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网络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8:45

金融专业网络教育篇1

关键词:独立学院;优质网络教育资源;金融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37-03

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人才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关键。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日趋国际化,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作为担负金融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金融学专业正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需要与时俱进,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创新化。而将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引入高校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金融学专业教学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弥补高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

一、概念界定

一般而言,网络教育资源主要指网络资源中与教和学相关的部分,它不同于书籍、报刊杂志等以物质为载体的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教育资源是以网络为媒介,获取学习所需要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类素材。现实中,自2003年我国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来,逐渐形成了以名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为主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如北京大学的《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金融》等。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民办机制成立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能够独立招生和授予学位证书,它是集普通高校的智力优势和民办高校的灵活办学机制于一体的新型办学模式。目前我国的独立院校已超过三百所,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大多数独立学院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学习基础较差、自控力较弱的特点,而以名校精品课程为主的优质网络资源理论性强、知识深度高,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缺乏良好的适用性。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而言,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特点,通过对适合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相关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搜集与整合,同时以此为基础对课程内容的自我设计与建设所形成的适用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网络资源学习平台。

二、独立学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以金融学专业为例

1.从教师授课视角来看

一直以来高校的金融学专业在课程教学中都存在诸多问题,独立学院也不例外,如史焕平,廖继胜(2006年)提到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相对滞后性,不能与时俱进,培养适应时代和金融形势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林晓婵、陈丽燕等(2010年)指出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师资队伍规模和素质有待提高,金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层次模糊且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教学,本文认为现阶段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有如下两个:

(1)理论知识滞后,且教材内容有限。

金融学专业本科课程安排涉及到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股票、债券、外汇、基金、期货、期权投资,信托租赁,保险,金融投资项目评估,国际金融等,覆盖面广,各门专业课程所需的教学内容不同,知识领域跨度较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有较高要求。由于独立学院多由公办高校二级学院改变而来,成立之初,大部分教师来自母体学校,除在独立学院承担教学工作外,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完成母校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因此近年来,独立学院不断发展自己的师资力量,鉴于时间较短,学校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的特点,聘任的老师大都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或硕士毕业生,专业知识不够系统,缺乏教学经验,面对独立学院的特殊学生群体,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2)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金融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广泛应用,金融业务创新不断,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实践教学成为金融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虽然目前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课程教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建设,加上借鉴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和大量教学资源投入,已经具备培养金融人才的基础性教育环境。但课堂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状况一直未得到改善,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方式单一,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践知识的迫切需求。

除此之外,金融行业薪资较高,独立学院缺少足够的吸引力使得高水平高学历的金融人才放弃职场来校工作。金融学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社会体验与实践经验。

2.从学生学习视角来看

(1)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独立学院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低于二本,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一本、二本学生存在差距,偏科现象较为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最终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2)自我要求高,自我控制能力弱,需要老师的引导与监督。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家庭环境优裕,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些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要求也很高,不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更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有更高的渴求。在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利用网络资源情况的调查中发现,60%以上的学生认为课堂内容的学习不足以满足他们需要。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身子女,学生的个性突出,生活中自由散漫,学习上自律性差。当问到“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一门专业课,你认为自己遇到的最大障碍时什么”,74%的学生选择自觉性差这一项。较高的自我要求及较差的自控能力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独立学院的老师付出更多精力来引导和监督学生。

三、独立学院学生利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必要性分析――以金融学专业为例

高等教育并不只是通常所理解的灌输与管理,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李淑玲(2011年)认为网络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打破了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改善了教学模式的结构和层次,把人的“充分发展”作为教学追求目标,依据学习者个人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生成相应的学习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就金融学专业而言,金融业的全球化与国际化,使得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局限于掌握金融基础知识,了解本国金融市场,而是要培养综合型、国际化、创新型的人才。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对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迫切要求。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这一目标很难实现,借助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学过程,全面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1.网络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信息具有图、文、声、影俱全的特色,将优质网络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会使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趣味性增强,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资源的利用使得教学手段趋向于多方位、多层次,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1份,其中有效问卷82份。根据统计如图1所示,近40%的学生一周上网20个小时以上,学生课余时间经常使用网络,这为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提供了可能。但是从图2、图3中发现学生利用网络的目的主要是看电视、聊天以及网购,很少用于学习,通过网络学习的经历较少,学生不知该如何寻找和利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因此需要教师给予正确指引,通过课堂上引用优质资源,课后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善用优质网络资源。

2.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使金融学理论知识始终处于快速更新的状态,这对以传授基本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需求,将学习需求划分出不同的层次,以适应学生多样化和自主学习的需求,并能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网络资源具有的动态化特点,有效解决了教材理论过于陈旧的问题,它的利用扩大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科学性。

同时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靠记笔记、背书等方式在教师讲授范围内接收、消化课程内容,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启发、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探寻金融知识和市场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3.弥补课堂教学实践性不足的问题

金融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金融机构更愿意接受业务熟练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毕业生。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很多独立学院不具备开展实践教学的条件,或由于教师水平所限,实践教学内容空洞,学生的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培养,不具实际意义。在引入网络资源后,金融学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资源了解银行业务流程,熟悉各种商业票据,学习账务处理,了解证券交易过程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并通过模拟软件进行证券投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在模拟交易过程中,累积经验,培养自身分析和投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从业能力。从这一点来看,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在实践教学层面上,促进了创新型、实践型金融人才的培养。

4.使学生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各自的经验水平不同,知识基础不一致,生理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授课中,对每个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及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程序、步调却基本相同,很难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而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对教学信息进行了高效率、高质量的组织和管理,通常包括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验实践、例题习题解析、文献资料、见问题、试卷、媒体素材等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内容丰富全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学习需要去安排学习,真正体现了个性教育,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平台。

四、结束语

优质教育网络资源是传统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的延伸,它在推动独立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倡导教学模式多元化、提升学科课程建设、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网络教育是未来高校教育甚至全民教育的发展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史焕平,廖继胜.金融学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设置的若干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6):44-47.

[2]方少勇,张延君.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操作化需求趋势及改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8):85-87.

[3]林晓婵,陈丽燕,李莹.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6):142-143.

[4]王佑镁.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教学可用性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4).

