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03:42

行政管理教学篇1

关键词:行政型教学管理;机械思维范式;适应思维范式;教学管理改革

一、传统行政型教学管理弊端主要体现为机械性特征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服务于教学活动的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教学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教学管理的实质,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是利用行政方法进行教学管理的一种模式,它强调按照权威性的行政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实行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集中统一、有章可循的特点,可以避免各行其是、任意行事,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后来,它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缺点和弊端。有的学者把当前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三多三少”:行政权力的管理多、学术权力的管理少;共性管理多、个性管理少;低层次的管理多,高层次的管理少。其中,低层次的管理即主要只是满足于教师在“教”,学生在“学”,满足于教学不出问题。而高层次的管理则是要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来完成,不仅注重教师在“教”,学生在“学”,而且更注重“教”和“学”的实际效果。

行政型教学管理弊端,归根结底就是“机械性”三个字。我们可以借用教育组织决策机械思维范式来分析这一特点。孟繁华教授认为,教育组织决策的机械性思维范式就是将重点放在对人类知识的起预示作用的因果关系上,对周围的事物全神贯注,实施“有效”决策,这种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从牛顿的经典科学中获得的。机械决策思维范式特征可以概括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决策主体方面。决策者高度集权;在组织机构上遵循金字塔的等级制度;学校追求表面化、数字上的效益,较少考虑社会责任。第二部分涉及方法系统。采取完全程序性的、线形的、一元性的方法进行思考;信息的采集来自内部;指导控制的手段应用权威等。第三部分涉及决策对象。决策对象永远是被动的,或者说是控制型的,其工作表现为服从、僵化、埋头苦干和各行其是。

利用机械性思维范式来分析行政型教学管理的弊端,我们把它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决策和计划的封闭性。行政型教学管理强调行政管理者的权威性,往往根据上级指示,依据权力意志作出教学决策,制订教学计划、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评估标准,编排、指挥教学人员,忽视专家、学生和其他有关人士的参与。决策的民主参与程度不高,透明度低,有时甚至具有一定的“暗箱操作”特点。不仅如此,在决策和计划后,缺乏完善配套的宣传、咨询、反馈、监督和评价机制,从而呈现为一个封闭状态。

2.计划内容的高度统一性。在高校,多年来我们按照行政命令和国家计划,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课程设置、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和统一的考试形式。这种模式有其合理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它曾经起过非常大的作用。但计划内容的高度统一容易导致课程结构呆板、选择空间狭窄、教学内容陈旧,与培养具有创见、讲求个性的现代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要求并不相符合。

3.计划执行的强制性。行政型教学管理实行从上到下的直线式管理,强调权威与服从,上、下级之间,管理者和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和协商,缺少对管理对象特点、要求的分析和把握,按任务实施管理控制的成份多,按针对性原则开展引导服务的少。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各级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往往成为支配教学运行的核心和主体,处于教学第一线的师生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

4.评价分析的形式化。行政型教学管理中,计划的制定及其实施效果的评价都是以决策者为中心,被管理者的评价往往只是作为一般信息的收集工作,而不是作为改进工作和参与决策的重要手段。目前被管理者(学生)的教学评价主要是期中教学评估。但是,由于评价指标体系欠科学、信息收集不全面,定性方法用得多、定量分析用得少,以及评价结果落实不到位等原因,评价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此外,有的学校将教师和课程的综合评价简单化为单纯对教师的评价,缺乏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评价。而对教学计划的学年评价和整体评价就更少。

二、教学管理的思维范式转变成为时代必然

强制性的教学管理只能维持规范化条件下的常规运行,面对外界环境和管理系统要素的变化而出现的问题和新情况的适应性比较差,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协调和控制。时代进步和教育发展呼唤教学管理的思维范式转变,即从机械性思维范式转变为适应性思维范式。

1.适应性思维范式提出的现代科学基础

孟繁华教授在《教育管理决策新论》一书中认为,教育组织决策的适应性思维范式提出是以现代科学为方法论基础的。20世纪初以来,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现代科学诞生和发展起来。随后二、三十年间,以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以及后来的耗散结构、协同学和混沌理论为标志的大量交叉学科发展了起来。这样,历史上曾经起过主导作用的,以主观规定性和线形方式传播知识的管理方法,已经不再具有完整意义的适应性,管理方法趋向多元化成为时代的潮流。我们根本没有可能发现绝对严格的因果依赖性,只能以可能性加以预测和判断。科学家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原则上不能精确认知的世界,概率和统计方法的广泛采用就是基于这种现实。这就是所谓的统计决定论。在管理决策领域,与过去的机械决定论一统天下的情况不一样,统计决定论成为研究者应该遵守的方法论。以统计决定论所体现的科学认识和人们的价值认识这两条轨迹的融合,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组织决策的适应性思维范式。高校教学管理也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决策,同样需要遵守科学认识和价值认识融合的原则,也就是需要以适应性思维范式为指导。

2.适应性思维范式提出的时代条件

21世纪是人类走向知识经济,走向开放和全球化的世纪。对中国来说,最大的时代特征莫过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这一转变所引发的社会震动是巨大的。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机制的根本转变也对教育、政治、文化乃至人们日常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了相对深刻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领域,原来大一统的教育教学管理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国家和社会对用人标准的变化、学生和家长求学需要的提升、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教育收费办法的调整等,都使高校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处在一个不断变动的环境中。同时,教学管理系统内部人员、知识、财力、信息等要素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原来注重维持规范化条件下常规运行的强制性教学管理,难以顺利适应外界环境和管理系统要素的变化。某种程度上,一成不变的机械性教学管理已经成为教学改革深化的重大阻碍。

3.适应性思维范式提出的教育背景

近几年来,在我国高教界进行了两项非常重大的改革:一是管理体制改革;二是高校扩招。目前,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成果,高校的合并组建等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内部管理尤其是教学管理问题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里高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教务处谓之“高校第一处”,教学管理也似乎可谓“高校第一管”。然而,无论教学管理问题如何千头万绪,核心都是管理者的管理思维方式。是依然固守行政型教学管理以及相应的机械性思维范式,还是审时度势,大胆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以适应变动的教学管理环境和内部要素关系,关系到新一轮教学管理改革的成功与否。特别是自1999年以来,高校扩大招生,成为众多院校的热门话题和发展机遇。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自不待言,但遇到的困难也不少。从表层看来,问题主要是师资力量缺乏,教学生活设施不够,图书资料紧张等。中观来看,主要的问题是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面临着重大的调整。而微观上讲,这些表层和中观的问题背后,核心的问题是管理思维和管理观念问题。能够适应环境、突破常规、扬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将使得人们有动力、有胆略、有方向去解决上述的许多问题。

