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旅游策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8:13

员工旅游策划篇1

[关键词]旅游人力资源;政策;台湾

1概论

服务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服务业的就业人口与产值的比重愈大。根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目前服务业就业人数不仅占台湾就业人口的近7成,且对于10年来台湾经济成长率的贡献亦远高于农业和工业。现今受经济不景气影响,2004年整体经济呈衰退局面,唯有服务业仍维持正成长的水准。世界旅游组织(worldtourismorganization,wto)指出,“旅游”已成为许多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来源,在全球各国的外汇收入中约有超过6%来自旅游收益。1975—2000年间,世界旅游产业一直呈现稳定成长趋势,平均年成长率为4.6%。世界旅游理事会(worldtravel&tourismcouncil)在针对旅游产业对世界经济贡献度所做的统计及预估中,利用旅游卫星账户系统更近一步估算出,在2005年全球旅游经济产业将达62000亿美元,产业规模占全球gdp的10.6%,旅游产业提供超过2.21亿个工作职位,占全球就业人口的8.3%。预估2015年全球旅游产业的规模将超过10万亿美元,旅游就业人口达2.70亿人。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上述可计算的旅游收益外,旅游产业中有许多活动(如导游、销售纪念品)以及收入(如小费),属于关联经济效益,很难反映在统计数字中。据世界银行统计,台湾1990—1999年间,关联经济(台湾称地下经济)附加价值占gdpl6.5%,平均每年达1兆(1万亿)台币(约310亿美元)以上,说明每年的地下经济收益相当可观。对于旅游产业而言,隐身于地下经济的人力及其所产生收益亦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数据说明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对于台湾经济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相关产业的效益可观。相应地,同样有许多旅游业人力隐藏于相关产业中,例如夜市、摊贩等。

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关系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将通过网络搜索和其他数据收集方法收集二手数据,对台湾地区旅游产业政策变化中的人力资源政策变化和旅游产业的人才培训等方面加以讨论。

2人力资本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早期多称为人事管理(personnelmanagement)或人力管理(manpowermanagement),为企业六大功能之一,其主要责任在于依据组织成长与发展的需要,适时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人力,以支持组织中的各项作业,进而达成组织的使命与目标。企业人事管理的发展源自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期间,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大量员工涌入工厂中,产生了管理上的问题,例如人员的招募、甄选、出勤管理、薪资核算和人事数据的维护等,早期的人事管理内容大多即以这些例行性行政事务为主。但由于工厂人数渐多,企业主不再能亲身掌握处理所有的人事工作,才有专业人事部门的成立。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间经济的高度成长使百业兴盛,也造或了就业市场劳动力供给的相对不足,人力规划(manpowerplanning)的观念开始进入企业界,希望透过对组织人力需求作先期的预测与规划,进而以各种手段确保所需人力的适当获得与维持。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manpower这个被视为带有性别歧视的字眼也被中性的humanresource取代,“人力资源”一同也彰显了人为组织中最有价值的资源。

乘着经济发展的浪潮,企业规模不断扩充,组织迅速膨胀的结果造成了管理人才的严重缺乏,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获得、培育与发展,并试图以更具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以及工作环境吸引企业所期望的人才进入企业,并以员工在组织中发展的展望与承诺,留住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而人力资源规划与员工生涯发展管理即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两大特色。经过20世纪70年代两次能源危机造成世界性的经济衰退,20世纪80年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其中,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最深的有两个趋势,一是高科技产业的高度发展,一是后工业吐会服务业的兴起,在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中,企业约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的素质,高水平人力的获得和维持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武器,人力资原管理开始扮演策略性的角色。即使在一般企业中,人的重要性也再度受到重视,进入了所谓策略性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humanresourcemanagement)均时代。

综合以上所述,兹将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演进整理如表1所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促进经济发展与成长,普遍推动人力资源政策。由于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使世人了解“人力资本形成”比“物质资本形成”对于经济成长更为重要,而人力资源的品质又比人力资源的“数量”对于生产力提升更具影响。由于人力资源的品质取决于社会的教育及训练体系的运作,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当重视由政府所主导的“人力资源政策”的规划与执行。以台湾地区的人力资源政策发展而言,台湾地区的人力资源政策在初期是配合经济发展所需,侧重人力规划的工作,尤其是利用教育体系培养提供各期经建计划所需的人力资源。在20世纪60年代后确认,人力资源政策逐渐形成正式的组织和具体的方案,而被纳入各期经建计划中。台湾地区历年来人力资源政策中,以旅游业发展历程而言,为落实“行政院”推行的2008年游客倍增计划,目前台湾地区旅游从事人员培养重心偏向于以提升服务理念与品质及推动证照制度为主要目标。台湾当局相关机构以及大量提升的旅游相关科系或教育训练课程,为台湾地区的旅游产业专业人才养成制定更完善的规划。

3台湾旅游就业市场及人力需求

旅游是快速成长的国际性产业,对于解决就业有着重要的贡献。由于旅游产业包含多种活动,因而促成旅游相关工作的复杂性,因此,旅游产业的就业市场也就涵盖了各式各样的工作内容与类

别,且需要各种不同程度的技能。一般来说,旅游领域的五大产业包括旅行业(即旅行社业)、旅馆业、餐饮业、运输业及旅游游乐业。旅行业是为旅客设计安排旅程、食宿,提供领队人员、导游人员,代购代售交通客票,代办出国签证手续有关服务而收取报酬的营利事业。在台湾,旅馆业包括国际旅游旅馆、一般旅游旅馆、一般旅馆及家庭旅馆等四大类,是对旅客提供住宿及相关服务的营利事业。餐饮业是指饮食业中与旅游有关的部分,一般的饮食业范围包括餐馆业、快餐餐饮业、小吃店、饮料业、餐盒业及其他饮食业等。运输业指从事水、路、空客运运输及有关旅游服务的行业。旅游游乐业是指经主管机关核准经营旅游游乐设施的营利事业。旅游产业创造的就业人数如表2所示。

大致来说,旅游相关产业是一项劳力密集型的服务业,这些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是整体游客体验的重要环节,旅游产品的口碑有很大的比例是建立在服务人员与顾客间互动过程中所带给顾客的感受。而高品质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则有赖于高品质的旅游人力。目前台湾当局推动台湾旅游产业的首要任务即为实践2008年游客倍增计划。为促进达到此计划的目标,当局提供许多培训机会,来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理念与服务品质,以因应台湾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与挑战。此外,当局亦逐渐推动证照制度,借由证照考试的方式来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相关专业人才,以提供旅客更高品质的服务。

4旅游政策中人力资源的发展

旅游政策的拟订,是当局在现存的限制条件与预判未来可能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旅游需求与发展所提出的“指导纲领”。由于台湾政治情势的转变、全球旅游事业发展趋势、岛内经济成长及休闲时间使用形态转化等影响,当局对休闲游憩的界定在每个阶段均不同。台湾对旅游游憩的定位,已从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教化意义中加入赚取外汇、劳动力再生产、休闲产业及服务业升级的功能。

4.1以社会教化为目的(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的旅游游憩政策,主要是以“寓教于乐”为主,即透过休闲活动达到教化的目的。这个时期的旅游,在“勤有功,嬉无益”的儒家教诲及物资欠缺的条件下,被视为有钱有闲者的专利。1953年,蒋中正先生在“民生主义音乐两篇补述”中,将国民旅游游憩列为台湾重要政策项目,指出如何利用自由闲暇时间,不仅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文化和政治问题,呼吁国民旅游游憩活动应含有国家的意识,赋予旅游游憩活动伦理规范社教,文化象征或发扬民族优良文化精神等3项功能。

在政策推行上,除先后成立“台湾省旅游事业委员会”、“旅游事业项目小组”等专责机构及实施“发展台湾旅游事业三年计划”外,并通过学校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及广电传播系统,推动能“培养民族正气、鼓舞战斗精神、发扬蹈厉气概、笃实光明风度”的休闲活动,强调主流的休闲文化,而将民间的流行文化斥为商业低俗,加以压抑。

4.2以赚取外汇为目的(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的旅游游憩政策,除延续着上个阶段的教化功能外,因受到国际发展旅游事业的影响,加入争取外汇的目标。为了争取国际旅游客及侨胞,除了将政府旅游部门机构加以扩编外,于1961年起将“旅游事业四年计划”并入第三—五期的“经济建设四年计划”外,也着手进行风景名胜区的调查规划和森林游乐区的开发。

然而,虽然这个时期开发活动开始兴盛,但政府以时期保障安全为由,分别制定“期间台湾地区山地管制办法”、“时期台湾地区各机关及人民申请进出海岸及重要军事设施地区办法”、“台湾地区沿海海水浴场军事管制办法”,限制山地海岸使用活动,也限制了风景最为优美的山海地区的旅游游憩发展。

4.3以劳动力再生产为目的(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台湾受到外交挫败的影响,旅游事业困顿不前。另一方面台湾工业化过程纳入新国际分工,岛内休闲政策以鼓励国民旅游作为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但这个时期的重要措施,大多停留在各项土地使用管制计划,真正大力发展旅游事业、进行各项投资,是1978年大陆开放旅游,导致来台旅客、外汇收入成长率停滞不前,台湾旅游事业跌至谷底。

4.4以休闲产业化为目的(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湾旅游发展仍未能突破70年代的困局,至80年代中期,台湾旅游政策由推展时期迈向转型期,各项重大投资纷纷投入,如国家公园的建设。政府解除及放宽山地、海防及军事管制区,也使台湾地区的游憩空间大为增加。同时政府当局开始强调多元化的休闲活动,如文化旅游、休闲农业。这个时期的“文化资产保存法”、“旅游资源开发计划”、“南部区域计划”及第八期经建计划,都强调“保护自然景观”与“开发旅游资源”的依存关系。