金融专业网络教育篇2

关键词:构建主义;双语课程;网络课程;金融工程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210-03

一、问题的提出

双语教学即“Bilingualeducation”。目前,在中国高校展开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全部或部分地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如英语)进行诸如金融、经济和管理等非语言学科的教育。早在2001年11月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八条就明确规定“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王本华(2003)在上海召开的“英语(与双语)教学国际论坛”上强调要在金融、国贸等国际性相对较强的6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金融工程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实行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等特性,使得网络教育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2003年教育部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200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高教[2005]1号)中,都提到了网络课程。其次,网络课程逐渐成为传统教育的第二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成为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为例,对双语教学网络课程进行理论与设计分析。

二、关于双语网络课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929年国际教育局(iBe,internationalBureauofeducation)在卢森堡召开的第一次世界双语教学会议,标志着双语教学成为国际性教育问题。在此之后,众多教育工作者们开始纷纷投入到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当中,他们努力为双语教学的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浸入式双语教学的名族运动标志着全球范围的浸入式双语教学革命运动拉开了帷幕。目前,加拿大被称作是世界上双语教学最为成功的国家,其发展成熟的浸入式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国外语教育和如何强化外语学习以及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双语教学实验,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王斌华,2003)。

在中国,双语教学也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末。1928年,清华学校正式改名为清华大学,是我国最早实施“浸入式”双语教学的学校。但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实践活动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有关双语教学的研究有:一是对双语教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二是针对双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相关研究。对双语教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早在20世纪末,全球就掀起网络教育的热潮。1989年,英国的全国学习网络(nGFL);1993年,美国政府正式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正式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然而,到目前为此,关于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研究依然处于空白状态,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设置,意在通过教师有计划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个体实现自我主动学习的意识。让教师们通过侵入式双语教学网络课程实施模式的研究过程来形成全新教育理念和课程生成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构建符合学生个性的网络学习平台,以培养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人才。

三、双语网络课程的相关理论依据

(一)斯波尔斯基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理论

斯波尔斯基认为,以往的双语教学太过于简单,仅涉及到部分问题。他对双语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变量进行了归类,并提出了自己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该模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双语教学的社会环境;第二层次,双语教学计划的目的;第三层次,双语课堂与双语学校的运作;第四层次,双语教学的效果。通过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可以促进双语教师更加明晰化、科学化,规范化推进双语教学发展。

(二)建构主义的教与学理论

皮亚杰(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基于自身原有经验与外界刺激相互整合的渐进过程。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要求教师角色要发生转化,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来设计和实施教学,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成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建构综合实践活动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的立体实施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建构自己的新知识体系。

双语教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学制度、社会人文环境、社会文化差异、学生认知特点、学习文化氛围等。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图文并茂、音色俱佳的模拟学习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外语应用能力,强化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理解和应用。

四、目前高校双语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网络课程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凸显;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时间较长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双语教学依然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对双语教学理解偏差

很多人认为进行双语教学就是简单的外语教学,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专业英语老师,双语教学成了英汉翻译课。教师在课堂上将英文的教材当做英文翻译的目标,学生根本无暇顾及专业知识,学科教学变成了单纯的传统语言教学,学生并没有学到外文教材中的技术精髓。

(二)教材选择较难

专业教材的选择是否合理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目前选用教材的方式有:(1)采用原版英文教材,由于大多数学生理解英文的能力有限,面对复杂的英文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在理解甚至会出现偏差。(2)采用引进的原版英文教材并结合辅之以中文翻译教材。此种方法也存在局限,如翻译不准确等会误导学生并加重学生经济负担(需购买两本教材)和精神负担(需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同样的知识)。

(三)教师自身的师资水平

双语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英文水平)。由于国内大多数双语教学的教师没有国外工作或学习经验,教师的英语水平与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不相匹配,教师用专业的英语向学生表述所教知识点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口语表达方面、英语思维以及中英文两种语言的转换方面。

(四)学生自身英语水平受限

由于学生英语水平不尽相同,进行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无法统一。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对于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非常欢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对双语教学则普遍感到难以适应。这会降低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五、以《金融工程学》为例进行双语网络课程设计

基于目前高校双语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成功经验,本文以2013年教育部新开课程《金融工程学》为基点,通过对《金融工程学》双语教学网络课程的设计,来实现第二语言学习目的和掌握专业学科的专业知识两个方面的目标。这两个目标包含了对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发展、文化修养和情感意识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同时,通过网络课程,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双语教学网络课程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自身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参与社会竞争。笔者对《金融工程学》进行双语网络课程设计如下。

(一)构建《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在《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教育部指定教材为实施指南,逐步摸索并构建富有个性和普遍意义的可操作的课程实施模式和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课题实施过程自我管理,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课题”的教学模式。

(二)建立《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动态网页

构建课程实施网络辅导平台,开展广泛合作交流,促进《金融工程学》在课后的师生互动,领悟课程目标,增强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等,为师生沟通建立多途径(包括网页互动)、立体化、动态化的“课程实施”的渠道,为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中的“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的确立”、“计划和方案”、“探究过程”及其遇到的“问题和现象”提供重要的衔接和沟通的手段。

(三)构建《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实施运行体系

《金融工程学》双语网络课程实施运行体系以3种方式推进:(1)以研究为主要的实践活动方式,(2)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的活动方式,(3)以技术实践为主的活动方式,形成各活动方式的方案和策略。建构良好的“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衔接与沟通,促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代玉簪.金融营销学双语案例复合模式人才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1):61-62.

[2]曹蔚.高校计算机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3]赵慧臣.网络课程群知识建构研究:促进跨课程的网络学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0-47,54.

[4]姚中青.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2-26.

analysisofthetheoryanddesignofthebilingualnetworkcoursebasedontheConstructivism

――takingthe"financialengineering"bilingualnetworkcourseasanexample

HUanGYa-lin

(economicscollege,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

金融专业网络教育篇3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五位一体

文章编号:1672-5913(2017)07-0019-03

中图分类号:G642

1背景

近年来,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具有实用技能型培养特点的专业,坚持走创新创业教育之路,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因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毕业生的就业范围灵活广泛,创业门槛也很低。然而,现有的教育模式距离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尤其是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欠缺。党的十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5月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文件,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改革[1]。2017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教研[2017]2号),明确提出实施“双一流”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和经济社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从网络工程专业学科背景出发,将学生成长涉及的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探索一条渗透各个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道路,对于培养适应未来“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全国高校信息综合查询系统显示,2017年我国已有308所普通本科院校(不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和独立学院)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专业报考热度全国排名235,工科类排26[2]。在各类高校网络工程专业设置分布中,近半高校为二本地方性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着重培养面向“互联网+”时代多行业多层次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如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医疗等,网络工程专业在就业市场的交叉性很大,对学生的适应性要求很高。以就业为驱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创新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本专业学生培养的重中之重。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做了不少阶段性工作,包括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实施“创客空间”建设,组织以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龙头的各项赛事。然而,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2.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重视,很多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然而,相比传统的本科生院、教务处等管理部门,双创学院还未成为高校不可或缺的职能部门,不能承担独立的教学实践活动。虽然一些创新创业工作在高校顺利开展,但仍颇具功利性。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更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更有甚者,有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认为创新创业学院就是给大学生上就业指导课程的学院,仅为毕业生宣传一些各省就业指导中心的政策方针,为就业有困难的专业或者学生提供创业思路和方向。作为高校教学运行大纲,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没有在实施层面上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

