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运维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0:15

环保运维方案篇1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电力运行维护;变电站;电力线路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98

一切生命体内部都离不开能量,如果把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那么企业电力运行维护工作就是保证生命体内能量的正常流动。能量关系到生命体的存亡和活力,企业电力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企业用电需求发展、电网容量升级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越来越重视,对企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意识、管理方法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时期下科研生产和生活对电力运行维护的需求,如何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科学管理是每个电力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和妥善解决的问题。

1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科研生产企业对电力运行维护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安全、可靠、优质、经济”。

1.1保证电力的安全可靠

保证供电的安全可靠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为此,电力系统的各个部门应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质量,由于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不一样,应根据用户的重要性不同,区别对待。对中断供电会造成企业科研生产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用户必须确保供电可靠性。

1.2保证电能的良好质量

频率、电压、波形是电能质量的三个指标。当三者不符合电气设备的额定值要求时,会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影响用户的产品质量。

1.3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当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差,或者电力事故处理不当,局部事故的干扰有可能会导致系统的重大事故,而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长时间停电,势必会严重影响企业科研生产和正常生活。

1.4保证电力运行人员和电气设备的安全

保证电力运行人员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原则。应严格按照电力设备使用规程要求及时安排对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及早发现故障隐患,及时维护,在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严格遵循使用规程,制定并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

1.5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做好电力运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电力运行维护成本和非正常消耗支出,就是在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为了保证科研生产企业对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的要求,必须实现电力运行维护科学管理。要做到科学管理,必须有科学的数据,合理的制定并严格贯彻管理体系。

目前,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都以国家标准化组织的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基础编制。国际标准化组织相继提出了iS0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iS014001环境管理标准,国际劳工组织(iLo)针对如何评估企业健康安全状况,经过与iSo协商,发表了推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的报告书,形成了职业健康安全oHaSaS18000管理体系规范。这些国际管理标准依据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总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的管理实践而退出的管理模式或运行机制,为我国电力运行维护部门或企业推进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质量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的有机组合体。这组要素包括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本文主要指按照以iS09001:2008标准为主的iS09000族标准的要求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是企业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计划活动、职责、管理、程序、过程和资源。本文主要至染着以iSo14001-1996标准为主的iS014000族标准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合,这组要素包括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本文主要指按照oHSa18000系列标准制定的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28002/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电力运行维护部门或企业贯彻三大标准体系是为了使企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希望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通过标准体系搭建管理平台,实现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控制理念,通过过程识别文件编制对整个电力运行维护过程特别是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采取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办法,由原来的事后控制转向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改进分析的全方位控制管理。

3电力运行维护管理体系要求

电力运行维护部门或企业应根据三大标准体系(合称管理体系)和企业实际情况做好电力运行维护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具体要求是标准体系化、制度科学化、操作规范化和预案可行化。

3.1管理标准体系化

作为电力运行和维护部门,管理体系文件建立是做好电力运行维护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管理体系应包括三层:顶层是管理程序文件,第二层是管理手册,第三层是分部门作业文件。体系文件编制应协调统一,体系文件编制应从总体和原则上不仅满足iS09001-2008标准、iSo14001-1996标准、GB/t28002/2001标准,又要在方法上和具体做法上符合本单位实际。作为电力运行维护部门或企业而言,标准体系化是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管理手册应包括管理方针和目标指标、管理承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作用职责权限和沟通、管理评审资源管理等内容。

程序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应急预案、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监控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健康安全和环境绩效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顾客满意管理程序顾客投诉管理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等等。

作业文件应包括规程、标准、制度、预案等,对实际操作给予明确要求和作业指导。

3.2管理制度科学化

一个具体的专业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般是由专业或职能方面的规范性的标准流程或程序、规则性的控制检查奖惩等因素组合而成。

电力运行和维护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责任重大,工作专业性操作性非常强,技术要求高,更需要严格管理。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科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具有科学和可操作,具体来讲,就是管理规章制度必须合法、完整、准确、统一、实用和可操作。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管理制度的保质量、保环境、保健康、保安全的保驾护航作用,才能确保电力运行维护安全可靠运行。一般而言电力运行维护管理部门或企业应制定以下规章管理制度:《变配电室管理制度》、《配电站管理制度》、《电梯设备运行管理制度》、《综合管理制度》和《机电运维部清洁卫生制度》等等。

3.3设备操作规范化

电力行业设备密集技术复杂,应提高设备可靠性、经济性、维修性、发挥最佳效应,降低维护成本。为实现电力设备运行维护应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电力运行维护工作应规范化,即电力维护应制定并严格遵守相应的设备操作规程。

设备操作规程是为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保持良好工作状态操作人员需要掌握操作技能的技术性规范。设备操作规程的内容是根据设备的结构运行特点以及安全运行要求,对操作人员在全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程序及运行等做出的规定。设备操作人员认真执行设备操作规程才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减少故障,防止事故发生。

电力运行维护部门操作规程一般包括:《变配电设备巡视规程》、《变配电设备定期维护规程》、《变配电倒闸操作管理规定》、《变配电倒倒闸操作操作规程》、《35KV主变停送电操作规程》、《35KV进线开关倒闸操作规程》、《高低压电力设备维保工艺》、《工作票、操作票管理规程》、《危险点作业预控规程》、《安全巡查作业规程》、《维修保养标准作业规程》和《综合管理人员标准作业规程》等等。

3.4应急预案可行化

电力应急预案体系一般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电力运行维护部门或企业一般应编制如下应急预案:《停电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突发电气火灾应急处理预案》、《电梯故障救援应急处理预案》、《电力供电防御暴雨应急预案》和《重大活动保电预案》等等。

4变电运行维护

做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是一定要抓住重点。变电站危险点分析和控制是确保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关节。

根据设备运行状态不同,可以分为运行、热备用、冷备用以及检修四种状态。当设备从一种运行状态转换为另一种运行状态时,需要填写工作票和倒闸操作票。工作票和倒闸操作票填写的正确性是确保电网设备安全运行及人身安全的保证。审核时对电网运行方式分析不清,判断有误,与实际工作内容不相符合,现场操作不认真核对设备名称,不严格执行验电接地制度等违反操作程序的动作时都会造成事故。

做好危险点预控是防范事故,杜绝事故隐患的重要措施。危险点预控就是对电力生产中的各个环节根据作业内容、工作方法、作业环境、人员状况及设备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规程制度,制定防范措施。危险点重在控制和整改。比如大修期间,变电站倒闸操作、工作票执行较为集中,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时期。大修之前,应周密计划,了解各种设备状况和问题,明确本次大修改造中存在哪些危险点,明确加以防止或消除的方法。因此,在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中,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行为。用事故案例警示作业人员时时意识到危险的存在,时时提醒操作人员严格遵守作业规程。

5电力线路运行维护工作

电力线路运行维护应做好线路保护区管理、标志管理、缺陷管理、备品管理、资料管理和维修计划管理。为保证电力线路可靠巡行,应建立电力线路相关巡检与维护制度(含特殊环境巡视),制定巡检维护计划,明确合理的巡检周期和人员,及时处理巡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巡线人员必须熟悉管辖线路的设备运行情况,掌握设备变化规律和检修标准,熟知有关规程规定,经常分析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提出预防事故的措施。线路巡视应实行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杜绝漏巡、漏查、漏项。发现电力线路一般缺陷应及时上报,重大缺陷及紧急缺陷应立即上报专职技术人员、部门,并紧急处理。