三、适应性思维范式的特征及对教学管理改革的几点启示

教育组织决策的适应性思维范式强调尽量把握事件发展的统计因果关系,对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的“多”尽可能用概率来描述。联系到教学管理的特性,针对行政型教学管理的弊端,我们把教学管理的适应性思维定义为:一种强调适当分权、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的变动采取灵活应变态度的思维方式。它的基本特征如下:第一,决策计划的开放性。决策者适当分权,如扩大二级学院的决策和管理权,教师和学生有权参与决策、计划和管理等。第二,计划内容的多样性。在宏观层面的统一标准指导下,各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创造和个性化。学分制便是这种多样性的典型。第三,计划执行的弹性化。允许在计划执行中根据信息反馈、中期评价等,进行及时妥善的局部调整,如课程组织、课程难度、教学要求等,以缩短教学计划的修改周期。第四,评价分析的科学性。评价分析教学效果应采取科学的标准、规范的程序、负责的处理,在师生得以实质性参与的基础上进行。

适应性思维范式对高校教学管理改革至少有如下启示:

1.下放管理权限,提高二级学院的管理权力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决策机构上,仍然是按照等级制设计决策的来源和分配。一般管理层次由上而下: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务科、教研科、教改科等)二级学院(系)。工作基本上是自上而下地下达指令和自下而上请示汇报的。校长享有一般教学事务的最后决定权,教务处是作为协助和落实校长决策的职能部门存在的,这两级机构有相当大的决策和管理权力。相反,二级学院(系)的权力相对较小。应对这种集权式的体制作出改革,转变校长和教务处的职能,增强其宏观的规划和指导职能,将一部分管理权力下放到二级学院,允许二级学院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2.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增强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

与传统行政型教学管理相应的机械性思维同时又是一种经验性思维,管理者注重的往往是传统的延续、历史的类比、经验的积累、单向的回忆,以及主观的判断和想象等,缺乏对现代新兴管理方式的运用。适应性思维则是要求本着一种开放的态度,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在教学和管理中引进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决策科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同时,运用网络化手段,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建立决策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监控系统等完善的决策体制,使决策和管理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盲目性和经验性。

3.师生参与管理,建立教学管三方制衡机制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明显的权力失衡,特别体现在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适应性思维指导下的新型教学管理尊重管理对象的主体性。教师和学生,拥有充分的决策、监督等参与权力。管理者从过去的“大包大揽”转变为加强引导和服务,大力倡导师生参与管理。这并非削弱管理者的权力,而是建立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三者之间权力制衡关系,以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良性和高效运行。应当注意的是,教、学、管三方的权力制衡具有目的共同、手段互助、交往平等等特征。学生要多一些谦虚、理智和建设性,管理者和教师要多一些理解、宽容和支持合作。

4.推行弹性学制,营造创新性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

弹性学制有利于克服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教学计划统得过多,培养模式单一,学时偏多,专业面窄等弊端,可以适应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要求来安排教学,在保持必要的统一性的前提下,突出教学的个性化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弹性学制是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激励、竞争机制。当然,弹性学制的实施要考虑国情、校情,一些高校先行的试点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孟繁华.教育管理决策新论:教育组织决策机制的系统

行政管理教学篇2

关键词:行政管理;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优化升级

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学员,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行政管理的功能和作用,掌握管理知识的要点,熟知行政管理的应用问题。而其中的重点便是要了解行政管理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知道如何根据管理的需要,而为管理决策服务,因此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将信息系统知识与管理知识联系起来。要知道,行政管理课程是一门具有边缘性、交叉学科性质的课程,涉及到的范围极广,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说大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都需要通过联系实际才能深刻理解,这也就要求高校一定要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锻炼学习环境,才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现阶段行政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相对薄弱的教学基础

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师资队伍比较弱小,实力不够雄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最专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国家对于此方面也不够重视,投入力度较小,硬件设备不完善,无法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学习平台。

1.2教学目标定位比较模糊

在之前我们也谈到了该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但是却空有理论,在具体的学习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们并没有按照最初制定的目标来执行,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计划来进行,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行政管理这一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学生们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之下,老师们要帮助学生分析市场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找到适合学生们的发展路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相信只要按着目标来执行,最后该专业的学员们一定能够大放异彩。

1.3教学内容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此方面的教师队伍力量比较薄弱,再加上国家对此方面的不重视,这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该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需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造成了一个恶劣循环。由于社会发展与教育事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在此方面得不到发展,也就无法为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而教育事业得不到进步,也就意味着社会发展就会缺乏动力,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2优化分升级行政管理教学的方案

2.1明确教学目标

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角度来讲,都要树立一个相当明确的目标才能够促进该专业的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讲,国家一定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做出一个总的规划目标。而从小的方面来看,学校一定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一套适合学生们的学习目标,让老师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遵循这原则来进行。

2.2优化教学方法

管理本身是源自人类自己的实践活动,同时又用来指导政府和企业管理实践的科学,而对于行政管理这个专业来讲亦是如此,他的应用性特征就显得更加明显。首先,该专业的讲授者不仅要熟知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原则和方法,而且还要熟悉这些原则和方法应用的具体背景条件。在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一般都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际应用的重要性,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发扬的。要意识到,只有把行政管理的一般知识放在特定组织进行的具体活动背景下去介绍和分析,才能够把这个专业的知识真正灌输到学生心中,让其加深对这一专业的了解。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借助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去接触和了解不同组织的行政管理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之上用案例或者事实来解释或佐证相关的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管理活动的维持和创新特征”便是学生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当中思考的结果。除此之外,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理论研究与其教学应该是相互支持的,也就是说要通过教学促进科研,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也要求行政管理工作者在掌握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之下,还要注意从其他学科当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我国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水平。

2.3加强教学硬件软件建设

在软件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的便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实力。行政管理学的教师必须认识到,应用性特征越是明显,对讲授者的学术性要求可能也就越高,讲授者只有具有相当的理论功底,才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和发展。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个理论功底不仅是指老师们要非常熟悉行政管理的理论体系,能够用严密的逻辑和严谨的层次系统的介绍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原则和方法,而且还要求老师们对行政管理的本质进行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并把这些研究成果及时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将思考的结果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从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上来讲,由于行政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学科,如果离开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必将寸步难行,更谈不上提高教学水平了。所以说,国家和学校一定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从各个方面来提高学生们的发展。

作者:李传娟单位:南昌工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文姝.网络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商,2013,(11):276.

