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十篇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十篇

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4:25

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篇1

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做账时应该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保持可靠和真实。

会计人员做账时不能虚构业务和数据,不应受相关人员的主观意志影响,应与企业的经营保持密切的联系,有客观依据,不主观臆造,使数据正确精准,手续齐全,资料的来源真实可靠完整。

比如企业从银行借来二十点四五万元,那么企业就应该同时增加二十点四五万的银行存款和负债,而不能记成其他的数据或是不记录。再比如,固定资产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以后,应该计提折旧,发生减值的话,还应计提减值准备。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该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实际生活中,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并不完全等同于它们的法律实质。为了使会计核算能做到真实准确,会计人员做账时应该以经济实质为依据进行核算。最典型的就是融资租赁时。此时企业在实际上已经拥有了与该资产有关的风险和报酬,该企业在经济实质上拥有实际控制权。所以应该将该资产视为企业所有,计提减值准备等等。但在法律上,该企业可能已经拥有了该资产的所有权,也可能没有。坚持此原则可以使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记录与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保持一致。

相关性原则。是指是指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即财务会计提供的经济信息应该与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相关。

如果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了解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那么会计人员就不能提供其他企业的经济信息,或是不能提供该企业与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无关的信息。可见,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那么就不满足相关性原则。

可比性。是指会计信息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

一、纵向可比是指同一企业在不同时间段的经济信息具有可比性,横向可比是指同一时间段下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举例来说,企业所采取的会计方法和手段如果经常变更的话,纵向可比就不能进行。只要交易或事项相同,就应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

及时性。企业记录经济信息提前或是延后都不行,应当及时。

比如,企业的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在4月21日,那么会计人员既不能在4月10日就提前估计记录,也不能拖延到5月才记账,否则就违背了及时性原则。会计信息如果过时,其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可理解性原则。是指为使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能让使用者明白,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会计信息首要的要求就是可理解性。比如数据不能出错,信息来源真实可靠,容易使信息使用者明白。但是信息使用者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谨慎性原则。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即是对谨慎性原则很好的解释。因此,谨慎的态度是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

比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中,加速折旧法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再如,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都是这一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体现。但是,会计准则却不会允许企业滥用这一原则。比如企业提前一年就大幅度计提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以后年度再转回。这是计提秘密准备的行为,应该避免。

重要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为了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财务信息,简化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会计人员应该着重反映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等有重要关联的信息。对于不是很重要的信息,可以简化处置。

值得注意的是,重要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项经济业务的数量已经占很大比例或是对企业的决策有重大影响,则就会被认为是重要信息。可见,信息的重要性是从质和量的角度划分的。而且,一般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经验。

二、会计信息的这些质量要求有重要意义

首先。会计信息的这些质量要求是会计人员记账时必须遵守的原则,它们影响到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和对会计决策的判断,从而进一步可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当会计信息符合这些质量要求时,就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其次,坚持会计信息的这些质量要求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使会计工作可以更加规范化,也可以健全会计制度。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操守,坚持做账时使会计信息更加规范化。

最后,可以保持会计信息前后一致,客观上促进会计工作自身的发展。如果会计信息没有这些固定的质量要求,会计人员做账时就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自主性,会计信息就不能保持一致性,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发展。

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篇2

[关键词]财务报告;虚假财务报告;质量特征;现状;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06.010

[中图分类号]F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06-0013-03

财务报告作为反映企业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书面文件,对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来说很重要,对于本企业来说也尤其重要,其关系到本企业的资金筹集以及企业的正常营运能力。所以,有些企业未能遵循财务会计报告标准,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歪曲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做出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其后果是将会误导信息用户的决策方向,引起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将会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和增加市场交易费用,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使得财务报告使用者依据虚假的财务报告做出错误的判断,损害自身的相关利益。

1改进现行财务报告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会计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急需对现行的财务报告制度加以改进,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着对现行财务报告完全否定,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即它们必须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4项标准。并将它列为财务报告的第一部分,但是建议将这3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2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

2财务报告的内涵

2.1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是一种双重的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该目标在重视财务报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强调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在突出财务报告内容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把财务报告披露形式的质量放在显要的位置。这是一种高质量会计准则理念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要求。

2.2财务报告的作用

财务报表可以为多种企业外部人士利用。例如,银行可能会更注意资产负债表,因为它决定企业的会计流动性及净营运资金的水准,以便确定其还债能力;以供货商的角度来看,他可能对应付账款的多寡更有兴趣,因为这关系到企业付款的快慢;对投资者而言,他们所关心的是能影响公司市场价值的内在价值而不是它的成本。但遗憾的是,公司的内在价值无法在公司财务报表中找到。对投资者而言,这可以说是财务报表的最大局限性。例如,公司许多能产生超过资本成本利润的资源无法出现在资产负债表里,像优良的管理、诀窍、理想的经济环境等等。

财务报表既是了解公司价值的基础,也是产生不真实情况的温床。由于不能完全纠正会计扭曲以及公司财务报表中内在价值的隐蔽性,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情况认识不清。因此,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应用财务报表进行企业分析具体来说,是如下几个步骤:①经营策略分析;②会计分析;③财务数据分析;④前景分析;⑤综合核算过程。

3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

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也称财务报告质量特性,是指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包括:完整性、相关性、重要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等。

3.1完整性

完整性要求财务报表对过去交易或事项的反映应是完整的、充分的,不遗漏重要的相关信息。不完整的信息会影响可靠性和相关性。如果遗漏了某项重要的相关信息。即使所提供的信息符合前述可靠性的标准,信息的相关性也会受到损害。

3.2可理解性

指会计记录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利用,它是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信息的一项基本的质量特性。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的使用,即帮助使用者做出决策。所以可理解性是决策人和决策有用性之间的连接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简明、易懂,能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容易为人们所了解。因此,坚持可理解性。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准确、完整地把握会计信息所要说明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加以利用。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不应当有多重解释,同时应能防止它被错误理解和被错误解释。

3.3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预测价值就是一项信息能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从而做出最佳抉择;反馈价值,指一项信息能使决策者证实或对过去决策的预期结果进行修正。因此,反馈价值有助于未来决策。反馈价值与预测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及时性指信息的提供必须在决策之前才有用,过时的信息往往会失去价值,它是附属于相关性的。

3.4重要性

是判断项目是否单独列报的标准。重要性的判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和职业判断。就经济事项讲,既取决于经济业务金额的大小,又取决于经济事项的性质;就会计错报漏报讲,取决于由于错报漏报对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的影响程度。重要性的大小决定于信息对使用者做出决策的影响程度,是相关性的构成因素,信息的相关性受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

3.5可比性

指一家企业的信息能够与另一家企业类似的信息相比较,或同一家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信息能够相比较,它是谋求扩大信息用途的质量标准。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应当具备很强的可比性。与某一特定企业有关的信息之所以能够获得比较大的有用性。是因为它能同其他企业相似的信息相比较,并且与相同企业在其他期间或时点的相似的信息具有可比性。如果财务报表信息不可比,投资者在决策中就无法合理地进行决策。可比性增加了信息的相关性并加强了信息的透明度。使用者必须能够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以便明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变化趋势,还必须能够比较不同企业之间的财务报表,以便评价它们相对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的变动。

4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共列示8项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强调了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财务报告质量的高低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的,包括会计准则、会计目标、财务报告体系、财务人员素质等。

4.1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用来规范财务报告的种种标准。反映企业经济真相的财务报告依据会计准则才能产生,一个国家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高低。每个企业有着变化多端的经济业务,而不同行业的企业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有了会计准则,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就有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可在同一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会计行为达到规范化,使得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广泛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是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行为。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需求的规范性文件。

