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十篇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十篇

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7:30

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篇1

水土保持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自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水土保持事业走上了依法行政的道路。在新的形势下,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于今年3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它的颁布实施是水利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它为水土保持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旨在组织动员全省各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以下简称新法),着力落实新水土保持法各项规定,为下一步我省将出台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打下良好的基础,推动我省水土保持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刚才,李学红同志代表我厅向会议作了全省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汇报;会上,大家也就如何学习贯彻好新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在,我就新法的贯彻落实再讲几点意见。

一、我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协作下,我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构建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制定了《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出台了配套文件。全省110个水土保持行政管理机构,约1400名专职执法人员。同时形成了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体系。二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成效显著。现全省年审批水土保持方案近两千个,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大幅提高;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取得成效,监督执法能力提升取得成效。三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为我国的一面旗帜。我省先后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国家农发水保项目工程、国债资金水保重点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崩岗治理工程等5大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270万公顷。四是水土保持科技硕果累累。我省先后承担完成了60多项水土保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部级、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建立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基地5个。

二、深刻认识实施新《水土保持法》的重要意义

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与原法相比,强化了政府水土保持主体责任,强化了水土保持规划的法律地位、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制度、水土保持补偿制度、水土保持法律责任。它的颁布实施是水利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对我省进一步依法保护水土资源,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防灾减灾,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实施新法将有力促进水保理念更新。新法在立法宗旨上,强化了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观;在水保方针上,坚持预防为主的同时强调了保护优先和突出重点;在综合治理上,对水力侵蚀区提出了规范科学的治理路线;在规划上,凸显了法律地位,规定了分区防治战略,强调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和生态改善;更加注重依靠科学技术,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水平,提升防治质量和效益。因此,我省水土保持理念将进一步向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向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转变,将更加注重土保持工作的预防性、保护性和科学性。

第二,实施新法将有力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法进一步强化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坡耕地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提出了加快改善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当地群众粮食自给,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的建设目标。我省的贫困县首先是水土流失严重县,农村贫困人口多数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因此,我省要实现“中部崛起”和“绿色发展”,解决贫困县和贫困人口所在地区的水土流失成了首要措施。这些地区实现小康,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山区、丘陵区、革命老区、易灾地区的坡耕地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的力度,使我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工程、绿色工程和民生工程。

第三,实施新法将有力促进我省生态建设。新法强化了政府和部门责任和国家水土保持投入保障机制,明确国家加强对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引导和鼓励国内外单位和个人以投资、捐资,以及承包治理“四荒”等方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建立和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制度,多渠道筹集资金,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和投入保障。我省在生态上肩负着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两大重托,一是在生态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提升植被覆盖率;二是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但如果自然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治理,人为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控制,两大重托就得不到实现。因此,我省要在积极争取中央加大投入的同时,还要积极争取省各级财政加大投入,还要充分激活市场投入、生态补偿、生态修复和保护等机制,努力创建我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人水和谐的友好环境。

第四,实施新法将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法的实施,要求对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和生产建设项目实行更加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从根本上扭转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的行为和方式,有力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省农业、有色金属、建材业相对发达,又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因此,我省应当将农业、林业、水利、城市新区、工业园区、房地产业等开发建设活动全部纳入水土保持

行政许可,实行严格的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和水土保持竣工验收制度。各级政府要尽快依法划定并公告各生态保护区,在保护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和公平的生态补偿政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根本改变单纯追求经济、速度和规模的发展方式,通过严格的水土保持管理,科学配置水土资源,促进水土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我省开发建设项目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五,实施新法将有力促进水土保持依法行政。新法对水土流失防治管理职能和制度、管理对象和措施、法律义务和责任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确立了各级政府的水土保持领导职责,强化了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职责,规定了水土保持机构、人员水土保持监管权限,明确了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防治水土流失的职责和义务。为此,我省应建立和健全水土保持三大问责制,一是对水土保持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问责,法律责任首条就是对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不作为的问责。二是对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及其领导的问责。项目主管部门要深入了解新法,提高法治意识和生态意识,规范建设行为,尤其是领导要亲自抓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三是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问责。要积极宣传和争取各级政府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将水土保持考核指标列入各级年度考核和奖惩指标;要积极宣传和争取政府综合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履行职责,支持水保,共同营造我省水土保持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良好法治环境。

三、修订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迫在眉睫

原94版的《江西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与原上位法《水土保持法》一样已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现上位法已正式公布实施,修订《江西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就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省人大韩树艺委员已就修订实施办法在省第十一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提出第195号建议,省人大已将此建议作为今年重点督办事项;水利部也一再要求各省尽快修订地方实施办法。我厅正在积极筹备,争取早日向省政府、省人大提交修改草案。修订一部江西特色的地方实施《办法》,不但时机已经成熟,而且迫在眉睫。

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参与农户;金沙县

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识码:a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乌蒙山脉与娄山山脉的交汇处,属长江上游的乌江流域和赤水河流域。全县国土面积2528km2,辖26个乡镇、244个村(居、社区),总人口67.8万人(2012年)。金沙县全县均为山地,呈中山中深切割地貌,地形地貌复杂。金沙县气候温和,土壤类型多样,有利于农、林、牧、副业的发展。此外,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及煤炭资源储量巨大,也为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金沙县是贵州省首批经济强县,亦是中国西部百强县之一。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130.1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1.9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79元。

但是,由于金沙县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岩溶地貌分布广,人口快速增长导致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了农业、农村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鉴于此,金沙县于1989年被列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之后,便由金沙县水土保持办公室牵头,开展了历时20余年的“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2006年,还启动了“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治理工程”。系列工程的实施,有效遏制了全县境内的水土流失,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金沙县水土保持治理成效

根据2000年的调查数据,金沙县的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121.27k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44.4%。从实施“长治工程”和“世行贷款项目”至今,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9.78km2,投入资金1.10亿元。

一直以来,金沙县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耕地改梯田为重点,通过配套路、沟、池,形成坡面小型水利系统;通过栽种水土保持生态林、经济果木林,辅以种草、封禁治理、保土耕作等措施,工程、生物、农耕措施互补,形成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山、水、林、田、路、沟、池综合防治体系,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土能力,土地资源得到了高效的利用。

通过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的农业产值、人均年产值、人均年收入、粮食总产量等相比实施前均有明显提高。各乡镇也在依托水土保持措施带来的便利,大力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烤烟基地、杨梅园、茶叶园等,既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也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水土保持治理中的问题

水土保持措施需要长期发挥效果,因此对于措施尤其是植物措施的管护,某种意义上甚至比项目实施更重要。金沙县在水土保持治理中就得出了“三分治理,七分管护”的结论。长期以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主要是由水土保持办公室与项目所在乡镇联合实施,并与项目所在村、社区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人员及责任。而对于经济果木林一类的植物措施,则要求栽种的农户自行管理。

但是这样的方法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县水保办技术人员对多条小流域的回访检查也发现,一些地方的经果林由于气候原因和管护不当,果树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日常管理跟不上,苗木长势较差,有些地方甚至已经难觅其踪。

经过仔细分析,县水保办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果林需要一定的生长期,短时间内难以产生“眼见为实”的经济效益,因此很多村民种植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给苗木挖坑也要由县水保办及乡镇工作人员反复催促;其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公益项目,对其管护属于义务劳动性质,管护人员没有相应的报酬,因而积极性不高;再有,之前的治理模式中,植物措施尤其都是采用传统的分散、分户种植管理。由于年轻劳动力多在外面打工,留守家中的农户文化水平和精力有限,无法做到像苗木公司那样科学、规范的管护。因此,历年的水土保持工程实施之后,对于植物措施的管护一直是个难题。

3转变思路的探索

针对经果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县水保办也曾经尝试改变模式,与民间资本合作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关于这一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当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金沙县也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出台了相关方案,从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方式对“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资源进行治理开发引导群众,开展民营资源开发企业结合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对周边区域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开发。安底镇墓祥林经果林示范场、清池镇生态有机茶园基地、龙坝乡五官村杨梅基地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成。这类项目属于民间资本自行规划、实施、管护,县水保办等职能部门提供部分苗木、完善水系配套措施等。但对于传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中的植物措施的管护,仍需进一步寻找办法。

2009年初,在对世行贷款项目第3批小流域进行规划设计时,县水保办已经明确了两点思路:一是将过去分散种植、散户经营的模式更改为集中连片、统一管理的模式;二是考虑让农户在参与种植经果林时,从挖坑一直到挂果都能得到实惠。如此一来,农户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因为任何时候,只有利益才是最直接的动力。