2.2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单一

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省市热衷于举办创新创业的科技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许多赛事也成为学生保研的加分项。各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不断有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3]。然而,单一的形式和量化的指标使高校在参与这些比赛时往往抱着功利心理,以竞赛成绩为目标和终点;指导教师也很难在这种短期突击的赛事中发挥长效作用;一些有潜力的团队赛后得不到良好的维持,失去发展后劲。因此,创新创业竞赛应该融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上来,发展出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

2.3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性不强

首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制订创新创业教育的学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没有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制度,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性不强。以湖南文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计科和网工专业的部分w生参加电子电工方面的创业设计大赛,认为这是学校的“第二课堂”,与本专业所学无关。各个学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也重点关注就业率,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鲜有提及。因此,这种与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脱节的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随意性太大,起不到很好的培养效果。

总之,仅在全校范围内笼统地实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不够,完整的教育体系、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专业的教育模式才能给予创新创业教育更广阔的空间。现阶段,乘着应用型本科学校转型发展的东风,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笔者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见图1,从教育政策、学校、平台、中介和学生5个方面进行阐述。该模式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日常办学,从各项政策的制订、培养方案的出台,到教学运行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以及教学质量监控,都能体现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这样才符合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思路[4]。

3“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

“五位一体”模式的基本框架对创新创业教育实施顶层设计,从全局的角度,将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多个方面统筹规划,包括政府、高校、中介、平台和学生,集中高效地实现本专业学生专业实力的增强和专业办学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见图1。

3.1政府和学校的政策制订

教育厅、科技厅、文化厅和群团组织积极响应教育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号召,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遴选大学生“创新创业英才”,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专项基金,在经济开发区为投身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各种政策倾斜和支持[5]。同时,学校出台相应政策,如建立创新创业学分机制与转换制度。网工专业学生在本学院或跨学院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都给予学分认可,优化创新创业的认定,创新创业成绩纳入二级管理质量监控测评,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开展“创新创业之星”活动。

3.2创新创业学院的教学组织

创新创业教育的硬件设施、对外交流、师资队伍、实践平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的关键因素。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创新创业学院通过对互联网企业创新需求和人才需求信息的捕捉,及时调整创业设计大赛活动指南,改革竞赛模式,也可以根据不同学院的需求整合团队,提高综合实力。同时,创新创业学院还应提升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效,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分为理论和实验课两个部分,其中理论课教学大纲根据文、理、工、艺、体分类分层次制订,实验课大纲分专业拟定“三性”实验题目。网工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增加两门创新设计型课程设计,开题和答辩则组织成一场创业设计大赛。另外,按照“全体覆盖、重点突出、分层实施”的原则,对有创新创业意愿和已有互联网创业实训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实验班、专项培训班等课程,力争开设每期10~20人规模的创业先锋班。

3.3社会中介的技术服务

中介服务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大学生创业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很可能遇到资金、人力资源、法律、财务等问题,需要中介方实时支持和帮助。例如,科研成果要转化为产品,需要专利机构积极挖掘,为顺利完成知识产权授权提供服务;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需要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等中介提供专业的财务分析、法律顾问等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风险资金、融资借贷等金融服务;创业到一定规模后会面临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问题,金融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为互联网企业提供融资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服务。

3.4实训实践平台的项目支持

除了在产教融合基地建立专业实验室的学生实训平台以外,网络工程专业可以在拓展校外实践平台、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拓展思路。教育、交通、医疗、餐饮、旅游等行业都需要“互联网+”的助力,学生创业教育平台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承担了校内外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的教师,可以建立一批具有创业发展、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技术转化等功能的特色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小屋、创新基地等新型创新创业空间,为学生进行物联网、入侵检测、Vpn系统、防火墙等项目开发、创新创业训练提供条件,大力营造“爱创意、乐创新、敢创业”的氛围。

3.5学生工作的文化引导

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对象。高校学生工作人员要积极拓展思路,配合创新创业学院、科研院所强化创新创业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氛围。学生辅导员应多组建学生社团推动创新创业特色文化活动,成立“创新创业学生联盟”,举办创业征文、创意分享交流、创新成果展示、成功案例讲座、创业榜样座谈等活动,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打造创新创业文化生态。

4结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各高校大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在加强政策引导、创新课堂教学、争取横向平台和倡导文化引领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方面做了大胆的改革尝试,深入推进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改革,全方位开展了基于“创新创业”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拓展了各式各样的实践项目和平台,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2016年3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被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向全国推广;2016年4月,学校被湖南省政府确定为“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部级转型试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5):51-54.

[2]石元泉,彭小宁.地方二本高校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怀化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5(7):73-76.

[3]赵辉,刘立国,尹福斌.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6(10):81-83.

金融专业网络教育篇4

网络金融课程就是因教学需要,尝试性地将信息技术和金融理论与实务相融合的产物。网络金融课程的建设也是顺应金融电子化和财会电算化的发展趋势,而对其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网络金融课程定位

金融类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网络金融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培养适应金融电子化业务发展的操作员与技术维护人员。所以,网络金融课程在教学方面的重点是注重信息技术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例如:金融电子化业务解决方案的分析,以及如何结合不同金融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解决方案;金融电子化业务软硬件的现状与发展;金融电子化业务的技术应用与维护;金融电子化业务的安全评估与风险防范等。

学校对网络金融课程的定位是:以技术应用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金融业务电子化的技术应用与技术维护的专业课程。网络金融课程通过以技术应用提高营运业务能力为主线设计教材体系;以网络经济特征和金融电子化为引导,以电子货币、网络金融产生与发展、网络金融业务营运模式、网络金融服务与清算、网络金融经营管理、网络金融业务监督、网络金融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网络金融教材以基础理论够用为度,专业技术与业务应用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网络金融课程的内容

网络金融课程的内容由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经济理论、金融理论与业务等部分组成,并形成知识模块。

第一知识模块由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理论、金融电子化理论整合形成网络金融理论综述;第二知识模块由电子技术与货币理论组成,有机地将虚拟货币与实物货币理论进行融合,形成网络金融的货币理论;第三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金融业务知识整合形成网络金融主要业务平台功能综述;第四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银行业务等知识整合形成虚拟银行业务平台功能综述;第五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银行会计知识整合形成电子支付平台功能综述;第六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管理技术和金融管理知识整合形成虚拟金融管理平台功能综述;第七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风险管理技术和金融监管知识整合形成虚拟金融监理平台功能综述;第八知识模块由计算机软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金融安全管理知识整合形成虚拟金融安全管理平台功能综述。