4.2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称为财务报告目标。在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外的概念框架别强调会计目标,因为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决定了计量属性的选择,决定了报表的格式。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开始引入“决策有用观”,即在信息质量上更加注重相关性,并兼顾了可靠性。

4.3财务报告体系

财务报告体系是指从不同的侧面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情况信息的较为完整的系统。财务报告作为企业正式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和对外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在维持和发展企业与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与完善资本市场,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目标逐渐从“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显得尤为重要。

4.4人员素质

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是由财会人员通过会计系统,即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最终汇总形成各种财务报表和附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是通过分析人员根据各种财务报表及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料进行的,因此除了会计目标、会计准则质量、财务报告体系等因素之外。财会人员本身的素质也是极其重要的,是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会计信息生产者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执业风险意识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环节。

5确保财务报告质量的对策

5.1完善会计准则

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各国会计准则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必须实现下列3项目标:①一项准则的基本结构应当符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要求;②准则必须能导致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的信息披露,可供投资人在不同期间进行公司业绩的分析;③准则必须严格地解释和应用。这样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才能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

5.2明确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构架会计准则的重要内容,目标不同,则可能导致具体准则制定的不同,也将导致会计报告信息质量的不同,它为会计如何提供信息指明了方向。如果没有会计目标,财务报告提供信息就是盲目性的,无的放矢。财务报告的发展以会计目标为导向,环境的变化是财务报告目标随之改变,相应的财务报告质量也要改进。以不断满足外部使用者的信息要求。所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会计目标也在不断改变。这样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也要随着改变和提高。结合我国特色,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作为首要目标。

5.3健全财务报告体系

财务报告体系的完整性直接影响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高低。所以,为了适应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需求,企业应设计一套既能提供货币信息又能提供非货币信息,既能提供绝对指标信息又能提供相对指标信息、能产生多样化信息的多元化的高质量财务报告体系。

5.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确保财务报告质量的关键,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及在职培训,强化其政治思想修养和财会法制观念,并提高其理财能力。

6对财务报告的未来展望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变化,对现行财务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冲击,可以说是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所以,财务报告体系必定会发生历史性的变革。只有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财务报告,才能正确认清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更正。财务报告面临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财务报告体系的完善也是有目共睹的。相信经受过信息网络技术及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冲击,财务报告体系将更加完善,财务报告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澍.世纪财务报告展望(下)——迎接竞争、技术和全球化三股力量汇合的挑战[J].财务与会计,20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新会计准则[S].2006.

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篇3

[关键词]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职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期望会计达到的目的或境界。会计目标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会计目标虽然是人们主观认识的结果,但它并不是一个纯主观的范畴,会受到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性质。研究会计目标对会计的实践工作以及会计准则的制定既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又有较大的实践价值。目前在我国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仍处于见仁见智的状态。笔者认为,必须在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要求基础上,辩证认识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作为一种主观愿望,其实现范围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而其实现程度则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

一、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

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在会计理论界并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可为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在目前仍然处于各抒己见、尚未有定论的局面。纵观会计理论界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受托责任派”和“决策有用派”。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换言之,会计应向委托人报告受托人的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并以反映经营业绩及其评价为中心。其依据是,资源所有者将资源的经营管理权授予受托人,同时通过相关的法规、合约和惯例等来激励和约束受托人的行为,受托人接受委托,对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经营并通过向资源提供者如实报告资源的受托情况来解除其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学派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它在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格外重视损益表。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换言之,会计应当为现时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投资和信贷决策及其他决策的信息。其依据是,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在资本市场介入的条件下,资源所有者对受托资源有效管理的关注程度会降低,转而更为关注所投资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与报酬。决策有用学派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即要求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更关注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信息。笔者认为,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是互有关联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是实质,决策有用是形式。受托责任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提供反映受托责任的信息是会计的根本目标。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笔者认为,我国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应定位于决策有用。

二、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职能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辩证统一

目前无论是受托责任观的财务会计目标还是决策有用观的财务会计目标,其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要求,主要都是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建立在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会计信息的可能性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企盼性基础之上,单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讨论财务会计目标或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除了要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的角度来分析以外,还应从会计信息系统职能的角度来进行论证,即财务会计目标的认定既要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愿望,也要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客观能力。

第一,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多元的,有些是现有的,有些是潜在的。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多元的,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必然有不同的需要,即使是同一个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不同时期出于对不同利益的追求,其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会有不同的要求。而财务会计作为加工、生产会计信息的系统,其所提供的“产品”只有一种,即会计信息。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所生产的“产品”无可替代,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财务会计必须是在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供质量高、成本低的会计信息。

第二,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其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理解程度和驾驭能力的不同,其对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会有不同的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具有不对称的特点,而且会计信息使用者也会由于其对会计信息的理解程度和驾驭能力的不同,失去或部分失去财务会计信息原本就有的有用性。

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和发展。而财务会计作为人为的信息系统,却有其运行的固有规律及相对固定的要素、结构与功能。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一个系统如果其要素、结构没有改变,则其功能一般也不会改变,而功能没有改变,则该系统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也不会改变。当然系统的要素、结构是可以改变的,但这需要时间和过程,在系统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尚未发生变化之前,不能仅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愿望出发,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

基于以上原因,在考虑财务会计目标的时候,除了要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分析、考虑以外,还要从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角度来加以考虑,力求实现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职能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有机结合。

三、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范围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情况下,只能从力所能及的范围方面来探讨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或财务会计目标。脱离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力所能及的范围来讨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或会计目标,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没有相关职能的情况下追求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其最终结果只能是使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金融风险、投资风险、决策风险的替罪羊。影响投资和决策的因素是众多的,会计信息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也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即使是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得出的财务会计信息也真实、可靠,但债权人和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蒙受损失,使原本为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成为无用。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具有反映、控制、评价、预测、决策等5项职能。会计信息系统的反映职能,是指财务会计通过其一系列程序和方法,把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的数据记录下来,经过必要的计算、分析、综合,加工成为全面、系统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已经形成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的变化和经营成果。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则表现为会计信息系统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其目的主要在于引导经济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主要体现于财务会计监督方面,会计监督通常是通过会计确认来实现的。在我国,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计划或预算等,是实施会计监督的依据。财务会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有关数据进行会计确认,把符合会计确认标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反映计划或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价、预测、决策等职能,由于都要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基础上,通过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比较以及综合运用,才能进行。这实际上是涉及到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运用和驾驭能力问题。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就是反映和控制,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实施或执行反映和监督职能,将已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数据加工成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四、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

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篇4

关键词:网络财务信息会计文化会计价值观

一、时代背景与问题缘起

网络会计相对于传统会计,能够大大提升工作的效率,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存在的漏洞能够威胁到网络财务信息的质量。因而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企业的运行才能正常,并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然而,从黎明、蓝田股份,到獐子岛及紫鑫药业,由于幕后人物的蛊惑人心,借助隐秘信息牟取私利,提供虚假的财务数据来哄骗客户,对于股民无疑是一场浩劫。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是一家鲜为人知的企业,然而公司为了提升业绩,获取更多的利润,通过实施空手套白狼的关联交易与虚假操作,不惜损坏大众利益。该公司的经济开始有很大“进步”,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151%,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184%。2011年4月紫鑫药业公布当年季报,净利润超预期增长468.88%。然而,这种虚假的手法终究被察觉。经立案查实,证监会最终给予罚款40万元,而投资者索赔却是举步维艰。网络财务信息失真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使得网络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日益受到质疑,如何使这些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和保证网络财务信息的信息质量成为当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

