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部标准化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5:35

财务部标准化流程篇1

1、财务标准化

标准化经营管理就是在企业管理中,针对经营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个部门、每一个岗位,以人本为核心,制定细而又细的科学化、量化的标准,按标准进行管理。标准化经营与管理,可以使企业从上到下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标准化经营与管理能使企业在连锁和兼并中,成功地进行“复制”或“克隆”,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扩张中不走样,不变味,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而财务标准化,是指将企业财务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对企业业务流程、部门设置、岗位分工及权限划分进行分析,本着服务业务、理顺流程、查错防弊、强化管理的目的,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标准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财务标准化,可以强化内部控制,优化财务环境,理顺财务流程,规范和细化财务手续,进而提高管理效率,控制税费支出。实行财务标准化,要求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必须以财务为中心,强调各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财务流程设计,通过财务标准化,使各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与财务活动有机的结合。使各级领导能够清晰地了解本部门的经营业务活动与财务流程,准确把握本部门的关键控制点与控制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手续透明,职责明确,权利适当。财务标准化的目标是解决企业管理瓶颈问题,既要提高管理效率,又要获得管理效益。

2、实施财务标准化管理窟义

实施财务管理标准化,能使财务人员加强岗位工作再认识.推进依法理财。企业通过开展标准化工作,促进财务人员进一步深人总结思考本职岗位工作内容,反思平时工作中存在的认识误区,自觉提高依法理财意识以及顾大局、识大体的全局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模式,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达到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垒的目的。

实施财务管理标准化,能全面梳理岗位核算内容。标准化工作要求每个岗位都要制定工作标准,明确工作流程,以标准明确管理目标,以流程固化管理程序,积极开展岗位职责标准化、会计核算标准化、成本管理标准化、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标准化等工作,减少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同造成的记账差异;全面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

实施财务管理标准化,能固化内控工作标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开展岗位业务流程标准化、会计核算标准化等工作,能规范各种业务流程的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突出技术和专业管理.做到一切工作按标准化程序进行,提高内部运转效率。

实施财务管理标准化,能推动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工作标准化是财务管理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算和监督是会计两大基本职能,标准化变以前的非程序化核算为程序化核算,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岗位轮换学习成本,有利于财务人员全面提升业务素质t另一方面,降低了工作风险,核算职能相对容易实现,财务人员能够把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促使财务管理流程更加规范。打破惯性思维,规范业务流程,统一管理标准,能更好为企业服务,推进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进程,强化风险防范,不断细化、量化管理标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各类标准体系。

实施财务管理标准化,能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企业将整个财务管理业务过程进行规范后,要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标准财务信息系统。只有在统一标准下产生的信息,才可以被更快捷地汇总,并具有更高的可比性,使信息充分共享和有效利用,帮助决策者了解、管理企业,作出合理的决策,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利用信息化手段,能确保财务数据与计划、物资数据准确一致。实施财务管理标准化,能推动企业财务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通过企业文化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提升企业的文化底蕴,提升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为标准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3、财务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上市公司、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众多中小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多样,企业内部管理手段、内部控制、财务标准化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普遍存在财务制度、财务流程也不规范,财务收支审批手续不垒,造成管理混乱、账目不清,以及企业重生产经营,轻管理等问题。管理者常常忽略的问题往往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这些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顽症之所在。特别是对于处于高速发展期和扩张型的公司,问题更加严重和紧迫,而归结起来还是管理意识淡薄。唯有科学管理,才是企业稳定发展、长盛不衰的法宝。没有业务何来企业,没有管理何来效益,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必须明确市场定位,把业务做大做强,与此同时,必须强化内部管理,理顺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经营与管理相辅相成,并驾齐驱。

财务部标准化流程篇2

关键词:Sop;财务管理;运用;对策

Sop是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的英文缩写,可以翻译为标准操作流程或者标准作业程序,这是一种规范化的管理步骤和管理程序,意思是将某个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通过规范化程序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统一要求,进而建立一定的操作流程,指导日常工作的开展和实施。Sop是一个组织内部的管理者经过多年的积累和经验,并且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最终形成的一种高效的工作流程,是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准则。在财务管理工作中,Sop的应用,对于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优化组织内部工作结构以及完善相关工作流程,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Sop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是单位和组织内部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良好的财务管理质量也是单位和组织规范运行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财务观念较为落后,导致财务管理质量不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位和组织的发展[1]。将标准作业程序(Sop)引入财务管理工作中,就可以有效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从而提高财务管理质量。通过Sop的应用,可以有效规范财务工作的相关流程,实现财务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财务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在建立标准作业程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解决财务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工作业务不流畅,工作程序繁琐,财务数据汇总困难,工作流程不标准等问题。通过Sop的应用,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并且针对具体的业务,明确工作流程,完善工作程序内部之间的组织和交接路径,从而有效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

二、财务管理工作中标准作业程序(Sop)的主要特点

1.全面性。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想有效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应用标准作业程序(Sop)的时候,财务管理工作的所有流程都被标准作业程序所覆盖,规范的操作步骤几乎涉及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人员也在覆盖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了财务工作质量和财务风险控制的双重保证[2]。因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涉及面非常广,标准作业程序(Sop)对其中所有的关键工作环节都进行了规范,避免了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规范了工作的基本流程。2.系统性。除具有全面性特点之外,标准作业程序(Sop)还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因为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系统性也是保证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步骤。标准作业程序(Sop)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并且针对划分后的具体工作,都进行了流程的规范,明确了各部分工作之间的内部关系,使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化,工作流程标准化。3.精细化。标准作业程序(Sop)还具有精细化的特点。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工作质量,精细化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标准作业程序(Sop)的应用,可以对财务管理进行精细化规范,比如一项具体的财务工作,需要分成那几个重要的部分,每部分需要通过完成几项具体的步骤,哪项工作由谁来做,怎么做,完成的过程中都需要经过哪些标准化的步骤,这些都有明确详细的规定。标准作业程序(Sop)应用的目的就是实现业务流程的精细化,从而实现最优化的工作路径,高效率、精细化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

三、标准作业程序(So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步骤

1.完善业务流程,为标准作业程序(Sop)的运用提供前提条件。在建立标准作业程序(Sop)之前,应该首先规范和完善相应的业务流程,这是建立标准作业程序的前提条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对财务工作流程进行详细梳理,厘清工作的基本流程,最后根据梳理的结果形成完善的工作流程图,并且依据该流程图制定出相应的工作程序[3]。在此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流程图梳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流程的路径,需要用最简洁的方式进行梳理,从而避免一些繁琐的工作程序,保证标准作业程序的高效率。2.标准作业程序(Sop)的具体编写。在进行基本的工作流程梳理以后,就可以进行标准作业程序(Sop)的编写工作[4]。在流程的编写过程中,一定要由具有丰富财务管理经验的资深财务人员承担编写任务,如果程序编写人员不熟悉财务管理流程,或者对于基本的会计准则和操作规范不够了解,会直接影响程序的编写质量。编写应该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比如表头、流程目的、实施范围、管理要求等等,都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3.标准作业程序(Sop)的审批和实施。编写完的操作流程,经过相关领导人员的审批以后,就可以进行具体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沟通和培训,使相关人员及时掌握Sop的使用方法,另外还要明确检查和测试的流程,从而确保标准作业程序(Sop)的高效稳定。

四、结语

标准作业程序(Sop)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对于提高财务管理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充分重视标准作业程序(Sop)的操作规范,不断提升和完善工作流程,促进财务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赵燕玲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婷.关于Sop在财务支付控制中的作用研究——以民营企业a为案例[D].中国人民大学,2011.