网络金融知识模块中对学生技能培养的标准设计

网络金融课程的八个知识模块中,有三个模块着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为此,学院根据需求制定了以下标准,请见下表。

网络金融实践教学设计方案

利用信息化技术处理金融业务的特点是按软件提供的模板进行操作,所以,熟练应用软件是基本技能。

网络金融课程模拟实习主要分两种途径进行,一是整合利用免费网络资源进行模拟操作,二是利用综合实验室的业务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对网上银行、证券和保险进行模拟实践。但是,模拟实践与真实业务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各家金融机构不会将自己正在使用的软件卖给学校或其他机构作模拟练习,除非他们自己对员工进行培训。另外,对于一些小软件可以通过安装与运行来了解其功能。例如,Ca证书软件、电子钥匙、数字签名、客户管理等软件。

虽然利用免费网络进行模拟操作成本很低,但网络资源是有限的,并且有些业务在网络上是不可能进行模拟的。例如,Ca认证、电子钥匙加解密、数字签名、客户管理等。如果将以上两种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银行实习模拟

网上公司银行服务模拟:网上银行服务中一般可以为注册用户提供如下网上公司银行服务模拟。东亚银行省略/maindoc/whp_servchina/,进入东亚银行网站主页,选择网上公司银行服务,然后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示范,网上公司银行服务流程与内容就会根据你的选择进行演示,多次重复实践就会熟悉该软件的功能与如何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个人网上银行业务模拟:网上银行个人业务模拟一般由花旗银行省略/portal/citiwm_home_center.jsp、招商银行省略、中国建设银行省略、中国银行省略、中国工商银行省略、广东发展银行省略、深圳发展银行省略等网站提供。虽然各网站提供的服务或业务分类有细微的差异,但是基本功能是相同的。首先选择一家网站,进入主页面,选择个人银行模拟,或选择个人银行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演示项目,个人银行业务流程以及内容就会根据你的选择进行演示,多次重复实践就会熟悉该软件的功能与如何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电子支付安全模拟主要是通过对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省略/网站的浏览和学习,通过知识园地、解决方案和产品与服务,了解电子支付安全的要求和流程,以及电子印章、金融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相关软件的应用。学生也可以通过对不同网站的比较,了解目前网上银行的现状与功能。

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证券模拟实习

模拟炒股的证券服务系统由盛润2000、胜者之星、证券之星、天一证券等网站提供。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家网站注册参加模拟炒股。注册成功后系统会给模拟炒股者提供虚拟资金50万元或10万元人民币,模拟炒股者在网上炒股,除了资金和股票是虚拟的,其他操作与真实炒股没有区别。例如:选股、委托买入或卖出、撤单、查询等。通过一或两个月的操作,学生自己可以根据虚拟账面资金分析自己的成绩。另外,也可以进入招商银行网站选择手机银行演示,模拟仿真手机炒股。

3.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保险模拟实习

进入保险网站后,可以了解我国保险业网上业务开展状况,查看各家保险公司网上保险业务的种类,了解网上投保的流程,了解各险种的特点与利益。例如: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省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省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省略/cn/index.shtml,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www1.省略/aia/等,都可以查询相关的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对不同网站的比较,了解目前网上保险的现状与功能。

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在改革网络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学校利用博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省略/zjswljrzy)。学校的博客教学网站主要包括:案例、电子货币、教学视频、网络金融关键词、网络金融机具、网络金融拓扑图、网络金融在线测试、网络经济、网上保险在线实习、网上银行在线实习、学生作业、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等。

学校的网络金融课程在历时五个月的教学中,采用博客这种新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进行试验,参与试验的学生是金融专业05级两个班的103位学生。实验初期,学生对新的教与学的互动模式不太适应,不知道如何学习与交流,但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都进入了状态,部分学生讨论的话题还有了一定的深度。例如:探讨网络钓鱼、Q币问题等。103位学生都创建了自己的博客,并对博客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进行了讨论,很多学生还发表了自己的学习体会、网上调研的心得与调研报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访问量达到10182人次;对教学内容发表的评论达1972人次;对教学内容的疑惑与见解提交的留言有720人次。其中,孙丽丽同学的作业还被其他院校的教师引用。

采用博客教学最突出的效果是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拓展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空间;开放式教学吸引了更多的其他学校师生、行业职员参与交流讨论,扩大了交流的范围和受益的群体。

总结历时五年的信息技术与金融专业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学校深感虽取得了一点成绩,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面临许多困惑。例如,有些软件在实验室只能做部分实验,整体运行缺乏应有的数据资源。如果能与金融机构共同建立校内实验室,并且聘请行业专家管理和指导学生,或者对过去的数据进行修改,替换真实的客户名、单位名等,也许就会缓解运行缺乏数据资源的矛盾。另外,利用免费网络资源虽然成本低,但是存在不可控、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因为,免费网络资源针对的群体是消费者而不是学生,提供的资源也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教学需求,这些都是学校不可控的因素。所以,目前可利用的网络资源也不足,课程整合不能完全依赖免费的网络资源。如果有某家金融机构建立有偿网上金融业务培训,并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或者学校与行业机构在校外共同建立培训基地,面向社会有偿提供网络金融业务培训服务,也许会缓解这一矛盾。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金融专业课程整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课程内容与教学实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作者简介:

李逸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

金融专业网络教育篇5

要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全方位进行,同时还要让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融入教育信息化、金融电子化发展的大潮。

1 基于网络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90年代以后随着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以其友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了声像并茂的图文,使多种感官受到综合的刺激。由于网络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方便地构建和组织了宏大的知识库、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新的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目的。”

为此,必须改变只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由于金融服务业发展的速度总是明显快于其他行业,各大银行都将成功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把高素质的人才当作取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所以,在引入校园网的同时,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员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员的学,把教师和学员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通过网络教育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便培养出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

2 基于网络的教学方法

网络教育强调的是运用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技术、系统观念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并寻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所以将现代教育思想融入网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在于表面媒体的使用,而在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要改进教学方法必须有教师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的支持,必须开展基于网络的课程设计,必须建立网络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2.1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中是组织者、控制者、协调者和指导者,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进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既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构建知识,又为学生主动构建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在组织、设计、制作、处理教学信息时注意情境创设,使教师成为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让教师从台前走到了幕后,但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被计算机或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师在掌握本专业教学设计、学与教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与评价知识,要做到经济、金融、计算机等各个专业全方位的结合。

2.2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教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则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出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通过基于浏览方式的超链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自己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答案。

