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十篇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十篇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6:47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篇1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探究

预算绩效管理是企业提高资金利用率,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对于政府财政资金的利用率愈加重视,更是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措施,不但起到了加强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同时强化了资源预算的执行效果。作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落实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措施,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衡量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推动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经过近几年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的预算绩效管理来看,目前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路径上。

一、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反腐实施

近几年我国政府大力整治问题,重塑党内清正廉洁,同时在中央八项规定中,要求各级行政人员落实“三公经费”,但在这种强力的行政压力下,在部分事业单位中仍存在很多不必要开支,究其根本是没有一个有效管理措施,约束、监管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过程和使用结果。而预算绩效管理可以通过先期预算,以项目成本作为衡量,合理优化基层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就相当于加强了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把资金使用权利进行限制,是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腐败的重要监管措施。

(二)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

预算绩效管理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企业资金分配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广泛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过程中,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未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前,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管理来进行资金分配,但预算管理的重点放在资金获取上,对于单位资金支出的管理相对来说很是薄弱,不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更是影响了其公共职能履行效果。而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支出管理,可以对政府财政资金的各项财政资金支出进行监管与评价,从而优化预算资金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基层事业单位的财政资源配置。从近几年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运算绩效管理的实践效果来看,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建立现代科学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三)保证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实现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的具体部门,在通过预算获取项目资金后,通过发生预算支出行为,来履行各级基层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过去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获取财政资源后缺乏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很多财政资金的支出没有落实到具体项目实施当中,造成财政资金无法合理分配,从而影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而预算绩效管理通过设定绩效考核,可以保证政府财政资金按照事业单位的预算目标发展,同时通过全程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对项目资金支出进行全程监管,确保项目资金的有效落实,若全程预算绩效管理出现项目资金没有落实到位或资金使用未达到预期产出目标等问题,可以及时发现项目偏离方向并对偏离原因进行整改,最终完成项目目标。与此同时,园区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奖资金的绩效管理实施,可以大力提升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最大限度地履行社会服务功能。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程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评价结果应用缺乏强制性

结果评价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目标,通过结果进行评价可以实现基层事业单位的资源优化配置,同时提高基层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是最终评价基层事业单位项目落实结果的基础。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全程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对连续性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项目目标的落实。基层事业单位作为一个政府社会公共服务的履行机构,每年都会处理经常性业务费项目,事业单位在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后,每年都会对这种项目进行专业评价,以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财政投入预算的参考依据。但对于一次性项目却缺乏监管,或缺少问责机制,即缺少一次性项目的问责监管,导致一次性项目的落实率并不高,取得的效果甚微。以2021年某区级钢铁配套工业园区的专项招商经费项目为例,当地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多邀请各地客商赴园区考察项目,超标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成立了预算8万的客商招待项目,但据该地当年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结果来看,当年由于该市突发疫情、行业经济形势下滑等原因,该单位在客商招待上共计花费了1.5万元,项目执行率较低,项目剩余资金长期列为单位计划指标至年底收回,占用一年财政资金形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导致政府财政资金无法合理分配,降低了政府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

目前,我国最常用的预算编制法为基数法,通过计算上一年的支出基数,将其作为下一年支出预算的参考依据,再结合下一年各项支出的增长因素,最终确定下一年的支出额度,但由于我国经济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导致这种预算编制方法会存在很大的漏洞,无法适应我国的发展现状。同时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政府履行机构,会有很大可能出现突发事件,而基数法缺少对这种突发事件的计算方法,导致基数法无法客观反映事业单位的支出情况。

(三)缺乏专业的全程预算管理团队

专项管理离不开专业的管理团队,只有专业的管理团队才能高质量完成专项管理。全程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项目,对于建设队伍的人才数量、素质等都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程预算管理团队的建设,基本由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人员构成,很大一部分人员都没有接触过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试问这样一个管理团队如何完成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同时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财政的一个分支,应由财政部门负责预算绩效管理,导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完成基层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四)尚未建立完善的全程预算绩效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常用的预算系统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及财政一体化系统,这些预算系统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完善的互联通信系统,基层事业单位负责财政预算的人员,只能通过人工手段在预算编制系统中进行预算编制,经过财政一体化系统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得到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状况,各个系统的联通需要通过人工操作存在多种漏洞或误差,不利于政府对基层事业单位的财政监管,同时大量的人工操作导致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效率较低。

(五)取得的成就

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全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初级阶段,通过实践反映了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基层行政机构的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管理、绩效评价管理及评价结果的应用。(1)绩效目标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是以目标为向导的预算管理措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向财政部门送审每年的所有支出绩效目标,财政部门在审批中要同步审批绩效目标,有利于绩效目标的管理。(2)绩效监控管理。落实全程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每季度对财政资金的支出进度、项目落实进度进行审核,对项目落实及资金支出进行双向审核,做到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监管效果,有利于绩效目标的如期落实。(3)开展绩效评价。全程预算绩效管理的落实,需要事业单位运用绩效评价指标、方法等,对事业单位的项目支出及项目完成度进行评价,形成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4)绩效评价的应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评价应用,强调了事业单位的责任制,是下一年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通过绩效评价的应用公开了事业单位的绩效成绩,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公信度。

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全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针对目前基层事业单位尚存的投入预算漏洞,需要建立完善、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利用率,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高质的服务。首先,要全面确保事业单位摒弃传统的预算管理措施,而是提升为全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基层事业单位的全体人员转变传统的预算管理观念,深入研究全程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强化基层事业单位的领导层的预算绩效管理概念,以领导带动全员参与,最终在基层事业单位形成全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从而在事业单位有效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其次,要全面提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从根本上改善基层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意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全程预算绩效管理涉及了多个部门,如财政管理部门、具体业务执行部门等,是一个复杂的预算管理流程,故此,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从而有效建立专业预算绩效管理团队,进而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措施在事业单位的有效落实,切实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可以采用外聘专业的预算管理专家,指导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构建,只有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才能完全调动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响应基层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提高监管力度及工作效率

目前我国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明确的预算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导致在计算上一年的财政支出时会出现多种误差,无法计算出准确的财政支出,故此需要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改善财政支出预算的误差,科学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涵盖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的应用效果及绩效运行监管等。完善的预算绩效指标评价,不仅仅涵盖了最终的指标评价,还包涵了资金使用效率的审核及财政预算执行效果的检查。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可以通过绩效考核团队自主展开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和全年的绩效考核计划,同时还可以对事业单位的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建立专项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以优化基层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从多方面对事业单位员工进行客观、真实的绩效评价。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明确落实责任制,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的效果,进而实现提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和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三)建立信息化桥梁,打破信息壁垒

目前我国用于财政预算计算的系统包含了国库支付系统、预算编制系统及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这些系统之间存在沟通屏障,无法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需要人工进行预算输入,会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准确、真实的计算财政支出,故此需要打破信息壁垒,在预算编制系统中形成信息互通互用,有效落实预算管理及绩效管理。互通互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施监管资金支出状况,同时根据绩效考核分析项目是否偏离,及时找出偏离原因并进行调整,以项目为指导完成资金预算,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和监管。结语近几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事件,导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度大幅下降,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落实全程预算绩效管理措施,提升基层事业单位的资金监管与资金利用率,引导健全的社会风气提升基层事业单位的公信度。目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全程预算绩效管理处于起始阶段,仍需不断深入研究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措施,加快落实全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落实。面对未来,我们要强化绩效管理的责任约束与激励约束,加强绩效管理监督问责,审计机关要依法对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审计监督,财政、审计等部门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应当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各级财政部门要推进绩效信息公开,重要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要与预决算草案同步报送同级人大、同步向社会主动公开,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途径和平台,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接下来,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亚强.浅析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J].财经界,2020(30):51–52.

