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实践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4:47

财务实践体会篇1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发展模式。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纷纷提出了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办学思路,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财务会计类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群的实践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在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等方面不尽合理,而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则是要求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为了真正做好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了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要求,就必须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探索具有转型发展特点的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一)适应高校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目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都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要求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高等特点。[1]为了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财务会计类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探索和创新新型教学模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这就要求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必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针对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增强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避免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工作的脱节,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为学生学习和就业之间构建沟通的桥梁,以利于培养技术型、应用型、桥梁型人才。

(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要求

会计类专业属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是技术型、应用型和桥梁型人才,主要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会计从业人员,其对应的目标工作岗位可包括出纳、档案管理、会计主管等。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通过财务会计类课程群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但当前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理论功底扎实,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很好满足企业对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导致对工作岗位的使用能力弱,甚至出现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现象,这种结果都违背了高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2]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加强财务会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以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需求,从而为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提供更多的合格人才。

(三)推动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

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到许多课内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和能力,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深化和拓展,而这种结果反过来又可以促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完善自己,适应教学要求,有助于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高等院校的发展在于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能够被社会所接受。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较短,目前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其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是存在普遍的问题,不少院校并不十分清楚企业特别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导致这些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资源分配不是十分合理。[3]对于财务会计类课程来讲,由于部分教师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是十分清楚,即使有一定的了解但却没有完全贯彻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例如有的教师对财务管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有的教师对财务会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其结果是学生一方面不能系统的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会计实践中。所以,财务会计类课程建设没有体现应用型本科的特点。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协调性不足

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协调性不足主要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许多学生对财务会计类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倒背如流,但却不能很好的应用这些理论与解决企业会计工作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而且实践教学设置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偏小,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所学到的知识。[4]例如基础会计学课程主要是依据会计核算程序设置的,其一般流程为: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告。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理论。许多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过于偏重理论,忽略了学生技能培养,其实践教学环节占课程教学时间很少,导致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以后,仍然不会编制会计凭证、填制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这种人为地割裂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必然会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三)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新建本科院校层面来讲,很多地方还是在模仿老牌的本科院校,没有根据自身院校的特点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中普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许多院校的财务会计类课程虽然也开展实践教学,但是比较零散,而且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各个课程的实践教学自成体系,没有形成课程之间实践教学的联系,缺乏实践教学体系之间的连贯性。即使一些院校也积极开设了实践教学,但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活动脱节较大,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完成,忽略了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的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进行的实践学习通常是重复性的,杂乱无章的,漫无目的的,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不是很大。

(四)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双师型”比例偏低

财务会计类课程是既重视理论教学又重视实践教学的课程,其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整体素质,既要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熟悉,又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5]但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由授课教师完成,“双师型”比例比较低,虽然他们中的一部分学历很高,但是很多都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任何的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认知。再加上授课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导致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准备课程,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其结果是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转化为实践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一个总体目标

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基础,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对于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实施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具有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具备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国际化视野,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胜任经管部门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两个层面

两个层面是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校内实训是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主要是通过校内会计方面的实训室,如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综合实训室等,利用仿真的会计实训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对所学的财务会计类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6]校外实训主要是在校外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课程教育、职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企业实际的会计处理方式,实现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的提升。

(三)三个一体化

三个一体化是指一体化的教室、一体化的教师和一体化的教材相结合。一体化的教室是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相关会计工具,演练会计实训和强化会计训练,从而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一体化的教师是实现三个一体化的重要条件,主要是指具备普通教师和会计师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例如可以鼓励基础会计学教师利用寒暑假期间到会计师事务或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兼职,最终提高其会计职业技能和双师素质,提高教师中“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比例,为学校转型发展奠定基础。一体化的教材。针对财务会计类课程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相分离的状况,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材。财务会计类课程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素质编写适合自身教学使用的实训教材,处理传统的题型外,应增加仿真实训题,同时在编写过程中应按照行业规范,操作流程更加贴合实际,实现一体化的教材。

(四)四个结合

四个结合包括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分岗实训和综合实训、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是指在重视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强化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方面的培养。分岗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是指在进行会计实训时,实施一人一岗,按照小组的形式,轮流岗位,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岗位的能力。[7]分岗实训后实施综合实训的方式进行,采取一人多岗进行训练,使得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会计处理的全盘账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是指利用手工账和电算化软件进行会计技能的训练,将二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达到既掌握了会计理论知识又能达到财务软件的熟练应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采取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这种方式能够缩短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五)五种实训方式

五种实训方式是指课堂单项实训、分课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课堂单项实训就是在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中,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单行技能训练,做到“教、学、做”融为一体。分课综合实训是在完成单项实训以后进行,对财务会计类每门课程分别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从而既能使学生掌握每门课程,又能提高学生会计的综合处理能力。专业综合实训。将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训融合在一起,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以一个企业模拟运营的方式,让学生处理运营中的各种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综合会计知识的运用能力。企业顶岗实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将财务会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延伸到企业,安排学生到企业里面从事一定的工作岗位,轮流实习,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变,提高职业素养。毕业论文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然后以这些问题为基础,进行论文写作,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综上所述,新建本科院校财务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各个高校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正确认识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文建立的“12345”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财务会计类课程知识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斌,周志和.“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甘肃科技,2014(20):77-79.

[2]周志秀.“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J].中国市场,2015(19):215-216.[3]凌世寿,石勤.“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J].高教论坛,2014(3):54-58.

[4]沈应仙.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一体三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财会经纬,2009(6):89-90.

[5]侯翠平,张红轶,丰蓉芳.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会计,2015(9):61-63.

[6]罗艳芬,吕朝周.加强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81-182.

