤管理中激励机制应用的问题及思考

3.1高校后勤管理中激励机制应用的问题

高校后勤管理虽然有助于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为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激励制度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由于一方面高校后勤管理者对内部员工的工作状况缺乏了解,沟通不够,导致激励机制显得十分单一,员工的积极性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另一方面后勤管理缺乏相应的薪酬管理体系,导致薪酬分配不合理,从而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这两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后勤管理的激励制度的有效开展。其次,缺乏良好的后勤管理文化。后勤管理文化是影响整个后勤部门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良的后勤管理文化会严重导致整个后勤人员工作态度懒散、不积极,从而引起高校师生的不满。

3.2高校后勤管理中激励机制应用的思考

高校后勤管理激励机制对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后勤管理中,要正确发挥激励机制的正面效应来为高校服务。在高校后勤管理激励机制的应用中,不仅要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健全的激励管理制度,而且还要注意处理好激励制度的度和量,严禁过多或过少的激励方法,以免使激励机制失效。此外,高校后勤的激励机制有效应用中同样要注意多关心和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多从正面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激励机制得以正常发挥。

4结束语

高校后勤部门是整个高校的基础服务部门,对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部门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的应用虽然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各种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的长处。高校后勤管理者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发挥激励机制的优势,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为高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啸,杜德清,苏祖祥.高校后勤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0.

考勤制度重要性篇5

一.企业后勤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即指预算控制,它是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分析与考核的过程。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企业后勤财务预算的目的不仅是确定本单位年度收支的计划和预测,更是为了合理控制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财力保障。企业后勤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后勤社会化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

1.为各级管理者提供量化指标。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后勤建立了企业化运行机制,要求对各部门的经营绩效进行考核,除了考核职工服务满意度指标外,经营目标的考核是重点考核对象,财务预算为经营目标的考核提供了量化指标,同时对各部门的考核也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2.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前,实行的是平均分配政策,很少有激励机制。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企业后勤具有了双重性质,它一方面是企业为方便职工工作生活服务的;另一方面则必须尊重经济规律,讲求经济效益。实行预算管理可以为各级管理者制定公平的激励机制,奖优罚劣,把各部门预算执行与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加强企业后勤预算管理几点建议

1.强化预算执行、深化预算监督。预算监督既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核对与校正,也是对预算编制正确性与合理性的反馈和评估。财务人员在资金管理上应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规划、控制和协调的功能,根据轻重缓急来安排资金调度,在预算执行中要严格按照资金审批管理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层层把关,加强对各项支出的监督管理,使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财务部作为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定期(每月、每季、每半年)检查各预算执行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并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从“事后算帐”转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控制职能。通过预算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发展内部控制,将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到预算管理的环节中。

2.加强宣传学习,树立预算管理观念。财务预算管理属于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具有全面控制效力,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新形势下,要求每项支出都能在预算中有所反映,每一笔支出都要有根有据,要求对全年的工作有整体的、准确的计划,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加强预算管理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完成。这就要求对企业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充分认识,加强对财政、税收法规宣传力度,使各级管理人员理解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树立预算管理观念,深入学习和了解后勤社会化改革动向,及时掌握政策变化,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各项规定,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有效性。

3.加强预算分析与考核。企业后勤应当建立财务预算分析制度,由财务部定期召开财务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全面掌握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研究、落实解决财务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政策措施,针对财务预算的执行偏差,财务部及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充分、客观地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建议。同时财务部还应当定期组织财务预算检查,并依据财务预算完成情况和财务预算检查情况对预算执行单位进行考核。

考勤制度重要性篇6

【关键词】党风建设高校机关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最具代表性的反映,在各种风气中具有总揽性、引导性和示范性的特征。党的作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高校机关后勤作风是高校党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事关高校党的形象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以党风建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推进高校优良机关作风建设。

一、党风引领下的高校机关作风建设的目标定位

高校机关后勤部门是高校党政的决策参谋和执行机关,也是教学科研工作的服务管理机构。高校机关作风状况,关系着机关部门职能的发挥,关系着高校党的形象,必须通过加强机关后勤党的建设促成优良的党纪党风,以优良的党纪党风带动工作作风的全面转变。基于此,基于党风建设的机关作风建设的目标定位应该是:加强机关党建,夯实基础,抓好机关后勤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仪态仪表、服务态度、办事效率,进一步强化大局服务意识与责任使命意识;进一步加强机关后勤基层组织建设、管理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建设,积极开展“学习型、服务型、效率型、节约型、廉洁型”的五型机关后勤创建活动,严格机关后勤考核与奖惩,促进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服务人性化、运转高效化、办事规范化,不断提升机关后勤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让群众放心、师生满意。

