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教学计划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09:39

学期教学计划方案篇1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工作中心,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有关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指示精神,突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工作重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原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为目标,通过不断开拓创新、整合德育资源,整体构架中小学德育体系,把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推向新的高度,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使我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思路

1、确立一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

2、抓住两条主线: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

3、实现三个结合:教育与教学的结合,传统与现代教育手段的结合,思想教育与环境熏陶的结合。

三、工作目标

1、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进一步发挥班主任、队干、班干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3、规范常规工作,努力争创德育特色。

4、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创平安稳定校园。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对全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指导,树立新的德育理念。在教育思想上,大力倡导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的理念。在德育工作上,积极倡导“创新、务实”的作风。在班级管理上积极倡导“向德育要质量”的理念。

2、加快学校德育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校内德育管理网络,深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强化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月组织一次经验学习;抽查一次班主任手册;每学期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每学期进行一次“常规管理优秀班级”、“文明班级”和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评比。加强制度建设,挖掘资源,培养学校德育人才。

3、健全学校思想政治与道德品行教育的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强化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思想品德课和学科渗透教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评选“三好学生”或“星级学生评选”,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表彰;关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建立学困生档案,关注学生每一步的成长;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积极拓展、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与校外德育基地的联系,加快学校德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功能。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家校互访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要特别重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导和该类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5、完善德育考评机制。评选星级或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集体,鼓励学生健康成长。

6、加强德育科研工作。重视学校德育科研工作是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保证,尤其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德育研究工作是我校德育研究的方向与重点。因此,积极鼓励教师撰写德育论文,加强学生个案的研究,关注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心语小屋”的作用,为学校教学工作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五、各月活动安排

三月份:

1、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仪式。

2、进行新学期第一次隆重的升旗仪式。

3、召开新学期第一次班主任会议,布置新学期工作。

4、制定2011年春季德育工作计划

5、雏鹰争章(即学生星级评选)系列活动

6、开展纪念、学雷锋活动。

7、召开辅导员会议、队干部会议,布置少先队工作计划。

8、开展“植树节”系列活动,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

9、小学生跳绳比赛

四月份:

1、鲁西文化进校园活动

2、组织师生祭扫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系列活动

3、以“振兴中华是我们的责任”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

4、召开校少代会。

5、开展一次法制讲座。

五月份:

1、中队积极筹备庆“六一”文娱活动。

2、出一期以“劳动创造一切”为主题的黑板报。

3、发展一批少先队员。

六月份:

1.评选学校“德育先进个人”工作

上半年学校德育工作总结,下半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2、庆“六一”系列活动。

3、举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会,评选表彰优秀班主任、辅导员。

学期教学计划方案篇2

为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保障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我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规定。一、总则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多系列、多环节,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为保证教学工作按计划实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学校必须对教学工作实施严格、有效的管理。2、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制度、教学要求、教学规范、教学安排、教学纪律是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的准绳。各项教学工作的准绳。各项教学工作和活动要按计划进行,全体教学人员教学行为要做到按章行事,加强组织纪律观念,维护和保证教学制度权威性和严肃性。3、学校对违反教学制度、教学纪律的人员,将视其情节严重程度及所造成的后果情况分别按一般教学事故或严惩教学事故进行处理,对违反教学纪律但未达到教学事故标准者,学校和有关单位要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理。二、调课与停课1、任课教师要按照教务处排定的课表按时到指定教室上课,一律不得自行调课、换课、代课或停课。2、全校性及部分班级的停课和调课由要求调动的部门报教学副校长批准,教务处统一安排。3、为保证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工作的严肃性,任课教师一般不得因事申请调课。教师因故必须临时调课者,应提前三天到系、部办公室填写调课申请单,写明调课理由,提出调课方案,征得有关教师同意,经教研室、系(部)批准后,到教务处办理调课手续。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因事(含出差)调课不得超过二次,课时累计不得超过10学时。教师因病不能到校上课时,应通知系(部)办公室代办调课手续。4、教师调课要安排有代课教师或互换课程,一般不得空课,不准采取集中补课方式,否则不予调课。5、所有停课、调课、代课等课堂教学及排定的自习时间变动必须由教务处下达调动通知,其它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6、需要调整课表或更换任课教师,应由系(部)提出意见,经教务处批准并办理手续。7、每学期期中安排下学期教师授课任务,并通知本人做好准备。期末放假前一周教务处将下学期排好的课表发给各系(部),新学期开学后前两周是课表试运行时间,一律不办理调课手续。三、教学纪律1、教学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保证受课进度和充实的教学内容。在新学期开学一周内由系(部)收齐本学期所有任课教师的课时授课计划和实验计划,交到教务处。不按时上交上述计划者给予批评或记为一般教学事故。2、教师必须按学校教学进程表和课表按时上下课,不得随意增减课时。对提前下课或迟到上课在五分钟以内的教师进行批评。提前或迟到下上课超过五分钟,或不足五分钟但在同一学期内第二次发生此类情况,记为一般教学事故。3、对未经批准擅自调课、代课、换课者记为一般教学事故。4、教师在课堂上不准开启手机、Bp机等通讯工具,更不准在讲课期间到室外接听电话或办其它私事,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5、对矿、空课或擅自停课(包括不执行教学进度表,提前结课)者记为严重教学事故。6、对不按规定进行实验、实习、设计指导、课外辅导和批改作业者视为一般教学事故。7、教学中凡有如下情况者,均视为严重教学事故:(1)在教学中宣传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以及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规的观点。(2)不经请示批准擅自变更教学计划、不执行教学大纲、擅自删减教学内容。(3)讲课中有明显概念错误,学生反映强烈。(4)实验、实习前准备不充分或指导不负责致使仪器、设备损坏或出现人身事故。(5)未提前完成实验准备工作,影响实验、上机正常进行。8、无论是采用试题(卷)库考试的课程还是出题考试的课程,教研室主任都应指定专人负责命题组卷和校对试卷工作,上述工作要按学校“考试工作规范”中所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完成,否则视不同情节和后果记一般教学事故或严重教学事故。试卷命题有严重错误致使评分标准变更或对学生成绩考核有较大影响者,记为严重教学事故。9、考试前应对试题严格保密,泄露或暗示试题记为严重教学事故。10、监考人员不按“监考守则”履行职责造成考场混乱记为严重教学事故。11、评卷按评分标准进行,并要按规定时间上交试卷分析和学期成绩表,不按时上交者记为一般教学事故,对不按标准阅卷和给人情分者记为严重教学事故。12、对于在全部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不负责任,违反教学规范、规定,影响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责任人,参照上述规定给予批评或记为教学事故。四、奖励与处罚1、各单位要认真进行教学管理,及时对造成教学事故者进行处理和上报,凡系(部)外已处理并上报的教学事故,学校不再对有关单位进行处罚。2、个人学期有教学事故学期不能评优,教学事故要与教学质量考核挂钩。3、学年个人累计一般教学事故两次,或严重教学事故一次,取消当年评职称资格一次。4、对教学一般事故和严重事故,均按《教师定量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五、执行与解释本规定教务处负责执行和解释。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化程序