[2]段海燕.浅谈“Sop”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5,(3):195-195.

财务部标准化流程篇3

[关键词] 财务标准化 问题及解决措施 系统模块

引言

财务标准化,是指将公司财务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对企业业务流程、部门设置、岗位分工及权限划分进行分析,本着服务业务、理顺流程、查错防弊、强化管理的目的,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标准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财务标准化,可以强化内部控制,优化财务环境,理顺财务流程,规范和细化财务手续,进而提高管理效率,控制税费支出。实行财务标准化,要求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必须以财务为中心,强调各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财务流程设计,通过财务标准化,使各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与财务活动有机的结合,使各级领导能够清晰地了解本部门的经营业务活动与财务流程,准确把握本部门的关键控制点与控制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手续透明,职责明确,权利适当。财务标准化的目标是解决企业管理瓶颈问题,既要提高管理效率,又要获得管理效益。

一、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上市公司、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众多中小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多样,企业内部管理手段、内部控制、财务标准化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其内部控制措施不完善,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不高,财务制度也不健全,重生产,重经营,轻管理,轻法规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1.由于企业规模不大,人数不多,业务简单,所以,企业无力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财务制度、财务流程也不规范,财务收支审批手续不全,造成管理混乱、账目不清,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生产经营、偷漏税款的现象;

2.企业重生产经营,轻管理。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领导者把全部精力放在业务的开展上,夯实老业务,开拓新市场,无暇顾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出现不同程度的管理混乱现象。管理混乱又反过来对业务的开展和企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企业有大的发展,拓展业务,扩大经营规模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管理瓶颈问题。这时,制度不全,流程不畅,人才缺乏,财务混乱等许多内部管理问题都会凸现出来,这些被认为可有可无,管理者常常忽略的问题往往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3.一些家族制企业,老板成为企业的中枢,企业的大小事务全部是老板说了算,老板每天处理很多事务,却难以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好。因为太多的琐事缠绕着他,占据了他每天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一些重要的业务和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大事,却常因力不从心而一拖再拖。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会上一言堂,签字一支笔,万事等一人的现象,虽然业务亲自抓,支出亲自批,财务亲自管,但最终仍然抱怨事情太多,下属太笨。由于要经常处理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许多突发问题,使企业管理者和决策层经常扮演救火者的角色。

4.为了最大限度地偷漏税款,企业负责人想尽了办法和手段,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隐匿或者故意销毁应该保存的会计凭证、账册资料,为多列支出而凑票,为少列收入而尽量少开票甚至不开票,为多开进项抵扣发票打时间差,账外设账,偷梁换柱,关联交易等。

二、解决措施

以上问题在中小企业中带有普遍性,较为突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顽症之所在。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业务简单,收支不多,企业负责人有能力兼顾业务和管理。虽然没有建立明文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其日常收支审批手续、业务开展的流程很严格很明确,能够做到守法经营,依法纳税,企业可以维持正常的运营。对于普遍存在的偷税漏税的现象,国家财税部门通过一系列的税制改革与完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也一定会有针对性地打击不法分子,遏制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企业采用偷税漏税的办法谋取不法之财,既是国家法律所不容,也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可以说是取一时之利,毁一世之名,是与法治社会、诚信社会的道德规范背道而驰的,也与市场经济所提倡的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相悖。虽然能够赢得短期小利,但也冒着极大的税务风险和信誉风险,影响的是企业长远大利,属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行为。明智的企业家不会这样做。

其实,真正制约企业发展的是上面介绍的(2)(3)两个问题,特别是对于处于高速发展期和扩张型的公司,问题更加严重和紧迫,而归结起来还是管理意识淡薄。唯有科学管理,才是企业稳定发展、长盛不衰的法宝。没有业务何来企业,没有管理何来效益,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必须明确市场定位,把业务做大做强,与此同时,必须强化内部管理,理顺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经营与管理相辅相成,并驾齐驱。管理是一把双刃剑,管理到位,会给业务经营推波助澜,使业务经营顺风顺水;管理欠缺,会从各方面影响业务经营,造成业务萎缩。

笔者认为,企业管理控制点很多,涉及到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而真正能够把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控制点串联起来,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切入点和突破口,是以资金为导线的综合性管理。财务管理就像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对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起到监管控制的作用。针对不同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弱点,设计财务流程,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审批权限,实行财务标准化管理,使企业管理与业务经营有序衔接,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各级领导权限分明、分工负责,从而消除中小企业管理障碍,形成企业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理想局面。通过财务标准化,可以解决企业管理瓶颈问题,可以理顺业务流程,减少漏洞,消除隐患;可以通过岗位设置精简人员,做到人尽其才;可以明确权责划分,做到合理收放;可以将高层领导从纷繁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谋大计;可以通过会计标准化设计,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经济核算。

三、财务标准化系统模块

财务标准化系统,一般包括5个系统模块。

1.财务流程模块。财务流程必须结合各部门业务流程制定,首先根据各预算单位或者部门的业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并绘制业务流程图,流程图中注明关键控制点和控制环节,并重点关注财务收支的手续,明确财务收支的责任人,签字审批程序,并设计标准统一的单据及传递程序。

2.岗位设置与权限划分模块。岗位描述的范围包括财务部全部工作岗位,如财务总监岗位、财务经理岗位、财务主管岗位、主管会计岗位、出纳岗位、分户会计岗位等,各预算单位的会计和物资保管人员。该模块应根据财务流程的描述,设置财务岗位,并进行权限划分,应特别关注关键控制点、单据传递和审批手续。

3.财务信息标准化模块。财务信息标准化在公司中的实施包括如下步骤:标准设计、具体执行、控制与监督。标准设计主要包括:公司内部控制标准化设计、公司会计流程和账务处理标准化设计、数据分类汇总的标准化设计,这3个部分分别从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反映等方面对信息进行控制,形成公司的财务信息规范。

4.财务预算模块。财务预算具体包括现金预算,财务费用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利润分配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要实现增收节支、增产节约的目的,必须实行严格的财务预算管理。

5.考核与奖惩模块。考核主要关注财务监督和财务信息利用2个方面。财务监督方面的考核,包括费用报销,提请收款,对账及时准确,差错舞弊方面等,对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监督管理方面,同样可以考核;财务信息的利用,包括对内部控制方面的反馈意见,对筹资、投资等方面决策提供的信息资料等,对财务人员的考核标准可以包括这些资料(信息)的准确性,提供的即时性等。