环保运维方案篇2

作为亚运会体育舞蹈**舟比赛所在地,增江街道办事处紧紧抓住机遇,围绕“服务亚运、保障亚运”的主题,以“平安亚运”、“和谐亚运”为目标,制定并落实亚运防控方案,发动全街领导干部和社会义务力量积极参与,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和亚运场馆建设,实施场馆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创建文明城市,树立良好城市形象;加强对食品、药品等安全生产检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亚运会的顺利进行。

一、精心组织,制定方案,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亚运。增江街把亚运服务保障工作作为今年全街工作的核心工作和重大政治任务。年初,增江街成立了亚运保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街党工委书记郭伯和任组长,街道办主任卜永彪任常务副组长。增江街精心组织各社会力量投入亚运工作,从三方面确保亚运的平安、成功开展。一是研究制定了《增江街2010年**亚运会安全保障服务工作方案》,周密布置,安排700多人次于亚运会举办期间在辖区主要路口特别是场馆周边全天候上岗。二是整合辖区资源,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参加服务保障人员,从服务保障方案制定、力量组织发动、岗位职责培训、经费装备保障、勤务检查指导等方面确保人员到位和在岗。三是周密部署,严格要求街道各部门、各行政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参照街组织模式,相应成立保障工作小组,作为街防控工作组的分支机构,负责分解任务、定岗定位、落实保障力量和措施。

二、稳步推进,迎难而上,确保亚运**和场馆建设按时保质完成。为确保亚运**及亚运场馆可以按时保质地完成,增江街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推进一环路**线建设工程,将体育场馆**舟赛场连接起来。二是积极开展亚运龙舟赛区停车场建设。全面建成贵宾停车场、公交车站、新闻媒体和工作人员临时停车场和一环路**线东面停车场的拆迁补偿、土地租用和建设。两项工程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增江街的道路交通环境,为亚运会两个项目的顺利举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环保运维方案篇3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保护;问题;策略

在信息时代下,现代科技得到了广泛运用。电子档案管理技术能够对大量档案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因此在社会的工作实践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同时,社会对电子档案技术的操作性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效果,本文对电子档案在管理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应对策略。

一、电子档案管理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档案即以计算机的磁盘为载体,对实体的档案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并储存在计算机网络中,通过将虚拟数据可转换为网络用户能够认知的文字、符号、图像等档案信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由于电子档案技术依赖于一定的内外部条件,因此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现阶段的电子档案管理与保护存在以下问题[1]。首先,计算机、磁盘以及内外部网络空间作为电子档案信息传输的主要载体,其检修与维护工作重视性不足;其次,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需要健全的安全机制进行保障,在电子档案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在防火墙、电子印章、数字证书等方面产生部分漏洞,形成安全隐患;最后,电子档案的正常传输依赖于信息管理与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部分技术人员的技能难以满足电子档案的需求,影响了电子档案的维护与运行。

二、电子档案管理保护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注重软硬件设施维护,保障档案系统运行

电子档案存储技术是新型的信息科学技术,其作业能力的发挥依赖于软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对软硬件设施进行检修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电子档案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包括电子计算机、磁盘、光盘,以及内部的局域网和外部的公用网络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有机器老旧、故障以及网络平台的恶意攻击等威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重视对设施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同时注重设备和技术的革新,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作。

硬件设施的检修包括对计算机内部组成零件的检测、更换,以及对光盘、磁盘等电子数据存储载体的质量保护,检修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第一,招聘专业的设备检修人员与网络环境安全工程师,该类技术人员均经过专业的检修知识以及检修技能的学习,对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磁盘光盘的维护以及网络环境的监测具备一定的了解程度与丰富的操作经验,能够有效执行对软硬件设施的检修[2]。第二,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软硬件设施的革新速度不断加快,因此,档案管理系统应注重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及时淘汰系统中的老旧硬件设备,同时关注先进的网络安全应用技术,不断提升软件环境的兼容性与革新度。通过软硬件设施的双重维护,保障档案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健全安全防御机制,提升档案信息安全

档案信息的传输依赖于内部的局域网与外部的公共网络空间的数据交换,在传输过程中,面临着计算机黑客以及电脑病毒带来的安全隐患,对信息的保密性造成威胁。因此,安全防御体系的建立健全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的安全及防御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局域网的安全维护、对网络病毒的防范、对tCp/ip协议的管理,涉及到各服务点的防火墙维护以及虚拟内部网的划分[3]。通过对网络安全防御机制的完善,提升电子档案系统的安全性能。

电子档案完善的安全防御措施包括身份认证措施、信息加密措施、访问控制管理措施等,身份认证措施包括数字信封、数字签名等安全管理认证技术,可以有效保证电子档案的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终端定位的安全性。信息加密措施包括对称密钥与非对称密钥,两种加密系统配合使用,将电子档案进行加密、解密处理,降低信息内容的泄露威胁。访问控制管理措施包括网络权限和入网访问,能够有效避免电子档案资源遭到非常规性使用。除对安全加密技术的采用,还可使用网络入侵的检测防御设备,实时监测电子档案系统的网段中出现的外部入侵或内部破坏行为,对其进行及时的警报或拦截,以弥补部分网络防火墙软件在网段边界保护上存在的漏洞,保障电子档案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强化人员技术培训,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传统的档案文件以纸质材料为主要载体,对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较低,现代档案管理方式的革新,使得档案内容由实体文字、图片转换为字节、比特等虚拟数据形式,在管理工作中涉及到对各类机器、设备的操作以及对网络环境的基本配置方式的掌握[4]。部分工作人员由于缺乏计算机信息知识培训,在实际作业中不能按要求完成电子数据的复制、刻录和存盘操作,并且作业流程缺乏规范性,易造成对设备的人为损害,影响档案管理的效率。

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培训可通过以下途径:第一,在管理人员内部开设培训课程,根据其计算机技术基础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班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基础较弱学员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原理,强化基础较强学员的理论知识梳理,教学内容包括电子档案管理软件(如超易、智信等)理论知识介绍,以及相关设备的规范操作方法,通过教学全方面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的技术水平。第二,通过向管理人员叙述实际工作中的电子档案安全保护案例,直观地介绍由于操作失误或技术能力缺失所导致的安全隐患,为用户隐私及和社会安全机制带来的威胁,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档案文件的大量产生,电子档案技术的运用也日益广泛深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档案系统在安全方面的发展将日益完善、健全。在电子档案的使用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对系统设施的维护、对防御机制建设以及对人员技能的培训。通过全面的保障策略,促进电子档案技术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包晶飞.试论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民营科技,2014,15(01):101.

[2]丹.关于电子档案整理与保护的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4,24(05):109.

