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能源优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7:11

传统能源优点篇1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接入控制;部分可观markov决策过程;随机策略;梯度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3.03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采用媒体分发网络的视频接入系统对传输时延和带宽具有高度灵敏性,许多工作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该类系统的性能和媒体分发的效率。接入控制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对于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供服务质量保障非常重要[1]。选择一个好的接入控制策略可以保证在资源有限情况下,最大化系统资源利用率;同时显著地减少相应延迟,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2]。

研究传统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时,主要利用可获取得到的服务节点的容量和负载等信息,来制定接入控制方案,即主要考虑应用层上服务节点的服务能力存在瓶颈,通过寻找最优策略来优化节点的服务性能,从而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用户的服务质量。目前,关于传统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的研究有很多,基于阈值的接入控制方法由于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已经被广泛应用[3],其中几种基础的基于简单结构的阈值策略有完全共享策略[4-5]、完全区分策略[6-7]、资源预留策略[8-9]、自适应阈值策略[10]等。相对于基于阈值的接入控制方法,基于随机优化的接入控制着重于通过随机模型来描述系统状态在网络系统接入控制过程中的动态演化,并通过策略优化算法对系统接入控制进行优化。文献[11]为资源共享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markov决策过程(markovDecisionprocess,mDp)模型的接入控制方案,用于分析和求解具有多个级别服务的系统的接入控制策略。基于随机优化的方法在对网络系统接入控制过程的描述上更为准确,并且得到的接入控制策略也更为精细。

在传统的网络中,在网络层上采用尽力而为的服务方式,没有考虑不稳定的网络状态和网络拥塞对视频传输质量以及用户服务质量造成的影响[12]。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network,SDn)作为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新型网络系统架构,已经成为研究热点。SDn将网络控制平面从传统的分布式网络设备中独立出来,使得网络管理员能够通过在控制器上编制软件来灵活地控制和部署网络功能,实现了网络的可编程性。在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中,可以通过SDn控制器来控制网络层视频流的路径选择,从而降低视频传输时延,提高服务质量[13]。文献[14]提出一种基于SDn的内容分发方案,该方案采用基于名称的路由和缓存技术来进行流量管理,并根据网络状态动态选择、修改内容传输路径,从而提高内容分发效率。文献[15]为视频供应商提出一种采用openFlow组播技术的内容分发方案,该方案根据当前网络状态动态地重构组播树,并通过修剪拥塞链路对应的组播树分支,来有效地减少网络资源浪费。然而上述已有文献并没有对此类系统的接入控制问题进行探讨,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用户的服务质量,本文对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进行研究。而传统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方案只在应用层上考虑优化服务节点服务性能,而没有考虑网络层上传输链路的优化问题,因此,在研究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时,采用上述方法已经不合时宜。

本文认为在研究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时,应该充分利用SDn系统架构的优势和特点,不仅要考虑应用层上服务节点存在性能瓶颈;同时还应该考虑网络层上链路拥塞对数据传输质量和用户服务质量造成的影响。为此,利用SDn控制器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在获取服务节点的资源分配和服务状况信息的同时,获取网络中数据传输路径上的资源使用情况(如可用服务带宽等),为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系统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应用层和网络层优化问题的接入控制方法。该接入控制方法一方面优化应用层上服务节点的服务性能;另一方面优化网络层上传输链路的服务性能,在有效利用系统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性能。此外,在传统的接入控制方案中,决策时仅考虑是否接入,接入后的节点选择依赖于源选择策略,如Benchmark策略等[16],本文在构建系统模型时,将节点选择和链路选择融合到行动空间中,通过策略梯度优化算法,求解出使得系统性能达到最优的接入控制策略。

1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

首先介绍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相应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讨论该系统的接入控制过程。

图1给出了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系统架构。与传统媒体分发网络相比,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通过运行在高性能服务器上的SDn控制器加强了对整个网络的控制和管理,其中SDn控制器可以查看整个网络的状态信息,克服了传统媒体分发网络中边缘服务节点的局限性,因此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可以更好地进行全局优化,如流量工程、负载均衡等,并且集中式的管理框架使得管理大大简化。其次,在SDn中无需在网络边缘部署昂贵的边缘服务器,取而代之的是以分布式部署的可编程存储路由器,其中的可编程存储路由器是带有存储功能的,并以openFlow协议运行的路由器,由SDn控制器控制和配置。用户无需向距离较远的边缘服务器请求资源,SDn方案允许用户向距离更近的可编程存储路由器获取请求资源,这可以显著缩短资源传输距离,减少网络故障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视频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质量。流媒体服务器主要负责新资源的分发,可编程存储路由器在SDn控制器的作用下,周期地请求和接受来自源服务器的新资源。

图片

图1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

当系统中某个服务节点接收到一个来自用户的服务请求后,该系统的接入控制过程就开始了,图2给出了这个接入控制过程的控制结构。首先,用户向网络边缘的服务节点i发送关于资源k的服务请求,本地服务节点i将该服务请求转发给区域SDn控制器,该控制器会根据请求类型、系统状态和接入控制策略决定是否接入此请求。如果决策结果是接入请求,控制器一方面会根据本地服务节点i和部分其他服务节点的服务状态和资源分配情况,决定是由本地节点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或是向其他服务节点j发送资源k的数据调度请求,数据调度的目的是由其他服务节点向本地节点i推送所需资源k;另一方面根据本地节点i到用户之间各条链路上的服务资源和负载情况,选择本地节点i下的一条链路完成到用户的资源传输。

图片

图2一个服务节点处的接入控制过程

当一个服务节点收到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调度请求后,不必对其是否接入进行决策,而是需要直接为该请求提供服务。然而,如果此服务节点处没有足够资源为这个请求提供服务时,为了保证正在被服务的其他用户请求的服务质量,服务节点会放弃为这个请求提供服务。同样在选择传输链路时,如果链路服务能力达到上限,为了保证其他正在接收资源的用户服务质量,传输链路会拒绝进行该数据传输。当一个请求所需的服务完成时,此请求所占用的系统资源也会随之释放;同时考虑到该系统中服务节点是可编程存储路由器,其存储空间有限,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资源请求,可以假设本地节点接收到的来自其他节点推送的资源,在服务完成用户请求后会被释放,即节点存储矩阵在系统更新资源前保持不变。

2基于pomDp的接入控制模型

mDp常用于解决接入控制问题,但mDp方法面临着状态空间过大导致的维数灾问题[17],由mDp扩展的部分可观markov决策过程(partiallyobservablemarkovDecisionprocess,pomDp)可以基于观测采取决策,能够有效地解决mDp维数灾问题,因此,本文通过pomDp对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进行建模,并通过策略梯度优化算法求解最优接入策略。

在研究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时,可以作如下假设:根据视频源服务器更新可编程存储路由器中存储资源的时间间隔较长,可以假设服务节点的存储信息不变,即存储矩阵不变;不同服务节点可以提供的服务种类是不一样的;由于SDn控制器对网络具有集中管控能力,可以为用户选择最短路径来传输资源,因此可以假设每个用户都是通过最短路径向服务节点发送资源请求;当收到用户请求的服务节点即本地服务节点没有请求所需的资源时,需要通过数据调度从别的服务节点将所需资源推送到本地节点,再由本地节点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只能通过本地节点下的链路接收资源,这是因为在实际系统中,服务节点无法直接向所有用户提供服务。