四、结 语

财务标准化也有一些弊端。规范的制定使执行人员处理问题比较机械,过于依赖制度,缺乏创新与活力。即使公司已经实现恰当的财务标准化,也并不代表反映的信息就一定是有效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反馈通道,使标准不断地根据经营变化调整,—个原本有效的财务标准就会渐渐失效,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现代市场灵活多变,新的经济业务和经营方式不断涌现,更优化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必然导致以往设计的标准不适合新的财务要求,所以公司财务标准化进程是永远没有终点的。 

参考文献:

财务部标准化流程篇4

【关键词】大型;施工企业;财务;一体化

大型施工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具体操作是:建立全公司的财务管理标准体系(如属于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建立全集团的财务管理标准体系),在统一的科目体系、单据格式等财务管理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下属单位的业务特点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实现标准体系的上下贯通,并根据运行情况不断反馈、完善。将财务领域和业务领域标准化管理流程融入一体化软件中,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有效地结合。在将业务信息输入到一体化软件之后,系统能够实时、准确的生成并输出财务信息,让操作者可以随时调取数据,并且可以依附于这个软件,实现物流与现金流、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协调一致,数据高度共享,支撑公司集约管控,实现公司财务业务一体化。

一、财务业务一体化在大型施工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1.实现财务业务管理制度标准化

通过加强各项业务的制度建设,使各项制度在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下更加合理、科学的实现财务业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大型施工企业必须根据企业内部实际运行情况制定统一的标准化制度,使企业财务业务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为企业财务业务管理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流程,促进企业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另外,施工企业内部单位必须要依据公司总部的财务业务管理制度标准进行管理,如属于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在集团总部财务业务管理制度框架下,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财务业务管理制度,实现全公司财务业务管理制度一体化。

2.实现财务业务流程一体化

施工企业各业务部门沉淀了大量的原始经济业务核算数据,这些原始经济业务核算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工作全部由手工来完成,造成财务处理和业务处理的脱节。企业使用的财务核算系统,大多是面向财务部门独立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难以扩展和维护,满足不了企业经营管理需求,提供不了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因此有必要构建全面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财务业务的流程操作,可以直接输入业务数据,就能够得到对应的财务信息,保证得到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完整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它的干扰,实现财务管理业务流程一体化,整体上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

3.实现财务业务管理信息一体化

大型施工企业可以通过撤并下属单位会计核算主体,压缩核算链条方式,使公司全部的会计信息统一反映到总公司财务系统中,在实现财务管理信息一体化的基础上,通过财务业务的融合,使企业各单位财务业务信息资料在同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反映,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可以相互共享,使施工企业的业务状况、管理状况可以全面具体的反映出来,实现财务业务管理信息一体化,便于决策者做出科学、全面的决策。

4.实现财务人员管理一体化

大型施工企业可以通过会计核算主体的撤并整合,实行财务核算一体化管理和财务人员集中管理。公司总部的财务部门能够根据业务需要及时合理调配财务人员,解决一些单位工作量大、人手不足的问题,同时解决一些单位无事可干、人员臃肿等问题,优化财务人员资源配置,使部分财务人员从日常的核算、编制报表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管理一体化,能够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让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大型施工企业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主体过多

在大型施工企业内,会计核算的层级一般较长,并且会计主体偏多,没有一个统一的财务集中管理平台,企业财务总部对下属各成员单位财务核算差异也很难掌控,难以实时监控各成员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够使会计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送到决策者手中,使决策者错失做出正确判断的时机。

2.信息孤岛效应突出

大型施工企业内,出于经营管理需要设置有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生产部门、行政部门、经营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管理部门,各管理部门自成体系、相对独立,财务工作与其他管理部门工作相分离,管理信息因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无法对各部门的管理信息进行汇总,部门之间不能形成数据共享,内部的信息协同和更新缓慢,不能做到跨部门的数据整合。因财务与业务不能有机融合,形成信息孤岛效应,导致各部门在最终进行取数、汇总、分析时费时费力。

3.会计信息传递滞后

大型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传递流程是:各个核算的部门根据经济业务发生过程中取得的原始凭证,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后生成各类记账簿和各部门的财务报表,然后以账簿、财务报表为依据层层汇总上报,最后由总机构对汇总报表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做出决策。因会计核算层级长,容易出现资金流与业务流、信息流难以协同的问题,同时也容易出现数据反映不及时、不一致的现象,降低会计信息收集与传递效率,削弱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风险的管控力度。

4.会计工作流程标准不统一

大型施工企业一般下设分公司,为独立核算会计主体各分公司会因业务性质的不同、财务人员素质水平差异和各分公司领导要求不一致,制订的会计工作流程标准不统一,造成会计工作整体水平不高,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也会存在缺陷,降低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影响大型施工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因素分析

1.财务经营管控不到位

大型施工企业下设的分公司主要以施工生产业务为首要任务,容易忽视财务经营管理工作,如果资金管理、成本控制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会出现资金安全风险。首先:因分公司是独立的会计核算主体,财权、事权过大,财务监督制度不完善、不系统,可能导致分公司发生设“小金库”、乱投资、违规担保等现象,容易造成企业国有资产的流失风险。其次因分公司在职能管理上自成体系,容易出现内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如果部分业务人员遵纪守法观念较淡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不高,财务处理不规范,处理会计业务时随意性较大,都可能导致甚至的事件发生。

2.企业内部各部门数据不能共享

大型施工企业内部各部门业务分工明确,但各部门的数据存于各自的管理平台中,不能形成共享,造成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如:劳动人事部门的用工人数不能在财务系统中反映,基建部门的现场实际进度数据不能在经营管理部门的结算系统中反映,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数据不能在各部门费用支付系统中反映,经营部门的结算数据不能在财务系统中反映等等,各部门为取数只能通过其他部门提供,数据在各部门系统中反复输录,降低工作效率。

3.会计工作信息化程度低

大型施工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起点不高,一些部门由于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初期设计上考虑不周,各种业务模块之间不能兼容,只考虑了自身的业务特点,对会计信息的综合性管理要求考虑不全面,致使会计系统功能不完善,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缺陷,内部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企业日益提高的管理要求,致使企业整体会计信息化程度降低。

4.业务流程多样性

大型施工企业经营范围多样,一些企业同时经营制造加工业、服务业、修理修配业等,业务流程设计也呈多样化,给财务业务一体化实施带来困难。综合性的施工企业承揽的项目也有所不同,有施工业务、维护业务,同时还有市政、水利等方面的项目,施工业务的多样性,使业务流程中传统的财务处理方式与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要求不符,如一些业务需大额现金支付,但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制度设置中可能是不允许的。在大型施工项目中还会出现工程量增项、变更、资金缺乏等现象,这些情况造成业务流程发生变化,业务流程的改变也会给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带来困难。