财务实践体会篇2

财务会计是根据不同时期企业的经济状况,制定出相应的财务报表,财务会计主要是给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人提供相关经济的服务活动。管理会计主要是一些技术和措施方法在企业的经营和决策的过程中得到应用的情况,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企业在经济上产生的效益,给企业管理者制定出来科学的决策目标来更好地进行管理。财务会计跟管理会计一体化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好地融合。本文主要阐述了财务会计跟管理会计出现一体化的原因,以及促进二者一体化的方法、意义。

一、会计体系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呈现一体化的原因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相似

财务会计本文由收集整理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跟企业有经济关系的外界个体和团体;管理会计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跟企业有从属关系内部的管理经营工作人员。两者的服务主体都离不开企业自身,都是为了提供企业的经济利益、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这种一体化的趋势也是由二者的性质而决定的。

二者的融合可以使企业在决策前能够提前做好预测、对事情进行集中控制、决策后能够准确的进行分析和评价,把全面的核算和管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二者在逻辑上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更好地结合,将会更好的促进企业的运行服务。

(二)财务会计跟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具有互补性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侧重点在内容上是互补的,财务会计主要是在工作中侧重对不同时期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来制定出相应的财务报表。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通过研究分析为管理者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管理方法。二者在外表上分工明确,但是它们之间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时间的范畴上也存在着关联性

从时间范畴上对二者进行讨论的话,把财务会计可以理解成为过去和现在,把管理会计理解成为过去、现在和未来。财务会计在工作中主要是根据过去的财务上的数据,对已经完成的实际工作进行记录。管理会计是通过对过去的研究更好的解决现在的问题,也对未来的事情做了一个指导。在时间范畴上是基本上一致的,能够通过对过去的记录,对现在的分析做到对未来的预测。二者的一体化使企业合理的利用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

二、促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实现一体化的方法

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前做好预测开始促进二者一体化的融合,在对会计的信息进行整理的过程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运用过程中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会计凭证,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有财务会计以借贷作为记录凭证已经很难被满足了,需要对它进行重新的设计。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基础上,对信息代码加强统计,为管理会计做好准备,避免被重复筛选使用。对信息栏做好备用增加,让会计信息能够更加完善,提升实际工作的效率,为二者的一体化打好基础。

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促进二者的一体化。在财务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对基础的数据的采集过程主要是对会计进行确认以及对会计凭证进行填制,整个过程可以看作是运算的结果。管理会计的数据采集过程中对过去的信息进行挑选,然后再进行计算分析做出报告,为经济活动过程结束后做好分析评价的准备。对基础数据进行统一的确定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决策统一提供了便利,能够更好地促进二者的一体化。

企业经济活动结束后的分析评价来促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一体化。二者的结合是为了实现单独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具备的一些整体功能,通过对经济活动结束后的整合方式来对结合后具备的整体产生的性能来分析,让二者的融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要在工作中记录财务的状况也要对所记录的数据做好详细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原因,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提前准备好解决问题的措施,更好地实现二者的一体化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一体化的实践中产生的意义

从erp系统考察二者,发现二者一体化得到了加强,在erp环境下原本没有的控制职能明显的变得很重要起来,在原来的会计上体现了一体化的特征,更有前瞻性和及时性,二者的有效结合提供了更多的查询功能,可以让管理者根据其需求及时查到想了解的各方面信息,这种信息是比较全面的,不用再进过后期的加工,能够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给每个不同层面的管理者提供了实时有效地信息。

会计体系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可操作性的执行过程,能够保证让目标的现状随时得到实现和掌握,能够把影响的因素提前消除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一体化使会计真正具有了控制的职能,能够很好分析实现目标的成本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消除一些不利的因素、如何更好地巩固不确定因素等等,让这些可预测性的问题掌握在会计工作人员的手中,可以根据现状对经济效益进行有效地预算。

财务实践体会篇3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到了20世纪初,近代会计进入现代会计阶段,公认会计原则和执业会计师制度是现代会计最基本的特征,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渗透到会计领域,使传统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其中财务会计是以会计标准为依据,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对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进行反映和控制,旨在为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其实质是一套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管理活动,管理是信息提供的目的。财务会计同旨在为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经营决策所需的管理会计相配合,共同服务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正是由于财务会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就使得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也相应地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作为课改、教研的重要课题,力求通过理论与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人才培养目标。

 

一、职业院校中级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1.适应新规则的需要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个具体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并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随后其他企业跟进实施。确立了以基本准则为主导、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为具体规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创造了一个既坚持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会计准则制定实施模式,这一切都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2.激发学习兴趣

 

职校由于受到高中、大学扩招的影响,其生源素质逐年降低。不少来自偏远农村、山区的学生并未接受完整、系统的素质教育。他们选择会计专业,往往只是看到社会上会计人才的高薪与高待遇。但随着理论教学的深入,很多学生越来越难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进而从丧失学习兴趣发展到厌学、逃课。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提高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3.专业发展的需要

 

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一度曾是学校招生的“金牌”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都位居各专业招生人数之首。但近几年会计专业建设却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一方面由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导致职业院校师资流失严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待遇偏低,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任教。这就要求专业建设要转变传统理念,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以适应当前的形势与环境。

 

二、职业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1.明确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办学层次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以往我们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许多都与市场、企业脱节,导致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学无所用。因此我们把《中级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以市场为导向,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准绳,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

 

2.明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过去笔者学校选择的教材大多已是20世纪90年代的老课本,许多内容远远滞后于当前会计专业发展。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引进最新观点、最新成果,以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指导,汲取、借鉴近年来我国财会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中外著作的精华,并结合企业一线财会人员从事会计实务的经验,力争教学内容具有新颖性、前瞻性、实用性。

