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能源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9:45

节约能源的意义篇1

王振华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21)

【摘要】泵站是给水系统的主要耗能部分,在整个给水工程的用电量中,90%以上的电量是用来维持水泵的运转。因此对泵站进行节能优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笔者结合自身工作性质,着重阐述在选购二次供水设备时的一些思考和随之产生的对节约能源工作推进。

关键词二次供水;设备类型;节约能源2007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正式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国家又相继颁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为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2008年4月,建设部出台《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等五项导则,用以指导大型公共建筑分项能耗数据采集系统的建设。国家建设部与国家教育部也于2008年5月共同制定了《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为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教育普及等各阶段环节提供管理与技术指导。随着以上法律、规范等的相继颁布和出台,表明了国家认识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表明了国家控制能源消耗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决心,在此基础上,也充分体现了国家教育部对高等学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高度重视。这些法律、规范、政策等等真正发挥其作用,贡献其价值,最终体现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小的行为当中。

无负压加压泵站因为其优秀的节能效果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利用到市政、民用等加压系统当中,以满足使用单位提出的节能、防止二次污染和节省初期投资的要求,实际应用中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综合楼为例。本工程由一栋12层学生宿舍,一栋6层学生宿舍,一栋3层食堂及办公建筑连接组成,建筑高度不超过50米,总建筑面积约为23152平方米,室内外高差0.6米;生活用水量标准:宿舍150升/人天,学生食堂25升/人次,且水源由市政给水接入本项目校区内,市政水压0.25mpa。本工程竖向给水分为两个区:一层至四层为1区,市政直供;四至十二层为2区,系统进口压力为0.70mpa。各区入户支管水压超过0.2mpa处采用减压阀减压,2区采用差量补偿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然而,将其与同等用水规模且选用水箱加变频泵组的供水设备在能耗方面进行比对分析,无负压运行模式相比普通的水箱加变频泵组运行模式平均节约了22%的电能。

但笔者认为无负压泵站的节能不但取决于系统是否合理利用了上端管网的余压,更取决于泵站系统控制理念是否具有先进性、节能性。

在常见的给水生活加压的泵站中,用水量会随着生活习惯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如假期用水量比平日高,夏季用水量比冬季多。而且,通过对我校用水情况监测可以看出,在一天内会显现以早晨起床后和晚饭前后用水量最多。

据调查,国内变频给水泵站几乎都采用变频恒压pDi控制。恒压供水的提出是因为当水泵出水量Q减小时,水泵工作扬程H将随之增大,所以供水泵站在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扬程过剩状态,这部分剩余的扬程就造成了很大的能量浪费。如果采用调速技术就能使水泵的流量与扬程适应用户用水量的变化,维持管网压力恒定,达到节能目的。但对于用户来说,因为不同时段用水量的变化势必会引起管损的变化,所以泵站出口的恒压,到用户端压力往往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管网末端的用户感觉用水压力忽高忽低会更加突出。

总体来讲恒压供水模式在小流量或定流量加压设备中使用是合理的,但当设备以克服重力做功和克服管损做功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采用变频恒压将不再经济合理。此时只有使泵站出口的压力随着用户用水量和管损的函数相变化,达到变压控制方式才是今后变频调速控制的发展趋势。

1无负压泵站变压变流量系统建模

建立系统扬程以流量和管损为依据的函数:

供水中常用的为钢管或铸铁管,其水力计算公式为:

(1)

式中:i——水力坡降;?姿——摩阻系数;dj——管子的计算内径(m);v——平均水流速度(m/s);g——重力加速度,为9.81(m/s2)。

应用式(1)时,必须先确定求取系数λ的依据。

对于旧的钢管和铸铁管:

管壁如发生锈蚀或沉垢,管壁的粗糙度就增加,从而使系数?姿增大。公式(2)和公式(3)适用于旧钢管和铸铁管这类管材的自然粗糙度。

将公式(2)和公式(4)中求得的?姿值代入公式(1)中,得出旧钢管和铸铁管的计算公式。

以上是扬程相对于实际流量的目标函数,在此基础上应再约束水泵在高效区运行来建模。

离心泵在额定转速n0下运行时满足扬程H与流量Q的H—Q特性曲线:

H=Hx-SxQ2

其中Hx为流量为0时的虚总扬程,Sx为泵体内虚阻耗系数。当其转速下调时,H—Q曲线平行下移。若转速下调到n1,则H—Q特性变为:

H=kHx-SxQ2

其中k=(

)2为调速比.

根据η—Q特性曲线,水泵转速过低时,其效率η将急剧下降,故应限制水泵调速范围[kmin,1];又因为Q过高或过低时,效率η也很低,还应限制流量Q范围[Qmin,Qmax]。这样可保证水泵在高效区工作。

此临界点有时无法通过计算完成,因为现今市场上的各水泵厂家都有加工精度的差异,并且计算临界点需要的一些水利模型数据也不会公开,所以,为得到每种水泵各系列的临界点,需要给水设备制造企业在开发逻辑时先通过“水泵测试装置”,找到不同型号水泵在不同流量下的H临界点和水泵此时的临界扬程。并把相应参数输入到控制数据库中,运行时做为约束控制条件。

2总结

综上在无负压泵站当中,应用变压变流量控制技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选泵时水泵应能满足最不利供水条件下的水量和水压;

(2)考虑克服高差所做的功和克服管损所做的功到一定比例时才可应用变压变流量,这和到最不利点的高差和距离有关,否则会因为变压变流量的控制带来离泵站较近端的压力不稳,或没有实际意义;

(3)考虑水泵临界点的控制。否则因调整压力或流量过程中引起水泵效率下降过快反而出现不节能的状态;

(4)来水压力不同也会影响变压变流量的逻辑公式,一般流量小时,来水压力大,此时控制系统是实际流量与实际上端压力间的双变量函数;