标准教师课程教学工作应按《教师工作规范》,各咱教学基本要求等教学文件进行,本规定主要就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进行的工作提出程序及规范化要求。1、学期授课计划(1)教师明确聘任课程后,应着手编制所任课程的学期授课计划(含学期实验计划)。(2)编制学期授课计划前应通过专业教学计划了解该课程设课目的、要求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作用。(3)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制工作应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4)学期授课计划一般以2课时为单元,列出授课内容、教学方式、实验内容、练习作业等。学期授课计划经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后,于任课学期第一周末,由教研室汇总交教务处。学期授课计划一式3份,交教务处、教研室各一份,教师自留一份。2、教案教师授课时应有教案,教案必须更新。每学期开学前,教师至少应写出二周的教案,对于开新课的教师,开课前应初步完成全部教案,开学初由教研室主任进行检查。在教案中,除反映教学内容外,还应反映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组织方法。教师应注意教案的积累和保存,以便在教学检查、教师业务考核时向有关部门提供二年或二年以上时间的教案。教师在备课中应指定与教学要求相适应的学习参考书,准备必要的练习题和思考题。3、课前其他准备教师授课前应了解学生专业特点、先修课程的教学情况,后续课的要求及前段学习情况。教师备课时还应准备必要的教具(挂图、模型、实物、资料等)及演示实验等准备。如授课时应用录相教学、Cai教学等,应将计划提前报教务处,以便安排看录相的教室及Cai教室。4、新任课教师新任课教师任课前,应经过校系(部)任课资格审查,审批通过后,方可给予安排讲课任务。5、课堂教学教师应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准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一般情况下不要拖堂。教师应注意仪表,衣着整洁大方。不着艳妆,不戴显眼的饰物。教师如因病、因事不能按时上课,必须通过系(部)到教务处办理调(代)课手续,安排妥当,一般不允许空课,更不准私下调(代)课。教师上课时应了解班级学习环境和学生的出勤情况,并注意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6、辅导答疑教师讲课后,每周6学时以下的课程,每周至少应对学生辅导、答疑一次并填写辅导答疑签到卡,还可对学生进行课外质疑。教师应将辅导答疑的时间、地点明确通知学生班级。每学期应答疑的总次数参看有关规定。7、课外作业各门课程都应根据课程特点,在讲课后给学生留课外作业,并指定适当的参考书目。每位教师应试作学生的课外作业。对学生按时上交的课外作业和实验报告,教师应及时批改,对作业量较大的课程,可适当减少批改量,但每次不得少于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8、平时成绩教师应重视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并及时记载学生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前应给出学生平时成绩,并明确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考查课结束后立即向教务处呈报成绩单;考试课的平时成绩应在考试的前一周交到教务处。9、期中教学检查为搞好学校每学期进行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教师应进行自检,重点检查教学进度,学生学习情况并按要求向教研室提供近期讲稿等教学资料。10、实验与实习任课教师应组织并参加指导实验。教师应对本课程开设的实验全部试作一遍。对整个实验过程应作到心中有数。教师指导实验,指导实习的要求(如讲稿、批改实验报告等)与讲授理论课大体相同。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情况要认真考勤登记,缺课者必须责令补做,情节严重者令其重修。11、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师应在编写学期授课计划时确定课程设计题目。毕业设计题目应在前一学期结束前确定,设计中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认真进行批阅。12、期末考试对缺交作业达全学期作业总量的三分之一者和缺课达全学期总课时三分之一者应在考试前一周通知学生所在系(部),不准该学生参加该课考试,该课以不及格记载。学生按要求补出作业,经任课教师认可后可参加补考,否则该课补考成绩以不及格记载。教师应根据需要承担考试时间的监考任务,主动记好监考班级、地点、时间,认真履行职责。在考试结束后当天,由教研室指定的阅卷教师到阅卷室阅卷,不得无故拖延,主干课任课教师应进行试卷分析,统考课程应写出课程质量分析报告,并交教务处留存。期中教学检查内容及要求

教学检查是了解教学情况,保证教学质量,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的有效措施。教学检查是经常性的工作,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学期开学前应检查开学准备工作;期中进行较为全面的教学情况检查;期末进行教学工作总结及教学质量分析,期中教学检查是在经常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期中教学检查的目的及要求全面检查教师贯彻教师工作规范情况,检查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教学等教学活动,检查教风学风建设,检查系(部)学期、年度工作目标、计划执行情况,教研室工作进展,以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教学质量。二、教学检查的主要内容及要求1、各系(部)教学工作目标落实、执行、实施情况,教改立项项目、教材编写等进展情况2、讲稿(教案)检查教师授课教案。编写教案时,教师应阅读多科参考书,不得只按一本教材备课,要认真分析、组织好教学内容。在教案中除反映教学内容外,还应反映教师本人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重点和掌握深度以及对学生课外学习指导,此外还应做到书写整齐清楚,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具有特色。3、授课计划执行情况教师任课应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按经过审批的学期授课计划(含实验教学)进行,不得随意增删内容,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调整意见,经审批后执行。4、教师授课情况教师授课情况检查主要采取听课和向学生进行调查两种方式,检查期是要汇总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之间听课情况,分析学生座谈会意见,听课时一般不事先通知被听课教师,听课人员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检查教师授课情况时除检查课堂讲授外,还要对教师的教书育人、教学态度及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各教学环节进行检查。5、实验、实习实验及校内外实习主要检查教学内容及实习安排是否符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基本文件是否齐全,指导教师配备,学生分组情况,仪器设备是否满足要求,实验、实习组织及进行情况。6、教风、学风,教学纪律情况教风、学风情况分析。违反教学纪律及教学事故情况分析。7、教研活动情况教研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教研活动开展基本情况,经验及存在问题。三、检查方法1、教研室是教学检查的基本单位,可以通过教师自检、互检和教研室主任检查的方式进行。各系(部)应全面组织教学检查的自检工作,掌握本系(部)各教研室自检情况,并进行较深入的抽查,汇总本系(部)教学情况。学校组织教学检查组到各系(部)进行检查。2、常规检查是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的必要内容。根据各学期的教学工作重点,期中教学检查可规定重点检查内容。3、检查期间,各系(部)、教研室应填写必要的教学情况分析表格,检查结束后各系(部)应提交必要的教学检查总结报告。4、各系(部)的期中检查材料及总结、分析、报告(除系(部)留存一份外)应按规定时间交到教务处备查。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学期教学计划方案篇3

