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育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24:50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监狱民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9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慢慢的从关注外在发展转而关注内心的需求。作为监狱民警,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监狱的工作环境,民警产生的职业倦怠感让监狱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较之其他更加具有艰巨性。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工作在监狱中的监狱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峻,这是监狱的工作环境及民警面对的特殊人群决定的。监狱民警患上了心理疾病,对自身、对家庭、对服刑人员,都有着不可估计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日常的监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与民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收到的效果自然甚微。

一、监狱民警的心理问题现状

第一,监狱的工作环境和面对的服刑人员让监狱民警首先感受到压力。监狱首先担负着惩罚的首要职能,环境处于高墙电网,岗楼林立,这种环境直接给人一种逼仄感,工作在其中,不知不觉就会感觉精神紧张。尤其一个民警,可能要面对上百个服刑人员,且不说要关心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有碍于改造的动态,就是日常的带领服刑人员生产劳动及生活起居,已经让人感觉精力不够。在工作环境和工作交际上,时间一久难免产生烦躁、自闭的情绪。第二,休息的不充分让民警的心理不能得到真正的舒缓。监狱的性质决定了监狱民警是真正的七乘二十四小时工作,没有周末及年假日,常常是倒班进行休息。长此以往,监狱民警变得似乎与社会脱节,正常的人际关系受到了影响,对他们的心理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第三,社会认可度不高,监狱民警时常感到没有工作荣誉感。众所周知,心理暗示对一个人有巨大的影响,一个天资聪颖的人如果得不到周围环境的认可,也难有所作为,相反,一个资质平平的人,如果持续不断的受到周围人的鼓励,也能做出一番成绩。没有了社会的认可度,工作强度又大,导致监狱民警对自身的职业认可度不高,纵然如此,绝大多数的民警仍然工作在一线上,心理压力可见一斑。

二、监狱民警心理健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虽然大部分的监狱民警能够做到及时排解,尽量不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到日常生活中,可不能否认,监狱民警中的焦虑症、自闭症、强迫症确实成上升趋势。

(一)心理健康影响生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无法保证这些心理上的“亚健康”,对民警自身来说,让他们脱离社会,不能很好的融入正常生活,久而久之导致生理上的疾病,监狱中的中年民警,三高症状、脑血管疾病高发,已经严重影响了民警的身体健康。这些疾病,轻则无法保证工作时间,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奢求民警仍然有步骤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能保证参加每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时间,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二)心理健康影响精神状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无法保证监狱民警常年工作在闭塞枯燥的环境中,心理上的倦怠、暴躁等心理亚健康明显,严重的甚至不能工作,勉强工作也是人在心却不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走入民警的心里,不仅耽误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思想政治教育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三)心理健康影响职业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得不到稳固随着近年来的监狱改革,更多的吸收了高效毕业生充斥到监狱工作的一线,由于警力的不足,他们往往还没有真正的适应监狱环境,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监狱民警的工作性质,就被推到监管的第一线。在这种情况下,监狱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为严峻,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不断的强化与学习,监狱民警若具有不固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具有不稳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会收效甚微。

三、监狱民警心理“大扫除”的途径

(一)必须高度重视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将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放到与从优待警一样的高度去看待。从优待警不仅体现在物质奖励上,也应该体现在关心民警的心理及精神需要,让监狱民警这一职业受到人们的尊敬,提升监狱民警的职业荣誉感。

(二)加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力度。国家现在也在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师培训工作,越来越多的监狱民警能够脱产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这对监狱民警的工作及自身的情绪疏导都是特别有利的。相较之下,北方城市监狱中拥有心理咨询师的监狱民警数量还远远达不到标准,一线监区对心理咨询人才的缺口仍然很大。

(三)健全监狱文化,提升监狱工作环境。监狱虽然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但也要与时俱进,将国学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监狱文化之中,提升监狱的文化氛围;鼓励监狱民警多多参与文体活动,多与社会接触、接轨,疏通监狱民警的心理困境。

(四)设立心理咨询制度,帮助有心理问题的民警。自古能医不自医,监狱民警开导、感化服刑人员,接收的负能量有时难以排解,时间一长形成了心理问题。总而言之,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忽视,这既是监狱民警的迫切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监狱得以更好开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只有关注监狱民警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使监狱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实效,使监狱民警永葆战斗力,使监狱正常安全的运转,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护卫。

参考文献:

[1]狱警心理健康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12/1.

[2]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精神医学杂志2012年第25卷第3期.