(5)考虑因小时变化引起的流量变化所带来系统扬程的改变;并应在控制系统中建立以每个用户用水特点为依据的“供水平均化数据库”作为运行参考,以指导设备可以在合理状态下运行。

节约能源的意义篇2

[关键词]后勤战略节约型后勤效率

90年代以来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重组和兼并的浪潮、地区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原有战略,制定和实施新的战略,以适应当今的经济环境,保持竞争优势,获取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后勤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企业战略的转变而随时调整,保障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快提高企业后勤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后勤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部署,这既是对社会发展状况的深刻判断、英明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企业也应该履行使命,建立节约型后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创建节约型后勤的内涵及意义

一般而言。对“节约”这一概念的认识具有双重含义,一是相对概念,指相对于浪费而言的概念体系,是提倡性的、理念层次上的,但因为浪费概念和现象的界定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模糊性。故节约的含义也自然是具有很大模糊的;二是指在各种管理运行活动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合理化、效益化、最优化”的平衡利用,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其在管理和服务活动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从本质上来说,节约型后勤概念应涵盖上述两层含义,尤其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更为重要,因为资源和能源的充分利用才是产出与收益平衡的杠杆,才是实现企业科学化、节约化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所以,企业节约型后勤建设的内在含义应当理解为是从降低企业运行和服务成本、节约企业资源和能源开支出发,并能良好地维持企业管理和服务的持续发展的管理活动。

建设企业节约型后勤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要求。目前,公司一般从四个方面设计战略目标,即技术、市场营销、制造和后勤。这四个方面必须同时具备,其中后勤系统是整个系统运作的基础,是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当一个企业服务市场扩大且竞争更激烈时,后勤系统会变得更昂贵、更复杂。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更加强调将后勤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管理,努力提高企业后勤的效率,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提高企业后勤的效率就必然要求企业后勤进行节约型建设。

二、企业节约型后勤建设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以及企业管理者将后勤体系简单化、附属化,在经济大环境和企业管理者认识偏差的影响下,企业后勤体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使得后勤体系的建设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第一、企业后勤建设缺少战略高度和思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大市场概念在今天已成现实。企业从世界各地寻找原材料,在不同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并将这些全球化生产资源的产出销往国际市场。全球化使世界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的全球化必然要求后勤功能的全球化视野。实施全球后勤战略,需要建立与保持一个综合后勤保障体系。而目前在企业中,生产和销售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而后勤管理缺少战略高度,将后勤体系建设简单化、附属化的倾向明显。

第二、企业后勤资源浪费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但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依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这种模式加速了我国资源和环境危机,这种增长方式较多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忽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会突破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而无法持久。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下,企业后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也必然存在着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注重外延式得扩张,而轻视了集约性的内涵增长。

第三、节约型后勤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节约意识淡薄

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生产,而对后勤系统的职能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将后勤系统认为是生产过程的附庸,将后勤的职能简单化、附属化。由于受到这种意识倾向的影响,往往影响到企业资源、资金在分配上流入后勤系统的数量有限,影响了后勤体系的整体发展,使得后勤体系的发展无法适应企业整体的要求,后勤在整个企业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弱化,节约型后勤的建设也就往往非常滞后。同时在整个后勤体系内,节约的意识也相对较弱,受到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个体往往缺乏节约的意识,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第四、节约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

如果说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和提升是硬实力,那么企业后勤管理就是软实力的一个方面。目前企业呈现出“硬实力上去了,软实力跟不上,节约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的局面。首先,管理理念滞后,“重开源,轻节流”。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重视前期的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的规划和引进,轻视中后期的管理和评估,理念滞后,资源重置、闲置现象严重。其次,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并未把节约型后勤建设纳入企业的考核指标并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许多企业节约型后勤建设仅仅流于形式和口号。缺乏健全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监督考评制度。

三、企业创建节约型后勤的途径

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部署,作为企业也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已经从生产和技术竞争不断地向外扩散,竞争的程度也更加企业,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必须改变以往后勤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诸多弊端,提高后勤体系管理的战略性地位,企业创建节约型后勤势在必行。

第一、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节约观念

建设节约型后勤,需要企业管理层自上而下的普遍关注,特别是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有节约意识,并能把节约工作放在议事日程上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经常考虑、经常抓.并且要常抓不懈。再者是后勤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后勤职工的积极参与。要让员工懂得,节约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做好服务。为了达到效果,后勤系统必须建立一定的宣传渠道,加强文化宣传,思想熏陶。另外,还应从后勤内部着手,认真研究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开源节流、勤俭节约,并提出可行性、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满足节约型后勤建设的需要。

第二、建立健全规范制度,强化节约意识

制度是行为的参考和保证,也是考核员工是否按章办事、科学合理办事的重要依据。没有制度保证,管理工作就失去了参考的标准,思想就不能统一,行为就缺失了准则。所以,建设节约型后勤必须通过制度来规范、强化节约意识,培育员工的节约行为,使后勤每个员工养成合理利用资源、节约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建设节约型后勤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建立资源统筹管理制度,科学进行调配

从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来看,资源统筹就是突破的共享。避免重复购置和使用率低下;从企业与外部依存关系来看,资源统筹就是通过后勤社会化,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在最低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后勤服务保障。如何统筹管理,合理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充分实现服务保障资源。

第四、建立企业节约型后勤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后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要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计划,制定可行的考核标准。设置合理的考核周期,并将绩效结果充分运用到入力资源和组织发展目标的制定、调整上。绩效考核体系虽说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但有效的考核体系对后勤发展和管理、对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对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帮助管理者确定员工工作的有效性和无效性,帮助员工找到改善、提高工作成绩的操作方法,使员工养成自觉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当然。绩效考核与行为养成之间。必须有一定的中介.那就是实行员工聘用制、岗位职责制以及监控、薪酬管理等方式的配合。

