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环境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28:27

新能源市场环境分析篇1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目标客户营销策略

一、新能源汽车概述

简单来说,新能源汽车就是使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的汽车,典型特点就是采用了新型的车载动力装置。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包括两点,第一,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在传统内燃机技术上,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达到20年;而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基本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在商用化、产业化等方面,甚至具备一些优势。第二,进一步开辟我国的汽车市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但是普及率依然较低,因此在动力系统的选择上更加广泛。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在研发、产业化方面具有优势,因此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阻力更小。

就目前而言,新能源汽车的种类较多,常见如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例,优势体现在:油耗低、污染小,单独使用电池驱动时能实现零排放;能解决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问题;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不必追加投资;多个动力源同时工作,能提高整车的动力性能。在我国,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环境,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成为相关企业研究的重点。

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

我国在2001年提出了863电动汽车专项研究方案,并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扶持政策。2009年1月我国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试点工作,确定了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开展电动汽车示范工程;2010年6月试点城市扩展到20个,同时提出了购买补贴方法,具体如下表所示。

2010年5月,我国开始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上海、杭州、长春、深圳、合肥等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以上海市为例,2012年12月出台了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购买符合标准的纯电动汽车,上海市将补贴4万元。如此一来,购买一辆纯电动汽车,国家补贴约7万元,上海市补贴4万元,节省车牌费用约7万元,总计省去购车费用17万元。从全国来看,国家补贴政策逐年退坡,例如2013年以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为4000-50000元,2014年、2015年补贴标准分别降低了10%、20%;2016-2020年间,补贴标准再次降低20%,这对于汽车的销售会造成一定影响。

(二)消费环境

第一,从消费者的认知度来看,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较高,了解和不了解分别占比78.5%、21.5%。随着国家和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宣传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人们的认知程度也在相应提高。第二,从购买心理来看,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满意点主要是油耗低。Bain中国公司的报告显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最为关注的因素是售后服务是否便捷、电池使用寿命、充电一次行驶里程、充电时间和成本等。第三,从影响因素来看,针对消费者的调查显示,费用高成为阻碍购买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技术不成熟。

(三)使用环境

(1)使用成本。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例,在美国相比于传统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优势不明显。而在国内,只有行驶更长的路程才能收回成本,这是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占比较低的重要原因。分别以比亚迪-唐(2.0t四驱旗舰版)和大众途观(1.8t四驱风尚视野版)为例,对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普通燃油汽车的10年15万公里的使用成本。其中,前者裸车价约为28万元,去掉国家补贴、地方补贴,购车价约为23万元;充电设备购车时附带,壁挂充电器安装费用约为0.5万元;免费上牌,节省费用设为3万元;在行驶成本上,以每年1.5万公里计算,电力、动力比例按照7:3计算,每年花费约3800元,10年共3.8万元;保养和维修成本10年共计2.4万元;保险费用10年共计3.5万元;不限行优待政策,节省打车费用约为2.6万元,最终计算得出成本为33.2万元。后者购车费用约为25万元;上牌费用假设为3万元;在行驶成本上,以每年1.5万公里计算,百公里油耗为9L,每年花费约7500元,10年共计7.5万元;保养和维修成本10年共计5万元;保险费用10年共计3.7万元;限行政策打车费用约为2.6万元,最终计算得出成本约为46.8万元。两者相比,可见使用成本差异明显。

(2)配套设施。在试点城市中,广州计划建设1500个充电桩,并且在商务楼、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停车场等位置,按照停车位20%的比例设置充电桩,其他车位预留充电桩接口。深圳则计划建设53座公共充电站、36座公交充电站,确保充电设施密集度达到加油站的50%。截止到2016年,全国范围内已经建成2000多座充电站,10万个公共充电桩,86万个私人专用充电桩。到2020年,我国计划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3)售后服务。以荣威e50纯电动车为例,售后服务采用5年三包政策、10万公里三包政策。消费者购买汽车以后,可以在4S店内保养维修,也可以要求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而且,车身配备了远程监控系统,在后台技术支持下,能够实时了解车辆的性能,确保消费者放心使用车辆。以比亚迪-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例,车身侧面标有542标识,其中5代表0-100km/h的加速时间在5秒以内(约4.9秒),4代表四轮驱动,2代表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2L。在售后服务方面,一方面,整车6年或15万公里的超长质保;另一方面,作为混动车型非常重要的电池,电芯享受终身保修。

(四)经济环境

以上海市为例,2016年12月汽车牌照成交价最低价为87600元,平均价为87685元。全国各地对于机动车的控制形成了一牌难求的现象,而新能源汽车免费上牌,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一大因素。伴随着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零首付、零利率、以旧换新等优惠方案的出台,为消费者的购买创造了更多空间,这些都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客户营销策略

目前,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较高,但是在购买车辆的态度上仍不明确,进一步宣传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特点,打消消费者对于配套设施、成本、技术的忧虑,成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经营发展的关键。具体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产品差别。新能源汽车在市场定位上,应该考虑到生产企业的个性,突出在低碳、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例,节能、省油均是和传统车型区别开来的特色。第二,服务差别。目前消费者在技术成熟、保养维修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存在忧虑,为了消除消费者的忧虑,生产企业应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安全保障,促使消费者产生安全、可靠、方便的理念。第三,形象差别。当前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在外形上是基于传统车型进行的二次开发,因此外观大体相似,主要是通过标识、车身贴等进行区分。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突破目前车型设置上的限制,提高驾驶人员的社会认同感,突出环保节能的心理诉求,从而刺激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使用。

(一)政府市场

对于政府市场而言,严格依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其中规定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扣除补贴后,价格要控制在18万元以内。政府在购买车辆时,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是公开招标,二是协议合同。为了满足车辆选用细则,生产企业特地研发出满足相关规定的汽车,成为公务车市场的有力竞争。另外,考虑到政府用车的特点,会对中标企业和产品带来积极的导向作用,以提高消费群体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二)私人市场

对于私人市场而言,新能源汽车主要用于高档人才、年轻人、个性人群,这些人注重生活品质,而不是随波逐流;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对环保理念具有全面的认识,能从生活细节中奉行绿色消费;而且热衷于新型科技,喜欢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对于这部分消费群体,营销重点在于倡导环保出行,可以对环保运动项目、话剧、音乐会提供赞助的形式,来传递绿色环保的消费观念,促使新能源汽车不断扩展私人市场。

(三)公共服务市场

对于公共服务市场而言,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大力推广公交车、出租车等,来取代传统能源汽车。在市场营销上,应该积极了解公共场所的需求,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产品设计等,并提供维修保养服务,凸显出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另外,还要参加公益慈善活动,以及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赛事、展会,以树立注重环保、承担责任的形象,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满足国家节能环保的需求,有利于生产企业可持续发展。文中从政策、消费、使用、经济等方面,分析了新能源汽的市场环境,并从政府用车、私人用车、公共服务用车等市场探讨了相关营销策略,希望可为实际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沈玲.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分析及目标客户营销策略[J].上海汽车,2013,(5):6-10.

[2]聂凯,谢丹凤,李巍等.新能源汽车城市物流碳排放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9):134-140.

[3]童芳,兰凤崇,陈吉清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保有量预测[J].科技管理研究,2016,(17):112-116.

[4]武建龙,刘家洋.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演进风险及应对策略――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72-77.

[5]熊勇清,陈曼琳.新能源汽车需求市场培育的政策取向:供给侧抑或需求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5):129-137.

[6]肖阳,薛寒欣,陶桂芬等.领先顾客的消费者创新性对新能源汽车采用意愿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6,(6):50-58.