县水保办技术人员在对世行贷款项目第3批小流域——石榴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地点源村乡石刘村进行实地调查时发现,当地一块小地名为“大坡林”的荒坡,面积较大,坡面仅有一些稀疏灌木,不仅存在水土流失,也毫无利用价值。倘若依照传统的思路规划种植水土保持林或者经果林,农户必然难以管护到位,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甚至苗木生长质量都会难以保证。为了不再重蹈覆辙,在征求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之后,县水保办与乡镇府工作人员、村干部一起走访项目区农户,了解农户参与项目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之后经过多方考察和协调,最终引进了贵州弘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大坡林建设茶叶基地。

4大坡林茶叶基地的实施成效

石刘村大坡林是一片面积多达100hm2的荒坡,坡度大都在15°以下,土壤为沙壤土,土层厚度在50cm以内。坡面仅分布一些稀疏灌木,植被覆盖率低于30%。根据测算,若就此继续抛荒,年土壤侵蚀量可超过2000t。同时,该区域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5.1℃,年降水量850~1360mm,气候条件较好,适应多种经济林木的生长。

县水保办与贵州弘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协议,公司经营模式为:引导相关农户利用自家土地入股,大面积栽种茶苗并雇佣农户统一管理;出资建厂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公司成熟的营销渠道,建立稳定的供销产业链,解决农户后顾之忧。至此,在茶苗整个生长期间,农户都能直接受益,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茶种方面,选择了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具有保健功效的福鼎白茶。清代名人周亮工的《闽小记》中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凉,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研究发现,白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人体免疫力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等作用。基于这样的药用价值,因此它的经济前景非常乐观。而且福鼎白茶全年生长期长达8个月,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耐旱亦耐寒,繁殖力强,压条、扦插发根容易,成活率高达95%以上。非常适宜于大坡林的自然环境。

项目初期规划种植了80hm2。由于进行了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种植,改变了传统的农户分散种植模式中经果林地块不方便配套水系工程的难题。在此期间,县水保办提供苗木和技术支持,并利用区域内有泉水出露的自然沟槽,修建小型蓄水山塘4个(蓄水量超过4000m3)用于茶苗浇灌;深埋式蓄水池两个用于茶场生活和茶叶加工用水。

从最终实施情况来看,大坡林茶叶基地的实施模式,杜绝了坡面原有的水土流失,解决了传统经果林项目中产生效益慢,保存率低的问题,得到了农户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此后,弘成公司通过多方争取,已将初期80hm2的种植规模扩大到了目前的近300hm2。在取得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就业。参与茶叶种植的农户,有的取消外出打工的计划,参与到茶场的日常管理,同样有着稳定的经济收入。上级部门也对县水保办积极探索新治理模式,推进项目顺利实施的做法给予了肯定。石榴小流域也因为高标准高质量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而被评为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示范小流域。

5经验与思考

与以往的经果林示范基地建设不同,大坡林茶叶基地由金沙县水保办参与规划设计并提供各种支持,属于世行贷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一部分,取得了远远超过传统模式的治理效果,且最终受益者依然是公司和农户。纵观整个实施过程,可以得到这样一些经验。

5.1明确治理思路

水土流失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投入来减少或杜绝原有水土流失,还要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只有注重与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相结合,与农户的根本利益需求相结合,让农户受益,才能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5.2强化组织领导

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越发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县委县政府建立了水土保持政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格考核。

5.3加大宣传力度

县水保办经常各乡镇、厂矿企业,通过标语、新闻媒体、宣传栏、传单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水土保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土保持工作的氛围。对于治理区域,在项目规划初期,县水保办联合乡镇政府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宣传,使农户明白:在规定的土地使用期限内,投资人可依法和按照有关规定程序享有继承、转让、转租、抵押和参股经营等权益。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水土保持规划的前提下,民间资本投资人享有治理开发自。

5.4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扶持

对于有发展水土保持相关产业需求的单位和个人,政府会通过多方协调,减少征地、贷款等各种手续办理的相关流程,在资金上予以倾斜,并由相关业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尽力简化审核审批等程序,确保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就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过程中引进民间资本,成功解决了经果林后期管护难的问题。但这并非一劳永逸的办法,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困难:并非每条小流域都具备类似大坡林的自然条件,地域限制较大;经果林种植周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后续管理上仍需投入大笔资金;经果林受气候因素及市场供需的影响较大。这些因素都容易动摇民间资本参与的信心。

6结语

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篇3

第一条为了防止和整治水土流失,合理使用水土资源,减少自然灾害,改善生态,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土保持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

国家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

第五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范围内依法承担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第七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培养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人才。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对水土保持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

第十条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在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的基础上,遵循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编制。

第十一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全国水土流失调查并公告调查结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调查并公告调查结果,公告前应当将调查结果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对水土流失潜在危险较大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第十三条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任务和措施等。

水土保持规划包括对流域或者区域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作出的整体部署,以及根据整体部署对水土保持专项工作或者特定区域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作出的专项部署。

水土保持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规划、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

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水土保持规划一经批准,应当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规划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修改的,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中提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并在规划报请审批前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三章预防

第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水土保持规划,采取封育保护、自然修复等措施,组织单位和个人植树种草,扩大林草覆盖面积,涵养水源,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

第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取土、挖砂、采石等活动的管理,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

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划定,应当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相衔接。

第十八条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应当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严格保护植物、沙壳、结皮、地衣等。

在侵蚀沟的沟坡和沟岸、河流的两岸以及湖泊和水库的周边,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或者有关管理单位应当营造植物保护带。禁止开垦、开发植物保护带。

第十九条水土保持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与维护,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其功能正常发挥。

第二十条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种植经济林的,应当科学选择树种,合理确定规模,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可以规定小于二十五度的禁止开垦坡度。禁止开垦的陡坡地的范围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

第二十一条禁止毁林、毁草开垦和采集发菜。禁止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铲草皮、挖树兜或者滥挖虫草、甘草、麻黄等。

第二十二条林木采伐应当采用合理方式,严格控制皆伐;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只能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对采伐区和集材道应当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并在采伐后及时更新造林。

在林区采伐林木的,采伐方案中应当有水土保持措施。采伐方案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由林业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实施。

第二十三条在五度以上坡地植树造林、抚育幼林、种植中药材等,应当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在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荒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应当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规定。

第二十四条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无法避让的,应当提高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第二十五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

水土保持方案应当包括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范围、目标、措施和投资等内容。

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生产建设项目的地点、规模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补充或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报原审批机关批准。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需要作出重大变更的,应当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七条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当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

第二十八条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其生产建设活动中排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应当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确需废弃的,应当堆放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并采取措施保证不产生新的危害。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四章治理

第三十条国家加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坡耕地改梯田、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建设管理,建立和完善运行管护制度。

第三十一条国家加强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纳入国家建立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第三十二条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应当进行治理。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复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应当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专项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水土保持补偿费的收取使用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水土保持费用,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处理。

第三十三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水土保持规划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并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

第三十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承包治理荒山、荒沟、荒丘、荒滩,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并依法保护土地承包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承包治理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承包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农村土地的,在依法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中应当包括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责任的内容。

第三十五条在水力侵蚀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以天然沟壑及其两侧山坡地形成的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进行坡耕地和沟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在风力侵蚀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因地制宜地采取轮封轮牧、植树种草、设置人工沙障和网格林带等措施,建立防风固沙防护体系。

在重力侵蚀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采取监测、径流排导、削坡减载、支挡固坡、修建拦挡工程等措施,建立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第三十六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采取预防保护、自然修复和综合治理措施,配套建设植物过滤带,积极推广沼气,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水土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水源。

第三十七条已在禁止开垦的陡坡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退耕,植树种草;耕地短缺、退耕确有困难的,应当修建梯田或者采取其他水土保持措施。

在禁止开垦坡度以下的坡耕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修建梯田、坡面水系整治、蓄水保土耕作或者退耕等措施。

第三十八条对生产建设活动所占用土地的地表土应当进行分层剥离、保存和利用,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减少地表扰动范围;对废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存放地,应当采取拦挡、坡面防护、防洪排导等措施。生产建设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在取土场、开挖面和存放地的土地上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对闭库的尾矿库进行复垦。

在干旱缺水地区从事生产建设活动,应当采取防止风力侵蚀措施,设置降水蓄渗设施,充分利用降水资源。

第三十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采取下列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免耕、等高耕作、轮耕轮作、草田轮作、间作套种等;

(二)封禁抚育、轮封轮牧、舍饲圈养;

(三)发展沼气、节柴灶,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以煤、电、气代替薪柴等;

(四)从生态脆弱地区向外移民;

(五)其他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措施。

第五章监测和监督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

第四十一条对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自行或者委托具备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对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定期上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从事水土保持监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保证监测质量。

第四十二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情况,定期对下列事项进行公告:

(一)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

(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三)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情况。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流域管理机构在其管辖范围内可以行使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职权。

