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财务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3:27

新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篇1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医院;财务会计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医院面临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这就要求医院必须从管理体制、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改革。财务会计制度是进行财务会计工作所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是以《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根据,并在借鉴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国外非营利组织会计思想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实践证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促进医院经济发展、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目前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后,医院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改革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在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医院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作了一些思考。

一、当前《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医院根据《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有力地加强了医院的财务管理。在维持医院简单再生产的同时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在会计工作实践中,大多数医院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不少大型医院实行了总会计师负责制,有力地推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但是财务会计制度还存在着相当大的不足。

二、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虚增了固定资产总量

在医院执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的金额只反映原值,未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损耗,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严重背离,无从体现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不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二)未将无形资产资本化

医疗服务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其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医疗技术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医院的信誉。医院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必然开展一些能给自身带来较大经济价值的科研项目,其费用较大,如果不将其资本化,直接反映在当期支出中,其收支结余不会真实,不利于考核当期财务成果。

(三)坏账准备的提取不完善

医院的坏账准备会随着社会统筹病人的增多而不断增多,即使医院医保制度执行得很规范,也会以“超大盘”的形式而扣减,有时扣减率高达30%。虽然医院可以按会计制度计提坏账准备,但计提的坏账准备远低于可能发生的坏账。坏账准备按国家统一的比例提取,且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须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冲销,致使大量呆账、坏账长期挂在账上,妨碍了资金的周转,也使医院的流动指标、偿债能力失真,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三、新会计准则下改革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办医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会计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而存在,具有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特点。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原制度理论及相关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为日益扩大的医院经济活动提供了有用的计量、确认方法,因此,借鉴新会计准则完善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实现不同类型的医院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方面的趋同势在必行。同时,根据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通用报表体系,对医院的所有者权益科目、财务报告的列报等内容进行表述和修订,使各类医院发生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及事项达到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四、新会计准则下改革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措施

(一)完善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在新会计准则下,笔者建议取消“固定基金”账户,增设累计折旧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使医院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资产、净资产以及收支结余的情况。按照现行企业财务制度,医院实际上对已经没有任何价值的存货、技术上已经淘汰的设备均确认为资产,由此导致企业资产不实,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失去应有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笔者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可能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因此笔者建议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医院门诊楼、住院病房装修维护费用,以反映因固定资产装修而增加的价值,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二)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医院无形资产涉及的范围很广,且多属于知识性与精神性的产品。如医疗服务理念及管理方法、医学科研项目及成果、医院形象及医疗信誉、医院品牌及知名度等,为此笔者建议在医院资产负债表中增列“无形资产”科目,以完整反映医院资产的情况,使会计信息更能满足医疗市场的需要。另外,应该合理确认、计量与核算医院的无形资产,并应按期平均摊销,计入对外提供的医疗服务成本。

(三)做好坏账准备的提取

医院的坏账主要与“应收医疗款”相关,为此,提取坏账准备不能将“在院病人医药费”包含在内,应以“应收医疗款”加“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预收医疗款”加“其它应收款”作为坏账准备的提取基数。对于一些无法收回而又数额较大的坏账,在不影响当期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直接从支出中予以冲销。

总之,在我国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院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情况下,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运行至今已显现出上述诸多不足。因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医院经济管理的需要,适时对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会计核算程序、会计事务处理规定和会计报告等进行修正,以满足会计工作者、医院管理者和政府投资者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徐雨虹改进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几点设想[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23

[2]李娜,董建国改进医院赍产负债表的设想[J]卫生经济研究,2002(8):46

[3]郑立川,韩小琴《医院会计制度》的不足及改进建议[J]财会通讯,2005(1),77-78

[4]秦水方试论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卫生经井,2005。24(5):76-79

[5]张晓香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若干问题及其完善[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18(2):49-50

四、新会计准则下改革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措施

(一)完善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在新会计准则下,笔者建议取消“固定基金”账户,增设累计折旧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使医院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资产、净资产以及收支结余的情况。按照现行企业财务制度,医院实际上对已经没有任何价值的存货、技术上已经淘汰的设备均确认为资产,由此导致企业资产不实,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失去应有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笔者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可能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因此笔者建议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医院门诊楼、住院病房装修维护费用,以反映因固定资产装修而增加的价值,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二)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医院无形资产涉及的范围很广,且多属于知识性与精神性的产品。如医疗服务理念及管理方法、医学科研项目及成果、医院形象及医疗信誉、医院品牌及知名度等,为此笔者建议在医院资产负债表中增列“无形资产”科目,以完整反映医院资产的情况,使会计信息更能满足医疗市场的需要。另外,应该合理确认、计量与核算医院的无形资产,并应按期平均摊销,计入对外提供的医疗服务成本。

(三)做好坏账准备的提取

医院的坏账主要与“应收医疗款”相关,为此,提取坏账准备不能将“在院病人医药费”包含在内,应以“应收医疗款”加“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预收医疗款”加“其它应收款”作为坏账准备的提取基数。对于一些无法收回而又数额较大的坏账,在不影响当期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直接从支出中予以冲销。

总之,在我国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院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情况下,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运行至今已显现出上述诸多不足。因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医院经济管理的需要,适时对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会计核算程序、会计事务处理规定和会计报告等进行修正,以满足会计工作者、医院管理者和政府投资者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徐雨虹改进现行医院会计制度的几点设想[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23

[2]李娜,董建国改进医院赍产负债表的设想[J]卫生经济研究,2002(8):46

[3]郑立川,韩小琴《医院会计制度》的不足及改进建议[J]财会通讯,2005(1),77-78

新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篇2

1.政府会计改革历程

根据2013年11月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规定,“政府会计改革的相关任务为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这意味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帷幕已拉开,翘首以盼的会计改革即将开始。

到2014年底,《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正式开始。根据《改革方案》,四项政府会计改革任务为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和公开机制以及政府财务报告分析应用体系。

为了积极落实财政部的《改革方案》,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夯实政府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编制基础,改变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较低的现状,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奠定了基础,政府会计制度破冰改革;2016年7月6日根据《基本准则》陆续制定了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四项具体准则,以进一步规范这四类资产的确认、计量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2016年8月1日,根据基本准则及四项具体准则,财政部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征求意见稿)》及说明,对行政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提出了全面统一的要求,在提高政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方面获得较大突破。

2.政府会计改革内容

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改革要达到的目标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和报告体系”,这就要求在一套政府会计核算系统中能够实现双功能(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和双报告(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就要建立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2.1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表体系

根据现时的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政府会计准则?C基本准则》旨在建立能够满足当前政府工作需求的现代化会计管理制度。与之前的会计准则相比,新的会计准则要求政府会计主体在编制预决算报表之外,还需要另外编制其他财务报表。因此新政府会计准则下编制的财务报告与以往相比,更能真实反映出政府实际的财务运行、资产管理状况,提高政府财务信息真实透明度,同时也增强了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可靠性。

2.2界定各类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标准

根据会计实际工作需求,政府会计吸收了企业会计各要素的定义和确认原则,较大幅度修改了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原则,新《基本准则》针对每一类具体会计要素的定义和标准进行了具体规范。会计要素的规范一致,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会计实务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使得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数据信息可比。