新能源市场环境分析篇2

关键词:义乌;投资环境;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113-01

1义乌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义乌市投资环境的综合性、差异性及动态性等特征,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可量化、尽可能少的原则,并根据现有统计水平,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四大方面选取30个评价指标构建义乌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具体为:

(1)反映义乌经济环境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自营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集贸市场成交额。

(2)反映社会环境的指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生活污水处理率、万人拥有高校在校生数、科技三项费用、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万人拥有床位数。

2义乌市投资环境评价实证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多元统计分析技术中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一定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测算出各个指标在样本之间的相对差距,对原始变量数据矩阵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一组具有某种良好的方差性质的新变量,这组新变量彼此互不相关且在各自的特征方向上有最大方差,从中选取前几个变量来代替原变量,计算其权重,然后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进行排序。

2.1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义乌市2002―2006年与投资环境相关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所有数据均来自《义乌统计年鉴》(2003―2007年)。

2.2实证分析

(1)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的影响。

建立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并求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按特征根大于1原则,选取前3个主成分(见表1),其方差累计贡献率为97.803%,说明前3个主成分已包含原始数据97.803%的信息,能较好地代表整体指标,可信度较高,因此选取前3个主成分作为评价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

(2)计算每个主成分在每个变量上的负荷,各主成分负荷情况如下:

①第一主成分F1在以下几个指标的负荷比较大: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自营进出口额、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公路客运量、科技三项费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集贸市场成交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用电量、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及公路货运量等,这一因子主要反映义乌的经济实力、经济外向性、市场规模、职工收入情况、科技水平、医疗卫生条件以及生活服务、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情况,权重(累计贡献率)达84.351%,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对投资环境总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②第二主成分F2在生活污水处理率的负荷值最大,主要反映义乌生活环境状况;在万人拥有高校在校生人数的负荷值比较大,主要反映义乌教育状况。这一成分的权重为8.599%。

③第三主成分F3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末劳动力资源总数、第二产业比重等指标上负荷较大,这一因子反映了义乌的劳动力资源及经济结构等方面的情况。这一成分的权重为4.853%。

(3)计算变量得分系数及主成分表达式。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表,可以得出主成分表达式:

F1=0.010X1+0.006X2+……+0.057X30

F2=0.054X1+0.057X2+……+0.027X30

F3=-0.001X1+0.003X2+……-0.077X30

(4)计算综合得分。

以这3个主成分各自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构建投资环境综合质量评价模型:

综合得分=0.84351F1+0.08599F2+0.04853F3

根据此模型计算义乌市2002―2006年各年投资环境综合得分,见表2。

3对结果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3.1结果分析

(1)通过综合评价表的得分可以看出义乌市总体投资环境自2002年以来有较大改善,综合得分由2002年的-0.62758提高到2006年的1.385688。

(2)从义乌投资环境综合得分可以看出,义乌投资环境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原因在于占84.351%的第一主成分F1的数值在2005年和2006年均出现了较大增长,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义乌综合经济实力及基础设施的情况,第一主成分数值的增长主要体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集贸市场成交额、全年用电量、公路客运量等指标的大幅增加,如2005年,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比2004年增长36.44%;集贸市场成交额达388.9亿元,比2004年增长19.69%,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的战略,商贸业持续繁荣,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市场是义乌经济最大特色和优势,市场在义乌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全年用电量比2004年增长30.41%。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148元,比2005年增长16.35%。

3.2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提出优化义乌投资环境的对策建议:

(1)节约能源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根据义乌市能源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稀缺的实际,综合运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盘活土地存量,促进集约、节约用地,以缓解资源短缺对义乌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义乌一直坚持“市场先发、商贸主导”的发展路径,义乌小商品交易市场从区域性集散市场发展到全国性集散市场,带动了当地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商贸业持续繁荣发展是义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市场的龙头地位不动摇,并充分发挥义乌市场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引进新的商品,培育新的行业。加大市场商品招引力度,吸引各地企业把义乌作为产品销售中心,促进义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市场经济大辞典[m].北京:新华社出版社,1993:439.

[2]潘霞,范德成.区域投资环境的评价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8).

新能源市场环境分析篇3

【正文】

一、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

环境经济学科的产生与环境的日益严重并引起普遍关注是分不开的。自人类进入社会以来,在追求经济增长的驱使下,人类对环境展开了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开发利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战后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一些工业化国家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表现出了空前的增长热潮。虽然在极短的时期内,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大加剧了对耕地、淡水、森林、矿产的消耗,引发了深重的环境灾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不利。仅20世纪50~60年代的“八大公害”事件就曾使成千上万的人直接死亡。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与农业社会时期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不仅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且严重削弱了自然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支持能力,给人类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这种严峻的环境形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的环保意识空前高涨,环境运动在发达国家开始蓬勃发展,一大批社会有识之士也加入到宣传环境保护的行列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1962年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Carson)写的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引起的轰动。该书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带来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永远失去“明媚的春天”。该书的问世,对公众的环境意识施加了重大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前景的关注。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开始对环境问题进行意义上的探讨。从20世纪50年代起,生物学、化学、地等自然科学开始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探索,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取得了比较重大的进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经济学者开始运用经济与经济学对环境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探讨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途径等课题。同时发现传统经济理论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两大失误在于,一是低估了环境负外部性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广泛影响。仅仅把外部性当做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种偶然、个别的现象,而忽视了在大规模开发与利用环境资源过程中外部性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这一事实,因而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后果。二是传统经济理论片面强调Gnp作为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指标的作用,而忽略了Gnp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对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不仅使环境有了一个重要的新的分析视角,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在严峻的环境现实面前,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开始关注环境问题,这意味着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客观条件正在逐步成熟,随着大量的有关环境经济研究成果如各种关于环境问题的学术研讨会、期刊、教科书等的迅猛增加,环境经济学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并且随着环境现实的发展变化与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得以迅速发展。其发展轨迹实际上沿着两个方向同时抑或交替地向前推进,一是微观环境经济分析的不断深入,二是宏观环境经济分析的不断拓展。

新能源市场环境分析篇4

关键词:企业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审计

营销审计作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控制工具,已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重视,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管理思维。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对营销审计的理论研究,在管理非常优秀的少数跨国公司内建立了类似的机制。但是,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一套规范的营销审计控制系统,有些企业往往只是在遇到危急情况时才进行,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临时性的问题。因此,科学审视企业营销审计,深入研究企业营销审计,探讨如何实施企业营销审计,是企业在新经济下面临的新课题。

企业营销审计的作用

营销审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源。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成熟,企业竞争愈加激烈,而企业内部的生命机能和生长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发展。市场营销审计能够有效帮助解决企业在不断激烈的竞争中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营销审计是企业战略控制与管理的重要工具。现代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重视市场营销,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市场营销审计是实施战略控制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企业的营销环境、目标、战略及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独立和定期的审查,以确定企业的市场营销范围,捕捉市场机会,改进营销工作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营销计划,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绩效。

营销审计是企业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在不断加深,企业为了规避、减少经营风险,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在营销管理方面,存在随意性,规范化不足等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经常对企业的营销水平作全面的定期检查,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营销审计对企业营销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帮助企业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规避营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企业营销审计的原则

企业营销审计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审计,它是对营销全部过程中的环境、目标、战略所作的全面、系统、独立的审查与评价,旨在发现企业营销过程中的问题和可能机会,为进行高效率的营销决策、进行准确的营销投入提供依据。企业市场营销审计要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实施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科学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原则。企业营销审计要把营销及与之相关的市场当作审计对象,进行整体全面的审核、判断与分析。既要从大处着眼,如营销环境、营销战略,又不可忽视小的方面,如某种推销活动、销售人员个人业绩等。同时,营销审计要制定科学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确定审计内容范围。

系统性与有序性原则。企业营销活动是个大系统,它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营销审计必须应按系统有序展开,对营销环境、内部营销系统以及各项营销活动进行有秩序的检查,并考察构成子系统的因素变动及相互关系,寻求营销资源的最佳组合、组织结构的最佳构成,使整个营销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发挥最大功能,取得最好的营销业绩。

独立性与公正性原则。市场营销审计必须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才有实际意义。一方面,营销审计机构应独立设置,不能由某个营销部门兼任。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不参与企业营销活动,使审计人员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营销状况。通过自我审计、内部交叉审计,上级公司审计以及聘请外来专家进行审计等途径,以保证对企业的营销状况做出严肃而公正的评价。

定期性与即时性相结合原则。市场营销审计可以帮助企业预见和避免问题的出现,企业应将营销审计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定期、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以使组织及时纠正行动,将问题消灭于无形。只有这样,市场营销才有实际效果和生命力。同时,为及时了解企业营销绩效的实时信息,应将营销审计与营销绩效的实时控制系统相结合,对营销目标、营销成果(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成果)进行测量,分析原因。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原则。传统审计分析方法是在静态环境中对企业状况进行分析的,没有涉及企业的战略领域。而企业市场营销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营销活动的内容也不断变化更新,因此,企业市场营销审计不仅要吸收传统审计方法的精华,还要根据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特点,结合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动态考察与评价企业营销活动。

企业营销审计的主要内容

营销环境审计。企业营销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目标环境。营销环境审计具体包括市场规模、分布、潜力状况、市场占有率、增长率,盈利方面的变化;公司主要细分市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现有及潜在的顾客对企业的评价;竞争者的目标、战略、优势、劣势、规模、市场占有率;企业的分销渠道以及不同分销渠道的效益和潜力;供应商的推销方式,经销商的渠道等。

