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十篇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十篇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04:26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篇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要求,经区政府同意,特制定本方案(以下简称“三期行动计划”)。

一、重要意义

2011年以来,我区认真实施第一期(2011-2013年)、第二期(2014-2016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要求,持续增加财政投入,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为重点,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导,规范办园行为,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幼儿园232所(公办幼儿园136所,民办幼儿园96所),在园幼儿48226人(公办17604人,民办30622人),专任教师2440人(公办617人,民办1823人),分别比2010年增加179所、20748人、1344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3%,较2010年增加37.3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设定的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0%的目标,“入园难”进一步缓解,学前教育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全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普惠性资源供给不足,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薄弱,城区幼儿园布局不合理,特别是老城区幼儿园缺乏,教师数量短缺,幼儿园运转困难,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三期行动计划,是巩固前期工作成果,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推动二孩政策落地,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教育扶贫,从人生早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深刻认识实施三期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保持学前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头,切实履职尽责,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回应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期盼。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

充分考虑人口政策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优化幼儿园布局,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支持困难群体和薄弱环节,保障大多数适龄儿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着力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

(二)坚持公益普惠。

公办民办并举,进一步提高公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能力,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比例,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三)坚持创新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有效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改革幼儿园人事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竞争择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积极探索共建途径,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四)坚持政府主导。

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XX省学前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政府发展和监管学前教育的责任,建立健全确保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综合治理能力。充分发挥中央支持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努力办好学前教育。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普及和普惠水平,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0%左右。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按照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城市市区和县城城区每3万常住人口要建设1所以上不少于9个班建制的公办幼儿园的要求,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理顺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进一步落实。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基本建立,运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幼儿园教师配备和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办园条件质量逐步提高,办园行为普遍规范,“小学化”现象基本消除,科学保教氛围更加浓厚。

四、重点任务

(一)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

充分考虑二孩政策实施、老城区改造和人口流动等因素,重点加强贫困村、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满足基本保育教育活动需要。

(二)完善体制机制。

进一步落实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积极破解投入不足、资源短缺、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普惠程度不高等难题。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街道办幼儿园办园体制,建立与公益普惠要求相适应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努力做到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保发展。加大公办幼儿园办园机制的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公建民营等实现形式和渠道,激发公办幼儿园办园活力,形成管理激励机制。

(三)强化队伍建设。

深化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机制、补充机制和工资待遇保障机制改革,依照《关于做好全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的通知》(X编办〔2012〕X号)、《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X教师〔2013〕X号)等文件规定,突出重点,在我区事业编制总量内统筹做好公办幼儿园编制保障工作,依法保障幼儿园教职工合法权益。

(四)提升保育教育质量。

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推进幼儿园质量评估工作。加大学前教育社会宣传力度,促进家园联系,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普及科学保教知识。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健全教研指导网络,推进规范办园科学保教工作向农村延伸、向民办幼儿园延伸、向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延伸,整体提升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

五、主要举措

(一)完善布局规划,发展普惠性幼儿园。

1.合理布局规划幼儿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尤其是二孩政策实施后带来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制订我区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按照“就近、够用、适用、安全”原则,均衡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城区小区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国家规范和标准确保教育用地配建小区幼儿园,农村按照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配建幼儿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

2.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符合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的公办幼儿园,支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扩大公办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康复等机构开办幼儿园,扩大特殊学前教育资源。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充分发挥其辐射指导作用,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优先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进行改建或增设附属幼儿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对未按规定建设或移交、没有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要全面整改,2018年底前整改到位。

3.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制定扶持和规范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意见,逐年确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励和支持的依据,对达不到要求的要限期整改,提升普惠性幼儿园服务水平。

(二)落实主体责任,理顺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

1.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省市统筹,县级为主、乡镇(街道)参与”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县区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作用,共同推进学前教育持续发展。

2.理顺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推动各地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街道办幼儿园办园体制,实行属地化管理,通过地方政府接收、与当地优质公办园合并、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确保其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

3.落实幼儿园登记制度。2017年底前,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等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办法(试行)》完成事业单位登记。

(三)加大经费投入,健全成本分担机制。

1.加大学前教育投入。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按照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的要求,建立起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根据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实际需要和我区实际情况,逐步制定公办园生均拨款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补助标准。幼儿园建设涉及的税费,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减免。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资办园。

2.充分发挥中央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支持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以及改善办园条件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奖励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城市街道、农村集体举办的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支持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学前教育;鼓励支持普惠性幼儿园接受残疾儿童入园。

3.健全幼儿资助制度。按照中央奖补、省市统筹、以县为主实施的渠道,进一步健全幼儿资助制度,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优先获得资助。

4.适当调整收费标准。按规定程序,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办园成本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对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收费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构建支持体系。

1.补足配齐各类幼儿园教职工。对纳入编制管理的公办幼儿园,通过公开招聘、内部调配、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逐步补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补充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到2020年,基本实现幼儿园教师全员持证上岗。

2.完善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公办幼儿园教师执行统一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享受规定的工资倾斜政策。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XX省学前教育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切实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引导和监督民办幼儿园依法配足配齐教职工并保障其工资待遇。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幼儿园教职工依法全员纳入社保体系。

3.健全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机制。根据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要求,建立区培训中心(进修学校、教研室)和幼儿园联合培训保教人员的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幼儿园教师部级培训计划为引领,推动区级培训和园本培训,开展新一轮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首位,组织实施全员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提升保教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教师完成培训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晋职、晋级、续聘、竞聘、考核评优及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的重要依据。制定符合学前教育实际,有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职称评聘标准。

(五)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和业务指导,规范办园行为。

1.完善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建立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将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评价范围。结合教育部即将制定出台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导向,着重加强对师资配备、教育过程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落实政府对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的监管责任,加大监管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力度。到2020年,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学籍管理。

2.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严格落实教育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的要求,强化安全管理,规范幼儿园命名、办班、收费、招生行为,严格控制班额,禁止使用幼儿教材,禁止幼儿园教授小学内容,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禁止小学举行任何形式的入学测试,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积极推动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衔接。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健全幼儿园内部财务制度,加强幼儿园经费使用和收费行为的监管。

3.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配备学前教育专职教研员,定期对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市级一类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作用,及时解决幼儿园教师在保育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业务指导,探索农村乡镇幼儿园和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深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制定教育计划、指导游戏活动、安排一日生活,提高保教质量。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保教结合,坚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面向家长和社区开展公益性0—3岁早期教育指导。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编制三期行动计划,把三期行动计划的实施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相关部门的年度任务,加大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营造发展氛围。

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宣传月制度,集中展示学前教育发展成果,广泛宣传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推进机制。

建立学前教育综合改革协调机制,明确教育、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综治、公安、民政、卫生计生、物价、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妇联、残联等部门的任务,着力破解长期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四)加强资金监管。

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谁建设、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对经费安排使用、项目进展、政策效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违纪行为依法追究当事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努力提高财政支持学前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篇2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为推动我县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县政府成立了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发展学前教育重大问题和政策、审议学前教育工作的有关重要文件、统筹协调解决全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认真编制《县学前教育布局方案(-2020年)》

《方案》明确,到2020年,我县规划建设公、民办幼儿园86所(新建55所,保留23所,暂保留过渡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6所、民办幼儿园70所。届时全县学前教育将形成以16所公办幼儿园为中心和示范、70所民办园为补充的公民办并举的格局,城乡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基本满足全县学前教育需求。

(三)年在城关新建一所公办园

为盘活学校存量资产,年8月,县政府研究同意,将原三小改扩建成县城关幼儿园,该公办幼儿园占地面积6266.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3760平方米。该园建设规模为12个班,360人。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力争2012年春季招生开园。

(四)适当加快公办园建设速度

结合实际,我们对《县学前教育布局方案》中公办园的建设规划进行了调整,适当加快了公办园的建设速度。2012年,计划在和各建一所公办园,目前两所幼儿园的选址工作已经结束,正在进行图纸设计工作。2013年,计划建设三所公办园,、和城关各建一所,2014年,计划建设三所公办园,、和城关各建一所,2015年,计划建设四所公办园,、各建一所,城关建二所,至“十二五”末,全县公办园规模达14所,其中农村地区8所、城关地区6所,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五)科学编制、申报幼儿园建设项目

为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县政府要求县教育局按照中央文件精神,依托我县布局调整规划中保留的农村小学或教学点现有富余资源,申报了25所附属幼儿园及5所拟改建幼儿园,以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入园需求。

二、多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一)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政府公共预算,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

年学前教育投入600万元,其中500万元用于城关幼儿园建设。2012年至2015年,县政府每年至少投入900万元用于学前教育建设和经费补助。从2012年开始,实行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制度,经费补助标准参照小学生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执行。

(二)执行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

我县从年秋季开始实行学前教育资助券制度。根据《县学前教育资助券实施办法(试行)》(教〔〕45号),每生每年按照14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2012学年度全县符合资助条件的在园幼儿110名,资助总额15.4万元,其中市财政下拨资金7.7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7.7万元。

(三)加快普惠性幼儿园建设速度

我县于年秋季开始实施普惠园建设工作。根据《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至2013年,我县建设2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年实际申报15所,受惠幼儿2969人。市财政下拨资金47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32.9万元。拿出18.8万元(按每班每年2000元标准从补助资金中提取)对民办幼儿园进行考核,用于改善幼儿园的办园软硬件条件,其余资金61.1万元用于减免保育教育费。

三、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

(一)严格执行民办幼儿园在硬件设施、师资条件等方面的准入制度

鼓励民办园按《省民办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办园,为广大幼儿提供质量较高的学前教育。年12月,县教育局按照要求批准了2所民办幼儿园(红星幼儿园、天乐幼儿园)。

