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旅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十篇旅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十篇

旅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8:53

旅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1

关键词构建旅游法制环境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为此,旅游业发展迅速。同时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及旅游纠纷的增长也给我们带来另一个新问题,即“如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良好法治环境,以保障旅游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一、我国构建旅游法治环境的现状评析

(一)我国旅游法治环境的立法现状。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旅游立法建设开始被重视,并经历了从初具形式到立法多样化、从中央立法先行到地方立法的繁荣。当前我国的旅游法从法律效力角度来讲,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与旅游相关的法律,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我国虽尚无直接的旅游法,但涉及旅游的法律还是有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第二层次是全国性法规、规章,它由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社条例》和《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第三层次是地方性旅游法规、规章,它由地方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省级人民政府和省会所在地的人大及政府制定。如《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和《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等。这些从全国人大到地方人大、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已基本构建起具有我国特色的旅游法律体系,为我国旅游法治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但是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旅游法法典,全国性法规、规章较少,地方性法规、规章零乱,消费者维权艰难,我国旅游法治环境仍需提升、净化和培育是构建良好旅游法治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旅游法治环境的执法现状。

当前,我国旅游执法主体主要是以各级政府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为主。旅游执法主体按其职能可分为三类:第一,如各省、市旅游局以旅游管理为主的管理职能部门。第二,如市、县工商管理行政部门的消费管理等其他行政机关中以旅游执法名义行使职权的部门。第三,旅游综合执法大队或旅游监察大队。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旅游执法主体的权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制定政策法规,规范旅游市场,引导旅游企业合法经营。其二,监督、检查旅游市场的发展。其三,协调处理旅游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纠纷,以维护旅游市场的稳定发展。我国目前的旅游执法体系可以说是由政府主导的严格管控与市场宽松管理为辅的执法体系。

(三)我国旅游法治环境的司法现状。

当前我国司法系统面临着应如何快速、公正地审判旅游纠纷案件的问题。目前旅游纠纷案件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其一,旅游纠纷一般集中在民事、刑事领域。其中在民事领域多发案件主要是民事侵权案件和民事合同案件。在刑事领域多发案件主要是旅游活动中的盗窃、抢劫、杀人案件。此外,旅游交通事故也占有一定比例。其二,旅游纠纷趋于多样化、典型化。旅游纠纷已经由一般的侵权和合同纠纷扩展到其他。其三,旅游案件对当前司法环境建设提出了巨大挑战。案件数量的增多,案件的多样化,不仅给司法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对司法制度的调整和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我国构建旅游法治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立法存在的问题。

近30年来我国有关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虽然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国家层面的关于旅游方面的立法不能与地方立法步调相协调。国家在旅游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不能与地方形成一致、统一。其次,地方旅游立法繁而杂,多而不精,其权威性和公正性不够,且其质量和立法技术含量一般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其三,地方旅游法制建设关于横向指导的法规太少。国内现阶段的旅游立法仍然倾向于以管理为主,主要调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法律关系,相反,调整旅游服务者与消费者及旅行社经营活动的横向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明显不足。

(二)执法存在的问题。

徒法不能自行,好的法律只有实施好,才能发挥其作用。当前我国旅游执法中依然欠缺“依法治旅”的法治意识,各地普遍存在执法不依法、执法混乱、地方保护等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地方旅游执法缺乏地域、行业上的统一性。旅游执法是一个跨行业、涉及面较广、对空间地域要求比较高的执法行业,地方执法在地域的协调性、行业的统一性上问题较多。其二,旅游执法主体的法律意识观念淡薄,执法腐败问题严重。近几年来,在旅游执法主体这些职能部门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执法症结,如旅游收费制度混乱,地方政府与旅游景点恶意设置关卡、暗箱操作等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影响了整个旅游法治环境的发展,而且使地方社会的矛盾日益加剧,对旅游法治环境的构建造成了巨大压力。其三,地方旅游执法部门缺乏应对旅游突发性事件的机制。特别是近几年,从环境污染到、从自然灾害到恶性安全事件,地方性的突发性事件频发,对旅游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但地方管理部门在应对此类事件上缺乏必要的应对机制。其四,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施时,没有相应的惩处措施来保障。比如,在此次旅游法草案中,有些地方的处罚力度不够,如针对旅行社的违法行为,最重的处罚是20万元以下的罚款。此外,在草案中,很多的条文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并且全案没有引入刑事处罚的内容,让人感觉违法的成本过低,不利于旅游法的实施。

(三)司法存在的问题。

司法机关在旅游法治环境建设中起后盾作用。我国旅游司法现存的主要问题有:其一,以司法方式解决旅游投诉与旅游纠纷案件的“机会成本”过高。发生旅游纠纷后,当事人需要寻求最具效率、最具公正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然而,当事人在选择过程中就面临着决策博弈;其二,面对一些新类型旅游纠纷案件,司法机关缺乏必要的审判依据。幸运的是,新的旅游法已将出台。其三,我国仍缺乏灵活的审判案件机制。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旅游纠纷案件的本身特点而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快速、高效的审判机制。

三、我国旅游法治环境构建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旅游法律法规体系。

1、贯彻落实《旅游法》。我国《旅游法》千呼万唤终出来,它是旅游法规规章制定的依据,对旅游法治环境的构建起着统领性作用为了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落实好细则。例如旅游景区容量超载问题,景区门票上涨问题,如何听证、如何制定政府指导价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细化。二是加强宣传贯彻、解读培训。需要尽快出台《旅游法》相关释义,做好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宣传。三是加大执行力度、监管力度,避免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等情况。

2、加大调整横向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力度。所谓调整旅游横向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是指调整旅游消费者与旅游经营者旅游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我国还没有《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旅游安全事故防治法》等想过的法律法规。出台此类法律法规将会为我国旅游法治环境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3、梳理地方立法。其一,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导,构建一种自上而下、条理清晰的法规规章体系。做到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宏观把握为指导,从旅游经济关系、旅游民商事关系、旅游管理关系、旅游生态环境关系等四个方面入手制定综合性的实施条例。其二,形成各个领域、各个部门既不重合又不相互抵制的法规规章体系。

(二)完善旅游执法相关机制。

1、构建、完善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的旅游纠纷协调机制、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旅游联合执法机制。完善各项机制能够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利,公正处理旅游纠纷。上述机制均以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如工商、城管等相应部门为辅,采取分管领导负责制,设置专门的办公室,明确具体办事人员及工作职责。

2、完善旅游执法监督机制。目前执法、司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执法司法人员的‘信念缺失’―――缺乏对法治的信仰,缺乏对社会的信念。上不惧天理,下不恤民情”。执法腐败已经成为当前国内法治发展的巨大阻力。防止旅游执法中的腐败问题,除培育高素质的旅游执法队伍外,还需完善旅游执法监督机制,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对旅游执法进行监督。如完善旅游执法的内部审查与纠错机制、旅游纠纷投诉机制、社会舆论监督机制、旅游执法信息公开机制等。

(三)创设快捷的纠纷解决机制。

作为国际旅游岛的海南省各级法院,截止2010年,已在全省设置27个旅游诉讼服务中心和27个旅游法庭,以审判旅游纠纷案件,为破解这一难题,作了大胆的、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各省可以借鉴海南省,在重点旅游区或者是旅游黄金季节(如五一黄金周),人民法院设置专门的旅游纠纷审判庭或巡回法庭。采用速裁程序处理旅游纠纷,以简化纠纷处理程序和缩短处理时间,及时受理及时审理,降低旅游纠纷案件当事人的纠纷解决成本,为当事人提供快捷、便宜的服务。

(作者:张东生,贵州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合规部负责人;邓晓银,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注释:

曲文菲:《中外旅游行政执法比较研究》,载《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袁翔珠:《论我国旅游法制的改革和完善》,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第30页。

旅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48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9-0102-02

[本刊网址]http://hbxb.net

一、青海省贵德县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水污染严重。贵德县最出名的生态旅游地是黄河,在旅游过程旅客们在旅游的过程中要参与一些水上旅游的项目,比如是漂流、乘船、划船等,这些水上活动项目不经意间就对黄河水造成了极大地污染;大部分游客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环保意识,会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随意的往黄河水里丢一些垃圾、废弃物等;当地政府盲目地开发生态旅游,兴建大量的水上工程,还有当地的一些企业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把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含有大量化学物质的废水、废渣肆意的排人到黄河水当中。其次是土地污染。贵德县当地的一些企业肆意的把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排到企业外的领域,而不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集中处理,导致贵德县土壤内所含的营养成分越来越少,使土地的土壤呈酸性,出现了大量的盐碱地。第三是大气污染。现在贵德县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因为一个地方的旅游是离不开交通工具的,虽然贵德县比以前繁华了许多,但是交通工具大多数是机动车辆,机动车辆大量排出的尾气在空中四处弥漫,不但污染了贵德县的空气,而且对人体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大气污染也进一步破坏了贵德县的文物古迹。最后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贵德县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的经济,在开发当地生态旅游的过程当中缺乏调查研究,只知道追求经济利益,没有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规划、评估和科学论证,导致贵德县的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使贵德县原有的和谐生态环境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二、青海省贵德县生态旅游中存在的环保法律问题