(一)国内文献回顾

网络会计在运用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它的优势却比传统会计大许多。林炜(2010)认为只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会计的优势,就会全面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然而网络财务信息失真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且更为隐秘。宁红梅(2009)指出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及成因,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积极采取正确有效的防范措施,严密监督与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小会计失真的风险,把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影响及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对网络财务信息的规范问题,房强(2013)提出通过会计文化影响控制会计基本信息的人员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而我们可以利用会计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防止网络财务信息失真。关于会计文化的分析,程丽萍(2016)从会计文化的视角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文化根源在于会计职业道德文化滑坡、以人为本的会计价值观重视不够、企业会计制度文化和企业内部控制文化不完善。

(二)国外文献回顾

会计信息质量对人们的经济生活和利益有重大影响。elliott(2008)认为会计信息失真影响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微观决策及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严重危害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网络财务信息失真有如此的危害,但会计文化能够影响网络财务信息的失真,Jaggier、Low(2006)认为会计文化影响着会计人员披露会计信息的意愿,从而影响企业实际披露信息的多少。网络财务信息失真的危害极大,因而我们更应注重对网络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的防范。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尽管有学者探究会计文化对网络财务信息失真的影响,但并没有系统地提出如何利用会计文化来解决网络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的方法。因而本文系统地提出提高网络财务信息质量的一些建议,加大会计文化对网络财务信息影响的力度。

三、会计文化的定义、构成及功能

会计文化是指会计在运用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思考不断创造出的智慧结晶,它包含物质部分和精神部分。物质部分包括会计工作过程使用的材料。精神部分包括相应的会计法律规范和会计道德规范,有利于提升财务信息质量。

(一)会计文化的构成内容

会计文化主要由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组成。会计物质文化,是会计信息在产生、存储和传递中更加便捷的方法技术和物质条件,是人们进行会计实践活动时产生的智慧与物质相结合的产物。会计制度文化是以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等为手段对会计人员和会计行为进行约束的规范体系。会计精神文化是指在会计物质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会计人员道德面貌、心理素质、群体意识、价值观念、信念追求、行为准则、风情习俗、交际方式、会计形象等方面的内容。三者之间是互相促进、必不可少与紧密联系的整体,其中物质文化是会计文化发生作用必要的资源基础,制度文化是维持会计文化重要影响的约束手段,精神文化是充当会计文化灵魂的核心力量。

(二)会计文化的主要功能

会计文化主要有三个功能。第一,教育约束功能,指会计文化通过引导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到正确的方向,从而使会计人员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履行好会计法律规章。第二,激励功能,是指良好的会计文化会使会计人员之间形成较好的工作气氛并刺激他们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使他更好的工作。第三,加工存储和传递会计信息功能。良好的会计文化使得加工存储和传递会计信息功能会变得更加强大有效。

四、我国目前网络财务信息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根源透视

迄今为止,网络财务信息在业界尚未达成有共识性的定义,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和思考,网络财务信息可以定义为:它是指通过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融合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为统一整体,并使用电子单据、电子货币实现结算的财务管理方式下产生的财务信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网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企业中越来越重要。然而当今的网络环境中存在着虚假的网络财务信息,信息的完整性也不足,已经对经济社会和经济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当前网络财务信息面临的问题

1.企业网络财管人员欠缺必要的风险观念。当今网络财务人员存在着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人员受专业教育程度的限制,其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尤其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会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用心做管理,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这与其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和专业技能不高有很大关系,可见此类会计人员尚不具备与其职务相称的抗风险能力。

2.网络传递安全性难以保障。网络财务信息的传递过程,与传统的纸质财务信息相比,传递路径和传递痕迹有很大不同,主要以电磁波的形式来进行网络财务信息的传递。电磁波传递速度快,但容易受到干扰,有可能产生电磁外泄,从而被不法分子窃取,使得财务信息的保密性受到危害;另外网络财务信息更难以监管和审查。

3.网络财务软硬件存在隐患。如国内某知名财务软件其品质毋庸置疑,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广大的客户,在国内拥有广大的市场。然而用户在使用该软件时曾出现系统硬盘问题,导致客户许多重要的财务信息丢失。通过这个事件发现,计算机软硬件,即计算机的物质环境和物质基础产生问题时,会造成网络财务信息数据的丢失。因此计算机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故障是计算机使用必须关注的问题。一是计算机的物质基础。计算机由其硬件及软件设备组成,如果它们存在漏洞或隐患,将极大地限制网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使客户利益受到损害。二是技术故障,技术在开发的过程中,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很有可能会导致系统产生差错和漏洞,从而影响财务信息的完整与正确。

4.计算机病毒及黑客的破坏。2005年,美国有多于300万用户电脑设备受到黑客的攻击,严重威胁到公众的利益,同年黑客将目标转移到我国的相关银行进行破坏,以每天2.43%的速度提升,使得我国银行交易受到威胁。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极快,破坏威力巨大,拥有较强的隐蔽性,使得网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着极大的隐患。财务系统是黑客的主要攻击目标。黑客能够通过网络中的电脑来窃取或破坏其中的网络财务信息,或通过种种方式来对网络进行不法入侵,比如通过信息轰炸和捕获等方式盗取或损害等,威胁着网络财务信息的真实、安全和公众利益。

(二)网络财务信息问题的根源分析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导致网络财务信息管理漏洞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人,个人的素质和技术是其主要因素。个人的技术和素质越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和控制就会越稳定。同时,相关人员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维护和监控不力,一旦设备损坏或系统瘫痪,都会影响财务信息和财务人员的使用。当今网络财务人员需要熟练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网络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同时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但是我国网络财务人员相关的知识程度显然存在着不足,会计专业知识、it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都需要提高和加强。

2.企业内部控制面临日益增加的风险。内控权限的不合理分或者是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格都可能产生内控风险,使企业人员能够轻易窃取和破坏网络财务信息而不会被发现,这样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很容易受到严重的威胁。当企业内控面临风险时,不仅各方面工作协调受到影响,而且企业财务工作量也会变得更加繁重。如果管理上分配工作不够合理,相应部分的监控便会出现差错。管理人员监管不力,导致监管不够严密,不法人员对网络财务信息的窃取和破坏的概率便会提升,网络财务信息质量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

3.企业内部计算机存在不安全性缺陷。计算机系统内部程序的运用是影响网络财务信息是否失真的关键因素。倘若内部操作人员在传递信息时违反有关规章,就很有可能会损坏信息系统,危及到信息的真实与完整。如果系统中的程序被违法更改,就难以正确反映公司真实数据。然而计算机财务软件在设计之初就可能有设计缺陷,因而财务软件正式投入使用时,隐藏的漏洞可能就会造成财务数据的缺失或损坏。另外财务软件升级换代的快慢、新旧软件的兼容性,不同的开发商设计,都会导致数据导入、生成混乱,进而严重影响网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4.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突袭入侵。计算机病毒能轻易地入侵电脑,并不断自我复制,从而损坏计算机系统和破坏财务数据。而科技的快速发展,病毒的制作者制作出的病毒的能力越来越强,病毒的传播能力变强。没有及时安装或者更新升级防护系统的企业深受其害,网络财务信息缺失和泄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另外,病毒能自动复制,生存能力强悍,如果系统病毒清理不够彻底,网络财务信息质量便难以保障。

五、会计文化与网络财务信息失真的联动关系

(一)会计物质文化对网络财务信息失真的影响

会计物质文化作为会计信息在产生、传递和存储过程中的物质手段和技术条件,会计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便是物质水平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网络财务信息而言,质量良好的机器设备和高效的财务系统软件是提高网络财务信息质量的基础。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运行正常,财务信息的丢失和损坏的几率便会大大的降低。财务软件的开发状况良好,跟得上政策的变化和软件版本的更新升级,财务信息的质量也会大大的提高,否则便会出问题。

