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新会计准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6:46

小企业新会计准则篇1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中小企业财务状况

一、中小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中小企业正向着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中小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1.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新会计准则在信息披露上更加强调充分披露的原则,它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内容、范围等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规定,从而保证企业的财务报告是更加完整的、科学的,更加符合投资者和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为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前提条件。

  2.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小企业要想快速发展,更加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就必须有一套规范的、科学的会计标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强企业资本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还可以发挥资本市场优化配置的功能,对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目前的财务实施情况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由于资金有限,人才缺乏等,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企业领导者对会计准则的认识存在偏差;财务人员不能充分理解应用新会计准则中的内容等。

首先,中小企业的会计基础比较薄弱。会计基础性的工作主要包括会计凭证填制、审核、保管;会计账簿的登记、核对;会计报表的编制、报送期限及会计档案的归档和保管等有关程序。可以说会计基础工作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基础没有做好,企业的会计工作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缺点,从原始凭证的取得、会计凭证的录入、会计报表的生成及档案的保管等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样就制约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水平,影响了中小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积极性,执行的效果上也会大打折扣。

其次,中小企业领导者对新会计准则的认识存在偏差。我国从2006年颁布《新会计准则》开始就对新会计准则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使得许多企业的领导者对新会计准则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小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对新会计准则还存在不理解之处。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领导者对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态度不明确,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不理解,容易在实践中出现错误。这些问题都导致新会计准则无法完善地在中小企业中得到应用。

最后,中小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素质低下,无法胜任工作。由于财务人员是新会计准则的直接执行者,所以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关键就是财务人员能力的大小。与上市公司、大型企业的财务人员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规模较小等原因使其没有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进行专门的培训,这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往往缺乏专业化、全面化的会计理论学习,在遇到复杂的业务时会不知所措;同时,新会计准则与原有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不论在范围上、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新会计准则没有对具体的会计事务进行详细的规定,而是起到原则性的导向功能,所以不容易理解,其中需要财务人员利用其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进行职业判断的地方也明显增多,如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及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测算等。所以,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认真学习理解新会计准则中新的规定。

三、中小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对策

第一,加强企业会计基础性工作。完善的会计基础工作是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重要基石,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对企业的日常基础性会计行为进行规范,为新准则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财务环境。例如,企业应该强调原始凭证的重要性。它是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的原始资料,企业可以在原始凭证的审核、保管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管,切实完善原始凭证的取得、复核等程序;对各项资产进行计量时,采用科学的、合理的计量方法,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企业必须客观公正地估算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只有对企业的基础会计工作进行严格的要求,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

第二,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管理者对新会计制度的认识程度。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首先,加强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能力,通过专门的培训来彻底了解新会计准则与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同之处;其次,对财务人员的旧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换代,使其更加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最后,加强企业人才的培养机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一支符合企业发展规划的财务人员队伍,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业务素质高、道德素质好的兼职财务人员,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可以达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第三,强化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心机构;其次,在企业中成立审计部门,加强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最后,完善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中小企业财务人员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运用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等控制方法,加强企业的控制力度,从而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杨令芝,彭湘华;我国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及进一步发展的思路[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04)

王林春.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中的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7)

小企业新会计准则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4002

1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变化

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随后财政部又下发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保证了计量属性与其概念的修改的一致性。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1年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3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付的价格。我国的公允价值与该定义几乎完全相同,实现了我国与国际准则的持续趋同。

新会计准则规范了公允价值定义及如何确定公允价值,对有序交易和市场、估值技术、公允价值层次、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等做了具体规定,增强了可操作性。此外,过去公允价值的定义强调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的价格,而新定义强调了在公开市场中的有序交易和脱手价格,强化了市场参与者的作用。此次修改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改进和完善,为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中的普遍采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2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计量属性现状

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财政部于2011年11月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在遵循基本准则的前提下,考虑了我国小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相对单一等实际情况,对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简化处理,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与空间。因此,在会计计量方面只采用了历史成本作为唯一计量属性。选择对历史代价的计量,也体现了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多的是满足了税法的要求。

但小企业越来越多地涉及到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职工福利和资产减值等,这些需要更多地强调市场价值。所以,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仍然需要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

3小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3.1与国际趋同的需求

2009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下简称“中小主体iFRS”),其中则包括了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中小主体iFRS规定,企业应当用历史成本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初始确认,除非iFRS要求使用其他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对于后续计量,规定公开交易、或其公允价值能被可靠计量的股票等,及其他金融资产和其他金融负债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大多数的非金融资产,后续计量则采用其他计量属性,如:固定资产按折余成本和可收回金额熟低计量;存货按成本和可变现净值熟低计量;非金融资产减值的确认。同时,中小主体iFRS也规定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金融资产: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农业资产。

中小主体iFRS使用了多种计量属性,与完整版iFRS基本相同。正如中小主体iFRS中表示,资产以较低价格计量是为了保证一项资产的计量不会高于其预计销售或使用的可收回金额,提高了信息的质量。而在中小主体iFRS征求意见稿中,曾对公允价值是否作为一种计量基础广泛征求意见,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同意使用公允价值,而不是拒绝使用(RobertoDipietraetal,2008)。

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中小主体iFRS,我国作为理事会成员,也需要完善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3.2体现决策有用观的需求

我国现行基本准则规定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对于小企业来说,由于不承担公共社会责任,其信息使用者主要是银行和税务部门。而根据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税收政策,对其真实偿债能力作出信贷政策,都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提供的信息可以真实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更符合相关性原则,而在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更加规范,估值技术运用更加准确的情况下,其可靠性也大大增加,这更有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

此外,基于市场的公允价值信息,更有利于小企业的内部管理者作出合理的绩效考核、经营管理、战略调整等决策,满足小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

3.3对金融工具价值核算的需求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小企业的经济范围不断扩大,对金融工具的核算也逐渐增多。但市场的波动性使金融工具的价值处在不断变动之中,特别是在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历史成本已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甚至是大幅偏离。不同于历史成本是对过去市场价格的反映,公允价值可以在任何时点根据金融工具的市场交易价格对其现在或未来的价值做出如实的反映(贾俊梅,2014)。这有利于金融工具的核算,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状况及损益情况。

3.4资产负债观运用的需求

在资产负债观下,企业的收益直接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进行确认和计量,是期初净资产和期末净资产比较的结果,强调经济交易的实质。体现在我国基本准则中就是对会计要素采用全面收益理念的资产负债观来定义,实现了从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到五大计量属性的转变,包括引入了公允价值(施欣宇,林亮敏,2015)。

资产负债观的运用是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需要,有利于我国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公允价值计量的采用也成为必然要求。

4对小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形式及内容的建议

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曾有一部分学者支持有限制、有条件地使用公允价值,认为可以对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及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交易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而资产、负债等计量模式则需要进一步改良(陆建桥,2005)。

葛家澍和窦家春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中是有用的,但是公允价值会计属于估计数学,会歪曲财务报表,因此,最合理的应该是在报表附注或者其他财务报告中提供公允价值信息(葛家澍,窦家春,2009)。

基于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薄弱的特点,为减少小企业在计税过程中的纳税调整事项,并考虑到由于市场价格的不断变化,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增加资产负债表的波动性(宋王军,2015)。在现阶段,我国应坚持小企业在财务报表中采用历史成本作为主要计量属性,但同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资产和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鉴于公允价值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等估值技术的存在,其他与公允价值类似的计量属性:可变现净值、现值、重置成本也应该应用于对资产、负债的计量。

结合上文的分析,建议披露内容包括: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短期投资的期末价值,及相对于初始计量金额的变动额;

(2)存货(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在期末的可变现净值,及相对于成本的变动额;

(3)提供相关资产减值的信息,即期末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及其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包括:应收款项及坏账准备、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等;

