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业合作社财务规章制度十篇农业合作社财务规章制度十篇

农业合作社财务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13:23

农业合作社财务规章制度篇1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068-0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伴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猛发展,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问题的研究,规范合作社健康发展,具有长远和现实意义。

1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7年12月22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有5年多。从执行现状和效果看不容乐观。一些合作社仍然存在着财会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财会业务不规范、监督乏力等,这些都已成为合作社规范发展的阻碍因素,亟待改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

由于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注与支持,各部颁发了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用以引导和规范此项工作的正规化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四章财务管理对于与财务相关的各项工作予以列示和说明,为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权威的法律依据。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是国家为了具体指导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而制定的法律法规,是我同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遵照执行,并结合本社情况制定内部财务制度。但是根据实地考察和询问,有一部分专业合作社根本没有制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或者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有的合作社因地制宜制定了相对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随意性,执行不力,出现有章不循、责任界定不清的问题,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

1.2信贷资金融通不畅

合作社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金的高效有序的流通,目前合作社主要的资金来源有财政支持和信贷支持。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注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各地从法律、政策、行政三个层面同时发力,把政府的农业项目资金有针对性地交给具有相当的资金规模和管理经验的专业合作社承办,从而扩大了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规模。

但是我国还有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再加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的农产品、土地经营权、集体财产等资产在金融机构的认同度较低,导致农民合作社难以获得信贷支持,融资困难较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筹集资金比较困难,这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产业效率,筹资管理亟待改善。

1.3财务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低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设理事长一名,理事长有权聘任经理以及财会人员。但是很多合作社是由村委会组织牵头组建的合作社,直接由村委会主任担任理事长。理事长往往“一权独大”,很多聘任亲属、关系人负责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所有管理工作。这些人员大都未受过专业培训,也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以致很难胜任日益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很难真正承担财务管理的职责。并且很多合作社管理体制滞后,观念落后,人才引进不能及时跟进,财务人员很长时期零增长,无法改善目前合作社财务人员知识水平偏低的现象,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财务管理开始走向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道路,合作社急需充实进来一批具有良好的财会职业素养、业务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

2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2.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执行力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结合各合作社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相应的财务、会计制度。包括合作社的财务核算制度、费用报销制度、社员资金管理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岗位人员聘任制度等,各项财务工作都要建章建制,有章可循,并逐步缕顺关系。目前情况下,特别要加强财务基础核算和管理,建立完整规范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体系,以提供真实、有用的管理信息。健全制度的同时,强化执行制度的力度。制度不执行,形同虚设,失去制度的意义。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奖惩机制并行,使制度落实到位。

2.2拓宽合作社融资路径

对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渠道单一,信贷融资困难的现状,各地政府应该在项目、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全面落实国家对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着力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资金问题,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新的融资渠道和办法。

首先,应该出台有效、便捷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政策,放宽信贷条件。借鉴各地为中小企业发展建立贷款机制的经验,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机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搭建有效的平台。然后县乡财政要加大财政投入,全面落实对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最后财政拨款应及时有效透明地下发,用财政拨款改善乡镇服务中心的办公条件,更新硬件设备,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会计电算化。

2.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对合作社财务人员的任用要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让真正懂业务、遵纪守法、有能力、有执业资格的财务人员上岗,避免任人唯亲的现象。其次,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借鉴企业财务人员管理的经验,每年出资对合作社财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的培训,进一步扩充财务人员的知识体系,提高业务水平,增强适应能力;最后,要加大对财务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以达到警示财务人员遵章守法、防范和化解财务管理风险的目的。

2.4强化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首先要完善财务公开制度。一方面坚持定期公开账目,每年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社员有权按章程规定查阅合作社财务状况。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宣传,提高村干部和村民对财务公开的认识,意识到此举的重要性。其次要强化外部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行政区域内合作社进行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同时也要对村级财务公开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考核和监督。

3结语

总之,作为合作社的组织者和经营者,应努力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合作社内部组织结构,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算和控制监督的职能。作为合作社的主管部门,应强化对合作社的外部监督、引导职能,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通过内外结合、共同努力,让财务管理活动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中的稳固后方。

参考文献:

[1]安艳辉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业问题研究,2012,(6)

[2]夏祖相·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城乡统筹引领农民增收[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2,(8)

农业合作社财务规章制度篇2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把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为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运行规范、管理民主、服务全面的紧密型经济实体。

二、目标任务

活动月期间,重点围绕苹果、花生、无公害蔬菜、茶叶、畜牧养殖、水产、农机、休闲农业等特色主导产业与产品,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7月份,各站所继续负责以前所包镇街,每个镇街至少要发展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5个示范社。具体要求是:有规范的章程制度、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有较强的服务功能、有明显的增收效果、有突出的带动效应,全面提升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力争使全市合作社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数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0%以上,户均增收500元以上。

三、建设内容

(一)规范注册登记

1.规范工商登记。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合作社新增成员变更手续。

2.规范税务登记。对尚未领取税务登记证的,要在当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并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免征手续。与非成员进行交易,要按规定依法纳税。

(二)规范章程制度

1.完善章程。合作社应民主制定和修改章程,所订章程要以农业部示范章程为范本,本着精简、实用、有效的原则,对合作内容、利益分配、民利等关键性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使章程更加符合自身实际,体现本社特色,对所修订的章程,须经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方可组织实施。

2.健全制度。建立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盈余分配、民主议事和成员培训制度。并按要求建立报表报送制度,及时向所在市(区)、镇街经管站报送“三表一书”(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

(三)规范组织机构

1.健全“三会”制度。严格按照章程的规定和要求,设立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明确各自的职权,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本社制定的章程制度规范运行。

2.完善会议制度。成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理事会、监事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应履行章程赋予的职责,并将所议事项的决定做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成员(代表)、理事、监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四)规范财务管理