(二)会计制度文化对网络财务信息失真的影响

会计制度文化主要由会计法律规范和会计职业道德构成。财务信息是会计行为的产物,而会计行为受到会计人员自身的会计法律水平和道德水平的制约。会计法律规范是会计行为标准的基本水平,任何人员都必须遵守,否则便会受到制裁,它能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会计行为,防止网络财务信息失真。会计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和参与管理。只有从思想深处时刻提醒会计人员要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网络财务信息。

(三)会计行为文化对网络财务信息失真的影响

会计的行为方式是会计人员为达成会计目标,在会计行为规范的约束下,通过记账、登账、算账和报账等会计方法作用于会计行为客体的产物,也是会计文化的外在表现。因而会计信息产生是否真实有效极度依赖于会计行为方式的选择,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为财务信息真实产生提供了基础。企业应当为会计行为方式的正确执行提供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合理地分配权限,这样能够有效抑制网络财务信息失真。

(四)会计精神文化对网络财务信息失真的影响

会计精神文化具有多样性,主要有美学观和价值观等。

会计美学观,是指会计人员将会计对社会的贡献视为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引以为荣,进一步上升到艺术的角度,美化会计,追求完美,从而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可见,会计美学观是网络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它能够促进网络会计信息的完善、会计人员行为的完美。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具体到会计价值观,则是指会计主体以价值的有无和大小作为会计活动和会计行为是否有效的观点依据。会计人员应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并以其为准则,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防止网络财务信息失真。

六、基于会计文化视角规范网络财务信息的思考

会计文化对提高网络财务信息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它不仅传播积极乐观的精神,而且能使人们主动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在防止网络财务信息失真上拥有明显、显著的效果。唯有提升会计文化水平,才能有效降低网络财务信息的失真率。

(一)发展会计物质文化,增强相关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我们应发展会计物质文化,减少网络财务信息失真。因此,我们应提升计算机设备的质量水平,妥善保管好计算机及相关设备,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同时应该及时安装或者更新升级软件的安全防护系统,提高软件的安全水平。软件开发时考虑清楚其与原财务软件的区别,提高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并及时发现其中的漏洞,及时避免财务信息丢失和损坏。我们还应培养计算机和财务软件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防止技术上的失误,提高网络财务信息的质量水平。

(二)完善会计制度文化,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会计制度文化主要包含会计法律规范和会计职业道德。第一,加强会计法律规范的执行力度,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人员要严惩,约束会计人员的不法行为;同时,防止非会计人员盗取和破坏网络财务信息;加大会计法律法规的普及范围,使更多的人意识到违反会计法律的危害。第二,提高会计道德水平,会计人员要多学习会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并且学会洁身自律,遵守法律法规。会计人员应熟悉企业准则的内容,依据准则办事。诚信也是永恒不变的重要课题,各种造假事件使我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企业应遵守诚信原则,坚决抵制虚假的财务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防止网络财务信息失真。

(三)优化会计行为文化,协调与会计目标的统一性

会计行为方式是会计行为文化的外在表现。而会计人员的行为易受需求的影响,因而我们应从会计人员的切身需求出发,使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要求,保证会计行为方式的正确性。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金字塔形状,从塔基往上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受尊重需求和成就需求,共五个层次。会计人员作为社会的人,基本上也有上面五层需求,会计管理工作需要做的就是:满足会计人员正当的、合法合理的、有积极作用的需求,扼杀会计人员不合理、不合法、不具有积极作用的需求。可见,“以人为本”是企业经济生活和业务管理的重要原则。企业应加大对会计人员能力的培训力度,使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同时,企业还应尊重和关心他们的生活,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严谨认真的职业素养,使会计工作质量高水平、高效率,使其与会计目标相契合。

(四)强化会计精神文化,树立保护信息质量的良好意识

我国的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存在着偏差,主要是因为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制教育不足。因此,会计道德的培养和会计法规的继续教育和普及迫在眉睫。第一,相关专业的高校要做好学生的基础职业道德教育。第二,会计人员应不断地学习会计职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使自己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第三,会计人员应提高会计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会计人员健康的会计价值观、正确会计行为观和高超的价值判断力对提高w络财务信息质量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除了会计价值观的提升之外,会计美学观也需要得到培养。一方面会计人员应把会计当作艺术,以艺术的美感要求会计工作,将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视为目标,并努力达成。另一方面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将会计价值观和会计美学观完美地融合,并使之深入到会计人员的骨髓,成为其自发的职业理念,成为其会计行为的准绳,这对提高网络财务信息质量、抵制虚假财务行为具有重要意义。Z

参考文献:

[1]程康.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探析[J].商业会计,2016,(4).

[2]袁隽媛.财务内网信息安全的策略与技术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

[3]马莉.从会计信息处理看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4).

[4]田毅.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

[5]杨燕.浅析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及控制[J].信息系统工程,2011,(9).

[6]张建东.论网络财务的安全风险与防范[J].商业经济,2007,(3).

[7]G.Hofstede.Culture’s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Differencesinwork-RelatedValues[J].theacademyofmanagementexecutive,2004,18(1).

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篇5

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过程中可能会面对很多不同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他们的财务来往和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在这样的财务信息评价形势下,财务信息评价工作要保证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在面对完全不同的财务信息环境的时候任何的经验都对财务评价没有助益的时候,财务评价工作只有紧紧握住科学性的主线,坚定不移的沿着科学的财务评价道路前进,对企业的所有财务信息都依据财务管理理论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才能对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成本与效益性

对于财务信息质量评价工作,它始终是一个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进而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的手段。所以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工作是为了企业效益和经济利益服务的,这就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要求,那就是评价的成本与效益性,如果完全按照当初总结这些财务信息时的手段进行财务信息评价,那就等于将财务系统的工作又重新做了一遍,费时费力不说成本也过高,造成企业沉重的负担,所以在企业财务信息评价过程中,我们既要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在评价时又要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程序上的简化,尽量减少企业的负担。

三、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实施

(一)在当地设立由政府部门直属领导的财政评估机构

在财务会计信息评价工作中,当地财政部门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在评价过程中由当地财政本门选择从事会计行业的精英人员,组成财务信息评价小组,由这一小组以财务部门的身份对企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质量问题进行统一的评价,评价结果进行统一公布,这样既能够保障企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又起到了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监督作用。

(二)所在地财政部门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结果设立奖罚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性实践活动中如果只做出评价而不明确赏罚,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所以在由财政部门主导的财务信息质量评价过程中,要对评价的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公布,对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中发现问题的企业提出警告,限时要求其进行整改逾时不进行整改的勒令其停业整顿,对在财务信息评价过程中财务信息质量优秀的企业,对企业进行奖励包括实物奖励和政策性奖励。只有这样“赏善罚恶”才能在财务会计领域“扬正气,树新风”,让财会系统变成一片净土。

(三)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过程中尽量降低成本

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过程中,财政部门作为主管企业单位的直属部门,要切实为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实际考虑,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过程中考虑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要做到,既要科学合理的对企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进行评价,又要尽可能的将财务会计信息评价工作给企业单位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将财政部门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活动的行政成本降到最低。

四、结束语

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篇6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会计价值评价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加,企业已经对自身管理格局方面的内容产生更多关注,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进行融合,进而实现对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下面从会计价值评价的角度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企业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定帮助。

一、会计价值评价视角下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价值分析

会计价值可以通过能否完成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方面的显示属性进行反映,所以将会计信息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及程度视为会计价值的重要体现。价值工程理论对价值的看法是“对服务、产品的评价尺度”,其从成本及功能两个角度对价值进行分析,其中性能及质量构成了功能。有学者认为价值便是在确保性能及质量的基础上提供某项功能时的成本最小值。为用户提供其所需信息,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是会计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对决策制定的不确定性进行控制,实现对社会资源的科学配置,需要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及数量方面的要求进行考虑,进而实现会计价值的最大限度的发挥。为此本文主要从会计信息的成本、数量、质量三个方面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价值进行介绍和分析。