2.3独创采用“3+5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

为满足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核算的双重功能,《基本会计准则》首次提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为3+5个要素,分别为3个预算会计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5个财务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与旧的会计核算模式比较,新的会计核算模式主要增加了收入和费用两个要素,可以更好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能力。

2.4建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分离的双会计工作体系

根据《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将以“3+5”要素会计核算模式为基础,实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互分离的双会计工作体系。一直以来,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工作重点就不一样,预算会计注重的是预算收入支出的执行,而财务会计注重的是收入费用的运营,将二者的重点相互分离,有助于预算管理部门与一般财务部门的分离及实现整个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

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分离的新财务管理模式中,两种政府会计在具体的职能上是相互区别、相互分离的,一个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一个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但无论是预算会计还是财务会计,实际运用中二者遵循的仍然是同一套政府会计基本准则。

2.5补充会计要素的计量原则

政府会计制度规定资产、负债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但在特定情况下资产可以采用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名义价值计量;负债可以采用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计量。其中现值、公允价值、名义价值计量法是政府会计制度新增的计量方法,能够更好地维护会计主体的合法权益。

3.医院会计制度与政府会计制度差异

2011年财政部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与新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差异:

3.1会计基础不同

我国会计核算基础包括两种即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会计基础分别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由于医院的事业单位性质,其会计制度的权责发生制并不完全,即在财政项目补助收支和科教补助收支中采用“待?_基金”科目核算。而《基本准则》将财政补助完全从财务会计中剥离,由预算会计按照收付实现制来核算,因而《基本准则》下的财务会计执行的是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3.2会计要素不同

《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要素。《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即政府会计为八要素。现行医院会计中,仅包含政府财务会计五要素,医院预算基本按其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进行处理。政府会计准则实施后,预算会计也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有利于在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信息披露过程中,反映预算收支合规性,并为真实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绩效水平提供会计依据。

3.3报表内容不同

《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应该编制财务报告,“医院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医院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有关附表”。《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应当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政府决算报告应当包括决算报表和其他应当在决算报告中反映的相关信息和资料。政府财务报告应当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和附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现金流量表。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根据相关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政府会计准则在原有财务报告基础上增加了决算报告和合并财务报表。决算报告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有助于决算报告使用者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3.4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不同

政府会计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和名义金额;负债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现值和公允价值。在医院会计制度中只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的计量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造成医院资产的损失和流失。

综上分析,目前公立医院会计与政府会计的区别在于医院以财务会计为主,缺乏预算会计信息,且编制预决算报告的基础信息来源为财务会计信息数据,而不是从专门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科目信息提取。

4.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4.1加强医院基础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随着《政府会计准则?C基本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准则中对于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方法做出了既详细又全面的规定。尤其是“3+5”会计核算模式的提出,给现有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及细致化,提出了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医院必须严格按照新的会计要素运用不同的会计科目处理现有的预算会计、财务会计业务。为此,医院须在新的《基本准则》基础上加大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管理,把提高会计质量作为首要目标。

4.2持续推进财务体系建设

《政府会计准则?C基本准则》首创了会计工作双基础制,将原来的会计工作一分为二,具体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弱化了医院的财务核算工作,强化了预算会计工作。预算会计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两制并行的管理模式形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双基础制,医院在处理每项经济业务均需要分别使用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编制不同的会计分录,最终生成两套不同的预算报表和财务报表。

4.3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由于目前的《医院会计制度》与重新公布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意见征求稿)之间的差异较大,尤其是以收付实现制基础的预算会计科目的运用处理。新的“3+5”会计要素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相平行的会计体系,给目前医院财务会计工作改革提出了巨大挑战。针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上的特殊问题,需要在反复学习《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以及《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充分理解新制度要求,修改医院已有的各类相关财务制度,以指导日后的会计实务工作,以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4.4优化升级现有财务信息系统

根据新的制度规定,财务会计、预算会计需要同时记账,但二者的会计核算基础分别为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编制的报表分别为预决算报表、财务报表,这给医院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带来了较大挑战,医院需要结合新准则和政府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及时进行调整与更新,推动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发展,积极探索推动医院会计信息化工作。

新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篇3

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制定“坏账准备”一项资产减值的处理规定,这不完全体现谨慎性,医院的经济实力是由医院资金和各种医疗设备、物资、药品组成。在分析医院经济实力上不仅仅是医院资金运用的会计报表,还要包括医院药品、医疗器械、物资换算成资金,共同体现在会计报表中,才能真实体现出医院资产净值。很多医院对外提供资产净值时仅包含资金核算这一项。因此,投资者或行业无从知晓医院药品、医疗器械、物资的总值。总体来说就是医院资产净值估算不足。

二、新会计准则下改革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办医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会计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而存在,具有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特点。新会计准则颁布对各种不同形式的医院进行全面的、详细的、正规的规划,促使各种形式的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遵守新会计准则正规的进行。为促使医院能够在新会计准则约束下正规的发展,改革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是一个必然趋势。

另外为了适应医院服务市场经济大环境的现状,满足医疗机构外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构对会计信息服务的需求,解决不同会计制度所产生的差异,加快制定统一的“医院会计制度”迫在眉睫。此外,新会计准则,借鉴国际通用报表体系,对医院的所有者权益科目、财务报告的列报等内容进行表述和修订,使各类医院发生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及事项达到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所以说,新会计准则下改革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三、新会计准则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措施

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逐渐促使医院发生质的变化。在新会计准则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措施有:

1.完善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第四十七条中规定医院原则上应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见附1)。对医院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等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有详细的规定。因此,医院在财务会计制度中将新会计准则中提及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完善到条款中,约束医院财务人员采用新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医院的固定资产。应用统一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我国医院固定资产,促使医院资产的计算更加标准化。

2.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对于医院来说,无形资产是指医院品牌、信誉、服务理念、管理方法、各种专利等。由于我国医院的无形资产价值都不同,无形资产也是体现医院经济实力的一方面。在医院资产负债表中也要将医院无形资产价值加入其中,进而全面的体现医院最准确的经济情况。在我国2011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第九章中对医院无形资产购入、使用、核算提出具体规定。因此,改革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非常重要,能够真实、完整的反应医院资产情况,使会计信息更能满足医疗市场的需要。

3.做好坏账准备的提取在医院中坏账或呆账是难以避免的,有效的处理医院坏账准备是提高医院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为医院处理坏账准备创造条件。受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坏账准备从以往将“在院病人医药费”包含在内,转化成标准的坏账准备,即“应收医疗款项”+“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预收医疗款项”+“其他应收款项”。标准化坏账准备后,避免医院出现大量坏帐堆积,影响医院资金周转的情况出现。因此,在进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中进行坏帐准备的提取规定,对于促进医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4.完善医院财务报告制度完善医院财务报告制度主要的作用是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由于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并且非常的全面。在短时内财务工作人员无法准确的将各项条款清晰的掌握。因此,在我国财务会计制度中加入完善医院财务会计报告制度这一项,通过财务报告制度约束财务工作人员准确的、真实的、清晰的编写财务报告,促使医院提供的财务报表符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四、结束语

新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篇4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产生与

财务会计概念结构(ConceptualFrameworkofFinancialaccounting,简称CF)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accountingStandardsBoard,简称FaSB)1976年12月2日公布的《关于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等文件中。所谓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它是一套目标与基本原理相互关联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财务会计体系。也就是说,概念结构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组成的协调一致的系统,是用来指导并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