[关键词]高职教学计划培养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的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必须为贯彻人才培养方案,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保障。在新一轮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和使用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正在逐渐推行。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历程,国家对编写教学计划有过指导性文件,但对人才培养方案还未曾颁布过相关的文件。目前,缺乏制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遵守的框架和质量标准,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实施的随意性,并带来质量标准考核的不可操作性。因此,对人才培养方案相关问题的研究,对规范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工作,系统规划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促进学校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1.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含义。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义,不同学者表述不同,但核心内容都基本相同。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含义,我们认同的是: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学校指导、组织与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其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文本形式,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二是人才培养方案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过程的整体设计,包括课内课外的统筹安排等;三是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包括培养计划,还包括师资、教学环境、教学实施建议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各种因素;四是人才培养方案除了计划性,更侧重它的系统性和实施措施;五是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稳定运行、各项政策和规定制定与实施、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的基础,是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

2.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与基本内容。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结构由学制与招生对象、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专业核心能力与就业岗位(群)等九部分组成,这种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教学实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学制是指修读年限,高职的标准修读年限一般为3年(2年),根据学生学分修读情况可实行弹性学制2~5年(2~4年);招生对象是指应届及往届普高(中职)毕业生等。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包括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所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毕业生的质量标准及所从事的工作等;培养规格是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规定,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学生应掌握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情商、专业知识和不易模仿的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在专业的不同层次和方向找到其合适的位置;就业岗位(群)是指学生的目标就业岗位以及拓展或发展目标岗位。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主要反映在各种类型课程的结构,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等;课程设置是指选定的各种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等。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课程名称、类别、学时、学分、课程目标、主要内容、考核与评价要求等。毕业标准包括应修读总学分、职业资格证书及其他证书获取情况等要求。教学安排主要包括各学期周数分配表、专业教学周历一览表、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表、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实施建议包括考核与评价方法、师资队伍及实训条件的配备、教学制度保障等。其他说明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出现的一些主要术语进行解释和对专业调研情况、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设计等相关事项的说明。

三、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区别

1.在设计思路和原则上。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过程的整体设计,除了计划性,更侧重它的系统性和实施措施。教学计划是按照专业要求制定的学科模式,更侧重教学的计划性规定,缺乏对职业性、学生素质及学生个性培养的设计。

2.在编写体例框架上。人才培养方案无论从要素、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计划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比较简单,基本上指我们通常看到的实施部分。

3.在教学目的上。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在于人才培养,既包括培养计划,还包括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校企合作机制等相关条件和制度等各种因素。教学计划虽然为人才培养服务,但主要目的是教学。

4.在教学内容上。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相比:一是增加了突出围绕职业岗位能力设定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二是可根据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置换或设置单独的课程模块,既方便学生就业,又能促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教学计划则注重对讲授内容的系统性和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计划与规定。

5.在课程体系结构上。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结构方面改变了教学计划“学科本位”的课程观,打破了注重知识体系完整性的牢笼,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构建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以我院为例,将长期以来教学计划沿用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体系结构,改为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性实践、专业拓展能力、综合素质6个模块,各个模块的课程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突出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还可增设特殊的专业方向模块,主要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

6.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人才培养方案改变了教学计划那种“粉笔加黑板”的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训)室等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倡将企业的工作任务与学生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在真实的环境中实施教学,采用引导性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教中做,融“教、学、做”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7.在教学环节上。人才培养方案为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环节的要求,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学时从30%增加到一般不低于总学时的50%。第六学期原则上全部安排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时间上不少于半年,根据专业实际还可单独设置有利于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

8.在教学安排上。一是学制及学期的变化,学制上,由原来的学制3年(2年),根据学生的学分修读情况,可弹性为2~5(2~4)年;学期安排上,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具体情况,每一学年由原来的两个学期可灵活设置成多个学期,将常规的教学时间安排与寒暑假、周末和节假日打通安排教学任务。二是课程学分计算方法的变化,课程的学分计算方法可从传统的理论课每18学时计1学分,实践课每36学分计1学分,改为除集中实训的项目每周计1学分外,其他统一为每18学时计1学分,突出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导向。

四、制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注意事项

1.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思考与设计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专业教学活动的结构样式和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要具体化为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得到运行和实施。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应该构建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的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考核与评价方式,需要组建的教学团队,建设的实习实训条件和配套的相关教学制度等。只有理清了这些问题与关系,在此前提下所编写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真正成为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才能避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盲目性、片面性和孤立性。

2.依据人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要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预测分析,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家长和学生的就业期望,确定培养目标,使其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与区域性是培养模式定位的依据,同样的专业在不同区域的高职院校中培养目标应有所区别,应体现出区域性特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不同,对人才的规格、层次的要求不同,这些不同都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最终反映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实践中。

3.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在确定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所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明确职业岗位(群)的业务范围、工作任务和素质要求,构建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设计要突出职业性,使培养目标不脱离高职教育的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的特点。

4.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设定教学内容和构建课程体系。要将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为目标确定的标准转化为课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过程为依据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将学科教学转化为能力培养,使教学内容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的意义和价值。构建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工作任务或过程导向的渐进式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理论教学内容围绕就业岗位(群)所需能力的专业基础与职业知识,实践教学内容以学生就业岗位(群)所需技能的获得及胜任工作为目标的相关课程的课程体系。同时,课程的设置还应注重学生对职业岗位变化的适应性,根据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凸显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用性。

5.围绕课程设置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模式要注意贴紧企业岗位工作实际,把企业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工作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类型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秦葆,刘雨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初探[J].人才开发,2010(6).

学期教学计划方案篇4

规划快题设计作为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备受各高校重视。文章由规划快题设计的重要性及就业实际需求分析入手,针对就业单位对招聘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结合多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方法,规划快题设计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方法,最终考核方案及评分细则的制定,以考核成果反馈平时教学四个方面展开对规划快题设计的教学研究,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快题设计;城乡规划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4)02008304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各项要求,未来高等学校将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并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出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大规模建设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专业素养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通过多年人才培养经验得知,用人单位对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尤为重视,在招聘过程中,往往设置一系列针对设计实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招收人才的重要指标。另外,历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创新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会获得更多的升职机会。

为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培养适应和支撑城乡规划行业发展需求,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城乡规划专业工程人才,黑龙江科技大学针对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偏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并加强了与职业需求相关的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因此,笔者选择了最直观体现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规划快题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1-3]。