四、结论

节约型后勤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来建设。讲节约,不是不投入,不更新,而是选择正确的投入。正确的管理模式,利用现代技术和条件,充分合理配置人、财、物的比例构成,其宗旨在于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玲发达国家企业后勤战略的新趋势[J].南开经济评论2010年第1期

[2]王俊峰等建立高效节约型后勤的几点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节约能源的意义篇3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问题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由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作出了在我国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把节约资源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旨在以较小的资源消耗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国民经济步入一种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见,构建“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立足国内实际,排查摸清我国社会仍面临的制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因素和问题,相机抉择采取对策措施,对促进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节约型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1.相当一部分人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认识不清,观念模糊。有的同志认为现在还谈“节约”完全无此必要,认为国家经济发展了,产品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应当允许人们大胆消费,享受生活;有的同志认为“节约”与“发展”对立,认为节约是缩减消费,影响内需,最终影响经济发展;还有的同志认为国家机关、公共场所的财物是公共产品,不用白不用,谁节约谁吃亏。持有这些错误观点和认识的同志,由于缺乏对“节约型社会”内涵的正确了解,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在我国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2.国内多数企业由于“节能”技术陈旧,导致巨大的能源浪费。多年以来,我国大部分采矿业或制造业企业由于缺乏技术上的自主创新,生产工艺陈旧落后,“节能”意识淡薄、资源循环使用率低,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巨大资源浪费。以国内煤矿业为例,目前我国采煤工艺落后,房柱式、巷柱式采煤浪费极大,由此导致国内煤炭回采率只有30%,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相当于采1吨扔2吨,自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间,我国煤炭资源就这样白白浪费近280亿吨。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20多倍,专家据此测算,如果我国能达到日本目前的节能水平,那么我国的能源需求量今后60年内都不用新增。

3.公权浪费严重,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其一,财政供养人员日益膨胀,加重了公共支出负担。目前,我国财政供养人员已超过3800万人,加之工资制度改革等因素,财政每年需要增加的工资性支出就占国家新增财力的60%以上,在不少地区新增财政收入约有80%以上用于人员经费。其二,政府部门公款消费支出巨大。仅2005年,政府部门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三项合计高达6000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20%,相当于全民义务教育投入的5倍。其三,决策失误造成了巨额的浪费。在不少政府部门,由于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缓慢,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监督机制,相当一部分领导决策随意性大,仅凭自己的经验与好恶决策,决策前拍脑袋、决策中拍胸脯、决策失败了拍屁股的“三拍”干部并不少见,最终受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据世界银行估计,“七五”到“九五”的15年间,我国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5000亿元。

4.缺乏以节能为导向的财税政策体系。主要表现:一是财政缺乏支持“节约、节能”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投入不足,财税调节手段单一,往往仅采用税收减免的单一做法;二是没有专门针对能源使用征收的税种,也没有形成对节能的支撑体系,没有做到以节约、节能为中心;三是现行税收政策甚至明显存在一些背离构建“节约型社会”基本原则的不合理规定,如:我国税法规定,金属、非金属矿采选产品增值税税率为13%,低于正常税率4个百分点,这无疑鼓励了对于能源产品的过度开发和挥霍。又如,现行资源税以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为课税依据,使得企业对可开采但无法销售或自用的资源不负任何税收代价,也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积压浪费。再有,一些高科技企业在更新设备、投入研发、引进人才等方面得不到税收政策的支持,甚至往往比同等规模的资源消耗型企业纳税更多,严重挫伤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5.立法不完善,执法出现“疲软”现象。目前,尽管我国已出台《水法》、《土地管理法》、《节约能源法》等法规,但由于这些法规条款过于原则化,缺乏相应的配套辅助法规及细化标准,实践上操作性不强,导致出现立法的“真空地带”。此外,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指标,不惜牺牲环境能源为代价,为一些外延式、粗放型企业大开绿灯,甚至为一些高能耗企业开脱罪责,致使一些严重浪费能源、破坏环境的企业责任人员得不到依法惩处,客观上导致了执法“疲软”的现象。

二、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对策措施

1.大力倡导节约意识。古人云: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节约是长久国策,不是权宜之计。节约不仅是对人财物的节省或限制使用,而且还包含了如何使用才能更加合理、恰当和高效。地球上的资源在总量上是有限的,所以无论是发达抑或落后,富裕抑或贫穷,都需要厉行节约。节约是一种世界潮流,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构建“节约型社会”与过去强调的“勤俭建国”相比,内涵更广泛,发展的层次更高。它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既要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做到循环利用,又要保证全社会较高的福利水平。倡导节约意识,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在全社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广泛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宣传节约资源的先进技术,表彰节能先进个人,揭露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和个人,需要在全社会大力推广节约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使每一个社会成员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使节约每升水、每斤粮、每度电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统一体,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其核心内容是经济活动的4r原则:(1)减量化原则(reduce)即资源投入减量;(2)再利用原则(recycle)即废弃物资源化;(3)无害化原则(harmless)即资源的利用循环;(4)重组化原则(reorganize)即资源要素整合。循环经济理念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之后便在欧美国家风行至今,不仅显著改善了欧美国家的环境和生存状态,而且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利润。循环经济将人类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可以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行业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循环经济的试点,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按循环经济要求,先后投入资金7亿多元,建成废气、废水、废渣综合利用装置123套,把废水处理成中性水,余热用来发电,仅2005年通过“变废为宝”即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当年投资回报率高达430%。

3.大力构建“节约型政府”。“节约型政府”是“节约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政府部门应当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表率,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应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大幅度地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具体可采取四条措施:一是下决心精简机构和人员,控制行政机关的规模和编制,重点解决好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等问题;二是进一步细化政府部门预算,试行单位经费总额包干或分项包干使用,结余留用,提高政府部门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率;三是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重点查处贪污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用公款请客送礼等违纪行为;四是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提高领导者的决策水平,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尝试建立决策失误问责制、赔偿制和引咎辞职制,给决策失误者以应有的惩处。