4.5以服务业升级为目的(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台湾旅游事业的发展,在行政事权不统一、社会环境急速恶化、签证手续繁琐、物价高涨、治安恶化及大陆旅游、出国旅游的强大竞争下,首度出现“零成长”乃至“负成长”的局面,衰退状况更甚于70年代。从而使旅游局“争取四百万游客不是梦”的口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此同时,台湾经济发展正由以劳力密集型工业为主,步入以服务业为主,因此,休闲产业成为服务业升级的主要策略之一,资本密集的游憩开发成下一阶段政府辅导的重点,同时,“多功能休憩中心”已然成为各国营事业“多元化经营”的重点方案。20世纪90年代的重要旅游政策有:①“经建会”将“规划建设休憩体系”纳入六年“国家建设计划”,并在“服务业发展推动方案”中,将休闲服务业与工商服务、信息服务、工程顾问、现代化商业、环境服务、医疗卫生同列为“重点发展服务业”,并指出文化资产与旅游事业结合,是未来旅游事业发展的目标。②“行政院”农委会为配合未来社会需求,提供高水平的森林游憩场所,规划建设全岛北、中、南、东四区域共21处森林游乐区。③“旅游局”策划大型游憩区以满足国人游憩需求,加强鼓励兴建旅馆,鼓励旅行业者着重来台旅客的招揽,筹建大型游乐区及运输系统容量的协调等,争取国际游客列为未来发展重点。

台湾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培养是由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成形的,即从以服务业升级为目的制定旅游政策时才开始加以考虑。虽于1980年所修正施行的发展旅游条例中已有对导游人员的规定,但对于整个旅游产业相关人员的管理制度则是一直到2001年法案修正后才较完整,不仅对导游人员有所规范,对领队人员、专业导览人员等皆有所管理。此外于2003年,当局更将导游、领队人员纳入国家考试,借以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进而保障游客国内外旅游的权益。对于旅游相关人员的技能检定亦日趋成熟,如中西餐烹调、烘焙、调酒、餐旅服务等

专业技术的考照制度,借以培训更多专业人才。近年来,因服务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影响,各大专院校及高中职校皆纷纷成立旅游相关科系,而旅游相关业者也愿意对其员工进行在职训练,已不再认为投资在员工训练上毫无商业利益。

目前,当局推动台湾旅游产业的首要任务即为2008年游客倍增计划,因此,各业者均以提升员工的服务水准为目标,亦即提供游客更高品质的旅游人力。抓住当局提供大量训练的机会,并配合实务演练、案例解说及经验交流等方式,来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理念与服务品质,并辅导旅游从业人员能以

5结论与讨论

台湾的旅游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台湾整体经济呈衰退局面,唯有服务业仍维持正成长的水准。因此,旅游产业对经济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人力资源培养的问题也迫在眉睫。本研究探讨了台湾旅游人力资源政策转变的过程,得出如下结论:

(1)台湾当局对旅游游憩的定位,已从20世纪新视野、新观念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台湾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与挑战。台湾地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可透过参与教育训练或是证照考试来提升其自身的素养,2004年台湾地区为适应2008年游客倍增计划所实施的各式训练整理如表3所示50年代的社会教化意义中逐渐加入赚取外汇、劳动力再生产、休闲产业及服务业升级的功能。

员工旅游策划篇2

关键词:奖励旅游;策划活动调查;广州三大旅行社;国外旅行社

一、什么是奖励旅游

奖励旅游(incentivetravel)是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公司为了奖赏和激励员工或经销商而为他们提供的旅游,已在欧美盛行多年。

Goldblattandnelson(2001)一书中指出奖励旅游是指企业为了奖励业绩好的员工,激励他们更努力的工作,以及使他们忠诚于公司,特地由公司赞助举行会议或旅游活动。“theincentiveeventisacorporate-sponsoredmeetingortriptorewardperformance,motivateworkeffort,andcreatecompanyloyalty.”(Goldblatt,nelson2001)[1].根据奖励旅游管理者协会的定义,奖励旅游的目的是协助企业达到特定的目标,并对达到该目标的参与人士,给予一个尽情享受、难以忘怀的旅游假期[2]。theSocietyofincentive&travelexecutives(Site)notes:“incentivetravelisaglobalmanagementtoolthatusesanexceptionaltravelexperiencetomotivateand/orrecognizeparticipantsforincreasedlevelsofperformanceinsupportoforganizationalgoals”[2].以上是不同的作者对奖励旅游概念做出的不同的表述,就奖励旅游的概念而言,本文认为最全面的定义是由Goldblatt与nelson做出的解释:定义包括有出资人corporatesponsored,方式或手段meetingortrip,目的torewardperformance,motivateworkeffort和最终达到的目标createcompanyloyalty。奖励旅游起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后来逐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起来。而奖励旅游在中国才刚刚蹒跚学步,市场更是不可限量。Goldblattandnelson指出企业奖励的是业绩突出的人员。目的是为了激励员工向先进看齐,更努力工作创造更好的业绩,使员工忠诚于公司。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企业、公司、教育等各行各业要稳步增长,就必须提高效率。奖励旅游恰恰可以通过精密策划达到这一目的。

二、广州三大旅行社关于奖励旅游的策划调查

广州三大旅行社分别是广之旅和广东中旅以及南湖国旅,他们是走在旅游的最前线。首先,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南地区规模大,实力强,美誉度高的旅行社之一,主要经营入境游,出境游,国内游三大旅游业务,同时兼营电子商务旅行,会展服务等业务。近几年,由于会展业的发展,逐渐开发了奖励旅游的活动策划项目(广之旅官网,2012)[3]。奖励旅游活动策划的客户群主要是大的企业,例如,东风日产,中国人寿,中原地产,pHiLipS,嘉宝莉,美的,南方日报,三星电子,网易等近50多家知名企业(广之旅官网,2012)[3]。奖励旅游的策划也越来越走向专业化,但是与国外同行比较,尚缺乏专业的关于奖励旅游方面的培训,缺少高端的会展奖励旅游专业人员。此外,作者在收集资料,访问广之旅的官方网站的时候,查询奖励旅游方面的信息受阻。总之,对于潜在的小公司和初次访问的大多数的个人来说,设置了很多门槛,造成客户严重流失。其次,广东南湖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湖集团”)是一家集旅行社、航空服务公司、旅游风景区、度假村、酒店、车队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集团。2009年,南湖集团成为全国十强旅游集团之一。其主要业务包括西部游、国内游、省内游、港澳游、出境游、特种旅游、自由行、公商会务旅游(南湖国旅官网,2012)[4]。在其网站上非常清晰地设置了奖励旅游版块,使初次访问者能够一目了然。因此,该公司网站设计版块很清晰,客户可以容易地找到奖励旅游方面的信息,这样能使顾客产生一种亲切感。南湖国旅真正把网站做成公司和顾客之间的交流第一平台,显示出公司的职业性和效率性。与南湖国旅合作的企业就有近50家知名集团,例如,中国联通、广东盐业集团、百盛餐饮集团、南方航空公司、广东发展银行、省旅游局、麦当劳等(南湖国旅官网,2012)[4]。但是此公司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由于会展是新兴的产业,所以设有奖励旅游项目的旅行社都存在着策划团队缺乏专业性、高端的会展旅游专员不足等问题。最后,广东中旅(集团)有限公司是省国资委旗下唯一一家旅游集团公司,广东省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是广东中旅集团的核心企业,并且还成为政府、公商务和大型活动的主要承办、接待单位。例如此公司在2009年能曾经成功承办过“安利心印宝岛万人行”活动,组织接待“六十周年国庆”1200人海外华侨观礼团等(广东中旅官网,2012)[5]。策划奖励旅游方面也是走在前沿的。相比较前两家,它的客户群是比较大的,除了企业包团外还有政府单位的包团和某高校的教师团,医院的医生团等。其奖励旅游活动一般也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来制定的。每个月都接几个奖励旅游团,因此其业务量也是可观的。但是由于广东中旅与合作的单位都是有保密协议的,因此,所有关于奖励旅游的信息都是保密不能外泄的。如果初次访问的客户想查询奖励旅游方面的信息,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电话与业务员联系。

三、国外旅游公司或者旅行社的奖励旅游策划

员工旅游策划篇3

一、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的总体部署,在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分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市旅游局领导班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旅游经济”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314”总体部署,不断推进我市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旅游经济指标年增幅均达20%以上,

2008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01亿人次,同比增长24.77%,增幅排全国第二,旅游总收入561.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44%。

(一)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旅游业在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是21世纪创造就业和环境保护的先导性产业,具有“高创汇、高就业”和“创新、创意、创造”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快、消耗资源少、吸纳就业多、环境保护好,以及最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外向型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的重要经济产业。一是高度的关联功能。旅游业不仅能够主导交通、商贸服务、邮电通讯、金融信托、地产、外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农业与建筑业、轻纺工业等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二是超强的带动功能。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旅游业每收入1元,其综合经济效益可达3—7元;1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可以带动5名其它相关产业人员就业。三是突出的就业功能。旅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就业容量大和门槛相对较低、就业关联带动性强和成本相对较低、就业方式灵活多样和适合不同人群等特点和优势。直辖十年来,我市已吸纳150万旅游从业人员。四是益智的文化功能。旅游是一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产业。五是和谐的生态功能。旅游业产业性质与工业农业不同,它与生态环境和资源是共生共荣,互利互惠的关系。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越好,旅游产品的质量就越高,旅游经济价值就越大。