企业市场营销必须审时度势,在分析人口、经济、生态、技术、政治、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只有经过市场营销审计的检验,才可能更明确。由于市场营销环境的不断变化,原来制定的市场营销战略也必须相应地改变,也需要经过市场营销审计来进行修订。尤其对企业外部营销环境审计应注意不同国家、地区有不同环境,一家企业在不同地点所面临的外部营销环境是不同的,企业应对每一个具体条件下的营销环境分别评价。

营销战略与策略审计。营销战略审计主要审计企业的各种营销目标和战略,评价它们对当前的和预测的营销环境的适应程度。具体审查分析企业是否能按照市场导向确定任务、目标并设计企业形象,企业竞争地位选择能否与企业任务、目标相一致,企业是否能制定与产品生命周期、竞争者战略相适应的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在对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审计与评价时,应注意国际经营的特有问题,如营销标准化、本土化、转移定价、进入市场方式等。

营销组织审计。通过市场营销组织审计,能够评价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在执行市场营销战略方面的组织保证程度和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应变能力。包括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及面对市场的灵活性、适应性,营销组织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达到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营销效率的目的。

营销系统审计。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的审计,主要是审计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有关市场发展变化的信息来源,是否有畅通的信息渠道,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营销研究,是否恰当地运用市场营销信息进行科学的市场预测等。包括市场营销计划系统的审计、市场营销控制系统的审计,新产品开发系统的审计、营销信息系统审计。

营销计划系统的审计主要包括计划范围、应具备的要素、特性、制定程序以及方案的审查。市场营销控制系统的审计主要是审计企业对年度计划目标、赢利能力、市场营销成本等是否有准确的考核和有效的控制。新产品开发系统的审计主要是审计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系统是否健全,是否组织了新产品创意的收集与筛选,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如何。营销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包括营销信息系统的设计、使用构成及建立营销信息系统的条件审查。

营销绩效审计。营销绩效审计是在企业赢利能力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审核企业的不同产品、不同市场、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分销渠道的赢利能力,审核进入或退出、扩大或缩小某一具体业务对赢利能力的影响,审核市场营销费用支出情况及其效益等。

值得强调的是,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循环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模式,绿色营销理念深入人心,因此企业营销绩效审计的内容也应不断拓展与深化,应重视营销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与评价,把社会效益评价纳入营销审计。

另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营销具体环境是不同的,企业在进行营销绩效评价时,应充分考虑不同营销环境对营销成果与效率的影响,在每一个具体营销环境下评价营销绩效。

市场营销职能审计。市场营销职能审计主要是审计企业的产品质量、特色、式样、品牌的顾客欢迎程度,企业定价目标和策略的有效性,市场覆盖率,企业分销商、经销商、商、供应商等渠道成员的效率,广告预算、媒体选择及广告效果,销售队伍的规模、素质以及能动性等。

营销风险审计。现代企业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在不断加深,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许多企业尚未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因此,企业市场营销审计也应该关注、参与风险管理。营销风险审计应包括营销风险识别、营销风险评估和营销风险控制三个方面。

资源管理与控制审计。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要加强对各种资源的有效管理,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加强资源管理与控制的审计,对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如品牌、专利、知识、技术诀窍、客户关系、客户信息等)进行评价与管理。

企业营销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市场营销受客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而某些决策往往又带有主观性,为了经济、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应重视以下问题。

科学确定审计内容与范围。营销审计人员要与企业高级经营人员共同研究,就企业的营销审计目标、营销审计的范围、工作的广度、深度、审计数据的来源、报告的形式和审计的时间要求等有关方面的问题与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认真切磋,以达成一致看法。

全面搜集数据资料。根据营销审计计划收集和核实数据,确定评价标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实地访问、掌握确切的资料。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时间和降低审计成本,必须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在搜集资料过程中要坚持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相结合的原则,不能仅仅依赖于接受营销部门所提供的现成资料。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应有一定比重的资料来自消费者、合作伙伴、分销商企业、供应商以及社区、公众和媒介等的评价。因为这样的资料往往是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他们对该企业看法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帮助营销审计人员发现以前可能被企业忽略的问题。科学制定评价标准。企业营销审计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要科学、客观评价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由于我国营销管理发展较晚,与之相适应的营销控制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也不成熟,需要研究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营销管理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这是营销审计的基础。

新能源市场环境分析篇5

[关键词]新创企业商业模式转型环境

一、引言

随着中国转型经济的不断深化。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新创企业(newventure)面临的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新创企业的生存面临着更大的威胁和挑战。在这情形下,新创企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并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商业之路。成为决定新创企业生存发展和竞争优势的重要问题。

现有的理论研究,一方面强调了新创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获取和利用等手段实现竞争优势的提升;另一方面强调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开辟新的商业模式,快速占领市场。而在技术波动性较强的转型经济环境中。这两种途径并没有对新创企业带来明显的效果。事实上,新创企业尽管资源稀缺、规模较小,但是仍然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现有社会网络和资源,优化现有经营范围,整合现有商业模式,从而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稳定其生存地位。然而,很少地研究探索和分析了新创企业如何通过整合集成现有商业模式来完成竞争优势的建立和财务收益的积累。本文以LH公司为例,将分析研究该新创企业的集成整合商业模式转型过程以及思路。通过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设计分析,为更多的新创企业管理者提供新的市场竞争思路,并弥补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

二、LH公司的战略概述

1.公司简介

LH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由国企、外资、民营三方出资_的保洁公司。该公司现有员7_53人,目前,公司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楼宇保洁、环境绿化、场区环卫、绿化工程实施。公司资产总额131.6万元,资产负债率6.84%,财务状况良好。LH公司正处于业务发展的增长阶段,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性,该公司在绿色保洁技术方面已经不存在优势,同时客户资源也逐渐平稳,发展新客户难度逐渐增大。公司高层管理者意识到必须开辟新的经营管理思路。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

2.LH的Swot分析

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结合自身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以及竞争优势制定而成。这样才能够客观、现实、科学地根据自身现状完成战略目标,并有效指导企业管理实践。我们使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0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方面分析本公司的经营环境和竞争优势。

(1)内部经营环境及优势分析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我公司在不断构建公司资源组合及培育公司核心能力的过程中形成了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LH公司依托了一些实力雄厚,资源丰富,品牌影响力高的客户,为自身赢得更多的竞争实力和项目机会,同时可以借助于客户获取更有价值的其他稀缺资源等。②财务状况良好,成长趋势明显。公司虽然业务收入的利润率并不高,但总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曲线,这表现出公司具备非常好的成长价值或成长性,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具备长期发展所需的基本生存保障。③具有相当的绿化工程业务经验和基础。公司自成立至今,先后承揽了多个大中型绿化项目,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管理经验并提升了业务技能水平。这对公司未来的业务扩张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保障。④业务呈现多元化趋势。公司已经从单一机楼宇保洁业务扩展到多方面环境工程业务,例如环境绿化管护、场区环卫、绿化工程实施、物业管理等。公司业务已经呈现多元化,价值链得到延伸。⑤经营业务及区域特征明显,当前业务区域主要在西北地区开展。公司业务领域扩展明显。覆盖率增加,业务跨度适宜,都属于环保工程范畴。这使得公司可以充分发挥以往的技术、服务、工程实施等经验。

(2)内部经营环境及劣势分析

尽管公司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发展基础,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劣势,阻碍了公司的全面扩张和发展。主要劣势有:①战略规划不明晰,公司管理者始终未能就公司的战略定位形成共识,导致中长期发展规划缺失。各业务模块发展受到阻碍。现有利润率较低的问题仍然在未来很难得到改善,很可能使得公司丧失历史性的发展机遇。②公司经营业务的投资回报率不高。公司当前大部分资源和投入都是针对以陕西内部市场项目为主,而且大多数是保洁业务。这些业务所涉及的内部市场资源获利能力差,且属于劳动密集型,因而项目收入较高但利润率较低。③内部管理效率较低。由于公司逐渐走出去,开展多元化业务,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此时管理效率较低。无法适应快速的企业发展需要。公司的激励系统不完善、组织结构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人才流动性大,人才质量不高,这就进一步阻碍新的业务模块顺畅开展甚至新的战略规划有序执行。④承接绿化工程资质不够。尽管公司已经具备相当的绿化工程业务经验。但是由于公司自身注册资本不足1000万,年度承接工程量不足申请资质要求,导致公司目前仍无法加大承接外部市场绿化工程项目。

