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固定资产投资纳统范围十篇固定资产投资纳统范围十篇

固定资产投资纳统范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7:26

固定资产投资纳统范围篇1

【关键词】资产投资增值税纳税处理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投资并购业务越来越多。由于投资并不是一项传统的业务,国家对投资业务涉税处理的规定也比较零散,而且投资往往时间跨度长、涉及的资产金额大,涉税处理不容易界定。增值税是流转税中的第一大税种,因此,对企业投资业务涉及的增值税界定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一、增值税相关规定

为推进增值税制度的完善,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下同)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下同)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以下简称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的有关规定,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进项税额应当记入“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由于此项改革,企业投资涉及的增值税缴纳问题也发生了改变,下面本文将对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如何缴纳增值税做一些简单归纳。

二、企业单项资产投资涉及增值税问题

企业以单项资产投资无外乎用货币、应收债权等货币性资产出资,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非货币性资产出资,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或持有第三方的股权进行投资等几个方面,下面从这几个方面分别说明。

1、支付现金或应收款项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本条所称货物是指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气体在内。以支付现金或应收款项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方按支付现金或应收款项的面值计入长期股权投资,不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所说的有形动产,投资过程中也没有产生增值,因此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2、以非现金资产为对价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1)以存货投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纳税人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应分解为两项交易,即视同销售按公允价值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按视同销售所得价款对外投资。根据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规定,非企业合并情况下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确定。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按其公允价值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这种情况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购销活动,应视同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

因此,企业以存货进行投资,投资者应按存货公允价值为计算基础缴纳增值税,同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例如:某企业以库存材料100万元对外投资,则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117

贷:原材料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7

(2)以固定资产投资。由于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视同销售货物,企业应按销售价格和规定的增值税税率计算销项税额。本条所指固定资产不包括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此外,《暂行条例》还特别指出了三种不可抵扣的固定资产: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第四条的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①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②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③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四)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和(财税[2009]9号)文件等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前述满足①②③项固定资产,适用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政策的,应开具普通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1+4%)×4%/2。销售方应开具普通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购入方来说,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抵扣进税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文件规定,一般纳税人企业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因此一般纳税人销售在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的固定资产,不论是否抵扣过进项税额,销售时都应按照适用税率17%缴纳增值税。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固定资产净值×17%或其他税率。这种情况下,销售方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购入方若将其用于应税项目则其进项税可以抵扣。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的有关规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减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应开具普通发票,不得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1+3%)×2%。按9号文件的规定,小规模纳税人不得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购入方也不能抵扣相应的进项税额。因此,纳税人以固定资产投资需根据不同的情况缴纳增值税。

(3)以无形资产、不动产、在建工程投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条例第十条第(一)项和本细则所称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所以以无形资产、不动产、在建工程投资不缴纳增值税。

3、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或持有第三方的股权进行投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转让有关所得税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4]390号)第一条进一步明确规定,“企业在一般的股权(包括转让股票或股份)买卖中,应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有关规定执行。企业股权转让不属于增值税的纳税范围,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三、企业整体投资增值税涉税问题

企业除以单项资产进行投资外,还会以所属的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子公司、分公司等多种形式进行投资,在这些情况下,企业将如何进行纳税呢?由于税法对不同的整体资产投资有不同的规定,下面就分情况予以说明。

1、以所属的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进行投资

分支机构还包括分公司、分厂、分店等不同的形式。企业以其所属的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进行投资是一种企业整体资产转让行为,即企业将自己的全部净资产投资换取股权或部分非股权的行为。按照《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第四条的规定,企业整体资产转让是指“一家企业(以下简称转让企业)不需要解散而将其经营活动的全部(包括所有资产和负债)或其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转让给另一家企业(以下简称接受企业),以换取代表接受企业资本的股权(包括股份或股票等),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东以其经营活动的全部或其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向股份公司配购股票”。在流转税方面,税法规定企业整体资产转让应视同按公允价值销售全部资产处理。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按其公允价值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的也应缴纳增值税。

2、企业以所属的子公司对外投资

由于子公司是独立的纳税主体,单独承担纳税义务,企业以所属的子公司对外投资,根据所转让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同涉及两种形式。

(1)企业整体股权转让,是指企业的股东将自己持有的企业股权全部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股权资产的转让行为。对于这种股权转让,由于不涉及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变化,因此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2)企业整体产权转让,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将企业的资产、债务及劳动力等进行作价转让的行为,实际上就是转让一个企业的全部产权。企业转让全部产权是企业商品化的行为,通俗地说就是把企业作为一种实物商品进入市场,实现企业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让渡。目前我国产权交易的实际运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直接的有形产权交易市场进行的企业兼并等;二是通过证券市场的股票买卖进行的企业控股、购并。因此,只有企业的所有者或企业的主管部门才有转让权。而这种情况的转让价格不仅仅是由资产价值决定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420号)规定,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转让企业全部产权是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行为,因此,转让企业全部产权涉及的应税货物的转让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征收增值税。

固定资产投资纳统范围篇2

目前,火力发电厂固定资产管理由于类别较多,资产价格计算难度较大,报废资产处置难度大。在进行会计核算中,需要通过精细化的会计核算来提高资产变动记录的准确性。火力发电厂要细化资产管理方法,通过内部信息平台,来对固定资产进行整合管理,确保固定资产记录完整。同时,要强化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加强关键岗位的分离和稽核工作,确保资产变动有监督、有记录,及时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二、对火力发电厂所得税减免政策的研究