行政管理教学篇3

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体制存在的问题

课程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由于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体制和模式都存在不足。

(一)双语教学体制环境不完善

黑龙江大学自2002年开始双语教学改革实践,但重点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2],行政管理专业并非双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且学校双语课定位存在模糊性,在课程名称、课程层次、课时设计、授课规模等方面,双语课程与中文专业课并没有明显区别,只有教师在双语教学中使用外语多少的区别。

(二)双语科目单一且与专业外语设置混淆

行政管理专业自2003年开始双语教学尝试,由于教师外语能力及学生外语水平的局限,开设双语课程的热情较低。到目前为止,仅开设了管理学基础一门双语课程,且由于专业整体课程体系、学时匹配、学分设置等方面的限制,一直占用专业外语必修课的课时,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管理学必修课之后,在第三学年还要再学习管理学基础。这给双语课程定位和教学模式选择造成了困难,使原有的专业教育目标受到影响。

(三)课堂规模过大且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每年的授课人数都在200人左右,课堂规模过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课堂互动。该课程的教学语言为英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非常明显。极少数学生已通过六级考试,能接受全英授课,多数学生刚达到四级水平,仅能接受半英半中授课,还有部分学生没有通过四级考试,甚至有极少数完全听不懂英语,只能接受中文授课。教师在授课中如果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听课需求,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而同时采用多种模式又会影响课程的统一性,增加教师的备课难度。

(四)双语课程质量评价标准缺失

到目前为止,学校没有针对双语课程设定独立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而是与其他中文专业课一致,采用《黑龙江大学本科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及等级标准》和《黑龙江大学本科理论类课程评估指标及等级标准》,评价标准不具有针对性。在评价指标等级设定上过于简单、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如在评价标准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等级标准是:a级为“经常使用双语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C级为“有关键词的中外文对照”[3],“教学改革”项中“使用外语授课”的等级标准是:a级为“用双语授课(中外文混用)或使用原版教材授课”,C级为“只限于用中文授课”[4]。

(五)双语教师激励和培训力度不够

学校规定双语课程的工作量按1.5倍核定[5],但行政管理专业如何执行还不甚明确;双语课程对教师能力与工作量都有较高要求,但在评价指标和等级鉴定上的激励力度不够;学校规定优先选派双语课程教师出国进修[6],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上每年选派的双语教师出国进修的人次却非常有限;学校预计每年培养25至30名左右双语教师[7],实际上,由于培训课时设置过于密集,与许多青年双语教师的博士攻读、教学任务相冲突,每年能够参加培训的教师并不多。

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体制改革方案设计

(一)根据课程性质选择双语科目

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并非所有科目都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应选择概念原理及知识体系的国际通用性强、且知识点浅显易懂的科目,如行政组织学、公共行政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政策学等。一些原著导读课程也比较适宜,如行政管理原著导读。一些科目课程组认为不适宜开展双语教学,包括专业性较强、专业术语较多且需要深入阐释的科目,如政府经济学、社会保障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等;本土化较强的科目,如中国政治思想、中国行政管理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如行政公文写作与处理、社会调查方法、公务员应试技巧等。

(二)根据学生层次和个性化需求分班授课

双语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选拔合适的双语教学对象[8]。不能单纯为了迎合双语教学趋势,勉强开设双语课程而忽视专业知识教学效果;也不能强制学生必须接受双语教学。课程组主张针对适宜的科目,同时开设双语班和中文班,由学生根据自身英语水平和个性化需求自主选择。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听课需求,又能减小课堂规模,避免大班授课的从众心理,改善参与和互动效果。在学分设计上建议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以中文课为基础学分满足学分制要求,同时增加双语课学分,比如,中文班4学分,同科目双语班可为5学分。同时,为保证学分积累上的公平性,双语班应较中文班设置更长的学时和更难的考核方式,并配以选修课学分设置方面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三)加强双语教师激励与培训

与中文专业课相比,双语课程在教师工作量、工作难度、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建议明确落实双语课工作量核定,针对双语教学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并在教学质量等级认定、教学评优及职称晋升中给予更多激励。应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丰富培训课程内容;根据不同职业阶段双语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培训需求,安排弹性化的课程时间;根据不同学科教师的专业需求,提供相应的交流、进修机会;增加双语教师,特别是中青年双语教学骨干教师出国进修的机会;经常组织双语教学观摩等。

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建议

(一)教材选用

基于以上双语教学体制的设想,课程组建议双语班采用原版教材,既能保证课程内容与国际接轨,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快达到学科前沿,又能通过独特的内容编排体系,使学生跳出传统中国教材的逻辑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还能通过原汁原味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逻辑,体会英语文化和思考方式。同时,教材选用还应注重难易适度、案例生动、内容丰富多彩,以增强教材的吸引力。此外,在采用外文原版教材的同时,还应注重与本土化实践应用相结合。

(二)教学语言模式

在教学语言模式上,建议整体上尽量采取沉浸式,即全部使用英文授课,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在课程开始的几周内,为了使学生适应新的全英授课模式,要适当采取过渡模式;二是根据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本土化内容,适当采用中文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准确、深入理解。

(三)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应以专业性为核心,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专业性包含实用性和趣味性,而实用性和趣味性会带动并巩固专业性。专业性内容是课程体系的主体,应注重政治学、行政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传授;实用性是课程体系的特色,因为行政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身就是面向广泛社会管理实践的,应当以实践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比如,新闻视听等;趣味性是课堂的剂,建议以幽默、漫画、电影、纪录片等形式,增加内容的新鲜感和学生的关注度。