四、提升大型施工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对策

1.提高财务业务管理一体化的意识

大型施工企业内部各经营主体、各部门、各机构均需要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是企业转变管理方式、改善经营模式的科学方法,对加强财务管控,规范业务行为,有效降低和化解经营、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形成共同遵守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统一观念,贯彻执行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各项制度,统一思想是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前提。

2.实现账务系统集中一体化

大型施工企业实施财务业务一体业务化管理,首先要对会计核算主体进行整合,实现账务系统集中一体化。施工企业应该对下设的分公司等单位的二级核算的会计主体进行撤并,不再设置会计账套,进行各单位财务数据的并账处理,完成全公司在同一个核算平台上进行会计核算。撤并整合会计主体过程中要注意确保数据安全,做好各项数据备份工作,同时要保证各项业务正常开展。

3.促进管理信息一体化发展

以账务系统集中一体化为先导,逐步开发一套财务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将财务管理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融合在一套系统中,实现标准化管理和数据供享,如:把报销管理、核算管理、报表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工程管理、资产管理、税务管理、劳资管理等整合在一套系统中,既能提升职能部门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促进管理信息一体化发展。

4.规范企业内部工作流程、统一标准

以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为契机,完善施工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内部业务工作流程并制定统一的工作标准。首先,在施工企业公司层面制定标准化的业务规范,并以标准化的业务规范作为实施财务业务共享服务的基础;其次,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使各内部成员单位的业务部门全面掌握新的标准;再次,将标准化的业务规范固化在统一的财务业务系统和数据库中,施工企业内部单位不得随意修改;最后,施工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对财务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监督,从而保证财务业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得到有效贯彻和实施。

五、结语

大型施工企业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是以业务为主要依据,信息为核心,财务数据为主体的系统运作方式,使业务部门的流程处理实现规范化,各部门间的相关信息高度集成与共享。经过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施,能够极大地提高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效率,使业务与财务实现有机衔接,不仅资金管理、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流程更加具体化、规范化,施工企业的经营管控水平明显提升,而且还能增强企业竞争力,所以说财务一体化管理对施工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莉莉,陈亚楠.施工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方案设计[J].财会通讯,2015(32):44-46.

[2]张斌.施工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研究[J].文摘版:经济管理,2015(7):119-119.

[3]顾建华.财务、业务一体化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推进[J].江苏商论,2014(3):132-133.

[4]孙秀梅.财务业务一体化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9):210-210.

财务部标准化流程篇5

XX公司财务共享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确保收支精准,顺应会计改革;强化内部控制,防控廉政风险;服务数据需求,支撑科学决策;完善信息公开,满足监管要求。具体来说,其目标包括:统一财务核算。通过对流程的标准化设计,借助信息系统固化流程与标准,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模式,实现会计业务审核、核算、报账、资金收付、报表生成的标准化、智能化,以及预算到决算全过程的一体化、智能化。强化内部控制。按照标准化原则设计财务管理流程,将财务政策、会计制度、内控点、标准等嵌入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中,规定内部流程,强化内部控制,降低内控风险。改善财务管理。实现覆盖事前管控、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全业务生命周期的系统管控机制。实现业财融合。数据一点录入,信息多方共享,确保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实现对财务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多维度分析,为公司内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及参考。

XX公司财务管理转型考虑的关键点及建设思路

XX公司财务管理转型考虑的关键点主要包括:第一,集中管控。随着经营活动的进行,在战略执行中容易出现管理真空,加强内部管控,尤其是资金、预算管控是重中之重。第二,流程标准化。会计核算复杂,需要进一步统一各类会计事项入账流程、审核流程、控制流程,为财务共享奠定基础。第三,注重效率与效果。目前财务工作主要聚焦在会计核算层面,随着业务的扩张,对财务人员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如何提升核算工作质量及效率,对公司财务管理是一个考验。第四,系统间集成。公司垂直管辖分、子公司的财务、业务系统众多,个别子公司存在手工记录,对未来如何进一步实现统一的财务共享,以及建立大数据中心提出了挑战。XX公司财务共享的建设思路如下:首先是打基础。对财务核算、收支管理、预算管理、经费报销、项目管理、资产管理等主流程进行流程优化和制度完善。其次是建平台。依托数据技术及数据,建设“统一平台、统一标准、分级实施、动态管理、监控实时、信息共享”的财务共享平台。再次是强管理。通过预算核算数据打通、内控管理体系实施落地等实现资金全过程的有效管控,完善管理闭环。最后是促监督。财务共享使各分、子公司财务活动更加透明,使得资金监管由事后变事中,满足审计、财务检查等工作对财务数据的要求。

财务共享服务流程设计的框架体系及项目推进计划

XX公司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框架横向分为两个维度:业务维度和运营管理维度。纵向分为流程和操作流程两个层次(见表1)。XX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推进计划包括以下阶段。1.立项阶段。对财务共享标杆企业进行考察,并分析标杆企业案例,内部论证财务共享可行性,对财务共享项目立项。2.方案确立阶段。对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咨询方与公司业务和财务人员共同探讨设计公司内部财务共享解决方案。3.系统开发阶段。开发团队对公司财务共享设计方案进行系统研发,内部组建财务共享中心领导团队,对财务共享工作的展开做筹备。4.重建组织架构阶段。重组公司财务架构,设立财务共享中心,对财务人员职能分工进行重新定位与划分,选取分、子公司作为试点单位,对财务共享服务进行上线测试。试点单位将在财务共享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系统开发团队,以便团队对相应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善。5.推广与正式上线阶段。在全公司范围内正式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并持续优化改进。建立XX公司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平台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平台包括门户管理、预算管理、费用管理、审批、共享任务池、总账管理、电子档案管理模块。管理门户作为填单入口,首先需要将财务共享服务嵌入内网管理门户。预算模块包括预算方案、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在预算执行中,出差申请、额度控制对接生成费用报销单,立项管理、合同管理对接生成合同支付单。通过预算审批、立项审批、合同审批、报销审批等审批环节后,进入共享任务池,由共享中心统一调度分配,形成工作流引擎、任务处理方案、任务推送方案和任务集成方案,进一步通过同步付款单和凭证,完成资金结算和对总账的管理。电子档案管理模块在系统平台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包括电子化处理后形成的报销单影像、工程合同、管理合同、营销合同等。

XX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体系建设

1.注重目标管理。围绕“效率、成本、质量、满意度”目标,加强公司管控,推动财务转型,支撑公司战略。2.加强人员管理。围绕“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工作,发挥人员的最大能动力,达到人员管理的良性循环。3.完善绩效管理。以基于系统中各种业务数据出具的各项报告、报表为依据,对运营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考核。4.提升知识管理。搭建知识管理平台和知识地图,建立学习型组织,打造持久竞争力。5.加强质量管理。设定质量组织,识别流程节点中质量风险,设置质量控制程序。6.增强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要贯穿于业务流程管理、组织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管理、服务管理之中,起到知识储备、提升效率的作用。7.关注服务管理。搭建共享服务中心服务管理框架,提升服务满意度。

