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10:21

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篇1

关键字:金融、互联网、政策

一、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干预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各种

政策总和。不管是已成熟的产业抑或刚萌芽的产业,一定程度上都受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制约。近两年,互联网金融产业如同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尤其是在2013年快速成型与规模化。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18处提及“金融”。其中,至少有两方面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直接相关:第一是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民间金融机构;第二是发展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民间金融(借贷),普惠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精神之一。2013年下半年以来,在互联网金融公司积聚的一线城市,均密集出台了相关产业政策。地方政府积极组织互联网金融知识培训及招商活动,推动互联网金融业的稳健发展。

二、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客户持续增长

面对着风起云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p2p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大举进军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零售业务。银行除了不断完善电子银行和网上商城等平台外,不少银行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新模式。2011年全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781万亿元,注册用户数达到4.34亿户,是美国总人口的1.4倍,目前仍逐年增长。

(二)业务品种不断完善

银行业在占领和巩固电子商务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如果仅仅把业务停留在支付、结算等领域是远远不够的。某国有大行同时上线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个人平台”、“善融商务企业平台”。这二大平台不仅为客户搭建交易平台,还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托管、担保和贷款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有望创新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信贷融资的新模式。银行创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有利于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银行了解客户全面、真实的信息和数据,可以不断完善批量化信贷业务的数学模型,提高小微企业和零售贷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范职业操守不良带来的道德风险。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完善和开拓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领域。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创设小微企业互联网交易平台,企业在网上提出贷款申请和财务数据,银行据此进行评分,通过线上和线下互动,企业在无抵押、无担保情况下就可能获得贷款融资。

(三)交易成本的降低

网络金融的发展,客户对原有的传统金融分支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则是利用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进行交易,网络交易无须面对面、无须等待,这样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机构所需的不再是原有的柜台人员,而是一套完善的、使用方便快捷的软件设施,如poS机,atm机,网上银行及客户终端等,这样不仅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随时随地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提供的服务,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还大大降低了柜面的压力,提高了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

三、发展建议

在当前,中国一些地方政府结合已有优势资源,出台互联网金融产业政策,为推动互联网金融业发展方面带来巨大的正能量。但是,仅仅依靠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出台政策推动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远远不够。同时,考虑到传统的金融体制和监管体系已不完全适应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的状况,我们提出如下思考、建议和方案。

其一,互联网金融产业政策应该由地方政策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如前所述,互联网金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只有在全国层面对互联网金融政策实施顶层设计与长远规划,方能进一步深化该行业的创新局面,并使互联网金融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协调和统一起来。

其二,原有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等)应作适当调整,解决监管制度与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冲突。有的地方性产业政策鼓励众筹的发展,但据现有中国法律,诸如众筹以及某些p2p网贷的营运方式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这就需要在适当监管的同时,在全国层面上使监管制度与产业政策协调,否则地方政府某些产业政策有违法之嫌。为了打破金融业的垄断,使十八届三中全会诸如普惠金融的精神真正由文本落到实处,还应降低金融业的准入门槛,向民营资本开放,民营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同等待遇,以推动金融业的充分竞争。这两方面的制度应该统一协调,加以调整。目前,大的方向在中央决定和基本精神中已然明确,现在的关键是尽快出台实施细则。

其三,目前地方政府制定的互联网金融产业政策着重于扶持、推动该行业的发展,但是如何防范相关风险,尤其是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机构击穿法律底线等方面,有的地方政策虽略有提及,但受产业政策性质所限,并无详细的预防性规则。与金融行业一样,互联网金融也是高风险的行业。因此,我们认为,在政府(尤其是国家层面)出台互联网金融产业政策的同时,应出台配套的风险防范机制,强调对违法、违规业务的禁止,以免在鼓励互联网金融产业政策的同时,因金融风险问题给社会带来巨大负面冲击。

其四,互联网金融产业在中国是个新生“物种”,在相关人才的培养、知识的教育与普及等方面,国家短时期内均缺乏相应储备。地方政府的原则性规定对于全面培养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人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实现以上三个目标,应在国家层面以联合民间智慧的力量(比如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互联网金融大讲堂、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金融学会等等)为基础,共同推动互联网金融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教育、普及和互联网金融产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欣颀,朱辉,仇鹏.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前景研究[J].企业研究,2013

[2]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银行家,2012

[3]刘亮.互联网金融现状及趋势研究[J].时代金融,2013

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货币政策;“互联网+”

[Doi]10.13939/ki.zgsc.2016.22.126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发展模式

1.1互联网金融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时代的经济产物。互联网金融的确切含义在我国还未真正形成。有些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中间状态,这种状态介于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这种模式的准入门槛不是很苛刻,而且国家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管理条例也没有正式出台,故而以前从事这种业务的公司企业都可以进入。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统的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融入了互联网的因素,是金融行业的“互联网+”模式。支付宝、众筹、p2p等模式都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表现。互联网金融模式消除了传统的金融模式的中介作用,使得金融信息可以更加的对称。互联网金融为用户提供的体验是传统的金融企业不能比拟的,互联网金融具有融合闲散资金的效果,可以针对每一个个体提供满足差异化的金融产品,这有效地降低了市场准入的门槛,也发展了金融业务的边界。

1.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1)发展模式。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经过了两个模式。第一种模式,银行等机构通过互联网提升自身的办事效率,如网上银行等;第二种模式,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的中介作用,做到了金融创新,如p2p模式等。

(2)发展规模。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规模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互联网金融凭借自身的高效、低门槛等特点,在我国迅速发展。据统计,在互联网支付方面,每年的“双十一”都以翻倍的模式增长。

(3)融资方面。互联网金融的融资以p2p的模式快速增长,而且这种快速增长的模式没有减退的迹象。2013年我国电商小贷的规模是2300亿元,2014年仅一家电商小贷的规模就达到2000亿元。2009年,我国的p2p公司的数量只有91家,而到了2014年我国p2p公司的数量达到了2000多家。

(4)金融服务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出现了四大金融服务。第一,支付方式上,余额宝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第二,理财模式上,出现了众多的宝宝们,如活期宝等。第三,自销模式上,出现了财富宝等产品。第四,电商模式上,淘宝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2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2.1互联网金融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金融理念。按照传统的理念,我们将货币的实际需求与各种货币性资产的回报的联系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两者之间存在函数的关系,而货币需求的函数具有不变的特点。互联网金融产生以后,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和高收益性,缩小了支付与储蓄的中介成本,使得资金放弃原有的选项,向高收益高流通的产品转移,收入在货币稳定性中的地位下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新了一大批的产品,这些产品本质上是新的金融工具。这些工具不仅满足人们的高流通、高收益的心理预期,也使得货币的流通速度不断加快。这些支付手段,摆脱了传统的金融束缚,使得交易金额一次次刷新纪录,货币的流通性不断的加强。

与此同时,新型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使得理财和交易在同一时间进行,这就使得传统的活期存款受到打击,造成活期存款锐减。可见,活期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互联网金融对货币的结构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2.2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1)减少了货币供给的可控性。货币的供给受到国内经济因素的影响,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多地影响着货币的供给,甚至影响了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政策,使得货币政策的制定出现了非精确性的现象,同时也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

(2)货币供给政策的可预见性降低。传统的金融对货币的界定和计量有着准确把握,但是到了互联网金融时代,货币的界定和计量变得十分的困难,互联网金融使得货币的流转速度极具加快,各个层面的货币转换迅速。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货币的乘数变得不可预测,这样,货币的总供给量央行就难以做出准确的统计,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影响也越来越难。

2.3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和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可以在流向非存款类的市场,这就摆脱了商业银行的限制,降低了商业银行在落实货币政策上的地位。互联网金融央行的货币供给产生影响,央行对传统银行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派生存款上,随着传统银行的活期存款对群众的吸引越来越少,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互联网金融领域,这就严重制约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制定,货币的政策效能降低。

3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3.1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我国一直都将货币的供给作为调控的重中之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货币供给量的中介作用降低,货币政策的时效性下降,作用自然也就下降。

随着市场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完全有能力做到利率的市场化。我国的央行可以指定新的中介目标,优化货币政策。合理的利率结构可以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定,有利于经济保持稳定。例如,保持利率的合理稳定,可以使得市场的供求状况得到有效的反应,使得资本与货币的关系更和谐,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向利率指标转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要求。

3.2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在信贷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传统银行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信贷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方式,极易导致信贷传播的不顺畅,故而需要完善传导机制。第一,我国的传统银行需要自我检查,对自身内部的机制进行完善,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加快货币政策的传导。第二,应当做好对新型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降低风险,提升对金融市场风险的认知程度。第三,组建多元化的信贷传导。互联网金融本身就具有了信用机制,央行现有的存款准备金对传统的银行影响较大,对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影响较小,为了更好地对市场进行管控,央行应当建立多元的信贷督导。第四,完善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应当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利率的市场化有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使得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健康的发展。故而,我国应当积极实行货币政策的市场化,使得货币政策能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3加强互联网金融监测力度

央行不能够有效的监管互联网企业,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监管的力度不够,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规模、资金的流转方向。这些原因加在一起,导致了央行的货币政策造成冲击。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第一,完善统计,把互联网金融纳入统计范围。要求各个互联网金融公司将自己本公司的金融数据每月报当地的银行部门,网络的信贷要包含在全社会的信贷范围内。

第二,及时调整m2的规模。加强对虚拟货币的研究,使得虚拟货币等网络货币受到监管,做好相关的报备和统计工作,使得m2的规模符合经济规律。

3.4尊重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小微企业而言。小微企业在传统的银行借贷很难,但是在互联网上借贷却很简单,可以有效地缓解借贷难的情况。我国的有关部门应当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使金融企业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大多数都是在网上交易。网上交易对于信用的要求更为严格。为此,我国应当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做到信用体系的社会全覆盖,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勇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冲击[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4.

