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发源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9:15

茶文化的发源地篇1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北方;融合

随着我国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休闲游需求也日益提高,文化与旅游资源的结合也势在必行,成为当代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我国北方如何将本地茶文化资源与北方旅游资源融合在一起,形成北方独具特色,囊括文化休闲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游,已成为北方茶叶产地及旅游地人们思考的问题。

1茶文化旅游重要性及北方茶文化旅游资源

所谓茶文化旅游,就是茶叶产地以当地茶文化、茶资源为主题,与本地旅游资源密切结合形成的新型的文化休闲旅游方式,其立足于茶叶经济及茶叶文化,依托当地茶叶种植及生产环境以及茶叶悠久的历史文化,结合本地茶叶风俗习惯而形成的集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性旅游,对当地旅游经济及茶文化宣传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1茶文化旅游的重要性

首先,茶文化旅游是当代社会重要的经济形式,有助于当地旅游文化及经济的发展。茶文化资源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与旅游资源密切融合,必将成为当地旅游经济的龙头,将茶叶产地、茶叶消费、旅游消费结合串联到一起,既能促进茶叶消费也能以茶文化旅游,带动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尤其为当地剩余劳动力解决大量的工作岗位,对解决农村问题具有极大帮助。其次,茶文化旅游能满足现代游客对文化旅游的心理需求。现代社会旅游参与者不仅重视物质资源的消费,更在乎文化在休闲旅游中的欣赏和品位,文化已经成为旅游最具影响力的内容。茶叶产地的茶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组成,不仅能满足游客对历史经典文化的知识需要,也能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游客对文化的参与。最后,茶文化旅游能够形成对当地茶叶文化的深度思考。利用茶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能为茶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传统茶文化的认知,茶文化习惯的养成,茶道思想的深入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1.2北方茶文化旅游资源

首先,我国北方地大物博,自然环境特点明显。虽然北方的茶产地相较南方来说,规模较小,茶叶种类有限。但是我国北方如河南、北京、山东等地自古以来就有种茶、产茶的历史,尤其在河南拥有南北过渡性气候,生态环境适宜茶文化及茶叶旅游业的发展。再如山东地区暖温带的湿润,让山东地区四季分明、雨量和日照都充足,为茶叶生产及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次,北方茶叶在我国茶叶栽培及茶文化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茶圣陆羽就曾在《茶经》中对北方名茶如河南毛尖、山东诸城、日照的绿茶、尤其山东日照的江北地区直到现在仍被认为是“江北绿茶之乡”。北方茶叶品种虽少,但是茶叶品质不逊于南方,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尤其河南毛尖绿茶,无论是色、香、味还是影响力都比南方名茶有过之而无不及,多次在国内外茶叶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可见北方和南方相比,同样具有茶文化必备的茶叶资源基础。再者,我国北方从90年代起,逐渐开始茶叶博览会暨茶俗文化宣传活动,如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已经举办大型茶叶博览会及茶文化节不下30次,北方茶博会、茶艺茶品展等文化宣传促进了北方茶叶及茶文化的发展,为茶叶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最后,北方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无论是孔子之乡山东、首都北京或是河南信阳大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具备丰富的旅游基础。如山东日照具有独特海文化,再如天津、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茶俗文化基础,能让游客既能体验到特定的茶文化,也能感受独特的旅游资源。

2北方茶文化与旅游融合现状

虽然北方具备了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基础与旅游资源,但是由于消费者对北方茶文化、北方茶产地规模的误解,以及茶文化和旅游业长期的独立发展,使得北方的茶文化旅游没有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并未形成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北方茶文化与旅游缺乏融合意识

由于北方茶叶产地规模较南方有很大的劣势,导致消费者及茶叶产地对北方茶文化资源缺乏正确的认识。虽然北方也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及丰富的茶叶资源,但是我国北方过度关注本地旅游资源的挖掘,在意识上没有重视本地茶叶及茶文化资源。例如,我国首都北京,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首都文化的宣传,但是对北京茶叶、茶叶市场及茶文化的开发程度不够,对大碗茶这一极具北方特点的茶文化只是作为旅游附属项目。再如,河南信用虽然具有“茶都”的基础,但其茶文化一直脱离旅游文化的范畴,产业开发没有游客参与茶文化作为发展方向。