(二)执行和完善幼儿园年检制度

每年开展一次年检工作并向社会公布年检结果,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目前,对已批准设立的42所民办幼儿园进行了年检工作。

(三)分类治理无证办园问题

经摸底调查,全县现有无证园31所,按照“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整体工作思路,对无证幼儿园进行分类治理。目前,整改、取缔工作正在进行。

四、强化幼儿园收费管理

县政府要求物价部门核定公办幼儿园和普惠园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降低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备案制度。要求全县所有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年所有已批准幼儿园都实行了收费备案和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五、多途经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一)根据公办园建设速度及规模,合理安排公办幼儿园教师进编计划

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进幼儿教师队伍。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儿教师20名。

(二)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开展幼儿教师和园长培训

积极组织幼儿园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完成每年市级培训20%幼儿教师的任务。年7月,组织并承办了我县市级农村幼儿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先后组织了70名园长和教师赴、南京等地听取专家报告、观摩名师课堂,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理性认识。

(三)逐步把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中

年全县共有幼儿教师121人次参加了“命好题”专题和“国培计划项目”培训。从2012年开始,逐步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比例,直至把民办幼儿园教师全部纳入中小学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中,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水平。

六、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坚决纠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小学化”现象。利用电视、网络、教研及培训、宣传材料等方式对学前教育及科学保教方式进行宣传,提高社会及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一是在县教育网站上设置民办教育版块,及时更新和链接有关方面的内容,宣传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是通过县电视台进行相关政策宣传。宣传的内容主要涉及幼儿教育理念、科学保教方式、学前教育资助券政策及普惠园政策等;同时,发放相关材料进行宣传。三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及培训提高教师的保教水平。

七、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根据审议意见,县政府要求县教育主管部门继续加强对全县幼儿园的安全监管,充分发挥现有保安人员和监控摄像设备的安全监管作用。加强幼儿接送车的管理与考核,并继续把幼儿接送车纳入全县学生接送车监管范围。县政府组织人力不定期上路检查学生接送车运营情况。目前,正在进行一周二次的学生接送车运营情况督查,督查超载超速等违规违章现象,确保幼儿上下学途中的道路交通安全。继续开展幼儿园传染病防控、饮食卫生等安全工作的培训和专项检查。年,我们组织了幼儿保健及餐饮卫生专项培训,并协同卫生、药监部门对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饮食卫生等安全工作进行督查。强化幼儿园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要求幼儿园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普惠性幼儿园;桎梏;《三年行动计划》;联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3-0023-04

伴随着社会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热议,“普惠性幼儿园”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将“普惠性”以法规的形式呈现,切实为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反思以往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存在的桎梏,我国大部分省市加大了宏观政策上的导向,但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必须兼顾微观层面的把控,以求取得更大的突破。

一、审视桎梏:观念与实践层面的缺失

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直接原因是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十条”明确了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认真反思以往在学前教育发展上存在的缺失。

(一)观念层面: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定位认识模糊

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这在我国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中早已明确。但据2008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回答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什么时,只有15%管理者提到学前教育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其中,教育部门的财政负责人中有23%的人提到,而县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职成教和社会力量办学部门、民政和工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等幼儿园举办单位等负责幼儿园审批注册的部门相关管理者中只有9%的人提到。…由此可见,在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对学前教育性质的定位不清是一种普遍现象。

另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我国的学前教育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未得到明确的定位,这使得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处于摇摆和混乱之中,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学前教育过度市场化的趋势。可以说,市场经济给我国学前教育公益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有些单位部门和集体办园迅速被关、转、改。以北京市为例,2000年北京市共有2047所幼儿园,随着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大量单位部门幼儿园和集体办幼儿园被关闭,到2009年,注册登记的幼儿园仅剩1266所。这正是政府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忽视学前教育公益性造成的恶果。

(二)实践层面:政府管理职能不到位

政府发展学前教育在观念上的偏颇直接导致了在实践中管理职能的不到位,具体体现在行政管理、财政投入、教师队伍、质量监督四个方面。

1行政管理层面:学前教育专业管理力量短缺

我国学前教育的管理力量非常薄弱,据调查,国家层面负责管理学前教育的教育部幼儿教育处的编制只有2人,而实际在编专职人员仅有1人。除北京和天津还保留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29个省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在机构改革中陆续撤并,由基础教育处兼管,在不少省市没有幼教专职干部,或专职干部不“专干”,往往身兼数职。如此薄弱的管理力量,要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是相当困难的。

另有调查发现,有半数以上的教育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有1/4的教育部门甚至没有专职的学前教育管理人员。又由于学前教育的权限过于下放、管理的权力过于分散、没有相关立法保证,使得学前教育处于管理不到位、无人管,甚至管理混乱的状态。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力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当前民办同占据学前教育发展“半壁江山”的现实情况下,给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财政投入层面:教育财政投入体制落后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是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体现出来的。而目前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没有设立学前教育财政专项经费。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其经费与中小学一起统筹安排。而由于学前教育在我国属于非义务教育,很多地方政府常以此为借口,认为学前教育不应该由政府来负担。

从我国学前教育投资的外部比例来说,近十年我国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在0.03%-0.06%之间;从学前教育投资的内部比例来看,2000年到2008年期间,我国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所占的份额一直维持在1.3%左右。在我国,学前教育不仅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还存在经费分配不均的现象。2009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总额为195.16亿元,东部占65.6%,中西部占34.4%,而且其中92.8%被用于支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在有限的1.3%教育经费中有70%被用于极少数示范幼儿园,城镇和农村普通公办幼儿园所获得的财政教育经费不足30%,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民办幼儿园则长期享受不到政府的经费资助。

3教师队伍层面:幼师队伍整体状况不佳

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而当前幼儿教师队伍面临着数量不足、质量偏低、待遇低、社会保障不落实等问题,这已成为目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据2008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东部地区幼儿教师数量占整个幼儿教师队伍的58.19%,而西部十省市仅占16.25%;东部地区研究生、本科、专科幼儿教师占教师总数一半以上,西部地区研究生、本科学历教师相对匮乏,总量仅为东部地区的1/4。据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未评职称的学前教师由2001年的50%上升到2007年的57.2%,东部地区学前教师的平均收入是中部和西部的1.8倍,不同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差大;东、中、西部学前教育持有教师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较低,即使在东部地区,学前师资获得两证的比例均为一半,两证皆无的比例达14.6%,中西部的状况更不容乐观;东、中、西部临时编制的教师比例分别为23.5%、30.3%、38.4%。

4质量监督层面: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制与机制尚不健全。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公办幼儿园的分级分类评定、验收和督导上,缺乏对民办园学前教育质量的监控,致使民办园在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收费和教育质量两个方面。

在我国,民办园一般是根据自身的办学成本确定收费标准,然后报主管部门备案。有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园,经常向家长收取各种各样的费用;还有的民办园为了追求高效益,忽视了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甚至有些民办园园长和教师不了解幼教法规和幼教基本规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缺乏计划、随意安排,或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市场化、小学化倾向严重。特别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仍然以学前班为主,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另外,有相当部分的民办园未经检查验收,甚至未注册登记,没有办学许可证。有的即使登记了,登记部门也未实地考察办学条件,平时也很少督导幼儿园的教学。总之,严重缺乏对学前教育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二、突破一:出台政策,各省《三年行动计划》崭露头角

(一)成立政府管理机构,统筹学前教育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应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支持和督促市(地)、县级政府履行职责,发展管理好当地各类教育。为了弥补过去学前教育在发展中缺乏行政机构管理的局面,个别省市成立了政府管理机构。如天津、上海、江苏等省市建立、完善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了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辽宁省教育厅为了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力量,成立学前教育处,承担全省学前教育的宏观管理工作;陕西省各级政府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教育部门成立推进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基于学前教育管理混乱的现状,成立政府管理机构,有助于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力量,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体制,为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加大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已成为各省市《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议题。北京市计划未来五年投入50亿元,新建、改扩建600所幼儿园,使全市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70%以上;辽宁省计划投入17.7亿元,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三年新建、改扩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600所,城镇公办幼儿园277所,接收小区配套幼儿园207所,所需资金由省、市、县按1:1:1分担;重庆市未来三年预计投入43亿元(其中市级财政6.3亿元),新建360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270所城区幼儿园,改扩建450所公办幼儿园;四川省将投入24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8.4亿元),未来三年新建、改扩建1200所公办幼儿园,基本实现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贵州省省级财政三年将投入2.5亿元专项资金,实施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支持新建500所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计划总投资48亿元。可见,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已成为各地区的共识。

(三)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创新办园体制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国十条”也强调:“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福建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2010年在已投入4亿元用于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的同时,还对办园规范、质量合格、低收费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生均给予补助。上海市通过鼓励兴办规范的、收费较低廉的三级民办园或“看护点”等办法补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苏州市实行部分优质民办幼儿园“公助民办”体制,其收费完全“公家价”。重庆市江北区针对民办园办学条件差、资金短缺等难点,通过制定普惠性幼儿园标准以及普惠性幼儿园申报程序,确定一批符合普惠标准的民办幼儿园为普惠性幼儿园,并给予其办园条件改善的专项补助,为全区所有民办幼儿园发展提供支持。

(四)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早已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包括幼儿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正在得到落实。但是,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现实处境却令人唏嘘。

