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会议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24:23

教师会议制度篇1

本文系上海市2012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暨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教师评议会制度对上海高校的启示研究”(a1208)和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级学科基地招标课题“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的素质与遴选”(ZJJYX201204)的研究成果。

摘要:权力制衡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内部治理的重要理念。本文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东北大学教师评议会的权力和影响进行了分析,试图揭示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评议会与行政人员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目的是要探讨如何使行政人员尊重教师评议会的权威,发挥教师评议会的应有之义这一大学内部治理的核心问题,进而对中国大学的改革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教师评议会;权力制衡;行政人员;美国研究型大学

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有权对学术事务提供咨询和审议,而教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对学校进行民主监督。从表面上看,这种权力结构比较明晰,但在操作层面却存在着很多缺陷,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机构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地位没有得到清晰地界定,这样的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教师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缺乏实质性的参与。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而落实规划纲要精神最核心的问题是使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成为具有威信的机构,能够代表广大教师的利益对大学的重大事务产生影响。

美国大学中的教师评议会(FacultySenate)是与中国大学的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功能相似的组织机构。笔者曾用一年半的时间考察了波士顿地区5所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治理的状况后发现: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没有全校范围内的教师评议会,院系之间沟通往来较少;麻省理工学院(mit)没有代议制的教师参与治理机构,只有全体教师大会;波士顿学院(BostonCollege)过去曾经成立过教师评议会,但在1979年解散,至今还在为重建而努力;波士顿大学(BostonUniversity)的教师评议会没有太多权力,更像一个橡皮图章;唯有东北大学(northeasternUniversity)的教师评议会独具特色,充满活力。从表面上看,东北大学的教师评议会并不具备单方面的立法和决策权,但它所拥有的权力与影响足以使它成为一个能够独立代表教师利益的机构,这正反映了教师评议会制度设计中权力制衡的理念,它符合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americanassociationofUniversityprofessors,简称aaUp)所一直倡导的通过教师评议会来维护大学共同治理(SharedGovernance)的传统。因此,当前不少美国大学教师评议会备受批评,“如果缺乏行政人员的关注,教师评议会很快就变成一个无效的机构”[1],东北大学的教师评议会能够发挥重要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难能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东北大学教师评议会的研究对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东北大学教师评议会的历史与现状

东北大学创建于1898年,它是波士顿地区一所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东北大学崛起的时间并不长,1996年它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的排名还是第180位,而2011年它已经以惊人的速度攀升到了第62位。几个世纪之前,巴黎大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民主参与使其最终脱颖而出,成为现代大学的开端,而东北大学尊重教师意见的民主氛围则帮助它成功地实现了大学的变革,一跃成为全美知名大学。这其中,教师评议会的作用功不可没。新英格兰院校认证委员会(newenglandassociationofSchoolsandColleges)的评估专家在2008年实地考察东北大学时,一致认为教师评议会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东北大学的教师评议会创建于1961年,由40位成员组成,其中30位教师是从各个学院的终身教职教师和在终身教职轨道的教师中选举产生的。每个学院都有教师代表参与,教师代表的人数与学院的规模成正比。除此之外,教师评议会中还有10位具有投票资格的行政人员,这些行政人员都由校长任命。

根据东北大学教师评议会章程,教务长是教师评议会主席,但他通常并不参与教师评议会的日常运作。而教师评议会真正的核心领导机构是教师评议会议程委员会(SenateagendaCommittee)(以下简称议程委员会),议程委员会由教师评议会全体成员选举6位代表教师组成,由于教师评议会中教师与行政人员的比例是30∶10,所以议程委员会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教师,议程委员会主席往往是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相当于教师领袖。教师评议会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议程委员会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议程委员会任命教师评议会其他下属委员会的人选,设置每次教师评议会的会议议程,是教师、校长和董事会之间沟通的桥梁。根据惯例,议程委员会每两周与教务长进行一次半个小时的会面。

东北大学的教师评议会一学年有14次会议,学期开始之后每两周一次会议,通常会议时间是周三中午11∶45到13∶00。会议的议程包括:验证上次会议的记录、议程委员会主席汇报工作、教务长汇报工作、教务长回答提问、讨论提案和对决议进行表决。

在东北大学的《教师手册》(FacultyHandbook)里,明确规定了教师评议会的职能:(1)作为一个协调机构,教师评议会促进各个学院实现各自的学术目标;(2)教师评议会及其下属委员会可以就教师关心的问题、政策和将实施的计划发表独立的意见,例如成立新的院系、创办新的校区;(3)教师评议会可以就任何教师关心的话题形成决议;(4)教师评议会承担董事会或者校长委派的一些立法性或者咨询性事务;(5)为广大教师和行政人员提供沟通的平台。[2]

二、教师评议会的权力与影响

东北大学的《教师手册》虽然对教师评议会的职能做了抽象的概括,但通过访谈和参与式观察能够对教师评议会所具有的权力(authority)以及它能产生的实际影响(influence)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表面上看,教师评议会所拥有的绝对权力只有在程序上对学位项目进行否决,并没有其它单方面的绝对权力,但教师评议会在东北大学却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教师评议会控制着行政人员的遴选与考核

教师评议会最核心的影响力体现在由教师评议会的领导层议程委员会组织行政人员的遴选。在东北大学,校长和教务长不能主导行政人员遴选的过程。校长只能对遴选标准提出要求,例如是从校内遴选还是向社会公开招聘,校长可以从遴选委员会推荐的三个候选人名单中挑选一个人选,但校长并不全程参与整个遴选的过程。在一些必要的时候,校长或教务长可以与议程委员会主席进行商量,亲自担任遴选委员会主席。以2009-2010年为例,教师评议会的议程委员会共组织了六次行政人员的遴选,其中包括理学院院长遴选、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遴选、艺术传媒与设计学院院长遴选、刑事法学院院长遴选、心理系系主任遴选和药剂系系主任遴选。

教师评议会在组织行政人员的考核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评议会下设了行政人员考核监督委员会(administratorevaluationoversightCommittee,简称aeoC),该委员会负责组织对教务长、院长和实体机构负责人的考核,这些实体机构包括图书馆、信息中心、招生办公室、学术辅助系统、学生奖学金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学生事务办公室、学生注册中心和科研处等。具体的考核时间是由教务长办公室根据各行政人员的任期来决定。aeoC指派教师作为行政人员考核组成员,为考核组制定考核标准,提供考核材料,设定考核时间以及规定考核组递交考核报告的时间,评价考核结果。考核的结果将由教师评议会议程委员会审核,同时将考核报告抄送教务长或者相关行政副校长。

(二)教师评议会控制了《教师手册》的制定与修改

《教师手册》作为纲领性的文件呈现在东北大学教师评议会网站非常显著的位置。《教师手册》里涉及教师的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包括了终身教职的界定、教师工作量的政策、教师晋升的标准、教师参与治理的权利、教师教学和研究的政策等,可以说涵盖了大学教师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手册》就相当于一个合同性的文件,而教师评议会控制着《教师手册》的制定与修改。如果没有教师评议会的同意,《教师手册》不能做出修改。即便在紧急情况下,董事会有权不遵守《教师手册》的规定,但是在东北大学的历史从未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三)教师评议会的批准通过是一些重大学术决策推行的必要环节

《教师手册》中规定“教师评议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可以就教师关心的问题、学术政策和即将推行的计划发表独立的意见,例如成立新的院系、开设新的校区”,这一条款赋予了教师评议会一定的权力。在教师评议会日常的会议中,所有成员要对一些常规性提案进行投票,如新专业的开设、学院更名、修改《教师手册》的条款等。而对于一些非常规性的学术事务,如成立新的系、成立新的学院,教师评议会的讨论并且投票表决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流程。

(四)教师评议会能够就教师关心的话题发起讨论并形成决议(Resolution)

《教师手册》中规定了“教师评议会就任何教师关心的话题形成决议”,这一项功能集中体现就是教师评议会以决议的方式来表达教师评议会的意见。提案由两位教师评议会成员发起,经过议程委员会审核同意,全体教师评议会成员进行表决投票。教师评议会中有30位教师和10位行政人员,当校内教师与行政人员就某一问题出现重大分歧或者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出现重大冲突的时候,教师评议会的成员可以发起提案,并投票表决。如果决议未被通过,教师评议会议程委员会可以单独召开“紧急特别行政会议”(executiveSession),甚至可以对校长和教务长投不信任票(VoteofnoConfidence)。因此,无论哪种形式,教师评议会对行政人员还是具有一定的威慑力。

三、教师评议会与行政人员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

当前很多美国大学的教师评议会都因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缺乏教师的参与而备受批评。然而东北大学的教师评议会一直都十分活跃,在大学的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评议会拥有了足够大的权力与影响,使得教师评议会能够代表教师的利益与行政人员形成制衡。

(一)教师评议会组织行政人员的遴选使得行政人员必须尊重教师评议会的权威

东北大学教师评议会的议程委员会组织行政人员的遴选。但教师和行政人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行政人员对此多少有些无奈。教务长斯蒂夫·迪莱克特(StephenDirector)谈到:“在东北大学,教务长、院长和系主任的遴选都是由教师评议会议程委员会来组织。但我觉得行政人员应该去组建他们自己的团队,这些中层行政人员是对校长和教务长负责,而不是对教师评议会负责。”

前任校长理查德·弗里兰德(RichardFreeland)(1996-2007年在任)曾经花很多的精力试图改变这一制度安排,访谈中他提及在任时与教师评议会对此问题有过很多协商讨论,试图说服教师评议会重新修订《教师手册》,适当给予校长更多的权力。但弗里兰德显得很无奈,回想起来甚至觉得有些可笑。有一届教师评议会议程委员会的主席很合作,双方观点几乎要达成一致,但议程委员会主席两年的任期将满。在新的教师评议会议程委员会主席上任之后,却并不认同弗里兰德的这一提议,这样的努力最终半途而废。