新税法规定,企业购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在实际工作中,火力发电厂购置并实际使用的环保设备、节能节水设备较多,应当及时申报享受企业所得税抵免。但是要准确理解、把握这条优惠政策的条例细则,以实行最优节税筹划效应。火力发电厂要注意新税法对企业的限制性条款规定,购买的专用设备应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范围内,如果超过范围,即使属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也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

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实际购置并自身实际投入使用,而不能用于出租,企业购置的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转让的受让方可以按照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抵免当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当年应纳税额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例如某企业2010年3月购买一项节能节水专用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价格为15万元,增值税为2.55万元,价税合计为17.55万元,那么,可以从当年所得税应纳税额中抵免1.5万元;但是,如果企业取得的是普通发票,则按价税合一的10%抵扣当年所得税应纳税额,即某企业当年可抵扣1.755万元所得税。因此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除了要预测其投资回报,还应考虑环保及安全因素并且在《目录》范围之内,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享受所得税优惠。

在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首先,火力发电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必须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否则,火力发电企业的纳税筹划可能会变成偷漏税,进而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火力发电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化,悉心筹划,并对现有的纳税筹划方案进行调整或优化,防止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案变成非法的纳税筹划方案。火力发电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国家会计制度的变化,充分考虑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可能出现的冲突,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尽可能在满足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具体的会计账务处理。

其次,要注意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火力发电企业在选择纳税筹划方案时,不能完全认为税负低就是优良方案,要充分考虑机会成本原则,实施该方案而增加的费用和放弃其他方案的机会收益小于税负减少额,那么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否则就应该放弃。另一方面,不能只重视缴纳税款金额的减少,要充分考虑时间价值因素,有时延迟纳税和缴纳税款金额的减少相比,可能延迟纳税更为有利,因为延迟纳税虽然纳税的数额不会少,但未来税款的现值会减少。

固定资产投资纳统范围篇3

今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为68亿元,较去年增长35%。据统计,截至6月9日,我县各部门和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20.3%,其中:部门完成11.78亿元,完成任务的26.77%,乡镇完成2.04亿元,仅完成任务的12.03%。仍有5个部门、13个乡镇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进度为零,严重地影响了我县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的完成。

年初,县委、县政府确定全年重点项目102个,总投资59.8亿元。1-5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9.79亿元,占全年任务的50%。但截止月底只有57个项目纳入统计,纳入统计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26.68亿元,占今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44.6%。从月底至月9日,发改委、统计局等相关部门采取上门指导、现场督察、召开促进会等形式督促固定资产投资进度和重点项目纳入统计,经过近10天的努力,有17个项目6月份纳入统计,但仍有28个项目未纳入统计(其中过亿元项目10个),占今年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的19.87%。除5个项目正在申报相关资料完善手续外,仍有23个项目未申报相关资料(其中10个项目未开工),无法纳入统计。

针对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和重点项目纳入统计情况,县政府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和重点项目纳入统计工作。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艰巨,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和重点项目纳入统计工作的领导,选派业务骨干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统计工作,对本行业、本乡镇范围内的投资项目认真筛选整理,统全统准,确保六月份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县政府将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二要抓紧完善项目审批手续。各乡镇、各部门要抓紧与相关部门衔接,尽快完善项目审批相关手续。县发改委、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县国土局、县环保局要加强对项目单位的业务指导,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办理速度,确保各项目尽快完成各项审批手续。

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县考核办、县发改委、县统计局、县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的统计督查,对当前与“双过半”目标差距较大的乡镇、部门要反复督查,帮助其克服困难、督促其尽快赶上进度。

固定资产投资纳统范围篇4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改革;税收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0-0065-02

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制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生产型不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已征增值税,税基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税基最大,重复征税也最严重。收入型允许扣除固定资产当期折旧所含的增值税,税基相当于国民收入,税基其次。消费型允许一次性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税基相当于最终消费,税基最小,消除重复征税也最彻底。在目前世界上140多个实行增值税的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所以,这次改革标志着我国增值税改革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必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一、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必然性

增值税是我国的大税种,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逐渐显露,这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增值税转型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首先,在生产型增值税条件下重复征税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固定资产价值的一部分通过折旧的方式转移到创造的货物价值中,从而形成销项税额。因此,企业的有机构成越高,重复征税的程度越深。其次,生产型增值税影响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各国产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竞争已成为惯例。由于生产型增值税对外购的固定资产价款不予抵扣,导致我国的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仍然含税,使得我国产品在与外国得到彻底抵扣税的同类进口产品竞争时处于不利的地位。

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这次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为预防出现税收漏洞,将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排除在上述设备范围之外。同时,作为转型改革的配套措施,将相应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三、增值税转型改革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一)增值税转型对不同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影响,但总体来说,对所有缴纳增值税的企业都有减税的作用。其对制造业,如机械制造、石油加工、钢铁生产等行业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其允许抵扣购设备的进项税额比劳动密集型企业大,获得的减税收入多,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积累,减少经济危机的影响。

(二)增值税转型有利于促进设备的更新改造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在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额不能抵扣,致使高新技术企业既要承担多投固定资产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者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而增值税转型可以使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企业改进技术,采用先进设备,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

(三)增值税转型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实行生产型增值减税条件下,由于固定资产所含税额不能抵扣,企业不愿意更新设备,造成设备老化,技术陈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增值税转型有利于鼓励投资,更新设备,提高技术,从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在增值税转型中国家对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选产品恢复按17%税率增税有利于矿产品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进一步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四)增值税转型有利于增加出口退税,促进出口企业的发展。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由于抵扣进项税额从而出口退税不彻底,导致出口产品以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增值税转型,企业外购的机器设备已纳税额可以抵扣,在出口环节增加了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出口产品的成本,增加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出口企业的发展。