[3]孙时进编著.社会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安全生产思想建设教育培训煤矿企业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与健康,这是煤炭安全工作的根本任务。

一、从引发煤矿事故各种因素中探讨思想教育因素的重要性

我国煤矿生产的突出特征之一是点多面广、集中化程度低。煤矿行业属于高危作业,井下条件复杂多变,“瓦斯、煤尘、顶板、火灾、水灾”五大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的正常运行。近年来,党和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是煤矿事故仍然居高不下。笔者长期从事矿山安全工作,在对一些煤矿安全事故的分析了解中发现:

(一)有关部门针对矿山开采的共性问题制定了确保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程、标准。这些规程及标准,是人们长期生产实践经验及血的教训的总结,认真遵照执行将可极大地避免事故的发生。而众多矿山的安全工作仍较大程度地停留在制定安全规章制度的表面形式上,实际安全措施整改不到位。

(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改制改革,某些行业由于其特殊性,用工制度不合理、不合法,尤其是煤矿行业,大量招收农民协议工、轮换工,用工制度的变革,也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三)就一些乡镇小煤矿而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偏低,有些小矿矿主根本没有煤矿专业知识,虽经短期培训,但管理煤矿安全生产的能力明显不足,现场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工人违章操作严重,矿井生产技术管理混乱,超能力生产,劳动组织管理混乱,缺乏统一、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煤矿安全管理混乱,有章不循。

(四)矿工因情感、心理障碍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不胜枚举,煤矿工人心理安全的核心因素是煤矿工人的安全感。调查表明,煤矿工人安全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以及煤矿工人个体因素。

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展开思想教育工作

现就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为构建和谐安全型矿井营造浓厚氛围作一探索,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才能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加强和改进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十分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也是关系到我们大矿能否顺利实现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关系到矿井能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广大职工是否心情舒畅的大问题。

首先要建章立制,规范岗位职业道德,使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进行。

其次要齐抓共管,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再次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创新。如: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职工培训当中,给职工以新鲜感和吸引力;把正确健康的企业文化融入到各项活动当中,使职工群众在愉快的气氛中受到启迪,陶冶情操。

最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职工群众的工作实际出发,紧密结合职工群众最为关心的工作、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设身处地地为职工群众着想,兼顾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矿井利益和职工利益,因势利导,以理、以情服人。

(二)完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素质,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煤矿技工如同其它行业的技工一样,也面临着断代的危机,形成这种危机的原因:一是真正扑下身子学技术的人少了,并且往往以“行政干部”为荣,以“技术人员”为耻;以“白领”为荣,以“蓝领”为耻;二是优秀的技工在企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享受应有的待遇。因此必须完善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职工素质。职工培训是关系到安全生产和企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设和谐企业,落实人本管理举措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三、展开思想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初探

(一)各企业要真正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煤矿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就是“以工人为本”,工人是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形成多层次和重点性的教育模式:注重井上教育、也注重井下教育;注重理论教育,也注重实践教育;注重亲情教育,也注重制度教育;注重阶段教育,也注重常年教育。

(三)应在企业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煤炭工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特长的人才。否则,一个没有安全管理知识的领导带着一群没有安全意识的工人,事故永远无法避免。

(四)从心理学上讲,工人劳动场所的整齐度、干净度、有序度以及照明、温度、噪音都直接影响工人的安全情绪,质量标准化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创造井下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统一。

四、浅析思想教育工作对煤矿安全生产带来的积极作用

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而提高企业级经济效益。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增强了管理的认同感。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员工工作水平和效益提高。通过技术素质培训教育,煤矿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知识的提高,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益。

结语

煤矿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做好煤矿安全预防工作。总结过去发生的矿井事故,往往是安全思想不牢,思想麻痹,从而情况不明,预防措施不当所致。总之,只有从根本上加强思想教育建设,在各项建设上求创新、求突破、求发展、求提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境界定位,高标准运作,高起点创新,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搭建抓细节、严过程、控动态的管理平台,推进各项活动全面发展;将煤矿安全生产理念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之中,才能真正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实现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学习读本,中国语言出版社

[2]《煤矿安全规程》2004版煤炭工业出版社

[3]中国安全天地网,中国煤矿安全网相关资料、数据

[4]《煤矿安全必读》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篇3

党的纲领就是党的旗帜和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伟大的历史运动,其具有的特征又充分表明,共产主义是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在第四是四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中,又再一次对党纲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党的最高纲领就是一面旗帜,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最高理想。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有了方向,就便有了奋斗的动力。其实不仅仅对党来说理想与信念的作用很大,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集体,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在培训课上,老师讲的一句话记忆深刻。她说在高中时我们苦读,为的就是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一个名牌大学。为了那个大学梦,我们艰辛的付出,当踏进大学门的那一刻,细细品味那时的苦都觉得值了,心在品起来反而更多的是一份甜。的确高中时,大学便是我们那一阶段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方向。当上了大学,我们又需要建立新的奋斗目标才不至于让我们在新的阶段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都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篇4

theimportantroleofimplicit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themedicalworkstandardizedmanagement

ZHoUShao-lingHeLi-bin

personnelSection,FushaHospitalofZhongshanCityinGuangdongprovince,Zhongshan528434,China

[abstract]implicit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hascharacteristicsofdiversityofmeans,concealmentofprocessandrichnessofthecontentandsoon,whichcanplayanextremelyimportantroleintmedicalworkstandardizedmanagement,andinpractice,itpromotesthiseffectfromtheclearresponsibilities,integrationofforces,increaseinvestment,scienceandplanningetc.