第四十四条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有关情况作出说明;

(三)进入现场进行调查、取证。

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查封、扣押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及施工机械、设备等。

第四十五条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对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如实报告情况,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不得拒绝或者阻碍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四十六条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土流失纠纷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或者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对个人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在禁止开垦坡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或者在禁止开垦、开发的植物保护带内开垦、开发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退耕、恢复植被等补救措施;按照开垦或者开发面积,可以对个人处每平方米二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每平方米十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毁林、毁草开垦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采集发菜,或者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铲草皮、挖树兜、滥挖虫草、甘草、麻黄等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草原地区有前款规定违法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十二条在林区采伐林木不依法采取防止水土流失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采取补救措施;造成水土流失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处每平方米二元以上十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生产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批准而开工建设的;

(二)生产建设项目的地点、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未补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或者补充、修改的水土保持方案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的;

(三)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对水土保持措施作出重大变更的。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将生产建设项目投产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直至验收合格,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以外的区域倾倒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理,按照倾倒数量处每立方米十元以上二十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清理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清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清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不进行治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仍不治理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篇4

今天这次国土和环保工作会议合并召开,是为了精简会议,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会议非常重要。刚才,振明同志传达了省、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对*年全县国土资源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中锋同志客观分析了当前的国土和环保工作形势,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一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国土和环保工作再强调几点。

关于国土工作,着重讲四点意见:

一、要正视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两大课题

*年,全县国土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履职尽责,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严格管理和主动服务并重,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确保了重点项目用地,做到了重点项目没有一个因为用地问题而走掉,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有两个:一个是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土地是县域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县委、县政府确定我县要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之路,这就意味着必须发展工业,必须有一定的建设用地来保障,而目前我县不仅建设用地规划面积小,且零星分散,难以打造大型发展平台,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另一个是如何更好地规范宅基地管理。刚才,中锋同志已经讲到,当前我县农村乱占乱垫宅基问题非常严重,现已排查出的违法建房高达7万处,而且每年因宅基地纠纷激化,引发的民转刑案件占到50%以上,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县国土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可以用触目惊心这个词来形容,如果不能有效遏制这种不良势头,将直接威胁到我县的和谐稳定。因此,国土工作既涉及我县最大的任务——发展问题,又涉及我县发展的前提——稳定问题,可以说,做好国土工作非常重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发展与稳定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国土工作的责任感、危机感和使命感,更加重视国土工作,更深入地研究国土工作,更有力度地推动国土工作。今年县委、县政府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有序管理,服务经济建设。工作目标是: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要以服务发展为最主要的理念千方百计保障建设用地

今年县委、县政府确定工作主线是“保增长、上项目、调结构、惠民生”,“保增长”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的首要任务,并且明确提出把引上项目、增加投资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全年续建及新上投资超千万元项目的目标是175个,截止目前,在建的已达到73个,年内还要至少引上100个以上重点项目,这些项目的引上,无疑需要一定的建设用地来保障。因此,国土部门要紧紧围绕“保增长”这个首要任务,把服务发展作为最主要的工作理念,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千方百计保障项目建设用地,为“保增长”创造良好条件。一是主动服务,突出一个“帮”字。要采取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的形式,及时掌握和认真研究项目单位的用地需求,真心实意地为用地单位排忧解难,做到亟待解决的问题立即办,普遍性问题跟踪办,涉及面广的问题公开办。二是提高效率,突出一个“快”字。要树立大局观念,探索建立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对项目单位办理用地手续,要打破常规,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三是争取指标,突出一个“多”字。要帮助项目单位包装好项目,积极跑市、跑省,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比*年有新的突破。四是强化挖潜,突出一个“挤”字。要加快停产砖瓦窑的复垦置换进度,加快土地收储步伐,抓好闲置土地的整合利用,并根据地块实际,合理推介项目,让现有建设用地“地尽所用”。五是搞好修编,突出一个“保”字。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全面展开,这对我县来讲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规划修编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沧县的长远发展,意义非常重大,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县国土局直接负责,要重点考虑三个方面:首先,要保重点。要重点保障园区建设、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的用地需要,要把保障沧东工业园的用地作为重中之重,认真抓好调查摸底工作,深入研究规划修编政策,为园区发展留足空间。其次,要保长远。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要进行科学预测,对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谋划,预留好发展空间,保证我县今后十年二十年的发展需要。第三,要保衔接。要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与其它规划如小城镇规划、特色行业发展规划等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协调一致,确保规划的前瞻性、连续性、统一性。总之,在服务发展、保障用地上,我们全县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那就是:服务发展再好都不过分。

三、要下决心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宅基地集中整治行动

宅基地监管不力、乱占乱垫的恶劣势头必须下决心刹一刹了。县国土局要立即制定全县宅基地集中整治行动方案,尽快开展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宅基地乱占乱建的恶性势头,使我县宅基地审批使用逐步走上依法有序的良性轨道。一是要加强宣传。县国土局要深入持久地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印发明白纸、刷写标语、通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土地国策国情和法规政策,特别是把农民建房的条件、用地标准、用地报批程序公布于众,要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提高干部群众遵守土地法律和珍惜土地的意识,增强依法管地用地、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取得宅基地。二是要依法严格审批。县国土局要严把宅基地审批关口,切实落实好宅基地审批“两图一表”、“三榜公布”和“三到现场”制度,要强化对各国土所的问责,充分发挥其在宅基地初审环节的第一道关口作用,对符合条件的要快速组卷报批,对不符合条件的要说明原由,尽快退卷。三是要依法开展违法违规建房整治行动。县国土局要立即组织人员入村调查摸底,掌握实际情况;要区别不同情况分类施策,进行整治。能教育引导解决的就教育引导解决,能解决在初期萌芽状态的就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典型的违法建房户要公开曝光,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坚决改变宅基地失控的混乱局面。四是要强化监管。宅基地管理的主要责任在县国土局,次要责任在乡村。防止宅基地乱占乱垫,关键是要监管到位,加强日常监管比进行整治更重要,因此,国土部门要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深入研究宅基地的管理工作,既要有效地满足村民的建房需求,又要避免乱占乱建,要着重研究建立宅基地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到监管到位。各乡镇政府不能成为“旁观者”,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国土部门搞好日常监管,加强村庄规划,有所作为地抓好“空心村”治理工作,使村庄建设用地更趋科学合理,节约集约。总之,在宅基地监管上,全县上下也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那就是:宅基地监管再严也不过分。四、要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推动全县国土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时期国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问题,特别是国家的土地紧缩政策使我县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要有效地破解这些问题,推动全县国土工作再上新台阶,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敢于面对新情况,善于解决新问题,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县国土局作为主管部门,担负着保护、管理、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职责,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崇高。做好国土管理工作,关键是要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三个意识”:一是要增强服务意识。现在各级政府都在转变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那么政府部门更应打造服务型机关。国土管理本身也是服务,要为基层办事,为群众办事,为企业和项目办事,要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为此,县国土局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在改进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本领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主动帮着办,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精、敢突破、善服务的国土干部队伍。二是要增强责任意识。管好土地、保障发展是国土部门的首要职责,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促进经济发展,确保土地管理依法有序,不出问题,就是尽到了责任。三是要增强创新意识。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必须有新办法,我们不能拘泥于老一套,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适应新形势,谋划新举措,拿出新办法,取得工作的新突破。

各乡镇在国土工作上守土有责。各乡镇政府也要转变观念,不能以为国土管理单纯是国土部门的事,乡镇也要负“守土有责”的责任,对国土管理特别是对严重威胁一方稳定的宅基地管理更是责无旁贷,主要领导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直接抓,靠前抓,确保本乡镇国土管理依法有序,确保本乡镇社会局面和谐稳定。

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国土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做好国土管理工作需要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县发改局、建设局、监察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要围绕“保增长”这一首要任务,树立“一盘棋”思想,通力合作,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国土部门的工作,共同推动全县国土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明确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

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历来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年我县又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双三十”重点减排县之一,由省直接考核,可以说做好环保工作,不仅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而且也关系到我县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也是当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来对待。

近几年来,特别是*年,在环保部门及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环保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2009年,我县环保工作要乘势而上,丝毫不能松懈。在新的形势下,做好今年的环保工作,要做到“三个坚持”、“三个转变”:“三个坚持”就是要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不动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推进;坚持创新体制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三个转变”就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向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并重转变,在保护环境中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转变,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方法转变,提高环保工作水平。

2009年,我县环保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削减15.3%和9.9%,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保持90%以上,实现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环保执法能力全面增长,环境质量全面提高,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打造生态沧县。这些目标,体现了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生态的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我县长远利益的要求,必须下定决心确保完成。