(二)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谋划全市旅游经济发展

一是统揽全局构思路。局党组围绕“314”总体部署,努力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科学规划××旅游发展,对全市旅游提出了“一心两带”发展定位,即把“一小时经济圈”建成“西部旅游集散中心”,把渝东北、渝东南分别打造成“长江三峡黄金国际旅游带”和“民俗生态旅游带”;同时,确立了突出打造“长江三峡、大足石刻、山水都市、乌江山峡加武陵风光‘4+1’旅游精品”的目标。二是超前谋划抓定位。在策划和规划方面,我们按照“先策划、后规划、再建设”思路,编制完成了《“十一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规划》、《渝东南旅游发展规划》、《都市旅游发展规划》、《大足石刻旅游发展规划》。特别是在长江三峡旅游产品策划中,聘请知名策划机构进行全方位策划,提交了《重整河山》战略策划成果,促进××旅游科学发展。三是方法科学促发展。运行机制上,成立了政府主导型的两大旅游集团,培育大旅游、形成大产业、实现大发展。资源整合上,按照“五坚持一合作”原则进行景区整改整合,实行整体开发、整体包装、整体宣传促销;工作重点上,突出抓好旅游主题年活动;项目开发上,实行“先策划、后规划、再建设”;机制创新上,推行了“旅游+旅游地产”模式;节庆活动上,实行以招商引资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指向;行业管理上,下放旅游行政管理权,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和特色化发展。

(三)坚持发展第一要义,实施“三大战略”推动旅游经济大发展

提出了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发展旅游的“三大战略”,积极推动××旅游经济大发展。一是以大项目促大发展。一是组建旅游投融资主体,负责整体打造长江三峡主要旅游景区。二是引进大企业,香港融汇集团已签约投资45亿打造融汇国际温泉城,*柏联、国旅联合颐尚温泉等知名企业已落户××。三是推进主题旅游年大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了北碚美丽乡村生态农业旅游区等20个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大项目。四是启动了×ד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太阳”工程,概算总投资1067亿元。二是以大投入促大建设。一是抓旅游大项目招商。以“五方十泉”为示范,全面启动了“一圈百泉”项目建设。目前,“五方十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3亿元。二是突出节庆招商。近两年,全市旅游项目招商签约120个,合同引资34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0亿元。三是扶优扶强现有企业主体。交旅集团与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分别签订50亿和13亿旅游项目贷款授信合同,完成了小三峡、白帝城等景区的整合,正全力推进乌江山峡旅游资源整合工作。三是以大营销促大市场。一是创新节庆活动举办方式,将三峡旅游节和都市旅游节改为申办制,放开搞活大活动,集中包装小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三峡国际旅游节等系列重大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二是确定了五年促销主题,每年围绕主题年开展深度促销。三是实施旅游宣传“十个一”工程,即将全面推出。四是在*、*等地成功举办了“迎*奥运·游长江三峡”和“迎*世博·游山城天街”系列大型旅游宣传促销,努力提升××旅游形象。

(四)坚持统筹协调,促进全市旅游经济全面发展

一是夯基立柱抓配套。局党组把旅游业融入整个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让旅游业作为统筹产业发展的联动器,集全社会之力共同改善旅游接待设施和配套设施,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建设显著提高。二是延伸拓展产业链。发挥旅游业“1+x”效应,旅游业关联、带动、影响和促进作用日趋明显,旅游产业链得到延伸拓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带动了交通运输和城乡发展,促进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成为××吸纳就业最大的行业之一。三是合力发展环境优。围绕旅游大产业采取上下互动,市级各部门支持、区域联动等方式优化发展环境。通过推行“黄金周”部门联动和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区县申办制,实施条块联动,聚合了各种力量和资源,全面优化了旅游发展环境。

(五)坚持依法治旅,构建和谐旅游环境

一是坚持依法治旅。建立完善旅游法规体系,制定《××市旅游条例》,加强旅游质监执法体系建设;大力整治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打击“黑车”、“黑社”、“黑导”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严格行业管理。大力规范旅游行业资质管理、合同管理和安全管理。积极规范旅游星级饭店的评定复核、旅游景区等级评定。建立健全了旅游安全长效机制,实现旅游安全“零”事故。三是提高队伍素质。举办旅游经济管理培训班、特色旅游培训班、红色旅游培训班等系列行业培训,参训人员千余人(次)。强化了库区移民旅游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对三峡库区6000人进行了旅游就业基础和技能培训;举办全市旅行社、星级宾馆、旅游景区、导游等从业人员培训,参训率占84.8%,并通过校企联合成功推荐3千余人就业交流。四是积极应对灾害考验。近年来××旅游经历了非典、雪灾、地震、金融危机等严峻考验。通过组织区县旅游局和旅游企业抱团参加国内外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及时出台包括对旅游企业有关税费实行先征后返,对旅行社包机、包船和包专列实行奖励,建立旅行社促销奖励专项基金,退还旅行社质保金及抱团促销等《激活××旅游市场优惠奖励政策》,实现全市旅游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二、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纵向比成绩明显,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用“三把尺子”来衡量,我市旅游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竞争力及队伍建设与全国各省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局党组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还存在着4个突出问题:

(一)旅游营销深度不够,市场开拓不力。主要表现在我市旅游产品大多主题不鲜明,品牌塑造意识差,没有形成有影响力和震撼力的旅游品牌,在国内外缺乏知名度和美誉度。宣传促销的前中后期工作不扎实,市场意识不强,市场调研不主动,方式方法不新颖,没有在促销前作深度统计分析;节庆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不丰富,缺乏创新。

(二)旅游商品研发不够,档次不高。主要表现在多数旅游项目对旅游资源开发层次浅,缺乏文化支撑,缺乏品位和特色。其核心是我市从事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奇缺,缺乏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旅游商品研发,还包括投资开发、策划规划、经营管理、咨询论证、教育培训、理论研究等高层次人才,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三)旅游产业规模不大,企业集约化发展滞后。我市旅游要素资源分散,部门条块分割,区域各自为政,难以建立旅游共同市场。市旅游产业发展不同程度地存在“散、小、弱、差、浅、缺”的突出矛盾:一是旅游基础条件差,旅游总量不大,质量不高,2007年我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8位和22位,在西部12省市排名分别为第5位和第6位;二是“规模小”。主要表现在旅游景区规模偏小,容量有限,缺乏规模效应,难以形成拳头产品和核心竞争力。三是“实力弱”。主要表现在多数旅游企业实力较弱,缺乏一批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和要素的龙头企业,从事旅游开发。

(四)加强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方面存在差距。局党组专题研究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和工作学习的自身建设还不够;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交流力度不够大;少数党员干部办事效率不高,开拓创新不足,在大局意识、办事效率、办事质量和行政执行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认真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既有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的客观原因,更有思想观念、创新意识、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主观原因。主要在于“五个不够”。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思想认识上有较大差距,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大,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够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外开放不够,导致国际市场太小、国际游客不多;也有对内开放不够,导致要素未能最优化配置,活力未能更充分激发。旅游经济涉及109个行业,对一些行业特性、市场主体地位认识上有较大差距。

(二)工作指导不够科学。主要表现在对如何推进科学发展在理念、模式、路径和体制机制方面研究得还不够深入透彻。一是谋划工作缺乏长远眼光,认为只要做到全市旅游规划、布局、定位和旅游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就行了,在思想、做法、工作步骤方面比较关注当前既得利益,对前瞻性未来全面发展缺乏眼光;二是研究问题缺乏深度、广度;三是统筹协调缺乏力度。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不够,特别是影响了我市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加强分类指导促进旅游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运行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符合直辖市特殊市情的高效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旅游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还需不断健全,如国内旅游统计,三峡旅游经济指标等。

(四)工作作风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研不经常;对区县旅游经济和旅游企业发展引导和服务不够;近两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系列推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推进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尤其是在征地、贷款、人才支持等方面落实不够好,缺乏主动配合、督促协调的能力。

(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够过硬。一是班子内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经常。对党员干部交代任务多,传帮带较少;讲工作、提要求的时候多,交流、谈心、关心较少。二是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还不够扎实。在学习内容上,重视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对科学知识和历史、自然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方式上,重视集中学习,忽视参观考察、体会交流、实践锻炼等。三是机关干部的轮岗交流和培养使用没有形成良好机制,使少数党员干部感到前途没盼头、工作没奔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科学发展旅游

共享××文明”积极性。

四、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的新认识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党组结合××旅游发展实际,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旅游更好更快发展形成了新的共识。

(一)科学发展旅游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发展旅游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轴,处理好三个关系,促进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一是处理好从业者和旅游者的关系,着力解决全面发展问题,核心是企民权益问题。二是处理好先行者和后来者的关系,着力解决协调发展问题,核心是共同富裕问题。三是处理好现行者和将来者的关系,着力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核心是前后利益问题。

(二)科学发展旅游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发展旅游除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外,还应以满足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为目标,注重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在全球化、信息化、生态化的大背景下,开发旅游需要科学,需要点子,更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需要在旅游开发中突出三大特性:一是突出系统性:旅游创新要充分体现“大旅游”的开发,要考虑整个系统的运行,着眼于开发对象的整体优化。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和可持续化。二是突出个性:旅游开发中,要力争做到独一无二,突出地方性、民族性、特色性。三是突出集成性:旅游开发是在资源调查、市场调查和富有创造性的策划创意基础上,为旅游主体创造一个有机组合,从而为旅游者提供舒适满意、优质优价的旅游产品。