 

3.明确教学重点

 

职业院校学制较短,学生真正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左右,在此期间还要接受大量的基础素质教育及相关专业课程教育。因此在讲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过程中,如果片面追求面面俱到,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囫囵吞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这种状况应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突出会计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将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将专业素质、操作技能的培养融合在各章节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从而创建起立体会计知识实训体系。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条理化,简单问题通俗化、直观化,让每位学生都尽可能地理解、吃透讲课内容。

 

总之,职业院校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职校生的实际学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学生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财务实践体会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内容;制度;保障机制

一、前言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为了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迫切需要我国高校培养大量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融合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和金融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专业,集应用性和创新性于一体。在上述背景下,探索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创造;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因此,本文试图突破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侧重于围绕理论学习、知识传授来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传统观念,以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基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来构建财务管理特色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二、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课时较少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对实践环境要求不够严格,国内许多高校所制定培养方案的实践课时占全部课时的比例较低。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学时比例仍然偏低。据经验数据统计表明,国内很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时能够超过15%,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数高校该专业实践课时占比则超过50%。这一问题导致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讲授,轻实际操作现象,进而造成了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偏弱,对学生就业竞争力、创新创业能力带来了负面影响。(二)实验室基础比较薄弱国内许多高校对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不够重视,不少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而是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共享实验室,即在共享实验室硬件基础上专门安装少量的财务软件,实验室基础比较薄弱。这一现象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考虑不够,财务管理专业更重视实际操作,需要安装和运行eRp、oracle、CS-maR、wind、SpSS、SaS和Stata等大型软件,对硬件设备要求更高,在很多情况下共享实验室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二是不能保证实验教学课时数量,由于各大高校经管专业招生数量巨大,共享实验室往往超负荷运行,财务管理专业实验课时不可避免被其他专业挤占,影响了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三)校外实践基地不足大学生校外实践对学生校内课程拓展、未来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不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临近毕业时主要依靠学生本人联系校外实习单位,不得不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未能建立稳定可靠的校外实践基地以实行集中实习;即使一些高校有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但数量和质量都存在不足,而不得不采取分散实习+集中实习的方式。在校外实践基地缺乏情况下所采取的分散实习模式不利于对学生实习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和管理,使学生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对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践效果造成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四)校内外实践教学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虽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包括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但是这些教学环节缺乏总体设计,没有形成一个由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制度和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的贯穿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完整体系,严重制约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设计

(一)明确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教育”等大潮推动下,以及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的新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的实践教学目标必须适应这些变化。因此,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总体目标设定为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财务管理人才,具体目标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财务应用能力、财务创新能力和网络技术运用能力等。(二)确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指导下,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校外社会实践、校外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多个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环节,形成模块化、一体化、流程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1.课程实验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等,在教学过程中,可对每一门核心课程在理论课完成之后设计一定数量的教学实验项目,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财务与会计理论知识,为学生日后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经历打下技能基础。2.综合实验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核心专业课程实验项目基础上设置专门的综合实验课程,这些课程一般在实验室中进行。主要的综合实验课程包括《会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个人实验或分组实验方式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模拟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财务职业生涯操作技能奠定基础。3.校外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寒暑假参加各种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将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从而进一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组织学生申请和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参加“挑战杯”、行业分析等各种财务管理专业社会实践竞赛,通过参与财务管理专业项目研究、竞赛来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4.校外专业实习校内实验这一实践教学环境只是简单的模拟财务职业环境,其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因此,应要求学生在更贴近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教学实践,校外专业实习环节则必不可少。校外专业实习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模式,为了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实习质量和水平,方便全过程监控和管理学生实习情况,应尽可能实行集中实习模式。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稳定实习基地是实行校外集中实习模式的必要条件,因此,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将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拓展作为校外实习环节的重中之重。5.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完成实验课程和校外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之后的最后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要求毕业论文选题、写作和答辩过程中应结合财务管理实务操作的现状,训练和考核学生财务管理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论文的实践应用价值。(三)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顺利运行,需建立和健全各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具体制度包括对实践教学内容各环节组织管理、过程管理、人员管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管理、校内外实践教学协调管理等制度。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步骤如下:一是对现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二是组织专业教师和行政教辅人员学习相关制度,三是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装订成册,进行归档管理;四是提高制度执行效力,对财务管理专业各项实践教学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运作。(四)建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在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制度的同时,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积极建立实践教学的资源保障机制。具体资源保障措施包括师资保障,实验室保障,实践基地保障,课程建设保障。其中,师资保障包括校内实践课程教师、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等方面的保障;在积极培养现有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积极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全职和校外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实验室保障包括实验室软、硬件设备、实验室环境等方面的保障;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已经建设完成专用的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不断完善软硬件条件。实践基地保障包括与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等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已经与毕马威事务所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并已将其建设为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现在财务管理专业正积极争取在海外建立实习基地。课程建设保障包括在专业老师深度参与下优化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课程,并积极开发新的实践课程;根据实习基地协议,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将与毕马威公司共同开发实践课程,由校内外教师共同完成该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上述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共同构成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字体系。其逻辑关系是: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作为基础条件,使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作用,最终促进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实现(具体见下图1)。

四、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一)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各环节相互衔接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实践教学工作实践中必须建立与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财务管理人才目标相适应的、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校外社会实践、校外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相互衔接的五个内容模块的子系统。在工作实践中,应突破各内容模块的衔接壁垒,实现无缝隙对接,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二)建立财务管理专业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协同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和学生构成三对互为资源要素的供求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校外实践基地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学生需要成才和就业;学校需要提升教育和科研水平。通过产学结合使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双方的资源供给真正长期化,必须建立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专业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效协同机制。(三)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有效评价为了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运转,需要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对学生和教师评价两个维度。其一,科学合理地评定学生的实验课程、课外实习成绩,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动力,创建良性竞争机制。其二,科学合理地评价校内外教师实践教学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考核和激励,能够激励教师不断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因此,应从上述两个维度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科学、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以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乃至人才培养目标。

五、结语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院系通过不断改革和发展,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对实践教学体系各子系统、各模块环节进行整体的顶层设计,并在相当长周期内通过不断改进来付诸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和开放式的财务管理特色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实现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创新型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李诗田柴少明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郝晓雁田祥宇.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6).

