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十篇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十篇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2:52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数字化

1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10年前那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我国商业银行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损失惨重,那时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几乎为零。在危机过后,金融业逐渐意识到了金融风险管控与防范的必要性,从而也开始引入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1]。之后,国家针对金融领域作出了深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依旧比较高。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主要将企业作为贷款对象,由于利率偏低,所以企业会加大借贷金额,但是很多企业并不具备良好的偿债能力,这样就会增加坏账出现的概率,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大量金融衍生品出现在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的创新更是五花八门。基于这一宏观背景,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金融风险逐渐增加,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也相对复杂,使得业务处理效率相对较低,从而降低了客户满意度,加剧了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这说明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控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2金融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策略

(1)在加快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步伐的过程中,应该借力我国金融领域庞大的数据生态系统。我国的数字化潜力十分巨大,并且具备强大的市场规模,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硬件基础[2]。商业银行在实现数字化风险管控与防范的过程中,需要积累庞大的用户数据体系,进而利用大数据思维与大数据技术快速精准地定位用户群体的诉求与需求,追踪社会资金的流向,优化客户体验度,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和规避银行资产端在资金回收方面存在的风险,即通常意义上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需要与科技企业强强联合,有效利用it行业最新技术研究成果,为数字化风险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另外,商业银行在发展实践中应该将第三方机构,如咨询公司等作为“外脑”,结合现代金融用户的诉求和需求制定科学化、优质化的业务流程,在整合最新金融科技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全面提高金融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业务办理效率、降低业务成本。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应该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变动,抓住市场机遇,提高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遏制金融风险的出现[3]。(2)在推进商业银行数字化金融风险管控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积极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加大it技术的投入力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中介机构的功能已经被智能化技术所取代。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讲属于中介机构,为了避免遭到市场的淘汰,商业银行必须要紧随时展步伐,积极引用现代科学技术,掌握新领域中的话语权,精准定位、锐意创新,实现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要积极与国际商业银行合作,以国际化视角面对各类金融风险,进而制定健全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

3结束语

推进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数字化转型是全面提高金融风险防范与管控效率的需要,是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国家金融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和工作者要意识到金融风险管控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与时代意义,结合实际情况,转变发展理念,变革工作思维,加快数字化风险管控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黎影.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7):145-146.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篇2

关键词:数字化;商业银行;业务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21日

在信息时代下,商业银行的服务方式与原来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正在改变着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商业银行的运作和提供的服务手段无不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点。信息技术为银行的现代化服务提供了基础,而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客户对银行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数字化信息时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观念和经营方式的转变

在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中,商业银行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观念和经营方式都会体现出数字化的特点,与传统的商业银行完全不同。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对客户服务和银行经营管理的完全数字化,控制风险,提高效益,是现代化银行追求的目标。

(一)经营管理观念的转变

1、信息技术提供先进技术使其经营更好的金融服务产品。信息技术系统成为商业银行的运作核心,信息技术在传统的商业银行中只是后台的服务部门,人们注重的是广泛分布的银行网点和对外放款带来的效益。然而,在数字化时代,商业银行的着重点已经发生了改变,关心的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先进手段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开发更好的金融服务产品。各类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间业务的推出将改变传统商业银行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局面。信息技术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巨大动力,改变着商业银行各种金融产品的形态,也改变着商业银行的面貌。传统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方面的考虑,一直是保守的,只会采用比较成熟稳定的技术。但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先于对手,商业银行已成为新的信息技术和金融产品的主要使用者。

2、客户信息管理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指导核心。信息化社会中,银行的各种信息成为战略资源,成为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对客户信息和企业经营信息进行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银行通过对客户情况进行仔细分析,确定那些对银行具有更大价值的用户,分析其特点,提供重点服务。客户信息和经营信息管理的目的是利用电脑系统强大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对企业的市场机会、业务品种、客户服务与支持、企业经营状况等各个方面给出完整的描述,最大限度地挖掘各类信息的潜在价值,并利用这些信息来加强企业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不断改进。它使得银行把工作的中心放在客户身上,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的具体体现。中国银行正在建立统一的企业数据模型,其中客户信息集(CiF)就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标志着中国银行在信息化建设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3、金融产品创新方式应以原创型为主。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中,原创型金融创新较少,导致现有的金融创新并没有有效的方法开发潜在的客户人群,没有达到理想的运营效果。在选择金融创新主要内容时,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选择原创型金融创新为突破口。这是因为:一是原创型金融创新已经成为现代国际金融创新的主潮流;二是在我国仍处在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中,原创型金融创新受到管制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更容易实现。

4、提升金融技术支持,加强金融人才培养。将新技术应用到金融创新中去,加大新金融技术开发的投入,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提高银行运营利润,形成良性循环,加快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强培养符合现代金融管理要求的人才,形成自己的金融创新团队,加现有员工的业务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创新意识和业务能力。

(二)经营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商业银行中,业务人员等待客户上门,而今天的商业银行在电子化设施的支持下提供的服务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范围。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数字信息化时代中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已经将银行的服务延伸到企业、家庭,客户不必到银行即可办理有关业务。网络化极大地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使银行的服务手段,服务界限、功能等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同时,由于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领导层的决策更加科学和符合企业实际,也更能及时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

二、信息时代下数字化成为商业银行公司业务的重要竞争力

科技创新变革了企业客户自身的业务模式,从而促使其金融需求改变;同时,企业客户对银行公司业务“数字化”的期望也在不断提升。波士顿咨询在2015年对银行公司业务客户的调研显示,超过70%的企业客户表示数字能力是评估银行对公服务水平的关键要素之一,客户认为数字化能力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信贷资源、网点覆盖力等银行过往的传统优势领域。

(一)企业客户差异化的数字金融需求。整体来看,企业客户认为交易(如支付、结算)预警和授权审批是接受度最高的三大数字化应用。不同规模的企业数字化需求存在差异,既体现在对数字化的需求强烈程度上,也体现在业务活动的数字渠道偏好上。与“互联网金融主要服务小微企业”的印象相悖,大中型企业更多应用数字金融服务,并几乎渗透到银行公司业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大型企业最希望通过数字渠道查询余额、支付,其次是与客户经理沟通、提出融资需求;而小型客户除了最希望通过数字渠道查询余额外,与客户经理沟通、开户、支付是其次;微型客户整体数字化渠道的要求程度较低,主要是需要进行余额查询,支付是其次,提出融资需求和外汇需求最低。

(二)在大数据定价、预测风险建模、资本和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应用也都在发生积极变化。例如,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定价,并将定价工具整合到客户经理销售应用平台中,而不是像以往很多银行通过另一套流程和系统进行定价,能够使客户经理更加方便易用、客户体验更优,从而实现更加整合、流畅的销售体验和客户体验。而完善的预警系统能为银行在流程各环节节省大量成本。仅运用银行现有数据进行分析,便可大幅提升风险洞察力,并可在价值链各环节创造出很多立竿见影的、长效的成本节省机会。短期之内,在“监控与评估”环节就能实现成本节约,有助于更清晰准确地进行风险的分类管理,集中精力评估重大风险,并提高中期干预工作的效率,提早进行必要的干预,同时还能提高风险定价的精准度。从中长期来看,可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让客户经理有更多时间,集中开展高附加值的销售活动;还可以大幅增加信贷授权数量,可为优质的客户提供贷款预审批服务。

(三)数字化端到端的客户旅程和机器人处理在流程中的应用,则能够帮助大幅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客户体验。对客户的深刻洞察以及数字化客户经理,能够实现端到端流程的实时可视化、增加透明度。在高绩效组织的基础上,以数据为本的数字化(基于应用)绩效管理机制,使绩效目标的制定更科学合理,并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保证激励及时到位。

三、如何通过数字化加强商业银行业务竞争力

为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构建多层次的数字化创新能力将是未来银行公司业务制胜的一大核心基础能力。纵观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许多“数字化先锋”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客户需求的深刻变化,并正在以端到端的方式改变银行公司业务的业务模式,这当中的核心价值驱动因素包括客户、产品、分销、定价、风险、成本、资本和流动性管理等,也包括端到端的透明度、高绩效组织等,数字化的影响无所不在。

(一)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获得全面深入的客户洞察,捕捉需求并使定制化服务成为可能。通过获取并分析店铺信息(如商品浏览数、评价、税务登记号等)、预付款可用余额、经营情况(如销售量、库存、营收等)和社交网络上与客户的互动等资讯和数据,生成独特的信用评分报告,进而向网店提供商业预付款,并收取一定的费用。相较于传统银行以获取财务数据为主的评估方法,通过对多元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加深入了解网店的实际运营情况与金融需求,进而提供风险承受范围内的更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二)数字化手段为产品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包括核心产品及增值服务。以中国工商银行数字产品创新为例,中国工商银行针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业务成长需求,推出了以满足日常账户和现金流管理为主的app,不仅可以自定义主界面、账户总览和报告,实现便捷的线上交易功能,数字化使增值服务的实现成本更低、更易实现。

(三)从传统的分销模式向数字化客户经理转型,提供定制手机应用、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帮助公司业务客户经理和产品专员提高生产效率。数字化客户经理,包括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客粜畔⒑图ㄐб潜砼獭⑹谐∽恃丁⑾售线索和业务进展管理、即时聊天等合作沟通工具、日程及任务管理等,以上各种工具应用提高了信息可用度、业务进展可视度、促进跨团队可视度和响应度,并提高了活动管理效率。

商业银行不仅要提供优质的服务,更要提供不断翻新的服务以吸引客户。信息化社会中商业银行各种新的服务无不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银行不断地采用一些新的电子化金融服务产品,越来越具有高技术金融百货店的特点。

在迎接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到来的时候,数字化银行也已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数字化在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正快速提高,已经成为许多领先机构的制胜法宝。因此,得出结论: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开展多层次的数字化创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自建、合作、合资等手段的灵活应用,尽快建立数字化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曾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1.3.