1.会计信息的成本评价

人们可以将会计信息视为商品,对其进行使用或提供时应消耗一定成本。《资本论》中首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在该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劳动力和劳动资料。提供信息方面的资源以及揭示信息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等方面共同组成成本。财务及管理会计的融合对信息共享方面具有一定积极影响,进而使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中的重复劳动减少,并且可以对资源浪费的问题进行控制,最终实现对会计信息提供成本的缩减。此外在二者融合的背景下,使用者可以获取更加全面完整的信息,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基础上能够为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据支持,减少因信息透明度较低、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决策失误,进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在信息实现共享后其使用者可以以较小的成本或代价获取信息。以中国银行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的融合为例进行分析:某年银行撤并机构网点较多,比例约为30%,针对存在的问题银行进行了改革调整,将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进行融合,银行内部管理人员可以对职工贡献、业绩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进而对工资及奖励进行合理发放,通过开发不同部门、不同产品的业绩价值管理项目,提高业绩核算工作的准确性。银行围绕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开展工作,在两种会计融合后能够对财务成本、风险成本以及资金成本一类的信息进行明确,为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

2.会计信息数量的评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总量产生一定改变,内部或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相差不多,并且不同类型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基本一致,通过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并集”。针对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内容及类型等方面需求的改变,需要对会计工作进行适宜的调整,对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进行融合,下面从信息种类数量及总体数量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其一,就信息种类数量方面而言,两种会计的融合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更加齐全的会计信息,满足其对会计信息内容及类型方面的需求。通过财务会计信息可以使使用者对经济活动可用货币计量方面的数据进行了解,对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掌握,但是却不能对前瞻性信息进行掌握,管理会计的融入可以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理,将面向未来的前瞻性信息或非货币性信息提供给使用者,进而使其掌握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为会计主体经营活动的全程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多会计信息依据。其二,就信息总体数量方面而言,两种会计的融合促进了内外部信息需求者会计信息体系的融合,在共享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信息的基础上,更好的满足不同需求者对信息的需求,在提高信息总体数量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信息需求者。

3.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

人们将“用户需求观”当作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一个角度,换言之会计信息质量便是指会计信息需要有何种特征方能有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构成较为复杂,因此对信息的需求也较为复杂,在对会计信息能否较好的满足使用者需求进行判断时,人们对质量特征的描述存在一些不同看法,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会计信息的2个重要特征是可靠性及相关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还包含可理解性、重要性以及可比性的特征。除以上描述会计信息质量的指标外,会计人员需要使用适宜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更多保障。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相关性及可靠性当作2个最重要的质量评价标准,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可以通过相关性进行反映,即需求者经济决策制定方面的需求和会计信息具有一定联系,通过获取会计信息可以使需求者对企业历史、现状以及前景等方面进行评价及合理推测;会计信息内容是否客观可靠、是否完整便是可靠性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且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地位最高。若使用者获取的信息不完整,存在虚假内容便会对其今后的行为产生误导,对企业发展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为了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特征进行提升,需要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融合,管理会计信息可以对财务会计信息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将货币信息、实物数量的信息融入其中,同时对信息稽核方面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积极影响,能够有效降低舞弊及错误的发生率,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提升提供更多保障。此外若站在监控管理的角度,这种方式可以对信息的提供者进行更好的监管,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信息使用者分别为外部利益相关人员及内部管理人员,后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信息提供人员进行监控,进而使监控工作的力度更强效果更好,对会计信息整体的可靠性进行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提升同样可以依靠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融合实现,对该方面的质量评价特征进行分析:财务会计即对外会计,其主要应对外部利益相关者负责,为其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即对内会计,其需要将会计信息提供给内部管理层人员,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在财务及管理会计融合的背景下,既可以满足外部使用者的共性需求,又可以满足内部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多保障,对会计信息相关性进行提高。从用户需求观的角度看,二者的融合可以使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升:人们将用户需求当作会计信息评价质量的重要依据支持,但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需要有选择的对其需求进行满足,将政府、投资方以及债权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对其他用户需求有所忽视。此外“投资者保护观”同样可以被视为是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之一,此时人们对信息的透明度予以更多关注,并且需要将公允、充分的披露信息提供给投资方,对盈余的扭曲与否进行分析。对透明度进行提升时,需要对投资方及其他人员进行一视同仁,不应对某部分群体进行特殊对待。同时在投资者保护观的角度看,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重要特征便是透明度。企业资源配置方面的工作和会计信息的透明程度具有一定关联,其配置效率和透明度的高低成正比,在财务及管理会计融合的背景下人们可以将会计信息当作公共产品,使用者可以对管理会计信息及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掌握,信息质量有所提升。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过程中的问题

管理会计面向的对象为内部管理层,比如董事会及职能部门等,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为管理层提供其需要的会计信息,为经济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多参考,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财务会计主要面向外部使用者,如国家经济部门等,其主要工作为日常业务账簿的记录、定期制定整理财务数据报表、为外部相关个人或团体提供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等。二者融合过程中,会计信息转变为公用产品,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走捷径”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便是因为对外会计的特殊性导致的,消费问题中具有非排他及非竞争性质,人们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不愿为会计信息方面的生产成本负责,长此以往将会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过多或无法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会计信息等问题,对会计市场平衡方面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三、融合关键分析

1.具体措施分析

在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变动成本计算的使用率进行提高,进而使上述两类会计管理方式产生更多联系。变动成本计算过程中,需要对成本形态进行掌握,将变动生产成本融入到产品成本组成中,同时可以把固定生产成本视为期间成本,根据贡献式损益的方式对成本进行计算,而财务及管理会计的融合可以对原有财务会计地位进行调整,对相应的责任制度进行健全,并且能够对企业资金流向情况进行掌握,通过有效的跟踪管理对过去资金流向及未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和推测。通过新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对现金流量问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并且在评估口径评价工作中应对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计量权益资本成本等方面进行同时确认,最后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使会计方法及职能方面更好的显现出来,进而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后发挥更大价值。

2.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对不同会计体系数据进行共享

对基础数据进行采集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工作,通过会计凭证的编制及测量,人们可以对不同明细分类账相关数据进行掌握,在搜集和管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财务数据工作流程对技术方案进行明确,进而获取最终数据,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其一,对管理及财务会计信息的目录进行编制。对会计信息目录的数据管理系统及数据库进行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eRp会计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支持下,会计凭证/账簿等方面的设计工作更加简单。在管理及财务会计融合后与系统进行对接,企业会计信息操作以及生产方面的工作调整更加方便,企业能够对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产生更多了解,为企业生产及营销等方面工作的调控奠定坚实基础。

3.构建融合体系

管理层使用者需要对管理会计信息对决策制定工作的价值进行了解.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人们发现,企业管理层人员对管理会计重视与否和管理会计发展方向息息相关,甚至对企业未来走向及发展的好坏具有重要影响。在市场竞争背景下,管理学科有了更多的进步,而管理学科的进步又能够对管理会计体系产生一定带动作用,管理会计具有重要作用并且逐渐从财务会计内分离出来,企业需要对会计教育培训方面的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对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进行提升,确保财务数据保密工作可以更好的完成,进而促进财务及管理会计的融合发展。

四、结语

总结全文,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一现状,企业需要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更好的融合,对会计价值进行提升。上文已经从会计价值评价的角度对二者融合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从会计信息成本评价、数量评价、质量评价几方面对其会计价值进行阐述,并对管理会计及财务会计融合关键进行研究,希望人们能够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价值及优势产生更多理解和深刻的认识,更好的发挥其内在价值,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苏会灵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国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财会学习,2016(21):145-145.