(3)外部经营环境及机会分析

公司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动态多变的复杂外部环境影响。但是这些外部环境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诸多的潜在商机。首先,国家宏观政策对“环境保护”活动具有相当的扶持和税收优惠,这为公司提供了宏观产业政策方面的契机。其次,

“城市绿化”已经被许多城市政府所重视,并成为城市“政绩”的衡量指标。这为公司扩展绿化工程项目提供了很多的机遇。最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社区和写字楼的物业管理已经成为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一大需求。公司目前具备楼宇保洁、一般物业管理、绿化等项目经验,这为公司大力拓展高质量物业管理奠定了技能和经验基础。也是公司开展“物业管理”这一新业务模块或者说综合性业务模块提供了契机。

(4)外部经营环境及威胁分析

“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公司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来自外部市场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一方面,公司在扩展外部市场业务时,将面临规模大、实力强、外部关系网络丰富的企业的竞争威胁,尤其在承接大型物业管理项目和绿化工程项目时受到成本、品牌、经验、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制约;另一方面,高度的“市场化运作”可能导致外部竞争对手摄入现有的集团内部市场竞争。很可能使公司丧失原有的内部市场项目的资源获取优势,从而影响了基于内部市场的财务绩效的稳定性。

3.LH公司的战略目标与定位

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目前的业务多元化较为明显,主要是由于自身的社会资源和网络而形成的格局。同时,t公司是一家新创企业,以利润增长为目标,并可能轻易剥离某类业务。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设计新的战略模式和管理创新成为决定LH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鉴于此,公司管理者提出了新的

战略目标和定位,以跨层面综合集成的模式形成了新的战略规划框架(见图1)。

三、LH公司的集成整合商业模式分析

在新的战略目标和定位框架下,LH公司将从上面图中的几部分入手,加强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具体地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本地市场优势,深度开发外部市场

LH公司的本地市场一直是我公司财务收益的基本保障,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随着公司市场化的深入,将迎来外部市场激烈的资源和项目竞争,为了保证公司利益和降低经营成本,公司应当大力强化本地市场的业务能力,稳固内部市场,积累更多的技能技术、项目经验,提升服务管理质量,从而提升和确保深度开发外部市场的核心能力。

2.以楼宇保洁为切八点,推动外部市场物业管理业务发展

综合来看,LH公司面临的环境机遇蕴藏,优势凸显,有能力通过楼宇保洁获取外部市场资源和关系网络,具备了向物业管理公司过渡转型的基本条件。物业管理公司未来将利用物业管理业务专攻建立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并通过此平台集成现有业务能力(如保洁、绿化、物业管理等)发挥集成优势,拓展各大公寓楼物业管理业务,为股东带来较大的利润回报。

3.加大绿化工程项目业务开发力度,延长相关价值链

绿化工程项目将成为LH公司非常具有利润潜力的主要业务之一,它将整合公司业务能力,延长公司价值链。绿化工程项目具有高附加值,可以为公司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但是目前由于注册资本的不足,影响公司年度工程量总额,使得公司绿化资质一直难以获取,无法大量承接外部市场的工程项目。这就需要相关的支持活动来辅助开拓外部市场,并通过对“绿化资质”的获取投入,获得不同价值环节的利润回报。

4.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建立财务管理策略,增加公司收益利润盥

除了公司商业模式或外部业务规划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能力也需要进行规划和模式创新。当前公司管理者队伍的综合管理水平与发展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公司职员整体素质不高,这制约了公司的管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公司要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上,树立战略眼光,不要斤斤计较眼前得失,而要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舍得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使用人制度公平透明开放,工作报酬合理,物质环境平等公开,企业文化公正;其次,建立学习和培训机制(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观念、心理等),调动管理者以及各业务部门员工接受培训和开发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极大地激发人力资本的潜能并使之成为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最后,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制定适合公司以及不同业务员工的激励性、竞争性的薪酬体系。

通过上述的战略规划描述,LH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商业模式创新思路,形成了支撑新的战略目标和定位的集成整合商业模式创新体系。LH公司力争在未来3-5年内实施新的战略规划方案。确保公司的资产得到重组和优化,并形成良性循环的集成商业模式,整合公司自身的价值链,增强了公司经营获利能力。最终在以企业基础(品牌、社会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招聘、考核、激励)、财务资产管理(重组、融资、预算等)、工程业务(设计、施工、开发)为辅,设计调整组织结构,延长提升价值链为主的集成整合商业模式上得到全新的效果体现,具体如图2所示。

四、集成整合商业模式的保障措施与策略

基于集成整合商业模式战略的形成,我们可以看出新的战略规划实施有助于创造高附加值的利润,更能以最大效率给股东高额利益回报。但是新的战略方案具体操作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将受到许多因素制约,以至于无法顺利实施战略方案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及措施。因而,为了确保上述思路得到贯彻落实,使得公司能够持续健康发展,LH必须设计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策略。

首先,公司针对本地市场可以完全由“保洁公司”进行业务模块整包,既帮助公司节省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又可以加快业务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公司内部应当减少职能交叉,明晰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实施扁平化管理,分离市场拓展与保障服务职能,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和效率。

其次。建议LH公司许可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建立新的物业管理业务模块,将楼宇保洁划归为物业管理公司,统一到物业管理业务模块中进行市场化管理。物业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增资扩股,进行融资再投资管理。成立后的物业管理公司将主要负责物业管理业务的市场开发和经营,主要通过楼宇保洁业务逐步深入到各楼字、社区的物业管理业务。另一方面,新的物业管理公司可以与绿化工程业务进行合作,帮助保洁公司或者相关绿化工程公司承接绿化工程项目,共赢获利,增加投资回报率。

再次,LH公司可以采用融资方式,增资扩股。加大绿化工程项目的设计、拖工资质获取的投入。具体地讲,LH公司拟通过融资资金全资成立绿化工程公司,或吸引新的股东持股投资共同合资建立专业化绿化工程公司。新成立的绿化工程公司将主要承接外部市场中的“城市绿化工程项目”,这些项目产品附加值高,投资回报率高。通过增资扩股,使得注册资本得到增加,绿化资质将容易获取到,这将大大提升保洁公司控股下的绿化工程公司承接绿化工程项目的能力和总量。

最后,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系统(如招聘、培训、薪酬考核等体系),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对公司经营管理者提供更大的能力发挥空间,使业务拓展和公司运作更加灵活有效,并能够及时调整运作策略,提高决策效率。除此之外,由于新创企业资金一直是公司发展的受限因素,因而LH公司必须投入资金搭建财务计划管理平台,使财务更加透明化、科学化地进行管理,有效地分配公司各类财务和非财务资源,提升资金利用率和收益率。

新能源市场环境分析篇6

【摘要】本文将swot分析运用到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中,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从中选择关键因素,提出相应改进对策,实现以swot分析指导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践和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工作管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swot分析专利战略战略矩阵关联因素

目前,全球已步入知识经济创新时代,知识产权兴国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而对于企业,知识产权已成为当代企业的核心资源与竞争优势。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适时制定并实施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知识产权战略,显得异常重要。

一、分析模型

本文使用swot分析就是将与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弱势因素(weakness)、机会因素(opportunity)和威胁因素(threat),依照一定的次序以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知识产权战略就是将一个公司与其所处的知识产权环境联系起来,更准确地说,是把企业内部知识产权条件与其外部知识产权环境相匹配的过程。通过对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企业所处的知识产权环境的机遇和威胁进行匹配,企业能够使自身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从而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swot分析框架通过建立tows矩阵,提供4种战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如表l所示。

二、知识产权战略分析因素

知识产权战略也可被看做一般战略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的交集,因此,它从一般战略中继承了战略分析思想,又和知识产权管理的特殊因素相结合。知识产权战略中常见的分析因素如下:外部知识产权环境(即o和t),主要从宏观知识产权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行业知识产权环境(产业技术、竞争结构、知识产权行业)两方面分析;内部知识产权条件(即s和w),具体包括专利、研发、制造、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因素。

三、应用实例:上汽荣威750分析

一直依靠引进技术闯荡市场的上汽集团,不断在自主专利技术上寻求突破。2006年11月18日,荣威750全系列车型首次公开亮相,体现“尊荣体验”服务品牌;在荣威平台上自主开发的中强混合动力轿车也成为一个技术亮点。2007年9月21日,荣威750i睿雅版隆重,延续了荣威家族“高性价比”的特征,也有效地丰富了荣威的产品线。荣威作为一个上市不满一年的全新品牌,能在短期内推出此款新车,与其始终坚持的“创新”精神息息相关。