(三)科学发展旅游必须提高“五种能力”。旅游产业涉及109个行业,其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推动旅游经济科学发展,必须努力提高“五种能力”。一是创新思维能力。加快旅游发展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创意的策划。二是打造品牌能力。旅游业以品牌制胜,谁能真正树立品牌意识,以科学发展观去打造、经营和管理品牌,谁就能抢得旅游发展先机,占据旅游发展制高点。三是对外开放能力。国际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不利影响越加明显,加快旅游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这种情况下,必须提高自身实力和能力,应对国际性挑战和竞争。四是区域互动能力。区域互动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征,突出表现在旅游经济一体化。五是协调服务能力。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履行好宏观调控、行业指导、组织协调、市场管理等职能,解决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五、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重点

我们认为,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新时期、新阶段各项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落实的重大战略思想,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314”总体部署的贯彻落实,关系“科学发展旅游

共享××文明”主题实践,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一个目标,做到三个坚持,突出八项重点。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到实处。

(一)明确一个目标。围绕“科学发展旅游

共享××文明”学习实践主题,按照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要求和××旅游十一五规划,到2012年全市实现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亿人次,入境旅游接待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0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0亿美元;努力把我市建成中国旅游强市、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和重要旅游客源地、中国西部旅游集散中心。

(二)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解放思想,为服务科学发展增添动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全局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打牢解放思想、服务发展的思想基础。继续深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并与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三创建”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取得实效。注重强化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促进大家自觉把本职工作放到市委“加快、率先”和全市工作大局中思考谋划,切实增强服务科学发展旅游的使命感、责任感。

2、坚持调查研究,为基层和企业排忧解难。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服务的基础环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增强调查研究的主动性、计划性、针对性,围绕全局的重点工作安排,年初制定调研计划并抓好落实。切实改变走不出去、沉不下去的现象。

3、坚持队伍建设,增强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活力。旅游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积极选派干部到相关部门和区县挂职锻炼,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公务员到党校学习培训、赴境外短期培训,继续组织系统旅游经济管理培训班、特色旅游培训班、红色旅游培训班,开展各种类型专题讲座。把全系统和机关干部打造成热爱旅游、精通旅游、贴近基层和企业的人民满意和放心的队伍。

(三)突出八项重点

1、以政策措施为抓手,积极应对并消除金融危机影响。出台实施入境旅游补贴政策,安排专项资金对组织入境游客的国际旅行社按组团人数进行补贴;用足用够激活××旅游市场和支持旅游大项目建设等系列政策;按照市政府提振经济特别专项资金使用要求,争取和用好商贸旅游专项资金,加强旅游基础建设和旅游整体形象的包装宣传,努力改善××旅游发展环境;退还部分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金融危机,充分调动旅行社积极性,推动旅游经济加快发展。

2、以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集聚旅游产业发展后劲。一是重点启动实施名镇旅游主题年“三百工程”,启动实施100个名镇旅游项目,重点推进10大名镇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二是全面推进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太阳”工程建设;三是推进“一圈百泉”建设,新开发温泉项目100个;四是加快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20个续建项目建设,集聚产业发展后劲;五是培养“5+5”主题公园工程项目,即5个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

3、以宣传促销为着力点,努力提升旅游市场开发水平。一是重点举办好“一会两节”主题活动,即: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山水都市旅游节。2009年6月,我市将与国家旅游局联合举办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和第十四届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二是全面推出旅游宣传“十个一”工程,并在明年一季度举办“十个一”宣传季活动。三是强化成都、*、广州等主要客源地市场拓展;深度开发境外日韩市场、大力开发欧美传统市场;利用××旅行社组团和直航台湾的西部优势,拓展台湾旅游市场。四是创新“小场面、大媒体”促销方式,不断推介长江三峡、大足石刻、山水都市、乌江山峡·武陵风光“4+1”旅游精品和温泉、高尔夫等旅游新品。促进国内、入境和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协调发展。

4、以资源整合为重点,加快“两翼”地区旅游发展。一是重点抓好长江三峡旅游资源整合工作,以巫山、巫溪、奉节金三角为重点,发展长江三峡沿岸及腹地旅游,提升传统游船观光产品品质,开发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休闲度假产品、专题旅游产品,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二是抓好乌江山峡旅游资源整合工作,主打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两大品牌,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加大宣传促销,强化民族文化特色,加快建设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

5、以培育和引进大企业为着眼点,发展壮大旅游市场主体。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扶优扶强交旅集团、旅控集团、××海外旅业集团等一批现有旅游企业;二是以现有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游船公司、旅游汽车公司等为基本要素,积极推进资产重组,引导促进一批现有大中型企业;三是引进境内外知名旅行社,加大旅行社尤其是国际旅行社扶持力度,培育做大××旅行社业。

6、以实施创优工程为立足点,完善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与水平。抓好全国旅游强县等创建工作;推进旅游商品研发,培育10

个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扶持一批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旅游商品基地,重点开发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食品。同时,在主城和有条件的中心城市、重点景区建立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实施全市旅游交通标识工程,在城市出入口、重要旅游景区等位置设立旅游交通标识。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档次。

7、以资产和项目为纽带,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机制,研究和用足用活国家政策,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创新并推行“由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市旅游局给予资金补助、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银行提供贷款、项目业主负责开发”的“五位一体”旅游项目融资、开发、管理新模式,扩大贷款规模,搞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探索、尽快走出一条依靠重点建设项目业主招商引资的路子。策划推介旅游招商项目100个,力争实现招商引资300亿元以上。

8、以行业管理与人才培育为切入点,全面提升行业素质。加快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依靠标准化促进产业素质提升的旅游发展模式和工作机制。加强行业管理,重点培育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三大核心产业,发展一批经济型酒店。强化旅游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服务人才、执法人才等培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游客文明素养。

六、努力提高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要在深化学习,推进继续解放思想上下功夫。要继续抓好深入学习,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促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暨“科学发展旅游、共享××文明”主题活动,引导局班子成员在旅游工作中做到“三破三立”。即: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守摊思想,树立永不满足、锐意进取之风。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把成绩看淡一点,把问题看重一点,把标准置高一点,把眼光放远一点,牢固树立不骄不躁、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旅游事业的发展不断推上新台阶。破除因循守旧、求稳怕乱的保守观念,树立敢想敢为、创新发展之风。旅游工作要实现新的跨越,不能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不能用老思路引领新发展,更不能因为怕担责任、怕担风险而畏首畏尾、无所事事、无所作为,只有放开手脚,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才能在工作中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抢占发展先机,破解发展难题。破除工作漂浮、消极应付的不良风气,树立苦干实干、勇争一流之风。坚持在争先创优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三把尺子”衡量旅游工作,认真查找差距,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二)要在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上下功夫。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通过完善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确立为党的事业负责,为旅游工作科学发展负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扬民主、集体领导的决策思想。要充分发挥局班子在全市旅游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决策落实,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和整体功能。建立和完善专家咨询、多案优选、公开监督、责任追究、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定期征求建议意见等制度,提高局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

(三)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一要加强局党组班子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理论学习,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把握,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旅游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真正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积极推动者。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坚持把理论学习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旅游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提高领导水平和能力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落实好民主生活会议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执行好局党组班子议事制度,充分发挥民主,集中集体智慧,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二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旅游发展和队伍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面加强旅游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认真贯彻《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建立健全《市旅游局机关公务员竞争上岗实施办法》等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严格坚持提名推荐、考核考察、集体讨论、全程监督等程序和要求;加强学习调研,围绕全市“贯彻‘314’总体部署、推动科学发展”和“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采取“八学同步”强化学习,实施“四步调研法”加强学习调研,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四)在大力改进工作作风上下功夫。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大局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认真解决旅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处理好从业者与旅游者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为基层和旅游企业搞好服务,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要加强和改进机关考核工作,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奖优罚劣,引导机关形成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局面。

员工旅游策划篇4

为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关于建设创新驱动质量强市的指导意见》和《沧州旅游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我县旅游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快步赶上全市旅游业发展进程,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推动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主管县长为组长的海兴县旅游业发展质量提升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和协调处理重大旅游质量问题。制定了加强部门合作,构建多元共治、协同推进的旅游质量管理工作机制,为旅游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制定了《海兴县旅游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组织召开了旅游质量提升专题会议,分析了2018年至今旅游质量提升工作现状和主要做法,明确了2019、2020年旅游发展和旅游品质提升工作计划,对旅游工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2、完善政策体系。围绕旅游质量发展目标,加快制定我县旅游发展规划进程,研究出台了促进旅游质量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大对旅游质量提升、公共服务、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推进力度。

(二)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厕所革命”持续深入,2018年完成8座旅游厕所建设,正在实现百度地图导航入网。2019年5座高标准旅游厕所正在选址建设中。积极对接省旅游大数据中心和全省旅游云平台,加快旅游数字化建设,完善数字网络平台,提升旅游智慧化公共服务能力。

(三)旅游行业管理质量明显提升

1、提高依法行政质量。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旅游质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

2、完善质量监管机制。建立完善标准宣传、执法监管、投诉处理、诚信建设、质量评价、信息等质量监管机制,健全我县旅游质量综合监管体系,建立行业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专职质监员、兼职质监员相结合的旅游质量监管网络,提升旅游质量监管水平。

3、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根据机构改革方案,我局成立了旅游股,建立健全了旅游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大队以及其他部门间协调联动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体系,制定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责任清单,协调重大旅游联合执法行动。充分发挥各类旅游监管平台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机制作用,提高旅游市场监管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依法加大对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净化旅游消费环境,游客满意度明显提高。