2.2北方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形式单一

当前,我国北方虽然已经逐步开展茶文化旅游,但是在两者的结合模式上,仍将茶文化作为附属产品。我国北方目前的茶文化旅游,各地实质性的内容雷同,大都以品茶、购茶、茶叶观赏等初级旅游融合方式,茶文化的实质性融合程度不高,尤其是没有形成游客参与、体验性的多层次文化旅游结构,部分茶文化项目稀释了北方茶文化旅游内在的核心价值。理性高雅的、代表北方茶叶文化的消费内容至今仍没有占据旅游市场,导致北方茶文化与旅游内容的融合略显表面化和低俗化,影响了北方茶叶文化和旅游资源的高度融合,更影响了北方茶文化的影响力。

2.3北方茶文化与旅游缺乏基础设施

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需要的不仅是茶旅游经营性设施,更包括茶文化及旅游的配套设施,如茶主题餐厅、酒店及交通、服务设施,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北方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甚至某些北方城市单纯为旅游考虑,在生态上缺乏对茶产地及茶文化资源的保护,造成茶叶产地及茶叶资源的生态污染。如在山东日照和诸城,虽然旅游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一般旅游项目,但是却没有为茶叶文化旅游开展相关建设,茶叶旅游景点缺乏基础交通设施,茶叶旅游服务机构缺乏专业服务人员和设施,茶文化酒店和主题餐厅等经济实体与南方旅游城市相比非常稀少,导致了北方茶文化与旅游因缺乏基础设施,而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影响了北方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3北方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

3.1树立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意识

北方地区要促进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必须对北方茶叶及茶文化资源形成理性的判断,充分认识北方茶叶及茶文化的优劣势,尤其是与南方、华南、西南等茶叶产区相比,挖掘北方优势点。北方地区的茶叶行业、旅游行业及政府机构,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的研究过程中,对茶文化及旅游资源内容和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对北方茶叶、茶文化、旅游资源、配套设施等内容进一步研究并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的找到北方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的切入点,既能宣扬北方茶叶文化也能符合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划。

3.2推进北方茶文化宣传

虽然北方具有丰富的茶叶及茶文化资源,但是相较南方、华南等茶产地影响力稍显逊色,主要是因为北方茶文化宣传的力度不够,宣传形式单一。如山东、河南、北京、天津等北方省市,由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旅游资源,在宣传上过分倾向于历史和物理环境的宣传。所以要想促进北方茶文化的影响力,首先必须改变宣传思路,在原有旅游宣传基础上,突出茶文化的主体地位,将文化宣传作为旅游业的名片。其次,利用北方茶叶集散地的优势,举办茶文化博览会等形式的文化宣传活动。北方城市还必须投身于茶文化旅游的推介活动中,以宣传活动吸引茶客、游客等消费者的共同关注。最后北方茶叶产地应利用现代新媒体,如手机、电脑等数字媒体,将茶叶、茶产地的自然资源以多渠道进行宣传,才能让潜在的茶爱好者转变为茶文化的欣赏者和参与者,从而树立北方茶文化旅游的新品牌。

3.3完善北方茶文化旅游的配套设施

由于北方受到气候和茶叶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在茶文化旅游环境及配套设施上很难与南方等茶产区相比。要想让游客在北方的气候和茶叶文化背景下,参与茶文化旅游,必须以更加完善和人性化的配套设施以及服务机构吸引游客。首先,北方茶叶产地应该加大对主要茶产地基础实施的投资,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既要考虑到游客生理舒适性,也要考虑其心理文化需求。在茶文化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应该将茶产区和茶文化体验区进行区别对待,让游客在不同的环境下获得不同的服务体验。其次,建立北方茶文化旅游的现代化服务机构。北方茶文化旅游地应该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以茶文化体验、茶文化讲解、茶艺等服务与传统导游内容结合在一起满足游客对文化游的要求。

4结语

总之,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融合不应局限于南方等主要茶叶产地,北方地区应该充分认识当地茶文化资源及旅游资源,在抓住文化旅游发展的机遇,努力地提高自身对于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认识。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意识基础上,北方地区应该积极地对北方特色茶叶、茶文化进行宣传,以品牌形象吸引茶爱好者转变为茶文化旅游的参与者,同时加大对北方茶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实现茶文化与旅游资源进一步的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朱海燕.安化黑茶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模式探研[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426-430.