环保运维方案篇4

“三环一线”培训模式的具体内涵

为适应特高压电网发展需要,本文在研究特高压运维人员培训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特高压运维人员培训的特殊性,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摸索中构建了特高压运维人员“三环一线”培训模式。“三环”是指“模式内环”――即目标层面对培训目标的整合,“模式中环”――即规划层面对培训四个阶段的整合,“模式外环”――即操作层面上对培训内容的具体实施;“一线”是指始终以提高特高压运维人员技能操作水平为主线。

模式内环――目标层面

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有效培训的根本前提。在特高压运维人员培训模式中,培训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特高压运维人员理论水平;二是在理论水平的基础上提高特高压运维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三是提升特高压运维人员的综合素质。

模式中环――规划层面

培训过程是一个系统规划的过程,从培训前的准备到培训实施再到培训的评价与反馈,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培训过程主要划分为以下四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阶段。

(1)培训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培训方案设计的必经阶段,是科学定位培训目标、合理设计培训内容、有效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前提。在对特高压运维人员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主要需做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立足于特高压业务发展需要考虑宏观层面的培训需求;二是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特高压运维人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的需求;三是通过向相关业务部门和专兼职培训教师咨询等方式了解培训的具体需求;四是在培训之初,针对学员发放培训需求问卷。

(2)培训方案制定。培训方案是培训实施的行动方案,回答“培训怎么做”的问题,涉及到对培训目标的明确阐释、对培训内容的教学设计、对培训方式与策略的选择、对培训队伍的选择、对培训资源建设方案的设计、对培训支持系统的设计等。在特高压运维人员培训模式中,本着“依托理论为基础,现场运维为关键”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特高压生产准备期间员工培训主要分为四种形式:特高压设备理论培训、现场设备培训(厂家技术人员培训和“设备责任人”培训)、入厂监造培训和人员取证上岗培训。在这四种培训形式下,对特高压运维人员进行了不同内容的培训,每次培训都在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对培训内容和方案进行了精心设计。

(3)培训的实施。该阶段是对培训方案与培训资源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是培训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主要是在操作层面的体现。在培训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员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培训方案进行灵活的、适当的调整。

(4)培训评价与反馈。该阶段回答“培训做的怎么样?”“后续还需要什么支持?”等问题。在培训评价中我们比较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培训维度的全面化,不但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也评价培训方案与过程的合理化。二是评价原则科学化,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调控与教学的功能,及时利用评价结果调整培训过程。三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让主讲教师对学员进行评价,同时开展学员的自评、学员互评、学员小组自评、学员小组之间的互评。四是评价方式多样化,比如通过座谈、访谈、非正式谈话、问卷等方式随时评价培训过程。同时,为每个学员建立学习与培训档案,记录学员的学习过程。培训档案将作为后续培训的参考依据,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指标,作为日后提拔任用的部分依据。

模式外环――操作层面

操作层面即根据培训目标定位和培训规划设计,通过一定的培训方式对培训内容进行正式实施。比如可以进行特高压变电站仿真系统培训、特高压生产准备驻站现场培训等方面的培训。

“一线”――一条主线

“一线”是指始终以提高特高压运维人员技能操作水平为主线。让员工掌握1000kV变电设备运行巡检、操作、C、D类维护检修等各项技能操作和事故处理,了解现场安全管理、设备管理、作业流程等。比如一、二次设备红外测试、铁芯接地电流测试、硅胶更换、SF6气体定性检漏、保护差流和通道检查、带电防腐处理、压变熔丝更换等。

“三环一线”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

目前,特高压运维人员“三环一线”培训模式已在国家电网公司a公司进行了试点实施,该公司是特高压X站的运维单位。该站已于2013年投入运行,而“三环一线”培训模式在其投运前期开始施行,实践证明产生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特高压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

在2012年初,a公司通过员工考试考核等多种方式,选拔了一批特高压运维人员。为了提高特高压运维人员理论水平、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在特高压生产准备前期,该公司充分发挥“三环一线”培训模式的作用,精心设计制订了培训计划和方案,对特高压运维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培训。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熟悉特高压设备状况,掌握特高压生产准备过程的特高压专业技能人才。特高压电网运维技能人员水平的提升,降低了人为的误操作因素,减少了工作中的不利因素,促进业务流程的顺利对接,实现了公司特高压项目人才战略储备,为特高压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

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人才管理的关键所在。合理配置的标准就是使现有人力资源的智慧和能力全部得以充分利用,即“人尽其才”。通过培训模式的构建,在特高压生产准备前,对特高压运维人员进行的一系列培训,提高了特高压运维人员的水平,使公司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较大提升,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有效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实现了人力资源集约管理效益最大化,提升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通过对特高压运维人员的培训,充分挖掘了员工潜能,提高了员工生产技能和熟练程度,提升了员工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增长。由于特高压运维人员水平的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节约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提升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竞争力,间接增加了公司效益。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增强了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提高员工对组织的忠诚程度,对企业文化、员工精神面貌、价值观等带来的影响又间接地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环保运维方案篇5

【关键词】飞机维修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飞机维修工程是飞机运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构成,相对而言,是一项高门槛、高技术含量、高复杂性的工作,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飞机维修价格、质量、速度等的要求日益提高,而项目管理的引入和应用为飞机维修工程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不仅使飞机安全、高效运行得到了保障,也降低了其维修成本,对于航空企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飞机维修工程中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可以理解为通过项目管理者和组织人员的共同努力,借助系统方法和理论计划、指挥、组织、控制现有资源,从而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种管理体系。项目管理在飞机维修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下述几点:一是飞机维修时间管理,即利用项目管理体系建立飞机维修项目档案和工作卡,编制合理的维修图,记录其维修进度并加以控制;二是飞机维修质量管理,主要涉及接收维修项目、划分工作范围、使用工作卡、参考维修指导性文件、实施维修、审核质量等环节;三是飞机维修工程结算,该环节主要包括工时计算、飞机放行等环节,如此一来,不仅大大改善了飞机维修效率和质量,也利于费用成本的降低。

二、飞机维修工程中项目管理的应用现状

虽然项目管理在对飞机维修工程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依旧存在些许缺陷和不足,制约着其应有效用的发挥,如航材购置不科学,利用率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作;估算飞机维修工时准确率有待提高;注重飞机停场时间的缩短造成连锁反应;忽视预防管理、成本失控问题突出;飞机维修信息化建设不到位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飞机维修水平的提升,因此为切实发挥项目管理在飞机维修工程中的实效,必须加以改善和优化,从而促进实现飞机运行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协调统一。

三、飞机维修工程中项目管理的优化措施

1、优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飞机维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主要是借助计算机平台和应用软件实现的,如eRp系统等,该系统具有实用性、灵活性、先进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等优点,利于强化各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主要包括下述几大功能,如可实现航材价格咨询、录入报价、订货、查询、入库、送修、出库、报废等管理活动,不仅利于避免航材重购、闲置等弊端,也可为核算飞机成本提供依据;可完成飞机服务通告、适航指令、工程指令、附加工卡等的录入和处理,并自动生成相应的技术报表;可实现飞机动态监控,记录、统计飞机维修、飞行信息,收集、处理发动机等设备的可靠性数据,监控、告警、处理飞机控件等;可编制、修改工作卡、维修计划,自动生成部分定检单卡,处理和告警维修情况等;此外还可实现技术人员资质证书、培训记录等登记、查询和管理等,可见该系统功能强化,对于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2、优化飞机维修时间管理

在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确定的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的缩短飞机维修时间,使其尽快恢复正常飞行是当下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同时其维修时间的缩短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支出,可见制定合理的飞机维修时间方案十分必要。

一要充分利用飞机维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监控飞机,快速反馈运行数据和信息的优势,及时发现其故障和安全隐患,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维修计划以此缩短飞机维修准备时间;二则要采取分解作业的方式,提高维修效率,尤其是关键维修部位。通常基于完善的组织设施和资源配置,合理分解维修项目,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交叉或平行的作业方式,其中针对侧重于人工维修的环节,需要切实执行标准化管理,努力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准和操作水平;而针对侧重于设备维修的环节,应改进设备性能,优化工艺流程,此外也可在确保关键环节的前提下重组作业资源,以此降低飞机维修所需时间,进而缩短其停场周期,保证飞机的营运效率。

3、优化维修工时估算方法

在市场竞争不断深化、客户要求日益提高的新形势下,估算飞机维修工时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决定了其维修的时间与成本,同时也反映了飞机维修能力和质量,因此优化其估算方法,保证工时准确性意义重大。