[Keywords]implicit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medicalworkstandardizedmanagement;Role

长期以来,显性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隐性思想政治工作被人们所忽视,但随着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自身素质的提升,显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正面临挑战,而隐性思想政治工作更容易被目标对象所接受,因此,探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医务工作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契合了医务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当前,医务工作规范化管理亟需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主要是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方式的多样性、过程的隐蔽性、内容的丰富性等特征,契合了医务工作的现实需要。

1.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符合医务工作规范化的需求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①通过医务工作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医务工作规范化过程中,医院一般都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结合时代特征提炼出医务工作文化,如服务第一、安全高效等,这种文化会从不同的渠道宣传,如在医院办公楼、宣传栏、各种医务工作会议等,并进而对医务工作者产生影响。②通过领导的示范带动发挥作用,领导无论是在专业技能上还是在与患者的沟通协调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技能,是医务工作者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这种学习和模仿实际上就是一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③在信息化时代,还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如在网络上讨论如何规范医务工作的话题,讨论医务工作者发生的不规范的事情等,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吸引医务工作者参与,则实际上成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种隐性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多渠道地推动医务工作规范化。

1.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隐蔽性符合医务人员管理的需求

当前,医务工作人员都具有较高的学历,有些单位其中不乏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国内各高校培养的博士硕士,这些人才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对待各种问题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采取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容易引发其思想上的抵触,如果方式方法不恰当可能起到负面效应。相反,如果采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直接以会议、面对面的教育等形式对其进行训诫,而是通过各种间接的活动,如组织讨论等吸引其注意力,并鼓励其发表自己的看法,则能够起到梳理和引导的作用,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达到促进医务工作规范化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1]。

1.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符合医务工作规范化的需求

医务工作规范化涉及的内容多,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着装、行为的规范化,医疗服务的规范化等,其中医疗服务的规范化更是内涵丰富,包括服务流程、病历书写与病案存档等规范化,如此多的内容如果单纯依靠组织集中学习、要求医务工作者死记硬背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如将规范化内容进行细分后组织各种竞赛活动,并让职工实地参观考察,则能够引发职工的思考,起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实际上,由于医务工作者素质高,自主意识强,这种参观考察等活动更容易激发其思考,如比较自身实际工作与这种规范化操作之间的差异,对于推动医务工作规范化的实施更具有价值[2]。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医务工作规范化管理中发挥作用面临的挑战

当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医务工作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还不明显,部分医院虽然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隐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但未真正组织起这种工作,而是使其处于一种放任自由的状态,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既包括隐性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也包括隐性思想教育投入不足,活动操作难度比显性更高等因素。

2.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滞后

从医院的实际来看,开展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具体的责任主体,如医院党群部门、工会、团委、妇委会以及其他的机构,这些机构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定位明确、职责清楚,但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组织建设就存在滞后性。首先,部分医院没有明确隐性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虽然实际操作中党群等部门会采取一些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行动,但没有明确其具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导致出现主体缺位,不利于隐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其次,从实际组织隐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来看,这些机构难于直接与医院领导者对话,在医院的战略地位得不到体现,导致组织建设推进难度大。此外,从组织力量整合来看,由于履行隐性思想政治工作职能的部门与医务部并不具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如果缺乏高层领导的参与,则可能出现在医务工作规范化管理教育活动中的沟通协调难等问题[3]。

2.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不足

相比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部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投入更大,如组织医务工作者外出参观其他医院工作规范化行为等就需要较大的支出,再如组织医务工作者在网络上讨论医务工作规范化话题也需要聘请专门的人员负责监督和引导,避免讨论的随意性导致舆论失控而出现负面效应,因此,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要大量的支出,但部分医院对此投入不足。首先,资金投入不足,医院没有专门的资金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支出,如果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则需要临时申请资金,但在预算管理越来越严密、越来越规范的背景下,如果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主持这一工作,则申请资金的难度会越来越大,资金将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其次,人员投入不足,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针对医务工作规范化的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并策划出具体的方案,这就需要有多学科人员的参与,但部分医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短缺,出现组织内部缺乏人才而无法开展工作的现象。实际上,医院内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为兼职的工作人员,如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这些主体不仅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还有大量的其他工作,甚至还要到临床一线值班,这就导致其缺乏对隐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参与、组织隐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就更大[4]。

2.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操作难度大

开展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医院可以事先设计好主题,并利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等掌握主动权,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这种掌控难度大,一定意义上而言甚至无法实现完全掌控,因而加大了操作难度。实际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医务工作者参与数量多,且组织部门与医务工作者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医务工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在利用互联网组织各种讨论活动时就可以随意发表观点,这就加大了控制的难度,如果组织者本身对医务工作规范化了解不深入、不透彻,沟通表达能力不强,容易出现各种不可控的事件[5-6]。

3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促进医务工作规范化的思考

积极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医务工作规范化这种长期性的活动中,更是需要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应的长久性,因此,对当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改进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具体而言,可以从明确职责、整合力量、加大投入、科学规划等方面着手。