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系统性强、知识结构清晰,对于某些学习者或学习内容学习效率可能会较高,而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习创造性思维。为此在进行基于weB的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2.3建立网络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过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评价体系。网络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在教学过程、考试环节实行在线监控,正确反映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信息,对以上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并反馈给网络课程设计者、指导教师,才能及时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进行调整和修正。

网络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应由以下指标组成:

(1)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学习建议、重点、难点、作者或教师的背景简介。

(2)注释补充课程内容应包含丰富的批注与例证、自我评价的练习、多样化学习经验、作业、试题库。

(3)要针对金融专业教育的特点,重点反映学习者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情况、科学思维方法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课程与教材的设计必须涵盖学员活动或练习等互动机会。注重媒体的使用和沟通。

金融专业网络教育篇6

本专业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基础上的本科层次。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本专业共设置12门课程,总学分为73学分。各门课程均采用学分计算,考试采用百分制,60分以上为合格。每门课程考试合格后获得该课程的学分,同时发给该课程单科合格证书。学完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12门课程,经考试获得全部课程合格证书,毕业论文及设计经考核(答辩)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定合格的考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发给本科毕业证书。同时,凡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的本科毕业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由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学校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报考条件

(1)电子商务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

(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英合作金融管理、商务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本专业,在替代《数量方法(二)》、《商法(二)》课程后,须从自学考试经济类或计算机类本科专业中选考1-2门课程,使总学分达到70学分;

(3)计算机及信息类专业专科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经济学(二)》、《电子商务概论》课程;

(4)经济管理类专业专科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概论》课程;

(5)其他专业专科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经济学(二)》、《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概论》课程;

部分课程的替代

(1)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量方法》、《商法》课程合格成绩的考生报考本专业,其成绩可相应替代本专业计划中《数量方法(二)》、《商法(二)》课程成绩;

(2)取得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2级(含)以上笔试合格成绩的考生报考本专业,其成绩可以替代本专业考试计划中《英语(二)》课程成绩;

(3)参加全国电子商务高级职业证书课程考试的考生,其课程合格成绩可以替代本专业考试计划中相同课程(带“*”号者)成绩。

实践环节考核实施要求

为满足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加强对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本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和保证学业标准,根据本专业特点,对本考试计划中《互联网数据库》、《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等六门课程规定了网上作业要求,由全国考办组织专家根据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和课程实践性环节考核标准,指导制作网上课程作业,并指定http://www.ZK365.com网站。考生必须完成规定的网上作业并取得课程网上作业合格证书后,才能参加相应课程的实践性环节考核。

该专业实践环节考核由全国考委负责组织专家根据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编制课程实践性环节考核基本要求,各开考省根据课程考核要求组织进行实践性环节考核。

课程说明及自学用书

1.毛泽东思想概论(略);

2.英语(二)(略)

3.数量方法(二)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考生能处理数据资料,以便在决策中有所帮助,其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整理和描述;概率论介绍;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抽样方法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

自学用书:《数量方法》全国考委组编钱小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商法(二)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使考生理解商法的基本理论,同时对中国商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基本的了解。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商法概论;合伙企业法;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票据法;海商法;保险法。

自学用书:《商法》全国考委组编王小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5.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与挑战;适应网络经济的企业管理;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的融合。

自学用书:《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全国考委组编李风云主编

6.网数据库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其主要内容包括:

数据管理的演变;数据管理模型;数据库系统构成;关系数据库理论;SQL语言;数据库设计。

自学用书:《互联网数据库》全国考委组编周志忠主编

7.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其主要内容包括:

电子商务网站分类、内容;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则、方法;电子商务网站系统组成结构、配置;电子商务网站建立的相关技术及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工具介绍;电子商务网站安全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维护管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案例及实习。

自学用书:《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全国考委组编杨雅辉主编

8.网络营销与策划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其主要内容包括:

网络营销概论;网络营销宏观环境分析;网络营销微观环境分析;在线消费者行为;网上调查;网络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顾客沟通及顾客数据库管理;建立营销导向的网站;外向营销;网上产品与定价;作为渠道的网络;网上沟通;网上关系营销策略;网络营销计划。

自学用书:《网络营销与策划》全国考委组编李金轩主编

9.电子商务与金融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其主要内容包括:

电子商务中的资金流;支付方法;电子货币;金融安全认证;安全支付协议;银行结算;金融服务;无线银行业务;金融法律法规与问题处理。

自学用书:《电子商务与金融》全国考委组编陈进主编

金融专业网络教育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教学模式;网络实时动态;电子支付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网上购物需求,四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公司推出了微信支付、支付宝、京东白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p2p等投资理财网站,互联网金融成为时下发展最迅速的产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高职院校传统的金融专业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金融专业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互联网金融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一、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结合体,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在互联网平台上构建支付、投融资、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模式。它包括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市场服务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体系以及金融组织体系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效率高、成本低、覆盖面积广、发展快、风险大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现有的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金融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金融教学进行改革。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调整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满足时展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更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

二、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服务也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互联网金融。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国内外很多大型的银行都推出了网上银行的动态演示图,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项目。国内的四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个人网上银行、水电费缴费、投资和理财、汇款服务、账户管理等项目的服务动态演示图,给用户网上操作提供参考。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这些服务动态图展示在学生面临,让学生深入其境。演示结束以后,老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训练,老师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随时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在互联网金融课程中具体应用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这门课程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金融发展起来建立的一门新的课程,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也是未来金融发展方向。这门课程涉及了计算机科学技术、通讯技术、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以及管理学。将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引入到该课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下互联网金融环境以及发展趋势,让学生毕业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因此,本文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为例,将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应用在网络金融教学中。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电子支付和网络金融的基本知识、相关技术,以及网络支付工具和特点,支付流程,以及电子支付结算未来的发展发现,熟悉现有的网络银行发展现状、主要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掌握网络金融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难点

网上支付工具、网络银行、网络金融。

(三)教学步骤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计划,然后按照教学计划,老师通过ppt或者文档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内容和知识。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二章内容为例,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电子支付的发展历史和电子支付系统以及电子支付工具。其中电子支付工具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掌握支付宝、微信、网上银行等几个常用的支付工具。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实时动态演练。最后由学生到计算机进行仿真演练。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进行总结评价。(四)教学实施老师随便登录到淘宝网站,随便在淘宝中选择一件商品,为学生讲解购物的过程,确定购买的物品以后,放到购物车以后,进行结算,这个时候页面会跳到支付界面中,在支付界面中,在结算环节就会出现好几个支付形式:好支付宝支付,还有网银支付、银行卡快捷支付、蚂蚁花呗等几个方式,老师对这四种不同的支付方式简单地介绍。让学生了解整个操作流程,从而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更好实操。

(五)学生进行实操

老师讲解电子支付的几个常用工具和特点,学生到电脑上进行操作,老师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监督,了解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便于课后总结。

(六)教学总结

实践结束以后,学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主要难题:比如网页打不开,登录不了购物网站,以及学生不了解第三方在支付的原理,造成支付不成功的情况,尤其是网上银行支付的方式比较复杂,需要登记注册,过程比较烦琐。针对这些问题,老师进行总结,找出实际原因,进一步给学生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课后进一步的了解。

四、结束语

通过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地融入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金融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契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作者:高华单位:湖南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毛金芬.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在互联网金融课程中的应用——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4):45-47.