[2]赵健.商业银行创新产品发展状况探究[J].当代经济,2011.13.

[3]应海芬,林键.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J].企业研究,2011.10.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数字化;绩效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种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其中以商业银行的发展最为突出。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盈利性的企业组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通过加强自身管理体系的建设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则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发展的新思路。在内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绩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加强绩效管理系的数字化建设是当前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新方式,既有利于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增强绩效管理的科学性,也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在公正透明的绩效管理体系下更加主动的增强自身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为商业银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绩效管理发展概况

绩效管理是随着商业银行自主经营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而建立的,虽然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建设,绩效管理体系仅仅是名义上的存在,对于工作的评价更多地依靠人事考核。当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业银行从自身生存压力角度出发对绩效管理进行了一定的完善和建设,绩效考核规范性越发得到保障。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在商业银行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但是当前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数字化建设仍然有待发展,数字化的应用难以适应商业银行越发广泛的经营领域。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商业银行领域仍有80%以上的银行对于数字化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处于较低水平,仅有极少部分的商业银行初步实现了绩效管理的数字化。

二、开展商业银行数字化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受传统商业银行管理方式的影响,数字化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仍面临着管理理念欠缺、制度建设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等方面的不足。具体阐述如下:

(一)数字化绩效管理观念相对欠缺

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虽然得到一定的完善和发展,但是员工工作的评价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人事考核。传统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受管理层“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对于绩效管理的认知尚有欠缺。没有对数字化绩效管理方式对于商业银行经济效益创造能力打造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认知。数字化作为一种现代信息化管理方式,极易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排斥。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支持,推动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数字化的进程必然受到巨大阻碍。抽样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在数字化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多与商业银行自身数字化绩效管理理念相对欠缺有着密切关系。

(二)数字化绩效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

商业银行数字化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依托于切实可行的制度保证。但是当前受传统绩效管理方式的影响,在制度建设层面存在较大的缺陷。首先,在绩效管理的评价标准层面,绩效评价的指标可量化性不强,科学性相对欠缺,这使得绩效管理的基础不扎实,指标不明确的绩效管理对员工工作的评价可能产生不公平的认定,严重损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在组织结构层面,绩效管理部门在组织结构上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导致绩效管理的工作仍然面临领导的“节制”,人为因素对于绩效管理评价的干扰严重影响了公正合理。

(三)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

数字化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专业的数字化技术人才是关键。当前绩效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在整体素质和专业素质上难以满足数字化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需求。一方面绩效管理方面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绩效管理人员对于绩效管理的认知不到位,工作不严谨,严重损害了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其次,当前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对于数字化绩效管理的探索尚处在初级阶段,绩效管理人员的对于数字化的了解不够清晰,在绩效管理人员数字化技术培训方面的工作尚有欠缺,数字化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基础不够牢固。

三、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进商业银行数字化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在数字化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深刻掌握当前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妥善利用好数字化这一技术手段,能够更好的促进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增强商业银行自身盈利能力的目的,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绩效管理的数字化理念培训

商业银行数字化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领导层的支持。因此商业银行领导层应从银行自身的发展利益考虑,切实研究绩效管理对于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于绩效管理的关注力度,自上而下的带动商业银行全体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重视。除此之外,数字化管理以追求复杂项目指标的可量化为目的,正好适应商业银行不断发展的业务范围,管理层应当正确看待数字化的发展,准确把握数字化管理方式对于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价值所在,将数字化绩效管理体系做为推进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绩效管理对于员工自身也十分重要,是确保员工保持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从商业银行员工角度看,提高员工绩效管理理念,定期开展员工绩效管理的数字化培训,也是当前推进商业银行数字化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

(二)适应数字化管理要求,加强数字化绩效管理制度建设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绩效考核指标、岗位体系和薪酬体系认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数字化绩效管理将各岗位工作指标转换成数字化的指标,并对各部门的工作成果进行数字化转化,进行参考评价。在这种机制下,绩效评价更加合理公正有序。加强岗位体系和薪酬体系数字化建设,将各部门的工作指标和标准与商业银行绩效管理部门对接,借助数字化平台对各岗位部门的对商业银行发展的价值进行绩效评价。加强薪酬制度建设,在对商业银行各职能部门工作价值进行公正界定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薪酬分层体系。在组织结构上,应当保障绩效管理部门的相对独立性,确保绩效管理部门尽可能的不受领导层人为因素的影响。

(三)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强数字化绩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商业银行数字化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从技术和理论素养上建设人才队伍是数字化绩效管理建设的关键内容。专业的数字化绩效管理人员应当在数字化技术上过硬,能够结合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实际将数字化技术有效嵌入。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引入和培养两个途径进行。引入人才可以利用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络机制加强数字化绩效管理人才交流培养工作,引进具备数字化绩效管理经验的人才带动本银行绩效管理人才的数字化技能发展。再者,加强理论培训,组织商业银行数字化绩效管理的理论培训,提高绩效管理人员的升级,实现绩效管理人员由传统绩效管理方式向数字化绩效管理方式的转变。

四、结语

数字化是当前信息时展的重要特点,在信息的处理方面相对于传统信息处理方式具备而言,具备更加高效的特点。我国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绩效管理理念,加强数字化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高效数字化绩效管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彦博,周学春,王茜.Fintech时代商业银行零售客户标签体系建设与数字化营销应用[J].银行家,2018(01):88-91.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篇4

要闻速览

简讯

动态

重在科学发展

肖像

新征程新发展新跨越

正确把握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与内涵更好地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对信用评级公信力的分析与思考

非居民外汇账户管理政策整合探讨

基层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国库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上市金融业高管薪酬与业绩相关性研究

浅谈保险企业文化建设

浅析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及治理对策

大兴安岭林区经济转型的“H”型金融支持模式

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及防范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问题与对策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浅议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经营策略

《中俄博弈》献礼中俄建交60周年

《中俄博弈》全景透视中俄关系

蓬勃发展中的七台河市城市信用社

要闻速览

动态

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中美联合声明》全文摘要

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微型金融规范持续发展

加强盈利能力建设浅探

对新形势下外汇检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对破解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探讨

央行内部风险导向审计——探索与实践

会计信息产权分析

对新形势下人民币反假工作的思考

对制约国库职能有效发挥因素的思考

对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应急管理的思考

对基层央行领导干部开展履行职责审计的探讨

地方政府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中的职能定位与行为选择

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对农村金融的影响及对策

研究显示:贸易结构对货物贸易外汇收支影响显著

使用银联标准卡的好处

要闻速递

数字金融

声音

重回小政府

避险熊市

倾力打造五项工程促进业务健康发展

形势政策建议

切实提升基层人民银行制度执行力加强风险防范工作的思考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扩大黑龙江省银行卡市场规模

在金融发展与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层论坛上的演讲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催化剂——以伊春为例

稳定是基础发展是前提稳定是政治发展是大局——兼论金融“海啸”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对当前金融风险问题的探讨

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实现依法行政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篇5

[关键词]网络银行;数字化校园;信息化;财务缴费系统;

现代化的学校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管理信息化水平正在成为衡量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学校管理能否达到国内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标志。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数字化校园中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数字化大学提供全面的数据采集平台,结合大学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形成全校范围的数字空间和共享环境;为大学管理人员提供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的应用服务管理平台,是管理与管理科学化的必要前提和基本途径。将给全校师生带来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生活。

一、基于个人网络银行的财务缴费系统架设总体规划

1.财务缴费系统的总体结构拓扑图。本系统采用多层c/s架构,由于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就使得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建立在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上的连接数量将大大减少,并且是动态建立与释放连接,因此客户端数量将不再受到限制。当业务规则发生改变时,只需更改中间层服务器上的某个组件,而客户端应用程序不需做任何处理,有时甚至不必修改中间层组件,只需要修改数据库中的某个存储过程。