[2]郑廼辉.关于闽东开发茶业休闲旅游的思考[J].福建茶叶,2014(06):47-48.

[3]范振锋.岚山区实施名优茶战略,创新北方茶叶发展模式[J].中国茶叶,2013(10):14-15.

茶文化的发源地篇2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

所谓文化旅游就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通过各种积极的休息和娱乐,体味人生价值以及生活道理的灵活多样的旅游活动。立足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以茶区的生产为主要依托,借助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获得各种各样的精神愉悦,辅之以绚丽多彩的民俗活动,进行有效的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和设计,更好地满足游客的观光、求知、娱乐、购物、度假等需求。我国当前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茶文化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我国的茶文化旅游事业开发的初期,更多的还是沿袭传统的旅游开发,让人们更多的去欣赏自然风光。我国各地的茶生产的环境都是风景比较秀美的地方。茶的生产环境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一般情况下都是山川秀美。我国的旅游开发更多的是让人们去观赏名山大川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去走出人们狭小的生活圈,走出忙碌与繁琐,走向自然。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注重自然景观转向更深层次的发展,由传统的以观赏自然景观为主,逐渐融入更多丰富多样的参与性非常强的互动旅游产品。于是,一些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尤其是盛产茶叶的地方开始把单一追求自然景观与茶文化联系起来,引导人们更好地观赏自然景观的同时,去感知饮茶文化,融入更多的人文景观和人文艺术,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比如,黄山市旅游局立足黄山这样一个非常优美的名胜景点,茶叶又是当地非常重要的产业,将自然景观旅游和茶文化结合起来,开辟茶家乐旅游专线。我国的福建等地盛产名茶,尤其是安溪自古就是闽南茶都,更是我国著名的茶叶铁观音的故乡,该地方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既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生产茶叶的地方,更是人们进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人们将自然景观的旅游和茶文化融合,让人们观赏自然景观的同时去更多地感知制茶的精湛工艺,观赏茶艺表演,听茶歌,看茶舞。

2挖掘茶乡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我国也有不少地方虽然盛产茶叶,但是地方不是名胜,环境非常优美。一些比较产茶的著名区域开始意识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不仅注重茶经济,更加注重旅游。充分利用当地盛产名茶的优势,不断发掘茶的文化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资源开发,借助于当地的优美环境,把茶叶生产、茶文化研究和观赏自然景物环境等统一起来。将茶文化的历史资源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包装,使之更加具有旅游价值和新鲜活力,呈现出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双赢发展,既实现了茶生产、茶文化开发旅游带动,又能够通过旅游经济更好地搞活当地经济,转变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

福建漳州的安溪县是我国乌龙茶的重要产地,近年来由茶产业渐渐开发出来茶文化旅游,尤其是在2000年举办了茶文化旅游节,把当地比较著名的茶文化、茶叶生产逐渐地开发成文化旅游亮点,如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铁观音探源、茶文化生态探幽,充分挖掘铁观音本身所具有的“王说”、“魏说”的传说以及斗茶的历史文化传统,创新了安溪茶艺等。在茶叶生产基地开设各种试验茶园,举办旅游度假区,开辟生态茶厂农场,以茶歌、茶艺表演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满足人们的饮茶、表演、观赏、休闲等各方面的需求。

3开发茶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旅游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欣赏和旅游的需求层次不断变化,农业生态旅游渐渐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产品,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旅游内容。世界旅游组织认为目前的生态旅游收入已经占据世界文化旅游总收入的近20%。农业生态旅游能够很好地把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生产劳动、各地的乡土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统一。人们在旅游的同时能够很好地感受当地的文化习俗、生产生活以及观赏当地的自然美景,感知当地的生态文化资源。我国的茶叶生产基地开展茶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盛产茶叶的地方一般情况下都有着非常优美的自然环境,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茶园和茶山,有非常好的生产条件――茶叶采摘、除草、炒茶,而唱茶歌、跳茶舞、品茗茶、赏茶花是当地非常吸引力的生活方式。人们在观赏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性生活的同时,也能够了解更多有关茶的知识典故,感受更多的生态文化,是当前发展生态茶文化旅游的重要趋势。