[2]李炜.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3(4).

[3]钱美琴.应用型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3).

[4]靳永军.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4(11).

[5]孙承飞.能力提升视角下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15(12).

[6]田祥宇郝晓雁.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12).

财务实践体会篇5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本文以调查统计方式对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效果进行研究,明确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期完善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财务管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对其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然而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特别是边疆贫困地区的高校,其财务管理实践环节不尽如人意。基于此,本文以边疆偏远地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为样本,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实习课程的满意度状况,分析导致学生满意与不满意的原因,并结合地方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其更好地就业。塔里木大学位于新疆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间,位置偏远,周边经济落后。如此环境,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如何,是我们急需了解和解决的问题,以期为其他边疆地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1.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

本文以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大二至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大一没有涉及实习课程),针对财务管理实习课程安排、实践内容和实践条件等采用随机原则,发放问卷150份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仅有8.8%的学生认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效果较好,可以从实践课程中学到未来工作中的一些技能;65.6%的学生认为实习课程效果一般,他们认为实践课程过于理论化,实践操作性不强;甚至有6.4%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无用,从实习课程中几乎学不到以后工作中所能运用到的知识。由以上统计分析可知,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实践课程的改进空间很大。

2.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探讨

通过对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调查,发现学生对相关实践教学体系满意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2.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财务管理旨在培养应用型及综合型的管理人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课程设置涉及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多个方面。限于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因素,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课程较集中于金融及会计方面,单纯地提高学生的金融或会计实践能力,而专门的财务管理实践课程则是一个空缺,不利于学生财务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限制学生的就业方向。

2.2教师对待实践课程意识淡薄,实践准备不充分。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高外,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教学态度的端正与否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的优劣。限于财务管理实践课程的授课特点,我校财务管理教师对财务管理相关实践课程重视度普遍不高,教学准备不充分,对实践教学的考核缺乏统一的标准,考核过于随意,从而不利于实践课程的开展,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3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偏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既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然而,目前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会计相关专业,且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没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经历,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如此就限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4校内实践教学设施薄弱,达不到专业要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校内实践,相关硬件设施的质量及更新对实习课程的质量约束较大,必须有专业的实习设备和配套的场地设施,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近年来,由于学院的重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训设备和场地得到一定的改善,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财务管理实践设施的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没有保持与学生数量的同步增加,学生实训时设备不足的情况时有出现,从而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2.5实习课程课时不足,不能满足学生掌握技能的需求。足够的实践实习课时是保证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条件,然而塔里木大学实践课程课时相对于理论课课时明显较少,实践课时的限制严重影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没有扎实的操作实践,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偏理论,短于实践,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必然影响学生的毕业求职。

3.对策建议

为了提高塔里木大学财务管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完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财务管理专业操作性强,学校在定位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时候,必须注重专业特色的体现,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教材的选用、理论课与实践课时分配、授课教师的分配、实践课老师的配置等方面全面体现专业发展的需求,以专业操作能力培养为主导,适当减少一些与专业不是很相关的理论课程的安排,在专业特色方面做足工作,如此才能为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培养出有较强专业素质的人才,满足社会各部门及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3.2完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应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渗透理解。然而,因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实践教学成果体现不力,教师的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水平。

3.3完善校内实践基础设施。我校实践教学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学校应对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重点解决设施落后和不足的问题,以改善学生的实习条件,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

3.4校企融合,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学校的人才应当是根据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来培养的,因此,学校在制定实习课程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到生产一线,让他们在真实的财务环境中锻炼自我,成长自我。为此,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联合,尝试包分配式培养,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而且为企业培养适用的人才。

作者:翟少红底阳阳肖君君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36-41.

[2]周丽媛.基于实训课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会计之友,2008(5):66-67.

财务实践体会篇6

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目标不完善

随着我国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各企业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此基础之上,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且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也不是很合理,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将传授财务管理知识作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没有根据社会实际的需求进行制定,导致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不相符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具体来说,高校设置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以会计方面为主体,开展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实验教学,但是忽视了财务管理的其它课程,比如说《风险管理》这一课程的实践教学,此种情况就导致高校开展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还存在问题。

2.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受到限制

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而且对此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聘请财务管理人员的标准就有所提高。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有部分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但在实际改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相关工作人员都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从而导致改革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具有相似之处,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并没有取得十分良好的效果,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无法体现出来。另外,还有高校并没有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此种情况就导致高校所培养出的财务管理人才和市场需求人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最终导致企业无法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又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缺乏必要的实践环境

在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践环境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而实践环境又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所谓的校内实践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内部具有的实验室,而校外环境则是指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实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就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高校缺乏必要的实践环境。

在校内实践这一方面,很少有高校会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而建设实验室,一般都是将会计实验室作为开展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阵地,要知道,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两者之间是存在微妙不同的,也正是因为差别是较为细小的,所以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进而导致学生认为财务管理和会计这两个专业是相同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来说有着不利的影响。