2.基于个人网络银行的财务缴费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二、架设基于个人网络银行的财务缴费系统硬件及软件条件

通用硬件设备包括发卡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前置机、银校转账服务器、一卡通应用服务器、接入服务器、磁盘阵列、交换机、路由器、加密机、发卡中心发卡设备。专用硬件设备包括消费pos、圈存机、自助终端、读卡器、充值机。通用软件包括scounix系列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win2000操作系统、sqlserver2000数据库。应用软件即各类子系统。

三、各功能模块设计

(一)网上交易的必要条件和客户端界面设计说明。本系统的上位机是依附于银行的安全机制,用户的银行卡消费全部发生于银行系统内部,因此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商户与网银中心的数据交互的特点:数据金额比较小,交易后对账机制,鉴于以上特点,在这一块上安全不要求太高,因此数据传输采用url方式,即本系统形成含有网银规定的接口参数form,用post方式向网银中心提交,返回信息同理,数据传输过程采用数字签名和dm5加密方式。归结如下:

1.网上支付使用条件。客户已在建设银行签约,申请网上支付服务,签约的账户(信用卡或储蓄卡账户)可用于网上支付,网上支付的结算范围不能超过建行网上银行的辖区范围。

商户与建设银行签定协议,银行为其提供结算账户与网上预申请密码等,网银中心受理并核发ca证书,建立商户信息维护表。

2.网上支付流程

(1)客户登录学校web网站,选择需办理转账业务类型。

(2)客户选择付款的银行——建行,确认后,商户代码、订单信息、合计金额通过浏览器url传到建行网上银行站点;网上银行自动显示支付页面,客户首先选择是否使用建行证书,然后输入龙卡号和密码,选择“确定”。支付信息经加密后传送到网银中心。

(3)网银中心接收客户支付信息,转发到银行后台业务处理系统。

(4)银行后台业务系统处理后,返回处理结果给网银。

(5)网银通知客户支付(扣账)是否成功。如果扣账成功,提示客户注意接收商户返回的送货信息;立即响应的商户,如果支付成功,网银将成功结果反馈给商户。若支付失败,不返回给商户信息。

日结时,商户与开设结算账户的建设银行(网银成员行)进行流水核对,对已支付但未得到商户确认的交易进行相应的处理。

3.客户使用建行证书。客户在商户网站选择建行支付后,被链接到建行网上银行网站。该链接将商户名、柜台号、定单号、金额,验证信息传到网上银行系统(建行提供无密钥的mac算法)。客户进入建行网上银行系统时选择是否使用建行证书进行支付。如果是建行签约客户,可以选择有证书支付。如果客户没有与建行签约,只能使用无证书支付。

4.网银系统返回信息。网银系统返回给商户成功或失败信息(按商户类型,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1)对于不需要实时反馈支付结果的商户,直接将支付结果通过浏览器显示给客户。

(2)对于需要实时反馈支付结果的商户,将支付结果返回客户,同时,如果支付成功,将结果和数字签名信息(注:签名算法和签名内容由建行指定)反馈给商户,签名校验成功后,进行后续处理;如果支付失败,不再通知商户。

5.学校的交易款结算与对账流程。学校在建行开设专用结算账户。客户在建行网上银行支付功能下付款,货款记入学校的专用结算账户(含定单号信息)。学校可通过浏览器登录建行网上银行,可实时查询网上支付流水,也可在商户本地数据库中查到支付信息(但建议登录网上银行查询),学校也可通过浏览器下载对账文件(支付流水清单),该文件上的每笔货款已成功支付。

(二)web客户端前台模块。web客户端提供用户与银行之间的转账服务,提供校园一卡通转账、学费缴纳转账及转账信息查询功能。登陆时默认为一卡通转账页面,用户只需在下拉菜单选择所需服务即可。

一卡通充值转账、学费转账两者类似,用户需填写自身验证(如:学号)及其他的相关信息,点击确定之后即可通过链接进入网银系统,最后用户填写银行的相关资料器,点击提交之后,由网银中心向学校银行接口机发送相应的转账信息,并返回转账成功信息。否则,返回失败信息,如:验证信息不正确、转账金额超出银行卡余额等。

转账信息查询:用户输入自己的学号,银行服务器根据学号查询相应的转账信息,如果有转账,向用户界面发送转账信息,否则,返回查询不存在。

用户消费查询:用户可根据一定的条件查询自己在校园的消费情况。

(三)后台管理模块。主要完成系统消息,如一些校内缴费、充值情况、站内公告内容管理等;系统参数修改,如修改商户、银行代码、等级考试等相关参数;数据校对,主要校对学校银行接口机上的交易记录与银行的记录是否一致。

(四)银行接口机模块设计。本子模块主要实现与银行服务器和圈存机的通信和数据处理,是整个系统的通信枢纽,接口机的设计主要包括:

接口机socket通信程序:接收并处理来自圈存机的验证信息。

接口机数据库设计:存储转账信息,以及基本的数据库操作语句。

pc机与89c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实现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主要用于设定圈存机的ip地址。

1.缴纳学费处理流程。银行服务器在接到缴纳学费的信息后,在更改用户的龙卡余额的同时,将接收到的相关用户信息生成唯一标识的订单号(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序列号)。然后将订单号经相关处理后(如md5加密和数据字签名),传送给学校银行接口机交由其进行相关的处理。学费缴纳不存在学生圈存的行为,当接口机接收到成功的转账信息后,财务中心的服务器会实时地接收到转账记录,为了确保正确性,财务处还需做数据校对工作。

2.“一卡通”充值处理流程。与学费缴纳的处理流程相似,银行服务器在接到转账充值的信息后,在更改用户的龙卡余额的同时,将接收到的相关用户信息生成唯一标识的订单号(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序列号)。然后将订单号经相关处理后(如md5加密和数据字签名),传送给学校银行接口机交由其进行相关的处理。当接口机接收到成功的转账信息后,提示用户充值成功,学生在确认转账成功后,到圈存机上进行圈存,为确保学生转账信息的安全和准确的到达接口机上,财务部门要采取相关的校对措施对数据进行有效快速的校对。

(五)圈存机模块设计。圈存机上用于控制信息的显示和信息数据包的通信,数据的通信包括:单片机与单片机的通信,单片机和pc机(银行接口机)的通信。主要工作有电路的连接,相关部件的控制和逻辑控制。

(六)系统后台数据库模块设计。总体设计思路:所有上位机软件只操作银行接口机上的数据库,银行接口机数据库中的表分二部分:(1)本地创建的信息表;(2)来自于一卡通中心服务器和财务处服务器上的表(通过合并复制技术保持这些表在三个不同数据库服务器上的同步和一致,即当银行接口机上对应的表数据发生变化时,一卡通中心服务器和财务处中心服务器的表数据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之亦然)。

1.数据安全保密设计。采用用户名和密码对sql2000服务器进行登录验证,充分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来弥补数据库安全漏洞,防止伪造非法登录数据库服务器。

只有特定的用户可以访问和查看数据。具有相应修改权限的用户才能更改数据,即基于角色分配权限模式,坚持“最小权利”原则。使用视图和存储过程以分配给用户访问数据的权利,尽可能不让用户编写一些直接访问数据的特别查询语句。

建立完善数据规则、关联性,维护数据的统一、完整性,形成一条健康的数据访问规则和数据之间的关系链。充分使用存储过程,减少网络中的流通量,加强数据的安全性。

2.网络通讯与数据安全。本系统的上位机是依附于银行的安全机制,用户的银行卡消费全部发生于银行系统内部,因此具有极高的安全性。数据传输采用url方式,即本系统形成含有网银规定的接口参数form用post方式向网银中心提交,返回信息同理,数据传输过程采用数字签名和dm5加密方式,上位机软件采用基于角色的权限代码防问、强名称制、验证码等技术。

上位机与下位机数据交互采用socket通讯,对接发数据进行加密,采用何安全方式待定。

读卡机与卡片的信息交互采用无线通讯,运用密码验对的机制,如:其卡的key-a密码/key-b密码必须与售饭机的密码一致),key-a密码=“xxxxxx”;key-b密码=“xxxxxx”;操作控制c10c20c30=xxx,另根据卡片出厂唯一的地址号进行加密设计即一卡一密,以保证读卡数据的正确性、合理性、防伪造性。

四、基于个人网络银行的财务缴费系统应用前景

以校园卡系统为平台,充分利用银行的金融服务,实现以人为本,从大学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管理,将满足大学数字化建设的需求及目的,将大大降低办学成本。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篇6