[2]房兴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4.

[3]易圣蛟.金融脱媒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D].合肥:安徽大学,2014.

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篇3

【关键词】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一、引言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实现行业或者产i间的结合,创造更新的发展路径。互联网金融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金融行业中,或者说将互联网技术植入到金融业务领域,总体来看,互联网金融寄居于传统金融上,而采用了互联网的技术媒介。在目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客户不再受制于当前的时空情况,具有广阔的覆盖面。有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钱包等丰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平台,结合客户需求的高效利用,通过一个简单的程序来自动确定的价格信息,完成交易,摆脱传统的手动操作机构的限制,高效、便捷、低成本并且没有垄断利润。

(二)农村金融的概念与特点

农村金融不仅仅指金融机构,还包括金融交易、金融工具、金融功能、金融体系建设等,是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交叉系统。农村金融是以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利用金融服务,有偿使用资金或者提供资金的一个系统,它不仅仅包括金融产品,也包括金融服务,不仅有传统如银行的金融机构,也有虚拟如p2p的互联网金融,同时也包括农村金融性政策、H农补贴、农村创业等一切与金融有关的运动总称。尽管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快速,但金融的媒介作用并不突出,农村经济主要与乡村的工业经济发展有关,农村金融起到的功能有限。虽然金融供给机构不断增多,农民却仍然融资难。农村合作社、农商行、村镇银行纷纷在农村地区建立起来,但其农民的服务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存、转和小额信贷上,真正的农民创业型贷款、投资型贷款及其他服务很少,这不仅仅是农民无抵押无担保,也是二者信息不对称所在。农村地区农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民对于农村金融热情较低,认为农村金融并不能改善自己的经济收入,也不能增加农村经济,而只是方便在钱上的存取。造成这些原因主要是金融机构没有深入开展农村金融与农民观念转变问题,要让农村金融转为实实在在的普惠金融。

(三)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农村金融转型是必然趋势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推进宽带下乡工程,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商创新发展。同时,移动终端的使用也大大降低了农村的门槛,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据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3年一线城市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13%,县城和乡镇农村网民占比高达33%。网络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已经为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水平悄然打开了一扇窗。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精神新兴领域的结合体。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传统的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手段不能因为其方便满足农民强大的金融需求,互联网金融渗透到广大农村已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阿里巴巴,京东为首的商业平台以其强大的线上农村资源的金融服务最快速渗透广大农村地区。农业、商业、邮政储蓄银行与信用合作社作为传统银行的代表,如果不尽快开展线上线下金融服务站和商店,未来将面临的损失更多的农民客户。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农村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的传统型、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属于中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其多元化的服务缺乏,商业金融服务水平是不够的,基本上局限于农业企业、农业项目、农村金融网络的充分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的缺乏,很难在金融需求实现农村客户,导致金融市场参与率不高的后果。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未能树立正确的理财产品观念,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加上民间借贷服务管理混乱,这也造成了民间借贷自身利益的不利影响。

(二)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

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积极建设新农村。然而,现代金融发展,只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参与的私人金融机构和农户的企业提供财政支持的政府,导致财政支农作用的限制,以及长期的政府支持政策的金融机构,但也削弱了民营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农村资金流动资金在农业和农村建设中的运用不足。

(三)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面对现代农业金融需求的增长,传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步消除,开始金融业务发展贷款、期货、保险、证券、不充分整合农村金融和民间金融。同时,农村金融机构未能接受专业培训,以掌握现代金融服务信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因为现代农村市场越来越大,加强农业产业化的趋势,因此必须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金融服务体系。

三、互联网金融下农村金融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农村人们金融资本管理意识

在目前的相关政策、各行业的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继续进入农村,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尤其要坚信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将获得良好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发展的潜力和改革空间巨大。过去,大部分农村家庭的资金管理意识不强,人们对储蓄最基本的重视不够,更谈不上保险、股票和证券等金融产品。在2013,只有40%的家庭拥有活期储蓄账户,其中大部分没有储蓄,也没有养成储蓄的好习惯。面对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如果把资本管理和相关金融产品的作用传递给广大群众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享受意识是首要任务。人们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在教育普及财务管理意识、资本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教授,对财富管理转移到人们使用的概念,对金融机构和金融相关知识门户的普及。在此基础上,接受年轻人的能力逐渐形成理财观念,树立财富管理意识,使未来持有的资金合理用于企业、投资或其他金融业务。只有率先帮助人们树立理财意识,才能把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研究和努力,借助互联网优势,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多元化发展。

(二)积极寻求合作与政策支持

金融业是比较复杂和明确的分工资本管理体制。在国内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管制日益放松的环境下,各个地区和经济个体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又带来了新的利益增长点,所以应该更多的关注广大的农村金融市场,挖掘潜在市场价值。在宏观政策上看,由于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的不断改革,加上互联网金融的个人角色,开始专注于支持和帮助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为个体经营者和小微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潜力。由于相关政策的出台,当前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集中在欠发达乡镇的发展和乡村经济发达的城市,彼此之间的固定区域,行业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为特色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和农村金融部门提供强大动力。

(三)创建个性金融发展模式

相比于城市,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和人为因素。人们只有深入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引入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具体形式。因此,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计划在农村地区,我们必须首先对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改革领域的个性问题,促进农民家庭法律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合理使用,积极参与融资、投资和储蓄的活动,以提高人们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意识,基金的妥善管理,避免上当受骗,造成资金损失严重。对于经常参与自然灾害的人,他们可以引导自己的储蓄到网络融资平台,利用高收益的资本增加,以确保他们的财富的稳定和安全。政府部门的领导或相关人员在农村地区必须获得人民的同意,以帮助家庭使家庭资本管理的合理方案,也可以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遵循法律和资本融资法规,引导村民一起发家致富,优化财务结构,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合理发展金融发展空间。

四、总结

要促进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一套相适应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而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今天,利用互联网金融扶持农村实体经济,必将极大的促进农村金融普惠;有利于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引入竞争与民间资本,通过互联网金融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联结,以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中政府失灵,满足农村中不同主体多层次的资金需求。但利用互联网金融技术推动农村金融新发展,仍面临如农村征信w系不健全、缺乏对互D网金融的风险系统监管政策以及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可及性和使用等制约与挑战。政府需要加快研究,落实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网络风险监管、互联网金融服务、规范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确保互联网金融真正能支农。还需要进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尽快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和容忍,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互联网金融技术基础上的不断应用,接受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新的金融服务创新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松弛。

参考文献

[1]吴金龙.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浙江金融.2015(12).

[2]杨贵仓,董学力,卫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转型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

[3]蒋国锋.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16(29).

[4]李宏畅.互联网金融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6(01).