3.1明确职责、整合力量,促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明确的主体,这样才能达到有组织有责任的目标。首先,要明确部门职责,即医院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明确由哪一部门为主,哪些部门配合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通过部门职责、部门岗位分工的方式明确隐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形成职责明确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分工体系,针对党群部、团委、工会等力量分散的基本现状,建议明确各部门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点任务,避免职能重复。其次,要根据医务工作规范化需要整合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与医务部的力量,建议由医务部门牵头,组建部门联席会议机构,明确负责人和组成人员,明确其议事的方式和流程,推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7]。

3.2加大投入,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医务工作规范化的标准会不断提升,因而隐性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不断改进,这就需要加大投入。首先,医院要从资金预算安排等方面给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支持,由于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医务部门一般没有直接的医疗收入,资金严重依赖于医院划拨,因而医院需要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其次,医院要从人员上给予支持,建议医院明确1名甚至更多的专职人员专门从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人员投入保障隐性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再次,医院要给予其他方面的支持,包括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进行各种培训,从办公场地、活动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8]。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模式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作为中国高职特有的“通识性教育”,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如何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等三个要素出发,构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条重要标准。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问题

1.重视社会性,忽视人的全面发展

为适应社会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但由于历史和传统原因,政治化意识形态仍然支配思想政治教育,导致重视学生的社会性而忽视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拉大学生的社会性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差距。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将重点主要集中在促进政治、经济的整体发展中,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获得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1]。在社会思想观念上,过分追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对学生个人价值的深入挖掘与研究。因此,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了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轻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倾向。

2.重视共性,忽视个性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出现重视受教育者的共性发展、忽视个性发展的弊端,影响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导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长期强调学生的共性教育,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限制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违背了“以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思想。一般情况下,在重视受教育者共性教育的同时,他们的个性发展也会被忽视,这种教育模式没有考虑因材施教,否定了学生的个性和独立价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兼顾共性发展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2]。

3.重视理性,忽视感性

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理性因素与感性因素的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在现代教育中,偏重理工农等学科的教育、忽视人文科学发展的现象普遍存在,理性教育受到过分重视,过分强调人的理性,忽视人文关怀,导致思想教育效果不佳。思想政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促进人类社会和个体和谐发展为目的。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理性和感性的兼容,二者不可相互替代,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人的理性和感性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

二、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实际的教育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教育部曾经提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3]。那么,是什么因素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认同程度和这门课程教育的实效性呢?这个因素就是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人文关怀这一基础性维度。或者说,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没有领会到思想政治教育所包含的人文关怀。

然而,这种对人文关怀的界定还过于模糊,没有澄清人文关怀本身的性质,因为个体的差异、个体的需求虽然是值得尊重的,但却要对这些主体性因素有一种定性的评判。因此,从性质判断的角度看,所谓人文关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从“人”本身出发,对人所应当过的理想生活做出的深刻反思,从而让大学生明确高尚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大学生首先应该塑造一种理想的“人格”,而后才能进一步形成健康的政治素养,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实践当中。如果在最基本的“人格”方面不能得到优良的训练,就失去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最基本的资格。

三、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

1.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大学生

校园制度建设不仅仅是约束广大师生的一项制度规范,更是引导师生在参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中得到教育、得到激励的一种催化剂。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只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2.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素养的师资队伍

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素养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人文关怀的核心力量,特别是具备高尚的师德、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实施人文关怀教育更是至关重要。因此,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注重转变育人理念,拓展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水平,从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折射出人文关怀的光辉。

3.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机制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职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从信息反馈机制、心理疏导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机制,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一个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首先,要加强信息收集。其次,要加强信息反馈。这里的信息反馈主要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一般是指在师生中广为流传且内容积极向上的信息,教师所得到的大部分反馈属于此类反馈;而负反馈则是一些表示对学校的一些做法不满、在同学之间流传且老师很少知道的负面信息。

结论

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模式构建中,应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辩证统一的原则,发展和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我们应关注学生的人文关怀,以提高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为重点,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教育体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教育模式的构建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先锐.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视野下的“思想谘商”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03:91-94.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协同性;理论与实践;反刍功能;制度性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12-0029-03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模式都是理论教育,也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而全面铺开的教育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在课堂内非常重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认识到理论不能与实际相脱节,要克服空洞的、抽象的理论说教,从而逐渐重视课外、校外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至实践教育教学,通过实践去验证理论。笔者认为,有关改革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的探索为我们接下来的思政教育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我们在改革创新中用较宏观、整体的视角去考虑思政教育创新的诸多问题,更好地去协调各方面、各部分,使之能协同朝着同一目标去走,即便有时殊途,但最终得于同归,具体的路径、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经自觉的协调及协同,使之目标、结果能够一致。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是一个恒久弥新的话题,而以整体性、协同性的视角去考量可能是较好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的很多难题的一个很好的抓手。其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除了理论教育教学外,应该有实践教育教学。其二,如果是两者并存,那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才合适、才协调、才能协同朝着同一教育教学目标前进?其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何各自的作用与功能?这些作用与功能是一种什么关系?其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情况又当如何处理才符合我们的整体性与协同性考量?其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实践教育教学的条件是否成熟?其六,是否有更好的制度和机制来保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顺畅有效进行?诸如此类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而在探讨研究时,我们的立足点是其整体性和协同性,所追求的是整体的效果而非只是课内或者只是课外效果,或者只追求理论教育,或者只追求实践教育的效果,而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果;另外协同性有助于其朝着良好的预期方向发展,有助于整体效果的更好实现。因此它要求我们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协调以上各方面、各部分关系,对系统内的各部分要协调好、处理好可能的冲突乃至矛盾,要有分工又有协作,要协同作战,要朝着共同目标共同努力。