(一)缺乏相应的立法。贵德县在关于生态旅游方面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如果贵德县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也没有相应的法律作保障,所以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非法分子无法得到法律的制裁,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也会越来越猖獗。而且我国在生态旅游法方面,不仅没有一部全面规范旅游业的基本法,而且一些相关规定中提到生态旅游的相关内容少之又少。最重要的是针对流动性大、季节性强的旅游污染,诸如景点、景区超标排污问题,旅游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等,也没有进行专门有效的规制。这对于生态旅游的持续健康开展是个巨大的隐患。

(二)管理机构重叠,管理体制混乱。旅游区对生态旅游的开发管理大多是以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为主要形式进行的。在一个生态旅游区的范围内,往往存在着很多个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如水利、林业、文物、国土等不同部门,这些不同的部门往往有着自己不同的管理重点和管理权限,这就导致了贵德县生态旅游区内部管理职权比较的分散,无法实现系统的、全面的管理。这种不合理的管理重叠的机构设置,使得本应统一性很高的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变得支离破碎。

(三)不注重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生态环境维权途径单一。轻诉讼、重行政。目前我国在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手段就是一些命令控制性的相关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的应用明显不够,难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相适应。法律正确实施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严格公正的司法制度,但是在实践中各个地区的司法机关并没有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也没有较高的地位、公正度和权威。

三、青海省贵德县生态旅游环保法律问题的完善

(一)完善环境立法:生态环境立法是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基础。为此,应当加快制定综合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取代已经实施20余年的《环境保护法》,为其他环境保护专业性立法提供基本法律依据,并且这部法律应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各旅游重点地区和当前问题突出的地区,尤其是我省贵德县,应由地方政府牵头,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制度、办法,在条件好的地方先行突破,而后自下而上,逐步规范。在无生态旅游“大法”的情况下,争取做到在生态旅游活动中的几个主要环节上有“小法”可依。贵德县要根据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抓紧已经出台的规章制度的配套、完善工作,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能够真正落实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二)加强环境执法监管:综合执法,联合执法,严格执法。景区管理经验表明,强化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协调管理力度,是贵德县实现景区管理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赋予景区管委会县级人民政府职权,成立景区综合执法局,将公安、工商、物价、税务、城建、交通、路政、林业、环保、质检等职能由综合执法局统一行使,实施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既可以精简机构,又符合景区管理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的国际通行做法相一致,是与国际接轨的做法。另外,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并严格贯彻执行;合理配备执法监管人员,进行全过程监管。同时在林业、农业、环保、景区、景点等部门和地区聘任一批兼职旅游执法监管员。在对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监管上,不单是旅游过程中环境保护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对过程前和过程后的监管。

旅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3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严格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健全和落实各项制度,进一步捆绑部门责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认真抓好景区在规划、保护、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推进风景名胜区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景区保护、开发、富民共赢目标。

二、组织领导

(一)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强化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风景名胜区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以下简称猛管处),张勇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整改工作督查组

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小组下设整改工作督查组,为成员,负责对责任单位和监管单位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

三、整改措施及责任

为了确保建设部检查组提出的问题能够彻底得到整改,全面实现景区“保牌、创优、升级”目标,将整改工作分两步实施,即:第一步,围绕检查组提出的四个问题进行整改;第二步,围绕建设部《关于印发部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验收考核标准的通知》的要求,进行全面整改。

(一)第一步整改工作重点及责任

针对检查组提出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形同虚设、职能薄弱,对漂流公司旅游经营管理监管不力;风景名胜区环境卫生、旅游安全和经营管理混乱”问题,认真贯彻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风景名胜区管理和旅游行业管理法律法规,采取抓重点工作整改与构建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办法,突出抓好景区交通、卫生、安全、经营等硬件设施的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部门责任,加强日常监管,推动景区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1、机构方面

按照县委常委会的决定,对景区所辖的8个乡镇成立党的工作委员会,由县委常委向仕莲同志兼任党工委书记,对所辖乡镇及相关单位实行统一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的内设机构,由现在的三科一室增设为七局一办,全面负责辖区内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2、交通方面

(1)完成抚哈路整修及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完成三叉路口停车场和管理站建设。责任单位: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旅游公司),监管单位:县交通局,验收时间:2014年5月30日。

(2)建立交通疏导预案,做到有专人现场指挥。责任单位:旅游公司,监管单位:县交警大队,验收时间:2014年5月20日。

(3)加强进入的旅游车辆调控,确保抚哈路不出现交通堵塞现象,游客候船时间不超过1小时。责任单位:旅游公司,监管单位:县交警大队,验收时间:2014年5月1日。

(4)加强至、至路段交通秩序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安排专人上路执勤,杜绝交通堵塞现象发生。责任单位:县交警大队,验收时间:2014年5月1日。

3、卫生方面

(1)两个码头按4a级标准建设更衣室和旅游星级厕所。组织专人对和河码头的环境卫生进行全天候打扫,确保清洁卫生;定期清除漂流河道垃圾。责任单位:旅游公司,监管单位:猛管处、县旅游局、县卫生局,验收时间:2014年4月30日。

(2)在漂流途中选择3个点,设置环保流动厕所。责任单位:旅游公司,监管单位:猛管处、县环保局,验收时间:2014年4月30日。

4、安全方面

(1)制定应急预案和医疗抢救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责任单位:旅游公司,监管单位:县安监局、县卫生局,验收时间:2014年4月1日。

(2)在漂流途中建立3个游客应急疏散点,建立应急疏散标志,落实专人现场指挥。责任单位:旅游公司,监管单位:县安监局,验收时间:2014年4月1日。

(3)落实专人对、河码头游客上下船进行疏导,维护好现场秩序。责任单位:旅游公司,监管单位:县旅游局、县安监局,验收时间:2014年4月1日。

(4)在、河码头以及漂流沿途设置3个应急医疗卫生室。责任单位:旅游公司,监管单位:县卫生局,验收时间:2014年4月30日。

(5)完善漂流险要地段安全警示标志。责任单位:旅游公司,监管单位:县安监局,验收时间:2014年4月30日。

(6)在漂流险要地段设置安检岗哨和应急抢险队伍。责任单位:旅游公司,监管单位:县地方海事处、县安监局,验收时间:2014年5月1日。

(7)加强游客接待量的监控,禁止超过景区容量接待游客。责任单位:旅游公司,监管单位:猛管处,验收时间:2014年5月1日。

5、经营管理方面

(1)经营业主健全自身管理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旅游经营服务活动。在景区设置规范的标识牌。责任单位:旅游公司,监管单位:县旅游局,验收时间:2014年4月20日。

(2)举办好《风景名胜区条例》、安全生产、服务质量、服务技能等方面培训。责任单位:旅游公司,监管单位:猛管处、县旅游局、县安监局,验收时间:2014年4月20日。

(3)加强船工管理,杜绝乱停乱靠、不文明待客、不热情讲解以及收受摊点回扣等现象发生。取缔沿河所有餐饮经营点,保留三个摄像点。责任单位:旅游公司,监管单位:县旅游局、县地方海事处,验收时间:2014年4月20日。

(4)要求所有员工统一着装,并配戴工号牌上岗。责任单位:旅游公司,监管单位:县旅游局,验收时间:2014年4月1日。

(5)拆除、河两个码头以及漂流沿途、镇未经批准设立的摊棚点和建(构)筑物;督促经营业主组建专门管理队伍,加强日常监管,防止反弹。责任单位:县建设局,监管单位:猛管处,验收时间:2014年4月30日。

(6)加强景区从业村民教育,做到摊点设置规范有序,文明经商;协助抓好违章摊棚点整治过程中的村民稳定工作。责任单位:县工商局、乡、高坪乡、旅游公司,监管单位:猛管处,验收时间:2014年4月30日。

