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制度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28:06

会议制度内容篇1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人才;素质;胜任能力

我国自1991年实行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已17年,有将近14万人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经济国际化的巨大进步,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然而,推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建设,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是人才建设的重要环节。2009年即将实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对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胜任能力提供了保障。

一、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背景

(一)引导注册会计师不断提升胜任能力,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执业环境变化的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一方面,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在传统审计鉴证、税务服务、管理咨询等业务基础上,不断扩大到风险管理、制度设计、战略规划、司法会计鉴证、内部控制鉴证、破产管理、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领域。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日益完善,企业管理日益深化,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要求注册会计师不断提高知识整合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和持续学习能力。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并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对注册会计师及行业后备人才应具备的广博的会计、审计、企业管理、信息技术、法律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品格进行了系统描述。然而,我国目前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如执业质量参差不齐,质量低下的比例还在上升;严重缺乏执业信用,执业不诚实守信的事例时有发生;职业道德水平低,时常违反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注册会计师队伍综合素质偏低,从业者年龄、知识结构老化;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与国际会计师行业竞争意识,很难适应人世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等。

与以上要求相适应,我们应当深入理解行业人才成长规律,深刻认识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在现行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充实考试中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完善考试的人才选拔功能,深化对考试的人才培养、人才评价的功能认识,提升考试理念。

(二)加快行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助推做大做强战略的实施

提高注册会计师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走出去的能力,提升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战略的核心内容。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队伍素质,加快行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以上任务的重要基础。为此,要求我们在客观评价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结构、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快行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高注册会计师在国际化环境下的执业能力。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推动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综合素质,选拔和培训行业高端国际化人才,我国已进行了各项措施的初步探索,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从2006年起,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同时,设立了英语测试,并于2007年首次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审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等科目中各增加10分的英文附加题,这一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行业人员的英语水平,但距离培养并选拔能够在英语环境中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国际化人才还相距很远。为了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英语水平,提高英语水平测试的国际认可度和实际效用,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本次改革征求意见稿提出,将现行注册会计师考试相关科目的英文附加题制度及英语测试制度加以合并,与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师组织联合举办统一的英语水平考试,水平定为“在英语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将英语水平测试打造成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通行证”的重要标志。

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储备的基础环节。借鉴国际普遍认可的考试模式、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师组织的考试工作经验,改革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是实现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资质的合作,加快行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三)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为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创造了重要条件

2006年2月,财政部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这次史无前例的重大会计政策的改革,大大改善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同时,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了“新审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发展需求、同时又与国际趋同的审计执业准则体系正式建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作为国际资本流动商业语言的会计审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和资本市场间的等效,是大势所趋。目前,美国已宣布自2007年起接纳外国公司用国际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欧盟也正在积极推进会计准则与别的国家会计准则的等效认可工作。可以说,实现会计审计准则等效,按照相同标准,在同一平台上考量公司业绩,将渐渐成为促进资本市场提高效率、降低投资风险、节约交易成本的国际共识。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实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准则,并逐步谋求与主要资本市场会计准则的等效,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促进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不仅是会计政策和审计技术的变化,也是对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会计及审计人员知识与能力的挑战。

随着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并平稳过渡。与此同时,内地与香港会计审计准则实现了等效,与有关国家和地区会计审计准则的等效谈判正在进一步推进。

我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创造了重要条件,为考试理念的提升、考试内容的充实、考试结构的改善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200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内容变化

详见下表。

三、对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我国考生的考试资格

其他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的经济审计师是由其协会组织考试和认定资格的。德国的要求非常严格,经济审计师必须受过高等教育并具有相当长时间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生要有6年的实践经验,其中4年为经济审计师的助理业务)。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早在1959年就提出要把注册会计师的学历资格提高到硕士研究生的水平,而且,美国目前已把考生的学历资格提高到硕士研究生;早在1988年aicpa就要求最迟到2000年每个想参加cpa考试的人必须先接受150个学分的高等教育。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报名考试的条件还不如会计中级职务技术资格考试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第八条中只规定:“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而财政部2004年44号文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对会计中级报名考试条件中规定:大专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硕士学位,参加会计工作满1年;博士学位。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历要求低,而且没有工作经历的要求。实际上注册会计师考试要求考试人员学识水平的程度要比会计中级考试的要求还高。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一种难度非常大的考试,通过率极低,而且考试的五个科目基本上是大学本科学生所能学到的知识,专业阶段考试也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会计专业大学本科毕业所应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否掌握基本应用技能和基本职业道德要求。因此,建议将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资格定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要求具备一定的会计、审计工作的经验。

(二)增加每年考试次数

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每年举办两次考试,一般于5月和¨月进行;德国每年举办两次,一般情况下,考试未通过需等一年后才能参加第二次考试,如三次考试未能通过则不能再参加考试。

我国自从1991年实施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以来,有关考试时间的规定一直未变,即每年9月份参加一次考试。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获取注册会计师非职业资格证书的条件是:制度改革前5年内五科全部及格,改革后为5年内通过六科专业测试后获得参加高级阶段的测试,即综合考试并一次取得合格成绩。这样,由于考试次数比较少。科目多,且大部分考生都是上班族,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一旦第一年没有考过,会增加第二年的学习负担,尤其是在有限的五次内,部分科目通过而部分科目未通过时会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总之,一年一次的考试会降低通过率,降低考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选拔。建议每年举行两次注册会计师考试,即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进行一次。

(三)将高级阶段的综合测试改为开卷考试

加拿大共有三个会计师组织:一是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二是加拿大公认会计师协会;三是加拿大管理会计师协会。因此,没有统一的考试制度,而是由三个不同的会计组织分别组织考试工作。这其中,最权威的是加拿大特许会计师考试,命题、阅卷、试题分析等工作均由其直接负责,各省协会负责考生的考前培训、测试及报名工作。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考试为综合考试,给考生提供一套企业财务资料,从中发现问题;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考试是涉及不同领域,或同一领域不同方面的内容,一般是为考生提供企业存在的问题,让其从中依据重要性原则找出重点问题;第四天的考试是单科考试,如考核考生在企业信息系统设计、填报纳税申报单等方面的能力。

会议制度内容篇2

议题:基本经济制度知多少?

主题情境:家乡的企业

一、教材与学情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地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学习本框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认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看待不同所有制形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素养。

2、本课内容:“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主要内容是公有制经济的组成、作用、地位及体现,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地位及作用。下设两目:

第一目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其体现”,通过一个“探究与分享”得出我国是实行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及这一制度的地位;通过“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名词点击”“思维拓展”等详实的辅助材料,让学生懂得公有制的形式、地位、作用和体现,尤其是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目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通过“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等引导学生认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地位、作用以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积极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智特征:刚从初一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新生,其心智还不够成熟,理论思维能力还不够,因此需要在教学时用直观易懂的方式讲述深刻的经济学道理。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在初中时学习过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但理论思维能力和联系现实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通过调查、辩论等多种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和内容,增进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认同,基于Swot的分析选择未来职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地位和作用的不同点与共同点的辨别归纳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和依据;难点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二、路线与结构

(一)教学思路

本课的整体设计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内容:教学流程上,遵循“议题描述-议题辩论-“议题决策”的顺序,具有结构化特征;学科内容上,主要涉及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依据,公有制经济的组成、作用、地位及体现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地位与作用;情景设计上,选择父母工作单位的调查、就业选择、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等,具有生活性。

(二)教学路线

本课以议题式教为主要方式,议题、情境、活动和任务形成如下四条线索:

议题线:“基本经济制度知多少”为议题,分别设置三个字议题,通过“议题描述-议题辩论-“议题决策”三个环节,在课堂架构中发挥引领和纽带作用。

情境线:由“父母工作单位调查-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就业选择”构成,是课堂架构的载体。

活动线:由“调查和展示-商议辩论-商议和展示”构成,是课堂架构的路径。

任务线:根据调查梳理本框关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地位等知识,辨析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比较。

(三)教学结构

三、过程与意图

议题:基本经济制度知多少?