《教育规划纲要》再次提出了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为维护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奠定了基础。安徽省对学前教育人事制度进行改革,拟对公办幼儿园实行全额核编、全额拨款,由幼儿园按照需要编内聘用、自主用人;对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园实行全额核编、定编不拨款、定编补贴等办法;对提供普惠的民办园实行定量给编、按编补贴等办法。黑龙江省为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对公办园采取全额核编、编内聘用、定编定人与定编不定人相结合的办法;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应取得岗位任职资格,做到持证上岗;民办园举办者要与聘用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参照公办园教师工资标准合理确定民办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天津市规定实施对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和农村全员培训工程,分期分批培训300名园长和1500名骨干教师,并对5000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的提高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对幼儿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并严格准入制度,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五)加强质量监督体系,规范收费和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了政府对学前教育质量的监管和督导责任,要求政府把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入口关和质量监督关,还明确提出政府应“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为此,应以教育部门为主,协同有关部门建立起常规性的、全覆盖的督导评估制度,并将民办幼儿园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确保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安徽省芜湖市对申报普惠性幼儿园提出了八个方面相关要求,其中首要条件是已经取得办园许可证达一年、年检合格的民办幼儿园,并对收费标准、教学内容作了严格的规定。为加快山东省学前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山东省政府在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及教育示范县评估范畴的基础上,又决定于2012年上半年对全省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专项督导。督导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办园条件、队伍建设、教育管理等五个方面。

三、突破二:着眼微观,以认识为先导,以联动促发展

(一)加大宣传,更新普惠观念

“普惠性幼儿园”是一个新生的概念,政府部门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对此概念的掌握比较清晰。但是,学前教育普惠政策还涉及到幼儿园和家长两大主体的利益。普惠,亦即普遍优惠。对于幼儿园,特别是对即将办成为普惠性民办园的幼儿园来说,普遍优惠就是降低幼儿园收费,让大部分家庭的适龄儿童可以入园。但是面对的现实问题是,降低了收费,无疑是砍断了幼儿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来源。而对于部分家长来说,他们理解中的普惠性幼儿园就是一种优惠廉价的幼儿园,生源质量不高,他们会从心里排斥这类幼儿园。因此,在“普惠性幼儿园”还不被人们所熟知的情况下,对“普惠”这一基本概念的理解往往只停滞在表面上,缺乏深层次的灼见。

“普惠性”是经济学的一个术语,从经济学的角度审视普惠性,其具有普遍性、非歧视性和非互惠性三个基本特点。这三个基本特性说明普惠性幼儿园是面向大众的,它既不指向高端阶层,也不偏袒弱势阶层。为此,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普惠性幼儿园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在观念上对普惠性幼儿园有一个真正的理解。在对幼儿园宣传方面,政府部门应依据相关的政策,向各类幼儿园宣传政府在建设普惠性幼儿园的主导作用,并对普惠幼儿园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但也必须向幼儿园强调“政府主导不等于政府主办”的思想,避免幼儿园处于被动的状态。在对家长进行宣传方面,可以采用借助新闻媒体、联系社区服务等方式,让家长们了解普惠性幼儿园是面向大众的、有质量的幼儿园,避免家长陷入盲目择园的困境。

(二)科学联动,部门分工负责

自《幼儿园管理条例》颁布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一直行使“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国十条”再次明确了这一管理体制,规定“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教育行政部门是政府的教育职能部门,具有贯彻和执行政府相关教育政策的作用。作为发挥主管作用的教育行政部门,首先必须科学地制定发展规划,贯彻各级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而协同相关部门有效配合并付诸实践。

日前,三部委《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来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申明“幼儿园除收取保教费、住宿费及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外,不得再向幼儿家长收取其他费用”。《暂行办法》在政策文本中着重指明了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等三大部门的职责,因此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要依靠三大部门的有机联动。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篇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一2020)》、《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精神,推动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与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2、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二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重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到幼儿园总数50%以上,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5%。至2020年,普及学前二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有较大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到幼儿园总数70%以上,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发展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大力发展农村公办幼儿园,积极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二、加强学前教育资源建设

4、科学规划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纳入全市和各乡镇、办事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测算学龄前儿童数量及分布,合理确定幼儿园建设数量、规模与布局。保障幼儿园建设用地。城区结合城市发展实际,行政新区新建市第二幼儿园,由教育局直管;城西建好六亩塘镇中心幼儿园,城北建好蓝办中心幼儿园,城南建好石马山镇中心幼儿园,分属一办两镇管理。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需规划建设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并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各乡镇(办事处)应统筹规划本乡镇学前教育的布局与发展,着力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

5、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要以农村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要求规划和建设,分类指导,整体推进。2012年,结合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好荷塘镇、安平镇、杨市镇、斗笠山镇、水洞底镇及湄江镇5个乡镇中心幼儿园。至2015,确保每个乡镇、办事处建设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并适当建设一批村级幼儿园。至2013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所数占全市幼儿园所数的4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达到13000人左右,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40%以上。

积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间接补偿形式,或者直接补贴民办幼儿园适当保教费,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经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办学水平评估合格后予以认定,挂牌服务,其名单向社会公告,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不得高于同类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

落实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优惠政策。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标准收取的教育费、保育费,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免征营业税。用水、用电、用气按关于居民用水、用电、用气价格规定执行。

三、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经费

6、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要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要拓宽学前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确保公办幼儿园建设、教职工工资以及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所需经费。落实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规划项目配套资金。设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支持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发展。

7、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公办幼儿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综合成本、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由物价、教育、财政部门制定收费标准。物价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收费管理,对民办幼儿园办园成本进行经常性检测,公布社会平均办园成本,引导民办幼儿园根据相关规定和当地实际确定好收费标准。同时要防止恶性竞争,坚决查处乱收费行为。

8、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学前教育给予资助,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保障留守儿童入园,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问题。

9、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捐资发展学前教育。根据学前教育发展规划,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幼儿园。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形式支持幼儿园建设、设施配备和经济困难家庭儿童入园。

四、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10、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全面实施幼儿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严把入口关。幼儿园新任教师需在持有资格证人员中公开招聘、择优聘用。

11、落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编制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在新一轮核定全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编制时,富余编制通过转岗培训合格后可优先调节为幼儿园教师编制。在职中小学教师中第一学历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通过继续教育,可调整至幼儿教师岗位。

12、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启动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每年选拔招收适量优秀初中毕业生参加省、市定向培养,解决专业幼儿教师严重短缺问题。制定幼儿园教师年度培训规划,健全培训体系,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在职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及业务水平,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

13、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工资,确保国家各项工资福利待遇政策落实到位,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要逐步达到同职级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公办、民办幼儿园聘用教职工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签订聘用合同。依法保障幼儿园教职工在享受社会保障、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五、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14、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坚持保教并重原则,以科学保教观指导学前教育发展。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注重幼儿安全和习惯养成,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教师用书和教育资源包推荐制度。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开发园本课程,制作教、玩具及活动器械,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完善保教管理,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督体系。

15、建立学前教育分类定级管理制度。实施优质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程。充分发挥市幼儿园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辐射示范作用,力争再创1-2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新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按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建设。激励扶持一批办学规模大、办学效益好、办学理念先进的民办幼儿园创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评选出一批市级示范性幼儿园。通过分类定级,有效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带动与指导作用。鼓励各类示范性幼儿园通过举办分园、托管薄弱园等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帮助薄弱园提高办园水平,以多样化办园的形式满足家长和社会的需求,让更多幼儿能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全市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16、加强幼儿园与家庭、村镇、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村民自治组织的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

六、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17、明确学前教育管理职责。实行政府统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市人民政府成立学前教育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教育局设立学前教育管理股室,负责全市学前教育统筹规划和管理、保教质量监管、安全考核、公办幼儿园年度考核、民办幼儿园审批及年检等工作。发展改革局和教育局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学前教育年度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分年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数量和新增学前教育学位。财政局负责落实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确保公办幼儿园建设、教师工资等所需经费,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物价局负责分类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通过成本核算,指导民办幼儿园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分类落实幼儿园建设标准和制定用地规划。编委办按上级规定落实好幼儿园教师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落实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职称(职务)评聘等政策。综治委牵头制定幼儿园周边环境管理办法。公安局牵头制定园车管理办法。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并落实幼儿园食品、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各乡镇、办事处负责举办乡镇公办幼儿园,提供公办幼儿园的办园场地和设施,负责所属幼儿园的相关经费补助、安全监管等工作。各乡镇、办事处中心学校负责本辖区内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工作。

18、规范民办幼儿园审批程序。举办者申办民办幼儿园,需向所在乡镇中心学校提出申办许可证的书面报告及有关材料。乡镇中心学校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后呈报教育局审核。教育局应组织相关人员对举办者提供的办学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和评议,对同意举办的民办幼儿园,颁发《办学许可证》。取得办学许可的民办幼儿园应到民政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并报卫生、卫监、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取得食品卫生、校车、消防安全验收等相关文件。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同各乡镇、办事处定期组织人员对无证办园进行清理排查,对不够条件的民办幼儿园要限期整改,整改后达到要求颁发办园许可证,仍未达到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篇5

一、健全资源规划与建设管理制度

2012年《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正式颁布,条例明确规定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适龄儿童的数量分布、流动趋势、保育教育需求等情况,制定学前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预留符合规定要求的学前教育设施建设用地,满足学龄前儿童就近入园的需求。新建、改扩建居民区的配套幼儿园应与居民区建设项目同步设计、施工和交付使用,并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者委托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使用性质和用途。条例同时规定,幼儿园设置规模一般不超过12个班,幼儿园班级人数不得超过国家和省规定的限额。2011年实施第一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以来,全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200所,覆盖幼儿60余万名,已实现平均每1.02万常住人口拥有1所幼儿园,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到85%。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要求各地以市、县为单位向当地社会公布2016~2020年学前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重点实施乡镇以下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高城及城乡接合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并要求所有特殊教育学校设置学前班,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为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学龄前残疾儿童提供融合教育。全省从2016年起试行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立幼儿就近入园保障制度。目前,无锡市已经全面施行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全省的农村地区以及部分县市也已实现幼儿园划片服务。

