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11:31

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篇1

 

1浙江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概述

 

中小微企业是指除大型企业外其它类型企业的总称,具有涉及面广、数量多的特点,对于解决就业、经济增长等问题负有重要作用。浙江省中小微型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大、密集度高,各地级市经济大多形成“一乡一品”的经济形态,这也奠定了浙江省中小微企业大省的地位,大约98%的企业单位为中小微企业。相对于大企业以及上市公司,中小微企业在资金、人力、财税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市场经济的波动发展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冲击很大。

 

根据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态势,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桎梏是金融方面。在现有的银行体系中,中小微企业等小规模经济体能够得到的资金支持是十分有限的。为了解决筹融资等金融问题,中央政府及各地方政府都依据相应的情况,颁布了相关的条例使得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等问题更加地便捷化和有效化。例如2014年中央各部门以及浙江省各相关部门连续颁布多项文件,如《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5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多措并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9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银监发〔2014〕36号)以及浙江省《支持小微企业上规升级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贷款保证保险合作协议》等等,这些措施的颁布都是各级政府为了中小微企业能够更好地解决金融问题。

 

浙江省各级政府每年颁布的金融扶持政策种类多、涉及面广,但是政府的相关金融扶持政策,能否切实解决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能提高政策实用度,更能对浙江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浙江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感知评估调查样本说明

 

针对检验各级政府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能否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评估浙江省中小微企业对于政府金融扶持政策的认同感以及感知情况等需要。我们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的共1885964家(截止2015年1季度)中小微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多元分析下的分层抽样以及在1:3000的最优比例下,得出1262份的总样本数量以及各地级市的分样本数量;实际共调查浙江省11个地级市共600家企业,共发放问卷1300余份。在进行抽样调查以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数据采用了统计分析,对浙江省中小微企业对于金融政策的感知评估的多项因素进行了定性以及定量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查中,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和种类以及企业的管理阶层分布均匀,企业选择上三大产业的中小微企业均有涉及;在调查者处于公司的管理层次方面,基层员工、中层以及高层领导比例均匀,能够从不同角度阐释对扶持政策的理解。本次调查面向的范围比较广泛,问卷代表性强,设计人群能够较好的反应实际情况。

 

3浙江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感知评估

 

3.1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基本感知

 

3.1.1政策重要性感知

 

可以直观表明出政府金融扶持政策的积极意义,大部分(56.1%)的企业者表示政府的金融扶持政策较为重要,能够缓解企业所遇到的金融问题,较好地扶持了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在5分法评价中,积极度均值为2.81,即被调查企业人员普遍认为政府的金融扶持政策对于中小微企业有积极作用。

 

3.1.2预期效果感知

 

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效应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政府对于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是否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目标”这一问题,感知为一般(43.58%)、较好以及上(48.02%)的被访问企业人员共计占比达92.5%,即绝大部分企业人员认为政府所出台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有一定的政策效应,能够较好程度地缓解金融问题。

 

3.1.3配套设施连贯性感知

 

政府出台的金融扶持政策也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贷款政策,就需要银行的支持,需要一系列审核、批准、下放贷款等过程,所以配套设施的连贯性程度和完善程度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扶持政策的开展和施行。在调查中发现只有极少部分企业认为政府的配套设施存在较差的现象。即被调查人群在政策连贯性方面,总体上呈满意态势。

 

3.1.4宣传力度情况

 

中小微企业种类复杂,涉及面广、数量多,政府对于政策的宣传力度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政策的实行。在分析中,我们采用5分法,由1至5分别表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层次。在数据分析时,我们可以发现该调查的均值为3.28,即为在一般和较差之间,简单来说即较多企业人员认为政府对于政策的宣传不够及时到位。且如图3所示,相关调查者对于金融政策的了解程度也不容乐观,不太了解(31.93%)及以下(9.75%)的人员数共计占到了总人数的41.68%。部分专业名词太过晦涩,对于那些未经过系统学习的企业者来说不方便理解。且调查人员在列举相关政策种类如金融债券政策和二板市场政策时鲜有人知。说明政策的主客体的信息没有充分匹配,不了解政策也就表明政策的实用性较差。

 

3.1.5信息公开情况感知

 

 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公开性

 

信息公开指的是政府公开对中小微企业在金融扶持政策力度以及方式手段上等信息的公开。不仅有助于政府廉洁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企业主进行监督和进一步了解政策内容。在此次调研中,认为政府公开信息做的一般(39.46%)、较好(44.74%)及以上(4.52%)的企业人员所占比例达到88.72%,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在信息公开方面的工作成效良好。且在5分法的评价中,分数到达2.59分,说明企业主及企业工作人员对于政府公开信息表示信任和支持。

 

3.2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需求分析

 

3.2.1中小微企业所需的外部环境

 

中小微企业所需外部环境

 

在经济竞争中,影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还有外部环境,例如信息的畅通度、行业的公平程度都会影响中小微企业发展。在调查中“政府宏观指导和支持”占比最大(28.59%),“完善的政策法规”的占比也达到19.76%,即被调查企业人员希望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通过颁布文件和完善政策法规等措施来解决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发展。

 

3.2.2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发展问题

 

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多样的,比如资金缺乏、市场需求等。不同的问题会引导政府扶持政策方向的改变,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金缺乏”这一问题所占比例是21.79%,在序列中排在第二位;第一位是“人才不足”,约占25.5%;第三位是市场需求不足,所占比例为19.5%。由此可见,企业对于资金的要求非常迫切,政府金融政策必要性极强,中小微企业在资金扶持上的需求十分强烈。金融政策中应多偏向于扩大市场需求、提供补助或是投资资金。

 

3.2.3中小微企业所需的金融扶持

 

中小微企业所需金融扶持

 

资金作为企业的“血液”,为企业发展提供活力,但在现阶段融资成为了阻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被询问者中表示需要“增加融资渠道和提供临时周转资金”的人数较多(占比49.1%)是近一半的比例,可见需求的强烈程度。其它项金融政策如“提供临时周转资金”,“国家银行对中小企业开放贷款”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大。上三项政策都是关于直接融资的政策诉求,也间接表明融资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4对策与建议

 

在对数据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扶持政策在实际实施中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4.1对“政府智囊团”的建议

 

4.1.1宣传力度、角度、方式的改进

 

由数据分析第二部分“扶持政策的基本感知”第三小点“宣传力度”的分析结果可知政府对于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近半数调查者对于扶持政策表示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对于一些专有名词甚至从未听过,所以政府首要的就是要加大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以更好地惠及多方企业。

 

4.1.2颁布政策类型的改进

 

在实地问卷调研过程中,经过与被调查的交谈以及查阅的文献,发现政府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有效性集中在信息技术产业,而对于其它产业的扶持有效性不高。所以政府在出台扶持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扶持政策对于各种企业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根据不同企业规模和性质,出台不同的政策。

 

4.1.3深化金融创新改革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各类p2p融资模式应运而生,所以政府应该借助这个金融创新的黄金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从根本上拓宽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的途径。但也要加强对各类p2p融资平台的管控力度,杜绝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的产生。

 

4.2给中小微企业自身建议

 

4.2.1更加积极地寻求政策援助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很明显的感受得出企业主以及金融财政主管对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陌生。受力是相互的,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也是相互的,既有政府组织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也有企业信息人员信息收集不完全的因素存在。因此企业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收集政府的扶持政策,以寻求更好的政策援助。

 

4.2.2反“反馈机制”的建立

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篇2

关键词:微小企业融资扶持现状融资扶持问题融资扶持政策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274-03

一、引言

我国目前对于微小企业的融资扶持工作主要通过政府和商业银行两方面进行。

其中政府政策扶持的相关措施主要有:200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贷款利率,为微小企业贷款自由定价提供的客观条件;2005年4月,在世界银行与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共同主办的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上,旗帜鲜明的提出支持商业可持续原则,之后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开展这一业务: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制定了支持微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和财税政策措施。金融方面从加强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监管和规范民间信贷等六条金融措施以改善微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财税方面从加大财税扶持和扩大扶持资金规模等,以减轻微小企业税收负担。2011年10月中旬,国务院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确定支持微小企业发展的金融、财政政策措施,提高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将延长至2015年年底并扩大范围。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