4、提升行业自律水平。建立完善了旅游行业自律性管理机制,与个旅游单位签订承诺书和责任状,充分发挥行业规约、自律、信息交流等功能,全面提升旅游质量意识,引导和培育旅行社和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公平竞争,促进旅游行业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1、机构编制人员少,缺乏旅游专业人才,与当前旅游事业发展要求不太适应。

2、旅游开发财政预算不足,无法保障一些基本性工作运转,旅游规划无法落实。

3、对旅游产业项目关注度有待提高,相关政策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土地规划相对滞后,企业和个人投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面对现实,理清头绪,确定思路

我县旅游底子薄,起步晚,可利用资源匮乏,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两大优良自然景观,因政策和利用现状,极大限制了旅游开发空间。另外我县建县较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比较分散,未形成体系化传承;支柱型产业较少,开发利用性较弱。针对以上现状,结合工作实际,我局三次组织县内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讨,分析我县旅游资源、实际现状和开发潜力,确定了盘活现有资源、依托产业支撑、稳步有序推进的的旅游发展思路,制定我县今后五年旅游发展工作计划。

2、摸清底数,盘活资源,找准出路

一是摸底数,建台账。厘清我县所有自然、人文等各种旅游资源和文创资源,为开发利用打基础。

二是确定一个工作重心。即以2021年我县承接沧州旅发大会工作为重心,着力落实具有创收盈利能力的产业支撑点,打造两到三个可基本成型、可初具规模、可引流接待一定数量游客的产业型重点旅游项目。经实地考察研究,目前我县田园娱乐综合体项目、高湾杨老帽旅游度假村项目比较符合产业政策和开发潜力。

员工旅游策划篇5

20__年度旅游工作总结暨20__年工作思路20__年,旅游局党政班子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勇于奉献,团结和带领全体旅游工作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和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的宏伟目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突破景区市场运作模式,全面提升旅游形象。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促进了全市旅游业的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20__年工作回顾(一)旅游经济全面振兴20__年,全市旅游业在确保旅游经济各项主要指标都全面提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预计全市今年接待游客1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截止10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04.8万人次,完成年度计划的96.3,同比增长13.02;旅游综合收入1981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5.8,同比增长11.59。其中:四面山共接待游客20.24万人次,完成年度计划的94.6,同比增长13.33,旅游综合收入849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2.4,同比增长15.2。无一例有效投诉,无一例旅游安全事故。(二)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今年8月,成立江津市四面山管理委员会,是主管四面山景区的市政府正局级特设机构(挂江津市四面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江津市四面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牌子),其中党委书记由市领导兼任,进一步理顺了景区管理体制,形成一个责、权、利相统一,人、财、物相匹配,规划、建设、管理相衔接的新模式。(三)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九易其稿艰苦细致谈判,3月5日,与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成功联姻,实现了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三权”分离。同时与重庆德鸿实业有限公司的解约工作,经过7次谈判,最后以268万元的补偿金额解除了重庆德鸿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四面山协议,为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合作开发四面山创造了发展环境。截止10月底,新华集团共投入资金5700万元。(四)科学编制旅游规划一是配合重庆市旅游局、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做好《“川黔渝生态旅游金三角”旅游规划》,已通过评审。二是编制完善《江津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草案)。三是邀请了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博士专程赴江津进行旅游规划指导;投入160万元邀请深圳锦绣时代旅游投资顾问公司对四面山进行整体策划。(五)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加快旅游交通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一是四面山客运车站、游客接待中心已投入使用,为游客提供咨询、休闲一站式服务。二是对龙潭路进行了硬化改造。三是新修四面山了停车场,整治洪海码头,规范旅游景区(点)的商品摊区管理。四是望海公路5.6公里完成硬化工作并投入使用,对付家至四面山公路加装生命工程。五是硬化中山古镇入口公路520米、修建停车场1个、公厕2个。六是双福至四面山旅游观光线的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七是完成中山至水口寺公路的可研,协助完成部分相关手续,重庆高投司已介入我市旅游公路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旅游发展。(六)红色旅游纳入立项开发以聂帅陈列馆和聂帅故居为核心的“红色旅游”项目。已纳入国家红色旅游100条旅游线路,同时完成了“红色旅游”项目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并通过重庆市评审上报国家审批。(七)挖掘文化旅游内涵我市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我局与中山镇人民政府于七月中旬开展了中山古镇主题形象和楹联征集活动。这项活动圆满共收到海内外30多个地区以不同形式寄来的作品2750件。开展挖掘中山古镇文化内涵课题工作,组成调研组对中山古镇深入调研,引起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媒体广泛关注。(八)强化宣传促销力度一是编制了江津旅游宣传促销规划,科学地制定出迅速提升江津旅游整体形象的最佳实现方式和行动方案,切实提高宣传促销的总体效果。二是制作了《江津是个好地方》、《千年古镇—中山》、《千瀑之乡—四面山》风光片。三是增强主流媒体、主要客源地和黄金栏目的重点宣传,组织旅游景区、镇街、旅游企业到成都等主要客源地宣传促销。四是加强行业内外的整合营销。出台了江津市民游四面山优惠办法,旅游企业招徕优惠政策。五是加强与渝川黔等周边省市跨区域联合营销,《川黔渝区域旅游联合宣传促销方案》、《川黔渝金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实施方案》已组织编制完毕,并通过评审和审议,已上报三省(市)人民政府审批。六是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参加了香港重庆周宣传促销,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等,不断开拓市场。七是江津电视台设立了“旅游兴市”栏目。(九)依法强化旅游监管1、强化依法治旅,规范旅游市场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健康、规范、有序的旅游环境,对旅游市场进行了综合整治。一是成立了重庆区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旅游监察执法大队,加强旅游执法力度。二是联合交通、卫生、安监、公安等部门对以四面山为重点的景区(点)进行集中整顿,旅游市场进一步规范。三是加强对旅行社(门市部)的监管,切实规范旅行社(门市部)经营等行为。四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举办了20__年三峡库区景区导游员培训班,出租车司机、公共汽车驾乘人员培训班,对各部门分管领导和办公室主任进行旅游知识培训。五是加强对星级饭店、星级农家乐和旅游定点单位的评定和监管,制定出台了《江津市一星级至五星级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评分标准》和《江津市一星级至五星级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实施细则》。2、强化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把旅游健康安全工作与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结合起来,纳入本职工作之中,做到计划有安排,工作有部署,考核有目标,结果有奖惩。在主要景区(点)增设旅游区公共信息标识牌、景区介绍牌、安全警示牌。要求各旅游经营承包单位建立健全旅游机构和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全年没有一例安全事故。(十)认真履行好旅委会办公室工作职责,确保政令畅通按照旅委会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抓好旅委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一是组织召开旅委会会议,制定和完善对旅委会成员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二是认真贯彻好旅委会精神,做到上传下达。三是组织成员单位对旅游景区进行综合执法检查。四是协调好旅委会与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十一)先进性教育成为满意工程,效果明显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全体党员在思想上有了新提高;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政治上有了新进步;强化自觉性和责任感,纪律上有了新加强;确立了为人民服务和廉洁自律意识,作风上有了新转变;激发开拓进取精神,工作上有了新举措;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旅游事业的改革发展。(十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做好稳定工作20__年我局纪检监察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大局,以反腐败“三项工作”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信初访工作责任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二、存在问题我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存在旅游资源保护不力,整合不够。旅游产品缺乏策划,旅游产品整体形象不够鲜明,资源垄断性与特色性尚未发挥。缺乏上档次、上规模的旅游商品,没有集中的旅游商品市场,旅游综合效益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景区道路、住宿、电力、通讯也亟待完善;旺季出现宾馆、停车场等接待能力不够,景区车辆运力不足,道路随时都有塌方的可能。旅游市场有待拓展,目前仍是周边市场,由于投入不足,宣传的形式不多,规格不>!宣传、大市场的营销机制和体系。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整顿。三、20__年工作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两地一中心”奋斗目标,深入实施“旅游兴市”战略。举全市之力,加快大开放、拓展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效益优势转化,全面提升江津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二)工作目标接待游客1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旅游综合收入23788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四面山接待游客共2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旅游综合收入10667万元,比上年增长16。(三)工作重点1、实施规划、打造品牌,增强旅游吸引力(1)加快以四面山为主的景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科学实施规划,全面启动四面山“红石寨”接待设施和中山至水口寺公路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标识等配套设施建设。突出特色,延长旅游旺季,扩大旅游产业,开发人文景观,将观光旅游向度假、生态旅游发展。将四面山建设成为部级旅游精品景区,真正成为江津旅游业的龙头。(2)加快培育“川黔渝生态旅游金三角”世界名品。一是加大“川黔渝生态旅游金三角”发展协作会的联系沟通力度,集中两省一市、四县市的各种优势,做好“川黔渝生态旅游金三角”的广泛宣传和项目启动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利用“川黔渝生态旅游金三角”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争取更多优惠政策,推出建设项目,广泛招商引资。(3)发展一批旅游名品和旅游新品。完成黑石山——滚子坪景区的总体规划。着力培育“古色文化旅游”、加大对中山古镇的开发力度。积极开发和改造旅游商品,重点包装金银花、花椒、四面山腊肉等旅游产品。2、更新观念,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1)积极推进《中共江津市委、江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出台,重点强化组织领导、发展定位、政策支撑。召开全市旅游工作大会,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完善《江津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全力做好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做好四面山、中山古镇、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的包装、立项,争取专项政策扶持,推出一批招商项目,重点是中山古镇,实现民间资本对旅游资源的整合。(3)创建服务型政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对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合作开发四面山的指导和管理,对其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合作开发达到预期目的。3、强化宣传促销,拓展旅游市场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加快旅游市场的拓展;邀请中省(市)电视台拍专题片,成渝等地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到成渝及沿海地区召开旅游推介会;组织参加旅游交易会;与成渝及周边城市旅行社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江津旅游报刊和网站的质量,加强信息交流,增强服务功能。4、积极做好四面山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借助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契机,在继续巩固其成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积极做好四面山创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争取一次性申报成功。5、加强行业管理,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加强对江津市旅游协会的业务指导,以行业自律来规范旅游市场。强化旅游执法管理,加大旅游执法培训力度,以整顿景区客运市场为突破口,打击非法营运、拉客现象;围绕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彻底解决脏、乱、差现象。以游客满意为关注焦点,创新服务观念,塑造最佳的旅游服务形象。6、建立旅游人才管理培训制度,提高旅游管理者和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旅游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把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旅游业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不懈地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岗位培训,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培养实用人员,以一流的旅游服务、一流的旅游环境提升我市旅游形象。