(7)积极向省、州物价部门申报漂流景区门票,争取2014年依法征收。责任单位:物价局、猛管处,协助单位:旅游公司,验收时间:2014年4月30日。

6、其它方面

做好《总规》报批工作;完善景区卫星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景区标志牌建设工程及重要节点勘界立桩工程。责任单位:猛管处,验收时间:2014年4月30日

(二)第二步整改工作重点及责任

1、部门联动,乡镇齐动,按照《部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验收考核标准》的要求,在2014年5月底前全面做好机构设置管理职能,规划编制实施、违规违章建设查处、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标志标牌规范设置、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等工作。

2、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围绕创建a级景区,以景区经营业主为责任主体,完善景区硬件设施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力争2014年9月前完成4a级景区达标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保护好、管理好风景名胜资源,促进全县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当前严峻形势,把整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时组建相应的领导班子和专抓队伍,确保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

(二)强化配合,精心实施。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整改工作进行精心安排,将工作目标和任务责任到人,同时要加强协调配合,主动履行部门职能,确保整改工作有序进行。猛管处、文化局、广电局要及时收集整理整改工作相关音像、照片和文字资料,加强与州、省、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汇报协调,做好景区综合整治复检工作。

旅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4

【关键词】郭家沟;乡村旅游;模式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消费理念的转变升级,乡村旅游在中国迅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太多的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国内因地方政府重视程度、经济投入、经营体制、管理理念、发展思路等原因,造成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普遍缺乏规划,杂乱无章,各自为政,盲目经营;经营过程中权责不明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经营项目单一,产品特色少,雷同多;无序竞争带来很大危害;基础设施不健全,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现代管理意识薄弱,品牌宣传促销不力,行业整体缺乏系统性营销策略;季节性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瓶颈等[1]。

郭家沟位于天津市蓟县下营镇东部,依山傍水,山湖相依,风景秀丽,泉甜物美,民风纯朴。山上松柏郁郁丛丛,山下的果树花果满枝,是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小山村。郭家沟村除了拥有独特的生态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等先天资源外,还开发了一个生态环保的绿色旅游产业,工艺葫芦的深加工。近两年来,郭家沟村充分依托固有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大搞农家旅店,用商业的眼光审视生态,用发展的眼光经营生态,将郭家沟建设成了山村风貌凸显,生态特色鲜明,人居环境颇佳的旅游专业村。

随着郭家沟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规划设想、基础设施、接待规模、营销体系、服务水平、利益分配方式等已滞后,不足以支撑郭家沟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问题愈显突兀。为进一步提升郭家沟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天津市政府出资,并以蓟县主导,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完成郭家沟旅游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郭家沟乡村旅游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蓟县下营镇人民政府委托巅峰智业集团进行运营咨询,对郭家沟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提出具有郭家沟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运营模式。

郭家沟乡村旅游模式在郭家沟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乡村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由郭家村成功经验并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2],通过实践、提升,笔者总结出该类型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政府主导、农民参与、企业治理”,不同于以往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政府主导”中,“大规划、大联动、大融资、大产品”是政府主导的特征;在“农民参与”中,农民成立村集体机制,全程参与经营、全程跟踪监督;在“企业治理”中,“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分配”,最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即郭家沟乡村旅游运营发展新模式[3]。提出此模式,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业内人士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对国内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改革、创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政府主导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政府引导,旅游发展规划

天津市级政府起到良好导向作用,不仅从高度和深度上对郭家沟乡村旅游项目规划进行宏观把控,并出资修编《郭家沟旅游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以蓟县主导,聘请专业的规划单位进行编制。蓟县政府对项目规划提出具体的实施操作要求,明确郭家沟乡村旅游的功能定位。这充分说明国内乡村旅游保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政府对乡村旅游产业和行业的宏观指导。

(二)创新机制确保旅游发展资金

政府部门通过重大项目、转移支付等形式,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补偿等关系乡村旅游发展领域的引导性投入,吸引了金融机构资金以各种形式参与郭家沟乡村旅游业,提升了郭家沟乡村旅游硬件配套设施,解决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问题。同时,郭家沟采取权益融资方式,创新了农村大规模土地流转机制,解决了农村土地合理、有效、规模化的利用问题,有利于提高土地产能;让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组成经济联合体,参与郭家沟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从而形成规模化集群效应,增加了郭家沟乡村旅游的抗风险能力。

(三)打造核心产品确保区域领先

在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上,郭家沟乡村旅游以定位高端产品为核心,摒除了传统乡村旅游产品的低层次、低等级问题,重点发展以自然风光、乡村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旅游产品,重点打造文化创意型产品、休闲景观型产品、参与体验型产品、商业经营型产品、特色主题型产品这五大产品体系,塑造“山水田园风光、北方乡村文化、塞上民俗风情”美好意境。以高端、休闲、度假的理念,打造郭家沟乡村旅游度假产品,为蓟县乡村旅游,甚至是天津地区模范起到带头作用。

二、完善农民利益分配制度

农民是国内乡村旅游发展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也是经济利益再次分配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如何激发农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支持,保持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的激情,以及有限的参与乡村旅游的管理,一直困扰着中国旅游的理论界和实践者,而郭家沟的农民全程参与运营和监督,创造性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全程参与经营

按照规划设想,郭家沟村民参与旅游发展经营的内容有:直接到旅游公司就业,旅游公司成立后,将吸收郭家沟村民到公司就业。参与各项节庆活动,为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提高郭家沟村知名度,旅游公司每年将举办不同主题规模的旅游活动,每次活动村民自行参加。参与销售旅游商品、从事旅游接待,在旅游公司和村党委的帮助、引导下,村民可以搞工艺品生产、土特产品加工,从事旅游住宿接待等。

(二)全程参与监督

公司成立后,农民可以成立村集体机制,参与郭家沟旅游发展,监督村中及公司财务开支,通过村集体机制组织表达自己的意愿。旅游经营中,村民如有意见或想法,可通过村集体机制与公司和村党委进行磋商。为了确实反映村民的意见,郭家沟村村集体机制负责人由村民自己选出。

三、企业治理市场化运营确保高效率

郭家沟乡村旅游在运营管理上采取的是公司化的运营管理方式,从而将过去单一的一家一户农家院经营发展成农户乡村旅游联合经营体。管理上效益、营销促发展,分配增和谐,有利的推进国内乡村旅游企业管理变革和创新的步伐。

(一)企业统一管理

为规范和提升郭家沟乡村旅游品质,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郭家沟在政府主导下,成立了村旅游公司,并征得农家院经营户同意,与其统一签订《委托管理合同》,对农家乐经营户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村公司负责整个村庄的旅游环境打造、维护、整治;对农户的床上用品进行统一的采购、洗涤、消毒;通过宅基地置换和土地流转,对参与的农户土地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的布局、有效的利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产能;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农家院经营秩序,避免恶性竞争和揽客现象;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村民素质培训,定期质量检查与监督,创造竞争、有序的经营环境。

(二)企业统一营销

为避免市场竞争,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郭家沟乡村旅游将传统的由农家院经营户单体销售进行整合,利用村公司的优势,集中、统一的对郭家沟乡村旅游的产品渠道销售,重点打造郭家沟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郭家沟乡村旅游营销的最大创新就是通过蓟县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将智慧旅游概念引入到郭家沟乡村旅游中,通过智慧旅游挖掘客源,实现乡村旅游的科学化、信息化营销管理。广开渠道和网络,坚持品牌理念,系统运用营销精细化管理工具,实现郭家沟乡村旅游发展的二次飞越[4]。以上举措均走在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沿,开创了规模化、节约化运作乡村旅游市场的先河。

(三)企业统一分配

郭家沟乡村旅游统一分配的模式有两层含义:一是客源的农户分配,二是经营收入的分配。客源的分配。统一分配方式,解决了困扰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多年的利益分配难题,是一种创新策略。

村公司根据各农家院装修、规模等综合条件设定农家院等级,不同的等级统一制定差异化的价格,村公司根据游客的实际需求,按照排序进行循环安排,最大程度地保障同一等级层次农家院的接待量。

利润的分配。郭家沟乡村旅游利润的分配原则是在扣除农家院经营户缴纳给村公司的管理费的基础上,依据公平的原则,按照“核定股份比例+经营考评”办法进行。村公司根据对农家院经营户日常服务质量、环境卫生等的综合考评,结合农户土地入股比例进行利润分配。

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和统一分配的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土地产能,增强村民的经营意识,避免了粗放式经营,同时公司利用各种资源可以有效地开展服务意识和质量的培训与管理,进一步从软件上提升了郭家沟乡村旅游质量。