在理论教育教学与实践教育教学之间,近年来有更多地方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教育教学,这非常值得肯定,也值得我们去总结。纵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是对理论教育教学讲得多,对实践教育教学讲得少。二是相比而言,对实践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较多,而对其抽象研究、总结尚少,也亟待提高。对实践教育的内涵理解也有分歧,导致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脱节、实践教育与“一般”实践混为一谈,在不少高校里把实践教育等同于社会实践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中,有意识地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整合到一块去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整个系统及各个子系统内的关系认识不到位。笔者认为,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促进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协调不同形式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使之能够协同一致,充分发挥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各自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设计相应的制度性创新给予更有力的保障。

一课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心应从理论教育转移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者并重,确立和加强泛实践教育在其中的地位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课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一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模式和主阵地,当然离不开理论的灌输,而具有相当的理论性。从很大的意义讲,大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因此理论的教育在课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当然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与中小学的同类性质的课堂相比,这种理论和理性只会更强而非更弱,只会更系统而非更零散。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仍然要加强和改善理论教育。但是从其他方面来看,却有比较大的欠缺,这就是实践和泛实践的教育(指牵涉实践教育各元素的教育,与传统和狭义的实践教育些微不同,范围更广)。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高校;人性化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管理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性的本能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价值的实现。高校的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人才,担负着建设国家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了多元化和社会化的发展特征。当今社会,影响大学生思想的因素比较多,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和教育质量。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政治立场,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在实践中,大学教育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工作。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性化管理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分析

(一)人性化管理缺少务实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事业都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保守,在教育内容上也比较传统,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思政教育中,偏重于喊口号、讲道理,“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缺少务实性。这样的教育形式,缺少趣味性,往往让大学生产生了枯燥乏味的感觉,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很好的贴合现实社会的发展,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差距较远,缺少学生关心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包含基本的政治教育,还需要包含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的管理存在教条化,缺乏实效性,不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仅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二)人性化管理方式比较固化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显性的管理和隐性的管理,充分体现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多样化的特点。在当前,很多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了管理方式比较固化,管理过程过于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制度管理上比较严格,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忽视,同时也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严重影响。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明确的针对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并不理想。高校在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比较注重教育,突出了教育者的地位,而将学生置于被管理、被征服的地位,无形中形成了管理人员和学生之间的不平等的交往模式,而这种“不平等”往往造成大学生心理的不舒服,很容易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并不是理想的管理方式,难以让学生接受,制度越严格,越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不利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人性化管理队伍管理能力有待加强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不断实施,我国高等教育性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之前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各大高校每年的招生量逐渐增长,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和结构也呈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师资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不能紧随高校的教育能力变化而调整,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有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管理能力较弱,主要体现在学历较低、思政理论功底不扎实、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从而严重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起“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大学生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的对象。高校作为管理的实施者,要积极树立“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并将其落实好,充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人性化管理,发挥思政教育的优势,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高效发展。

(二)积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体现民主性和平等性一般而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受到国家方针政策的管控,在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国家方面要最大程度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人性化的发展环境,较少不必要的干预,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构建本校的校园文化,体现开放、和谐的文化特色和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校园精神,尽量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和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必须要注重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实人性化的管理,认真而真诚的服务好每一位学生,培养他们坚定、良好的政治素养,帮助、指导他们成长成才。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等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原因[HS)]

1.部分高等学校在办学理念上出现偏差,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些高校在办学理念上片面重视办学规模、学科建设、师资培训、学位点数量、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名师队伍、就业情况等因素,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实效。部分高校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办法不多,没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甚至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局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方法是紧密联系的,方法好了可以事半功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还是传统的一些老方法,如形势报告、读报纸、组织学习等。但是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使大学生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获取各种信息,今天的形势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仅仅依靠原来的简单、陈旧的方法,不积极地去探索和创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方法,肯定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得不到保障。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大学生现实思想问题的,应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而学生思想问题来源于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贴近实际,密切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的,必须是真实的、实实在在的东西。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从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方面还很不够。因此,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任务还很艰巨。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提高,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不适应需要,知识陈旧、能力不强,跟不上时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大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在思想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立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功能定位不清晰,很多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仅是充当“消防员”的角色,以学生不出事为原则,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合机制尚需建立,孤军奋战的状况没有彻底改变,全员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