一、规划快题设计对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快题设计又称快速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在规定的时间(4~8小时)内完成指定的设计内容。快题设计最早起源于规划设计中徒手方案的表达,徒手方案的表达也被看作是对建筑及规划师灵感的最直接快速体现,只有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准确运用徒手的方式表达出可被人理解的设计理念。因此,国外高等院校建筑及规划类专业一直以来都很注重培养学生徒手方案的表达能力。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设计的完成进度越来越快,因此,在紧迫的时间条件下,能够更快速地完成方案并表现出来,被认为是展示规划师能力的重要方式。为应对社会的需求,国外规划类高校纷纷开设了规划快题设计课程,并将其作为检验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最佳方式。为了与国际教学模式接轨,国内所有最早开设城乡规划专业的著名院校,都将规划快题设计作为考核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并将其列为硕士乃至博士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新开设城乡规划专业的院校,也开始重视规划快题设计,纷纷开设这门课程。同时,国内各规划设计单位开始重视规划快题设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在招聘人才过程中设置规划快题设计考试,作为对应聘人才的职业能力测评。

由此可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入并加强规划快题设计教学环节,是城乡规划专业创新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培养的大势所趋,也是缩短中国与国外同类院校差距的较好方式,为培养适应城乡规划专业发展及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达到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高尚的人文与自然伦理道德和严格的职业操守等特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规划快题教学研究刻不容缓[4-6]。

二、规划快题设计的教学研究

城乡规划专业是我校“4+1”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专业,重在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本次教学研究是以城乡规划专业现有师资及教学资源为依托,以城乡规划专业大二至大五年级学生为载体,从教师教学能力、规划快题设计内容及教学方法、最终考核方案及评分细则的制定、考核成果四方面展开。

(一)教师

学能力提高方式

在收集国内相同、相近专业资料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具体学习需求、国内高校现有做法,以及国内现有规划快题补习班市场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学生为应对考研及求职中的规划快题考试,通常会利用一年内的寒暑两个假期参加设计方案及图面表现两个规划快题方面的集中速成补习班。这类补习班通常价格高昂,且质量良莠不齐。学生在面对市场上花样繁多的补习班时,通常不知如何选择,只能通过上几届师兄师姐的口耳相传进行选择。调研发现,图面表现类补习班,补习教师多为美术专业出身,通过自身专业知识对快题设计的图面表现形式进行分解、归纳,使图面表达形成一套固定的公式。例如,图纸上色的固定程序、图面元素(如建筑、绿化、阴影)色彩的固定搭配模式、鸟瞰图及分析图的固定表达方法等内容,在绘图过程中形成如计算机输出程序一般固定的模式进行套用,只要掌握了这套程序,规划快题设计将变为一种比拼速度的纯体力劳动。这类补习班往往受到学生的追捧,其优点在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基本素描、形体都掌握不好的情况下,达到在快题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一整套图纸,且图面效果良好。然而这种补习班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在这类补习班中学成的学生所绘制的图纸在配色、分析、表现方面“千图一面”,毫无个性,甚至在方案设计上由于大多数学生选用了同样几个经过大量练习的中心景观,导致整体方案设计大同小异,完全没有个性表达,失去了快题设计最原始的意义——展示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思维的火花”。近年来,各应试单位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考试采分的重点开始由图面表达转向对设计思维的考核。而设计方案补习班多是针对特定学校的历年考研试题,由该校专业教师进行分析,便于学生把握考试方向,更近似于考试“押题”的内容。虽然对学生考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这类补习班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快速设计能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黑龙江科技学院专业教师快题设计教学能力进行了评估,发现作为专业教师,通常具有较强的设计方案教学能力,且可以通过五年学习生涯的整个理论及课程设计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建立独立设计思维。但由于并非美术专业出身,且多年不再亲手绘图,专业教师在快速图面表现方面教学能力较弱。针对这一问题,应提高教师快题设计教学能力,有计划地展开教师业务能力深造,以增强教师图面表现方面的教学能力。例如,通过参加市场上的快速图面表达补习班,在吸取补习班绘图程序精华的同时加以创新,并去除其扼杀学生设计思维灵感的糟粕,最终形成真正适合学生的快题设计教学内容。

(二)规划快题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目前所有开设城乡规划专业的高校均对快题设计非常重视,并且在教学理论层面也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各高校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实施效果也参差不齐。通过借鉴国内城乡规划专业重点院校的相关教学安排、教学体系建设情况及先进教学理念,结合“4+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确立城乡规划快题设计在整个城乡规划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将快题设计从原有设计课附属考核内容的形式中独立出来,形成一门完整课程,并将其作为学生阶段学习成果的检验标准。在课时设定上,将大二至大四学年原有每学期一个教学周的设定方式化整为零,设置为每学期期中、期末各1次,每次3天。在课程内容上,第1天进行理论讲解,第2天进行快题设计考核,第3天进行考核成果评析及学生问题反馈。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图面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将快题设计的考核内容与当前学期课程设计内容挂钩,并将两次考核成果各按50%进行录入。另外,五年级的学生,由于理论学习已经较为完整,图面表达水平也已较为完善,且面临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应聘考试的实际考验,可将规划快题设计设置为开学第1周,集中针对考研和应聘的内容进行数次模拟考试和评析,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三)最终考核方案及评分细则的制定

由于规划快题设计要求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成果水平不如平时课题设计深入和系统,但该成果却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性、知识面广阔性、反应能力、表现能力及对设计过程的整体掌控能力。在原有规划快题设计的成绩评定中,一般从三个方面确定分数:图面效果、方

案设计、创新性加分。虽然方案设计在评分细则中被规定占50%以上,但实际评判过程中,由于图面效果作为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大多数图面效果不佳的设计方案并不会被关注,而导致方案设计所占分数比规定分值要低。另外,创新性加分是指超出常规成果较多的方案,由于时间的紧迫性,这部分分数极难取得。由此形成了实际评判中以图面效果主导分数的结果,从而导致学生不再重视自主思维,而是仅仅追求漂亮的图面效果,考核成果严重缺乏创造性。

新的考核方案应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随实际需求而动态、灵活转变,科学地考核学生应用能力,并与考研和应聘考核相结合,提倡应用型人才素质教育。考核内容及评分,应重点体现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方面,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图面效果。具体做法可在低年级考核的评分细则上增加创新性加分和方案评定部分分数,而减少图面效果分数,通过分数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加以肯定和鼓励。高年级考核的评分细则可借鉴考研及应聘快题考核方案进行制定,以求更加贴近实践。

(四)以考核成果反馈平时教学

此次教学研究的意图在于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中,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需求差距较大的问题。因此,对考核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再次反馈教学意义重大: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和提高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此次研究通过贯彻实施新的教学方案和考核方式,将所得考核成果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分析、讨论及总结。首先,与原有教学方案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新的教学方案及考核成果的优缺点。其次,通过调研对比学生教学效果与国内同类专业院校教学成果的差异。第三,分年级与学生进行座谈,掌握中低年级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及需要改进的部分,尤其重点掌握考研及找工作的学生在快题设计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及需求。第四,将这些成果综合在一起,发扬优点,改进缺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试点,继续反馈教学实践。

三、结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影响人才培养的方向、课程系统的编制和教学计划,以及每节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针对应用型人才的规划快题教学研究从专业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社会需求,对教学目标加以清晰定位和解析。通过城乡规划快题设计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创新实践能力,并通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成果反馈加以解析,为形成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提供基础。

其研究成果对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并能为社会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实践基础扎实的综合卓越工程型人才。同时,对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参考文献:

[1]姜云,等.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养与教学应对[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3):39-42.