原先使用的工时估算方法虽然便于操作和修改,但局限性大,准确率低,因此在具体实践中通常基于传统方法并结合p=λ*σ+m的三点时间估算方法来提高飞机维修工时估算的准确率,其中p表示估算工时,σ表示标准偏差,λ表示标准偏差系数,m表示平均工时。一般情况下,λ取决于计划工作人数与总数的百分比,而m则由最短、最长、最可能出现的估计时间确定的,实践证明,该种工时估算方法相对可靠,不仅增强了客户的信赖感,利于优化人资资源配置,也为优化作业流程奠定了基础。

4、优化飞机维修质量管理

在改善飞机维修质量方面,可合理运用pDCa管理方法,形成飞机维修工程质量管理良性循环模式,即为制定计划、制定方案、检查结果、改进优化四大环节,具体而言就是分析本机队现状,发现问题所在,深究和总结原因,结合世界机队问题现状,然后建立适应自身机队的维修方案和维修间隔,在切实执行后对维修结果加以分析和评估,若结果理想,可将其列入管理标准,若存在问题,应加以完善后再次检查维修结果,以此为飞机维修计划提供有力指导。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应借助信息管理系统,结合管理经验,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其维修方案的可靠性和维修间隔的准确性。实践证明,上述质量循环管理模式可大大降低故障率。

在维修质量审核和监督方面,需要建立一套各环节监督和反馈的闭环系统。例如,做好维修规范和维修标准实施过程的监督,保证项目完成后维修记录的规范性,飞机放行的合理性,以及目前维修方案和维修间隔与机队现状的匹配性。通过第三方监督,根据整个维修系统各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生产部门和工程部门提出修正意见,以保障飞机维修过程的准确、顺利运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飞机维修工程与飞机运行质量息息相关,而项目管理的应用不仅可以保证飞机安全运行,还利于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因此应加大研究和实践力度,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体系,从而使其更好的服务机维修工程,实现飞机运行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苏宏山.项目管理在飞机维修工程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10.

[2]李宏兵.厦门航空飞机维修C检项目管理[D].厦门大学,2009.

[3]吴剑.飞机维修工程管理系统优化与成本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环保运维方案篇6

②7月20日完成学生食堂、活动中心、办公楼桩位图。专家楼7月25日完成桩位图。组织落实供桩、打桩准备;(倪友德、保障部)

③督促学生公寓静载试验进度。(唐雪康)

2、南片运动区:督促网球场整改工程进度。(唐雪康)

3、环路东延伸工程:认定连接道路施工方案,核准施工段各类管线的预埋工作。(秦维勇、胡桂楚)

4、5号楼宿舍:房屋拆迁动工,落实完成时限,组织土建施工队进场。(秦维勇)

5、车队停车场:完成场地初步验收。(陈镇国)

6、二期工程招标:

①完成图书馆、学生公寓工作量清单;(保障部)

②完成招标前相关问题的落实;(保障部)

③市招标办组织报名。(保障部)

7、二期准备工作:

①组织图书馆装饰方案认定会;(管翔)

②督促学生活动中心和食堂、办公楼、专家楼月底完成施工图;(倪友德)

③体育活动中心落实初步设计时限;(倪友德)

④化学实验楼确认方案并反馈。(胡桂楚)

8、跟踪落实:

①体育活动中心场地拆迁户搬迁;(华正睦)

②完成二期跟踪审计合同;(盛中民、保障部)

③完成二期工程计划进度。(指挥部)7月11日—7月17日1、桩基工程:

①图书馆开始静载试验,7月25日完成;(倪友德)

②学生公寓完成打桩,并进入静载试验,确保7月底完成;(唐雪康)

③全面完成地质钻探,组织与设计单位技术交接会。(倪友德)

2、南片运动区:网球场整改动工,确保8月20日完成。(唐雪康)

3、环路东延伸工程组织全面动工,确保基层7月30日全部完成。(秦维勇)

4、5号宿舍楼改建:督促全面完成搬迁及设备清理,组织房屋拆迁。(秦维勇)

5、车队检修场确保7月20日完成。(陈镇国、秦维勇)

6、二期准备工作:

①图书馆:a完成报建工作;(倪友德)

B督促装饰方案7月24日完成;(管翔)

②体育活动中心:a落实光、声学设计单位做好扩初设计衔接;(胡桂楚、保障部)

B完成市消防对方案设计的认定并反馈;(倪友德)

③学生活动中心及食堂、办公及专家楼:督促7月20日完成桩位图;(倪友德、秦维勇)

④化学实验楼:落实方案设计完成时限;(秦维勇)

7、跟踪落实:

①体育活动中心督促拆迁户搬迁;(华正睦)

②确认二期跟踪审计合同;(盛中民、保障部)

③田径场地标准验收确认。(保障部、唐雪康)1、桩基工程:

①落实静载合同,组织技术交底;(建设部、保障部)

②落实图书馆静载试验及工期计划;(倪友德)

③督促完成地质钻探工作。(秦维勇)

2、南片运动区:督促网球场整改,7月10日开工。(唐雪康)

3、环路东延伸工程:完成技术交底并开工,落实工期计划。(秦维勇)

4、5号宿舍楼工程:组织房屋拆迁,落实拆迁工期计划。(秦维勇)

5、车队检修场:组织开工,落实工期计划。(陈镇国、秦维勇)

6、二期准备工作:

①图书馆:a落实图纸送审等报建工作;(倪友德)

B落实装饰方案设计,7月24日完成;(管翔)

②体育活动中心:组织扩初设计协调会落实完成时限;(倪友德、秦维勇、胡桂楚、管翔)

③学生活动中心及食堂:7月20日完成桩位图;(秦维勇)

④办公楼专家楼:7月20日完成桩位图;(秦维勇)

⑤化学实验楼:落实方案设计完成时限。(秦维勇)

7、跟踪落实:

①落实体育活动中心拆迁户搬迁;(华正睦)

②落实基建档案建档相关工作。(华正睦)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1、桩基工程:

①完成桩基静载招标;(倪友德、保障部)

②组织学生活动中心及食堂、体育活动中心、办公楼、专家楼地质钻探。(建设部)

2、南片运动区:完成网球场整改合同签订。(唐雪康、保障部)

3、环路东延伸工程:完成施工段绿化及障碍物搬迁。(秦维勇)

4、二期前期:

①图书馆:a完成施工图设计全套资料接收,落实图纸送审;(倪友德)

B完成内装饰设计任务书认定;(管翔)

②体育活动中心:落实方案设计二次修改,组织扩初设计相关配套工作;(秦维勇)

③学生活动中心及食堂:落实方案设计最终修改,组织施工图设计相关配套工作,确保桩位图7月20日完成;(秦维勇)

④办公楼、专家楼:落实施工图设计相关的配套工作;(秦维勇、倪友德)

⑤化学综合楼:按学校认定的功能,落实方案设计单位;(秦维勇、保障部)

5、5号宿舍楼工程:

①与中标单位落实工程合同;(秦维勇、保障部)

②完成原住户搬迁工作;(指挥部)

③组织房屋拆迁及开工准备工作。(秦维勇)

环保运维方案篇7

传统宏基站具有容量大、覆盖广等优势,但不能完全满足Lte业务部署的需求,尤其在密集城区,基站安装环境复杂、成本高、维护难。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SmallCell应运而生,并在近年发展迅速。mobileexperts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SmallCell发货约两百万端,预计2019年将翻4倍,达到八百万端。

SmallCell给Backhaul网络带来的挑战

随着SmallCell的大规模部署,其对应的承载网络的建设将是运营商所面临的挑战之一。SmallCell在Backhaul中的需求与传统宏站类似,但SmallCell自身的特性给Backhaul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新的需求。