[2]马爱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1):151-151,153.

[3]庞金玲.会计价值评价: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中外企业家,2014(1):151-152.

[4]李娟.会计价值评价视角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商情,2016(34):10-10.

[5]刘英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与模型构建[J].中国商贸,2013(5):51-52.

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篇7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财务报表作用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一)可靠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基本要求

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决策依据,如果会计信息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势必无法满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进行决策的需要,甚至会产生错误的决策。可靠性要求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必须力求真实客观,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及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这样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才有价值,使用者才能通过这些真实地会计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相关性,也称有用性,它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基本要求

信息要成为有用的信息,就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必须具有相关性,也就是所谓的有用性,它必须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对使用者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和确认价值。当会计报表中的信息具有有用性时,才能使使用者通过这些信息对企业的状况进行评估,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把握企业发展大局。

(三)可理解性,也称明晰性

会计报表中的信息是提供给使用者的,使用者通过这些信息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必须易懂。会计信息如果并不能被使用者所理解,那它就是无用的会计信息,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也不会有价值。这一点也要求会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理解会计信息,阅读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

(四)可比性,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不断变化的

使用者必须能够比较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以及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财务报表。这里的可比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二是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横向可比。会计信息质量只有具备可比性的特征,并在财务报表中正确地反映出来,才能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把握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企业在同类企业中的地位,找出不足和差距,积极发展。

(五)实质重于形式,这也是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的质量要求

它要求会计人员在编制会计报表时,要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来编制,而不仅仅是形式。这里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这项要素从法律形式上来看,这并不是企业的固定资产,企业只是拥有对它的使用权和控制权,但是从它的实质来看,该项要素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来核算,这样才能正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只有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来核算,才能发挥财务报表的作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分析。

(六)重要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个基本要求

财务报告内容是很复杂的,使用者不可能对所有的会计信息都进行阅读和了解。因此,会计信息必须满足重要性的特征,对于不同的经济业务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一些重要的经济业务,会计人员要准确反映,单独核算,而对于一些不重要的经济业务,则可以简略反映,简化核算的步骤,当然,这是在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来说,对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会计信息没有详略、不分主次,就会使会计信息有损于使用,使使用者的决策受到不利的影响。这里的重要性,是相对的。对一项经济业务重要性的判断,往往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重要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质的方面,二是量的方面。质的方面指的是一项经济业务如果对使用者进行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是重要的事项,而量的方面指的是会计事项的发生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是一定的比例时,这个事项就是重要的事项,这个比例我们一般认为是概率百分之五。

(七)谨慎性,又称稳健性

指针对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会计人员要持谨慎的态度,当一项会计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时,要选择不夸大资产的方法,要充分考虑到风险因素,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或者进行坏账准备。只有会计信息具有谨慎性的特征时,才能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充分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使信息的使用者保持警惕的态度,将风险控制在尽可能最小的范围内。

(八)及时性

指在对经济事项进行核算和确认时,要抓好时间,及时核算。信息的有用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信息有了一定的拖延,那必然会对信息的使用产生不利的影响,会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只有满足及时性的特征,才能让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做出正确的财务报告,对企业的市场走向有个明确的认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

二、有关企业经济资源状况的信息

财务报告要反映企业的经济资源利用状况,揭示企业的经济资源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资源的索取权。财务报告还应揭示有关交易和经济环境变化引起的资源数量波动的信息。报表的使用者然后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规模以及变动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而来分析企业现金流量是否适度以及运用是否合理,评价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

三、有关现金流量的信息

投资者以及债权人极为关心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这是因为,现金流量与未来的股息和红利等收入有直接的关系。从而,现时以及潜在的投资者或债权人对企业现金流量表极其关注。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要有助于评估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数量和不确定性。

四、有关企业经营业绩的信息

企业的经营业绩或经营成果方面的数据,是报表的使用者借以预测企业未来经营效益,评价投资风险和信贷风险的重要参照。这些业绩信息要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可比性和一贯性、中立性等的质量特征,并且易被其使用者所理解。

由于财务报表上的信息是浓缩后的会计信息。因此,它是一个整体概括企业经营活动的手段,仅仅提供了概括性的财务状况信息。而报表的外部使用者要依据财务报表上的信息做出判断,仅靠表中个别项目的几个数字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要对财务报表的整体数据或有关部分做进一步分析研究。所以,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为对象、以财务报表上的信息为来源、以分析以及综合的方法来认识企业。其目的是了解企业的过去、评价其现在经营状况,并预测未来盈利能力。财务报表可以反映公司的基本活动,通过对其进行分析,能达到以下的目的:

(一)协助投资者做出权益性方面的投资

投资者之所以对财务报表分析,是关注其未来的投资报酬以及相关投资风险。投资报酬大部分来源于企业派发的股利以及其所持股票价格发生变化而转手而产生的资本利得。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动状况都与投资报酬是密切关联的。通过对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了解企业以前的经营业绩和资金使用情况,从而预测未来盈利能力,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的决策。所以,决策的正确与否和财务报表的质量也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紧密相关,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应该有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等特征。

(二)帮助债权人购买公司债券

债权人可以直接贷款给企业或通过购买企业的长期或短期债券向企业提供资金,以定期获得利息方式来获取收益,到期收回本金。由于债务的期限有长有短,从而短期债权人更着重于分析企业相关期间内的流动性,长期债权人不仅要关注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还要分析企业将来的盈利能力。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应该有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的特征。因为投资者要对几个企业进行比较,从而选择好的企业进行投资。企业要把本身的优势真切的体现在报表中,严格按照事实进行会计记录。

(三)企业评价竞争对手的状况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了解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竞争对手的财务报表分析,管理者可以了解对手的市场份额、盈利水平、成本费用等情况,从而及时在产品定价、产品结构、市场规划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应该有可比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的特征,企业应该对其竞争对手的举动及时做出反应,占据有利时机。这时候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通过详细分析企业会计报表,无论对投资者还是管理者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人们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在于,会计信息质量要严格符合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新民,王秀丽.《企业财务报告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熊楚熊,刘传兴,王义华.《财务报表分析精解》,海天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刘仲文,《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4]李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篇8

(一)美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1980年5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基础,形成一套紧密结合、相互关联、能够起到指导作用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该公告指出由于财务报告信息在不同程度上都与决策有关,对决策的有用性应作为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如果没有有用性,就谈不上从信息中获得足以抵偿该项信息所费成本的利益。

在决策有用这一基本质量特征的制约下,FaSB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视为一个由一系列分层次的质量特征组成的质量体系,认为信息的有用性取决于其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信息有助于影响决策,即提高决策者进行预测的能力,或对早期预测的情况提供反馈。相关的会计信息必须同时具备可预测值、反馈值和及时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即所表述的应是意欲表现的,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的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可靠的会计信息要具备如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同时,可比性(包括一致性)是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重要性作为“确认”的界限,效益大于成本是会计信息的普遍约束条件,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所要满足的质量要求。

(二)iaSC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的《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认为,质量特征是指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是四项主要质量特征。与其他概念框架不同的是,iaSC在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部分特别讨论了“真实与公允观点”,即“公允表述”问题,但是没有给出真实与公允或公允表述等概念的定义。

可理解性是指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应便于使用者理解,iaSC还进一步解释了可理解性假定财务信息面对的是具有一定的工商经济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并愿意花费一些功夫去研究信息的使用者。相关性指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联,信息的有用性主要表现在信息的预测作用和确证作用,同时还受到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可靠性是指信息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够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应当反映的情况,包括真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稳健、中立性和完整性等次级质量特征。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一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竞争的特征,主要受到及时性、成本效益的权衡及各项质量特征之间的平衡等因素的制约。可比性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及不同企业相同期间的财务报表之间的比较,要求对于同类交易或事项必须按一致的方法进行计量、列报。