商业银行的相关扶持政策主要有2004年起,世界银行联合德国复兴银行向国家银行提供转贷资金和技术支持,并通过国家开发银行选择合作银行向微小企业发放贷款;2005年中国微小企业贷款项目正式启动,世界银行提供了1亿美元贷款。项目为大约18万微小企业借款人提供了单笔贷款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下的贷款,培训了1100多名信贷员,贷款技术还被成功复制到农村信贷业务;商业银行逐步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微小企业信贷支持,适当提高对微小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二、微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相关政策研究的现状以及政府和商业银行扶持工作的展开情况来看,已经从形式上对于微小企业的融资扶持予以了很多支持,并且通过政府和商业银行的配合实施已经初见成效,在全国各地,已经有很多微小企业业主享受到了相关融资政策带来的融资便利,开始拓展自己的业务。但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整个扶持工作展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政府扶持的角度较为单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微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微小企业一般对于自身的需求相对盲目,问题较多且没有良好的解决途径,那么对于政府及社会的扶持帮助显得非常迫切,而这种帮助的迫切性不仅仅在于对融资扶持政策制定上的需求,更多的应该由各地政府具体的金融管理部门深入当地的微小企业群体,帮助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维体系,不仅从政策而且从其自身的发展方向、路径及模式上予以引导帮助。

2.融资扶持实施点较为集中,无法解决广覆盖的微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目前,对于微小企业融资扶持的实施切入点多为商业银行,通过商业银行放宽相应条件来实施对微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但实际上,商业银行的支持能力远远无法满足我国不同城市、不同性质微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微小企业贷款可持续和广覆盖的目标。单靠商业银行扩大业务范围、建立微小企业融资单项业务、降低对微小企业融资信誉评价指标、提高对微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无法满足众多微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3.其他合法融资机构在自身制约条件限制下,无法自主发挥业务优势辅助微小企业融资政策实施。各地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虽然从政策上受各地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监管,从经营上比较贴近各地微小企业主体,但由于其经营权的私有化、自身资金的有限性及其经营业务高风险的特征,导致其无法自主扩大业务范围向更多的有发展潜力的微小企业进行评估、预测、开展融资扶持工作,在保障甚至提高自身收益的同时支持帮助更多的微小企业融资,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4.微小企业业主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无法在政策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最终的融资。目前政府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予微小企业很多优惠扶持政策,商业银行拓展了对微小企业融资贷款业务,放宽了对微小企业的贷款评价指标和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但归根结蒂,由于微小企业自身的种种限制条件使其无法取得合理有效的担保要件,完成在政策指导下的最终融资。

三、增强微小企业融资力度的政策体系创新

借鉴国内外对于微小企业扶持工作的经验,依据目前融资扶持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微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需要建立一个从政策到担保再到融资的三维立体微小企业融资扶持体系。即由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融资扶持政策及融资担保基金,通过各地选定的担保公司进行具体融资业务的评估担保,最后通过商业银行完成最终的融资工作。建立信息收集、反馈、分析数据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融资问题,由四方共同配合,达到融资体系的可持续、广覆盖目标,在保障融资体系各方利益的同时,高效完成微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实施。

该融资扶持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将金融系统的配套和微小企业的体重等量的结合在一起;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时间效应。二是增加主流金融机构的数量,介入微小企业的融资体系,能够拓宽融资渠道,具有广覆盖的地域效应。其中基本职能分析如下:

1.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建立微小企业融资扶持基金,掌控资金流向。政府部门积极营造微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减少管制,加强对各地市担保公司的政策支持,发挥担保公司业务特点,建立微小企业融资可持续广覆盖的运行模式;为各地市选定担保公司提供微小企业融资扶持基金,调动担保公司发挥自身经营风险的业务能力;建立微小企业融资专项风险准备金,为提供微小企业担保的公司提供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风险补偿;建立微小企业融资贷款专项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受融资扶持基金的微小企业进行评价指标设定、数据收集、统计,追踪微小企业在该行业的发展周期状况,以便分析、规划地区行业微小企业的发展模式;建立奖励制度,将担保公司对微小企业提供担保数据反馈的数量、质量纳入担保公司考核指标体系,适时予以一定奖励;适时组织担保公司及商业银行开展微小企业融资扶持工作经验交流和总结会议,不断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融资体系不断完整、健全。

2.担保公司充分利用政府融资扶持基金为微小企业提供担保,建立信息档案,及时反馈信息。担保公司充当政府、银行与微小企业之间的纽带,发挥自身业务优势。其自身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担保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本身受各级政府金融部门的监管。(2)担保公司的担保属于第三人担保,即以担保公司的信誉为客户的经济活动提供各类担保服务,其业务本身就是围绕这一点设定,从业务上具有专业性。(3)从法律角度而言,担保公司的设立和存在旨在解决现实生活中担保工具匮乏的问题,而微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难以提供合法担保,这样就增加了贷款风险,在信贷法律关系中,担保公司就是通过确定的信用化解企业的不确定信用,以促使银行实现对微小企业的资金支持。(4)担保公司具有专业的直接针对微小企业的评价体系和专业的能够深入社区、基层微小企业的业务人员,具有微小企业反担保措施的审查能力。(5)担保公司业务的实质就是通过经营风险,创造收益,相比商业银行更符合微小企业的经营理念,更能为微小企业创造融资便利。

担保公司利用政府提供的融资扶持基金,增强了自身融资担保能力。政府融资扶持基金的注入,增加了担保公司流动资金的支配经营能力,原先应由自身提供给银行的企业贷款担保资金现由政府提供完成,降低了自身贷款担保风险和资金占用比例,同时降低了自身经营的机会成本,既可以增加担保公司的客户量,又可以提高担保公司的利润空间。从而调动了担保公司为微小企业进行建档、评估和提供担保方案的积极主动性,为微小企业融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

由各地市担保公司对接受政府扶持基金的微小企业建立信息档案,与政府金融部门建立的微小企业融资贷款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紧密联系,及时上传反馈数据;与商业银行积极联系业务,及时、高效的为微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从而实现由各地市担保公司为纽带,连接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及商业银行,为微小企业提供可持续、广覆盖的金融政策扶持体系。

3.商业银行在担保公司的担保下,适度降低放贷信用评价指标,向微小企业提供贷款。微小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困难的根本原因就是难以提供有效合理的担保,降低银行对高风险信贷的成本。担保公司出面为微小企业提供担保,解决了银行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节省了对微小企业直接放贷的评估及各项成本开支。实现微小企业贷款的合理化操纵空间;在微小企业有效担保的前提下,银行降低了不良贷款风险,可以适度降低对担保公司向微小企业贷款的信用评价指标,适当放宽相关贷款政策,保障贷款的及时有效发放。同时加强针对微小企业合理有效的融资评价体系和制度建设,鼓励银行从业人员学习关于微小企业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技能并积极参与实践;积极配合微小企业融资扶持体系,及时建立并反馈微小企业融资发放、回收及其他相关数据的输入、分析及后续工作。

4.微小企业改进自身相应问题,在享受融资扶持的同时增强自身提供信誉和有效融资的能力。微小企业利用融资资金通过合理经营增加自身的积累,积极开发、探索新的经营领域,扩大规模,增强经营业务的科技含量,努力向集约型经营方向迈进,拓宽自身的业务领域,延伸自身的业务周期;规范经营场所,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制度和纳税申报机制,形成可信的财务数据,逐步迈向正规、合理的经营轨道,为自身的可持续和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积极配合政府、担保公司和银行等融资扶持部门,尽力提供有效担保的设施和途径,及时反馈经营中的相关问题和分析数据,为微小企业融资扶持体系提供基础、实践性信息。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切实增强微小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必须创建路径,解决政府、金融机构、微小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建立一个有效、适合、完整、持续的微小企业融资扶持体系。结合国内外微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经验,基于我国目前融资扶持工作实施中呈现的主要问题,创建出从政策到担保再到融资的三维立体微小企业融资扶持体系,通过政府金融管理部门创建扶持基金平台,调动地方担保公司的业务协调能力,利用商业银行的强大资金运作体制,激励微小企业自身体制的提高、完整,共同完成微小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微小企业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michaele.porter.CompetitiveStrategy[m].theFreepress,2010