二、抓党建、促作风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党的建设,夯实作风建设根基

高校党的建设是机关后勤作风建设的重要前提和重要保障。要建设优良的机关后勤作风,必须狠抓党的建设。

一是要加强机关后勤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机关后勤党员领导干部在开展作风建设中要发挥好率先带头和以身垂范作用,坚持好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坚持过好双重民主生活会,坚持定期与师生群众进行对话座谈。要通过扎实开展下基层、听民声、办实事、促发展的活动,主动深入基层单位和学生班级了解情况,主动走进师生群众中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基层和师生群众解决好学习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以良好的亲民、务实、勤政、廉洁形象带动机关后勤作风的切实转变。

二是要加强机关后勤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合理设置机关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组建起组织严密、高效灵活、富有朝气的机关后勤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好机关后勤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坚持开展“支部组织生活”“主题党日活动”“党性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全面增强机关后勤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要加强机关后勤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机关后勤广大党员的学习和党史知识学习,进一步强化对广大党员的党风党纪教育和党性教育,充分发扬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岗位就是一个先锋示范窗口,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开展机关后勤作风建设和提高工作效率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示范表率作用。

(二)加强规范管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机关后勤部门承担着学校不同方面的服务管理工作。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化直接反映着工作作风。机关部门的共产党员要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带头遵守劳动纪律,促成规范有序的优良作风,加强规范管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一是抓好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和强制性,抓好制度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治校,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扎实抓好机关后勤管理制度与办事流程建设。对办公室的布局标识、管理制度、办事程序及服务标准进行统一设计制作并上墙,促进管理规范化与服务标准化。

二是明确部门与岗位职责。要结合高校设岗聘任等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进一步理清部门管理权责关系,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要求。组织和人事部门要牵头对机关各处室及后勤各部门的主要管理权限与承担职能进行明确,对岗位设置与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要将部门职责统一设计上墙,将个人岗位职责、人员姓名、职称照片统一制作成标识牌对外公开,主动接受师生群众的监督。

三是严格出勤考核。机关后勤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上下班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机关各处室及后勤各部门严格按照学校考勤制度,坚持每天考勤,每月考勤情况要及时报人事部门。人事部门要牵头每月不定期开展对机关处室及后勤部门出勤情况的考核抽查。根据对机关各处室和后勤各部门的平时考核情况及抽查考核情况兑现当月绩效工资奖惩。

四是加强上班纪律管理。上班期间,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一律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其他私事。不得无事随意串岗,不得未经领导允许私自离岗或溜号,不得利用办公计算机打游戏或炒股等。一经发现上述行为,应严格执行考核扣分制度,直接与个人和本单位年终考核挂钩。

(三)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机关部门的管理职能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管理即服务,因此,机关部门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性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努力为人才培养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

考勤制度重要性篇7

【关键词】编外人员高校后勤管理

当前,国家按编制对高校核拨人员经费,但编制数目难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编外用工现象日益凸显。高校编外用工主要集中于后勤部门,后勤实体的事业单位性质和企业化运作模式,导致其编外人员管理既具特殊性,又具复杂性。因此,探索研究高校后勤编外人员现状和管理机制,对提高高校后勤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满足高等教育自身不断发展的需求及社会的和谐和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高校后勤编外人员现状

数量庞大。高校后勤编外人员主要集中在餐饮、绿化、保洁、公寓服务、能源保障等部门。以某高校为例,餐饮服务编外用工579人,占员工总数的95.7%;绿化保洁日常用工119人,占员工总数的85.6%;公寓服务78人,占总数的83%;能源保障49人,占总数58.3%。编外人员共计903人,占后勤总人数79.4%,且从近三年来看,编外用工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流动性强。资源流动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对高校后勤而言必须将流动所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①。高校后勤编外人员流失现象严重,人力资源流动性较大。以前述某高校后勤为例,2009年共计流失262人,占编外人员总数29%;2010年流失283人,占32.4%。高校后勤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招聘和培训员工,成为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结构复杂。高校后勤编外人员主要由两类组成,一是聘用的有学历和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实行人事制;另一类是经劳务公司劳务输入、业务外包或直接聘用的人员,由后勤实体直接与员工签订劳动协议。从用工性质来看,有短期工、中期工,也有长期工。从人员身份上来看,有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年龄、文化程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结构复杂。

学历不高。高校后勤多数编外人员从事的是基础性管理与服务工作,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以该高校后勤为例,2011年5月共有编外人员903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3人,专科57人,高中172人,而高中以下学历占到了编外人员总数72.1%。高校后勤编外人员整体文化层次偏低是制约保障能力提升和服务质量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