1.规范会计核算。认真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统一使用市经管站监制的账目和凭证,独立建帐,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归档管理。合作社与成员的交易、与非成员的交易,应当分别核算。定期编制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收支明细表,成员权益变动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接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2.建立成员账户。主要记录该社成员的出资额、该社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以及盈余返还和剩余盈余分配金额,确保合作社产权明晰。

3.规范盈余分配。按章程规定或成员(代表)大会决议提取公积金,按规定用途使用。提取公积金后的可分配盈余,按章程规定或成员(代表)大会决议分配,其中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返还的总额不得低于60%。

4.配好财会人员。会计人员需持证上岗,会计和出纳不得相互兼任,正副理事长、理事、监事及其亲属不得担任本社财会人员。同时,要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

(五)规范民主管理

1.规范议事程序。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由合作社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成员(代表)大会表决一般实行一人一票制,出资额或与本社交易量(额)较大的成员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但不得超过本社成员基本表决权总数的20%。

2.实行社务公开。合作社应将重大事项、业务经营情况和成员关心的其他事项,包括理事会、监事会决议,成员与合作社的交易、收入支出、盈余亏损、债权债务等情况进行公开,每年至少公开2次,接受成员监督。

(六)加强经营服务

1.夯实经营服务基础。建立固定的办公及服务场所,挂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牌子。制定规范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建立生产档案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2.充分发挥服务功能。重点搞好“五统一”服务:统一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和供应,统一开展加工、运输、储藏等服务,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统一销售价格或统一销售成员产品,统一提供信贷支持。

3.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立足资源,面向市场,不断拓宽经营范围,发展系列和深度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统一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统一实施标准化生产,统一使用注册商标和包装。

(七)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

1、建立合作社党支部。凡有3个正式党员以上的合作社都要成立党支部。积极开展技术讲座或培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党员创优争先的积极性。

2、积极加入党建协会。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协会为依托,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的建设,凡成立了党支部的合作社都要加入党建协会,及时向协会汇报合作社的发展成果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四、实施步骤

整个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各站所要深入所包镇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摸底调查,上报5个以上拟开展规范化建设示范社名单。

第二阶段:各站所要加强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对被确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合作社要重点督导,同时,上报拟发展的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

第三阶段:各站所要对新发展的和规范化建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检查验收,确定镇级规范化建设示范社,同时上报市经管站,经年终考核合格后,确定为2010年市级规范化建设示范社。

农业合作社财务规章制度篇3

关键词:农村财务;规范化;思路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央和省一再要求要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的管理,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之所以如此重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是因为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由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在当前已是刻不容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已显得相对滞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迫切需要进行规范。如何切实解决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会计法规制度的培训,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以稳定财会人员队伍。这里关键是要严格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财会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要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业务考核,稳定队伍,提高素质,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一是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做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村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保持财会队伍稳定。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必须要坚持“五个统一”,有效化解农村财务管理的矛盾

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必须要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村的财务行为进一步规范,从而可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农民也不必为财务问题而上访,干部也不必因财务管理而费心,干群关系将更加密切,为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为此,各级乡镇领导都必须提高对村级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农村财务规范化就是要求村级的各项收入、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部门对农村拨付的资金,都要规范缴付手续,统一管理,有效监督。这样可使村级收入管理得到加强,有效遏制乱收费、乱摊派行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村级各项支出均在村财乡管部门的全程监督下使用,资金使用进一步规范和透明,不仅避免了资金使用的盲目性,还可有效地杜绝挤占、挪用等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化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为使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这两个新制度。新《制度》针对目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种种现状,对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推进村级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合作社财务规章制度篇4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产权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5月20日

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代表农村经济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方向,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实地调研来看,真正规范的合作社不多,如果对合作社的发展不加强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就会面临困境。

一、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但规模普遍较小,整体水平不高,带动能力不强等,总体来看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针对这些问题,是先规范后发展,还是先发展后规范,或是边发展边规范,专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调研表明,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应坚持“顺势而为、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运行不规范的合作社,由于农民积极性很高也不能强制取消,只能通过经济政策、惠农措施诱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一定要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之上。规范不是目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既要在发展中规范,更要在规范中发展,不发展就不会创新,就不会进步,进而影响社会进程。由此看来,发展是第一要务,而且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对此,我们要辩证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最终目的是要在规范中帮助农民摆脱在市场经济中的弱势地位,以合作的力量发展生产,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政策的缺乏。依据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在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进程中,政策法规的建立存在制度变迁,国家对农民合作社制定的多是原则性条款的法律规范,而某些地方政府主要采用鼓动式、宣传式的政策口号,相对于中央来讲,细化制定了相关规章文件,但还是比较概括,没有明确规定的法律责任,难以完全达到立法目的,不能为合作社的建设提出更为详细可行的合理化的政策意见。

(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1、民主管理制度的形式化。农民合作社在成立时,一般根据合作社的章程设置了理事会或理事长,执行监事或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但实际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运作并履行其职能,导致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常运作和管理的随意性很大,如处置财产随便、股金设置混乱、盈余情况模糊、扶持款项不知道有无等,造成多数社员对于本合作社的重要事务并不清楚,普通社员未享受知情权比例的占到近50%,更别说民主管理的权力。

2、政府管理部门的撤销。20世纪90年代,由于行政机构的改革,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业务主管的农经部门被某些乡镇撤销了,再加上机构与编制的调整等直接导致了工作经费的紧张,对农经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种种不利因素。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各项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农经部门的撤销使得合作社缺乏有效监管。

(三)产权制度的缺失。农民合作社的产权归谁所有,由谁管理,利益怎样分配,始终是合作社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的农民合作社是一个由多人共享所有权的组织,其产权制度安排自然是其制度安排的核心问题。

1、国家对合作社产权制度建设缺乏严格的法律规范。比如,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不设立法定公积金制度,是否提取由合作社自己决定等。但在实际中,农户个人账户难以落到实处,农户个人产权标准的界定模糊等问题,需要国家对产权制度采取进一步严格规范的法律制度。