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篇4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互联网金融

中图分类号:F27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15)12-0099-07

一、引言

在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开发高科技产品及服务的主力军。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能够带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更能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据统计,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贡献了66%的专利、74%的技术创新及82%的新产品开发,国家高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达80%以上。然而在现实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融资约束问题最为突出。[1]为了方便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我国政府制定了众多融资和资金补贴政策,部分政策的效果明显。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企业未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导致很多好的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审核流程繁复、帮扶部门间缺乏信息沟通、非市场化机制严重等问题。这些导致了帮扶政策效果不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仍然比较严重。以上各种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现实中的“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2]也导致了政府部门很难实现资金的精确“滴灌”。①针对该问题,以往学者们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朱鸿鸣等[3]提出通过建立“科技银行”的方法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陈作章等[4]也对商业银行的“科技支行”进行了研究,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徐力行等[5]通过对南京22家银行的调查,认为匹配程度、关注对象和抵押担保是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设计的产品最薄弱的环节,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来明敏[6]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与银行贷款融资进行了匹配,认为应改变我国旧有的金融模式,提高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程度。本文认为,这些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金融机构及其主要业务产品,而且并没有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角度分析信息的供需,未能真正缓解各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刘俊棋[7]通过建立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博弈模型,发现互联网金融的众筹模式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刘飞等[8]认为,完善金融服务、培养金融服务主体、平台建设、开发市场和推动创新是解决目前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帮扶不力问题的重要手段。李全等[9]建议以政府公益性平台作为支点,利用互联网金融推进多层次、多角度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本文认为,这些研究虽然都提到应以互联网金融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也提到应通过设计融资平台来缓解信息不对称,但是都没有给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解决方案。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互联网金融为基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通过将政府部门、互联网金融企业、银行、行业龙头企业、担保和保险公司以及咨询师等独立第三方引进平台,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推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产学研的结合。

二、互联网金融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经常不能被完全满足,重要原因在于银行一般要求其提供一定形式的抵押或担保,[10]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多数难以提供这样的抵押物或担保。另外,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业务和产品的专业性较强,也很难迅速找到能够完全理解其特点的资金提供方。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自身的优势恰恰能够帮助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互联网金融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被称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11]其常见模式是个人对个人(p2p),即不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介、借贷双方直接通过互联网完成交易的无担保借贷。[12]通过集中处理支付信息和移动式风险评估的大数据分析手段,互联网金融可以用极低的成本对资金供需双方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配对并控制相应的风险,将金融中介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从而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13]具体来说,互联网金融在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以下作用:

1.用专业的信息技术降低融资成本

米什金(mishkin)[14]认为,金融中介的两大能力表现为:一是通过专门技术降低成本;二是利用信息处理能力缓解信息不对称。互联网金融利用强大的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云计算,可以对供需双方的个人信息和信用等级、[15]还款情况、[16-17]文化背景、地理位置、[18]外貌特征、[19]社会活动参与[20]以及需求紧迫性[21]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进行高效匹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供需双方尤其是政府信贷资金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间[22]的搜寻和签约成本,从而也缓解了因缺乏担保而形成的融资约束。

2.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市场化机制和权力寻租

互联网金融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透明。[23]在实际运行中,无论是政府、银行,还是其他主体,都必须通过互联网向外披露其提供资金的对象、金额和还款要求,从而铲除了非市场化机制和权力寻租生存的土壤,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融资成本。[24]

3.日趋规范的业务流程为借贷双方的利益提供保障

无论是电子银行等传统金融服务,还是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网络租赁等新型金融服务,目前均已逐步纳入政府部门的业务指导与监管之下。例如,2010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规范非金融机构的支付业务,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范畴、监管等有章可循。互联网金融也存在自身的问题,如风险控制手段亟待开发、监管力度不够和互联网金融六要素缺乏等。因此,本文一方面将互联网金融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之中,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另一方面也通过基于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的构建,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三、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

为消除信息不对称和非市场化机制,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推动互联网+的发展,进而为企业创造一种新业态,[25]本文提出建立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该平台的基本模式为:由国有企业牵头,与互联网金融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负责以互联网金融为基础构建和维护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将相关政府部门、资金提供方、行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代表以及行业资深专家与咨询师等独立第三方纳入同一平台之中。

1.融资平台设计原则

(1)简化审批程序并共享信息企业融资实践中,各政府部门在进行帮扶前都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料进行审核,所需资料纷繁复杂,给企业造成很多不便。另外,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造成信息的重复收集。因此,本文在构建平台时着重考虑了政府各个部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的需求,通过在平台上收集、整合、提取相应的信息并提供给信息需求方,提高各政府部门信息获取的效率,简化了申请程序,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项目核准网上并联办理”的实现。(2)构建以互联网金融为基础的公私合作关系(ppp)平台本文所提出的平台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力求基于互联网金融业的强大互动功能,实现政府主导下的政企合作,共同创建平台。在国退民进的大背景下,这一方面能够高效推动项目运转;另一方面也对政府进行监督。(3)避免非市场化机制和权力寻租非市场化机制和权力寻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公平、公正的环境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因此,本文在平台设计时也重点考虑了这一点,努力实现其公正和公平。(4)通过严格审核建立诚信机制本文所建立的平台,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信息、知识产权状况、项目研况、获取政府资助情况、银行贷款、还本付息、融资偏好等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形成高质量的数据库,推动企业诚信机制的建立。

2.平台参与方及其职能

(1)平台建设主体本平台应包括以下参与方: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如中小企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科技厅(局)等单位)、互联网金融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代表和资深咨询师(尤其是高校教授)等。①政府部门及国家参股企业。政府作为构建主体建立一个国家参股的平台公司,并通过招标等形式吸引互联网金融企业共同参股。在该平台公司中,政府占股应不高于35%,这样既不会影响该平台的市场化运作,又可以保持国家在平台中的话语权。各相关政府部门应充分参与,如中小企业局、知识产权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厅局)、金融工作(服务)办公室、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等。平台公司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敦促各部门提出信息需求并据以整合数据,辅助各部门执行和完善帮扶政策。②互联网金融等科技型民营企业参股。在平台公司中,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吸引民间资本,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便利的宣传手段和快速的融资手段,为平台中的企业提供各种融资选择。其次,在原始资料汇集、数据分类、数据挖掘、数据丰富和调度、数据及分析结果输出、资金使用跟踪、融资效果评价、融资偏好分析等方面为平台提供数据支持。政府可以向这些参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免费提供“天河一号”等大型计算机的计算功能,并赋予其一定的优先使用权。③其他参与方。在平台公司中,政府还应更多地引入独立第三方为平台的运行提供咨询和参考。首先是行业龙头企业。平台应分行业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并由行业龙头企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另外,平台可以为龙头企业提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具体信息,帮助其进行筛选,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其次是咨询师。本文建议政府为平台公司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并邀请咨询师作为独立董事参与到平台的决策之中。同时,平台还可以对这些咨询师的意见采纳情况、咨询效果以及后续服务进行跟踪,形成咨询师数据库。再次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代表。建议在平台建设和运行中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代表,使之与行业龙头企业拥有同样的话语权,并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各相关政府部门鉴于政府部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审核材料繁杂、各部门需求信息不一致、融资效率低下的实际情况,在构建平台时,应首先收集各部门所需要的信息,由平台公司进行分类和汇总,统一其所需信息的表格,真正实现“并联审批”,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次申请,终身受益”。(3)资金提供方本文提出的平台允许商业银行、机构投资者、大众投资者等参与其中,这些主体可以从平台获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历史还款情况、研发、知识产权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资金提供方也向平台公司提供其对信息的偏好,从而帮助平台提供更多、更全的数据信息。(4)资金需求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本平台服务的最终对象。在平台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只需向平台公司一次性提供完整的信息,并及时更新这些信息,就可以通过平台向各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申请扶持政策或者优惠贷款。重要的是,平台公司会对各企业进行公允评估,再加上行业龙头企业的评判,实现信息的高质量传递。(5)保险和担保企业在本平台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获取融资时很可能需要使用无形资产作为质押。平台可以在为放贷企业提供信用信息的同时,也向保险和担保公司提供相应的信息,从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更加稳定的金融环境。

3.融资平台构建思路

首先,由政府牵头通过招标的形式,建立政府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共同参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公司”(以下简称“平台公司”)。在平台公司中,政府占股不超过35%,其余由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经招标后参股。同时,平台公司的业务应按照行业特点进行模块划分,在每个模块下都形成行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咨询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其次,平台公司在政府的牵头下与各政府部门进行对接,了解各部门的信息要求。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存储、数据挖掘、分类和分析形成基础数据库,并定期对这些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再次,平台公司对政府部门所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形成统一的电子申请表格,从而规范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时所需填写的内容,整合、优化各政府部门的资料索取内容和过程。之后,平台公司将承接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帮扶请求,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分析,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要求进行匹配。完成匹配后,资金需求和供给方自行接洽、自主签约。同时,对于需要担保的企业,可由平台公司帮助其选择担保或保险公司,担保和保险公司也可以利用平台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决定是否担保。另外,外界信息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平台公司应当根据外部动态数据的变化不断调整。平台公司应定期更新各政府部门的资料需求,定期向资金提供方、保险和担保公司了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还款情况,每半年或一年调整一次数据需求。整体的平台设计方案和各方职能如图1所示。