上汽集团内部具有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在外部市场环境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机会和威胁。与其实施专利战略密切关联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的资本实力,即上汽研发基金充裕,企业盈利,财务稳定性好等;企业的开发能力,即研发部门的技术实力强,研发部门在企业中备受重视,注重企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有较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及工人,组织效率不是很高,较为忽视团队建设;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即专利的实施许可能力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二是外部因素,包括:政治环境因素,即国内政治稳定,国际政治环境比较稳定;经济环境因素,即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比较稳定的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对外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因素,即汽车行业技术不断进步,注重生产技术革新;行业市场因素,即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国内汽车行业发展,行业边际利润率低,行业资金、技术密集度高,市场容量饱和;竞争环境因素,即竞争格局在变化,不断有国际国内竞争者退出与进入,竞争强度大。

 

1、内部优势。一是上汽品牌。上汽有属于自自主品牌,上汽荣威由于其高端自主品牌的身份,比同级别引进车型在整体成本控制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这有利于企业的新产品上市后能够迅速打开市场。二是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荣威的专利就多达20多项。三是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始终保持创新的文化基因。四是资本雄厚。五是研发基金充裕,上汽每年的自主技术投入,已经达到了年销售收入的6%。

2、内部劣势。一是人力资源。过度追求指标,海尔将指标核定到人,忽视团队建设,过于注重个人主义实现,在上汽集团,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都挂具体的指标。没有指标考核的岗位是不需要设立的岗位,没有指标考核的员工是不需要雇用的员工。二是靠引进技术起家,先天劣势,基础专利不多。

3、外部机会。一是政治经济环境,我国正在实行知识产权战略,政府正在为企业做强、做大、做久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国内市场,中国汽车消费呈上升趋势,市场有潜力。三是用户需求,用户不断涌现新的需求。四是法律环境,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有利于企业的正常有序发展。

4、外部威胁。一是市场环境,汽车行业现在处于买方市场,国内外市场处于饱和状态。二是行业环境行业内部危机,汽车行业内部价格战使得企业利润不断降低。三是竞争对手,国内外竞争对手也在不断研发,企业的技术优势稍纵即逝。

四、对策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大多数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效果往往低于预期。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横向战略,它必须贯穿在公司各个垂直战略中,例如技术部门的研发战略规划、营销部门的市场份额拓展战略规划、公司整体并购发展战略等公司战略之中。所以,知识产权战略必须是ceo工程,否则很难真正有效实施。一是知识产权战略要与技术研发管理相结合,例如将专利挖掘与技术研发优秀奖的评审联系起来;二是知识产权战略要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将员工晋级、考评、流失与知识产权保护联系起来;三是知识产权战略要与市场营销挂钩,将企业信誉与品牌建设联系起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运营之间应该建立密切的联系。

在确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容之后,应注重将其转化为战略计划中的特定目标和举措。公司要以战略计划为指导制定运营计划,确定实现其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在实施战略和运营计划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不断监控和了解所产生的结果以及有关竞争对手和外部环境的知识产权部署或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数据,检验战略是否有效。最后,需要定期评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只有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来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防止无形资产流失、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娜:swot分析应用于竞争情报活动的实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4).

新能源市场环境分析篇7

关键词:创业环境;创业环境系统模型;创业环境要素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9-0058-434

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创业环境是创业研究的三大主题,创业环境研究是创业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创业环境是一系列概念的集合体,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必须加以系统研究,才能把握其影响因素,分清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通过引入创业企业家等相关利益群体进行分析,构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创业环境模型,将创业环境诸多要素放人一个统一的框架分析,从而能更理性地解释创业活动的发生。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创业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系统理论、均衡与非均衡理论和内生性理论,构建了创业环境要素模型,提出了创业环境是由内部创业环境、宏观环境、市场环境和自然环境四个子系统构成,分析了环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一、创业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评述

(一)创业环境研究现状

从创业环境界定中不难看出,创业环境是由若干环境要素构成的。很多学者对创业环境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详见表1。

(二)对现有创业环境要素划分的评述

1 缺乏从系统角度对创业环境要素的划分

创业环境是一个系统,系统的特征表现为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与相关性。现有创业环境要素研究都是基于对创业外部影响要素的研究,即外部环境研究;而没有把创业内部环境如创业团队的文化、组织与分工等纳入创业环境研究框架,创业环境研究整体性缺乏。另外,各个影响要素的层次性也不够,有单纯对宏观环境的划分(池仁勇,2002),也有单纯对市场环境的划分(porter,1980)。本文正是基于此,把内部创业环境引入到创业环境研究框架中,构建完成创业环境要素分析模型。

2 缺乏对创业环境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

现有研究对创业环境要素的来源研究比较多,而一个完整的创业环境系统,必须考虑到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评估创业环境。创业环境各个子系统既有独立的运作机制,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创业环境动态链,了解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创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形式。

二、创业环境因素划分标准的理论探讨

(一)系统环境观

系统环境观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创业环境、研究创业环境理论的基本思想,也是科学发展观和认识论在研究创业环境中的具体体现。系统环境观认为环境是一个系统,它不仅包括外部环境,还包括内部环境,是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统一体,因此,在研究创业环境时,不仅要研究外部创业环境,还要研究内部创业环境;在研究新创企业与创业环境之间关系时,就不能把新创企业内部因素如创业团队和企业外部环境看成对立的断点,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在评估创业机会和新创企业绩效时,不仅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还要考虑到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当研究如何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时,环境营造的主体就不只是政府,创业团队也是营造环境的主体等等。系统环境观不同于单纯的外部环境观。

(二)均衡与非均衡

均衡与非均衡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均衡是指市场供给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而非均衡是指市场供给不等于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上是非均衡的,均衡只是一种“偶然巧合”。但主观上,人们都在做种种努力,达成均衡。经济运作总是在非均衡一均衡一非均衡一均衡的运动过程中。均衡与非均衡理论对创业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创业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需求方,外部环境是这些资源的供给方。对某种资源来讲,如果资源的需求大于资源的供给或者资源的供给大于资源的需求,这两种状态都没有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就会出现不均衡状态;但如果外部环境对资源的供给较好地满足创业企业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实际上达到一种均衡状态,也是一种较好的理想状态。另外,从资源的整体来看,如果各种资源都达到了有效的配置,外部环境对各种资源供给较好地满足创业企业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想状态。创业环境与新创企业就是处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互相调试过程中,直到外部环境能够提供新创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实现创业的成功和成长。依据均衡理论,新创企业正是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互适应、相互调试的一种均衡状态。

(三)内生性

内生变量是指由系统内部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通常不被系统外部因素所左右,而外生变量是指系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决定的变量。现在创业环境的研究基本上都建立在外部环境观基础之上,因而将环境作为企业的外生变量,作为创业环境研究的重点。然而,依据系统环境观,创业环境就是一种内生变量。首先,创业企业内部环境如创业团队、创业者等是新创企业内部因素,是可控的;其次,即使是外部创业环境因素,创业企业也可以通过调整内部创业因素,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创造性地整合资源以满足新创企业的需求,从而影响外部创业环境。因此,本文将创业环境作为新创企业管理或决策的要素而不是既定前提,构建创业环境研究框架。

三、创业环境影响因素模型及相互关系

(一)创业环境因素模型图

依据系统理论的整体性,我们将创业环境分为内部创业环境与外部创业环境,内部创业环境是可以控制的,而外部创业环境是不可控制的;同时,外部创业环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信据系统的层次性特征,将外部创业环境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宏观环境子系统(或称社会环境子系统)、市场环境子系统、自然环境子系统。依据系统理论,我们认为创业环境是由内部创业环境、宏观环境、市场环境与自然环境四个子系统构成(见图1)。

1 内部创业环境子系统

内部环境子系统是创业者可以控制的环境系统,主要包括创业者素质、创业团队文化与创业组织。创业者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精神层次与物质层次。精神层次是指创业精神对创业成功的期望程度;物质层次是指创业技能与技巧,创业者要具有创建和管理新事业的技术与商业知识和能力。创业团队文化是指创业团队的合作意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团队进取心等理念。良好的创业团队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内部创业环境,促进创业成功。创业组织科学的分工与合作,能提升创业组织的效率,充分发挥创业团队的潜力,充分利用内部的资源。