高校后勤编外人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用工不规范,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高校后勤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后勤实体长期处于事业化与企业化的过渡阶段,没有同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协调发展,尤其是对编外人员的管理距规范化、有序化还有一定的差距。各高校后勤对编外人员在招聘、管理、使用和福利待遇上不尽相同,在高校后勤内部各实体中心(部门)之间的管理亦大相径庭。

《劳动合同法》贯彻不彻底,存在非法用工现象。新《劳动合同法》增加了高校后勤人力资源成本,也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并对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产生了冲击。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有的高校执行到位,但多数存在执行不彻底、非法用工现象,集中体现在签订劳动合同覆盖面窄,《劳动合同法》所要求的保险、待遇等落实不到位等方面。

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工作积极性。当前,高校后勤还没有构建适应其发展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一方面,在编人员工资主要依据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办法执行,在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上略显差异;而编外人员则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与在编人员收入差距巨大,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直接影响着编外人员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职务评聘,定岗定级上,编外人员发展空间有限,很难走到主要管理岗位和核心技术岗位,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此外,在绩效考核中,高校后勤多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但定量考核缺乏相应的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数字描述,致使考核目标狭窄,失去考核的应有功能,不能充分发挥职工工作潜能。

文化素质偏低,很难提供高质量的后勤服务。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高校后勤很难留住人才;重使用、轻培养现象严重,导致后勤编外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匮乏,制约着后勤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的提升。

高校后勤编外人员管理对策建议

加大后勤社会化力度,深化用人制度改革。《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校后勤应加快向企业化转变,全面推行人员聘任机制,深化用人制度改革。高校后勤依据后勤建设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按照满负荷、紧编制、高效率的原则,合理设置后勤各类岗位,严格控制编制;按照适才适用、选贤任能、取长补短的原则,优化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配置,营造公平合理的编内、编外人员管理机制②。

增强高校管理人员意识,提高后勤实体政治地位。后勤工作是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重要支撑,然而许多高校在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时未考虑后勤的发展,将后勤的管理列入高校管理的边缘地带。由于高等教育管理者在思想上缺乏对后勤实体的重视,在政策制度、经费投入、财务核算、配套设施的支持上不能满足高校后勤健康发展的需要,高校后勤难以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转变。因此,高等教育管理者应提高后勤实体重视程度,加大投入,使高校后勤真正成为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的地方,为教学科研提供更为优质的后勤保障和服务。

拓展人才引进途径,提高高校后勤编外人员整体素质。面对高校后勤服务队伍学历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高校必须不断拓展人才引进途径,积极吸收新鲜血液,将真正需要的人才引进来,用上去。通过拓展人才引进途径,可以推陈出新,不断提升后勤编外人员整体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料显示,国内很多高校为了适应后勤社会化需求,纷纷扩大了编外人员引进机制,由只关注师资队伍建设转向对师资队伍和后勤队伍同等重视,壮大了后勤队伍,提升了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③。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编外人员作用。高校后勤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要打破常规,让优秀人才参与后勤管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管理知识、专业技能,按照能力和特长分配工作,充分发挥每位职工的作用;要在各级各类别岗位选聘中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标准去考察和选聘,既不能过分注重人品而选择庸才,也不能过于强调能力而忽视品行;要利用聘期调整等契机,按照重点盘活存量,按需要扩大增量的配置策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实施绩效考核是以目标为导向,通过系列激励措施,促进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高校后勤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其首要任务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将大锅饭体系下的一岗一薪制度变为一岗多薪制度,将每个岗位工资划分为多个层级,依据职工表现晋档升级,充分发挥其潜能;要构建可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引入定量考核,把无形的管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量化指标,使之能准确、可靠的评价工作结果。

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员工培训。高素质人才是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质量、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首要资源,应紧紧围绕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一核心,完善培训体系、健全培训制度、加强员工培训。要有效使用各种积极资源,强化员工培训,努力提高后勤职工特别是占职工多数的编外人员的学习能力、业务素质;要结合高校后勤实际,采取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提高职工素质,确保高校后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深入高校后勤工作、了解后勤状态,及时准确发现后勤管理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确保培训效果。

加大服务外包力度,对具备条件的后勤服务实行外包。《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以“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规范自律、部门依法监管”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基本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为高校后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逐步尝试对保洁、绿化、餐饮、住宿等后勤服务过程实施外包,引进专业性较强的社会企业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转变高校后勤职能,由提供服务转型为管理服务,大大减少编外人员的使用,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和管理风险。(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本文系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项目“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机制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RS-2011-4008)

注释

①高庆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分析”,《科技文汇》,2010年第1期。

考勤制度重要性篇8

关键词:考勤机;弹性工作制;企业文化;内部沟通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14-02