四、郭家沟运营模式研究的意义

郭家沟乡村旅游模式的研究,产业效用示范、经济效益提升、社会效益凸显、环境效益明显、文化效益可期。在推动蓟县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推进蓟县基层民主建设、提升蓟县乡村旅游管理规范、提高蓟县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升蓟县经济结构布局和农村经济水平的同时,也对国内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创新了国内乡村发展和谐社会新模式;开创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新课题;开创了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发展新方向;破解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瓶颈难题。

(一)创新了国内乡村发展和谐社会新模式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常抓不懈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农民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而郭家沟乡村旅游模式的研究,恰好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方法、范式。按照郭家沟模式的发展,最终会是形成城乡经济有效互流、城乡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企业长期投资获利、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推动中国城乡政治、经济、文化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开创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新课题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近30年,国内众多学者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在乡村旅游发展类型上基本取得一致意见,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的经营机制、管理模式研究上,始终存在一定的分歧;始终没有找到一种可行的发展模式。即使有些学者提出一些理想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但是因为没有实际发生案例佐证,始终成为一种“乌邦托”式的理想。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中,不管是河南“栾川模式”、成都“龙泉驿模式”、还是贵州的“天龙堡屯模式”,都解决不了利益长期分配问题,而郭家沟乡村旅游新发展,恰好可以为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案例。

(三)开创了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发展新方向

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决定了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在政府主导下,如何发展乡村经济、政治、文化,郭家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给出了一个满意的答案。目前,中国乡村旅游遍地开花,但是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乡村旅游模式较少,通过对郭家沟乡村旅游的研究,旨在从规划、产品、管理到营销角度提炼出一套发展乡村旅游模式和思路,一方面丰富中国乡村旅游模式的内涵,同时能达到良好的示范意义,进行全国乡村旅游的纵深层面的推广。

(四)破解了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瓶颈难题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不缺优美的自然、文化资源,最缺的是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支持。中国城乡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注定了中国绝大部分乡村无力自己出资发展乡村旅游。农村财政紧张,金融机构少,且贷款数量非常有限,乡村旅游发展缺少实质抵押品,向银行融资极其困难。郭家沟乡村旅游发展破解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融资难问题。郭家沟同时通过投融资模式创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招商引资,引进企业作为战略投资主体,投资建设郭家沟乡村旅游,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陈辰.近二十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69-73.

[2]王曦.近年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概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0:118-120.

旅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5

关键词:社会导游导游服务公司信誉职能

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一直为我国gdp的增长贡献力量,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旅行社业,其龙头和纽带作用早已得到各界认同。进入wto以来,面临国内市场开放以后激烈的竞争环境,旅行社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各旅行社纷纷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这其中,临时雇佣社会导游,少用甚至不用专职导游,是业界近年来普遍的做法。在旅行社服务传递系统中,导游人员处于最为关键的环节,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最终结果。

建立社会导游服务管理机构的必要性

2002年1月,在下发的《国家旅游局关于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的通知》中,出台了《关于建立“社会导游人员服务管理机构”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指出:要迅速建立和完善“专职导游”和“社会导游”两套组织体系和教育管理体系。对“社会导游”,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在旅游城市成立专门的导游服务管理机构实施管理。

将社会导游与旅行社专职导游的管理工作予以分离,各自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是基于以下客观事实。

社会导游成为导游队伍主体

社会导游的迅速增加,源于以下主要原因: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导游人员在总量上的需求不断增长,吸引了大量热爱旅游事业的社会人士报考导游证,参与导游工作。我国旅游市场需求在时间上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旺季导游人员眼中缺乏,社会兼职导游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弥补这一空缺。长期以来,我国旅行社业竞争手段单一,恶性价格战导致旅行社利润空间日益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缺乏资金动力,聘请社会导游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营运成本开支。导游职业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现行导游资格考试方式客观上有利于社会人士。现有导游资格考试方式存在重书面表达、轻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缺陷,同样的考试,社会人员考试通过率远高于旅行社专职人员。社会导游中学校教师和大学、中专在校学生占相当大比例。

社会导游有效管理机制缺位

截至2002年1月出台《指导意见》之前,对日益增加的社会导游人员,有关法规都未对其管理机制做出特别规定。社会导游人员多以兼职者身份在假期从事导游工作,与所服务的旅行社之间并无人事隶属关系以及固定的合作关系,旅行社无法对其实施日常培训工作,而对导游人员的行政管理也仅限于并无多大实际意义的年审制度。现实中,社会导游游离于旅行社内部管理和国家旅游行政管理的边缘,形成其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上双重缺位的真空状态。

社会导游素质问题及其信誉危机

社会导游(尤其是其中占绝大多数的兼职导游)长期游离于旅行社日常业务管理和旅游行政管理的边缘,其业务素质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都难以有所保证。导游服务属无形产品,其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以及较高的关联度等特点,使得对导游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非常困难,衡量导游的服务质量优劣也难以有统一的标准。

长期以来,导游人员的种种违规行为使旅游者普遍对旅行社(尤其是对导游)失去信任,顾客与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紧张;而旅行社又对导游(主要是对临时雇佣的社会兼职导游)普遍缺乏信任感,并以种种经济手段意图限制和制裁导游违规行为;然而不合理的导游薪酬制度又迫使导游人员铤而走险,以种种非正当手段谋取本应该由正常渠道获得的基本经济利益;由此产生信任缺失的恶性循环。因此,对社会兼职导游日常管理的缺位以及现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是导致导游服务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社会导游服务管理机构职能分析

根据《指导意见》,“社会导游服务管理机构”的建立采用“导游服务中心”和“导游服务管理公司”(简称“导游公司”)两种形式。前者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对外以中心名义独立开展人事活动并承担法律责任,中心只收取人事管理费,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后者依照有关规定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对外以公司名义独立开展经营活动并承担法律责任,但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公司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合同、协议、保险等形式明确与导游人员、旅行社的相互法律关系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导游人员的人身保障责任、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因个人行为造成损失的责任划分等。

目前,全国各主要旅游城市都已依照《指导意见》纷纷成立导游服务管理机构,其中以导游公司形式居多,部分城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出台了有关社会导游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如“社会导游人员管理办法”、“社会导游人员管理合同书”、“提供导游服务协议书”、“社会导游人员服务质量保证书”、“导游服务意见反馈单”、“社会导游人员任务派遣单”和“服务质量奖惩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及操作程序。这些导游服务管理机构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现对整个旅游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为社会提供社团信誉

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信誉产生于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决策主体预期一个长远的未来,就会重视信誉,检点现在的行为。反之,如果对未来的预期很差,就会导致非理性的短期行为。

导游人员对未来的预期还取决于市场弈的普遍形式。而信任是在重复博弈中,当事人谋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兼职导游工作由于服务的对象的不固定性,工作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流动。高流动性造成市场上一次性博弈频繁,从而造成违规短期行为频发。

现代社会,居民的流动性大,传统的信誉机制失灵。现代社会复制信誉机制的主要手段是现代组织,包括企业组织、社团组织及中介组织。韦伯在100年前观察到参加社团组织等于获得一个“社会印章”,得到一个“信誉认证”。社团中的个人如有不当行为,外人很容易识别其所属的团体,从而施行“团体惩罚”。

基于此,导游服务公司以社团的方式将一次性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使其成为信誉的载体。外界可以采用约束“庙”的方式来管理“和尚”。如果导游公司中社会导游的个人违规行为足以损害整个导游服务公司的信誉,使公司利益(包括直接和间接利益)受损,公司将以足够的积极性去尽力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并惩罚违规成员,维护自身的信誉。

为社会导游提供专业支持

导游公司是社会导游与旅行社之间的桥梁,为其提供工作机会,降低导游个人寻找工作机会的“交易成本”。而社会导游以年为单位向所挂靠导游公司交付管理费用。

正如前文提到,为了树立自身良好的信誉,导游服务公司不仅将为挂靠的导游提供出团机会,更会对其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提供导游词、导游证年审服务等专业支持。只有这样,导游服务公司才能在竞争中保持相对优势。就目前的导游公司的具体运作来看,不少导游公司常常因为资金、人力资源不足等条件的限制,无力为社会导游提供足够的专业支持,对社会导游的管理也比较松散。

实际上,一个职能完善的导游服务公司,还应该通过导游沙龙、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业务培训和指导等诸多方式,为社会兼职导游提供职业发展机会。这样,导游公司才能争取到更多的社会导游加入,良性循环才得以顺利进行。