2.Robertm.Grant.ContemporaryStyategyanalisis[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3.张国毅.典当融资――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J].财会研究,2009(2)

4.王俊寿.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策略与金融创新[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

5.尹丹莉.当前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路径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5)

6.杨大楷,蔡菊芳.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及其融资研究[J].世纪期刊,2010(5)

7.王兴焕,耿喜华,杨荣本.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J].财会月刊,2008(2)

8.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6)

9.李明芳,陆媛媛,自有资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J].财会月刊,2008(3)

10.郑鸣,张翼.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实证研究,2010(1)

11.王君.中国微小企业融资进展与前景[J].银行家,2007(10)

12.叶蓓.中间融资――小型成长型企业融资新选择[J].商业会计,2010(7)

13.woodley,ian.Sme.finance,therealtruth![m]Greditmanagement,0ct,201034-35

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支持财政政策

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技术创新、稳定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据统计,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据75%以上的份额,创造了85%的就业机会,充分展现出了其社会就业主力军的强大能力。但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融资困难的问题一直缠绕着我国中小企业,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融资结构中,中小企业份额仅占10%左右,这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思考的问题。财政政策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融资,从财政政策上来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就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性进行探讨。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1.1企业内部因素

就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来看,由于中小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规模都较小,盈利能力并不高,缺乏资本积累能力,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其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低廉的劳动成本,缺乏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在管理经验方面较为欠缺,经营目标多属于短期目标,运营管理较为盲目。此外,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在融资时为了实现融资目标往往隐瞒甚至虚造信息,提供的财务报表和会计资料也多未经专业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证,使得银行以及投资者难以关系其信用度。

1.2企业外部因素

从企业外部来看,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的财政扶持政策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而缺乏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中小企业融资门槛过高。虽然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商业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开融资等多种形式进行融资,但实际上这些融资渠道并不通畅,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得商业银行从稳健出发必须紧缩信贷规模,不愿向中小企业投放资金,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依然存在,仅有一些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等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但根本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而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这两种方式,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门槛也太高,很难有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可能性。

2.我国现行财政政策的不足

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支持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基础研究、税收优惠、直接资助三个方面。通过一系列财政政策的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有了一定的改善,在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但整个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还远远不够。我国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覆盖面过广,未能根据地方规划与产业特色进行重点扶持,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向优势领域和特色领域发展。同时,很多政策的传达度远远不够,很多中小企业根本不了解国家财政扶持政策,更不用去主动获取支持。而既便是了解财政扶持政策的中小企业,由于很多条款还较为模糊,根本难以把握申请门槛,审核流程也较为复杂,耗时极长,牵涉面较广,不仅难以尽快获得支持,还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3.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分析

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依靠中小企业自身融资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要。要提高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能力,必须根据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从中小企业和我国金融秩序实际出发,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

3.1扩大财政资金支持规模

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扩大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规模,注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展中小企业市场规模,消除当前中小企业扶持资金规模过小,管理缺乏协调统一的现象,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率。同时,财政扶持资金的支持对象,要从单一企业或项目的直接支持向公共基础建设方面转变,根据不同情况的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集中于当前较为重要的领域,如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扩大就业等方面进行支持。此外,单纯依靠政府资金的支持,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还应当让财政政策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引导其它社会资金的加入,建立起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3.2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实际上,我国当前财政收入不足,财政负担较重,很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单靠扩大财政资金支持规模无法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来源问题,且会使风险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较窄,应当从财政政策方面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较为公平的融资环境,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这一点在国家和地方的宏观政策上,尤其是融资政策上,更应当将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同等对待,让中小企业在融资时拥有和大型企业相同的地位,将对中小企业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所造成的障碍疏通清除。同时,还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改变融资观念,降低中小企业对间接融资的依赖程度,健全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倡导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建立起多形式、全方位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以多方面分散风险,增加潜在投资者的信心。

3.3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对中小企业来说,获取贷款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融资途径,但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应当建立并完善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担保体系。国家和地方财政应当以政策性担保为主,促进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建立,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的引导下推动社会资金流向,从政策上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或者直接牵头组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并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监督,以保障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德政,马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研究[J].思想战线,2011(S2)

[2]于越.利率市场化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1)

[3]方长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研究[J].会计师,2010(01)

[4]何春红.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0(26)

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篇4

——以t市H区政府为例

 一、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从整体经济到实体企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世界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带来的严峻考验,出于保障经济形势平稳的需要,中央政府已经习惯于在宏观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各项政策调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特殊形势下更会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调控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如何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正确贯彻落实好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将其快速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从微观层面直接帮助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创造和抓住机遇,使企业在确保生存的同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和实际的课题。

本论文试通过研究分析在金融危机形势下,t市H区政府如何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符合自身实际的政策措施直接扶持企业发展,及其取得的经验和效果进行概括总结,力争具备一定的指导性。

研究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在现实意义方面,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全球性大范围的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等特殊形势,采取何种政策措施帮助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将会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总结尤其重要;二是中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地方差异巨大,中央政府的决策部署必然突出指导性和原则性。当中央宏观调控政策逐级传达到地方后,地方政府在实际落实上级指令的过程中,必然会结合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定适应自己区域特定情况的操作办法,调度区域经济,在金融危机等特殊形势下直接扶持企业发展。那么,总结概括一套符合地方实际、适应地方政府操作的有效的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操作办法,现实意义十分巨大。

在理论意义方面,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国家层面经济调控政策的研究非常集中,而对地方政府如何在微观层面扶持企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的不多,更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地方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本文即尝试从上述角度进行研究,力争为相关理论的形成做出一些贡献。同时,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及其指导下地方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是应对危机的非常举措和直接干预手段,政企在金融危机特殊情况下联系十分紧密,明显有别于我们普遍倡导的政企分开等发展方向,由此将会引出金融危机形势下对政企关系的重新界定。

 

二、论文基本理论、核心概念及相关文献综述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必然从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职能角度出发,因此本文以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相关理论为支撑,并作为概念框架来分析。

本文研究的基本范畴是由政府经济学研究衍生的,具体指金融危机特定经济形势下地方政府如何从微观角度发挥服务企业职能。核心概念包括:政企关系、地方政府、扶持企业等。

通过有目的地查阅相关文献,我们认为,国外与国内从宏观角度研究把握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文献比较丰富,成果比较丰硕,特别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分析社会转型期如何理顺政企关系的文献很多。同时,结合地方政府职能和施政特点,从微观角度研究其施政过程中如何具体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文献较少见,更少有对社会主义国家地方政府如何采取非常措施扶持企业发展的研究,没有一套具备较强操作性的规范实施办法,更没有形成具备一定借鉴意义的相关理论及概念。对此,本文在克服相关文献较少的困难,尽量搜集查阅相关资料的同时,更多地采用联想推理、逻辑判断、数字比较等方法对涉及问题进行原创性思考和分析研究。

   

三、论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本论文研究思路(逻辑进程)主要是:首先,概括总结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和方法。其次,结合上述背景分析,以t市H区政府为实例,综合分析研究基层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的目的、实际操作办法及其效果。最后,试归纳总结出具备一定借鉴指导性的、符合地方政府施政特点的金融危机等特殊形势下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思路办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方法论外,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定量统计分析法、试验方法等研究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调研,掌握企业需要政府提供的服务其生产经营的政策措施,并通过准确的统计数据分析,对企业在接受政府直接扶持后生产经营效果变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得出结论。

   本文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选题原创,比较符合时势,具备较强现实意义,创新性总体较强;二是论文纵向跨度较大,从宏观经济走向、中央政府调控到地方实体企业发展形势、地方政府措施都需要阐述,从政府经济学相关理论到地方政府对促进经济、服务企业的施政尝试都需要分析研究,分析的层面、角度较多;三是研究方法涵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四是以顺应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形势的有代表性的地市级行政区为研究实例,采用资料真实客观、鲜活;五是提出观点、得出结论在当前具有较强的借鉴性、实用性、推广性。