在校外实践这一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困难,比如说,学校找不到可以合作的企业,没有企业愿意为学生实践提供岗位机会,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企业工作岗位需求,一旦让这些学生到岗实习,很有可能扰乱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第二点则是企业内部有一些商业机密,这些机密是不能被外界所知的,而让学生到企业内部实习,很有可能会泄露企业机密。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获得校外实践的机会是较为困难的,即使有些企业不得不和学校合作,也只是走个形式,学生还是不能参与到实际的岗位工作中,这样就导致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了阻碍。

4.教师实践能力有限

在高校中,因为财务管理专业兴起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此方面专业的教师比较少,有很多教师之前从事的是会计专业教学工作,或者是会计专业的研究工作等,临时被抽调到财务管理专业,从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工作,所以这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但是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深入,更不用说是否具有财务管理实践能力了。虽然也有一些教师是学习财务管理专业出身的,但是因为这些教师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教学工作中,从而导致这些教师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而且这些教师一毕业就到高校中担任教师,没有经过社会的磨练,也没有实际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从而导致这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能力,在进行教学中,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师开展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水平不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1.优化课程体系

高校想要更好地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对此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针对此专业的主要课程开设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从而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在优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突出专业特色,应该将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进行区分,使学生不再将两者混淆,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参与实践教学,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若是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须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在实践中若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逐渐地失去实践兴趣,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专业,更要灵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来设计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改善校内、校外实践环境

高校若是想要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就必须对校内以及校外的实践环境进行改善,具体改善内容如下:

(1)改善校内实践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高校必须为财务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而建立专门的实验室,让学生在特定的实验室中模拟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所谓的模拟实验,就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境进行真实的模拟,让学生在此模拟场景中动手操作,并对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此来实现锻炼学生财务管理实践能力的目标。在财务管理实验室中,需要使用到一些相关的软件,比如说用友以及金蝶财务软件,高校可以和这些财务软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来建设实验室,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高校的财务支出,另一方面有了这些企业的参与,实验室才能符合教学需求,在这样的实验室中开展实践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说,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可以在eRp沙盘模拟实验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财务管理在eRp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模拟实验中,学生就可以以自己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知识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的财务预算、决策、分析以及控制等工作,以此来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

(2)改善校外实践环境。财务管理教师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模拟实验和企业所开展的财务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更加的复杂多变,所以若是想要让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还是应该进行校外实践。因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所以高校无法为每个人都提供校外实践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同学可以自己寻找实习单位。针对没有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高校则必须为其提供实际机会。同时,为了避免学生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学校或者是学生可以和企业签订保密实习合同,若是学生在实习期间泄露机密,那么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既可以保护企业的利益,让可以放心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又可以保证学生的实习权益,是一举两得的。

4.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是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实践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鉴于此种情况,高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从而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该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师提供交流、进修的机会,让教师走出学校,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习并掌握实践教学技能。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制度,在制度中明确具体的要求以及标准,这样教师才能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情况下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实践教学,比如说,高校可以聘请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负责人或者是财务总监来兼职指导老师,这部分兼职教师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讲解更多实际工作中会遇到问题,并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更好地联系在一起,进而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财务实践体会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战略地图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要求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本科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一名财务管理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就决定了该专业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实践教学。

(二)素质教育客观上需要实践教学的存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所提出的一个相对概念。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是缩小知识与能力发展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并行发展。而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将理论见之于实践,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可以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过程。

(三)人才市场“质”的供求脱节需要实践教学来调节

从人才市场供求现状看,一方面,企业单位需要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但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每年输出大量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出现这种人才供求脱节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学校生产的“产品”不适销,培养出的人才“质”上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多数单位要求应聘的财务人员具有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毕业生往往是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差,这与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实战训练少不无关系。为促使人才市场供求质上平衡,就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可以提高学校生产的“产品”的质量。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实践教学目标层次较低

自1998年教育部批准设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以来,虽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的区分度不大,实践教学大都也以“验证性”为主。“验证性”实践教学在“学习知识、验证理论”等方面是可取的,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验证性”的实践教学目标在层次上低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不够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从内容上看。未能很好地实现对学生金融管理方法和理财技能等综合理财能力的培养,不能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层次清晰的有机整体。多数实践课的内容设置与会计专业实践课的内容设置相同,未能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

(三)实践教学的形式还存在缺陷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结束后的单项实验(主要应用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专业课程结束后的综合实验(eRp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等)、毕业实习等形式。其中的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内容还是以验证性为主。往往是由学生做,做完后交由老师批改,老师根据完成情况打分。由于这部分内容是以验证性为主,往往有一个标准的最优答案,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关注最终的结果,忽视了过程本身,一些学生甚至可能是最后抄一遍答案来应付。至于毕业实习,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企业财务重大决策或利润税收情况等涉及单位的商业秘密,因此,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本专业的学生实习,即使提供了实习机会,也是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简单了解财务部门机构设置和生产业务流程等参观实习的层面,很难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关于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依据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把组织的战略分成四个层面: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学习与创新层面。其中,学习与创新是为了不断改善组织的内部业务流程,改善组织的内部业务流程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满足客户的需要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财务结果。通过战略地图,一个组织的这四个层面之间的层层驱动的因果关系被很好地表示出来,因而可以使管理者对组织的战略一目了然,便于对战略的理解和管理。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战略地图模板(见图1)

2.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战略地图的说明

(1)财务层面(终极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价值,而毕业生的价值,则从两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能为单位服务并创造价值;二是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2)客户层面

如何才能使财管专业的毕业生能为单位服务并创造价值,或是为社会作出贡献呢?如果把学生当作是教育系统的产品的话。从客户层面看,要求毕业生要具备完备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专业综合能力。以及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3)内部业务流程层面