[2]姜云.面向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城市规划原理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50-53.

[3]张卓,等.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36-39.

[4]汤移平.城市规划《专业快题设计》教学及其应试探讨[j].科技向导,2011(35):76-77.

学期教学计划方案篇5

[论文关键词]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信息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也就是计划、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价。六大管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密不可分,且包含独立的子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由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就必须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参照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六大管理内容,建立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一)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精髓化、精致化和规律化

精髓化是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核心,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律制定规章制度和计划;精致化是按照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实施疏密有致的管理方法,以贯彻落实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规律化是体现教学质量管理的严格制度和规范,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指导方针和具体解决方案,是检验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标尺。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全面、全员和全过程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是对教学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细分对象、细分岗位、细化环节。管理的全面是指教学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内容全面和方法全面。范围包括教学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到教师教学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流程;方法包括检查和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www.133229.Com全员是指参加教学质量管理的人员广泛而全面。全过程是指教学精细化质量管理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包含教学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控制和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全过程。通过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有关质量问题的宣传教育,使学校全体职工都关心和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

二、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需要不断地循环进行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成效。计划主要是应用现代的预测技术,预测市场对学生质量的要求,经过对预测信息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和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是根据预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经过优选的质量管理方案,组织具体部门和人员实施;检查主要是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方案的实施情况,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果,并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是总结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巩固成绩和预防问题再度出现。并且将本次循环中寻找出的问题转人下次循环中予以解决。

三、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学期教学实施计划、下达教学任务书、编制授课进度计划、编制课程表等多个环节。

教学计划管理由上到下包含学校计划(目标)管理一专业计划(目标)一课程计划(目标)管理一课题计划(目标)管理。学校计划(目标)主要包括学校近期、中期、长期的专业设置及教学目标、层次等,如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它是专业培养目标的纲领。各专业要按照总体目标,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专业课程开设计划,确定专业应知、应会目标,充分体现文化课为技术基础课服务,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理念,达到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发展中够用和实用。同时,课程的开设力求模块化,减少课程开设门数,自主开发精品专业课程。课程计划(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它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教学基本文件之一。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详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编制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含编制说明、教学周期顺序、教学章节、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学生应知、应会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作业安排等)。因此,任课教师要熟悉所教课程的整本教材内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课程知识点,明确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计划(目标)是教学计划(目标)的最末单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课题重点、难点,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效果评价。任课教师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制定后,由教研组讨论,教研组长、专业科科长签字,于开课前的一个学期结束前一周送教务科审核汇总,报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执行。

(二)教学实施过程管理

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包括理论教学过程管理、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和生产实习教学管理。

第一,在理论教学过程管理中,要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子计划(目标)分项管理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包括教学计划的修正)。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职责,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如随机听课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抽考、学生问卷、座谈会等),随时掌握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的出现的问题,做好每个课题计划(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对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专业科每月检查一次,教研组至少每两周检查一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检查、督导及听课过程中随机抽查,并把检查结果每月汇总后报送教学副校长审阅。

第二,实习教学管理是中职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与管理理念和实习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实习教师队伍不健全,职称比例、学历比例、人员比例等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得不到彻底解决,加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实习教学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甚至达不到规范管理的要求。而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因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制定教师学期、学年技能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自我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同时,管理人员要从课题实习计划、实习教案人手,加强实习教学过程检查。实习教师要按照课题培养目标示范操作、讲解、辅导和讲评,对每位学生每个实习课题实习效果进行测评,并汇入平时实习成绩。

第三,生产实习过程管理也应从专业实习计划开始。学校专业课教师应走出校门,到企业调研,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签订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协议,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修改专业教学度进和课程计划,同时定期派教师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指导、调研、锻炼等,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实行定师傅、定课题、定期轮换制度,把学生在企业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要依靠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来完成。因此,专业科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管理,对每个教师提出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专业目标对实习设备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三)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质量,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成绩考核应坚持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的原则,采用百分制评定,主要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进行,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课要建立课程试题库。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可采用课堂理论考试(笔试、闭卷)、技能考评、实践操作、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一般情况下,课程平时成绩可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实验课考核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50%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经常性考核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课堂提问、作业、实际操作和平时测验等采集学生学习成绩。

(四)教学信息反馈与处理

1.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

教务科、教研督导室、专业科应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听课等形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毕业生调查、与用人单位座谈等形式建立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包括社会评价)收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收集整理的各种信息要以纪要或报告等形式,及时报教务科和教学副校长,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修订教学计划和目标,改进教学实施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学期教学计划方案篇6

关键词:档案袋评价法专业英语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248-02

随着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和教师评价也推陈出新,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我们发现源自美国的档案袋管理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它改变了以往评价对最终结果的定量追求,把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学生成长的学习计划与总结、学习成果、课堂学习实践、自我反思记录、学习日记等作为评价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学评价由此转入了以注重学习质量和过程为特点的评价方法,并以此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避免以往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侥幸心理。

一、档案袋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

(一)档案袋(portfolio)评价起源

最初使用档案袋管理形式的是欧美的画家和摄影师,他们有选择地收集自己的作品向委托人展示。档案袋的提供者同时也是档案袋所收集作品的创作者。在学习效果管理中引入这种评价方法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学生通过计划和反思学习过程而构建起来的有关学习过程信息的系统收集,旨在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故此,这种档案袋可以称为“学习过程档案袋”。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档案袋中应当选择收集哪些信息资料,并无统一的标准。它可以包括各种资料,比如学习管理档案袋中可以包括学期初的学习计划、阶段性学结、课外自学资料、、课堂互动过程记录、期末成果以及就学习问题与教师沟通的信件等。而且,档案袋不仅是学习材料的一个归集,同时也应该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学习方法的一个过程。

(二)档案袋评价的基本思路

档案袋评价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方式,在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教学评价手段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评价的重点由重“量”转向了重“质”;既重视学生学习成果也重视学习过程。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英语教学注重的是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就业之后能干什么,因此,每个学生档案袋的构建都是围绕这一思路展开,由每位学生自行构建自己的学习管理档案袋,期末交由任课教师评价成绩。档案袋在英语教学中的引入,使教学活动突破了课堂的限制,自主学习有了更新的意义。同时,在档案袋评价法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从档案袋的创建,到内容资料的充实,以及最后的成绩评定,教师的指导示、范和建议不可或缺。