二、建立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

江苏省从2011年起建立了市县为主、省级奖补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做到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出台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并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同等标准的经费补助,大部分市县已经达到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的二分之一以上。建立学前教育政府资助制度,以生均年资助1000元左右的标准覆盖10%的在园幼儿,同时保障残疾儿童免费接受学前教育。设立学前教育综合奖补专项,支持幼儿园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支持集体幼儿园和企事业单位办园。五年多来,省级并统筹中央经费累计安排学前教育经费25.87亿元,其中省级17.43亿元,全省各级财政投入学前教育发展资金超过250亿元。2014年,省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将幼儿园纳入校舍安全工程长效保障机制,各地正在参照小学标准逐步建立幼儿园园舍维修经费财政拨款制度。根据教育部二期行动计划要求,江苏省将在农村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尝试建立生均教育经费标准(部分县区已标准),将教职工工资福利、园舍建设维修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等核心办园成本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努力做到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促建设、促内涵、促发展。

三、深入推进师资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制定幼儿园教师配制标准。2013年2月省编办、财政厅、教育厅联合颁布《江苏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明确按师生比1:16的比例核定事业编制,同时可核增5%的调节编制,用于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园。二是完善幼儿教师培养机制。加强幼儿师范院校建设,开展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全省每年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7000人。为解决幼儿园男性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从2010年起开展男师范生免费定向培养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为全省每所幼儿园至少培养1名男教师。三是开展幼儿园教师5年一周期全员培训工作,2015年江苏省用于幼儿园教师省级培训的专项经费为750万元,2016年预计将达到1500万元。四是针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特点和专业发展要求,在全国率先将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从中小学中剥离出来,制定《江苏省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增设幼儿园教师正高级职称等次。五是创新幼儿园人事管理制度,提升幼儿园教师待遇。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选择10个县市区作为试点,探索建立新型幼儿园教师管理与保障模式。2015年12月江苏省政府出台的《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明确规定:采用政府购买岗位的方式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待遇问题,要求所聘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并足额足项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四、完善规范管理与质量提升机制

一是完善独立法人制度,保障园长责任与权利相统一。依照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江苏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试行)》,规定2016年底前,凡符合条件的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部门应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手续。二是完善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幼儿园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年检制度、收费管理制度、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在园幼儿学籍管理制度、幼儿园布局地图及基本信息公开制度等,以法律形式严禁幼儿园以集中授课方式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颁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办法,对扶持对象、认定程序、收费管理、日常监管、奖补政策和退出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务管理办法。三是有效利用评估机制,从等级管理走向优质普惠。全面持续实施优质幼儿园评估工作,到2020年实现优质幼儿园占比达到90%,逐步消除各类普惠性幼儿园之间的等级差异。四是设立内涵建设专项,着力提升幼儿园课程实施水平。省财政每年拨款2000万元专项经费,在全省选择50所薄弱幼儿园进行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借助省、市、县、园四级教科研网络,通过探索弹性时间管理、户内外活动空间管理、生活化教育资源管理、过程性课程审议管理、扁平化专业管理等方式,全面推进纲要和指南精神的落实。项目实施以来,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发生了显著变化,幼儿游戏活动开展卓有成效。

五、落实政府管理与督导评价机制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篇6

市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市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xx-2013年)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工程。为普及我市学前教育和提高学前保教质量,促进我市学前教育规范、优质、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41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20xx〕64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粤府办〔20xx〕30号)要求,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全市幼儿园办园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学前教育发展以县、区管理为主,有公办幼儿园、集体(部门)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三种办园模式。至20xx年9月,全市有各级各类幼儿园41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0所,主要为市(县、区)级机关幼儿园和小学附属等资产国有的幼儿园;集体(部门)办园35所,基本是校产属公有,办园经费收支两条线管理;民办幼儿园337所,办园经费由举办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全市省一级幼儿园8所,市一级幼儿园48所,县(区)一级幼儿园84所。在园教职工总数11292人,专任教师642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90%以上。在园幼儿数为107399人。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82.4%,其中惠城区89.2%,惠阳区90.2%,惠东县75.5%,博罗县80%,龙门县63.3%,大亚湾开发区85%,仲恺高新区90%。

(二)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

全市学前教育发展与教育强市发展不相协调,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学前教育的资源总量与学校教育发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一是县城、中心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乡镇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只有70%左右,农村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不足30%。二是县城、中心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较高,市一级以上幼儿园大部分分布在县城和中心区。乡镇、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低,办园条件和师资力量都比较差,设施设备不完善,存在“保姆式”和“小学化”的倾向。三是公办幼儿园比例小,优质幼儿园少。近几年,学前教育新增学位主要是以社区、小区建设配套举办的民办幼儿园为主,无法满足群众入公办幼儿园、入优质幼儿园的需求。四是各级财政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少,各级政府投入基本上只保障公办幼儿园的办园经费,其他幼儿园基本上没有投入经费,办园经费全额由群众负担。

(三)全市学前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加强政府统筹管理,突出政府主导责任,理顺教育部门归口管理,完善各级财政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二是大力推进每个乡镇建设1所规范化公办中心幼儿园、行政村独立办(联办)幼儿园工程,提高乡镇、农村幼儿入园(班)率;三是县城(中心区)新建、改建、扩建一批规范化优质幼儿园,确保学前教育有足够的学位,并且逐年提高公办优质幼儿园的比例;四是规范办园管理,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保教质量。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升华惠民之州,建设幸福为出发点,遵循儿童身心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将学前教育列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点任务,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市学前教育规范、优质、快速发展,构建全市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三、工作目标

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到2013年,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幼儿园学位基本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办园条件规范化、保教工作科学化,实现学前教育三年大变化。

——20xx年:完善以县、区为主的县城(中心区)、乡镇、部分行政村三级学前教育的发展管理模式。科学规划县城(中心区)及社区、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建小区配套普惠性幼儿园。推进乡镇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建设,合理规划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行政村幼儿园。龙门县60%以上的乡镇,其他县、区90%乡镇建设好1所规范化中心幼儿园。乡镇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公办性质比例达到20%以上。

——20xx年:全面启动县城(中心区)及社区、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推进至3000户居民社区配套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工程。推进常住人口规模达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幼儿园建设工程。全市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取消学前班。全市100%的乡镇建成1所规范化中心幼儿园。乡镇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公办性质比例达到50%以上。

——2013年:基本完成县城(中心区)及社区、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任务,完成至3000户居民社区配套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工程。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3%以上,县城以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5%以上,乡镇、农村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0%以上。全市规范化幼儿园比例达60%以上,全市80%以上的乡镇建成1所规范化公办性质乡镇中心幼儿园。常住人口规模达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90%以上建成村级幼儿园。保教质量和科学育儿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建成30所科学保教示范园。

四、工作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

1.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学前教育坚持以县、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区)、乡镇(街道)分级负责,教育部门归口管理。市政府负责宏观规划全市学前教育发展,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并组织实施,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县、区政府负责辖区内学前教育发展的组织实施、统筹规划、资金筹措、园舍建设、统筹管理和监督指导。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分别承担发展农村和社区学前教育的责任,负责建设并办好区域内公办幼儿园,筹措办园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幼儿园周边环境、办园安全和膳食管理。市教育局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规划、政策指导和协调管理,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县、区教育局对辖区内幼儿园要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管理。

2.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责任落实。要健全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市、县(区)政府要成立由教育、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公安、民政、卫生、安监、食品药品监督、质检、工商、物价、妇联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3.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市、县(区)教育部门主管学前教育工作,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统一管理,进一步充实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动态管理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和落实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税务部门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扶持学前教育发展的税收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房产管理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政策。物价、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食品药物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食堂的监督检查。卫生部门要加强幼儿园卫生防病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民政、工商、安全生产监管、质检、消防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依法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会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二)实施学前教育“扩容普及”工程。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突出公益性和普惠性,大力加强幼儿园建设,切实增加学前教育公共资源,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需求。

1.新建、改建、扩建一批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各地要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对辖区内公办(集体办)幼儿园重新登记造册,切实办好现有公办幼儿园。力争到2013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以上。各地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资产属于国有的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不得将公办幼儿园出租,已出租的合约期满后要收回。完善公办幼儿园招生管理、普惠性幼儿园收费管理和学前教育公共资源分配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办幼儿园,要参照省规范化幼儿园标准进行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教育资源,要优先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办幼儿园以县、区财政投入为主,省、市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2.加快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各地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投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发展的变化情况,科学测算学位供求,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农村幼儿园,并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充实教具、学具、玩具。根据省有关规定制定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标准。每个乡镇要建设1所规范化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附设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要逐步剥离,独立建制,并合理配置公办幼儿教师。20xx至2013年,落实省对欠发达地区规范化公办乡镇幼儿园建设扶持政策,市财政支持欠发达地区建设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鼓励村集体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常住人口规模达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要独立举办幼儿园,小村可采取联合办园或作为乡镇中心园分园等形式举办幼儿园。鼓励镇中心幼儿园举办分园。

3.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各县、区要根据当地幼儿园入园需求和民办幼儿园状况,制定《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暂行办法》,优化新建民办幼儿园的规模和布局。要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或返还收费、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教育发展的税收政策等方式,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园。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财政资助、减免收费(含国有资产占有费、物业管理费)、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积极扶持面向大众、收费合理、办学规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照国家规定落实相关税收优惠,并按国家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减免相关费用。民办幼儿园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执行,并按有关规定减免排污费。有条件的县、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财政资助的方式,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补贴,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审、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4.规范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及管理。城镇住宅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要和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建成后的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县、区政府统筹安排,归口教育部门统一管理。教育部门要及时主动做好接收和管理工作,优先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产属国有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要办成公办幼儿园。大力推进社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鼓励多元化办学,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要。幼儿园布局、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三)实施幼儿园“规范促优”工程。