2、不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社产生了不同的产权制度,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治理机制。这种治理机制阻碍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受合作社的类型和合作社所遵循的原则影响,形成以下不同合作社的治理机制:(1)“政府推动型”合作社。政府过度干预,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总会受到地方政府的左右;(2)“能人带动型”的合作社。由一定经济实力和能力的种养、运销大户即所谓的农村能人来组建并组织运行的合作社,他们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只要能正常运行带来收益就行,造成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不规范,无章程,即使有也只是挂在墙上,并不遵循,造成合作社由少数人控制,没有真正做到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形同虚设,由此引发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资产处置、利润分配等常由经理或是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造成了账目不清、分配不均等财务管理方面的混乱;(3)“龙头企业领头型”的合作社。政策的出台以及出于自身利益的驱动,使龙头企业要求加入合作社或领办合作社的积极性高涨。《合作社法》规定了不超过总表决权票数20%的附加表决权就可以设立农民合作社,这就出现了具有优势地位的龙头企业控制合作社,使得其他合作社的社员无发言权的现象。这些不同的治理机制导致了社员对合作社的财产不关心,更不清楚,多数社员的所有权缺失,享受不到合作社财产的产权收益,一直未形成与社员相紧密联系的产权关系,进一步造成对增加合作社的财产物资的阻力。

(四)文化背景的制约。脱离社会文化背景而独立发挥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合作社的成员是农民,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农村社会是农民所立足的环境。这种环境不重视理性化正式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而重视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合作社规章制度中“民主监督”、“产权清晰”、“利益分明”等要求,与农民注重“人情”、“面子”、“关系”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互斥性。因此,农民合作社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经历一个与此相适应的过程。

三、实行规范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不同的行业,有关部门应该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不同环节,制定工商登记、财务管理、扶持政策、信息传输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具体的、可操作的配套法规和统一的管理办法。政府应注重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法规,做好在合作社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为其行使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支撑,保障农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合作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公司组建和运作不同,合作社要保证可持续发展,必须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1、完善内部管理机制。章程是合作社最基本的制度,制定适合本合作社发展的规章制度,必须根据合作社发展的需要,及时修订,坚持集体讨论,民主表决,从而做好章程的修订。

2、重视组织机构建设。要健全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做到权责分明,同时更要注重民主管理,避免由少数管理者说了算的专制行为;要进一步建立人事、营销、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如经理要实行聘任制,通过协议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其行为并要充分调动其管理的积极性,使其经济利益与合作社的各项管理制度挂钩,为合作社创造更多的收入。

3、建立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要进一步明确专业合作社的设立标准,如对成员的出资额、合作社的最低出资额做出规定,防止出现出“人、名”而不出“钱、物”的现象,对“空壳子”农民专业合作社取消法人资格。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产权制度是合作社内部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财务管理是明确划分农户合理产权的基础,是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保证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至关重要。(1)要明确合作社不同成员的财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保证每个成员的合法收益。做到准确全面地记录、反映和兑现如股权、未分配利润等成员应享有的权益和应分配的盈余;(2)要全面、定期地对合作社的财产进行清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漏洞,真正做到资金安全、高效地使用;(3)要保证扶持资金的合法利用,需坚持每笔财务收支都记录在案,并且调查属实,真正落实农户的利益,以保证国家扶持资金的落实;(4)要出具真实、合理合法的财务报表,国家需要认真剖析每个合作社的财务状况,只有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的合作社才能被列入国家扶持对象。对优秀、落后的不同发展情况的合作社采取不同的资金扶持或政策支持。

(四)引导传统文化概念的改变。农村的某些文化观念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所蕴涵的理念有一定的互斥性。形式主义的潜规则使合作社真正规范难以落到实处,“重人情”的价值取向成为制度化理性互惠的阻力。因此,在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合作社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和教育合作社负责人与农户充分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与制度;另一方面要帮助合作社负责人转变观念,认识到重生产更要重管理,重效率更要重视公平。这样逐步使他们接受民主化的运作方式,放弃家长制的不良作风,帮助合作社成员接受与经济组织相适应的理性化操作方式,突破乡土人情的束缚,培养“责权利”相统一的意识,促进合作社更好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万宝瑞.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急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0.10.

[2]张晓山,苑鹏等.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行为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7.10.

农业合作社财务规章制度篇5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据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2013年5月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8581家,入股资金120.5亿元,部级和省级的合作社共有258家。据海南屯昌县农业局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2013年11月底,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918家,与2012年12月统计的695家相比,增长了32%。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在合作社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管理水平普遍跟不上的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不够完善的问题。通过对屯昌县100家合作社的问卷调查发现,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合作社资金缺口比较大,筹资困难;在财务运行过程中,会计账务处理混乱,没有严格按照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来建账、算账和报账;财务管理监督体系不够完善,虽然建立了监督机制,但是执行不到位;利润分配随意性比较大,大部分由理事长或者少数人来决定多数人的分配;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岗位的任职人员不符合相关要求。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加强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合作社要想健康稳定发展,带领社员共同致富,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合作社良好运行的前提,有效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是合作社长远发展的基础。为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设立了“财务管理”一章。《海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也对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制定了明确的要求。屯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按照规定有序开展。为了进一步完善合作社财务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和改进。

1.从理事长到普通社员,加强财务管理意识

完善合作社财务管理,促进合作社发展,首先要加强合作社领导认识和理解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对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提高理事长和监事长的财务管理认识,解决他们忽视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问题。合作社管理者、财务人员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合作社必须从建社之初就开始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合作社理事长既要懂得经营管理,又要懂得财务管理;既要有洞察市场变化的能力,又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全体社员服务的心。因此必须加强合作社理事长的财务管理培训,提高其思想认识和管理能力。

政府管理机构要积极开展普及财务知识培训工作,强化合作社理事长在开拓业务和财务等方面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合作社成立原则以及各项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学习,提高他们对于合作社相关制度的理解和创新能力,提升合作社规范化运作水平。