关于行政人员的遴选,弗里兰德校长的经验是必须花很多精力去说服教师评议会议程委员会一起合作,以便共同商量谁应该加入遴选委员会,谁来担任遴选委员会主席,在他的任期之内,大部分情况下双方都能比较好的配合。虽然总体上这套制度还可以勉强运作,但弗里兰德也曾与董事会主席讨论,让董事会单方面取消这一政策,但最终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希望在其它领域仍然能得到教师评议会的支持与合作。单方面取消教师评议会的这一权力,校内教师会认为校长在削弱教师评议会的权力,所付出的政治成本太大,这一制度系统还没到非改不可的地步。现任行政人员虽然对此很不满,但他们不会轻易再次推动这个领域的改革。

但教师们并不觉得教师评议会参与行政人员的遴选会有不妥。从过往的历史来看,教师评议会还是能够秉公办事,积极与高层行政人员合作,而在这一合作过程中也树立了教师评议会的权威。

教师评议会组织行政人员遴选这一传统源自于上世纪70年代东北大学的教师工会(FacultyUnion)运动。“1976年3月15日,教师进行了投票决定是否成立教师工会。712名具有投票资格的教师中有541参与了投票,投票的结果是272票反对,占50.3%,267票同意,占49.3%;另外2票无效。从投票的结果来看,反对成立教师工会与支持成立教师工会之间只有5票之差。”[3]有着大学历史记忆的老教师在访谈中告诉笔者,这次投票对于东北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行政人员和董事会意识到,如果不将更多的权力赋予教师,成立“工会”将在所难免。而一旦成立工会,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关系变成了雇员与雇主的关系,这将大大削弱大学“学者社群”的氛围,同时也将给行政人员的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这对双方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教师评议会在行政人员的遴选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其中包括教务长、院长和系主任的遴选。

(二)教师评议会以通过决议的方式对行政人员产生影响

教师评议会是一个咨询性机构,它通过的决议必须依次递交教务长、校长以及董事会三方签署同意后才能生效。而教务长、校长和董事会都有权力采取同意、搁置和否定三种意见来处理教师评议会所通过的决议。尽管行政人员和董事会有否决权,但在大多数教师看来,教师评议会的决议还是有很强的威慑力。

教师评议会议程委员会的成员路易斯·克鲁格(LouisKruger)认为,行政人员如果不重视教师评议会的决议,将会面临政治上的风险。克鲁格教授运用了一个心理学中“个人特质学分”(idiosyncrasyCredits)的概念来解释教师评议会的威信。“个人特质学分”是指领导通过帮助团体达到目标和遵从团体规范而获得的人际影响力,领导对团体的帮助越大,对团体规范遵从越多,他的特质学分就积累得越多,他的影响力也越大。同样的道理,行政人员与教师评议会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行政人员一次不听从教师评议会的建议,可能双方能相安无事,两次不听从教师评议会的建议,可能会觉得不太愉快,要是多次不听从教师评议会的建议,双方的关系变得紧张对立,积聚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可能会对行政人员投不信任票。

教师评议会的决议所产生的影响还体现在教师评议会不赞同行政人员的某一做法时。一位资深的教师评议会成员说得非常明确:“教师评议会的权力体现在它通过的决议,如果对某一问题表示反对,那么行政人员必须对此重视,否则行政人员在政治上是不明智的。行政人员若是坚持一意孤行,那么《波士顿环球报》(BostonGlobe)很可能会加以报道,行政人员会非常被动。”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2007年9月19日,教师评议会议程委员会果断召开“特别紧急会议”就校内的一些争议性事件展开讨论。当时教师评议会与行政人员的摩擦不断,教务长阿罕穆德·阿比达尔(ahmedabdelal)希望采取更加严格的终身教职政策,首先推出的是教师在申请终身教职时,必须向系里递交8封来自排名前25名大学的学者的推荐信。教师认为8封推荐信太多了,需要一流学者的推荐信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要限定在排名前25的大学。[4]这一政策点燃了校内教师的不满。东北大学的教师质疑,行政人员未经过教师评议会单方面提高了终身教职的评审标准,违背了《教师手册》的规定。在“特别行政会议”之后,阿比达尔教务长宣布由于个人原因将辞去教务长的职务。在很多教师看来,教师评议会在其中起了很大的威慑作用。

四、启示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东北大学近二十年的腾飞归功于教师评议会的强势影响,但不可否认地是,东北大学学术地位的提升与教师评议会的努力息息相关。而教师评议会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制衡机制是其中重要的制度保证。通过对东北大学的案例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必须从权力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大学的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改革。大部分美国大学的教师评议会都是一个咨询和审议的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对于咨询和审议机构来说,自身的权力与影响是赢得行政人员尊重的重要前提。因为如果教师评议会没有足够大的权力与影响,它很快会沦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行政人员很可能绕过教师评议会自行做出决策;而德高望重的教师也不会愿意花时间参与这一组织,这样的话,教师评议会就变成了一个橡皮图章。

从现有的国内高校的运行实践来看,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何时召开,讨论什么问题,这些都是由党委和行政事先决定的。这两个机构在很多时候变得无效。因此,国内高校在下一步制定大学章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考虑赋予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一定的权力,甚至是一定的行政性权力,使得行政人员必须与教师机构合作。只有这样的制度安排才能使行政人员必须将教师的利益纳入首要考量的范围之内。

第二,去行政化的改革关键不在于“校长退出学术委员会”,而是在大学内部建立权力制衡机制。美国东北大学由40名成员构成的教师评议会中有10位行政人员,行政人员的参与并没有弱化教师评议会的权威;相反,有了行政人员的参与,教师评议会的讨论显得更有意义。教师评议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看门狗(watchdog)的角色,它能够就一些重大问题以决议的方式影响行政人员的决策。

国内部分高校推行“校长退出学术委员会”的改革,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但笔者认为去行政化的改革关键并不在于“校长退出学术委员会”,而是学术委员会有足够的威信赢得行政人员的尊重。复旦大学的改革更为深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召见—问责”制度。据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介绍:“校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可以就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单独召开会议,形成独立决议。如果他们觉得对校内有些情况或某个问题不太了解,还可以召见校领导进行问询,甚至是问责。”[5]“召见—问责”制度与美国大学教师评议会的制度颇为相似,它应该成为未来改革的方向。

第三,权力制衡的表现是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能够经常性的沟通与对话。教师评议会在学期期间每两周一次的会议能够以制度化方式保障行政人员与教师之间的频繁交流。笔者在旁听了东北大学2009-2010学年所有的教师评议会会议之后,强烈地感受到大学内出现的问题在教师评议会能得到及时的讨论。尽管教务长偶尔也会不经过教师评议会直接对一些学术事务做出决定,但在更多的时候,教师有机会直接对行政人员做出的一些决定提出疑议,提高了行政人员决策的质量,可以使一些危机和误会在萌芽的阶段得到化解,因此,这样的沟通方式对行政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大学的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应该为行政人员和教师搭建一个制度化的交流平台,这样的平台是一所大学能够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波士顿学院菲利普·阿特巴赫教授和凯伦·阿诺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衷心致谢。)

参考文献:

[1]Bok,Derek.Universitiesinthemarketplace:theCommercializationofHighereducation.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0.

[2]notheasternUniversityFacultyHandbook.[eB/oL].http://northeastern.edu/facultyhandbook/pdfs/faculty-senate-bylaws.pdf.

[3]Frederick,antoinette.northeasternUniversity,comingofage:theRyderyears,1975-1989.nabupress,2011.

教师会议制度篇2

政风行风实施方案

按照区教育局和学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的要求,针对前阶段我校行风评议中自查出的、家长问卷调查反馈回来和社会各界反映的行风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地进行整改,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现结合工作要求,特制定如下集中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抓好动员和舆论宣传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搞好整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着眼学校未来的角度,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整改动员和舆论宣传工作。把全校教职工特别是各处室、各学校干部的思想统一到整改上来。从维护学校良好形象的角度认识整改工作的紧迫性,从完善学校管理,提高全校教职工素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认识整改工作的必要性,实现学校行评工作目标。

二、整改的目标和任务

针对我校在行风评议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学校决定有针对性地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整改工作。

1、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积极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和教改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积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成长情况。

4、经常性地开展学生安全和法制教育,注重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学生没有出现上网、打游戏等问题。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常开展各项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

6、实行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并严格按标准收费,严禁乱收费。

7、不向学生强制推销保险、教辅资料、报刊、杂志等。不违规对学生组织各类补课班、培优班等。

8、注重学校卫生和绿化,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学校管理,形成安定有序的办学环境。

三、整改的步骤

按照区教育局行风评议的总体布署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学校行评领导小组决定,整改共分成四个阶段有序推进。

(一)宣传发动

1、成立校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制。

2、召开党支委员会议,讨论制定实施方案。

3、召开全校教职工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部署行风评议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4、聘请行风建设监督员。

5、挂横幅、利用橱窗、校园广播站、校报、网络宣传教育系统民主评议行风的意义和措施,争取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和关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征集意见

1、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征求意见,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听取行风监督员以及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对我校行风建设的意见与建议,设立行风评议意见箱。

2、汇总分析各种途径收集的意见及建议,形成我校行风建设自查报告。

3、招生期间,学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宣传学校招生、入学收费政策及学校名师,向社会作出行风建设公开承诺,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4、开展以办人民满意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为目标的行风建设自纠整改活动。

(三)集中整改

针对群众和行评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对能及时解决或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要限时解决;对一时无条件解决的,要列出整改计划;对涉及政策性方面的问题,要作出说明。研究全面加强教育行风建设的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学校行风整改工作的力度和行评效果。