[2]吴丹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究[J].财经界,2020(9):32–33.

[3]王慧君.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探讨[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5–28.

[4]刘远达.浅谈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应对[J].首席财务官,2020(2):51,53.

[5]王莉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当代会计,2019(23):128–129.

[6]李鸿皎.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思考[J].财会学习,2019(8):190.

[7]韩丽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探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8(10):224–225.

[8]王相力.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研究[J].财经界,2020(8):15–16.

[9]刘艳华.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探讨[J].财会学习,2020(7):79–81.

[10]罗健,崔慧贞,谭奕华.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新模式探究——基于政府会计改革[J].经济师,2020(6):100–101.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重要性;管理方式

前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党的十七届二中、五中全会分别提出“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党的十明确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实行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管理制度。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对预算支出流程的导向作用和支出效率的提升,要求相关单位在进行财政预算支出的过程中,实现支出成本的科学控制,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借助于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现代化的公共财政体系[1]。基于这种考量,为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活动开展的相关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以预算绩效管理为出发点,厘清绩效管理工作难点,将预算绩效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活动有机结合,从根本上实现预算支出成本与支出效率的合理化管控,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与文化事业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绩效管理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管理机制,在预算管理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效果,花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多的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有利于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有利于提升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深入贯彻落实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的有效监管,对预算管理活动中的相关问题及时有效应对,实现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最大程度的避免预算制定过程中出现问题,有效增强行政资源的使用水平,为行政管理以及公共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2]。预算绩效管理凭借着对预算指标的设计与考核,对预算管理活动的整个流程进行优化调整,为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进一步增强了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在内部经济管理方面的效率,从而确保预算的科学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预算管理活动的高效进行。

(二)增强预算执行的约束力

预算执行作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预算管理效率与预算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从过往情况来看,原有的预算管理体系在执行方面存在着刚性不足的情况,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环节相脱离,容易引发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挪用,行政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服务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有效弥补了过往预算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缺陷,有效提升预算执行工作的刚性,实现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有效连接,避免出现财政资金被挪用的情况,提升行政预算的高效化使用。同时以预算绩效管理活动为出发点,实现了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体系的合理化构建,实现预算资金的有序调拨,加强预算资金与行政活动的有机结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效率,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3]。

(三)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构建现代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监控,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规范,将进一步确保财政拨款的合理高效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与费用支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在预算编制环节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可以在预算资金安排上剔除无效的预算资金需求,减少资金使用低效的预算资金,将有限的预算资金真正安排用于急需安排且资金使用绩效较好的支出事项;在预算执行环节实行绩效目标监控,可以及时对预算绩效信息进行适时跟踪监控,对发现预算支出绩效运行与原定绩效目标的偏离及时予以纠正,并及时暂缓或停止严重背离绩效目标的预算支出,减少预算资金的浪费;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实行绩效评价,可以客观公正评价单位预算支出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据此调整以后年度预算资金安排。在预算管理活动中全过程嵌入绩效管理,使得事业单位预算制定的科学性得到保证,预算执行活动刚性得到保障,进一步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行政事业单位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难点探讨

(一)绩效指标的选择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指标的选择是形成现代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从实际情况来看,绩效管理指标涵盖的内容较为多样,涉及到诸多领域与环节。现阶段使用的绩效管理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很难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活动的全面需求。并且不同绩效管理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不高,无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活动进行准确说明,使得预算绩效管理活动的准确性降低,无法真正适应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的客观要求。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预算管理指标选择的过程中,要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实现绩效管理指标的科学选择。

(二)管理方案的设置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方案的设置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在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能与具体内容,采取必要的应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但是从过往情况来看,预算绩效管理方案在实际设置的过程中,往往难以覆盖整个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最终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活动无法真正满足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客观要求。与管理指标存在的问题相似,预算绩效管理方案难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多样化预算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只能对单一问题进行处理,无法在短时间实现预算管理问题的高效处理[4]。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体系,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从易到难,从点到面的过程,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这种操作模式在短时间无法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科学化应用。

(三)沟通活动的进行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范畴涵盖了多个领域,不同的行业和领域的预算绩效管理也面临着各自不同的管理特点,相同的绩效指标和管理方案也无法在所有行业和地域内形成完成统一的标准。即使在同一个管理系统内,地域的差异也可能导致绩效目标设置的差异性。比如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在设定救助专项业务费预算绩效指标时,其下属单位北海救助局和南海救助局面临着不同的海域、不同的气候状况以及不同的救助装备和人员,在给其安排相同的预算资金的条件下,也不可能设定完全相同的救助人数、救助成功率等绩效目标对其预算绩效情况进行评价。因为这种客观不可控因素的制约,导致绩效管理在短时间难以跨行业、跨地域开展完全有效的沟通,这也是现阶段预算管理活动所面临的难题。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所遵循的原则

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开展不仅需要各项技术的支持,还需要立足于预算绩效管理开展的实际,以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为引导,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需求,进而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

(一)科学性原则

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实现,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原则,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内容、预算绩效管理的定位以及具体职能,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考量,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客观要求。只有在科学精神、科学手段、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够以现有的技术条件与操作方式为基础,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中的科学高效实现。

(二)实用性原则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涉及领域较多,工作类型内容多样,信息数据繁多。为了适应这一现实状况,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有效应用,就要尽可能的增加预算绩效管理应用方案的兼容性,减少复杂冗余环节对预算绩效管理活动的不利影响。因此预算绩效管理以及相关技术应用流程必须进行简化处理,降低操作的难度,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应用方案的实用性能,使得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有效化操作,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途径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需要通过对绩效预算管理难点的探讨,以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为基本框架,采取多种手段,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衔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活动在实践中的有序开展。