关键词:数字货币;支付结算

中图分类号:F83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1)-0058-04

一、数字货币的概念及现状

(一)数字货币的概念

自2016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召开以来,央行数字货币引起了国内学术界和有关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数字货币并没有统一的学术定义。根据维基百科的网络定义来看,数字货币是依靠校验和密码技术来创建、发行和流通的电子货币。数字货币技术彻底摆脱了传统货币使用的技术,完全使用基于互联网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包括区块链技术、密码算法技术等,以确保数字货币在网络上可以畅通无阻地使用。这个定义显然更侧重于互联网技术上的定义,在法学上对数字货币进行界定还存在一些障碍。在法学定义中,货币是一种动产,由国家发行,货币单位依基准定值的一种普遍的交易手段,具有法定唯一性、国家信用性和高度流通性三大特点。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2016年6月24日召开的首届大数据金融论坛上公开表示,从货币的本质看,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只有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才是真正的货币。同时,盛松成认为,与现有电子形式的本位币不同,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将可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分散式账簿特点的本位币,并涉及包括移动支付、可信可控云计算、密码算法、安全芯片等在内的其他相关技术。此外,周小川也表示,中国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应当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原则的管理。因此,本文讨论的数字货币是狭义的数字货币,特指由国家发行的数字化的货币形式。

(二)数字货币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数字货币的体量较小,现今的数字货币市场仍以Bitcoin为主,但ethereum、Ripple、Litecoin、ethereumClassic等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被誉为Bitcoin2.0的ethereum,其作为新型数字货币,现已超越Ripple和Litecoin成为全球第二大数字货币。在众多的数字货币中,市值超过一亿美元的数字货币有四家,市值超过一千万美元的数字货币有24家。以市值排名前五的数字货币为例,截至2016年10月份相关数据如下:

由上述数据可知,Bitcoin始终是数字货币的主流,其交易数据等信息也相对容易获得,而其他体量较小的数字货币则很难获得相关交易数据。值得注意的是,Bitcoin仅在2016年10月16日单日的过去24小时交易量就已高达3789.78万美元。另外,根据coinbase的数据,2015年Bitcoin日均交易量高达20万笔,较2014年上涨了136%。可见,数字货币正在逐步替代纸币的支付功能。然而,考虑到数字货币作为新生事物仍存在很多不成熟之处,很可能会给我国的支付体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全面广泛推行数字货币之前对其与支付的关系进行梳理研究。

二、数字货币与支付的正向关系

(一)数字货币可促成更为经济、高效的支付体系

与传统纸币相比,发行数字货币能有效降低货币发行、流通成本,提高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同时数字货币也会改造传统的支付清算流程。数字货币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处理,实现实时验证和审批,将极大减少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利用技术的公正性和不可篡改性,能大大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和事务处理的纠纷。其一,在发行环节,数字货币不需要支付实体货币发行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其二,在交易环节,数字货币完全使用电子方式记账,不需要建立和维护个人账户;其三,数字货币交易账簿唯一且不需要货币清算,减少了实体货币交易中的环节,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如果银行或其他实体同意使用一个不需要中央银行记录的公共账户,并允许每家银行持有一份分布式总账副本,国内和跨境转账汇款都通过区块链技术使用数字货币点对点进行,则结算可能不再需要中央银行经营的账户,一方面将减少央行的成本和维护费用,另一方也将改变监管形态。中央银行将由支付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支付行为、支付安全的监管者、保障者,监管对象从有限的大型的分中心(商业银行)转向无数个体交易者,监管技术和手段的要求更高,维护金融安全的责任更加重大。也就是说,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可实现“点对点”支付结算,不需要借助第三方中心化机构,这将有助于我国建设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我国支付体系,提升支付结算效率。

(二)数字货币有利于支付活动的全球化

数字货币是在全球化超级数据库系统中产生、流通的,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各节点和参与者共同认证,不受国域、地域限制,具备天然的国际货币属性。随着跨境电子商赵谌球的发展,国与国之间大宗商品的支付,极有可能由主流的数字货币完成。众所周知,跨境电商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跨境支付”问题,其涉及到外汇管制、跨境物流配送、出入境海关查验、网上交易的监管条件等。目前,跨境支付渠道都掌握在国外金融大鳄Visa、master手中,中国银联虽然已经在海外开拓,但基于传统的金融协议跨境支付手续费高昂,同时由于国际间的汇款一般至少在3天之内,各种不可预测因素一直令外贸商家头痛不已。而数字货币则可利用p2p网络的跨国界性,实现转账的瞬间到达,而且费用低廉。数字货币可充当各国货币的媒介,其最终将起到“国际物联网、贸易间的结算、结汇”的作用。数字货币有利于制造全球化的快流通,并且流通领域愈大、范围愈广其适用价值愈高。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贸易加速发展,交易的规模和频繁程度使得数字货币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

(三)数字货币支付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

数字货币在技术上记录了货币整个生命周期的关键信息,其基于分布式记账,资金流向可追溯、交易信息可永久保留,每个交易行为的来龙去脉都得到清晰记载,监管人员可能无需到现场检查,在后台就能跟组监督资金的流向,提高反洗钱、反恐等监管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也就是说,数字货币可以记录包括货币产生、支付原因、支付路径等交易信息,数据的完整和开放,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从中找到具有价值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会交易的公平和效率,调节资源配置,节约社会资源。

(四)数字货币支付有利于推动共享金融发展

无论是技术还是制度层面,数字货币都契合了共享金融的核心理念。首先,数字货币无需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就能进行远程交易,还能和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类现代技术对接,配合日新月异的移动技术,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其次,基于数字货币的金融服务具有“海量交易笔数、小微单笔金额”的小额、便捷等特征,在便民服务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填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满足大众对业务融合、安全便捷、标准规范的高质量金融服务的要求。此外,数字货币还可有效解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信息不对等、暗箱交易和难于监管等问题,有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简化了数据处理的流程,更降低了保持数据一致性和交易可追溯性的成本,使得普通民众能够享受到金融发展带来的红利。

(五)数字货币支付有利于创造新兴金融业态

数字货币的发行,可能会弱化银行的部分传统功能,将助力其开拓新业务领域。比如区块链技术的使用,使大量人力资源从琐碎的、操作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智力密集、附加值高的工作。银行由资本运作的大中心,转变为服务导向型、产品特色型的新型金融机构。可以细分银行业务的各个传统领域,建立以客户体验为导向、以互联网低成本扩张为手段的业务模式,抓取被银行忽视或未能享受银行基础服务的客户群体。

三、数字货币与支付的反向关系

(一)数字货币可能会构成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竞争压力

如果允许个人和企业持有数字货币钱包,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点对点的实时交易,那么将大量压缩银行的支付业务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并导致资金大幅流出银行系统。如果数字货币只是取代现金,没有利息,也不具备商业银行账户的任何功能,人们还是会把大部分钱存在商业银行。如果数字货币只是减少了对实物现金的需求,可能会令小额支付系统运行更高效;数字货币若仅局限于模仿现金的职能,它对纸钞需求量的影响可能要大于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影响,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但即便如此,现有银行存款仍会部分流失,数字货币与银行账户越相似,存款流失就越明显。这种存款流失呈逆周期变化,即市场融资承压时资金会流出银行,风险厌恶情绪低落时资金回流银行。存款从负债经营的商业银行移至中央银行会产生两个重要影响:一是存款会更安全;二是会削弱银行的信贷供给能力。当前,零售存款主要用于银行发放流动性贷款,而贷款无法在公开市场出售。如果此类账户大量同时关闭,银行将失去满足需求的流动性资金来源,从而更多依赖于资金批发市场,而危机时这一融资渠道被证明是相当不稳定的,其结果将是商业银行减少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只有流动资产,现金不可能枯竭,因此不会遭遇挤提,这是问题的关键。

(二)数字货币支付将衍生较大的支付风险

相对于现在的货币支付系统,数字货币系统有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风险,特别是来自互联网的危险,例如黑客的入侵,数据混淆等。传统的货币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可通过一些安全手段隔离了外界威胁,然而数字货币系统有可能是一个开放系统,其将直接面对外部的安全威胁。通常情况下,数字货币会存储在具有保护数字现金安全功能的数字钱包中,而数字钱包则一般会利用加密工具来保护数字现金。但问题是,一旦密码被盗,数字货币就很可能会被盗走。再者,大多数的数字货币模仿现金交易,具有相对匿名性的特点,而且支付一旦确认其操作一般是不可撤销的,从而导致如若丢失则很难追回的窘境。而且,目前我国对数字货币交易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并没有法律约束和明确规定,故而数字货币在欺诈、伪造、丢失或被盗的情况下,很可能无法清楚阐明责任问题。因此,在现有科技水平和机制下,相较纸币或以法币作为基准的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的支付风险会更大些。