二、档案袋评价法的具体实施

(一)档案袋的类型

理论界对档案袋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美国课程评价专家比尔・约翰则把档案袋分为最佳成果型、过程型和精选型;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格莱德勒以档案袋的不同功能为出发点,将档案袋分为五种相应的类型:文件型、理想型、展示型、评价型和课堂型;比较经典的是由美国课程评价专家安・艾德斯布鲁克和皮・帕玛里・豪柯提出的一种分类方法,他们将档案袋分为过程型档案袋、作品型档案袋和展示型档案袋。过程型档案袋主要突出表现的是创作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或学习成果,从而达到了解该创作者在这段时期内的具体发展情况。作品型档案袋就是要集中表现出创作者为满足外界需求而开发的特定信息资料的汇集,目的在于表明该创作者达到了一定的实际水平,可用以获得资格证书或某种奖项;而展示型档案袋则是创作者个人最佳作品的归集,据此可以给予创作者一定时期内发展情况的一个总结性评价。这三种档案袋的构建原则都是在计划和总结的基础上收集过程中的不同信息资料,不同之处在于档案袋的目的、所收集资料的类型以及收集这些资料的具体方法等。需要强调的是,大部分档案袋的归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通常是几种类型的相互结合。

从上述关于档案袋类型的阐述中可以发现构建档案袋的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的提交对象以及创作者不同的具体情况都会使档案袋的构建过程有所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档案袋的构建都服务于一定的目的,构建之前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由于我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主要可以按过程型档案袋来进行具体的构建。

(二)档案袋评定法的设计与实施

在学期初开始构建档案袋,向学生解释档案袋评价方法,将档案袋的构建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要求教师与学生同步构建教学档案袋,整个构建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在学期初告知学生本学期的教学规划和学习内容。教学规划由教师撰写,并放入教师教学档案袋中。根据以下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能力水平撰写出本学期学习计划,将学习计划放入自己的学习评价档案袋中。

工商管理专业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1)书面教材和课外阅读资料(雷涯邻,Johnaparnell.工商管理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第2版;傅伟良.英文经济报刊精读.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教材的学习主要通过课堂讲解完成,课外阅读资料的学习由教师每周指定阅读文章学生课后完成。(2)课外听力练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听力水平自行选择听力材料,推荐CCtV-2的经济新闻和CCtV-9英语新闻。(3)课堂演讲(oralpractice),按照学号轮流进行,每次课两位同学进行演讲,演讲内容不做限定,其余同学要求认真聆听,并提出问题。

2.要求学生将每周的学习活动资料放入档案袋。具体包括:对书面教材每周一个教学单元的学结(summary)(此学结教师也要自行撰写并放入教学档案袋);每周所选听力资料或听力练习记录一次;每周轮流做演讲(oralpractice)的同学所用的演讲材料。

3.撰写期末总结,放入档案袋。学习期末,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学期初所制定的学习计划,结合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撰写期末总结,内容应包括本学期学到的主要知识和取得的进步,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欠缺和不足。此总结要求教师与学生同步撰写,并放入各自档案袋中。

4.根据所构建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和学习目标实现程度来评定期末成绩(如表1,见第251页)。期末由教师制定档案袋评价标准,并进行成绩评定。由于对学习目标的实现(下转第251页)(上接第248页)程度的评定具有一定主观性,因此最终成绩的评价以档案袋内容的完整性为主。

在档案袋的构建过程中,学生除了放入教师所要求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成果之外,也可将学习过程与教师和同学互动的学习心得体会加入,以备日后的查阅和学习,同时也可体现出档案袋的个体创新之处。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不尽相同,有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继续深造,有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毕业就业;同时,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在学期初进行学习计划的撰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出其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教师也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为其布置恰当的书面作业(在指定阅读材料时可以有针对性的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阅读文章),并在考核时一并考虑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给予成绩评定。

三、结束语:构建一种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成绩评价模式

从学生学习评价档案袋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创新型的教学改革实践: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方面,我们已经把重心放在了学生整学期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和教师的互动中,学生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大学英语学习的主要方式。在将来的教学中我们应逐渐把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在专业英语学习上的需求,并思考以何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由学校和教师尽力协助,配合或提供必要的资源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能够真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始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过程结束于考核方式的变革,考核方式的改变是整个改革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考核方式不进行变革,前面的改革很可能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最后仍然是以期末的一次性考试为导向。只有注重对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才能改变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学习状态;也只有通过平时的积累,才能水到渠成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希望档案袋评价模式能够使学生养成系统管理学习的好习惯,并能在过程管理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项目名称: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方案,项目编号:XJY2013218]

参考文献:

[1]蔡明星.教学档案袋评价模式探析.鸡西大学学报,2007(10)

[2]J.巴顿,a.柯林斯.成长记录袋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王少飞.教学档案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当代教育科学,2005(1)

[4]马海涛.美国教学档案袋评价评述.比较教育研究,2004(1)

学期教学计划方案篇7

关键词: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改革;实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是目前国内地理科学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强调区域地理要素的综合性分析素养和区域的可持续性评价与规划技能的培养,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的整合运用与创新实践,体现了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相互衔接的基本方向。但囿于师范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大多仍固守于教材、理论和繁杂的知识点上,严重脱离了实践性、应用性、技能型的课程设置初衷,背离了高校课程应突出实践性的改革方向。在此背景下,结合本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于2012年秋季启动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希望以教材内容、基本技能、课堂组织、社会实践、课程评价等方面为改革切入点,努力构建实践性、应用型的特色课程,最终目标是培养有区域规划基本技能的人才。

一、教材内容的改革

现行的《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材多以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要素分析理论为主,而且这些理论已分散在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区域经济学等学科之中,重复率高且引用的数据和实例缺乏时代特色,在当前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快捷化背景下,教材的利用价值十分有限。因此,教材改革的目标是突出四个特色。

时代性。尽可能缩小基础理论的篇幅和内容,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案例作为教材的支撑,对于规划案例的选择尽可能地从网络资源库、兄弟院校以及本市规划部门中进行遴选,将最近3年内的规划案例或5年内的经典案例纳入新编教材,并且逐年更新,从而提高教材可读性、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亦使教材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实践性。区别于原有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偏向于理论介绍,新教材内容更注重学生实践素质培养。与自编教材相配套,编纂了区域规划实践教学手册,主要内容涵盖城市社区、产业集聚、交通网络、新农村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野外调研的目标、方法、信息采集与室内作图等实践性内容,这些实践活动均在本学院既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此外,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要求与园林设计专业学生结成实践小组,完成相关的区域规划设计任务。