(一)绩效管理指标的优化

为了有效应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绩效管理指标设置不全面的问题,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现阶段绩效管理指标设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预算编制以及执行过程各类因素进行科学分析,逐步明确绩效管理指标设置的基本要求。为此要根据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责划分、运行情况以及部门设置等具体要求,对指标进行选择与确定,使其能够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的客观要求。同时加强绩效管理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不仅要重视单一指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活动的影响,还要加强数据信息分析,实现预算管理信息的采集与汇总,增强绩效管理指标之间的联系性,使得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涵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真正实现对预算管理活动科学开展,为后续公共服务活动的开展创造便利的条件[5]。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预算绩效管理活动能够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进行结合,避免预算绩效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脱离,确保预算方案的实用性。

(二)绩效管理方案的制定

预算绩效管理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应以实用性原则为引导,对预算绩效管理方案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冗余环节进行简化处理,使得预算绩效管理方案能够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以及服务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发挥预算绩效管理活动的现实意义。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对预算绩效管理方案进行调整优化,使其贴合实际工作环境,管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可以参考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类型、服务类型、服务对象进行调整。同时在预算绩效管理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国外有益经验,进行方案制定流程的优化,切实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实用性。

(三)沟通体系的构建

为了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对于信息数据沟通活动的客观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沟通平台的构建,实现不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之间对于预算管理的有机协调,通过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确保事业单位能够进行资金的利用率与预算支出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要对沟通体系采取重视态度,使得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保持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相互配合,在短时间内,发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现实作用,推动预算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对于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必将是下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方向和重点。文章从多个维度出发厘清了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以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为基本框架,对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方式与路径进行了全面探索,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开展管理服务活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安红玲.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3):89-90.

[2]孙晓婷.内部控制角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经济视野,2016(3):145-146.

[3]徐东波.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35):76-76.

[4]张小娟.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以及对策探讨[J].管理观察,2015(13):158-159.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篇3

关键词:绩效预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一、绩效预算的概念

绩效预算是于1930年作为一种理念提出的,国外对绩效预算是这样描述的:绩效预算是这样一种预算管理制度,它要求预算单位请求拨付财政资金时需要明确阐述期望目标值、该目标值所对应的成本、评价时可量化的指标等用以衡量该项目的产出效果和项目效益。绩效预算是在完善预算、科学制权、细化编制、严格审控、规范执行、讲求绩效、有效问责、公共透明的财政改革背景下的选择。

二、预算绩效管理与绩效预算的关系

绩效预算包含预算决策、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监督、预算绩效管理等。跟传统预算相比,绩效预算不仅要求事前有预算,事中有监督,还要求事后有预算的绩效管理。然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绩效预算理解的还不够深入,没有重视绩效管理,或者说对绩效管理还只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没有将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国家十三五规划包含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接着出台了新的预算法,同时党的报告中明确,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的出台,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成为了当前趋势。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打破绩效预算管理瓶颈的突破口。在当前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期的现代经济体系下,想要充分借助财政职能,需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搭建适合自身体制机制的绩效预算管理体系,去解决实施绩效预算过程中衍生的棘手问题,助推行政事业单位高效运行,从而提高政府服务水准。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当地政府治理和推进预算管理深刻变革的需要。预算绩效管理作为绩效预算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明确了事前绩效目标申报要求,量化了指标考核基础,通过绩效管理能够促进财政预算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中国有特殊国情,自然每个地区也有它的特色,政府如何根据当地实况,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就成了重中之重。

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绩效意识淡薄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预算绩效观念不强的现象,一是因为预算绩效管理并没有引起行政事业单位高层领导的重视,因此很难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二是预算绩效管理触碰了很多其他兄弟单位的切身利益,导致财政与其他部门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甚至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出来后还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实际开展中会受到很多阻碍;三是这项工作做多做少都一样,还易于得罪人,碍于“轮流坐庄”的不良风气,并没有将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在作用发挥出来。

(二)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包含目标申报、单位自评、运行监控、重点评价、结果运用与反馈、预算公开、有效问责等多个方面。现实中,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侧重于重点绩效评价这一块,在其他方面没有涉及或者只是蜻蜓点水。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预算绩效目标申报环节,没法制定量化、可行的个性指标,无法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来设置项目绩效目标和部门整体绩效目标;2.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对项目绩效目标开展绩效监控,没法及时了解项目管理情况和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3.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重视自评,把所有的项目都交给第三方中介机构开展重点评价,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内部监控作用。

(三)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不合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没有根据行业、领域来设定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另一方面针对已设定的指标没有进行细化、量化,导致绩效评价结果有失公允,不能服众;另外,没有将项目绩效个性指标与项目属性等相匹配,导致预算绩效评价效果欠佳。

(四)忽视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与反馈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重视评价结果的运用及反馈,一是碍于情面,没有依据政策规定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及时公开公示;二是没有对绩效评价结果不好的项目的项目主管单位进行问责,没有将评价结果纳入行政事业单位年度目标考核任务中;三是没有将绩效评价发现的项目效益不佳、预算执行力度不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项目来年预算进行削减或取消;四是没有对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绩效评价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五、长沙市预算绩效管理实践

在中央、省相关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与细则落地后,长沙市于2015年出台《关于印发<长沙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长财绩〔2015〕2号),依据政策导向,紧跟新时代步伐,在全市推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定期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培训会议长沙市每年都会聘请专业事务所或者省里面的预算绩效管理专家,来市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政策解读,要求与该项工作相关联的各级预算绩效管理专员和领导,以及参与长沙市预算绩效评价事项的事务所都必须参加,培训后还要组织考试,并将考试结果进行公开公示,以此来及时传达政策要求,加强开展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预算绩效意识和预算绩效管理专业水准,进而高效推进整个长沙市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工作稳步前进。

(二)运用招投标政府采购手段优中择优第三方中介机构长沙市财政局在湖南省政府采购网上对本市预算绩效管理中介服务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通过对所投标中介机构多方综合考量,精选25家事务所入选长沙市预算绩效管理中介机构库,并且该库有效期只有3年,到期后重新刷选,进一步优化了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的中介机构专家队伍。

(三)成立预算绩效评价专家组统一评审绩效目标申报表长沙市每年都会聘请本市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里的中介机构,对与当年预算同步申报的预算绩效目标表开展统一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通报,督促各部门单位据实填报绩效目标表,确保绩效目标可操作性,促使该项目可持续发展。

(四)运用信息化手段来高效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长沙市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结合长沙市体制特点,开发了一套长沙市预算绩效管理系统。该系统大部分的版块都已稳定有序运行多年,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面规范透明。

(五)高度重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长沙市财政局为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向长沙市政府请示,将全部财政年度绩效评价单位的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纳入长沙市委市政府绩效考核范畴,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同时要求长沙各区县(市)党委政府也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业务。