二、要扭住环境保护工作的突破口,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做好2009年的环境保护工作,中锋县长已做出全面的安排部署,我都同意,关键还是要扭住突破口,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方面要在营造良好氛围上求突破,真正把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环保宣传落到实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对环保工作,要实行严格的“一把手”负责制,县环保局作为全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减排办公室,要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督查调度制度、信息通报制度、黑名单制度和严格问责制度,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全县的环保工作;各乡镇乡镇长、各企业厂长经理是本乡镇、本企业的“第一责任人”,要组织领导好本乡镇、本企业的环保减排工作,共同推进我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二是加大执法力度。今年的环保执法要突出一个“严”字,围绕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两个环保工作重点,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严格执法,不能怕得罪人,不能以罚代管,更不能为了部门和个人利益而包庇、纵容违法行为;对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行为,要采取各种强制手段,坚决予以制止;对治理无望、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要果断采取措施,坚决予以关停和取缔,不留任何余地;对偷排、偷放屡教不改的,要勒令停产,吊销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执法态度要坚决,毫不手软,使环保执法真正“硬”起来。三是加强环保宣传。环境保护工作是全民的共同事业,必须进一步加强环保宣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各乡镇、各部门要带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全社会做出表率。要引导各类企业自觉遵守环境法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引导每个家庭、每个单位都要从自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自觉参加环保活动。要大力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绿色消费,弘扬环保文化,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浓厚社会氛围。

另一方面,要在强化污染减排上求突破,真正把“控源头、治污染、调结构”落到实处,再现沧县碧水蓝天。一是要通过源头严控减排。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对新、扩、改建项目要严把环境保护关,真正落实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制度,做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批、不符合总量要求的不批、不符合城镇总体规划要求的不批、无有效治理技术的不批,对未经环保部门登记、审批的项目,发改、工商、建设、国土、技术监督、电力、水务等有关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二是要通过治污工程减排。要扩大重点排污企业在线监测监控面,保持排污设备正常运转,强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工业污水排量;对有发展潜力的排污企业,要鼓励、帮助和督促他们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引上减排工程项目,通过技术手段把污染物排放量降下来。三是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减排。要把产业、产品和企业布局结构调整与改善环境结合起来,把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因素来考虑。对污染较重、耗能较高、又无法改造的企业,要实行转产或进行资产重组;对工艺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质量低劣的设备和产品,要关停淘汰;对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企业,要坚决予以取缔,绝不能死灰复燃。

三、要完善机制,努力开创全县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要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污染减排工作是一项“摘帽子”的工作,是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硬任务。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2009年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分解目标,责任到人,分工协作,确保完成全年环保工作目标任务。完不成年度目标任务,省政府将严肃追究县政府的责任,县政府也将严肃追究相关乡镇、部门、企业的责任,这一点是毫不含糊的。

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环保问题。要注重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环境保护,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建立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减少污染排放的约束机制,强化排污费的征收,绝不能让违法者沾光。

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篇5

一、注重质量,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立法工作。委员会负责初审的立法项目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为了确保这两项立法任务的完成,委员会按照“围绕中心、突出特色、急需管用”的工作要求,有效整合立法资源,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中落实土地用途空间管制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中饮用水水源保护与补偿费用等问题,加强调研论证,充分沟通协商,抓好法规审议,提高立法质量。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已分别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和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两部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我省土地利用和水源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做好20件法规行政强制清理和15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重点解决与行政强制法等上位法不适应、不一致、不协调等问题。此外,还参加了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的湖泊安全立法座谈会和环境保护法修改研讨培训班,就太湖流域管理体制和环保公益诉讼等发表了意见,得到了全国人大环资委领导的好评。

二、突出重点,努力抓好执法检查审议意见的跟踪落实。执法检查能否取得实效,关键看审议意见能否得到落实。委员会主要协助常委会做好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委员会按照“一抓到底、务求实效”的要求,在制定跟踪检查方案、听取有关部门汇报的基础上,4月6日至15日,组织三个检查组,由委员会领导带队,赴杭州、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6市,会同当地人大常委会,对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目前,18个具体整改问题已全部基本得到解决。同时,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跟踪检查和满意度测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再审议、再跟踪、再落实,评审结合,互融互补,收到了良好效果,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也推进了我省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的贯彻落实。

三、深入实际,积极做好测绘管理条例执法调研工作。受常委会委托开展测绘管理执法调研是委员会的一项重点工作。为确保测绘管理执法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委员会在制定调研方案、听取相关部门汇报的基础上,于7月上中旬组织三个调研组,由委员会领导带队,赴杭州等9个市、15个县进行了执法调研,并形成了执法调研报告,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执法调研报告既肯定了测绘管理执法成果,又指出了一些市县基层领导对测绘与地理信息工作认识不足、执法主体不明、投入尚未到位、成果共享不够等薄弱环节,同时,还提出了加强测绘执法工作的相关建议和要求。这些建议和要求转送省政府后,得到了省政府的采纳和落实。还参加了首届“浙江生态日”活动,参与了常委会对预算审议专题询问和省国土资源厅部门预算审查,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做好提供环境保护监督相关材料工作。

四、加强沟通,认真做好代表议案审议和建议督办工作。为确保议案审议和建议督办任务的完成,委员会对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的9件代表议案审议和常委会交办的1件重点督办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分别征求省政府有关部门意见,严格执行议案审议和建议督办的程序、时限和要求。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领衔代表“面对面”协商沟通,以提高办成率为重点,加强议案审议和建议督办工作,推动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尤其是重点督办治理浦阳江跨界水污染建议,多次召开建议重点督办工作座谈会、交办会和协调会,形成合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代表对议案审议和建议督办结果表示满意。目前,议案审议结果报告已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建议重点督办报告已经第六十九次主任会议研究同意。同时,还邀请代表参加委员会相关活动,就生态补偿组织专业代表小组活动,进一步发挥了代表的作用。

五、求真务实,不断推进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委员会始终把自身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一是认真学习。以“创先争优”活动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抓手,不断学习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等依法履职所必备的知识,准确把握人大工作特点和规律,增强履职意识,强化履职责任,进一步提升整体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二是转变作风。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研,掌握实情,形成了饮用水水源保护等主任会议成员重点调研课题在内的一批专题调研成果,增强了委员会行使职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健全制度。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做到清白做人、明白干事,使委员会各项工作都能规范有序。四是加强了与省内外人大有关方面的联系和交流,参加全国人大环资委全体会议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城乡座谈会,接待全国人大环资委和省内外环资委(相关委员会)9批,学习和借鉴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进步,但与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大工作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深入、不到位的问题。在立法方面,如何创新立法机制,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在监督方面,如何创新监督方式,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在代表工作方面,如何创新活动方式,进一步发挥代表作用;在自身建设方面,如何加强委员会各项建设,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等,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2012年是本届人大常委会任期最后一年,也是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一年。我省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攻坚期和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期。委员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举会一致,凝心聚力,继续抓好立法、监督和调研工作,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进一步推进我省经济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这一总体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地方立法工作。发挥好法规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2012年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列入一类项目的有海域使用管理条例。为确保这一立法任务的完成,委员会将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重实效”的原则,不断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把握好立项、调研、起草、审议等各个环节,掌握并解决好立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注重法规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努力把重大的、有争议的问题解决在常委会会议审议之前,确保这一法规年内按时出台,促使制定的法规更加符合实际、体现民意、切实可行、发挥作用。列入二类项目的有土地登记条例、集体土地房屋补偿条例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委员会将积极开展前期调研,为下一年度立法做好准备。同时,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做好有关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

二、协助常委会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专项审议。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是监督法规定的重要监督形式。根据2012年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计划,委员会主要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做好节约集约用地专项审议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委员会将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思路,本着把情况摸实、把问题讲透、整改落实的目的,着力抓好会前调研、会中剖析、会后反馈、跟踪督办四个关键环节,力求为常委会审议提供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切实增强审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再形成审议意见,督促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整改。对常委会审议意见办理不得力、不到位的,要求查明原因,重新办理,推动有关问题切实有效解决。继续通过新闻媒体和人大网站公开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并适时公开常委会审议意见以及政府有关部门整改落实结果,增强透明度,促使人大监督工作更有力度、更具深度、更富实效。同时,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做好有关监督调研工作。

三、加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途径。鉴于目前节约集约用地问题突出的现实情况,委员会在搞好立法和监督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主任会议重点调研课题,着重抓好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调查研究。委员会力求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下,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水平、土地利用配置、土地利用绩效、土地利用监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尽可能翔实地掌握第一手材料,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同时,注重调研成果的运用,将调研成果更好地运用到行使职权的实践中去,努力提高议事质量和决策水平。使调研成果在着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破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双重压力和两难局面,努力实现我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能真正发挥作用。

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篇6

四川省水利厅关于泸207井区-隆昌站集输气管道工程(四川段)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