自古不管哪个国家哪个行业,迟到、早退、旷工都是令各级管理层头痛的一件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的考勤机也应运而生,传统的点名、签到似乎已经成为了老黄历。但是考勤机就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一、新型考勤机的发展

不管是根据荀子的性恶论还是亚当斯的经济人假设,人都是懒惰的动物,都是不会主动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自私的个体。所以需要外界力量的束缚,把我们这些懒惰的散漫的个体凝聚成富有战斗力的高效的团队。考勤就作为重要的管理要件出现在了各级领导的面前。从最原始的清点人数发展到点名、签到,但是缺勤现象还是得不到缓解。于是人们开始研究考勤机,凭借人的聪明才智,我们很快就发明了打卡机,但是不久就发现打卡机是可以代为签到的。随后又出现了指纹机,但是不久一个速凝的胶泥又把代签问题摆在了企业领导者的面前。为了彻底解决代签问题,科技人员经过不懈努力又研制出了人脸识别考勤系统,人脸识别考勤系统就是一款采用“人脸”作为身份识别的高科技生物特征识别考勤产品,是目前最符合人类认知习惯的非接触式考勤系统。“我的人脸,我的通行证”是人脸识别考勤系统的特点。但是人脸识别系统也不是完美的,系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识别率比较低;(二)特征点采集的时候会有一些偏差;(三)难以做到多路图像的实时识别;[1](四)灵活性较差,考勤方式较为死板。

不管是打卡机还是人脸识别考勤系统,都是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着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从技术层面强制人们去遵守上下班时间,杜绝一切不符合八小时工作制的事情发生。这样做就真的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层次吗?

二、弹性工作制

(一)弹性工作制的产生及发展

弹性工作制是60年代由德国的经济学家提出的,当时只要是为了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拥挤的困难,70年代这一制度在欧美得到发展,英国约有70万职工,德国有四分之一的工人实行了这一制度,美国一些脑力劳动占重要地位的行业也实行弹性工作制。到了20世纪90年代,40%的大公司采用了弹性工作制,其中包括了杜邦、惠普等大公司。[2]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看,现代工作、生活节奏过于紧凑,员工面临的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弹性工作制灵活的工作方式更能激起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于工作特性所允许的员工来说,弹性工作制可以调整上下班时间、可以缩减每周的工作时间,通过远程办公和部分时间上班等工作形式,使他们可以稍微缓解自由控制自己的时间。相对于传统的固定工作时间制度,弹性工作制无论对于个人、企业还是社会来说都具有显著的优点。[3]

(二)弹性工作制的内容

在原则性的前提下具有灵活性,留有让管理对象自行选择、调整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余地,此即“弹性管理”。[4]弹性工作的内容可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弹性工作时间;2、部分时间上班;3、压缩一周工作日;4、弹性工作地点;5、自愿减少工作时数;6、分期退休;7、休假或轮休。[5]弹性工作制有多种实现形式有核心时间与弹性时间结合制,工作成果中心制,紧缩工作时间制等。[6]

(三)弹性管理制的优点

1、弹性工作制可以改善就业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失业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部分企业不得不通过裁员来降低用工成本。然而,裁员是一把杀手锏,一旦处理不当,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弹性工作制是更灵活、更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弹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失业。[7]

2、弹性工作制可以为企业节约资源,为员工节约时间

由于弹性工作制对人们的上班时间不再做硬性规定,人们就倾向于以最快的速度干完自己的工作,这样在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加班费的支出,降低了企业管理费用。同时,员工可以错开上下班的交通高峰,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而且还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减轻社会管理的难度。

3、弹性工作制可以激励员工的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遵循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人际交往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递增规律,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更愿意全心地付出,从而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的层次。传统的“坐班”、打卡制有把人等同于机器的倾向,使员工有不被信任、不被尊重的感觉,如果连被尊重的需求都满足不了,就更不用说上升到自我实现层面了。弹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用“弹性(柔性)”的方式去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自然的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领导力,把组织的意志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8]

4、弹性工作制有助于员工工作家庭的平衡

传统的坐班制过于死板,一天八小时工作制,如果员工的家离上班地点比较远的话,每天加上路上的时间,照顾家庭几乎就不可能了,对家中的老人的身体和孩子的教育都会无暇顾及,带着对家人的担心和忧虑,专心工作也就比较难了。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在完成自身工作的情况下,凑成一点时间照顾家庭,家庭和谐了员工的心理负担也就相应减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变相的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四)弹性工作制的缺点

1、加重企业管理者的负担

在传统的“坐班制”中,“打卡”制度方便了管理者对员工的出勤及工作指导的管理。使员工的管理很方便,一旦实行了弹性工作制,领导对下级的考核和指导就变得比较麻烦,当某些具有特殊技能或知识的人不在现场时,它还可能造成出现的问题难以解决,从而延误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度。