六、湖南湘江新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新探索

湖南湘江新区作为我国中部第一个新区,省直管市代管,结合新区的特性,在长沙市组织领导下,积极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为湘江新区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加强湘江新区部门领导绩效预算的重视程度湘江新区加强各部门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将本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成效,纳入湘江新区对各部门单位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只有将该项业务开展情况与各部门单位负责人自身利益挂钩,才能有效发挥绩效预算的内在价值。

(二)完善湘江新区预算绩效管理流程预算绩效管理是包括多环节管理流程的,湘江新区开发欠缺的管理流程,并针对已开发的管理流程完善优化。一是要求申报绩效目标表,湘江新区各预算部门单位绩效目标表与年初预算同步申报;二是加强绩效监控管理,湘江新区各预算单位、平台公司要对重大政策、项目绩效实施跟踪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三)健全湘江新区预算绩效评价标准体系湘江新区作为功能型新区,承担着特殊的使命,统筹着多方产业链、重大项目、民生资金、扶贫救济等多方资金,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湘江新区根据各项目本身属性,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制定科学合理、可细化量化、动态可调的核心指标体系。

(四)多维度确保湘江新区预算绩效评价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为确保第三方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价结果公允、重点评价报告有质量,以及该项工作可持续进行,湘江新区从多个角度对重点评价工作来把关。一是审核事务所依据项目特点对应制定的项目个性指标,并要求事务所在项目评价过程中动态调整个性指标,确保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二是要求事务所在报告定稿前与被评价项目主管单位多次沟通反馈,确保重点评价报告中所反馈问题的有效性;三是每年对参与重点评价的事务所从多维度进行考核,针对重点评价服务考核分数为“优”的单位,来年优先合作,有效的激励第三方参与重点绩效评价工作中来。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讨

一、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它可以把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更加的科学和规范,对原有的预算管理机制起到完善作用,大大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管理时的执行度,但是其在实际操作和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的效果。

(一)认识不透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用预算绩效管理的时间较短,在执行力上实际经验也不足,因此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在运行中不太完善,再加上相关领导仅仅关注局部利益,对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认识粗浅,重视不足,预算绩效管理常常被忽视。预算绩效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加紧对这一知识的学习,并且全员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工作中。

(二)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约束机制

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约束机制,而考核机制的缺乏使得预算管理没有监控和约束,因此预算绩效管理在很多情况下只是流于形式,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人员的消极做工和敷衍做工也最终使得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难以保证。

(三)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执行力度低

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帮助财政资金运行和预算管理效益最大化,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全部过程、各个环节。在具体执行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中,部分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因此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执行的各个环节中也难以做到积极执行任务配合工作,最终的所得到的结果自然达不到预期期望效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提到的一系列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

(一)对工作人员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培训

由于预算绩效管理体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实施不久,工作人员对其认识缺乏,因此单位内应当定期举办关于预算绩效管理内容的培训会,培训对象因为全体领导及员工,使单位内部全体人员认识该体制、重视该体制,将“问效必问责,问责效为先”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植根于每个人心中。

(二)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感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具备职业责任感可以切实帮助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的实施,领导是预算绩效管理体制实施的推动者,其认识水平、管理理念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决策及执行结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其优越性和科学性,提高推行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的责任感,从而使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工作人员也应当提高职业责任感,这样才能具备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体制在各环节的有效执行,使整个预算绩效体制具有存在的意义。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的顺利实施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在各个环节完美执行工作任务,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度越强,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也就越能发挥出其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其对预算管理体制的认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从而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执行力。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需具备工作自觉性,自觉主动地学习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知识,从而在工作中为单位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避免因为专业知识缺乏而影响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的推行。

(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

要想推动预算管理体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施,就必须努力对该制度进行完善,加快其建设步伐,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其发展方向、基本目标和工作任务。与此同时,还要明确预算绩效管理方法,设定绩效目标并且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对预算绩效进行监控,对绩效结果进行评价,将评价所反馈的结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各个阶段。制定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部流程,制订操作细则、明确各相关机构和人员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职责,健全协调机制。

(五)落实预算绩效管理责任

落实绩效管理责任,体现“谁使用、谁负责”。对预算绩效进行约束以及激励,将最终所获得的绩效结果和预算安排以及相关政策进行关联,鼓励高绩效行为。加强绩效监督问责,充分发挥人大、审计等机关的职能作用,对预算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及绩效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机制。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篇5

关键词: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以支出结果为导向,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加强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对于提高全民健身、奥运争光等体育项目管理工作水平,更好的发挥体育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一、体育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体育专项资金的规模和资金使用的社会影响日益增加,对体育事业单位管好用好体育专项资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强调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成本,关注体育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着力通过构建具有体育行业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树立用钱问效、无效问责的管理理念,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体育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和体育项目管理效率的目的。

(二)是财政部门对体育事业单位的工作要求

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财政部制定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规划要求,2013年起财政部开展中央部门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试点;2014年起各级财政部门对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对下属单位都开展部门(单位)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试点。同时要求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此规定对体育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三)是深入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提出加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体育事业单位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必须树立绩效管理理念,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把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全过程,实现体育项目成本最低化、效率最优化、绩效最大化,提高体育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绩效目标管理

在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中,可根据行业特点,分别针对不同类型项目设定个性预算绩效目标。如,全民健身项目可重点从群众参与程度,体育场馆综合利用效率,全民健康指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专项资金支出效果。奥运争光项目可着重从国内外重大赛事成绩,优秀运动队伍建设,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来评价。

各运动项目管理部门按照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测算资金需求,编制预算绩效总体目标以及年度分解目标,同时要注意保持项目年度分解目标的连贯性。

财务部门要注意对各项目绩效目标的设定进行协调,着重建立绩效目标管理横向协同机制,整合单位资源。同时,财务部门与专家小组要重点审核绩效目标与部门职能的相关性、绩效目标的实现所采取措施的可行性、实现绩效目标所需资金的合理性等。

(二)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

单位财务部门要定期收集、分析绩效运行信息,跟踪管理绩效目标运行情况,发现预算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要及时通知运动项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在资金核算中,财务部门要对照绩效目标,严把专项资金使用关口,确保专款专用。对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资金支出,如体育器材,大宗体育科研营养品采购等,要严格依照有关规定,依法实施政府采购。项目负责单位要积极配合。

(三)绩效评价实施管理

单位财务部门是绩效评价负责部门,在项目完成后,按照规定程序组织对项目绩效实施评价,必要时可引入第三方,完善评价方式方法。在评价过程中,运动项目管理部门首先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自评,对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执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作出评价。财务部门、监察部门以及专家小组要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核,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

此外,财务部门要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加强绩效指标研究设计,不断完善

效指标体系,形成符合体育行业特点,突出本单位运动项目绩效特色,细化、量化的绩效指标。

(四)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管理

单位财务部门在绩效评价结果得到财政部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后,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单位项目管理部门,要求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运动项目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支出责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指导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优化资源配置。