4.建立起一套以节能为导向的财税政策体系。节能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特征,属社会公共产品范畴,政府必须通过制定有力的财税政策予以扶持:一是加大公共财政对推广节约技术、生产使用节能产品、开发新能源的财政补贴力度;二是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政府对节能和环保的支持力度,重点向节能行业、节能技术、节能住宅、循环经济等方面倾斜;三是形成与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税收政策,重点是建立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环境税体系,实行税收差别税率,同时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实行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

5.完善节能立法,加大对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其一,应抓紧完善我国《水法》、《土地法》、《节能法》等法规的不完备之处,尽快出台与这些法规相配套的辅助法规及其细化标准,增强可操作性。其二,建议尽快设计并出台一系列以节能行为为客体的奖惩制度,可考虑由各级财政垫资建立节能环保奖励基金,奖励那些年度内各行业节能环保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而对于那些高能耗、严重破坏周边环境的工业企业或立项,应坚决予以关停或取缔,对已造成能源大量损耗或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应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决不姑息迁就,真正起到“杀一以惩万,赏一而劝众”的效果。其三,借鉴国外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从法律层面敦促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过程资源投入的减量化、废弃物的无害化和循环利用。愚以为,《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内容应包括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经济激励的手段、激发公众参与、政府和有关主体的义务责任等四方面,同时加强执法及司法力度,以确保此部法律真正起到实效。

参考文献:

[1]杨开太.建设节约型社会:理论假设与现实意义.经济论坛,2007,13.

[2]王东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状与对策.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3]祝四清.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人本观.求索,2007,11.

[4]高建设.构建节约型政府关键在制度创新.现代经济现代物业,2007,9.

[5]孟莹莹.运用财税杠杆助力建设节约型社会.铜陵学院学报,2007,6.

[6]王森,王庆,赵涛.节约型社会的人力资源节约对策研究.生产力研究,2007,9.

节约能源的意义篇4

幼儿园开展节能的工作,进行的如何,要去总结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幼儿园节能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节能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一

xx月xx日至xx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xx月xx日为全国低碳日,xx县xx幼儿园开展以“节能减耗,保卫蓝天”为主题,以党员同志为先锋,结合保教活动开展节能减排“三个一”系列活动。

各段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一次节能减耗教育活动,如: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

组织了“一小时减耗”活动。党支部书记xxx带领全体党员开展节能减耗大检查活动。倡导在工作时间内选择1小时关闭各处空调,打印机,电脑等,倡导使用电风扇;提出了“节能有我绿色共享”倡议。向全体家长及幼儿发送“节能有我绿色共享”倡议,倡导照明用电、低碳烹饪、节约妙水、爱惜衣物之道、家用电器的节能使用、节能的健身方法、垃圾分类处理等。同时在大门口显示宣传标语。

此次活动,增强了幼儿园师生的环保意识,更让孩子们、老师们与家长们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为节能减碳作贡献,齐手共建绿色生活。

幼儿园节能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二

在20x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我园按照****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幼儿园实际,认真开展了节能减排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部署节能减排活动工作

在接到***里关于搞好20x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后,我园召开了节能低碳专题工作会议,传达了****关于节能低碳活动的文件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学习贯彻落实《国家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节能管理工作暂行规定》、《**技改技措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学习,并全面部署了全国节能宣传周的工作任务,健全了节能降耗工作机构,确定了各项工作的具体工作人员,明确了职责和任务。

二、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开始后,幼儿园加大了宣传力度,利用广播、课堂、会议等方式对节能减排小常识及法律法规进行了广泛宣传。一是学校利用各种会议和活动向教职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教职工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水平。二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向学生进行宣讲节能减排小常识;三是利用学校板报、标语和活动进行宣传节能减排重要性;四是在节能减排宣传周要集中开展宣传

活动。通过以上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做好节能减排的认识,在整个幼儿园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三、以实际行动确保活动取得了实效

我们围绕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主题“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开展了一些列的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理念,并以实际行动促进活动取得实效,为做好节能减排,建设美丽交口河贡献力量。提倡幼儿要在日常活动中养成“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的习惯,从小节能环保的观念,关注生活中的节约,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开展了值日班长随手关灯、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活动,孩子们不仅从自我做起,还要督促父母等家庭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爱惜粮食。家园联手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张纸,自觉养成节能环保的好习惯。

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行节能环保基础教育。让幼儿学习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儿歌、歌曲、故事和组织幼儿废物手工制作等,教他们要洗完手要及时关闭水龙头、将节能、节水、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使节能环保进课堂。倡导教职工少开私家车,多骑自行车,合理设置办公室空调温度;使用环保购物袋,重拎布依袋、菜篮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碗筷、纸杯、铅笔等。

四、合理化建议

针对节能减排工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实行了目标管理,层层签定节能减排责任书,使人人身上有担子、有责任;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兑现奖罚措施;三是加大对节能经费投入与技术改造等费用投入;四是大力开展全员性的节能科普活动,做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坚持从细节抓起,充实有关节能环保的教育内容,在员工中开展丰富多采的创新和实践活动,增强职工的节能意识。六是建立水、电能耗信息统计台账登记制度,落实专人负责,使能耗统计体系建立完善。

幼儿园节能工作总结范文参考三

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教育引导师生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和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我们学校在全校师生之间开展了“厉行节约,从我做起,创建节约型校园”的活动。为了确保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有效开展,结合学校实际,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宣传充分认识节约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们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宣传栏、餐前教育等方式,大力宣传勤俭节约。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此项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气氛,让他们明白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源缺乏,贫困人口多,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勤俭节约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勤俭节约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影响家庭和社会,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节约教育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二、组织实施活动,从我做起,全面持续开展“光盘行动”