 

四、论文基本框架结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选题缘由

第二节选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理论贡献

1.2.1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2选题研究的理论贡献

1.2.2.1金融危机特殊形势下对政企关系的新界定

1.2.2.2对地方政府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操作办法进行总结

第三节选题研究的创新点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第四节研究方法及整体架构

第二章政府与企业关系概述

第一节研究政企关系重要性

2.1.1研究政企关系的理论意义

2.1.2研究政企关系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节政企关系基本概念和理论

2.2.1政企关系研究的历史脉络和趋势

2.2.2政企关系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三节 我国政企关系特点

2.3.1我国政企关系的复杂多样性

  2.3.1.1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2.3.1.2政府与三资企业的关系

  2.3.1.3政府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2.3.2我国政企关系的发展变化性

  2.3.2.1改革开放前政企关系发展特点

 2.3.2.2改革开放后政企关系发展特点

  2.3.2.3金融危机特殊形势下政企关系特点(比照美国凯恩斯主义)

2.3.3改善我国政企关系的途径

第三章中央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第一节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

3.1.1政府宏观调控的历史演变和现实必要性

3.1.2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

3.1.3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趋势

第二节21世纪初全球性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3.2.121世纪初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到来

3.2.1.1金融危机的起因及发展趋势

3.2.1.2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3.2.2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3.2.2.1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3.2.2.2金融危机也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第三节中央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

3.3.1金融危机形势与我国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分析

3.3.2中央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的具体政策(财政、就业等)

3.3.3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及发展趋势

第四章金融危机形势下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实例分析—以t市H区为例

第一节地方政府施政特点概述

4.1.1地方政府施政环境特点

4.1.2地方政府施政方式特点

4.1.3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式及效果

第二节t市H区区域发展背景概况

4.2.1 t市H区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规划定位(具备滨海新区特殊背景)

4.2.2 t市H区区域快速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金融危机形势下t市H区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实践

4.3.1金融危机对t市H区企业发展的影响

4.3.2 t市H区政府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

4.3.2.1扎实开展基层调研并制定落实中央调控政策的实施方案(从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角度,结合区域发展规划)

4.3.2.2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从政府经济调节职能角度)

4.3.2.3努力扩大内需消费(从政府经济调节职能角度)

4.3.2.4潜心打造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公平环境(从政府市场监管职能角度)

4.3.2.5全力保障企业人员就业、分配和生活水平稳定(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角度)

4.3.2.6利用政府优势直接扶持企业发展(分为正常服务和特殊政策措施方面)

4.3.3 t市H区政府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过程中的特点和创新

4.3.4 t市H区政府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观察

第五章结论

第一节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措施的归纳总结

5.1.1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遵循原则

5.1.2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二节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相关问题展望

5.2.1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的发展趋势

5.2.2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的相关理论研究

结束语

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产业政策取向,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工作要求,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金融创新,优化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促进全县经济金融稳健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6年,全县存贷款总量增长15%以上,其中:信贷投放增量不低于上年,贷款总量增长15%以上,“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全部贷款增幅;城乡金融协调发展,县域存贷比稳步提升;金融风险得有效控制,全县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实现双降;金融改革持续深化,各项货币信贷政策在辖内得到有效落实,金融生态持续向好,继续保持“金融信用县”荣誉称号。

三、重点工作

(一)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要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准确把握政策意图,增强改革创新发展动力。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面临的压力较大,金融风险暴露增多的形势下,辖内金融部门要深刻领会宏观调控政策内涵,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核心任务,继续优化金融服务,着力创新融资机制和服务模式,切实加强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促进全县经济金融协调稳健发展。

2.多渠道增加信贷投入,确保信贷总量实现较快增长。一是金融机构要按照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要求和全县经济发展的合理需求,科学制定全年信贷投放计划,通过积极增加存款,争取上级行信贷规模倾斜,引入县外金融机构贷款等多种途径,切实增加对地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二是支持金融机构用活表外融资工具,增加票据承兑、保函、信用证等表外融资总量,满足企业短期融资需求。三是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对支持实体经济占比高、效果好的金融机构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利率定价水平合理、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大额存单,增加其信贷资金来源,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入,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构建多重交流合作平台,推动银政企合作共赢。一是通过定期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银政座谈会、工作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切实增进银政企互信合作,积极研究解决当前金融发展和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为全县金融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部门支持和政策保障。二是持续开展“早春行”银政企对接签约活动,围绕全县经济发展重点优选合作项目,建立签约落实督导和定期通报制度,全面提升签约履约率,切实提高银政企对接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完善对地方经济信贷投入正向激励机制,将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涉农主体、贫困地区情况、开展直接融资、信贷风险化解处置等纳入奖励考核范围,并在财政金融合作上对支持效果好的金融机构予以优惠政策倾斜,多方式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二)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4.落实好差别化的信贷支持政策。一是制定全县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实施方案,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操作流程,加大对全县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技术升级、绿色环保等产业的支持力度。二是金融机构要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对有色、建材、煤炭等过剩行业中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对有发展前景的困难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不停贷,继续运用转贷基金平台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对不符合国家节能、绿色、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促进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三是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积极落实个人住房信贷政策,推动社会消费成为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引擎。四是加大对现代服务业金融支持,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5.加大对重点项目和支柱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我县精细化工、绿色经济产业园、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香溪河国际生态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和支柱产业的支持;对资金需求量大的重点产业和项目,引导金融机构采取银团贷款方式给予支持。二是鼓励金融机构采取委托贷款,吸引保险资金、信托资金、金融租赁和ppp模式等多种途径支持兴山重点项目和支柱产业发展,2016年全县重点项目、支柱产业贷款均增长15%以上。

6.推进城乡金融协调发展,大力提升县域金融服务。一是继续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各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县域特色园区、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优先支持工业主导型、商贸带动型、现代农业型、旅游休闲型小城镇加快发展二是引导金融机构下沉服务体系,积极布局县域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大力拓展县域合格信贷主体,稳步提高县域企业信贷覆盖面。三是人民银行继续组织实施对县域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贷款考核,运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等优惠政策,引导信贷资源回流县域。

(三)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7.发展壮大金融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一是继续深化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二是强化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治理机制建设,找准市场定位,提高竞争能力,巩固支农主力军地位。三是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小微金融机构,稳步壮大全县金融服务主体。

8.支持企业开展直接融资。一是完善直接融资重点企业后备库名录管理制度,支持县域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在“新三板”上市融资,2016年力争1—2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二是争取政策性增性和补贴等支持措施,加强银行间市场合作,引导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债券、定向融资工具等直接融资产品。

(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完善提升“短板”金融服务

9.加大对现代农业支持力度。一是持续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银行培植活动。二是协调有关部门推动全县农村产权评估、登记、抵押、流转规范化操作,为盘活农村资产提供有效金融服务。三是大力发展财政金融相结合的“助农贷”、保险与信贷相结合的“保证保险贷款”等涉农信贷创新产品,积极推进银行卡助农取款和农民工银行卡服务,有效满足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

10.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一是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贷客户培植主办行制度,建立培植企业档案库,支持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审批和考核机制,加强小微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和团队建设。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广纳税信用贷、互助基金贷款、助保金贷款、产业链融资、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产品,切实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三是引导银担深化合作,发挥好担保机构融资中介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11.加大精准扶贫支持力度。一是建立健全由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办、扶贫办、财政等相关部门参与的金融扶贫工作协调机制。二是推动落实增信担保和风险补偿措施,促进扶贫资金和信贷资金有效对接,完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的运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做好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文化教育扶贫、绿色生态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的政策对接和金融支持服务工作,提高金融精准扶贫服务水平。三是探索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导向评估,开展持续监测和督办通报,强化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四是积极向上争取扶贫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在全县贫困村建设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与金融资源精准对接搭建平台,力求金融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