三、体育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体育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实践时间较短,理论研究不足,加之体育行业本身的一些实际情况,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还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一)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树立

目前,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比较缺乏内部动力,主要是财务部门对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较为积极,项目负责单位对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还不够,“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还比较严重,与财务部门往往缺乏有效沟通,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对此,单位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单位内网、文件等形式,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增强全员预算绩效意识;采用聘请专家、单位内部理论学习等方式,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与项目管理部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在预算安排中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建立激励机制。

(二)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对于体育事业单位来说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适应本行业、本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也缺乏系统的、细化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来保障工作的开展。这都不利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对此,财务部门可以结合单位特点,结合实际总结经验,在财政部预算绩效管理的框架体系内,逐步建立绩效目标管理、跟踪监控管理、评价实施管理、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等不同环节的配套专项制度,建立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协调机制,从而逐步建立适应体育事业单位工作需要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三)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体育事业单位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绩效指标的设定上,偏重于强调经济效益绩效,设置指标权重多以经济性指标为主,未能充分体现体育行业社会效益作用的发挥。同时评价方法比较单一,以定性考评为主,缺乏历史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分析测评,评价结果难免随意性和片面性。

对此,建议单位财务部门与运动项目管理部门在研究设定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时,在设立资金到位率、预算执行率等经济性指标之外,应充分考虑到体育运动项目的特殊性,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设定个性化的评价指标。如,在运动项目训练场馆建设项目中,设定群众体育活动场馆使用率、场馆开放时间、场馆对外开放使用人数等绩效指标。全民健身项目中设定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情况评估指标,奥运争光项目中设定国内外赛事成绩、运动梯队建设情况等指标。同时,合理设置绩效指标权重分值,构建体现体育行业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各绩效评价项目指标体系的共建共享。

(四)专业的绩效管理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预算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金量高,要求其从业人员是既要熟悉财政财务专业知识,又要懂得体育运动项目管理,同时擅长综合信息处理的复合型专家型人才。目前这种人才在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都十分匮乏,在体育事业单位更是制约这项工作开展的瓶颈因素。

对此,建议进一步加强体育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专门人才培养,可以通过增加专门人员重点培养,财务人员到运动项目管理部门轮岗交流,引进专业人才等多种形式,充实绩效评价队伍,为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五)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申请、论证、审核等环节,贯穿预算全部过程。对于预算目标基础信息和绩效结果应用分析信息的处理量十分巨大,且具有特殊性,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其需求,使得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也受到影响。

对此,建议在现有的会计核算软件中增加项目库管理模块,增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查询功能,能够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和财务信

息进行实时监控和测算,及时发出提示。同时,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各项目绩效评价信息共享和横向对比分析。

总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需要体育事业单位不断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特点,加强理论探索和工作实践,落实财政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先德.预算绩效管理要抓住六大关键点[j].中国财政,2013年(7):38-40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对策措施

随着我国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财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强预算资金的管理,特别是预算资金的绩效管理,已成为全面预算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不是单一的行为过程,而是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预算绩效评价和评价结果运用、预算公开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强调预算资金的责任和效果,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从而真正进入以绩效论“英雄”的科学管理轨道。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一)合理配置有限的财政拨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体系,预算管理只有充分注重绩效,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预算管理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对于资金的全面管理,一方面财政部门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把有限的资金调配好,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由于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然而,国家的财政支出能力是有限的,远不能满足各个单位的需求。单位借助预算的方式,认真规划分析各年度发展目标,可以将有限的资金给予最需要的部门或项目。这样就能使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避免浪费,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也增强了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的自我约束力,提高了使用效率。

(二)有利于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建设高效、责任、透明、公开职能的重要内容。在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中,每年的财政支出要与取得的产出或成效挂钩,上一年的表现会影响下一年的预算安排。“谁支出谁负责”的基本原则,使预算资金的申请变得谨慎,从而增强责任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把预算管理各个环节融入绩效理念,通过量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将预算单位的活动控制在实现预定的目标范围内,促使其加强自身的管理和改革,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大大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强调目标管理。目标实际上就是预期结果,预算管理要围绕目标进行,事前设定目标,事中跟踪监控目标,事后评价目标完成情况。将结果前置作为预算编制的内容,明确将绩效目标作为各预算部门编制预算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本身就是突出绩效预算的核心“结果导向”的理念。

(二)、贯穿预算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要贯穿预算活动整个过程,由目标导向,编制依据,执行关注,监督评价,结果审查重点,预算公开,结果应用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和目标确定环节,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环,实现预算全流程覆盖,使得预算绩效管理在各个环节均有所体现,推进预算良性循环。

2.1预算编制阶段,预算单位不仅要考虑年度工作计划,还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结合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申报绩效目标,目标实际上就是预期结果,将结果前置作为预算编制的内容,本身就是突出绩效预算的核心,从而提高预算资金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财务、审计、业务等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以设定的绩效目标为依据,规范申请预算。

2.2预算执行阶段,建立预算绩效执行情况分析机制和监督管理的动态监控机制,进行事中控制,防患于未然。预算指标一经下达,就具有权威性、指令性和约束力,因此在预算执行这一环节中,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和数据并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分析,编制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重点强化项目绩效目标落实情况、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安排的动态监督,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2.3预算评价阶段,绩效评价管理阶段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运用高效可持续的绩效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定期编制预算绩效报告,将实际取得的绩效与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如未实现绩效目标,须说明理由,并分析整改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采取矫正措施。

2.4预算评价结果应用阶段,通过绩效评价报告,财政部门一方面要将绩效与部门预算挂钩,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对于绩效较佳的单位给予奖励,加大支持力度;对绩效较低的单位,以后申报的预算要严格控制,及时调整效率较低以及资金花费超标的预算项目,将资金用于效果较好的项目上,使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分配中得到充分应用。另一方面,及时进行预算绩效通报,提出包括提高预算绩效的意见和建议,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预算具体执行单位,要求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查找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完善制度,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提升管理水平。

(三)、完善绩效问责制度

通过绩效考核,成立约束和激励机制,本着“谁用款、谁负责、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对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未能达到绩效管理目标或应有效果的预算单位及其责任人实行绩效问责,促使其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事事,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并与责任人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真正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的威慑力。

(四)、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篇7

虽然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的财政预算进步,但是因为预算绩效管理自身的理论发展,还有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这仍然会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运用带来一些难度:

(1)绩效指标的设计具备一定的难度。

(2)对预算绩效评价的实行比较难。

(3)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应用很难。绩效考核的机制欠缺系统性。当前的许多企业进行的绩效考核都是只有员工的绩效考核,但是欠缺对部门的绩效以及组织的绩效进行考核,这样不能够促进部门绩效的提升以及战略组织目标的达成。欠缺对工作分析的重视。进行工作分析是整个绩效考核体制之中极其关键的环节,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工作分析才可以保证绩效考评能够更好地发展。在整个绩效考核的体制之中若是缺乏对工作的分析,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考核的工作基础。进行绩效考评的人较为单一,自身的信息面又比较窄。进行绩效考评的人一直都是全部员工的直接主管,但是因为单人无法完成对象信息的获取,就需要在在信息存在不对称的状况之下,那些单个的考核者无法找到客观靠谱的结果。与此同时,也会造成绩效考核丧失最初的出发点。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进行运用的一些建议

(一)在预算进行编制的阶段

在预算的编制阶段,不仅仅要对预算的资金进行较为合理科学的安排,还要对整个绩效指标的评价体系进行确定,同时对绩效评价指标的要求则要越详细越好。因为预算的编制阶段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始,较为传统的预算管理工作就会特别关注每一项资金的金额以及它的去向,同时也要对每一项的成本以及费用进行合理详细的计划。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则要重视对绩效及其目标的管理,即为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定去确保预算每一个阶段的评价与反馈,促使有关的单位能够做出有效的改善。在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确定的整个工作过程之中一定要先去设定几个比较大的考评内容,再对每一个内容下设出比较详实的评价指标。故而在进行绩效指标的设计过程之时一定要遵循下面的“四原则”:对于每一个指标都需要用在评价每一项内容的不同方面上,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则是对这一些评价指标进行总的概括。这些指标一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体之后,必须要确保能对预算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而且一定要确保每一项指标相互不会重复,不互相矛盾。在对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设置之时一定要保证能够统一。这也就意味着要确保每一个指标都可以转换成为一种加总求和,能够互相进行比较的数值格式。故而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搜集之时,这些数据在开始能够使用分数、小数或是对数的格式,但是在进行指标的比较之时,一定要对该数据实行归一化的处理。在对权值进行设置之时一定要确保它的合理科学。指标值一直是指的该行政事业单位在那一项指标之下所得到的分数,而权值则是指的在全部的指标体系之中这一项的指标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故而在进行权值的设计时一定要确保每一项的指标权值都是1,指标要比重要的权值大。必须设置一定的标杆,并且要对其进行比较。只是单纯的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实行考核但是不去比较其标准,这是十分不科学的。故而对该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设置的时候,一定要将每一指标的最优值都计算出来,抑或将该行业里面最优的水平作为它的标杆。

(二)在预算进行执行的阶段

在预算的执行阶段一定要建立一个较完善的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制度,而且要确保对绩效的运行信息以及数据及时地采集搜索,同时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加以分析,对于绩效目标目前的运行状况也要实行跟踪管理以及督促检查,要确保绩效目标能够顺利地实现。在传统的预算执行过程之中,一直都是严格地依照预算的编制对资金进行分配的。但是预算是具备一定风险的,故而在预算的编制阶段只能对每一项的活动时间以及资金需求进行处理,确保有一个较为科学的数据信息,但由于现实的工作环境一直都是在变化的,这使得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之中十分有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原来的编制存在一些偏差。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就必须要对预算的执行阶段进行监督与有效控制。对预算的绩效进行跟踪监控主要有下面几点:由于对绩效进行跟踪监控属于事中控制,但是这将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提前了一步,但这是整个执行过程之中的一手数据,一定要尽早对这一部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加以分析,进一步了解该预算执行之中的实际效果,并将结果反映给有关的责任部门。在进行数据的采集时一定要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数据要源于现实,预算资金花费的账物与原始数据必须保持一致。在进行跟踪监控的工作时,一定要有合理的工作流程以及制度,要遵从工作的原则。同时要确保跟踪监控的工作职责以及目的。

(三)在预算进行评价的阶段

在预算的评价阶段一定要与绩效的评价工作相互结合,要对绩效评价的内容进行强化,确保发挥出绩效评价在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中最为基础的作用,同时要将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到对下一年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导之中。需要确保双方的意见与建议一致,这样预算绩效评价的工作才会顺利的进展,才可以进一步确保该预算绩效评价的工作比较准确、比较安全。此外,还需要把对预算评价的结果真实地向被评价单位反映。这样被评价的单位才可以依据真实的数据,对与实际运用中不相适应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篇8

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会影响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但是,许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针对这种现象,事业单位领导层、管理层以及绩效考核人员应该转变观念,充分地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可靠参考。

1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将绩效管理运用于预算管理的模式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还处在探索阶段,加上事业单位领导和员工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还没有形成较为深刻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对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缺乏创新和科学的改革观念,导致绩效管理理念没有真正融入预算管理模式中。由于事业单位管理者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在管理工作中无法运用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来解决工作难点,制约了预算绩效管理功能的发挥。

1.2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预算绩效管理包含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的制订、绩效的考核与评价及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等多项内容,绩效考核与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现阶段,我国许多的事业单位并没有制订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目标的设定错位,并没摆脱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仍然注重预算支出和收入方面,对预算自己就能使用效率和产出结果的评价缺乏重视,这种制定目标的方式导致预算绩效考核与评价的效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方式过于单一,造成对预算绩效结果评价缺乏全面性和综合性。另外,现有的预算绩效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的设置存在不科学性也影响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1.3绩效考核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

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能够将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反馈,使相关部门能够根据结果反映的问题进行预算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的调整,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绩效考核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成为现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主要难题。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奖惩制度不完善,也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使得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对员工的激励性与约束性降低,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质量。

2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完善策略

2.1强化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对预算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除绩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外,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性,树立争取的绩效管理观念。首先,应该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创建具有导向性的绩效管理文化,端正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思想认识,逐渐改变传统的预算管理观念;其次,各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培训,提高其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从而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2.2完善管理机制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机制,首先要将项目的前期论证与绩效评价进行结合,实现项目决策前管理,优化项目库管理,提升项目编制质量,从而有效提升预算编制水平。其次要对预算管理的工作计划进行完善,保证绩效考核结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

2.3充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

充分利用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的结果有助于促进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避免管理问题或管理漏洞的出现,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优化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

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完善其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评价及反馈制度,及时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将考核结果充分应用到管理过程中。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和问责机制,增强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的激励性,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结果的约束效能。

2.4完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一切活动的依据,尤其是财务方面,其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条令。完善的法律法规有助于推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也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因此,为了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必须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国家的财务部门和法律部门要对现有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结合国外先进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对其进行补充完善。除此之外,各事业单位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创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预算绩效管理约束机制。

3结语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篇9

关键词:科技馆类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核心三步骤;实例探析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29-03