环节一:议题描述·父母的工作单位

【学科概念】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一

【子议题1】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辨析

【议题情境】父母工作单位调查展示,包含企业规模、成立时间、资产数量、技术水平、所处行业等。

【学生活动】调查父母所在单位并与不同性质企业进行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与情境的线性关联理解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存于现实的经济发展中,明确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现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的统一;以父母工作单位的调查激发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热情,增强家庭互动。

【答案提示】根据学生所述,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角度分析,得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环节二:议题辩论·###的民营经济

【学科概念】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

【子议题2】吴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会不会动摇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议题情境】统计显示,2018年吴江民营企业总数超过6万家,注册资本总额突破3100亿元,位居江苏省县(市、区)之首。跻身世界500强的恒力集团,持续引进高端设备,把传统纺织业做成新兴产业,最终成为以石化、聚酯新材料、纺织为主业的国际企业,2017年实现营收3079亿元。

【议学活动】选择一方的观点进行组内商讨,再开展组际辩论。

【设计意图】民营经济作为非公经济对于吴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学生会自然产生疑问,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否会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未产生探究的愿望。

【答案提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事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就吴江而言,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比较高,但不是全国的状况,因而不会动摇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地位,因而也不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

环节三:议题决策·个人未来就业选择

【学科概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各自地位、作用。

【子议题3】你会选择哪张offer?

【议题情境】你大学毕业准备回家乡就业,收到三家公司的offer,分别是中国石化吴江分公司、恒力集团公司、美宝莲(苏州)化妆品有限公司。

【议学活动】用Swot分析法分析选择的理由并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Swot分析模型让学生深化对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及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的认识,理解不同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现实需要和重要意义。

【答案提示】

企业

类型

优势

劣势

机会

隐患

中国石化吴江分公司

国企

规模大、资金雄厚、技术水平高,国家政策扶持等;福利待遇好

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创新力有待加强

汽车产业发展,汽油需求量大等

环境压力呼唤新的能源出现

恒力集团公司

私企

市场敏锐度高、经营灵活、创新意识强

受政策因素制约强、经营风险大、管理理念比较传统

国家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同类企业竞争激烈,人才流失

美宝莲(苏州)化妆品

外企

先进的管理、较高的技术水平、完善的保障体系

受政策因素影响大,经营风险高

中国对外商投资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等

同类企业竞争激烈、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影响

(板书设计)略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议题式教学设计

议题: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一、教材与学情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地位:本框教学内容是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国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定态度和行为指南,是对上一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深入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第二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学习本框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2.本课内容:“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经济与社会》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第二框内容,下设两目:

第一目“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教材列出入围世界500强的图有企业统计图表,让学生从宏观层面了解近来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国有经济,也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国有经济的标准、中心、意义,布局和分类推广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夯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农村集体经济要通过三权分置、农业社会主义服务体系等措施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实现适度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目“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教材先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然后指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内容,国家要保证和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支持和帮助非公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智特征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同学。他们的思维和兴趣点停留在具体而形象的内容上,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于离生活比较远的理论性、政策性较强理解能力也不太感兴趣。要让学生参与“如何坚强‘两个毫不动摇’”的“议”有相当大的难度。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本课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对于基本经济制度已有一定知识,但比较浅显,仅仅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没有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懂得“为什么要”和“如何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本课内容政策性很强,有一定的深度,对于刚入学的高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通过采访、讨论、展示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理解并拥护国家发展国有企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在议题的论证和决策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激发学生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参与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举措;难点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措施。

二、路线与结构

(一)教学思路

本课以“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主议题,整体设计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流程上,依据教材内容的顺序从国有企业到农村集体经济再到非公经济进行推进,没有内在的关联,不具有机构化。学科内容上,主要涉及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结构化的特征。情景设计上,从中国中车的担当到农村三权分置的必要,再到民营企业的发展等,尽可能地降低理论的抽象,选择图表、视频等直观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首先在情感上不抵触,试着从情境素材中找到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二)教学路线

本课以议题式教学为主要方式,议题、情境、活动和任务形成如下四条线索:

议题线:主议题“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下设“议题决策-议题论证-议题决策”三个环节。每个环节有一个子议题引领,使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情境线:由“中国中车的现在和未来-农村的三权分置-当地民营企业亨通企业深耕发展”构成,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

活动线:由“读图、陈述-观看、讨论和陈述-采访、讨论和展示”构成,是课堂架构的路径。

任务线:根据文字和图表可以理解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的措施,从观看、对比中明白农村三权分置的必要性和作用,从采访、展示中进一步深化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态度的理解。

(三)教学结构

本课架构模型如下图所示:

三、过程与意图

【议题】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导入:中国经济和国有企业发展的视频)

环节一:议题决策·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

【子议题1】国有经济如何更优更强?

【学科概念】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议题情境】中国中车简介与近年来的利润和股本结构图。

高铁是中国新时代的一张靓丽名片。高铁的设备制造主要依靠中国中车。下面是中国中车近年来的利润表和2019年股本结构图。

【议学活动】读图并分析中国中车的成绩和问题,商讨、陈述做优做强的措施。

【设计意图】国有经济的内容很多、也很重要,一节课的时间不允许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考虑到本地区没有大型国企,因而选择学生交通出行都在享受其便捷服务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中车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国有企业离我们的生活不远,同时也关系着国民经济命脉。通过中国中车简介、利润状况、股本结构让学生知道国企的活力、混改和布局,让学生为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而骄傲,增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答案提示】国有企业不仅在做大,还在做优做强。为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国有企业可以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非公资本,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但是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由国有经济控股。

环节二:议题论证·农村改革的三权分置

【子议题2】发展现代农业为什么必须实行三权分置?

【学科概念】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议题情境】中、美农业发展要素对比图。

【议学活动】结合中美农业发展要素对比图,商讨并陈述三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相当陌生,而且不可理解。因而通过视频变抽象理论为具体形象,让学生明白三权分置是哪三权;从中美农业发展要素的对比中,学生能够强烈的感受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之落后,理解三权分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振兴农村,需要发展现代农业,实行适度的规模经营,就需要农村土地改革的2.0版本。建立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的政治认同更为坚定。

【答案提示】明确三权为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在保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以确保承包者和经营者的利益,是发展现代农业之必须,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环节三:议题决策·民营企业的深耕发展

【子议题3】政府减税降费能使民营企业深耕发展吗?