(四)教学方法

为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应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帮助实现教学目的。比如,贴近现实的词汇和用法总结、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生动的案例分析、针锋相对的观点辩论、展现自我研究能力的主题演讲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的实践发展、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兴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能力。同时还应配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以增加课程内容的形象性。

行政管理教学篇4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中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中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www.133229.com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在当前中学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中学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中学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中学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中学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中学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行政管理教学篇5

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之间必须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以适应现实社会发展需求。这特殊的专业属性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针对本学科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注意提高实践教学比例,重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从现实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有使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专题研讨法、角色互换法、见习考察法和模拟教学法。其中模拟教学法值得一探。情景模拟教学法,主要指通过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工作情景,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这样的情境下,开展具体的活动和工作,从而体会工作中的不同感觉。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角色扮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积累管理经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1]。目前在中国国内,已经有部分学校开始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实验性模拟教学探索和设计,如石家庄经济学院就设计了《行政管理综合实验》作为该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开展行政管理过程的模拟实验,以提高学生行政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某些院校也开展了听证会模拟、新闻会模拟、决策模拟、公务员面试模拟等多种形式的模拟教学活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情景模拟教学的优势

也就是说,简单通过将讲授的教学方法是无法完善地建构理论体系的。而情景模拟的方法正好弥补了单纯讲授的局限。教师通过对某一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进行模拟,要求学生在模拟现实情景的条件下扮演某个角色,与其他角色产生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相互间加深对事件与所学理论知识的感受,深化认识,在自觉接受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也锻炼提高了实际能力。这是一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迅速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这种教学方式集情境教学、模拟训练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于一身,能够迅速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弥补学生实践机会少的缺憾。具体来说,情景模拟教学具有传统讲授式教学不能比拟的优点。一方面,模拟教学通过情景的营造,能形象直观地将事件发生环境、发展过程、涉及人员等因素较为逼真地标示出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很好地起到辅助教学、加强认识的作用,能够使某些理论性较强、口头讲授难度大的原理进行形象化模拟[3]。教师更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有方向性地选择和设计事件、情景开展模拟,比如增大情况的复杂程度,对某些难以通过实践加以验证的问题进行演练与探讨,比如2011年,笔者所在单位就由专业教师设计相关因素针对核电站建设选址问题展开听证会模拟活动,效果显著。通过模拟听证会,首先让学生对听证会这一政府活动有了形象的认识,对演练过程中所涉及岗位的地位、职能、工作要领有了一定的体会;其次,在模拟听证会的各个环节也有利于学生对课堂上所学习的关于听证会、公民权利、公民参与等理论知识有一个形象化的掌握;更重要的学生还可以在模拟过程中,对现实的听证会制度进行思考,对相关问题弊端提出疑问甚至开展更深入的研究。通过这次活动,取得的效果是单纯课堂讲授知识难以比拟的。另一方面,模拟教学相较于其他实践教学方法而言更加便于组织、经济实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方法很多,可以通过网络、电脑完成,也可以通过组织人员演练,不论哪种方式,对技术、设备、资金的要求较低,对外界其他组织的合作需求较小,可独立展开,有利于降低教学成本,是目前进行教学现代化的一个绝佳选择。

(二)模拟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

当然,模拟教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首先,模拟教学一般耗时较长,一项模拟活动需要进行比较多的前期准备,一般在准备时间都在2~3周以上,所以这种方式一般不能频繁使用,否则可能影响教学进度的完成。而1、2次的模拟演练难以实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显著提高。其次,模拟演练容易发生头重脚轻的情况,也就是过分重视了对事件或者活动发生过程的模拟演练,而忽视了对深层次理论问题的思考。最后,也应该注意到在模拟环境中提高的能力与实际环境中需要的能力存在一定差距[3]。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开展模拟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具体开展方式的选择。

二、展开行政管理专业模拟教学的具体建议

如上文所述,模拟情景教学有着一般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可以也应该加入模拟教学的方法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注意趋利避害,制定合理有效的模拟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组织准备完善

教师在模拟教学开展前准备必须充分。首先最重要的是对教学目标明确定位,明确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分析和实践能力是模拟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完整的模拟教学,这包括模拟课题的选择、模拟方案的设计、背景材料的准备、模拟角色的分配,模拟演练的准备、实际模拟的实施、模拟结果的讲评、模拟报告的完成八个环节,缺一不可。其次对教学准备要充分,要求教师必须熟悉相关理论原理,这包括事件展开的正确方法、完整的发生过程,同时熟悉实际生活中相类似事件或活动的具体情况。并对模拟教学开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难有充分的准备。再次,努力营造仿真情景,并指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解决问题,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他们在知识方面吃透,在能力方面得到锻炼。

(二)课程设计合理

模拟教学的展开一定要注意设计的合理性。正如笔者上文中提到的,从目前高校课程课时安排的情况加上模拟教学本身的耗时量综合考虑,可有两种教学设计的选择:第一,设计专门性的模拟教学课程。这指的是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进行多次不同主题的模拟教学,集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综合培训。这样的方式一般考虑应在已经完成了行政管理主干课程学业的高年级学生群体中展开,而且其题材的选择应该均衡地选择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基本内容,但同时在教学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前沿理论和改革热点进行实验内容的更新设计。第二,一个学期进行一次模拟教学。而一个学期内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所学习到的课程不止一门,这就要求教师对这一次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的模拟教学进行合理的综合选题设计,使之能囊括该学期学生所学知识的大部分,例如上文所提到的笔者单位所设计的核电站选址听证会这一主题就囊括了该学期学生所学的公共政策分析以及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再配合2011年日本海啸之后引起的人们对于核电站问题的相关思考,这又涉及公共管理相关知识内容。选取这一问题进行模拟演练,不仅可以对政府听证会这一行政程序进行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由此问题出发对公共决策、公共管理、民主参与等问题进行综合讨论。选择合适的题材,是模拟教学效果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