2015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新《预算法》6次提及预算绩效,将事业单位绩效导向纳入了预算管理实践操作的闭环管理中。在绩效导向预算管理纳入法规的初期,事业单位还存在“重编制、轻执行”“少目标、缺考评”的实际问题。现以科技馆类事业单位绩效导向预算管理实例操作为例,对预算绩效的过程管理进行探析。

一、科技馆类事业单位现状和预算绩效管理总体思路

(一)科技馆类事业单位现状

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全国范围内有106所省、市科技馆于2015年5月16日前实行了全免费,免费后所需资金缺口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财政性资金的大力投入,对资金产出结果的分析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各省市科技馆类事业单位预算绩效刚起步,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少预算绩效目标

科技馆类事业单位大多是公益类事业单位,资金费用依靠财政全额拨款,资金预算未强制要求编制绩效目标,单位内部也少有对应的预算绩效目标,还没有形成绩效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没有客观有效地设定中央和地方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的目标要求,单位预算资金的管理形成了“管进不管出”的情况。

2.缺预算绩效管理

无绩效目标,无目标跟踪,无法谈及预算绩效管理。科技馆类事业单位在日常预算执行中,无责任部门对绩效数据进行统计,季度或年中无法跟随目标进行预算调整,年终或下年初更无法为绩效目标提供基础数据,预算绩效日常管理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3.轻预算绩效评价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以及单位内部没有形成考评机制,科技馆类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投入后,是否充分发挥了科学普及的功能,观众游客对提供的公共科普服务是否满意,缺少客观有效的绩效评价,也未进行相应的奖惩。

(二)预算绩效管理总体思路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是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绩效的概念,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反馈的全过程。

科技馆类事业单位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典型代表,预算绩效管理即是根据科技馆发展的远景规划,在财政和主管部门核定的目标下,评价考核,并反馈应用调整绩效目标的过程管理。根据工作实践经验,笔者认为科技馆类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应以“目标―考核”为导向,在预算绩效管理的环节中强调三步核心步骤:目标设定、绩效评价、绩效反馈动因支撑,即以绩效目标为基础、以绩效评价为保障、以绩效反馈动因支撑为优化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实例说明详见下图,下文也将层层分解探析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应用。

二、设定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绩效目标是被评价对象使用财政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需纳入部门预算编制。

目标设定是科技馆类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核心步骤的第一步(详见上图)。实际工作中,科技馆类事业单位在设定目标时,根据项目名称和资金制度,设置项目绩效总体目标,再根据提供科普服务的质量、数量、效果上进行定性定量设定。在产出指标方面可设定“全年开馆天数”“举办科普活动次数”的指标;在效益指标方面可设定“展览展品完好率”“全年参观人流量”的指标;在满意度指标方面可设定“参观观众满意度”的目标。再对绩效目标设置刚性标准:按照除去每周闭馆和特定闭馆时间,全年可设置“全年开馆天数”大于316天;按照平均每月开展科普活动次数大于2次,可设置全年“举办科普活动次数”大于24次;再按照历史同期数据较高水平可设置“展览展品完好率”大于95%,“全年参观人流量”大于120万人次,“参观观众满意度”大于80%。以上五方面的目标设置和标准,将上报财政和主管部门,经审核后严格执行,并作为财政和主管部门对科技馆的考核依据,更是科技馆内部考核的重要指标。

三、编制预算和执行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心

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管理不是笔者提及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步骤,但在实际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预算绩效编制

绩效目标的设定,让预算编制不同于以往年度的预算编制。科技馆类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的编制可分为收入和支出的全口径预算。收入预算包含已核定的财政资金,以及少量科普影院等项目收入;支出预算除了定额的基本支出,还包含场馆水电能耗支出、展品维修维护、科普活动等费用的项目支出。

针对绩效目标,特别要考虑“全年开放天数”“展览展品完好率”“举办科普活动次数”达到目标所需费用的支出。最后根据部门和馆预算审核的“两上两下”金额上报主管和财政部门,再根据市财政审核的“两上两下”预算金额,按照达到指标所需费用的轻重缓急排序安排使用预算资金。

(二)预算绩效执行管理

预算日常的执行管理是根据绩效目标进行过程跟踪管理。建议引入预算管理系统,将预算目标建立模型,并入信息系统中。不再使用手工或者excel统计录入增加或者减少的资金额度,以计算预算指标。如设定全年科普活动次数为24次,活动部门每次在预算信息系统中申请资金,馆领导和财务人员可实时看到全年累计开展了多少次活动、经费使用情况,目标达成情况百分比,在季度或者年中可根据信息系统数据判断,为达全年目标是否需要调整下半年的经费。

四、内部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

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是预算绩效管理核心步骤的第二步(详见上图),是预算绩效成败的重中之重。

科技馆类事业单位内部将已核定的绩效目标作为刚性目标,层层分解到部门,落实绩效目标。按照部门职责,将指标分解责任部门为涉及直接面对观众的展览教育部门和观众服务部门、涉及活动的教育活动部门、涉及展品的展览技术部门等。再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参观观众满意度”、以“电子自动统计设备”的方式统计“全年参观人流量”、以“预算信息系统”的方式统计“举办科普活动次数”、以“财务预算人员”统计的方式计算“展览展品完好率”、“全年开馆天数”。分季度进行考核,将考核的结果形成绩效报告,以便下半年或者下年初预算指标的制定或调整。绩效评价要客观公正,严肃执行,形成绩效评价的制度管理,不让绩效目标形同“摆设”,未发挥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五、绩效反馈的动因支撑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

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应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制度,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的重要依据,优化资源配置。绩效反馈报告中的目标是否能达成,目标评价是否有效,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的动因分析至关重要。

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的动因支撑是预算绩效管理核心步骤的第三步(详见上图),预算绩效管理最终动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动因是内部绩效评价的反馈应用与人员奖惩配套挂钩。预算情况即经费使用情况,可核定工作完成情况,更可推测单位人员工作情况。目标的达成最终要落实到人。预算绩效如何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被动变为主动是需要特别强调的。将预算绩效考核情况和人员的职务升降、职称认定、年度评优等人力政策挂钩,才能真正落实绩效目标,推动单位人员主动作为、自发工作。另一方面动因是外部绩效评价反馈结果和财政拨款金额挂钩。财政和主管部门可聘请专家或者中介机构对科技馆绩效目标进行评价,要求科技馆对未达到的指标进行整改,未整改的可以调减相应财政拨款,打破科技馆类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管进不管出”的情形。