为了充分利用SDn控制器对路由器的直接管控和全网感知能力,本文在对系统进行pomDp建模时综合考虑了服务节点和传输链路的性能优化问题。以服务用户数作为系统状态参数来反映服务节点和传输链路的负载,以节点选择和链路选择作为决策行动,并定义用户的请求到达和服务完成作为观测事件,进而可以计算出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和产生观测的概率,在模型构建完成后,通过策略梯度算法对接入控制策略进行优化。由于以系统长期运行得到的平均报酬作为衡量系统性能的准则,从而求解出的最优策略可以提高系统运营收益,对服务节点性能优化的同时,通过为用户选择传输链路,减少了链路拥塞对数据传输质量和用户服务质量造成的影响,并改善用户的服务体验,减少系统资源的浪费。

在对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建模之前,首先给出系统的一些主要参数及描述。在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中,用户可以请求的资源种类数为K,K种资源存储在n个可编程存储路由器中,即系统中服务节点数为n;用Vi表示节点i处的服务连接数上限,当节点i的服务连接数等于Vi时,拒绝其他接入的请求;Li表示服务节点i下向用户进行资源传输的链路数,所有服务节点到用户之间用于资源传输的链路数总数为L,满足L=L1∪L2∪…∪Ln;用Bli表示节点i下链路l上可用于资源传输的服务带宽上限,当该链路上已消耗的服务带宽等于Bli时,拒绝其他的资源传输请求;bk表示向用户提供第k种资源服务所消耗的服务带宽;假设用户请求到达服从泊松分布,用λilik表示节点i收到来自链路li关于资源k的请求到达率;假设用户服务时间服从指数分布,用μk表示关于资源k的服务率。

根据上述讨论与假设,接入控制的pomDp模型可以描述如下。

2.1状态空间

2.2观测空间

2.4状态转移概率

3优化算法与仿真

3.1梯度优化算法

3.2仿真实例

假设一个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系统可以向用户提供4种资源服务,并存储在3个可编程存储路由器中,即该系统中服务节点数为3,并假设每个服务节点下各有3条链路可以进行资源传输,资源在各个节点的分布情况由存储矩阵D决定,下面给出系统仿真参数取值,如表1所示。

在仿真优化初始阶段,由于系统资源消耗较少,本文选择尽力而为的服务策略作为起始策略,该策略一方面使服务节点尽可能大地接入用户的资源请求;另一方面,选择最短传输链路作为服务节点向用户推送资源的路径选择策略。起始策略在系统负载较低的情况下,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但随着系统内服务用户数的增加,由于没有考虑节点和传输链路的负载情况以及对用户造成的服务延时,会导致系统整体负担较大,在极大浪费系统资源的同时,使用户得到较差的体验质量。

在选定初始策略的基础上,使用策略梯度优化算法进行策略迭代,由于选取系统长期运行得到的平均报酬作为系统性能测度,优化目标是求出最优策略使其最大,为了观测系统性能的变化情况,绘制出系统性能在迭代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接入控制策略不断进行更新,系统性能也随之显著提升,并最终在最优策略下系统性能达到最优。表2给出两种不同策略下的系统性能对比数据,将基于pomDp的最优策略与尽力而为策略作对比,发现最优策略下的系统性能明显优于尽力而为策略,性能提升约10%,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综合优化应用层服务节点和网络层传输链路服务性能的接入控制方案,在有效利用系统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本文进一步研究到达率对策略梯度优化算法的影响,分别在低到达率λ2和高到达率λ3的情况下,观测系统性能随迭代次数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λ2和λ3的取值如下,最终实验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不论是在低到达率还是高到达率下,策略梯度优化算法都非常有效,接入控制策略的系统性能均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逐渐升高,并在迭代结束后的最优策略下达到最优。系统性能的显著提升意味着与尽力而为策略相比,媒体服务提供商采用最优策略作为接入控制策略将得到更高的收益,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运营能力。

4结语

本文对基于SDn的媒体分发网络的接入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在传统接入控制方案的基础上,结合SDn系统架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应用层和网络层优化问题的接入控制方案。该方案一方面优化应用层上服务节点的服务性能;另一方面优化网络层上服务节点到用户之间的传输链路的服务性能,减少链路拥塞对数据传输和用户服务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pomDp对系统的接入控制进行建模,并采用策略梯度优化算法求解出最优策略。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及优势。

参考文献:

[1]

SpenSta,anDLeRK,HeRFett.apostadmissioncontrolapproachinwirelesshomenetworks[J].ieeetransactionsonBroadcasting,2009,55(2):451-459.

[2]

芦珊.基于p2p的媒体分发网络接入控制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LUS,admissioncontrolofp2pbasedmediadeliverynetwork[D].Hefe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2010.)

[3]

CHeniR,CHenCm.thresholdbasedadmissioncontrolpoliciesformultimediaservers[J].theComputerJournal,1996,39(9):757-766.

[4]

LaiFS,miiCJ,CHanSonSt.Completesharingversuspartitioning:qualityofservicemanagementforwirelessmultimedianetworks[C]//iCCCn’98:proceedingsofthe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Communicationsandnetworks.piscataway,nJ:ieee,1998:584-593.

[5]

BoLLaR,DaVoLiF,maRCHeSem.Completepartitioningschemesforcallaccesscontrolinatmnetworks[C]//iCC’96:proceedingsofthe1996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munications.piscataway,nJ:ieee,1996:751-756.

[6]

KanRaRS,SiRaJm.Classbasedadmissioncontrolbycompletepartitioningvideoondemandserver[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ernetworks&Communications,2010,2(3):101-112.

[7]

LimS,CaoG,DaSCR.adifferentialbandwidthreservationpolicyformultimediawirelessnetworks[C]//iCpp’01:proceedingsofthe200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arallelprocessingworkshops.piscataway,nJ:ieee,2001:447-452.

[8]

wUS,wonGKYm,LiB.adynamiccalladmissionpolicywithprecisionQoSguaranteeusingstochasticcontrolformobilewirelessnetworks[J].ieee/aCmtransactionsonnetworking,2002,10(2):257-271.

[9]

JimineZt.optimaladmissioncontrolforhighspeednetworks:adynamicprogrammingapproach[C]//CDC’00:proceedingsofthe39thieeeConferenceonDecisionandControl.piscataway,nJ:ieee,2000:1846-1851.

[10]

mUnDURp,SooDaK,SimonR.Classbasedaccesscontrolfordistributedvideoondemandsystems[J].ieeetransactionsonCircuitsandSystemsforVideotechnology,2005,15(7):844-853.

[11]

niJ,tSanGDHK,tatiKonDaS,etal.optimalandstructuredcalladmissioncontrolpoliciesforresourcesharingsystems[J].ieeetransactionsonCommunications,2007,55(1):158-170.

[12]

DoBRianF,awana,JoSepHD,etal.Understandingtheimpactofvideoqualityonuserengagement[J].CommunicationsoftheaCm,2013,56(3):91-99.

[13]

LiUH,HUY,SHoUG,etal.SoftwaredefinednetworkingforHttpvideoqualityoptimization[C]//iCCt’13:proceedingsofthe1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piscataway,nJ:ieee,2013:413-417.

[14]

CHanGD,KwaKm,CHoin,etal.Cflow:anefficientcontentdeliveryframeworkwithopenFlow[C]//iCoin’14:proceedingsofthe2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networking.washington,DC:ieeeComputerSociety,2014:270-275.

[15]

niYonteZeB,CHUnGJY,LiJ,etal.providersideVoDcontentdeliveryusingopenFlowmulticast[J].KnowReview,2014,17(1):33-44.

[16]

尚书楠,殷保群,陆效农.分布式媒体服务系统结合请求调度的接入控制研究[J].电子技术,2014(8):15-20.(SHanGSn,YinBQ,LUXn.admissioncontrolofdistributedservicesystemcombinedrequestschedule[J].electronictechnology,2014(8):15-20.)