组织幼儿把节约粮食教育作为节约教育的重中之重,在餐厅制订防止餐桌浪费的具体办法,实施“光盘行动”,并真正地落到了实处。同时也加强了幼儿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力度,班级设立“幼儿文明就餐监督员”,每班两名,男女生各一名。通过努力,彻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让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

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全员参与勤俭节约体验活动

组织师生开展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体验活动。组织幼儿到网上搜查节粮、节水、环保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节粮节水节能的知识和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让师生从节约用水、用电,杜绝零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不得开无人等、白日灯;教师办公室各种用电器设备,无人应用时要及时关闭,人人做到勤关水龙头,勤关电源开关,以免造成不被要的浪费。

四、加强监督检查,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结合我们幼儿园的实际,我们将幼儿日常节俭行为习惯养成纳入到幼儿综合评价中,有浪费行为的不能得到小奖励,组织开展幼儿“节约之星”争创活动,发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参与节约行动。

五、厉行节约持之以恒,建立学校节约教育制度

学校在教育管理中要求,人人厉行节约,自觉抵制奢侈浪费行为。推广使用

节能的照明、采暖、电教等设备设施。把节约教育同安全教育一起作为学校教育和餐前教育的日常项目。

总之,自实施“厉行节约,从我做起,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开始,孩子们增强了节约意识,规范了行为习惯,促进了增源节流,“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在我园蔚然成风,每位师生都在二十一世纪行动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做贡献。

幼儿园节能工作总结范文参考四

为贯彻落实全国节能减排文件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园师生参加“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下面将我们学校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充分认识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向孩子宣传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重要意义,搞好“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帮助孩子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积极开展节能活动

我园利用班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征集节能减排金点子,并开展“小手拉大手,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在家中进行节能,空调调到26度,水循环使用,请家长对孩子节约能源的行为进行评价。开展“节能小标兵”和“节能标兵班”的评比。

三、环境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

以新课改为契机,将环境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成效显著我园强调教授基础型课程的教师在各班均应注意渗透环境教育,有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教案及有关资料的积累;教授探究型课程的教师要开设有关保护环境的主题研究项目,组织一定规模的环境类兴趣小组;教授拓展型课程的教师要承担有关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社会环境考察等实践活动。教师定期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教研活动。通过环境专题的研究,同学们懂得水资源、森林资源、大气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使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而且还将给人类造成一系列的灾难。白色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给人们带来许多的疾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了解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垃圾分类的意义,水资源的珍贵,只要人们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许多污染是可以避免的。通过专题学习、调查研究,孩子们耳闻目睹了生活中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四、创设环境教育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活动

1.开展文明校风建设活动,让绿色理念潜移默化的渗入学生心中

(1)开展各项评比活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我园注重对孩子进行保护环境,绿化、美化校园的教育,要求孩子从身边的细微事做起,使孩子养成爱护绿化,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捡起地面的纸片,摘下花木的枯枝、黄叶,不践踏草坪,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人离关灯的习惯等。我园各班坚持的“每天两小扫,每周大扫除”环境卫生制度,使孩子养成了爱卫生、讲卫生、保持卫生、珍惜环境的良好卫生习惯;我园定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弯腰行动”等,使师生们养成了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较高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境道德行为;文明班级、文明标兵班和节能小标兵、节能标兵班的评比,激发了孩子自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净化了学生美好心灵。热爱绿色、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2)利用活动时间开展环境教育

节约能源的意义篇5

这里的“节约”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念。

1、确立节约资源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国家要加强在各个领域增长方式和全面节约管理。在组织编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中,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中心位置。政府要健全和完善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和监管体系,制定鼓励节约使用资源的相应政策措施,完善法规标准,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并强化节约资源工作的强制约束力。要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法规,制定资源高消耗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制订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予以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和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尽快实现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2、形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转换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要尽快形成以节地、节水、节能为中心的农业体系,重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工业体系,规划科学、设计优良、节地、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建设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服务体系和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从战略上构建资源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3、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目前国际上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与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如果说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以把自然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话,那么,循环经济通过物质的循环流动,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冲突。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三分之一、铜产量的二分之一、纸产品的三分之一都来自于循环利用。我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量仅占总产量的15%―20%,发达国家一般为30%―40%。如果其中的废玻璃、废塑料等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不仅会增加垃圾处理量,更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加强对废品回收利用的管理,促使其有序发展。

4、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经合组织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之上的环境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是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人们的消费方式对资源消耗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一定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消费环境出发,要考虑资源和生态可以承受的消费度。如果不顾国情,简单地模仿、攀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将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灾害;反过来,只会降低消费质量。为此,应当选择如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一是应当讲究日用消费品的质量、实用和耐用性,尽量缩小一次性消费的范围。在全社会推广节能型、节水型的低度消耗资源的适度消费生活体系,减少高能耗、高原材料、高用水的消费。二是注意食品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保持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在饮食结构上不宜不加区分地普遍提倡以动物型食品为主,膳食结构仍应以植物型食品为主或动植物并重。三是居住和出行方式的合理化。宜提倡相对集中的居住方式,发展公园、公共娱乐场所,不宜提倡分散居住和大量建造私人别墅、花园等。

6、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节约资源技术进步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资源节约的有效手段。要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科技开发,建立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突破资源节约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资源节约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和升级,从整体上全面提高资源节约技术水平。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粗放、低效率技术向集约、节约和高效率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管理对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形成的效率潜力。

7、重视信息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信息交换平台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发达的信息系统之上。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获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接、资源的整合、再生资源的相互转移开发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来实现。在今天市场中介体系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应协助建立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废弃物的性质及来源、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技术等信息,规范信息的收集、合成、传输、反馈等机制,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与切入点,建立资源节约型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各类循环经济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为各企业间实现废弃物、能量等交换提供信息帮助。