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为了规范公众公司的会计行为、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准则,但事后人们发现各项准则在概念运用、处理程序与上缺乏协调性,甚至相互存在矛盾。为此,人们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制定一个概念框架以统一概念、协调矛盾和指引方向。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受到严重冲击,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适应新形势的、完整的和规范性的会计理论框架,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订和约束会计实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明显落后于环境形势和会计实务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呈现“滞胀”状态,给会计实务带来许多新,如企业兼并、融资租赁、养老金计划、物价变动、国际结算、国际税收、外币折算等重大会计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许多新的会计技术方法和新的会计准则。二是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侧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与会计准则相关的一些重要的会计往往观点不一,甚至相互抵触,从而导致会计实务上的混乱,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的强烈批评。正是为了解决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给会计实务带来的新问题,纠正会计实务中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的不一致或出现的分歧,为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理论依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6年率先提出了“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的研究计划,并将其研究成果陆续以“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等文件形式予以。到2000年已经了《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非营利机构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等七个文件。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出现在会计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后,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accountingStandardsCommittee,简称iaSC)①也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研究,并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特别是198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报告,对国际会计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先后有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制定了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些国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名称、具体形式和不尽相同。

(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主要国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及其性质

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6年提出的“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的研究计划,概念框架是由目标及相关的基本概念组成的逻辑严密的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

(1)确认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

(2)对财务报表要素给出定义;

(3)评估财务会计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4)解决如何对财务报表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5)某些重大财务会计问题。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明确地认为概念框架并不涉及具体的会计准则,也就是说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是美国的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不具有约束力。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概念框架是由目标和与它关联的基本概念组成的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用于评估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并解决会计准则尚未规定而产生的新的会计问题。概念框架的组成主要是企业财务会计与报告的目标和有关几个基本概念。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ccountingStandardsBoard,缩写为aSB)的概念框架称为《财务报告原则公告》(StatementofprinciplesforFinancialReporting)。英国的概念框架从性质上来说,主要用于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明确会计准则的制定方向,不属于会计准则的范畴。

澳大利亚会计概念框架,称为《会计概念公告》(StatementsofaccountingConcepts),简称为概念框架,是由澳大利亚会计研究基金会下属的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会计准则审查委员会制定,由澳大利亚会计研究基金会代表澳大利亚注册实务会计师和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以及会计准则审查委员会。澳大利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包括4份会计概念公告和2项会计理论专题。

会计概念公告具体包括:

(1)会计概念公告第l号-报告主体的定义;

(2)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

(3)会计概念公告第3号-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

(4)会计概念公告第4号-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和确认。

两个会计理论专题具体为:

(1)财务报告中的计量;

(2)关于偿付能力和现金状况的报告。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概念框架的内容主要包括:

(1)财务报表的目标;

(2)决定财务报表信息有用性的质量特征;

(3)构成财务报表的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

(4)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概念框架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披露问题确立标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概念框架的地位并非优先于所有的国际会计准则,在该概念框架和某项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产生抵触的情况下,应当遵循国际会计准则而不是概念框架的要求。

从上面各主要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首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不是会计准则,不属于其会计准则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对企业的会计行为并没有强制的直接的约束力。其次,各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其会计准则及各国会计实务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其不作为会计准则的组成部分,但指导着会计准则的制定,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以协调财务报表编制的准则、规定和程序等。同时也是对制定的会计准则规定进行评估的标准。最后,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来看,各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包括的主要内容都涉及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及其计量和确认,这些内容更多地属于会计理论范畴。

二、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点最具代表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概念框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它能够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和评估会计准则时提供指南,以保证会计准则的一贯性和系统性;

(2)在缺乏权威性文件的情况下,它能够为人们分析新的或正在出现的财务会计和报告问题提供依据;

(3)在编制财务信息时,为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4)由于概念框架能够促进会计准则的一贯性与会计实务的合理性,它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促进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了解并增强使用者的信心。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该概念框架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帮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制定新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审议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

(2)为减少国际会计准则所允许选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的数目提供基础,藉以协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倡导协调与编报财务报表有关的规定、准则和程序;

(3)帮助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制定本国的准则;

(4)帮助财务报表编制者国际会计准则和处理尚待列作国际会计准则项目的问题;

(5)帮助审计师形成关于财务报表是否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意见;

(6)帮助使用者理解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内包括的信息;

(7)向关心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工作的人士提供关于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方法的信息。

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的观点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第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出现是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需要。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侧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由于一些重要的会计文献先后观点不一,以其为依据制定的会计准则难免出现混乱的情况。当时会计准则乃至于近期各国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样,为了制定高质量的前后一致的会计准则,需要有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提供指导;为对现存的会计准则进行评估,同样需要一套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提供指导。再加上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核算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的过程,是不同利益集团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相互协调的产物。某一强势利益集团的利益要求不可避免更多地反映于会计准则之中,也就是说,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受某些强势利益集团利益要求的影响,使得在会计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对不同的会计理论观点采取各取所需的做法,从而加大会计准则偏离会计理论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套相对较为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前后一致地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则可能大大提高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可能性。对于既存的会计准则,也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其进行评估和检验,确认其前后内容是否一致,是否合理。

第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实务发展的需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是指导和评价会计实务的理论依据。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产生之前,无论是美国还是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制定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会计职业团体及一些著名会计学家的有关专题研究报告。这些专题研究报告不可避免带有个别组织或个人的色彩,特别在不同组织和个人对某一问题有着不同观点和理论的情况下,以其作为指导会计实务的依据,不可避免导致会计实务的混乱。此外,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如企业兼并、融资租赁、物价变动影响、各种工具的出现等,会计准则的发展滞后于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不能满足会计业务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各种经济业务创新需要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相应创新。而要求对某一项创新的经济业务制定出一项相应的会计准则,及时地满足其会计核算的需要,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任何一项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都需要有一个发展完善和成熟的过程,而只有当某一会计方法和程序广为接受和认可时,才有可能成为公认会计原则的一个组成部分,才可能制定一项专门准则对该创新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作出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一套前后一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一套相对完善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为创新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提供理论指导,以及时满足新出现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需要。在现行会计准则未对新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作出规范的情况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实务的指导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即表现为对会计实务发展的指导作用。

第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会计信息使用者阅读和理解会计信息的需要。会计信息的有效使用至少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编制提供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则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充分理解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以掌握会计信息后面所反映的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说,总是基于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和会计理论背景来理解某一企业对外提供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的。在会计信息提供者按照会计准则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的前提下,对该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理解则取决于使用者本人所掌握的财务会计知识和会计理论知识。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正可以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其理解财务报表所必要的会计理论知识。人们通过阅读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以理解和掌握会计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理解财务报表提供基础。

第四,财务概念框架的产生与,还是会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会计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任何理论都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在理论发展的某一阶段,需要对此前的会计理论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将传统的会计理论中合理的部分予以归纳。通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既可充分肯定传统会计理论中仍然适用的合理部分,又能及时展示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而不断地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三、《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我国已制定有《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为“基本准则”),基本发挥类似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我国还制定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下简称为“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这其中也包含一部分基本上属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制定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首先必须研究我国现存的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关系。目前有些同志将基本准则理解为类似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文件。笔者认为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基本准则和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关系,对于理清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只可以从一个侧面认识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一)关于基本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关系