4.平台的优势

(1)简化融资程序平台公司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实现信息共享,从而简化融资和帮扶政策的程序,使得资金需求、资金供给以及保险、担保方都能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寻找到合适对象。(2)消除非市场化机制和权力寻租平台公司不仅能够促进政府支持政策的公开和透明,而且公开被帮扶企业的信息,从而避免产生非市场化机制和权力寻租现象。(3)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是缺乏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根据产业集群理论,在产业集群中必须首先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平台公司可以帮助龙头企业快速搜集信息,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4)推动产学研相结合自从国家制订“2011计划”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促进高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建立适应产业、区域特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本文所提出的平台引入高校教授作为参与方之一,也是出于此方面的考虑。(5)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平台公司不仅能够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而且对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也将产生重要的作用。①丰富风险控制手段。目前,互联网金融业主要的风险控制手段是引入第三方(第三方律师事务所、银行和政府等)监控,但是由于这些主体与互联网金融企业本身缺乏利益关系,风险监控能力有限。将国有企业引入平台公司之中,可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内外部信息不对称,提高了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水平。②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形成。在平台构建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遴选,挑选出具有良好资质、历史记录和发展前景的企业,帮助其逐渐成长、形成规模,提高在行业中的地位。机会成熟时,政府可以引导这些企业形成行业协会,通过设立行业公约、行为规范等促进整个行业良性发展。

四、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发展策略

在平台公司的构建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大量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破除阻力,加大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扶持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形成的固有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互联网金融确实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在推进其发展的过程中,居统治地位的传统金融机构很可能通过多种方法限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了应对这种可能出现的“隐性壁垒”,政府应首先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把互联网金融看作是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努力为互联网金融业发展铺平道路,当其与传统金融业发生冲突时,应在兼顾双方利益的同时推出有利于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政策。

2.对互联网金融企业适度放手,避免“过度监管”

另一类可能出现的“隐性壁垒”是政府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过度监管。在本文提出的平台公司中,政府和国有企业很可能出于风险规避目的而限制其业务的开展;而作为监管方的人,政府官员和国企负责人也很可能为了确保贷款的回收而限制贷款的发放。为了打破这种“隐性壁垒”,应在平台公司成立之初就建立完整的、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首先,应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风险评估,评估部门有充分的权力决定每项贷款的风险级别;其次,要建立风险监控委员会,对评估部门的评估结果进行监督;再次,要提高全员的风险监控意识和能力,定期接受最新的风险控制技术培训。

3.防范“新型”非市场化机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种可能出现的“隐性壁垒”是某些参与方对话语权的垄断。在平台公司中,除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参与外,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代表也都参与其中。这些参与方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都有可能在长期活动中形成一定的话语权优势,并很可能由于自身利益优先帮扶某些企业,而放弃一些有潜质但不符合其偏好的企业。为此,应加强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共同决策。在平台公司中,除了国有企业的股份不超过35%以外,其他参与方应有公平的话语权,这样在做出最终决策时,各方都能够对其他主体所做的决策进行监督和制衡,从而防止“新型”非市场化机制的产生。五、结论与展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瓶颈是融资难,申请程序烦琐、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各级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帮扶效果有待提高。本文所提出的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通过将互联网金融引入其中,消除企业与政府和资金提供方的信息不对称,简化资金申请程序,实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精确“滴灌”式的资金帮扶。但是,目前各地对处于成熟期尤其是二次创业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帮扶政策存在一定的缺口,没有找到这些企业融资需求的真正痛点。同时,又由于这些企业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地位,因此经常被认为不再需要政府的帮扶。在未来的研究中,作者将对处于二次创业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探索其融资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龚六堂,崔小勇,严成樑.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与中国现实经济问题探讨——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11,12(S2):155-160.

[2]李莉,关宇航,顾春霞.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基于“玻璃门”和“弹簧门”问题的对策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3,12(11):84-89.

[3]朱鸿鸣,赵昌文,李十六,付剑峰.科技支行与科技小贷公司:谁是较优的“科技银行”中国化模式?[J].中国软科学,2011,12(12):76-83.

[4]陈作章,贝政新,周晨.商业银行科技支行业务创新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2(1):61-71.

[5]徐力行,王鑫,郭静.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难促科技创新?——基于南京22家银行的调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12(1):59-66.

[6]来明敏.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匹配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1(6):40-43、67.

[7]刘俊棋.互联网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研究[J].学术探索,2014,12(12):124-131.

[8]刘飞,常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贾康.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J].经济研究参考,2015,12(7),49-58.

[9]李全,龙小燕,赵雅敬.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撑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参考,2014,72(25),35-44.

[10]田秀娟.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9,12(7):146-160.

[1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2):11-22.

[12]Linm.F.,prabhalan.R.,ViswanathanS..JudgingBorrowersbytheCompanytheyKeep:Friendshipnetworksandinformationasymmetryinonlinepeer-to-peerLending[J].managementScience,2013,59(1):17-35.

[13]JohnsonS.,arvinda.,assadiD..onlineoroffline?theRiseof“peer-to-peer”Lendinginmicrofinance[J].JournalofelectronicCommerceinorganisations,2010,8(3):26-37.

[14]mishkinFrederic.theeconomicsofmoney,Banking,andFinancialmarkets[m].newYork:HarperCollinsCollegepublications,1995:75.

[15]、[16]Herzensteinm.,DholakiaU.m.,andrewsR.L.StrategicHerdingBehaviorinpeer-to-peerLoanauctions[J].Journalofinteractivemarketing,2011,25(1):27-36.

[17]ZhangJ.J.,Liup..RationalHerdinginmicroloanmarkets[J].managementScience,2012,58(2):892-912.

[18]Linm.,ViswanathanS..HomeBiasinonlineinvestments:anempiricalStudyofanonlineCrowdFundingmarket[Z].workingpaper,2013.

[19]DuarteJ.,SiegelS.,YoungL.trustandCredit:theRoleofappearanceinpeer-to-peerLending[J].ReviewofFinancialStudies,2012,25(8):2455-2484.

[20]CollierB.,HampshireR..SendingmixedSignals:multilevelReputationeffectsinpeer-to-peerLendingmarkets[C]//aCmConferenceon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Savannah:Georhia,USa.2010.

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篇5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行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产物,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金融行业与相关用户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但是,互联网金融在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对用户的资金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概述了风险防范策略,以期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互联网金融简述

互联网金融,即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行业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用户资金支付、借贷、投资与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模式。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结合衍生体,其主要形态包括金融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金等。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与包容,这也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最突出的不同之处。

互联网金融采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与社交网络技术,将广大用户联系在一起,为线下用户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的互联网平台。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得自身的所需信息,同时,可以在公平环境下进行自主交易,交易过程真实透明。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

(一)风险问题

1.网络安全风险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第三方支付终端安全问题。因第三方支付终端出现技术漏洞,使得用户交易信息发生泄露。例如发生在2013年的支付宝信息泄露事件,对用户信息产生严重的安全威胁。第二,数据库安全问题。如今的数据库时代,许多用户信息被曝光,如果发生恶意侵袭事件,必定涉及用户信息,最终导致用户数据安全受到威胁。第三,平台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一旦受到安全攻击,可直接导致系统瘫痪,导致用户数据被曝光。

2.技术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成熟技术方案的要求非常高,一旦发生技术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在对技术方案进行选择时,往往存在错误选择的风险。此类风险不但出现在操作系统中,而且还会因客户最终的软件兼容差导致信息传输变慢,最终导致更大的风险问题。

3.信用风险

通常情况下,在用户约定的借款期限内,若借款方未履行约定的业务期限,就会引发信用风险。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因其服务模式存在一定的虚拟性,支付双方仅能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沟通,因此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一定的质疑,进一步增加了信用风险。

(二)原因分析

1.监管政策缺失

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政策欠完善,行业相关监管机制大多通过企业自律的形式维持,互联网金融平台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讲,网贷平台跑路潮就是监管机制欠完善的重要表现。截止2015年11月,我国网贷平台总体数量达3769家,其中问题平台达1157家,仅11月份,问题平台就达79家,其中跑路的平台占77.22%。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政策的缺失。

2.行业自律能力较差

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政策监管并未完全覆盖,这就给那些并未打算长期发展的企业带来可乘之机,许多不具备行业资质的企业混进来,导致整体行业的自律能力下降。

3.传统金融行业的回击

毋庸置疑,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传统金融行业已提高警惕,不断完善自身组织架构与业务体系,在诸多方面做出回击。例如,各大商业银行逐渐开始建立互联网金融体系,组建电子商务平台;各大保险公司开始网上销售保险理财产品;各大证券公司逐渐实现网上开户,设立互联网网络平台等。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