5.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固有的道德认知水平,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社会机体和功能的一部分[1]。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他们接受思想、政治、道德诸方面的教育,不仅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并非所有的大学生对此都有清醒的认识。大学生渴求知识,希望接受教育,但他们往往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做出不正确的选择与判断,缺乏一种自觉接受教育的愿望和要求。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道德认知,面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将原有经验认识与自己现在教育反复参照,来判断它的意义和作用,然后才决定是否接受。少数大学生对这样的选择采取消极态度。

二、新时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新时期新形势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重大现实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环境和对象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1.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清楚地了解学生面临哪些思想问题,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哪些政治理论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和需要出发,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改革考核方法。二是充分尊重自己的工作对象、用平等的态度竭诚为他们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观念等意识层面上的问题,重视学生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信念等个性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传统思想教育观念把学生纯粹视为教育对象,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在思想上、道德上纠正学生的偏差。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和谐社会建设这个更高的层次上。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关心、尊重、激励学生,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地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的需求,做到心中有数,以咨询、调解、辅导等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活,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以更好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2.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党委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通过选留优秀毕业生、在岗培训、脱产进修等途径和方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职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机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是人才的理念,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对学生施以德育,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性表现为:是否有利于在大学生身上引起预期的变化,形成预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它应具有发展性、时代性。具体地说,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基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与关键,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性质,它的效果如何,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二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文化多元化条件下,民族精神对于不断强大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四是把案例教学引入课堂。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旨在把社会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思考问题[2]。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是一种感染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

4.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但是,如何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提高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道德鉴别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当前我们在高度重视网上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网上与网下的联动,把网上新的活动模式与传统的“面对面”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3]。首先,要重视和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制。要建立校园网实名登记制,使校外人员只能浏览不能登录,促进网络管理步入科学化轨道;认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努力构建网上思想交流、平等对话、心理咨询、排忧解难的平台,使校园网成为融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受学生所喜爱的网站。其次,努力提高大学生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第三,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知识培训,使他们既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又能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创造条件,增加网上正面声音,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首先,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变过去那种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其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尝试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公共必修课的教学内容。第三,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及特点,建立大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大学生四年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第四,尽快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学校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还必须借助个人、家庭、社会的力量一起来进行,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依托、以社会氛围为辅助力量、以学生本人为关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对象、任务、途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根据新情况、新任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增强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9.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篇9

摘要:文章以广东省综合类院校、专业型院校等不同性质类型的高校艺术类学生为研究个案,分析当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结合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和个性特点,提出增强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笔者以广东省综合类院校、专业型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等不同性质类型13所高校的近3000名在校艺术类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本次调研科学、全面,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深入分析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讨提高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一、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教育观念滞后,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高校对于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认识滞后的情况,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更多的是采用固有的课堂理论灌输等形式将相关理念传授给学生;教育内容方面,存在针对性不强的现象,这些都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您所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什么方法”的时候,选择“理论课堂知识灌输”的占66%,选择“专题讲座教育”的占15%,选择“实践教育”或“其他形式”的分别占15%和4%(图1)。当问及“您所在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内容如何?”的时候,选择“内容新颖,针对性一般”和“内容不新颖,针对性不强”分别占了46%和33%(图2)。由此可见,高校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均有待增强。

(二)教育方式老化,教育形式灵活性不足。

一些高校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艺术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注重从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和性格特点出发,采用的教育方式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没有注意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到学生身上,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灵活有效的形式,教育效果不佳。

调查结果显示,在关于“您认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调查中,有67%的学生认为“教育方式过于传统,没有切合学生思想特点”(图3)。在关于“您觉得在您所在的学校中,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哪些?”的调查中,有69%的同学认为需要“创新教育形式”(图4)。可见目前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有效性都有待提高。

(三)教育效果欠佳,教育成效不明显。

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不少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教育效果并不显著,特别在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教育成效不足。据调查,大部分高校学生都认为其所在学校在对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方面存在不足,教育效果欠佳,有提高工作成效的必要性。

调查结果显示,当问及“您所在的学校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如何”的时候,只有22%的学生认为“非常规范,效果良好”,有30%的学生认为“基本规范,效果一般”,有45%的学生认为“不规范,没有成效”(图5)。当问及“您认为您所在学校有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必要吗?”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有5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选择“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的学生一共占72%(图6)。可见,目前不少高校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成效不太显著,要注重工作成效的提升。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影响因素

(一)教育理念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因素。

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向标,有效开展教育工作,首先要有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根本,只有在教育理念上加以重视,加大教育的重视力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开展。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大学生特别是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平时工作开展过程中把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到重要的日程上,从根本上加以重视,在相关制度安排、人员配置、教育工作开展等方面加以落实,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育内容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向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因素,这些因素不是随意安排的,而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及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确定。教育内容作为传递教育思想的载体,其是否丰富,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特点,对于教育效果的影响比较大,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要注重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注重结合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选取针对性强的教育内容。

(三)教育形式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有效开展,是否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是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采取的形式承担传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使命,是具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促进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方法。教育形式是否灵活有效,是否得以展现教学内容,是否得到受教育者的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尤为重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结合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形式,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三、高校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一)重专业实践,轻理论学习。