[17]

aBUnDom,CaRDeLLiniV,LopReStiF.anmDpbasedadmissioncontrolforaQoSawareserviceorientedsystem[C]//iwQoS’11:proceedingsofthe19thinternationalworkshoponQualityofService.piscataway,nJ:ieee,2011:14.

[18]

汪耒,林福寿,殷保群.基于pomDp的流媒体网络数据调度建模与仿真[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3,43(4):295-299.(wanGL,LinFS,YinBQ.modelingandsimulationfordataschedulingofstreamingmedianetworksbasedonpomDp[J].Journ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2013,43(4):295-299.)

传统能源优点篇2

省内二级干线光缆线路建设现状如图1和图2所示。省内wDm骨干传输系统现状为:二级干线wDm传输系统有:2001年建设的北电8×10G/2.5G波分系统、2005年建设的华为40×2.5G波分系统、2007年建设的华为40×10G波分系统,2005年建设的中兴40×10G/2.5Gb/s波分系统。省内二级干线wDm传输系统采用点到点的拓扑结构,覆盖了全省18个市,波分层面基本形成路由a和路由B组成的波分双平面系统。其中a路由波分系统包括基于原运营商a路由光缆的华为40×2.5G波分、华为40×10G波分系统、北电8×10G/2.5G波分系统,B路由波分系统包括基于原运营商B路由光缆的中兴10G/2.5Gb/s波分系统。河南省二级干线wDm传输系统现状见图2。省内运营商aSon骨干传输网现状为基于a路由光缆以及a路由光缆承载波分系统(华为40×2.5G波分、华为40×10G波分),利用具有aSon功能的华为oSn系列传输设备,建设了盖全省18个地市,包含19个节点的aSon传输系统。aSon传输系统现状见图3。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网络结构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从aSon传输系统示意图可以看出:濮阳、安阳、鹤壁、焦作、济源、三门峡、南阳、信阳、驻马店共计9个节点只有两个路由,无法抵御双点故障(两个路由同时中断)。(2)资源使用率低,根据对现有传输网承载的业务分析,95%的业务为集中型业务,各地市业务均汇聚到郑州,地市间的业务很少。现有的传输网路结构导致业务的转接次数过多,以信阳至郑州的业务为例,需要驻马店、漯河、许昌3个节点转接,网络效率低。融合解决方案采用充分利用B路由光缆以及B路由光缆承载波分系统,增加aSon节点间链路,达到3个以上路由,有效抵御双点故障。具体优化方案:①利用郑州-(开封)-濮阳间B路由波分系统的通道资源,增加濮阳出口路由;②利用濮阳-安阳间B路由波分系统的通道资源,增加安阳出口路由;③利用郑州-(新乡)-鹤壁间B路由波分系统的通道资源,增加鹤壁出口路由;④利用郑州-(洛阳)-焦作间B路由波分系统的通道资源,增加焦作出口路由;⑤利用三门峡-(洛阳)-平顶山间B路由波分系统的通道资源,增加三门峡出口路由;⑥利用南阳-驻马店间a路由波分系统的通道资源,增加南阳出口路由;⑦利用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B路由波分系统的通道资源,增加信阳出口路由;即优化实施后aSon传输系统如图4。

采用融合优化后,系统在网运行3个月,系统运行稳定,各项性能指标合格。从项目实施后aSon传输系统的网路图可以看出,除济源外,所有aSon节点都具有3个以上路由,可有效抵御双点故障带来的业务阻断。下面用实例说明仿真结果:(1)网络安全性得到了提高。如下表所示,拟采用的模拟故障分析:(2)网络使用率得到了提高,从项目实施后aSon传输系统的网路图可以看出,各地市至郑州的业务最多经过1个地市转接,极大的提高了网络资源使用效率。通过该优化的实施,对传输网络结构调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网络安全性得到大幅提高。

通过本次融合优化的实施,aSon骨干传输网可在双点故障发生时,提供灵活的业务保护/恢复策略,传输网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加一倍。实现了重要业务多重保护,提升了客户感知。通过本次优化的实施,aSon骨干传输网网络结构更加合理,实现了业务的灵活组织调度,提高了网络运行维护的效率和资源使用率。

传统能源优点篇3

关键词:电力;SDH;传输网;优化

一、前言

光传输网作为提供传输通道的基础网络,在电力系统中承载了大量的信息流量,其安全稳定对整个网络至关重要。本文以江门地区电力传输网为背景,浅谈传输网络优化思路及传输网络优化方法。江门电力系统光传输网主要由光传输a网和B网两张相对独立的mStp光纤传输网组成,两个网络承载了目前江门地区级电力通信的大量业务,其速率分别为2.5Gb/s及622mb/S,覆盖范围主要是江门市地区220kV及以上变电站、地区电力局。高速层通过多个155mb/s通道负责支撑调度数据网的节点互联,骨干层承载业务主要包括主要用于承载线路保护、安稳系统、pCm(远动、电能计量、调度电话)、会议电视、网管系统、行政交换网、SCaDa专用网、保信系统、调度数据网、综合数据网等业务。但随着江门电网规模的日益壮大,电力生产控制业务与企业信息化业务的不断拓展,该传输网络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有待加强及完善。如网络覆盖不满足业务通信需求、网络结构不够健壮、电路调度能力不强、传输资源利用率低及资源瓶颈并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理清传输网架结构及其发展方向,使之适应电网业务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减少运行维护的工作量,有必要对现有传输网进行优化。

二、传输网络架构优化思路

通过对网络现状,包括网络结构、传输资源等方面的评估分析,结合通信业务的开展情况以及相关的资源条件,找出网络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业务的发展趋势,给出网络优化目标,根据优化目标,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和优化方案,最后给出网络优化的具体实施方案

三、优化原则及目的

3.1优化原则

1、规范性。符合现有技术规范的要求,满足接入设备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高效性。以较小的投入,换取较大的效益产出。合理地利用原有设备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尽量减少硬件设备投入,通过链路结构调整、业务调整、适当增加板卡等手段,通过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构建更为安全健壮的传输网络。

3、安全性。网络优化方案不能以牺牲网络安全性为代价,工程实施时对现网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工程实施前,对业务割接计划作详细的安排,按照相关的业务申请流程,申请业务割接,绝不影响电网的安全生产。

3.2优化目的

1、提高网络安全稳定性。

电力系统承载着大量的生产实时/非生产实时控制业务通道,其安全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生产,因此提高其网络安全稳定性尤为重要。

2、提高资源利用率。

优化资源利用率,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合理的规划资源分布,尽可能的减少网络瓶颈,均衡负载,具备设备配置双重化的站点,必须将业务均衡分配至两套SDH设备上运行,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业务安全性。

3、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优化后,方便日后管理维护。

4、提高故障响应速度。

优化后,业务流向更加清晰,减少了业务核查时间,提高了故障处理效率,大大减少故障处理时间。

四、优化方法讨论

传输网络的优化,主要是根据目前网络现状,从业务类型、网络安全、运行维护等角度多方面考虑,打造一个更加结构更加清晰、更加安全稳定、更加方便管理的健壮网络。下面以江门电力传输网为背景,主要通过设备单点隐患分析、网络架构合理性分析及网管系统安全性三方面,对电力传输网络优化方法进行阐述。