通过学习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加强培训合作社监事会成员财务管理意识,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民主理财知识。提高监事会成员有关财务公开和内部监督方面的业务处理水平,使他们能够真正承担起合作社的民主监督职能。

做好宣传培训工作是加强思想重视的重要手段。农民加入合作社,克服一家一户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弱、小、散的问题,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提高经济收入,避免单户发展生产销售带来的风险。培训普通社员,让他们清楚社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具备一些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维护农民自身的权益。并且能看懂合作社财务公开的资料,激发社员参与合作社管理热情,关心合作社财务运行情况,发挥社员的监督职能。

增强合作社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重视财务管理的合作社负责人,才能够将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感染给每个社员,把财务管理工作当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事情来抓,从专业化规范化角度经营合作社发展。真正做到人人熟悉财务管理,人人重视财务管理,让合作社从领导到社员都树立重视财务管理的思想。

2.开拓新的资金渠道,弥补资金的不足

合作社最早的资金来源是社员入社时缴纳的股金,合作社可以在不影响社员积极性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提高入社股金的方式来增加原始资本。留存收益是合作社内部筹资的另外一个重要筹资途径。留存收益筹资的优点在于其筹资成本较少,避免企业的还债压力和财务风险。在不影响社员积极性的基础上,合作社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鼓励社员将留存收益分配所得继续投资于合作社。或者合作社提高公积金的提取比例,这样都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增加资金的数量。

目前为止,由于合作社没有足够的财产抵押品,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考虑放贷风险等因素而没有给合作社足够的贷款。作为政府部门,给予合作社银行贷款贴息的优惠政策目的是帮助合作社减轻费用负担。但是,事实是很多合作社没有得到银行的大额贷款,政策给予农民的仅仅是形式上而已,实际运行起来是很难操作的。因而,政府部门应该出台更多实用的措施、优惠政策,帮助农民从金融机构等外部渠道获得更多的资金。

金融机构要简化审批流程,出台经济适用的政策措施。政府部门协助金融机构建立合作社信用评级制度,信用评定标准,将合作社的信用进行排名和评分,定期公布于网络信息平台或者公示栏,接受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从而增强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的信任。在合作社经营管理方面,政府出台多项奖惩制度,对合作社经营业绩有进步的,管理制度运行好的,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3.完善财务运行机制

合作社理事长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资金管理制度,逐项逐条公开现金的流出和流入;资产管理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清查财产,保证财产安全;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要具备独立性,按照要求进行账务处理;尽量使用财务软件,提高会计业务处理效率和会计资料的透明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管理。

规范财务审批流程,建立合理的审批制度,建立详细的财务工作流程,财务审批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上墙,让每一个财务管理环节都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增强合作社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设立财务公示栏,制定财务定期公开制度,把与社员利益相关的经济活动如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情况、合作社的对外销售情况、各项财务收支情况等,以适当的方式向社员公开。还应在财务定期公开制度中明确财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等。定期公开财务运行情况,公开内容要规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社员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情况作为公开内容,防止出现走流程走形式的做法。

年终向政府部门提交财务会计报告等资料,接受相关部门的审计。政府相关机构对合作社的外部监督可以帮助合作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规范内部管理。对于会计核算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要进行相应的处罚。而对于财务管理规范,业绩突出、深受社员拥护的合作社,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加大财政扶持的同时,进行广泛宣传,使合作社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使其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帮助下尽快发展壮大,以其作为典范,激励更多的合作社朝规范管理的方向发展。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2013年以来,反腐工作一直是中央领导和国家政府的重要工作,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一股反腐作风席卷全国的各个角落,反腐不仅仅针对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作为企业,合作社,也同样要响应党中央号召,做好反腐工作。这样才有利于合作社建设一个廉洁的工作环境,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合作社定期公开资金的使用去向,要核实是否存在造假乱用现象。必须把所有的财政扶持资金纳入审计范围,并将审计结果向全体社员公示,以保证财政扶持资金效用的发挥。这样一方面能够监督制度执行者的行为,另一方面能有效防范风险,保护社员的合法权益。

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就要发挥合作社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合作社执行监事或监事会监督机构,发挥社员代表大会的作用。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或者人员,定期对财务工作进行检查核实。对政府财政拨款的使用情况,账务处理情况进行监督。经常性检查和监督合作社建立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发现不够完善的环节,应当及时纠正和改进。

农业部门作为合作社的直接主管部门,除了辅助合作社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还要监督各项规章制度是否有效执行。监督合作社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这“三会”的职权行使情况,对执行不力的加以批评和引导。建议出台相应的评比措施,对“三会”职权行使有效的合作社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促进合作社发挥“三会”职能,有效促进合作社发展。

5.提高财务工作质量

为了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重中之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由于合作社经济组织的特殊性,合作社账务处理和工业企业账务处理有很大的区别,经常性提供针对合作社财务工作的培训机会,提高其财务业务工作处理能力。对合作社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簿的建立、会计报表的编制给予详细辅导,重点说明合作社账务处理与一般企业账务处理的不同之处,使合作社财会工作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

目前,合作社面临自身专业人才缺乏,而外面的专业人才又无法招聘进来。在地方政府正式出台合作社人才培养机制之前,合作社要结合实际情况,先立足培养内部人员。合作社要积极派出财务人员参加政府部门提供的财务培训,努力提高业务处理水平。同时,合作社理事长可以牵头带领财务人员到示范合作社进行交流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他们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运行模式,进而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合作社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和经济业务繁简来决定是否设置独立的会计部门,规模小的可以不设置会计部门,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即可。除了设置会计岗位,还要设立出纳和财产管理职位,以保证财务运作的正常进行。聘用的财务人员必须要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持证上岗,明确理事长和监事会成员的亲属不能担任财务人员,会计和出纳岗位不能由同一人来担任。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明确财务人员工作职责。