学校行评办根据区教育局行评集中整改的要求,实行整改责任制,共分四个整改小组。

第一组,师德师风整改小组。组长:周遇春。主要任务是:加强师风师德建设,重点整改、变相体罚学生、着装职业化、语言规范健康、玩风过盛等问题,形成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局面。

第二组:办学行为整改小组。组长:黄三元。主要整改任务是:规范收费,制止乱收费、滥发教辅资料,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实行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并严格按标准收费,严禁乱收费。不向学生强制推销保险、教辅资料、报刊、杂志等。不违规对学生组织各类补课班、培优班等。

第三组: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整改小组。组长:孟庆国。主要整改任务是: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有征对性地开展帮扶活动,实行谈话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争取做到让学生、家长满意。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和教改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第四组: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改小组。组长:王守红。主要整改任务是:完善学校的设备设施,启动校园绿化工程,并着手校园文化建设等,争取用较短时间把学校建成文化气息浓,条件现代的绿色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学生安全和法制教育,注重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学生没有出现上网、打游戏等问题。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开展养成教育,经常开展各项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整改的主要措施

1、抓好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学校将召开干部培训会,全体党员培训会和全校教师培训会。通过干部培训会,提高干部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增进干部参与行评整改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推进各处室的工作;通过全体党员的培训会,让全校党员在行评整改工作中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校行评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全校教师培训会,营造氛围,明确责任,增强老师的危机意识,强化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通过交流和相互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新学期开学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2、标本兼治,从源头上加强行风建设

学校实行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内外结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层层落实,分解为四个整改小组,更有针对性,务求实效,找准症结所在,从源头上整改。

(1)在依法治教方面:坚持科学办学,全面育人的宗旨。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增强广大干部教职工的法制意识,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教育执法程序,加强收费管理,实行收费公开制度,制止一切乱收费。规范政务管理,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和校务公开制度。

(2)在队伍建设方面:强化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考核,加大对干部、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职责,加强检查考核,奖优罚劣,以赛促学,进一步健全竞争激励机制,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建设一支勤政廉洁、爱岗敬业、务实创新的干部、教师队伍。

(3)在素质教育方面: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大力推进养成教育,加快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加快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进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责,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在制度建设方面:针对前阶段查找的问题,建章立制,规范教育行为,努力创造一流行风,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定期召开家长行风监督员座谈会,一方面学校领导向他们通报学校的发展情况和行风整改情况,另一方面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行评,整改是关键,学校将按照区教育局和学区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此整改方案,有计划地开展整改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做到以改促建设,以改促改革,以改促发展,并力争在整改行动中,做到思想认识领先,整改行动领先,行风建设领先,整改成绩领先,切实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行风评议工作会议的安排布置,为了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治理教育乱收费等问题,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强化师德师风,改变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教育行业风气,不断提高班子勤政廉洁、务实踏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学校依法行政,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使我乡师德师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我乡教育行风的根本好转,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结合党风廉政要求和作风整顿的开展,把治理教育乱收费、乱补课、乱办班、违反师德行为作为教育行风评议的主要内容,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坚持纠建并举,评议与建设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行业风气。?

二、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周荣幸

成员:中心校管理层人员以及村校校长

三、行风评议内容

(一)评议内容

治理教育乱收费、乱补课、乱办班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二)评议重点

治理教育乱收费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四、工作目标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将行风评议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

2、齐抓共管,完善制度,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强化行风评议工作的实效性。

3、强化领导班子廉政勤政和干部职工遵纪守法、依法执教、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等建设。

4、加强师德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政务管理,公开办事制度和社会承诺服务制度,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彻底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5、认真解决上年行评工作中出现反弹的问题。

6、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严格收费标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五、评议步骤、时间安排和评议方法

(一)评议的步骤

整个行风评议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一是发放社会调查表,随机抽样调查群众的满意度;二是向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发放问卷调查表,征求评价意见;三是组织召开有关代表参加的行评大会进行测评;四是由有关部门的代表进行测评;五是县专项治理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上述五个方面的评议意见各占综合评议结果的20%。

1、动员布置阶段(7月)

召开领导班子和教职工行风评议动员大会,学习有关文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根据行风评议的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召开行风评议动员会进行动员和部署,设立行风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征求社会各界对本单位作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宣传发动,在单位造成浓厚的行风评议和行风建设的氛围。布置今年行评工作安排;制定学校行评工作实施方案。在8月中旬将计划上交中心校。

2、查找问题阶段(7月中旬至8月上旬)

(1)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及走访家长、村社干部、街道负责人、办事处、各单位领导等方式,广泛征求(主要征求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对学校行业风气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领导、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2)查找学校行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上年行评时已解决的问题有无反弹和回潮现象。

(3)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自查自纠。

〔4〕各村校自查报告于8月底交中心校。

3、集中整改阶段(8月中旬至9月中旬)

(1)将行评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指出的与人民群众反映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和意见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学校行风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2)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教职工根据学生家长代表的意见,找准工作中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3)召开教职工自评大会,由所在单位第一责任人报告自查情况和整改意见。

(4)对自评自查的问题和社会各界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开展专项治理和调查处理,并根据学校实际提出整改方案,分步骤加以逐个落实。各校于9月15日前将整改方案交中心校。

4、综合评议阶段(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以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是否满意为根据标准,以教师及家长代表为评议主体,在整改的基础上,完成整改情况报告,并公开整改情况。

(一)评议的方法

对各校的评议,由中心校统一组织实施。

1、采取发放社会调查表,随机抽样调查群众的满意度(20%)。

2、向教师和家长代表发放问卷调查表,征求评价意见(20%)。

3、召开有社会群众和学生家长参加的评议大会进行测评(20%)。

4、学校对各校结合平时工作掌握开展情况及整改情况进行评价(20%)。

5、由县教育局组织对纠风专项治理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20%)。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行风评议工作有助于推动学校依法治校,促进行业作风转变,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是维护和保障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学校要切实增强搞好行风评议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加强行风评议工作的领导,乡学校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各小学的评议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行评工作责任制,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要求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工作人员具体抓。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乡学校将及时宣传各学校行风建设情况、做法和效果,各学校也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要认真组织学习中、市、县关于开展纠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引导大家认识行风评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投身到行评工作中去。

(三)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在行风评议中要始终把廉政高效、勤政为民、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行风评议的重点,把收到实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找准学校的主要问题,狠下功夫,认真加以整改。在行风评议和行风建设上,要突出依法治校、校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工作作风和教学质量、廉政守纪等方面的内容,切实抓好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对于在行风评议中查找出反映突出的问题要迅速整改,并确保整改效果,要正确处理行风评议与教育质量的关系,坚持两手抓,用行风建设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

七、奖惩办法

教师会议制度篇3

我们联系学校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采取“问”“谈”“访”三种形式,接受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评议),对照评议内容和要求,找准存在问题,重点要在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尤其是对教育收费、新生入学、教材教辅、补课行为、校务公开和师德师风建设等问题,广泛收集,认真梳理,进行分析,并以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目标和整改方案。

一、主要做法

1、发放调查问卷。分别向家长、学生代表发放《龙泉小学教师师德调查问卷》100多份。

2、召开座谈会。分别召开了学校学生代表座谈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和家长会,听取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3、接受电话咨询、投诉,处理问题,同时到街道、社区甚至学生家中走访,听取对学校办学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

4、汇总分析各种途径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找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5、制定整顿措施,扎扎实实地边查边纠,边整边改,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6、做好总结工作,形成自查自纠报告和整改方案。

二、自查自评情况

通过对采用多种形式调查汇总上来的信息进行细致的分析,认为对学校“科学管理、厚实内涵、提高质量、构建稳定和谐的校园;塑造厚德、博学、善教的教师;培养品端、乐学、全面加特长的学生”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成绩的可喜变化普遍表示了认可,充分肯定学校师德师风,认为学校的办学思想是端正的,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班风、校风是好的;认为教师的师德端正、教学严谨、爱岗敬业,对学生充满爱心。普遍认为学校对群众反映热点问题的态度和查处纠正情况满意,认为学校始终坚持实行校务公开是难得的。在回收的问卷中,99%以上对学校行风的总体评价是满意或比较满意。他们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征求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主要的问题和建议有:

1、家长、学生和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越来越高,而个别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还未彻底转变,还有些不太适应课改的要求;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还不是很强,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进;有个别教师方法比较简单,教育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等,导致家长、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2、个别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不够,导致个别家长对某些事情产生误会,甚至有时好心办了坏事,产生隔阂,影响了学校和教师的形象,影响了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3、由于我校2005年8月建校,当时只有一个年级100多名学生,而随着学生的不断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现在已有近700名学生,所以,教师已经缺编,有些教学设施不足,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三、整改措施

(一)落实整改责任制。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学校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召开专门的班子会议和教师会议,将问题归口,实行部门负责制,由部门负责人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并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二)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利用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等时间在全体教工中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继续学习“十大仁爱之师”等先进教师的先进事迹,撰写心得体会。

2、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促使教师具有较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学校为了强化教学管理建立了“五同课”制度,建立了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探索教学的策略和技术。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定期请专家来校讲座,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比如校际联动等活动。

4、开展“师德标兵”的评选活动,树立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表彰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成长起来了一批优秀的教师,激发教师的师德情感,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进一步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

围绕行风评议、师德建设、治理教育乱收费为主要内容,修订学校规章制度如《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家访制度》、《学校教师办公制度》等等,尤其是《教师校内津贴发放考核制度》和《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从源头杜绝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师德师风下滑等现象的出现,并将此项考核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从而激发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在今年准备迎接国家安全社区检查的基础上,一方面再继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方面下功夫,教育学生出行遵守规则,做文明市民。一方面每学期至少一次请派出所干警与交警到学校作安全讲座和逃生演练;学校、班主任、家长、学生共同签订《学生安全责任书》,使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六)成立“学校行风监督机构”。为了保证我校行风评议的有效性,防止行风评议走过场,成立“学校行风评议监督机构”,聘请行风评议监督员。通过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形式听取他们对我校行风评议的意见与建议。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营造共同关注教育,关心学校的良好氛围。