(三)活动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在模拟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引导。首先,营造工作情景的真实性,引导学生真正如同政府活动参与者一样,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个性去处理问题。其次,引导学生将实践与理论比对结合思考。在模拟教学演练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进行引导,在深入浅出地介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以便在出现演练或研讨方向发生偏移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纠正。再次,通过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的交互使用,让学生了解模拟情景中的各种因素,与理论原理相结合进行理想情境下的模拟活动。同时,还应在模拟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想情景与实例中的现实情境进行比对,对现实中的政府具体决策或活动展开讨论,避免过分重视演练流程而忽视理论学习研讨的情况发生。最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邀请与所选模拟题材活动有关的政府相关人员参与进来,与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指导,这样有利于将更贴近于实际的经验引入模拟教学中,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论与现实的比对分析,一方面也可以缩小模拟教学与现实政府活动的差距,有助于学生切合实际的能力培养。

(四)重视活动后的总结反馈,并展开讨论

模拟教学实施后应该特别注意总结和反馈讨论,这是模拟教学的重要环节。模拟教学大体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仿真情景下对主题进行演练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着频繁的互动与沟通,共同完成对某一事件或活动的模拟。这类似一个脑力激荡的过程,其中许多观点与想法频繁出现,这都是模拟教学的成果所在。在实施完成后对它们的总结,是对整个模拟教学活动成果的汇总。通过汇总,将模拟过程中参与者们的思想进行整合,同时开展相关讨论,有助于活动成果的系统化和升华。

三、结语

行政管理教学篇6

行政管理专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设以来,时至今日,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但是都有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有把行政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平时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形式的统称。由此可知,只要是提升w生实践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归为实践教学体系范畴,不仅包括任课老师在课堂上主导开展的角色模拟演练、情景教学、实验实训,而且包括学校、学院、教研室开展的实习实践,如校外政务机关岗位实习实践、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等,以及学院老师带队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社会调研活动等。但是目前部分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很不完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都是限制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屏障。

2.2实践教学课时与内容较少

有的高校教育者认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只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就算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可有可无,这造成了当前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所占的教学比重小,有的甚至沦为走过场。

2.2.1学校安排实践课程学时不足

从学分的数值上看,理论课所占教学总课程的比重非常大,实践教学课程所占比重则很小。由此可见,大部分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把重点基本都放在理论教育上,对实践教学相关内容的设置极其有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提高。

2.2.2实践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实践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往往与有效性正相关,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中,安排从事简单的文字工作或后勤工作已成主流,能真正接触到行政管理核心事务的实践教学非常少,过于简单的实践教学内容往往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无法有效检验教学质量的真实水平,使得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失真。

2.2.3内容专业性不突出

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较强的政务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文字功底,其就业主要面向政府机关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部门和领域。目前有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不够明确,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如走马观花,专业性不突出,使得学生对专业领域知识未能深入理解掌握,缺乏核心竞争力。

2.3实践教学平台缺失

理工科的实践教学平台大多是在实验室和研究室,而行政管理专业作为社会科学,其实践教学环节处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之中,要求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或者深度参与,以获取认知体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一般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实验室和课堂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包括专业见习和实习基地建设。

2.4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科学

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D?D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决定着实践教学步伐的进退。我国许多院校更多地关注实践教学评价有没有进行,忽视了评价的结果。实行实践教学评价,成了有的高校走过场去应付的流程,是一些高校为了达到绩效考核目标被动进行的,而不是为主动提高教学效果主动开展的。

3实践教学优化的路径

3.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具体实践教学环构成,实践教学效果的实现需要不同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和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改变对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观念、看法,适时引导和支持实践教学改革,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预算经费投入,形成行政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的良好氛围。

3.2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和学时

为了更好地实现行政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模式可以参照西方,实践过程的总时间约为30%,和提高实践课程所占的学分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的不足。也可以适当的创新,比如学习的实践可以分为科研学分、技能和实践学分,分别代表学生的研究成果,获奖名次,和参与的实践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实践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热情。

3.3搭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的好坏,对行政管里专业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搭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平台,不仅要整合利用校内的行政管理资源,打造良好的校内实践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校内实践机会,而且要建立合理的校外实践基地,实现校内外实践平台的相互促进。

3.4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首先,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建设,要利用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去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而不是走过场的作秀。高校管理者要增强考核评价理念,对实践教学考核认真对待,扎实推进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工作。

行政管理教学篇7

(一)课程思想过于陈旧由于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行政管理学教学思想显得颇为陈旧。这体现在在计划经济的时代,我国的行政管理方式为政府主导国家、政府管理民众。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环境逐渐成熟,我国政府的职能已由主导型的政府变为服务型的政府。这种改变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不能以主导的思想去看待问题,而要从怎样做好服务工作的思想看待问题。而目前这种服务型的思想还未体现在行政管理课程中。

(二)课程内容过于偏颇由于受到陈旧的教学思想的影响,这使行政管理学的课程内容变得有些偏颇。这种偏颇体现在:重视政治而轻视管理,即学校培养的人才会说出各种政治概念,然而却无法结合现代管理的理论实现政治构想;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我国当代行政管理学的部分课程内容与行政管理学知识结合得不紧密,这使学生难以整合学习过的知识。如学生要学好公共财政学这门知识,就要结合经济学相关的知识一起学习,才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变得系统化,学生才能灵活应用这门课的知识,而在现有的行政管理学课程中,这门课程的知识是极孤立的。我国当代行政管理学的课程缺乏层次性,比如纵观硕士学的课程和博士学的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有很多重复,其课程内容没体现出课程的层次性。

(三)缺少综合实践教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行政管理学的课程应是实践能力很强的课程,然而由于我国行政管理学教学的内容重政治理论的传授,轻管理技能的培养,这使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只擅长陈述理论,却不会结合理论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说,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学生应当如何决择出最优的公共政策策略、应当如何用行政管理知识展开演讲、社交、谈判等,在目前我国行政管理课程中鲜有训练这类职业技能。