我国基本准则制定于1992年11月,自1993年施行。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等部分。总则部分,主要明确会计准则制定的目的和依据,规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一般原则部分,主要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在借鉴和国际会计经验和我国会计核算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归纳为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谨慎性原则、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等12项。这12项原则从不同的方面对我国会计核算工作提出了要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部分,分别就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规定。在资产部分,将其分类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并就各类资产的计价、核算及其揭示作出规定。在负债部分,将其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大类,分别就其计量和核算作出规定。在所有者权益部分,规定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收入部分,就收入的分类和各项收入的确认作出规定。费用部分,明确了费用的定义,并对费用的分类及核算作出了规定。在利润部分,就利润的构成和作出了规定。财务报告部分,主要是规定了财务报告的内容、会计报表的种类等内容。

从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来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即会计假设),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的部分原则等。当然,由于我国制定基本准则的特定历史条件和背景,基本准则中属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的具体规定与国际和其他国豸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规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有一部分内容,不能说是属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晦容。从总体上来说,基本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相比,强制规范的内容过多,所涉及的内容理论性和深度相差太远。如其中对资产的定义,只是作了一个很简单的表述,对资产的特征未作更为详尽的论述;再如对于负债,将其定义为一种债务,也是不太准确的。

我国的基本准则是作为会计法规的组成部分制定的。在基本准则制定过程中,当时提出的是会计准则统,弓义会计制度,也就是说制定会计准则是作为制定会计核算制度的依据,通过为会计核算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使不同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中规定的会计和程序统一起来。

但是,在基本准则后,根据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实际情况,以基本准则为依据,对当时既存的分所有制形式、分部门制定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梳理,制定了8大行业13个会计核算制度,并于1993年7月1目起施行。由于作为会计核算制度制定的依据,基本准则对会计核算制度在客观上发挥了类似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发展深入,基本准则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需要,其对会计核算制度制定的统驭作用也越来越小,甚至微乎其微。事实上,在1993年实施的13个行业会计核算制度已经突破了基本准则的内容。可以这样说,基本准则的制定作为我国会计改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象征意义高于实际意义。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基本准则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因此,基本准则不可能真正和完全发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而且由于其本身作为会计法规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应要求其发挥这方面的作用。随着经济业务创新的加速,创新的经济业务日益丰富,基本准则对这些创新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也是难于发挥其指导作用的。

通过上述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法规毕竟是法规,基本准则作为会计法规的一部分,是会计核算制度制定的依据,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和企业的会计核算发挥的是规范作用,而不仅仅是指导作用,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不同的。现行基本准则中的部分内容属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但不是说基本会计准则即等同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现行的基本准则是难于发挥类似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的。特别是由于基本准则内容上的局限性,也难以充分发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多元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从另一方面佐证了制定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国务院制定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对《会计法》中有关财务会计报告规定的具体化,这其中包括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内容的会计报表,包括对会计报表基本要素的定义做出了界定,包括会计报表的种类、会计报表编制及其披露的基本要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行为,以保证企业对外提供真实、可靠、客观的财务会计信息。出于这样的目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从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角度来规定其内容的,其规定的内容有一部分属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但是它并没有涉及到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规定。同时,为了保证财务会讳信息的真实可靠,《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还就企业负责人和企业会计负责人的相关责任作出了规定。从其内容来说,有一部分属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但是,对这些内容的规定,也是从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角度出发的。此外,与基本准则相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属于我国会计法规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财务会j十报告行为具有强制的约束力,企业必须按照其规定编制并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这对我国会计教学和会计理论,当然也产生某种程度的。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发挥的作用不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所发挥的作用,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也不同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存在,并不能说明不需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并不能替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事实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不直接对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供规范,更不能解决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法定义务方面的,不能解决企业应当具体提供哪些会计信息的问题。然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以为规定企业如何披露会计信息、提供哪些会计信息,以及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提供理论的指导。

四、关于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对于我国是否需要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一直是会计理论界比较关注,也是讨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许多专家教授认为当前应当抓紧制定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通过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一方面满足会计准则制度建设和会计实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满足会计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

关于我国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既要从会计理论的发展来研究,更要从会计实务的发展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从我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情况来研究。笔者认为当前抓紧制定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仍然是必要的。

首先,我国仍然需要有一套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指导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我国制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的依据,为其制定提供理论指导。我国当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过程中遭遇的一些问题,彰显了制定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如一些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相互之间出现不太协调的情况;前后不同时间的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具体内容不能体现一以贯之的会计理念;某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着实用主义的做法、为一时所需的机会主义的做法。更有甚者,特别是在财政部以外的其他部门所起草的法规中,存在着一些与会计理论的要求不符合的规定和做法。这些规定和做法,或是出于某些特定目的的需要,或是出于某些特定部门的利益的需要,明显偏离会计理论、会计基本概念的要求。如果我们存在有一个各方认可共用接受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或许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或是可以得到有效克服的,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的财务会计法规体系更为合理,进一步保障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此外,如果存在一套相对完善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厘清会计的职能,使会计保持本来的面目,免于会计本身承担不应承担的职能。会计就是会计,会计并不能承受其它之重。从财务会计来说,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为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从事生活经营活动所形成的财务信息。试图要求会计承担一些非会计方面的职能,未必有利于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也未必有利于会计工作重要性的提高。

新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新财务制度;协调性

1两大新制度体系简述

财政部于2010年修订了《医疗会计制度》;2012修订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文简称“会计准则及制度”);2013年正式颁布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此外,还有中小学、机构、科学事业单位等更具有针对性的不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些标志我国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下文“新会计制度)”。与此同时,国内事业单位的“新财务制度”体系也在建设与完善当中。自2010年《医院财务制度》的修订后,2012年4月1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下文“财务规则”)出台;此后,财政部及相关部门在两年的时间内出台了另外九个大行业的事业单位新的财务制度。这些,形成了国内全新的事业单位新财务制度(下文“新财务制度”)。

2新会计制度与新财务制度差异分析及优化建议

2.1会计准则及制度与财务规则差异

对比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及制度”与“财务规则”,两者在立法目的、适用对象及范围、甚至会计要素等概念上都高度统一且相互协调。不过细究可以发现,相关具体项目分类及规定上差异较大并不十分协调,比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甚至在财务报表等规定均差异明显。这种规定差异性导致新会计制度体系与新财务制度体系两者不协调将延伸到下面各个行业性的事业单位当中。总的来说,“会计准则及制度”因其绝大部分参考国际公告部门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其合理性和规范性更佳,建议“财务规则”可向其靠拢。