至此,科技馆类事业单位从目标设定到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再到反馈应用至人员的奖惩或者财政资金的调增或调减,才达成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根据实践工作经验,科技馆类事业单位一般3年编制一次零基预算,平常年以增量预算为主,每半年调整一次年初预算,预算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预算为管理的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不只是预算,“超越预算”“升华预算”才是预算管理的灵魂。借助预算绩效管理进行事前安排和计划,各部门充分沟通协调,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考核控制,达到战略目标,让财政资金发挥效益,为社会提供优质优良的公共服务产品,才是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14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14.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篇1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考核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施行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实现成本有效控制与资源的高效利用,规避违规行为,推动单位的廉政建设,合理运用财政资金,可尽快实现经济效益目标。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展开,能够帮助单位合理评估工作业务,以此作为工作内容调整与管理步骤优化的重要依据。协同展开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评价的工作,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更利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稳中求进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展开,能够加强对单位内部的资源整合优化与合理配置,尽快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行政事业单位需迎合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与管理目标,合理展开预算管理工作,通过成本管控,以高效实施单位的社会服务职能与社会效益。在预算管理工作中,需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工作,放大管理工作的层次性与差异性等特征,以满足各部门的发展需求。行政事业单位展开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充分评估年度业务与财务活动情况,分析预算管理等工作的成果,明确各工作环节中问题,并及时反馈评估分析结果,以此作为管理制度与体系及流程的整改依据,更利于发挥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作用价值。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1.体系建立不科学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展开,应当贯彻透明与公开等原则。需根据自身的运营情况,合理制定预算管理体系及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及评价机制,确保单位业务有序展开。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展开不重视,在体系与机制建设中,尚未贯穿公平的理念,导致体系结构混乱与评价标准不合理,不利于员工执行力与部门参与积极性的提升,与预算管理及评价体系的建立初衷相悖。

2.指标不合理

预算管理能够确保单位的资金科学运营,在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时,也应当贯穿提升资金运营科学性的目的,合理拟定资金运营方案,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但实际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想观念滞后,对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工作不重视,考核指标的设立缺乏科学性,主观随意性的设定指标,导致考核标准与体系的执行效果不尽理想,直接影响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与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作用发挥以及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3.监督工作不到位

资金运营离不开严格的管控,唯有将资金的运营支出控制在监管范围内,才能尽快实现效益目标。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虽然不以利润为目的,但也需加强对资金的管控,实现社会职能的规范履行。但大部分单位的预算管理监督体系尚未成型,不利于发挥监督资金运营问题的作用价值,无法提高员工配合与支持预算管理及绩效评价工作的积极性,资金的监管不到位,易出现违规等资金使用行为。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紧跟时展步伐,加强自身思想观念与职责理念的转变,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学习《预算法》等法律条款,提高对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认知度,实现各条款在各部门间的深入推进,切实起到上行下效的目的。在领导的指引下,定期展开全员参与的研讨会等活动,调查员工对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了解情况,通过培训与宣传等途径,切实提升各部门员工的责任感,促使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快速成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展开复杂繁琐,未达到较高的工作标准要求,还需加强对工作细节的把控。同时提高的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夯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展开的保障基础。首先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员工对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展开的重视程度,营造人人了解与支持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展开的良好氛围。其次不断调整与优化对接流程,根据实际的对接工作,合理制定预算编制流程,围绕制度规定与工作标准要求,不断强化预算对接的成效。预算编制工作的构成要素较多,需各部门加强协作,通过各部门的有效沟通,确保预算工作顺利展开,减少工作中的失误等情况。为加速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转型进程,发挥体系与机制的作用价值,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施行层次性与差异性及针对性的考评制度,从单位的整体状况看待员工的工作成效,提高员工对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重视度,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积极参与考评等活动。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与体系中的绩效规定,不断完善激励奖惩与责任约束等制度,奖励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惩罚出现项目支出纰漏的个人或部门,端正工作人员的资金管控行为与态度,并加强对单位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的认识。在绩效评价工作中,加强部门绩效评价方式的创新,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评价工作的精细度,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与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奖惩激励措施,发挥优秀员工的榜样示范作用,督促员工自主完成岗位职责,并自主规范工作的思想行为。

2.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在拟定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时,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照搬照用,需本着科学导向的原则根据实际需求与具体职能,合理建立考核评价指标,设立有利于本单位管理的体系,确保体系标准的可行性[1]。预算管理需依据立项可行性与方案可操作性及预算编制合理性等要求,自行评价与审核本单位及本部门的拟申报项目,确保预算编制与执行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工作顺利展开,以确保单位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及时评估预算执行后的情况,分析资金效益与资金使用情况,为后续的预算工作展开提供经验参照,以实现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实践经验总结,不断调整预算绩效编制,促使财务部门的作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在财务部门的主导下,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通过头脑风暴与献计献策等方式,协同制定预算编制。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规定的细化,加强对资金流动情况的监管把控,列出各项目的支出情况。定期展开综合管理工作,切实发挥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作用。为实现既定体系的严格执行,财政部门应当加大预算审核新增的政策与项目,合理分析项目相关的资金,加强对立项可行性与投入经济性等方面的论证。本着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的原则,提前发现存在与潜在的资金风险因素,制定各种应急措施,积极应对拟定项目支出的变动情况,减少对资金支付的影响。加强财务与业务等部门的联系,加强统筹规划,围绕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项目的支出时间与金额。

3.加大监管力度

根据花钱必问效与无效必问责的要求,规范建立单位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财政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设立并完善监管体制。设立独立的考评与执行等部门,确定监管人员的目标与责任,对监管人员施行考评制度,使其考察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评价体系的落实情况。监管人员及时发现潜在的体系执行问题,并以报告的形式,将项目支出问题上报给部门领导,追究问题项目的责任人,通过惩罚措施,起到以儆效尤的目的。引入社会各界的外部资源,实现对单位预算情况的外部监督,提高单位预算情况的透明度,接受大众的监督与意见指导,不断提高单位的规范管理水平[2]。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评价工作相对繁琐,涉及到内部的财务与非财务性质的工作,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与压力较大。随着单位业务数量的增加,财务工作内容随之积累,工作失误率随之增大。要想优化处理绩效评价工作,还需工作人员加强把控单位经营内容,同时记录与审查单位内部的工作情况,促使单位内部的管理机制逐步创新。需紧跟时展步伐,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与绩效考核评价工作有序进行。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应当注重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灵活运用基于现代科技搭建的信息分享平台,将财务与非财务数据上传至平台,实现单位信息的统筹管理,为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与绩效考核评价工作展开提供价值信息参照。尤其是在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工作中,可以利用信息化处理平台及时记录与处理工作内容,确保基础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及真实性。单位需利用信息平台规范展开模块化工作,分类处理与审核平台上的信息,确保财务与非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完整性,防止出现信息混淆与丢失等情况。利用信息平台,能够及时处理预算管理工作中的数据,确保了信息处理效率,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受网络的开放性等特征影响,信息的安全性问题不能忽视,还需采取涉及权限与数据加密等措施,提高信息平台中数据的安全性。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多种公共服务职责,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背景下,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关注度提高,同时对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单位需在体系建设与监督等方面加强创新,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策生.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评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9(29):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