12.落实好惠民金融政策。一是增加小额担保贷款规模,支持再就业人员、妇女、返乡农民工、残疾人、大学毕业生创业展业。二是推动助学贷款稳步增长,实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和“高校助学贷款”两轮驱动,确保贫困大学生能安心读书。三是规范民贸民品贴息贷款,促进民族企业发展。力争全县小额担保贷款、助学贷款、民贸民品贴息贷款总量增长10%以上。

(五)优化金融生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3.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探索建立部门间的信息合作平台,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管理制度。二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政府政务信息系统、农户信用档案系统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三是提高企业信用信息透明度,实现信息整合共享。

14.推动信用评价体系发展。积极培育各类信用中介机构,强化征信市场监管,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评级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两类机构接入征信系统。

15.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一是继续推进五大信用评级工程,扩大信用企业、信用社区、信用乡镇、信用农户覆盖面。二是优化金融司法环境和行政服务环境,提高金融胜诉案件执结率。三是建立对企业负责人、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失信惩戒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企业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六)切实防控金融风险,有效维护辖内金融稳定

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篇6

一、健全完善金融服务脱贫攻坚机构体系,提高基础金融服务能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扎实推进2020年金融领域各项工作,坚定不移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县政府金融办结合全县金融工作和单位实际,对2020年金融体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精心谋划,现就重点改革工作做出如下安排。

二、进一步扩大扶贫信贷规模,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一是协调人行积极争取扶贫再贷款,落实好扶贫贷款贴息、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政策,争取信贷资金优先支持我县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将县域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持续扩大扶贫信贷投放,合理合规增加对带动贫困户就业的企业和贫困户生产经营的信贷投放,支持企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和贫困户生产致富。二是加大特色产业发展贷款和农产品收购贷款投放。推动建立和完善“政银担企”四方联动机制,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和金控融资担保公司优先对特色产业发展贷款和农产品收购贷款进行调查、审批、担保,落实好降费政策,加大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投放规模,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联社(联盟)做大做强,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三是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摸排融资需求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推介,积极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木所有权、大型农机具、种养殖大棚等新型抵押或质押方式,切实满足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信贷需求。四是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建立“银行让利、企业带动、贫困户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银行+公司+农户”“银行+专业合作社+农户”“担保+信贷”“保险+信贷”等多种金融扶贫模式,帮扶贫困农户以雇佣劳动、订单交易等形式增加收入。

三、不断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提高融资担保能力

积极协调金控融资担保公司利用其规模和高议价能力优势,推进银担合作,推动产业扶贫项目落地并发挥效益。主动协调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办事处发挥小额担保业务生力军作用,扩大担保规模。争取形成上下协同、错位发展、运行高效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协调健全完善“政银担”融资担保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增强融资担保体系风险化解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利用好省级续贷转贷基金,积极探索与银行机构续贷转贷业务产品有机结合,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周转问题,切实做到政策落地、工作落实、服务落细。

四、进一步推动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纽带作用,定期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组织召开金融机构和企业座谈会,面对面解决问题,打通银企合作屏障,联合相关部门加大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着力满足企业、项目融资需求。二是推进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大宣传自身金融产品的同时,为企业包装项目,创造信贷条件,根据实际和政策要求,进一步细化贷款操作办法,简化流程,提高贷款投放效率。三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等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政策措施,加强与企业沟通,发挥专业和产品优势,分类施策,有扶有控,不搞“一刀切”,不单方面抽贷、断贷、停贷。四是及时掌握金融机构经营动向及潜在风险,强化金融风险处置,有效化解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牢固树立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信贷资金监管机制,紧盯贷款使用和流向,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入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战略,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五是加强与上级部门及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汇报争取,支持设立绿色银行,支持发行长期绿色生态债券,争取环境保护责任保险,充分利用政策性银行开设的绿色通道,将县内符合条件的融资项目纳入范围,获得国开行省分行、农发行省分行的大力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

五、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配合县农业农村局引导保险机构围绕沿山、沿川、沿沙特色产业带建设和“十大产业”发展,着力推进全县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渗透度。引导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大病保险、商业医疗补充保险、扶贫小额保险、农房保险等保险产品,重点服务因病、因残致贫的突出困难群体。积极推动保险资金直投工作,积极向保险机构推荐项目,争取保险资金对我县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民生工程及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支持力度。

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篇7

一、基本情况

视察活动采取听、看、议的方法,分别听取了县财政局局长陈贤俊、县人民银行行长张思莲、县地税局局长林胜、县国税局副局长谢远洋等4位同志就各自部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介绍,实地察看了东宏锡业公司、悦安超细公司等企业,并就视察情况进行了座谈讨论。委员们认为:近几年来,特别是年下半年以来,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和“7·3”特大洪灾双重冲击下,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财政、地税、国税部门、人民银行及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从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融资”和“创新”入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

(一)信贷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1、设立信用担保公司,发挥省信用担保公司融资功能。由县财政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上缴省财政厅注册省信用担保公司,专项用于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年,我县成功为伟翔制衣等公司融资650万元。

2、创新担保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年以来,县人民银行加大对辖内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新产品的引导力度,在全省率先开办了信用共同体,国内信用证业务和保理业务,实行了采矿权、材料质押担保,扩大了票据贴现,开办了企业理财、信用卡、代收代付业务。其中“钨砂质押授信、信用共同体(3—5户企业组成联合信用贷款共同体)、保理业务”及钨产品收储专项贷款的创新做法,为企业有效融资拓宽了渠道。据统计,至去年底,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262802万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占比63.6%,重点支持了以钨业为主的有色金属、化工电子、花卉、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

3、实行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银企合作,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效应,有力缓解了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促进了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出台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1、技术创新,创品牌政策。近几年,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金额也逐年提高。一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创建品牌,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省名牌产品的企业,由县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补贴;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由县财政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的补贴,推动产品升级。二是设立县级新产品奖,对新开发出的食品、服装等新产品和自主品牌,年纳税达到50万元以上,由县政府一次性奖励企业5万元。

2、财税奖励政策。一是实行企业税收贡献奖励政策。县域非公有制个私企业和招商引资个私企业,只要年纳税额达到一定数量,按照税收贡献大小,分类分档奖励。年奖励企业320万元。二是实行矿产企业外购奖励政策。年,奖励矿产企业463万元。

3、“一厂一策”政策。对年纳税额达到一定数额的重点企业,实行“一厂一策”政策,重点帮扶。如对华润铜材厂,年在县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补助资金2260万元,用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4、贯彻中央、省市金融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人民银行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县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银监等部门,拟定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融资意见,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年金融机构支持优势产业考核奖励办法》,要求辖内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着力加快金融创新,切实支持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全力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5、优化发展环境政策。一是优惠土地使用价格。年以后,入园的工业企业按6.4万元/亩基准地价实行招、拍、挂。自土地证发放之日起,从企业上缴税收的地方所得部分按总价款等额奖励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二是减免入园企业地方税费。企业办理手续,省以上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收费标准下限执行,市及市以下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零收费”,服务性收费按低于标准的50%收取。年减免企业地方税费500多万元。三是降低园区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用电价格。新增入园工业企业用水、用电,由县财政补贴0.2元/吨和0.1元/千瓦时。

(三)服务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县财政、县人民银行、县地税、县国税等部门及金融机构以“企业服务年”为契机,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开展银行信用评级和授信,宣传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财税政策,加强财务税务辅导,使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金融政策深入人心。

二、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含量低企业较多,技术创新企业较少。我县中小企业多以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特征,而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很少,具有一定技术量、高附加值的科技型企业则更少。产品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落后、科技开发能力差是目前我县中小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造成企业产品档次低、市场占有率低、综合效益低的直接原因,也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信贷融资需求较多,有效抵押担保品较少。一是由于企业自身积累少而缺乏抵押担保资产。据统计数据,全县中小企业218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33家,占比1.51%,微小企业占主导地位,而且大部分小企业经营时间不长,自身资本积累少,在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时,由于有效资产缺乏,经营风险大,陷入抵押担保难落实的困境。二是银行信贷条件的硬约束。银行作为特殊企业,经营着特殊商品,如何规避信贷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成为其首选。银行在放贷时,企业必须按要求提供充足的抵押担保,否则,银行往往会放弃一些虽然有效益但抵押担保难以落实的企业。诸多因素并存既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也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三)直接扶持较多,间接扶持较少。以财政推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为例,主要的方式还是财政直接投资建立担保公司为主。由财政投资设立担保机构,一方面增加了财政的资本风险,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担保机构体系的单一化,不利于形成社会多元化投资、机构灵活有效、面向市场的担保机构体系。