XX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上线后的价值

财务部标准化流程篇6

财务共享中心是未来财务管理必经之路

当今跨国企业经过反复实践证明的有效财务管理手段。当前集团化管控业务门类多、费用科目多,管理复杂,而且财务管理分散在各个分子公司、项目部,集团公司管理鞭长莫及。一些单位尤其是项目部管理,各自为政,管理行为不规范、核算科目不统一,造成了大量的虚耗和不必要的支出。项目经理超标准、超比例付款,导致项目严重亏损,侵害了企业利益。

提升企业竞争力,降成本、补短板的重要手段。当前,建筑业发展显现出三高与三低的特点,即高增长与低积累、高产值与低利润、高速度与低效率,需要我们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同时,成本过高已经严重牵绊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手脚,导致在刺刀见刺刀白刃的竞争中屡屡败下阵来。同样的项目、一样的条件,成本低的企业就敢下浮10%甚至更多,而有些单位算算这个价格肯定亏损。内因是决定公司发展的主要原因,其关键就是企业内部管控水平低下、管理粗放、内部损耗过大。

新形势下反腐倡廉、从严治企的重要手段。

在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财务共享中心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的新路径。因此,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将内控制度、财经纪律固化至信息系统,对于分子公司、项目部超标准、超规格报销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对于超标准接待、公款消费报销严令禁止。坚决杜绝巧立名目虚假报销、私人接待公款买单、个人花销置换利益等行为,让通过发票报销隐形腐败的行为无处藏身。同时,所有项目部材料、分包采购,资金支付必须严格按照合同遵章办事,对于不符合合同、超比例、超标准的付款,共享中心坚决驳回,解决了项目经理与分包、材料商互相勾结,超标准付款的难题。

方向和目标确定之后,关键就是决心。关键是我们敢不敢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格局,敢不敢打破既有的财务报销和费用管理体系,敢不敢破坏原有既得利益格局和管理模式。既然是改革,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要敢于大胆的突破原有框架。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路径

由于共享中心建设打破了原有管理格局和资源分配,牵涉到企业运营的核心部位,一定要慎之又慎。为此,我们在进行半年多典型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全集团,确保集团内30多家核算单位全部上线运行。组织结构。共享中心建设由集团董事长亲自推动,总体的组织架构。

建设模块。当前,共享中心系统建设已经成功完成8个管理模块的建设并运行,即:资金预算管理平台、网络报账平台、影像处理平台、共享作业平台、资金系统及银企直连平台、会计核算平台、账表一体化接口和移动审批客户端。尤其是引入了移动客户端,即使工作人员在外地出差也可以随时随地审阅批示流程,大大提高办公效率。制度及流程建设。由于财务共享中心是从财务部职能部分分离,所以在建设初期,集团就精密规划,设定了财务共享中心和财务部的职能界定。

集团对财务共享中心和财务部的职责范围进行了清晰、明确、详细的划分,制定了财务共享中心业务指导书、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指南、岗位职责、审单责任及审单要求、办公区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基础性文件,夯实管理基础,确保业务顺利、有序推进。财务共享效果十分明显,财务管理的集中度、透明度、标准化大幅度提升,散、乱、慢的现象基本得到根除。通过规范、标准化的平台和流程搭建,把原来散乱在分子公司、项目部的同质化业务集中在集团公司统一管控,避免了原有管理幅度过大,不利于集中管控的缺点。

当前,集团用于日常结算的近80%的银行账户实现了集中管理,支付审批及支付结算均通过共享系统实现,支付结算由集团公司根据预算下拨款项,支付由各子公司自行完成。比如共享中心对于某分公司异地机械没有通过采购平台集中采购而将费用坚决予以退单,进一步规范异地机械、材料采购、材料行为,并通过调研,重新制定政策,要求各单位零星突发采购按月进行汇总上报,由集采中心认定后统一核销。

实现三大标准化管理,保证四个统一、确保四个透明。

实现财务共享管理后,所有流程必须通过系统统一运行,业务人员无权进行越权审批签字。审批过程中提单人与单据、审核人完全隔离,单据提交到财务共享中心后,各单位提单人员无法获知财务共享中心的审单人员,充分保证一个标准处理业务,整个公司一盘棋,实现了三大标准化管理,即标准化流程核算管理、会计档案的标准化管理、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实现了四个统一,即实施会计政策执行统一、业务处理流程统一、会计核算标准统一、会计账套操作统一;达到了管理的四个透明化效果:财务流程的透明化、财务制度的透明化、财务系统的透明化、财务结果的透明化。

倒逼现场管理,推行精细化管控。

施工企业点多面广的现状必然导致各分、子公司对总部制定的各项制度、标准和规范的理解、执行存在偏差,最终导致管理制度难以真正落地。财务共享管理不仅强调服务,更强调管控。它将企业分散在各个区域运营单元的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推动制度流程落地,堵塞管理漏洞。比如某分公司提交分包结算单超出合同比例18.45%。共享中心人员及时与分公司相关人员沟通,要求提供超合同结算依据,分公司经营结算部门主抓项目经营人员,及时根据分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收集现场对业主的增量签证并与业主签订了补充协议,同时调整了对分包单位的合同补充协议。之前集团有息负债居高不下,其中重要原因是以分公司为单位核算资金,没有深入到项目上,导致项目之间无序串用资金且核算不明晰,部分分公司借款去向不明,甚至不是用于在建项目上,而是用于弥补其他亏损。共享系统资金预算管理模块上线后,坚决杜绝了此种现象的发生。共享系统对于资金预算、管控、核算深入细化到工程项目上,各工程项目之间的资金账目核算清晰,资金流量流向都在监控范围内,一般情况下不得串用、挪用资金,既保证了项目正常运行,同时也有利于亏损项目及时浮出水面,防止亏损越来越大。

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处理及分析,为决策层提供依据。

目前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核算、轻管理,重事后、轻事前、事中,重财务、轻业务,重报告、轻分析。财务共享中心作为制度执行部门,与决策权力部门相分离,是确保集团制度落地的重要手段。通俗形象的说,共享中心就是集团整个管理链条中的一个只判断通过或者不通过的关口程序,符合集团制度流程规定即可通过,不符合制度流程规定就退回重新审核,成为不具备感情色彩的流程化作业。未来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能是从繁琐的日常业务解脱出来,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和参与产融结合、ppp项目,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既要站的高,更多地关注企业战略;又要能深入施工一线,与业务水乳交融。

切实把纪律和规定挺在前面。

任何单位、个人在财务制度、流程面前,都必须按照规矩和纪律办理,把财经制度和流程作为反腐倡廉、从严治企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线。某子公司上线后,其中一个季度管理性费同比降低17.63%。试运行2个月后,共享中心对于三项费用(管理费、营销费、间接费)审核发现违反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行为,事实与发票不符,超规格、超标准报销,私款公报等退单几十笔。坚决杜绝不合理、不合规的报销事项,严肃财经纪律,为反腐倡廉竖起一道红线。人员规模得到精简。集团原有在岗财务人员400余人,其中200人左右专门从事费用、会计、报表、档案等相关业务。共享中心成立后定员90人,可以节约财务人员110人。同时,随着公司的不断扩张,新的分支机构也不断增加,我们不再拘泥于原先的派驻大量财务人员进行现场管理的模式,在不增加大量人手的情况下,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全面接手新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