描绘清楚终极目标和客户层面后,就可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了,即通过哪些流程来支持客户层面的目标。这里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的流程。

第一,熟悉巩固专业知识的流程。具体包括会计类课程实践(会计学原理模拟实践、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单项财务管理类实践(投资、融资、营运资金管理、财务分析等)、税收金融类课程实践(税收、银行、保险等相关业务实训)。

第二,提高专业综合能力的流程。具体包括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投资模拟、eRp综合实训、沙盘模拟(企业运营模拟)等。

第三,学会合作的流程。包括沙盘模拟、商道(企业商战模拟系统,重心在于企业决策的训练)、毕业实习等。

(4)学习与成长层面

学习与成长层面将注意力引向组织的无形资产。包括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组织文化和协作。

1)人力资源

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人力资源应该是各专业教师了。组织实践教学的教师们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校方应大力支持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辅以一定的强制措施,规定专任教师的实际实践课时,也可以聘请企业的财务专家作为兼职实践指导老师,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2)信息技术

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应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使实验内容得以不断扩展,同时,保持信息的通畅。了解实践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为此,校方应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配备必要的辅助教学软件,充分利用相关实验室进行交叉实验。

3)组织协调和时间安排

在学生四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如何组织协调并安排好内部业务流程,也是实践教学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从总体上来说,业务流程的时间安排。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与理论课程的设置相配合。当然,无论采用怎样的组织安排,都应该是先有明确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实践的目的和教学时数等,以利于规范化的管理。

就笔者所在院校的课程设置现状,可以考虑分层次这样安排流程:

第一层次为熟悉并巩固专业知识的流程。在修读完《会计学原理》后,完成约两周的基础会计的手工模拟实验。完成《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之后,借助辅助教学软件,完成约两周的会计模拟实践。在《财务管理》的修读过程中,结合教学进度完成财务管理类的各单项实验,包括投资分析、融资分析、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以及财务分析。完成《财务管理》的修读后。进行两周的税收、金融类的课程实践。这些属于熟悉巩固知识的流程,其成绩、学分都可以并入相应的理论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中,作为课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财务实践体会篇8

要有效发展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财务管理教育教学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要积极研究企业市场的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能力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知识进行有效分析,以此为目标,遵循实用性的原则,合理构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使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技能课等课程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支持。同时,学校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编制出符合学校特点的和学生需要的校本实践教材,编制出系列的实践教材、指导书、报告书等实践教学资料,能够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资源支持。学校还需要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考核制度,通过监督考核的方式,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推进。

二、加强课堂实训教学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课堂实训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实训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很重要的。加强课堂实训教学,需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加强课程单相实训教学,主要要加强这些课程的课堂实训教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收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主要课程。要通过加强单相实训课程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单相专业实践技能,。第二,加强课堂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学生仅仅具备单相财务管理技能不能满足人才的现实需要。学校需要加强课堂综合模拟实训教学,通过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比如,在《基础会计》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安排一门《会计基础实习》课程,通过两个课程实训教学的融合,使学生进行一套有系统的实训操作,使学生能够对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有所认识,通过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的技能。要通过课堂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对财务管理知识和会计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三、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要加强校内实训教学,高职院校还需要积极与校外企业加强沟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可以积极发展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争取企业对实习教学的支持。一般而言,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学生想要到到企业实习的难度很大,很多企业都不愿意为学生个人提供这样的实习机会。学校可以尝试与财务公司、税务事务所和一些小企业联系,签好保密协议,让学生到他们那里进行实习,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基层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财务预算和分析能力。另外,对一些并不是经常发生的财务业务,比如,筹资、长期投资等决策问题,学生在实习中很难接触到,学校可以聘请一些财务人员介绍一些企业曾经发生过的决策业务,引导学生翻阅企业历史资料,了解企业财务制度,根据一些素材进行决策锻炼,通过这种方式,完善学生的财务技能。

四、加强对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

财务实践体会篇9

(一)高校内部财务监督缺乏重视力度《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各单位领导及会计人员都具备财务监督之职责,高校内部同样不例外。但是,就目前实践情况来说,高校内部财务监督整体缺乏重视力度,甚至忽视了财务监督所体现出的重要性,导致该工作项目无法得以有效实践。部分高校领导过于追求财务在服务方面的功能,对于其监督职能却采取忽视态度,认为财务管理机制能够直接取缔财务监督机制,这无疑会使财务风险增大。

(二)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在控制制度方面缺乏健全性健全的内控体系制度是高校开展内部财务监督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与保证,但从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实际情况来看,部门高校还未建立起健全的内控体系制度,生搬硬套、不合实际等情况的存在导致高校内部财务监督难以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极大地制约了财务监督作用的发挥。

(三)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基本形式趋于落后通常情况之下,财务监督以三种形式呈现出来,分别是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监督等,每一种监督模式又代表着财务监督实践工作的三个不同阶段。鉴于此,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实践过程当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深入研究高校运行实际情况,再结合监督内容,有机结合各种监督模式,从而提升监督工作的实践性与有效性。然而,就目前而言,部分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始终强调事后监督,将会计凭证以及会计报表等资料视作其财务工作实践成效的评价指标,将工作重点放在检查会计结果、处理违纪行为等方面,对于经济活动整个程序采取放任的态度,以至于财务监督缺乏其应有的实效性,监督成果也无法达到预定效果。

(四)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高校的基本职能为教学以及科研,因此其内部以专业教师为主,因此普遍存在着缺乏专业财会人员等情况。而为了达到财务管理基本要求,需要教师兼任财务工作。受专业条件限制,大多教师并不具备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及技能,以至于财务管理实践活动中出现较多漏洞,这并不利于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加之部分财会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财务审查、财务监督环节,为了顾及各种人情世故而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凭借自身职务之便,私自挪用学校公款或是制作假账,给学校带来较大损失。