1.规范幼儿园管理,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各县、区要完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学前教育专职管理人员和教研人员。严格执行办园资格审核公开制度。优化幼儿园内部管理,推进保教工作科学化,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坚决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加强幼儿园教研科研工作,加强学前教研机构和教研建设,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学前教育教研网络。鼓励和支持幼儿园加强内涵建设,办出特色,力争全市创建30所科学保教工作示范园。鼓励家长和社区参与幼儿园监督管理,共同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幼儿园玩具教具、图书配备和幼儿园膳食营养标准。严格规范幼儿园收费,坚决查处乱收费行为。

2.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切实加强幼儿园安全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幼儿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幼儿园保安人员配备,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依法开展幼儿园消防验收。加强幼儿园园长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幼儿园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校车规范,确保接送安全。

3.高度重视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县(区)、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幼儿园开展全面排查,对无证幼儿园,要指导和督促其整改。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整改后达标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未达标的,要及时依法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开展清查无证办园整治行动,到2013年底,全市彻底消除无证幼儿园。规范学龄前儿童早期培训、教育咨询机构审批,严格界定其经营范围,对违反规定经营的,由审批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4.推动规范化幼儿园建设。从20xx年起,凡新建幼儿园必须达到规范化办园标准。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到2013年,全市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达85%以上。建立规范化幼儿园建设激励机制,对推进规范化幼儿园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予以通报表彰。

(四)实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1.足额配备各级各类幼儿园教职工。根据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制定我市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的有关规定和核定人数,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民办幼儿园要根据办园规模,参照公办幼儿园岗位设置和教职工编制标准,足额配备各类人员。积极探索公办、民办幼儿园教师交流机制。

2.规范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依据《教师资格条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有关规定,完善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教职工持证上岗制度,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教师资格认定,园长和教师都必须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受聘的园长和教师要在当地教育部门备案。完善幼儿园各类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制定教职工退出机制。中小学富余教师需经县、区教育部门组织培训并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后,方可转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

3.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待遇,维护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和公办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标准等,制定当地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指导意见。将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落实情况作为幼儿园年审内容。各县、区要把各类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评先评优范围,对优秀的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定期给予表彰和奖励。

4.大力拓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渠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学前教育师范专业管理规定,依托大中专院校每年招收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的幼儿师范专科班,扩大学院高中起点学前教育本、专科招生规模。重视加强对幼儿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加大面向农村的幼儿教师培养力度。

5.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各县、区要制订幼儿教师三年培训计划,安排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专项经费,重点用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培训。建立政府、幼儿园、个人合理分担的幼儿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按照《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到2013年,全市幼儿园园长培训率达100%,副园长、幼儿园中层干部培训率达80%以上,专任教师及其他从业人员培训率达60%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市、县(区)政府要成立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本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工作,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学前教育事业规范优质发展。

(二)完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市、县(区)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0xx年起,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适比例,并且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完善公共资源分配机制,各县、区要制定覆盖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财政奖补机制,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或政策支持。20xx至2013年,市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欠发达地区建设规范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

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村低收入家庭幼儿、流动人口子女和留守幼儿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要支持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对上述幼儿入园给予照顾,对确实有困难的家庭减免有关费用。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形式支持幼儿园建设和设施配备。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篇7

一、进一步深化对加快全州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一)全州学前教育呈现了公办民办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近年来,通过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统筹规划、强化管理,全州学前教育呈现了公办民办齐头并进、整体水平和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截至2010年底,全州有幼儿园200所,小学附属学前班719个,在园(班)幼儿46533人,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班)率达54.04%,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班)率达90.13%。其中,公办幼儿园(企业办)43所,在园(班)幼儿29484人(学前班18047人);民办幼儿园157所,在园幼儿17049人(学前班416人)。县城以上地区幼儿园131所,在园幼儿24639人(学前班1845人);农村幼儿园69所,学前班719个,在园(班)幼儿21894人(学前班16618人)。幼儿园(学前班)教职工2120人,师生比1∶21.9,生均校舍建筑面积3.65平方米,危房面积占园舍面积的16.5%。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其他各类教育相比,楚雄州学前教育发展仍然滞后,学前3年儿童入园(班)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缓慢,农村儿童“入园难”问题比较突出;县城以上地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教育投入与实际需求的矛盾特别突出,大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与标准要求有较大差距;90.2%的民办幼儿园系租房办园,规模小、条件差、管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编制不足和有编不补的现象比较突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配备不足、队伍不稳定,学前教育教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保教质量亟待提高;学前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民办幼儿园监管不到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深化对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满足适龄儿童学前教育需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健全完善彝州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

二、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并举的办园体制,健全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创新学前教育办园模式,激活体制机制,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二)目标任务。到2013年,全州103个乡镇均有l所基本达到国家办园标准的中心幼儿园,人口较为集中的村社有幼儿园,农村学前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县城以上地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民办幼儿教育发展规范有序,各类幼儿园办园条件日趋完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保教质量明显提高,县城以上地区和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较高的乡镇基本普及学前2年教育,其他地区基本普及学前1年教育;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班)率保持在90%以上,学前2年毛入园(班)率达80%以上,学前3年毛入园(班)率达70%以上,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90%以上0~3岁幼儿家长及看护人普遍受到科学育儿指导。

(三)发展思路。按照积极进取、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人口较为集中的农村、民族地区,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充分整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标准的乡镇(村)中心幼儿园。对于人口分散的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积极利用富余校舍、师资举办小学附属幼儿园或学前班,探索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半日班等。在县城以上地区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在办好现有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全面贯彻《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楚政办发〔2010〕2号),落实优惠、扶持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

三、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扩大资源。

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学前教育机构布局。各县市人民政府要结合城市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根据未来人口出生状况和外来人口变化趋势,按照“楚雄城区和县城城区每8000人到10000人布点1所9~12个班的幼儿园,农村人口较为集中村镇(指辐射半径2公里以内、人口3000人以上地区,下同)布点1所6个班以上规模的乡镇(村)幼儿园,人口分散地区举办小学附属幼儿园或学前班”的规划要求,科学制定本县市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和分步实施方案,提出优化学前教育机构布局、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加强保教队伍建设、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加强幼儿园安全防范能力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具体可行措施。

2.政府统筹,着力解决好新建、改扩建幼儿园用地问题。各县市要根据实际需要,在每8000人至10000人地区规划预留6亩以上幼儿园建设用地;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农村村镇,要规划预留占地3亩以上幼儿园建设用地,为学前教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在城市开发中,新建小区要建设配套幼儿园。城镇新建小区要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规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交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二)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大力发展乡镇(村)中心幼儿园。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对于人口较为集中、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的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或村委会,如果没有达到国家基本办园标准的,要规划新建或改扩建1所乡镇(村)中心幼儿园。要充分发掘各类教育资源,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校舍、师资,通过改扩建,优先举办乡镇(村)幼儿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积极支持乡镇、村(居)委会和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及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兴办幼儿园。充分发挥现有公办幼儿园辐射、示范、引领作用,采取名园办分园、强园帮弱园等集团化办园模式,引导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幼儿园建立发展共同体,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协调发展。

(三)加大民办幼儿园政策扶持和监管力度,促进民办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是认真落实(楚政办发〔2010〕2号)文件有关税收、建设用地、收费、奖补、派驻公办教师等优惠扶持政策,促进民办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选择经济和社会发育程度较好的地区,实施民办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制定和落实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幼儿园,支持社会组织、实体和个人举办民办幼儿园,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制、联合办学、组建学前教育集团、管办分离等办园模式,促进办园体制改革。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三是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对办园规范、质量合格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采取免费提供富余校舍、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给予扶持。四是进一步落实公办民办一视同仁政策,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在审批注册、分等定级、评估指导、教师资格认定和培训、表彰奖励、接受捐赠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待遇。五是健全完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准入、年审和等级管理制度,逐步取消办园规模小、条件差、存在安全隐患的民办幼儿园,积极鼓励有合法资质、良好信誉的社会团体、企业和公民创办独立建设的示范性民办幼儿园,不断提高民办学前教育办园水平。六是各县市要引导成立民办教育协会,建立民办教育机构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工作机制。

(四)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管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各县市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教育职责,加强现有公办幼儿园建设、管理,实施现有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拆除现有D级危房,优化办园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设备,使其达到国家办园标准。要按照国家和省编制标准,配齐配足教职工。要深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重视学前教育教研和科研工作,规范幼儿园保教管理,深化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鼓励示范性公办幼儿园开展城乡联动、对口支援、捆绑发展、举办分园,充分发挥优质幼儿园示范辐射功能,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五)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和保教两支队伍建设。加强学前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州教育局配备1至2名幼教专干和1至2名专职教研员,县市教育部门配备1名幼教专干和1名专(兼)职幼教教研员,加强和规范幼儿园管理。加快学前教育机构保教队伍建设,按核定标准逐步落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督促民办幼儿园逐步按编制标准配备教职工。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制度,坚持幼儿园各类人员持证上岗,将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州、县市两级教师培训网络平台,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教师进修和培训;建立优秀园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现代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六)遵循幼儿教育规律,提高保教质量。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树立以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保教结合,寓教于乐,注重和加强幼儿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智力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避免和防止片面追求超前教育和幼儿教育“小学化”。坚持“教真育爱”和“使人幸福”的价值取向,对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逐步培养孩子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正确观点。积极探索学前教育的新模式,做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七)强化学前教育机构安全监管,确保师生安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幼儿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严防事故发生。教育、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以及幼儿园所在的村(居)委会、社区,要按职能分工,建立幼儿园周边地区安全防范和隐患经常性排查整治工作机制,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指导。幼儿园要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完善、落实幼儿园内部安全管理责任和规章制度,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管理,确保师生安全及幼儿园和谐稳定。