员工旅游策划篇6

黑龙江省旅游业系列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成效

1.产业政策

各级计划部门将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来对待,旅游业系列化发展要坚持适度超前,对其增加投入,在安排年度基本建设计划时,要将旅游项目纳入地方自筹资金,要抓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品的更新、升级和优化,在综合平衡各项建设项目时,要对旅游业实行倾斜政策。大力支持旅游业系列化发展的相关培训,为旅游业系列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

2.财政政策

各级财政部门要把支持旅游业的系列化发展列入财政发展规划,并增加对旅游业系列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建立旅游业系列化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各级计划、税务、内贸、工商、交通、航运等部门要全面支持建立和实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制度,积极配合旅游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做好征缴工作。

3.扶持政策

各级部门在发展旅游业系列化的过程中要优化经营环境,大力扶持旅游业系列化的发展。对实收资本达不到规定数额的旅行社,将其缴纳的所得税部分返还给企业,设立用以补充企业实收资本资金。对利用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设备更新改造的旅游企业,将企业缴纳的所得税部分返还于企业。对旅游行业的建设项目,旅游主管部门在核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时,从低确定税率。

黑龙江省旅游业系列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政策对环境影响的考虑不明显

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省政府以建立产业化政策来发展旅游业的系列化,但是由于产业化政策的不完善,导致前期的盲目开发以及破坏性的利用,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对许多旅游资源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完善旅游业的产业化政策,发展旅游业的系列化不能只依靠政府的推动和企业的促进,还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扶持政策缺少对旅游服务部分的扶持力度

黑龙江省旅游业系列化发展的政府扶持政策更多的是对旅游企业的扶持,而对旅游服务的扶持政策却甚少,政府对旅游服务的扶持,对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有着颇为深刻的影响,所以,政府应该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对旅游服务部分的扶持力度,设立旅游服务的专项扶持资金,为各项旅游服务业务给予补贴,并设立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

公共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黑龙江省经济水平比较落后

黑龙江幅员辽阔,有着独天德厚的自然优势,但是黑龙江省的总体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在旅游业系列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困难重重,在为工作人员发放福利的过程中,缺少专项资金做支持。财政的资金,来源于社会的税收,社会的税收来源于社会人民的收入,经济水平的落后影响着政府对旅游业系列化发展各项政策的实施。

(二)政府市场部门缺少旅游产品多样化的创新团队

黑龙江省政府发展旅游业系列化的过程中,旅游产品相对比较单一,虽然制定并实施了相关的行业管理标准,但目前旅游产品的种类数量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政府市场部门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而且数目比较少,缺少旅游产品多样化的创新团队。政府部门要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对从事旅游业系列化工作的在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服务质量。

员工旅游策划篇7

关键词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旅游专业人才;教育

1 海南国际旅游岛概述

国际旅游岛,是指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限定在旅游产业领域范围中,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为主要特征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政策。

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主要内涵是:确立新目标,实现“服务零距离、管理零距离、景区零距离、产品零距离”,把海南建设成为“旅游开放之岛、欢乐阳光之岛、休闲度假之岛、生态和谐之岛、服务文明之岛”;建立新体制,参照国际惯例,构建海南更新更特的旅游发展和管理体制,为中国旅游业整体转型提供一个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进一步扩大国际游客的免签范围,为游客进出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和自由;在旅游产业的主要领域,全面开放市场,率先实行我国人世的承诺。

2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的旅游专业人才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规划、建设及运作离不开各个方面专业人才的参与,尤其是旅游专业人才。www.133229.Com分析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内涵及目标。可以看出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旅游专业人才。

2.1旅游规划人才。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将分三个阶段完成:到2013年,建成国际旅游岛的雏形;到2018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到2028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岛。

在第一个阶段,海南省首先要完成的工作是高水平编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实施国际化改造,全面推进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因此,具有专业水准的旅游规划人才不仅可以参与总体规划的编制,对总体规划的细化及实施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2旅游策划人才。

海南省具有不可替代的热带旅游资源,但如何进行海南省旅游形象策划、公关策划、广告策划、产品策划、服务策划及旅游节庆活动策划对海南省旅游资源能否国际化非常关键的因素。以国际游客为目标市场,研发、设计出适应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强化旅游精品意识,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在高起点、高水准规划的基础上,构建融观光、度假、会展于一体的旅游产业格局;强化旅游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培育和开发豪华邮轮旅游、水上活动旅游、森林旅游、康体旅游、体育旅游等精品专项旅游产品;改善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深度策划、开展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国际交流活动,增强旅游产品的国际性影响力。

2.3市场营销人员。

2007年,海南省共接待海外游客7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其中外国人59万人次,同比增长27%,而同年海南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45万余人次,海南省可招待2500万人次,因此,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市场营销人员正是针对细分市场进行深入剖析,然后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市场、不同产品进行不同营销方式。

对于海南省来说,主要是巩固港、澳、台旅游市场,进一步扩大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俄罗斯市场,逐步拓展欧洲、澳洲市场。用好用足现有的旅游优惠政策,加快开辟新国际航线,强化海南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提高海南旅游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国际高端游客到海南休闲度假。

2.4旅游管理人才。

国际旅游岛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旅游管理国际化。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尤其是要明晰政企职责,实行政企分开,把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力量集中到宏观产业指导上来;要改革和完善各级旅游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制度,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审批行为,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加强旅游行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应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尽快建立一批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企业及旅游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中介机构,为政府当好行业管理的助手。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并使之成为加强行业自律的主体。

2.5旅游服务人才。

要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旅游服务质量操作流程,实行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人为本,围绕游客的需要,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要创新旅游培训工作思路,着眼于提高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起一支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熟悉国际旅游服务业行规、法规、操作模式的酒店高级管理人员队伍;结合服务需要,强化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全行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国际游客所占的比例也将从目前的不到30%上升到60%,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运营需要有大批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

3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所需旅游专业人才教学内容

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好形势,为其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对海南省旅游专业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而作为海南省最重要的旅游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本人认为海南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质教育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较高的道德素质。

随着国际游客的比例不断增高,将会对海南省旅游从业人员有一定的思想冲击,如果没有坚定正确的道德修养,将会产生很多的负面效应,因此,道德修养教育至关重要。道德修养不仅是旅游从业人员行为的准则,而且旅游从业人员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管理因素和手段,它对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一素质对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如果旅游从业人员没有顽强的意志力,没有对事业的责任感,就无法满足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发展的需要。

3.2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专业技能。

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求旅游专业人才对国际旅游岛的性质、特点、发展规律有一个系统的现代认识。除旅游学基本理论外,还应对与旅游密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旅游学基本理论为核心的理论基础可以使旅游从业者准确把握国际旅游岛旅游发展趋势,有效地发现并解决国际旅游岛发展中各种关键性问题。目前海南省大多数旅游从业人员的理论基础较差,需要进行系统补充。同时,旅游业是一个操作性非常强的行业,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有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旅游服务第一线的从业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技能训练和考核,这将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有非常举足轻重的作用。

3.3宽广的知识面。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不止设计旅游一个行业,同时对海南省的各个行业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是以旅游为契机,促进海南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对各个行业的新信息的掌握对国际旅游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旅游业又是以旅游者服务为中心的综合性服务产业,它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特定的复合智能结构要求。

3.4创新精神的培养。

国际旅游岛人才建设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的创新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方法上的创造力,敢于否定和突破传统或落后的管理模式,能不断创新,改善现有不适应管理模式;理论上的创造力,探讨旅游学的新思想、新理论;学科应用上的创造力,积极大胆地把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式、最佳途径和最佳效益。

4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针对国际旅游岛对专业人才及培养内容的需要,其培养方式主要有三种。

4.1课堂讲授方式。

对于旅游从业人员扎实的理论知识的要求,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大多数在室内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来完成。这种方式可以让从业人员对一个学科的概念、基本理论、架构等有非常系统深入的了解,对于具体实践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如何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培养培训的竞争力也对高校旅游职业教育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4.2课外实践方式。

旅游行业是一个操作性非常强的一个行业,仅仅只有室内课堂讲授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外实践活动成为必须。目前主要方式就是在酒店、旅行社等地进行真枪实弹地工作,一般采用实习方式,时间大概在半年左右,这种方式对学生的锻炼培养和提高效果非常好,这种方式对于国际旅游岛所要求的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应急处理等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