(三)英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于1999年2月发表了类似于FaSB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公告,称为“财务报告原则公告”。该原则公告借鉴各国和iaSC概念框架中已包括的内容,并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强调质量特征是对财务信息所制定的标准,确立了编报反映真实与公允观点的财务报告所应遵循的原则。与美国突出决策有用的立场不同,英国概念框架将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相提并论。

英国将信息质量分为三大部分:(1)与内容有关的质量,主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和证实价值,可靠性包括如实表述、实质性、中立性、谨慎性、完整性等;(2)与报表表述有关的质量,分为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可比性包含一致性和充分披露,可理解性包括使用者能力要求和汇总与分类;(3)对信息质量的约束,具体内容包括质量标准权衡、及时性、效益大于成本等。除这三大类七条主要质量、十条辅助质量外,还有作为先决质量的重要性及英国对财务报表信息的传统要求――真实与公允。可见,英国对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是最为详细的国家之一。

(四)法国和德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观点

与英美国家的“公认会计准则”不同,法国的会计规范都是采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各项会计准则散见于商法、公司法的有关条例中。法国传统上的会计原则是真实性、稳健性和合法性,eeC第4号指令颁布后,法国也要求树立“真实与公允”的概念。但是如果因为遵守“真实与公允”而违反了合法性,法国要求披露任何与合法性不相符的详细内容,可见其对合法性的要求非常严格。

德国始终强调会计的国家特征,没有采用美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直接论述。根据德国商法和公司法中关于会计原则的规定及我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认定方法可知,德国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对于所有企业是真实性和合规性,对于资本性公司是真实性与公允性,此外也有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等次要质量特征,但是德国没有将相关性列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另外,为了执行eeC第4号指令,德国将真实与公允列入了质量特征,但其实际执行情况值得怀疑。

(五)加拿大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会计手册》第1000节中的“财务报表概念”提出的会计目标既有对决策有用性的描述,又有对受托责任的描述。根据会计目标,该手册提出四个主要的质量特征: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在主要质量特征下面还有若干次级质量特征,相关性的次级质量特征是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的次级质量特征是真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此外还提出信息处理的基本约束条件“效益大于成本”及信息有用性的最低标准“重要性”,提倡适度运用稳健原则,但不认可秘密准备,而且经常需要根据职业判断在各质量特征之间特别是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

二、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正式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早在1985年我国第一部《会计法》里就提出了“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法律要求;在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也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实质重于形式、可比性、谨慎性、及时性、重要性。但是我国迄今为止仍没有正式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基本准则中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八项一般原则并不能取代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构成内容不够全面

从质量特征的构成来看,FaSB、iaSC、aSB等除了预测价值、可验证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少数几项不一致外,大多数质量特征是一致的,而我国没有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可检验性、中立性、完整性、成本与效益等原则。比如FaSB、iaSC、aSB等都提出了成本效益原则,认为从信息中派生出来的效益应当超过提供信息的成本,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限定因素,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却没有明确提出这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三)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

从各个质量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看,FaSB、iaSC、aSB等建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都表现为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多层次体系,而我国新会计准则只是简单地列举说明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八个方面,形成了一种彼此孤立的平行并列关系,而没有形成一个内在联系的整体。虽然可以一目了然,但是没有对质量要求的内涵具体说明,也没有形象地体现出体系内各构成要素所处的高低层次及各自的重要程度,从而导致质量要求的层次结构模糊、概念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不便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总体把握,也不利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不同方面进行权衡。

(四)没有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成本,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共享,提高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使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对非货币信息、未来信息及分布信息的需求,更加重视会计信息的分析,使会计信息向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等多种量度发展。

三、构建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一)真实性――会计信息总体质量特征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的信任度比较低,而且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因此,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信息。将真实性作为总体质量特征,符合我国会计群体的认知习惯,与我国的会计法规对会计核算的要求相吻合,而且真实性几乎能覆盖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真实性包括完整性、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客观中立等次级质量特征。

(二)合规性――会计信息关键质量特征之一

我国政府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控是直接的,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及并行存在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严密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并且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约束力和强制性。所以,合规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特征。只有会计法规能得到会计人员的理解、对会计法规具体执行情况能够证实、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能够验证,才能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合规性特征,再加上会计法规里贯穿了谨慎理财的原则,所以合规性的次级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可验证性和谨慎性。

(三)相关性――会计信息关键质量特征之二

新会计准则中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相关性是体现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属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求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因此,相关的会计信息应该能够有助于决策或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还要具有及时性、预测性、反馈性、可比性(包括一致性)和连续性。

(四)会计信息约束条件和限制性标准

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篇9

关键词:高质量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理念

近些年来,国际国内财务舞弊案时有发生而且形势愈演愈烈,一方面使经济发展遭受重大损失,另一方面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其中利用虚假财务报告与财务报告粉饰手段造假是财务舞弊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修订

1.1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目标进行了修改

原准则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规定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新准则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新会计准则对于财务报告目标的修订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1.2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体系进行了调整

原准则中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附表及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新准则在保留了原准则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附注的基础上,作了如下修改:(1)将“附表”改为“其它财务报告”,使其包含的内容更多,比如在原来利润分配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股东权益变动表,并规定企业可根据需要增加相关报表,形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动态体系。(2)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因为财务情况说明书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等内容,不同企业存在各不相同的生产经营情况,不宜通过会计准则作统一规范。

1.3新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财务报告的计量基础

旧准则中会计确认和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以此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不论物价如何变动总是按照业务发生时的成本计量,降低了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质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重视公允价值的使用,我国新会计准则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于继续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同时,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各项会计准则中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改变了财务报告单一的计量属性,使财务报告计量基础更科学、合理。

2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2.1企业财务报告职能过分强调为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服务

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是国家实行财政、税收和物价政策等的主要手段和重要依据之一,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应当为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服务。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采用的核算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因此报告内容也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计量属性,报告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时期是适应的。但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主管理的经济实体,并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的投资主体逐渐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2.2不能客观地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业务

知识经济时代所出现的一些新的资产形式、经营方式、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以及潜力巨大的无形资产等无法在现行财务报告中得到反映,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预测的需要,也势必会使投资者转而寻求其他的信息来源,从而增加了信息搜寻成本和信息风险,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仅将重心放在硬性资产上,对一些前瞻性、不确定性的信息,因为不符合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可靠性原则等而无法包括在财务报告内。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类信息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应用,企业的网络化使会计不再是个封闭的子系统,它除了提供历史的财务信息外,还可以提供非财务信息、经营管理信息、分析性和预测性信息。

2.3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随着竞争的加剧,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经济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企业的经营类型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会随时转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能够提供“实时”信息。为了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管理者提供企业的经营情况,现行财务报告采取了定期报告的制度。然而,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要求,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过时的信息往往无助于决策甚至有害于决策。

2.4侧重企业历史经济活动而忽略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

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历史交易信息与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正在日益减少,有些甚至毫无用处。而现在人们完全可以而且很容易从电脑数据库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着眼于提供预测数据的信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的汇总表。会计要素的定义应该包含现在和未来这两个时间点的交易和事项,事实却并非如此。在经济环境变化不显著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反映企业过去经营结果财务报告及其因果联系去推测企业的未来,但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不可能直接用过去的财务报告去及时推测企业未来,这就导致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大大降低。3完善企业财务报告的一种新理念:高质量财务报告