财务共享管理是大势所趋

实现业务财务、财务共享中心到战略财务的管理升级。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是实现财会分离的重要手段,财务共享中心建成后,总部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将转变为战略财务,主要提供财务分析、投融资、税务筹划等操作,为公司提供高价值的服务。财务共享中心是专业财务,其主要职能是实现标准化的会计核算、出具标准财务报表等基础的会计工作;各单位财务部门将转型为业务财务,与各单位市场营销部门、经营部门的沟通配合将更加深入,为各单位的市场营销、税务筹划等提供支持,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经营目标。在财务共享中心全面建成后,要进一步明晰业务财务、财务共享中心和战略财务的分工,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升级。

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

据研究,目前国内有66%的财务共享中心的费用由总部承担,财务共享中心主要还停留在成本中心阶段。下一步要探索财务共享中心独立核算的运营方式,计划尽快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通过为各分、子公司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会计核算服务,按单据量和业务复杂程度进行收费,同时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从而实现财务共享中心自负盈亏。

实现财务共享中心对外承接业务的能力。

财务部标准化流程篇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日益普及,社会进入信息化的时代,这给各个行业的经营环境及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环境带来巨大的冲击,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財务会计流程难以适应时展及企业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从信息化视角来说,优化财务会计的流程势在必行。

1信息化视角下优化财务会计流程的意义

财务会计流程是企事业单位实际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获取企事业单位在业务流程中所产生的业务信息,并进行加工,将其提供给管理流程,帮助管理者有效地计划、控制并评价管理活动,可以说,财务会计流程的设计思想、信息获取、信息加工成效,直接影响着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质量及成效。而信息化视角下,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理论基础落后、仅反映小部分企事业经营状况、不支持实时控制等不足,已经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会计工作的需要。财务会计流程理论基础落后主要体现在严格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一顺序化的业务流程,造成财务会计的各个核算系统彼此分割,各个模块形成孤岛,难以实现会计数据传输的系统性、实时性及一致性;传统财务会计流程只能反映企事业经营活动的小部分信息,而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单位经营状况,使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及有用性大打折扣;此外,传统财务会计流程中常常存在财务及业务相分离的状况,财会核算反映出的资金流信息大多滞后于物流信息,会计数据不是实时采集,而产生于业务发生滞后,而财务信息的加工及财务报告也需进行一系列排序、过账、汇总、对账、后台加工等过程才能交付给使用者。信息化视角下,应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积极优化财务会计流程,改变传统财务会计流程存在的不足,才能切实满足现代社会对会计工作的需要。

2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策略

2.1简化流程

信息化时代中,财务会计信息量呈井喷式发展,信息处理日益繁重,而以往财务会计、业务分开的流程造成工作及数据的充分处理,因而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是优化财务会计流程的重要举措。企事业可根据自身需要,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流程,将制记账凭证等不增值的环节摒除,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财务部门信息及业务部门信息的实时共享、传递,大大减少出现重复处理财务会计数据的情况。简化流程后,发生经济业务时,企事业的业务部门将确认无误的单据保存在单据数据库中,财务部门则根据这些单据采集财务数据,并加工处理数据,继而借由系统软件,将其转化成为记账凭证,保持于记账凭证数据文件当中,并根据要求生成相应的报表,借助报表生成系统,从共享数据库文件中获得实时数据,自动生成财务报表。

2.2打破顺序

以往的财务会计操作顺序体现了劳动分工的原则,财务会计和经济业务是相互分离的,财务会计工作往往不涉及经济业务内容,只限于记录业务单据和流转工作,不利于企事业内部信息的完整性、全面性。信息化视角下,现代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需要打破以往严格遵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一顺序化的业务流程,可利用财务软件,实现会计业务流程的再造,保留软件中会计线索功能,便于财务信息的顺序化查询和反向查询。实施“事件驱动”的方式,依照不同的使用动机,将财务信息若干种事件,并为各种事件设计对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如此以来,使用者可根据不同事件启动相关的过程程序,以获取所需信息,借助计算机软件监控财务数据的输入环节,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数据处理失误率,每一笔数据处理的录入、改动、删除均有记录并留有痕迹,为会计工作提供了线索及便捷。

2.3建立规范

信息化视角下,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所处行业及规模等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会计优化实施办法,并借由恰当的引导机制,引导财务会计规范,强化制度建设,使之更好地规范财务会计工作,促进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与此同时,企事业应全面分析自身的财务会计流程,找出并明确自身财务会计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为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奠定基础。此外,做好对原始数据的整理工作,根据数据的特性将其归纳整理为账务相关、项目经费、职工收入、往来账数据、收费相关和票据等多个部分,结合自身信息化条件及要求,构建新型的财务会计流程,依照财务会计软件的数据接口标准,设置相应的标准编码源数据、报表数据结构、账簿、凭证等,给财务会计数据设定统一的标准,提高数据输入及输出的正确性。促进财务会计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便于存储和查找,切实实现财务会计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

2.4实时控制

在企事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引入控制机制,利用财务管理软件,实施实时控制的方案。一是在对财务会计流程进行初始设置时,财会人员应将各项控制标准及准则纳入到系统或数据库中,以支持会计控制,一旦发生经济业务,管理软件接受到事件信息,会根据数据库中的会计控制标准及准则,准确判断并分析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格性,体现出财务会计流程中的实时控制功能。二是在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况下,财会工作人员可利用管理软件实时判断业务信息及其性质,实时控制经济过程,并迅速为管理决策层提供准确有用的数据,有效预防并抵御经营中存在的风险。

3结语

总之,信息化视角下,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积极优化财务会计流程,掌握主动,简化流程,打破顺序,建立规范,实时控制,从而为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促进单位的持续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小玲.浅谈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

[2]王赣.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

[3]王天一.如何优化财务会计流程[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

[4]邹存艳,程杰.传统会计流程的缺陷分析[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6(6).

[5]陈军.无现金报账的风险管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2(3).

[6]吴亚炳,黄晓东.成本会计流程及税收问题思考[J].会计师,2012(9).

[7]周改艳.浅谈构建医疗机构信息化会计流程的内部控制体系[J].现代商业,2013(5).

[8]汤四新,庄明来.会计流程绩效评价与实施过程研究[J].当代财经,2011(2).