应用性。对于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传统的计算机辅助制图技能主要安排arcGis、mapGis等软件课程的学习,但区域规划课程很少用到这些地理空间分析软件。为满足规划课题的实践需要,从开课伊始就将autoCaD、photoShop、SketchUp列为重点技能培养点,以便学生较快融入实践性课题的开发与设计,进而提升自己的规划能力。

地方性。考虑到本专业学生多数来自省内,实践性教材的编写重点突出本市、本地区、本省内的规划设计案例,以便学生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地关系诸方面有更全面和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创作出地域鲜明、展示现代、接地气、衔人脉的规划作品。

二、基本技能的培养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的落脚点是区域规划要素的合理安排与设计,所以技能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规划设计能力是一种综合技能,分散开来包括要素的功能分析能力、构思方案的创新能力、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融合能力以及计算机制图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完成。

实践教学是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贯穿的惟一主线。首先,任课教师围绕典型案例分析作品的创作思路、自然布局、艺术特色、人文内涵、社会效益、可借鉴性等特点,向学生阐明优秀的设计方案多源于多要素高度综合后的巧妙构思,这种构思大多与地域性的人地关系和历史人文的传承及创新相关。然后让学生对同一课题进行构思性设计,通过讨论得出几个代表性方案,并进行评价性比较,让学生获取不同设计思路的优劣并获取新的设计灵感。

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途径是参与具体的规划项目。本学院长期与本市的三个市政园林规划公司保持合作关系,每学期都安排两轮学生到公司实践学习,为期三周。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规划项目的实际操作,实训经历可大幅提高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另外,本学院在长三角、嵩山旅游区和本市的三个产业集聚区有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可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野外勘查、实地调研、景观综合、信息采集等学习目标。

三、课堂组织与教学实习

1、课堂教学的组织

突出项目引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法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实现的有效途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由具体的规划项目引出问题、围绕项目提出设计方案和目标、围绕项目学习区域分析方法和软件操作技能、在项目目标的引导下完成项目的论证和制图。总之,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均围绕完成具体项目而展开。项目教学的课堂组织需要教师对“项目”有深度理解,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出科学的任务分配方案,巧妙地引导学生完成细化目标。在课堂组织过程中,初次接触项目教学的学生会对分配的学习任务产生心理压力,但随着对具体任务认知程度的加深和知识储备的积累,能激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热情,所以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其教学效果的优越性十分突出。

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地位。学生既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载体,实践证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对技能的掌握只能通过自身能动的努力实现。在课堂组织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组织的作用,将全班学生分组,并由组长负责检查督促各成员的项目完成情况和学习困难,然后开展周期性学习帮扶活动。通过日常教学对比发现,基于学习小组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效率远好于教师统一组织下的课题教学。鉴于学习小组可以引起学生自我学习的主体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可以充分释放,无论是课堂讨论还是课后研讨,效果都比较理想;不仅如此,通过课堂成果对比和教师评价还能形成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态势。

突出动手能力培养目标。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的能力主要突出在三个方面:地理要素的综合能力、指标评价的建模能力和绘图软件的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三项基本技能,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院内开设三项技能的专题讲座,请同行专家或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培训;二是安排学生到园林规划公司进行技能实训;三是每学期定期开展基本技能竞赛活动,给予优胜者以物质和名誉奖励。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学生三项技能的掌握程度达到良好等级的达七成以上,共有19位学生在三项技能竞赛中获奖。目前,我院大一、大二学生在大三学生的影响下逐渐形成“技能热”的学习氛围,为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实习的组织

教学实习是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的核心环节,更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过去主要依托本院建立的中原电气谷和长三角两个实习基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由教师带队到企业、产业集聚区进行实地观摩,实习结束由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获得规划设计的综合能力和基本技能。这种忽略课程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过程只能是走马观花、名不副实的,难以反映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目前的实践教学突出以实践规划项目为核心,让学生到园林规划公司顶岗轮训,安排学生参与具体规划项目,使其熟悉区域规划工作的组织、方法、程序,并在完成相关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建模分析与软件制图技能。

四、课程评价的改革

经过三年多的课程改革试验,初步形成了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综合评价的的基本思路。

对学生学习效果突出技能性评价。实践教学改革首先要改变试卷成绩评判学习效果的现状,尤其是实践性课程。本课程的期末考试自2012年秋季以来采用项目考查法对学生进行技能性评价。该技能性评价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给出项目的基本参数和规划目标,让学生书面给出项目的设计思想、理论依据、实现途径和未来展望。第二阶段,依据自己的书面方案上机绘制项目的规划图。第三阶段,学生对自己的项目设计进行展示答辩,由评委组进行打分评判。

学期教学计划方案篇8

小学x年秋季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使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胜利、新发展。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

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我们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让多媒体最大限度地辅助好课堂教学,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教师学期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3、作业:日常作业要求教师本着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成23类)、适量、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则,批改要规范,要求有等级、鼓励性评价、日期,坚决制止有布置不批改的做法;教导处将组织教研组成立教学常规评比小组,通过不定期专项检查、随堂听课的同时检查和学生家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加大力度检查教师的教学常规,尤其要加强备课的检查,坚决杜绝不备课上课的现象。时机成熟时我们将组织优秀教案展。常规检查结果除及时反馈到教师本人外,还将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并予以公示。

4、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工作,进行教学质量跟踪,及时开好成绩分析会。学校对各年级继续采用月考制度,对每次考试都要质量跟踪到每一个学生、学科、班级、年级。通过跟踪分析,查原因,促质量提高。学科教师小考每学期不少于4次,用好成绩册,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领导和中考的研究。x年小考命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加大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力度。今年,六年级全体教师要吃透考纲,认真钻研近三年的小考考试说明,为我校x年小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打好基础。

学生学习常规针对以往学生中出现的学习习惯不良的现象,本学期我们在抓教师教学常规的同时,还将督导全体教师抓好每个学生(尤其低年级)的学习常规,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我们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学期教学计划方案篇9

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联邦和各州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法案,有效地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1965年开始实施的“开端计划”的发展为例,来了解美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变化,以期对给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一些启示。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政策法规 开端计划

一直以来,宣扬民主与法治的美国,善于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美国的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研究美国的教育法案,在学前教育方面也不例外。

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联邦和各州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法案,其中很多涉及到学前教育的项目和规划。在这五十多年的时间里,美国的学前教育得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也相应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从1965年开始并在美国施行40多年的教育项目“开端计划(projectHeadStart)”被称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富有雄心、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的社会计划之一”。

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联邦政府创办的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和健康保健服务的综合性计划,其目的是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斩断贫困循环的链条。