四、增值税转型改革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时间的把握。增值税转型改革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因此,对企业在2009年1月1日以前购进的固定资产,即当前已有的存量固定资产,无论是否取得专用发票等合法抵扣凭证,均不得抵扣税款,包括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但专用发票开具日期为2009年1月1日以后的购进固定资产。只有2009年1月1日以后实际购进并且发票开具时间是2009年1月1日以后的固定资产,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

(二)对范围的把握。准予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仅限于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包括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虽然在会计制度中允许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但不能纳入增值税的抵扣范围,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并且对纳税人购进的应征消费税的游艇、小汽车和摩托车等仍然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排除在此次转型改革范围之外。其主要考虑是,纳税人购买小汽车、摩托车等经常用于非生产经营用途,由企业自身消费用,从操作上难以界定哪些属于生产用,哪些属于消费用,容易混入生产经营用途抵扣税款,如果将其计算抵扣将造成税负不公。因此,借鉴国际惯例,规定对于购进的游艇、小汽车和摩托车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但主要用于生产经营的载货汽车则允许抵扣。

(三)对征税对象的把握。小规模纳税人不能享受增值税转型的实惠。增值税转型是以允许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在销项税额中计算抵扣为标志的。而现行增值税制将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其中,一般纳税人按照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的方法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不抵扣进项税额。因此,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不能享受增值税转型的实惠。为了同样减轻小规模企业的税负,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负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扩大就业,需要相应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因此为了考虑到现实经济活动中小规模纳税人混业经营十分普遍,实际征管中难以明确划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区分工业和商业设置两档征收率,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水平的大幅下调,将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发展空间。此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还将通过调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政策在税收上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对减免税的把握。增值税转型改革降低了纳税人税负,消除了重复征税因素,因此有必要将与生产型增值税相关的优惠政策加以清理。与增值税转型最为相关的政策包括,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

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也是在生产型增值税和对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的背景下出台的。由于转型改革后,这部分设备一样能得到抵扣,因此,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也相应停止执行。

(五)对矿山企业外购设备纳入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的有关规定的把握。

1994年5月起将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税率由17%调整为13%。这一政策对采掘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适用低税率,不符合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二是减少了资源开采地的税收收入,削弱资源开采地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三是矿产资源基本都作为原料使用,矿山企业少交的增值税因下个环节减少进项税额而补征回来,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四是导致征纳双方要对这类适用低税率的货物与其他货物划分,增大征收和纳税成本。转型改革后,矿山企业外购设备将纳入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整体税负将有所下降,为公平税负,规范税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需要将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提高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以后,最终产品所含的增值税在总量上并不会增加或减少,只是税负在上下环节之间会发生一定转移,在总量上财政并不因此增加或减少收入。

总之,增值税转型即是将我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短期可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可以刺激投资,提振内需,促进企业技术更新改造,配合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李长春,增值税转型的政策构想[J].企业经济,2006,(1).

固定资产投资纳统范围篇5

关键词:物流业;增值税;征收范围

一、研究样本

在研究样本选取上,由于物流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因此本文按照行业分类标准,以沪深两市交通运输、仓储业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为使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稳定性,剔除St股票以及数据缺失的股票,选取了物流业24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然后从税负和收益这两个方面对增值税扩围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选取这两个方面主要是由于增值税扩围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税负,税负受到影响则必然也会影响到企业收益。本文选取增值税负担率,即企业本年应交增值税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作为反映税负水平的指标。本文选取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反映收益情况的指标,主要是由于这两个指标是反映盈利能力的主要比率,销售净利率不仅反映了企业净利润水平,也考虑了企业规模,净资产收益率可以衡量企业总体盈利能力。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从物流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出发,采用物流业上市公司2010年相关数据,计算各个上市公司的一系列相关指标,主要步骤如下:

(一)计算物流业上市公司不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可抵扣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这说明固定资产不是全部都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抵扣的是机器设备,房地产、建筑物虽是固定资产,但却不能抵扣。与之对应的,物流业上市公司相对应税行业企业所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就应是物流业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工具器具新增购置那部分。通过固定资产机器设备购置投资额,根据行业的增值税税率17%,即可计算出各物流上市公司相对应税行业企业不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不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固定资产机器设备购置投资额/(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

(二)计算固定资产年折旧额相对增加额

由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可以抵扣,与应税行业企业相比,物流业上市公司这部分不可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即为固定资产原值相对增加额,由于固定资产原值相对增加,那么这部分相应的折旧额也会增加。在会计处理中,固定资产可采用多种折旧方法,且固定资产的残值比例和折旧年限也不统一。而在税务处理中,残值比例一般为原值的5%,并且纳税人可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采取直线折旧法。为了计算简便,本文假设各物流上市公司机器设备折旧年限一律为10年。因此,本文主要基于税务处理规定,设定固定资产残值均为原值的5%,折旧年限统一为10年,采用直线折旧法。固定资产年折旧额相对增加额=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值*(1-5%)/10。其中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值=不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三)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相对增加额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都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应纳税额合计。当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可以抵扣时,说明增值税相对多交了,则要交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也相应增加。本文假设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一律为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则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相对增加额=不可抵扣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7%+3%)。

(四)计算所得税相对减少额

由于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增加会使企业相关费用数额增加,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增加会使企业营业税金及附加数额增加,这些都会导致企业收益相对减少,因此相应的所得税额也会减少。本文假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一律为25%,则企业所得税相对减少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增加额+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增加额)*25%。