维护社会导游合法利益

除了向社会导游人员提供专业支持以外,导游公司还要成为维护社会导游合法权益的代言人。现阶段,多数社会导游人员在付出艰辛的劳动之后,仅能从旅行社得到与其劳动付出极不相称的出团补贴;导游工作具有高风险的特点,而旅行社一般都不为出团社会导游办理意外保险;如有游客不满意旅行社服务质量而投诉,社会导游还要承担由此造成的部分甚至全部经济赔偿责任;大众传媒也往往只从表面现象出发,热衷于对导游违规现象的曝光,而缺乏对导游违规现象深层次的剖析;凡此种种,使得社会导游在带团过程中承受多重心理压力。社会导游的兼职特点,使其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导游公司既然向挂靠导游收取管理费、向旅行社收取中介劳务费,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社会导游有权要求所挂靠的导游公司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导游公司与旅行社鉴定合作协议时,应该坚持明确社会导游从事导游服务工作应得的合法、合理所得,并采取措施保障社会导游人生安全。在产生旅游责任事故时,导游公司还应该合理分辨导游、导游公司、旅行社三方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份额,努力避免向导游人员转嫁责任的现象发生。

促进旅行社向专业化发展

旅行社是导游公司的服务对象,导游公司为其提供接待业务所需的人力资源。按照事前签订的协议,导游公司为旅行社提供所需社会导游人员,旅行社则以天为单位支付导游出团补贴、支付导游服务公司中介费用。此时社会导游的人事隶属关系发生暂时的转移。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导游带团期间由其过失造成的法律责任应该由导游、导游公司、旅行社及其有关第三方责任人共同分担。

传统上,旅行社基本业务包括产品开发、产品促销、产品销售、旅游服务采购以及旅游接待五项,其中前四项业务由于涉及旅游线路的开发与市场的开拓,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且相互间关联度很高,而第五项接待业务相对独立,并且同质性较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外包理论逐渐成熟的条件下,导游公司为旅行社将接待业务剥离外包,从而降低成本、集中资源、进行专业化经营提供了可能。

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代行导游管理职能

将部分甚至大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移交相关行业组织,是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的做法,香港旅游业议会堪称典范。香港旅游发展局负责向全世界促销“动感之都”、制定相关法律、规划香港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而旅游业行业规范的制定、旅游从业人员资格的认定、培训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则由香港旅游业议会负责。实践证明由行业组织代行政府行政职能可以取得更佳的绩效。

虽然我国旅游行业组织的发育远未成熟,但长远来看,行业组织代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无疑是必然的趋势。导游服务公司应该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组织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努力为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现阶段,导游服务公司应该承担的管理职能主要有:负责社会导游人员的注册登记,代办导游证、导游等级证和ic卡,并负责其日常管理;负责组织社会导游人员参加年度审核、年审培训和日常业务培训;负责社会导游人员等级升迁的评定工作。负责建立对社会导游人员服务质量的考核监督办法和奖惩制度。

参考文献:

1.肖佑兴,吴玉琴.导游人员违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江苏商论》(j),2003(10)

旅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6

【关键词】社区参与;神仙湖景区;旅游合作社

一、旅游社区参与的可行性

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任何形式的发展都是为了社区居民的发展,旅游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发展,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居民的素质和意愿。以富川福利镇神仙湖生态瑶族旅游区为例,随该旅游区的规划组以户为单位,在茅长屋和八百岭两个村子进行了问卷调查,两村共有120户,发放问卷70份,有效问卷62份,这其中重点对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进行的分析。在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上,由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很多居民都希望通过发展旅游来提高自己的收入,大家都无一例外的赞成旅游开发。在居民参与的形式上,很多居民虽然参与的形式丰富多彩,但参与的形式主要集中在特色餐饮、旅游住宿、销售土特产上,这主要由当地的经济和村民的经营条件与意识决定。居民对旅游开发影响的认知都集中在有利的一方面,尤其是收入、交通和环境方面,这说明居民对旅游的期望很高,虽然有个别居民认为会影响社会风气,毕竟是少数,而且反映程度也不是很深。

二、旅游社区参与的主要模式

1.“公司+农户”模式。这种模式是比较早期的模式,其参与主体主要是旅游开发商和社区居民。农户几乎将自己的资源完全交由旅游公司进行开发,在旅游公司成立并对景区进行经营管理之后,农户再以员工的身份参与到旅游社区参与的形式当中来,这种模式的收益分配主要以4种形式为主:(1)社区分款。(2)基础设施。(3)教育。(4)就业。

2.“股份合作制”模式。“股份合作制”模式是在“公司+农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参与主体具有一定的开发性,公司以资本入股的方式组建旅游开发公司,社区居民以资源和劳动入股的方式参与到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来,也吸纳外来的各种形式的股份,这是一种兼有资本合股和劳动联合的经营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既保持了股份制筹措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内核,又吸收了股东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等合作制基本内容,是一种集股份制与合作制优点于一体的新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这种模式在制度上保证了劳动者与所有者的统一及劳动者地位的平等,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企业文化。在收益分配上,实行按股分红与按劳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对员工劳动的积极性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在经营管理上,实行民主决策和管理,即股份合作制企业内部职工拥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权利。一般实行股东大会与职工大会合一的最高权力制度,坚持一人一票制或与一股一票制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仿照股份公司制度,设置相应的机构,制定相应的章程。

3.新的模式。旅游合作社是遵照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的专业合作组织,组建、运作基本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范进行。旅游合作社属于经济组织,由5名以上成员组成,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具有法人资格选举理事长作为合作社的法人,在治理机制上实行一人一票的民主决策机制;合作社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对外同样追求组织利益最大化;成员按照合作社章程参与合作社内事务的管理,有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并分享盈余的权利,同时承担一定的合作社经营资金需求。富川神仙湖景区最终确立以旅游合作社的形式让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具体是让村民以土地、房屋、果树、劳动等多种形式入股景区建设,组建旅游合作社,政府在财政和政策上支持旅游合作社的发展和运营。由投资商负责开拓市场、招徕客源,当地农民负责住宿、餐饮方面的接待,收益由双方进行分成。这种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发展能破解原住民边缘化难题,“零风险”的投资模式能激活开发热情,但该模式除了农村生产力不高,农民观念落后,农民素质低等固有的不利因素外,更有属于农村落后的第三产业的不利条件。

一个地区社区参与模式的选择有如该地区景区性质的地位,需要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发展因素以及制约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模式。模式选择对了,不仅可以促进景区的规划和开发,也可以使景区在后来的经营管理上更加顺利,与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关系也会很融洽,使景区在“得道多助”的情况下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旅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7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在接到“紧急通知”之后,我公司领导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明确此次自查的内容和工作步骤。同时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安排部署:

首先我们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责任。

第二,我们决定在全公司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进行集中整治,并要求每个干部开展自查自纠,并汇报自查自纠结果。

第三,扎扎实实在公司内部开展借参观学习到红色旅游景区公费旅游的集中整治工作。集中学习,提高认识。

第四,实行“一票否决”。对借口工作去红色景区旅游的有关人员在年度目标考核、评先树优上“一票否决”。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集中学习了《关于对我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到红色旅游景区参观学习加强监督检查的通知》的重要思想,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通知精神,提高了对规范到红色旅游景区参观学习,制止以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名组织公费旅游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认真对照,自查自纠

我们集中时间,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进行自查自纠。充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从领导到职工对照通知进行了自我剖析。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公司近年来组织的各类活动、会议等进行了检查:

1)对近年来的各类活动、会议进行梳理,主要检查活动及会议的组织单位、地点、时间等内容,查找有无与活动、会议内容不符,借机去红色景区旅游的问题。

2)对近年来组织的各类活动、会议经费支出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经费的支出渠道、金额等情况,查找是否存在与会议内容、规模不相符,违反财务规章制度,以会务费列支红色之旅的问题.