广东英德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茶出口基地。在茶文化旅游节的带动下,当地建立的茶趣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茶园风景,了解茶文化知识,观赏有关采茶做茶的工艺,欣赏品尝茶餐、销售茶具等一系列活动。自开放以来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客能够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更好地感知现代茶园风光,让人们在茶文化活动中获劳动中感受更多的新鲜乐趣。

4人文考古茶文化旅游资源

我国种茶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饮茶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品味,几乎在每个时代都会有各种茶相关的艺术形式。与茶叶生产的有形相比,茶无形的精神文化品位是进行旅游开发更为重要的,让人们在观赏自然景物等游行旅游资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见识,得到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去感知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探听茶人的趣事逸闻。

茶文化的发源地篇3

关键词:茶文化;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下文简称:绿色资源)是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对象,也是拥有绿色资源区域的自然比较优势。随着绿色生活理念不断深入到社会公众的心里,以及对城市工作压力的缓解,生态旅游项目方兴未艾的发展起来。其中,围绕着茶文化而展开的生态旅游项目也比比皆是。那么如何来看待茶文化对绿色资源管理的助力作用呢?笔者认为,这需要结合绿色资源管理职能内容来展开。就茶文化而言,本文将其归纳为两个层面:显性层面和隐性层面。显性层面诸如茶道、茶具等,这些看得见的茶文化元素往往承载了本土文化的基因。而作为隐性茶文化,则主要指向一种围绕着“茶”而提炼出的精神和民族性的东西。可见,将茶文化融入到绿色资源的管理之中,则能提升生态旅游项目的品味和区域差异性。为此,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对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管理的职能分析

从管理学视角,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绿色资源管理职能:

1.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将其引入到具体的情景中,便是对绿色资源的开发计划,以及对未来生态旅游项目商业化运作的规划。现实表明,当前生态旅游项目的数量繁多,且质量良莠不齐。之所以会存在这一现象归因于生态旅游项目所依托的绿色资源在各个地区都唾手可得。特别在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当地的旅游资源也主要以“青山绿水”为主线。那么如何提升本地生态旅游项目的商业价值,则需要事先完成一系列的计划和规划。因此,这就构成了职能之一。

1.2组织职能

这里的“组织”可作动词来讲,即将各种资源组织起来推动生态旅游项目的商业化运营。根据旅游经济学原理可知,建立起区域差异化将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识别度,所以这里就需要围绕着“突出差异化”来组织各类资源。鉴于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生态旅游项目,并依托本地自然禀赋条件来开发绿色资源。因此,提炼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元素,以及借助显性和隐性方式释放出来,便能增大本地旅游产品的市场识别度。

1.3创新职能

在现代管理学理论中,创新已经成为了管理职能之一。根据熊彼特对创新的解释,其不仅体现为旧事物的覆灭和新事物的产生,还体现在创新成果商业化应用后所带来的利润增值。不难发现,国人关注最多的却是前者。为此,对绿色资源的管理还在于引入创新职能,促使其在商业化运营中获得增值。那么将茶文化融入到绿色资源管理之中,本身就构成了创新.

2茶文化的功能解析

将茶文化融入到绿色资源管理之中,意味着茶文化具有使用价值,进而具有自身的功能属性。那么在茶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为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功能解析:

2.1提升品质的功能

相对于传统的景点游,生态旅游项目本身就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而且该项目更能适应目前消费者文化层次、家庭收入的群体。那么在数量庞大的生态旅游项目中,通过引入茶文化元素便能提升整体旅游项目的品质。不难发现,茶文化本身所含有的清风雅致便能对现阶段浮躁的社会环境带来“清凉”,从而这就具备了提升品质的功能。

2.2满足偏好的功能

与西方经济学将消费者的偏好做同质化处理不同,现实中的消费者群体具有不同的消费偏好,而消费者个体在不同的时间维度、空间纬度上也可能会改变原有的偏好。对于旅游产品来说,其就是要满足消费者多样性的需求。通过融入茶文化,茶文化的显性元素和隐性元素,便能覆盖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事实表明,如何满足消费者多样性的旅游消费需求,一直是困扰绿色资源开发者的难题。通过融入茶文化,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