(4)披露以下各交易事项发生时,按照公允价值及其他计量属性计量的金额及相关信息:

职工福利费为非货币性福利的;

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盘盈资产的重置成本。

此外,披露以上各项目相对于上期期末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或可回收金额的变动额,及相关减值的变动情况,以提供给报表使用者关于资产状况的详细信息。

5完善公允价值在小企业中采用的建议

5.1完善估值技术及具体操作指南

新准则明确了基于输入值而建立的计量层次,并提出在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活跃市场报价情况下可采用的公允价值估值技术。但估值技术的采用需要评估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可避免对专业判断的使用。因此,相关估值技术的运用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增强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此外,在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会计信息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活跃市场下的公允价值较难取得,而非活跃市场下的价值确定仍存在较大困难。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业务中发生的实际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并制定相关配套指引,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公允价值。

正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8年9月30日联合了关于在不活跃的市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南,我国可借鉴美国的这一做法,制定适用于非常情况下和不活跃市场条件下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指南(丁静,2014)。

5.2加强市场机制及评估行业建设

修订后的公允价值定义更加强化了市场的作用,因此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对公允价值计量而言越发重要,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并完善市场的监督机制,促进公允价值使用的合法和规范。

同时,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在小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不高的情况下,可能要更多地依赖专业评估机构的工作,因此要加强资产评估行业建设,

包括完善评估机构执业标准及规范,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有利环境支持。

小企业新会计准则篇3

【关键词】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创新影响研究

为了调查研究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本市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本课题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政府有关小企业管理部门、徐汇区漕河泾企业孵化平台及科技型、现代服务型、出口贸易型、物流型、制造型小企业进行座谈和走访。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课题组于2012年7―9月以参加上海市财政局举办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的上海市部分区(徐汇、浦东、黄浦、闵行等)属小企业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取每个企业一份问卷,由企业主要管理者和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填写,调查工作得到了上海市各区财政部门的协助。课题组发放问卷1570份,回收1431份,选取没有信息缺失的问卷1342份作为样本,有效率为93.78%。调查涉及有:工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住宿业、建筑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业、农林牧渔业、物业管理业等十多行业。

二、制约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小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压力

调查表明,有68.78%的小企业认为产品或服务创新的压力是小企业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压力。有398家企业认为自身的创新人才不足,占样本数的29.66%。这表明创新已经是小企业面对的最大问题,只有持续创新才能促进小企业的发展。

样本中将资金压力看成其当前所面临的主要压力的小企业数为667家,占被调研企业总数的57.15%,这表明融资难问题依然是当前小企业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有368家企业认为成本压力很大的,占样本数的27.42%,这表明当前小企业尚未建立健全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小企业在成本管理能力方面还需大幅提升。另外,也有部分小企业面临着企业发展战略不清晰或无法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发展等众多压力。课题组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到,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也不同:在扩张阶段,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最大;而创业起步阶段和成熟阶段,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相对较小。

在受访对象中,只有9.2%的小企业接受过本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资助;约有81.7%的小企业表达了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各项资助的意愿;有18.3%的小企业申请意愿不强或不打算申请的主要原因,是小企业与政府政策信息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小企业没有领会政府的资助扶持政策意图,对获取资助的企业资质、申报条件等规定不理解,难以获得直接帮助,从而失去了获得资助扶持的信心。

(二)小企业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薄弱

1.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调查显示,目前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小企业仅为52.20%,47.80%的企业仍采用手工记账;会计主管人员拥有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企业仅为31.53%,尚有2.71%的企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有3.39%的企业会计、出纳由一人承担,严重违反财务工作对岗位分离的要求。显示了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急需得到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的指导。

2.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有待改善。从内部控制设计及执行情况来看,仅有29.15%的小企业认为内部控制设计完善且执行有效;有31.87%的小企业内控执行效果不佳;内控设计有明显缺陷或基本无内控的分别占28.47%和10.51%。在改善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六种方式中,“加深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提高监督和检查水平”、“加快培养管理团队,加强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将内部控制制度纳入企业总体战略”这三种方式最受企业支持,此外,“依靠政府扶持”、“聘请相关的专业咨询公司,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向大企业学习成功案例”的方式也受到许多小企业的青睐。

3.财务人员接受财务知识培训的情况不理想。调查结果显示,在29.83%的小企业中,管理者会经常接受财务知识培训;在61.36%的小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很少接受或从不接受财务知识的培训,而46.78%的小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从来没有接受过或只是接受过简单的专业财务知识培训。

4.现有的会计服务难以满足小企业的需求。目前会计服务的供给方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外资所和国内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为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服务,无暇顾及小企业的需要(向兆礼,2006)。小企业会计服务需求总量虽然大,但因其服务内容不尽相同,单笔业务量小而分散且收费低、业务成本高,业务量难以形成规模,加之小企业承担不起较高的服务费用,这些事务所将小企业的会计服务视为“鸡肋”,自然就不愿意为其增加服务。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因其规模小,业务水平较低,人才结构不合理,无力经营较大服务项目,其业务主要集中于传统的会计报表审计和验资方面(吴彤,2005)。虽然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也在开展管理咨询业务,但业务类型狭窄、层次低,主要局限于记账、税务、资产评估等,咨询服务的比重不到25%,会计服务整体水平较为低下。

我市中小企业的咨询服务存在着一定的供需矛盾,主要表现在:(1)从会计咨询机构的供给角度看,供给量不足。由于缺乏利益的驱动,针对小企业的咨询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外部经营环境剧烈变动,而小企业会计基础较差,除了传统的记账、审计会计业务外,小企业在公司治理、资产评估、税收筹划、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为小企业提供会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小,提供的服务品种单一,不能满足需要。(2)从小企业咨询服务的需求角度看,会计咨询成本负担重。对小规模企业而言,咨询费用是一笔较大的开支,许多企业有心治病却无力求医。此外,对会计咨询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平不信任。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行为损害了会计中介机构的形象,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素质、能力、发挥的作用仍持怀疑态度,加之担心咨询服务人员泄漏企业的商业和技术秘密,导致小企业对社会服务机构的咨询服务需求持有迟疑态度。

因此,完全市场化运作很难弥补小企业发展中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纳税管理等方面咨询的巨大需求与市场供给的不足之间的差距,建立和完善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由政府部门组织建立小企业专家队伍、开展专家咨询服务,不仅充分体现财政服务公共性、非盈利性和法制性的特点,弥补市场化运作中的种种不足,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服务方式,建立小企业健康成长长效机制的客观要求。

三、以准则推广为契机,服务于小企业创新需求的对策

创新是小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小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历史经验和其他国家的实践表明,小企业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尽管政府不提供创新产品,但却是创新环境的主要推动者,要通过机制设计、制度创新,来推动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1.以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契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一是,认真组织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及财务会计人员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认识,完善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工作的组织架构,使财务会计工作依法开展,有序进行。通过培训,推动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深入理解和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一步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严格和规范地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二是,财政部门对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应给予及时解答和指导,使小企业顺利实现从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向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过渡。

2.改善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小企业的资信度。财务信息及相关服务,是小企业确定发展方向及寻求市场机遇的重要基础。由于小企业的财务会计体制不健全,难以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增加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使小企业难以获得创新资源。因此,促进小企业“建账,有报表,能够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就成为推动小企业创新的落脚点,也是推动小企业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这又需要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

3.建立政府主导的小企业财务会计服务机构。为了发挥《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创新的助推作用,结合本市小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现状和迫切需要,政府需要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建立“小企业财务会计服务中心”,以向小企业提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服务为重点和特色,为小企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财务会计管理服务。同时,适应小企业发展要求,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提升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在公司治理、发展战略、公司金融、资本运作、纳税管理、审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等方面为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把“小企业财务会计服务中心”打造成小企业管理服务的“娘家”。