3)对近年来组织的各类活动、会议参与人员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有无与会议无关人员参与,查找是否存在以学习为名行红色之旅的变相公费旅游问题。

检查结果:没有发现以红色之旅为借口变相公费旅游的现象,也没有发现以单位或个人名义要求红色旅游景区有关单位接待的情况。

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虽然我公司不存在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名组织到红色景区变相公费旅游的现象,但是加强防范工作,对防止今后出现此类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结合通知精神,特制定以下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强化教育。继续认真组织逐条学习领会《关于对我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组织到红色旅游景区参观学习加强监督检查的通知》的重要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纪委、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文件精神上来,加强自我约束,强化廉洁自律观念,切实按省纪委的有关精神和有关规定,进一步堵住到红色景区变相旅游的渠道。

2、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建立完善举办各类活动、会议的相关规章制度,特别是涉及到红色旅游景区参观学习的各类活动。把工作切实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保证此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公司纪委将定期对各类活动、会议的举办进行检查,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旅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8

关键词: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转型

一、引言

合作经济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现象,在众多的经济组织形式中,合作经济独特的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成为人们尤其是弱势群体通过互助达到自助的一个重要手段。自1844年12月24日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经济组织——罗虚代尔先锋社建立以来,关于合作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就从未间断。近年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解决或缓解“三农”问题的重要组织形式,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化取向改革和农业弱质性相结合的必然结果。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原子式经营形态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市场信息不灵、市场竞争力弱等逐渐制约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政府引导和推动的“农家乐”协会、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公司等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成为提高乡村旅游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进“农家乐”综合竞争力的积极力量。但正如走在前列的合作经济研究者们所遇到的一样,乡村旅游发展中专业合作组织在产生、绩效以及性质定位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需要厘清的概念。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现状特点和产生、发展的一般性条件分析,探讨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未来发展的主体模式。

二、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依法自愿联合组成,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实行民有、民管、民享原则为其成员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广义理解,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包括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等;狭义理解,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指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义“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一)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主要类型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在农业发展急需调整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相应地,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育时间短于一般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组织结构、运作方式还很不规范。根据创办主体的性质和组建的途径,大致可分为“农家乐”服务中心、“农家乐”协会、旅游服务公司、“农家乐”联合社(2007年7月1日以后出现的专业合作组织)四大类。

1 “农家乐”服务中心

“农家乐”服务中心一般由乡(镇)政府出面设立,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除在乡(镇)设“农家乐”服务中心外,还在乡村设立“农家乐”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站的负责人由当地乡镇或村分管负责人担任。乡镇“农家乐”服务中心的工作经费主要由乡镇财政拨付,村级“农家乐”服务中心(站)的活动经费由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进入中心的农户交纳定期会费、客源提留一定差价、经营当地土特产所得利润及其他合法服务项目所得等构成。这类组织在实际运行中更像是政府管理“农家乐”的派出机构,邻近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户被捆绑起来,实行以中心带动下的“四统一”管理,即统一接团、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促销;服务中心有权认定“农家乐”的服务资格,同时通过年检等对“农家乐”服务质量实行监督;服务中心接受主管部门的年度考核。浙江省安吉县是“农家乐”服务中心制度开展最早的县市之一,现有“农家乐”服务中心9个,到2007年底共带动和管理“农家乐”505家,床位8500个。

2 “农家乐”协会

大部分“农家乐”发展重点区域都成立有“农家乐”协会,由政府和村委会发动成立,履行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职责。王兵等调查的北京郊区的32个民俗村中,2/3的村庄有旅游协会。但多数“农家乐”协会并不规范,有协会名称,却由于没有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无法收取会费、接受捐助,因此基本没有自主开展协会活动的能力。正式注册的“农家乐”协会具有独立的社团法人资格,主要通过收取会费、接受捐赠和赞助开展相关活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以村为单位的“农家乐”协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多是村书记、村长等村委会成员,协会与村委会重合;联合多个村组成的“农家乐”协会多以乡(镇)政府主导,部分建有自己的网站,帮助会员进行网络营销,收取每年50-100元的会费,运作经费相对有保障一些。大部分协会的工作基本停顿或停留在组织会员参与旅游主管部门开展的培训、营销等活动上,协会自主性、独立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普遍偏弱。

3 旅游服务公司

旅游服务公司由村镇设立,属于集体性质的法人实体,申请有旅游经营执照,各“农家乐”经营户挂靠在村镇旅游服务公司下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经营活动,经营户要把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10-30%)上交村镇旅游服务公司。村镇旅游服务公司通过制定内部的一些规章制度来规范每个经营户的经营行为,对旅游资源和游客信息采用集中管理、统一分配的办法,也即在经营中实行“四统一”:统一接待、统一登记、统一分配和统一结算。村镇旅游服务公司的总经理一般为村支书、副总经理由“农家乐”经营户推举产生。在实际运作中,村镇旅游服务公司还开拓有其他旅游经营业务,比如村镇景区等,而对“农家乐”更多的是管理和规范。上海崇明岛上的“农家乐”经营基本采取这一形式。由于公司管理权建立在村镇集体组织对村镇的管理权限而非产权基础之上,“四统一”的运作受到相当挑战。

4 “农家乐”联合社

“农家乐”联合社是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后出现的新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组建、运作基本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范进行。“农家乐”联合社属于经济组织,由5名以上成员组成,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具有法人资格;联合社选举的理事长是合作社的法人,在治理机制上实行一人一票的民主决策机制;联合社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对外同样追求组织利益最大化;成员按照合作社章程参与合作社内事务的管理,有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并分享盈余的权利,同时承担一定的合作社经营资金需求。2007年7月25日,浙江省安吉县的9个农家乐经营户签署协议成立“故里炊烟”营销联合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规范运作。

(二)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和发育特点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是伴随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而出现的,它一方面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自身也处在不断发展转型之中,因而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有其特殊作用,其结构和组织行为也很具特色。

旅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9

一、抓好公交实事工程建设。

公交交通建设坚持以公共交通优先为战略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与社会不断进步相协调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相适应。根据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充分利用公交网络资源,合理布局,不断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出行便利的优质服务。今年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公交场站、首末站建设。浒关新浒公交场站,于2月份开始施工,目前已竣工,验收结束后可投入使用;公交公司中心场站,位于312国道高架下,总面积11000平方米,目前进入施工阶段,工程年内结束;金山公交场站扩建,该场站占地约7500平方米,目前正规划设计。上半年完成了青红路首末站和绿宝小站的建设;龙池风景区和苏州软件学院首末站正在建设之中;阳山花苑公交首末站改建工程进入议程,年内将完工;浒关311公交首末站经与当地政府多次协调,扩建方案已定,预计9月份可投入使用。下半年将计划新建树山村首末站和太湖湿地公园首末站。

二是候车亭、路名牌建设。对兴贤路、华金路、230省道、马涧路、邓尉路、紫金路、滨河路、苏福路、长江路、火炬路、渚镇公路、通安镇、塔园路建设候车亭,下半年施工结束,其中渚镇公路上新建的16只候车亭目前已竣工。

三是公交线路布网。新增公交线路1条(316),延伸公交线路2条(932、301),调整公交线路3条(51、42、302),上述线路均解决了观山考验场、长江花园、国际汽车城、绿宝广场和名硕等出行问题。另外,⑴金山路—相城众泾村;⑵金山路—汽车南站;⑶国际教育园北区—火车站;⑷浒关镇—木渎镇;⑸马涧—马涧(环线);以上线路待新购客车到位,逐步完成布网。在东渚、镇湖两>文秘站:

四是对全区镇(街道)、大型企业进行公交工作调研。为更好地实现公交线路科学布网,切实解决人便于行,组织调研小组,对镇(街道)和大型企业进行了调研,使我们在下一步设置线网时更具针对性、合理性。

五是协调和指导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完成增资扩股工作,合理使用资金。为加快区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切实协调区公交在发展中存在的资金问题,于今年6月底区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通过增资扩股调整股权结构的决定,由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增资950万元、市公交公司增资50万元、区公交公司注册资本由万元增资至3000万元,从而形成上述单位45%、30%、25%的国有资产股权相对控股的股权结构。按持续发展、有力保障的宗旨,由区公交公司按线路开设计划购置车辆,购车款由区公交公司出资,不足部分由公司提出货款申请,经我局与区财政局审核批准后向银行货款,货款额为万元,货款利息由区财政贴息,并在亏损补贴中一并结算,并由区国资公司担保等八条纪要。

下半年里,区公交公司将以“转换理念、夯实基础、立足新区、服务大众”的指导思想,稳步做起、逐步做大、创新做优、奋发做强,抓住两个有利因素:一是区内城市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布局,为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规模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二是在市、区政府、市交通局等部门的大力帮助、扶持下,抓住机遇以促进企业良好发展。区公交公司计划:1、新辟线路4条、调整线路4条;2、目前,区公交拥有营运车辆76台,其中市公交和市客运实物投资29辆,公司自购车47辆,为了让注入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充分体现政府对公交优先策略的支持,根据投资方案,资金主要用于车辆购置,新公司上半年购车27台,预定下半年新车23台(主要用于333路延伸至科技城苏州软件学院增加车8台和新辟的华通首末站至东南环立交线用车15台)。资金的合理使用,对我区公交布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区域公交的线网布局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逐步形成区内与区外相结合的主网和辅网。