2、容易导致员工散漫心理的形成

人的素质是能否实行弹性工作制的重要因素,对那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职员来讲,工作时间的自由使得他们有“空子”可钻,可能会导致工作效率变低,有时甚至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减少员工之间的沟通

弹性工作制可能会让员工之间缺乏时间沟通从而导致感情联系减少,从而使员工各自形成“知识孤岛”。有的员工可能还会产生孤独感和彼此之间的陌生感,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和企业文化的培养。

三、新型考勤机与弹性工作制的比较

考勤机的发展向愈发精良愈发完善的程度上发展,最新一代的考勤机完善着上一代考勤机技术上的漏洞,督促着员工履行自己的职责。不管是研发人员还是管理人员,研发使用的目地都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增加企业盈利。但是只是单单在考勤机的技术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大有治标不治本的嫌疑,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实现考勤管理的双赢局面。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人是有自我实现需要的,只有看到这一点从人的需要出发,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员工意识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产生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即使没有考勤机员工的考勤也能够顺利进行。

四、在我国推行弹性工作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工作责任

在弹性工作下,工作时间没有成为硬性标准,工作责任就要被重视起来,员工必须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并要一直负责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员工的懒散心态,使弹性工作制真正发挥作用。

(二)加强对员工的自律教育,形成自律的企业文化

在弹性工作制度下,如果要兼顾纪律与效率,最好的方式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自律文化,透过文化去影响约束员工的行为最有效。通常越是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自律行为就会越有效。如果整个大环境都是自律严谨的,个别的散漫的员工也会怕自己成为人们眼中的异类而约束自己的行为。[9]

(三)完善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而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不要把工作时间作为唯一的考核变量,靠制度来科学地规范和管理。岗位职责明确、清晰,员工非常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弹性工作制实施的顺畅。

(四)做好内部沟通

良好的沟通能保证信息的流通,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每个企业都要有适合自己的沟通渠道。比如说定时开例会或者举行晚会或是定期的野外拓展训练等。

(五)合理安排核心技术人员的工作时间

核心技术人员往往掌握着关乎企业脉搏的知识和技能,有的工作缺少了他们就难以进行,安排弹性工作时间是尽量要将这些掌握重要技能的人才安排到位,任何工作时间都不能缺少他们。如果人员实在安排不开,可以考虑让他们加班,但要付给足额的加班费。

总之,弹性工作制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只要能够正确合理的利用,弹性工作制带来的效益要比考勤机大的多。

参考文献:

[1]张奇,谢红微.人脸识别在考勤中的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03).

[2]严瑞,牛立新.弹性工作制渐成时尚[J].人才瞭望,2001,(09).

[3]杨继莲.弹性工作制实施的效应及条件分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7).

[4]董学会.弹性管理思想初探[J].华东经济管理,2000,(01).

[5]郑甘.弹性工作制内容及步骤[J].连锁与期许,2000,(02).

[6]郭守忠.弹性工作制与远程办公[J].现代办公-办公室业务,2008,(02).

[7]范德成,刘延静.关于我国企业推行弹性工作制的探讨[J].商业经济,2009,(05).

考勤制度重要性篇9

[关键词]指纹考勤;教学管理;功能设计;应用

前言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生源呈几何数增长,而生源的质量逐年下滑,结果是学生在校教学管理难度在逐年加大。为了更好的满足教学管理需求,一方面加强学生出勤管理,另一方面监督教师教学管理,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引进了一套指纹考勤系统加大对教师和学生日常教学考勤管理。

1设计思路及其功能

1.1系统物理架构

本系统主要是针对学生考勤而设计的,学校考勤的特点是体系庞大,班级众多,学生数分散,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上课时间和地点都在不断变化,更多因为学生实验、实训等课程都在不断的变更,对考勤记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干扰较大。考勤的结果和学生的总评成绩挂钩,以及学生考勤也便于学校管理层对学生的管理,要根据结果实时给予缺勤较多的学生予以处理。学校考勤系统的主要要求:一方面时时监控学生上课出勤、旷课、早退、请假的情况;另一方面是监督教师上课是否提前五分钟走进课堂、按时下课以及是否调停课情况。第一,考勤系统要具有区间划分功能,能够准确划分上课班次、时间,从而对不同的课程进行及时有效考勤;第二,考勤系统的设计就是避免教师课堂时间考勤、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学生在考勤时出现作弊等现象。考勤系统能够有效识别杜绝代考勤现象,规定学生考勤时间为上课前20分钟有效时间,下课后再次考勤,避免学生逃课,规定迟到15分钟算旷课一节,早退旷课二节,四节连上课程,两节课后续打卡一次。考勤数据通过数字校园网时时传送,学生和老师都可在校园网数据平台查询其出勤率以及旷课次数。数据一般一周统计一次,统计结果上报分管学院领导及其各班班主任和辅导员,随时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对旷课较多的学生要求班主任及其辅导员找学生谈话,及时了解学生动态。1.1系统物理架构本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指纹机、服务器及计算机三个部分组成,系统的整体架构位于校园局域网内,并能通过网络中心与互联网相连。整个系统以遵循tCp/ip协议的以太网作为传输媒介,将分布在各处的指纹机和计算机连入局域网。服务器上运行着服务器端软件部分、数据库及学校网站,