(三)数字货币将产生一定程度的结算风险

一方面,大多数数字货币支付机制表面上并不存在流动性或信用风险,但支付数字货币使用的第三方机构则需要管理数字货币和其他货币的流动性,这很可能将结算风险引入到支付系统中。也就是说,与数字货币相关的制度安排将带来一定程度的结算风险。另一方面,数字货币交易系统存在明显漏洞,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其一,数字货币资产无法与所有人建立强大的映射关系,钱包数据可被窃取或遗忘;其二,部分数字货币并非真正的开源,比如有的数字货币源代码掌握在数字货币运营商手中,这存在极大的道德风险,数字货币运营商有可能通过屏蔽部分ip地址的方式窃取投资者的数字货币。

(四)数字货币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支付功能规模化的实现

数字货币汇率不稳定、币值波动大,是数字货币支付功能规模化实现的最大障碍。币值的不稳定既会影响消费者持有数字货币的信心,也容易造成交易中的某方出现“隐性”损失,而这些都最终影响数字货币支付功能的实现及推广。

(五)数字货币将导致支付机制风险的转移

在传统的零售支付系统中,支付机制的风险通常是由金融机构承担的;而在数字货币机制下,支付机制的风险则由终端用户直接承担。值得一提的是,数字货币机制的操作风险程度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机制的设计。

(六)数字货币的成本优势较难延续

数字货币支付的突出优势之一在于支付成本较低,但伴随监管的强化、经营的推进以及外界的竞争,数字货币的成本优势能否延续值得关注。一是监管的强化会增加数字货币的经营成本,这部分成本将会被分摊到用户身上;二是数字货币与传统支付的成本累积过程与阶段不同,未来可能会面临网络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的增加,增长的成本也将会分摊到商家或者用户身上;三是传统支付面临竞争压力,也可能会降低收费或者吸收数字货币的技术,数字货币成本优势会被缩小。

全球经济带动了数字货币的形成和发展,而如何有效地促进数字货币的诞生以及更好的促使数字货币的长足发展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问题。作为支付系统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监管者,以及支付系统研发和创新的催化剂,中央银行有责任提高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央行推出并流通数字货币很可能会对线下传统支付清算和金融体系构成较大冲击。因此,数字货币的设计应立足经济、便民和安全原则,切实保证数字货币应用的低成本、广覆盖,实现数字货币与其他支付工具的无缝衔接,提升数字货币的适用性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蔡制宏.数字货币发展状况、可能影响及监管进展[J].金融发展评论,2015(3):133-138。

[2]樊云慧,栗耀鑫.以比特盼例探讨数字货币的法律监管[J].法律适用,2014,(7):48-52。

[3]蒲成毅.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2,(5):81-89。

[4]谢平,石午光.数字加密货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金融研究,2015(1):1-15。

[5]俞佳佳.数字货币功能探索及思考[J].海南金融,2016,(3):79-83。

[6]张正鑫,赵岳.央行探索法定数字货币的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2016,(17):28-30。

theResearchontheRelationshipbetweenDigitalCurrencyandpayment

GUoXiaomei

(weinanmunicipalSub-branchpBC,weinanShannxi714000)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篇7

【摘要】通过对20名商业银行理财经理的关键事件访谈,初步建立了相应的胜任力模型。结果发现:在理财经理胜任力特征中成就动机、目标追求、人际交往理解力、公关能力、客户判断、经验开放性、勤奋敬业、韧性坚持、灵活性、应变能力为鉴别性特征,以及一些基准性特征。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行为事件访谈;商业理财经理

1.引言

随着国内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银行业的蓬勃发展,各大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今,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更趋向于管理和服务方面的竞争,并且各家银行均以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来实行战略规划和管理。并且,理财业务则是近几年各大银行抢占的热点业务之一[1]。近几年,随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理财经理负责制逐渐引入业务管理中。越来越多的银行实行理财经理负责制,对业务进行更加有效更精细化地管理。理财经理的角色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2]。然而,综述以往研究发现以下问题:(1)理财经理的胜任力特征无清楚界定[3]。(2)尚未建立有效的团队协作机制[1]。(3)特色理财方案缺乏[1,3]。(4)第三方理财公司尚未成熟[3]。(5)理财经理资格认证不统一。究其原因则在于商业银行理解经理胜任力特征未能得到明确地界定。

根据Spencer等的概念,笔者将理财经理胜任力界定为能将商业银行中表现优异的理财经理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或行为技能[4]。然而国内仅有部分学者关注间接地关注了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胜任力的研究。如魏均和张德通过对国内3家商业银行进行调研,对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得出国内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胜任能力结构模型是由6大类胜任能力构成,即把握信息、拓展演示、关系管理、自我激励、参谋顾问和协调沟通。

鉴于以上现状,本文在回顾以往胜任力研究的基础上,对某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进行广泛的胜任特征访谈,以收集大量有关银行理财经理胜任力特征的信息,以构建符合商业银行理财经理的胜任力模型,以便为国内金融业选拔相应人才作出特定贡献。

2.研究方法

2.1被试

以江浙沪地区的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为访谈及调查对象。访谈对象包括绩效优秀者和一般绩效者,其标准为:(1)在同一企业从事理财经理工作满2年以上;(2)在此期间,绩效表现优秀或表现平庸的时间需持续10个月以上。最终,选取的访谈对象中包括12名优秀绩效理财经理和6名一般绩效理财经理,其中,男性分别为8名和3名,女性分别为4名和3名;平均年龄分别为32.26和27.45岁;平均工作年限为6.82和2.45。

2.2程序

2.2.1确定编码词典。以Hay公司基本胜任力词典和Spencer词典为蓝本[7],用一份访谈文本,由3名研究人员独立编码,然后讨论,使编码趋于一致,并补充词典。该词典共有39项胜任特征,每项特征均包括:名称、定义、核心问题、相关特征、行为等级及典型行为描述,由成就动机、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素养、个性特质和思维创新5个部分构成。其中(1)成就动机主要包括目标追求、产品认同、工作认同、成就动机、成就导向、奖励期待。(2)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交谈引导、外向亲和、团队合作、沟通能力、人际交往理解力、公关能力、关系建立和维护、人际合作、影响力。(3)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搜集、客户中心意识、客户判断、规划和执行能力、资源整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商业敏感、市场导向、学习创新。(4)个性特质主要有情绪调控、自信、经验开放性、勤奋敬业、韧性坚持、责任感、乐观、主动性。

2.2.2访谈过程和录音文本转录。根据行为事件访谈法,请其详细阐述工作过程中三件成功/满意的事件,以及三件失败/不满意的事件。事件主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过程前后的心理感受等方面详细描述。并且,主试在被访对象描述完一个事件后,会对事件的主要内容进行确认。随之,整理录音,转录文本,编号打印,产生20份访谈文本,共计11.25万字。这是提出概念化的胜任特征最基本的原始数据。

2.2.3胜任特征编码。本研究的编码工作由2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进行。编码前,先对两名编码人员进行培训和试编码,待两名编码人员的一致性达到较高水平时,让其对所有访谈文本材料进行详细编码。

2.2.4数据统计和模型建构。统计指标有访谈时间、文本字数、胜任特征频次、平均等级分。数据处理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根据优秀组和普通组每个胜任特征频次、平均等级分的差异检验结果,建构商业银行理财的胜任力模型。

3.结果与分析

3.1访谈字数与访谈时间分析。首先,为了排除优秀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的胜任力特征差异并非由访谈长度而造成的,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之间的访谈长度进行差异比较。优秀组的访谈长度平均为6473.50字,访谈时间为2450.33秒,而一般组的访谈长度平均为5795.75字,访谈时间为2210.17秒。根据差异比较分析可得,在访谈长度上,两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t=1.372,p>0.05)。

3.2胜任特征平均等级分差异分析。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还需进一步分析优秀绩效组和一般绩效组所有胜任特征上的差异。由于平均等级分是对个体胜任特征的最稳定的反映变量,因而选择对优秀绩效组和一般绩效组的胜任特征平均等级分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优秀绩效组和一般绩效组成员的胜任特征存在某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成就动机、目标追求、人际交往理解力、公关能力、客户判断、经验开放性、勤奋敬业、韧性坚持、灵活性、应变能力几个维度上(p

4.总论

本研究经过详细的工作分析,充分的访谈和准确的数据分析后,发现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胜任力特征主要包括成就动机、人际交往能力、职业素养、个性特质、思维和创新五个维度。

第一,成就动机指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第二,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主要从交谈引导、沟通能力、人际交往理解力、公关能力、关系维护能力几类特征来反映。第三,职业素养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包括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本研究发现,客户判断、规划和执行能力、业务技能、信息搜集、商业敏感几类特征是对理财经理职业素养较好的反映因素。

最后,从本研究得出的胜任力结构可以看出,对理财经理不能只关注单一的能力,而是要综合权衡各素质和能力,此研究结果为理财经理的选拔、培训和自我发展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宇靓,张晓艳.我国商业银行理财服务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30-32.