二、抓好交通基础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始终以科学管理的手段严格把好工程质量监督关,切实保证工程的施工安全。按照区管委会的重点工程建设要求,合理安排工程建设计划,科学制定建设目标,不断完善

规章制度,严格各项工程的操作规程。从工程的招投标到工程的开工建设到工程结束,全过程、全方位层层把关,克服一切困难和不利因素,确保了各项工程的顺利完成。上半年里,在工程建设中,充分做好前期工作。对绿化方案进行竞标,在确定方案后,完成设计还需请专家评审,力争做到绿化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在道路建设中充分进行方案的比选,并现场踏勘情况,确保最优方案;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与相关镇(街道)保持积极沟通,做到了使资金利用有效性得到最大发挥,同时也尽最大限度解决百姓出行难的问题。

312国道辅道工程路基、路面已完成(拆迁段除外),兴贤路改造工程路基、路面及附属工程已完成;度12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全部完成;312国道污水管道及泵站工程污水管道已完成,并验收,泵站完成主体部分,现安装电器部分;完成兴贤桥修复工程,顺利完成了太湖取土任务。太湖大道二期全面施工,桥梁下部工程完成,部分桥梁已完成架梁工作,涵洞全部完成,污水管道完成90%,雨水管道完成70%,路面灰土正抓紧施工,争取在完工。

下半年将完成的工程有:312国道及兴贤路绿化工程;天池山互通绿化工程;莲华桥改造工程;苏锡路路灯工程;金山浜驳岸修复工程以及15公里农村公路、2座桥梁的改造工程;312国道与长江路交叉口匝道修复工程。

三、抓好行业管理,为维护交通运输市场规范有序加大执法力度。

行业管理以全新的理念、开拓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行政。今年以来,交通行业规费征收仍处于良好的态势,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保证了国家规费应征不漏,运政执法力度加大,1—6月份上路检查96天,出动821人次,查处违章车辆602余辆,其中黑车58辆,危险品运输车辆10辆,改装车辆29辆,其它违章车辆290辆,查处黑三轮220余辆,有效地打击了黑运市场,维护了区域交通运输市场秩序、交通畅通和交通安全;航道管理加强水运、建材码头等巡视检查,确保水上交通通畅和安全。维修行业加强业主资质审批关,把好质量关,维护市容市貌。注册维修经营户122户。

春运工作是我局每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今年的春运工作中,我局共发放了宣传材料400份,对辖区内56家合资企业寄出了苏州春运包车、团体订票业务简介,对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8万多员工春节返乡问题和苏州火车站、客运西站做了多次协调工作,为企业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四、科学规划,推进旅游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1月,我局正式成立,并被赋予区域旅游主管部门的职能。为强化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管理,我局对区域内旅游资源、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从我区的旅游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我区旅游的发展方向。同时我局还考察学习了周边县市的成功经验,制定了我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初步设想。同时,制订和完善岗位职责等内部工作制度,以及各处室、个人的阶段工作计划和方案。通过明确职能,旅游管理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轨,按照处室的工作职能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各项工作,实现了与旅游局条线工作的成功对接。

按照“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建设方针,一是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以深化完善规划设计为先导,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旅游规划,邀请省、市5位专家对湿地公园的旅游规划进行了专项评审,。二是在旅游项目的建设上,上半年主动向上争取资金扶助,先后向省申报镇湖、树山2个旅游建设基金项目,向市服务业引导资金申报了6个旅游项目。上半年镇湖获省服务业引导资金150万元资助,有效推动了项目的推进。

4月20日—22日,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苏州)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旅游网上博览会和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简称三会一节)在苏州隆重举行,我局作为区域旅游主管部门,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精心组织和策划,出色完成了彩船制作、展台布置、组织参展、宣传促销等多项工作,尤其是我区的“生态家园”号彩船和旅交会特装展台受到了国家和省、市、区各级领导、国内旅游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本次国内旅交会上,区管委会政府被记集体三等功,我本人和我局吕治平副局长被授予“国内旅交会组织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在国内旅交会及商博会上,高新区展台获苏州展区优秀展台奖,我局获优秀组织奖。参加“三会一节,”上半年来我区旅游的旅客明显增加,各景点(区)共接待游客247万人,同比增长54%。

五、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防范于未然。

我局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注重强化对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安全生产不放松。一是根据上级要求,分别制定了各部门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分工,并制定了安全管理工作办法和相关活动实施方案,定期对区域内运输企业、公交客运公司进行安全事故地隐患大排查。二是贯彻落实《苏州市道路危险物运输企业安全运输考核办法》,加强对道路危险货物操作证的年审工作,严格控制无证运输。三是做好黄金节假日期间对对危险品运输企业的安全大检查和日常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了监督到位,辖区内运输企业安全事故为零。

六、加强作风建设,全面提升交通旅游行业形象。

我局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紧密围绕打造法治交通旅游、服务型交通旅游和廉政交通旅游的目标,切实增强服务发展的意识、执政为民的意识、效率效益的意识、务求实效的意识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在今年的作风建设工作中,我主要抓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依法行政方面,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和执法程序,突出解决少数执法单位以及个别执法人员执法不规范、行

政乱作为和行政不作为,以及坚决纠正趋利执法、粗暴执法、违规执法等突出问题,继续推行人性化执法,进一步拓展轻微违法行为免罚的范围。二是在便民服务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坚持革除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服务不力等现象,要求各级行政执法单位带好头,切实从自身做起,提高行政效率,为基层、为群众服务,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最便捷、最高效、最优质服务。三是队伍建设方面,把加强交通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提升交通旅游执法队伍形象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强化执法队伍教育和培训,提高交通旅游队伍整体素质。四是在转变职能方面,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以解决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等民生问题为重点,创新窗口服务体系,改进公共服务方式,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为市民公众和管理相对人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五是解决热点难点方面,认真开展对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找出管理的弱点、工作的难点、社会的热点和社会公众议论的焦点,通过分析研究,制订新一轮工作对策,攻克存在的难题。通过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使得广大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交通和旅游形象进一步提升。

七、坚持廉洁自律,重视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党性,坚持原则,全局上至领导干部下至普通职工都要求做到廉洁自律,狠抓队伍勤政、廉政建设。

旅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10

一、旅游业现有体制下的两对不调和关系

旅游业作为一门先导产业,客观上要求其管理模式和企业组织形式能按照市场经济的特有规律进行运作。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框架中,旅游业应最先实现与国际接轨并按照国际惯例组织行业生产。但中国旅游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还未来得及理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业的关系和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使行业缺乏应有的持续发展内动力。这两对关系中,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这个问题的提出,并不否认中国旅游业在一些具体措施方面已经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操作。从宏观上看,旅游业在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的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色的行业规律,并制定了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旅游业在发展中有章可循,这对规范行业行为产生了实际效应和深远的影响。企业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尽管还有些差距,但已经开始向制度化和标准化过渡,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旅游者所认可和接受。

上述两对不调和关系的形成和存在,既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更有其剪不断的现实联系。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视角来评判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间的不协调因素。首先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在市场经济中找准自己的角色,角色不定位就很难弄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部门尚未脱离计划经济的惯性作用;另一方面是管理部门受自身利益的驱使(这特别表现在对直属企业的管理上)。由于行政部门把直属企业看作是自己的经济利益源泉和传统权力范围,因而不愿把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成相对独立的法人企业,在行使政府职权进行行业管理活动中,就不可避免地在行业管理中导致不公平待遇,直属企业和非直属企业不能等同视之,从而降低行业管理的威信。当然旅游管理部门也可找到充分的托辞来为自己开托,政府给旅游管理部门的行政开支实在难以实现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所需费用的平衡。

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惰性和企业领导人的怯懦是企业改革的主要障碍。在世界旅游业和中国旅游业一片繁荣的景象中,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于许多困难中的工业企业要好得多。企业在比较中,内部很容易滋生一种不求上进的惰性。加之一些企业领导人不能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对企业全面走向市场诚惶诚恐,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缺乏信心,因而不能以一个企业家应有的胆识把企业引向市场,却甘愿接受管理部门的直接干预,哪怕是任其摆布,只要不丢官位便是。于是,在政府管理部门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中居然有了一种契合,那就是维持现状。管理部门有了干预企业行为的权力,而企业也无可奈何地接受着政府的干预。迄今还有一些旅游企业的性质是事业单位,而这些企业则乐不思改。