(一)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

虽然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但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视,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政策必然要尽早提上日程。2015年12月28日,为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业务活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以负面清单形式划定业务边界,并且明确提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吸收公众存款、不得归集资金设立资金池、不得自身为出借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等,严格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力争全面净化市场环境,为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提供安全保障。相信该《意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予违法违规行为重重的打击,进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行业自律

互联网金融属于新生事物,作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的创新产物,监管政策难免存在涉及不到的领域。在监管政策欠完善的背景之下,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自律。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对整个行业负起责任,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同时,行业应建立自律协会,参与企业进行互相监督,并定期举行行业自律活动。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净化行业乱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行业内各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恶性相争。

(三)完善风险控制制度

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关键问题就是风险控制。在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相对匮乏的阶段,全面的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必不可少。企业应组建起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对企业运营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控与评估,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

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篇6

随着计算机技术革命性的发展,电子商务、众筹和p2p等业务术语不断涌入现代人的生活中,互联网金融以其便利、高效和低成本吸引越来越多资金流入到虚拟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萌芽和发展适逢国内利率市场化推广初期,资金成本的上升迫使商业银行缩小利差、寻求更高中间业务收入和贷款利率,但互联网金融无处不在的便利和低成本性改变了人类生活消费习惯,使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经营方式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浪潮中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与利率市场的互动关系

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本是不相关的两个概念,但处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金融发展形势,两者之间特定地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互为加强的关系,且互联网金融依赖于利率市场化进展程度。利率市场化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市场资金供给自主调整利率水平,国内金融机构在存款压力增加的背景下上调利率,增加了融资成本,反而给融资成本较低的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机会,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以来,以其高回报正不断吸纳银行客户转移阵地,迫使商业银行调高利率挽留客户,进一步加强了利率市场化的指导作用。不过,利率市场化是政策性的指导,具有强制性,且不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互联网金融是新型产物,目前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所以对利率市场化政策又具有依赖性。

二、国内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发展现状

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起步于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以媒介的身份实现资金在银行和资金需求方(客户、股票和债券市场)资金流通为目的,实现资金在供求双方之间的互相匹配。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呈现出摆脱商业银行运行机制的特点(即金融脱媒),它依靠互联网络聚集资金参与到社会金融各个环节,涌现出一大批如余额宝、人人投、众筹网、淘宝和京东商城等一大批互联网金融平台,较大大范围地涉及到居民的投资理财和生活购物活动,实实在在地引导了消费观念的变化,带动了新型消费运动的崛起。

利率市场化要求货币利率在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基础上,金融机构根据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水平,政府不再强硬干涉利率自主性。我国于2013年7月20日全面放开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管制,股份制商业银行率先在2013年底以人民银行基准利率10%为标准提升储蓄存款利率,国有五大行抵不住存款下降压力纷纷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的政策。事实上,利率市场化不仅涉及到金融机构的存贷比率,在资金成本较高的情况下,银行间拆借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国债发行利率、银行间市场政策性金融债等也会受到影响。

三、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

1.迫使商业银行缩小存贷利差

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犹如两把锐利的尖刀插在商业银行的肋骨两侧,迫使商业银行一方面提高存款利率、一方面降低贷款利率,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的瘦身运动。利率市场化是政策上的强烈驱动,互联网金融是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的竞争者,虽然两者的目的不同,但却在压缩商业银行盈利空间上实现了目标的坚定统一。互联网金融在利率市场化政策背景下,不但没有营业网点和大量银行从业人员形成的成本压力,还有着较高的财务成本优势,使其可以用较高的利率吸引公众资金,虽然我国互联网金融目前只有6000亿人民币信贷规模,但其高盈利特性正吸引着更多的资金拥有者参与到这场与商业银行的货币争夺博弈中。

2.转移商业银行部分客户资源

商业银行利润主要由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收入两大部分构成,存贷利差在利率市场化政策和互联网金融微弱的利差空间夹击下正面临不得不缩小的尴尬境地,中间业务收入也在被互联网金融(网络保险销售等)一步步蚕食。然而,更让商业银行窒息的应该是其实体客户正一步步被抢夺。一直以来,商业银行以标准化、流程化服务作为吸引客户的金子招牌,但随着近年来社会大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自我维权意识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和客户纠纷不断走上法庭,严重的影响到了商业银行形象;同时,营业网点柜员的业务处理流程受控于严格的流程,较大的影响到柜员业务办理效率,加大了客户的等待时间,而互联网金融有着电子化的方便快捷,极大地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更是自2011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以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其中。

3.加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比较单一、金融工具种类比较欠缺、金融创新还比较缺乏。金融机构长期以来都是在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下被动性地执行相应的利率政策,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迫使商业银行主动寻求利率调整寻求利润最大化,这是在过去的金融实践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历史上,阿根廷20世纪70年代由于通货膨胀被动地选择市场利率化方案,却导致了更加严重的金融波动,本文所讨论的二者在驱使商业银行缩小存贷利差的同时,也间接导致了市场资金大量流向虚拟经济领域,可能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商业银行船大难掉头的特性也可能使其在这场竞争中不可避免的遭遇由此引发的利率风险。

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篇7

深处着力

新产业有着与旧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其发展过程中涉及诸多因素,是一个综合复杂的体系,对新产业的发展应当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考虑,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的组合功效,针对不同产业的不同特征设置不同的着力点,形成支持新产业的制度框架。另一方面还要发挥产业政策对市场机制的补足作用,通过政府部门产业政策的实施引导和整合资源,调动市场力量,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带动效果。

以电子商务产业为例。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仅仅十多年,但是涌现了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国美在线、苏宁易购、敦煌网、兰亭集势等多个“巨头”。其中,京东商城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远超亚马逊,阿里巴巴上市后市值远超eBay,甚至超过Facebook,成为美国市场第七大市值的上市公司。这些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物流、仓储等一系列产业的变革。因此,政府应在如何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如何保护市场的充分竞争,如何规范市场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上进一步着力。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在“互联网+”变革传统产业中担当起了先锋角色,电子商务也将对实体经济起到融合牵引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引起的新技术革命才刚刚开始。“互联网+传统产业”实际上是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从而使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如同总理2015年4月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所说:“别以为电子商务只是‘虚拟经济’,事实上,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带动了‘实体经济’,无论是B2B、B2C还是C2C。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大大降低了流通成本,这对激发中国经济的活力功不可没。”5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可以说,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是在深处着力,让电子商务在“互联网+”升级传统产业中担当起先锋角色,电子商务也将对实体经济起到融合牵引的重要作用。

【两大目标】

《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第三条明确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经济新动力的主要目标(图1)。

――到2020年,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大市场基本建成。

――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创业、稳定就业、改善民生服务的重要平台,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六大转型】

――创新服务民生方式。积极拓展信息消费新渠道,创新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支持面向城乡居民社区提供日常消费、家政服务、远程缴费、健康医疗等商业和综合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企业网络服务能力,支持文化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规范网络文化市场。支持教育、会展、咨询、广告、餐饮、娱乐等服务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鼓励支持旅游景点、酒店等开展线上营销,规范发展在线旅游预订市场,推动旅游在线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建立全国互联网平台,完善网上交易在线投诉及售后维权机制,研究制定7天无理由退货实施细则,促进网络购物消费健康快速发展。

――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有条件的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支持中小零售企i与电子商务平台优势互补,加强服务资源整合,促进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融合互动。推动各类专业市场建设网上市场,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向网络化市场转型,研究完善能源、化工、钢铁、林业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发展的相关措施。制定完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规范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网络经营行为,加强互联网食品药品市场监测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医药电子商务发展。

――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引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研究制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出台支持政策措施。加强鲜活农产品标准体系、动植物检疫体系、安全追溯体系、质量保障与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利用“万村千乡”市场网络改善农村地区电子商务服务环境。建设地理标志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支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宣传和销售地理标志产品,鼓励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一村一品”,促进品牌农产品走出去。鼓励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支持林业电子商务发展,逐步建立林产品交易诚信体系、林产品和林权交易服务体系。

――创新工业生产组织方式。支持生产制造企业深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维(3D)设计及打印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各环节的应用,建立与客户电子商务系统对接的网络制造管理系统,提高加工订单的响应速度及柔性制造能力;面向网络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建立网络化经营管理模式,发展“以销定产”及“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大力开展品牌经营,优化配置研发、设计、生产、物流等优势资源,满足网络消费者需求。鼓励创意服务,探索建立生产性创新服务平台,面向初创企业及创意群体提供设计、测试、生产、融资、运营等创新创业服务。