(八)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加大投入,建立机制,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健全“州县统筹、以县为主、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县市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学前教育规划、布局调整、公办民办幼儿园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教师,指导保教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承担加快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的责任,在幼儿园布局规划、用地协调、安全管理和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建立州和县市两级政府牵头,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编制、卫生、公安、住建、国土资源、民政、地税、妇联、民委等部门参与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1至2次联席会议,研究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统筹协调解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是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完善有关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对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制定相关标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将民办幼儿园纳入中小学管理体系,切实加强民办幼儿园安全管理和业务指导、师资培训;根据省级有关规定,结合生均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提出公办幼儿园和学前班收费标准意见,民办幼儿园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办学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按所公示的项目和标准收费。建立幼儿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具体指导和推动家庭幼儿教育;与卫生、妇联等部门合作,共同开展0~6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

――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正确引导学前教育发展。会同教育部门按照省级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公办幼儿园、学前班收费标准,向社会公示后执行。

――财政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3年要有明显提高。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保障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落实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会同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标准,把公办幼儿园(含学前班)教师编制纳入普通中小学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幼儿园教师编制管理和教职工队伍建设,按标准配齐教职工,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提高办学效益。要按国家有关规定,统筹解决幼儿教师全员参加社会保险问题,保障幼儿教师队伍稳定及其合法权益。

――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幼儿园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

――公安部门负责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在城镇规划中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并交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统筹规划安排学前教育发展建设用地,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城乡配套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用地性质不变。

――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城市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依托社区发展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

――地方税务部门负责实施征管范围内学前教育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学前教育机构享受平等的税收政策。

――妇联负责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建立家长培训制度,加大家庭教育力度。

――民委协同教育部门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不通汉语地区学前教育政策,双语幼儿园教学指导,教材编译、审定等工作。

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会同教育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报政府同意后立即组织实施。

2.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各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从2011年到2013年,州人民政府每年从州级城市教育费附加中划出10%、从土地出让收入统筹用于教育部分中划出0.5%左右,设立500万元楚雄州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引导、支持各县市学前教育的发展,逐步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中的比例。各县市要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确保学前教育财政拨款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5%以上。各级财政每年要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标准,科学、合理核拨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在满足公办幼儿园运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各级财政要将公办幼儿园收费收入的统筹资金纳入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薄弱公办幼儿园改造。新建或扩建民办幼儿园,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申请贷款贴息。

3.加强学前教育机构收费管理。州教育局会同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按照“按质分类,按类收费”的办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科学研究制定学前教育收费管理办法,明确收费项目,统一等级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根据办园成本核定收费标准,报物价、教育部门审核备案后执行。禁止一切乱收费行为。

4.建立学前教育发展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根据本计划制定县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督导评估标准,对本计划落实进行专项督导检查,要将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县市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州人民政府将根据考核、评价情况,对在发展学前教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县市、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5.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宣传。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采取发放宣传单、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宣传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基本要求和科学规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全州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四、实施“七大工程”,加快普及学前教育

(一)实施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按照国家和省的安排部署,积极争取实施好国家“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使项目县市能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为全州乃至全省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好的经验和做法。

(二)实施乡村幼儿园建设工程。从2011年到2013年,县市每新建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基础上,由州人民政府根据规模、效益给予基建投入的5%到10%的一次性补助。统筹、整合有关项目资金,支持县市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在人口较为集中地区改建一批安全、实用的乡村幼儿园。

(三)实施现有公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通过改扩建,对于办园条件不达标、设施不完善、存在危房的现有公办幼儿园进行提升改造,使现有公办幼儿园在2013年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园标准。县市人民政府要对现有公办幼儿园的提升改造进行逐一的规划、论证、实施,州人民政府将根据提升改造实施情况按投入的10%给予一次性补助。

(四)实施示范性民办幼儿园创建工程。对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一次性投资100万元以上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办园条件符合规范要求且规模达到6个班150人以上、办学满3年的,经教育部门组织专家评估、达到省二级一等以上示范性幼儿园的,给予举办者总投资额10%的一次性奖励。

(五)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工程。对城乡办园规范、质量合格、低收费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年检合格者,由县市财政给予补助,支持民办幼儿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园条件改善。其中,对入园幼儿人均月收费(不含伙食费)在100~150元的民办幼儿园,县市财政按照上学年末在园幼儿数给予70元/年・生补助;对入园幼儿人均月收费(不含伙食费)在100元以下的民办幼儿园,县市财政按上学年末在园幼儿数给予100元/年・生补助。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基础上,以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目标,完善措施,强化管理,推进全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任务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合理布局本市学前教育资源,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为基础、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格局,以农村为重点、财政投入为支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体制完备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普及学前教育,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保障水平和保教质量。普遍改善本市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合理配置保教人员,整体提升保教质量,基本满足市民多样化学前教育需求。

(二)分年度具体目标任务

1.年建设目标

(1)新建幼儿园综合性教学大楼,并按照省级示范园标准设计幼儿活动室;改扩建现有的“育苗楼”,用4年时间加大对市幼儿园美化、绿化、净化力度,按照省级示范标准建设,力争在年把幼儿园创建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改建市嘉佳幼儿园多媒体功能室,改善办园条件,市区公办幼儿园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重点推进番阳、毛阳、毛道中心幼儿园的建设。番阳中心幼儿园新建活动及辅助用房、办公及辅助用房、新建生活用房,添置教学设施设备和其他设施设备;毛道、毛阳中心幼儿园改建,新建幼儿盥洗间、办公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添置教学设施设备和其他设施设备,加强各乡镇中心园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合理增加乡镇幼儿园教师人数。

2.年建设目标

重点推进南圣中心幼儿园和冲山中心幼儿园建设。南圣中心幼儿园新建活动、办公及辅助用房,新建生活用房,添置教学设施设备和其他设施设备;冲山中心幼儿园新建活动室、办公及辅助用房,新建生活用房,添置教学设施设备和其他设施设备。

3.年建设目标

重点推进畅好乡中心幼儿园和水满中心幼儿园建设,扩建水满中心幼儿园、水满中心幼儿园教学设施设备配备。畅好中心幼儿园新建活动室、办公及辅助用房,新建生活用房,添置教学设施设备和其他设施设备。

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左右,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85%左右。

4.—年,在新城区规划新建一所公办幼儿园,扩大城区学前教育资源。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学资源改建、扩建冲山红山、番阳布伦、毛阳镇毛兴、在毛阳什稿、南圣铜甲、畅好保国等村级幼儿园,进一步完善我市学前教育结构体系。

(三)规划布局

根据人口发展、分布及推进新城镇建设,“十二五”规划新建及改扩建16所幼儿园。前三年打好基础,各乡镇创办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后两年完善设施设备扩大规模,做好新城区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完扩大和合理布局城乡学前教育资源,新增学位3240个,需幼儿教师456个编制,总投入经费4285万元。

1.幼儿园:年规划新建综合性教学大楼,面积9000㎡,计划投入1350万元。

2.嘉佳幼儿园:年规划改建多媒体功能室,面积160㎡,加固面积3200㎡,计划投入128万元。

3.番阳镇:年规划改扩建镇中心幼儿园1所,建设活动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及其他用房共1470㎡,其中新建面积770㎡,改建面积700㎡,计划投入240万元。规划最大规模为12个班,幼儿360人,配备幼儿教师48名,保健医生2名。

4.毛阳镇:年规划改扩建镇中心幼儿园1所,建设活动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及其他用房共1485㎡,其中新建面积300㎡,改建面积1185㎡,计划投入200万元。规划最大规模为12个班,幼儿360人,配备幼儿教师48名,保健医生2名。

5.毛道乡:年规划改扩建乡中心幼儿园1所,建设活动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及其他用房共1385㎡,其中新建面积300㎡,改建面积1085㎡,计划投入200万元。规划最大规模为9个班,幼儿270人,配备幼儿教师36名,保健医生2名。

6.南圣镇:年规划新建镇中心幼儿园1所,建设活动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及其他用房共1500㎡,计划投入300万元。规划最大规模为12个班,幼儿360人,配备幼儿教师48名,保健医生2名。

7.冲山镇:年规划新建镇中心幼儿园1所,建设活动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及其他用房共1500㎡,计划投入300万元。规划最大规模为12个班,幼儿360人,配备幼儿教师48名,保健医生2名。

8.水满乡:年规划新建乡中心幼儿园1所,建设活动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及其他用房共1500㎡,计划投入300万元。规划最大规模为9个班,幼儿270人,配备幼儿教师36名,保健医生2名。

9.畅好乡:年规划新建乡中心幼儿园1所,建设活动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及其他用房共1500㎡,计划投入300万元。规划最大规模为12个班,幼儿360人,配备幼儿教师36名,保健医生2名。

10.2014—年建设规划。

(1)规划在新城区新建幼儿园1所,建设活动及辅助用房1916㎡,行政办公用房513㎡,生活及其他用房1149㎡,新建面积共计3578㎡,12个班的规模,新增学位360个,配备幼儿教师48名,保健医生2名,计划投入787万。

(2)规划在冲山红山、番阳布伦、毛阳镇毛兴、毛阳什稿、南圣铜甲、畅好保国新建村级幼儿园,每所幼儿园新建园舍650㎡,3个班的规模,新增学位90个,配备教师6名,保健医生1名。6所幼儿园新建面积共计3900㎡,计划投入180万元;需配备教师54名,保健医生6名。