(五)计算净利润相对减少额

净利润相对减少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增加额+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增加额-企业所得税减少额

(六)计算各物流上市公司流转税负担率相对增加额

流转税负担率相对增加额=不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主营业务收入

(七)计算各物流上市公司销售净利率相对减少额

销售净利率相对减少额=净利润相对减少额-主营业务收入

(八)计算各物流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相对减少额

净资产收益率相对减少额=净利润相对减少额-所有者权益

通过计算各个物流上市公司相对增值税应税行业企业的流转税负担率相对增加额、销售净利率相对减少额和净资产收益率相对减少额,分析增值税扩围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影响。

三、增值税扩围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税负和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物流业上市公司2010年的数据,运用上述研究方法,通过计算可得表2数据。

通过表2可以看出,增值税扩围会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税负和收益带来不同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多的公司受增值税扩围影响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少的公司受增值税扩围影响较小。

对以上结果中的流转税负担率相对增加额、销售净利率相对减少额和净资产收益率相对减少额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表3可以看出,样本公司流转税负担率相对增加额平均值为2.36%,其中长航油运(600087)流转税负担率相对增加额最大为18.02%,东莞控股(000828)流转税负担率相对增加额最小为0.01%,一样本公司销售净利率相对减少额平均值为0.35%,其中长航油运(600087)销售净利率相对减少额最大为2.64%,东莞控股(000828)销售净利率相对减少额最小约为0%样本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相对减少额平均值为0.26%,其中海南航空(600221)净资产收益率相对减少额最大为2.43%,东莞控股(000828)净资产收益率相对减少额最小约为0%。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增值税扩围由于直接影响流转税税负,因此对物流企业流转税税负影响显著,物流业上市公司平均流转税负担率相对增加2.36%。同时由于增值税扩围也会影响到折旧、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所得税等,因此也会间接影响收益。增值税扩围对物流业上市公司收益的影响也是显著的,物流业上市公司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平均降低0.35%和0.26%。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还可看出,以上三个指标的标准差分别是0.0330、0.0048和0.0046,标准差很小,说明以上结果较稳定。具体到每家公司,有些公司受到的影响很大,如长航油运、海南航空等,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多,因此受到影响就会较大;同理有些公司受到的影响很小,如东莞控股、重庆路桥等,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少,因此受到影响会较小。

参考文献:

1、侯静.探路中国物流税收改革――专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贺登才[J].中国仓储与运输,2008(1).

2、帅斌.物流产业经济[m].科学出版社,2006.

3、靳万军,周华伟.流转税理论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固定资产投资纳统范围篇6

一、增值税概念及类型

我国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从事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税的一种税。对增值税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其中,以扣除项目中对外购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不同,可将增值税划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

1.生产型增值税。是指计算增值税时,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除包括纳税人新创造价值外,还包括当期计入成本的外购固定资产价款部分,即法定增值额相当于当期工资、奖金、利息、租金,利润等理论增值额和折旧额之和。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这一课税基数大体相当

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故称为生产型增值税。此种类型的增值税其法定增值额大于理论增值额,对固定资产存在重复征税,而且越是有机构成高的行业,重复征税越严重。这种类型的增值税虽然不利于鼓励投资但可以保证财政收入。

2.收入型增值税。是指计算增值税时,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只允许扣除当期产品价值的折旧费部分,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相当于当期工资、奖金、利息、租金、利润等各增值项目之和。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这一课税基数大体相当于国民收入部分,故称为收入型增值税。此种类型的增值税其法定增值额与理论增值额一致,从理论来讲是一种标准的增值税,但由于外购固定资产价款是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分期转入产品价值的,且转入部分没有合法的外购凭证,故给凭发票扣税的计算方法带来困难,从而影响了这种方法的广泛使用。

3.消费型增值税。是指计算增值税时,允许将当期购入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相当于纳税人当期的全部销售额扣除外购的全部生产资料后的余额。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这一课税基数仅限于消费数据价值的部分,因而称为消费型增值税。此种类型的增值税在购进固定资产的当期因扣除额大大增加,会减少财政收入。但这种方法最宜规范凭发票扣税的计算方法,既便于操作,也便于管理,因而是三种类型中最先进、最能体现增值税优越性的一种类型。

二、现阶段我国选用生产型增值税的依据

虽然生产型增值税整体上不如消费型增值税优越,但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式和经济运行模式使得我国短时间内尚不具备把生产型增值税转换为收入型和消费型增值税的条件。

1.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由于外购固定资产已纳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其课征基数包括了各种耐用的资本货物和用于消费的货物,这样便使生产型增值税具有抵扣额小、税基宽的特点,在同样的税率条件下可以取得较多的税收收入。

2.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消除投资恶性膨胀,抑制非理性投资。生产型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课税,这是它的主要缺陷,但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却成为它的优点。在投资领域,我国历来存在普遍的软预算约束,它常常引发投资规模恶性膨胀,并且伴之以严重的产业结构失调和重复投资。这种投资膨胀又常常成为通货膨胀的先导。在这个背景下,1994年税制改革果断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从而为我国实现经济“软着陆”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3.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扩大就业。时下,生产型增值税对扩大就业是大有作为。它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从而限制了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产业发展,有利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产业迅速扩张,从而便于扩大就业。从目前再就业工程看,下岗人员除了从事餐饮、商业、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外,大多数进入私营企业和其它中小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都是资本、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4.选择生产型增值税是由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水平决定的。由于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不彻底,征管模式比较落后,相关配套措施跟不上,征管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改观,同时中国经济小模式化运营也是税务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另外,很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纳税意识淡薄,也增加了征管难度。选择收入型或消费型增值税,税款抵扣复杂,难免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三、现行增值税的主要弊端