【学科概念】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议题情境】亨通集团公司是一家服务于信息通信与电力领域的部级创新型企业。在全球光纤通信行业名列前三强,名列中国民营企业100强。但近年来亨通也遇到所有民营企业的困境: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2018年11月1日,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亨通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应邀参加。指出:“要加大减税力度,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对民营企业断贷抽贷;当然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

【议学活动】采访民营企业并汇报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要求。

【设计意图】参观本地明星民企,并采访本地的民营企业家获部门负责人,获得第一手资料。一方面,让学生真切的感受本地民营企业的勃勃生机,为家乡的繁荣而骄傲;另一方面,使学生深切体会民营企业的艰难与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更加努力学习。

会议制度内容篇3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家庭财产的日益增多,单纯靠法定夫妻财产制已经不能迎合越来越复杂的夫妻家庭财产关系,因此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在我国逐渐被夫妻双方用来确定家庭财产关系。

论文关键词夫妻约定财产制新婚姻法家庭财产

一、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现状

(一)基本内容规定

1.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标的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9条规定,只要是合法的夫妻个人财产,无论在婚前还是婚后所得的,都可以作为财产协议的标的。夫妻双方可以就以上财产内容在我国法律所允许的财产制形式下任意约定,既可以约定其财产所有权归属以及对财产可以行使的权利内容和范围,也可以以与第三人的债权债务关系为协议内容以及婚姻关系解除时财产所有权的归属等事宜。几乎覆盖了双方当事人的各种财产权利,范围之所以如此宽泛是为了体现双方对自己财产权利享有充分的意思自治。此外,夫妻财产协议约定的内容必须合法且不违反公序良俗,如不能约定规避抚养、扶养、赡养等法定义务以及借协议之名,行逃债之实,同时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和集体的合法权益。这样的规定保护了第三人,也维护了整个交易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2.夫妻双方意思表示真实

约定财产时夫妻双方必须出于自己的真实意志,即夫妻在意思不受约束,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意思表示的法律效果的前提下签订协议时,协议的内容才对夫妻双方产生法律效力。夫妻一方如果以威逼、胁迫、欺诈等手段迫使另一方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形下达成财产协议,则另一方有权请求确认协议无效或撤销协议。

3.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形式要件

夫妻约定财产制是一种要式行为,《婚姻法》要求签定夫妻财产协议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并且要有本人的签章。因为书面形式的协议在诉讼过程中可以作为一种实物证据,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节约司法资源,有效地调节矛盾,而且如果当事人双方要求进行公证,有书面文件更加方便。夫妻双方因为一起生活的原因交流极多,很多话题可能也会涉及到财产方面,如果没有要求书面形式根本无法确定当事人之间哪一句作为约定的内容,而且非要式行为根本无法保证合同变更和撤销的严肃性。

(二)相关法律效力

1.夫妻约定财产制对夫妻双方的效力

我国《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财产协议的内容对于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夫妻双方理应依照其约定的内容对于约定的标的行使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协议生效之日起,双方必须遵循协议内容,单方未经合意不得随意撤销、变更协议的内容。夫妻财产协议中约定财产归一方所有时,另一方应该承认对方财产所有权的合法性,不得干涉对方对其财产行使权利。婚姻关系解除时,对于财产所有权的分割首先应该尊重财产协议的优先效力,没有财产协议或者财产协议无效时才按照法定夫妻财产制处理。

2.夫妻约定财产制对第三人的效力

我国《婚姻法》有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分别所有的,而夫或妻一方对第三人所负的债务的,如果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则以夫或妻一方各自的财产清偿。在婚姻生活中,夫妻一方不可避免的与第三人发生财产关系,《婚姻法》为了防止夫妻利用夫妻约定财产制串通起来规避法定义务和损害第三人的权利,特别规定了“第三人知道该约定”这个条件,并由夫妻一方承担举证责任。如果第三人对于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不知悉或者夫妻一方举证不能,那么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不能对抗第三人。

二、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缺陷

虽然随着婚姻家庭立法的完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也得到了发展,开始融入民主法治意识,强调个人的权利以及意思自治;与此同时立法者吸取外国立法经验注重维护第三人的利益。但是该制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第一,立法较分散,且在法律条文中缺乏总则性规定。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法律基础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婚姻法的相关司法解释,来源分散、法律条文分散导致该制度的立法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任何协议都应该有使其合法的成立条件。如我国的《合同法》就在总则中规定了一般成立条件,包括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夫妻财产协议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合同,所以《婚姻法》立法中理应参照合同法规定夫妻财产协议的成立条件,如主体的缔约能力、意思表示、内容合法性等一般成立要件。

第二,对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财产制形式的限定不合理。从《婚姻法》的条文中可知我国对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范围进行限制,明确限定了三种可约定的财产制形式。法律学者们认为这是一种封闭、僵硬的契约财产制度,夫妻双方如果约定了这三种形式以外财产制形式将不会发生法律效力,这违背了夫妻约定财产制的价值取向而且意思自治受到了限制,失去了该制度的本质意义。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夫妻双方财产关系日益复杂,夫妻约定财产制形式的种类局限于三选一,是无法满足夫妻双方对财产约定多元化的要求。例如,夫妻双方约定婚前财产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非劳动所得为各自所有,而财产增值部分及劳动所得为共同所有,对于夫妻双方来说可能是个双赢的选择,但是却无法为该约定找到合法依据。既然是个协议,就应该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婚姻法的这种限制明显有违意思自治原则。而且实践中这样的规定不仅限制了当事人约定的自由程度,也不能很好的调整越来越复杂的夫妻财产关系,违背了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基本意义。

第三,缺乏公示程序,财产协议约定的对外效力难以操作。现在各国的立法或惯例普遍认为夫妻约定财产应该为要式行为,即夫妻双方应该以书面的形式达成协议且进行一定的确认程序,赋予公示的效力。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仅仅规定夫妻约定财产时要采取书面形式,并未要求进行公示。这就使得实践中出现很多难题,如书面协议丢失、毁损或者多次修改等,使得很难证明双方之间最初有效的约定,这不利于保护婚姻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婚姻法》规定了夫妻财产协议具有对外效力,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效力缺乏说服力,司法实践中也很难操作。夫妻财产协议是夫妻双方以自己的意思达成的,夫妻双方可以在合意的基础上变更协议的内容,第三人在订立协议的过程中没有参与,对于协议的内容就不得而知。根据婚姻法的司法解释,“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这规定是很难在实践中进行具体操作的。第三人是否知道协议内容属于其主观问题,夫妻一方想要举证是谈何容易。

第四,未规定夫妻财产协议的变更与撤销程序。夫妻财产协议既然是一个契约就会有情势变更的时候,也可能会有其他情形导致约定的内容不再适用于夫妻双方或者继续使用将会显失公平。所以法律基于公平,应该允许夫妻双方在必要时可以合意变更协议内容或合意解除该财产协议。从夫妻财产协议撤销的原因上看,可能是自然撤销,例如因为婚姻关系解除、消灭或者像合同法上因为协议所附的条件不成立、丧失;也可能是合意撤销,如夫妻双方经过协商解除。从我国当前的立法来看,并没有约定夫妻双方不能变更或撤销其财产协议,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司法实践。笔者认为,从法律的严肃性和保护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正当性来看,应当对夫妻双方的这种权利作出如合同法般详细的规定并规定相关限制条款。首先,协议的变更或撤销不能有损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其次,协议的变更和撤销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比如应当到公证机构或者婚姻登记机构进行公证或登记。

三、完善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建议

婚姻法的立法过程中虽然不断完善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法律依据分散、法条含混、夫妻财产协议公示以及变更撤销程序等问题。笔者就此制度的如上缺陷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第一,完善婚姻法的法律法规体系。只有通过完善婚姻家庭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使夫妻财产约定制度逐步走向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迎合司法实践的要求。与此同时,立法者可以通过对法律法规的编撰来实现对婚姻家庭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使之系统、完整,以方便司法活动。

第二,将夫妻财产协议成立条件列入婚姻法中。参照《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相关内容规定成立要件。首先,当事人双方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不适用制度。夫妻财产协议对于双方来说关系重大,涉及到的抚养、扶养、赡养关系,只有当事人才能权衡轻重。其次,协议基于夫妻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只有在意思表示真实的情形下签订的协议才具有法律效力,排除一方以威胁、强迫、欺骗、乘人之危等手段而是另一方签订的协议。再次,协议的内容必须合法。不得约定违反法律、公共利益以及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内容,比如约定内容为逃避清偿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以及抚养、扶养、赡养的义务等。