2.2行业性的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差异及优化

(1)名称不同但内容相同。对比11个细分行业性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来看,除了机构的会计制度与其财务制度名称基本一致外,其他10个行业两类制度之间的各种名称差异均较为突出。比如,医院会计制度中制定的“财政应返还额度”,其核算的内容是在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医院应收到的各种财政返还,核算反映同样内容的却在医院的财务制度中名称却换成了“财政应返还资金”。这种名称差异但内容核算却一致的问题比比皆是,容易给实务工作者带来困惑,此类问题应一律参考“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制定统一的名称。(2)两类制度的口径差异。一是医院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在应收预付分类的差异。在医院会计制度中,应收预付由“应收医疗款、应收病人医疗款、预付账款、财政应返还额度及其他应收款”五个项目组成;而在财务制度中则只有四项,少了“应收病人医疗款”项目。相比较来说,更具有概况性的财务制度里的“应收医疗款”更符合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故,笔者认为应由“应收医疗款”代替会计制度里的“应收医疗款”及“应收病人医疗款”,若十分必要可考虑下设明细分类科目来细化核算内容。二是高等学校的净资产在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的规定不一致。高等学校将“事业基金、专用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经营结余”七个项目界定为高校的净资产,金额上为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但是,高校净资产的概念并未出现在高等学校的财务制度中,仅对专业基金、各种结转结余进行了一些规定。针对此类不一致,可参看高校的会计制度进行统一。(3)两类制度中的总分类与“明细分类”科目差异。针对总分类与明细分类差异,主要是指核算内容相同情况下财务制度中用总分类科目核算而会计制度则是拆分为更细的项目(简称“明细分类”科目)。一是医院的流动资产的分类。医院财务制度制定的“存货”项目在会计制度中却没有出现,但会计制度却制定了“库存物资”、“在加工物资”等项目。可发现,后者其实是前者的明细分类,因此可考虑在会计制度设置总分类的“存货”、再设置明细分类“库存物资”、“在加工物资”等项目。二是科学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科研收入及非科研收入”两个项目核算的内容合并一起与其财务制度核算的“事业收入”基本一致。考虑财务制度中的收入分类遵循了“财务规则”及“会计准则及制度”,其科学性及合理性更高,可修改会计制度的科目设置让其与财务制度一致。

3结论与建议

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及制度”与“财务规则”,两者在相关具体项目分类及规定上差异较大并不协调,比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甚至在财务报表等规定均差异明显。这种两类上位法的差异性将延伸到下面各个行业性的事业单位当中,影响众多行业、急需优化。虽然“会计准则及制度”及“财务规则”修订于2012年,但是仍然面临各种不足。考虑“2013年最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2015年最新修订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两类最新会计制度均涵盖了事业单位的各种会计制度并对其大量的优化,故可将2012年的“会计准则及制度”及“财务规则”进一步向此靠拢,也可调解他们之间的各种不一致。

参考文献

[1]王官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弊端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

[2]吴炳润.如何实现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4).

新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篇6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企业;财务管理

一、改善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

从2007年国家财政部门对企业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以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实施以及运行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具体来说,在新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在存货期末进行计价方法的处理时候,从传统的企业由于合并而进行的会计计价方法转变为通过公允价值和部分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的存货期末计价方法,新会计准则中通过这方面的修改,大大地提高了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准确、客观的反映该企业价值的功能和作用,这就避免了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信息与数据显示中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财务信息公供给的方式。一方面,对于企业的投资者和员工来说,当他们要获得关于企业真实财务管理以及运行的信息数据时,就可以减少他们在这方面的关于信息数据的搜集成本以及其他相关费用成本,从而提升自身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中引入了关于与国际财务会计准则相适应的相关政策,这就为企业间在跨国家范围内进行会计信息的比较、借鉴以及交流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可能性,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投资以及融资拓宽了渠道,为保障企业获得准确的财务管理信息提供了更好的管理和运行环境。因此,不管是对于企业面对的投资者还是企业者本身而言,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运行更加的准确化、及时化、公开化、综合化。能很好的反映出企业财务管理的真实信息,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财务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企业关于财务管理的运行环境。

二、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发展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还是中小企业,而并非是上市公司,同时我国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制建设还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在企业资本市场本身调节能力有限、企业财务管理的道德体系尚缺的大背景之下,以实现企业最大价值的财务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但是企业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具有很大的难度的。随着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以来,通过对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研发资金进行资本化的转变的方式,从实现企业科学发展、长期发展的目标为出发点,为我国企业在市场中实现不断的创新研究和企业价值的持续提高提供有力的条件;其中通过以企业财务报表、企业中期的财务报告、合并的财务报表、分类的财务报表等具体事项的规定和实施,为企业在进行业务管理、项目投资、经营状况中的具体财务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和反馈,从而实现相关企业及时、准确、充分地展现和反映该企业在实现其价值上的相关会计数据信息。与此同时,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通过实行关于员工工资、股份支付、国家补贴等制度,利用企业中财务管理的会计管理方式统筹好相关企业与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的投资者、企业员工等具有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均衡分配,从而准确、有效地对该企业在价值方面的管理进行规范。所以,通过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中这些关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手段的实施和运用,为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价值最大化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实践经验,有利于该财务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效率

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企业经营的效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明确企业的资产减值:在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中关于企业资产减值的现象进行了具体的规定。一方面,在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我国企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对企业的所有资产进行检查核对,其中固定的核对期间一般是指企业的会计期末阶段,从而评估企业资产运行中是否有现象显示了企业资产会存在减值的趋势;另一方面,当通过定期的资产核对后,发现该企业如果不存在企业资产减值的趋势,那么就不必要估算企业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在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中通过对企业资产现象进行评估和判断来决

定企业资产是否会出现减值的趋势,规范了企业资产减值的判定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企业关于企业资产减值实施中的滥用和随意性。与此同时,在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中还对于企业在进行计提资产的相关费用已经进行了明确的确认之后,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这个会计期间的阶段内都不可以在进行资产的撤回,通过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对该规定的具体实施,明确规定即使对于企业中长期股指投资减值准备以及企业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企业计提后都是不允许冲回,只可以在企业处理相关的资产之后才可以进行一定的会计处理措施。通过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减值的新的具体规范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关于营利管理的范围和方式,展现了我国在关于企业财务在财务会计管理过程中的约束上市企业对利润进行滥用操作的建设。

灵活界定企业支出的类型:在企业关于资本性支出以及收益性支出的界定上,新形势下新会计准则对旧的会计准则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其一是关于企业在进行借款资金上的具体规定,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于可以用于企业资本化的资产范围进行了扩大化处理,主要包括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以及在经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之后可以用于企业建设或者经营活动的可以实际使用或者可以进行市场销售的生产商品以及企业的货存、房地产资产等。其二就是在该准则中打破了了传统准则中对于企业在进行自主开发过程中可利用的无形资产被排除在资本化资产之外的的限制,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具体规定了企业在进行企业研究的相关费用,明确区分为研究过程费用以及开发过程费用,对于开发费用可以进行企业的资本化。通过新会计准则对于无形资产进行资本化大胆创新构建,很好的激发了我国企业对产品研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在产品上的技术创新和在市场中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多个方面的,本文通过从改善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效率等方面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为新会计准则功能的发挥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

参考文献:

[1]谢晖.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R].会计准则.2013.