“小企业财务会计服务中心”的建设需着力解决以下几项工作:(1)组建一支多层次、高水平且指导实践能力强的专家队伍,为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管理服务,包括为小企业提供从组织机构设计、管理制度设计及运营管理等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2)设立“小企业财务管理咨询服务站”,将服务站作为开展咨询服务的重要平台,小企业财务管理咨询专家队伍可以通过定期的“企业财务管理门诊”、“财务管理面对面咨询”等多种形式为小企业提供服务。(3)建立各区县的财务会计中心子网站,通过开设专栏,采取网上课堂、专家坐堂、培训园地、在线咨询等方式进行远程培训和咨询。通过合理设置子网站栏目,开辟在线财务咨询等功能,为小企业管理人员搭建一个学习和交流平台,同时,进一步丰富各栏目的内容,加快更新速度,充分发挥网站在会计管理、会计教育、专题培训、政策解析、财务咨询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专业咨询和培训服务的效率。(4)建设一批培训基地,为小企业提供多层次、专业化的培训服务。调查显示,小企业不愿意接受专业的财务管理培训的原因是,有32.20%是因为“市场上培训机构众多,无从选择”,有25.42%是因为“效果不好或基本没有效果”。鉴于此,“小企业财务会计服务中心”要不断地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企业需求,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培训的质量,采用自主培训与委托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建立起多层次、专业化的财会培训服务体系。(5)编写一套小企业创业发展财务管理系列教材,从根本上提升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针对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创新创业类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财务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小企业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可组织专家编写一系列适用于小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层,内容涵盖帮助小企业创业发展的、具有新颖性和使用价值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知识的教材。(6)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会计核算软件,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统一的小企业会计核算软件,是“小企业财务会计服务中心”规范小企业财务核算管理的重要工具,对降低小企业会计核算软件投资成本、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加强小企业信用管理和提升小企业融资能力都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开发一套适合小企业会计核算特点、简便实用、核算规范的“傻瓜”型电算化软件,可以帮助企业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4.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小企业财务会计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面临生存压力,绝大多数小企业主动优化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内生动力不足,急需政府推动社会力量向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指导和综合服务。

《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种降低交易费用、优化资源配置、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制度安排,对小企业创新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建立小企业财务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有利于规范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会计核算与外部沟通,保护产权;有利于提高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解决融资难。建立小企业财务信息综合服务体系,要立足于小企业的现实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为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会计服务,推动小企业的管理现代化,促进小企业的企业信用建设。

建立小企业财务会计综合服务体系,除了以政府部门主导外,还要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多元、良性互动的服务新格局:(1)发挥政府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库。政府部门是财务会计规范的者,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者,也是与各类服务机构间的协调者,更应发挥优化资源、推动小企业会计服务的作用。政府有关部门还可以组织、采集、加工、传递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形成小企业的职工薪酬数据库、成本数据库、资金统计库等,为政府财政补助资金的投向提供决策依据,也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数据。(2)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公益与商业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小企业财务会计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应由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和商业性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公益性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高等院校等,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小企业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会计服务,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联系、功能互补的格局,形成服务品牌,起到示范作用。商业性社会中介机构,按市场化运作,为小企业提供专业化、规范化且又具有竞争性的服务。

5.完善配套制度和协作机制,发挥整体功能。小企业创新对全社会意义深远。推动小企业创新,需要财政、税务、工商、科技、经委等政府管理部门的通力协作。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为契机,建立市财政、税务、工商、科技等政府管理部门的联席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及时研究和解决小企业创新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1)各政府管理部门,应将贯彻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本部门开展小企业管理及资助、扶持等政策相结合,积极引导小企业执行好《小企业会计准则》。(2)税务管理部门应当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积极推进。税务部门也要组织税收征管人员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使其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熟悉和掌握小型微利企业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小企业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账立制,对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小企业实行查账征收;根据本市小企业的情况制定具体的税收征管配套制度。(3)工商管理部门要结合年检,掌握本市小企业数量、行业分布等基本情况,并逐步推进、积极引导小企业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提供管理所需的财务报表。同时,结合本市小企业的情况制定小企业注册、年检等优惠政策。(4)在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财政部门与税务部门可以定期共同举办针对小企业的纳税指导,加强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应用,使小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依法纳税,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融资资质和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5)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人员和风险管控人员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全面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能够理解和使用小企业财务报表,进一步提升贷款业务人员和风险管控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小企业的信贷风险管控,对会计核算健全、具有良好会计信用的小企业,应优先提供信贷支持,引导和强化《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小企业贷款过程中的应用。

6.建立市区联动的推进机制,共同助推小企业创新。市财政局建立“推进小企业创新”领导小组,由市局领导和区县财政局领导组成,定期研究促进我市小企业创新的重大决策的创新机制,解决创新过程中的发展瓶颈问题等。建立市区联动机制,发挥市领导小组的指挥作用,调动各区县的力量,形成良好互动的氛围;通过合力,促进各项小企业创新政策、措施的落实,稳步推进小企业创新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各区县要对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跟踪,开展专项检查或调研,关注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推进本市小企业全面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7.加大小企业创新研究的投入,促进小企业创新发展。2012年4月,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国家依法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未来5年每年投入30亿元,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的预计,2012年全年GDp的增长率为7.7%,那么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投入将占2012年的GDp的比例0.059‰①。而2012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新一期6年的“小企业创新研究项目”(SmallBusinessinnovationResearch,SBiR)和“小企业科技转化项目”(SmallBusinesstechnologytransfer,SttR),每年将有25亿美元用于促进小企业研发,SBiR项目和SttR项目的投入占美国GDp的比例大约是0.328‰,为我国的5.6倍。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引导社会资本建立公益性的“中国创业合作基金会”,为小企业的发展助力。引导小企业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性研究,设立“小企业国家创新研究计划”,定期创新性研究项目,鼓励小企业积极参与申报,每年评选百项小企业国家创新研究成果奖项,推动小企业形成自主研发品牌。

8.完善小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小企业发展输送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然而,由于固有的观念,我国大学生主动创业的比例很低,成功率也不高,因此急需完善小企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小企业发展输送血液。(1)建立校园企业家培养计划。完善从校园到社会的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方面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与专业教育类课程相结合,要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一方面,建立以学校科研院所、实验室为基础的校园创新创业基地,推动师生联合创业,共同创新。(2)完善小企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知识服务社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各方合作,共同开展面向小企业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①政府部门应及时社会人才需求信息,正确引导人才发展方向。建立多层次人才资源库,实行分级管理。依据现有人才行业分类、技能技术等级、工作经历、创新成果、业绩贡献等因素,建立多层次人才库――基础人才库、提高人才库和优秀人才库,为小企业人才需求提供参考。②中介机构或者通过政府有关部门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培养小企业人才的技术转化和创新能力;为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搭建协作互补的桥梁,以大中型企业的供应链为基础,为小企业提供合作空间,通过大中型企业的指导,提升小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③建立小微企业财务会计培训咨询基地,对小企业的经营者、财务会计人员开展培训,提升小微企业的运营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④开展面向小企业的技能、技术竞赛,为推动小企业创新成果转换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小企业新会计准则篇4

关键词:小企业;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实施问题;方案措施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诞生符合我国新形势下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逐步加快实现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需要,是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举措。2008年鉴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G20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大力倡导推动建议全球各国的经济体联合起来制定一致的高质量的国际会计相关准则制度规定来对国际经济进行相应的规范。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相关准则逐步靠近,趋于相同,借鉴国际上有利的相关准则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小企业发展的自身国情,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我国小企业又吸纳了过半的就业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根据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所做的关于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的调查问卷(表1)来看,现在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现状大多存在小企业自身相关制度的不健全,相匹配设施的不完善等问题,这使小企业会计工作无法满足小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需求。