1.2系统基本流程

本系统中的用户:管理员、教师、学生,教师既是管理者,又是参与者。由于每个上课地点都要安装指纹机,学生可能在其他上课地点的指纹机上签到,因此判断学生是否正常出勤需要两个条件:签到时间和签到地点。管理员根据学校安排设置考勤规则,包括考勤时间、课程表(提供考勤对象和考勤地点等信息)。如果学生按时签到,但签到地点与上课地点不符也会被记为旷课。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教师无需参与考勤管理,其需要参与考勤管理的处理流程在教师角色分析中进行阐述。采集学生的指纹可以直接采用指纹机自带的功能。每个学生可以采集1~3枚指纹。

2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高职学生整体质量的下滑,很多学生已失去学习兴趣,晚上通宵熬夜游戏,白天睡觉,学生出勤率低。大学生逃课已经从个别行为发展为普遍现象,在学生中流传“没逃过课的学生生活不完整”、“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等流行语。尤其是遇到大课和考勤不严的老师逃课现象尤为严重,其中有一个班45人,每次上课学生大约20人左右,老师依然熟视无睹。学生旷课“潮”败坏了学风、教风、考风。家长认为孩子在校上学,辛辛苦苦供养其日常和学费的开支,而大部分学生上大学的生活状态是上网、聚会、谈恋爱、甚至个别同学参与。长时间的旷课不仅影响学生在校获取知识和技能,也会阻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竞争能力的培养。如不及时遏制旷课潮,极易产生“蝴蝶效应”和“破窗效应”。学生旷课的原因众多,其中考勤不到位缺少精准高效的考勤方式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大课,任课老师一般不点名或者抽点,但结果是很多同学轮流上课,轮换答到。为了有效避免学生的侥幸心理,故采用指纹考勤系统。首先,指纹考勤效率高,签到时间长,一般在上课前20分钟签到都是有效时间。以200人的大班为例,采取“点名答到”的方式大概需要15分钟才能完成考勤,如果采用一般的指纹机,0.6秒就可以识别一个指纹,学生逐个按指纹签到需要7分钟左右完成。而且,指纹考勤不用事先集中学生,签到时间灵活,可以在课前或者课间休息时随到随签,简便快速,不占用上课和休息时间。其次,指纹考勤准确客观,只认人,不以客观意志为转移。因为指纹的唯一性,不会出现冒名顶替而且签到的时间会客观的记录在系统内不可随意更改。为了严格学生逃课现象,一般以两节课为考勤节点,课前按指纹,课后按指纹,并且在规定课前和课后20分钟内为有效时间。既可避免缺勤,又可避免逃课。再次,考勤常态化、数字化。指纹考勤系统的高效、准确、便捷、实时传送等特点可以对于学生的管理做到常态化、数字化。考勤数据可以及时汇总、通报给各个同学,甚至可以做到家长也能了解其孩子上课情况,便于学校、家长监督。并且学生可以实时查询其出勤情况(见图3)。学院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工号和学号进入数字化校园系统,实时查询自己的考勤情况。并和请假以及老师等相关调课申请等挂钩。第四,考勤机成本低、使用方便。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指纹考勤技术日趋完善,其成本低廉,硬件设施安装简便,但软件的开发需要以及管理成本较高,一是学生指纹的采集,主要依赖于学工办负责;二是联网依赖于学校信息中心来开发软件,以便数据的汇总、采集和导出。第五,考勤系统便于教师工作量的统计,老师课前和课后都要打卡,通过数据汇总最终核算教师工作量,避免教学管理人员时候统计工作。考勤机也可监督老师是否提前走入课堂,并是否提前下课等教师应该遵守的最基本原则。