SmallCell规模大。据SmallCellForum机构的预测,SmallCell的规模比传统宏站大概大4-7倍,这意味着Backhaul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降低SmallCell接入设备的成本以及简化管理运维、与宏基站承载统一管理是降低tCo的必选之路。

环境依赖性强。SmallCell应用场景多样,在室外多部署在街边、灯杆、墙体等环境下,承载设备安装、维护异常复杂。而且室外环境复杂多变,承载设备对恶劣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电源短缺等不利因素的适应能力都将影响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和开通的便捷性,电源、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是必须考虑的。相应的站址租用、配套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增加SmallCell的部署难度和成本。

业务接入多样化。室内SmallCell是业务高发地带,其承载质量决定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如果说室外SmallCell的承载考验的是一个解决方案的硬实力,那么室内SmallCell的承载考验的就是一个解决方案的软实力。室内承载方案往往需要解决的不仅是SmallCell的业务,还包括上网、视频、大客户等业务,对承载设备的端口带宽要求较大。同时,为适应不同业务同时承载的需求,在接口的多样性方面也需要有更多的考量,对不同业务的优先级划分以及时延抖动等关键指标的保障,是业务顺利部署的基石。

时钟同步部署困难。对SmallCell业务来说,业务的时间信号的传输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与室外广阔的净空不同,室内受到房屋、墙壁等因素的干扰,要通过GpS进行时间信号的同步几乎不可能。保障高精度、高可靠的时间信号的传输是SmallCell承载解决方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业务更容易被攻击。SmallCell大多部署在公共场所,如写字楼、体育馆、购物中心、机场、酒店等,决定了它将比宏基站的业务更容易受到安全威胁,根据nGmn的建议,SmallCell业务是属于“不可信的”。这就要求在Backhaul承载中提供安全解决方案,在业务传输提供高可靠的承载特性。

基于分组的SmallCellBackhaul承载方案

承载挑战,中兴通讯前瞻性提出了基于分组的Backhaul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中兴通讯特有的接入层设备与SmallCell基站对接,匹配SmallCell对于Backhaul网络的各项特殊需求;汇聚及核心层采用中兴通讯成熟的分组设备,为客户构建一个端到端、大容量、灵活、可靠的Backhaul网络。

易安装。SmallCell基站往往布置在空间狭小的位置,与SmallCell基站对接侧采用的是1U高、最窄宽度320mm的小体积接入层设备,支持ip/mpLS和mpLS-tp承载技术;高紧凑型设计、小巧精简的设备节约客户空间资源,便于安装。

易维护。最新推出的全室外型接入设备支持通过wiFi进行设备无线管理,大大方便了工程维护人员,在对于部署在铁塔、灯柱以及其他狭小空间的SmallCell接入侧分组承载设备进行下站设备维护时,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Backhaul中的所有设备都由ZtenetnumenU31网管统一管理,相比其他承载方案,该方案提供图形化的全程端到端业务配置、告警、性能监控等管理,简化前期业务开通与后期运维管理。U31网管系统支持RFC2544、RFC5357等协议,不借助外设网络分析仪,仅依靠设备本身实现ip和以太网络性能的测量。网管内置的1588oam功能,能够自动测量光纤线路的非对称延时,大大减少人工测量线路延时的工作量。

环境适应强。作为SmallCellBackhaul网络的接入层设备,需满足室内外等各种严苛工作环境的要求,以保证部署地点尽可能不受限制。方案中的接入侧设备支持抱杆、灯箱、室外柜、壁挂、台式等多种安装方式;更有全室外机型,环境工作温-30℃-55℃,接口防护等级达到ip65,适应极端环境条件;poe功能可以为缺乏电源的SmallCell供电,部署范围更为广泛。产品设计遵循绿色环保理念,无风扇设计,节能降耗,能够和谐融入当地环境。

丰富的多业务接入能力。承载SmallCell移动业务的Backhaul网络除了要满足Lte移动基站Fe/Ge类型接口的要求外,还要具备e1/Stm-n等类型的接口,以满足固网、大客户接入的需求。ZXCtn6000系列产品既支持Fe/Ge、e1这类常用接口,还支持Stm-n、微波、xDSL等类型接口,提供ethernet业务、tDm业务、atm等多业务承载能力,更作为业界第一款支持10Ge接口的全室外安装设备,使得方案适用更多场景,为客户网络今后带宽升级打造一个富有潜力的平台。

ZXCtn6000系列产品支持业界主流的带内的同步以太和1588V2以及带外的2mbits、2mHz和1ppS+poD技术,覆盖绝大多数客户的网络同步需求。并且通过中兴通讯首创的同步以太+1588v2,实现业界领先的同步精度的时间同步方案,提供完善的穿越第三方网络的同步方案。

基于分组的Backhaul网络方案通过Vpn对业务进行隔离,保障客户业务的私密性,针对不同业务支持流分类和优先级映射、拥塞控制、接入速率控制等完善的QoS机制,保证不同等级用户的服务质量。

可以预见未来SmallCell部署的数量将远超宏站的数量,如果每个基站仍采用私网地址则nat会相当复杂,而采用公网地址的话所剩无几的ipv4地址将无法满足需求,ipv4向ipv6过渡将成为各运营商都要面临的问题。中兴通讯解决方案支持移动回传业务由ipv4向ipv6的平滑演进,核心汇聚层设备开启6vpe:现网主机地址、互联端口等仍然采用ipv4协议不变,Vpn中私网路由采用ipv6地址协议。

环保运维方案篇8

关键词:现代建筑;建筑设计;创新思维

引言

当前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逐渐增加,给建筑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迎难而上,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保证建筑设计的质量与效果,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建筑设计人员应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新的理念,运用创新思维来为建筑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不断的优化完善建筑设计,为现代建筑奠定质量基础。

1建筑设计中创新思维的概述

1.1建筑设计中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

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主要是指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时,结合自己现有的知识与新的理念与技术等,对设计进行创新,确保创新的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的价值。而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求建筑设计人员能够以人为本,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也设计的宗旨,为人们设计出更具功能性也更人性化的建筑,在满足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对日常生活进行仔细的观察,并结合自己的创造力,尽量使建筑设计趋于完善,在此过程中形成建筑设计中创新思维。

1.2建筑设计中创新的原则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创新性,不能肆意而为,应坚持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建设设计的实用性。①在实际工作中,建筑设计师应遵循联系性原则。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将建筑周围的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都纳入考虑范围,确保建筑能够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不会太突兀。此外,还要求建筑设计人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确保建筑设计能够受到时光的优待。②建筑设计人员在工作中,还应遵循效益性原则。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不能一味的追求艺术效果,而忽略对成本的控制。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应确保设计中材料的利用最大化,在保证设计效果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从而加强对整体成本的控制。③建筑设计人员在工作中,还应遵循环保原则,这也是是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将环保理念贯彻于建筑设计的始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2现代建筑创新性思维方法