――推广金融服务新工具。建设完善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制定相关应用服务的政策措施,推动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银行卡清算机构、支付机构、电子商务企业等加强合作,实现移动金融在电子商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推广应用具有硬件数字证书、采用国家密码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算法的移动智能终端,保障移动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和真实性;制定在线支付标准规范和制度,提升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的安全性,满足电子商务交易及公共服务领域金融服务需求;鼓励商业银行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多元化金融服务合作,提升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和效率。

――规范网络化金融服务新产品。鼓励证券、保险、公募基金等企业和机构依法进行网络化创新,完善互联网保险产品审核和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建立适应互联网证券、保险、公募基金产品销售等互联网金融活动的新型监管方式。规范保险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研究制定电子商务涉及的信用保证保险的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信用保险、个人消费履约保证保险等新业务,扩大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范围。完善在线旅游服务企业投保办法。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至如今,已经形成了三大优势: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庞大的现代物流体系、安全的第三方支付。这三大优势为“互联网+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保障条件,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基础工具。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的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也将助推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实现华丽的转型和升级(图2)。

激发活力

制定新产业的政策,应该以有效发挥政府在新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前提,以实现新产业跨越式发展、抢占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为战略重点,以激发活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集中整合资源,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对新产业的技术开发、产业化、集聚化,为新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方面,政策制定要具有前瞻性,符合新产业发展方向。发展新兴产业必须把握社会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在科学预测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条件下,根据相对优势选准未来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拉动作用的战略产业为主攻方向,着眼于未来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打造。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新产业的政策,坚持动态性原则,边实施、边调整、边完善。这就要注重政策的时效性,紧密跟踪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保持其动态适应性,根据产业发展情况,所制定的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应当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评估,不断改进,及时调整相关政策。

以互联网金融政策为例。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作为金融业与互联网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相互融合的产物,是当前极具创新活力和增长潜力的新兴业态,其主要业态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促进金融包容具有重要意义,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服务大门,在满足小微企业、中低收入阶层投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以及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等方面可以发挥独特功能和作用。

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既需要市场驱动,鼓励创新,也需要政策助力,促进健康发展。因此,近几年来,欧美很多国家在政府的介入之下,通过产业政策的有效引导,使得市场新参与者不断增多,互联网金融有关的新服务、新技术不断涌现,金融机构也开始纷纷采用新服务、新技术,形成了有效的融合发展,激发了活力,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出现了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创业企业之间出现多例并购重组。相对而言,我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市场新参与者并不是很多,金融机构创新尚处于初期阶段,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创业企业之间尚无合资或合并案例。能否在创新加速化过程中存续?需要调整制度上的制约,需要进一步的开放创新,更需要产业政策的引导。

2015年7月18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标志着六大措施鼓励创新,互联网金融获得政策助力。

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激发产业活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规范从业机构的经营活动、维护市场秩序,就应拿出必要的政策措施,引导互联网金融这一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促进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方面的政策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网络基金销售和网络消费金融等业务;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互联网支付机构、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网络金融产品销售平台;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在符合金融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自建和完善线上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拓展电商供应链业务;鼓励从业机构积极开展产品、服务、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从业机构核心竞争力。

二是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支持金融机构、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创新商业模式,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链。

三是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支持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互联网金融产业投资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优质从业机构在主板、创业板等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对处于初创期的从业机构予以支持。

四是相关政府部门要坚持简政放权,提供优质服务,营造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支持。

五是落实和完善有关财税政策。对于业务规模较小、处于初创期的从业机构,符合我国现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税收政策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结合金融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统筹完善互联网金融税收政策;落实从业机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六是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互联网金融配套服务体系。鼓励从业机构依法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鼓励符合条件的从业机构依法申请征信业务许可,促进市场化征信服务,增强信息透明度;鼓励会计、审计、法律、咨等中介机构为互联网企业提供相关专业服务。

可以说,《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提出了要求,进行了有效监管,更主要的是激发了活力,有望实现更多创新,带动经济更多增长。

精准发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演进的特点。不同类型的产业,发展规律不尽相同,为此,需要把握好要素供给与产业升级的对应关系。当前,我国很多产业政策将产业技术政策作为核心内容,在高端共性技术供给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着力提升要素供给质量,在创新技术产品应用、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开发资助、加速设备折旧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形成了促进创新的有效激励体制,做到了精准发力。

以地理信息产业为例。这个产业听起来似乎过于专业,实际上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空间地理位置是众多属性数据信息的载体,是信息消费的可视化手段。2014年对于地理信息产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局。一方面,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以“〔2014〕2号”印发《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把地理信息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政府层面来讲,对空间地理位置的信息消费需求非常多,如城市功能规划、交通管理、大气污染评价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数字管理平台应用等等。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望引领新一轮信息消费,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另一方面,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在位置服务领域的加大布局,让老百姓对地理信息的认识更为深刻。

其实,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遍及各行各业。地理信息系统听起来似乎过于专业,实际上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已深入到能源资源管理、土地管理、市政市容管理、交通管理、水利水质管理、气象数据、大气污染、自然灾害管理等领域。

笔者是2009年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工作的,此前的10年为日本开发过数十项地理信息系统。包括生活环境评价(工程施工噪音、城市大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汽车噪音污染)、土地地籍管理系统、生态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流域解析系统、气象数据管理系统、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下水道动态水位计算系统、地质灾害管理系统等。尽管作者本人早已告别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但介绍一下日本的案例或许对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有所启示。

生活环境评价系统

2008年pm2.5才被众所周知,而发达国家在运用信息化手段监测管理环境污染方面早有先例。这套系统是我2002年为日本开发的,对工程施工噪音、城市大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汽车噪音污染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利用科学模型进行运算,从而对环境质量进评价。这套地理信息系统的创新点是将政府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科学计算模型和计算机地理信息技术进行了跨界融合。基于科学计算模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比照相关法律规定,评价城市大气污染的固定发生源、移动发生源与工程施工噪音、汽车噪音等污染情况。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系统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交通事故的民族。他们会对每起交通事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找出交通事故原因、提出交通设施改进对策。这套系统能够按照不同的类型统计事故的发生率,按照一系列指标要求输出报表,同时比照查看事故现场的道路周边设施分布情况,为城建部门在道路施工改造过程中提供决策依据。

下水道动态水位计算系统

这套系统能够对城市的下水道数据进行管理。输入相应雨水参数,模拟动态水位信息、判断是否溢出。2012年7月21日的特大暴雨才彻底暴露出北京市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脆弱。而这套系统是我在2006年时为日本开发的。该系统能够有效地监测城市内所有井盖的数据,同时可根据输入的预测降雨量,计算排水、溢水情况,发挥了以信息化手段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

地质灾害管理系统

日本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国家。这套系统主要包括山体滑坡管理、泥石流易发地点管理等功能。通过空间地理信息和属性数据库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多发区域进行管理。

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最需要的就是精准发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环境。地理信息产业是“数据+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产业,涉及到空间地图数据(点、线、面、文字)和基础属性数据等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需要用到地图引擎技术来展现和渲染,需要平台应用和运营服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信息产业生态系统,这也使得产业发展的空间更大。

日本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应用就很成功、成熟,日本国土交通省网站上提供各种地图空间数据以及100米航拍照片的免费下载,让企业或个人能够基于地图开发多种多样的应用,有效促进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各行业都应有广泛的应用,带动了产业与社会的发展。而我国的基础地图空间数据往往需要软件开发企业或用户来购买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用”的成本。

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法律规制余额宝

【中图分类号】D691.9【文献标识码】a

余额宝是2013年6月13日由阿里巴巴集团支付宝上线的存款业务。用户只需将支付宝帐户内的资金转存至余额宝内,不仅能够随时用于消费、转帐、缴费等支出,而且能够拿到利息,其收益甚至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它取消了最低门槛限制及取用期限的限制,操作简便,不限制时间,不用去柜台,只要拥有接入互联网的电脑或手机,随时可以操作。截至2014年2月14日,余额宝规模已超过4000亿元。从0到2500亿元的基金规模,余额宝仅仅用了200多天时间;而从2500亿元到4000亿元,余额宝只用了大约30天。正因为余额宝的巨大成功,财富宝、易付通等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看中了互联网金融理财这个市场,纷纷想加入其中分得一杯羹。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基于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互联网“平等、开放、分享、协作”的特点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参与性更强、协作度更高、透明度更大、操作更便捷、中间成本更低。互联网金融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余额宝就是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

国内学者黄震认为,互联网金融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互联网金融1.0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互联网与金融初步联手,传统金融机构把互联网当作工具。第二个阶段是互联网金融2.0时代,互联网与金融进一步结合,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来改变金融运作模式,现在正处于这个时代的起步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大金融时代,不仅是互联网与金融的高度融合,也是产业和金融的融合。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之中,把传统金融和非传统金融的边界打破,形成一种新的领域,与此同时,产业和金融过去存在的隔阂也可能会被打破。