1.一是未能彻底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只有全额抵扣外购所有货物的已纳增值税,才能真正避免重复征税,而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已纳税款,使得商品价值中包含的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既计入了新价值,也计入了增值额,最终对未纳税和已纳税的固定资产重复征税。

2.二是不利于企业扩大再投资。在生产型增值税下,企业外购固定资产不能抵扣,使企业投资越多税负越重,影响企业后劲发展。同样,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西部地区都需要大量投资,现行税制政策将使高投入导致高税负,不利于这些产业和地区的发展。

3.不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出口产品彻底退税,实行零税率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而生产型增值税出口产品还含有外购资本品部分已交纳的税款,并没有实现彻底的出口退税,而进口产品在生产国实行了彻底退税,削弱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增加税收征管成本。由于资本性支出进项税不能抵扣,在凭发票抵扣过程中必须正确划分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及再建工程,这都大大增加了税务机关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既增加了税收成本,也给偷逃税者以可乘之机。

四、增值税向消费型转型的必要性

1.刺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多年来,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的价值不允许

转贴于

抵扣,使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产业税负高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企业,抑制了企业对高新技术的投资,使原本落后的基础产业发展更加滞后,有悖于产业结构的发展。

2.降低税负,有利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投资,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生产型增值税使进行创新的企业在本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更加雪上加霜。而消费型增值税则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调动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改造的积极性。并将新的技术和设备快速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增加技术含量,促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由于对本期购入的固定资产进项税一次性全额扣除,意味着固定资产购进越多,本期所纳增值税越小,利于企业扩大资本积累,加速设备更新。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既有利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发展,又有利于基础产业的资金投入,整体上缓解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4.实现出口彻底退税,增强国际竞争力。消费型增值税遵循终点退税原则,能够实现彻底退税,提高商品的内在使用价值,使商品价格能够真实、准确反映本国的生产状况,提高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我国从1998年1月1日起,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外商投资项目所进口的设备,只要在规定范围内,可以免征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且从1999年9月1日起,开始执行外商投资企业购买国家规定范围内的国产设备也可以退还其所含增值税的优惠政策。但国内企业不享受这些优惠政策,这种差别的待遇必然导致内资企业的税收负担水平高于外资企业,从而使内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则利于内外资企业在同一政策下实行公平竞争。

五、增值税转型中需考虑的因素

1.增值税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增值税转型会给财政在短期内造成巨大压力。因此,消费型增值税可以作为一种产业政策,先在一些行业中试行,如高科技行业,这既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导向,又可缓解财政压力,且征管难度较小。

2.加强征管手段和稽核检查制度建设。计算机征管可以大大提高征管工作的力度和效率。因此需创造条件加快计算机网络建设,从而加强计算机稽核,提高征管水平。

3.进一步减小增值税减免优惠范围。减小税收优惠范围,能更好体现“普遍征收”原则和“中性原则”外,也可增加一部分税收收入,适当放宽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把增值税纳税人最大限度地列入增值税专用发票链条管理的范围。督促小规模纳税人加强会计核算,健全账制,更快实行一般纳税人管理。

4.分阶段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建议第一阶段将现行增值税运行中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交通运输业纳入增值税范围;第二阶段将建筑安装业、邮电通讯业纳入增值税范围;第三阶段扩大到所有营业税范围的经济领域。增值税范围的拓展,相应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需对增值税中央和地方的分享比例做相应调整。

5.解决好固定资产存量问题。对固定资产存量采用收入型增值税,对新增固定资产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时机成熟再全面推行消费型增值税,这样既可减轻财政收入的压力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予抵扣的弊端,是转型过程中一个可行的权宜之计。

固定资产投资纳统范围篇7

一、收入总额构成的差异

税法规定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收入,其他收入等内容。其中,纳税人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不计人应纳税所得额;纳税人从其他企业分回的已经缴纳所得税的利润,其已缴纳的税额可予以调整;纳税人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准予在汇总纳税时,在其应纳税额中予以调整。

而在会计制度中,收人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利益的总流人,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也就是说。会计核算中关注的是“经济利益的总流人”。可见,会计上的“收入”要比税法中的“收入”包含更多的内容。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会计制度对于收入的确认标准有了新的界定,企业应当根据收人的性质,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合理地确认和计量各项收入。

二、费用项目扣除范围的差异

根据税法的规定,企业在应纳税所得额时,有一些项目是不得扣除的,比如资本性支出,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等等。

而企业在计算会计利润时,除了资本性支出、无形资产受让支出或开发支出、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等项目不得扣除外,税法中规定的其他挚用支出项目都是可以据实列支的。

比如,根据税法规定,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扣除。也就是说,相对于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八项资产减值准备,除了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之外,税法还没有对其他减值准备做出进一步明确的规定。而在会计制度中,企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费用是要全部计人当期损益的。

三、费用项目扣除标准的差异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有些准予扣除的项目是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扣除。比如:纳税人向非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纳税人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纳税人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经费;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纳税人按国家有关规定上交的各类保险基金和统筹基金;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

而在计算会计利润时,上述费用项目通常都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数额全额扣除的。其中,企业的对外捐赠也不论是否公益、救济性捐赠,都列作费用支出。会计制度也不再统一规定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比例。这样,在企业实务中就可能会出现该类项目在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计算中扣除数额不一致的情况。