企业改革从本质上说应是企业自身的要求。当一位真正的企业家认识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和内部运作机制以适应市场的客观要求时,他便会不失时机地改变现有企业模式。但由于中国具有远见灼识企业家的匮乏,企业领导人不是向企业负责而是向主管部门负责,旅游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便很难理顺,企业的组织形式不能创造一种机制保证企业的行为规范,结果常常是“后院起火”。

中国旅游业的现有体制是产生两对不调和关系的根本原因,而两对关系的存在又维护了现有体制的稳定。只有打破这种僵局,中国旅游业方能注入活力,在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中求得生机。政府管理部门应以建立大旅游市场的战略眼光率先迈出第一步。但在改革的呼声中,事实恰恰相反,我们更多地是单纯谈论企业的改革,却并未把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上议事日程。

二、旅游业管理模式的改革

1.旅游行业管理的本质。纵观世界各国旅游业管理模式,无论其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的独立部门存在还是隶属于商务部、交通部、文化部、经济部,其管理模式主要有三:一是旅游管理部门作为政府行政权力机构,代表政府行使管理权力,如美国商务部旅行游览管理局、加拿大政府旅游局、法国政府旅游局、英国政府旅游局、瑞士国家旅游局、泰国政府旅游部等。二是旅游管理部门以半民间半官方的协会形式出现,但实质上行使了一部分政府职权。如香港旅游协会便是典型例证。三是公司管理模式,即全国旅游总公司按企业集团的管理方式对旅游企业实施垂直管理,如韩国旅游总公司。无论三类管理模式在管理方法上如何变化,但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通过各类管理手段来贯彻行业意志,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2.中国需要真正的政府管理模式。中国目前处在一个市场经济初期发育阶段,不健全的法制与不成熟的市场并存。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如施以协会或公司管理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旅游管理部门既要根据行业发展情形制定竞争规则又要施以强有力的手段来监督这些规则的贯彻落实。要确保这些功能的有效运转,则非依靠政府行政权力不行。迄今为止,政府权力还是企业认同的规范市场行为的最佳手段。

中国各省、市旅游管理模式在形式上多为政府行政管理,并冠之以“旅游局”的名称。还有的地、市将外办与旅游局揉在一起。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地方的旅游局都未进入政府序列。这实质上体现了当地政府把旅游业当作一种边缘产业的政府经济格局。这样模糊的管理模式有四大弊端:首先,旅游局在代表政府制定法规和行使管理手段时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其二,旅游局在与序列部门工作协调中总处在边缘位置而难以进入中心角色。其三,旅游局没有畅通的渠道使政府核心决策者获得充分的旅游业真实信息以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其四,由于旅游管理部门与政府的关系没有理顺,行业管理的权威便被削弱。

既然中国旅游业需要政府行政管理模式,而且旅游局在形式上也代表政府行使职权,那么为什么还要把旅游局排挤在政府序列之外并使之工作难度复杂化呢?在全国机构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改革过程中,旅游局能否获得一个与序列局同等地位的机会是全旅游行业和各地决策者应严肃思考的问题。尽管一些收益较好的旅游局不愿进入政府序列,但从行业管理的需要来看,我们应舍小利求大利,庄严地行使政府赋予的权力。

3.如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管理模式。要建立一种管理模式就是对管理部门的角色实行定位。在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下,管理部门应放弃对直属企业的直接管理,超然于对个别企业的利益渴求,面对整个行业进行宏观管理和宏观服务。笔者不赞同管理部门同时挂上“旅游局”和“旅游总公司”两块牌子,这既不符合市场经济中政企分离的原则,也不能保证在行业管理方面的公平性。企业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管理职能是以规范行业行为为首要任务,他们之间的利益取向不能说没有对立的方面。具体而言,旅游管理部门应主要行使好如下职权:

a、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保证供求关系的总量平衡;

B、负责组织社会力量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及旅游项目的审批;

C、负责制定行业管理法规并通过各种手段监督实施;

D、组织旅游业对外宣传促销,塑造所在地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的整体形象;

e、组织开发适宜的旅游产品;

F、组织行业人才培训,开发行业人力资源;

G、提供行业服务,使管理手段和服务手段并存。

4、建立多层次、多侧面的旅游业管理网络体系。政府行政管理是中国旅游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旅游行业规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通过多层次、多侧面的管理网络体系来制定、贯彻和监督行业行为标准,从而形成一种行业制度或者说行业纪律。这个目标的实现不是单纯依赖于旅游管理部门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但旅游局应在这个管理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有责任扶持这个体系的形成,操纵其运作以完成行政管理意志。

旅游行业协会应成为管理网络体系中重要的一个层面。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其企业主体自觉遵守公平竞争规则,协会是行业自我约束的重要组织形式。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注重协会在管理中的作用。协会管理的优势在于从企业自身实际利益要求出发,从而超脱于管理组织的自我利益,以被约束对象更易接受的方式完成行业管理意志。但协会只能成为当前中国旅游业管理的辅助手段。

发挥社会公共监督、消费者监督作用是完成行业管理的又一重要侧面。我们应建立一种沟通消费者与管理部门的畅通渠道,为消费者创造一种信心和安全感。旅游业是一门综合性很突出的产业,涉及的其他政府管理部门都在自身的职能范畴内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某个方面进行管理。公安、文化、文物、环卫、城建、规划、宗教、园林、物价、工商等部门既可能成为发展旅游业的捍卫者,也可能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制约因素,这就看旅游主管部门如何在政府的协助下,在尊重旅游业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协调其它部门全面运转。

独立的旅游企业的自我约束是行业管理要达到的高级目标。如果每个企业都能自觉遵守市场规则,以服务质量为杠杆,公平竞争,那么旅游行业管理的重点应从对个别企业的管理转移到宏观调控和总量平衡的职能上来。但这种目标的实现在我国还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段。当前政府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合适有效的政策法规及行业标准来制约企业不成熟的市场行为,强行使企业纳入轨道,在秩序中发展,而不是任其徘徊不前或恶性发展。

5、寻求新的经费来源。建立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管理部门与企业在经济利益上脱钩后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便是资金的缺乏。只依靠政府的行政经费是难以维持庞大的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的。以前靠收取直属企业管理费来服务于整个行业这对直属企业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在新的体制下,管理部门所需经费来源有三条途径:

a、建立旅游发展基金。这已在全国一些省、市得到实践。通过从旅游企业的营业收入中收取一定比例的经费来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既符合国际惯例也符合企业的根本利益。企业所缴纳的那部分资金实质上是以个体货币投入转化为整体货币资本投入。旅游业的特殊性对整体城市形象的要求比对个别企业的要求更为重要。只有当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形象被世界所认可后,方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争取应有的份额。

旅游发展基金征收的范畴、方式和数额可在全国统一政策范围内根据各地情况而定,但该基金的主要用途是基本一致的,应主要用于:(1)市场开发、促销及调研;(2)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行业组织活动;(3)资源开发导向和激发;(4)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基金各类用途的比例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配,但绝大部分应用于宣传促销,这可参照旅游发达国家宣传促销费占旅游业总收入的4‰的比例来进行预算。

B、建立旅游行业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这一构想是基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要求来设计的。旅游企业资产中占大头的是国有资产,而这些资产的管理权分布在众多行政管理部门手中。这种产权虚置的状况使国有资产缺乏合理的监控手段,而易于流失。随着政企分开和企业进入市场,这类国有资产应按行业归属建立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该公司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全权对所管辖资产负责其增值保值。这种设想对于旅游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创造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客观环境,从而打破以前资源分化、不合理竞争的局面,同时也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行业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里需要重申的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政企应截然分离。但公司经营国有资产所获得的利润应在明确的政策范围内按一定比例缴给旅游管理部门以补充行业管理和行业服务所需经费。这笔资金也应主要用于宣传促销。

C、在现有国有资产经营体制下,政府税务部门将征收的旅游企业所得税按照一定比例返还给旅游管理部门。这样做的结果是政府通过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将收取更多的企业所得税,旅游经济会更具活力。

三、旅游企业改革的总思路

1、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应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组合为方向;以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为手段;以培育一个完善的、成熟的旅游市场为终极目标。旅游者个人需求的变异与企业服务品质的差别所形成的旅游业特征决定了旅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行业垄断的可能性不大,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使旅游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旅游业的竞争是必然的,而各地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又构筑了旅游业相互渗透、相互联合的另一侧面。可以说竞争和联合在旅游业中几乎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一位优秀的旅游企业家既要率领企业不遗余力创造出特征鲜明的名牌效应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他还应懂得如何通过联合以求得市场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