教师会议制度篇4

校务委员会体现了学校管理“制度化、人本化、科学化”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和理念,补充和完善了现代学校制度中的校长负责制,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切实落实到位。我校校务委员会由校长班子、行政干部、教师代表、家L代表、其他社会代表组成。校务委员代表在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代表的学科结构和年龄层次,行政干部由各处室推荐一位行政干部,教师代表由各年级推荐一至两名教师,家长代表由家长委员会推荐若干名家长,社会代表由相关的社会人员组成,每届任期为三年。

校务委员会的三维职能

校务委员会应承担三个方面的职能。一是咨询和建议。教职工、家长如对学校相关制度和决策有疑惑,校务委员会成员应及时作出解释回应。校务委员会也应针对学校存在问题,反映教职工、家长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完善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宣传和协调。校务委员会成员要积极宣传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协调学校、教职工以及家长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力量,共同建设学校。三是审议和决定。校务委员会要对有关学校发展和管理的相关事项进行协商审议,并做出决定。我校的校务委员会职能更为集中,主要是在校长主持下对校长提出的重大决策进行审议,对各类重要事项、学校工作提出建议、进行协调,在对议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订实施方案,以吸收来自基层教职员工和家长的心声,集思广益。

校务委员会的实践探索

2014年8月25日,校务委员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学生住宿制度整改方案》《教师评优评先自我申报制度》《卫生考核制度》《高中备课组长工作量调整方案》,确保了各项制度制订的科学性,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决策制度。

2014年12月31日,校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新增的《汕头市聿怀中学招生委员会章程》《汕头市聿怀中学教职员工产假休假规定》《聿怀中学临时聘用人员年度考核奖励条例》《关于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方案》《关于张华达奖教奖学条例修改的说明》。这几项制度补充了我校在招生、请假、奖教奖学方面制度的部分空缺,让学校日常工作更加规范。

2015年1月31日,校务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对本学期工作进行总结并规划下学期工作,讨论并审议通过《汕头市聿怀中学教师工作量申报职称折算办法》《青年教师“一帮一”方案修订版》《聿怀中学高考奖金分配方案》《聿怀中学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奖励及课时补贴方案》。通过制度的规范化与程序化,切实保障了教师利益,激发了教师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席冯瑞龙认为,校务委员会是学校行政咨询机构,它围绕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开展咨询工作,推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校校务委员会的实践证明,校务委员会应作为一种咨询审议机构,审议有关学校全局大事的决策。

校务委员会的深层认识

汇聚多方力量,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我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对外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学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越来越多。为此,借助校务委员会的形式,汇聚学校领导、行政干部、教师队伍、家长以及社会人员的多方智慧,形成校内校外的合力,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更新的意见建议。这符合现代学校发展的历史潮流和趋势,也是学校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必然选择。

教师会议制度篇5

关键词:美国;大学校长;权力制衡制度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校长的权力较大,而且美国大学校长没有任期的限制,但校长却很少出现“家长式”的专断管理以及权力无限扩张的现象,大学中也不易出现由于校长个人主观决断的失误而造成全局损失的局面。原因之一在于美国大学中存在着相对完善的权力制衡制度。虽然校长是大学的权力中心,但校长一要对董事会负责,接受董事会的质询、任命与罢免;二要遵从评议会的程序化的制衡,即关于教学和学术的重要决策,应有评议会的决议。本文对美国大学校长的权力制衡制度进行分析,以期对解决我国大学中普遍存在的校长及其行政机关权力过大的问题以及平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等方面有所启示。

一、美国大学董事会制度

董事会是美国大学的最高决策和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成员很多由校外非教育、非学术人员担任。董事会主要决定学校的大政方针、对外关系和学校的财政、资产等,而对学术事务甚少介入。董事会有权聘任和解聘校长、校长受制于董事会的领导,这是董事会权力能有效制衡校长权力的基础和前提。

(一)董事会权力对校长权力的制约

董事会的权力和责任来自各州法律或法院判决、修正案或者创办者的授权。董事会下设若干委员会和常设委员会,如设备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发展委员会、学术事务委员会、学生委员会等,一般行政管理常设委员会在董事会停会期间董事会的职权,但无权任免董事会成员及大学校长。在多数情况下董事会的许多权力下放给校长执行,与此同时保留其余权力和最终的法律控制权。董事会除了要挑选和聘任校长以外,还要审批大学校长提交的长期规划,决定大学发展的各项基本政策,批准大学的收支预算和基建额度,监督校长使用资金的基本情况,并保证大学的财政公平和透明等,董事会还要监督校长的各项工作绩效。而校长的责任是让董事会清楚地了解他正在执行董事会的政策并在执行董事会授予他的权力,告知董事会他所预料到的将来可能影响大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向董事会提供观察他们工作效果的机会,同时他也有义务倾听董事会的意见,从而使他的工作更好地满足大学的要求。

如果校长要实施办学理念,制定改革和发展大学的各项具体决策和措施,必须得到董事会的批准和认可,并获得董事会的支持。否则,大学校长的工作无法进行下去。比如,筹集资金是大学校长各项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董事会的支持和良好的校园秩序,这个毫无止境的筹集资金的任务是不可能成功的。当然,董事会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了解大学的科研项目、教授终身制和学术自由的基本标准,并参与制定投资政策。当然,董事会充当大学咨询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角色,而不能直接参与大学的微观管理。如果董事成员过分地参与大学的日常事务,那么就会削弱大学校长的权力。

由上可以看出,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可以限制大学校长权力的扩张,有效遏制校长擅自运用权力做出不利于大学发展的决策。一方面,由于董事会成员的构成较为多样化,代表着各利益群体的利益,因此对各项决策有一个博弈的过程,决策制定时会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另一方面,由于董事会有权聘任校长和解聘校长,校长向董事会负责,校长除了董事会授予他的权力之外没有任何权力。135这种关系本身就说明校长的权力是一种受限制的权力。霍尔(Hottle)指出,“董事会对大学有最根本的责任,而校长在董事会的意志(愿望)中实施对大学的管理”。

(二)董事会对校长的支持

董事会权力与校长权力虽有很大的不同,但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它们之间虽有制约关系: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则表现为一种合作关系。大学校长为董事会工作并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大学校长的最基本责任就是建立与董事成员的最强有力的关系。马丁·迈克尔森(martinmichaelson)认为,“校长和董事会之间的鲜明而生动的合作关系是大学高级治理的核心”。他指出,“伟大的校长和董事会的关系”需要双方都具有“专门的知识、洞察力、判断力、义务与责任”,并指出大学校长和董事会之间合作关系的成功取决于“相互让与特权(primaey)”。

董事成员对校长决策的支持对于校长的成功以及任职期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考夫曼(Kauffman)指出,“对于任何大学的利益相关者来说,驱逐一个对大学的董事会充满信心的校长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当董事会已经对校长失去信任时,各利益相关者维持对校长的支持也是非常困难的”。当校长在筹集资金、达到入学率目标、平衡预算、制止危机、提高大学的质量和声誉等方面取得成功时,或者获得了主要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时,董事会就更愿意支持校长。董事会成员不喜欢矛盾,在与校长就某些问题出现不一致时,他们对校长的支持就会减弱。当然,董事会与校长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时他们需要寻找根源、查出原因,并意识到相反意见的重要性。例如当大学出现了科研项目减少、规模缩小、预算重新分配等问题时,董事会成员可能会有一些消极反应,但只要董事会提前了解了这些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董事会成员就愿意该做校长的后盾。

总之,董事会与校长对大学负有不同的责任,董事会的责任是做出决策(decision-making),校长的责任是执行决策。正如哈佛大学一位前任董事所说的,“在我看来,一个像哈佛大学法人董事会那样的外行董事的工作内容可以浓缩为;尽你所能保证组织健全、人员得到优化配置以及组织良性运行,但不要试图插手它的日常运转”。尽管在实践中很难划出两者之间的准确界限,但这种区分对于保持他们之间的权力制衡仍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判断董事会或校长行为是否恰当的重要标准。

二、美国大学评议会制度

评议会是美国大学提出和制定学术政策的重要机构,由教授或以教授为主的学术人员组成,几乎包揽了学术事务的决策权,反映了学术权力在大学管理中的作用。虽然美国大学内部有较为发达的科层组织,行政权力较强,但是以评议会为代表的学术权力仍有效地控制着大学的学术事务。

(一)评议会权力对校长权力的制约

评议会是代表和保护大学决策中教师利益的组织,但各个大学的评议会的成员构成有所不同,有的大学的评议会成员包括教授、院长和其他的管理者,有的大学的评议会成员主要由教授构成。大学评议会在各个大学的权力作用也不相同,即便是同一类型的大学,比如都是公立大学,他们在大学内的权力也可能大不相同。如伯克利加州大学和密歇根大学都是公立大学,但伯克利评议会是美国最有权力的大学内的组织之一,而密歇根大学评议会的作用较为温和。密歇根大学教授一般会认为,既然大学由管理者负责,就让他们去做吧;而伯克利大学的教授则对评议会的作用非常重视。这是因为历史环境和大学传统会培育或挫败大学治理中的教师的角色作用。虽然美国大学评议会的成员构成以及在各自大学的作用不同,但大学评议会一般都扎根于学科专业,它们对课程、教师晋升、终身任期制以及学术标准等方面拥有权力。评议会权力的价值追求是保证学术标准得以贯彻,学者所从事的学科得以发展,教师、科研人员的学术权力得以保障。