新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篇7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企业会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财政部门要不断加强会计管理质量,新企业会计准则应运而生。目前,新企业会计准则已得到普遍应用,在全国范围内的公司使用与实行,与之前的会计准则相比,此次的会计制度更趋向规范化,且会计计量和会计要素更加完善,比以前的企业会计制度改革提高了许多,促进了企业会计工作和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及解释公告。我国相关财政部门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了符合我国会计事业的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接轨。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主要运用在飞货币性交易、企业合并等方面,将企业合并以及财务报表等事项规范化。新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新的会计业务,将投资性房地产等原表外项目纳入财务报表内核算,制定了金融保险行业等特殊行业部门的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一经提取减值,就不得转回。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

新企业会计准则主要从存货规范、会计计量规范、财务报表的个兵规范等方面做出调整:第一,存货规范。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用于生产、出售或消耗的原材料的总称,属于非产品性质。传统的企业会计准则采用后进先出的存货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改为先进先出,计价标准也采用以最早进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为参考,改变了传统的核算方法。第二,资产变化。由于金融资产的变化,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方面的调整也改变了财务报表的数据和内容,后续计量、严格控制减值转回的方式使企业利润发生了较大变化。交易性金融资产利润的变化与股票价格紧密相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使也会在出售时提高当期收益。第三,会计计量规范。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所谓公允价值,是指交易双方在熟悉交易情况、自愿、公平交易的情况下处理资产以及负债,是资产交换和清偿负债金额数量的形式。新企业会计准则调整了会计计量属性,将公允价值运用到非货币性交易的合并企业等事项中,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同的是,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基准会计计量。第四,债务重组变化。债务重组是指企业出现财务困难时,债权人按照协议做出一定妥协,或者是通过法院的裁定,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少还或者不还的债务计入营业外收益,直接增加档期利润,而不是计入资本公积金中。第五,财务报表的合并规范。财务报表合并既可以反映子公司的整体财务水平和情况,也可以反应母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合并更加注重实体。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首先,存货准则的修改对财务报表产生了一定影响,新企业会计准则采用先进先出的方法。当原材料价格下降时,采用后进先出的方法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则采用先进先出的会计核算方法。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先进先出的方法能够反映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以及长期经营状况,如机械制造行业等,这种方法有利于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增加企业的毛利润。

其次,投资性质的房地产事业入账方式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财务报表产生了重要影响。新企业会计准则将上市公司的物业设定为企业的固定资产,且不再会计报表中体现其资产升值。如果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房产,那么物业升值即可反应资产与利润的增减,对于流动性投资较大的房地产公司来说,可以有效降低资金的流动性。

第三,会计计量的变化也对财务报表产生了重要影响,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会计信息更加详细,企业能够准确掌握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及资产的详细情况。此外,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能够充分发挥利润调节作用非货币性交易也可以出现在企业当期利润表中。

第四,债务重组规范也对财务报表产生了影响,如果企业不能清偿债务,只需要得到部分或全部债务豁免权,就可以将企业收益计入利润表中,进而实现收益最大化。这样不仅将增加了本期利润,将债务重组的收益纳入利润中,也加大了企业包装利润的风险。

第五,财务报表合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体现在合并报表的利润影响,在新会计准则下,母公司既要承担所有者权益的债务,还要是的隐藏债务重新出现或者显现债务重新掩藏。此外,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还体现在企业可以防止关联交易手段调节利润。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业绩的影响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众多,使用财务报表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上市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逐渐成为公众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与企业生存紧密相连,他们需要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计信息及现金流量。因此,新会计准则的谨慎原则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它要求企业会计核算时,准确计算资产、收益、负债及费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不仅要将法律形式作为核算依据,还要按照交易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总之,无论是确认资产减值,还是确认收入方面,都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依据由侧重母公司理论向实体理论转变,且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只要是持续经营的子公司、能够由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都应纳入合并范围,进而限制了上市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具体要求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报表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充分理解会计准则并充分利用,企业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企业准则的变化。

第一,企业要加强新会计准则的学习力度,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会计素养,充分理解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范围宽、难度大,因此,企业财务部门要全面把握会计准则的精髓和内涵,加强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与考核,在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根据会计报表的附注内容及数据,准确判断和理解报表信息,避免出现错误和纰漏。

第二,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具有较明确的目标和相对独立性,与其他财务工作相比,相关审计工作人员要更加细心、认真,敢于怀疑,以推动企业会计制度的规范化发展。

第三,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将资产动态、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控制在合理范围,杜绝虚假信息,为建立会计信息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依据。

四、结语

新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篇8

—、新兴经济体参与国际会计规则制定的有关背景

首先,从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来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积极推进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改革。作为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经济合作论坛,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强烈支持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并希望G20各成员国及其他有关国家或地区加快会计国际趋同步伐。至此,会计准则制定问题被G20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治理结构层面,G20密切关注到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亟待增强——2010年6月的多伦多峰会上,G20首次明确提出应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独立制定的框架下,进一步强调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参与;紧接着在2010年11月的首尔峰会上,再次强调要提高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参与度。不难看出,在G20的政治压力下,负责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被推到了应对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势必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其次,从iaSB自2001年改组后近十年的发展来看。由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身在各国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因此iaSB势必着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推广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广大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都是iaSB的利益所在。近十年来,在iaSB的积极倡导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巳成为许多国家趋同的目标或直接采用的对象。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在Gm的外在压力下,iaSB在技术层面上要努力实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高质量,必然要提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新兴经济体的适用性和公认性,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治理结构层面,也必然要进一步提升新兴经济体的参与度。

再次,从新兴经济体自身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展来看。新兴经济体巳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新兴经济体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比如我国会计准则早在2005年就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南非自2005年起,土耳其自2008年起,韩国自2011年起,阿根廷、墨西哥和马来西亚等自2012年起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些进展无疑是对iaSB的支持,这些国家在会计准则制定和应用方面的经验能够为构建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提供宝贵的素材,理应在会计国际趋同中发挥重要作用,iaSB重视新兴经济体的诉求也是理所当然。相比较而言,近年来美国、日本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的进展却不尽如人意。美国尽管早在2002年就与iaSB联合签署了《诺沃克协议》,作出共同为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而努力的承诺,但多年来进展缓慢而艰难,美国证监会计划于2011年作出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美国准则体系的决定也一拖再拖,至今香无音讯。美国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不明朗对日本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日本也宣布推迟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决定的时间表。在这样的情形下,iaSB必然将关注的目光逐渐转向广大新兴经济体。

二.新兴经济体参与国际会计规则制定的主要途径

在国际会计规则的制定和发展中,利益斗争将长期存在,政治化程序不可避免。这在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参与国际会计规则制定的发展变化中也得以体现。