(四)扶持“点”较多,支持“面”较少。目前财政、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方式还是以具体企业、具体项目为主,而在培育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和提供服务方面进行创新尝试还不够。

三、几点建议

(一)突出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全面升级。

1、加快企业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中介机构和营销策划机构,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和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与创新,建立合作创新的风险分担与收益共享机制,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战略联盟。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利用目前我县一些企业退城进园、进郊机遇,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及工艺对企业进行改造,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3、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紧抓沿海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做好企业发展规划,巩固发展原有四大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技术和新兴的高增长行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配套产业,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持续发展的规模型企业。

4、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实施企业品牌带动战略,鼓励具有名牌产品的强势企业通过外包、建立协作配套生产体系方式,迅速扩大名牌经济市场扩张,实现品牌企业的外溢效应。

5、研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基金用于支持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每年奖励一批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二)整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实现优化发展环境的全面升级。

1、政府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成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

2、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扶持体系。进一步整合各类、各级部门制定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特别是财税、金融部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清理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滞后政策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公示制度,对违反收费目录公示制度的收费项目,要支持企业拒缴,严令执法部门停止收费。

3、抓住政策契机,争取发展空间。部门和企业要认真研究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中央推出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帮助企业认真研究政策走向,积极包装并向上申报发展项目,争取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三)建立银企新型合作关系,实现银企共同发展的全面升级。

1、政府要为银行与企业搭建对接平台。加快研究落实中央关于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信用担保机构积极围绕中小企业开展贷款担保业务。

2、加强银企信息沟通,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立诚信合作关系。金融部门应主动将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告知企业,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企业财会人员熟悉了解金融产品具体情况,让中小企业在贷款申请上有的放矢;金融部门要根据企业需求,减少银行审贷成本,简化放货手续,放宽放贷权限,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热情。

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篇8

基本情况

建昌县属辽宁省1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辽西丘陵山区,燕山山脉伸延于此,土地面积31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万亩。全县下辖28个乡镇,276个行政村;总人口63.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6.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30元。2016年末,建昌县地区生产总值65.4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18.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8.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万余人、1.6万余户,占人口总数的6.3%;贫困村126个,分布在全县28个乡镇,占自然村总数的45.7%。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人均GDp不足全省平均值的六分之一。

建昌县有工商银行、农行、建行、邮储银行、农发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信用联社和村镇银行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75个,其中乡镇网点数39个,占总网点数的52%;自动存取款机86台,poS机2205台,助农取款服务点632个。截至2016年末,全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32.72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1.3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70.10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08亿元,精准扶贫贷款为2.55亿元,占贷款余额的3.6%。

截至201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共申请7000万元扶贫再贷款,帮扶建档立卡户1251户。其中,发放了17笔企业扶贫贷款总计6267万元,帮扶928户;发放25笔个人扶贫贷款总计733万元,帮扶323户。

主要做法

发挥再贷款的政策引导作用,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人行围绕地区资源禀赋和地区发展实际,以重点支持特色产业项目发展为切入点,不断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016年,人行沈阳分行为建昌县专项安排2亿元扶贫再贷款限额。在上级行的支持下,建昌县率先成功发放扶贫再贷款,按照“限额管理、精准扶贫、设立台账、成效评估”的管理原则,确保再贷款资金真正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截至2016年末,人行共发放扶贫再贷款7000万元,有效拉动了涉农金融机构新增扶贫贷款2.55亿元,壮大了扶贫资金实力。

重点支持畜牧业、养殖业等农业产业化扶贫企业。建昌县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牧草丰富,现有畜禽养殖合作社70多家、畜牧小区120多个。近年来,雨润集团等畜产品加工企业相继在此落户,为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建昌县4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申报的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其中3个项目为畜禽养殖项目。建昌县金融机构将畜牧养殖业作为信贷支持的重要方面之一,运用扶贫再贷款累计为8家畜牧专业合作社、24个养殖大户提供扶贫贷款2847万元,占扶贫再贷款的40.67%,有效满足了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加大对清洁能源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的《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提出后,建昌县紧紧抓住国家光伏扶贫的政策,依托地区丰富的光照资源条件,成立了光伏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发电量贫困户可以自用,也可出售给国家电网,每年可为贫困户创富增收、节约开支3000元。在项目实施中曾出现资金短缺现象,在人行的积极推动下,村镇银行认真调查,综合考虑发展前景,决定发放贷款1000万元,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栏裰葱欣率优惠政策,切实降低贷款成本。金融机构运用扶贫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均执行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低于同档次支农再贷款利率水平。以1年期限计算,7000万元的扶贫再贷款共节约贷款成本98万元,切实降低了贫困户和涉农企业的贷款利息负担。有的甚至要低于贷款基准利率,如村镇银行对辖内昌盛光伏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发放的1000万元1年期贷款,低于同档次利率水平23%,按此计算,为企业节约贷款成本10万元,企业的扶贫实力不断增强。

存在的问题

再贷款期限短,展期申请环节多,影响了扶贫效果。目前,再贷款分为3个月、6个月和1年三个期限档次,金融机构得到再贷款后,借款人提出申请,还要经过贷前调查、审贷会研究、贷款审批、办理抵押等一系列环节,一般需要20天左右办完手续,因此借款人实际使用的时间只有11个月,与农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存在不匹配问题。再贷款管理细则规定金融机构可以申请贷款展期,但申请条件、发放程序参照再贷款的流程,实际上等于金融机构申请了一笔新的贷款。另外,从展期申请到批复需要15天,在此期间,如果贷款到期,发生违约,责任很难界定。

政策宣传不到位,贫困地区金融素养不高。贫困村户多是分散在远离县城的偏远地带,交通条件落后,相关的宣传活动很少深入,导致贫困地区对国家的政策了解较少。部分金融机构虽然开展了以金融扶贫为主题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但宣传形式单一,局限于设置展台、悬挂标语、发放资料等形式,缺乏针对性,覆盖面窄,宣传效果不明显,从而造成贫困地区的金融知识严重匮乏。调查发现,有些贫困户认为只要贫困就可以无条件申请扶贫贷款,甚至有些贫困户误以为扶贫贷款就是国家发放的救济金,用了以后可以不还,和国家的贫困补贴相混淆。

扶贫贷款补偿机制不健全,难以激发金融机构放贷的主动性。从调查反映的实际情况看,贫困户缺少符合贷款条件的有效抵押物,加之因伤残、大病致贫的大约占到贫困人口的55%,相当部分无劳动生产能力、无创业项目。个别贫困户得到贷款后,不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是用以满足衣食等生活需求,贷款发生违约风险的概率相对较大。目前,地方政府设立的风险补偿基金,对于补偿金额、比例尚没有实施细则,一旦发生违约,造成的损失恐将由金融机构全部承担,与金融机构赢利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相违背,金融机构慎贷惜贷,致使再贷款政策对扶贫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

再贷款发放过程中对贫困群体的认定难。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4万人,分布在全县28个乡镇的126个自然村,不同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差异性很大,要做好再贷款的发放工作,必须要精准定位对象。如果由金融机构负责逐个排查识别,社会成本较高,所以只有通过县、乡扶贫部门获取贫困群体的认定信息。由于乡镇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对地区贫困对象识别工作进展不一致,对企业和种养殖大户认定标准不一致。调查发现,目前,金融机构和扶贫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协调机制,沟通联系较少,不能做到信息有效共享,因此金融机构难以做到对贫困对象的准确识别,在再贷款的运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漏桶效应”现象。