目前各大学评议会通常被看作教师在大学治理中承担重要角色的组织结构,是大学学术权力的象征。大学评议会有权为了大学教师的利益处理所有教育政策问题,包括招生、学位、毕业证书、认证、课程事务以及研究所和学院之间或者系别之间的关系问题;评议会也有权考虑专业兴趣和教师利益的事情,并且向大学校长和其他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建议。总之,评议会可以执行大学教师的立法权,有权在董事会同意的前提下根据大学宪章创办任何关于学术问题的立法。

在美国大学中,大学评议会和校长办公室是两个永远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的机构。美国大学一方面存在明显的官僚等级性,是一个等级结构;但另一方面学术力量在学校决策与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大学是等级结构与学者行会组织交织在一起、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均衡分配的二元权力结构。校长及其行政机构是行政权力的代表,而评议会则是学术权力的代表。行政领导和教授共同治理学校的模式使得大学校长对学术事务不能专权,评议会的存在是对大学校长权力的一种制约。

(二)评议会与校长的合作

大学校长建立与教师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是很重要的,虽然校长必须集中于建立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捐赠者、立法者、社区领导者、公司管理者等的关系,但是他们也不能忽略建立与教师的良好关系。一般校长任评议会主席,主持召开评议会,评议会决策的事情由校长负责执行。

丹尼尔。珀尔曼(Danielperlman)在关于校长的普遍经验的报告中指出,校长作为校长候选人时,搜寻委员会(presidentsearchcommittee)会考察他处理学术事务的能力,但是那些在任校长如果参与学术事务却经常遭到大学教师的抵制。实际上,关于大学课程和学生生活的问题通常由教师、系主任或院长等处理,因为处理大学与外部的关系需要校长花费很多精力。为了促进大学的发展,校长必须把教师带进决策过程中,并使预算信息和财政信息透明化。没有一个校长期望每一位教师都支持他,但是,双向的透明信息可以帮助去除怀疑和不信任,这就意味着校长也必须腾出时间来处理与教师的关系。一个强有力的评议会可以通过向校长提供咨询和支持校长的决定来增强校长的权力。

为了和教师之间保持信任,大学校长需要认同学术文化,尊重共享的治理结构,鼓励教师的奉献和参与,向董事成员解释教师的特权。教师对校长的支持程度对一个校长的成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校长任期长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大学有很多特殊情况,即便教师反对校长,董事会也有可能强烈支持大学校长的工作。校长的任期是建立在大学的质量和声誉提高的基础上的,而不仅仅是由教师的喜好来决定。

总之,评议会和校长及其行政机构的关系十分密切,几乎没有一个副校长过去不是评议会中非常活跃或成绩卓著的成员,而有的副校长卸任后也会再到评议会任职。大学评议会与校长的关系是学术方面的立法机构与行政管理的关系,二者相互合作又相互监督。校长对教师的管理既要避免事无巨细什么都管,也要避免完全放权。校长分配其行政权力和责任,实施管理,目的是为了使教职员工达成共识共同为教育事业奉献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校长在运用权力时,要尤其注意发扬民主,尊重教师个性,尊重学术自由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

三、启示

大学的权力体系和结构在长期的历史变革中,深受国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既与本国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又受到本国经济因素的制约,因而各具特色。我国的情况与美国不同,但从美国大学校长的权力制衡制度中可以得到某些启示。

虽然美国大学校长的权力很大,但大学的董事会才是最高决策和最高权力机构,不过,董事会并不介入学校的日常行政事务。校长是董事会的当然成员,校长在董事会通过的总体决策范围内自由行使职权,掌握办学的大方向并负责处理学校的重大事务。他既是董事会成员又是学校的代表,在其间起着桥梁作用。但校长不能替代董事会的决策,他由董事会聘任并向董事会负责。评议会拥有主管教学、科研等学术事务的权力,校长一般不干预教授关于学术方面如课程、晋升、终身任期等方面的问题。校长同时也是评议会的成员,并主持评议会,但他在评议会没有决策权。评议会的决策要接受董事会的审查,并由校长负责执行。董事会、校长和评议会之间的关系既保证了校长充分发挥权力,同时也不会使其权力无限扩张。这样,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既相互统一又具有一定的张力,从而达到以董事会权力和评议会权力制衡校长权力的目的。正如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卡斯帕尔所说,“如果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那么不用担心美国大学校长。他永远不会处于这样的危险境况中,因为他没有绝对的权力”。

我国公立大学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于国内外大学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在办学经费、办学环境和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在我国的大学中,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机构的权力越来越大,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行政机构官僚化以及行政权力突出、学术权力弱化等现象,大学校长的权力有逐渐膨胀的势头,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大学的长远发展的。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的大学应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

一要明确党委和校长的职能权限。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条件下,对党委和校长的决策权限做出更加明确的划分,依法建立党委领导的运行机制和各种会议制度,觑范决策和执行工作的程序。从职能上讲,党委侧重于决策,主要负责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决定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事项;而校长侧重于执行,具体负责党委会决议的贯彻落实。另外,党委会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监督和制约校长权力的运行,因此,要充分发挥党委的监督约束作用。

二要强化大学的学术权力。根据我国的实际,在我国大学中完全实行教授治校、学术自治是不可能的,但是目前大学要强化学术权力,明确学术事务的决策权的归属。学术委员会等教师组织不应仅仅是咨询机构,应该在重大学术问题上发挥决策作用,并对决策的结果享有监督权。要把代表教师意见的学术咨询性机构或审议性机构转变成为学术决策性机构。同时,大学要有制度化的措施保证教师(主要是没有行政职务的教师)参与大学一切重大决策(例如预算、人事和规划等)的制定。这将在某种程度上构成对校长行政权力的一种制衡。

教师会议制度篇6

案例1:2009年学校推行绩效工资改革,这本是一件好事。各校要根据上级文件制订岗位方案,教职工聘任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对于我们学校困难不大,因为已评了高级、中级的人数不是很多,没有多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很快地完成了任务,全校教职工没有多大的意见。

教师岗位聘任完成后各校根据工作岗位推行绩效工资分配,难点是每个人绩效工资的30%作为活动部分纳入到学校进行考核再分配,主要根据班主任、教育科研等工作量的大小和任责轻重进行考核发放,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鞭策落后,鼓励先进,问题就是这30%的绩效工资怎样分配?上级没有一个具体的文件说明和具体的操作方案,这在当时是学校谈论的热点,学校领导和教职工关系十分紧张,学校要制订这个分配方案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学校这一重大事件,因为直接关系到教职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将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于是我校采取了三步走的办法来制订绩效分配方案:一是组织教职工学习绩效工资分配的相关文件,领会将绩效工资的30%纳入学校进行再分配的目的是什么,领会绩效工资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是什么,教师要和周边和城里学校的同行打听,看他们学校是怎样进行分配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全校教职去理解绩效分配的政策,多议一议、多比一比、多听一听等,更多地将其他学校的做法和教师自己的想法进行融合来指导学校制订绩效分配方案,或许正符合老师的想法。二是学校召开行政会议,达成共识,根据上级绩效文件制订本校绩效分配的初步方案,有利于教职工交流,了解学校的意愿与全校教职工的想法有多大的差距,查找问题在哪儿。三是对全校教职工进行沟通交流。因为学校制订了绩效分配的初步方案暂时不向教职工公布,但是将绩效分配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的设想利用会议对教职工进行说明,这样与教职工进行分别沟通交流时具有针对性,也让教职工有自己的话语权,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我拿两周时间除了处理好学校的常规工作和上课外,每天找5名教职工进行谈心,交流的问题是:近段时间你的工作和家庭如何?你对上级绩效分配的政策理解了多少?你了解周边学校的绩效分配方案吗,有何想法?假如你要为学校制订绩效方案,你认为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特别是你对行政、班主任该不该享受津贴,享受的标准是多少?你认为加班费用、课时、早晚自习、期末质量考核等的标准又是多少?我与全校46个人(包括我自己)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交流,我听得特别认真,让教师慢慢地说,我慢慢地记录下来,不时询问其细节,不时对教师的真实想法给予肯定和赞许,不时对教师过激的想法进行引导,既是对全校教职工的尊重和理解,又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体现。然后,我将教师的各种想法进行归类梳理,召开行政人员和绩效分配领导小组会议,全面分析和研讨,对照上级绩效精神,借鉴其他学校方案,融入教职工的建议,结合学校实际,从而很快制订出了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并将方案提交教职工讨论,再征求意见,教师发现方案中有很多条款来自于自己的提议,最终将绩效方案提交全校教职工投票表决,并且一次通过。我在想,虽然学校制订的绩效方案并不一定完美,但是来自于全校教职的沟通交流达成的,采纳了教职工的合理建议,相信有了这一个试行稿,不断地修订将更加的完善和符合教职工的意志,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推动学校的发展。

案例2:我原工作的学校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其经历了高中、初中和职高等多种办学体制的转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制订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社会在发展,学校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改变,各项管理制度同样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学校才会充满生命力。

《学校职称评定量化实施细则》是关乎全校每一位教师切身利益,也是最为敏感的学校管理制度之一。其实,我校职称评定量化实施细则经过多次修订,也反映了大多数教职工的意志和想法,但是在2009年教师评定职称量化后,不少老师对职称评定量化实施细则中的奖励加分,论文界定和数量多少的加分、病事假扣分、课题加分等一些条款意见比较大,突出的问题是各级奖励只能加一次;杜绝做假的论文,并且要控制论文篇数,降低分数;病事假要严格考核,但要降低扣分,体现以人为本等。

于是,学校召开了行政会议和教代会,研究对学校职称评定量化实施细则进行修改,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吸纳老师对制度修订的真实想法和良好建议。主要采取三方面进行沟通:一是召开教职工会议,对教师职称评定量化实施细则中老师反应比较强烈的条款进行说明,让大家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全校教职工公开征求书面建议,主要围绕要修改的条款,并且提出具体修改的内容,学校将全校教职工的书面建议进行整理归纳;三是对部分不同层面的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听教师的真实想法、对哪些条款需要修改,如何修改等。通过以上方式与教师进行充分交流,广泛征求教师的建议,再对学校职称评定量化细则的条款进行逐一对比,做到职称评定量化细则要符合上级文件精神,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克服主观随意性,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育人的积极性为标准。这样将全校教师反映的问题和合理化的建议,将职称评定量化细则中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改,然后提交全校教职工讨论通过,结果通过率很高,较好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体现了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与科学的管理。

通过上以两则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有适切学校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引领教职工,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校规划、制度制订或修改、学校建设、教育教学、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上,采用多种方式与教职工进行广泛的交流,征求意见,让教职工感到自己是学校真正的主人、参与者和制度的制订者,能够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敬业、乐业和精业的精神,构建起和谐的干群关系和和谐的校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学校管理者如何与教职工进行有效沟通呢?