2 宏观环境子系统

宏观环境子系统又称社会环境子系统,包括政策法规环境、金融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会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减少创业成本并为创业者提供更好地服务,增加创业者的动力和信息;资本对创业者而言是其他资源无法取代的,持续的资金投入是创业机会转变成产品或服务的重要保障,因此。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创业成功和新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科技环境能够为创业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创业所需要的技术,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社会文化环境传递着社会对创业的支持态度、容忍程度及相关的支持,良好的社会环境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影响人的观念;减少创业成本。

3 市场环境子系统

市场环境子系统又称为微观环境子系统,在本文中,我们借鉴波特的产业竞争模型,认为市场环境是由供应商、顾客、替代品、潜在进入者和竞争对手五个方面组成。市场环境关系到创意能否成为一个创业机会以及创业机会的优劣。没有顾客需求的创意不能够成为创业机会,同时供应商、替代品、潜在进入者以及竞争对手都影响到竞争环境,对于创业者而言需要对市场环境进行有效评估,以决定是否建立新企业,将创业机会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或服务。

4 自然环境子系统

自然环境子系统是新创企业赖以生存所需要的资源环境,是新创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然环境子系统包括自然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企业是一个资源的转化体,通过企业系统的转化,将一定的投入转变为产出,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存在。然而任何投入都离不开资源,资源的可得性以及持久性决定创业机会是否可以持续地转变为产品或服务,另外,新创企业还必须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因为任何企业都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会促进新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业环境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

依据系统的相关性,系统的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各个环境系统既有独立的运动轨道。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创业环境动态链。了解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创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内部创业环境有利于创业者从外部创业环境中发现创业机会,通过外部创业环境把创业机会转变为现实的产品或服务;同时,外部创业环境的变化可以影响到内部创业环境,从而影响到新创企业的绩效,如果某个外部环境子系统或其中的某些环境要素与企业内部环境子系统不发生重叠,表明它对企业不会产生影响;如果某个外部环境子系统或其中的某些环境要素与企业内部环境子系统发生重叠,并与创业决策、创业目标以及创业绩效有关联性,就表明它会对创业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其重叠部分越大,就对创业绩效影响就越大。各个环境子系统之间的影响是动态的,对不同创业者,外部环境对内部环境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时期,环境子系统之间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

另外,各个环境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中的不同要素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对新创企业重要性也不一样。例如,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其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等系统结构客观上存在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征,对中国的创业者而言,宏观环境比市场环境对创业有更重要的影响;对于不同地区,在宏观环境相似的情况下,宏观环境的不同要素对创业影响也不一样,其中区域文化可能有更重要的影响。

新能源市场环境分析篇8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建设目标;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市场化建设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创新环境专业服务“美丽广西,生态乡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G647

一、我校环保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我校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收以来,已经陆续建设有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水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和大气污染控制五个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无成套的常规监测仪器,也缺乏高科技或大型设备,只能机械性地开展一些常规监测实验。实验室由教研室专业老师负责管理,无专管的实验管理人员,教研室专业老师人员少,平时承担较多的教学任务,无暇系统地提高环境监测知识和实验技能,加上信息滞后、仪器设备更新不足、维持费用紧缺,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忙”却“活”不起来。

二、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水质监测实验室的建设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重要的建设内容。该实验室的建设不仅可满足环境监测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评价等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为地方水体(南湖、南宁水城)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为缺水地区“水柜”水质监测及净化处理提供宝贵数据;环境监测的技术测试与分析服务市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开放,基于环保市场技术服务产业化的高校环境监测分析实验室应当转变思想观念、运作机制和服务意识,努力发挥专业的优势走向市场化。[1]

三、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的目标

(1)整合实验室资源,集中优势资源向社会提供服务。按照实验室建设标准,购进高精密仪器设备、引进专业实验人员和配备合适的实验用房等资源,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要求,全面推行绿色化学、清洁实验。充分发挥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作用,集中部分项目对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2]

(2)以校企合作为立足c,把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成为“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基地。在充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实践内容,构建具有全新功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需要的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优势,加强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实行联合办学、共建实验室等方式,拓宽实验室资源配置的资金来源,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

(3)建设成为具有资质、能对外进行技术服务的水环境监测室。实验室资质强调完善的管理体系与完备的技术,对人员、设备、方法、材料、测量和环境等进行控制和要求。这样既便于管理,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4]

四、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的内容

(1)摒弃实践教学是“辅助教学”的陈旧观念,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比例,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在大学生学习计划中的比重。激发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据环保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环境监测的相关性,根据社会需求调课授课内容,制定实践课程新标准。多渠道多平台进行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

(2)优化实验室现有设备资源,适时补充实验设备。目前水质监测的设备是在分析化学实验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设备零散、落后,只能承担地表水水质监测的一般项目,无法进行有害、有毒、有机物监测。且无智能化环境监测信息处理软件,缺乏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处理系统,未能把在线监测、环境自动监测及其它有关因素的监测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智能化监控和处理环境监测信息,满足客户对信息快、准、全的要求。[5]为此,该实验室可以在整合原有的实验教学设备基础上,购置一些常规仪器和一些先进新仪器,合理规划实验室,增强实验室功能,为学生开展实践项目、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和科研项目创造条件。[6]

(3)提高实验室队伍文化素养,以赢得进入市场的人才优势。拥有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实验室队伍来倡导和践行正确的实验室价值观、规范实验行为和活跃实验室学术氛围时非常关键的,为此必须着力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因此,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实验室管理制度,引进高水平的实践技术人员,所有岗位人员都必须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主动提高自身能力,汲取知识和经验;所有人员应结合自身岗位特点,努力学习工作,取得环境监测项目的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学校努力为实践技术人员创造业务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并提供各种机会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4)形成“服务-建设-服务”的良性循环建设,提高市场服务能力。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当抓住环境监测市场全面开放时机转变运作机制,努力抢占市场,服务社会。将实验室工作人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人员为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转而进行教学工作,另一部分人着力进行实验室建设,通过严格的计量认证,逐步获得水质监测的资质,能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监测数据,走对外技术服务的环保产业市场化的道路。实验室进入市场获得收益,一部分用于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剩下的部分用于实验室的建设,减轻政府和学校的资金投入,真正实现“服务-建设-服务”的良性循环。[7]

综上所述,我校水质监测分析实验室的完善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建设不仅能改变现实中“验证性”“演示性”的辅助教学观念,提高“综合性、设计性”的开发性项目教学,还能让实验室的技术、装备、人才、管理得到优化,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优势。在建设具有资质、能对外服务的水质监测室的过程中,利用严格的计量认证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高校之间、学校与环境监测站等其他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建设实验室服务,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区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6]李萍,谢红璐,王强,等高校环境专业水质监测分析实验室的建设[J]宜春学院学报,2013,12(3),35

[2]易国顺,赵邦枝,李名家,杨兵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5)第27卷

[3]庞永师,王满四,郭成等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经济管理类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来自广州大学的探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6(4)。

新能源市场环境分析篇9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战略类型战略分析方法

一、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职能的提升

“战略”一词与企业经营联系在一起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时间并不长,最初出现在西方经营名著《经理的职能》(巴纳德著)一书中,而“企业战略”的广泛应用是在1965年(美)经济学家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论》一书问世后。企业战略是指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企业以超越对手,发展自己为目的,以争夺顾客,争夺市场为主要内容,所展开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根据它实施的范围、层次分为总体战略、经营单位战略和职能战略。高层战略注重做正确的事来改进效能,底层战略注重正确地做事来改进效率。完整的企业战略过程包括战略的分析制定、组织实施和协调控制。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就是高科技企业为达到一个长远的,全局的技术创新目标而制定的方针和政策,是对某种创新趋势进行控制的行动准则,属于总体战略下的职能战略。但由于技术创新在当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实际上从战略职能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战略已突破了底层次战略的“正确地做事”的界定,要求具有帮助企业“做正确的事”的作用。

当代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职能主要包括:(1)高科技企业通过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本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技术创新的目标,使企业有充分的准备面对变化迅速的技术发展趋势,而不被一时得失所迷惑。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采用应变战略,不至于忙乱和束手无策。

(2)高科技企业有了技术创新战略,就有了技术创新发展的总纲,为各种中、短期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长期的、统一的主题和指南。这有助于企业尽量捕捉机会,以一贯的战略敏锐感发现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等。

(3)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能使高科技企业最合理地利用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达到较佳的协调和综合效果,即所谓的“1+1>2”。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资金密集性的活动,通过分析外部环境来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目标、战略模式,制定科学的实施过程,做到物尽其用的资源配置,这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是意义重大的。