艺术类学生有着自身专业的特点,艺术类学生一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并且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实践能力,但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平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践上。一方面,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由于高考录取的特殊性,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具体而言,艺术类学生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包括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其中文化课成绩要求比其他非艺术类考生低,因而高校艺术类学生中大部分是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艺术专业能力较强的高中学生群体。另一方面,由于自身专业的兴趣和发展特点,艺术类学生更喜欢参加专业实践,喜欢参加各种比赛,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对文化理论知识的重视度不足。高校中有一些艺术类学生在追求专业学习的同时放松了对文化课程的学习,更重视专业实践。

(二)个体意识强,集体观念薄。

艺术类学生个性特点明显、个体意识强。一些人在思想行为上力图打破陈规,不受世俗^念的拘束,在日常生活中敢想敢干,善于求新求变。艺术类学生更喜欢展现个性、强调自我,喜欢标新立异、引人关注。一些艺术类学生由于更多地倾向于自我意识,在平时生活中,个人本位主义较强,集体观念相对缺乏,不太注重协力合作,不大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团队意识比较薄弱,集体责任感不强。

(三)约束难度大,纪律性不强。

艺术类学生学习的特殊性,要求他们思维要活跃,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同其他非艺术类专业相比,艺术类的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艺术类的特点,更重视个体和个性,更加注重创新思维能力,更加注重培养艺术类大学生个性鲜明、较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与此同时,特殊的艺术专业学习模式容易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约束能力弱,做事比较随意,缺乏自律,自由散漫。艺术类学生在外表打扮上、行为表现上都体现出相对的自由与个性,纪律性不强。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的常规管理约束表示反感。

(四)自我荣誉感强,参赛积极度高。

艺术类学生自我荣誉意识强烈,热衷参赛、竞赛。相对于坐在课堂上听取理论讲授,他们更乐于在宿舍里完成各种专业作品。同时,艺术类学生喜欢通过各种专业赛事的参与,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所学通过作品展示体现出来,通过参赛发展自身的专业,获得相关知识,在参赛中获得荣誉感。

四、增强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主体性。

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向标,有效开展教育工作,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一方面,高校在进行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大对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和开展力度。要通过相关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工作活动的开展重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专业特点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改变课堂知识灌输、专题讲座教授等教育理念和方式,对大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注重教育过程中的实质性内化,提高教育成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过于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为艺术类大学生接纳,教育成效难以显著,要有针对性地从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出发,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选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二)丰富教育内容,提升内容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高校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为更好地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要注意从时展要求和艺术类学生特点出发,与时俱进地丰富教育内容,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选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目前,部分高校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陈旧,丰富性不足,针对性不强,教育成效欠佳。新时代,要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丰富教育内容。比如,可通过主题活动结合艺术类学生特点开展教育。据了解,广东不少高校都会在每年的三月、五月、七月、十月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主题教育的契机,从艺术类学生专业特点出发,选取丰富的教育内容,融思想政治教育于主题活动中。可通过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开展雷锋题材动漫设计大赛、雷锋精神演讲比赛,培养学生学习雷锋的精神;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开展健康心理漫画大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结合“五四青年节活动月”举办团员风采主题海报设计大赛培养学生的青年精神;结合“七一党建”举办红歌比赛,培养学生知党史、爱国家的情怀;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月”开展“尊师爱师”主题书签设计大赛,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精神等,通过教育活动月,选取丰富的教育内容,并从艺术类学生特点出发,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创新教育形式,增强专业实践性。

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否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显得十分重要。有些高校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教育成效不佳。高校在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打造“专业特点凸显,学生乐于参与”的模式,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成效。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切实提高,要立足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只有学生真正乐于参与,真正在活动中善于展现自身的特点优势,寓教育于专业展示中,才能既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基于艺术类专业和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的原因,更多的艺术类大学生希望结合专业比赛、实践活动等形式,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创新教育方式,结合多媒体时代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开展工作。要注意鼓励学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特长参加各类艺术竞赛,找准学生兴趣点。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专业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各种专业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形式融入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接受教育,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才能提高实效性。

比如,在平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学生专业实际出发,立足专业优势,应时应景地开展相应的主题专业比赛。比如可结合动画、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廉政文化进校园”动漫设计大赛、“廉洁―诚信”广告设计大赛、“廉洁―诚信”书签设计大赛、“美丽中国―美丽校园”摄影大赛等主题比赛培养学生廉洁、诚信等方面的思想素养;结合服装设计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校园服装设计大赛、校园服装文化秀等活动发挥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特长,加强学生文明、自信、友善等意识的培养;结合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校园“红”歌手大赛、校园民族文化服饰展示等歌唱、表演比赛,发挥专业特长,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党、奉献意识。通过各种比赛的举行,在比赛中既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凸显专业特色,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于晓威.浅析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艺术教育,2016(01).

[2]张春梅,陈佳.试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3]陆墨.高校美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

[4]姜思哲.谈艺术教育中如何注重思想政治教育[J].艺术教育,2014(08).