财政贴息政策与再贷款信贷政策不能有机结合,难以促进金融与扶贫的有效对接。为了配合金融扶贫工作的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出台了对扶贫贷款的财政贴息政策,但申请贴息的环节多、额度低、时间长、力度小、标准高。比如,贫困农户先行支付利息后,依据借款的相关手续向乡镇扶贫部门申请,再由乡镇扶贫部门逐一审核,逐级上报、审定;由于地区财政能力有限,对申请贴息的贷款有额度限制,贫困户申请额度为1万~3万元,涉农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按2%的贷款年利率给予贴息。减去相关费用后,最后到农户和企业的贴息资金有限,影响了使用扶贫贷款资金的积极性。

再贷款的“贫”字界定难,附加条件多,导致资金运用不规范。再贷款管理细则由于对贷款的具体用途、发放对象尚无详细的规定,因此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贫”很难界定。金融机构由于担心受到处罚,而要求申请扶贫贷款的贫困户和涉农企业提交加盖县、乡两级扶贫部门公章的申请表,有的乡镇扶贫部门不作为、怕担当,不愿意给盖章;有的要求申请扶贫贷款的涉农企业签订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协议,根据申请的贷款额度,要求企业带动一定比例的贫困户就业,而涉农企业一般生产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增加过多劳动力会给企业生产造成不少负担。这些都导致将扶贫再贷款政策推向极端,使一些有资金需求的贫困户和涉农企业“望而却步”。

相关建议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政策宣讲力度。认真组织好“金融知识下乡村”活动,贫困地区一般人口居住较分散,文化水平低,要针对存在的实际现状,不断创新宣传形式,避免“走过场”,宣传内容要容易理解、易接受,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的金融知识水平。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三农”一线调研,介绍国家的相关政策,尤其要加强对货币政策的宣传,消除社会对金融机构运用扶贫再贷款的误解,引导贫困户、涉农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信贷政策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建立再贷款发放对象的有效识别机制。再贷款承办机构要加强和扶贫部门的沟通联系,相互通报信息,畅通信息渠道,做到信息的有效对接。组织有关部门采集贫困户、涉农企业的相关基础信息,建立金融扶贫信息系统,以对贫困户、涉农企业的贷款需求进行精准识别,运用大数据提高扶贫贷款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实现信贷主体与客体的“供需对接”,有效避免市场风险。

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服务力度。金融机构要增强扶贫的社会责任意识,下放一定的贷款审批权限给贫困地区的机构,允许机构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开展相关业务;要正确理解再贷款政策,积极争取人行的扶贫再贷款,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信贷支持;要制定扶贫贷款操作细则,合理规范资金使用,不断加大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的倾斜力度,认真做好扶贫贷款的审核、发放、收回和管理工作;强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的辐射带动作用;制定富有弹性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创新经营方式和产品服务,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扶贫信贷政策;协调做好贫困户、涉农企业的贷款贴息工作。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担保机构,为资信好、前景广、生产能力强的贫困户和涉农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解决贫困户、涉农企业抵押物不足的困难。二是强化财政贴息政策激励效用。要做好对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的奖励工作。简化贷款贴息的办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条件,财政部门、扶贫部门和金融机构对扶贫贷款申请共同审核,对符合贴息规定的,可由承办机构先从贷款利息中扣除,然后由承办机构和财政部门统一核算。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积极引导企业带动贫困户就业,但不能作为硬性附加条件,真正发挥财政贴息的政策作用。三是建议由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明确补偿比例和范围,激发金融机构参与扶贫的活力。四是政府要做好金融机构与贫困户、涉农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特别是扶贫部门要积极为金融机构介绍扶贫企业和帮扶对象,以供金融机构对接项目,量身定制金融扶贫产品。

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篇9

【关键词】广西中小民营企业;政府规制;改革

2013年至2014年初,广西全区中小民营企业上缴税收占全区的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区的68.8%,中小民营企业吸纳就业占新增就业总数的比重超过85%。但是在各种中小企业相关的交流、意见反馈中,中小企业业主都反映中小企业发展迅速、贡献大,但普遍面临缺乏平等市场准入权,融资成本高、税负重、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政府规制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一、政府规制的定义

政府规制,来源于英文governmentregulation,政府规制分为三类:一是经济规制。指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对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市场经营、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质量、交易方式和条件等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规范,以限制不公平竞争,校正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经济竞争秩序,提高市场效率,增进社会福利。二是社会规制。社会规制是在美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规制内容包括市场主体和市场主体针对的对象,即一方面,政府建立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环境,避免违法行为对市场主体侵害;另一方面是政府控制市场主体的生产过程中不侵犯私人合法权益,包括各类环境污染,规定生产和工作场所的健康和安全标准,限制销售者通过广告或其他传为给消费者提品信息的范围,建立保护购买者的法律法规以保护消费者免受销售者的欺诈、歧视或不合格的行为的伤害。三是行政规制。是指为了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机构有效地进行规制活动以及规制机构的规制者行为公正、公平、有效、透明,由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公众、受规制的客体、与规制的客体、与规制政策相关的社会团体,根据法律法规对规制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进行的监督和管理。其目的是纠正政府失灵,提高政府规制效率,增加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公平性和公开性,规范规制者行为,减少或消除寻租行为,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综上所述,政府规制,是政府为了维护共公共利益,纠正市场失灵,依据法律和法规,以行政、法律和经济等手段显示和规范市场中的特定主体(各行业,企业,社会团体或中介机构的法人和自然人,一级执行政府规制的机构及其人员)市场活动的行为,具体手段为政府制定的市场准入,金融、财税支持,法律环境的构建等方面。

二、广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中政府存在问题分析

1.市场准入壁垒依然存在。广西地方政府市场准入的方面的政策依据主要是来自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桂政发〔2010〕76号),《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的意见》(桂发〔2012〕10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11〕21号)等指导性文件,缺乏具体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因此出现以下情况:一方面,规定中小民营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同市场准入条件,但是广西中小民营企业与原由政府扶持多年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制的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相比,资金、技术、场地使用方面的劣势明显,在平等准入条件下,中小民营企业就面临准入上的“”,看似公平实质上是门槛依然是高于中小民营企业能力范围,看得到却进不去的“玻璃门”依然存在很多,发展中小、微型民营企业无从谈起;另一方面,长期追求GDp的政绩观,规避地方执政风险的心理,以及保证地方稳定的财政收入状况保守心态,地方政府仍然把行业准入的对象主要面对国有大中型控股企业,甚至有些相关的管理和审批部门存在有故意利用指导性文件给予地方灵活制定地方性政策细则的机会,进行权利寻租,变相提高了准入“门槛”。

2.金融政策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特点一般属于“小、灵、快”,这先天的特性上就要求融资额度不高但是区域内融资的企业数量大,而且要求快捷程度较高。而广西针对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方面的政策主要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12〕310号)文件,提出鼓励和引导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加快发展,主要内容是支持做大做强金融产业,激励金融机构扩大供给,引导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三个方面,主要是在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和总的资金额度方面提供扶持,缺少中小企业业主最关心的审批手续和周期方面的改革。因而实际中出现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时间和银行、担保机构方面存在差距,即银行、担保机构审批时间大大超过中小企业自己需求的时间成本,融资难度改善有限;并且在融资“门槛”方面改善不大,缺乏针对广西本土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细则,在市场的调节下,金融机构资金最终还是转向大中型企业。

3.财税扶持力度不够。第一,政府财政扶持依然倾向于传统地方大中型企业,一方面传统地方大中型企业属于纳税大户,担负地方就业和税赋重任,财政扶持见效快;另一方面当前政府财政扶持的要求相关企业具备的资质,对于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而言还是有一定差距。第二,税赋优惠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税赋优惠方面多集中于小微型企业,中型优惠不明显,出现部分企业在衡量收入差别后压制企业发展规模,甚至出现假账等违法行为来保持享受税收优惠。第三,缺乏倾斜于中小民营企业政府采购政策,即政府采购作为财政支持的重要手段,当前广西各级政府针对的政策倾向于采购方面规范化,防止权利寻租,较少明确针对扶持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采购采取严谨的面向所有合乎条件的供应商招标制度,大中型企业利用其优势更容易获取供应资格。