1.小企业自身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从上表的比率来看,有过半数的人觉得内部相关体系的不健全是小企业会计工作的一大现状。小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企业内部缺少像大中型企业那样较完善的会计部门监督管理检查机制,即使有些小企业设有相应的会计工作监管审核机制,但由于小企业一般管理者经营者都为同一个人即小企业的老板,老板一手专权导致那些会计工作监管审核人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小企业会计相关信息存在不实虚假现象

从数据中看出,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小企业会计工作存在信息不实情况。我国小企业由于相关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许多的小企业没有完全遵循相关会计核算的要求来进行会计操作。一些小企业甚至出于本企业自身的利益考虑,在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账簿上做手脚,违反了相关制度法规的约束,丧失了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导致了小企业相关会计信息的虚假不实情况,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3.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相关技能素质不够高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现在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者技能素质还有待提高。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总体相关专业技能素质较低,对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理解较差。同时,由于小企业自身规模及能力的限制,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一般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纸质手写记录工作,使一些较先进的与计算机相关的会计现代化信息技术系统等无法在本企业内实现,这也阻碍了会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发展。

4.相对应的外部监管不到位

就我国现在的国情而言,政府和社会的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也是一大问题。由于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体系不健全,而企业又大多都是逐利性质的,所以监管方面的漏洞导致企业的会计工作信息存在失真、弄虚作假等现象。而在此基础上,由于小企业的受关注程度远不如大中型企业,加之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操作又较为复杂,所以就放松了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进而在会计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就更为普遍。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1.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总体上而言,《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对《企业会计准则》为更好地适应我国小企业发展而进行的进一步简化。小企业不同于大中型企业,在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以及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方面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标准,所以《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小企业而言过于繁杂,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收缩来适应小企业会计工作的需求。

(1)两者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情况分析

首先,在会计科目方面有所减少。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精简,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预提费用等许多的会计科目都进行了省略调整。这样更贴合小企业会计的实际操作,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在财务报表要求的相关信息的罗列上以及公开显示方面也进一步进行了简化,这样能有效节省花在此事项上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更多地降低小企业会计工作的成本,有助于小企业更好地成长发展。

(2)两者之间存在的协调情况分析

在《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范围内的小企业可以自由选择采用两种准则中的任意一种,但不得在同一时间采用另一种。这一策略给予了小企业更多地选择空间,适合小企业多方向、多战略思维地发展,并且也适当地制止了一些小企业的投机取巧钻空子行为。另外,对于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虽然这一策略促进了两者之间的趋同统一,但是对于小企业实际工作操作过程中遇到那些未列明相关事项的这一情况,小企业会计的工作者还需转而参照查证《企业会计准则》,这势必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难度与强度,有碍于小企业财务会计成本的减少,进一步有碍于小企业健康成长发展。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

首先,在会计计量方法上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计量方法方面主要以按照历史成本计量为准,并且省去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这一个要求,与之前相比较,大大降低了小企业会计工作者在职业判断方面的要求,降低了会计工作的强度,为小企业会计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其次,在准则适用范围的界定上面有所改变。原先的《小企业会计制度》采用的是老的划型标准规定的小企业范围,那时还并没有区别小企业与微小企业的范围差异。而现今的小企业定位则比以前的更为精准。此外,在会计科目方面相较于之前的也做了一定的调整,有增有减,适应了新时期小企业会计的需要。

3.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比较分析

笔者认为新准则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其很大程度上与税法的相趋同。准则在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并且去掉了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的折旧方法和年限上、无形资产摊销、利得、费用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与税法的相趋同,减少了小企业会计工作在纳税时所额外需要进行的调整。这大大加强了准则与税法之间的趋同协调相统一,使原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大幅度减小,减少了小企业会计的工作量,同时也为我国国家相关税收的征收提供了便利,并且也有利于国家税务机关能更好地根据小企业提供的相关财务信息来采取实行更贴合小企业的优惠促进政策。

三、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小企业会计相关制度正处于新旧规则交替阶段,所以虽然《小企业会计准则》是顺应小企业经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但由于旧制度的惯性延续影响还有小企业会计工作自身所携带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及社会整体环境的约束限制,新准则的实施仍面临着诸多问题。表2是对于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由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出,新准则的实施还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与新准则相匹配的相关培训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在表2的统计中,这一问题所占的比重接近百分之八十五。历史上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2004年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在颁布之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仅有27%的小企业表示知道该制度,而在这27%的小企业之中仅有21%表示曾有进一步通过相关的培训深入了解学习过该制度。与该制度相匹配的培训机制的不健全是小企业会计制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关键原因之一。所以,新准则要想得到有效的实施,那么首先被小企业所了解学习是必要的前提。因此,要想让小企业能深入理解贯彻并实施,相对应的培训机制的建立健全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2.与新准则相对应的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这将会导致一些小企业钻了空子,一些不合规行为不能有效地得到制止。虽然在社会监督体系方面,会计师事务所也在此范围之内,承担着一定的社会监督责任,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对大中型企业会计工作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小企业。所以,要想新准则能有效地开展实施,完善相对应的社会监督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点。

3.政府对于小企业的执法监督管理不完善的问题

说到政府的监督,就会和法律法规相联系。我国小企业由于数目众多分布广泛,与各级地方政府联系较为紧密。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出于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等因素的考虑,对于有些小企业的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处罚的力度较轻,不愿涉及到刑事处罚方面,仅仅局限于经济上的一些较为轻简的处罚,这样就纵容了小企业的一些不法行为。因此,政府对于小企业的执法监督管理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也是新准则实施所面临的问题。

4.新准则自身所携带的问题

新准则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准则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会给准则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阻碍。而在这方面,主要是新准则与税法的趋同程度所带来的问题。因为一部会计的相关准则制度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而税法的变动相对较为频繁。国家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国情通过变动税收的征收政策来达到调控经济,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这样一来,在新准则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税法的不定期调整而给新准则的实施带来原本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惑。

四、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面临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上述提到的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在这里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途径,希望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以后能真正有效地得到开展和实施。

1.政府应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1)建立健全与新准则相关的培训机制

要使小企业顺利实现从旧制度向新准则的过渡,建立健全与新准则相关的培训机制很重要。在这方面,我国的相关财务部门应该起到主导作用。首先,各地方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的手段来进行传播,努力将新准则的好处以及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传达到给各个小企业主。其次,各地财务部门还应组织一定数量的关于新准则的培训课程,聘请资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要求各企业会计负责人到场接受培训课程。最后,各地财务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新准则实施的反馈机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排疑解难,更深入地增强培训效果。

(2)大力加强政府对于小企业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力度

在这一方面,敦促政府相关部门行政执法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努力使地方政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违反了相关规定的小企业不能随之听之任之,而是要依照相关规定严肃执行处罚。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虑对于相关违法的小企业的纵容是只着眼于眼前的短视行为,缺乏长足的发展思考,长期下去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3)政府应尽快推动科学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否有效地实施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否健全密切相关。由于我国目前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很多与小企业相关的信用方面的信息无法共享和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直接影响了对小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有效性以及会计工作合规性等方面的规范,进而影响了新准则的有效实施。所以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必须加紧步伐,而政府应该发挥主要的推动主导建设作用。该体系一旦建成,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一体系对小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与约束,从而促进新准则的有效实施。

2.社会有关机构以及公众应发挥监督制约作用

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着手,来实行相关制约,以保障新准则的实施。一方面是可以从社会上的有关机构入手(如会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会比较经常地接受小企业的委托来帮助其处理一些相关的财务会计情况,事务所可以借此机会来向小企业进行相关政策制度的讲解,帮助他们为其解答某些方面的困惑和疑虑,从而推动小企业关于新准则的采用实施。另一方面是可以从社会公众的监督约束考虑。因为社会上有关机构的监督毕竟是有限的,但社会公众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它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可以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在相关体制的约束偏重于大中型企业的时候,采用奖励机制等手段,通过社会公众来对小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规范其经济行为,促使新准则的实施。