8、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指标体系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就是提高经济资源的生态效率,在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协调机制。为了衡量和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和实践,有必要建立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衡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效益以及循环特征、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有机的联系,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指标体系要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理入手,从各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为:良好的政策相关性、可测定性和可比较性、易于分析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

9、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形成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利用,改变因资源的低成本、非公开化造成的浪费。目前,我国一些重要资源短缺,其中有些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基本上是不可贸易产品,其市场价格!本应较高才能产生节约使用的效果,但由于这些资源的使用成本严重偏低,导致了资源的粗放使用。同时,一些对环境资源有严重影响的企业,可以不支付它们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实现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合理确定资源价格,使资源使用者付出应承担的社会成本,对自己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承担经济责任,从而使节约使用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节约能源的意义篇6

   关键词:美德;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

   一、继承传统,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民族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道家先哲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又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啬”就是“俭”。老子将“俭”视为立身处事所必须持守的“三宝”之一,作为治国修身的根本法则。老子认为,只有修养天机,蓄积精神,才能达到纯真质朴的境界。明白了这一道理,用之治国,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用于修身,则可以健康长寿。老子说:“俭,故能广。”执政者节约财物,国家就富裕。唐代李商隐在总结历代成功教训时指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也说明了这一观点。当然,老子“崇俭”的思想并非是要人们抑制消费,而是反对过度奢侈的畸形消费。他主张人们应该把消费节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反对浪费;主张财物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毫无疑问,老子的“崇俭”思想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继承尚俭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止欲去奢,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而且也为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了伦理资源和道义支持。

   二、与时俱进,深刻把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内涵

   近年来,各地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主题,纷纷开展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单位”、“节约型企业”等活动,致力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当然这种做法应该大力提倡,但相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必须从更深层次上来认识,进一步丰富“节约”的内涵,拓展“节约”的空间。

   “节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传统观念上的“节约”有两层含义,一是节俭,指用钱上的节制;二是节省,减少物力和时间的耗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为了维持生存需要,以“节衣缩食”为美德,节约的内涵一直停留在生存需要的“衣、食、住、行”这个层面。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才逐渐为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同。

   近年来,我国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和目标,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纷纷制定了建立节约型城市的目标,引起了国人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因为它从内容上赋予了“节约”与时俱进的品质。毋庸置疑,从经济层面上来看,我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的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畸变等,已经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应该只是节水、节能、节地、节材以及节约资源等单个“节约”问题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并且只有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终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发展循环经济,应当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最佳选择

   我国人均资源和世界比较处于非常的弱势,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只有1/3多点,石油只有8.3%,天然气4.1%,铝只有9.7%。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现有的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矛盾日益加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支撑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发展之路。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最佳选择。

   (一)要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和节约型城市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政府部门率先推行绿色采购。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尽可能减少垃圾排放,进行绿色消费,优先购买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节能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环保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或多次使用所购买的物品。这也是循环经济再利用原则的体现。

   (二)要全面开展减物质化活动,提高资源生产率

   要尽快扭转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结构升级,尽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提高资源生产率,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产业结构。重点抓好节电、节煤、节水和建筑节能工作,推广应用先进高效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大力发展服务经济,促进生产者从不断推出新产品向服务延伸的转变,从强化物资的消耗到强化产品的使用转变,倡导功能经济新趋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这是从根本上摆脱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源的关键所在。

   (三)要推动资源节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要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研成果的转化,降低能耗、水耗,实现废物转变成资源的链接或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可再生资源替代可耗竭性资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要尽快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形成专门从事资源节约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机构,不断思考和探索,对资源节约技术进行强力度、多层次的开发。(四)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经合组织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上的节能环保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成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是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据1997年日本通产省产业机构协会提供的《循环型经济构想》,到2010年,发展循环经济将使日本新的环境保护产业创造37亿元产值,提供1400万个就业机会。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在产业系统内一个企业的“废物”是另一个企业“原料”,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循环利用,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各地区应该继续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废物、废水、废气及其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重点支持燃煤工业锅炉、热电联产、余热余能利用、绿色照明、“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重大工程,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四、合理使用人才,应当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应有之义

   人才是社会发展中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对社会与国家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人力资源虽然丰厚,但人才资源缺乏,同时人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现象又十分惊人。一些地方不考虑经济效益和地方的实际条件,不考虑投入和产出比率,不考虑人才才能可能发挥的程度,完全为了拥有人才而“抢”人才,将拥有博士、硕士或教授、专家的数量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法宝”,重文凭轻能力,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未来,这样必然造成大量人才和财力资源浪费。因此,在号召全社会提倡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不应忽视人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现象,还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合理使用人才。

   首先,要树立“经营人才”的理念。要和重视节约利用其他资源一样,节约利用人才资源,不要造成人才积压,资源浪费。不能盲目追求数量,不能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争取做到人才引进的“低成本,高效益”。

   其次,要掌握“经营人才”的策略。“经营人才”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最少的人才,获得最大的效益,同时,使人才获得最大的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引进来”、“留得住”;另一方面,还必须重视开发人才。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要提高人才的利用效率,就必须最大程度地去挖掘人的潜能。具体而言,就是要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要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必须的机会和条件。

   此外,还必须重视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建设。重视本土人力资源的开发,要促使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这样才能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五、建立长效机制,应当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所在

   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城市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一要建立价格调节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节约能源的意义篇7

一、要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学校承担着育人和科研的任务,且涉及师生众多,抓好节约型学校建设不仅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各地各学校要把建设节约型学校作为学校发展战略列入“*”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完成“*”规划编制的学校,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学校的要求对规划进行充实和调整。在规划中要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精神,积极贯彻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

三、要积极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节约型学校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要十分重视节能节约资源新技术的运用,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技术资源;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在有条件的学校加快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积极推广绿色照明和智能控制;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严格控制扩大土地计划指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以科学手段高效利用土地,实施多功能复合用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开发利用。