二、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监督、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实践策略

(一)不断提升内部财务监督整体重视力度高校财务部门本身是防腐工作和反腐工作的前线,基于高校内部财务监督而言,财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仅是承担这项工作任务的直接责任人,同时还是学校利益的代表,具有监督职能。在此背景之下,若要改变高校内部财务监督缺乏重视力度这一现状,建议高校相关领导提高重视力度,并给予财务部门独立行使财务监督职能的权利,赋予其足够的权威性。除此之外,对于财务人员各项工作与财务监督,各领导人员同样需要给予其支持,确保各项财务监督活动能够得以真正落实。

(二)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财务监督相关控制制度由于各个高校的运行状况与内部情况各不相同,所以相应的控制体系制度也应当有所不同。针对重点项目,财务管理部门要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分析制度以及评价制度,并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以分析和评价财务预算的有效性、合理性。在构建财务监督控制制度时,建议高校以自身的实际以及今后的发展规划为根据,在积极听取相关财务人员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体系制度的重构,从而使建立起的体系制度被广大工作人员所认可。同时,财务管理实践活动中,建议采取业务办理和授权相分离、财产保管和会计记录相分离等机制,实现各个部门与组织之间的互相制约。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制度来配合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提升内部控制体系制度的监督能力和执行能力,确保其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制度的价值得到较好的发挥,使高校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服务。

(三)不断丰富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基本形式鉴于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基本形式趋于落后,因此必须不断丰富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基本形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当从以下两个环节进行:

1.基于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基本形式而言,需要高校不断改善其单一模式,加强事前监督以及事中监督,努力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监督系统,使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功效。

2.基于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基本方法而言,随着国内高校发展与改革的深入,在财务管理基本范围及内容方面也随之不断扩大化和复杂化,这就需要各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实践活动不断转变自身职能,以监督检查转变为管理服务。而在财务管理实践过程当中,需给予财务监督活动进行日常监管,通过把握与研究监督工作重心,不断提升其监督层次,财务监督活动也能因此而体现其价值。

(四)不断提升财会人员专业素质财务管理活动中财会人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监督环节,必须不断提升财会人员专业素质。首先,提升财会人员法治理念。《会计法》中对于财会人员的具体职责进行了明确限定,要求其执行高校内部财务监督任务,这就需要财会人员提高自身法治理念,严格遵法、守法,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其次,提升财会人员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为财会人员工作中的根本性要求,通过组织财会人员开展职业再教育活动等形式,提升其职业道德和自我约束等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再次,不断提升财会人员业务操作能力。基于财会人员而言,业务操作能力无疑是其基本的技能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内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高校开展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时,先后引进了各种新型技术,对于财会人员基本操作技能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其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同时还需及时掌握各种新型技术与知识,有助于其顺利展开财务工作,同时也成为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最后,给予财会人员定期培训的机会,通过座谈会、讲座以及对外交流等形式,鼓励其主动学习各种新技术,用以丰富自身工作程序,同时还能提升自身操作技能。

三、结束语

财务实践体会篇10

产学研合作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一、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四个难题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以下简称外贸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此前提,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人才”,但是如何凸现“应用型”的特点,是院领导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一道难题。目前,我院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存在四个难题。

1.校内实践教学不是以财务管理为主,缺乏好的实训教材

校内实践教学基本是以会计专业实训为主,缺乏财务管理专业实训,主要原因是没有像会计实训那样成熟的教材和软件,大部分教材仍然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多数以案例分析为主,有固定的参考答案,不能体现财务管理知识的实际运用,也不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分析和应用能力。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虽然应把握会计专业知识,但重点仍应以财务管理实训为主,会计专业实训为辅。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有待改善,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

作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包括手工操作能力、财务软件运用能力以及网络操作能力等。目前外贸学院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都具有双师资格,但由于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企业的实战脱轨,对企业中的具体实务操作缺乏深刻了解,也就谈不上具有良好的实践指导能力。

3.校外实践缺乏合作单位,缺乏系统的组织和安排

从专业角度来说,财务管理专业是继会计学专业之后的具备更高层次理财能力的专业,一般在中小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是不设这样的管理岗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9%左右,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未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而是与会计机构合设,即使有一些理财的需要,也会因为苦于雇佣专业的理财人士成本高而不了了之;而剩下的1%大集团和上市公司,往往有自己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拥有自己的管理团队、担心泄露商业机密等原因,也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这使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实习部门,使得校外实践举步维艰。外贸学院会计系虽然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近20余家合作单位,但对于会计系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数量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所以单单依靠学院的力量是不够的。从外部环境来说,政府部门没能出台一些鼓励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使得学校孤军奋战,从联系合作单位到后期的合作没有系统的组织和安排,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一些信任和沟通。

4.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完善

校内实践教学考核主要依赖于实训成绩,而在实训过程中,因为是开放式管理,所以有部分同学基本是抄袭的,所以无法判断个人的真实能力和成绩;校外实习因为缺少实习基地,不能统一组织管理,往往是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流于形式,最终通过一纸实习报告来评定成绩,所以这样的考核体系不够完善,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成绩,也不能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学习。

二、产学研与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一系列的科研教学等的创新活动。在合作过程中要“以产为依托,以学为目的,以研为促改”。产学研工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重要渠道。外贸学院十分重视产学研工作,会计系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已经与2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有力地推动了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进展,提高了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科研能力。两者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和老师走出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

会计系教师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体会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享受到免费的财务管理决策支持,例如企业投资、融资和股利分配等建议和意见。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等各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