四、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规定的差异

税法和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等内容都有规定。但是,在具体规定上,两者之间却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在对“不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的规定上,税法除了作出与会计制度中的有关条款一致的规定之外,还进一步明确:按照规定提取维检费的固定资产;已在成本中一次性列支而形成的固定资产;破产、关停企业的固定资产;已出售给职工个人的住房和出租给职工个人且租金收入未计入收入总额而纳人周转金的住房;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财政部规定的其他不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不得提取折旧。

再如,税法规定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情况特殊,需调整残值比例的,应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对于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税法也有明确的规定。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税法规定,纳税人可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采取直线折旧法;对促进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以及常年处于震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状态的机器设备,确需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由纳税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逐级报国家税务总局批准。

对于上述预计残值、最低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的选择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显然,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给予了企业较大的自主权,这将进一步增加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

同时,对于固定资产价值的认定,税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也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也会间接地到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计算。

五、无形资产摊销规定的差异

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税法规定,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和合同或者申请书分别规定有效期限和受益期限的,按法定有效期限与合同或企业申请书中规定的受益年限孰短原则摊销;法律没有规定使用年限的,按照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的受益年限摊销;法律和合同或者企业申请书没有规定使用年限的,或者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期限不得少于10年。可见,对于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规定是不一样的。

制度对此增加了“如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的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个条件下,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才能按“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孰短”等原则确认,并且会计制度的这一原则是对所有无形资产而言。

税法还规定了自创或外购的商誉、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不得进行摊销,会计制度则规定无形资产都要在一定年限摊销。

六、发出或领用存赁成本计价的差异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于领用或发出的存货,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等确定其实际成本。而税法明确规定,只有纳税人正在使用的存货实物流程与后进先出法相一致,才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或领用存货的成本。

七、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的差异

税法对递延费用摊销期限作出了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的规定。而会计制度对长期待摊费用没有规定“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尤其要求企业将筹建期间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发生的费用,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人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对两者规定的不一致之处,在应纳税所得额时,应予以关注。

八、借款费用处理的差异

税法规定,企业为购置、建造和生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在有关资产购建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人有关资产的成本;有关资产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可在发生当期扣除。而会计制度只规定除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外,其他借款费用均应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直接计人当期财务费用,并且对固定资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时间和金额的规定与税法的规定有很大差异。

另外,税法规定,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纳税人为开发房地产而借人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即在房地产完工之前发生的,应计人有关房地产开发成本。这与会计制度的规定也不一致。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以税法规定为准。

九、坏账准备规定的差异

税法中规定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为年末应收账款,包括应收票据的金额。但其中与关联方之间的任何往来账款不得提取坏账准备金。而会计制度所规定的范围则为“公司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税法还规定纳税人的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0.5%。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即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

另外,税法对坏账处理的规定比会计制度更加详细,并规定关联方之间往来账款不得确认为坏账,不得作为扣除。

固定资产投资纳统范围篇8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效应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96-0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波及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放缓势头,一些国家甚至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金融危机正在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在这种形势下,适时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增值税转型基本内容

所谓增值税转型就是把我国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是指在计算纳税人当期应纳税额时,只允许在销项税额中抵扣外购的原材料的已纳税额,不允许扣除外购的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额,就整个社会来看,相当于对国民生产总值课税,所以,称为生产型的增值税;而消费型增值税则是在计算纳税人当期应纳税额时,允许在销项税额中扣除外购的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额,就整个社会而言,相当于只对消费资料征税,所以,称为消费型的增值税。此次增值税转型改革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转型改革,完整意义上的转型改革有赖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扩大,这次改革实质上是扩大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

1.从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当期的销项税额中增加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可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2.为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在扩大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抵扣范围、降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的同时,调低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把增值税的征收率,分别由6%和4%调低到3%。

3.与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相配套,取消了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同时,将矿产品增值税率恢复到17%。

二、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增值税转型基本情况

尽管消费型增值税是我国增值税类型选择的最终目标,但其并非尽善尽美,因此我们应客观评价,并抑制其负面影响,使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因此,笔者主要针对洞头县的税改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截至2009年6月30日,洞头县共有一般纳税人168户,主要行业有炼油、电子电器、农产品加工、汽车配件、商贸及化工等行业。上半年共实现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同比增加30.8%,但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仅限于几家重点骨干企业及新办企业,占总投资的90%以上,传统工业比率相对较低。

由于增值税扩抵政策的拉动,企业结构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经济活力明显提升。从1-6月份经济运行情况看,全县经济运行态势趋稳,形势趋好。据统计,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5亿元,同比增长9.0%,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外贸出口2997万美元,增长87.7%,为年度计划的90.0%;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实现2643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69.6%,同比增长11.1%。从总体上看,经济回暖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加。

三、增值税转型正面效应

由洞头县的税改实施情况来看,此次增值税的转型给洞头县各企业带来了较多的正面效应。

1.利于加速设备更新,推动技术进步。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将消除我国当前生产型增值税制产生的重复征税因素,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在维持现行税率不变的前提下,是一项重大的减税政策。由于它可避免企业设备购置的重复征税,有利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有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对固定资产投资大、物化劳动消耗大的资金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将购置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增值税进行一次性全部抵扣,能创造均衡的税负环境;同时还相应取消了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也使中国企业与外资企业在增值税减免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有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