6.完善盈余分配机制

合作社作为新型的经济组织,其盈余分配机制同样区别于公司制企业。合理的盈余分配机制不仅增加合作社社员的投资信心,也吸引新成员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从利润中提取部分金额作为公积金分配给每个成员账户,这是合作社财务核算的特点之一。通过公积金量化,明晰产权关系,保护成员利益。建立以社员为主体和以二次返利为根本的分配体系,返还总额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这是合理分配盈余的一条有效途经。

除了增加利润分配金额,合作社要构建相应的利润分配奖惩机制。部分社员既不是农产品供应者,也不是农产品销售这,他们对合作社的贡献不能仅仅依靠入股资金来衡量。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等,可采取报酬与业绩挂钩的办法,以此来肯定他们对合作社的价值和贡献。当然,对于不能完成技术服务的,也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7.通过示范合作社完善普通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

2013年,海南省共评出77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其中,屯昌县共有3家合作社获此荣誉。分别是屯昌旺兴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屯昌枫绿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屯昌永青南吕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示范合作社一般组织机构健全规范,经营规模较大。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实行独立会计核算,有专(兼)职的财会人员。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执行有力。

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选出示范合作社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宣传教育,说明示范合作社重视财务管理的意义,重视财务管理给合作社的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让普通合作社向示范合作社学习,建议让省级示范以及县级示范合作社带动普通合作社,一个示范社带领几家普通合作社,以“一个示范带多个普通”的模式。

政府制定示范合作社带领普通合作社的执行办法,对促进普通合作社加强财务管理的,让普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示范合作社进行表彰和奖励。并以此为试点,通过网络以及相关媒体进行宣传,增强该示范合作社的社会知名度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信息网http:///.

[2]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http:///.

[3]海南农业厅信息网http:///sites/mainSite/.

[4]张征华.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若干建议[J].财会月刊,2009(11):12-13.

[5]邓军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会制度规范执行情况考察[J].财会月刊,2011(4):16-17.

农业合作社财务规章制度篇6

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期以来“已出生、没户口”、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营活动受到限制等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知识普及层面看,需要相关各部门想方设法做大量的宣传和解释工作,才能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精神、规范要求、优惠政策等贯彻到基层。从实践操作层面看,本法的规定虽然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便于农民了解和掌握,但也因为简约,难以对分散在全国各地、实际情况和需求各不相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出更加详细的指导和说明。

为此,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法案室、《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王超英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了详细解读。通过他的解读,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许多焦点、难点问题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的最新进展一目了然。本期栏目将他的解读进行了归纳、整理,以期使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践者的思路更加明晰、方向更加明确。

未列入的其他方面是否适用本法?

在基层的合作社实践中,还产生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等。这两方面是否属于本法调整的范围?

王超英:本法并没有限制农民采用这种出资方式入股,农民可以自主选择。但需要提醒一下:土地也是农民的一种社会保障,如果以土地入股,将来一旦发生清偿,土地将用作偿还债务。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生活保障。其实,专业合作社进行共同生产,并不一定要把土地集中起来。安徽的一家合作社说的好:“生产在家,服务在社!”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

关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方面,我们认为不属于本法调整的范围。关键的问题是要搞清楚,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不是经营农业,是不是为农民的共同利益进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从各地的情况来看,很多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后,仍然是村委会或村民共同控制的投资公司性质企业,并不直接经营农业,也没有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与其他法人有何区别?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了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专业合作社终于可以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进行规范登记。作为特殊的法人实体,它与现有的企业法人、社团法人、合伙企业有什么区别?

王超英:“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符合《民法通则》对法人一般条件的规定: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它不同于以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法人,公司主要是资本的联合,具有资本特点,谁股份大谁具有更大的发言权,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主要是人的联合,采取一人一票制;它不同于社会团体法入,社会团体不可以参与营利性的活动;它不同于合伙企业,合伙企业承担无限责任,为合伙人赚钱,而合作社为社员赚钱,按照法律规定,承担有限责任。

设立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需要具有哪几项条件才能达到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求?这些条件是否符合实际?

王超英: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需要具有5个基本条件:一是5名以上成员。成员的资格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或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成员的条件是:个人能够利用合作社提供的服务,单位要与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不得加入;成员的比例是:农民成员占80%以上,社会团体占5%以下;有法定与章程规定的成员权利与义务。

二是有符合本法规定的章程。章程是成员设立和维持合作社的契约,是规范合作社与成员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契约,是实现“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原则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同时也是作为工商登记、享受国家支持政策的依据。

三是有符合本法规定的组织机构。权力机关为:成员大会(必设)或成员代表大会(150成员以上可设)执行机关为:理事长(必设)和理事会(可设)监督机关不是必须设立,成员可直接监督。

四是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名称和章程确定的住所。

五是有符合章程规定的成员出资。无法定最低出资额,也无须法定机构验资。

这五项条件反映出本法强调适度规范的原则,最基本的条件由法律规定,其他内容由农民自己做主。

如何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

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实现“民办、民有、民管、民受益”,是合作社的基本要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主要通过哪几方面来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

王超英:主要通过成员以农民为主体、民主控制、保护成员的经济利益等制度安排来实现。

第一,成员以农民为主体。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中,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80%。团体成员有数量限制:团体成员不足20人的,法人成员1名;团体成员超过20人的,法人成员5%以下。

第二,民主控制。成员通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和民主程序,直接控制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采取一人一票制,同时设立附加表决权。实行民主监督,财务公开。

第三,保障成员的经济利益。这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方面,合作社的财产属于成员联合所有。每个成员在合作社中的财产份额记载在其成员账户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主要记载下列内容:该成员的出资额;量化为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该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这是成员承担有限责任的界限、分红的依据、成员资格终止时财务处理的基础以及合作社清算时分配剩余财产的依据。

另一方面,盈余分配制度。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当年盈余,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可分配盈余按照下列规定返还或者分配给成员: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

合作社是否享有财产权?