1.沟通要坚持真诚和平等。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一个把组织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善于与人沟通的管理者,能用诚意换取下属的支持与信任,即使管理十分严格,下属也会谅解而认真地执行;不善于与人沟通的管理者,即使命令再三,下属也不愿意接受,其结果必然怠慢工作。因此,只有善于与教师沟通的校长才能让教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高度和谐。

每一次与教师进行沟通态度要真诚,尊重和平等待人,不能树立自己是校长的观念,高人一等,如果有这种态度与教师沟通是达不到目的,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和真相,可能只是你问一句,教师表面回答一句,处处提防,时间一长,失去了与教师沟通的价值。因此,与教师进行沟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沟通哪些主要问题,要写在记录本上,做到心中有数。在办公室要安排一把椅子,教师来后要微笑请他(她)座下,递上一杯热水,让其感到很轻松,建立平等的兄妹或姐弟关系,这样可以消除沟通者与教师的紧张心理和顾虑心理。谈话开始要从教师近段时间家庭、业余活动、教学情况等入手,不要直接触及本次谈话的主题;与教师进行沟通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想考问题,突破思维的束缚;谈话过程中只需将要沟通的问题逐一提出,学会认真的倾听,不要急于插嘴,切不可与教师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讨,做到每一个问题谈完后,适当进行分析,好的建议要予以充分的肯定,有些建议和问题不要直面肯定,需要多方征求意见,对问题进行全面归纳整理,提交学校行政会研究,这一点特别重要。同时,沟通交流时要认真记录,既尊重了教师,又便于整理分析问题和建议。

2.沟通要采取多种方式。学校管理者与教师进行沟通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不同的问题才会征得到教师的各种建议和真实的想法。沟通的方式有书面征求建议、全员沟通、个别沟通、会议沟通、设立意见箱等。其实,会议沟通的方式是很难搜集到教师的真实想法和建议,因为在全校教职工会上,一般教师为了自己的面子问题,怕别人说是不会发言,即使发言也是表面现象。个别沟通注意选择学校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职称、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等的教职工,收集了不同利益群体的建议和意见,有利于学校制度制订时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考虑,兼顾各方面。

3.沟通要及时议事反馈。不管是学校采取的何种沟通方式搜集和征求的意见,学校要及时进行归纳疏理,教师提出了多少问题,多少建议等,及时召开行政会议,对教职工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逐一的研究,研究问题时要公正、客观,特别是不能听取某位教师的一种观点,更要杜绝某教职工的“小报告”,将沟通交流及征求来的建议、问题,及时形成书面议事报告反馈给教职工。议事报告要实行一事一议,共性的问题、个性的问题、合理的建议、对于教师提出的不合理的建议或暂时未采纳的建议要给出具体说明。可以采取给每位教职工发放一份,或者张贴在公示栏,也可以召开教职工会议进行一一说明。同时,对于学校在给教职工反馈议事报告时,肯定合理的问题和建议,对于教师提出暂未采纳的问题和建议不要直接反对,要含蓄地表达其意思,切不可点名批评任何教职工,以防挫伤教职工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的积极性。

4.要重视沟通“双向性”。沟通是双方的事情,如果任何一方积极主动,而另一方消极对应,都不是成功的沟通。在教师找校长沟通时,如果校长要么推诿没时间,要么不积极配合,导致的结果就会是教师怨上加怨,双方不欢而散,就严重打击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果校长主动与教职工沟通,而教职工不积极配合,双方也不可能消除误会,甚至可能使误会加深。所以加强学校内部的沟通,一定不能忽视沟通的双向性,作为校长应该有主动与教职工沟通的胸怀;作为教职工也应该积极与校长沟通,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会议制度篇7

一、我校政风行风评议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教育纠风建设,树立教育行业新风,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促进学校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改善工作作风,提供优质服务,推进素质教育。此次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以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契机,把规范教育乱收费作为政风行风评议的主要内容,把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成效作为评价教育行风的主要标准。通过认真落实责任,切实加强领导。采取责任分解,各负其责、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办法,把政风行风评议与治理教育乱收费、行政执法监察工作结合起来,与对纠风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评结合起来,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结合起来,促进学校政风行风建设,营建良好的氛围。

二、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重要性

对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增强了行评意识,学校党支部行政把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进行专门布置,成立了小学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由原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同志任组长,支部委员、副校长、工会主席,支部委员、副校长任副组长(因人事变动,现调整为: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成员由教导处、总务处、大队部、年级组、村小等方面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负责政风行风评议的日常工作。经领导小组讨论,制定学校行风建设实施方案,并通过校务会、教职工大会、校会学习上级精神和校行风建设方案,提出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大力宣传,使行风建设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首先做到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学校实行政风行风评议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学校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对学校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领导。

三、认真落实政风行风评议各阶段工作

学校严格按照今年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内容和重点,根据《县小学度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步骤、具体措施、综合评议方法及具体时间安排,结合学校开展的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整治活动,认真组织落实各阶段的工作。

(1)宣传动员阶段

今年,学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于5月20日制定并下发了《县小学度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并于5月23日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对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做了宣传、动员和部署。

(2)广泛征求意见阶段

学校各部门每位教师都根据学校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认真查找自己工作中政风行风的问题,同时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学校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还组织人员征集了服务对象等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于6月3日将自查到的问题书面上交县教育系统政风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后因7月上旬行评办转来暗访的两个问题,学校及时对方案进行修改,新方案于7月15日完成并上交教委行评办。

(3)集中整改阶段

结合学校师德师风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地征求意见,并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类梳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学校就征求到的意见边整边改,对于能及时整改的问题、意见就及时整改(如学校文娱演出服装尽量生活化问题,已经在6.1活动中整改,其他近期目标整改也已经按照学校整改方案完成,家长都很满意),不能及时整改的提出整改目标、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且及时向群众进行了公布。

(4)总结评议阶段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学校坚持“两手抓”,做到政风行风评议和学校各项工作相互促进,正确处理政风行风评议与各项工作的关系,以政风行风评议为动力,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进各项工作上新台阶。结合师德师风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扎扎实实地抓好整改和总结评议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重点报告县教委行评办转来的两个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实效

(一)关于学生家长反映有的教师仍在搞有偿家教问题的整改情况。

整改时限是.6.至.9.纳入学校近期整改要求。学校制定的整改目标是:学校教风得到根本好转,教师人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廉洁从教,坚决杜绝利用本校学生进行有偿家教、强迫学生参加保险、乱收费、乱办班、乱订教辅资料等“三乱”行为的发生。整改责任领导原是(校长)、(学校副校长),因人事变动,现调整为(现任校长)、(现任副校长)

整改的具体措施是:

1、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杜绝不良现象。结合“教育管理年”,以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为重点,学校大力实施“阳光收费”工程。坚持教育收费公示、收费审计、校务公开等制度。在学生收费问题上,学校坚持“严”字当头,坚决贯彻执行市县教育、物价部门关于学校收费的各项政策和规定,严格按照物价局为我校核定的价格收取各项费用,坚持做好“一证”(收费许可证)、“两公开”(标准公开、收费公开)、“三统一”(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教育专用发票、统一由学校财务人员收费、统一交学校财务部门设立专户储存)、“四不准”(不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不准提高收费标准、不准搞帐外帐、不准公款私存)、“一坚持”(坚持收支两条线)要求。规范收费行为,切实杜绝乱收费现象。继续做好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扶持工作。严格执行“两免一补”,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影响入学和顺利完成学业。

2、强化学校作息时间统一性管理。从本学期开始,学校就做出决定并立即告知教师、学生、家长,上课即实行学校行课“四统一”:一是放午学时间统一,上午11:40放学后,12点静校关校门;二是师生下午进学时间统一,即下午2:30开校门,师生方能进校(特殊情况除外);三是下午课完后,统一要求做卫生时间到放学前,教师不能进行学生辅导,由值周行政督察;四是下午实行统一放学制度,放学后10分钟静校关闭校门,师生都不得随意留下。这样就有效地杜绝了教师利用学校开展家教的任何机会。

3、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和教师从教行为规范要求的学习,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意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深入开展“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系列活动:如“励志·博学·修身”读书活动、“教师成就学校”师德实践活动、以“诚信育人”为重点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等。对照《县中小学教师不良行为处理规定(试行)》中的条要求开展对自己的从教行为自我检查活动,进一步强化提高认识,增强自律自觉性。学校把师德师风建设同教职工聘任工作相结合,对于职业道德达不到要求的教师,予以缓聘;把师德师风建设同专业技术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工作相结合,实行“一票否决”;把师德师风建设同继续教育相结合,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树立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依法执教、依法治校观念,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塑造较好的教师形象,确实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师德师风建设同课改活动相结合,开展“争创教学特色”、“教案”评比、“说课”比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等活动,将教师的精力吸引到课改上来。