第三,我国夫妻财产协议应采用自由约定的形式。我国婚姻法规定的三种夫妻财产制形式无法满足现在婚姻家庭间复杂、多样的财产关系,不利于司法实践,也不利于夫妻双方最大化的维护自己的财产权益。虽然我国关于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立法受到了本国文化传统、法律习惯、文化观念等先天性因素的影响,但这种制度如果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夫妻双方,更好的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那么应新的需求在民法和婚姻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当改变势在必行。这样不仅兼顾到了当今婚姻家庭生活的现实还能赋予当事人自由约定财产,使意思自治原则在婚姻法中更好地体现出来。

第四,明确规定夫妻约定财产的公示制度。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只要求夫妻双方以书面的形式订立财产协议,而没有规定任何公示程序和制度,使得夫妻财产协议对第三人的效力过于脆弱。现行《婚姻法》规定,夫妻财产协议对第三人发生法律效力的前提是“第三人知道该约定”。而“第三人知道”这是一种极具主观性的标准,通过夫妻一方的举证缺乏说服力,外人也无法判断举证是否属实,这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操作。因此笔者认为,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中应增加夫妻财产协议应该由婚姻登记机构以登记的方式公示或者由公证机构进行公示。

会议制度内容篇4

一、支部党员大会制度

1.原则上每三个月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根据情况也可随时召开,会议由支部委员会召集,支部书记主持。

其内容是: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并制定贯彻落实计划、措施;听取、讨论和通过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选取支部委员会和出席上级党代会的代表;评选优秀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听取我院近段时期主要工作情况的通报;讨论发展新党员及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决定对违纪党员的处分及支部其他重要问题。

2.支部党员大会的内容由支部委员会在会前通知党员。支部党员大会决议必须经应到会正式党员半数以上(流动党员以实际到会数计算)通过方能有效。每个党员非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3.需要在支部党员大会上作出的决定,每个党员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充分开展讨论和修改,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议。

二、支部委员会议制度

1.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议或支部扩大会议,根据情况也可随时召开。

其主要内容是:研究、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和指示;研究如何发挥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分析党员的思想状况,制定加强教育管理的措施;讨论确定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的培养和考察;其他需要支部讨论的重要问题。

2.研究讨论的问题,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形成的决议,要自觉按分工负责的原则贯彻落实、支部书记要带头执行决议。

3.支部委员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缺席人员、会议内容、讨论意见及形成的决议或决定等由纪检委员会记录并整理归档。

三、党小组会议制度

1.原则上两周召开一次党小组会议,根据情况也可随时召开。

其主要内容是: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汇报交流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反映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和支部近期的工作,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措施并检查落实情况;支部安排的其他工作。

2.党小组长应加强会议的组织工作,将会议时间、地点、中心内容事前告知每个党员,并积极引导党员、围绕中心议题,充分发表意见,并将会议情况归纳总结。

3.会议要指定专人将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及会议内容如实记录、记录由小组长保存。

四、党课制度

1.根据形式和任务、结合单位实际和党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其主要内容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党在近期的重大方针、政策;国内外形势教育等。

2.党课由支部书记承担讲课任务,也可直接参加学院党总书记组织的各种党课教育。

3.每个党员要积极认真参加党课学习,对学习内容认真消化吸收,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

会议制度内容篇5

为了扎实推进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建设进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全区实际,现就在农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中推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重要意义

“四议四公开”工作法是市委、市政府在中、省推广河南省“四议两公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际提出来的。“四议四公开”工作法是指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必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四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即:村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四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村监委会监督公开、年度述职测评和离任审计结果公开。

推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它在内容上明确了“四议”、“四公开”的议事决策程序,范围上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实践上体现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效果上达到了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从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上破解了农村党组织在推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课题,搭建了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好平台,探索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

“四议四公开”工作法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改进党员干部作风的积极尝试,是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探索,是创新农村工作方式方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全区各级党组织一定要站在加强基层党建、夯实执政基础的高度,站在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重要意义,把推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作为提升村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增强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委会(以下简称“三委会”)班子合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载体,作为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作为解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题的机制保证,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工作原则、决策内容、工作程序、运用时间及配套制度

(一)工作原则

1、把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与实行村民自治结合起来。既要防止村级党组织大包大揽、以党代治,也要防止村民自治脱离村党支部的领导,导致村民自治极端化;做到注重村党支部提议案时要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注重在实施中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把提高民主意识与增强法制观念结合起来。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搞好各种法律服务,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素养,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要提高党员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严格依法办事,推进农村各项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3、把扩大基层民主与提高议事能力结合起来。要配强村级班子,选好村民代表,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干群的议事能力,使建议有价值,决策有根据,结果合民意。

4、把推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与完善配套制度结合起来。推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要有制度作保证,要有与推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做到既有基本制度又有实施细则,既有实体性制度又有程序性制度,既有惩戒性制度又有激励性制度。

5、把大力推行与创新完善结合起来。要结合本地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总结以往好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创新、实在、实用、实效、科学的实施方案,使“四议四公开”工作法不断丰富完善,更好地体现时代性、符合规律性、富有实效性。

(二)决策内容

1、“四议四公开”工作法决策和实施的内容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符合省、市、区的工作要求,符合本村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主要内容包括: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制定;村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村集体资产购建与处理、集体企业改制;村机动地、林果蔬基地及“四荒”地等经济资源的开发、承包、租赁、流转;集体所有的土地、房屋、设施、机械等的经营、承包、租赁、出售、转让及费用的收缴和使用;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村组建设规划、土地征用及补偿分配、宅基地的规划、报批;生育证发放对象、优抚对象、低保户、五保户、新合疗的确定、落实;政府下拨和社会捐赠的救灾、救济、扶贫、助残等款物的分配、发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承包、经费筹集、组织、实施与管理;村集体大额资金的使用、支出;法律规定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的事项,按有关法律规定执行;其他事关村民切身利益和全村经济发展稳定的事项。

2、村党支部不得对以下事项进行提议:违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事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事项;与上级党委、政府决策有冲突的事项;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权益的事项;违背群众利益的事项;容易引起矛盾纠纷的事项。

(三)工作程序

凡进入“四议四公开”工作法决策程序的村级重大事项,必须按照以下步骤组织实施:

1、村党支部会提议

对村内重大事项,村党支部首先在充分征求党员、村民代表及广大村民意见和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使提议符合中央和省、市、区的要求,符合本村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意愿。

2、村“两委会”商议

根据村党支部的初步意见,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充分讨论,发表意见,科学论证。对意见分歧比较大的事项,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商议意见。

3、党员大会审议

对村“两委会”商定的重大事项,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审议。召开党员大会审议前三天,须把方案送交全体党员,在党员中充分酝酿并征求村民意见;党员大会审议时,到会党员人数须占党员总数的2/3以上,审议事项经应到会党员半数以上同意方可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表决;党员大会审议后,村“两委会”要认真吸纳党员的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修订完善,同时组织党员深入农户做好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

4、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

党员大会通过的事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村委会主持,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表决。参加会议人数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讨论事项必须经全体村民代表或到会村民半数以上同意方可决议通过。

5、决议公开

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通过的事项,一律在村级活动场所和各村民小组村务公示栏公告,公告时间原则上不少于7天;公告期间,村“三委会”成员、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要主动深入群众征求意见、做好工作,并将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调查,对决议事项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如果发现公告内容有遗漏的、不真实的应立即重新公布。

6、实施结果公开

决议事项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实施结果及时向全体村民公示。公示内容要翔实、准确、全面;在公示时要设立意见箱,收集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对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必须在3日内由村委会予以答复;对村委会解释、答复不满意的或村委会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由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大会审核,把审核结果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表决结果作为村级最终处理结果。

7、村监委会监督结果公开

村监委会在镇办纪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行使监督工作,对村务及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全程监督,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村监委会要参加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列席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会议;收集整理村民对村务和村级重大事项的意见或建议,并向村委会提交村民意见以及改进工作的建议。对村委会不按法定程序和民主议事规则作出的决定事项,应予制止,必要时可召集村民代表会议对相关问题进行质询,如村委会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的,可按程序向镇办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和纪委反映。