农业合作社财务规章制度篇7

3、合作社社员规模情况。各类合作社目前共有社员832人,合作社平均成员为27名,30人以下组织共19个,占组织总数的65.5%,人数最多的组织为113人,赣江源蜂业合作社在08年是曾拥有社员人数为86人,目前成员减少很多。全县合作社共有农民成员815名,占成员总数的97.8%,非农民社员17名。每个合作社农民成员都在81%以上。

4、合作社章程制度建设情况。多数合作社参照示范章程,结合实际制定了本社章程和相关制度,如财务社务公开、股金管理、资金管理、盈余分配、生产资料供应折让、社员产品交售、开支审批、现金存款管理、财产物资管理、财务监督、公文和档案管理、学习培训等制度。章程制定程序比较规范的合作社占52%,章程内容比较完善,切合实际的占44%,重视章程和制度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执行较好的占35%。

7、经营及利润分配原则情况。目前经营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的组织仅1个,多数经营收入30万元以下,市场获利低。利润分配多数组织按章程规定只提取了10%的公积金,没有提取公益金的占多数。

8、财务管理情况。多数组织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都有兼职的财会人员,均按农业部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进行记帐和核算。但财务报表不及时,报表质量不高。

9、带动农户情况。全县合作社带动农户7596户,带动方式以合同制、合作制方式为主。

二、好的做法近几年我县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好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视发挥农民的源动作用,促进组织自我发展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我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全面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宗旨,紧紧依靠参与者的才智及市场资源,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把专业合作社真正办成多数社员说了算,多数社员得实惠的组织。为激活、保障农民的主体作用,主要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一是营造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良好环境。把合作组织知识宣传列为新村抓点工作组的考核内容,把合作组织知识培训作为新农民培育的培训内容,把参观成功合作社列为对乡镇考核、对每个合作组织考评的重要内容。近三年我县一直重视组织参观,采取县乡统一和各合作社自行组织参观相结合的办法参观县内外好的合作组织,如,一直坚持的“万名群众看新村”活动,都把示范性合作组织列为活动的必看点,一些合作社还自行组织社员外地参观。二是鼓励农民参与。如县烟叶生产领导小组三年来对验收合格的烟草合作社每年给予30元/亩的扶持,其中15元/亩给予参加烟草合作社农户的生产补贴。三是在组织内部建立参与管理的保障机制。指导合作组织建立了一系列的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制度,明确了“三会”议事范围和步骤、参与对象、议事规则等问题。有效保障了社员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四是开展合作组织优秀负责人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了专业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2、重视发挥干部的拉动作用,促进组织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干部,特别是业务主管部门干部、乡(镇)村干部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专业合作社的全面发展。为此,我县在抓好合作组织知识培训的基础上,把发挥业务主管部门、技术服务部门和乡村干部的作用作为抓好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着力点:一是鼓励技术服务部门干部牵头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得较好的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有技术部门干部担任合作社的理事长或监事长,如珠坑乡红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就是乡农技站退休的返聘人员、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是县兽医站副站长。二是推行“2+1”帮扶模式,即一名县、乡(镇)主要领导和一名业务骨干帮扶一个合作组织,把业务部门和乡镇新村办熟悉合作组织业务的干部安排到合作组织中结对帮扶。要求帮扶干部当好“宣传员”,把合作经济组织知识、政府扶持政策宣传到合作组织中,宣传到各村小组和农村专业大户中,增强农户参与的自觉性;要求干部当好“指导员”,在组建、股金设置、制度建设、内部管理、经营运作、利益分配、民主理财、民主管理、开展统一服务等方面给予精心指导,增强合作组织建设的规范性;要求干部当好“协调员”,协调各相关部门或组织,解决合作社在组建或运转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如办公场地、经营人才、税收减免、资金融资、品牌建设等问题,把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求干部当好“监督员”,监督合作组织合法经营和资金的正确使用,维护其合法权益,杜绝侵占、挤占、挪用、平调合作经济组织财物的事件发生,对合作经济组织损害成员利益的错误行为予以纠正,增强组织运作的合法性;要求干部当好“服务员”,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分析预测市场,捕捉有效市场信息,拓展服务功能,降低经营成本,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提高效益,增强组织经济实力和市场获利能力,增强组织服务的高效性。三是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指导服务作用。县新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经常会同小组成员单位专业人员深入组织精心指导,现场办公,为合作组织解决困难。部门指导和干部的帮扶,有力的促进了合作组织全面发展,提升了合作组织质量。

3、重视扶持政策的驱动作用,促进组织持续发展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有助于推动合作社的发展,扶持力度大,农户参与组织的积极性就高,合作组织发展速度就快,组建的质量就好。为促进合作组织持续快速发展,我县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八项推动合作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如继续从县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切块安排5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合作社建设;免费为合作社办理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对合作社办理农产品运输、检疫证明实行减半收费;对已登记且有固定办公经营场所、有实际运作的合作社,给予3000元开办补助经费;被认定为县级示范性组织的专业合作社,给予3万元扶持资金;对新获得省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专业合作社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10000元、15000元的奖励;对合作社优先承担项目实施,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生产用电优惠收费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为合作社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5、重视督查考评的推动作用,促进组织平衡发展。针对我县合作组织建设乡镇与乡镇之间重视程度不一,发展不平衡,组织与组织之间进展不一样的情况,我县充分利用督查考评的手段促进乡镇之间,组织之间平衡发展。一是充实年终综合奖评选条件,完善单项工作考评细则。对年终组建新经济组织不达标的乡镇,不能参与综合奖的评选。单项工作考评细则对年内新组建的组织考评实行上半年与下半年区别计分,增加了对示范性组织建设及干部帮扶的考评内容;二是定期调度和不定期开展督导。每次的全县新农村建设调度会及每次的新农村建设综合督查均有新组织建设情况通报。平时一般性督导侧重于对每个组织在软硬件建设及开展服务情况等方面的具体督导。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对新组织建设重视不一,进展不一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一些合作社建社目的不纯。有的合作社是基层为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一手炮制出来的,目的是应付新农村建设检查,有的是为了套取扶持资金,有的是养殖户为了减免工商税收和享受优惠政策成立的。不纯正的目的必然导致形式办社,合作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现有的专业合作社规模偏小。30人以下的组织占65%,经营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组织占多数,而且这些组织做大的希望渺茫,对市场的影响力极为有限,带动社员增收的能力也不强。社员的出资数额小,有些合作社收购社员产品的资金都没有,难以有效开展经营活动。