三、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职责,推进学前教育工作顺利实施

1.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规划、政策制定、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扶持和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市教育、财政、人事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按照规定尽快配齐专职幼教教研员,确保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健康发展。

2.多种措施,规范幼儿园管理

(1)实行幼儿园办园准入制度。举办民办幼儿园必须达到准办标准,园舍和周边环境经安监、环保、建设、消防、卫生等部门审核后,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取得办园许可证,报市民政局登记注册。准办幼儿园应在五年内达到最低等级标准,并积极向高一等级努力。对办园规范、质量合格、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奖励,民办幼儿园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价格执行;民办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对非法举办的幼儿园,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予以取缔。

(2)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

在城区新建公务员小区、新住宅区建设、水满乡新农村建设时,应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优先保障幼儿园建设用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需要配套建设幼儿园的用地,应在进行土地出让前在规划条件中予以说明;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不得批准建设规划;擅自改变幼儿园地性质和用途的,要限期整改。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时使用;幼儿园用地属于城乡规划强制性内容,不得随意调整,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城镇小区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产权国有,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使用。

(3)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公办幼儿园实行政府定价管理,根据幼儿园的生均教育成本和收费等级,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合理制定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根据教育成本自行提出收费标准,报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

(4)建立学前教育督查制度。根据《省级规范化学校督导评估指标》,就办学行为、办学方向等各方面,定期对各类幼儿园进行专项督查。

3.开展学前教育示范乡镇评估活动。对各乡镇学前教育的事业发展、教育质量、经费投入等进行专项督查评估,并将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列入乡镇政府工作实绩考核目标。同时,定期对各类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查评估,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激发乡镇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多途径实施园舍建设,提升整体配备水平

1.实施校中园园舍提升工程,为师生创建安全优美、舒适的环境。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安排专项经费,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资源,通过改建、扩建、置换、拆并等形式,加快校中园建设,在现有7所乡镇校中园园舍建设基础上,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督导评估指标》进行升级改造,力争7所乡镇校中园园舍条件,达到省定标准,在此基础上推进农村规模化幼儿园建设,积极发展日托、周托幼儿园。加强幼儿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和园内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园内育人环境。

2.改善幼儿园设施、设备配备水平。幼儿园设施设备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以及相关的卫生、安全标准配备,保证儿童日常生活和保育教育的需要。逐步添置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满足教育教学以及家长与幼儿沟通的需要。

3.配合省政府学前教育未来五年计划,争取省级资金支持。按照上报省教育厅的“‘十二五’乡镇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规划”,根据人口、地理、交通等条件,确定幼儿园数量、位置、规模,在原有7所乡镇中心园基础上,加快乡村幼儿园建设,能建立幼儿园的取消当地学前班,方便农村幼儿就近入园,使农村适龄儿童享有公平的学前教育机会。

(三)充实师资力量,提高保教人员素质

1.把握幼儿园保教人员需求动态,做好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所需教师的补充工作。将部分小学超编教师和适合从事幼教工作的小学教师,通过转岗、培训调配到幼儿园工作,将在其他学校工作的幼师专业毕业生调整回到幼儿园工作;有条件的幼儿园可自行聘请教师、保育员等,配足配齐保教人员。新增教师编制要优先考虑学前教育需求,逐步解决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2.健全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要把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规划,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

城区公办幼儿园应当承担起农村和民办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任务。通过园长、教师带教、对口课题指导、教研活动交流等提高乡村、民办园长和教师管理与教学水平。不断拓展幼儿保育员、营养员和保健教师的培训途径,提高保育员、营养员和保健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规范办园行为,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1.推行市级示范园评审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幼儿园积极申报市级示范园,发挥公办幼儿园骨干示范辐射作用,形成市示范园、市一级园等多层次的办园格局。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篇9

  2022年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精神,深入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师幼语言文字意识,提升区幼文化品位。

  二、工作目标:

  积极宣传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扎实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带动工作。强化师幼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向全社会推广辐射,促进我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完善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1、在园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考核落实,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与幼儿园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建立相关用语用字的规章制度,做好文字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从而督促并提高用语用字的规范水平。

  2、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全体教职工都积极参与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活动中来。

  3、加强日常的检查,做到语言文字工作经常化。定期对幼儿园的用字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家园宣传栏、教师的备课等。把普通话运用能力作为幼儿园文明班评选以及对教师的工作考核结合起来。

  (二)广泛宣传,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1、营造推普宣传氛围

  (1)在幼儿园大门、教学楼等处张贴以宣传推广普通话为主题的标语等。

  (2)各班充分利用好家园联系栏,营造推普宣传氛围。

  2、充分利用传媒宣传

  (1)通过升旗仪式讲话,利用广播向幼儿广泛宣传,鼓励幼儿坚持使用普通话。

  (3)借助幼儿园网站,向老师、家长及幼儿宣传“推普”小知识。

  3、开展丰富的推普活动

  (1)倡议老师们从身边做起,找身边的错别字,如家园之窗,社区的公告栏等。

  (2)在幼儿间进行“大带小”活动,鼓励中大班的孩子为弟弟妹妹表演讲故事、念儿歌等活动,引起小年龄孩子学说的兴趣。同时也让大孩子带领小孩子玩耍,在自由的交流中模仿学说普通话。

  (3)保教人员为幼儿树立榜样,明确“说普通话,从我做起”。在一日活动中,坚持每一环节都使用普通话,保教人员间交流也不例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用普通话交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说普通话,引导幼儿多说普通话,引导幼儿大胆说、慢慢说、说清楚。

  (4)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做好推普工作。组织幼儿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讲普通话”活动,向家长宣传推普知识,从而提高推普工作的全员知晓率和参与率。

  (三)加强研究,建设和谐语言生活

  本学期,我园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将秉承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幼儿园管理常规的精神,把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纳入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中开展,努力提高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在庆祝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活动中,渗透文明用语、规范用语,营造良好的园内环境。

  2、推普周活动,通过张贴宣传图片、海报、文明用语和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推普氛围。

  十月份:

  1、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知识竞赛。

  2、参加湖北省教师技能大赛。

  3、各班语言区角环境交流

  十一月:

  1、读书交流活动。

  2、教学展示月活动。

  十二月、元月:

  1、元旦亲子活动。

  2、语言文字工作总结、资料收集。

  2022年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为目标,结合园务计划,进一步加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巩固语言文字工作取得的成果,进一步规范强化日常工作,根据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使之更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继续深入宣传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开展多样活动,使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情况分析

  我园现有班级10个,教师27人,其中行政人员4名,保健2人,全园教师全部通过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师合格等级,确保做到持证上岗。

  (一)优势

  1、我园教师大部分都是70后、80后年轻教师,所受得普通话教育都相对规范,都等讲一口流利普通话,在校园内营造标准普通话的氛围。

  2、能与各条线合作,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规范园内语言环境。

  3、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教师对于语言文字这项工作相当支持,并逐渐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二)不足

  1、幼儿园的语言文字工作体系的建立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常规管理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2、我们地处闽南地区,幼儿及家长的普通话乡音较重,老师在对幼儿进行普通话教育和推广时,还是存在一定的阻扰。

  3、教师开展的活动较多,相对来说,幼儿的活动不多,幼儿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参与率不高,活动的形式也比较单一。

  三、具体目标

  1、加强语言文字规范,积极深入有序地推进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

  2、提高教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使推广普通话工作,规范语言文字工作深入人心,扩大宣传面。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家长和后勤工作人员的规范用语意识。

  4、进一步加强校园用字的管理,检查、督促、规范教师的教学用语,规范小报、路牌、标牌等宣传资料的用字。

  四、实施方案

  1、内容:开展语言文字各类活动

  目标: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老师和家长幼儿的规范用语意识。

  措施:

  (1)各班动手丰富语言文字区角内容,创设角色游戏环境。

  (2)中大班幼儿开展小青蛙讲故事活动。

  (3)教师和保育员开展绕口令活动。

  (4)结合读书月活动开展“中华经典吟诵活动”

  (5)利用园内局域网络开展“小广播”推普专题节目。

  (6)布置推普宣传橱窗。

  2、内容: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力度

  目标:提高教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使推广普通话工作,规范语言文字工作深入人心,扩大宣传面。

  措施:

  (1)在一日教学活动、教职工在教学、工作、会议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率,提升大家使用普通话的重视度。

  (2)加强传统园节日活动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利用各种节日,如:元宵节、三八节、植树节、五一、六一节等穿插开展丰富多彩的与语言文字工作相关活动,如:绕口令、讲故事等,提升孩子的规范化语言表达和表现欲。

  3、内容:继续积极推广普通话

  目标:共同努力,建设校园良好的语言环境。

  措施:

  (1)要求教师的各项文字材料用字规范,如业务、教育随笔、教案、个案观察记录、活动区记录、各种计划总结材料、幼儿成长册等书写工整、用字规范。

  (2)进一步向家长和社区延伸,辐射,深入、广泛地开展语言文字宣传工作。利用亲子早教、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宣传橱窗等向家长宣传普通话,使大家融入到勤说普通话的氛围中。

  2022年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20xx年市语言文字工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为目标,结合园务计划,强化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巩固语言文字工作取得的成果,进一步规范强化日常工作,根据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使之更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继续深入宣传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提高全园师幼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开展多样活动,使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工作目标:

  我园将继续以《以文化浸润,促师幼和谐发展》为引领,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以市级课题《民间文学智慧阅读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为抓手,将推普活动和经典诵读活动巧妙地融于日常开展的民间文学课程之中。以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认定活动为契机,将《浦东新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细则(试行稿)》为准则,积极宣传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扎实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带动工作;促进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篇10