四、要加强制度建设,深入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统筹整合校内资源,努力降低办学成本,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行政办公、公共服务、基建、科研和后勤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深入推进改革,要建立有利于节约的制约和激励机制;建立以严格、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为基础的各项管理制度,把节约指标列入校内各部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之中。要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通过新体制新机制提高后勤运行效率,降低资源能耗。

五、要加强节能节约资源新技术的运用和研究开发。有条件的高校要加强节能节约资源新技术的开发,要在科研规划、课题安排、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我部将对重大资源节约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提供支持和加大协调力度。

节约能源的意义篇8

一、节约型社会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节约型社会,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环境内,在物质生产生活活动中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废弃物、以最小的生产成本获取较大的收益,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节约型社会是相对于资源浪费的社会形态而言的,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节约型社会的实质和基础。之所以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为了以最少的物质能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来实现尽可能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人来社会的生产活动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迫切要求我们在每个环节都是节约的。温家宝总理不断强调: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健全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创新管理、提高科技贡献率等手段,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亟待从传统的经济模式过渡到集约型发展模式,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节约的理论特别丰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关于节约也有过精辟的论述:“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约,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对时间的节约,所以社会必须合理的安排时间,才能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产品。因此,劳动时间的节约以及在各个部门间合理分配劳动时间仍然是社会经济的首要规律。”马克思的节约理论是按照时间线索展开分析的,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包括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已经成为节约的核心。关于节约社会的特征,应该至少涵盖以下几方面。

第一,节约型社会在本质上与和谐的社会是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在过程上构建和谐社会。从广泛意义上说,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提倡和崇尚节约,就是追求和谐。从社会角度而言,如果没有节制,没有限度,没有理性,盲目、随意的开采开发,随意浪费各种生产要素,那这个社会就会混乱不堪,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从个人角度而言,合理消费、科学消费、理性消费、自我节约等道德行为是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约型社会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为政府管理和社会运作必须是节约的。决策部门和职能部门必须要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维持运转。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并非以增加管理和决策的成本为前提。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现代社会运行节奏快,风险大,如果能够尽最大的努力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特别是避免重大失误,那就是最大的节约;如果能够不失时机,抓住一切有利的机遇,果断决策,实现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就是最大的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是追求节约型的政治,塑造节约型的政府,建设节约型的执政党。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约型社会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资源充分供给和均衡利用。循环经济模式这种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经济运行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以及废弃物的产生,全社会资源耗费成下降趋势,主要资源供给量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保持基本平衡。

二、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路径选择

第一、培养人们自觉节约意识

大自然已经向我们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举动敲响了警钟,在我们意识到生存环境压力剧增的当下。强化人类对环境的责任意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教育活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弘扬“节约从自己做起”的社会风尚,增强人们对环境危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开展与节约有关的、让百姓容易接受的资源节约活动。尽快建立资源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保护公众的参与权,提高公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作用,对浪费和破坏资源环境的的现象行为予以揭露批判,构建全社会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第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采用绿色GDp的发展指标

顾名思义,绿色GDp就是在原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扣除隐性成本,例如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破坏、教育成本、人口数量失衡管理创新匮乏所引起的经济损失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我国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发展观念过于侧重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数增长,政府和经济组织长期忽视追求经济总量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开发。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单纯追求经济绝对总量增长的发展模式并不能长久持续。通过采用绿色GDp的指标核算经济发展与统计数据制度势在必行,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深远。

第三、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替代粗放式增长模式

集约型经济发展是以较高的科技含量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模式。简单来讲,这种发展模式抛弃了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形态,是一种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换取尽可能多的经济产出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生态经济。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对资源能源的巨大消耗、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对自然环境污染上的,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因生态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6%以上,这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对生态环境的严重透支上的。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传统模式已不能为我国新世纪经济发展带来更新的推动力,而循环经济概念应运而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在局部地区、部分行业的试验,证明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走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这一循环经济之路。

第四、完善制度,确保法制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保障作用

法律法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对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行为具有广泛约束力。节约型社会的顺利建设必须以完善的制度保障为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能源节约方面不断努力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能源节约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乏相关或配套的条例规范,特别是一些行业的生产活动的能源浪费依然严重。“十一”五期间提出的节能降耗和减排放目标并没有在连续几年的努力中达到,其根源就是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因此在现阶段节能技术不高和节约意识相对淡薄的关键时期,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节能立法,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严格控制,鼓励支持绿色环保产业和清洁能源的替代使用。特别是我国土地广袤的特殊情况,不同地区的能耗标准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以便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

节约能源的意义篇9

当前,虽然国家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口号,但是大多数决策者对于资源节约的认识,仍然是肤浅和被动的。其实,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来认识资源节约问题,提倡“通过资源节约而发展”的新经济学思考。我以为,资源节约对于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质量,至少具有5个方面的战略意义。

资源节约是生活质量。资源节约经常被看作是勒紧裤带过苦日子,这是很大的误解。实际上,资源节约可以导致生产和消费耐用性、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生产和消费一次性、低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例如:使用效率高的冰箱会使我们的食物保存得更新鲜;在效率高的工厂里我们会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在效率高的建筑物里我们会生活得更愉快;而高效生长的作物会使我们得到更好的滋养。

资源节约是产业升级。资源节约要求产业结构升级,而不只是提高现有产业的效率。资源节约不但可以表现为减少增量的资源消耗,更重要却是改造已有的经济存量。以上海为例,在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需要长时期维持,但是在土地、能源、水资源等供给不可能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在城市空间中采取“换麻将”的方式,用高资源生产率的产业、企业、产品,置换低资源生产率的产业、企业、产品。许多人不相信这样的替换能够改变面貌,实际上每年采取改变6-7%存量的小步快走的办法,那么用大约10-12年的时间,基本上是可以对高消耗的存量资本实行一轮转换。