[2]..商业银行理财经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10,32(6),83-85.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篇8

关键词:支付工具发展趋势新型电子工具储值卡

一、支付工具的演变过程

1.支付工具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商品生产开始萌芽,这时候人类开始了相互交易劳动产品,这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此时人们开始了物物交换——一种物品或劳务交换另一个物品或劳务——来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例如1只绵羊和2把斧子相交换,用公式表示:1只绵羊=2把斧子。这时候的交换带有偶然的、个别的性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分工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发展,剩余产品多了,这样交换范围扩大了,交换已经不是偶然的行为,而是经常的行为,从而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支付工具的雏形了。由此可见,支付工具是商品交换和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2.支付工具的发展规律与经济学现象

1473年世界上第一家银行在意大利的威尼斯问世,是支付系统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随着经济的发展,支付工具也经历了以下的阶段。

(一)实物支付阶段

从实物交换到货币交换的转变是支付技术发生的第一次重要变革,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统一地表现在一种贵金属商品如黄金白银上。贵金属黄金或白银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货币,并具有支付工具的职能,这是实物货币(commoditymoney)阶段。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小标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1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以金银作为货币,几乎是所有国家共同的历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币值稳定,便于携带;(2)价值大,易于分割;(3)不受场景、季节的影响、易于贮藏;(4)具有同意的价值衡量标准。

(二)信用支付阶段

众所周知,支付工具是历史的产物,其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始终与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纸币(paper-note)的出现时支付技术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革。纸币是在信用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由国家印制、强行发行并代替金属货币使用的价值符号。从由贵金属做后盾的纸币发展到与贵金属无关的纸币,意味着货币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信用货币阶段。

(三)电子支付阶段

支付系统正在进行着一场变革,电子支付系统整逐渐取代传统支付系统,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也在发生变革。一种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而使用的资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电子货币”。电子钱包、网络货币的出现不仅从支付方式上进行了变革,而且从货币本质上对现代金融理论以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挑战。

二、新型电子支付工具发展

电子支付系统要求高度的安全性,因此传统的电子支付系统在封闭性网络下采用集中清算方式,封闭性的集中清算方式相对安全,但交易成本也较高。开放性网络上所进行的电子商务,交易在线上实时完成,若支付采用离线交易(例如e-mail、传真告知卡号),不但手续烦琐,交易成本高,而且隐私外泄、伪造仍可能存在。所以新型的电子支付工具开始发展。

(1)电子信用卡:电子信用卡是指使用者在开放性网络上购物,直接将信用卡号输入,实时完成付款的电子支付系统。由于信用卡属先消费后付款,银行有信用风险、认证、利率等成本支出,手续费无法降低,小额的买卖可能被商家拒绝,而电子信用卡可弥补一般信用卡支付清算的缺点。电子信用卡交易过程是直接在网络上传送信用卡号,使消费者立即完成网络购物付款。虽然在开放性网络上,电子信用卡、电子支票等可以作为实时的支付清算工具,但这些方式并非完全在开放性网络上进行,消费者与店家的付款信息虽在开放性网络上进行,但收单银行、信用卡组织与发卡银行相互间的存款移转,仍要通过封闭性的a银行网络,但资金移转更有效率,而且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电子钱包:电子钱包实际上是基于银行卡发展而来的一种电子货币。目前所指的电子钱包通常为包含智能芯片的多用途预付卡。电子钱包与传统信用卡的最大不同,是它的多用途性、无时效性(通常没有有效期的限制)和匿名性。它像钱包一样存有现金,无需授信和授权,可以在任何装有poS终端的场合用来购物和消费,消费金额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内存现金的数量,而且在内存现金用完后,可自动将银行账户上的钱转入该电子钱包。

(3)网络货币:(电子现金、数字现金、虚拟货币、数字货币)。网络货币(cyber)是用一串经过加密处理的数字来代替现金。比起电子钱包,基于卡片形式的电子钱包使货币以卡为载体,而数字现金则连卡的形式也没有了,货币仅仅表现为计算机中的一串数字流,支付表现为二进制数字流从一个计算机转移到另一个计算机中。

三、电子货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电子货币的发展对中央银行和其他政府部门提出了若干政策难题,中央银行主宰的权利地位也会受到侵蚀。货币政策的运行体系,中央银行的监管能力,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还有其他的政策如消费者保护、竞争法规等等,对于不同的国家会有差异。

电子货币在网络上跨国界支付的形式对罪犯特别有吸引力,因为罪犯可以将非法活动所得快速转移到法律薄弱的国家。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会产生很大影响。由于使用电子货币的目的就是替代流通中的现金,电子货币的使用将会减少流通中的现金,因此会改变货币的流通速度。另一个影响是对银行储备金或中央银行储备的影响,这将会使中央银行对于市场利率的操作变得更加复杂。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取决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取决于电子货币替代现金的程度。

电子货币发展中涉及的有关法律、税收问题,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尚未见到整体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的有关文件。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篇9

保持定力,和而不同

2008年至今,国内经济环境经历了一轮波浪起伏,从金融危机余波,到四万亿后遗症,GDp从高增速到新常态,股市从疯狂到平寂再到风生水起,中国经济正经历一个完整周期的考验。在这个周期里,城市商业银行群体体验过风光,也品尝到苦涩。2013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包括众多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集中暴露,增长势头放缓,盈利指标下滑,与此同时,承德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承德银行资产总额达到425.39亿元,比年初增加93.3亿元,增幅28.09%;资本利润率(Roe)29.4%,资产利润率(Roa)2.07%,而同期国内上市银行这两项指标的平均水平则分别为17.95%和1.23%。需要补充的是国内上市银行商业银行的Roa和Roe已经连续4年下滑,尤其是在2014年下降十分明显。在国内银行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承德银行却逆势而为实现大跨度增长,经营指标也同样表现优异:资本充足率11.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8%,流动性比例72.84%,拨备覆盖率1207.22%,抗风险能力稳步增强;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特别是在全国各地以及承德本地信贷风险加速暴露的情况下,承德银行的不良贷款依然实现“双下降”。在王振廷看来,承德银行之所以能够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保持高增速、高效益、高质量的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两点:定力与耐力。“定力是别人动摇的时候我们更坚定,耐力是别人放弃时我们更坚持”。以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为例,小微企业市场是国内很多中小银行的生命线,许多小银行的战略定位一直也是围绕中小微企业展开的,过去多年的发展也得益于此项业务。但是,随着国内GDp增速放缓,中小微企业抗经济波动性差的弱点开始暴露,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就体现为小微业务不良率上升较快。尽管政策面不断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金融的投入力度,仍有不少银行开始小微业务上犹豫不定,更有一些机构在小微业务上有所倒退,面对中小企业还款困难,一些银行甚至限贷、抽贷,这其中不乏历来以小微业务作为拳头业务的城市商业银行。

王振廷认为,之所以这一两年有些机构在小微业务上表现骑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决心不够,心存侥幸;二是定力不够,恒心不足。他认为,中小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服务,这是由中小银行的市场地位和天然属性决定的:中小银行大多脱胎于地方城信社、农信社,与地方经济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在服务中小上有着天然的基础和优势,这是市场给予中小银行最佳的生存发展空间,也是过去十年来被实践所证明了的最优发展路径。放弃小微企业,等于自断臂膀,放弃自身的优势,以不熟悉的业务或业务的短板去跟别的银行竞争,短期或许可以规避小企业风险暴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长期看,却是给业务发展埋下了更大的风险隐患――大企业做不了,小企业不想做,新业务做不好,在市场中丧失竞争力。

承德银行的主要企业客户均来自中小微企业,在经济下行期这些企业也难免受到影响,承德银行为此积极走访企业展开调研,通过调研发现,一些贷款逾期的企业本身并不存在恶意逃贷的倾向,企业基本面也没有发生根本性恶化,有的由于受上下游企业影响,有的由于暂时资金周转不灵,导致企业不能按期归还银行贷款。在做了相关调查研究后,承德银行决定非常时期与中小企业共度难关:首先对那些有主动还款意愿且仍在正常运转的企业始终坚持“不撤贷、不惜贷、不限贷”的授信政策,为企业在困难时期造血、输血,与其一道共度难关。其次,坚持小微金融特色化经营,加强市场细分,主动为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比如2014年承德银行打造了以poS机资金归集、活性碳、食用菌产业链、科技型企业商圈等特色业务为主的品牌支行,为细分客户市场、改变同质化竞争模式做出了有益尝试,成功探索并搭建“热河卡特惠商圈”,优质商户超过150家。再次,加强风险防控,坚持客户优中选优。王振廷认为,好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关键在于银行能否发现这些客户,挖掘出并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对于那些动机不纯,恶意逃贷的企业则要从源头上切断。为第一时间把握风险信号、排除违约隐患,承德银行建立了涵盖定期检查、滚动检查、交叉检查、重点专项排查等方式的授信风险排查机制,及时发现违约苗头;研发上线了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具备了多元化额度控制、预警信号智能探测、客户评级与维护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对信用风险各个环节的嵌入式、流程化管理。