财务部标准化流程篇8

【关键词】财务精细管理;风险控制

财务工作制度规则性强、内控要求高、管理风险大,涉及到企业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日常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基础资料不够完善、工作流程不够具体、管理责任不易界定,带来财务工作质量需要提高、管理风险增加等问题,为此需要从完善制度和改进管理流程入手,明确岗位责任、细化工作标准,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提高财务工作质量,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冀中能源峰峰集F通过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思路和做法是:

一、工作要求

推进财务精细化管理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针对目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完善和改进,要求必须从细处着手,从每个人员做起,通过完善制度、制定标准、规范操作、明确责任、严格考核,促进财会人员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保证制度有效落实,正确履行内控要求、有效避免财务风险,逐步形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财务支持。

二、主要做法

1.梳理确定核心业务和关键控制点。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市场变化、财务管控难度增加等实际情况,结合财务专业特点,选择大额资金使用、银行票据管理、对外担保、对外投资、子公司出资监管、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内部往来清理、会计信息质量、税务管理、印章管理等关键业务为重点,理清每一项业务中的关键控制点,如对外担保业务的担保范围、审批流程、风险控制环节;子公司监管的产股权管理、资金使用、三会管理;会计信息质量中的财务报告披露、关联交易等关键环节,作为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

2.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对选择的核心业务首先找出依据的管理制度或企业规定,对依据的制度进行分析梳理,如与现行管理不相适应必须重新完善,对没有制度依据的重新制定。自推行精细化管理以后,先后制定完善了税务检查、大额资金审批、内部往来结算、子公司财务管理等多项财务管理制度,为规范管理、明确责任提供制度依据。

3.梳理业务管理流程。按照依据的管理制度规定,对照业务内容绘制业务管理流程图,在绘制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内部控制要求,明确每项业务的操作依据、每一环节管理要求、所属岗位、工作标准和备案资料等,通过将制度规定具体细分,落实到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具体的工作岗位,制度执行时严格按流程操作,确保业务合法合规。

4.完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结合科室工作职责,对各岗位分管业务进行梳理,明确各岗位在业务执行中的具体职责。同时,对照业务流程图中岗位职责和每一环节制定要求,制定出可操作的工作标准。如:对外投资业务中,投资管理岗位需要进行的“财务尽职调查”环节,工作标准规定要调查提交4项内容:①企业注册资本、股权结构、历史沿革;②企业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③企业潜在风险,包括或有负债、未决诉讼等;④企业盈亏分析、经济效益、投资回收测算。不管是哪个财务人员做这项工作都要按照这一标准进行操作,都要收集提交规定的资料和报告,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5.实行业务编码管理。为促进管理规范化,对每项业务进行编码管理,如大额资金审批编码为“FF1501”,指“峰峰集团2015年第1项关键业务”;“FF1501a”此项业务的第一个环节;“FF150101”指2015年大额资金的第一笔业务。为了便于岗位交接和新会计人员按规定操作,将业务流程图置于各岗位桌面,按照流程化进行操作,同时将岗位环节与工作标准建立链接,如点击业务流程图中“FF1501a”标志,就能找到大额资金审批业务第1个环节的具体工作标准,便于不熟悉该项业务的人员操作与使用。

6.保留台账记录。对发生的每一笔业务,要详细载明其业务内容,按业务发生情况序时登记台账,明确专人记录并签字,做到可追溯、可查询,为今后工作标准化管理奠定基础。涉及到领导签批、基层单位上报事项的要保存原件;涉及到信息系统操作的要完善流程、权限和系统记录。

7.严格考核落实。为保证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制定了《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将精细化工作作为部门重点工作,进行百分制考核并与工资奖金联挂,每月重点检查是否按管理流程进行操作,是否按规定进行签批,工作记录和资料是否统一整理、业务台账是否序时登记等,达不到要求按规定扣分,同时要根据岗位职责分析责任,纳入科室和个人绩效考核,规范引导财会人员逐步养成按流程和标准操作的习惯,保证财务精细化工作稳步推进。

三、启示

1.紧密结合管理实际。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按照“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确保实效”的原则推进实施,选择与企业经济运行紧密相关的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结合正在推行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如内部控制、作业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控、内部市场化管理、对标管理等,将各项管理方法融入到财务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明确各岗位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工作标准,让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处理的过程就是实施管理的过程,从而达到规范操作、精细管理、控制风险的目的。

2.循序渐进拓展应用。精细化管理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有些财务人员感到不适应,基础资料准备收集不完整,部分业务因临时安排未严格按流程操作,事后才进行补办等。二是精细化管理执行业务面需要进一步拓展,部分关键业务也需要进行梳理和完善。对此要严格要求,扎实推进,逐步形成一种工作方法。结合企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补充重要业务,进行“横向扩展”,并逐步向二级单位推广应用,进行“纵向延伸”,逐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牛天勇,牛克洪.论我国煤炭企业推行精益化管理的若干问题[J].中国煤炭,2014(6):22-30.

财务部标准化流程篇9

公司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在长期的管理咨询经历中,经历了各个行业和不同规模的公司咨询,我们认为:虽然各个公司的财务管理基于不同行业商业模式的不同而有差异之外,在财务控制及内部控制方面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我们如下:

-财务管理基础薄弱,财务内部控制弱化;现在财务核算或管理软件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普及,各个层次或功能的财务管理或核算软件能够帮助财务人员很好的提高效率和确保核算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但公司的基础财务管理水平却与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财务资料的内部控制标准、职位分离原则的实施、审计、权限管理、决策数据支持、战略管理和业绩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财务发挥的作用并没有我们期望的效果。这也是很多公司在管理过程中,认为财务并没有很好的监管及控制业务的进行,而是流于形式和只是为了完成必要的程序;

-财务管理功能缺乏,明显缺乏良好有效的财务管理工具及内部控制工具。在实践管理过程中许多工具和技术并没有获得公司管理人员的执行或是运用,比如预算管理、关键业绩指标、内部控制标准、财务预警机制等。在公司实际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财务数据收集、整理、核算、编制财务报告方面,并没有在财务数据分类、成本削减、业绩管理、预算控制、战略管理等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是退缩于只是提供数据和信息的支持者的角色。

-公司整体缺乏内部控制机制和标准,也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给公司带来的利益。在很多跨国公司中纷纷建立了规范和齐全的内部控制标准,并将内部控制标准融入到流程设计和流程改进中,大量的进行员工培训和,将内部控制标准深入到所有员工的日常工作和行为中,以降低公司的商业风险和规避在商业中出现舞弊和欺诈等非正常商业行为的发生,以维护良好的公司形象和维护股东利益;

-由于中国公司的外部环境并没有要求公司强化内部控制标准,这种不成熟的市场化运营方式导致公司并不关心内部控制标准对公司能够带来的及社会利益,公司认为所谓的走“擦边球”似的路线能够帮助公司获得期望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对公司的造成的损害可能致命的,我们从“安然”事件中可以看到内部控制失效后对公司所带来后果。

内部控制定义:

内部控制一般指:

-对公司内部运做流程的审视和检测;内部控制具体执行时需要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对公司各个运行程序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检测,包括运用必要的审计手段,比如性测试、内部控制水平评估、调查、现场查看等,需要完备的审计工作底稿和管理报告,并对公司管理层报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自己的管理意见;