你单位《关于申请对泸207井区-隆昌站集输气管道工程(四川段)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批的函》(蜀南矿函[2021]3号,四川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受理编号:510000-20201125-001090)收悉。

泸207井区-隆昌站集输气管道工程(四川段)位于内江市隆昌市、泸州市泸县境内,为新建建设类线型工程。工程新建集输气管道29.71km,其中输气干线24.33km,连接管道5.38km;新建隆昌配气站1座、石燕阀室1座,并配套建设自动控制、通信、供配电、给排水及消防等附属设施。

工程总征占地28.20公顷,其中永久征地0.93公顷,临时用地27.27公顷。土石方开挖总量9.18万立方米(自然方,下同,其中表土剥离2.22万立方米),填方总量9.18万立方米(其中表土回铺2.22万立方米),无永久弃方。工程总投资7090.13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418.03万元。工程计划2021年1月开工建设,于2021年5月完工,总工期5个月。

我厅于2020年12月4日组织对《泸207井区-隆昌站集输气管道工程(四川段)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进行了技术评审,专家组提出了技术评审意见(详见附件)。经研究,我厅基本同意该水土保持方案。现就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批复如下:

一、水土保持方案总体意见

(一)同意建设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28.20公顷。

(二)同意水土流失防治执行西南紫色土区一级标准。

(三)同意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为:水土流失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渣土防护率92%,表土保护率92%,林草植被恢复率97%,林草覆盖率12%。

(四)基本同意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分区防治措施安排。

(五)同意方案报告书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的计列标准、方式和金额,本项目征占用地面积28.20公顷,计征标准1.3元/平方米,共计36.66万元。

二、生产建设单位应全面落实《水土保持法》的各项要求,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做好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后续设计,加强施工组织和管理工作,切实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

   (二)严格按方案要求落实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各类施工活动要严格限定在用地范围内,严禁随意占压、扰动和破坏地表植被,做好表土和余土的综合利用。根据方案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做好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严格控制施工期间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三)切实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并将监测情况定期上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四)落实并做好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

(五)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及时申报和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拒不缴纳的,将按照《水土保持法》第五十七条规定,自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部分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可以处应缴水土保持补偿费三倍以下的罚款。

三、基本同意工程可能产生的余方的处置方案。本工程建设时,若需要新增弃渣场进行弃置,可在弃渣前征得弃渣场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先行使用,同步做好防护措施,保证不产生水土流失危害,并及时向我厅申请办理变更审批手续。否则,将按照《水土保持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处以每立方米弃渣十元以上二十元以下的罚款。

四、本工程的建设地点、规模如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补充或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报我厅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如需做出重大变更的,须报我厅批准。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将按照《水土保持法》第五十三条第二、三款规定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本工程投产使用前,建设单位应依据《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及时开展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工作,向社会公开并向我厅报备。否则,将按照《水土保持法》第五十四条相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直至验收合格,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本批复仅用于工程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涉及应由安全、生态环境、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审批或核准的内容,建设单位须按照上述部门的工作要求分别完善相关手续。

 

 

 

                                    四川省水利厅

                                  2021年1月14日

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篇7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

第三条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土地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土地意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转让土地的行为,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  县(含县级市、下同)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市辖区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所辖乡(镇)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特定区域设立派出机构,负责相应区域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  土地权属的确认和变更

第五条  依法实行土地登记发证制度。土地登记的具体事务,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

确认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确认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分别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按照下列规定登记发证:

(一)中央驻皖单位、省直单位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省人民政府登记发证;

(二)市直单位、市辖区内其他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市人民政府登记发证;

(三)跨行政区域的国有土地,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同一上级人民政府登记发证;

(四)前(一)、(二)、(三)项规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人民政府登记发证。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以及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依照《实施条例》第四条的规定登记发证。

第七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以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应当自行为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土地所在地的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土地变更登记:

(一)依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二)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引起土地使用权转移的;

(三)因征用、交换、调整土地引起土地权属变更的;

(四)因单位合并、分立等原因引起土地权属变更的;

(五)因处分抵押财产引起土地权属变更的;

(六)依法改变土地用途的;

(七)依法继承、赠与、更名引起土地使用权变更的;

(八)依法改变土地权属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依法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的,由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荒坡、荒滩等土地使用权的承包、拍卖等方案,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获得使用权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市、县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土地所有者通过发包、拍卖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荒坡、荒滩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资金,应当用于本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荒坡、荒滩等范围内的水土保持和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条  土地登记申请人采取隐瞒事实等非法手段骗取登记的,或者因土地登记机关责任导致土地登记不当的,土地登记机关应当书面通知土地证书持有人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土地证书更改、更换或者注销手续;土地证书持有人逾期不办的,由土地登记机关公告原土地证书作废。更改、更换或者注销土地登记的费用以及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责任者承担。

上级土地登记机关发现下级土地登记机关土地登记有错误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有权直接注销或者更改。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十一条  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审批。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上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上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其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的,应当及时进行修订、调整。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严格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或者超过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设用地。节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经核准后,可以结转下一年度使用。

未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或者没有完成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的,核减下一年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

第十四条  因村庄、集镇、乡镇企业退建还耕易地重建的,新址应当尽量利用非耕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占用基本农田以外耕地小于旧址面积的,其建设用地可以不占年度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

第四章  耕地保护

第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保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确因土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建设用地后,新开垦耕地的数量不足以补偿所占用耕地数量的,必须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减免本行政区域内开垦耕地的数量,并支付相应的耕地开垦费用,由省人民政府组织易地开垦。

第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建立新增耕地储备库。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开垦的超过耕地开垦计划的新增耕地或者年度内占用耕地补偿平衡有余的耕地,可以纳入新增耕地储备库。储备的耕地可以用于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也可以有偿调剂用于其他市、县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保证耕地开垦计划的执行。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按照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合理划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保护措施,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

第十八条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用地单位应当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用地单位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时,应当按照每平方米6至9元的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占用基本农田的,缴纳耕地开垦费的标准应当高于上述标准的40%。

用地单位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参照前款规定的标准缴纳耕地开垦费。

开垦耕地所需资金或者缴纳的耕地开垦费,作为建设用地成本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要求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第二十条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用地单位应当按照每平方米5至10元的标准缴纳闲置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二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第二十一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垦区内开发土地,应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进行土壤改良,防止砂化、盐渍化、潜育化和水土流失。一次性开发未确定使用权的荒山、荒地、荒坡、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由开发单位或者个人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照下列规定的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一)不超过20公顷的,报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二)超过20公顷不超过50公顷的,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超过50公顷不超过600公顷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四)超过600公顷的,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二条  市、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实施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验收,也可以委托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委托验收的,验收结果须经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复核确认。

第二十三条  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的,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的,按照被破坏土地每平方米6至9元的标准缴纳土地复垦费;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参照上述标准缴纳复垦费。土地复垦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四条  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和土地复垦费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并缴入同级财政专户,专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不得挪作他用。

省人民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以调整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和土地复垦费的标准。

第五章  建设用地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以有偿使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后,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土地使用者颁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和建设用地批准书后,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

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及农村村民住宅等乡(镇)村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土地使用者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后,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审查,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时,必须附具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第二十七条  具体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国有未利用地,除依法报国务院批准的外,超过4公顷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不超过4公顷的,报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具体建设项目使用原有建设用地和已批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范围内的土地的,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未利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报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八条  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县人民政府收取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除30%缴中央财政外,40%留本级财政,10%缴市财政,20%缴省财政;市人民政府收取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除30%缴中央财政外,50%留本级财政,20%缴省财政。

市、县人民政府收取的原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20%缴省财政。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除依法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外,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原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可以继续保留划拨用地外,应当实行有偿使用。处置土地资产,涉及省属单位的,应当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经批准准予改变土地建设用途的,除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可以继续保留划拨用地外,应当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

第三十条  国有土地租赁,应当报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土地使用者与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租赁合同。

前款所称国有土地租赁,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出租给使用者使用,由使用者向国家定期支付租金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以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应当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由土地使用者与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前款所称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是指国家以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权作价,作为出资(入股)投入企业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作价出资(入股)、转让、抵押等,涉及地价评估的,由具有土地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涉及处置划拨土地使用权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评估结果。

第三十三条  征用土地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拟订、报批征用土地方案。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经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征用林地的,应当先征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二)公告征用土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将批准征地机关、批准文号和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以及征地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和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

(三)办理补偿登记。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之日起15日内,持土地权属证书或者其他有效证明,到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四)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征询意见期限为15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

(五)交付被征用土地。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被征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人应当自征地各项费用付清之日起30日内交付被征用的土地。