iaSB于2001年改组完成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在其既定的治理结构和应循程序下,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进程,新兴经济体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从iaSB主要机构的人员构成来看,美国和欧洲国家可谓势力相当,都占据了决策权的主要地位:在手握财权与人事权两大权力的19个受托人席位中,美国5个、欧洲国家6个;作为会计准则制定核心机构的iaSB的理事基本由欧美把持;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委员会的12个席位中,美国和欧洲国家各分得4个;仅在为iaSB和受托人提供咨询意见的咨询委员会的40余名成员中包括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见,在iaSB发展的初期,准则咨询委员会是新兴经济体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施加影响的主要渠道。而今,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层面上,多年来美欧主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22位受托人中来自新兴经济体的受托人已有4位,iaSB16位理事中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理事也有5位,监督委员会中也将有可能新增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可见,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曰益显现,这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的治理结构以及具体会计准则项目的制定和修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是新兴经济体主动合作,构建沟通交流机制,协调立场共同影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比如,2011年7月,在我国的积极倡议和主导下,iaSB成立新兴经济体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包括G20中新兴经济体国家及马来西亚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的联络办公室设在中国,由中国负责新兴经济体工作组的日常管理和联络工作。工作组重点研究探讨新兴经济体特有的、亟待解决的会计问题。尽管这一机构成立不过短短一年时间,但是定位准确,找准了新兴经济体共有的会计问题,讨论颇有成效。自成立以来,工作组先后通过三次全体会议,对公允价值计量、外币折算、农业会计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目前,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形成的由我国起草的《新兴经济体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指南》报告巳得到iaSB认可,iaSB决定以该报告为基础制定相关的教育材料,尽快解决实务操作问题;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对“外币折算会计”的讨论成果得到iaSB的重视,在5月下旬结束的iaSB会议上,决定将外币折算会计纳入iaSB研究项目,并以工作组的工作成果作为研究起点;工作组第三次会议讨论的农业会计议题,iaSB也决定将其纳入短期议程项目,并在近期尽快加以解决,而工作组的讨论成果将为下一步农业国际准则的修订提供重要参考。可见,工作组的有效工作成果引起了iaSB的高度关注,将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议程确定及其改进提供重要参考,进一步增强了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参与度。就连iaSB主席汉斯也在多个场合提及新兴经济体工作组并给予高度评价,称“新兴经济体工作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为充分了解新兴经济体在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方面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极为有效的平台”。

三是一些地区性组织的成立和崛起,增强了有关地区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成为国际会计规则制宸中不可小觑的力量,而广大新兴经济体国家踊跃参与其中。比如亚洲一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25个成员国中,新兴经济体占据多数;再如拉丁美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涵盖了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这些机构在国际会计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做出了表率。

四是新兴经济体对会计的技术研究曰趋成熟,并积极向—iaSB反馈以施加影响^在既有的国际会计规则制定权力分配框架下,各国博弈的重心转向在具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维护自身利益。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新兴经济体密切跟踪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深入探讨其在新兴经济国家的适用性,积极促使iaSB能更多地考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以我国为例,iaSB高度重视我国特殊情况和环境下的会计问题,先于2009年参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修订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基本消除了与我国关联方准则的差异,又于2010年新修订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号——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允许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将在改制上市过程中确定的重估价作为“认定成本”入账,.并进行追溯调整,消除了a+H股报表中因企业改制资产评估产生的重大差异,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影响。iaSB也日益意识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要实现高质量,必须充分听取各方包括新兴经济体的意见。

三、启示和建议

第一,从技术上深入研究我国准则制定的相关问题。会计准则作为会计信息生产与提供的规范,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但究其本质,“技术仍是会计准则的安身立命之本。尽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是一个政治过程,但要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施加影响,仍应当建立在充分的技术研究基础之上,以专业技术意见说服国际会计规则制定者。因此,我国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深入调研我国的实际情况,切实维护我国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新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篇9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对策

一、中小企业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环境对其的影响如下

1.会计基础薄弱

会计的基础工作主要是会计核算,最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取得,记帐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设置、登记以及核对会计账簿;设置会计报表的种类和格式、明确编制和审核的要求,确定报送期限;档案的保管和归档程序,以及会计人员的交接。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省去这个环节,会计工作将很难开展,但从目前看,我们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基础普遍薄弱,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到记账凭证编制,从账簿的设置,到会计档案的保管,诸多方面都比较薄弱。这就很难保证会计核算在收集和处理环节的准确性,也就很能准确提供和利用会计信息,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诸如这些因素会制约小企业执行《准则》的可行性,导致会计信息资料的获取或者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问题的话,那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准则》规定了废止日,实践中并没有采取强制措施

财政部要求小企业在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准则》。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并未按时执行《准则》,部分小企业对《准则》不是积极执行,反倒是继续实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虽然《小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废止,但是目前仍有小企业因为细节繁琐,而不执行。小企业的这些反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原有财务会计软件还没有升级到位,致使小企业在执行《准则》时,软件环境缺失;二是我国的会计准则改动周期较短,长此以往财务人员不好接受,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三是国家并未强制要求小企业执行《准则》。《准则》执行范围要求小微企业选择执行,而不是必须执行,这也体现了《准则》实质上是过渡性的制度措施,一旦中小企业均达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标准,那么《准则》也就失去了意义;四是针对执行《准则》方面处罚不多见,表明针对执行《准则》的处罚手段缺失,而这也是一些小企业拒不执行《准则》的一个原因。

3.小企业主对《准则》认识不足

中小企业主和管理人员对待新会计准则的态度也是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重要影响因素,虽然经过各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人们对新会计准则有了一些认识,但是仍然有些中小企业主和管理人员在对待新会计准则的认识上还有一些偏差。有部分中小企业主和管理人员本身就不重视会计工作,认为收款、付款、发放工资就是会计工作的全部,并没有意识到会计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是紧密联系的,导致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执行《准则》上出现了问题。还有部分中小企业主和管理人员认为原有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就已经很完善了,没有必要执行新的会计准则,而且执行新的会计准则还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些认识上的偏差都有可能使中小企业不会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准则。

经过各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小企业主们对《准则》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整体尚有一段差距。一些小企业主盲目迷信原有的会计制度,对新准则不理不睬,认为改为新的会计准则只会增加成本,就故意敷衍或者抵制执行。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会在贯彻执行《准则》时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准则》在执行过程中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4.对《准则》的培训力度不够,财会人员缺乏胜任能力

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是新会计准则的直接执行者,因此,具备胜任能力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是中小企业能否顺利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关键,财会人员缺乏胜任能力将会在很大程度制约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效果。

首先,我国的小企业由于自身的限制,在资金、投入的规模、组织机构的结构等方面还有诸多的限制,客观上很难有足够的能力去培养财会人员的素质提高,导致财会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很难把《准则》与实际相结合,缺乏规范的执行《准则》的能力。其次,原来执行的小企业制度与《准则》,无论在范围还是内容上都存有大的差异,《准则》中的很多规定是原则导向性的,并且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财会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是根据《准则》的原则进行专业判断。如在计量摊余成本时计算实际利率的取得,未来现金流量的测算和公允价值的估值等,这些都要求财会人员要具备更高的业务素养和专业判断。因此,即使原来胜任的财会人员也需要更新知识,学习《准则》的会计核算与处理方法,才具备执行《准则》的能力。

二、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对策

1.强化《准则》执行的制度环境建设

对小企业内部制度环境的建设,首先是要加强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当前,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纳入国家的规划,其原因不仅仅是其对企业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有效实施,是保证会计准则顺利执行的关键基础。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准则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建立有效地内部制度环境,为有效执行《准则》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其次,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在内部成立《准则》实施的专门小组,让财务会计、财务主管、小企业主、eRp系统管理员等相关人员参与,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和权责明细,完善监督机制,将《准则》的实施步骤具体化,明细到各实施小组,分配到组员,期间明确,责任明确。

对小企业外部制度环境的建设,首先财政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业务合作。第一,先划定企业的类型,如财政和工商部门结合起来,在企业申请营业资格时,就根据标准为企业明确定位,符合小企业规定的,就要在营业执照上明确标示,做好第一步的界定工作;第二,一旦确定为小企业的,就要联合相关部门,要求企业必须按《准则》的要求去执行。其次,建立国家税银会计信息甄别系统。至少把税务和银监两家的储存系统联系起来,将所有小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数据都输入该系统,根据银行和税务部门的比对结果,去判断小企业是否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达到对小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的目的。