3存在问题

3.1制度严厉、管理实施松懈

考勤制度是监督学生参与日常教学活动的有效措施之一,引导和约束学生走入课堂并认真听讲,把精力放在课堂上,从而为学校教学目标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有明确体现:“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应当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未经批准而缺席者,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应予退学。考勤记录一方面要计算成平时成绩折算到期末总成绩,另一方面将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按时上课,如旷课较多者应重点关注该生,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分管领导。但是在原始考勤制度下,任课教师不够重视,教师对学生感情冷漠,老师不关心学生是否按时上课。出现很多极端事例,有个别老师经常说期末考试看见该学生,平时上课几乎未见其,最后期末成绩不及格。指纹考勤避免了老师上课不点名的做法,学生按照规定课前、课后签到,每周统计数据公布,提醒旷课较多的学生,每月统计及时处理。

3.2缺勤背后深层问题

出勤率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反映,学生旷课主要反映的是学习态度问题,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学习态度的养成不能完全依赖于严格考勤。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的反映是学校学生精神风貌和学习风气的重要体现。学生缺勤表面上看是学生个人的不遵守学校相关纪律,个人学习意志力不够坚定,学习兴趣不浓等个人的浅层次问题。其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问题。首先,现在高校纷纷建立新校区,老师基本不住在学校,老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少,师生之间比较冷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市场经济下的商品买卖关系。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关爱和教师之间难以形成心理契约。其次,师资力量不强。很多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意见还是蛮大的,上课枯燥乏味,老师照本宣科,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采用,部分老师只读ppt。学生缺课的原因之一是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不恰当。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发展现状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再次,学校对于教师发展的内动力激励不足,学校的教师激励政策和管理制度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调整教学内容的作用有限。学校没有重视提升教师内在素质,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内在动机,另一方面是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尽管国家也加大教师的培养,但是往往流于形式更多的教师是利用培训等机会去享受,而不是真正的学习。第四,高校在转变学生对考勤制度的态度上认识不够。教师对考勤制度的态度由被动的服从到认同再到最后的内化是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很多老师认为大学生更多的依赖于自身的学习,不重视考勤。第五,考勤制度实施过程中轻视心理关怀。出勤率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的反映,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风向标和报警器。很多老师只为了考勤而考勤,老师考勤的目的就是核算平时成绩,而不是了解和关注学生,为什么学生不来上课,有没有其他问题,一般老师不会考虑,个别老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第六,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很多学生对大学的认识比较片面,而且短时间难以转变,他们认为大学生活应该是自由的,管理上不应该太过严格,所以学生大多对课堂点名比较反感而又无奈。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指纹机这样的“点名神器”引入课堂,必定引起一片质疑和抱怨之声。学生观点的对与错暂且不论,仅从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这一基本的管理底线出发,加强课堂管理,完善考勤制度是很有必要的。指纹考勤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应用在高校课堂,本身并无太大问题,问题在于这种技术手段背后所反映出的高校或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不信任、不放心,还是责任心、严厉、关心或是重视?会让受众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如果需要采取指纹考勤的方式,一定要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工作,以免适得其反。第七,留住学生的人,留不住学生的心.指纹考勤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旷课现象,做到把学生留在课堂,但学生在课堂是否能专心听讲,是否“身在曹营心在汉”则不得而知。如果学生因此出现“隐性逃课”行为,即上课不听讲,无视任课教师的存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考勤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当然,这是从其他角度应该考虑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还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学生求知欲、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下功夫,这比严格的考勤更有意义。

4提高考勤制度实施效果途径

4.1教学计划相应调整

教学计划是学生在校期间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制订计划必须按学生的特点制订,坚持科学合理的计划,适应高职院学生的特点。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并体现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教学计划主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应用为重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也即意味着教学计划不仅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且要适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

4.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一个学校发展的活力。教师要加强自身建设,一是敬业精神,注重自身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新知识更新、贮备,并力争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新知识教学;二是自身修养,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和以身作则,普通话标准、语音响亮清澈,严守教学管理的规定,认真备课,认真考勤,认真上课,不迟到,不早下课,不拖堂,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三是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变,适应高职生文化基础薄弱,不爱学习等自身特点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4.3辅导员班主任尝试心理引导

对于学生管理者来说,首先要做的是探讨和研究学生缺课背后的心理原因。通过完善的学生考勤管理系统遴选和甄别学生旷课的原因。加强心理疏导给学生以关怀,帮助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考勤更有人情味,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4.4学生自我培养

解铃还须系铃人,在严厉的考勤也有旷课的学生,学校可安排社团举办一系列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青春时期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知识的储备才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5结语

考勤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考勤制度实施的目的,对于肩负人才培养学校来说根本目的是通过考勤建立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对于承载国家未来被管理者学生来说要认识到自身的缺陷,有意识的改正自己的缺点,通过学知识、学做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董云吉.指纹考勤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4(15).