4.1、设备单点隐患分析。首先分析传输设备的电源是否符合n-1要求,从配电屏至传输设备安装屏,是否具备纯双电源输入;其次分析传输设备关键板卡是否符合n-1分析要求,如交叉板、电源板、2m板的1:1保护配置。再次分析传输设备是否单链路接入至环网中,单链接入至环网中的设备,是否具备接入环网的条件,将具备接入环网条件的设备接入环网中。最后分析该设备是否存在单点隐患风险,单传输设备配置将直接导致该站业务(保护、远动、计量、调度专线)存在n-1风险,不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将具备条件的单传输设备站点配置双传输设备,使其满足传输设备双重化配置。另外,评估设备的使用年限,根据现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备故障率、设备已使用年限等,针对一些设备投运时间较长,故障率趋高、厂家停产的设备,进行改造(按《南方电网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通信网络规划原则》,通信网络设备按照8~10年使用年限进行评估改造更换)。同时,考虑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骨干层中核心环设备使用的交叉资源较多,但设备实际交叉容量较小,导致个别站点设备出现资源紧张的情况,针对该情况,应作扩容改造升级。

4.2、网络架构合理性分析。下面以江门电力传输网为例,针对网络层次结构、网络带宽、环网链路等进行分析。目前,江门地区电力传输a网由neCU-noDe及V-noDe设备进行组网,网架层次结构主要分三层进行接入(如下图一所示),分为接入层(622mb/s)、骨干层(622mb/s)和高速层(2.5Gb/s)三层,接入层主要承载县区pCm2m通道、语音交换2m通道等。骨干层主要承载pCm2m通道,语音交换2m通道,2m复用保护通道和2m稳控通道。高速层通过多个155mb/s通道负责支撑调度数据网的节点互联。下面从安全生产及业务通道的可靠性考虑,分析江门电力局传输a网存在问题及优化方向。

图一:江门电力传输网拓扑图

1、清晰网架结构,业务负载均衡。目前江门地区电力传输网部分站点业务负荷过大,结构不清晰。以江南站为例,江南站U-noDeneC设备负荷为全网最重,江门neC骨干传输a网整个网络的业务通道过度集中在江南站U-noDe设备上,其经过的重要业务太多,涉及到多个站点安稳通道、复用保护通道等重要业务,同时也是传输网上多个环网的节点,设备故障或其他意外将造成骨干网的瘫痪。现网中,江南站U-noDe设备共9个光方向连接至其他220kV站点,2个光方向连接至省网(如下图所示),一旦江南站U-noDe设备出现单点故障,将出现大量业务中断及全网80%业务开环,另外,对接省公司方向的两个光路包含着全江门地区80%的二级电路(2m通道),负荷过重,业务过度集中。应调整江南站的网络结构,将江南站neC600V设备更换后,再将原江南站U-noDe设备10个连接至其他220kV站点的光方向及省网的两个光方向,均衡分配至江南站两台neCU-n0De设备上,调整后,将在江南站落地的业务均衡分配至两台neCU-noDe设备上运行。

2、骨干主环接入多个地区局节点。一方面,骨干层包含多个供电局节点,因而导致业务通道过长,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运行风险;220kV站点neCU-noDe设备都是通过管道光缆连接至局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降低了环网可靠性。为提高网络可靠性,网络优化中考虑应将地区局、县区局从主环中剥离,建立以依托在220kV及以上opGw光缆上运行的环网。以提高核心路由上承载的线路保护、安稳系统、远动自动化业务的可靠性,减少业务通过的节点,提高业务通道质量。且环网的网元数量不宜过大,核心环:inn≤6;汇聚环:inn≤6~8;接入层:inn≤8。另外,分析网络中,是否存在假环的情况,将存在假环的光路进行重新调整,降低网络运行风险。

3、部分链路存在单向时钟,应作计划单向时钟修改为双向时钟。全网中有两个时钟,分别为台城局及城区局,此两个网元时钟均设置为自由振荡模式,全网其余网元均设置为时钟跟踪模式。全网存在两个时钟,会导致线路误码产生,应将台山县区网时钟统一跟踪江门地区骨干网,并设置为双向时钟。同时,将江门骨干层时钟统一跟踪省网设备。这样保证了时钟的统一接入。

4、县区传输a网与地区传输a网之间业务无直连通道。县区传输a网、地区传输a网为6张独立的传输a网,县区站点地调业务全部经县区电力局进行转接,导致安全隐患增加。优化后,县局应就近接入核心路由上220kV节点且应两点接入至地区网,形成SnCp配置模式,接入带宽为2.5G。

5、网络逻辑资源合理规划。对于一个网络的业务规划,应该尽可能使其趋于整齐,有清晰的对应关系,减少干线设备时分交叉资源的耗用。这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数据统计更加清晰,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设备对配置信息的响应速度,提高网路的业务稳定性。针对业务,合理规划VC4资源。配置业务时,尽量避免时隙安排不规律、不连续、时隙跳接,导致传输资源(低阶交叉资源)出现瓶颈情况,这样不便于通道组织。

6、及时更新设备板卡软件版本。针对一些老旧版本,不能支持新功能、新业务的软件版本进行升级。

4.3、网管系统安全性分析。针对目前江门电力局的网管现状,将原江门局的传输网的备用网管服务器搬迁蓬江局,实现网管系统异地热备份,另外,考虑网管服务器及工作站是否具备UpS可靠电源供电,由此造成网管系统安全性差。没有设置备用网关网元,容易发生单点故障,引起大面积网元失去网管。某些网元接入链路过多,需要关闭一些eCC通道,以免出现网管信息丢失。

另外,在网络建设过程中,要提前进行合理的ip地址规划,保持网络ip地址的合理性,方便管理及维护。

五、结束语

目前电力系统SDH传输网络存在部分不是同期建设完成,新业务不断接入,原有的组网方式往往存在业务配置复杂,不灵活,业务板卡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新增各项业务需求。随着电力网络的发展,新站点接入,地区电力通信网络通常存在组网结构凌乱,设备单点隐患、带宽瓶颈等,通过增加SDH设备,或利用现有光缆资源,优化网络结构。不同业务采用不同处理方式,重要的核心业务采用环网或双链路保护方式,针对保护、安稳等业务,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路由选择,尽量满足n-2分析要求。另外,对于ip业务可以采用配置对应的ip板卡,减少业务的协议转换,从而减少通道节点,达到灵活上下业务,提高电网业务的安全及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孙康学,张金菊,等编著.光纤通信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宝富,等编著.光纤通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传统能源优点篇4

【关键词】传输网、优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216-01

一.传输网优化的具体手段

1促进运行设备的优化

传输网通常情况下是由传输设备同光缆传输网构成,以传输设备为核心,其质量的好坏与整个传输网络的安全运行有着直接联系。所以,运行设备的优化当之无愧是传输网优化的重点。在软件系统方面,升级155/622H设备以及2500+设备的主控单板软件,采用一直的版本,防止发生不必要的警告与性能问题,进一步加强业务配置及数据配置的规范。在硬件系统方面增设中心机房2500+的tpS(支路保护功能),对于关键板位要促进主备板保护,要对各个设备的防雷及接地性能展开全面的检查。在传输设备的资源配置上要向市区、城区、以及乡镇政府所在地等传输节点靠拢,从而促使业务在板位、通道以及支路方面能够得以满足。最后,就传输设备本身来说,在可行的基础上对原有的pDH、微波与SDH替换,这一来便有利于日常的监管、维护和业务配置,充分发挥SDH的网络保护方面的长处,进而促进传输网络业务安全可靠性的提高。

2促进光缆线路的优化

光纤作为永久性的宽带,一切高速率光传输系统都以其为依托,且通信竞争力的提高都是以光纤为基础。光缆线为所有的光网络、传输系统提供依托,尤其是在城市规范化建设,农村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式之一,要对光缆线路进行直埋与假设,将会面临着多重困难。在传输网的建设中应该以光缆传送网为前提。通过光缆线路的优化来调整传输系统的结构,进而形成一套布局合理的光缆传送网络。光缆线路的优化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根据传输系统的现状,并同激战业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使传输系统的安全性能够有所保障,另外还要将传输网的拓展性考虑到其当中来,增强路由规划与建设的先见,从而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