2.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的专家、高管走进来,为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提供支持,完善校内实训

会计系聘请合作单位的资深专家(包括企业的CFo、会计师)来校内开展讲座,给学生讲解目前最前沿的财务管理知识。系里也经常开展与资深专家的讨论会,讨论如何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产学研合作,真正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促进财务管理专业良性持续快速发展。

三、以产学研为突破口,深化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开展好产学研合作,对于深化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意义重大,以产学研为突破口,深化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接下来的内容中重点讨论如何以产学研为突破口,深化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解决目前我院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四个难题。

1.变以财务管理实训为主,从企业中寻求教材

改变以往的校内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以财务管理实训为主,以会计实训为辅。要实现这种改变,就得解决我之前提到的“实训教材”的问题。实训教材可以是电子版也可以是纸质版的,电子版通常是一些仿真模拟软件,因为软件都是一些事先设定的情境,所以在实训时有一定的弊端,不能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所以适合财务管理专业的低年级学生使用,来体会理论的实际运用和财务软件的操作。目前市面上的纸质版教材大都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基本都是一些比较过时的素材,所以要让学生的实训与现实同步,可以从校企合作单位寻求实训教材。外贸学院会计系的校企合作单位有工业企业、商业、服务业(事务所)所等多种性质的企业,尤其是事务所,因为承揽记账和审计等业务,所以拥有大量的企业资料,而这些资料通过整理将是我们最好的实训教材,当然这里涉及一些商业机密的问题,所以资料要经过实践指导老师的加工处理,比如把所有与企业名字相关的信息删掉以编码代替等。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只有学校和学生受益,其实不然,实践指导教师利用这些真实的资料带领学生进行资金管理的决策,最终会形成相应的书面文件,一方面这些书面文件成为学生实践成绩的考核,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把这些书面文件复制装订返回事务所,事务所可以根据编码对号入座,给相关的企业提供一些管理上的建议和意见,而这些建议都是免费提供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是互惠互利的,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创造条件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观摩、调研,利用寒暑假期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直接参加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不设财务管理岗位的情况下,为企业解决理财中的难题或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同时积极总结和探索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新问题,完善思路,并形成一些科研成果。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在实务锻炼中得到提升,企业也可以在合作中免费获得人才支持。另外,可以把企业的专家聘请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外贸学院会计系的确也有这样做,把事务所的资深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的财务主管聘请为会计系的实践指导教师,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学校给学生开展讲座或是亲自指导实训,这种形式深受学生喜爱。

3.多渠道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对校企合作全程系统安排和组织,建立起信任的桥梁和沟通的纽带

从外部环境来看,政府应鼓励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政府可以规定每个企业都必须有一个校方合作单位,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由于没有这样的相关政策出台,导致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并不积极,而且基本是学校单方在努力寻找合作单位,使得产学研工作进展缓慢。既然外部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得从内部来下功夫。从内部环境来看,学校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合作制度,从合作开始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合作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解决措施,还有合作结束时各项权益的规定等,做一个全面的、系统地规划。有了制度的保障,学校和企业就有了信任的依据和沟通的空间,这样可以使合作更为顺利地开展。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拓展校外实践基地:一是通过学院联系校外实践基地,以学院的名义与大企业合作,安排实践指导教师带队,选拔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把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第一课堂设在企业里;二是通过教师联系校外实践基地,大量开发教师在社会上的人脉,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产学研,通过教师向企业渗透产学研的双赢效果,争取到更多的合作单位;三是通过系内学生联系校外实践基地,可以让学生在校外实习这一环节上,利用自己家的公司或是亲属的公司作为我们的合作单位。有了制度的保障,所有的合作单位不用担心会对自己的利益造成任何损害,相反这种合作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好处。

4.建立“双轨”考核体系,完善财务管理实践考核体系

所谓“双轨”考核是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两项并行考核,只要有一项不及格,总成绩即为不及格。校内实训分为手工操作和电子软件操作,电子软件直接在计算机上操作并得出成绩,考核基本公正,而手工操作是开放式管理,所以难免存在抄袭现象,因此可以增加一项试卷考试,考试的内容为操作问答,就是关于各种情况下如何操作的问题,这样以来,抄袭的学生就能被筛查出来了,也会遏制一些抄袭现象。校外实践考核以往都是学生自己回家联系实习单位,回校后交一份实习报告,根据实习报告来评定成绩,这样做基本流于形式了,所以校外实践的考核不能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由于学校和老师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发挥学生在社会中的地位,让学生在自己的家乡联系实习实践单位。把学生按地域分组,成立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只要有一个同学自己家开公司或是亲属开公司(基本这种公司都是民营或独资的中小企业,不设财务管理部门),就可以和学校签订协议,在保障相互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每一个团队到自己所在的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为企业的投资、融资和运资进行策划,并为企业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对策建议。实习结束时让学生把整个的实践过程,包括实习单位的公司概况、学生在实习期间所做的工作以及财务分析报告和最终形成的各项决策,以书面的形式上交给实践指导教师,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实践指导教师要定期到每个小组的实习单位走访,并收集整理学生的运行记录、实训成果和合作单位对学生工作表现的反馈意见及实习评价的资料。综合所有资料最后来评定学生的实践成绩,这样才能公正、公平,也有利于督促学生好好实习。如此以来,在学生增长应用能力的同时,家长也感受到孩子的学以致用,更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实践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同其他专业的实践教学一样,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正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得益于产学研合作,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已经取得喜人的成绩,虽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相信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入,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也会一步步深化,慢慢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陶晓峰,闵福应.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探究式课堂教学浅探[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20(6):99-100.

[2]袁天荣,刘祈等.改进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4,(6):171.

[3]袁江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