3.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由于大多数国家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在税收上占了很大的优势。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则可以对出口产品实现全额退税,保证了出口产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提高了国际市场竞争力;对国内产品扩大扣除范围,减小了计税依据的总额,降低了税负,能够有效缓解与进口产品的竞争压力。

4.有利于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增值税转型激励企业提高工业化程度,提升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从短期看,这项改革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为企业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供税收支持。从长期看,这项政策可以刺激投资,扩大内需,从而提升企业生产经营层次和质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5.可以增加企业现金流量,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紧张。以购买100万元(不含增值税)的设备为例,当年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17万元,相应减少应缴增值税17万元,随增值税而征收的城建税(按5%测算)和教育附加费(5%)共减少1.7万元,企业可少缴两税一附加为18.7万元,相应的增加企业现金流量,缓解资金紧张的不利局面。

四、增值税转型负面效应

但是,增值税转型改革给企业带来利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影响。

1.增值税转型增大就业压力。在生产型增值税下,资本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占比重比较大,不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大,因而税负重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消费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允许抵扣,从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优势消失,因而在消费型增值税下,在同样的生产水平下,企业更倾向于使用能抵扣进项税额的设备而不是雇佣工人,这就必然造成资本流向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行业,进而造成劳动岗位的减少,失业人员的增加。尽管从长远角度看,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但是从社会稳定角度出发,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后短期内出现的就业压力增大现象应不容忽视。

2.增值税转型会使税基减少,从而带来税收收入的大幅减少。目前增值税收入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增值税转型后,一是企业新购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数量巨大,甚至会出现销项税额不够抵扣的情况;二是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的降低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财政收入的急剧减少。

3.增值税转型会加大对资金的需求,容易诱发过度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增值税转型,必定会刺激资本密集型产业设备的更新和投资的扩张,从而容易引起投资需求过旺,产生通货膨胀的危险。

4.部分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下降。对已完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等固定资产购进相对较少的企业,与新办企业存在不公平竞争。

五、完善增值税转型建议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经济和社会的各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从长期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可以刺激投资,鼓励技术更新,促进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其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对于负面效应,如果采取过渡措施加以缓解就可以较好地解决。

1.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税制结构。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等政策情况,制定我国中、长期税制改革方案,不断完善税制。一是降低流转税的比重,提高所得税的比重,最终形成双主体的税制结构;二是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并积极推进其他税种的改革,完善税种结构、税负结构和收入结构等,从而优化我国的税制结构;三是同步出台一些弥补增值税转型财政减收和减轻增值税转型负面影响的配套措施,建立为增值税转型配套的透明和固定的转移支付制度,平衡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之间的比例,从而调动中央和地方推动税制改革的积极性。

2.进一步规范增值税优惠政策。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制度规定了较多的税收优惠项目,这不但不符合增值税道道征收、环环相扣、链条相连的原理,造成增值税链条中断和税负不均;也不利于加强税收管理,减少税收流失。对某些确需给予照顾的困难企业,最好采用财政返还而不是税收优惠的形式。对个别确要给予税收优惠的,也应严格控制优惠的范围和数量。

3.进一步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四小票的管理。当前,增值税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出售、盗窃、虚开、代开等手段偷、逃、骗税款的问题。固定资产进项抵扣税额通常较大,在现有的征管条件下,税收收入的风险和压力就会加大,税收管理的难度就会加大。所以,应切实加大对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通过科技手段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及运费发票等四小票的管理,遏制不法分子利用发票犯罪的发生,防止和减少国家税收的流失。

4.进一步完善增值税转型改革。消费型增值税,对于存量固定资产税额采取不予抵扣的方式,会出现存量固定资产与新购进固定资产在抵扣上的衔接问题,在新办企业与老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公平竞争的问题,不利于企业兼并等资产重组的进行,为增强增值税转型效应,一是要逐步实行存量固定资产税额抵扣制度,对2009年以前购进的固定资产给与一定比率的进项抵扣,消除新老企业不公平因素;二是要逐步推行无形资产的抵扣制度。积极消除重复课税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周芳.关于增值税转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时代经贸,2007(8)

2.邓勇.增值税改革对行业的影响.中财网,2008.10.21

3.孙浩轩,孙乐.增值税转型改革意义何在.产权导刊,2009(2)

固定资产投资纳统范围篇9

一、奖励范围

(一)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150万元/亩以上、建筑密度60%以上,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安全生产要求的工业项目。

(二)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类及综合性批发市场、大型文化旅游、四星级以上酒店、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仓储物流等服务业项目。

二、奖励对象

凡国内外个人或组织(以下统称为引荐人)向我县提供符合奖励范围项目线索且招商成功的,对项目引荐人给予奖励。

三、奖励标准

综合考虑项目规模、项目质量、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引荐人贡献等情况,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含)—1亿元的,按实际固定资产投资的1‰奖励引荐人;对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含)—3亿元的,按实际投资的1‰—3‰奖励引荐人;对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含)以上的,按实际投资的3‰—5‰奖励引荐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计算时间,自项目开工建设之日起,为24个月内。可分年度也可在满24个月后一次性给予奖励。

四、奖励程序

奖励申报。引荐人在项目落地开工后,带有效身份证明到县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填写《县招商引资引荐人奖励申请表》,提出奖励申请。同一个项目有多个引荐人的,其奖金应书面委托其中一个引荐人申领;引荐人之间有争议的,在自行解决争议后,由牵头人呈报书面分配方案,再向县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申请。

(二)奖励审查。县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接到引荐人奖励申请后,及时报县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审核。

(三)奖励确认。经审查核实,由县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报县委、县政府批准后,交财政部门拨付奖励资金。