第二,与光缆传送网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在市区以及县城依托重要街道越环路,构建“米”型管道网络,从而促使光缆纤心在整个城区的提供、调度和调整优化。而在农村地区,则可以通过农村公路建设,延国、省、县、乡,甚至是重要的村级公路都应该规划与建设光缆传送网,进而促使数据业务以及农村基站能够进行就近引进。

3促进保护方式以及组网方式的优化

3.1接入网的调整与优化

在建网的初级阶段,通常会有跨度过大,接入网所带节点过多、所带链路过多等情况。因此,在传输网络优化中要将接入网的调整与视为重点,其在整个优化工作量上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改造接入网主要是要增设新环路,拆分与调整环路节点,节点的数量以及路由跨度要进一步减少,从而促使接入环路的业务提供能力及安全性能够得以提高。

3.2骨干网的调整与优化

若要进一步明确本地移动传输网的结构层次,与此同时还要与城市多媒体、视频、数据和wLan等宽带业务为传输宽带的强烈要求达成一致,这就决定了要促使区域网建设力度的加强是势在必行的,以便于扩容与调整骨干网。在对骨干网的结构进行优化,业务通道进行调整之后,传输网的分层就此清晰。在骨干网中,应该使vC12时隙碎片问题能够得以完全解决;传输网络规模的正在不断地扩大且在骨干层中有较多的传输系统得以形成,需要采用系统间光口互连的方式,以实现业务及eCC的互通,同时还为网络的管理、监控以及维护带来了许多便利。跨子网业务可以采用系统问光口互连方式进行穿通,进一步增强各个骨干系统的互通性,与此同时还要防止2m电缆与不必要的支路上下之间的跳接,最终数据业务能够被快速且便捷的提供。

二.传输网优化应该注意的问题

1传输网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传输网的规划与设计应该坚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使之能够顺应未来的发展趋势。传输网络的建设具有连续性与长期性,其所面向的业务不仅是当下的还有未来的,对于通信运营商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优化传输网的时候要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论证,进而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坚持有线无线相结合

就各移动企业而言,自然而然的将网络归口划分成有限与无线。有线主要包括传输设备、传输线路以及数据专业,无线则包括交换、基站以及网优专业。由于传输网是基础网络,因此其肩负着在传统基站业务与数据业务之间的构建电路通道的责任,必须保持同业务网的一致。数据、传输,因为二者被划分在同一个管理职能部门,所以沟通与协调不存在障碍。另一方面,就无线业务而言,因为传输同基站、交换以及网优专业不在一个管理职能部门之内,因此就需要进行定期的规划意向沟通。

3充分发挥现有传输网与无线资源支撑数据业务的作用

当前企业运营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多的创造利润。对当前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无疑可以大大地减少的投入,使工期也能够得以缩短,继而使企业的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提高运营效率。就移动运营商而言,有些数据业务并不要求拥有很高的安全性,且所需的数据流量也不大,这个时候变可以充分发挥移动企业无限资源的优势,业务通道的支撑可以由GpRS、wLan等无限通信手段来提供,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有限传输网的压力,继而也促进了企业的投入成本得以减少。

4加强光纤传输的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有效利用

当pHD的背靠背系统不能有效解决自身在接口、业务自由上下以及维护管理监控等问题的冲突时,且不能使大容量、高可靠性业务的要求得以满足的时候,便可以采用SDH技术来取代pHD的设备及技术。然而,当SDH技术难以提供更为安全、便捷、智能的组网方式、业务分配以及网路管理的时候,aSon技术也会渐渐将SDH设备取代。同样的道理,当宽带的需求不断增长,光纤资源成为稀有资源,这个时候变促使DwDm技术应运而生并得以不断的拓展,被大规模的运用于干线和大中城市的传输系统中。综上所述,在建设并优化传输网的时候,我们要不断的建立新的思维、采用新的技术与手段,继而能够随时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技术挑战。

5适当超前的建立起光缆传送网

传统能源优点篇5

论文关键词数控液压伺服系统数控改造

论文摘要随着液压伺服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液压伺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液压伺服控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基于此对于液压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液压传动的优点和缺点和改造方向,以期能够对于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一、引言

液压控制技术是以流体力学、液压传动和液力传动为基础,应用现代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理论,将计算机技术、集成传感器技术应用到液压技术和电子技术中,为实现机械工程自动化或生产现代化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它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在农业、化工、轻纺、交通运输、机械制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高、新、尖装备中更为突出。随着机电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技术装各的工作精度、响应速度和自动化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液压控制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基于此,首先分析了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液压传动的优点和缺点和改造方向。

二、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原理

目前以高压液体作为驱动源的伺服系统在各行各业应用十分的广泛,液压伺服控制具有以下优点:易于实现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及力控制,驱动力、力矩和功率大,尺寸小重量轻,加速性能好,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容易保证等。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特点:(1)在系统的输出和输入之间存在反馈连接,从而组成闭环控制系统。反馈介质可以是机械的,电气的、气动的、液压的或它们的组合形式。(2)系统的主反馈是负反馈,即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反,两者相比较得偏差信号控制液压能源,输入到液压元件的能量,使其向减小偏差的方向移动,既以偏差来减小偏差。(3)系统的输入信号的功率很小,而系统的输出功率可以达到很大。因此它是一个功率放大装置,功率放大所需的能量由液压能源供给,供给能量的控制是根据伺服系统偏差大小自动进行的。

综上所述,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流体动力的反馈控制。即利用反馈连接得到偏差信号,再利用偏差信号去控制液压能源输入到系统的能量,使系统向着减小偏差的方向变化,从而使系统的实际输出与希望值相符。

在液压伺服控制系统中,控制信号的形式有机液伺服系统、电液伺服系统和气液伺服系统。机液伺服系统中系统的给定、反馈和比较环节采用机械构件,常用机舵面操纵系统、汽车转向装置和液压仿形机床及工程机械。但反馈机构中的摩擦、间隙和惯性会对系统精度产生不利影响。电液伺服系统中误差信号的检测、校正和初始放大采用电气和电子元件或计算机,形成模拟伺服系统、数字伺服系统或数字模拟混合伺服系统。电液伺服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高、信号处理灵活和应用广泛等优点,可以组成位置、速度和力等方面的伺服系统。

三、液压传动帕优点和缺点

液压传动系统的主要优点液压传动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1液压传动是由油路连接,借助油管的连接可以方便灵活的布置传动机构,这是比机械传动优越的地方。例如,在井下抽取石油的泵可采用液压传动来驱动,以克服长驱动轴效率低的缺点。由于液压缸的推力很大,且容易布置。在挖掘机等重型工程机械上已基本取代了老式的机械传动,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外形美观大方。

2液压传动装置的重量轻、结构紧凑、惯性小。例如相同功率液压马达的体积为电动机的12%~13%。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单位功率的体积目前是发电机和电动机的1/10,可在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借助阀或变量泵、变量马达可实现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可达1:2000,并可在液压装置运行的过程中进行调速。3传递运动均匀平稳,负载变化时速度较稳定。因此,金属切削机床中磨床的传动现在几乎都采用液压传动。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使用安全、可靠,不会因过载而造成主件损坏:各液压元件能同时自行,因此使用寿命长。液压传动容易实现自动化。借助于各种控制阀,特别是采用液压控制和电气控制结合使用时,能很容易的实现复杂的自动工作循环,而且可以实现遥控。液压元件己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便于设计、制造和推广使用。