金融专业网络教育篇8

从教育走向全行业

“2009年对于锐捷网络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我们除了将继续在传统的优势行业如教育、金融行业耕耘外,还将进一步扩展到政府、医疗等行业。这需要合作伙伴的全力支持。”3月20日,在北京举办的锐捷网络2009年合作伙伴大会上,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中东在主题发言中表示。

这可以说是锐捷网络的一次大的战略调整,在过去的几年中,锐捷网络一直专注在教育、金融等行业,几乎离开了其他行业的视野,以致于其他行业的Cio们几乎不了解锐捷网络。“但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教育、金融领域,锐捷无论是行业解决方案、品牌知名度还是公司的业绩,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锐捷网络营销部总经理刘弘瑜告诉记者,过去几年,公司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几十亿元人民币。

“我们在教育领域的行业经验完全可以扩展到其他行业领域,因此,从2008年开始,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展政府、医疗等新兴的行业。”刘弘瑜说。

为此,锐捷网络推出了一系列面向政府、医疗等行业的网络解决方案。同时,在渠道方面,也开始进一步拓展行业渠道,并给出了新的渠道政策。渠道总监郑晓强在会上表示,在新的一年,锐捷网络将从精心选择、集中资源、做实区域、提升合作成功率、重视伙伴业务成长、实施量身定做的伙伴培训计划、提升伙伴持续赢利水平等多角度支持合作伙伴的发展。

调整结构应对挑战

为了适应战略转型,早在2008年,锐捷网络就从内部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新成立了政府、教育、金融和商业四个重点行业部门。刘弘瑜这样解释这四个行业部门的定位:政府、金融和教育部门分别负责制定在各自行业内的网络整体解决方案,并在各自的行业内进行推广;其他的行业市场,包括医疗、网吧、普教等行业,都由商业部门负责制定并推广各种行业解决方案。这四个部门与渠道部门一起,共同完成对区域渠道的服务,并进行区域市场的行业覆盖。

金融专业网络教育篇9

关键词:金融学;理财素质;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6-0064-03

理财行业正在国内悄然兴起,而相关部门陆续推出理财规划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说明我国理财技能人才比较匮乏。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下,金融学的教学应该进行全面改革,超越“让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范畴体系和基础理论”的基本要求层面,兼顾学生理财素质拓展。

一、商科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有利于商科教育与国际的接轨。商科教育是介于经济学理论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之间的一个特殊学科。从国际商科教育的重要载体――商学院来看,其人才培养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职业性学位模式,区别于经济学院的学术性培养模式。以金融学课程为例,经济学院培养模式重在讲解货币、信用、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职能与作用机理,而商学院模式则主要从微观个体的角度研究金融与金融体系,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与投资者的行为选择。国内商科专业金融学课程通常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普遍采用经济学院教学模式,因此,强调理财素质拓展是实现金融学商科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2.有利于高等学校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金融学教学强调理财素质的拓展,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和现实性,令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及时关注金融市场的运行实际,引发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可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启迪学生突破传统的分析范式,增强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率,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动力。

3.有利于提升理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科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点教学,远不能提升到学术性研讨的层面,但围绕知识点的讲解进行有效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基于应用经济学分支的特点,以往的金融学教学一直强调“新闻解读”,即在教学过程中联系时事新闻来讲解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够结合理财素质拓展开展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则学生对培养理财意识和技能的兴趣将可能比以往有所增进,进而更加主动地去了解理财市场,学习金融理论,这终将有助于理论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金融学课程理财教育的内容模块设置

强调理财素质拓展,并不需要改变金融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原有性质和基本教学要求,而是在原来基础上开展理财教育,使教学目标体系更为丰富。因此,在教学内容模块的设置上并不需要对原有教学大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只须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相关的理财教育模块,以便于在教学中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讲授,使金融学课程理财教育具有可行性。

1.理财产品模块。金融学课程的基本范畴包含货币、信用、利息、利率、外汇、金融市场等方面,对这些概念的讲解通常可以联系到理财市场的相关产品,因此,金融学范畴体系可以成为理财素质拓展的首要模块。比如,在讲解到货币的内涵及形式时,可以结合现金、活期存款、信用卡、定期存款、有价证券、外汇、黄金等多种货币形式对不同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收益特征进行描述;在讲解到货币的职能时,可以结合价值储藏职能和实际物价情况讲解理财产品的保值特点,或结合交易媒介职能讲解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等等,由此可以教育学生在理财实践中进行正确的资产选择以实现资产保值或财务安全的技巧。值得强调的是,“理财产品”并非只局限于个人的投资理财产品,比如商业信用涉及到企业之间的借贷及由此产生的票据等企业理财产品,这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重要的知识点;也并非只局限于国内的理财产品,比如外汇的多种形式及其价值变化,尤其需要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要多予关注,这些内容需要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选择地讲授。同时,考虑到金融学基本范畴的基础性,“理财产品”亦不能成为教学的主要线索,只能配合基本知识点的讲解穿行。

2.理财市场主体模块。金融市场上通常有资金供求者、监管者、中介机构等主体,每类主体都有不同职能,因此,金融机构的相关教学内容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财教育模块――理财市场主体。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外资金融机构都有各自的职能,每类主体相关职能与理财的关系则可重点加以介绍。比如,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会对国债等理财产品供求产生影响,黄金和外汇的占款可能影响到黄金和外汇理财产品的价格等。商业银行是一类很重要的金融机构,其负债业务的开展直接形成了理财产品的供给,而资产业务部分表现为对某些理财产品的需求,中间业务又主要表现为一些理财服务的供给。只有对理财市场主体的业务与职能进行分析,才可以准确把握主体行为对理财市场的影响。