(4)技术创新战略的存在能统一职工思想,增强凝聚力,通过职工不同程度地参与战略的酝酿、决策和实施,有助于形成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行为,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全员创新的企业文化。

(5)历史地看,技术创新一经出现就会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那些未获得潜在的超常利润的企业便会渴望分享其利,从而形成巨大的模仿高潮。众多的模仿使有限的率先创新大面积地扩散,由技术扩散引起的投资高潮亦会导致投资过剩形成经济停滞。只有再开展新一轮的技术创新,经济才会有全面的复苏和繁荣。这样反复,经济出现了周期,其中技术创新是主要因素之一,企业通过制定战略,可把握技术创新中的趋势,顺应其发展,不但可以生存,还可以获得超常利润,发展壮大。

(6)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投机性风险,造成这种风险的原因来自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对称信息和不完全信息,而战略具有联系内部与外部的特点,其制定过程是个开放式的信息接受、反映、决策、反馈、再决策的循环改进过程,它能够减少这种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目标的重新划分

当前高科技产品开发的方向是多功能化及高能化、微型化及大型化、智能化及简单化、多样化及个性化。顺应这种潮流,高科技企业要树立正确的技术创新使命,即以技术创新活动为手段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使企业长期持续生存和发展下去。

而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标则是对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使命的进一步具体、明确的解释,其构成了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内容,反映了高科技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技术创新活动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水平。它既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以往对技术创新战略目标的描述是总体战略目标下的子目标,没有单独的使命。例如,为达到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则技术创新贡献率应达到某种程度。这里,考虑到技术创新战略层次和职能的变化,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期望结果加以总结,无非有两种:一是经济效益的攀升,二是长期获取经济效益的能力即核心技术能力的提高。进而,我们将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目标分为两类,包括经济目标和技术目标。经济目标具体包括:市场份额、产品质量与效益的提升。技术目标具体包括:对现有产品生产方法的根本改进、对现有产品的渐进创新、采用别人开发的技术、对率先创新者的模仿。从依存关系来看,经济目标是核心,技术目标的制定是为了实现经济目标,技术目标的不断实现确保了经济目标实现的持久性,经济目标的实现为下一步技术目标奠定了基础。

三、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类型的重新划分

直到目前为止,技术创新战略的类型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按照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他将技术创新战略分为;1、成本领先战略。2、技术领先战略。3、歧聚战略。从具体应用来看,英国学者弗里曼将技术创新战略按创新时机和创新程度分为:1、进攻型战略2、防御型战略3、模仿型战略。英国的教科书中根据安索夫对经营战略的分类将技术创新战略分为:1、市场领先战略。2、追随者领先战略。3、应用工程战略。4、模仿战略。然而,现有这些分类没有区分开高科技企业对技术目标和市场目标的不同追求。因此,如果对现有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类型按照两种不同的战略目标划分,则有:一是追求技术目标的技术创新战略,二是追求经济目标的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目标的技术创新战略包括:

1、领先战略。该战略是要求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做到始终“领先”,总是要得到第一笔丰厚的超额利润,或者在长期内形成知识产权的垄断获取利益。它需要企业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力量,只有那些“航母级”高科技企业更加钟情于此战略。

2、追随战略。该战略的目标是企业不抢先研究和开发新产品,而是当市场上出现成功的新产品时,立即对技术领先者的技术进行仿造或加以改进,并迅速占领市场。该战略的优点是:避免了应用研究及可能进行的基础研究所需要的大量投资;克服了新产品在其最初形态时所可能带有的缺陷。高科技企业选择这种战略,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高水平的技术情报专家,高效率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极富有弹性的研究开发组织等。当然,该战略也有缺点,那就是企业受新产品技术专利保护的影响和市场开拓的有限性制约。

3、模仿战略。当企业缺乏技术专家、缺少实验设备以及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时,企业宜于采用此战略方法。但选用该战略时,企业应具有良好的信息系统,能迅速、及时地掌握其它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开发动向和成果,使企业具备进入市场竞争的能力。该战略的缺点是由于模仿,有可能利润较少,同时企业技术水平将永远落在技术输出企业的后面。

4、引进先进技术的拿来主义战略。这种战略虽然是低档次的战略,但对于缺少技术、资金的企业不失是一条捷径,其关键在于及时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的转化。

5、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由掌握现有高科技产品的生产技术到对产品的改进,这种转化的核心在于培育技术创新能力,该能力来源于吸收先进技术,消化理解后的再认识,对外在技术由使用到内化的过程中。战后的日本许多企业依此成功,如被称为“创新之神”的索尼,其实质就是对当时先进产品学习后的二次创新。

经济目标的技术创新战略包括:

1、“集中一点”战略。该战略大多为中小型规模的高科技企业使用,由于其资源有限,往往无法经营多品种的产品以分散风险,所以最好集中兵力,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的经营。采用这种战略往往过分依赖于某种产品或技术适用的特定细分市场,一旦市场变化、需求下降,就会给企业的生存带来威胁。因此,为了尽量减少风险,采用这种战略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界定好的细小目标市场上站稳、站牢。

2、特色经营战略。该战略侧重于树立歧异性,包括产品本身差别化和营销战略理念的特色定位。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变化,对个性追求的增强,高科技产品为每个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服务的理念已逐步被认同。特色经营战略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价格敏感性的下降使企业得以避开激烈的价格竞争,从而能够比较长远地树立起优势地位,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3、联盟战略。选择该战略的高科技企业通过与其它企业合作,获取互补优势,利用合作伙伴的分销渠道,较易地将产品扩展至合作伙伴的市场。它分为高科技大型企业之间的“强强联盟战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强弱协作战略”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弱弱联合竞争战略”。尤为重要的是:传统产业与大量代表新兴产业的高科技企业的结合,创造新的营销渠道,如网上购物交易,网上咨询、市场调查等业务的展开,这在客观上增强了传统企业对高科技企业的依赖性,为高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切入战略。该战略注重于填补市场空白点,可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品牌的知名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提升。这是根据部分的高科技企业机动灵活、市场适应性较强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切入点的特征为:(1)、产品寿命周期较短,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加以生产,传统企业反映跟不上技术变化的产品领域。(2)、由于许多高科技产品个性化需求很强,属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产品,一般大企业追求规模经济而不愿插足这样的领域。(3)、技术和市场风险较大,但市场前景明朗的领域。

四、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分析方法的评析

战略选择是建立在透彻的战略分析基础之上的。如果从战略发展史上考察,自从战略管理理念被提出以来,主要有两种分析方法:一是传统的“以环境分析为基础”的战略分析方法,它源于波特的市场引力理论和“五力量模型”,即产生利润的主要可能性均来自市场、取胜的关键在于确定有吸引力的竞争领域。而决定行业潜在盈利的在于五种力量——现有公司之间的竞争、新进入者面临的障碍、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潜在产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以该理论思想为基础,扩展至政治、经济、社会、行业,形成我们经常在教科书中看到的宏观环境分析、中观环境分析和微观环境分析。二是1990年,由Hamel和prahalad提出的“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他们认为“一个组织是由相对独立的资源、能力、竞争力组成的,这些要素是该组织战略选择的依据,即战略分析的出发点。”由于上述资源的相对独立性,其它企业的学习成本提高,因而拥有这些要素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当这些要素组合具备工作能力后,竞争优势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种能力是企业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资本,它是一种融于企业文化中的员工所掌握的技能和创造力,它具有区别于一般能力的特征:1、核心能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即核心能力应提高企业的效率,可以帮助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做的更好。2、核心能力应当是异质。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能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的差异。3、核心能力应当是难以仿制的。4、核心能力应当是很难被替代的,不存在替代品的威胁或威胁很小。5、核心能力是局部优势。它只在向客户提供服务或产品过程的某一、两个环节或方面存在,即企业并不是在每一个环节都优于竞争对手,因为这在一般情况下很难做到。这种方法在现代尤为流行。

“以环境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实际运用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在90年代初发展至顶峰。这段时期正是战后西方发展的“大和平时期”,世界市场以卖方市场为主、需求旺盛,企业在成立和投资时,注重研究所投产业和细分市场的定位,以期获得超额利润。此时的企业定位作用胜过对资源的利用,而且企业所处的环境是相对静态的,即产品生命周期较长、技术创新的作用是局部的。但是随着70年代的石油危机、80年代以来的技术革命和90年代的金融危机等等,环境变化日益难以把握,技术创新的力量往往导致环境的彻底变化。相对静态的环境分析产生的战略落后于发展,而试图动态化进行环境分析又因其磅礴而难以描述。今天的科技使人们难以想象明天的“景色”。这样,原有的外部环境分析无法使企业技术创新准确定位,而相对既定的企业内部资源似乎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战略导向。这种叫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成为当代许多企业成功的经验,如SonY的精密制造技术、Canon的光学元件技术等。这样,高科技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不失为技术创新战略发展的方向。