2.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由于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是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重要保障,所以中小企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对企业日常会计行为进行规范,为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例如,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应强调规范使用原始凭证,它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原始依据。为了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企业应严格原始凭证的审核程序以及报批制度,报批时应在凭证上注明使用依据及用途,经办人、证明人、审批签字手续要齐全。在登记账簿时,要做到字迹清晰,登记及时。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同时,中小企业要在在科目结转、报表编制、业务流程改造等方面提前部署,统一规划,确保按时高质量地执行新会计准则。

3.转变中小企业主的财务管理理念

新会计准则的出现,中小企业主应从思想上去接受,进而才可能对其消化吸收,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在中小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对会计工作和新会计准则的认识偏差,认为会计工作不能直接影响到单位的经营成果,就忽视其存在,会计工作所反映的真实信息,可以供管理者发现问题、改进经营管理,为投资人、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助其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的变化,一些新业务也要求小企业要遵循《准则》的和核算和处理办法,诸如债务重组的业务处理,政府补助的核算方法,以及外汇交易和金融工具的使用等,从而引导小企业更规范的去做好财务工作。

4.提高财会人员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能力

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是中小企业顺利执行新会计制度的关键。他们可以使中小企业迅速地执行新会计准则,并且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中小企业提高财会人员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单位内部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理解《准则》的原则,掌握新准则下具体的核算方法,彻底抛弃旧有的观念,完善理论和操作体系,建立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体系,以适应新准则的要求;二是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培养,建立符合小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财会队伍,而小企业整体规模较小,企业可以考虑聘请兼职能胜任的财会人员,从而最大限度的优化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机制,确保《准则》的执行,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实现企业、利益相关者、社会多方共赢的发展局面。

5.强化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准则》执行力

为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前提依据账套征收,所有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是不能享受到税收优惠的。《准则》的实施,可以督促小企业积极建账,让小企业从核定征收模式转为以账套征收模式,税务机关根据根据小企业的账套征税,是从实际出发,从而促进小企业实现税负公平,而这个正是《准则》实施的重要意义所在。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规定:小微企业在取得销售收入时,应当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应交增值税,并确认为应交税费,在达到《通知》规定的免征增值税条件时,将有关应交增值税转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小微企业满足《通知》规定的免征营业税条件的,所免征的营业税不作相关会计处理。小微企业对本规定施行前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会计处理,不进行追溯调整。这一做法将会使小企业主真正意识到,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益处,这将进一步提高《准则》的执行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受诸多环境的影响,期中一部分是由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诸如会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整体较低,管理不太规范等自身环境因素,也有一部分是国家管理对其要求不严,如对小企业界定的标准模糊,强制执行的力度不够,或对其执行《准则》的效果缺乏准确的评价,奖惩机制不明显等。针对这些情况,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准则》宣传,让小企业主认识到《准则》的重要性,并注重对《准则》执行的培训,让会计基础薄弱的小企业可以在客观上更好的去执行。同时,国家也应根据小企业的反馈,进一步完善《准则》的细节,让小企业更主动的去执行《准则》。

参考文献:

[1]汪玲玲.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持续全面国际趋同问题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新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篇10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商业银行挑战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商业银行发展的深远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助于商业银行走国际化道路

本次会计准则的制定及修订,充分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如《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金融工具系列准则,其主要精神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内容已基本一致,这符合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此前,由于国内准则与国际准则存在较大差异,国内企业到海外融资,其财务报表往往得不到认可,影响了国内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这次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可以使企业在海外上市时按照国内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与按照国际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之间的差异基本消除,披露的信息符合国际标准,这有利于企业进行海外融资,拓展国际业务,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中国银行在境外有众多分支机构,实施新会计准则有利于中国银行与国际先进同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中国银行向建设国际一流银行的目标努力。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水平

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经济行为确认、计量、列报的相关规定,要求企业必须进一步提升管理理念,加强风险驾驭能力。例如:《金融工具列报》准则规定企业必须披露每类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公允价值、流动性风险等业务管理信息。为此,管理层必须理解准则阐述的关于公允价值、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等概念的含义,进而理解其中蕴涵的科学理念,将这些管理理念运用到银行的日常运营、流程改革和系统改造中,并利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建立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增强银行防御风险的能力。

(三)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这次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整,披露内容更加丰富、透明。这有利于加强监管部门、企业内部各层面、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有效的激励、监督与约束机制的构建,有利于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四)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良好形象

从各市场经济国家来看,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不仅仅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反映,也是企业形象的代表。这次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提升企业良好诚信的形象。

二、执行新会计准则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需要看到的是,国内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其真正的实施工作将任重而道远。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绝不仅仅是会计计量模式的变更,更是对现有业务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的一个巨大挑战。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是一项需要全行员工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财会部门及各业务主管部门都应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研究,并对各自主管业务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现有的业务管理模式、操作流程、产品设计思路、电算化系统状况、税务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与新会计准则进行比照,寻找存在的差距,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新会计准则的精神要求嵌入到日常业务管理工作中,并借此契机,进一步提升银行的业务发展水平及内部管理水平。

在贯彻落实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着四大挑战:是否具备足够的熟悉新会计准则的财会人员;是否具备拥有丰富财务判断经验的业务人员;是否有合适的计量工具,准确测算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与摊余成本;是否有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满足新会计准则关于风险管理信息的披露要求。

针对上述影响和挑战,商业银行应积极准备,全力以赴,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贯彻落实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及时修订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并要把这一要求贯彻到全行的日常财会工作中。

二是针对新会计准则组织全行范围内的学习与培训,全面提高财会人员和其他相关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新会计准则深入人心,会计人员熟练掌握。

三是建立健全新会计准则体系贯彻实施的配套制度。中国银行将对各产品领域进行全面梳理,将目前的业务管理模式、操作流程、产品设计思路及电算化系统现状与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比照,寻找存在的差距,研究具体的解决方法,借此全面提升中国银行的内部管理水平。转贴于

三、实施新会计准则面临的难题及需要解决的配套问题

(一)实施新会计准则面临的难题

1.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及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基本是原则导向的,而且很多规定非常复杂,大量业务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这将直接增加商业银行进行会计核算的难度。此外,新会计准则要求对衍生金融产品进行估值,这种确认和计量要求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值技术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2.对商业银行的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会计准则大量引入“现值”概念,以贷款为例,如将贷款区分为未减值及减值贷款,由此涉及的信息维度将区别于传统上的应计和非应计贷款概念,由此所产生的贷款及应收息科目将主要反映“摊余成本”。为满足新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同时反映与客户端的债权,商业银行将必须设置两套账目,这对商业银行的电算化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二)需要解决的配套问题

1.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同时,充分考虑了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和实务特点。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下,许多交易或事项采取了完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公允价值相对容易取得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实施比较容易。在我国,某些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相关的配套制度还有待完善,完全采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环境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对于公允价值的引入采取了适度的态度。但应该注意到,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不能直接获取,尤其是非市场化资产的价值确定将依赖各企业的模型来估算和验证,为增强各企业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应为公允价值的获取机制提供较为详细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