3.理财市场运行机制模块。理财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是中央银行对银根及相关金融主体行为的控制与监管,以及由此引发宏观面货币供求对比状况,它对应于金融学课程中货币创造与宏观均衡、金融监管等内容。在对货币创造、宏观均衡及金融监管等内容进行讲解时,应系统地向学生展示理财市场的核心运行机制及重要的理财环境。以货币供给面的运行机理(货币创造机制)为出发点,可以拓展到理财市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货币因素的收缩或扩张原理,以及由此引发的物价水平、宏观经济均衡的变化,进而较好地解释理财市场运行的大环境;从货币需求的角度来看,企业、个人、政府等相关主体的行为皆因目标诉求差异而对货币需求有不同的表现,尤其是从宏观至微观的货币需求层次可以依照货币需求理论的演进发展来进行清晰的展示;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调控,但调控的对象和环境,尤其是调控政策的深层次影响是人们判断理财市场走向的重要参考。此外,金融监管、金融危机、金融深化、金融自由化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或多或少地反映理财市场的运行与发展规律。

理财产品的选择决策是理财活动的核心,但正确的规划与选择以对产品属性特征、产品供求主体行为特征、产品供求市场运行环境等实际问题的准确把握为前提。如果能就以上三个模块向学生讲授理财的金融学基础,将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培养相关的理财技巧,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深刻掌握金融学基础概念与理

论,并能付诸应用。

三、金融学理财素质拓展的多种教学方式应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面面俱到且深入细致的讲授固然可以体现一个教师的能力,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并非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理财素质拓展,强化了金融学课程的应用性色彩,因此,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也有利于让学生更深刻地学习理论知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1.案例分析方式。案例教学是学生在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人特定事件现场进行分析。学生在案例分析中,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对基本知识的了解。美国一流商学院中,具有示范性效应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的比重高达80%,而以金融学为优势专业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比例也分别达到35%和30%。金融学课程案例教学的一般步骤是:(1)选取某一经典的金融事件(如次贷危机)、具有代表性的理财市场主体(如美林证券)的发展历程,或是不同类型理财者理财方案的制定背景等案例材料;(2)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问题的看法;(3)让各组或个别学生分别阐述其观点或解决方案并继而集体讨论,相互质询,集思广益,形成初步的结论;(4)对讨论的过程进行总结,侧重点评学生的思考方式、表达及方案的合理性。

2.专题研讨方式。专题研讨指的是对某个热点问题或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进行专门的研讨,以使学生对问题的了解或内容的掌握更加系统和成熟,实现各部分基本知识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的目的。专题研讨的形式可以分为教师主导的讲座或报告会和以学生为主导的专题汇报。教师主导的讲座或报告会是国外商学院常用的方式,通常由教师在其研究领域内选取某一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接受质询或答疑。金融学课程中适用于专题讲座的内容很多,典型的如电子货币的发展问题。电子货币的兴盛对理财产品的形式和职能产生的影响,对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理财市场主体的职能产生的冲击;对货币创造的机制、货币供求原理和货币政策的效应等理财市场运行机制进行的改变,等等。而在原来金融学的教学中,这些内容都零散地分布于各个章节中,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归纳并以专题的方式进行讲授并对学生答疑。学生的专题汇报可以体现在热点问题的分析上,如人民币的升值对理财的影响等现实热点问题。教师可在每节课指定热点汇报主题,让指定的学生小组在课前查阅资料,讨论汇总,利用少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汇报。

3.模拟实验方式。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和落实,模拟实验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引进了金融学的课程教学中。模拟实验即通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或模拟软件实现对实际问题的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下增强实践认知,培养学习兴趣,进行独立思考和决策,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西南财经大学等著名高校的金融学课程都已成为部级精品课程,并开出了一些模拟实验课,成为其他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榜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发或引进利率期限结构、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模型等理财市场运行机制模型的模拟程序,也可以引进银行业务模拟软件、外汇投资模拟软件、证券投资模拟软件等模拟系统,开设6~9个课时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学习,对理财市场的构成、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外汇与证券投资程序等实践问题有直观的认知。

4.网络互动方式。除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启发等双向交流外,还可以积极开辟课堂之外的其他沟通渠道,较为实用和有效的方式便是网络互动。教师可在学校的网站开通课程网页或者注册专门的博客、邮箱,甚至是建立相关的聊天群组或论坛板块,构建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互动。网页、公共邮箱的使用,有利于教师相关的案例、参考文献和课外读物,促进学习资料的传阅;聊天群组或论坛板块的使用,有利于进行学习经验与心得的交流,疑难问题的讨论与解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为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此外,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选修的金融学课程,很难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专业教学的兼顾,因而网络互动就成了教师围绕专业差异而组织教学的重要补充途径。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网络互动将变成教学的重要实现形式。

四、金融学理财素质拓展的综合考核方式创新

随着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考核的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创新调整,不能采用单一的笔试形式。根据理财素质拓展的要求,除了通过笔试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外,还应该综合采用一些创新方式对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能力进行合理的考核,既检验教学效果,又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平时的理财素质拓展学习中。

1.专业差异考核。因材施教,术有专攻,这在金融学课程理财素质拓展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方面已经有所体现,因此,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的重点开展专业差异考核显得非常必要。根据专业差别分别设置一定的考核重点内容,比如,金融学专业侧重考察理财市场运行机制;国际贸易专业侧重考察基础的国际金融知识;工商管理类专业侧重考察微观个体的融资与投资市场等。这种考核差异的实现既可体现在笔试试卷中设置针对不同专业的题目,也可体现在以下其他考核环节上。

2.专题分析报告。考虑到金融学理论的基础性以及本科教育的知识点教学特点,采用课程论文方式进行考核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还是停留在认知的层面上,不可能且没必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相反,以专题分析报告的形式则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针对理财领域的热点问题提出若干个选题,让学生自选题目并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理财实践问题。专题分析报告的成绩以一定的权重计人考试成绩总评。

3.案例分析文本。案例分析在课程教学中屡次采用后,学生已经对案例分析的基本流程有一定的认识。在金融学课程理财教育模块成功设置的基础上,围绕课程应用性的特点设计编写相应的理财案例,让学生利用理论知识以及案例分析经验进行分析,写成文本,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项目。案例分析文本的优点在于针对专业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金融学专业学生可做个人理财规划案例,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可做外汇理财规划案例,而工商管理类学生可以做企业投融资理财规划案例等。

金融专业网络教育篇10

【关键词】国际化复合型金融人才人才培养培养目标

近些年来,我省金融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并且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金融领域的业务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如何培养适合经济发展需求的“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的金融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需要国际化复合型金融人才

首先,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国际化需要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随着黑龙江省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金融机构种类日益增多,已初步形成商业银行占据主位,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财务公司、农村合作机构等多种类型金融机构。与此同时内资银行和地方银行也加快了在黑龙江省的布局,如锦州银行、昆仑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在我省开设分行;我省也加大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农村合作机构、农村新型机构不断涌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带动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快速扩张,截止到2011年,黑龙江省金融机构网点达到6027家,金融从业人员10万余人。