资源节约是增加就业。资源节约经常被看作是被动的防守战略,实际上这是一个积极的发展战略。积极的意义在于,可以从大量使用自然资本的经济模式,转移到大量使用人力资本的经济模式上来,这样就使得经济具有了节约资源、促进增长、提供就业的三重效益。欧洲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认识经济增长需要与资源消耗脱钩问题的,例如他们通过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创造了许多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机会,从而为减少社会分化成就业者和失业者提供了可能。被欧洲决策层熟知的《倍数4》一书准确地写到:工业社会正让越来越少的人更“多产”,他们用掉了更多的资源,也更有效地使世界上全部劳动力的1/3处于社会边缘地位。可惜,国内许多人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资源节约在提供就业机会方面的潜力,而劳动人口多、自然资本少恰恰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节约能源的意义篇10

贾庆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政协委员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希望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这两个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形成一批成果,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更多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李长春从十个方面介绍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总结了五年来文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他对全国政协委员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文化建设表示感谢。

李长春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推进。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文化创新,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努力建设高素质队伍,为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李长春希望全国政协委员继续关心文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还听取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关情况的报告。马凯说,近年来,在中央高度重视和各方面积极努力下,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工作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由于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特别是受到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马凯指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先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走出一条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发展道路。当前,要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和重要抓手,依靠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加强管理、依靠深化改革、依靠强化法制、依靠全民参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按照议程,本次会议将审议全国政协常委赴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全国政协委员赴辽宁、湖北、重庆视察情况的报告,审议外事出访报告。

会议开始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因病去世的伉铁保常委表示悼念。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廖晖、刘延东、李贵鲜、张思卿、白立忱、罗豪才、张克辉、周铁农、郝建秀、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张怀西、李蒙、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秘书长郑万通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列席会议。

7月5日,会议举行专题分组讨论会,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常委们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和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刻、更加自觉地认识和把握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常委们认为,“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承载了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压力,必须大力降低资源消耗并提高利用率。如果沿着粗放增长的轨迹走下去,不仅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程度使全社会无法承受,而且逐年沉淀下来的耗能资产会越来越成为包袱。要突破传统的发展思路,依靠科技创新,大力提高环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常委们建议,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反对“GDp盲目崇拜症”,要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纳入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注意轻重缓急,目前要着重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加剧问题。

常委们提出,应对消费领域的能源消耗给予足够的重视,过度消费超出经济发展水平,超越经济能力,降低资源效率,导致资源浪费,加剧资源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并殃及子孙生存权利,必须得到有力遏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资源环境、珍惜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人人有为的意识,养成科学合理利用资源、适度文明消费的好习惯。

这次常委会议就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分设三个专题:一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三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常委们认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常委们建议,要把和谐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要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法制建设。要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企业建设,加强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的常委提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是中外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全盘西化”和“全化”两个极端倾向。

常委们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都逐渐认识到包括文化在内的软实力将成为影响未来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中外在文化方面的交流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进行。我们要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要在文化推介中拿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培养一批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专家。

全国政协部分副主席分别参加了专题分组讨论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到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7月6日上午,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12位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作了大会发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

万钢常委在发言中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发展中采用新技术实施节能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索丽生常委代表民盟中央在发言中提出,不同行业之间要相互借鉴行之有效的节水经验,大力促进节能降耗工作。陆仁达委员在发言中提出,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探索建设用地创新之路。鲁志强委员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发言,就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问题提出各级政府要树立资源节约意识、制定系统规划和政策措施等五点建议。甘宇平常委在发言中说,农业污染防控形势紧迫,提出要从源头上控制限量减排、发展新型农用工业等建议。卢强常委代表专题视察团作了《落实污染物减排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言,介绍了全国政协就落实污染物减排指标赴辽宁省视察的情况,分析了当前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五个问题,并提出建议。张永珍常委在发言中强调要重视提升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影响力。李敏宽常委代表台盟中央在发言中认为,保护海峡西岸文化遗产对于实现海西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提出启动海西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建议。陈佳洱常委在发言中提出,要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按照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促进我国的科学研究走上健康发展道路。伍绍祖常委代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发言,建议把文化法制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力争在一定时期内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体系。曹圣洁常委以《通过举办“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探索拓展对外交流》为题作了发言。王蒙常委就当前文化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出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加客观和公正地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主持全体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廖晖、刘延东、张思卿、白立忱、罗豪才、周铁农、郝建秀、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李蒙、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秘书长郑万通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列席会议。

7月7日上午,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京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闭幕会并讲话。

这次常委会议是在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迎接中共十七大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会作了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作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情况的报告。常委们紧紧围绕会议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贾庆林在讲话中强调,要紧密结合政协工作的实际,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这是人民政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深入研读,准确把握精神实质。要把学习讲话精神与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贾庆林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共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民政协要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建真言献良策。

贾庆林指出,做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真正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要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节能保障机制;要强化对节约能源资源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大污染治理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建立起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在兼顾城乡、地区之间协调发展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农村、基层和社区,特别是中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要在增加公共文化总量投入的同时,注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让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做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要妥善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民族与世界的关系。人民政协要继续围绕会议的两大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积极建言出力。要选准题目,找好角度,真正发挥政协的特点和优势;注重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深化调研成果,使政协的意见建议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为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提供充分条件,开辟畅通渠道;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贾庆林还对做好全国政协今年下半年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闭幕会上,全国政协秘书长郑万通作了关于本次常委会议分组讨论情况的综合汇报。

今天适逢“七七事变”70周年,大会向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先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会议开始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因病去世的黄光汉常委表示悼念。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主持闭幕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刘延东、李贵鲜、张思卿、白立忱、罗豪才、张克辉、周铁农、郝建秀、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李蒙、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出席闭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