美国曾出现过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但却好景不长。早在1999年,美国paypal公司就推出了美国版的余额宝,将其在线支付功能与金融理财产品结合起来。美版余额宝的年收益最高曾攀升到5.56%,由此更带动投资者疯狂的追捧。paypal公司与余额宝一样,把理财产品的实际操作交给了证券公司。而为了规避风险,paypal的基金只能投资于高质量的证券,不能做融资融券、对冲、浮动利率证券等业务。所以,2008年金融海啸来袭时,由于银行倒闭、美联储实行超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收益降至0.04%,再加上管理成本和投资利率,paypal公司最终因入不敷出甚至倒贴而关闭。实际上,只要是理财产品就会有风险,所谓的高收益只是用来吸引用户投资的一种手段。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实质上都是货币基金。当货币流动性紧张时,该产品就会出现高收益,因而走俏市场;货币环境一旦宽松,所有的货币基金马上就会惨淡收场。余额宝实际上是为民众开启一种新的理财观念。我们现在思考的不能停留在其是否应该出现,而是其出现后应该如何更好地加强监管、规避风险。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一项新兴事物,余额宝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产物,它在本质上属于第三方支付业务与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的组合创新。由于是新事物,其不完善性、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属性定位不明确。余额宝的收益何来?其实就是购买天弘基金增利宝的货币基金的收益,这在本质上就是一项投资,既然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那么,余额宝应该定位为货币基金,即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由基金管理人运作,基金托管人保管资金的一种开放式基金。但是,余额宝所宣传的“十万元一年有四千元的收益,是活期存款的八倍”,还有“能随时消费支取”的承诺,显然模糊了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的界限。实际上,类似余额宝这类互联网金融是不具备银行那套合规机制的,当然也缺乏风险控制能力。余额宝的宣传夸大其收益,弱化其风险,是在误导购买者,使购买者完全弄不清楚其真正属性。

资金存管不健全。余额宝的开户流程非常简单快捷,基金销售过程中必需的身份证、银行开户账户等用户的资料直接由支付宝提供给天弘基金。但在整个过程中,用户个人并没有在天弘基金直接开设ta账户(投资者持有某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的基金账号),也不拥有独立的账户密码,阅读风险提示和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试等环节也通通省略。许多用户可能根本就没有完全理解余额宝的含义,以及货币基金市场运作的风险,就贸然的在余额宝开户,这也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纠纷埋下了隐患。同时,互联网传输故障、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系统性的安全风险,也会使资金的安全性大打折扣。

监管机制不清晰。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正处于一种“三无”状态:无门槛、无政策、无监管。无论是银监、证监、保监,抑或央行都不能完全囊括互联网金融的所有环节。监管的缺失可能直接导致金钱的不安全性,漏洞的大量存在。2012年5月,支付宝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其陆续与37家基金公司合作提供支付结算服务,但是,支付宝并没有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此次,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共同推出“余额宝”,实际上绕开了基金销售牌照障碍,利用“余额宝”实现了向用户销售基金的目的。这种“打球”、在政策界限边缘游走的行为,也使监管更加困难。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制问题

明确权利义务。第一,消费关系。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量也越来越庞大,客户的可选择范围大量扩张,对网络信息服务的质量要求自然也会越来越高。网络金融服务提供商应更加重视以客户为主的服务理念,加强对网站的设计、业务流程的完善以及对售后服务等环节的重视,使版面更加清晰、程序更加流畅、服务更加人性化。①另外,在网络金融中,消费者在利用金融工具接受商品或服务过程中,诸如消费者权、隐私权等等权益更易受到侵害,相比于金融机构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网络金融中应该重视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这也是网络金融机构在业务活动中对消费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通过开展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框架,建立消费者保护协调合作机制;通过畅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投诉受理渠道,完善投诉处理机制。

2014年3月15日,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该法案第二十八条规定:“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以及提供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但是,该法规的内容还比较宽泛和模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和困难,还需要进一步出台更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解释进行规范。

第二,竞合关系。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是一种竞合关系。一方面,互联网企业与多家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使支付系统与银行系统对接;银行借助互联网企业,使资金在买卖双方之间自由流转,从而带动传统网银业务向消费、理财方向延伸,双方在跨行支付、跨境支付、移动支付等层面广泛开展合作业务。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影响到银行传统理财业务的发展,对中间业务包括手续费、线下poS手续费的蚕食;甚至互联网金融还会在信贷业务、服务端及收入端与传统商业银行产生冲突。所以,互联网金融应该与传统金融互补短板,使消费者享受到更为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在交易规模、交易范围上具有优势。例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弥补传统金融对小微企业贷款、个人实业贷款的缺位。因为,传统金融机构考虑到规模经济的因素,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只能做大额、中额贷款;只有通过互联网金融,才能实现海量规模、海量交易、海量数额,才能对传统金融覆盖不到的部分,实现规模化供给。相反,传统金融在信用度、专业性和监管完善性上,也有着互联网金融目前无法赶超的优势。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之间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即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互联网发展颠覆的不是金融本身,只是金融的运营方式,无论是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还是金融企业进入互联网领域,谋求的是协同效应,存在的是竞争且合作的关系。

规范风险管理。余额宝是跨界的金融产品,它脱胎于央行监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借道证监会监管的公募基金通道而产生,而投资主要投向银监会监管的银行协议存款等领域,可见,要实现对余额宝整体的风险控制和监督管理,必须多个部门联动。

第一,政策性风险管理。从产品本质上看,余额宝是一款基金直销产品,在发起设立、产品运作等方面与已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并无本质区别,蕴含流动性、期限错配、操作等多种风险。而作为一项全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由于现在法律定位不明,所以无法明确监管主体,监管处于“真空”地带。但是,不久的将来,监管政策一定会应运而生,弥补这一漏洞。所以,互联网金融对于未来经济政策的走向要有足够的预测能力,并根据国家的政策走向来不断调整经营重点和策略。对于政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有足够的感知能力,并提前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和不良后果。

第二,操作性风险管理。从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系统来看,操作风险涉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系统、互联网金融账户的授权使用、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与客户的信息交流等,这些系统的设计缺陷都有可能引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②地域开放性、活动虚拟性特点是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与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最大的不同,一旦交易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或安全系统失效,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就会累积而无限放大。所以,余额宝应加大对计算机物理安全措施的投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防病毒、抗攻击的能力;提升身份验证和分级授权等登录方式的级别,确保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的安全访问。

第三,流动性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应避免各种业务品种在某一特定的时期风险过分集中和业务中产生的资金流量缺口风险。余额宝承诺的“随时支取”业务需要的就是投资者申请赎回时资金充足。应对流动性风险,从投资上讲,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配置资产到期,自然转换成现金资产应对赎回;另一种是以回购、卖债等方式将持有资产转换成现金资产。面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互联网金融应该坚定地放弃以相对收益排名为主的考核制度;在投资过程中配置较高比例的高流动性产品;对未来的申购赎回有必要的预测和充分的准备;建立有效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只有实现多重保护,才能安全应对流动性风险。

健全法律政策。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立法相对模糊和滞落。现有的证券法、银行法、保险法等法律法规都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因为它们都是基于传统金融业务制定的,与互联网金融的某些特征格格不入。虽然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电子签名法》、《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网上证券委托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但也仅限于传统金融业务的网上服务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人、交易者的身份认证、个人信息保护、资金监管、电子合同有效性确认等等方面仍是空白。而政策法规的缺失直接导致的是交易主体间的权利、义务不明确,相关交易行为、交易结果的不确定,对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一方面,要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制定。明确互联网金融业务各交易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加强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保护交易者合法权益;确保电子交易的合法性,禁止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犯罪活动。对于互联网金融犯罪行为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应该明文确定。加强监管的同时,对于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又要给予支持和保护。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在印发《关于人民法院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人民法院在审查金融创新产品合法性时,对于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应当遵循商事交易的特点、理念和惯例,坚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充分听取金融监管机构的意见,不宜以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为由,简单否定金融创新成果的合法性,为金融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成长空间。”

另一方面,要修正和完善现有法律体系。当前,我国虽已具备比较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但大多没有考虑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性。可以根据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修正与之相关的现有法律体系,将不利于、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部分进行完善;可以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情况,重新梳理各类金融企业的业务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互联网金融的行业统一数据平台。厘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界定互联网金融的范畴、建立较高行业准入门槛、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等互联网金融配套法律体系,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涉及的框架性、原则性内容细化,系统构建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网络金融行为指引文件和国家标准,为网络金融平台运营商、出借人、借款人等相关参与者提供具体化的规范引导。