2.1创新建筑结构设计

现代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是由双层结构设计、深层结构设计与表层结构设计组合而成的。因此,为了将创新思维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人员应从结构设计的创新入手,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创新与优化。2.1.1创新双层结构设计双层结构包括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①建筑设计人员应创新双层结构设计。由于双层结构设计的性质,建筑设计人员应在创新过程中,将双层结构的内容与其他的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双层结构的设计具有较好的连续性,不是独立的一部分。②建筑设计人员应对以往的经验进行有效的整理,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建筑中双层结构设计进行创新,为后续设计的创新奠定基础。2.1.2创新深层结构设计深层结构包括梁柱、承重墙。在进行这一部分的设计创新时,建筑设计人员应利用逻辑思维的能力,以便确保建筑中创新设计存在的合理性。同时还要求建筑设计人员不能只重视建筑设计的创造性,同时还应重视设计的实用性与可行性。因此,在工作中,建筑设计人员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进行设计,确保满足建筑的服务。此外,建筑设计人员还应正确看待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关促进的,不能让逻辑思维控制了创新思维。其中逻辑思维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而创新思维的应用也同样证明了逻辑思维的合理。通过对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合理运用,才能确保深层机构设计的创新性。2.1.3创新表层结构设计表层结构包括了窗、玻璃幕墙和非承重的墙体(或透明与非透明非承重结构)等。通常在建筑设计中,对表层结构的设计就是为了凸显深层结构的设计,是深层结构设计创新的重要展示。而这也是建筑设计的统一性的体现。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在进行建筑结构的创新设计时,不能只一味的追求不同,还应适当的保持一定的相同。而在进行表层建筑结构的创新设计时,就应贯彻求同存异这一观点。

2.2优化现代建筑中的自动化设备设计方案

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时,还应重视对建筑自动化设备设计方案的优化。这是由于自动化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将自动化设备的设计方案纳入建筑设计中,并进行优化,确保建筑设计效果能够满足相关的专业功能要求。其中,智能化监控系统是建筑自动化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重点对其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确保建筑设计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建筑设计人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①是确保建设工程设计单位能够接受并采用优化后的设计方案,为建筑中的自动化设备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有效的支持。②建筑设计人员还应通过利用一些新型的技术手段,来确保优化后的设计方案能够满足现代建筑的实际需求,比如通过Bim建立建筑模型的过程中,能够最大化优化建筑管道的布置,防止穿管,及时对图纸做出修改,节省设计的时间,防止后期施工产生矛盾。

2.3优化建筑内部水电系统设计方案

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时,还应重视对建筑内部水电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这是由于水电系统直接影响着建筑物使用着的生活质量,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应重视对水电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为人们高品质的生活提供基础保障。①建筑设计人员应对水电系统的安装设计位置进行优化设计,确保位置选择的更加合理。比如,可以通过放射式线路的设计方式,来提高水电系统的安全性能,并保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②设计人员还应优化水电系统线路来源的设计方案,在保证水电系统运行稳定的同时,强化建筑的功能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2.4重视节能环保理念的应用

此外,设计人员还应重视节能环保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当前,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极大的产业,更应将环保理念彻底贯彻实施。①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对环保材料的使用,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应确保材料的使用达到最大化,减少对材料的浪费。②设计人员在设计外观的时候,应尽量利用当地材料,减少材料的运输费用与运输能耗。③设计人员还应重视节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如倒置式屋面技术等,在确保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的同时,加强对建筑成本的控制。

3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实践创新思维

3.1系统性的思考

建筑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设计中要树立整体的思维,充分考虑地理区位环境、天气因素等因素,考虑到建筑物对风力、排水、采光等的影响。在建筑物的设计活动中,考虑建筑物的实际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提出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案。系统性思维,要求在建筑物的设计活动中要考虑建筑物的时间因素,即建筑物从建设施工、装修维护,改造维修以及拆除新建等综合因素,在整个建筑物存在周期上充分考虑建筑物对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设计活动的预见性,增强建筑设计在建筑物的施工和维护中的积极作用,更好的实现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目标。

3.2可持续性思考

现代的环境越来越差,对各方面的要求都是以环保为主,当然也包括建筑行业,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环保方面的问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设计。设计时包括对材料的选择,材料也要用采用更加环保的,国家现在对环境问题是如此重视,所以建筑方面也要提高警惕。保证可持续性的建筑设计理念,不仅能对自然环境有所保障,还能使整个城市的环境和建设有很好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建筑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保持与时展一致的步调,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建筑设计人员应重视创新思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提高建筑设计的品位,使建筑设计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现代生活质量的要求。同时还应重视对环保节能理念的应用,顺利时展的潮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与统一,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峰,刘敏,段鹏飞.浅谈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过程分析[J].科技视界,2012,28:300,304

[2]孙力杰.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与方法实践研究[J].江西建材,2014,20:36~37.

[3]龚子骏,赖肖琼.浅谈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思维[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233.

[4]孙会安.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7).

环保运维方案篇9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管理;110kV线路;成本分析;设备选择

1.引言

为了实现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目标,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以建设过程为对象,以质量、工期、成本三大目标为核心,由此产生了项目管理的三大控制。这种以工程建设过程为对象的目标是近视的、局限性的,造成项目管理者的思维过于现实和视角太低,同时造成项目管理过于技术化的倾向。

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下的设计是一种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整个周期内价值最优化的方法,其目标是所设计的产品对社会的贡献最大,对建设方、施工方、用户和环境的成本最小。全寿命周期设计意味着在设计阶段考虑到设计成品寿命历程的所有环节,以求全寿命周期所有相关因素在成品设计阶段就能得到综合规划和优化。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指工程从预想(立项)到淘汰(退运拆除)的整个过程,一般可分为方案论证、设计规划、施工建设、投运使用、维护修理和退运报废等阶段。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观点就是要统筹把握装备的全寿命过程,使各个阶段互相衔接,密切结合,相辅相成。

从图1可以看出设计阶段是对项目立项后的最初贯彻,它决定着工程项目的施工和后期各阶段的方向。设计方案决定着施工成本、进度,也影响着运行阶段的能源消耗、运行维护的难易程度和费用高低、与环境的协调程度、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规模的扩展性、以及拆除回收的难易程度等方面。根据国外数据统计表明,在整个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中,设计阶段项目的累计费用在工程项目总投资额中的比例不到20%,但是对工程项目的影响程度达到75%以上。线路工程项目要在建设过程中节约投资,建成后安全稳定运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设计环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必需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线路全寿命历程中的所有环节,不仅考虑到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阶段,也将竣工后的使用维护、拆除、复原等阶段纳入造价管理范围,以求线路全寿命周期所有相关因素在设计阶段就能得到综合规划和优化。

图1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划分

2.全寿命周期管理

2.1基本原则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的核心,建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价值工程中的工程项目寿命周期成本,既包括工程项目研制、设计、制造、实验、销售的费用所构成的制造成本,又包括使用、保养、维修、能耗、保险、报废的费用所构成的使用成本,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是这两种成本的总合。任何电网项目都会产生运行成本,如污染环境需要治理费用,低性能的项目造成的影响如环境退化、林木减少、土壤和水体被污染均属于运行成本。现代人们习惯上比较重视工程项目的建设费用而忽视工程项目的使用费用。而实际上有许多工程项自的使用成本不容忽视,甚至大于制造成本。

为了达到工程建设和运行的最优化的目标,下面几点非常关键:

(1)确保线路全过程中的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

(2)从技术、经济和组织等方面对线路实施综合管理。

(3)重点研究线路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

(4)对线路全寿命周期实行全过程统一管理。

(5)重视线路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反馈,采取预防维护可以大大降低线路的故障率。

2.2基本理念

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理念,其主旨就是在项目前期策划阶段进行确定,指导设计人员从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角度对项目进行设计,对项目在施工难易程度、运行的能源消耗、项目使用者的舒适度和人性化、运行维护的难易程度、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规模的扩展性以及拆除回收的难易等方面问题和情况给予考虑,并提出相应设计方案以应对以上情况和问题。对于不同种类的项目,其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包括的方面有所不同。