最初的先行计划只是1965年《机会经济法》(economicopportunityact)中的一个社区行动方案,到1994年克林顿签署开端计划重新授权法案,迄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累计培育了约2000万幼儿,帮助了广大家长提高教养水平,训练了大量的教师与助手,开展了一系列利学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标准,成效显著。通过对这个历时40多年的教育项目发展的分析,可以来了解美国教育政策发展的特点。

一、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回顾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同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一样,学前教育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足够重视,并没有专门的与之相关的全国性的法律或者教育项目。

美国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法律文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颁布的《朗哈姆法案》(Lanhamact),规定“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拨专款资助与战争有关的工厂设立学前教育机构。”

1956年,美国政府通过了《社会安全法案》,提出应该为职业妇女提供托儿服务。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成功发射,震惊了美国朝野,促使美国政府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并付诸行动。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提出提高教育质量,实施天才教育,因为提到教育应该从幼儿抓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总的说来,学前教育此时只在一些法案中被简单地提及,作为当时社会战争、经济发展的附属物,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

二、20世纪60年代之后“开端计划”(projectHeadStart)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之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脑科学,儿童心理学,社会经济研究的不断发展,各个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开始着手进行相关的研究,并从不同方面论证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至此,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才开始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如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证明,0~6的儿童拥有适当的发展环境,得到良好的教育对他们将来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个年龄阶段受到的影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经济学家的研究也可以证明,对学前教育的投资是所有教育阶段中回报率最高的。

(一)“开端计划(projectHeadStart)”的提出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国家经济水平大大提高,而与此同时国内贫富差距也不断扩大。此外,战后的美国人口急剧膨胀,黑人运动蓬勃发展,下层人民发出民主和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呼吁。1963年,麦克尔·哈林顿(michaelHarrington)发表了《另一个美国:美国的贫穷》一书。他指出,美国有四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有300万人生活在极度的贫困线下。他们的子女完全得不到适当的早期教育,入小学后很难适应学习环境的要求。这本书引起美国市民和肯尼迪当局对于下层贫困人民的关注。肯尼迪总统提出防止成年时的贫困与依赖性,必须从小开始。随后约翰逊总统提出了“向贫穷宣战”的口号,指出不仅要缓解贫困,并且要救治贫困,最重要的是要防止贫困。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964年,《机会经济法》(economicopportunityact)被颁布了,“开端计划”初期只是1964年《经济机会法》中的一个社区行动方案。

联邦政府明确规定,它至少要以90%以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家庭的3~5岁的孩子为对象。它的目的是:(1)改善儿童身体健康和体育技能;(2)增进情感和社会发展;(3)改善认知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和概念方面的技能;(4)建立能使将来学习获得成功的态度和信心;(5)帮助儿童与其家庭建立积极的联系,反之亦然;(6)帮助儿童和他们的家庭发展对社会有责任的态度,同时鼓励社会帮助穷人;(7)增进儿童和家庭的自尊和尊严。

1965年3月18日,约翰逊总统赞成意见,同意建立1676个先行计划项目,建立9508所中心,为375842个儿童提供服务。在先行计划开始的1966年,只有夏季计划(为期9个月,半日制)。到1972年,大多数参加先行计划的儿童已在一年制的方案中学习。

(二)20世纪90年代,“开端计划法”(HeadStartact)的三次授权

学期教学计划方案篇10

按照学院工作安排,现将2020年5月我到学院工作至今开展的工作情况作简要总结报告,对下半年工作计划简述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熟悉本系教师、学生基本情况和教学开展情况。

学院现代农业系现开设2个专业,现代农业技术和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共有专业教师7人,均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全日制学生共54人。

在学院教务处统筹安排下,本系学生自2019年9月入学以来按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疫情期间开展网络在线教学。各门课程基本能够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尚未开展。

(二)完成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编撰。

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在海副院长的安排指导下完成了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初稿编撰工作,具体负责“考试管理规定”“教考分离实施办法”“试题(卷)库建设与管理办法”“阅卷、评分、登分及归档管理规定”“学生考场规则”“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章程”“课程考试主考、监考、巡考职责”“学生缓考管理办法”“学生考试违纪和作弊的认定及处理办法”等9个考试管理制度的编写工作。

(三)完成学院筹建期间借用的实训设备搬迁归还工作。

协调农校教师和实训物资管理人员,对学院筹建期间外借实训设备进行盘点。联系原学院筹建专业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搬迁,农业和食品专业所有借用农校的设备均已归还到农校。

(四)组织专业教师上报实践教学开展情况。

安排任课教师上报实践教学开展情况,把已开设专业课程但未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列出清单,做出实验(实训)计划,上报实验(实训)所需器材和耗材的采购计划。

(五)安排学生到农校开展实践教学

根据在校学生实验、实训教学开展情况,安排农业、食品专业两个班共54名学生到农校开展化学课实验,筛选了具备实验条件的11个实验,组织开展完成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两门课部分实践教学,完成68个课时的实践教学。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组织教师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7~8月)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有关说明》的要求,组织相关专业教师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争取学院支持,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或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二)制定专业建设规划(8~10月)

制定专业建设3~5年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办学总体目标,明确招生规模,制定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做出相应的实验(训)室建设规划,提出专业群建设规划,提出课程建设规划,提出科研项目平台建设规划,提出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规划。

(三)推进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工作(7~12月)

目前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2019级全日制在校学生30人,2020年计划招生50人。在校生自2019年9月入学至今已完成1学年教学,公共基础和部分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已经上完,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学期教学计划安排,秋季学期计划开设5门专业技能课程,其中有3门课程总共216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72学时需在户外实验田地开展教学。系部计划招集相关专业教师在职教园区周边地区、曲靖农校、学院北面空地等地进行调研,寻找实践教学用地,以满足目前现代农业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教学需要。

根据现代农业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2020年秋季学期教学计划安排,开学后上述两个专业在校二年级学生和即将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将开设《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十余门专业课,其中实践教学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0%。学院现有5个农业和食品专业实训室配置了部分实训设备,但因缺少实训用具和耗材,不能开展实践教学,为了确保实践教学正常开展,充分利用已有实训设备,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计划配合实训中心等部门,尽快推进实训耗材采购和实训室的建设工作。

(四)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比赛(7~12月以比赛时间为准)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和学校组织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通知和相关文件要求,积极组织教师个人或团队参加比赛,以赛促教,通过参加比赛,促使教师加强学习,得到锻炼,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

(五)组织教师参加“1+X”证书制度师资培训(8~9月以通知时间为准)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要求,提升学院专业教师实施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的能力,促进学院相关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计划安排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教师,参加由培训评价组织举办的线下师资培训,

(六)启动专业课程标准制定工作(8~12月)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后,组织专业教师制定课程标准。原则上每一门课程标准由两个以上专业教师协商、配合共同完成。每学期每个专业完成2~3门课程标准的制定。

(七)完成学院各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

(八)完成学院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九)完成其他临时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