从当前来看,核心竞争力分析成为战略分析的主流,相比之下的环境分析似乎不再重要。但,核心竞争力分析也只是作为企业家战略分析的突破口、着手点,而非万能的。我们知道,战略的作用就在于长期规划、在于与对手竞争中获得持续优势。如果离开环境谈战略,就如同一个人在闭门造车,推不出去;即使推出去了,也是个落伍的低级品,这样就恰恰失去了战略的意义。

故此,综合运用两种主要理论进行分析才是最佳的选择,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扬长补短,既有环境分析来了解客观变化,又有核心能力或专攻技能的分析做到主观上心中有数。这样制定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方能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主要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著:《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新能源市场环境分析篇10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哈尔滨市;“三废”治理

[中图分类号]X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077-03

[作者简介]王涛(196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经济预测;周世哲(1989-),女,黑龙江伊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预测。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统计局基金课题“生态经济建设与管理考核系统研究”(2012a02)。

一、引言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及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涉及到人口、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和互相影响。而资源环境作为人类生存所依赖的介质和平台,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资源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资源及环境的供给状况是与该区域的经济生活高度相关的,而经济生活状况又进一步决定着该地区的社会环境。同时,环境内部的经济技术联系又是相对稳定的因素,这就将环境与我们现在最关注的经济问题联系到了一起。

环境包含着人类赖以生存并受其行为影响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状况,以及由人类决定且影响着人类生存质量的经济与社会条件,所以和谐关系就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之中。

哈尔滨市位于中国东北部和东北亚区域中心,全市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92022万人。哈尔滨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城市以及老工业基地之一,是我国三大阶梯的北端明珠,是我国最北端的文化文明中心。然而哈尔滨市正面临着资源耗尽、人才外流、环境污染和老工业基地转型慢而且竞争力弱的四大危机。所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哈尔滨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对黑龙江省、全国乃至东北亚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哈尔滨市资源环境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经济可以说是持续高速增长,然而资源枯竭和生存环境恶化也伴随而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哈尔滨市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基于2010年的有关数据,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气污染

哈尔滨市由于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且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工业用量大幅增加,导致工业废气污染严重。2010年哈尔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181亿标立方米,其中市区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041亿标立方米,占全市废气排放总量的882%。市区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29135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03975吨,占801%;氮氧化物排放量为541094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09504吨,占757%;烟尘排放量为477287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为240417吨,占504%;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58105吨。

(二)水污染

目前,哈尔滨市内的几条河流都已严重污染,有些河水都已干枯,只有母亲河——松花江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政府的大力治理下正常流淌,但其干流的污染仍然较为严重,已不适合饮用。

2010年,哈尔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57个监测断面中,低于Ⅲ类断面的比例高达281%。松花江哈尔滨江段自双城市入境至依兰县出境的11个监测断面中,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09%,Ⅳ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1%。松花江哈尔滨江段12条一级支流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27个监测断面中,Ⅳ类水质断面3个,占111%;V类水质断面3个,占111%;劣V类水质断面3个,占111%。其中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随着城市规模日趋庞大、人口迅速增加,固体废弃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2010年,哈尔滨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92万吨,市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91万吨,其中粉煤灰占59%;炉渣占16%;冶炼废渣占11%;尾矿占9%;脱硫石膏占1%;危险废物占01%;其它废物占4%。目前处理垃圾的办法一是焚烧,二是填埋。前者会污染大气,后者会污染土壤,甚至污染地下水这又进一步引发垃圾处理方式等深层次难题。

经过初步测算,上述各方面的污染直接造成经济损失26381亿,占当年GDp水平36649亿元的72%。

三、产生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

(一)社会资源配置“不公平”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经济领域也不例外。行业划分的基础是产业,各产业的产生有先有后,新产业出现往往是新商机等利益驱动,新行业与传统行业的收益明显不同。当某行业变为传统行业之后,就必然由市场机制的作用,出现行业间收入均等的趋势。这是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市场均衡的必然结果。但是,现实中仍存在传统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不公平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不公平的政府管理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国家机关行使其管理职能时,在权力及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会出现所谓的市场失灵,使行业之间利益均等化变为不可能。即使是在公平理想追求下,也会因为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很难做到扶持某一行业的同时,而不伤及到其他行业的利益。在诸多不和谐的经济现象背后往往是某些国家宏观政策的不恰当,特别是财政税收政策。其对行业间的不平衡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各行业生产税净额和各行业的增加值之比,即行业生产税率,可大致反映各地区间行业间的税负水平,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对行业税收情况分析如下:

1行业税率总水平分析

哈尔滨市的宏观行业总税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的宏观行业总税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现象是基本合理的,因为黑龙江省地处边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哈尔滨市作为省会城市,其经济发达程度在黑龙江省相对较高。

2税收结构情况分析

从行业税率水平的差异上看,黑龙江省各行业税率水平与全国情况基本接近,而哈尔滨市的税率结构却与全国一般水平相差很大。主要表现在:

能源和制造行业的税率高出全国同行业一般水平近7个百分点;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行业宏观税率较全国的同行业税率高出2个百分点。这说明哈尔滨市较其他地方的同行业税负较重,不利于行业发展。

正因为如此,哈尔滨市的能源和服务行业发展缓慢,在高税收等不公平的环境下,能够生存并不断发展的企业,往往是以破坏环境或低成本的获取生产资料等形式来补偿和获利。这种不公平的背后往往是受利益驱动,也往往是政府监管不到位的地方。

(二)管理创新滞后

1政府监管不力

在经济生活中,专业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最重要手段,它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的分工协作,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就必然相对稳定。在政府税收政策引导下,企业主要对策就是尽量降低成本、抢占市场份额。其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为降低成本而寻找更低成本的替代原材料,或从政府监管不到的地方来获取低成本的原材料。所以过度开垦采伐、不经处理排污、生产假冒伪劣劣质产品、地沟油流向餐桌等现象都是监管缺失的结果。这样,在政府部门的不公平的规制引导下,这些现象就会在政府缺位的地方体现出来。这里的作为是税收制度,而其不作为往往是监管的不到位。

2人口增长与资源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从马尔萨斯的著作中人们普遍知道了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矛盾。近年来的自然灾害、重大的伤亡损失,很多都是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对居住地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造成的。

贫困人口的高生育率与富有人口的低生育率,使财富基因增长远慢于贫困基因。并且人口具有流动性,这又在不断的考验着局部地区的承载能力,人口流动又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老龄化,由于流动人口多是以青壮年人口为主,而留守的又是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这也会在短期内加大各种社会矛盾。

3经济管理中的思想误区

经济学中存在破窗理论(即打破一扇窗子,就会引起相关联的一系列产业的生产和分配转移行为)。结果对被破窗者来是坏事,而对相关联的各产业可以带来一系列收益。这种分析没有考虑机会成本和人类福利的增加,对全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浪费,并不是被破窗者个人的事。

同样道理,环境的破坏是给环境保护部门带来了就业和生产的机会,同时也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浪费。这种一部分人在破坏环境,另一部分人在修补环境的分工协作,看似市场的繁荣,其实是社会的浪费和低效率。其实按照所谓的破窗理论推算,环境破坏造成的GDp的7%的损失额,在乘数的作用下,将使真正的绿色经济增长的速度慢出很多。

四、促进环境问题和谐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弱化政府的不正当干预

要让政府作为引导者,引导各类要素资源按市场规律配置,弱化政府在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不正当干预。政府应宏观调控,及时出台关于价格、收费和税收等政策,统筹考虑。加强市场自身调节,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健康发展。

(二)深化体制改革,多方筹资投入

应从根本上改正错误的体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在环境资源领域实行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管理与建设。按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要求,引导和鼓励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三)激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要发挥社团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宣传手段,对公众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要大力引导绿色消费,全面加强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风尚。要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制度,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督渠道,增加环境与发展的决策透明度,促进生态环境领域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市统计局哈尔滨市统计年鉴2010[m]

[2]夏光,赵毅红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的经济计量与研究[J]管理世界,1995(6)

[3]陈杏根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J]山东经济,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