图2线路工程项目中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

送电线路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设计不仅要考虑技术实现,还要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特点,结合地区电网的客观实际和发展前景,进而考虑到其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直至报废回收处置等问题。因此,具体的说线路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如图2所示,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可维护性设计、可施工性设计、可扩展性设计、节约环保性设计、人性化设计、可回收性设计、防灾与突发事件处理设计以及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化设计,这九个方面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全寿命周期。

2.3基本方法

根据效益极大化目标的要求,以及依据费用较小的项目比之费用较大的项目更为可取的原则来选择最佳方案,这种方法称为最小费用法。最小费用法包括费用现值比较法和年费用比较法。

(1)费用现值(Cp)比较法。

费用现值比较法实际上是净现值法的一个特例。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指定的折现率折算到建设初期(即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费用现值的含义是指利用此方法所计算出的净现值只包括费用(即支出)部分(各方案收益视为相同)。对各备选方案的Cp进行对比,以Cp较低的方案为最佳。

(2)年费用(Ca)比较法。

其计算表达式为:

式中Cp:费用现值;F:终值,其含义是指初期投入或产出的资金转换为计算期末的期终值,即期末本利和的价值;t:计息次数,即寿命期;p:现值,它表示建设初期的投资额或折算到建设初期的金额;Ct:寿命期(包括建设期及运行期)内各年度的费用支出;ic:折现率。

2.4设计理念的实现

线路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的最终实现需要业主、设计单位以及承包商的共同参与。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反映在设计方案上只是该理念的最初实现,但是如果设计方案中蕴含的设计理念得不到施工、运行阶段的实现,那么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不以设计方案的交付为标志,而以项目的最终建成交付和正常运行为标志的。从而可见,检验项目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的实现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并且存在一定的挑战性。由此,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措施来保证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的实现,具体方法如下:

(1)将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细化为各专业的目标;

(2)按照各专业目标制定各专业工程设计要求;

(3)构建集成化设计团队;

(4)业主和施工方参与设计工作;

(5)施工阶段设计单位保持与承包商的沟通。

3.全寿命周期管理设计理论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工程范畴和财务范畴。工程范畴主要涉及: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节约环保性、可回收性和工程设计的人性化、应对灾害和突发事故的能力以及工程全寿命周全成本的最优化设计等。财务范畴全寿命管理主要涉及:设备或系统的最初投资成本、设备初投资成本在不同方案时的比较、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的比较、设备故障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损失比较、设备的维护或更新成本、设备的退役成本等。在大石-思居110kV线路工程设计中,按照上述工程范畴的既定目标,进行逐项分解,具体分析并制定每个原则下的设计处理方案。

(1)安全可靠性设计

①对线路路径进行优化处理,尽量避让已有的各种矿产采空区、开采区、规划开采区及险恶地形、不良地质地段,尽量避让林木密集覆盖区;②通过收集线路所在区域的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并结合本线路所经地区已建架空线路采用的设计风速、覆冰厚度等资料,工程线路设计最大风速采用离地10m高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为23.5m/s,通过分析架空线路覆冰机理,取消了可研当中的5mm覆冰;③本工程采用垂直排列的双回路铁塔的设计,因为保证导线的供电可靠性是衡量线路可靠性的重要准则;④采用预交式防护金具及预绞式防振锤,方便施工和维护检修,更有效防止导线振动断股,提高了线路运行的可靠性。

(2)可维护性设计

全寿命周期理论中“可维护性设计”是指设计方案使工程在运行时维护方便、降低成本、不影响安全。①本工程选用2011版通用设计中1F1模块直线塔,该型铁塔为垂直排列双回直线铁塔,该型铁塔为常规布置,实践表明该布置在线路维护中是十分方便的。②考虑线路处于丘陵地带,将塔位排布地势较平缓的地段,靠近道路,保证车辆、机械设备、人员在运行检修时可以靠近输电线路设备附近进行操作;尽量选择成熟定型的线路设备产品,该类产品一般运行可靠,维护工作量小。我们耐张采用了使用寿命长于线路设计寿命的瓷质绝缘子,尽量减少维护更换工作。③在铁塔设计中,铁塔构件均采用角钢,用螺栓进行连接,组成塔架结构,在运行维护中便于检修和更换。在登塔措施上本工程一般直线塔及转角塔均采用弯钩式脚钉,脚钉一般采用m16×160的规格,按450mm左右的间距从下往上正侧面均匀交错排列。排列时,当遇到用脚钉代替螺栓时,则脚钉的直径及强度等级与所代替的螺栓相同。④预绞式悬垂线夹可有效的保护导线,抵御振动断股,且平滑的外轮廓减小电晕放电,延长了金具的使用寿命,且安装检查方便,提高了施工效率。

(3)可扩展性设计

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地区的用电量会逐渐加大,同时由于线路的建设规模一般按照一定时期的规划确定,而线路走廊属于紧缺资源,这就需要线路具有可扩展性。因此在大石-思居110kV线路的设计中,对可扩展性设计作如下考虑:①本工程导线选择双分裂2×JLHa3-335型中强度铝合金绞线,已通过相关计算充分考虑了导线极限输送容量裕度,避免运行中输送容量不够更换导线的问题发生。②按重庆地区污秽等级划分,本工程污秽等级为D级,导线采用瓷质绝缘子,按爬电比距计算后留有裕度,以适应将来污染源增加,通道污秽等级增高的情况。

(4)节约环保性设计

①在路径选择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保护环境的意识,尽量利用省、市分界地区,城镇、乡镇之间结合部,尽量少占用基本农田,避免大面积拆迁民房。②选用低能耗设备产品,减少能源损耗。③在满足线路运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线路路径、导线布置,尽可能压缩线路边导线之间的距离,使线路走廊宽度达到最小,减少房屋拆迁,减少树木砍伐,减少通道清赔的工作量和费用水平,减少土石方开挖、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保证运行的经济性。④尽可能采用生态施工法,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基础施工不可避免的要对水土流失造成影响,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基础形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⑤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使运行、维护方便,灵活地使用工程。⑥本工程采用的铝合金耐张线夹和预绞式悬垂线夹节能优势显著。

(5)可实施性设计

可施工性设计是指将施工知识和经验最佳地应用到项目的设计中,是可施工性研究的一部分。对项目进行可施工性设计可以使项目的设计方案便于施工,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大量的设计变更,从而保证项目工期和成本的节约,同时还要考虑材料、设备的可供性和施工的便捷性。①设计时分析所需物资的可供性,对线路沿线的建筑材料、土源、水源、运距等进行调查,提高设计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本次设计采用中强度铝合金绞线,该种导线形式可靠性高,施工工艺同普通钢芯铝绞线相同。③采用预绞式悬垂线夹和复合绝缘横担,施工方便、连接方式简单、防振性能好。④金具绝缘子优先选用通用设计型号,同时确保eRp系统中已收录该型号,安装采用螺栓连接,方便生产、施工、安装。⑤选用通用设计铁塔,该型铁塔已充分考虑安装工况的各种荷载组合,如双倍起吊、锚线、紧线等,对施工过程中因不同原因引起的塔型受力变化做了全面分析,提高了施工的便捷性。⑥通过优化路径,与可研相比,铁塔用量由41基减少为38基,节省了工程投资。⑦交叉跨越:推荐方案房屋跨越由可研5次减少为3次。⑧主要障碍物及拆迁:无房屋拆迁。⑨从施工角度看,通过优化路径,推荐方案大部分位于道路两侧,便于施工。