我国加入了wto后,促使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不断地突破国界走向世界,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而且国外的金融机构与经营业务也将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市场,展开与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在黑龙江省目前就有摩根大通、东亚银行、韩亚银行、汇丰银行等多家外资银行的进驻,为黑龙江省对外经济服务。

所有这些金融变革都对我省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既熟悉本国宏观金融体制与规律,又精通微观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同时这些人才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知识与外语水平,能够通过国际视角分析和理解现实金融问题。

其次,金融创新迅猛发展需要国际化复合型金融人才。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和金融混业经营程度的提高,金融创新工具和金融产品不断涌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以信贷、融资、货币为主要特征的金融业务;资产组合、创新工具交易与定价等已逐渐成为金融业经营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在金融业的各个方面都有了集中而快速的应用,使金融业告别了传统金融低效时期而走向了网络金融的新时代。其业务开展摆脱了时空的限制,国际业务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金融业务的创新和交易手段的进步,要求金融从业人员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专业基础才能适应现实的人才需求,既通晓国际惯例和专业外语,又懂得金融专业知识和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这对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黑龙江省的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国际化复合型金融人才。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序幕的拉开,促进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和集约化生产,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高新产业园区的投建,与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等国经贸往来的快速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然而发展任何一个产业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金融服务业对黑龙江省产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这就需要有金融从业人员既要有专业知识,又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复合型金融人才,例如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占到全国对外贸易的五分之一,对俄的国际结算和金融服务不断增长,这就迫切需要我省高校培养出对俄语精通的金融从业人员。

二、高等学校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普通高校达到了70所,很大一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了金融专业或与金融相关的专业,其中以一些财经类院校、综合类大学,以及非财经类的高校中本科教育占比最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高等金融专业多注重传授宏观的理论知识而缺少微观金融操作知识,多注重教授传统的国内金融业务而忽视了培养国际新兴业务知识,多注重专一型人才培养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复合式教育,这些都与现实的需求往往存在着矛盾,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在社会上广泛存在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而金融企业却又找不到适用的金融人才拓展新兴金融业务和国际业务的问题。总结起来,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有:

(一)教学定位不够清晰

金融领域的人才需求是多层次的,相应的高校人才培养也应与之高度契合,然而我国高等教育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特别是本科、硕士和博士大多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成金融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宽泛而且大同小异,针对性不强,这种定位的模糊直接导致了各培养阶段的重复性,更不利于用人单位选拔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金融人才。特别是当本科教育的普及化和研究生的扩招的背景下,导致了供需上的错位。

(二)教学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内容陈旧

由于我国早期的高等教育是借鉴前苏联的模式,因此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上受历史的惯性普遍存在着过分注重宏观理论上的介绍和解读,而忽视了实用性较强的微观金融理论和实践,这导致了对金融业的内在特征和运作机制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尽管近些年来各高校对金融学专业的有关课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引进了不少反映西方现代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的一些课程,如不少学校都新开设了资本市场、金融工程学、公司财务、期权定价理论等课程,但缺乏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也缺少一些配套课程的支持,且新开设课程缺少结合中国实践的分析应用,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对于一些传统课程,普遍存在教学内容老化现象,与现实出现脱节,实用性已经不合时宜。

(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以灌输式为主,较少采用启发式、或者是启而不发,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另外讨论式、交互式教学方法的较少使用,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少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机会与积极性,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教学实践性差

金融专业中许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需要在教授过程中尽量模拟现实环境解决现实问题,如商业银行实务、证券等课程。专业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但目前作用还不够突出,多数院校还处在硬件配置阶段,或者是硬件完善但相应的软件和模拟资料落后,难以达到实践的目的。在校企合作实习方面,社会调研、基地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实习学生难以接触到实质性业务活动和行业的前沿问题,也难以将课堂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环节相联系。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导致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毕业后往往需要再次学习才能符合岗位的需求。

三、黑龙江省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高等院校应从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推进金融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改善金融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金融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以适应黑龙江省金融国际化、现代化的需要。

(一)构建适应现实需求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

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以金融人才需求为导向,高等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地方金融形势,把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从过去培养单一的专门人才向培养适应能力更强的复合型人才转变;从为封闭的国内经济金融部门服务向为开放的国际经济金融部门培养人才转变;从单一的为金融机构培养人才向为政府、金融机构、公司企业、科研院校等在内的整个市场培养人才转变;从培养单一层次金融人才向培养更多的大众化人才和高质量的精英人才并重的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转变。通过对金融法规政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掌握,了解经济运行规律和较强双语能力,能够在国内外金融机构从事各种金融业务和金融管理工作。

(二)实行金融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金融课程的设计上应结合现实需求和国外的实践经验,突出现实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的新兴学科,如投资学、理财学、信托与租赁、投资基金学、金融中介学;设立反映金融网络化方面的网络金融学、金融信息学、金融数据库;增设有利于培养能直面国际竞争,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国际经济法、国际金融市场学等等课程。同时着力于加强金融学与数学、法学、外语、管理学和网络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具有前瞻性的课题。

(三)注重金融人才的“通才教育”的培养理念

金融领域人才需求呈现出对一般性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减少,对精通某一业务领域如资产组合投资等的专业性金融人才、能够自如运用各种技术如it、资产定价技术等的技术性金融人才等需求大为增加;对单一性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减少,对既懂管理又懂金融、既懂金融又懂计算机、既通英语又懂金融的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概括起来,既博又专的复合型金融人才是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在对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既重视对金融专业知识的培养,又重视其他自然学科、人文学科艺术等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将教育的重心从学历教育本位转移到能力本位上来。

(四)丰富金融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到培养对象的实际效果。通过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对各种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模拟教学,积极引进证券交易模拟、外汇交易模拟等相关软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国内外专家讲学、国际会议,以及金融企业课题参与等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金融前沿理论;通过鼓励学生参加金融类知识竞赛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先进手段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通过双语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读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强运用国际通用语言掌握金融和经济领域的最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五)注重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高校要争取创造条件,和金融类机构积极合作,加强企业和学校的沟通,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强化学生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毕业前完成入职培训等环节,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企业的有效衔接,切实提高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实践性较强的非学历认证教育,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获得了从业资格教育。

参考文献

[1]龚太寿,曾宇平,范亚莉.基础业务金融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科学,2012(08):77-78.

[2]桂花.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金融人才[J].人力资源理,2010(4):100-102.

[3]王东升.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需求与培养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1):150-152.

[4]朱艳敏.开设金融综合实验,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03):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