二、中国当代行政管理学课程内容的革新

(一)教学思想的改革当代行政管理学,是我国吸收国外的文化以后开辟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中的理论思想以及所举的案例均以国外的行政管理现状为主。然而我国的教育学家们已经意识到中国所处的环境与国外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如果照搬国外的行政管理思想将无法解决我国现有的行政管理问题,所以很多学校的行政管理学课程从教学思想上开始改革,它要求学生能结合国内的环境入手,结合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当前的行政管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思想的改革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我国各学校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融合进自己学校的专门研究,形成具有独到特色的教学内容,比如某一所学校有自己更擅长的研究内容,这些独到的内容是吸引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为了让行政管理学课程的理论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一些学校特别增设与行政管理相关的课程,比如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让学生能够更系统的理解行政管理学知识。为了让行政管理学理论具有可操作性,部分学校把企业管理学知识与行政管理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借鉴企业管理学的操作方法理解行政管理学的操作。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信息化的发展,使行政管理学也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各类学校把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学课程结合起来。这体现在学校可使用信息化的技术引导学生学习,如部分学校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行政管理学理论的理解,设计出一个电子政务网站。教师用这种项目式教学的方法,既能让学生理解到目前行政管理学知识是要用信息化的技术来实现的,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信息化技术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的需求接轨。

三、中国当代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的完善

(一)强化课程的方向性我国的行政管理学课程体系需要强化课程的方向性,即这门课程面对的知识是处理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果方向性模糊,学生学习的知识就会过于零散,不能形成一套完善的知识系统。为此,学校开设与行政管理学相关的课程都要紧紧联系行政管理学的知识,让学生能通过学习各类课程形成完整的行政管理学知识系统。

(二)强化课程的科学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行政管理学知识已经不再是一种理论知识,它与各种科学结合起来。比如学生在分析一个公共政策时,要能用科学的方法做数据统计,要能用科学的思想做数据模型、要能用科学的分析技术分析数据结果。这些知识已经不再限于文科类的知识,它已涉及到理科类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到科学的思想对行政管理学带来的重要变革,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行政管理学方面的问题。

(三)强化课程的层次性要让行政管理学满足社会的需求,就要强调门课程能突出学科的层次性。比如博士级人才需能从宏观的角度、用科学的方法,抽象的思维提出行政管理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且能得出一套解决行政管理问题的模式;硕士级人才则要能分析当前我国行政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能通过自主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本科级人才则要能应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目前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它需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分层次的培养方式能够挖掘出学生自身的潜力。

行政管理教学篇8

一、行政管理学常用的几种基本教学方法的评价及要求

在行政管理学的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专题讨论法、现场观摩和自学法。要做到优选教学方法,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这几种教学方法,明确它们各自的特点、局限性及在运用中的要求。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解释概念、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却是行政管理学课程中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解释、分析、论证时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讲授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系统性强,适用范围广。它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力求语言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把抽象枯燥的概念、理论讲得生动形象,把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行政管理学的各种教学方法,都必须辅以讲授法,使其相互配合。但是,讲授法不容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在运用讲授法时,一方面要求教师经常接触并了解政府工作实际和加强与政府部门联系,讲授紧密联系政府工作的实际,注重实践性。另一方面,讲授不能采用单一的注入式,要注意讲授与启发相结合,将讲授法变成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抓住重点、难点,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平铺直叙,照本宣科,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行政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指教师就实际中的某一典型的行政管理或公共政策问题,只为学生提供背景情况,并指出面临的困境或几种选择,但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案例分析法是由选择或编写案例、组织案例分析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总结等几个环节组成。案例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和学生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效率较低,有时会使部分学生望而生畏,也很难确保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所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准备较好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其次,在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之前,教师要做些必要的说明与铺垫,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实质性的分析讨论,避免跑题、离题。再次,要求教师能够针对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评讲。

(三)现场观摩。现场观摩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现场,了解政府部门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实际工作情况,最大的优点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直接感受行政管理工作实际过程。现场观摩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要建立起与政府有关部门的经常性联系,现场观摩要能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协作,并能聘请懂得行政管理理论和具有这方面实际工作经验公务员作为指导教师;第二,所选择观摩的政府部门的工作实际必须与教学的理论紧密结合;第三,教师必须熟悉所观摩的政府部门的基本工作性质。

(四)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通过设定一定的工作场景,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使其体验到工作的情景和自己扮演角色的感觉,为他们将来从事相应的工作培训技能,积累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方面,成效明显。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录像设备,使同学能通过看录像体会自己的表演,或开展讨论,教师学生一起对各种角色进行评论。在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时,要求指导老师懂得政府工作实际或具有这方面实际工作经历与经验,也可以聘请在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人员作兼职教师,参与情景模拟教学。

(五)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通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并加以总结,从而获得知识、训练能力,达到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讨论法的模式是:提出问题,讨论发表意见和看法,分析、总结意见和看法。讨论法的特点是通过对教师布置问题的讨论,可以明辨是非、纠正错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主体的地位。

讨论法需要有充裕的时间作为保证,有时容易出现冷场或者讨论的主题不明确或离题太远失去控制的情况。所以,在运用讨论法时,教师要有较强的事前、事中控制能力和适时、适度控制能力。要求所布置讨论主题明确,讨论前教师也要作必要的启发与引导,使学生能紧扣主题,尽快进入实质性问题的讨论,避免由于冷场或扯得太远而浪费时间。

(六)自学法。自学法也称为自学辅导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写读书笔记、完成练习作用等任务,独立地进行学习以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自学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纲,阅读教材,解疑析难。自学法的特点是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能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地给予具体指导,如编写自学提纲、编拟思考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增强自学能力。

二、优选教学方法的程序

按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明确选择标准)二是尽可能广泛地提供有关考虑方法,便于教师考虑和选择)三是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

参考巴班斯基的理论,结合行政管理学的课程特点,可以将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把握大纲,分析教材,确定目标。因为教学方法始终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约,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首先了解大纲的精神,理解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

第二步:列出可供选择的几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组合。行政管理学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列出可以选用的几种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既可以直接考虑采用综合性教学方法,也可以将有关的教学方法加以组合的办法。特别是后一种情况,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往往被大多数教师采用,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一节课中教材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分阶段来考虑选择教学方法。

第三步:综合比较,选择教学方法。对所列出的几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的组合,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教学效果较好的1-2种教学方法或组合。