液压传动系统的主要缺点:1液压系统的漏油等因素,影响运动的平稳性和正确性,使液压传动不能保证严格的传动比:2液压传动对油温的变化比较敏感,温度变化时,液体勃性变化引起运动特性变化,使工作稳定性受到影响,所以不宜在温度变化很大的环境条件下工作:3为了减少泄漏以及满足某些性能上的要求,液压元件制造和装配精度要求比较高,加工工艺比较复杂。液压传动要求有单独的能源,不像电源那样使用方便。液压系统发生的故障不易检查和排除。

总之,液压传动的优点是主要的,随着设计制造和使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缺点正在逐步加以克服。

四、机床数控改造方向

(一)加工精度。精度是机床必须保证的一项性能指标。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位置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因此位置精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位置精度,一方面是正确选择系统中开环放大倍数的大小,另一方面是对位置检测元件提出精度的要求。因为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对于检测元件本身的误差和被检测量的偏差是很难区分出来的,反馈检测元件的精度对系统的精度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设计数控机床、尤其是高精度或太中型数控机床时,必须精心选用检测元件。所选择的测量系统的分辨率或脉冲当量,一般要求比加工精度高一个数量级。总之,高精度的控制系统必须有高精度的检测元件作为保证。

(二)先局部后整体。确定改造步骤时,应把整个电气设备部分改造先分成若干个子系统进行,如数控系统、测量系统、主轴、进给系统、面板控制与强电部分等,待各系统基本成型后再互联完成全系统工作。这样可使改造工作减少遗漏和差错。在每个子系统工作中,应先做技术性较低的、工作量较大的工作,然后做技术性高的、要求精细的工作,做到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三)提高可靠性。数控机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设备,如果发生故障其损失就更大,所以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可靠度是评价可靠性的主要定量指标之一,其定义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对数控机床来说,它的规定条件是指其环境条件、工作条件及工作方式等,例如温度、湿度、振动、电源、干扰强度和操作规程等。这里的功能主要指数控机床的使用功能,例如数控机床的各种机能,伺服性能等。

传统能源优点篇6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遗传算法容量优化位置优化

中图分类号:tm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7-0000-00

1引言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Generation,简称DG),通常是指发电功率在几千瓦至数百兆瓦(也有的建议限制在30~50兆瓦以下)的小型模块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高效、可靠的发电单元。根据使用技术的不同,可分为热电冷联产发电、内燃机组发电、燃气轮机发电、小型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等。分布式电源(DG)具有投资少、选址容易、减轻环境污染等优点,在资源日益衰竭,环境逐渐恶化的局面下,分布式电源及分布式电源并网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电力系统与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可以有效的降低线路网损,缓解电压骤变,并且提高供电可靠性。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配电网的节点电压、线路潮流、短路电流、网络可靠性等会带来影响,影响程度与分布式电源的位置和容量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选择分布式电源的容量非常重要。

2容量优化

2.1目标函数的建立与约束条件

式中为归一化目标函数,即运行费用与发电量按权重分配的系数,要求最小(即运行成本最小且发电量最大);,为权重系数,在本文中均取取0.5;m1、m2为运行成本和发电量参考值分别取671375和3095000;n为使用年限10年;为第i种分布式电源的功率因素;为第i种分布式电源的最小容量(KVa);为即需要优化的目标;年利用小时数目;为单位运行成本对于未给定数据见附表1。

(2)约束条件。

2.2遗传算法机理

(1)遗传算法机理。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是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方法。遗传算法是从代表问题可能潜在的解集的一个种群开始的,而一个种群则由经过基因编码的一定数目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实际上是染色体带有特征的实体。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即多个基因的集合,其内部表现(即基因型)是某种基因组合,它决定了个体的形状的外部表现,如黑头发的特征是由染色体中控制这一特征的某种基因组合决定的。因此,在一开始需要实现从表现型到基因型的映射即编码工作。

(2)染色体编码。本文对分布式电源的定容染色体编码采用实数编码,因此一个允许4个节点安装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分布式电源的定容方案可以用一组变量表示,的数值大小表示该种分布式电源的建设情况,若则表示该种分布式电源的数量为0。

(3)遗传操作。

遗传算法包括三个基本操作:选择、交叉、变异。,通过以适应度函数为依据,对群体进行这三个操作步骤.实现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换与重组,使群体的适应度不断提高,最终得到全局最优解,本文采用的三种遗传算子如下

选择算子:选择运算使用比例选择算子来淘汰种群中的劣质个体,保留其中优良个体。,选择算子中的选择原理采用比例选择原则。

交叉算子:为了降低优良个体被破坏的可能性.本文在交叉过程中采用动态交叉概率.即设定迭代初期交叉概率值p=0.95.在迭代后期取较小的交叉概率值p=0.45

变异算子:在变异过程中也采用动态变异概率.设定迭代初期的变异概率值p=0.01,在迭代后期使用较小的变异概率值p=0.001。

(4)算例分析。本文遗传算法进行运行成本和最大发电量的优化。根据现有微电网14节点系统,建设4个分布式电源。待选分布式电源的种类、功率因数、容量等参数见表1。

3位置优化

3.1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3.2潮流计算

潮流计算是对已经给定的各节点的负荷、元件参数、拓扑结构的电力系统进行电流的流动、电压分布和功率的计算。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合理规划电网构架,合理规划新接入的电源的容量,选择合理的无功补偿,从而满足电网调相、调峰、调压的要求。由于分布式电源一般靠近负荷中心.所以假设分布式电源的位置在负荷节点上。

本文中潮流计算将基于matpoweR软件平台进行运行。matpoweR是matLaB中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一个仿真工具箱。它的建模方法简单易学;输出结果简洁直观,特别适合小型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包括经典潮流计算、最优潮流计算、电力市场中潮流计算等。在分布式电源数量、容量确定的情况下,进行i14节点的潮流计算,将4个分布式电源进行排列组合输入程序后进行潮流计算,算出网损最小的组合方案。

3.3潮流计算结果分析

潮流计算结果如图2,图3所示。

3.4位置优化结果分析

根据潮流计算结果可知,在节点2、3、6、8处安装分布式电源时系统网损有效降低,得到最优的经济效益。具体结果及分布式电源分配如下表5。

4结语

本文应用遗传算法对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容量与发电量进行优化。以配电网的最小运行费用和分布式电源的发电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并通过以ieee14节点配电网系统为例,验证了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分布式电源定容方案。可以有效增大系统发电量,提高分布式电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本文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仅包含了一个目标函数,下一步研究中可以考虑对电压改善、网损降低、和环境效益提高等多目标综合优化配置问题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唐小波,徐青山.唐国庆基于“负荷质心”的分布式电源并网优化配置.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

[2]陈琳,钟金,倪以信等.联网分布式发电系统规划运行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

[3]郑漳华.艾芊.顾承红等.考虑环境因素的分布式发电多目标优化配置.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

传统能源优点篇7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管是交流还是工作,都离不开网络。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教育模式也不断发生的变化,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它不仅包含了传统教育的优点,还弥补了其缺点,使得教育更加完善。

1现代远程教育的简介

1.1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远距离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变革。人们的教学观念及方法都逐渐向网络化转变,互联网上的资源广泛,学生能更好的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用只期盼于教育者的传授。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一直以教育者为中心,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他们只能按照教师的安排按部就班的学习,而以前的广播电视的教学虽然也是远距离教学,但是其教学方向的单向性也是一大弊端,教育者只能自己讲,而学生无法向老师反馈意见,这也就促进了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产生。现代远程教育改善了传统教育单调的缺点,学生学习更具主动性与合作性,并且有单向教学转变为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师生之间的角色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使师生关系更和谐,提高了教学效率。