2.3增强识别的功能

我国作为产茶大国,产茶地都拥有属于本区域的茶文化。如,四川的峨眉地区,其茶文化就与佛教文化联系起来;四川的青城山,其茶文化就与道教文化联系起来。再如,云南和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茶文化便与其民族性联系起来。可见,这就体现了茶文化增强市场识别的功能。

3茶文化与绿色资源开发融合的切入点

如何将茶文化融入其中,涉及到实施的问题。对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3.1茶文化与茶叶生态观赏相融合

茶叶生态观赏在许多产茶地区已经得以商业化推广,观赏的载体一般为生态茶园,这样消费者就能在相对完善和集中的场地内感受到茶叶种植的自然之美。那么茶文化与之相融合的切入点是什么呢?从域外经验中可以获知,消费者最为感兴趣的便是茶叶的品种、功效、种植历史、典故等方面的信息,所以这也就构成了切入点。

3.2茶文化与茶叶生产制作相融合

从产业链的视角来看待绿色资源开发,茶叶生产制作构成了其中的一环。在突出生态主题下,手工制茶应成为消费者所感兴趣的地方。那么此时茶文化的融合切入点又在哪里呢?不难发现,将茶文化中的茶道和茶具融入其中,使之承接已经制作好的茶叶,那么将能提升消费者的饮茶欲望。可见,这也是生态旅游所要达到的效果。

3.3茶文化与茶叶休闲品茗相融合

茶叶休闲品茗本身就构成了茶叶的消费环节,而该环节也可以出现在消费者的休息、闲暇之时。因此,茶文化在这一环节的融入可以设计在中途休息期间,也可以作为一种专门项目而存在。那么此时的茶文化应更多包含其隐性的元素,如具有哲理性的文化元素。

3.4茶文化与农家休闲娱乐相融合

笔者认为,绿色资源在开发中还应考虑到拉动区域经济,特别是带动当地农户家庭经济。为此,在这里提出了茶文化与农家休闲娱乐相融合的议题。那么这里的切入点便可以定位于提炼出具有本土、农家特色的区域文化。

4茶文化融入的管理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茶文化融入的管理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4.1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

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构成了管理的计划职能内容,而本文也将茶文化界定为绿色资源开发的组成部分。根据以上切入点分析可知,融入阶段包括:生态茶园观赏阶段、茶叶生产制作阶段、消费者空闲品茗阶段、农家乐阶段。为了增强区域差异性,应重点规划第一和第四个阶段的融入途径。究其原因在于,第一个阶段受到自然禀赋条件的决定,各地区是具有差异性的。同样,农家乐承载了当地的民风,而这也是具有区域差异性的。

4.2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

这里体现为管理的组织职能,那么要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工作,则需要从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个方面进行组织。首先提炼茶文化元素一定要建立起区域植根性的效果,那么可以将民俗专家、茶叶种植专家、绿色资源开发主体组织起来,围绕着本区域的生态游项目商业化的具体目标,来分别开展显性和隐性文化元素的提炼。那么就物力资源而言,目前应在“互联网+”战略下充分挖掘线上资源,并在线上建立起组织学习系统。

4.3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

毫无疑问,这里构成了管理的创新职能。而如何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则成为当前绿色资源管理的难点。笔者建议,创新的思路可围绕着:观摩与游客体验相结合的模式来展开。具体而言,在观赏茶园时可以设计出消费者动手采茶或培植茶树的环节,这样能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在生产制茶环节,可以设计出消费者亲自动手炒茶的环节,并将消费者炒好的茶折价销售给他们。如此种种,都是紧密抓住了提高消费者的个体体验感来进行创新的。

4.4控制茶文化融入的效果

控制职能也是管理职能的构成部分,在对绿色资源进行管理时需要控制茶文化的融入内容和程度。即,对于那些具有大众化的茶文化内容则需要给予尽可能的规避;同时,对于那些过度融入的问题也需要给予控制。

5展望

今后还须夯实以下管理内容:

5.1充分利用现有茶园资源

开设茶园生态旅游项目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现有的茶园资源,而且茶园中植被的生长也有较长的周期性需求,从而也使得利用现有茶园资源成为必然。从开设生态旅游的案例中可以知晓,茶园生态旅游项目无论在规模、项目内容设计、路线规划上都比普通旅游项目要广博和复杂。因此,农业发展管理部门在充分利用现有茶园资源时,也应考虑到不同资源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其它关联效应。当然,做好这项工作的第一步,便是深入到茶园基地去调研。

5.2合理规划整合茶园资源

由于茶园生态旅游项目应植根于当地传统茶文化之中,所以合理规划整合茶园资源的重心便在于将茶叶种植、茶叶制作、茶道等要件整合在旅游项目之中。从管理学原理可知,这里整合的本质在于对相关专业人才进行整合,因此,农业发展管理部门应根据项目实施的人才需求,在域内和域外引进相关专业人员。总之,合理规划整合茶园资源,应重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6小结

本文认为:就茶文化而言,需要大力挖掘茶文化中的显性层面、隐性层面。在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茶文化融入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的管理模式可围绕着:规划茶文化的融入阶段、完成茶文化元素的提炼、创新茶文化的融入模式、控制茶文化融入的效果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张凤霜.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济源段)生态旅游规划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5(3):60-63.

[2]余兵.茶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信阳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5):93-94.

[3]赵国栋.茶文化生态旅游理念要点与Swot分析[J].农业考古,2015(2):198-205.

[4]吴佳薇.从成渝茶馆看两地的休闲观[J].商情,2010(26):38-38.

茶文化的发源地篇4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问题;对策

我国是茶叶的发祥地,具有悠久的茶叶栽培历史。在历史的演变发展进程中,茶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和渗透,显现出不可比拟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蕴,这就为茶文化的旅游开发创设了极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享受到奇妙的茶文化之旅,体验到浓郁的茶文化清香,感受到茶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然而,我们还要充分意识到在茶文化旅游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更好地推动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1茶文化旅游概述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是在茶叶发展历史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逐渐由物质层面上升为精神层面,具有极为丰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习俗、心理审美特征。茶文化旅游则应当归属于一种休闲文化范畴,它也是民俗旅游的重要分支,在将茶文化与旅游资源充分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加以深度的、综合的、因地制宜的开发和挖掘,使旅游者可以获得茶文化的体验和享受,享受到一场别致的文化旅行。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可以打造成不同类型的茶文化旅游模式,诸如:山地观光旅游、体验式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式的旅游等。在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结缘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1自然环境

中国的产茶历史悠久,具有适宜于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由于茶叶喜温耐润,适宜生长于温度为13℃~25℃的区域,我国大部分区域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适宜于茶叶生长。同时,我国大面积的山地、高原和丘陵地质构造,也极其适宜于茶叶的生长。

1.2人文环境

中国的传统茶文化与其他文化相融合和渗透,生成了形神兼备的文化体系,并激发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共鸣,形成了深厚的茶文艺;在人们制造茶叶、烹煮茶叶、品茗茶叶的过程中,又精练升华而成独特的茶艺;在茶叶的贸易交流活动中,又形成了无可替代的茶文化历史遗迹。在这些与茶相关的人文环境的滋养和浸润之下,为茶文化旅游奠定了厚重的人文底蕴,使茶文化旅游大有潜力可挖。

1.3社会经济环境

从我国的旅游产业升级的角度,可以看到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必然性,通过赋予旅游资源以茶文化内涵,可以极好地弥补旅游资源的匮乏状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旅游业可以借助于深厚的茶文化软实力,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同时,对于茶文化产业而言,茶文化旅游也可以极好地推动茶文化产业的传承和弘扬,可以使旅游产业为茶文化的推广平台,更好地吸纳社会资源,使人们参与到茶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来,更好地传承和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内容。

2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2.1.1茶文化旅游成为新兴的旅游产业主题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迅速发展,它不再局限于传统旅游和大众旅游方式,而注重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深层次文化体验旅游,人们渴望从旅游中获得更多的关于文化、历史、生活、艺术方面的认知和体验,感受不同旅游区域和文化所带来的神奇、迷人的魅力。

2.1.2茶文化旅游需求日益昌盛

茶是一种天然饮料,茶文化的神秘与优雅、独特的茶风茶俗,对于向往休闲养生的现代旅游市场来说,茶文化旅游是一种迎合了大众需求的旅游方式,它以其独特的休闲方式,成为了人们的旅游盛宴。