-流程管理的修正器和轨道;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公司具有比较完善的运营流程和流程操作手册,在实际审计及检测过程中依据公司运营流程和操作手册能够很好的判断实际与期望及事前规定的差异,能够发现流程运营过程中的冗余和不增值部分,并规范它。

-是公司内部管理不可缺少的环节;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公司内部管理工作中基础和奠基,公司所有的运营流程和管理流程都需要纳入内部控制标准的范围以内。

内部控制的利益:

-有助于我们达到主要创意和最佳公司目标,在我们进行内部控制标准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公司股东及战略目标,除了基础的控制措施以外,对于战略管理等方面内部控制标准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实现战略目标。

-有助于保护我们的财产和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许多原则能够帮助公司维护资产和信息、技术的安全,比如良好的复核验证程序、定期的报告和记录程序、权限管理等方式都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维护资产、信息、技术完整。

-有助于确保我们提供可靠和及时的经营报告和财务报告,由于内部控制标准在维护财务信息和财务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方面具有非常良好的技术和手段,也是将内部控制标准作为内部控制最重要的控制部分,因此有理由相信内部控制标准对于公司财务信息的维护和完善是非常有效的。

-有助于我们遵循有关的、法规、惯例,避免损害公司声誉和地位,在内部控制标准中,我们专门对公司对于外部环境,特别是法律法规,惯例等的维护放置到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内部控制标准失效和执行不好而造成公司在违反法律和商业惯例方面而该给公司造成的损害,包括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社会利益方面已经有非常多的沉痛案例。

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标准还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内部控制要素评价标准;第二层次是内部控制作业层级评价标准。借鉴美国CoSo报告的成果,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每一个要素又可以再分为更多的项目,例如控制环境要素涵盖的项目就有操守及价值观、执行能力、董事会、管理及经营型态、组织结构、权责分派体系、人力资源政策及实行等。至于作业层级评价标准主要是控制活动要素的细化,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旨在帮助公司保证其已针对“使公司目标不能实现的风险”采取了必要的行动。控制活动是针对控制点而制定的,公司一般根据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来设计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标准设计流程:

在设计内部控制标准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内部控制的环境。在进行内部控制标准设计中,我们需要关注:

-股东的利益需求;

-一般公认准则及审计准则;

-国家及地区的法规;

-证券交易委员会具体法律要求及其他要求;

-客户需求;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

-财务政策、工作程序;

-公司内部审计要求;

-公司外部审计要求;

-员工行为准则等;

在公司中对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必须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内部控制不是单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

一般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

-员工行为准则;

-内部控制标准培训;

-工作程序准则;

-财务准则;

财务部标准化流程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1核心业务一体化的内涵

1.1核心业务一体化,是以“业务驱动财务”思想为指导

在it环境下将业务、会计、管理流程紧密结合,由业务部门负责经济业务录入信息系统,遵照系统中的流程,经授权人员批准,通过事先设定的规则生成凭证,经会计人员确认后反映在相关的账簿和报表上。

1.2建设核心业务一体化平台,将企业业务及财务有机连接

以业务为驱动,将原来分散、脱离、静止、延后的管理变为畅通、实时、面向流程的管理,既保证数据不冗余,又保证了相互关联和整体再现。达到了计划一体、资源共享的目标,减少了重复工作,提高了信息的精确度,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企业的预计、管控、分析手段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有利于企业决策。

2和以往的财务系统相比较,核心业务一体化有三大特点:数据集成标准化、数据模块化和数据动态实时化

2.1数据集成标准化

公司特别是集团公司,数据的集成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化的数据,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明确正确的决策方向。所有的业务通过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汇总分类,实现流程优化重组,保证业务类型在系统中的统一,从根本上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做到不同企业适用同样的汇总基础。实际操作更加规范高效,减少了人为因素,大大降低了风险。

2.2数据的模块化

流程管理是一体化显著特征,以业务部门流程为起点,录入源头数据,源头数据通过保存传输至数据库后,经过直接匹配前源头数据产生后续部门的衍生数据。这就保证了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错误和舞弊的产生

2.3数据动态实时化

由业务模块人员操作系统,以及物流的动作,自动产生会计信息,经确认、实时传递到系统。实时,标志着企业能掌握和使用最新信息,及时纠正偏差,提高竞争力。和传统财务软件相比,实时性是一体化最大的优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特别是集团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及时对企业资源进行高度集中管理、控制和配置,迅速对各种经营管理方案做出科学决策。因此,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和稍纵即逝的经济机遇面前,一个高度集中、实时在线管理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平台的建设,符合了企业对于数据实时性的需求。由于一体化对业务流程带来的巨大改变,也使得财务及会计核算产生了重大变化。

3核心业务一体化给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

一体化的实施,从财务层面上来说,是强化了财务的管理及核算职能。

3.1财务预算控制的加强以及范围的扩大

核算一体化将财务部门从“核算型”转变到“管理型”,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加强。为财务管理职能中心预算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平台。能实时反映各业务部门的成本,保证会计信息及预算控制的及时性,有效刚性预算控制。

在一体化系统中,首先,前端工作由业务模块执行,业务类型按照系统规则自动归集,财务人员减少了信息的判断及录入工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财务管理方面;其次,一体化系统还将预算指标在账务系统中设定,发挥预算在账务处理过程中的控制作用,并通过集中管理,保证了预算的刚性;再次,一体化系统中引进了“项目实际成本”及“项目占用成本”概念,按照全面预算治理的思想,把企业发展战略和各期的目标编制的各项预算分配、分解到各个对象、项目、作业和流程,实行实时、动态、严密的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2核心业务一体化强化了财务管理决策体系

改变传统财务核算方法,缩短会计信息的加工、转换时间,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及时知道经营状况如何,对企业特别是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大量决策信息的及时获取、汇总,能及时为经营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一体化系统,直接实时的数据收集,可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充分实现业务模块数据的实时传递,充分实现数据共享,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准确的会计信息,应对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变化,实时做出决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3.3改变了传统核算模式,强化了内部控制

传统业务流程的内部单据一般具有可重复性,可以进行修改。一体化系统中,数据来源的单一性降低了舞弊的可能性。源头数据,能在系统中留下清晰的痕迹,容易明确责任。系统将业务流程及内部控制紧密结合,抓住了控制关键点,全程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通过环节之间的完全衔接,大大加强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

3.4会计信息质量理论上应该有所提高,但受各种因素影响

首先,在该系统中,会计信息绝大多数通过自动归集进行了自动处理,应该说是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但是,核心业务一体化系统平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会对数据的准确性、系统数据来源和加工模式抱有怀疑态度。传统财务软件,财务信息主要依靠会计人员获取,建立在稽核关系上的数据非常严谨,因此信息质量保障程度较高。一体化系统则是将各个数据采集终端分布到其他部门及岗位,由其他部门及岗位完成,不确定的程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