五、其他事项

(一)引荐人领取奖金后,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在县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凡引入美元或其它外币的,按照资金到位当日中国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折成人民币计算。

(三)县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对奖励资金兑现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对弄虚作假、骗取奖金的单位或个人,要追回全部奖金,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外来投资者不能同时以引荐人身份对其自身投资的项目申领引资奖励;通过公开投标方式进行招商的项目,不纳入奖励范围。

六、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统一按本政策执行,不再另行制定奖励政策。

固定资产投资纳统范围篇10

(河北钢铁集团沙河中关铁矿有限公司,邢台056103)

摘要:在新的税法制度的影响下,企业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仍存在的较多问题,如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实际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http://

关键词:新税法;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问题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170-02

作者简介:崔海龙(1966-),男,河北涉县人,现任河北钢铁集团沙河中关铁矿有限公司资产财务科科长,高级会计师,从事财务工作。

0引言

自我国颁发了《增值税暂行条例》之后,国家财务部门和税务部门又相继出台了《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这两款条例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实施到现在普遍存在着增值税税收制度不明确以及实际操控难以顺利开展等问题。为此,我国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在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的实际标准。

1固定资产抵扣的范围和条件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日渐成为我国发展建设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内容。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各项税法政策得到了全面的改革和完善,这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动力保障。固定资产的抵扣范围和条件受企业实际发展效益的影响。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固定资产的实际含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发展时间(超过1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如房屋、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以及各项生产经营工具等。其中房屋不能纳入到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的范围之内。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顺利生产和有效经营的基础保障。从我国结合企业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实际状况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之后,企业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尤为突出。在长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为防止纳税人不缴税或者虚假抵扣等问题发生,我国针对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实施了新税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中问题的产生。固定资产的抵扣条件以国家统一要求的专用发票为主,统一标准为实行公平和公正的税法制度提供了保障。

2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相关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企业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寻求新的进步和变化。在进行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分析的过程中,还应该明确企业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哪些项目不属于固定资产及进项税额抵扣的范围。第一,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应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以及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均不需要抵扣。实际发展中常见的实例有提供劳务或者转让的无形资产和房屋等。生产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等均属于抵扣的范畴;第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固定资产也不需要进项税额抵扣。实际发展过程中产常见的实例有因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导致的固定资产被盗窃、丢失或者腐烂变质等情况。非正常损失的固定资产不得计入进项税额抵扣的范畴还包括因为自然灾害导致的固定资产损失,这类损失还不能进行进项税额转出处理;第三,纳税人自己使用的消费品也不计入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例如,纳税人自己使用的应该征缴消费税的交通工具等不得进行抵扣,但是,如果该类产品属于外购之后的普通货物就可以纳入到抵扣的范畴中;第四,房屋和建筑物等不动产不计入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的范畴。只有明确固定资产及进项税额抵扣中的相关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建设。

3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对会计处理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方法越来越多,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常用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会计处理办法以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固定资产取得处理和进项税额不可以抵扣的固定资产取得处理两种方式为主,这两种处理方式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下文将对税法改革之前,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对会计处理的影响进行分析。

固定资产在税法改革之前取得的会计处理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固定资本的成本,在扩大固定资产成本投入范围的同时,将取得固定资产的进项税作为资产成本的增加项目。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在了解固定资产抵扣的范围和条件的前提下,明确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中存在的问题,这对问题了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对会计处理的影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保障。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对会计处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外购通过外购的方式可以取得固定资产进项税。以国家标准规范的专用发票上的要求为依据,固定资产金额和专用发票上已经明确显示的增值税额可以视为借记固定资产、应缴纳的税金和应该缴纳的进项税额。实际交易过程中应付金额和实际交付金额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还应该综合考虑购进固定资产在实际运输中所产生的费用,其抵扣率义7%为标准,进而计算出应该抵扣的实际金额。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固定资产退货或者折扣等问题,会计人员应该及时进行退货和折扣资产处理。

3.2投资如果已经取得的固定资产已经接受了投资转入方式,会计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发票上对固定资产价值和增值税额的实际规定完成借记固定资产、工程物资以及应交税的实际资金等进行准确的计算,另外,投资转入方式确定后,会计工作人员还应该及时对贷记实际收入的资本进行核对。

3.3捐赠某些固定资产是通过捐赠的形式产生的,会计工作人员还是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发票上对固定资产价值和增值税额的实际规定等完善借记固定资产、工程物资以及应该缴纳的税金额和进项税额进项具体的核算。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某些受捐赠获得的固定资产已经接受了捐赠方的支付,面对这种情况,会计处理人员应该按照增值税进项税额与固定资产的综合数据对该计算的各个项目进项税重新核算。

从外购、投资和捐赠等处理方式中可以明显看出,新税法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与传统的抵扣进项税额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再以进项税额作为固定资产的总成本新税法下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方式可以有效减少企业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产生的累计折旧金额,增值税计算效率和可靠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总之,新税法实施以后,固定资产的进项税得到了抵扣,企业增值税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赋税负担,在节省企业建设成本投入的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动力保障。

4结束语

总之,企业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与企业的发展建设有直接关系。为保障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整体竞争力,我国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在新税法的影响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因此,企业建设者必须在明确企业固定资产抵扣的范围和条件的前提下,了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针对实际问题了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对会计处理的影响,为企业的发展建设提供动力保障。

http://

参考文献:

[1]胡伟.新税法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2(10).

[2]陈宗智.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的均衡性研究——基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J].会计之友,2012(30).

[3]赵志辉.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