[5]李健.如何做好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初探[J].大学教育,2013(12).

[6]李岩.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2).

[7]张英.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理想教育的重要性篇10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认同度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人才培养方向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教育。大学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载体主要是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本,通过教育者(教师)对受教育者(学生)的教授,来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笔者曾对我省某民办高校做了关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需求的调查,66%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重要,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视。然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和评价不高。关于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该校学生选择“过于抽象与空泛,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实际生活帮助不大”,“枯燥无味”、“不实用”等等,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二)政治情感趋于理性,但政治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中的集中体现,是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社会实践机会的增多和社会阅历、知识技能的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正在逐渐趋于理性。在各种思想潮流面前,多数学生都能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体现了思想的先进性和政治的成熟性。然而,随着全球化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单一的思想认识模式正在被多元化的意识内容所取代,其中既包含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思想,但也不乏一些陈腐消极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这些错误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尚处于思想认识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政治信念的迷茫。大学生整体上来说表现出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的淡漠和模糊。

(三)价值取向能从现实出发,但过分注重自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人生的态度、价值判断和选择。长期以来,我国在大学生中长期进行的是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要求他们树立起集体主义精神,个人服从集体,一切以多数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目标是引导大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能从现实出发,适应整个社会的需要。然而西方社会价值观中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正严重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观”。同时,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由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引发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现象,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人格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指导原则。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于个体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空话,其实效性就无从谈起。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按照教师和大学生之间平等交往、双向互动的工作模式,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和培养大学生的自觉性,加强渗透式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再认识,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人格教育强调的观察学习方法,强调人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国际教育目标正向关注人的生活世界方面演进,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再到“学会做人”,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越来越凸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是服务政治、经济、文化的工具,而应成为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于生活世界,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做到教育目标现实化,避免理想化;教育内容具体化,避免空洞贫乏,这样才能实现人的德与才、知与识、理与情、智与能方面的协调统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人格教育强调自我效能,要求建立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为学习创造条件,提高学习效率。从方法论上理解,其核心观点是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创造和改善环境的过程,衡量环境的优越与否的标准是环境能否对被教育者的自我学习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人格教育强调显性的灌输式、讨论式教育,同时在其他非道德教育课程和日常的生活活动中开展潜移默化的暗示、渗透式教育,二者结合,才能实现人格教育的目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注重正面教育,注重运用传统的灌输方法,向被教育者灌输社会主导思想意识和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但其缺乏灵活性,教育效果不显著,应当借鉴人格教育中对隐性教育的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自然性、隐蔽性和渗透性,以消除传统灌输教育方式容易导致的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意识障碍,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的理论传授等灌输式、讨论式教育方法,和潜移默化的暗示性、渗透式教育方法的双重作用下,真正实现大学生对理论的认同,并通过行为实践,将理论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和素质,真正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符合社会的需求,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二)心理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辅助。

首先,通过心理咨询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心理咨询的性质使得心理咨询工作者在完成咨询工作的同时,能够获得大量的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问题的第一手资料。教育者通过经验的积累和对资料的分析、研究,对其所咨询的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心理问题等方面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为其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针对性地结合学生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予解决。

其次,通过心理咨询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别教育的功能。心理咨询以其咨询对象的人数为标准,可以分为小组咨询和个体咨询。其小组咨询是将有着共同问题的人员召集起来开展咨询,可以将其视为个别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心理咨询可以很好地对个别对象进行单独教育。通过个别咨询,将有共同问题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心理指导与训练,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和思想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别教育的功能。

第三,依据情感理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情投入”。从心理学的情感理论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者忽视学生的心理水平,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心理相容。教育者总是用固定的政治教育模式去教育和衡量学生,当学生思想上出现问题、犯了错误时,采取以自我为主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形成一条鸿沟。由于心理不相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缺乏相应的情感交流,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对象的自觉性、主动性有赖于教育

者的引导。要从“说教者”单一角度和立场转变为兼顾到两者角度和立场,尊重、理解、同情学生,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迷茫、误解和不正确的观点采取谅解和宽容的态度。第四,将心理教育的手段溶入“两课”教学中。“两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引入心理教育的手段,对提高“两课”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情绪的合理宣泄,融洽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观念或所感受到的现实与教育者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学生就会产生怀疑、排斥、不相信、甚至反感等倾向,出现情绪紧张、不安、淡漠等反应,如果不理睬学生的情绪反应,随着教学活动的继续进行,必然影响课堂教学的气氛,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情绪如果长时间受到压抑,既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同时也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抵触行为。解决这一局面的最佳途径就是采取心理教育的宣泄法,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将自己对这一观点的认识、看法、感受、怀疑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解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在此基础上,开展理论讲解,正面疏导,融洽的课堂气氛会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掌握奖励、惩罚的心理作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表扬与奖励、惩罚与批评是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激励手段。

(三)和谐师生关系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条件

1、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他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教师教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质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不是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因此这个过程的主体只能是学生。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关键。而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又有赖于教师的主导。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等作出相应地调整改革,既符合教育目标、教育原则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