一、2012年全省优质幼儿园的创建态势

2012年,全省优质幼儿园的创建进入了快车道,政府服务体系越来越强,优质资源发展越来越快,创建质量越来越高。全省幼儿园规划建设难、办学运转难、创优提升难等问题正逐步得到根本性解决,学前教育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创新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一)事业发展从教育驱动到政府推动。2012年的省优质幼儿园创建,已经不再是一项教育活动,而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省人大在全国率先颁布《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首次以法规的形式将学前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省政府颁布了《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主要指标》;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督导评估实施办法》;省编制办等部门公布《江苏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试行)》;省政府有关部门成立学前教育五年行动协调机构,省财政继续投入3亿元用于苏北农村幼儿园建设,省政府与13个省辖市政府签订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责任书。这一系列措施,为全省学前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和行动路径,提供了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同时,各省辖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定,按照省有关要求,成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五年行动计划协调小组,并根据本市实际,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推进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加强学前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扩大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

(二)发展方式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各地不断建设学前教育的组织机构,加强创建的指导力量。镇江市作为我省唯一的部级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市,近年来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要求各县区专门设立学前教育管理机构。苏州、无锡、南通、镇江等地区将学前教育与教育现代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创建体系,统筹部署,协同推进。宿迁市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实现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全覆盖管理。徐州市积极推进优质幼儿园集团化发展,灵活采用名园加新园、名园加弱园、名园加农园、名园加民园等办园模式。苏州市实行公办教师到民办园支教、挂职,在工业园区进行试点,效果较好。

(三)经费投入从社会分担到政府主体。各地加强幼儿园调整布局规划,加大经费投入,按照省优质园的标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徐州市规定幼儿园与其他建筑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南京市出台《2012年学前教育市级专项奖补资金实施办法》,通过核拨下发1.6亿元市级专项奖补资金,实施“幼儿园创优工程”等四大工程,创成一所省优质幼儿园奖励50万元。苏州工业园区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符合条件在民办园就读的家庭每年补贴3000元,同时对创成省优质幼儿园的园所一次性奖励30万元。淮安市、张家港市等地区根据区域特点,出台相应的扶持民办园的政策,政府创设建设奖,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动幼儿园建设。2012年全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00所左右,新增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投入资金约50亿元。各地普遍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按生均标准设立专项幼儿补助经费、提高经费增长比例。泰州城区、淮安市淮安区等地区也建立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财政资助制度,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纳入公共财政支持的范畴。

(四)队伍建设从补充数量到全面建设。各地把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幼儿教师队伍作为优质幼儿园创建的龙头工程来抓。首先是壮大幼儿教师队伍,大力增加公办幼师编制。洪泽县将85名在小学任教的具有学前教育学历的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转岗至幼儿园任教。无锡市滨湖区等地区建立“聘转公”制度,每年安排一些公办的编制,让在幼教岗位上工作多年、成绩突出的教师通过考试进编。2012年无锡市有100多名幼儿教师通过考试进编。二是实施管理激励机制。常州市、无锡市崇安区努力缩短在编和非在编教师待遇的差距,规定非在编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上一年度当地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较好地稳定了教师队伍。如皋市对非在编聘用幼儿教师与公办幼儿教师实行了一起参加考核、一起参与评优评选、一起参加职称评定的政策。三是注重师资培养培训。各市与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省教师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多期园长岗位培训班,加强对幼儿园园长的师德素养、组织能力、评价技术、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各地启动每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和园长培训。

(五)水平提升从常规管理到内涵发展。各地依据《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本园实际,出台幼儿园一日活动规程,科学制定、合理安排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规范保教行为,切实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常州市武进区总结幼儿园特色课程,通过《灵动思维幼儿手指游戏》指导全区各幼儿园使用。无锡市滨湖区坚持“特色幼儿园建设工程”,做到“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无锡市全面推进“园园通”建设,幼儿园基本信息实现电子化动态管理,北塘区以开展“跟踪调研各班半日活动”。全省各创建幼儿园把“确保每一天、每一个幼儿、每一个角落得到安全保障”作为创建的重要目标,普遍完善安全卫生设施、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卫生意识、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师生安全工作培训。在优化幼儿园教育行为的同时,各幼儿园不断完善幼儿园与社会的协作机制,推进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探索建立了“儿童友好家园”,共同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二、参评幼儿园存在问题的分析

1.园领导的学历、资格和能力不达标。2011年的比例为13.8%,2012年上升为40.7个百分点。保教队伍存在问题增加的原因,一是较多园长由小学转岗,不具备学前教育学历或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二是根据国家对园长继续教育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园长、副园长未接受省属部门的园长岗位培训。

2.专任教师、卫生保健教师的学历和资格不合格。专任教师不合格比例从2011年的23.1%上升为27.3%,卫生保健教师不合格比例从2011年的21.2%上升为24.0%。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创建幼儿园大部分是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现有专任教师来源广泛,起点较低。二是这类幼儿园无公办编制,专任教师持证率低,而补充又比较困难。三是保健教师与保育员无专门学校培养,卫生保健教师大多是学前教育学历,只经卫生专业培训后上岗,实践操作能力不足。

3.活动室、寝室、卫生间不配套,厨房布局不合理。活动室、寝室、卫生间配套存在问题的幼儿园比例从2011年的45.8%下降为31.7%,厨房布局存在问题的比例从2011年的49.6%下降为37.7%,进步较为明显,由去年的突出问题转化为主要问题,说明新建幼儿园标准较高,有效降低了不合格比例。

4.教科研工作薄弱。存在问题的幼儿园2011年比例是61.2%,2012年比例是45.6%,情况有明显好转,但仍比较严重。目前大部分幼儿园还停留在外延发展、硬件建设上,教科研意识普遍薄弱,教科研水平不高,教科研成效不明显。大部分幼儿园虽有教科研课题,但研究过程与实施不规范,缺少自主性研究的课题。

5.幼儿园游戏活动水平低。游戏是幼儿园最基础的课程,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活动开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是游戏材料的投放严重不足,品种不齐。二是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游戏的能力不强。教师在区域游戏的设置和材料投放上缺乏研究,不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游戏,游戏内容单一。三是一日活动方案质量不高,教学活动优良率低。教师设计一日活动方案水平偏低,设计游戏缺乏科学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不能根据孩子的游戏需要及时跟进和更换,幼儿缺乏兴趣。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自身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对幼儿园的游戏研究不够,不能有效观察和诊断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6.幼儿发展水平测评及幼儿个体档案不健全。虽然存在问题的比例由2011年的38.1%下降为28.7%,但仍反映出不少幼儿园尚未真正落实“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思想,未能建立比较完善的幼儿发展水平测评体系。大多数农村幼儿园不具备测评的能力和技术。

7.办园特色不明显。办园特色是衡量幼儿园优质与否的重要标准,而特色建设又非一日之功。存在问题的幼儿园2011年为64.6%,2012年为54.9%。一是农村幼儿园园长视野有限,幼儿园特色定位不准确,有些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开设多种所谓的特色课程,导致“幼儿园特色”与国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违背。二是新办园的发展方向不清晰,办园特色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所谓特色只是一种构想,没有系统实践和丰富成果来佐证。有些幼儿园把特色项目、特长培养当成办园特色,或存在“多特色又无特色”的现象。三是课程实施与幼儿园特色发展不能相互支撑,仍是参评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述主要问题,一部分经过短时间整改可基本到位,一部分还需要长时间的建设才能初步解决。

三、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的思考

思考一:坚持育人第一,规范保教质量管理。省优质幼儿园创建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促进儿童身心快乐、健康、全面、和谐发展。随着创建与评估的深入推进,“小学化”倾向得到有效扭转。但评估中发现的许多问题依然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强化对保教质量的评估,坚持把幼儿园保教质量作为优质园评估的核心内容,以科学的指标、专业的指导引领幼儿园内涵发展。引导幼儿园认真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保教结合,寓教于乐,让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积极交往中享受快乐童年。倡导园本研究,提高教师设计和指导游戏的水平,加强对每个年龄段幼儿游戏目标的研究,引导教师在研究游戏中学会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发展幼儿。建立完善县级学前教育科研网络,广泛开展园本教研活动,配齐配足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建设数量充足、内容丰富、选择性强的游戏区域,鼓励优质幼儿园与薄弱幼儿园开展结对帮扶,积极探索符合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特点的儿童保教方法,为广大幼儿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更加具体、可操作的保教指导。切实改变教育观念,进一步明确办园宗旨,制定并实施幼儿园发展规划,积极探索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从粗放式扩展向内涵式提升转变,真正形成幼儿园精神文化体系,不断彰显办园特色。

思考二:坚持教师为本,推进保教专业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儿童进入集体教育机构的第一任老师,师德要求高、专业性强、工作辛苦,对幼儿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省编制、教育、财政等部门已经制定下发《江苏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但各地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的情况不平衡。当前,要健全幼儿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建立幼儿教师配置年度报告制度,建设幼儿教职工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动态分析和监管。建议充分考虑目前全省幼儿园聘用教师较多的实际,着力完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加快形成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幼儿教师管理机制。积极推行幼儿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制度,适当提高幼儿园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要全面实施幼儿园独立法人制度,为幼儿园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内涵发展提供法制保障。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建立健全五年一周期的幼儿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行顶岗置换、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整体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要积极推进幼儿教师绩效工资实施,依法保证幼儿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统筹解决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社会保障问题,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要采取激励措施,积极推动优质园园长及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幼儿教师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到薄弱幼儿园长期支教,对在教学一线作出贡献的幼儿教师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