3.小企业应完善内部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有一部分小企业在面对风险时由于抗风险能力弱而致倒闭是由于其内部的管理控制机制存在问题。所以如果从小企业的视角出发,那么完善其自身的内部监督管理审查控制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对于小企业内部的会计岗位的工作,应该要有重点地进行监管。比如一些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监管,应收账款的监管,对于出纳、会计人员职责的分离分管监督等等。这能大大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小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能得到有效规范与实施,也能使新的准则更好更快地被企业所采用吸收,从而为企业带来便利。

4.新准则自身在与税法趋同的度上面还应进一步调整

对于新准则在与税法趋同的度上面的问题,还是应该更进一层地推敲推敲,怎么将使小企业会计工作减负与保持相关会计准则的本质原则巧妙有机地进行结合,使新准则能在保持其会计准则的本质基础上,更好地为小企业所服务。比如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这一点,结合大多数小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于其经常接触的应收账款此类的项目,是否有必要在新准则中予以增加,更贴合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又如最低折旧年限此类的数据值,应该在原来的制度基础上,综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内容来对其进行规定,这样或许会更合理一些。

参考文献:

[1]代学钢.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12,(5):102-103.

[2]姜洁.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J].财税论坛,2012,(1):151-152.

[3]李敏.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J].新会计,2012,(3):31-34.

[4]陈柯任.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和差异[J].财会研究,2012,(10):35-39.

小企业新会计准则篇5

一、基本概念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教授提出,这种分析方法比较客观而准确的反映一个组织的实际情况。Swot分析法是把组织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从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及威胁(threats)四个角度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优势和劣势是从内部分析,机会和威胁是从外部来分析,从中找出利于组织发展的因素,消除不利于组织发展的因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小企业是指经营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财政部于2011年10月,为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目标,对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改革而制定的,于今年1月开始施行,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予以废止。该准则的制定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其相关核算方法适用于小企业规模小、业务简单等特点,对小企业的改革、促进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优势分析

(一)利于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财政部基于我国特殊国情及背景,对小企业的核算制度进行的改革,其适用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并满足小企业条件的企业。我国小企业具有经营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和会计核算业务简单等特点,符合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规定的小企业或微型企业,都执行该准则,该准则覆盖面更广,为小企业的会计行为提供了标准,使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利于提高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其经营风险。同时,为适应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不符合小企业标准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转为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的选择更加灵活,有利于小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二)改善小企业税收和融资环境我国大多数小企业的所有者同时又是经营者,其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外部信息使用者,如税务部门及金融机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充分考虑了小企业的特点及发展需要,尽量与税法协调一致,尽量消除与企业所得税的差异,使小企业的会计行为更加规范,大大提高了其会计信息有用性,利于税务部门了解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改善其税收环境,降低小企业的纳税成本,减少了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由于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金融机构无法全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及信贷能力,所以融资、贷款都比较困难,而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后,利于金融机构全面了解小企业,使小企业贷款融资难度降低,利于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与税法协调一致,可以依靠税务机关的推动力量促使小企业执行该准则。

(三)提高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小企业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会计业务简单等特点,该准则遵循简化的原则,便于小企业的会计操作。规范小企业常规业务的处理,不涉及资产减值、合并报表等业务复杂的业务处理,会计计量不采用公用价值而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其简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的分类。同时简化报表,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要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简化附注内容等,小准则的这些规定有利于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减少其工作量,便于操作处理会计业务,提高小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其经营成本,使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提高。

(四)减少会计职业判断会计实务操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操作过程需要会计专业人员的分析判断,会计人员要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为,才能保证其会计行为的可靠性和客观性,得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而企业的经营活动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的会计行为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合理的职业判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比较少和简单、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低、小企业的会计操作不规范,导致小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不合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常规业务及日常活动用客观标准来规范,这样就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提供帮助。例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资产不涉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等等,使得小企业的会计核算难度低,使《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难度也降低了。

三、劣势分析

(一)背离《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基于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很多会计处理采用简化处理,例如,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实际发生的损失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而这个科目是核算企业的非日常经营活动,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资产的减值处理,就和这一概念冲突。同时,对于金融资产不采用公用价值计量模式,自从2007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会计核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但是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其实质上多处用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如一些资产评估价值其实就是公允价值的应用,这样实质上的运用虽然简单,但是易造成概念混乱。《小企业会计准则》基于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及我国的特殊国情制定的,用于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但是其中有些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背离,相同的经济业务采用不同会计科目,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同,小准则中有很多规定都与企业会计准则不一致,如还有报表项目列示等等,这些都不利于两个会计准则的对接,不利于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会计体系的发展。

(二)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小企业有经营规模小、业务核算简单、会计操作不规范、会计机构不健全等特点,小企业的拥有者往往就是经营者,在实际的会计操作中,很多经营者都是贪图短期利益,目光短浅,专业素养较差,没有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规范,有时甚至迎合业主,违规操作,造成其会计信息不可靠。同时小企业的拥有者只重视企业盈利与否,不关心会计基础工作,小企业日常业务不规范,如会计账簿的设置管理、会计档案的处理等等,这些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都制约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

四、机会分析

(一)实施循序渐进财政部规定从2013年1月1日全面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自新准则颁布到实施有一段时间,鼓励小企业可以提前执行,这一规定使得小企业有足够的时间为实施新准则做好准备,小企业有时间适应新准则新的变化及创新。同时,不符合小企业标准的微型企业可参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于已经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不必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可见,《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是循序渐进的,不是急于求成。

(二)国家政策倡导为了实现我国企业会计的相关法律规范与国际规范趋同的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在2007年全面实施,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财政部规定今年1月份小企业全面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原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小企业的发展,并且与新企业会计准则背离,不符合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国家鼓励小企业积极执行新准则,废止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铺平道路。

五、威胁分析

(一)领导层有认识误区小企业的领导层大多就是经营者,他们往往目光短浅、只关心能否盈利,忽视管理,小企业的发展取决于领导层的管理水平。但是领导层却对小企业的会计行为有认识误区,把会计仅作为其纳税的工具,忽视会计在整个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为了短期的盈利或是偷税漏税,对会计报表弄虚作假;部分企业甚至没有专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纳税时就去找个报税机构,这样使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混乱,《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缺乏一个健康可行的环境,其执行必然困难重重。

(二)原会计制度名亡实存《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国家财政部基于小企业自身特点及我国国情而做出的创新与改革,但是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时间久,很多小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会计流程,制度的改变,必然增加其管理成本,影响企业的利润,所以小企业主观上消极执行新准则,而依然采用原制度。同时,由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很多业务操作做出了重大改变,使小企业花较长时间去学习、适应,企业的会计工作要改变调整,会增加其工作量,过渡期可能会很长,减慢《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步伐。

(三)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低小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差,这些都与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低密切相关。会计人员是会计准则的直接接触者及执行者,对《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否顺利执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其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小企业的经营者重视利润,为了节约成本,忽视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甚至雇佣不合格的会计人员,《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而直接执行者的专业素养低、业务能力低,执行新准则的积极主动性差,影响该准则顺利地实施。

六、保障《小企业会计准则》顺利实施的建议

(一)加强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衔接不管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还是《企业会计准则》都是财政部制定、颁布,用于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只是适用的对象不同,小准则适用对象是小企业,但也有重合的部分,准则规定已经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不用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尽管企业规模不同,经济业务不同,但是相同的经济业务应该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会计确认计量、会计核算等应尽量一致,加强大小准则的衔接,规范企业的会计操作。