4、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建立监督机制,实行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督学制。学校成立了由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政风行风建设监督小组,设立举报电话和意见箱,学校政风行风和师德师风建设举报电话(513、525)24小时开通,定期召开会议,向监督小组汇报学校行风建设开展情况,倾听监督小组提出的建议。学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消除校内隐患。由整改责任领导牵头,加大学校教育服务对象的走访和举报问题的调查处理力度。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有果。凡是有进行有偿家教等“三乱”行为的,一经查实,将按照组织程序和处理权限,坚决及时地做出处理,绝不手软。

正是由于学校措施得力,所以从开学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有谁在进行家教活动。

(二)、关于学校班额较大问题的整改情况

因为学校班额问题(我校现在的三、六年级各班班额很大,有70人左右,其他班级也多在60人左右),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好完成的。我们也不想说假话,这个问题的整改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努力来实现,所以学校制定的整改时限是.6.至.12.纳入了中长期目标。整改的目标是在保证适龄儿童入学的前提下,做到班额不超过正常标准,即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控制在51人以内。原整改责任领导是(原校长)、(原副校长),现在的整改责任人是(现任校长)、(现副校长)。

整改的具体措施是:

1、进一步做好校园建设和教育教学发展的统筹规划,为政府办好教育当好参谋,提供好第一手资料。针对反馈来的大班额问题,学校行政一班人非常重视,及时将此问题向县教委和镇政府做了专题汇报,已经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也表示要认真对待,争取早日解决。

2、为了适应随着我县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步伐,城镇人口急剧增长,入学实龄儿童大量快速增长的需要,学校将积极努力争取县、镇政府和县教委的大力支持,多方筹集资金,按照发展规划,逐步实施,适度扩大学校办学规模,提高学校正常的接纳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3、学校尽力控制班额,除正常招生范围的生源,我们只能无条件接收外,对其他原因要求来校入学的,凡是在原学校能比较好地学习的学生,学校都是苦口婆心地进行劝回,哪怕家长提出交再多的捐助费,学校也不予接纳安排。本期开学以来共计劝回了这样的学生达27人之多。

教师会议制度篇8

一、健全机构、全员参与

学校在校务公开工作之初,就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副书记、工会主席为副组长,支部委员及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代表人员为组员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还成立了由各职能部门代表人员、教职工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分别负责校务公开的具体工作和检查监督。同时,通过教师会向全体教师宣传有关校务公开的文件精神,宣传校务公开的目的、意义,还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了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使全校教工一致认识到:全面推动校务公开工作是新形势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促进学校行风建设、推进民主管理、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全校统一了思想,做到全员参与,为校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二、建立制度规范动作

在推行校务公开工作的过程中,特别在学习了《意见》后,在加强领导的基础上,制定了《九台市第八中学校务公开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职责、分工,制定了有关的制度,确定了校务公开的内容、依据、程序等。具体的制度有:1、校务公开负责制,校行政对校务公开负责,把校务公开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校长管理责任范围,具体协调各部门做好工作;2、公开内容审核制,即对公开的内容做到严格的把关,先由学校办公室及时悼念资料,汇总后由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进行审核签字,再行公布,从而保证了公开内容的正确、真实、全面、及时。3、反馈信息登记制,对教师、家长及社会对校务公开工作反馈的意见建议及处理情况做好登记,并将家长、社会对学校领导、对部门、对教师的评议、考核情况做好记录,以便将公开评议工作同校务公开工作结合,与学校的各项考核挂钩,使校务公开真正起到推动学校发展的作用。

建立有关制度后,有效防止了校务公开工作流于形式,提高了校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动作水平,保证了校务公开工作的质量。

三、开辟阵地、形式多样

在校务公开推行后,学校就在学校教学楼前投资设立了校务公开栏,公布有关的教育法规,学校的办学方针、目标,收费标准,学校财务情况阶段性工作等一些重点内容。在楼梯口设立了校务公开校长信箱,在校园网站建立校长信箱等三个固定的阵地保证了重点内容的公开和反馈信息渠道的畅通。同时利用各种条件,因地制宜地开辟临时性公开栏目,保证各项内容灵活、快捷地公开。

在形式上也灵活多样:首先将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实行校务公开的基本形式,听取学校工作报告、财务报告,讨论通过学校规章制度重大决策,履行教代会审议、决议、评议、监督等职权,发挥教代会的优势为校务公开提供组织与制度上的保证。例学校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职工奖惩条例》等均由教代会审议通过,并于工会组织实施,教代会监督执行。其次是在会议上通报,对学校需要公开和教师要了解的政策、文件等,通过全体老师会议、教工座谈会等有关会议进行公开通报。像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历年的职务晋升、评先中有关政策、条件、要求等都通过教代会向教师传达。三是开设评比栏、工作安排栏和荣誉栏,将学校组织的各项评比情况,晋升、评先的民意测验结果,师生获奖情况和学校的每周工作安排、有关会议活动等以栏目形式向教师公开。四是根据实际情况用灵活的方式公开,在期初的教师工作安排、聘任,以局面形式向教师公开;涉及到教师工资、福利、奖金等切身利益的问题时,由专人负责当面解释,像学校代扣工会费、医保费、所得税时,均由财务人员作好解释工作;在家长普遍关心的校服、学费等收费中,将物价局的有关批文张榜公布;在工资变动中,针对教师对变动情况不明,工资组成不清的情况,总务处就专门印发工资变动登记表,注明变动时间、依据、金额,让教师心中有数。

在学校创建信息化校园中,更是发挥数字校园的优势,在校园网上开辟校务公开专栏,丰富了校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

有固定的阵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教师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均能了解,使社会对学校工作也能了解,并得到教师、社会的信任和支持,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四、突出重点、内容实在

在公开的内容上,坚持把学校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公开,公开的内容做到几个结合,即同学校的管理工作、学校改革结合,同学校的领导班子建设、师德建设和行风建设结合,同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结合。首先是学校重大问题及决策的公开,如办学思想、发展目标,学校改革方案和规划,学校的聘任、职务任免,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条例、意见措施等。二是社会热点问题的公开,如学校收费一向是家长关心的热点,学校对学杂费、外籍生借读费等均予以公开,让家长放心,减少误解。三是教职工关心有问题的公开,如评先的条件、指标,民意测验结果和职务晋升中的述职、成果展示、送审名单等做到公开。四是敏感问题的公开,如学校的财务情况、物资采购情况、经费收支、招待费开支等做到公开。五是师德评议的公开,家长、社会对教师的民主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开。

公开的内容涉及到学校工作方方面面,但同时也突出重点,做到教师、家长、社会最想知道的均能公开,且内容具体真实。

五、加强管理、不断深化

教师会议制度篇9

关键词:教师权利法律保护法律救济

一、教师权利的法律保护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对现阶段教师的权利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了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等等。上述权利作为教师不可剥夺的法定权利,其实现不仅有赖于权利主体的积极作为,而且需要义务主体,尤其是政府积极创造条件为其提供制度上和法律上的保障。从法律保障方面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实体法对教师权利的保护

实体保障是指以成文或判例等不同的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教师的权利。我国教师的许多权利是有法律保障的。除了《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也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此外,还有许多根据《教师法》分则中的相关内容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如国家专门制定、为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为防止教师资格认定和聘任过程中侵犯教师权利现象出现的《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认定条例》以及《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暂行规定》等。

除了以上专门的教育法律,教师还可援用其他法律作为保障。如:《宪法》,它是教师权利内容的最重要的法律依据,教师某些权利受到侵犯时甚至可以追究“违宪责任”;《民法通则》,它对教师的合法收人、人身权利具有明确的保障作用;《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它的一些条款规定同样适用于教师。

2程序法对教师权利的保障

如果仅有实体法而无程序法,那么实体法赋予教师的各项权利就无法实现;当其受到侵害时,也无法获得法律救济。程序法必须密切配合实体法才能最终保障实体法所赋予教师的各项权利真正得到实现。程序保障包括教师权利受到损害时有关法律责任追究的规定及法律救济。

教师的权利保障离不开责任追究,我国的相关法律已明确了这一点,如《教育法》第81条,《教师法》第22,35,36,38条都规定,对侵犯教师权益、造成损害的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或追究刑事责任。我国的《民法通则》及《民事诉讼法》、《刑法》及《刑事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及《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分别对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的内容、方法及实施程序作了明确的规定。

在法律救济方面,《教师法》确立了教师申诉制度。《教师法》第39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这些规定确立了教师申诉制度的法律地位,使其成为保障教师权利的一项重要措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援用《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以及《国家赔偿法》等救济性法律来获得法律救济。《行政复议法》第6条规定的8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况和《国家赔偿法》第3,4条对行政赔偿范围作出的具体规定,同样适用干教师。

二、教师权利的法律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我国对教师权利的保障无论在实体法方面,还是在程序法方面都还显得比较薄弱,以至于现实生活中教师权利受损以及受损后得不到法律救济的现象屡屡出现,造成了教师职业安全感降低,精神和工作压力增大,助长了教育领域中的不正之风。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的法定身份不明确,与学校的法律关系仍未确定

由于相关的法律不完备,不同的法律条文及不同的解释对教师身份的认定不同,导致了教师身份不明,与学校的法律关系不确定。改革之前,教师是“国家干部”。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师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公职人员”,但不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人员。《教师法》第3条又明确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对教师身份的不同认定影响了教师与学校关系的确定。

第一种观点认为,学校和教师之间构成平等主体之间平权型的民事法律关系;