考勤制度重要性篇10

【关键词】人工考勤技术考勤人文关怀惩戒条例

一、引言

在资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多样化,学习的目的也越来越难以明确。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课堂考勤中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逐渐显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态度散漫、纪律松懈,迟到、早退和逃课现象屡有发生,如何完善考勤,发挥其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存在的弊端

(一)考勤方式陈旧,效率低下

高校现行的考勤方式主要还是人工考勤,任课教师点名、学生干部点名或任课老师和学生干部交叉点名都属于人工考勤的范畴。人工考勤存在许多弊端,操作上也不便利。教师点名,占用上课时间,同学代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过多批评迟到、旷课和早退现象会影响学生上课的情绪,频繁地点名还有可能增加学生的叛逆心理,影响师生关系;学生考勤,能相对节约时间,但负责考勤的班干部常常很难严格考勤,考勤结果与真实的出勤情况常有出入;教师学生交叉考勤相对有所改善,但操作复杂,考勤工作量大,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实现。另外,采用人工考勤方式,管理人员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只能靠查看教师或班干部定期上交的点名册,在时间上也具有滞后性。

(二)由人来操作,难以严格执行

人工考勤另一个严重的弊端就是由人来操作,过于严格的考勤会显得冷漠,没有人情味,并引起负面情绪,所以人工考勤在执行时常常很难做到绝对严格。任课教师考勤,部分教师迫于师生关系的压力或碍于学校对学生旷课严厉的惩戒条例,对学生的出勤采取比较宽松的态度;也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持放任态度,认为高校教学中来不来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对于考勤不予以重视。学生考勤,负责考勤的班干部基于同班同学的人际压力和舆论压力以及私人感情等常常不能自觉严格履行考勤职责,考勤难以落到实处。

(三)停留在考勤本身,缺少人文关怀

在高校教学中,师生交流的时间及次数都非常有限,课堂考勤是发现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应对此加以利用,然而,大多数情况是考勤完了,收起考勤表,定期上交给管理人员或留作学生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多数教师对考勤的情况不进行分析,也很少深究学生缺勤的原因。是教学内容不够有吸引力?还是学生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还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个别经常缺勤的学生又有什么个人原因?学生缺课有许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有学习态度的,也有来自家庭和学校内部的,应善于从考勤表中发现问题,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积极、有效回归课堂学习。考勤只是手段,通过考勤发现学生和课程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考勤的真正目的。

三、改进对策

(一)引进高新技术实现技术考勤

现在有些高校已经在尝试使用一些高新技术进行考勤,如射频识别、人脸识别和电子考勤等,技术考勤应该是高校考勤方式改革的方向。在课堂考勤中使用高新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克服人工考勤因人而存在的种种问题。技术考勤实现了一视同仁,能真正严格考勤。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学生上课的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尽快帮助解决,克服考勤监管滞后的弊端。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课堂考勤管理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力度,帮助高校尽早实现技术考勤,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自主进行系统的研发。也有人认为技术考勤机械、生硬,但我国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一直接受被动式教育,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动机不明确有普遍性,因此,技术考勤适合我国教育的情况,使用会利大于弊。

(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那么,考勤交给技术后,人的职责是什么呢?技术考勤只能是手段,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做的是对考勤情况的分析,及时从中发现问题并纠正改进。作为教师,要常反思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陈旧需要改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要注重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建立在人文关怀上的引导比单纯的批评式教育更为有效,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作为管理人员,在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的同时,也可以从宏观的层面进行引导,强化大学生刻苦钻研、奋力进取的精神,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体现学校鲜明特色的校训,使大学精神深入人心。

(三)制定相对宽松的惩戒条例

与课堂严格考勤相反的应是缺勤惩戒条例相对宽松。旷课达到多少次取消考试资格和考勤直接与成绩挂钩这样的条例是合理的,但有些缺勤惩戒条例,例如某些高校采取的旷课达到多少次不能入党、旷课达到多少次直接记入学生档案之类的做法则可能失偏颇。严格的条例制定容易,但在具体实施中有许多的问题,从而造成实施松懈。前述某些任课教师在课堂考勤中迫于严格的缺勤惩戒条例的压力虚报学生缺勤情况则是一例。绝对的严格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甚至有可能断送学生的前程,这与大学教育的初衷是背道相驰的。

四、结语

文章对高校人工考勤方式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现行考勤制度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实现技术考勤,加强人文关怀;严格课堂考勤,放宽惩戒条例。随着考勤制度的完善,考勤制度的积极作用会逐步发挥出来,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翔,谢鸿存.高校课堂管理:严格还是自由?――论考勤与教学质量的辩证关系[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4):77-82.

[2]刘富汉.高校学生考勤制度浅议[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97-98.

[3]张亮.学生课堂考勤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7):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