2、农民合作素质低。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不强,小农意识仍很严重,普遍缺乏大局意识,社员议事意见难以统一。一些不愿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主要对合作社的管理不放心,怕麻烦。

3、合作社人才缺乏,严重影响组织活力。在农村,具有公平公正、无私奉献、甘愿为众人服务的思想品德和兼具懂经济法规、熟悉市场规律、善经营管理素质的带头人少之又少。有些带头人有前者品德又没后者能力,有后者才干又没前者品德,致使多数合作组织缺乏活力。

4、合作社的民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章程、制度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章程、制度管社的意识要进一步强化,“三会”议事要按章程规定进行。合作社资金(包括股金)管理要民主,资金运行要透明,利润分配要合理和规范。

5、合作组织知识宣传普及不够,效果不佳。当前干部、群众包括合作社成员对专业合作社知识的缺乏是影响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工作建议、要搞好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实现土地向种养能手集中、向合作社集中,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为加快专业合作社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地和发展基础。

1、把培训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人员培训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合作思想、合作原则、合作技巧、财务管理、信贷和投资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有合作思想、懂得如何指导服务组织发展的领导干部和具体管理合作组织的负责人,增强基层干部和合作组织有关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2、进一步加强专业合作社的民主建设。规范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确保大多数人的利益。防止滥用民主、极端民主,贻误时机,影响工作效率。防止负责人独断专行或理事会少数人说了算,以致决策失误,损害多数人的利益。

农业合作社财务规章制度篇8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核算;财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促进农业发展是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实施则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推动农业生产向专业化、组织化的方向发展,为使我国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条件。然而,要想实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效运作,需要不断优化其财务运行模式,确保组织财务运作科学、合理,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基于以上内容,笔者将在下文中就以澄江县为例,对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优化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的有效措施。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现状分析

1.资金筹资现状

从当前澄江县当前资金筹集现状来看,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支持、当地政府的支持、组织盈利后的利润留存、银行贷款取得资金、其他来源。在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筹资有多种渠道的情况下,其实质资金筹集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因为各个方面给予的资金支持都是非常有限的,这使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是非常有限的。

2.组织财务部门设置现状

目前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设置财务部门来处理财务工作。但是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没有完全脱离农村镇委员会机构,这使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部门是依据村委会财务部门设置的。这使得农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处理依旧依托于村委会,这对于合理规划组织财务运行有一定影响。另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存在专业不强、素质不高、能力不佳的问题,致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处理效果不佳。

3.财务运行规章制度制定现状

目前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所建立的财务运行相关规章制度并不是非常的完善和健全。尽管财务运行相关规章制度都是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农民合作社法》为法律依据来构建的,但是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存在与当地情况不符、约束组织财务运行不全面等情况,促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规章制度存在缺陷。

二、优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的有效措施

对于当前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现状不佳的情况,应当结合当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际现状,科学、合理的优化财务运行模式,促使其可以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予以合理的规划和运作,确保组织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澄江县经济不断的发展。

1.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体系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规范、有效的运行,有利于保障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有利于财务的公开与公正、有利于集体收益的准确分配。而要实现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合理,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体系,有效的规划和监督财务运行。对于完善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体系的构建,主要是:

(1)加强资金管理。在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筹集规模小的情况下,组织应当注重对资金加强管理,确保资金的运用是在合理预算、规划后应用的,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以便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强化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否准确对财务运行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组织财务运行合理,在进行组织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组织经营特点,科学、合理的进行会计计算。

2.强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对组织财务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监督、控制,尽可能的保证各项财务工作有序展开、有效实施,提高组织财务运行效果。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主要是:

其一,科学选择筹资方式。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不仅能够增加组织资金,还能够降低组织财务风险。基于此点,应当通过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增加贷款等筹资方式来融资,这对于增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项目运行成本有很大帮助。

其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综合当前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施现状,分析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了解财务管理环境,进而科学合理的构建财务管理体系,促使其能够对组织人员、投资项目、组织成本管理等方面进行合理的、严格的监管,为使组织财务良好运行创造条件。

三、结束语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向专业化、组织化的方向发展。但目前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现状不佳,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财务部门设置不合理、财务人员素质低、筹资效果差等情况。这对于实现澄江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项目的经济效益增长有很大影响。对此,应当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完善财务体系等方法来优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模式,促使组织财务良好运行,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青.河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运行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2011.

[2]赵慧峰.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育规律及运行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农业合作社财务规章制度篇9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业产业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资本充足率

我国农村信用社较之发达国家的信用社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自身的运作规律,而且全国各地信用社所处经济、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因此,盲目效仿国外模式不可取,全国统一模式也缺乏可行性,而必须按经济区域对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进行不同模式的规范。因而,针对落后地区农村信用社现状,对农村信用社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几年来,农村信用社深入细致地开展了改革规范的管理工作,但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明确产权问题,而产权关系不明,法人治理结构也就无从谈起。产权明晰的具体思路是:

1.正确认清农村信用社产权的实质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产权最基本的内容是指财产所有权,即财产的所有者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在社会经济运行中,为适应更多地获取经济利益的需要,会产生财产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者相分离的状况,即在财产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的基础上衍生出经济意义上的所有权或称“法人财产权”,也就是非财产所有者由于实际经营属于财产所有者的财产,而对这些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及在一定限度内依法享有的收益、处置和排他性的权利。所有者的权利称为原始产权,经营者的权利称为派生产权。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产权是指财产所有者的原始产权和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派生产权。