8、年度述职测评和离任审计结果公开

每年度要召开村级干部述职测评大会,由镇办党(工)委负责组织,镇办纪委具体实施,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第四季度。村级干部年度述职测评的对象为村党支部(总支)书记、副书记、委员,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村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等;述职的内容根据各自的工作分工情况进行述职;现场进行民主测评,发放民主测评表,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认真开展民主评议,现场统计汇总测评结果并当场公布;述职报告、测评结果等材料由镇办党(工)委统一管理,归入村级干部个人档案。

凡村“三委会”干部离任或村“三委会”换届前,必须对班子成员个人、“三委会”班子进行离任审计;离任审计由镇办纪委负责组织实施;审计结果要在村级公开栏中向群众公示,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四)运用时间

“四议四公开”工作法,每村每月至少运用一次。有重要情况、特殊情况、紧急情况,可以随时增加运用次数;可以一事一议,也可多项内容一次商议;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和监督结果要随时公开;年度述职测评和测评结果按年度组织实施和公开;离任审计和审计结果根据村级班子成员离任或班子换届情况适时进行并公开。

(五)配套制度

实施“四议四公开”工作法,要建立健全以下制度:

1、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制度

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建立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的网络体系,组织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服务承诺、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等活动。村党支部每名党员都要按照居住地就近的原则,联系一定数量的农户作为党员联系户;村内所有农户都要有党员联系。党员要对联系户进行党的有关政策宣传,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联系户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健全村民代表推选制度

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把好政治关、能力关、结构关,足额选好村民代表。5-15户推选一名村民代表,每村代表总数不能少于30名。村民代表的推选工作要在村党支部的指导下由村民选举委员会组织实施,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村民代表必须由群众选举产生,不经群众选举产生的,经调查审核,取消村民代表资格。村民代表任期三年,三年后重新由村民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对不能胜任工作的村民代表可由群众提议罢免并补选。

3、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

本着“就近居住、便于联系”的原则,每个村民代表分别联系若干农户,联系户覆盖面要达到100%。村民代表要及时了解和反映村民的意愿和要求,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同时宣传、引导联系户自觉执行各项决议。

4、健全民主监督制度

依法设立村民监督委员会,下设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监督本村重大事项是否按照“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程序决策实施,监督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及时性、真实性。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负责对“四议四公开”工作法通过的村级重大事项的财务收支情况审核把关,并及时向群众公开。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畅通民意渠道,及时收集和受理群众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反映的意见、建议以及合理诉求,不断完善决策,促进工作的科学运行。

5、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第一责任人,对决策事项、决策程序、决议实施负有全面监督职责。通过“四议四公开”工作法形成的决议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发生变化确需变更的,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凡不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决策程序进行决策的,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变更和处置村集体的土地、企业、设备、设施等,均为无效,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6、健全村民代表补选制度

村民代表因各种原因空缺达到或超过1/5时,应由村委会主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要求及时补选。

7、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各行政村必须建立村务决策档案,由专人集中统一管理。对“四议四公开”工作法每个环节的内容、时间、参加人员、决策结果、执行情况、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情况等都应详细记录,形成书面记录,并及时整理,分类归档,保存备查,使“四议四公开”工作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推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方法步骤

全区推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阶段。各有关镇办、部门要及时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规范工作制度和程序,并召开大会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各村要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各镇办要对各村制定的工作计划严格审核把关。各镇办、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宣传和学习,把“四议四公开”工作法列入中心学习组近期的主要学习内容,认真学习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务求熟悉掌握“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内容和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重点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村级组织活动阵地等平台,对各村“三委会”班子成员进行专题轮训,全面提高其对“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要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板报、宣传栏和派驻干部进村入户宣讲等形式,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尽快熟悉掌握“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内容和实质,为推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各有关镇办、部门要按“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各项要求,指导、帮助各村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各村要结合本村实际,按季度制定出本村应决策内容和公开事项,并报镇办审批备案;要将推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流程图、有关配套制度等统一制成版面悬挂在村级议事活动室内;要做好“四议四公开”各项工作记录,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档案,在实施决策的每一个环节都留存签到册、会议记录、达成的共识等相关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三)总结经验阶段。全面推行阶段完成后,各有关镇办要对各村“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推行工作进行自查,形成自查小结并上报;要提炼总结经验做法,上报典型材料。区上将对该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并及时通报检查结果,确保“四议四公开”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四、推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把推进“四议四公开”工作法作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摆上议事日程,抓紧抓好。各镇办要明确党(工)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村党组织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具体抓工作落实。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抓好对各职能单位推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综合协调和检查指导;纪检部门要抓好“四公开”的落实和党风廉政教育,对“四议四公开”工作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各涉农部门要健全完善村级财务制度,加强村级财务情况的监督检查;民政部门要加强村民自治机制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相关制度,形成职责明确、责权统一、各尽其能、运转协调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宣传培训。区委宣传部、区信息办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推行“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实施;区信息办、各镇办要在网站上设立宣传专栏和举报投诉信箱,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形成强大的助推力。同时,要在推进过程中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及时大力宣传涌现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先进单位、先进人物,用身边的鲜活事例教育和引导周围的干部群众,增强舆论宣传的实效性,为“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推广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组织部要会同宣传、民政、党校以及涉农部门,依托“农村干部流动培训学校”,对各镇办、村“三委会”干部进行专题培训,使广大干部群众全面把握“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的精神实质和决策程序。区委党校要充分发挥阵地作用,认真学习研究“四议四公开”工作法,组织理论工作者深入镇办、村组开展辅导宣讲和调查研究,并把“四议四公开”工作法列入近期干部培训班的重点内容,举办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做好学习宣传和巡回辅导工作,确保“四议四公开”工作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会议制度内容篇6

组织部《关于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市委组织部《关于“走进基层、服务”活动,健全服务工作体系和机制的意见》的精神要求,有效落实《区教育系统关于20年度民主评议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通知》的意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党性学习,教职工有组织地对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监督和评议,明确努力方向,服务的工作体系和机制,以评议促改进作风,,有效“学习型支部、创新型支部、服务型支部、高效型支部”的建设,为建设新校园坚强的组织。

二、评议内容:

1、党支部评议内容:

l重点:和服务的要求了落实评议。

l要点:

(1)检查健全、服务工作体系和机制的;

(2)重新检查修订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制订的服务的长效机制。

l内容:

(1)党组织对身边的了走访,的诉求、排摸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

(2)“双结对”、“五必访”等制度拓展和;

(3)党群关系,满意度提升;

(4)了多样的的有效。如设立的热线电话(举报电话),反映情况和诉求,设立公开意见箱,意见建议的经常性、制度化等举措。

2、党员评议内容:

l重点:和服务的工作评议。

l内容:

(1)党员自觉参加了“双结对”、党员义工等活动;

(2)检查党员经常服务,反映的诉求能够解决或呼应;

(3)党员干部点或责任区制度,接待,反映诉求,畅通党内外信息渠道。

三、措施

1、制定方案,学习动员

根据、市委文件精神,解读《区教育系统关于20年度民主评议党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通知》,制定并学习《曹杨职校“双评”工作实施意见》和计划表,制定征求意见表、党员评议表、民主测评表。

2、专题学习,认识

(1)中共《关于党员和服务工作的意见》;

(2)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走进基层、服务”活动,健全服务工作体系和机制的意见》;

(3)以科学发展观中等职业教育;

(4)参访红色宝地,增强党性教育——“红色之旅”;

(5)一次党性专题交流会。

3、走进,征求意见

(1)一函(征求意见函):给病假、家庭教师发一封慰问信,并征询意见;