(二)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其会计行为不规范,加强小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迫在眉睫,健全其会计机构,加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加强其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操作流程,重视会计工作,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日常业务,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环境。

(三)转变领导层观念领导层在一个企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领导层的领导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会计不仅仅是小企业减少纳税、节约成本的一个工具,会计工作是一项监督管理活动,通过会计工作可以发现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其经营问题,要从思想上改变领导层的认识误区,转变领导层忽视会计工作、只重视利润的观念,建立健全的会计机构,加强新准则的培训学习,充分发挥领导层的积极作用,引导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四)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会计人员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对该准则顺利执行有重大影响,所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能力,利于该准则的实施。企业可以定期举办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讲座,帮助会计人员了解熟悉该准则,虽然这样做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但是从长远角度考虑,是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的。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素质提高,才能应对会计准则的变化需要。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小企业新会计准则篇6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前言》中第9段明确指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拟应用于所有以营利为导向的主体的通用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以营利为导向的主体包括从事商业、工业、金融及类似活动的主体,不论是以公司还是以其他形式组成。”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无疑是适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也指出,“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但是在这些文件或公告中,并没有指明这些准则适用于什么样规模、什么样经营模式的企业。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可以采用,非上市公司或中小型企业也可以同样适用。但是事实上,并不是世界上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或地区的所有企业都被要求采用这些准则,也不是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都被要求采用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正是因为有必要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才需要研究这些准则的适用范围问题;正是因为需要研究这些准则的适用范围问题,才有必要研究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位问题。其实,对于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位模式,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现有会计准则体系的关系;二是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以什么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

一、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否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准则体系

毋庸置疑,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仅仅限于中小企业,那么非中小企业就应该遵循现有的会计准则体系。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两套会计准则体系:一是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体系,不论什么行业、什么组织形式的企业,只要符合准则中规定的中小企业范畴,都应该遵循这套会计准则体系;二是适用于非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体系。同样,不论什么行业、什么组织形式的企业,只要不符合中小企业的界定,都应该遵循这套会计准则体系。两套会计准则体系的关系表示如图1。

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与现有会计准则体系相并列,可以清楚地看出两套会计准则体系的本质区别,也非常容易让不同适用范围的企业接受与采纳。从会计角度来看,中小企业与非中小企业有较大的差异,需要建立一套特殊的会计准则体系。但是,作为一套会计准则体系,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理论基础(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下同),包括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和财务报告体系等;然后,在这套理论的指导下,分别中小企业的交易或事项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收入等准则。而且,这些理论基础和具体业务准则的规定与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有着一定差别的,并且是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这将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是否需要重新确定中小企业会计的目标?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和非中小企业是否不一样?中小企业应该设立几个会计要素?中小企业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有什么特殊要求?财务报告体系有何不同?规范每一项业务的具体准则是否必须与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存在差异等等。解决上述问题的难度并不大,会计准则制定者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特性来研究并决定这些问题,但是,这样做,准则的制定成本会大大增加,而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同时,还会带来准则遵循中“选择难”的问题,尤其是当企业可能在中小企业与非中小企业之间徘徊与往复的时候,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会计准则体系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在转换时要重新接受与采纳一套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也会增加执行成本。

二、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否为一个具体会计准则

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个具体会计准则,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无须建立单独的理论基础,直接和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遵循同一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而这个具体准则实质上就是其他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个浓缩,或者可能会采用“指向”的方式;另一种是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也要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与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可能会有不一致,在这个理论基础指导下,再去规范具体业务。这两种模式下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表示如图2。

三、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否为具体会计准则的简化

中小企业遵循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成本高而效果不能抵销成本,因此,可以简化会计准则。但简化会计准则,并不是一定要单独建立一套会计准则体系,也不是要重新建立一套理论基础,而是在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下,简化确认与计量,简化信息披露。在这种要求下,完全可以在非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各项会计准则中,增加一项内容,即“中小企业的应用要求”。

四、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模式的选择

上面介绍了三种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定位模式。这三种模式都能够体现出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地位与作用,各有特点和优缺点,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模式作为发展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模式。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最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小主体》(征求意见稿)来看,所选择的是第二种模式:一个具体会计准则。这个准则和其他准则是并列的。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小型企业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它所采取的也是这种模式。不过,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家却是将中小企业和其他企业适用的会计准则放在一起,没有将其作为一项独立的具体会计准则来对待。

小企业新会计准则篇7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小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结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等都直接关系到小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如果一个企业连最基本的固定资产都没有,那是很难发展下去的。企业越大,可能拥有的固定资产就越多。然而小企业虽然小,但是它也会有固定资产。在这里,我们结合案例,就新旧规定下非流动核算的差异进行探讨,从而了解新准则的完善之处。

一、固定资产概念的比较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小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年的有形资产,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设备、器具、工具等。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不再满足单位价值较高的标准,也就是说,固定资产不一定要是单位价值较高的。而原《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单位价值较高的资产。这对于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当低下、设备相对不齐全的小企业来说无疑有重大的好处,因为小企业的经济力量不够雄厚,购买的固定资产的价值相对来说也没有大、中企业的那么高,而现在有了这项规定,那么小企业购进的那些价值相对低的设备也可以算是固定资产,可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这样就意味着小企业可以收回对固定资产的投资。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

新准则规定,年限平均法,也就是直线法应当作为小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时首要选择的方法。但是在这个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除了自然损耗之外,由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等原因,需要加速折旧的,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小企业应当结合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并考虑税法的相关规定,准确确定它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新准则强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本身所含有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其中通常可用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值得注意的是,当你购进固定资产之后,确定使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折旧时,就不可以再随意变更。如果确实有需要变更的,要根据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变更的内容及原因在变更当期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固定资产的受益对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更新改建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但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和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建支出应当计入长期待摊费用。

在新准则下,我们着重看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否可以资本化,看其是否属于改建支出。而旧准则规定,后续支出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本估计的,如固定资产的寿命延长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或使产品的成本降低了等,应将这些支出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以资本化的,在后续支出发生时,借“在建工程”等科目,贷“银行存款”等科目。根据上述原则不能计入价值的部分,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四、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处理的比较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规定小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生的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时直接进行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同时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格扣除按照新旧程度估计的折旧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成本入账.

例.甲小企业在盘点固定资产时,盘盈设备一台,评估价格为100000元,七成新.

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100000

贷:累计折旧30000

营业外收入70000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100000

贷:累计折旧30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0000

五、结语

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做出了许多改进,在会计计量方面,采用历史成本原则,不用考虑资产减值等其他因素,这就更方便了小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使得小企业更容易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在财务报告方面,可以不提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样不仅简化了账务处理,同时也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使得工作不再那么繁琐,更加趋向的是简单化和高效率化,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完成较多的账务处理,也保证了会计核算的质量。

《小企业会计准则》结合小企业自身的特性,在会计核算方法的使用上借鉴了旧的会计准则,尤其是在税法的计量准则上,采用了和税法更相一致的准则。在新准则下进行会计处理,对于那些非经常性发生的,或者基本不会发生的账务,可以参照旧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这是对旧会计准则的延续与衔接。

总而言之,《小企业会计准则》就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其规范进行改善,从而使得新准则更有利于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也是《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发展与深化的体现,对于小企业的长期发展更有远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S].2011.

[2]财政部会计师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8.12.

[3]于新玲.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1(04).

[4]关于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意见[S].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S].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6]贺志东.小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7]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委员会:新编《小企业会计准则》解读、差异与衔接(第一版)2012.