4.3专业讲座方式。

国际旅游岛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时时补充旅游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只有在旅游行业第一线的人和旅游资深专家学者才会有非常快速的了解和敏锐的判断,因此,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邀请旅游行业第一线的从业者和旅游资深专家学者给学生作讲座,这对学生深入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动向及扩大知识面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5 小结

海南省目前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如果能很好地把握将会对海南省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而其中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又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员工旅游策划篇8

关键词: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策略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旅游景区发展中的地位

酒店、交通、旅行社,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与酒店、旅行社和交通工具等旅游要素相比,旅游景区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旅游消费活动的最终的物质载体。在游览观光过程中,景区是最主要的要素,也是受益最大的行业;在休闲度假游阶段,景区的角色分量虽然会有所弱化,但也是决定该休闲度假区域是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要想发展旅游产业必须依托旅游景区资源,为了保证对游客的更好接待,旅游景区除了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之外还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

旅游景区直接面向旅游者,主要通过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使旅游者获得不同方面的满足,面对不同消费需求、消费偏好、消费能力的旅游者,景区必须在依托自身物质性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甚至是在物质性旅游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制定发展战略,找准市场定位,开发差异化产品,选择适宜的营销策划手段,为旅游者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因此,旅游景区需要有一支合格的专业化队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自然也就成为景区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关键性工作。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各种景区20976个,其中a级景区5573家,全国各等级旅游景区中,发展数量出现两极分化,5a、1a级旅游景区总量偏少,2a、3a、4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a级旅游景区的接待主体。5a级旅游景区130家,占a级旅游景区2.33%;4a级旅游景区1814家,占a级旅游景区32.55%;3a级旅游景区1840家,占a级旅游景区33.02%;2a级旅游景区1661家,占a级旅游景区29.80%、1a级旅游景区128家,占a级旅游景区2.27%。每个景区的从业人员从几十人到几千人不等。同时,各地每年还在不断开发一些新的旅游景区,数量上已经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但不同景区的市场吸引力、社会评价和盈利状况等却存在很大差异。除了旅游资源自身硬件因素外,景区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导致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2011年全国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和综合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旅游景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二.我国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涌现出了一批经营业绩好、社会评价高、员工满意度高的a级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景区,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景区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

a级旅游景区人员学历层次平均水平总体较高,大专、本科及研究生以上人员占57.2%,但各旅游景区差别很大,部分新开发旅游景区的员工学历水平很低,甚至直接用当地的老百姓从事景区相关工作。管理人员平均学历层次较高,高层管理人员中60%为本科以上学历,中层管理人员中近60%为大专以上学历,但各旅游景区差别很大,部分旅游景区管理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比重极低。大量新的旅游景区不断的建成为相关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相差较大。直接接触旅游者的一线工作人员进入门槛低、待遇低、流动性大,服务技能和职业态度相应也差,形成恶性循环,而他们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者对景区的满意度。同时,景区的产品开发、包装策划、营销推广等工作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能胜任,但是目前这类人才比较稀缺。许多景区在产品开发上跟风模仿,产品严重雷同,或者做浅层开发,以噱头赚眼球,或者形象定位模糊,盲目推广,这些情况都反映出景区缺乏了解旅游景区运作、旅游市场发展规律以及旅游消费者心理的专业人才。

2.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不少景区在硬件的开发建设上往往投资较大,但在软件开发上,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却显得保守。视“人力资源”为“成本”的观念还比较严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所获得的收益具有一定的无形性,也在无形当中影响了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开发本身的价值判断。因此,花费在储备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对员工进行系统性培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资金往往不高。景区管理者“有钱就有人”的思维方式制约了景区自身从业队伍的建设和提高,必然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在我国大多数的旅游景区,人事管理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模式,很多景区没有把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放在应有的高度。不少景区在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各个环节缺少自主性,一些新兴的旅游景区和改制为企业的旅游景区虽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了较大的自主性,但受制于管理者自身的局限,往往管理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规划。尤其是在一些规模较小、位置偏远的景区,旅游产品设计单一,经营模式固化,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人才又不愿意到这样的景区工作,导致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景区内部员工配置不到位,直接影响到游客游览的效果。

三.人力资源管理对景区发展的作用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旅游景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可以使景区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能够帮助景区决策层更好的做出决策

人是景区发展最为重要的、活的、第一资源,只有管理好了“人”这一资源,决策层才算抓住了管理的要义、纲领,纲举才能目张。景区的其他各项工作都能够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而迈上新的台阶,决策层才不会因为人力资源的困境而在产品开发、包装策划、营销推广等问题上捉襟见肘。

2.帮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进行优化配置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大部分具体执行工作都要依靠人力资源部门来完成,这是人力资源部门的本职工作。景区人力资源部们通过对自身职责的正确行使,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为景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3.帮助一般管理者开发团队

景区中的基层管理者也要承担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任何管理者都不可能是一个“万能使者”,更多的应该是承担指挥、激励、协调等工作。他不仅仅需要有效地完成业务工作,更需要了解员工特点,培训员工,挖掘员工潜能,建立和谐的团队关系,以避免人心涣散、工作懈怠的局面,使全体员工步调一致,围绕景区目标共同工作。

4.帮助普通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景区员工都想掌握自己的命运,但自己适合做什么、景区的目标、价值观念是什么、岗位职责是什么、自己如何有效地融入景区中、结合景区目标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如何设计自己将来的发展等,这是每个员工十分关心,而又深感困惑的问题,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为每位员工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四.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由于旅游景区自身的特点,旅游景区与其他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比,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概括起来,在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旅游景区要不断进行系统优化

系统优化是指景区人力资源系统经过组织、协调、运行、控制,使其达到最大的优化配置。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应该经过周密的成本收益分析。实现这一原则必须建立在景区组织结构设计合理的基础上,然后对各个职能部门配备数量、质量合适的工作人员,通过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和运行规范,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加强部门与部门、层级与层级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促进各类资源在景区内的共享,最大限度减少景区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内耗,更好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对员工加强激励

对员工从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进行适当的鼓励,员工在被激励的情况下,能够产生比平时更大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增强了员工对景区的忠诚度。因此可采用物质激励或者精神激励。但每个员工因自身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员工的特点和需要,结合景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同时要注意激励的公平性、及时性,使员工能够及时了解景区弘扬什么、抑制什么,以矫正自己的行为。另外,管理人员要轻许诺、重承诺,以维护员工对组织的信任。

3.景区人力资源要在竞争中加强合作

景区在选择录用员工时,应该根据景区需要聘用人才,充分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景区经营本身不断需要新的创意和更完善的工作,也要采取一定的管理方式,调动员工的竞争意识,使组织有生机和活力。但竞争是良性的,在竞争中双方或多方都应受益。同时,竞争中有合作,由于人力资源个体差异化,景区员工在知识、能力、气质、性格、爱好、年龄等存在差异,应扬长避短,各尽所长,互补增值。

4.采取多种形式培训一线服务员工

培训有见效快、针对性强、形式灵活、时间短以及易于控制等优点,景区与住宿业及餐饮业相比是很特殊的,因为面积大,各种经营单位或个人分散,很难进行现场管理,而要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和保持良好形象,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训练有素、工作负责的员工队伍。鉴于我国景区一线从事各种服务的人力资源质量现状,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培训是必须重视的环节。

5.发挥资源优势,低成本获得智力资本

有些景区在人才稀缺,地理区位和经济条件劣势并存的大环境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常规渠道吸引人才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在方法上进行创新。景区内部人员可以通过与人才们接触的方式提高自己。譬如,提供挂职锻炼岗位、类似支持西部的人才计划、大专院校实习基地建设、院校或科研单位研究人员调研基地建设等方式,吸收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提供方便交换智力资本,提高景区内部的人力资源质量。这种方式成本低,效益显著,而且对景区也具有宣传作用。

6.打破地域限制,完善用人机制

合理招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是景区的重要课题,需要从体制上给予保证。在招人、选人、用人时,那种从上而下的委派方式必须改变。对一些重要岗位的人选,应该从下向上民主选举产生。不管范围多大,在选人的程序上首先要科学。

当然,最终的趋势也是最理想的是面向整个劳动力市场,突破地域限制,招聘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以管理技术入股、员工持股等现代的长效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7.建立景区人力资源开发综合绩效评估体系

人力资源开发最忌讳没有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开发刚被引入中国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对人力资源开发特别在培训上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成为“形式主义”的代名词。吸取教训,建立景区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评价体系是根本,是整个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中重要一环,对全局起到监督、反馈进而改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丰生.对如何加快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考[J].旅游调研,2008,(1)

员工旅游策划篇9

关键词:旅游饭店;人资管理;绩效激励

1.健全创设绩效体系,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服务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给旅游饭店行业创造了广泛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令其面临了严峻的考验。为提升核心竞争力,旅游饭店应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健全创设绩效管理体系,树立系统化管理理念,科学实施绩效计划、考核、评估、反馈、激励综合管理。旅游饭店还应引入动态管理模式,令绩效管理渗透至各个工作环节之中,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加快实现战略化组织建设目标,构建健全完善的人资管理体系。