征用农民承包的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承包合同变更手续。

国家依法征用土地的,按照规定核减该幅土地农业税和有关农产品的定购任务。

第三十四条  征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

(一)征用鱼塘、藕塘、苇塘、灌丛、药材地等,为其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倍。

(二)征用果园、茶园、桑园等,为其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7倍;未曾收获的,为其同类土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倍。

(三)征用耕种不满3年的开荒地,为其所在村(组)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至4倍;耕种3年以上的,按照耕地补偿。

(四)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为其所在村(组)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至5倍。

(五)征用其他土地的,为其所在村(组)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2至3倍。

征用林地的土地补偿费标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征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

(一)征用农用地的,为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至4倍;

(二)征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的,为其所在村(组)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2至3倍。

征用荒山、荒地的,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第三十六条  依照本办法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

省人民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因采矿造成塌陷需要征用土地的补偿费标准和村庄搬迁、农民安置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条  被征用土地上的青苗和附着物的补偿费标准:

(一)被征用耕地上的青苗,按照当季作物的产值补偿;多年生作物,按照其年产值补偿;无青苗的,不予补偿。

(二)鱼苗放养2年以上的,不予补偿;不足2年的,按照放养鱼苗费的3至4倍补偿。

(三)用材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主干平均胸径大于20厘米的,按照其实有材积价值的10%至20%补偿;主干平均胸径5至20厘米的,按照其实有材积价值的60%至80%补偿。

(四)苗圃苗木、经济林、薪炭林按照其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2倍补偿;尚无产值的,按实际造林投资2倍补偿。幼龄林、新造林按实际投资2倍补偿。

(五)房屋及其他附着物的补偿费标准,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八条  非农业建设经批准使用国有农、林、牧、渔场的土地的,应当参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和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七条规定,给予补偿。

第三十九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企业或者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兴办企业,使用土地的补偿标准参照征用土地补偿标准的低限执行。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使用土地,应当对原土地使用权人给予补偿,除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全额支付外,其他补偿费按照前款规定的标准减半执行;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已经调剂相应的土地给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可以不予补偿。

第四十条  严格控制征用蔬菜基地。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征用的,除依法报批外,应当按照征多少补充多少的原则,落实新的蔬菜基地,并按照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第四十一条  收回农民耕种的国有土地,不支付土地补偿费。有青苗的,支付青苗补偿费;本办法实施前,已经耕种10年以上,收回后直接影响农民生活的,按照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支付困难补助费。

因建设需要埋设电线杆、电线塔、电缆、管道等设施占用土地的,只补偿青苗损失;占地较多的,应当依法征用土地。

第四十二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耕地被征用完后,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其余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建设项目占用该土地时,应当按照征地办法和标准给予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

第四十三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农村村民新建住宅,其宅基地的面积标准:

(一)城郊、农村集镇和圩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二)淮北平原地区,每户不得超过220平方米;

(三)山区和丘陵地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利用荒山、荒地建房的,每户不得超过300平方米。

第四十四条  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使用宅基地:

(一)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房分户,原宅基地面积低于分户标准的;

(二)因自然灾害或者实施村镇规划需要搬迁的;

(三)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没有住宅需要新建住宅的;

(四)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用的;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农村村民建住宅,由本人提出用地申请,经村民会议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讨论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占用农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四十五条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由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临时用地,在报批前,应当先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篇8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的要求,要切实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认识上要有新提高

1、对当前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要有新认识。一方面,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土地管理面临“两碰头、一忧虑”的形势,矿业受到“一紧一松、震荡调整”影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形势,土地和矿产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激发出各地极大的改革热情,土地流转加快,各种探索踊跃,规范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任务繁重。二是中央和地方新增投资力度大、范围广、建设时间集中,扩大内需保增长的项目用地有可能出现井喷式上扬,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供求不足的矛盾会进一步加剧,违规违法用地可能反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15号令)从今年开始执行,如果不能有效遏制违规违法用地势头,大量问责的局面将令人忧虑,严格执法监管的阻力和压力会进一步加大。三是经济危机影响可能还没有见底,总体上可能继续下行,矿业支柱产业遭到严重打击,主要矿产品产量增速明显回落,矿产企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一些矿业企业可能减产停产。

另一方面,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各级领导对国土资源工作更加重视,社会各界对国土资源工作更加关注,为我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动力。从土地管理看,15号令的实施和共同责任机制的建立,必然会增强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用地需求短期内迅速增加和用地总量的控制,必然会形成倒逼机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我们加快土地审批制度改革。从矿产资源管理看,一批小型矿山企业的停产倒闭,给我们提供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合重组矿产资源的有利条件,找矿、管矿、用矿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

因此,当前国土资源工作既面临困难与压力,同时又面临机遇和挑战,这就是我们的形势,大家必须清醒认识。

2、积极应对,在保护和保障上要谋求新发展

针对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局面,我们该如何审时度势,变压力为动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紧紧把握“守底线、保增长、调结构、防反弹”的工作大局,主动作为、顺势而为。

一要积极应对。就是全局上下在压力和挑战面前始终保持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积极进取、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气概;要有迎难而上、战胜和压倒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要有志在必得、勇创新业绩、勇攀新高峰的志气和信心。

二要主动作为。就是不但要有积极应对的信心,更要有积极应对的行动。从国土资源工作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以下“八个主动”:一是主动学透政策业务。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弄懂国土资源部近期下发的两个通知,不断促进扩大内需和加强用地保障监管的具体条件措施。二是主动分析把握形势。对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情况要及时全面把握,明确自己的位置,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三是主动沟通。加强与服务对象沟通,必要时主动上门。四是主动办理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力求实现感情上零距离、时限上零超时、质量上零差错、服务上零投诉。五是主动协调处理矛盾。工作过程中碰到矛盾和问题,主动协调,需要调整的主动调整。六是主动督办跟踪进展。对相关办理环节主动督促,主动跟踪。七是主动报告和反馈办理结果。对办理进展和办理结果要主动报告,主动反馈。八是主动征询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

三要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就是要提升保障能力,提升监管水平,提升自身素质。这是我们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的目的。一是提升保障能力。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就是提升保发展的能力。二是提升监管水平。就是要正确处理积极主动服务与严格监管的关系,统筹二者的关系,既不能以监管为由对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消极作为,更要警惕以保发展为由弱化监管。既要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工作效率,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三是提升自身素质。就是要全面提升集体和每个人的自身素质。提升队伍的整体功能、机制体制创新水平;提升每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服务意识;提升每个人的廉政勤政能力;提升每个人的政策与法规水平;提升每个人胜任工作的业务技能。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和特点,发挥积极作用。比如:在土地征收方面,要重点提升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用地报批服务能力、提升规划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能力。在土地利用方面,要重点提升把握土地市场的能力,努力争取土地供应总量不少于去年,土地出让总量、出让收益不少于去年。在执法监察方面,要重点提升执法监察的整体功能、快速反应能力,提升共同责任机制的效能和水平。在矿产资源方面,要重点提升推进矿山环境整治能力和矿政管理水平,提升科技支撑矿产资源利用的能力。四是做到三个确保:确保拉动内需项目用地需求;确保国家重点项目、省重点工业项目和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需求;确保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境、农村基础设施等民生项目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已明确要求,凡没有完成“三个确保”任务的,就暂停受理批次用地报件。

(二)在试点上要有新突破

*市国土资源局与成都土地督查局开展共建保障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试点工作,对破解我市土地管理难题,提高土地管理和利用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契机,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努力实现五个突破:

一是力求在贯彻宏观调控上实现新突破。通过建立动态评估和滚动修改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科学设置规划指标,完善土地规划体系,进一步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促进土地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是力求在落实共同责任上实现新突破。通过建立共同预防机制、联合执法机制、与干部绩效考核挂钩机制,着力推进土地监管关口前移,强化土地执法预防功能,强化部门的协作配合,提高执法效果。市委、市政府将把土地管理工作纳入对各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考核范围,实行奖惩问责,形成保护耕地、保护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由国土部门一家管地大家用地变为大家管地大家用地的目的。

三是力求在开源节流上实现新突破。研究细化优化产业结构供地和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具体措施,做好“扩增量、挤存量、快审批、调结构”文章。积极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农田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规划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三集中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是力求在统筹城乡用地上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土地流转新制度、“城中村”重建改建新途径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办法,逐步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的权利,实现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价”,逐步开放农村建设用地的一级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培育流转市场主体,规范流转市场管理。提高“城中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结构布局。

五是力求在维护群众权益上实现新突破。要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要求,研究制定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到政策可衔接,政府财力能承受,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三)在地政管理上要有新拓展

一是严格执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管地”。要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健全严格规范的土地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为此,要切实落实好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大建设占用补充耕地力度,确保我市现有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要加强批前监督、批中审查、批后核查和日常监管,从严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要层层签订执法监察目标考核责任书,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网络。要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联合办案机制、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工作机制和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格执行《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加大国土资源普法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全社会守法、护法、用法。