基于产权的上述法律内涵及市场经济中“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涵盖两个方面:一是不仅包括人股社员初始人股形成资产的所有权,还应包括人股社员凭借收益权能够取走收益的所有权,以及人股社员未能取走的但归人社员集体所有的历年积累形成的集体所有权,这部分产权称为原始产权。二是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主体拥有法律所规定的对人股社员资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和排他性的派生权利。

2.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农村信用社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合理地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具体来讲,就是要实行民主管理,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对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首先是要依据我国信用社的特点和实际,尽快制定《合作金融法》,以法律形式将法人治理结构固定下来,使信用社的各项业务依法运转。其次是改革社员代表大会制度,让其真正行使职权。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社员代表大会制度是从1984年起就开始建立起来的,但l7年过去了,这一制度仍流于形式,社员参与信用社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仍然未能调动起来,信用社经营者侵犯所有者权益的问题普遍存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还权于社员,行使真正意义上的社员民主管理,确保社员代表大会依法独立行使职能。社员代表大会应该有审议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理、监事会成员,任命理、监事会主任、副主任,接受和处理社员代表议案,审批年度决算分配,修改章程等实质性权力。第三是严格规定理事长和信用社主任不得由一人担任,严格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第四是要切实发挥理事会的职权,理事会要在社员代表大会闭会期,认真行使其权力,履行其职责,真正对社员代表大会负责,不仅要负责业务发展的年度规划,业务经营的决策,而且要负责员工的行为规范管理和制定财务操作规范及制度等。第五是要建立名副其实的监事会,要充分履行《社章》赋予的监督职能,及时听取和收集来自全体社员的意见和要求,使监事会真正承担起制约的权力和责任,主要包括对信用社业务和财务的审计权,对理事会成员的弹劾权,对理事会、主任重大决策的否决权等。只有通过充分发挥决策、经营、监督三套班子的智慧和才能,确保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业务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得到彻底改观。

二、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

金融业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始终是最重要的工作,而内部控制又是控制风险的关键。远从巴林银行倒闭、et本大和银行l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近到系统内发生的经济案件,无一不是金融机构内部人员违规操作、内部控制不严所致。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内控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1.决策体系建设

农村信用社要按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进行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置。无论理事长还是班子成员,都不能违反或超越决策程序,经营班子要在其职责和权限内行使职权,内部监督系统要建立各项业务风险评价、内部控制状况的检查评价与对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罚制度。同时要注重理事、监事、主任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能力、品行及资历的考察和了解,建立高层人员信息档案,并进行动态监控。通过考察个人历史背景资料,确定其从业经验、行为规律及能力;通过考核目前业绩状况,判定其业务创造及控制能力;根据综合考察结果,决定其职位的去留及岗位的调整,从决策系统上确保决策指令的合规合法性,并做到分工明细,相互制衡。

2.建立健全业务风险防范机制

为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农村信用社应按照《农村信用社章程》、《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章程》和《担保法》、《贷款通则》,建立授权分责的信贷管理体制。信贷审查机构负责贷款审查,贷款审查委员会负责贷款审批,严格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制度,将贷款调查管理、审查认定、检查监督职责分解,互相制约,确保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建立贷款保障制度,提足呆账准备金,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呆账,人民银行、财政部门要给予倾斜政策,促其“消化、吸收”,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再生能力,提高资本充足率。

严格执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有关规定,调整信贷结构,使资产多元化。在全面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基础上,严格控制单户贷款比例等指标,对包括本、外币在内的资金交易、证券交易等项表内表外业务,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与风险防范制度。尤其在主营业务即信贷业务上,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信贷资产结构,预防、降低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按照授权分责、监督制约、账务核对、安全谨慎原则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制度。会计记录、账务处理、成果核算等完全独立,会计部门只接受其主管领导,会计主管不参与具体经营业务,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客观性与有效性。

农业合作社财务规章制度篇10

一、总体思路

以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为战略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培育典型为突破口,以规范化建设为核心,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运行机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稳定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六有”创建行动,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推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促进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增强合作社发展后劲。今年,全市着力培育30个经营规模大、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基本条件

1、依法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运行时间二年以上;

2、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三证齐全;

3、合作社有牌子,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独立的银行帐户;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

四、主要内容

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大力加强规范化建设,做到“六有”,努力实现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

1、有组织制度。要按照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指导合作社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章程,明确入社条件、股金认购、盈余分配等事项;帮助合作社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岗位职责、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盈余分配等内部管理制度;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制度,每年至少组织召开二次社员(代表)大会,充分保障全体成员的合法权益。

2、有统一服务。合作社要为社员统一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统一销售农产品,及时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增强为社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农业生产资料统一采购和农产品统一销售率达80%以上。

3、有规范财务。指导合作社落实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财务管理制度和盈余分配制度,建立完整、准确的成员账户,及时编制和报送年度会计报表,认真做好财务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提高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4、有较大规模。指导合作社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标准化生产率达60%以上。

5、有产品品牌。指导帮助合作社注册自主商标,开展无公害基地(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的认定,帮助合作社树立品牌意识、诚信意识,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组织更多的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加强对接双方的合作,同时,组织合作社积极参加省内外的展示展销活动,提高合作社产品知名度和信誉度。

6、有明显效益。指导合作社加强服务,进一步规范运行机制,实行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规模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树立产品品牌,增加合作社效益,成员收入比当地非成员收入高出20%以上。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筛选、确定创建对象。要加强指导和服务,认真组织实施,抓出实效。各地要按照创建行动的条件、内容和指标(详见附件1),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在合作社办公场所醒目位置悬挂帮扶责任牌(样式详见附件2),于4月20日前将方案、名单一并报送市农业局农经法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