以行政管理学中行政职能一章为例,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和步骤。一般行政管理学教材中该章内容分为行政职能概述、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三节。大纲要求“理解行政职能的含义、特点以及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掌握行政职能体系中的行政管理的一般职能和行政管理的特殊职能)了解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理解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的必然性和基本内容与方向。”教学的重点是行政职能的含义、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以及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的必然性和基本内容。因此该章节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使学生理解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研究行政职能的意义,理解并掌握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的必然性及方向,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可以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案。当然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不只这几种。从表中的四种教法的选择和设计中可以看出,方案一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并配合自学辅导法、练习法。方案二主要采用的是自学辅导法,配合练习法和讲授法)这两种方法体现了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思想。方案三、四则是将一些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加以有机结合,是被广泛采用的方案,也体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思想。在暂不考虑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的前提下,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案都可以,但若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角度来看,选用方案四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优选教学方法的原则

基本教学方法和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选用教学方法,应当坚持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一)择优原则。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点,亦有它的不足之处。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相同的。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具体因素,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或几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当然,没有最优方案,只有满意方案。

(二)多样化、综合化原则。任何教学方法总是跟具体的实际条件联系着,在行政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每节课的内容互不相同,各班级学生知识基础、群体性格存在着差异,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水平和个人特征也存在差异,因此,不能把某一种教学方法奉为万能的法宝,应该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使它们合理地和有效地相互组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博采众长,加以综合运用。

(三)相关性原则。制约教学方法运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权衡利弊,抓住有利的主要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例如,有的课运用讨论法费时较多,但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好处,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就要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如果教学时间实在难以调剂、安排,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教学方法。

行政管理教学篇9

1、真实性原则。所谓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原则就是指所选取的案例必须具备现实可查阅性。那些不能有效查阅的邮件,那些只是在想象中存在的案例,那些案例的部分内容来自于文学手法的案例,都会干扰教师对行政管理学案例的选择,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开。比如我们在讲授政府决策失误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损失的时候所采用的“三峡决策”的功与过的课件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2、针对性原则。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学科,行政管理学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管理学课程。它需要教师针对该课程的实际进展,采用即时的案例进行讲授。比如在讲解政府管理对社会政治稳定的作用时,我们就采用了时下最为关注的案、案和中国铁道行贿受贿案,这些生动的案例,一方面暴露了中国大一统行政机制的弊端和不足,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中国政府坚决捍卫民生福祉的信心和决心。如果我们不采取现实发生的生动案例,而是用民国时期的郭嵩焘腐败案例、谭嗣同受贿案例,抑或拿和案例来附会当今的王廷江案件、徐才厚案件,那就很容易使我们的分析陷入死胡同。

3、典型性原则。通过典型案例获得一般性的专业知识,是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案例的代表性一方面反映了教授者得知识存量和潜在增量,另一方面也对我们产品的知识构成最优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如在讲授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时,可以以孙志刚案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使得学生对舆论监督的相关理论能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另外,对于当今社会反对恐怖主义方面的行政决策,我们要结合国务院出台的针对恐怖主义,特别是东突恐怖主义分子、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和中亚地区的宗教极端分子展开论述。这些政府决策理论对于学生获得鲜活的公共管理学知识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4、价值中立原则。在行政处罚法上,任何针对国家和政府的诉讼都会牵扯到行政法方面的知识。最近内蒙古发生的错判误杀的案件就显示了政府司法部门的价值偏好性。一般来讲,一个价值偏好性的政府除了危害社会、祸乱众生、造福土匪、殃及渔民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地方。有的身处行政管理重要部门的领导和干部,每次下去视察都会发一个几万块钱的红包,而那些没有实权的部门,就只能望洋生叹。所以说,改革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让所有的政府部门都变成清水衙门,让做官变成一种责任,让“为官一方,造福于民”的理念深入人心,绝非靠治标不治本的打打杀杀就能解决,必须靠价值无涉原则。也就是说,一定要让公共管理人员彻底放下功利之心,做一名完全中立的服务生。舍此,中国的问题肯定永远无法得到解决。5、难易适中原则。太难的案例,对于行政管理领域的大学生来说,可能永远无法理解和接受,比如牵扯到国际私法、国际法、国际合约、行政诉讼、刑事诉讼和国家赔赏等方面法律的案件———薄谷开来案件就是一件极为棘手的国际法案件,如果学生没有系统的民法学和刑法学知识和经验,要想真正理解判处薄谷开来死缓的原因是很难的。因为按照国际惯例,特别是英国的国内法,必须将簿谷开来引渡到英国,使用英国的国内法,如果那样,薄谷开来必死无疑。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有些案例的选择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做到难易适中的原则。

二、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法改革的实施步骤

行胜于言,任何完美的计划有且只有依赖于并不完美的行动。因为任何完美的行动(行政执行)安排,都排他性的剔除了各种外在变化的可能性。但在我们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我们必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格局中寻找不变的价值和终极的真理,而不能消极等待。

1、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非常必要,它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对老师来讲,首先要制定好课堂计划,预先分析教学案例的难度,仔细安排好讨论的阶段以及组织讨论的方式,预计可能出现的情况或突发问题准备好应变措施等;其次,老师要将所选案例提前分发给学生,适当给学生指出案例发生的背景,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预习有关理论,为案例分析讨论做好知识准备。比如我们在讲授行政区域的地缘管辖一章时,就采用了事先准备的策略。我们所使用的案例就是中日关于事件的管辖权限问题。我们首先拿出了清代以前中国的行政区划图,指出早在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就曾到过,并在岛上建立石碑。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这一标志性的建筑已经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渐趋式微,但文献的记载却是实实在在的。其次,我们也准备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前的版图材料,指出日本人对的诉求是没有历史依据的,日本人所能拿出的唯一证据是二战时期日本统治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强盗版图。而根据《波斯坦公告》的内容,法西斯在二战时期所占领的所有亚洲版图都已失效。必须无条件归还给中国。

2、适时地课堂讨论。老师要根据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讲解案例,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大胆地去思考!去发挥!去创新!引导学生形成行政管理分析问题的专业化思维。比如我们就根据高等教育领域的腐败案例,来讲解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问题。为了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我们还拿出了徐同文案件、丁凤云案件、李富山案件和安徽校长陈刚案件,指出发生在“象牙塔”内的贪腐大案,一方面暴露了中国“金字塔式”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另一方面也昭示着改革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在告诫高校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必须做到为人师表,否则就是人类的败类。