1.1科学制定绩效计划,实施良好的辅导管理

实施有效的绩效激励管理,首先应全面制定科学计划,依据旅游饭店战略目标、发展规划为员工做好职业规划,并逐步获取员工的全面认可。该过程为实施绩效管理的起点,应由旅游饭店决策管理部门进行绩效管理目标的逐步落实、层级划分,并最终归属到个人。作为一类有效的绩效控制工具,管理计划映射了旅游饭店各层级间的绩效承诺指标的科学性与紧密性,能够令管理层更多的集中精神进行旅游饭店核心经营战略的科学决策,并保证总体目标的良好实现。因此,旅游饭店应针对管理计划实施有效的绩效辅导,就当前各项工作进度、发展状况组织员工进行研究,通过共同的努力配合发掘发展建设阶段中的瓶颈障碍与矛盾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实践管理策略。绩效管理辅导应渗透至全过程人资管理进程中,并树立良好的预见性,应促进集成化的人资管理,缩短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之间的距离,令他们通过良好的配合、协同合作,创建优质的企业人文环境,并争取优质绩效目标的科学实现。

1.2有效实施绩效考核,形成科学反馈

完善前期绩效准备工作后,应实施公正、严明的绩效考核,将明确标准及工作目标作为现实考核依据,同时应注重对旅游饭店各部门员工日常绩效表现的相关资料汇总整理。旅游饭店管理层应依据自身发展实际,引入民主测评、部门互评、网络投票、顾客满意度测评等综合方式展开联评,明确考核等级与员工现实表现,进而为后续的实践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对员工形成良好的警示作用,并完善构建绩效考核评定指标体系,确保其实时的优化更新,并契合旅游饭店发展管理综合需求。有效的考核管理后,应实施科学的绩效反馈,进而对旅游饭店工作人员日常行为、服务管理形成正面影响,令其明晰业绩目标同旅游饭店的客观联系性,进而对自身形成良好的辅助影响,并科学实现自我核心价值目标。旅游饭店还应引导员工在实践任务履行阶段中明晰自身潜能、挖掘长处,进而稳步提升绩效水平。

2.完善激励机制,依据发展进程优化人力资源激励管理

2.1人力资源激励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与科学实践

激励管理可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令其发挥核心服务价值。因此,旅游饭店应科学依据人资管理目标开展激励管理。例如明确旅游饭店员工应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与服务水平目标,则应进行专项培训的合理组织与激励管理。员工应优化工作态度、明确工作目标时,则应通过全面的鼓励动员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工作态度。旅游饭店应紧密联系员工行为、实践技能,引入有效的激励管理策略。例如提升基薪额度、辅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拓宽其晋升机遇、提升福利待遇,创设良好的员工保险保障机制。同时,应引入公正严明的奖惩管理机制,提升员工工作热情,优化人力资源综合管理效果。实践管理中,旅游饭店应依据绩效考核结果实施纵向、横向分析比对,明确其岗位业绩与工作胜任能力。而后交由管理层进行薪酬等级的优化调整,形成对员工的长期绩效激励。旅游饭店还应利用奖金分配实施短期激励,依据考核管理结果进行绩效系数核算,并匹配相应的奖金发放。基于连续时段的绩效评估,旅游饭店可对长期表现稳定、成绩突出的员工进行晋升调整激励,而对于表现不佳、不适宜工作岗位的员工,则应探析其具体成因并做好岗位调换,实现人尽其才的有效激励与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

2.2依据发展进程优化人力资源激励管理

旅游饭店人力资源实践管理中,还应依据自身发展进程,优化激励管控。例如在起步阶段,应主力探究激励环境的优质建设,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接纳度。在稳步发展进程中,旅游饭店伴随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必定扩充人资投入建设,而对于日益庞大的人力资源队伍则应采取有效的培训激励、物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提升员工主人翁意识。基于旅游饭店人力资源队伍组成多样,差异化显著的特征,还应引入针对性激励管理策略,对于年轻员工注重发展激励、信任激励;中年员工则应引入晋升激励模式,做好保障机制建设;女员工则应注重物质精神激励;对于男员工应合理实施发展、素质激励。针对学历层次较高的员工,应在物质激励基础上,引入精神激励机制,引导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满足丰富需求。

3.结语

总之,基于人力资源管理核心重要性,旅游饭店只有完善绩效激励管理,创建优质的管理体系,实施人性化的辅导控制。基于反馈依据及发展进程强化人力资源建设,才能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水平,并在旅游饭店行业中站稳脚跟,实现持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员工旅游策划篇10

关键词 海南省;“十一五”规划;旅游;管理人才;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5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646(2009)01―0030―02

海南省地处热带,是中国惟一的热带省份,有着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海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围绕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认真组织实施《海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进旅游业升级转型,其中高素质的旅游高级管理人才也成为海南省旅游业发展急需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办好旅游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海南省旅游业所需的合格的旅游高级管理人才。

1 海南省“十一五”期间旅游规划建设需要的旅游管理人才

2005年底,海南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旅游强省和国际热带海岛度假旅游胜地的目标,通过提升旅游所有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推动海南旅游向度假休闲游和大幅增加境外游客的转变。分析海南省“十一五”规划中旅游规划的内涵及目标,可以看出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旅游专业人才。

1.1旅游规划人才。

将海南省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旅游强省和国际热带海岛度假旅游胜地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首先要完成的工作是高水平编制海南“十一五”旅游建设总体规划,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实施改造,全面推进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因此,具有专业水准的旅游规划人才不仅可以参与总体规划的编制,对总体规划的细化及实施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2旅游策划人才。

海南省具有不可替代的热带旅游资源,但如何进行海南省旅游形象策划、公关策划、广告策划、产品策划、服务策划及旅游节庆活动策划对海南省旅游资源能否走向全国和世界非常关键的因素。研发、设计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强化旅游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培育和开发豪华邮轮旅游、水上活动旅游、森林旅游、康体旅游、体育旅游等精品专项旅游产品;改善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深度策划、开展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交流活动,增强旅游产品的影响力。

1.3市场营销人员。

2007年,海南省共接待海外游客7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其中外国人59万人次,同比增长27%,而同年海南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45万余人次,海南省可招待2500万人次,因此,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市场营销人员正是针对细分市场进行深入剖析,然后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市场、不同产品进行不同营销方式。强化海南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提高海南旅游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国内、国际高端游客到海南休闲度假。

1.4旅游管理人才。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尤其是要明晰政企职责,实行政企分开,把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力量集中到宏观产业指导上来;应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尽快建立一批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企业及旅游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中介机构,为政府当好行业管理的助手,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并使之成为加强行业自律的主体。针对以上要求引进及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成为必须。

1.5旅游服务人才。

建立和健全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旅游服务质量操作流程,实行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也是“十一五”期间海南省旅游业的关键;以人为本,围绕游客的需要,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结合服务需要,强化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全行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2 海南省旅游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面对海南省混乱的旅游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旅游业市场竞争,为适应海南省旅游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适应新世纪全球旅游发展的总趋势,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素质教育成为当前各大高校进行教育改革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以上分析的“十一五”期间海南省对旅游管理人才方面的需求,作者认为海南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质教育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较高的道德素质。

道德修养不仅是旅游管理人员行为的准则,而且旅游管理人员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管理因素和手段,它对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旅游管理人员道德素质对海南省旅游业将产生深远影响。如果旅游高级管理人员没有顽强的意志力,没有对事业的责任感,就无法满足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2.2扎实的理论基础。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对旅游的性质、特点、发展规律有一个系统的现代认识。除旅游学基本理论外,还应对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旅游学基本理论为核心的理论基础可以使旅游管理者准确把握旅游发展趋势,有效地发现并解决旅游发展中各种关键性问题。目前海南省大多数旅游从业人员的理论基础较差,需要进行系统补充。

2.3宽广的知识面。

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更新知识,增补新内容,大量接受新信息已是旅游从业人员实践的需要,特别是旅游管理者,应不断地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尤其要掌握跨学科联系的本领,以更好地做好各种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的管理工作。作为管理人才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旅游业又是以为旅游者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产业,它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特定的复合智能结构要求。

2.4创新精神的培养。

旅游高级管理人才的创造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方法上的创造力。敢于否定和突破传统或落后的管理模式,能不断创新,改善现有不适应管理模式;理论上的创造力,探讨旅游学的新思想、新理论;学科应用上的创造力,积极大胆地把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式、最佳途径和最佳效益。

3 海南省旅游高级管理人才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为了促进海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针对以上海南省旅游高级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对目前海南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剖析,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3.1坚持德育首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主要包括:

①要加强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引导,突出爱国主义的教育主线。德育的价值在于使学生认识到如何做人;

②要树立新时期人才质量的德育观。在德育上要给学生全方位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竞争

意识、公关意识、法制意识和科学意识;

③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地为学生设计竞争的舞台和竞争环境,训练学生对竞争的适应力,从而塑造出身体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的合格人才,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健康成长。

3.2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旅游教育是基础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实践目标应成为指导旅游教育具体过程实施的方针和检验评估旅游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目前海南省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必须强调实践教育环节在旅游专业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方向,更应加强系统实践,为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旅游管理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又必须重视该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着力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3.3推进旅游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只有具备创新意识与能力,才能打破常规和定势,预测旅游业的前景,探索旅游业的发展规律,提出新理念。为此,高等旅游教育须将科学研究引入大学教育过程,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研究性质。鼓励学生提出与书本不同的新观点、新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开拓性、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3.4改革旅游教学内容,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首先,要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重视大学生的人文教育、道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

其次,教学内容的更新应在发展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的同时,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重要一环,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认知他人能力和人际交际能力。

3.5加强旅游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合格的旅游人才。

加强对师资的再教育,要扩大旅游专业研究生和旅游本科旅游教育方向的办学规模,形成足够数量的新一代旅游教育师资。要从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旅游教育的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同时有计划地组织高校教师到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挂职培训和实习。

3.6尽快实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应积极推行启发式。启发式教学则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

其次是教学手段的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旅游高校应将现代化媒体如投影、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由于其直观性、动态性和较大的信息容量,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