2.2茶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强有力的茶叶品牌支撑

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进程中,存在各自经营的现象,在茶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缺少区域性的茶文化资源整合和组团,缺少了强有力的名茶品牌支撑,则会使人们的茶文化旅游缺少参与激情,无法使其成为人们品茶斗茶的主要议题。

2.2.2缺少高档次、高品位的亮点景区

在我国的茶文化旅游之中,开发最多的是乡村旅游景区,尽管也有一些茶文化旅游节、公众影响力较大的特色茶文化旅游活动,但是其拥有的亮点较少,档次也跟不上去。在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开发一些茶园观光游览、茶家乐等茶事体验活动,然而,还缺少一些公众影响力较大的特色茶文化旅游活动,旅游者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不强,项目的整体文化内涵较少,产生的效益不够明显。

3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与提升的应对策略分析

3.1加大对茶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拓宽客源市场茶文化资源种类的差别

在茶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会有着不同的影响,要对茶文化旅游产品加以不同的包装,制作成具有自我风格和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宣传品,并利用茶文化旅游网站,通过网络媒介对外宣传茶文化旅游资源,拓展茶文化旅游的电子网络渠道,便于旅游者及时、快速、便捷地获取茶文化旅游相关信息,可以自主地根据旅游者自己的选择,实现茶文化旅游查询、链接和检索,更好地选取特色化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和项目。茶文化旅游不同景区还要开展联动促销,联合宣传和推介,打造多条精品茶文化旅游线路,使旅游者有更多的范围游览,并能延长旅游体验的时间。另外,对于茶文化旅游景区的农民还要加强宣传,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旅游技能培训和教育方式,强化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服务意识,用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热情的待客礼仪赢得更多游客的回头率,丰富茶文化旅游的客源市场。

3.2打造茶文化旅游特色品牌,挖掘茶中的文化底蕴

品牌效应具有不可比拟的竞争软实力。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打造特色化的品牌形象,挖掘和开发区域内深厚的茶文化底蕴,避免茶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同质化和过场化现象。具体应当从以下内容加以设计:(1)品牌定位。要寻求与旅游者相契合的基点,使之成为特色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定位方向,充分融入茶文化旅游的自然地理优势、人文优势、历史优势、社会经济优势,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2)品牌的推广。可以借助于名人效应,吸引旅游者的眼球,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制作片、户外广告等形式,促进茶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和推广。

3.3丰富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突显特色文化品位

在人们推崇生态旅游的形势下,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成为了人们的推崇和高品位的生活追求,它源自于人们自我实现的精神内在需求。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区域的茶文化的内涵,并使传统的茶文化与时代风尚相融合,使旅游者感受到传统文化所焕发的时代光彩,为之所吸引,而产生浓郁的再次重游的欲望和兴趣,并逗留较长的时间,以感受其茶文化特色所带来的新奇体验。以安溪茶文化旅游为例,这里产茶历史悠久、茶种资源丰富、茶文化资源极为绚烂多姿。因而,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设计具有浓郁茶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具体包括:(1)做大做强安溪铁观音品牌茶文化,不仅使其具有物质属性,还要具有与旅游者心理相契合的精神和文化属性,引发旅游者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2)将安溪茶文化与安溪的宗教朝圣文化相融合,拓展茶文化旅游的外延,深化其茶道哲理意蕴。(3)实现安溪茶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可以建构安溪茶文化博物馆、科技馆、文化街,增进旅游者对安溪茶文化的认知和体验度。(4)联合周边的知名品牌旅游项目,打造复合型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在旅游资源整合的链条下,产生一种极为强烈的辐射效应。

3.4基于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为了合理、有层次地开发和设计茶文化旅游,还需要根据旅游者的不同个性化的需求,开发和设计多样化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以避免茶文化旅游的同质化现象,要将茶文化产品设计成多层次的产品,针对不同年龄、文化层次、收入水平等,划分为高、中、低三档的旅游产品。同时,还可以将茶文化旅游产品与人文古迹、宗教朝圣、生态养生、休闲健身相融合,设计复合型的旅游产品,形成对旅游者强烈的吸引力。另外,还可以开发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如:茶文化夏令营、茶文化爱情体验旅游、茶文化创意设计旅游等,更好地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4结束语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生态旅游日益繁荣的局面之下,要合理分析茶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面对茶文化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设计,要充分利用茶文化旅游中的地理环境资源、人文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等,更好地组合茶文化旅游路线和项目,并运用有效的茶文化旅游宣传策略,吸引人们的驻足和旅游的欲望,打造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开发和设计具有不同风格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使旅游者体验到丰厚的茶文化底蕴、悠久的茶历史,享受到茶文化给自己所带来的轻松和欢愉。