(2)一箱(意见箱):校园内设意见箱,鼓励投交意见书;

(3)一表(征求意见表):给党支部所在的班组教职工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意见;

(4)一会(座谈会):一次座谈会,面对面交流,征询意见;

(5)一网(网上评议):设立网上评议论坛,鼓励党建网评议;

(6)一线(热线电话):设立征询意见。

4、意见反馈,党性分析

各党支部对征求的意见汇总和梳理,民主评议的意见反馈,组织党员党性分析活动,批评和自我批评,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分析评议内容见本实施意见点。)

党支部对党员的党性分析材料审核,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党性综合分析。

5、民主测评,综合评议

(1)评议党员:由教代会代表对每个党员民主测评;

(2)党员评议党支部:由党员对党支部民主测评。

党支部对评议结果综合分析,党支部与党员之间谈心,客观公正地对每个党员评议意见,并向全体教师通报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情况。

会议制度内容篇7

关键词:兼并重组股东会分析对策

一、股东会的法定权利规定及不足

股东会是股东双方沟通协调、化解矛盾、统一认识的平台,按照《公司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所列事项股东以书面形式一致表示同意的,可以不召开股东会会议,直接作出决定,并由全体股东在决定文件上签名、盖章。

以上法律虽明确规定了股东会在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的确定,董事会、监事会的组建,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亏损弥补方案的审议等涉及公司运营的重大问题都由股东会决定并作出相应决议。但按照《公司法》的立法原意,《公司法》仅提供原则性、准则性的规定,关于公司股东会的条款仅粗略明确了股东会的基本职能及召集程序,对具体问题进行特殊性、针对性规定的权力赋予了公司章程,并未制定着重实践操作的相应条款。然而煤业公司的设立过程中,由于各类章程示范文本制作粗糙、人们对易发问题缺乏事前认识及防范意识、法律服务介入较晚或者服务深度较浅等原因,公司章程条款基本照搬《公司法》原文,章程的自治职能未能等到有效发挥,在股东会基本制度设计、股东会会议过程控制等方面存在重大缺失,给股东会职能的有效发挥,以及公司运营的有序开展埋下了隐患。

二、股东会基本制度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按照《公司法》所确定的股东会基本制度框架,股东会基本制度由股东会的职权、股东会的召集与主持、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及表决程序等内容组成。股东会以股东会会议为表现形式,以股东会会议决议为最终成果。

1、会议召集流程需细化完善

公司的首次股东会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召集并主持,除此之外,一般由董事会召集由董事长主持,此外,具备召集权的还有副董事长、半数以上董事推举的一名董事、监事会、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等。由此可见,《公司法》注重的是召集权行权主体的确定和承接,但并未具体设定完善的召集流程。

在召集制度的设计上,应主要着重召集通知的完善。首先,应明确具体的召集通知义务人,一般可增设董事会秘书或类似职位,规定明确的通知义务并设置完成期限;其次,应明确通知的内容,通知不仅是会议时间、地点的告知,还应包含主要的议题、相关参会材料等内容;再次,还应就有效的通知方式作出限定。一般应确定书面通知为有效方式;最后,还应明确通知的生效标准。

2、议事方式及表决程序应明确

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为股东会制度的核心,应体现出灵活化的特点,应按照煤业公司股东人数的多寡、股权结构集中或分散、股东人合性强弱等因素,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按照区分重大事项和一般事项的思路,形成有利于股东、有利于公司的制度安排。但即使会议准备充分、安排妥当、顺利召开,也只发挥过程保障的作用,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才是决定股东会会议成果能否顺利形成的基础性因素,而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的设立,又涉及到了控股股东地位体现,小股东权益保障,股东各方权力平衡、股东会高效决策等诸多考虑因素。

目前,《公司法》仅就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这七类决议内容作出了表决权比例的要求;至于其他事项,则可由公司章程规定。所以在章程中对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的具体设立中,不宜进行简单的一刀切,直接规定类如“股东会所作决议需由全体股东一致通过”等内容,而应根据公司运营的实际需要,设置阶梯化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公司法》仅规定了“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并未规定通过任何决议必须经半数以上表决权同意。因此,在个别事项上,即使股东持有的表决权不足50%,也可依据章程的事先规定,实现该表决事项得以通过的目的。

三、股东会会议召开时的问题及完善

1、会议进程控制制度的完善

(1)股东不参会的处理方法

即使章程规定了完善的会议通知制度,会议召集人履行了完善的通知程序,会议通知也有效的送达了股东各方,但股东因各种因素就是不出席股东会,司法实践中,只规定义务而未约定责任的法律条款是缺乏保障的,在股东会会议制度中,同样适用这一规律。

章程虽没有强制股东方出席会议的执行力,却可通过事先的制度安排,约束股东出席会议,只有股东到会,才能为决议的通过创造前提条件。

(2)建立参会人员资格审核机制

股东代表是股东会会议的首要参会人员,除自然人股东本人参会或者法人股东的法定代表人参会的情况外,会议的主持人应重点核实股东代表的授权委托书,明确授权权限,及时制止超越授权权限发表言论的行为。

股东代表的陪同人员应受严格控制,除股东代表一方聘请的专业人员以及关系到决议事项内容的人员外,应禁止与会议无关的人员在会议上发言,甚至是列席会议,以有效的控制会议议题的连贯。本公司人员也应被控制。除需要就决议事项向股东会进行口头说明或者需要接受股东会询问的人员外,本公司人员,特别是与决议事项无关的高级管理人员,也不宜过多的参与股东会会议。

2、会议成果的形成与确认

股东会会议以形成有效的股东会决议为目标。在实践中,会上满口答应,会后即刻反悔的情况常有发生,因此,及时的形成相应书面文本,并由股东各方所确认,就显得尤为重要。

会议决议文本不仅是对会议决议内容的固定,在某些情况下,决议文本还会用以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因此,决议文本还需确保形式及内容的合法性和适用性,避免出现股东各方认可,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认可的尴尬情形。

会议制度内容篇8

关键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历史教学教学尝试

一、课标要求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国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二、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和《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共列出三方面的内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由此可见,本单元实质是一部近代西方政治简史。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由于各国具体国情不同,所以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模式不同,特点也就不尽相同,因此教材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英、美、法、德四个典型国家进行阐述,揭示了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与区别。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涉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德意志统一等众多重大历史事件,涉及《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国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等重要文件,还涉及议会、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联邦制、邦联制、共和制、总统制等政治概念。但是学生基本上没有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体系,也缺乏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

五、教学探索

基于学生现有知识与能力水平,要上好本单元,落实课标要求,难度很大。为此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探索:

1.了解政治,学好历史。

(1)政治制度(politicalinstitution)。

政治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狭义的政治制度主要指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

(2)资产阶级代议制。

又称议会制或国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3)国体和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指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如美国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美国的国体是资本主义;中国的统治阶级是无产阶级,中国的国体是社会主义。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的,代表国家行使权力以实现统治阶级任务的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体制。目前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主要有两种: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如英国采用君主立体,美国采用民主共和政体。

君主立宪制: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等)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受到了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分享权力、互相妥协的产物。其形式有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两种。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如英国,从法律上看,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但实际上英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则由君主任命对自己负责的内阁,直接掌握行政权,而由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有否定权,可见真正的立法权实际上不在议会。1871―1918年德意志帝国,就实行的是这种“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共和制主要有两种: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这两者的根本区别是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议会制共和制的议会是国民的代议机关,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等权力,议会制共和制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总统制共和制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三军。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

(4)国家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按照一定原则来划分国家内部区域,调整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外部总体形式。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国家。复合制国家是指由两个或多个成员国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近代复合制国家主要有邦联和联邦两种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与政权组织形式共同构成了国家形式。