3.1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提出的背景

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是宝罗B.w米勒与宝罗R.班森两位教授提出的,此理念的提出并不是要替代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而是对现有财务报告体系的完善。我国目前的财务报告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报出的,这种最低报告标准一方面无法满足广大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与债权人的要求,另一方面为许多造假者利用现有财务报告不完善之处蒙蔽欺骗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有利之机,使许多投资者与债权人遭受了损失。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是一场变革,它鼓励企业抛弃对投资者和债权人旧有的态度,通过高质量的全面的财务报告与他们建立一种密切的、公开的、真诚的以及彼此信任的新型关系。它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只有提供资本市场需要的信息,才能够获得经济效率。相反,如果企业提供的是投资者和债权人不需要的信息,那么他们就无法获得经济效率。

3.2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对于传统财务报告的完善

(1)补充披露,补充披露为突破传统财务报告的限制提供了最大的机会。这种突破必须是在反映事实的条件下才能够进行,企业需要揭示使用者认为重要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以减少报表使用者的猜测和从间接渠道获得的估计信息的依赖,而这些信息往往会增加不确定性和风险。企业在现行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应该:①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②增加物价变动信息披露。③增加对研究与开发信息的披露。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大量投入是推动当今技术进步与经验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④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⑤前瞻性信息。企业应披露未来价值趋势信息,应在表外尽可能详尽地披露与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⑥背景信息。作为一个企业,其所处的地域、行业、经营的业务范围、技术水平以及技术改造、市场上的经营氛围、远期近期发展目标、公司的资产结构、过去的盈利水平、主要竞争对手等状况,都应在财务报告中反映。⑦简明信息。编制简明信息,便是对那些为绝大多数信息使用者共同关心的重要信息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这样更能扩大财务报表的效用。(2)报告的频率,当前,企业面临的现实是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衍生工具不断涌现,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日益显著,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大大缩短。而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在时效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因此,首先必须建立一套能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一方面,定期报告仍要存在,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另一方面,编制实时报告作为有效决策的依据。为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及时性,我国中期财务报告可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在时间上采用季报编制形式,在内容上要重点突出,避免“小而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会计数据能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的处理与反映,会计人员账务处理一完成,计算机就可以自动生成报表。这就大大缩短了报告输出的时间间隔。其次,必须建立和完善实时财务报告系统。通过互联网企业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企业与用户沟通的重要手段。网络会计使会计信息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得到了大大拓宽,减少了会计信息产生、传播与利用的时间间隔。

(3)独立的审计,在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下,独立的审计很重要,因为审计师就是通过减少投资者的不确定性来创造价值,如果没有审计师,那么市场对于财务报告的信任会很低,不确定性非常高,后果就是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成本的升高。有了有效的审计,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但是总体水平会下降很多,所以建议企业任用审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来提高财务报表的价值,在高质量财务报告体制下,审计师将以“财务报表对决策有没有用”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使披露的信息更有用”做为审计的目标,试想这样的审计报告对于决策者会是多么的不同啊。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告诉审计师他们是唯一通过第三方的证明来创造可信性从而增加财务报表价值的人,只有他们维护自身的独立性,不跟客户妥协,这样才能使他们增加的价值最大化。

当企业意识到现存财务报告的不足和高质量财务报告的优点,相信他们将会以三种方式改变他们的行为。第一种方式,他们会在会计准则的标准下将财务报告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报告不仅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最低标准,而且更加有用。这种方式只需要改变管理层的态度就行了。第二种方式是编制高质量财务报告的企业经过长期的努力来产生有用的信息披露,以满足目前对更多数据和信息的需求。第三种方式就是更快更广泛的公开财务报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篇10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可靠性

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是联系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的桥梁。它为财务报告目标服务,对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起着约束作用,同时也是衡量财务报告质量高低的标准。fasb提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是相关性与可靠性。会计信息必须具有这两项首要质量,才能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具有有用性”。因此,这里主要探讨相关性与可靠性。

一、相关性与可靠性

1.相关性

相关性就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满足相关性要求企业在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要考虑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不同的信息需求,但这并不是说会计信息必须满足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实际上,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从根本上讲,只能够是一种通用的会计信息,是在考虑各个会计信息使用者共同需要的基础上提供的,而不同的使用者在进行决策时,还需要对企业提供的通用的会计信息进行恰当的分析、整理和理解。

会计信息使相关的,必须满足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基本的质量特征。预测价值是指,因为投资者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会计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反馈价值就是指投资者在获得会计信息后,能够修正以前认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以便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不及时地会计信息是无用的信息。

2.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不受错误或偏向性的影响,能够真实的反映它意欲反映的内容。可靠性包括公允披露、中立性、完整性和谨慎性。所谓的公允披露即客观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依据,能够客观地表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所谓的中立性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该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所谓的完整性是指要求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动情况,数字计算准确;所谓的谨慎性或稳健型,是指存在若干种备选方案时,企业在处理会计信息应从中选择一种不高估企业的收入和资产、不低估企业负债和费用的方法,最终确保不高估企业的净资产,也不导致利润虚盈。

3.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1)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①美国的sfac将相关性与可靠性并提,但是,透析美国一系列关于财务报告改革的系列文献后不难发现其更倾向于“相关性”。

②英国的《财务报告原则表述》,认为在满足基本可靠性之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优先于相关性,会计信息披露应该从可靠的信息集合中选择最相关的信息。

③葛家澍(1999)也认为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在会计信息质量体系中,可靠性是基础、是核心,即使在公允价值得到日益应用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2)相关性、可靠性——两难的选择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不能离开可靠性去谈相关性,也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可靠性,它们总是在同时影响或决定着信息的有用性。

二、信息质量实现的限制和约束条件

1.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企业提供一项会计信息时所带来的效益,应该对比提供会计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只有在确保效益大于成本时,提供会计信息才是值得的。

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应该区别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从而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成度以及不同的会计披露政策。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该单独反映,并通过会计信息进行重点说明;对于不重要的会计信息进行合并反映。

三、我国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特征

在我国2006年2月15日的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这说明:(1)客观性是最高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客观性,说明会计信息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前提。(2)相关性是主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说明会计信息必须与使用者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在这里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相关性结合起来可以协调传统观点中关于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矛盾。(3)明晰性、可比性、及时性是会计信息次要的质量特征。明晰性,说明会计信息必须简明、易懂、准确、清晰能简单明了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可比性,说明应尽可能减少备选的会计方案;及时性,是指任何信息如果要影响决策,就必须在决策之前提供,否则便成为无用的信息。(4)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重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有用性的前提。实质重于形式,说明对一项交易或事项的报告,必须反映其经济实质而不能只反映其法律形式而导致错报、误报;谨慎性,说明在准则与制度允许选择的前提下,宁可多报可能的损失,而不多报可能的收益;重要性,说明它对决策不是无足轻重。由于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包括:公允披露(包括客观性、明晰性)、中立性、完整性和谨慎性。可见,我国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是可靠性与相关性,可靠性,说明信息必须真实公允;相关性,说明信息必须导致决策的差异;重要性是有用性的前提,效益大于成本是选择信息的约束条件。因此本文认为,可靠性与相关性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当一种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能在可靠性与相关性两个方面等量齐观时,我们的选择应该是: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相关的信息。可以将相关性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质量标准,将可靠性作为首要的质量标准,以相关性统领可靠性,以可靠性作为相关性的保障,实现相关性和可靠性和谐统一,打破两者矛盾对立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m].2006.

[2]朱元午.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j].会计研究.1999.

[3]谢诗芬.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纵横谈[j].时代会计,2003.(4):12.

[4]廖洪.浅论会计目标与会计理论结构[j].财会月刊,2000.(18):4-5.

[5]葛家澎.市场经济下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