4.法律环境需要改善。第一,广西中小民营企业多分布于各个地级市及县份,多处于文化、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对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红眼病”,“吃大户”心理较为普遍,现有法律环境下,带黑社会性质的流氓团伙敲诈、勒索较少,但是占便宜偷盗、哄抢等时有发生,尤其是经营农产品的企业,遇到时因为属于治安案件,最后不了了之,经营收入受到影响。第二,涉及土地等生产要素投资使用或经营权的履行还不顺畅,通常中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所租赁的土地等生产要素,多是依托政府行为获得,法律程序不齐备,当地政策发生变动,有些地方政府就会单方面收回政府管理的生产要素,及废除合同,而带来企业损失往往没有得到合理的补偿,民营企业的正当权益难以保障。

三、广西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中政府规制改革相关建议

1.规范市场准入规制。第一,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晚上政府服务工作机制,确保市场准入政策确实落实到位。第二,基于国家、区政府的关于市场准入的指导性文件,制定符合各地市实际情况的市场准入细则。包括明确开放除了国家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开放的领域都要以与国有资本和外资同等的条件和政策对民营资本开放,平等使用涉及政府规划的土地等生产要素,并且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出台扶持中小民营企业政策,如正确区分中小民营企业较为发达的北部湾地区,较为落后的百色市等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影响市场正常竞争秩序。第三,避免无序竞争,立足于广西本土资源现况,鼓励中小民营企业进入大中型企业合作领域及未涉足的新兴行业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完善金融扶持政策。第一,通过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行为法律法规化,并制定具体的扶持量化标准,按照不同的地区的融资现况,通过试点的方式,制定不同的政策细则,如存贷比、资本充足率计算、不良贷款容忍度、小微型金融机构贷款集中度等监管指标等,及时了解政策实施的效果和作出相应的配套政策,从根本上完善,落实融资政策。第二,政府各个监管和服务部门,共同协商、监督,制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化机制,提升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覆盖率和服务满意率。第三,出台与政府准入相关的融资政策,适当引导广西中小民营企业完善自身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实现融资扶持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与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第三,扶持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机构的建立。包括出台鼓励建立有助于快捷服务的金融机构网点,规范的融资担保机构等,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

3.完善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第一,转换政府财政收支观念,正确认识中小民营企业对政府财政收支的影响作用,即中小民营企业在政府财政收入比重中逐年增多和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带来经济活跃度提高的现况,在保持对大中型企业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出台加强扶持当地中小民营企业财政政策,如就业补贴、技术创新补贴、出口补贴、贴息贷款等,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第二,利用广西作为自治区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按照国家相关自治区法规规定,制定具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的,科学、合理的税赋优惠政策,确保减轻广西中小民营企业负担。第三,出台倾斜中小民营企业的地方政府采购政策,如规定采购商每年向中小民营企业采购的具体数额和比例,各采购部门必须作为硬性指标完成;同时通过中央协调,落实沿海发达省份每年在广西采购的数量、品种和金额,并按照相应的当地政策给予中小民营企业数额和比例,提高广西中小企业收入,推动广西企业打开区外市场,有助于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目标。

4.加强法制法规建设。第一,推动地方法制建设,具体包括结合实际常态化举行公检法系统推行的法制宣传活动,引入各方面监督主体,督促各部门加强营造基层法律环境等,使民众具备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备的法律意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保证企业积极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第二,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即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服务性政府,依据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和服务,避免以政府行政命令取代法律法规,同时引入多方监督主体,监督政府各项监管企业行为,杜绝政府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三乱”行为。第三,政府通过市场准入、财税、融资等规制行为,推动企业经营活动法制法规化,保证企业各项活动的合法性,有助于企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中国政府规制理论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4)

[2]广西中小企业网.http:///

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篇10

山东:完善激励引导机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1、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奖励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从2010年起,省财政设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奖励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给予风险补偿和奖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2、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和资本金注入机制,提高担保机构风险承担和融资担保能力。通过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等多种渠道,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增强业务能力,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业务,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3、建立财政扶持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联动机制,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注重运用财政贴息手段,吸引银行资金向中小企业集聚,支持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和小企业培育计划。

4、完善企业上市扶持引导机制,大力推动优质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逐步扩大企业上市专项扶持资金规模,完善中小企业上市育成机制,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直接融资。

5、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加快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步伐,不断扩大基金规模,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融资担保等方式,引导和扶持省内外社会资本在山东设立创业投资企业,鼓励创业投资企业优先扶持处于种子期、扩建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天津:市财政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达6.3亿元

今年以来,天津财税部门积极采取和完善政策措施,通过财税手段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目前,市财政安排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已达6.3亿元,并实施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让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资金扶持。近年来天津市建立了多项扶持资金,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名牌产品奖励资金、科技创新资金、企业技改贴息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等,推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示范作用,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扩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由政府出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到10家,注册资本总额3.85亿元,累计担保户数1400余户,累计贷款担保额近百亿元。同时,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市财政逐年扩大风险投资基金规模,目前已累计安排资金2.7亿元。今年还安排上市专项资金3000万元,对筹措支付上市前期费用有困难的企业给予垫付,对成功上市融资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此外,市财政还加大对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扶持力度,今年将市外贸发展资金由每年5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

二是清费退税。天津市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投资项目取消或降低部分门槛性、准入性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对鼓励性行业制定收费优惠政策。重点清理面向企业的具有垄断性、强制性的各类经营服务性收费,行政性收费项目由最初的1078项,减少到目前的88项,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负担。同时,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业务收入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并从其获利年度起三年内返还已交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对业绩突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给予奖励资助。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从2002年起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中小高新企业,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对社会各界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捐赠,准予其按一定比例进行所得税税前扣除;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招用下岗再就业人员,可按实际招用人数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等。

福建:积极加强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组建再担保机构。省级财政多渠道筹措资金组建非营利性、政策性的省级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增信和风险分担服务。再担保机构注册资本14亿元,目前,第一期7亿元注册资金已全部到位。

二是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省级财政设立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为中小工业企业和中小贸易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分别按照年度担保额的8‰和5‰实行风险补偿,以进一步扶持和推动担保机构的发展。

三是建立省级创业投资资金。省级财政首期安排6亿元建立省级创业投资资金,以进一步加快福建产业振兴和发展,逐步培育一批种子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并促进“6.18”项目成果产业化。同时,出台《福建省省级创业投资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投资资金使用效率。

四是培育创业投资机制。省级财政积极安排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对创业投资企业或接受投资的创业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投资风险补偿,引导创业投资企业开展投资业务,鼓励民间资本创办创业投资企业。

云南昆明:

努力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服务

为了加快构建昆明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昆明市从三个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昆明市非公有制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昆明市小企业创业基地认定办法(试行)》、《昆明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示范单位认定暂行办法》,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2008年起,昆明市设立了非公有制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08年至2011年市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非公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1亿元,加大对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力度。对认定为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的,给予基地运营机构一次性30至5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认定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示范单位的,给予每户10至20万元的奖励。

三是积极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发挥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服务职能,注重激发和调动社会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努力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在创业培训、融资服务、管理咨询、市场开拓和人才引进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务。

山东泰安:四举措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一是设立过桥资金支持企业发展。设立过桥还贷资金4000万元,先后支持16家中小企业18个项目,完成贷款发放12个,共吸引银行贷款1.5亿元。

二是设立财源建设资金支持企业发展。整合财源建设资金5800万元,对符合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小企业项目进行专项扶持,帮扶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缓解贷款难。先后成立3家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设立担保基金等激励措施,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面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业务。截止目前,共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0539万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题。

四是构建多元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通过整合、引资、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鼓励各级政府、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鼓励各级政府将实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以扩大担保公司的规模,增强融资能力,支持企业发展。

江苏张家港:完善政策帮扶机制健全融资担保体系

近年来,张家港市从完善政策帮扶机制、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着手,积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着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一是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市财政出资5.1亿先后组建了政府全资、政府控股和政府参股的四家担保公司,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民营资本参与的信用担保体系。同时,成立全省第一家县级政府再担保公司,发挥再担保“增信、分险”功能,通过与各商业银行的再担保业务合作,在信用放大倍数、保证金、利率优惠、风险分散等方面为担保机构争取有利的政策支持,促进担保机构做大业务规模,提高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