3、案例的巧妙讲解。三千大法在妙解,一度抱负了心中。佛教哲学的微妙在《楞严经》开篇就以明确,即“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此偈语是讲,任何信仰的推行必须借助于合适的讲师才能加以发扬光大,没有“言而无文行之不远”的韬略智慧,再好的理论也会流于形式而无所用。对于行政管理学的知识而言,同样需要高超的讲解和形象化的语言和分析。

行政管理教学篇10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关系;协调措施

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是其内部管理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教学管理主要是指对高等院校教学中相关学术性事务的管理,其作为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核心,决定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方向与重点。而行政管理则主要是指对高等院校内部相关行政性事务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高校通过一定行政机构与制度的设立,来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实现预定工作目标的一系列组织活动。在高校的内部管理工作开展中,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的管理职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关系分析

我国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都是为实现学校的整体工作目标服务的,二者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混淆不清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

(一)二者在管理中缺乏清晰的职责定位

从当前我国各个高校设置的管理机构来看,其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缺乏清晰的职责定位,从而导致管理真空现象的出现。如当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中学术性管理机构只是作为行政管理机构的“附属”而存在的,一些高校内部的学术性管理机构并没有明确的章程,而相关委员会活动的举办时间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同时,在高校内部的各种学术性委员会中,大多数教授委员都具有一定的行政职务,并且多是以院系领导或机关部处的身份来参加的。这种情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校内部的学术性管理机构呈现出行政化的管理特点,从而导致缺位现象的出现。

(二)二者的位置存在着“本末倒置”的现象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教育基地,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学校内部的学术管理应当是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但当前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许多重大决策和问题仍依赖于行政管理机构来解决,而不是学术管理机构。从当前我国高校设立的管理机构来看,许多高校内部缺少相应的院、系级学术管理机构,且大多数学术管理机构所开展的活动也只是一些职称评审和学位评定的相关工作。而关于学校的学科建设战略、学术规划制定等学术政策方面的重要问题则要依靠行政的方式来解决。此外,当前的许多高校中还普遍存在着事情无论大小,都有行政管理部门来进行处理的现象。同时,一些院校为了突出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作用,对大多数无任何职务的教授和教师的意见并不重视,从而严重抑制了他们在学术领域进行钻研的积极性。

(三)行政管理存在着越位的现象

我国的高等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其行政级别主要是由党政机关所赋予的,其从低到高主要划分为正处级高校、副厅级高校、正厅级高校和副部级高校,并且高等院校中的校级领导也都是由上级任命的。高校中采用的这种行政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术事务产生较多的干预,从而导致越位现象的产生。如许多高校里面的教学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以及学术委员会成员和领导人不是学者和教授,而是大多数由学校内部的行政负责人来充当,从而极容易导致学术组织行政化现象的出现。此外,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权力结构大都为行政权力模式,并在决策时缺乏自由和民主的氛围,从而使得许多学术人员的相关意见受到忽视,不利于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协调我国高等院校内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关系的有效措施

我国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是不可分割的,并且在工作运行上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是由于具体职责和管理目标的差异性,使得二者在具体工作开展时经常会发生矛盾与冲突。因此在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改革中,要充分发挥高校内部的各项管理职能,就需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关系,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正确定位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

我国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机构对高校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干预力量和影响力。从本质上来说,行政权力具有鲜明的隶属性和层次性特征,但由于高等院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高校中的行政权力具有较强的外在决定作用。高校中的行政管理权力具有一定的职责范围,其不能代替学术权力而行使职责,如果一个学校中的管理权力过分向行政管理方面偏移,就会导致学术权力的削弱,从而影响管理权力的平衡性。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中,高校管理机构要对行政权力进行正确的定位,既要认识到行政权力的实施对于学术权力的保障作用,又要减少对学术性事务的干预,从而保证各项管理事务的有效实施。

(二)合理定位学术权力,促进学术权力的回归

学术权力主要是指高等院校内部的高级知识群体在教学、科研等学术方面的影响力,其权力的扩张与收缩直接关系到高校内部的学术自由度。因此,在实际的高校内部事务管理中要确保学术权力的主导地位,积极促进学术权力的回归。如高校中的教学和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应当由教授或者专家学者来进行组织和确定,且高校中的各层领导和各个群体都要尊重和重视学术力量的作用,并保证学术权力的充分发挥。但同时,我国的高等院校也要通过约束机制的采用来保证学术权力的适度发挥,促使其权力执行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三)调整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等院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管理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权力,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要正确定位二者的具置与职责,调整好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运用上具有错位和越位等的混淆情况,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在管理中将二者进行适当的分离,确保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各自的使用范围内正确发挥其作用,以形成二者权力协调与互补的良好运行机制。在实际的调整中,高校要积极建立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两者并重的管理模式,改变一切以行政权力为核心现状,切实保障学术权力的重要地位。同时还要积极鼓励教师、学生以及工作人员在内的多方力量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确保学校管理的民主化与高效率,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建立健全高校内部的学术管理制度

从高校内部的整体管理层面来讲,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各项权力的规范化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协调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相互关系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学术管理保障机制,明确学术管理的职责,以确保学术权力在高校管理中的权威与地位,促使学术权力的充分发挥。如在实际的学术权力实施中,高校可以通过成立校、院(系)等各级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教授会”等形式来充分发挥教授、专家等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确保他们的学术权威,提高他们在学术管理上的地位和优势作用。

(五)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机制的优化,促使管理效率的提升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内部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的矛盾与冲突问题,高校管理者在提升教学管理地位的同时,还要积极优化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机制,消除“官本位”的不良思想,积极引入相关的竞争机制,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绩效成绩,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来提高他们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高校还要积极进行简政放权,通过适当扩大院(系)自的方式来激发基层寻求自我发展的动力,以促使行政管理人员形成教、科、产服务的良好管理观念。

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行政管理的良好发展对于教学管理权力的发挥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而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又会促进行政管理的良好发展。因此,在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中,学校管理者要正确处理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严化二者在权力实施中的具体定位与分工,并通过二者之间的良好合作来提升高校内部的管理效率,从而促进我国高等院校整体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海侠.试论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的有效协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

[2]林志达.试论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关系的有效协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3]袁励红.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间的科学调适[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