小企业新会计准则篇8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对策

2011年6月,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个体工商户参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执行。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是我国企业数量最多、行业分布最广、最具活力的群体。财政部在2011年10月适时了为小微企业“量身订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急需国家政策扶持发展的小微企业无疑是利好消息。

《小企业会计准则》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本文旨在根据对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总结回顾执行后已取得的成效,指出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使准则的实施不流于形式,真正落到实处。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取得的成效

1.统一了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小微企业会计核算依据混乱,财务人员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等多种标准中随意选择执行,会计信息质量良莠不齐,难以进行企业间会计信息的横向对比,无法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小企业会计准则》统一了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参照执行。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简化了会计核算,促进小微企业依法建账,有效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2.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涉税成本,促进税负公平

由于大多数的小微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商业银行和税务部门。《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了税务导向模式,与企业所得税法趋同。减少了小微企业纳税调整工作,方便会计人员进行纳税申报,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也有利于税款的征收方式由定期定额征收转为查账征收。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建账核算并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可以依法享受银行的信贷支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促进小微企业税负公平。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广大的小微企业无疑是一个福音,但是实际的执行情况却差强人意。有相当多数量的小企业因各种原因并未按时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仍沿用旧的核算方法,个中的缘由值得探究。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小微企业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意义认识不足

小微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对准则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执行效果。企业负责人将主要精力放在开拓市场和做大企业规模上,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忽视,认为只要能符合税务部门征税和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即可,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关注的只是利润,没有必要采用准则,执行缺乏主动性。加之财政部未强制要求小微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符合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强制执行力度不够。小微企业面列的的处罚多为税务处罚,极少因未执行会计准则面临处罚,违规成本低是财务人员不主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原因。

2.小微企业财务基础工作薄弱

小微企业规模小,业务相对简单,会计基础工作普遍薄弱,会计机构不健全,多数未单独设立会计机构或委托中介机构记账。即使单独设置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返聘的、兼职的老会计因职业惯性,会计知识更新慢,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会计缺乏工作经验,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知识。《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会计知识,尤其不了解新准则与原有核算标准相比有哪些变化,无法进行新旧会计核算方法的转换和衔接工作,导致准则无法如期执行。

3.《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工作不到位

《小企业会计准则》从颁布到实施中间间隔一年多时间,各地都开展了相应的培训工作,但仍存在培训工作不到位的现象。一方面,我国小企业数量众多,中型、小型、微型企业未严格划分,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频繁改动,让小微企业财务人员应接不暇,对参加培训学习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或仅仅为了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年检,参加培训走过场,对新准则一知半解,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加快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对策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需要小微企业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各部门联动积极创造有利于实施的外部环境。

1.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公示备案制度

从两个方面建立健全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公示备案制度:一方面健全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根据国务院2014年2月18日公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要求,企业年检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适合个体工商户特点的年度报告制度也将建立。财政部应参与制订《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条例》,联合各地各级工商部门,要求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年度报告公示内容中增加两项内容: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的“定量”标准是否属于小微企业、是否使用《小会计会计准则》,供有关部门查询核实;另一方面建立小企业财务报表备案制度和小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库,为财税部门制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提供信息依据。只有切实感受到执行准则后的实惠,小微企业执行的主动性才会提高。

2.加大《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监督检查力度

财政监督检查机构应会同税务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对小微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调研,积极指导小微企业做好新旧会计核算衔接和会计信息系统改造等工作,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题,重点关注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对未按时执行准则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提高违规成本。对执行到位的小微企业给予奖励,落实多项财税优惠政策。树立准则实施推广典型,组织小微企业之间进行经验介绍交流,以促使准则尽快全面实施。

3.有针对性地开展《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工作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是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微企业,不分所有制性质,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制小微企业,涵盖合伙、个人独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存在多种经营的小微企业,根据主营业务确定划型标准。各地财政部门开展培训时,应通过调查摸底,掌握本地区应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既不缩小培训范围,也从提高效率角度不随意扩大培训范围。

4.创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学习形式和内容

根据小微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创新宣传、学习形式,充分发挥网络新兴媒体的作用,借助网站、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搭建便捷高效的宣传和学习平台。向小微企业宣传准则实施的重大意义、有关财税优惠政策和会计核算要求,积极营造实施的良好氛围。利用每年会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和会计职称考试机会,增加《小企业会计准则》学习和考试内容,提高小微企业会计人员执行准则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做好银行信贷部门和税务人员的宣传培训,依靠外部信息使用者建立和完善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准则的执行。

5.规范记账服务市场

小微企业迅猛发展,记账业务需求日益扩大,应发挥记账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化的小微企业会计服务机构的优势,推动会计记账制度在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方面的积极作用。必要时可以考虑采用政府购买记账服务等方式推动《小企业会计准则》贯彻实施。

四、结束语

任何一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财税、金融等多部门形成的工作合力下,在小微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肖胜莉.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湖北省小企业的调查[J].绿色财会,2013(2).

[2]林慧.议《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温州中小型工业企业的调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4).

小企业新会计准则篇9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思考

1引言

小企业以其成立门槛低风险系数不高的特点,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了起来,它活泛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相对灵活简便的运行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坚力量。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法人总数的99%是小企业法人,他们所实现的利润,创造的销售收入以及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分别是全国总量的40%、57%、60%(王保平,2011)。我国2011年最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2004年《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淘汰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已经明显过时的内容,解决了在新发展形势下小企业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更适用于现阶段的小企业。于是如何充分发挥《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优势,并让之在小企业当中得到广泛的实施成为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正式实施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小企业会计准则》改进内容分析

2011年最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修正和改进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汲取了社会各方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规范了小企业的会计行为。《小企业会计准则》充分考虑到了小企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不高的特点,最大程度上简化了小企业的会计处理,其具体改进如下。

(1)会计科目的改进

《小企业会计准则》充分考虑到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的特点,总共设置了66个一级会计科目,比《小企业会计准则》多出6个,比《会计准则》少了60个。《小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前者)的会计科目设置上与《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后者)有所差别,但从细节来讲前者与后者并不是单纯的此增彼减关系,而是前者相对的保留了后者的基础科目,并在此基础上合并分解、去掉了一些此时不再适用的旧科目,最后再根据现阶段小企业的发展形势增加了更适合它们去应用的新科目。

(2)主要账务处理的改进

《小企业会计准则》不仅在会计科目上较之《小企业会计制度》有更利于小企业去应用和执行的改进,而且在具体的账务处理上也有所改进,主要账务处理的差别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以上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加简化了会计账务的处理,且国家在外部环境也给予了小企业一定程度的支持和调和。因此,小企业作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部动力,其自身有足够的理由和条件去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其范围内的大力实施。

3《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1)小企业界定标准不统一影响准则的实施。

首先是新兴第三产业的小企业没有具体的界定标准造成准则实施困难。针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小企业划分覆盖到的行业也比较全面,界定范围所需要的调查数据的来源也比较可靠。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对成熟的衬托下,如何界定还未成熟发展的第三产业里的所有小企业成为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最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对第三产业的行业划分还不够全面仔细,只是粗略的涉及到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物业管理、房地产、软件信息和餐饮业。其次是制造业行业里的小企业划分不全面造成准则实施困难的问题。在我国,制造业被详细的分为了三大类:轻纺、资源加工和机械制造,其中机械制造所占的比例最大,涉及到的行业也最重要。而我国现行的小企业行业界定标准中对制造业的划分部分却显得很不细致,只是从中提取了几项发展程度较为成熟的行业做为代表,而没有细致的体现出制造业的具体三大类。因此,这类新兴产业如此笼统的界定与划分规则对于小企业来说缺乏明确去对号入座的依据,进而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实施也带来了无法完全覆盖到所有小企业的负面影响。

(2)部分符合界定标准的小企业可能不愿意执行准则

在2011年的《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我国通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政策。但是此制度在小企业中的实施率很低,把调查人员针对不同地区研究出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可以发现,虽然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比率因为各小企业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或者是发展程度不同而或高或低,但放眼全国来说总的执行比率都偏低。因此我们应该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正式实施后可能将会面临执行率不高这个问题予以重视。