(6)可回收性设计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4R(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制造Remanufacture)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循环经济的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输电线路的寿命是有限的,土地资源也是有限的,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角度来看,输电线路寿命周期结束时,设计中考虑可利用性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加快进度,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对可回收性设计作如下考虑:①铁塔安装一般均采用螺栓连接,因此具备可更换可拆除的特点,这降低了设备回收难度,并提高了设备回收时的完整度。②线路铁塔多年运行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锈蚀,我们采用寿命评估技术,利用金属磁记忆检测、涡流检测、电磁探伤、红外热成像等技术对输电设施及线路进行失效分析及剩余寿命评估。根据线路寿命状况,利用热喷涂、热浸镀技术,对老旧输电铁塔进行防腐处理,重新投入线路使用。

(7)防灾和突发事件处理设计

①充分考虑承受各种自然灾害(地震、水灾、冰灾、火灾等),给工程的正常运行带来的危害,以确保在这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面前,工程可以最大程度维持运行。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情况,分别制定对策。如针对小型崩塌、滑坡及不稳定斜坡,设计考虑在路径选择时尽量避让,在避让不开的地段,需将塔位定在远离采石场的高边坡附近,以避免高边坡由于雨雪等因素而形成崩塌的危险。②严格执行防灾规范,设计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工程备用防灾或灾害处理系统,尽可能做到工程项目遇灾害时易损性小,灾后恢复快。如因外力因素、施工遗留等问题,输电线路的导线容易产生断线或破损,威胁电网运行。以前更换导线的做法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线路停电时间较长,而且修补点还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本工程线路采用预绞式接续条修复技术,不仅能够修复导线断线或破损故障,而且可以广泛运用于输电线路的抢修和一般缺陷处理。

4.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化设计分析

根据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明确了输电线路工程项目中设计优化的目标之后,就需要按照目标针对不同设备材料或必要环节进行分析比较,以达到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CycleCost,LCC)最优化设计的要求。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化设计覆盖了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要求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不仅仅要考虑项目的初始投资,更要考虑项目在整个全寿命周期内的支持成本,包含运行、维修、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在大石-思居110kV线路的设计中,我们对设计方案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现以下面几个方面为例作重点分析。

4.1导线选型分析

根据系统条件,本工程正常运行时最大输送电流为563.5a,线路正常运行需要最小经济截面为490mm?(J=1.15)。结合目前110kV线路工程经验,拟定本工程导线为双分裂方式,并根据最小截面要求对导线提出了4个方案进行比选。方案1:钢芯铝绞线,2×JL/G1a-300/25;方案2: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2×JL4/G1a-300/25;方案3:铝合金芯高导铝绞线,2×JL1/LHa1-165/170;方案4:中强度铝合金绞线,2×JLHa3-335。

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可得各种导线方案本期投资的经济比较表,如(下转第61页)(上接第55页)表1所示。

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JL4/G1a-300/25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受导线价格影响,初投资高于普通钢芯铝绞线JL/G1a-300/25,补偿初投资的花费最长需要16.12年;由于铝合金芯高导铝绞线JL1/LHa1-165/170交流电阻较低,同时电阻温度系数小,初投资增加很少,补偿初投资的花费最小为1.74年;中强度铝合金绞线JLHa3-335的导线本体较贵,但同样节能性能最好,补偿初投资需4.53年。

4.2杆塔选型分析

国网公司的2011版110kV输电线路通用设计塔型,采用通用设计塔型能加快设计、评审、材料加工进度,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提高工程效率和工程质量,相比之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导线选型专题中论述,选择最接近本工程设计条件的通用设计塔型,其中直线选择1F1模块塔型,耐张选择1F2模块塔型,能满足本工程各种需求。

1F1模块为海拔1000m以内、设计基本风速23.5m/s(离地10m)、覆冰厚度10mm,导线2×LGJ-300/40的双回铁塔,地线采用JLB-100。该模块为山区和平地共用一套塔型。耐张由1F2子模块兼,悬垂串按Ⅰ型布置。1F2模块为海拔1000m以内、设计基本风速25m/s(离地10m)、覆冰厚度10mm,导线2×LGJ-300/40的双回铁塔,地线采用JLB-100。该模块为山区和平地共用一套塔型。耐张由1F2子模块兼,悬垂串按Ⅰ型布置。

本工程设计基本风速23.5m/s(离地10m)、覆冰厚度5mm,导线2×JLHa3-335(基本参数和JL/G1a-300/25相当),地形为丘陵。可以看出1F1模块和1F2模块设计适用条件略大于本工程设计条件,更为安全可靠,并留有一定安全裕度,在施设阶段终勘定位时可以更为灵活的确定塔位。

4.3基础选型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结合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最终推荐直柱掏挖式基础、斜柱掏挖式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斜柱板式基础、岩石基础这5种基础。并根据各型基础经济性确定本工程选用基础时优先级如下:岩石基础>斜柱掏挖式基础=直柱掏挖式基础>斜柱板式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现场定位时,当条件允许的时候应尽可能的采用岩石基础,但应综合考虑是否会对全线造成影响,不能因为某一基塔优化而影响其余塔位。尽可能地避免选择需采用斜柱板式基础和人工挖孔桩基础的塔位。通过现场踏勘了解到,全线大部分地质适用于掏挖式基础,对于该部分基础,通过综合考虑后确定直线塔采用直柱掏挖式基础,耐张塔采用斜柱掏挖基础。并优化选择1基岩石基础。

经综合计算,同仅选择直柱掏挖基础、直柱板式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这三型传统基础选型方案比较。本工程所选基础方案共减少基础混凝土59.4方,基础钢材量35.46吨,可节省投资约27.06万元。

5.结论

本文详细分析了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概念,对于如何实现项目建设全寿命周期管理,描绘了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关系图。并针对线路工程项目中全寿命周期管理的9个基本理念进行了详细分析设计,对基于以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控制的导地线、基础和杆塔选型给出了最优推荐方案。

由于在一个项目工程全寿命周期内不同阶段有不同单位和人员参与,而项目参与各方拥有不同的知识和经验,要实现工程项目建设全寿命周期管理,还需要建立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管理,针对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使项目管理过程的全寿命周期集成化,从而实现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综合管理。并继续推行以施工图工程量为依据的施工,以尽可能压缩实施过程中的工程变更,控制工程造价,从而进行有效工程管理。

参考文献

[1]郑丽敏,武志涛,邹颖,丁子娴,续朦.全寿命周期管理在输电线路设计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11(增刊2):169-173.

[2]钟小平,金伟良.110kV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方法[J].结构工程师,2011,27(5):6-16.

环保运维方案篇10

由于生产需要,我公司使用了两台x射线,型号为smex-v8065b、cmex-78065,分别放于客运南站和客运西站,用于检查危险品、违禁品,两台射线装置都属ⅲ类射线装置。

我公司射线装置其安全和防护状况严格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辐射安全、防护设施的运行及维护方面,我公司射线装置其性能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定期检验和监测,检验频次一般为每年一次,检验结果由公司安机处负责存档;我公司的操作人员负责日常保养并做好交接记录,对使用射线装置的安全装置进行维护、保养。至于射线装置的维护,常规电器线路一般由公司电工负责维修,机身内故障送指定单位维修。射线装置在20xx年的使用过程中运行状况正常,无设备损坏造成事故。

二、在辐射安全、防护制度和落实方面,我公司成立了以法人代表为组长的“辐射防护管理”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严格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并将该项安全管理列入公司重网要议事日程,使辐射防护管理一直处于受控状态。公司规定所有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要求佩带个人剂量仪进行操作,做好个人防护,以确保安全生产。直至20xx年度未发生超级量照射和照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