多年来,承德银行用心对待客户,也从客户那里收益匪浅。“很多客户从一个小商铺开始,承德银行支持他发展壮大,反过来他们也始终对于承德银行不离不弃,并没有因为发展起来了就投奔其他银行了,我相信人与人之间也好,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好,以信任和真诚为纽带最终要比以利益为纽带来的更加稳固”。“关于小微企业,每一家银行都将其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承德银行也是如此,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承德银行不但这样说,也这样做了,而且这个方向永远不会改变。”

保持定力不是一成不变

2014年,面对国内商业银行大多面临着盈利增速放缓,以及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双升”态势,各家银行开始认真思考创新转型发展,在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塑造核心竞争力的的同时积极引入“互联网+”的思维,大力实行“创新驱动”战略,以经营模式、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来驱动商业银行更好更快发展。

多年来,城商行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外部高速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得益于扎根地方经济并不断吸取养分,同时不容否认的是也得益于利率非市场化环境下传统的刚性利差。王振廷看来,在p2p等互联网金融和股市繁荣带来的存款分流、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预期带来的双重压力下,使得商业银行坐收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不能持久,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带来的不良贷款的增长,以及净利润增速下滑等现象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需要面临的一个长期的生态环境,即商业银行发展新常态。“中小微企业是我们发展的根基,但是要建造承德银行这座大厦,还需要不断添砖加瓦,不断创新,不但是业务品种的创新,还要有业务结构的突破。”

为此,承德银行首先不断优化业务结构,积极推进零售业务转型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设立零售业务部,专门从事小微业务营销、管理和组织推动工作;推出了“速易贷”、“助微贷”、“承易贷”三大系列产品,涵盖30多个产品种类;稳步推进小微信贷中心的筹建工作,届时将形成涵盖业务管理、财务核算、产品开发、人力管理、风险防控等全面功能的独立微贷业务运行系统,使微贷业务更加专业化、系统化。

其次,探索资金市场新平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了资金市场的十大“首次”突破,首次加入中国交易商协会,首次加入上海资金清算所,首次加入冀银合作平台,首次与兴业、平安、民生等大型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合作;首次购买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nCD),首次开展了异地存放同业业务,首次购买了异地非保本理财产品,首次购买了债券品种中的信用产品,首次开展了债券买卖业务,首次创新票据业务。截至2014年12月末,全行资金市场日均资金占有量110.08亿元,实现收益5.28亿元,同比增长50%,成为前景广阔的重要盈利增长极。

保持定力,聚力攻坚

“承德银行一直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区域经济形势对自身的影响”,2015年年初,王振廷向董事会做了“凝心聚智、锐意改革,围绕转型发展核心开创全行‘二次创业’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当前,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一些冲击和挑战直接影响甚至终结了银行高速发展和高盈利的时代,经营发展亦开始步入新常态。信贷风险开始加速暴露,两高一剩、房地产、影子银行等领域的金融风险可能会继续发酵;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加速,导致银行存款分流、成本增高、贷款规模萎缩,盈利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对依靠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的冲击会越来越大;互联网金融在分割银行的储蓄存款、理财、小微贷款、零售业务的同时,更让金融交易脱媒加速,对传统银行经营模式形成了强烈冲击;随着存款偏离度考核、存款保险制度以及巴塞尔协议iii的全面实施,金融监管政策和监管环境也将发生深刻变化。立足省内、承唐两市来看,2015年经济下行趋势更加严峻,经济金融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承唐两地以钢铁、矿业、建筑房地产等为主导产业的经济产业链今年将遭受重创,房地产市场低迷将严重掣肘投资及钢铁、建材、家电、装饰材料等相关行业,“新环保法”的出台将对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行业实行强制措施,加之入驻承唐的同业银行机构更多,铺设网点更快,对资金和业务的争夺将更加激烈,银行业经营发展显得尤为艰巨,困难重重。可以说,在多重叠加影响下,承德银行的转型发展可能走到了十字路口,下一步如何顺势而为、主动变革,在中国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的过程中,抓住改革大势中蕴含的新动力和新机遇,实现自身经营转型的深层次突破?是需要承德银行深度思考、反复实践的难题和艰巨任务。

“过往,承德银行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些成绩不足以让我们躺在功劳簿,稍不留意,我们就会被中国金融高速发展的这趟列车甩在身后。”王振廷的忧患意识来自于对市场环境清醒的认识,过去承德银行所经历的苦难岁月至今仍历历在目。和许多城商行发展的历史一样,承德银行最早也曾命悬一线,“沉重的历史包袱,一间破旧的办公室,几张桌子,几个从城信社分流出来的人,那时候没有人相信承德银行会成为市里的第一纳税大户,可以说承德银行走到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只能直面挑战,并且勇于挑战,为承德银行的发展谋求更美好的明天”。

为此,承德银行在深入分析中央宏观经济政策、信贷政策以及新常态下经济金融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结合全行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新常态下的攻坚战思路:坚持“转型发展”基本方向不动摇,以机制建设为基本保障,以科技系统和队伍建设为驱动力,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引领,筑牢风险防线,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改革创新。

在业务布局上,积极开拓异地、县域两大市场,深入推进发展战略转型,打造下延型、需求型、智能型金融服务平台。努力打造异地分行、县域支行两大业务增长极。将业务触角不断下沉,通过设立异地支行、县域支行、小微支行和若干自助银行,形成涵盖“传统支行+社区支行+小微支行+自助银行”模式的多层级网点服务格局,异地、县域金融市场将成为承德银行新的重要增长极。

“虽然新常态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但在改革调整中也蕴含着新动力和机遇。”在王振廷看来这些机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实施,带动了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将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增长带;经济结构调整将带动新兴产业的兴起,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及新兴产业的研究和服务力度,将有效促进承德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其次,居民金融需求多元化带来的机遇。居民的投资理财需求和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提升了银行业在零售、资金运营和消费金融业务上的发展空间。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数字银行货币发行

一、引言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金融系统会议上表态我国将争取早日推出数字货币。此语一出,数字货币以及以数字货币密切相关的区块链技术引起了学者、商家、媒体及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比特币经过几轮热潮后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比特币底层技术运用的区块链技术更是引起了广大学者的研究兴趣,也引起了各大公司对科技发展商机的追逐。人民银行当局表示将积极吸收国内外数字货币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继续推进,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战略目标,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力争早日推出数字货币。

二、货币综述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实物货币阶段、称量货币阶段、纸币阶段和电子货币阶段,现将进入数字货币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在远古时期,贝壳、牛羊、粮食、布匹、毛皮、陶瓷、家畜等实物都曾经充当过货币。那时,为了交换方便临时约定一种物品为交换中的“等价物”。这种“等价物”实际上就是实物货币。实物有不便携带、质地不匀、难以分割、容易腐烂、不易储存等缺点,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金属冶炼技术,由于金属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储藏等优点,实物货币被金融货币所替代,出现了金、银、铜、铁等金属货币,这属于称量货币,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铜贝的出现,这是我国古代货币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的一次重大历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全国不同形状的货币进行了统一,这确定了国家发行货币的职权,结束货币发行的不统一问题,这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杂乱形状向统一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北宋时期,造纸技术的出现,交子纸币的出现替代了金属货币,这是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又一次里程碑事件,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货币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演变,交子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它是由国家政权发行的一种有时限、有地域限制的货币。1952年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率先发行银行信用卡,标志着一种新型商品交换中介的出现,1982年,美国组建了电子资金传输系统,随后,英国、德国也相继研发了类似的系统,以银行信用卡为代表的电子货币迅速流行,成为当今的主流货币形式,电子货币是现代计算机及网络发展和金融创新的结果。电子货币是一种储存在某一介质上或存于因特网上的预存付款机制,可以以卡介质作为载体,也可以是虚拟的,电子货币同纸币一样,都是信用货币。广义的电子货币分为两类,一类是非金融机构发行的购物卡、电话卡等储值电子钱包,另一类是由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借记卡、信用卡等电子化货币凭证。数字货币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进步、经济活动的发展而演化来的,是存放在电脑终端软件和硬件之中的数字信息,它摆脱了货币实物载体的束缚,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比特比,它与虚拟货币不相同,虚拟货币只能用真实货币购买,不能转化成真实货币,如Q币。目前,我国现钞的发行和回笼是由“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完成的。据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介绍,我国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应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的原则管理,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由央行来发行。本文研究是基于数字货币的发行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研究的。