第二种观点认为,学校和教师之间仍主要是隶属型的行政法律关系;

第三种观点认为,学校和教师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确定教师法定身份及与学校的法律关系是教师工作保障的重要命题,它们直接影响到教育行政机关对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享有的权利以及教师的可能性和司法审查的方式。这两者不明确,常常使教师在发生纠纷时投诉无门,权益无法得到应有的和充分的保障。

2教育立法数,少、层次不高

对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权力的授予、运行、制约及责任承担等问题,我国法律都缺乏明确的规定,这是造成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滥用权力、侵犯教师权利的又一原因。同时,我国教育法律从立法模式上说,属于“责任立法”,强调违法责任的追究而忽视权利受到损害时的救济。例如,《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都列有“法律责任”一章,也规定了其他主体违反法律规定时的责任追究方式,但没有具体规定教师法定权利受到损害时应寻求的法律救济方式。这种“责任立法”模式不利于教师权利的保护。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有了较大进展,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法体系已初显轮廓。但由于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我国仅有6部教育方面的法律、十几部行政法规,其余则是大量的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立法数量少、层次不高。其中有关保障教师权利的部分和与《教师法》配套的法规更为单薄,且缺乏系统化和操作性。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关于保障教师权利的立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3教师适用的法律救济渠道不完善

目前适用于我国教师的专门救济途径,是《教师法》依照宪法规定的公民申诉制度而制定的教师申诉制度。但是由于它规定得十分简略,没有法规或规章进一步具体细化,因而有诸多不完善处:首先,申诉机关不明确。现在很多教育行政部门没有设置专门受理教师申诉的机构和人员,即使有此类机构,也没有明确它们的地位及做出决定的效力,这导致教师申诉在很多情况下被搁置,难以得到解决。其次,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如何处理教师对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申诉。行政主管部门有可能因此逃避不作为的责任,或故意拖延或不履行职责,这与行政救济的目的相悖。最后,相关法律没有规定处理教师申诉所适用的程序。

我国教育立法较晚,教育行政复议活动相应也开展得较晚且很不完善。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和1993年的《教师法》都未涉及行政复议。随后的《教育法》在第九章法律责任部分明确了一些行政处分、处罚的种类,提出教师如果遭受不公正的行政处罚,可根据《行政复议条例》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但学校不是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主体,教师对学校内部管理决定不服的不能提起行政复议,只能通过教师申诉和民事诉讼解决。至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教育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制度,且行政诉讼又将内部行政行为明确排出受案范围,教师如不服学校对其行政处分决定,只能通过教育申诉而非教育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获得救济。同时《教师法》第39条不完善的“申诉”使“申诉”成了封闭性的行政救济,在客观上构成了教师进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障碍。实践中尽管已发生若干起教师状告学校的案件,但因在受案范围上存在不同意见,法院几乎每受理一个案件都会引起争议。

4有关教师权利的程序法保障落后于实体法

我国属于成文法传统国家,具有“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我国宪法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原则性规定与西方国家没有多大的差别,但这些权利义务根据什么标准和由谁来确定,对于侵权行为在什么场合以及按什么方式进行追究等程序性前提的规定,一直残缺不全。”具体到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也是如此。

依照我国《行政诉讼法》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的规定,教师只能就涉及人身权、财产权的侵权行为提讼,而教师的某些权利如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进修培训权等不同于人身权、财产权,对侵害这些权利的行为是否可诉呢,则成为一个疑难点。

三、立法建议

教师依法享有各种权利,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的各种权利应当受到法律的切实保护。但如前所述,教师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这种状况与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精神不符,必须予以改善。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定教师“法定身份”及与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的法律关系

为了更好地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依法治教,必须确定教师的法定身份及与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的法律关系,并借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它们明确规定教师有“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的权利。这样有利于对教师的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这是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之根本。

2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法律保护手段实施的首要前提。虽然《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作出了实体性的认定,但其实现还有赖于实施体系的完善。首先,要制定与《教师法》有关的配套法规。如,确立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考核制度、教师职务资格评审制度和聘任制度、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教师奖惩制度、教师待遇保障制度等。其次,加快我国行政程序立法步伐,通过法律程序控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管理权力。最后,加强教育立法技术水平,必须以法律规范的内在逻辑构建保障教师权利实现的法律规范体系。

有法必依,是法律保护手段实施的重要前提。目前,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不依据法律制订教师管理规则,教师必须服从。这种不受法律限制的分权力对公民的合法权利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违背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在一个法治国家里,不允许有任何超出法律限制和约束的权力,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也不例外。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管理时必须遵循“职权法定”的原则,防止滥用权力及越权行为的发生。

执法必严是法律保护手段实施的重要保障。首先,在教育教学和教师管理过程中,要避免“人情学”、“关系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办事。其次,加强执法检查监督。除了主管的教育法制部门随时检查监督外,还应由人大、政协、教育和司法部门协调组织定期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以达到全面监督各部门的目的。

违法必究是法律保护手段实施的根本保障。首先,要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权力,尤其是滥用权力、越权、扩权等行为,有明确的责任承担规定,在违反规定时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其次,要结合案例明确规定各类违法行为承担过失、落实责任的程序,避免推责任。

3拓宽教师适用的法律救济渠道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师权利救济体系是当前函需进行的工作。教师申诉制度是《教师法》确立的一项法定救济制度,它可以而且应当成为保护教师权利的重要渠道。但这项制度目前还很不完善,在实践中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急需将教师的申诉制度予以规范化、细致化,“十五”期间尽快出台《教师申诉制度》,赋予申诉制度应有的法律效力。

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行政复议法》。该法第42条明确规定了优先适用的效力,第6条又将绝大多数的行政行为纳入了行政复议范围。该法实施后,应取代《教师法》第39条第2款涉及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规定,将其纳人行政复议轨道,明确教师的行政诉讼权。这有利于教师依照《行政复议法》实现教育行政复议救济。

教师会议制度篇10

按照教育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的要求,针对前阶段我校行风评议中反映的行风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地进行整改,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现结合教育局的要求,特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进一步抓好动员和舆论宣传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搞好整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着眼学校未来的角度,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整改动员和舆论宣传工作。把全校教职工特别是各处室、各年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整改上来。从维护全市教育系统良好形象的角度认识整改工作的紧迫性,从完善学校管理,提高全校教职工素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认识整改工作的必要性,实现学校行评工作目标。

二、整改的目标和任务

针对我校在行风评议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学校决定有针对性地抓好六个方面的整改工作。

1.加强师风师德建设,重点整改违规补课、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语言规范健康等问题。

2.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争取让学生和家长满意。

3.规范收费,制止乱收费、滥发教辅资料,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4.采取措施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强化环境整治,加快学校学生宿舍改造力度,尽快给学生一个舒适、安静和现代的学习生活环境。

5.重视源头防范,进一步做好党务校务公开工作。

三、整改的步骤

按照行评总体布署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学校行评领导小组决定,整改共分成几个阶段有序推进。

(一)宣传发动和准备阶段

1.成立校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制。

2.召开党总支委员会议,讨论制定实施方案。

3.召开全校教职工动员大会,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部署行风评议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4.聘请行风建设监督员

5.挂横幅、利用橱窗、校园广播站、宣传教育系统民主评议行风的意义和措施,争取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和关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调查摸底和自查自纠阶段

1.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听取行风监督员以及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对我校行风建设的意见与建设,设立行风评议意见箱。

2.汇总分析各种途径收集的意见及建议,形成我校行风建设自查报告。

3.学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宣传学校招生、入学收费政策及学校名师,向社会作出行风建设公开承诺,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4.开展以“办人民满意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为目标的行风建设自纠整改活动,上报自纠整改材料。

(三)建章立制,全面整改阶段

集中评议结束后,针对群众和行评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对能及时解决或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要限时解决;对一时无条件解决的,要列出整改计划;对涉及政策性方面的问题,要作出说明。研究全面加强教育行风建设的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学校行风整改工作的力度和行评效果。

四、整改的办法

学校行评办根据区教委行评集中整改的要求,实行整改责任制,共分五个整改小组。

第一组,师德师风整改小组。以花亮为组长。主要任务是:加强师风师德建设,重点整改违规补课、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语言规范健康等问题。

第二组:乱收费整改小组。以刘新军为组长。主要整改任务是:规范收费,制止乱收费、滥发教辅资料,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重新编制校外公开。

第三组:教师业务素质整改小组。以沈达明为组长。主要整改任务是:加强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有征对性地开展帮扶活动,实行谈话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争取做到让学生、家长满意。

第四组:校园环境整改小组。以李羊林为组长。主要整改任务是:完成学校校安工程,启动校园绿化工程,并着手校园文化建设等,争取用较短时间把学校建成文化气息浓,条件现代的绿色学校。

五、整改的主要措施

1.抓好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将召开干部培训会,全体党员培训会和全校教师培训会。通过干部培训会,提高干部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增进干部参与行评整改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推进各处室的工作;通过全体党员的培训会,让全校党员在行评整改工作中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校行评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全校教师培训会,营造氛围,明确责任,增强老师的危机意识,强化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通过交流和相互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新学期开学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2.标本兼治,从源头上加强行风建设

学校实行“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内外结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层层落实,分解为四个整改小组,更有针对性,务求实效,找准症结所在,从源头上整改。

(1)在依法治教方面: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增强广大干部教职工的法制意识,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教育执法程序,加强收费管理,实行收费公开制度,制止一切乱收费。规范政务管理,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和校务公开制度。

(2)在队伍建设方面:强化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加大对干部、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职责,加强检查考核,奖优罚劣,以赛促学,进一步健全竞争激励机制,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建设一支勤政廉洁、爱岗敬业、务实创新的干部、教师队伍。

(3)在素质教育方面: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加快课程改革、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加快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进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责,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