1.2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传统的远距离教学都是以教育者为中心的,使学生丧失了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掌握不了学习的主动权。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必须占到主体的位置,这是由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性质决定的,现代远程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只是单向的对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师生分离、学生互动、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对教育者的素质要求也有很大限制,传统的教学队伍是无法完成这项任务的,这也要求对教育者的培训必须跟上教学需要,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使现代远程教育有更大的发展。

1.3现代远程教育是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广播远距离教学只是教育者的单向教学,互联网的发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远距离教学的缺陷。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使教育者在教学中及时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除此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很好的合作交流,方便了教学资源的传播分享。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作业及学习表现进行点评,学生可以及时的对教师提出自己的质疑,并且与自己的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资源,让更多的同学可以利用这一学习资源。

2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

现代远程教育之所以能从众多教育模式中脱颖而出,并不是偶然的,它的众多优势是区别的其他的传统教育模式的,这也就决定了它的独特性与发展性

2.1及传统教育与现代教学为一体

现代远程教学模式看似师生分离,但它却很好的解决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问题,虽然他们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却可以及时交流反馈教学信息,学生之间也可以更好的合作。其次,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形象生动的教学优势也包含其中。现代远程教学可以充分的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立体化教育,让课堂趣味性得到加强,增加学生学习乐趣与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2.2教学资源丰富

互联网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信息,其教学资源之丰富性是任何一个教师及图书馆所不能比拟的。现代远程教育充分的利用了网络这一教学资源,并且很好的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达到全方位的学习。其次,传统教育只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而现代远程教育则是充分的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能更好的从生活现实中了解知识,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学习,加强学习能力的发展。

2.3个性化教学优势

现代远程教育不同于传统教学,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与自主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远程教学中,学生有很高的自主性,他们可以自由的利用网上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并与老师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传统教育中,教育者过于重视学生的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网络的发展,现代远程教学使学生自由的利用资源学习,既发挥了教育者对学生学的特点,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4资源共享优势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方便的交流,通过互联网,学生之间可以实现及时的学习交流。虽然每个学生掌握的学习资源是不同的,但是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这个学习资源。除此之外,可以实现一个教师多个学生的教学,只要教师的教学优秀,学生数量可以实现很大扩展,使教师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5教育成本低

传统教学需要有教学场地,需要学生亲身到教室学习,这就很大程度的加大了教学成本。现代远程教学只要求学生有一网设备就可以实现网络学习,节省了教学场地的费用与学生出行费用,并且可以实现一个老师对更多学生的模式,使教师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节省了教师资源。

3现代远程教育的缺陷

现代远程教育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其在发挥巨大优势的同时,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1网络技术的缺陷

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但是总的来说网络科技还不是很发达,这也很大程度的限制了远程教育的发展。这就需要继续加大网络研发资金的投入,不断完善网络技术,加大网络建设力度。

3.2网络教学教师队伍缺乏

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的教师队伍,它需要教育者不仅熟练的掌握专业学科知识,还要能熟练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就需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来满足远程教育的需要。

4结语

现代远程教育结合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优点,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大的市场,但总的来说,其仍属于新生事物,各方面仍是不完善的,需要各方的努力去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这一方式,使其优势得到更大发展,更加适应现实教学的发展要求,为我们的教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罗筱.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的发展现状考察[J].现代教育技术,2010(01).

传统能源优点篇8

(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新闻传播环境带来的改变

新媒体时代在传播时效性、互动性、全时性几个方面具有显著特征。这是因为,一方面利用新媒体设备轻量化、小型化的优势,实现了新闻传播的及时高效,传播信息的主体从新闻机构向广大受众转移,拉近了受众与新闻事件的距离;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打通了受众和传播者之间的障壁,受众可以针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传播参与感得到极大满足。此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全时性”新闻传播带来可能。受众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实时地、全陪伴式地关注新闻进程,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的诉求。以贵州广播电视台为例,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广播电视台坚持立破并举、守正创新,一体推进优质新闻内容和品牌建设,加强新媒体领域品牌创建。从打造精品、优品、爆品新闻入手,实现新闻品牌的网络沉淀。布局优质短视频与中长视频,以全国热点新闻事件深度调查为方向进行网络报道和网络评论,丰富新闻产品样态,扩展广度和深度。整合社会资源,培养专业创作者队伍,实现优质新闻内容的多元供给。

(二)媒体为适应新的传播环境而主动谋求的改变

近几年,新媒体技术带来传播环境巨变,大势所趋之下,各传播媒体纷纷转型。贵州广播电视台也和全国其他主流媒体一样,顺应行业发展大势,应对传播业态、环境的变化而推动供给侧改革。目前,贵州广播电视台已拥有电视、广播、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和平台号“七位一体”的融合传播平台。2021年,贵州广播电视台实现了以“动静”客户端为核心的融媒体矩阵,粉丝数和自有客户端下载量“双过亿”,融媒产品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全年采制推出50多万条融媒体报道,音视频传播总量超100亿,仅贵州台“动静”客户端就有4000多条作品阅读量超过10万+,发稿总量超22万条,进一步巩固了“动静”全省主流舆论平台地位。“动静”“百姓关注”两大融媒体平台齐头并进、品牌影响力不断彰显,其中“动静”客户端下载量突破7000万,“百姓关注”全网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贵州iptV家庭用户超过650万,覆盖全省半数以上人口;贵州卫视全国覆盖人口12.85亿,覆盖率91.41%,有效提升了全媒体传播实力和融合发展潜力。

(三)传播业态变化导致新闻传播趋势出现的改变

《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1)》显示,媒体将“新闻+政务商务服务”模式加以灵活运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内在机理与外在表征,或深耕政务板块,或开掘商业市场,孵化自身产业链。贵州广播电视台一直在探索“新闻+政府商务服务”的全媒体发展模式,拓展新闻在政用、民用、商用领域的服务业态,推动与政府相关行业、领域的业务合作。在智慧城市、乡村振兴、党建管理等智能化建设中,提供智慧内容服务产品,成为贵州省最权威的新闻加政务媒体,为商业客户提供能实现更高转化率的新闻内容产品。

(四)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因之产生的改变

人才优势是媒体的核心优势。就目前来看广电媒体人才培养还存在不少制约发展的问题,比如:人员结构不合理,一线骨干力量严重不足,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年轻后备力量尤其匮乏,必须加快融合传播人才体系建设和培养引进力度。2021年,贵州电视台重新构建符合新型主流媒体工作实际的组织体系,实施频率频道赛道制管理和创新中心项目制、工作室模式,按照调整优化后的内设机构,组织开展了新一轮聘期中层岗位竞聘,并首次开展赛道事业部竞标,前后历时半年,300多人次参与,集中选聘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干部年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干部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完善。

二、新闻传播业发展的路径策略

(一)紧扣根基,提高站位,做优做强新闻集群

在电视媒体的诸多传播手段中,新闻无疑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传播“重器”,是“撒手锏”。如果说媒体是社会守望者,新闻就是媒体人守望社会的瞭望塔、望远镜,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社会视野”“议程设置”和“舆论导向”。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历史的积淀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从业者,占据着主流舆论的权威阵地。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在融媒体时代适应信息分发的颗粒度和碎片化,明确定位、提升实效,优化全媒体采编网络和工作流程,建立一套覆盖大小屏多平台的新闻快发机制。大力布局移动传播平台等新兴业态,发挥商业平台技术、渠道、载体优势,助力传统媒体新闻集群发展。