总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需要针对不同的经营模式和业务操作方式,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则,所有规则之间应有机结合并有效统一,构建成一套完备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体系。资本市场的发展永远离不开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动,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已日益融入整个金融行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金融是包容性金融和普惠性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诞生没有依靠政府财政任何倾斜和注资,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惠及了普通民众的利益,促使金融业竞争更加激烈、触动商业银行改革创新。它诞生于市场,发展于市场,所以要用市场经济的规则保护它、引导它和发展它。

(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注释】

①王琴,王海权:“网络金融发展趋势研究”,《商业时代》,2013年第8期。

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篇9

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北京是中国的实体金融中心,又有大量的企业总部集聚,具备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前景,找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北京有望打造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投融资集聚中心与行政管理中心。

绝佳土壤

互联网金融将是金融行业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而北京具备了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良好条件。

从北京自身的城市功能定位看,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特色与优势:

一是技术与人才优势。互联网金融是高度技术密集与人才密集的行业。除了金融以及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之外,各类众筹的智能硬件开发,还需要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的人才。北京拥有全国数量最多、技术能力最强、门类最齐全的科研机构,拥有各种各样的人才资源,这使北京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

三是政策与创新优势。北京集中了全国最重要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研究机构、金融总部,无论是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研发、政策与制度的创新与试点、金融机构之间的互动联合等方面,均具备了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北京发展互联网金融,应将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作为一个重要方面。

四是相关配套优势。北京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配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电商小贷看,京东等领先电商企业座落于北京,使电商小贷发展具备先天条件。从p2p看,北京无论是在信用评估、项目评价、信息汇聚等方面,都已具备了各种优势条件。从众筹看,众筹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指导、后期风投等,已形成非常完备的服务体系。例如,创投圈(ctquan.com和chuangyepu.com)是一个专注于服务投资人、创业者,以投融资为主要目的的社交网络。该平台由天使汇和创新工场共同投资,旨在给中国的广大创业者提供一个新一代的投融资和交流的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找人、找钱、找主意”等跟创业有关的最核心功能。

何处突破

综合北京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色与优势,北京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重点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将众筹打造成为北京互联网金融的拳头产品。从发展现状看,北京由于其在众筹各个环节方面的优势,是国内众筹行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众筹行业不仅开始最早,而且目前重要的众筹平台都汇集在北京。尤其重要的是,北京在文化艺术众筹方面独具优势。如淘梦网(tmeng.cn)号称最大的新媒体影视平台,专业提供众筹和营销发行服务。而乐童音乐则专注于原创音乐众筹。

从未来发展看,北京应集聚其在创业人才、科技资源、文化创意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完善政策措施,重点推进文化创意、创业发明等方面众筹,使北京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最富有创新能力的众筹中心。

三是大力支持第三方支付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北京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金融总部中心,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虽然在市场份额方面,北京与上海相比尚有差距。但是,北京在支付创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易宝支付(北京)2013年了“支付+金融+营销”的升级战略,领跑电子支付和互联网金融。拉卡拉通过在便利店、社区商超安装刷卡终端,提供水电煤气等生活缴费服务,积极拓展线下市场。近期,拉卡拉在银行收单、互联网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的基础上增加了移动电话支付和预付卡受理业务。

从未来发展看,应大力支持北京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尤其是在移动支付、面向本地生活以o2o为基础的支付业务、支付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

政策助推

互联网金融将是北京金融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此,需要在政策措施方面大力支持其发展。

一是建立明确的监管框架,适度设立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门槛。当前,互联网金融在监管方面仍然缺乏一个明晰的框架,使业内企业在进入行业时,无规可依。这种无规可依的情况,一方面使业内企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长此以往,将会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监管态度不明朗,使很多企业处于灰色地带,其经营地位无法得到明确承认,经营规模等无法得以迅速放大。其中典型的就是股权式众筹。

北京应利用其金融研究力量强等优势,集中力量,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研究的支持力度,以其建立一个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率先在全国进行突破。二是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降低监管成本。互联网金融有望成为一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低成本融资解决方案,在监管方面,也要考虑监管的成本以及监管给各种市场主体带来的成本。在投资者方面,要重视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尤其是说明政府的监管责任与风险之间的不相关性,强调监管并不能改变市场本身的风险,而政府则不为互联网金融是否盈利进行背书。通过监管成本的降低,将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更大的优势,使其更快地成长。

四是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冲突。大型金融机构的垄断化与流程化、非透明化,与互联网金融的灵活、快速及创新存在着冲突。长期以来,我国以银行业为首的金融企业,享受着行政垄断的保护,以获取利差等垄断化收益为其主要利润来源,并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互联网金融通过降低进入门槛,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使传统金融机构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限制,给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传统金融行业是流程化的,每一步都需要按规则进行,而互联网则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需要持续的灵活性与创新精神,这也使流程化的传统金融机构无法适应。

互联网金融行业政策篇10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本文系2017年度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互联网+”链接农业发展对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lslktyb-109)的阶段性成果。

一、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结合研究

当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原本在农业领域分散的线下销售模式与原手工粗放式生产转向线上销售与智能化生产,信息、网络和高科技慢慢融入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包括产、供、销等多个环节,并且带动it设备、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信息服务等产业链条的全面升级。在互联网对农业信息传递功能方面,汪雷、汪卫霞(2010)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通过重点分析农业信息的传播内容、传播途径等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了我国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农业信息传播滞碍的原因与机制[1]。严方(2006)、李志达(2011)、李亮(2013)对“互联网+农业”信息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2][3][4]。从以上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农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调动企业、社会、政府的参与,拓展“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从而打开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对策建议研究

在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方面,朱链萍、张建华、王泽天(2015)等学者从定性层面做出了探讨,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支农”“互联网+耕地宝”的多种模式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5][6][7]。赵爱雪(2015)提出农业“互联网+”行动方向[8]。万宝瑞(2015)认为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自然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首先应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资金支持;其次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要注重物流、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建设;最后在提升农村信息水平和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将农村基层应用互联网与农业现代化连接起来,将信息化渗透到农业政务管理、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等各个环节[9]。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要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政策支持、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开发、电商平台等多个角度来探索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比较落后

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首先体现在信息技术方面,但是我国农村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率却不尽人意。首先,互联网技术并未彻底改造农业生产环节以提高生产率。其次,互联网技术并未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品质监督和管理过程。最后,互联网技术并没有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打通并整合成精炼而完善的产业链。

(二)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

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有限,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慢且农民对于“互联网+农业”潜在价值和发展前景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对于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互联网+农业”的相关配套服务发展滞后

完备的物流体系和金融支持是农村“互联网+农业”发展所必备的条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发展所需的农村物流、金融服务等跟不上,如目前农村物流已经实现县城和乡镇全覆盖,但是绝大多数行政村还没有物流点,“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农民网上经营农产品销售面临发货难问题。金融服务上更落后,目前大多数银行只在县城有网点,在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或者农业银行,而且大多数网点并没有自动存取款的atm机,金融服务跟不上,影响农民的网上交易。

三、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全面融入农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而不是互联网与农业的简单拼接,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顶层设计、分阶段推进。因此,必须从全国层面加强和完善“互联网+农业”的顶层设计,制定“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从基础设施、专项应用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明确入手环节、支持重点、推进措施,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将互联网有机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对“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形成全国统筹布局、部门协同推进、各市分类指导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新体系。

(二)加强网络覆盖面,注重发展延伸

要发展农村互联网,首先,是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面覆盖,考虑到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速度,传统互联网金融还需要发挥主力作用,要不断地投入,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培养、发展农村金融的主体,并且还要向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推进、延伸等,要更大程度地发挥传统金融的作用,增加其规模,有利于将来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过渡,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为将来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打下基础。

(三)利用互联网打通农业各个环节

农村基层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把自己本地区的优势与农村现代化建设连接起来,将互联网渗透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农业只有把金融、物流、销售各个环节都打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给予参与的农户以政策、资金的支持,以促进当地互联网行业和农业的相互协调发展,才会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建设。

作者:李宏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汪雷,汪卫霞.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现代农业信息传播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7):97-100.

严方.互联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管理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06.

李志达.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专家系统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6):135-136.

李亮.农业个性化门户服务模式研究与实现[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朱链萍.互联网金融优化农村支付环境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2015(10):62-63.

张建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转型发展的启示[J].吉林金融研究,2015(4):43-45.

王泽天.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金融发展策略调整[J].吉林金融研究,2015(7):40-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