三、数字货币对我国银行的影响

(一)对银行现金服务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现金业务仍然是各银行的主要业务和主要服务项目,银行从事现金业务人员占到网点经营人员的一半以上,传统银行,如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事现金业务的人员比例比这还要更高。另一方面,客户到银行办理现金业务或与现金直接有关的业务人数也占到到银行办理业务人数的四分之三以上。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数字货币是包括用户身份、金额、密码、使用范围等内容数据构成的特殊信息,货币由有形变为无形,由称量货币变为一种不可称量的货币,货币的发行由机制纸币变为计算机的信息控制,是计算机的一种记账,货币发行可减少纸质材料,科技含量更高,成本更低,不需要携带,使用更方便,大大减少了银行的中介服务作用,是计算机及现代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体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数字货币实施后,货币运送方式从物理运送变成网络传送,货币由运送变为传送,货币传送速度快、使用方式更便捷,货币传送减少了车辆运送、货币清点和人员押运等服务环节,货币传送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没有物理运送影响大,传送成本低,效率高。货币保存由央行发行库和银行机构业务库模式变成了云计算空间货币储存方式,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不再需要大量设置现金保管库和现金管理岗位,数字货币保存更容易、成本更低。与传统纸币相比,数字货币不像纸币会磨损和损坏,不需要银行进行破币的清理、兑换和回收。由于数字货币是一种数据信息,交易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递,不会像纸币一样容易出现假币,不需要银行进行假币收缴,而且数字货币的使用具有可追溯和可查询的特点,交易对象清楚,资金流向明确,有据可查,假币无法进行流通,银行对洗钱防范更容易掌握,洗钱将难以藏身。

(二)对银行支付的影响

1.支付渠道增多,银行支付作用被弱化。数字货币化后,科技信息比较发达,没有了现金业务,传统银行中介地位角色大大弱化,互连网企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金支付渠道增多,移运支付成为主流,金融支付脱媒,客户绕开银行直接办理金融业务会变得更普及。传统金融机构职能被分化甚至在未来消失。资金融通不再通过银行或交易所等中介机构来完成,资金借贷双方直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和交易。

2.客户服务方式发生变化,客户交易更便捷方便。传统的银行服务方式客户存现金需在营业时间到银行的物理网点才能办理,使用数字货币只要手持移动终端,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可以支付,客户对传统银行依存度变小,自由选择性更大,客户交易更方便,交易成本更低,交易支付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银行。实施数字货币后,存折、银行卡将进入历史博物馆,各种支付渠道增多而且更智能,网络信息化程度较高,客户消费不再随身带现金,完全通过转账就可完成了支付交易,银行存折完成了传统银行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市场,虚拟银行卡与虚拟账户结合将成为支付的主要方式,人们通过虚拟银行卡即可完成吃、穿、住、用、行各种生活支付,这种虚拟银行卡比实体银行卡更方便、更安全,它具有不随身携带的方便和不可复制的技术特点。

3.银行对客户账户的竞争更激烈。账户是银行的生存保障,没有账户,银行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机构”的二元体系下的实施数字货币,客户账户对银行来说显得更重要,即使通过各类支付渠道进行的资金汇划最终还得进入银行账户,有了资金来源银行才拥有资源,银行才能进行资源运用产生新的价值,实现收入。

4.闪付成为生活交易支付的主要方式。目前在大城市使用闪付进行支付的人已越来越来多,特别是年轻一代,只要有poS机的地方,用银行卡的电子钱包通过闪付即可快速完成支付。闪付可省去刷卡输密码的繁琐,如果支付金额相同,还可省去刷卡输金额手续,是完全意义上的闪付,如:目前在一些城市,乘公交车就可以进行闪付,客户在上车时只要把签存了电子钱包的银行卡贴近poS机即可完成乘车支付交易,乘车十分方便,可省去传统乘车付现或投零币的麻烦,也可减少公交公司在零钞清点上的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

(三)对银行网点建设的影响

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化后,客户不再到银行办理存现和取现业务,银行的现金柜台将退出历史舞台,隔窗办理业务也将成为历史,银行物理实体网点大大被弱化,为降低经营成本和适应新的金融发展需要,银行将重新对网点进行设计和规化,传统银行营业网点面积将大大减少,银行服务人员及后勤人员也将减少,银行经营网点将会从现在的“高大上”向微型化、智能化、方便化转变,网点建设将会根据人们的生活需要、围绕社区服务需要而建,智能化、方便快捷、生活服务是未来银行网点建设的趋势。实施数字货币后,银行没有了现金业务,现金业务设备减少,现金清分机、验钞机将退出历史舞台,银行网点现金库、保险柜也将退出银行,银行经营设施大大减少,网点经营安全设施要求大大降低。数字货币后,银行没有了现金业务,银行为了降低经营成本,网点将会由现在通行的临街一楼向高楼迁移,网点将会从现在的集中于商业街向居民生活区分流迁移。数字货币后,银行服务将发生根本性变化,银行服务将由现在的集中服务变为分散化服务,银行营业厅不再是为客户服务的主要地点,银行服务不再受时间、地域的影响和限制,服务方式更加分散化,银行服务将由线下服务逐步转移到以线上移动服务为主,线下服务为辅的一种全场景银行服务模式。银行没有了现金业务,自助银行服务设备及功能也将发生改变,自助银行机的存款、取款设备消失,自助机生活消费功能将更丰富和便捷,自助银行机设备体积将会更小,甚至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不断完善自助银行网点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四)对银行从业人员的影响

实施数据货币后,没有了现金业务,传统银行部分岗位将消失,银行经营不再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传统银行得面临减员的压力。

1.现金柜员消失。目前现金柜员还是银行的主要业务人员,占银行从业人员比重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纸币现金的退出,银行现金服务柜员也将不复存在。

2.现金出纳员消失。银行营业网点除一些偏远地区或中小金融机构柜台业务实行的还是比较传统的现金、记账复核制记账外,各大商业银行现金柜台服务采用的都是综合柜员制记账付现方法,柜面业务虽没有专门的现金出纳员,但是银行为了保障前台柜面现金服务,各银行后台都设有现金出纳员,实施数字货币后,现金出纳员也将“下岗”或转岗。

3.后勤人员大大减少。银行现金业务服务后台有一大群后勤人员为现金服务提供运行保障,这些人员主要包括现金管库人员、守库人员、运钞驾驶员、押钞人员、大厅安保人员。数字货币化后,没有纸币现金,这些人员也将转岗。数字货币后,银行服务将转型,转型后将产生一些新的银行岗位,理财服务、科技金融、生活服务等金融服务需求将增加,这方面的人员将得到加强。

(五)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1.银行经营方式发生改变。传统银行的销售渠道分布在营业网点,网点建设是实现银行规模经营的途径,资金利差是实现银行收入的主要方式,数字货币将导致银行经营方式产生根本性变化,实体网点不再是银行实现规模经济的途径,银行收入结构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移动终端服务成为银行服务的重点,中间业务、网贷业务将成为银行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

2.银行服务方式发生改变。移动金融是实施数据货币后银行开展服务的主要方式,银行app将成为服务客户的新手段,银行将具有共同生活背景、共同投资需求的用户组建一个金融社区,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如:通过银行的app可进行水费、电费、电视费、物业费的缴纳,通过app可进行小额贷款,通过app可进行投资理财,通过app可进行购机票、购电影票等。总之,未来围绕客户生活开展银行服务将成为银行新的服务重点。网络银行将成为银行新的信贷服务方式,客户与银行面对面的服务大大减少,客户的信贷需求将通过网络解决,银行也将通过网络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资金供应,银行会通过客户消费行为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据调查,网络银行的经营成本仅占其经营收入的15%至20%,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占总收入的60%,网络银行业务成本低,优势显著,对传统银行经营挑战大。实施数字货币,银行要生存发展必须加强与各界的合作,跨界合作是银行实现收入增长的重要手段,是开展银行服务的切入点。

3.对银行创新的影响。数字货币化后,不使用现金,银行最具优势的吸储职能被“革命”了,银行客户将被分流甚至是瓦解,如果不对传统银行进行服务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的引进,那银行必定无路可走,最后变成新世纪消失的“恐龙”。

4.对银行客户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年轻一代越来越习惯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消费,现金使用越来越少,这对传统银行经营服务影响较大,传统银行客户市场占有率逐步变小,年轻一代成为银行争夺的重点客户。

四、数字货币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对金融业态提出了新的挑战,银行将向银行卡虚拟化、网点虚拟化方向发展,银行将是数字化银行,开展数字货币服务,随着人们对区块链研究的不断深入,数字货币的终极目标是颠覆现行传统金融交易模式,去中心化,交易实现点对点服务,独立的金融个体形成,每个用户都将会成为一个单独的银行,最终实现“人人皆是银行”的金融模式。

五、结语

顺势而生,逆势而亡,规律不能改变,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银行要充分利用资金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突破传统经营理念,开展科技创新,以客户服务为中心,不断适应互联网发展要求,获得新的客源,只有充分发挥科技水平,掌握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才能适应银行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友.数字银行[m].新世界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