二是认真抓好土地二次调查和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划地”。现在我们突出的问题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衔接不够到位,从而导致了建设需要的土地和我们现行规划矛盾突出,许多建设项目用地的选址选在了基本农田和农用地上,涉及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矛盾非常突出。要按照土地二次调查和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要求,一边摸清底数一边开展二轮规划,做到土地二次调查与之齐头并进,使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前瞻性、指导性。要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功能,在规划修编中解决好指标约束、耕地占补平衡等关键问题,处理好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在保护的基础上满足全市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是全面了解法规政策,搞好确权登记“盘地”。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特别是所有权的规定和有关法规政策规定,认真盘清我市实有的土地数量和地类。要以第二次土地调查为契机,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二调”各阶段的工作,通过掌握准确详实的调查数据,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我市的土地利用状况,搞准土地资源家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用地基础工作。当前,“二调”各项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并已列入省政府重点督察和问责事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快进度、严把质量、突出重点,及时提交调查成果。按照这次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的要求,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对调查工作负总责。对未按期完成调查任务的,将启动问责机制,暂停该地区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项目审批。

四是研究政策,依法“征地”。首先,要研究好政策。经过我们反复的了解调研,发现在征地过程中,有一些把握不好的情况,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是有的地可以不征而又报征。比如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涉及老百姓的民房拆迁,老百姓原来的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需要改变用途,搬迁到其他地方,应该说属于农民建房,报上去批了又征,既占指标,也增加了审批难度。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要做好业主的工作,避免盲目征地。现在投资商进驻以后,都想尽快把土地证办理好,而且要求多批地,以土地作抵押贷款。这样既占了指标,经济效果又不好。第二,要依法依规征地。做好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的公布和实施工作。按照“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要求,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对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建设的非公益性项目,探索允许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途径。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审批环节,严把征地费用兑付关,对征地费用有拖欠,不兑现的,一律不予批准农地征转用。第三,根据部、省厅安排,将计划一次性下达改为年初预下达,年中执行奖惩和年末调剂的要求,实现差别化管理,把指标纳入计划、目标纳入责任、成效纳入考核,努力做到用好计划内的、争取年中奖励的、保证年末调剂的、多管齐下,确保重点项目落地。

五是开发后备土地资源,搞好“三项整治”,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生地”。第一是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增加农用地后备资源。要按照用地的规划计划,统筹考虑、超前谋划、先行安排,做好补充耕地储备工作,确保各类建设用地顺利报批。同时,要加强新增耕地的后期管理和保护,坚持“建管并重”,克服重前期建设轻后续保护管理的倾向。第二是积极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富余指标可通过增减挂钩置换给城镇使用。第三是积极开展空心村、废弃砖瓦窑、工矿废弃地的整治工作,争取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缓解我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压力。下步我们重点是对已搬迁或破产倒闭国有企业的占地进行开发整理,将其从国有建设用地变为真正的农用地,把农村的建设用地指标置换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用地指标,挖潜生地。

六是“四位一体”无缝对接“供地”。规划、耕保、利用、地籍“四位一体”一张图管地,构建统一的土地监管平台,并严格开展批后、供后监管工作。加强对批次用地供地情况的检查,确保当年批准的土地供地达50%,上年批准的供地达80%,前年批准的供地达90%。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将对土地供应率过低,批而未供情况突出的地方,采取果断措施,暂停农地征转报件审批和扣减下一年度用地计划指标。要按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内涵挖潜、节约集药”的要求,加大闲置、存量土地的清理、开发整理和利用。合理控制单宗土地供应规模,加强对拟出让地块的开发整理,统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净地”、“熟地”出让,缩短土地开发周期,加快土地利用速度,促使潜在的土地生产力尽快实现。

七是节约集约“增地”。就是向天要地,向空间要地,城市建设要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鼓励住宅、办公向高层发展。在工业用地当中,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限制厂区内绿地建设面积,控制别墅及低层住宅建设;鼓励原有的低密度和低容积率的厂房,改建为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多层标准厂房。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严格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规定,对投资总额达不到500万元以及投资强度达不到每亩120万元(不含土地取得费用)的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鼓励其通过租赁标准厂房等方式获得生产经营场所。

八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地”。所谓分地就是积极向领导建议,新的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尽量不要占好地,尽量占荒山荒坡。要按照城市片区基准地价和农村土地分等定级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提出工业、居住、商业用地意见、建议,合理分配各种土地资源。致力推动城市发展尽量不要占好田好地,把好田好地划为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起来。另一方面,工业项目选址尽量在空闲地和坡地,或者是产值较低的农地,把优质良田真正的保护起来。

(四)在矿政管理上要有新成效

2009年,矿政管理工作要以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办法等3个文件的通知》(241号文)及其实施办法为主线,突出两权管理和矿业权市场建设,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动员各界力量“找矿”。按照“找新区、上专项、挖老点、依靠科技和人才”的要求,完善鼓励矿产勘查风险投资制度,要以找大矿、找好矿为目标,加大地质找矿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勘查与开发利用,加强与地勘单位的合作,支持、鼓励和引导有技术、有实力的优势地勘单位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勘查,根据他们掌握的地质资料,选定拟出让区块。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规范矿业权二级市场,严禁私下交易,违规操作。凡属政府出资探明矿产地的矿业权,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有偿出让。

二是完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划矿”。加快推进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修编,要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确定拟进行有偿出让的探矿权、采矿权区块,按照计划投入的要求,每年按计划投放探矿权采矿权。要加快建立“规划控制、计划投放、使用有偿、责权统一、合同管理”的投放机制,真正发挥矿产资源规划在矿产资源整合中的龙头作用。要强化矿业权设置的规划审查,对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矿业权报件,一律不会审,不报批。

三是突出监管“治矿”。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日常监管,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以打击私挖滥采、超层越界、以采代探、破坏浪费资源、非法转让矿业权为重点,对重点矿区、重点矿种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动态巡查,全面遏制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的各类违法行为,巩固整顿成果,严防各类违法违规现象出现反弹。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努力实现由重审批轻监管到审批和监管并重、突出批后监管职能的转变,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严格矿业权的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健全分片包干、定点到片、责任到矿、在岗履职、明确奖惩的工作机制。

四是强化整合“活矿”。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大并小,以优并劣;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兼顾,公开公正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关闭禁采区,收缩限采区,集聚开采区,调整矿山布局。对辖区的矿业权分类实施整合,改造提高一批,整合集中一批,关闭淘汰一批,压缩矿山数量,提高矿山生产能力,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开展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整合工作。通过资源整合,使矿山开局明显合理,矿山企业结构明显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矿山生态环境显明改善。

(五)在党建工作上要有新加强

这次工会会议对今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确保全市国土资源工作又快又好发展,怎样叫做“又快又好”?我的理解就是,既要圆满完成全市2009年国土资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又要实现干部安全,一句话就是要“工作干好,干部不倒”。为此,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突出三个加强:

一是要加强班子建设。一个单位是否能有大的作用和发展,领导班子的作用很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班子建设。班子成员要用心谋大事,带头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班子成员之间要团结一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补台,强化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勤政务实,这样才能带出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才能全面推动各项工作。

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篇9

一、创先争优,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近年来,临海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发展迅速,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今年以来,我们临海所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全面深化“三服务”工作,既积极为地方政府又好又快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又按上级规定严格控制用地总量,千方百计想办法,认真务实做工作,配合党委、政府做好存量盘活、经营性用地公开出让、工业用地挂牌出让等工作。我们对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超前参与,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实行所长牵头,专人负责,跟踪服务,为相关企业送上土地审批服务指南,积极为企业提供国土资源有关业务信息和相关政策。近期,我所主动为佳明光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汽车转动轴项目、沙印集团办理了165亩土地征用手续;为金马油脂、凤阳化工、恒源供热、沙印集团、佳明光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了土地挂牌出让手续;为射阳县纸管厂、兴泰化工、禾业农化、宝硕化工、风阳化工、康顺化工、昆鹏化工、兴阳化工、新晨污水处理厂、黄海农药厂、金红金属粉末有限公司等企业办理了建设用地转征手续;为凤阳化工、琛裕化工、沙印集团及时办理了土地登记发证手续。

二、占补平衡,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缓解建设用地增加与耕地减少的矛盾,确保全镇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辖区内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的落实,正确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作为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我所通过认真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辖区内可开发后备耕地资源状况。在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和复垦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所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所建立耕地占补项目库一个,新增耕地507.68亩,2011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土地187.8亩(含窑厂),净增耕地170亩,为政府争取复垦启动资金75万元;拆除渠东、奤北、曙东等3所学校校舍,净增耕地46.12亩,为党委、政府争取土地可利用指标。全镇以加强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重点,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小城镇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相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严格执法,积极谋求土地执法监察效果。