(二)把握“痛点”,精选赛道,寻觅频道生存路径

传统电视台的各频道是构成信息视频化传播的平台和载体,但受近年来大环境的影响,发展、经营乃至生存都出现了问题,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切分媒体市场蛋糕时,不但未能形成集群战斗力,有时反而因内容重叠问题,发生恶性竞争。因此,划分频道赛道、明确频道各自发展方向必须加快进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各频道、各板块要深入思考,跳出圈子想定位,以机构化媒体的身份寻找出路,在此基础上构思自身“赛道”、组织机构、运营机制,设定发展方向,抓住核心内容资源进行单点放大,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径。在思考“赛道”过程中,一要研究所选赛道是否符合当下业态发展需求,即“能不能做”的问题;二要研究所选赛道能否可持续性发展,即“做不做得长”的问题;三要寻找赛道的切入点,即“从哪里开始做”的问题;四要保持旺盛的改革斗志,在现有政策的支撑下,充分研究未来的经济规模和产品形态以及对原有频道人、财、物的兼容空间,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业务和人员的成功转场。

(三)找准“堵点”,优化资源,打造优质主题频率

传统媒体有一定的传播优势、内容优势,但如秉持唯物辩证的方法来分析,对立统一是物质的根本规律:一是个别频率的优势并不代表所有频率都有优势;二是传统端的内容优势并不意味着在新媒体端上能自动延续。我们要思考是逐步退出战场,主动出局,还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自证能力,塑造品牌、打造主播人设、转化导流,在新业态上继续高歌前行。

(四)抓住重点,深化改革,多维拓展经营方向

新的市场需求和用户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是一味迎合还是创造性地重新配置资源并力争实效,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经营的重点是实现电视台传播资源和市场资源的互换,从而体现电视媒体的经济价值。过去电视媒体是垄断资源,这种资源互换显得天经地义,但如今垄断不再,是否应该寻找更新的资源互换模式?能否打通多年沉淀的内容品牌、创意要素和各类资源,通过股权融资、投资基金及资本运作,探索价值“链接”共赢的合作方向,重新找到经营价值在新战场的打开方式,增加新的“营养”,增强自我造血机能。

(五)解决“难点”,对接强者,尽快实现技术赋能

传统能源优点篇9

【关键词】微课传统教学模式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微时代悄然而至。在微时代的引领下,以教育资源移动化、教学设计微型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为特征的微课模式也应运而生。新教育模式的兴起必然对传统教育带来相应的挑战,由于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这样既能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传授信息量少的问题,又将传统教学易于师生增强感情、活跃课堂氛围的优势发挥得恰到好处。如何更好地把握微课的核心理念,更新课堂教学理念,促进传统课堂教育向微课模式过渡和发展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

一、借助微课的资源优势,优化课堂教学资源

微课模式以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课件、练习测试、教学反思、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综合性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充分借助偶发性、碎片化的非线性排列组织形式将传统单一线性的资源组织模式打破,形成一个小容量、多资源的教学资源组织模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传统课堂教育应充分借助微课模式的资源整合优势,以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主要是在微型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以微课件、微教案、微习题、微反思以及微反馈为主的微课程资源生态环境,将教与学过程中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进而构成一个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结构紧凑的微型“主题单元资源包”。因此,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模式的应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多资源的精细剪辑编排,彰显优质课堂特色。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过重的认知负荷是降低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而微课模式下,通过对课堂资源的适当排序和合理选择,能够设计合理的信息序列,以实现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在课堂学习中,将传统教学与微课穿行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可以将微课称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相对于比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集中,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板书讲授,会显得乏味,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个小小的微课,既可以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转换一下学生的思维,又可以重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使整节课的时间均为有效时间。

三、微课是学生课后学习的好帮手,也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

(一)利用微课有效巩固复习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不可能一直全神贯注,总有这里或那里的知识漏听或没有听懂。由于时间以及精力的限制,教师在课后很难对这些问题一一答疑。根据微视频可以重复播放的特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多次观看,直到弄懂为止;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去学习更多的拓展内容,从而能有效理解课本知识,突破学习难点,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二)利用微课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各种疑问,疑问的存在不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答疑型微课是教师专门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疑难问题而开设的专题讲座,其目的在于解释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出错的典型问题知识点,帮助学生整理学习问题,点拨疑难,总结反思。答疑型微课有经典错误、典型解题、综合疑难等,这些微课均能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分析讲解,解释学生心中的学习疑惑。

(三)利用微课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发;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可以在课外适当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微课,与同学组成小组,加强交流,小组人数不多,所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利用微课资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能源优点篇10

1多级调度协同管理   

传统的集中式调度管理机制一般应用于数据中心或计算中心的任务调度管理o,对于物理上具有广域分布特征的多调度机构的计算资源,若将所有调度机构的数据访问和交互都集中到一个调度机构,需管理的计算节点的CpU核心规模过于庞大,其根管理节点的负载将十分繁重。通过采用SSD固态盘等硬件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磁盘i()的处理性能,一个调度机构内计算节点采用千兆以太网络互联可以满足本地数据传输需求,但调度机构之间广域网的网络带宽仍可能成为性能瓶颈mm。动态树形架构分布式计算管理平台通过引入区域自治的树形分层调度管理机制,将各个调度机构每个计算域虚拟化为一个逻辑单元,从而将传统的单层集中式管理转化为“根管理节点一子管理节点”两层的树形管理,一方而可以有效减少各层管理节点直接调管的计算节点(或核心)数目,降低根管理节点的负载;另一方而通过两层管理机制实现计算任务调度在一个调度机构内的本地化管理,也可以减少各层(调度机构)间广域网的远程交互信息量,从而降低网络负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广域网的数据传输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多级调度之间的数据交互效率。   

对于跨调度机构数据传输,动态树形架构分布式计算管理平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而进行优化:①对传输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减少网络传输的信息量;②基于本地化感知任务调度方法口71叼将广域网远程传输尽可能改为局部传输。通过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分级管理,对一个调度机构根管理节点只传输一份数据副本到该计算域的子管理节点,并由其转发计算数据到本调度机构内该计算域内的所有计算节点;③结合各个应用的特点仅传输计算结果关键信息(如是否安全稳定和相关模式信息等),数据量较大的详细计算结果信息(如暂态仿真曲线等)不主动进行跨调度机构传输,实际需要查看时再进行针对性传输,以减少远程传输的数据量。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在线安全分析联合计算功能中,50mB的计算数据文件可压缩为10mB左右,某调控分中心与其调度管辖的省调之间基于远程调阅服务进行文件传输,其耗时一般在3s以内,具体如表1所示。   

此外,该体系架构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随着节点规模的扩大可进一步将“根管理节点一子管理节点”由两层扩展为多层结构。同时由于各层的管理节点在实际运行中并不固定在某些计算节点上,管理节点根据各个计算节点的运行状态和优先级动态选举产生,与集中式系统相比可有效提高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在具体实现时还需进一步研究多级调度信息变化增量传输机制,尽可能减少多级调度计算资源协同计算增加的交互数据量和传输时间开销,从而提高系统管理效率。

2任务调度管理策略   

传统任务调度策略一般基于固定的计算任务,综合考虑资源利用率、成本开销和响应时间等因素,以完成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建立资源优化调度模型}l}o。对于在线计算域,其优化目标为完成需运行的所有应用功能的计算任务耗费时间最短。由于电力系统应用功能的计算任务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具体表现在:①应用功能产生的计算任务与电网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密切相关,其考察的预想故障数量及候选控制措施数量会随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变化而变化;②部分应用功能是否运行与电网安全稳定状态相关,如预防控制辅助决策功能只在电网安全稳定裕度不足时才启动;③对于部分需要进行分档枚举并行迭代运算的应用功能(如稳定裕度评估和预防控制辅助决策功能等)}zao,为了缩短计算周期,需要根据可用的计算资源的变化情况动态调整每轮枚举分档的档位,从而减少总的计算任务数量。因此需要综合考虑以上计算任务的动态特性,进一步研究适应计算任务动态变化的调度管理方法,从而进一步缩短计算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