4解决《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阻力的措施

(1)明确小企业划分标准

广义来讲,在界定没有被细致划分的小企业时,可以从管理角度出发,也可以从会计角度出发。如果从管理角度出发,划分小企业的主要机构是相关的政府部门,政府对小企业的界定是出于方便管理的目的,扶持、优惠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小企业外部最大的使用者税务机关的要求。而如果是从会计角度出发,划分小企业的机构则主要由准则制定机构来进行。他们对小企业的划分是为了显示出会计的可比性,最终目的是为了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式,以此为管理者和信息使用者服务。对比国际来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规定99名雇员以下的企业为小型企业;在美国,雇员人数不超过50的企业都被划分到小企业的范围内;英国则是质与量的结合;欧盟的标准是雇员人数在250人以下且年产值不超过4000万欧元、或者资占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2700万欧元、且不被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持有25%以上的股权。其中:雇员少于50人、年产值不超过700万欧元,或者资产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500万欧元,并且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日本的标准则是按行业划分。所以对我国而言,最重要最核心的应该是以各个行业的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形势和特点为出发点,结合相似行业的参考数据对小企业进行细致的划分,让小企业能顺利对号入座,有依据的去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现阶段我国的小企业界定标准应以财政部的规定为标准,再在此基础上细致划分。

(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工作争取在《小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实施之前制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加强对小企业内部管理的监管以及提高小企业负责人依法管理会计工作的觉悟,帮助小企业负责人转变观念并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一般来讲,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有些时候会因为家族企业或者是垂直管理的原因,导致企业拥有者直接参与财务的核算,这就为出于个人利益偷税漏税和造假行为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或者是因为小企业内部的财务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素质较低,出现一些账务不规范,无法被正规审计的现象。所以科学的内部管理是很需要的。明确分工,岗位分离,开设独立的会计部门,雇佣有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并定时对其进行培训,以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等科学的管理方式值得在小企业中广泛推广,这将是会计核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而另一方面,对于屡禁不止的会计造假行为则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加大其处罚力度。

(3)制定科学严谨的内部管理机制

加强对小企业内部管理的监管以及提高小企业负责人依法管理会计工作的觉悟,帮助小企业负责人转变观念并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明确分工,岗位分离,开设独立的会计部门,雇佣有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并定时对其进行培训,以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等科学的管理方式值得在小企业中广泛推广,这将是会计核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而另一方面,对于屡禁不止的会计造假行为则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加大其处罚力度。

(4)降低企业转换会计制度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本

企业会计制度之间的相互转换是一项涉及到会计政策变更的复杂工作,小企业在选择究竟使用哪种会计制度的时候要考虑到自身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且职业判断能力不足等问题。不仅要充分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速度,而且要在注重长远利益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会计制度。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盈利能力又不如大企业,所以小企业很是看重实施准则工作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小企业会计准则》充分考虑到了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以及小企业规模的特点,将会计科目和各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给予了最大程度的简化。而且对于小企业需要提供的会计信息和报表也尽量给予了既浅显又明了的操作方式,这样让小企业里的会计从业人员需要相应作出的职业判断也减少了。

(5)对于会计基础薄弱的小企业充分发挥会计中介机构的记账和审计功能

作为没有特别指定会计工作人员或者是还没有能力去建立单独的会计核算部门的小企业,记账机构是规范会计核算的最佳选择。因此提供记账的各个会计中介机构,应充分、精准并且全方位的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具体账务处理方式,对小企业会计业务所涉及到的所有步骤和环节进行记账,这样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经营者来说是个省事而且规范的选择。对于自己有单独的会计核算机构的小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应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强对其的审计工作以此来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师事务所应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审计工作的标准来审批小企业的会计报表,并提供审计报告,对于不符合各项准则标准的小企业则拒不提供审计报告,从而达到用外部力量促使小企业去严格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保平.写在《小企业会计准则》瓜熟蒂落时[J].财会学习,2011(1):01.

[2]纳鹏杰,朱俊晶.发挥各方力量确保《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J].企业经济,2005(4):160-161.

[3]王朝晖.《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解读[J].财会通讯,2011(8):110-111.

小企业新会计准则篇10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

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小企业管理、促进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1.《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规范统一

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大致上是《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企业类型,同时准则要求微型企业参照执行。新准则明确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使得准则更加规范、统一。

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这三类企业不得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前二类不得采用是因为这些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社会公众的需求,必须精确核算、详细披露;小企业属于集团内的母公司或者是子公司,其会计报表需要纳入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不需要编制合并报表,因此,集团内的小企业也要执行和集团公司相同的《企业会计准则》。

值得注意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还规定: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本准则未作规范的,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这就为《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未作规范的(例如,股份支付、关联方交易、每股收益等)处理,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相协调

小企业的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主要是税务部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相协调,对于外部报表使用者而言,该特点有利于有关部门降低核查、管理成本;对于小企业而言,有利于形成准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便于外部了解企业的状况,从而能更有利于其实现外部融资,缓解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困境。

2.1在资产的确认上与税法相协调

2.1.1《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产一律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这与税法的原则之一——明确性相一致。

2.1.2《小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如有损失据实列支,这与税法上的对于减值准备的处理相同,即减值准备一律不得税前扣除,有利于小企业准确的核算资产的减值损失,减少会计失真以及有利于税务部门征收企业所得税。

2.1.3对于坏账准备的处理,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坏账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应收及预付款项,采用了直接转销法,不计提坏账准备。

2.1.4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相关处理上,《小企业会计准则》也要求与税法保持基本一致。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应该考虑税法的规定,采用了与所得税法相同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最低年限以及后续会计处理的方法;同时折旧的范围也与税法相同,即小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不得计提折旧。

2.2在收入的确认上与税法相协调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通常,小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采用发出货物和收取款项作为标准,减少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同时就几种常见的销售方式明确规定了收入确认的时点: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销售商品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销售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在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验完毕时确认收入。安装程序比较简单的,可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2.3在利得的确认上与税法相协调

2.3.1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不区分对被投资企业有无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均采用成本法核算,从而使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确认计量与税法规定基本一致。

2.3.2《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本公积”核算内容,仅核算资本溢价部分。而旧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包括:资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外币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四个部分。较之旧准则,新准则向税法趋同,减少了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小企业如发生外币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等时,应根据其性质来源,计入盈余公积或当期损益。因为资本公积仅核算资本溢价部分,所以,不再有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小企业的利得都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3.简化了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3.1从会计要素的计量上看:

资产方面,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正如前文所述,按历史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简化做法,减轻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短期投资不采用金融资产四分类方法,对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均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在短期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不采用实际利率法,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在约定的付息日之前不计提利息收入,而是在约定的付息日计提利息,无需按月、季、年计提利息,简化了会计核算,有利于小企业贯彻实施。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小企业可以不用在编制合并报表,另外,采用成本法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有利于保持其账面价值与计税成本的一致。出租出借周转材料,不需要结转其成本,但应当进行备查登记,简化了会计核算。

负债方面,短期借款应当按照借款本金和借款合同利率在应付利息日计提利息费用,采用票面利率或合同利率,不再采用实际利率法。

所有者权益方面,资本公积仅核算资本溢价部分。

收入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小企业将混合销售行为拆分为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有利于明确不同税收的征税对象,减少会税差异。

3.2从会计报表方面看:

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如取消了三组流入流出小计、投资和筹资两组的其他流入和流出、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等项目。

综上所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统一适用范围、与税法相协调、简化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符合我国小企业实际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王秀敏.浅析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财会月刊,2011.4(89).

[2]耿建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阅读和理解.财会学习,2012.1(19).

[3]乔元芳.略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改革.新会计,2011.11(67).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2011)[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