我所始终保持对土地违法行为查处的高压态势,坚持“以防为主,查防结合,立足大局,注重效果”的总体要求,维护了依法用地的良好秩序。我们利用“6.25土地日”大张旗鼓地进行土地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全镇人民认识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科学用地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全面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科学用地意识。我们以6月份公、检、法、纪检等部门组织的联合土地执法检查为契机,积极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系,建立了镇、村、组三级监察网络,划定重点巡查路段和区域,以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认真记录巡查台帐,置各种违法用地于监控之中。我所坚持做到每月不少于4次的土地执法巡查,发现擅自占地建房、取土、挖废压占土地的行为及时严肃查处。今年来在巡查中共发现违法用地行为的苗头8起,违法取土行为5起,都及时下发了“预防违法用地行为通知书”和“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切实将土地违法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在村建、国土、城管、公安的共同配合下,今年强行拆除违章建筑1296平方米。有力打击了土地违法行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四、维护稳定,积极做好土地工作。

临海镇是用地大镇,也是一个高发镇,针对这一情况,加大工作力度是我所工作的又一个重点。在土地工作中,我所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拓宽渠道,做到开门“接访”和主动“下访”相结合。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包到底”的原则和首问负责制的要求,不敷衍,不推诿、不拖延,矛盾不上交,对来所上访的群众,都做到了有气而来,笑脸而回,尽最大努力把上访苗头处理在萌芽状态。二是建立台帐,做到梳理矛盾和处理问题相结合。积极面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把情况摸清、摸准、摸彻底,特别对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且容易引发矛盾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不激化,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三是强化执法,做到说服教育和问责追究相结合。加强执法监察和土地动态巡查,对群众反映的土地问题不分大小,都认真对待,快速反应,及时调处。在具体工作中,重事实、重证据,一视同仁,既晓之以理,依法行政,又动之以情,争取群众支持配合。今年共调处矛盾和纠纷8起,息访5起,目前待处理2起。

五、精细管理,以便民服务为己任。

我所强化“执政为民”意识,从优化内部管理着手,以“精、准、细、严”为要求,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新举措。一是服务受理“零推辞”,优化咨询服务,实行“微笑式”服务和首问负责制,并进行全面跟踪服务。二是服务方式“零距离”,推行延时、延伸或上门服务,以“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等一分钟”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方便办事群众。三是服务事项“零积压”,实行限时服务,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做到当天的事当天办。四是服务质量“零误差”,全面规范办理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工作流程一律公开上墙,资料文本一律提供样本,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办理准确率达100%。五是服务终结“零投诉”,实行亮牌服务,严格把关各项业务办理,通过设立“意见箱”和工作人员监督台,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保证办事群众满意率100%。截止目前,我所共办理宅基地和土地使用权转让377份,20750平方米;土地登记980宗81780平方米;补发证书39宗4570平方米。无一宗不符合规划及条件,无一宗权属矛盾。同时,所内将整个业务全面规范,建立各类台帐75本,完善各类制度15条,业务规范,管理到位,推动了整体工作水平向一流迈进。

六、规范程序,不断提升各类基础升业务。

今年,我镇在县政府出台的126号文件的基础上,在国土、村建、公安等部门的共同参与下出台了农民住房管理等相关实施意见,明确了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责任,并召开了全镇村组干部大会,进行了全方位部署,进一步规范了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土地登记,严格按照上级地藉部门要求规范操作。三轮规划修编,力求镇村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确保规划的可行性,我所与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实地勘察,充分征求了村委会意见,集镇总体规划,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谋划,将重点项目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统筹安排。特别是在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下,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保障重大项目用地,为重点项目发展留足空间。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做到不占或少占耕地,确实无法避让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在规划修编中均予以调整。矿产资源挂牌出让,管理规范。资源费用,足额征收。

七、八抓八建,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我所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抓学习,抓内部管理,抓各项制度落实,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全所人员土地管理和土地监察执法水平,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接待和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要求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向优秀党员和先进人物学习,抵制不正之风,反腐倡廉,勤政廉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努力做到领导满意,群众满意。我们以创新制度、创文明示范化建设为抓手,明确责任,着力做好“八抓八建”:即一抓学习调研之风,建设学习型国土所;二抓求真务实之风,建设效率型国土所;三抓为民办事之风,建设服务型国土所;四抓勤俭节约之风,建设节约型国土所;五抓依法行政之风,建设法治型国土所;六抓开拓探索之风,建设创新型国土所;七抓透明廉政之风,建设廉洁型国土所;八抓团结协作之风,建设和谐型国土所。从而不断提高全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建设一支勤政、高效、廉洁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做了出新的贡献。

回顾一年来工作,我们深知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之处,诸如资源供需矛盾凸显,耕地保护形势严峻,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在全社会尚未真正确立等,我们将认真加以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克服不足之处,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好地服务于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把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事做得更好,把为民服务的事办得更好。

2011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所将在县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管理目标责任制的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好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紧盯中心工作,抓项目用地保障。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责任意识,坚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站在全局找定位,突出“优化服务创品牌,优化配置促发展”,自觉地把国土资源工作融入经济建设之中,对党委、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做到认识到位,反应迅速,措施跟上,拿出真招抓落实。通过存量土地盘活、闲置土地处置等多种渠道争取土地可用指标,为重点项目提供可靠保障。

二、瞄准基本红线,抓耕地保护工作。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采取切实措施深入推进保增长、保红线“双保行动”。一是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确保辖区内2011年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二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强化动态监察,严格土地执法监管。成立土地执法巡查小队,建立巡查制度,加强事前防范,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对发生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已立案的案件,严格做到快查快结,提高土地违法行为发现率、查处率、执行率。三是加大复垦整理力度,建立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努力争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并做好项目监管工作,确保新开发整理出的耕地质量标准,实现用地占补平衡。

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篇10

第二条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安排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程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家及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的原则实施。近期以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第四条水土保持工程参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管理。

第五条申请实施的项目必须以省级政府确认的水土保持规划为指导,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综合措施,集中连片,规模治理。

第六条水土保持工程原则上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组织实施,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现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要求审批。

淤地坝以小流域坝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后,由省级投资计划主管部门审批,批复文件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

水土保持工程的初步设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惯例,由省级投资计划主管部门或水利部门负责审批。

淤地坝工程应按单坝开展初步设计,其中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的骨干坝的初步设计在审批前须先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审查。

初步设计审批后,工程方可开工建设。

第七条设区市级计委和水利局根据年度计划控制规模,联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申报年度项目建议计划,由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联合编制省级年度项目建议计划,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

淤地坝建议计划同时抄送黄河水利委员会。

第八条报送年度项目建议计划材料包括:

1、水土保持工程年度项目建议计划;

2、所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淤地坝单坝初步设计审批文件;

3、省级有关部门对配套资金的承诺文件;

4、上年度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配套资金到位和中央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第九条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年度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国年度项目建议计划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和水利部的建议计划对年度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商水利部下达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第十条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地方各级政府应落实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受益区群众投劳参与工程建设。同时,要制订优惠政策,完善建设管理机制,引导与调动社会其它资金投入工程建设。

第十一条国家安排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资金必须设立专账,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滞留和挪用。

第十二条严格计划、财务制度,加强建设投资的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和审计。省级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计划执行、资金运转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项目建设单位应自觉接受检查和审计。

第十三条西部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凡可与退耕还林结合的,都要采取措施,统筹协调,发挥生态建设的整体效益。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按小流域坝系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年度计划,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需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工程建设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或责任主体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制,因地制宜推行招标投标制。

淤地坝工程中的骨干坝必须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制。

第十六条推行工程建设公示制。工程实施前,要把建设任务、中央投资规模、所需群众投劳数量向项目区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淤地坝建设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行政、技术、施工责任人,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加强工程建设效益监测与档案管理,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工程建设进展与成效。

第十八条水土保持工程验收分年度验收和竣工验收。

第十九条年度验收在项目责任主体(或项目法人)自验的基础上进行,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级投资计划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自验要对各项治理开发措施的数量、质量,逐项、逐地块进行,并提出年度自验报告。年度验收对各项措施进行抽样验收,抽样比例不少于20%;淤地坝、坡面水系、集中连片的机修梯田等工程要逐个进行验收。

第二十条项目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在项目责任主体(或项目法人)自验的基础上,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水利部组织进行全面验收。

第二十一条项目验收报告等资料要及时报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备案。

第二十二条工程竣工验收后,必须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运行管护主体,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工程运行管护的监督检查与技术指导。

第二十三条项目区要积极进行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建立水土保持工程良性运行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