2.画示意图,理清关系。

在学习《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要求学生结合《权利法案》或《美国1787年宪法》的具体条款,分别绘制出英国、美国国家政权运转机制示意图,并对示意图作出解释,请其他学生点评,加深对两国政体的理解。

3.填充表格,探究异同。

(1)对比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制。

比较项目:经济基础、国家性质、国家权力中心、司法权、国家元首是谁、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国家元首有无任期、国家首脑有无实权、政府首脑是谁、政府如何产生、立法权在哪里、议会与政府的关系等。

(2)对比法兰西共和国和德意志帝国。

比较项目:国家元首、行政机构、立法机、政体形式等。

(3)对比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

比较项目:权力中心、君限、内阁产生途径等。

(4)对比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制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比较项目:国家元首、元首产生方式、元首任期、元首有无实权、政府首脑、政府产生方式、国家权力中心、行政权归属、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立法权归属等。

4.角色扮演,感悟历史。

(1)《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别由一名学生担任议长、首相、国王三个角色,其他同学作为他的后援团。三位同学分别就议会、内阁、国王的职能、权限作介绍。议长的发言是:议会人员的构成和权限。首相的发言是:我是如何当选的,我有哪些权力。国王的发言是:我是怎样当上国王的,我有哪些权力。

(2)《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角色扮演。

会议制度内容篇9

一、代表议案的实际涵义与现状

所谓代表议案,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事原案。理论上代表议案包括修改宪法的议案、选举案、质询案、罢免案、成立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议案、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提出的一般性议案。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如此复杂,除了代表大会期间代表提出的一般性议案外,其他特殊议案②的发生概率极低,不具有研究的典型性与普遍性。

在缺乏组织与非特殊情况下,代表大多集中于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司法案件、建设项目与预算调整方面提出议案,虽然对于司法案件与建设项目能否成立为代表议案颇有争议,但实际情况却是在代表议案中大量发生。很显然,目前代表议案的实际涵义被代表们赋予了比较宽泛的一般议案的含义,而目前的法律制度并不比代表认识更明确。在宪法的原则规定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将几类议案放在不同章节,似表明了对于一般议案与特殊议案区别的立场,地方法规则是依据各自的情况,有的地方取广义概念,如山西等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的规定;但大部分地方则依然比较模糊,如江苏、贵州等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议案的规定仅笼统规定代表有权就“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提出议案。笔者认为,由于特殊议案不具有普遍意义,将代表议案的实质涵义限于一般议案既符合当前情势,也具研究与规范的实际意义。

自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提出代表议案以来,代表议案的数量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特别是近年来,攀升幅度越来越大。以第六至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数为例,如下表:

统计显示,目前代表一般议案正处于高涨阶段,显示了代表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也是代表工作和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结果。但由于宪法规定的代表议案的内容应当“属于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内容不易把握,相当多的代表议案并不符合代表议案要求,只能转作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例如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上,大会收到代表议案61件,其中有28件转作建议处理,占45.9%;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大会收到代表议案488件,其中有394件转作建议处理,占80.7%;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大会收到代表议案611件,其中517件转作建议处理,占84.6%;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上,大会收到代表议案830件,其中有730件转作建议处理,占87.9%;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大会收到代表议案1050件,其中712件转作建议处理,占67.8%,以上数字还不包括大量重复的代表议案。可见,代表议案数量越来越高,但能够立案由专委会初步审议的比例却总体上越来越低,而经过专委会审议建议列入大会议程并且列入大会议程的数量则更少。

议案的提出和处理应当受制于严格的程序,议案经以法定的方式提出后,必须先经过逐一审查,提出处理意见,然后由主席团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任何一件议案都不仅仅要牵扯到代表本人,还要牵扯到议案审查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全体会议等诸多方面和程序。不符合议案标准的数量如此庞大与不断增长的态势,直接导致了大会主席团、专门委员会审议中无效劳动的增加,甚至不堪重负,难以保证代表议案的审议质量。

但是,就目前代表数而言,代表议案的数量还越没达到应该达到的数量,假定每位代表平均每年认真准备并提出三件左右的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议案将达到一万件左右,而不是现在的一千多件。可见,对于代表议案数量的增长应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采取适当措施利用代表议案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发展而不是人大工作的负担。

二、代表议案的分析模式与问题

代表议案合理模式的制度设计是以代表的高度责任心和具备较高代议素质为前提的。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等仅作了比较简约的规定,部分地方虽以地方性法规对代表议案的提出与办理专门立法,但在代表议案的合理模式方面制度设计仍不详尽,代表议案合理模式并未得到比较有效的解决。

代表议案的合理模式包括合理的提出与合理的处理两个方面。代表合理地提出议案,是正确行使代议制中代表权利的必然要求,是代表个体素质与整体素质的充分反映,体现在规范的形式、合法的内容、正确的认识、合理的思维等诸多方面。代表议案得到合理的处理,是正确保障代表法定权利的必然要求,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设计合理性的证明,体现在对代表正确行使权利的保障、对代表不适当行使权利的合理制约、对代表议案法定性和严肃性的维护等诸多方面。

关于代表议案合理的形式与内容要件,宪法与法律均有不同程度的规定,但其形式要件与内容要件是否得到尊敬、遵守与运用,不仅决定于这方面的法律制度,而且受到代表认识角度、思维方式与代表议案处理程序的制约。如下表:

自觉性低代表权利自觉性高

权利来源高数量+低质量高数量+高质量

低数量+高质量高数量+低质量

制约度高处理程序制约度低

研究与设计代表议案合理模式的目的是发挥代表在管理国家事务上的重要作用,追求高质量的模式才是合理模式。从上表可以看出,代表议案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主要受到代表行使权利的自觉性和代表议案处理程序的制约程度的影响,而代表行使权利的自觉性是决定因素。在代表素质不可能及时提高与普遍提高的现状下,合理地设计代表议案制度亦能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如何在提高代表议案质量的前提下适当保有代表议案的数量。

但在目前情况下,代表对议案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议案处理程序还缺乏足够的了解,所提议案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代表的知情权还未得到充分保障,代表议案的针对性不够强等,使代表议案的作用发挥受到极大的制约:部分代表对议案规范与作用不甚了解,在满腔热情地提出后采取放任态度;大会主席团面对数量庞大的代表议案无能为力,在尊重与放弃的两难中采取转移劳动量的下策;制度设计对于代表权利能否制约莫衷一是,维持现状只有让非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工作人员分权。而合理模式的设计却遭遇保障代表权利使之虚化还是制约代表权利使之有效的两种理念的矛盾冲突。

在制度设计并不完备的情况下,代表采集议案的方式各行其是,内容五花八门,而又彼此影响,因此,部分代表抱着各种心态尽可能提出议案,甚至在媒体追捧下为了争当“议案大王”而滥凑数量的个别代表也不鲜见。当代表议案提交后,唯一有权处理的大会主席团没有合理授权的法律规定,负责议案实际工作的工作机构及其人员囿于习惯方式的樊篱,对于明显不合理的代表议案不能作废,事事请示大会主席团事实上却不可能,只有自作主张地将部分甚至是大部分代表议案转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

三、代表议案的历史趋势与解决

民主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代表议案是代议制民主的产物,它因为民主需要而产生,同样也因为现实的需要而发展。代表从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客观条件以及追求民主发展的愿望出发,从价值、制度、组织以及具体的建设项目等方面提出安排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的愿望,从而形成特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大会制度中的代表议案。历史与现实的发展证明,社会发展需要代表们的广泛参与,代表需要通过议案的方式表达意见、提出愿望。

但前文所述的代表议案的现状与已经呈现的规律并不等于其历史发展的趋势。因为在现实情况下代表议案的发展状况已经引起了高层领导和广大代表的深切关注。所以代表议案在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实践后,必然会产发深度的理论探索,觉醒代表的责任意识,催生相关的法律规定,使代表议案的质量产生一个全新的飞跃。

代表议案的发展是整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系统化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说,代表议案存在问题的解决与合理模式设计,要根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要符合代表比较习惯的方式和中国的政治文化,要适应代表文化素质与法律素质逐步提高的现实,要利于发挥工作机构的助手作用。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明确规定代表议案的合理内容,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代表议案实行废案制度。

目前困扰代表议案的主要问题是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具体,加强法律制度的设计,必须明确规定代表议案的内容范围,准确规范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以全国人大代表议案为例,代表可就宪法第六十二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提出关于修改宪法的议案,关于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议案,关于重大事项决定的议案和关于宪法及法律执行情况的议案等;规定除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投资金额巨大的工程建设项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中的重大变化,国家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以及其他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外,规定代表不得就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的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人民法院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地方事务、党派、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事务、经济文化建设项目、具体司法案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薪酬福利等具体事务等提出议案。

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签名人数不足法定人数,以及内容不符合上述要求,直接作为废案处理,不予审议。

其次,要进一步提高代表素质,增强代表参政议政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对于代表议案实行奖优罚劣。

代表在大会期间提出代表议案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保障代表这一权利的充分实现,列入大会议程并经过大会审议通过的代表议案,有关单位必须认真予以实施。

但如何合理提出议案,不断提高代表议案的质量,关键在于代表的法律素质与文化素质,在于代表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人大常委会和各代表团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代表培训,使代表明确议案的基本要求,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议案。不断提高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使代表提出议案时能够从本行政区的大局出发;努力保障代表的代表性,提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避免狭隘地局限于本部门本单位甚至是个人的小利益;引导代表依法对司法机关进行监督,避免通过代表议案方式影响司法独立;增强代表履职的责任心,鼓励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方式采集代表议案;强调代表客观求实和依法履职,认真思考,深入调研,使所提议案合理合法适当。

对提出重大议案,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代表或者代表团,予以通报表扬。贡献突出的,由国家予以奖励。但对于多次提出与事实不符的议案,或者多次提出废案的代表和所在的代表团,也应当予以通报批评。同时切实保障议案能充分反映代表的真实意愿,对于采取欺骗或者威胁手段,强制代表提出议案或者强制代表签名的任何组织和个人,所在单位或有关组织应当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要进一步发挥工作机构的作用,适当授以权责,协助代表提高议案质量,对代表提交的议案实行初步审查。

代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常委会机关应当为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尤其是大会秘书处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担负着做好代表议案登记、整理、摘报、分析、存档等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大会期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有效地处理好大会期间代表提出的议案,必须适当地授以权责,可以对代表议案进行初步审查。对不符合法定形式要件的代表议案,有权要求提出议案的代表在议案截止日期前补正,对不同意补正的,有权予以退回;对议案内容不属于人大职权范围内事项的,可以建议提出议案的领衔代表或者代表团团长撤回议案。提案人不同意撤回的,大会秘书处应当向大会主席团报告,经大会主席团同意,作为废案处理,不予审议。对不提交主席团会议审议的,经领衔代表或代表团团长要求或者同意,大会秘书处将其按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

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构及代表团负责议案的工作人员应当主动协助代表作好议案的收集、整理、撰写、打印等具体工作,为代表议案调研时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适当的便利条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成立专门的代表议案工作部门,为代表提案服务。

总之,代表依法提出议案是法律规定的权利,如何充分保障代表的提案权,不断提高代表议案的质量,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重要问题,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方面。事实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正在不断努力,部分代表也已经在代表议案的采集与制作上不断探索。如利用广告征集议案、建立专家型议案脑库、转发议案公开信、工作机构代拟等等,虽然这些方式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已经有了比较可喜的开端,只要适当地加以组织引导、制度规范、人力保障,代表议案进入良性轨道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注释:

会议制度内容篇10

为加强会议管理,规范会议程序,提高会议效率,保证会议质量,使政令畅通、信息通达,特制订本制度。

一、会议种类

营业部会议包括:年度工作会议、主任办公会议、周工作例会、专题会议、经营形势分析会议、党支部组织生活会议和政治理论学习会议。综合管理部负责会议的统一计划、协调和管理。

二、会议内容、组织程序和召开时间规定

(一)、年度工作会议

年度工作会议传达全国经济、金融工作会议及总行、省行、市行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年度工作,部署本年度任务等。

营业部年度工作会议由主任召集并主持,营业部全体人员参加。

营业部年度工作会议每年初召开一次,其程序、议题和工作报告须经主任办公会议研究确定。

(二)、主任办公会议

主任办公会议是营业部日常管理工作最高决策会议,研究决定本部重要经营管理工作。主要会议内容是:

1、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方针政策的具体措施;

2、研究确定各项业务的发展规划、经营政策和计划;

3、审议营业部的基本规章制度;

4、审议营业部重要会议报告;

5、研究经营、管理和发展中的重大事项;

6、决定以营业部名义表彰和授予的集体、个人荣誉称号;

7、审定以营业部名义签定的涉外重要文件;

8、研究决定其他重要事项和相关工作。

主任办公会议原则上一个月召开两次,由主任或委托副主任召集并主持,各部室主要负责人参加。对主任办公会上形成的各项工作安排形成督查督办事项,建立督查办登记簿,明确内容、要求和责任人,列入主任督办事项进行督办。综合管理根据会议主持人的指示,编发会议纪要,经综合管理部经理审核后,报会议主持人签发。

(三)、周工作例会

周工作例会定于每周一上午8:30召开,如无特殊情况不专门通知,参加人员为:部领导、各部室主要负责人或正副经理人员。会议主要内容是调度上周安排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由各部室汇报上周主要工作和本周工作安排,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要限时,要指定督办者。

(四)、专题会议

专题会议依据主任办公会、周工作例会议定的意见及主任的指示,就某一具体工作研究并提出政策、措施。

主任可以如开专题会议,副主任可以召开研究分管工作的专题会议。凡是召开专题会议解决的问题,不再提交主任办公会议讨论。参加会议人员由会议主持人确定。

专题会议通知、记录及纪要整理由承办部门负责。会议纪要经部门参加会议的主要负责同志审核后,报会议主持人签发。

(五)、经营形势分析会议

经营形势分析会议主要内容是:

1、通报上季度各项业务运营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和不足;

2、研究预测一定时期的存款、贷款等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3、分析其他对我部业务开展、指标运营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经营形势分析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由主任或委托副主任召集并主持,营业部全体人员参加。

(六)党支部组织会议和政治理论学习会议

党支部组织会议和政治理论学习会议主要内容:

1、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中央金融工委和上级行党委有关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决策、决定;

2、提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

3、讨论决定营业部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事项;

4、审议营业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常务工作者的表彰和授予荣誉称号的决定,推荐由上级党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名单;

5、根据上级行党委的安排部署,以思想作风建为重点,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增强党性修养,努力提高全体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弘扬无私奉献、甘于吃苦、任劳任怨的精神。

党支部组织会议和政治理论学习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时间为每月第一周的周五8:30召开,由主任或委托副主任召集并主持,营业部全体党员参加。

三、会议要求

1、出席各类会议的人员须在会前做好充分准备,准时出席会议,因故不能到会时,需提前向会议召集人请假。

2、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要精力集中,认真研究有关文件,虚心听取他人发言,要认真做好记录,以便做好落实;出席会议人员发言、讨论时应紧扣议题,突出重点,言简意赅,以保证会议的效率和质量。

与会人员遇有特殊情况需要处理时,应向会议主持人请假,经同意后方可离开会场。各类会议禁止吸烟,禁止随便进出,禁止接听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