参考文献

[1]谢钦玲.安溪茶文化旅游提升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2]师晓华.浅析黄帝陵景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6):74-75.

[3]朱竑,戴光全,保继刚.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发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4(4):94-101.

[4]徐仁立.论福建茶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09(12):150-151.

[5]胡柳梅,谢红彬,胡荔香.“坦洋工夫”茶文化旅游开发探讨[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2(4):58-62+69.

[6]刘志芳.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4(41):69-70.

茶文化的发源地篇5

关键词:地方;茶文化;整合;挖掘

茶文化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紧密的结合,并且与旅游契合,安溪主要盛产铁观音,而且茶文化的内涵比较深厚。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在逐渐提高,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1地方茶文化的挖掘

本文以安溪为例,分析当地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安溪的茶文化最早在唐朝末期,距离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形成了完善的文化背景。

1.1茶叶民间传说故事人类的发展

伴随着一些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等,茶文化的发展也是以故事作为媒介发展至今。在民间的传说中,有“乌龙将军”一说,在雍正年间,有一个叫乌龙的茶农,他整天忙于其他的事物,而忘记采摘新鲜的茶叶,在第二天去采摘茶叶,发现茶叶上有阵阵清香传来,通过茶叶的炒制,其制作出了好喝的乌龙茶。铁观音茶叶名字的由来也是由于民间传说,是来源于魏荫的观音托梦,这类传说也已经成为很多茶叶企业的文化。在安溪,清水岩作为一座古老的寺庙,其泉水非常的香甜,而且茶叶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山中,茶树在长时间的环境孕育下,已经吸取了大自然的精华,所以,茶叶格外甘醇,在饮用茶水后,会感觉到清爽。

1.2茶俗

在安溪,茶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在长期的生活演变后,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俗。

1.2.1婚姻茶俗

在明清时期,在安溪有对歌成婚的习俗,在结婚前,男方会将聘金准备齐全,然后送到女方家中,其中也会带着本地生产的茶叶,在婚宴中,在吃菜的过程中,新郎和新娘要对来宾敬茶。在第二天清晨,新娘要给公婆敬茶,在结婚后的一个月,新娘要回娘家,拜见亲生父母,要送父母茶叶。

1.2.2丧事茶俗

在安溪地区,如果遇到了丧事,要给送丧的来宾敬茶,客人在饮茶后,可以起到辟邪的效果,在扫墓的过程中,要向祖先奉茶三杯。

1.2.3敬佛茶俗

在安溪地区,在初一和十五,要想观音菩萨和佛祖敬茶,人们在日出之前,要收集清晨的清水,用火烹煮后,泡上茶叶,摆在神龛前,这样可以保佑家人平安,并且确保家业旺盛。

1.2.4茶王赛

在福建的建州,有举行茶王赛的习俗,在茶王赛进行中,主要分成斗茶、斗试、点茶等步骤,参与者都要自己带着茶叶,在现场进行烹煮。通过茶、水和茶器的比赛,决出胜负。茶王披红彩坐在茶王轿子上,人们敲锣打鼓的迎接其回家,在茶王赛进行的过程中,还有茶艺表演和茶歌等形式。

1.2.5茶楹联

楹联也可以叫做对联,是在桃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桃木在古代具有辟邪的效果,所以,人们为了祈福设计了楹联。在安溪地区,最早的茶楹联是宋学家朱熹在安溪地区提出,在清初时期,人们也在品味了乌龙茶后开始游览于安溪的名山秀水,在饮茶中题写了各类楹联。

1.2.6茶诗

在安溪地区,最早的茶诗是在五代兴起,在宋代初期达到顶峰时期,到了清代初期,出现了大量的茶商做的茶诗。

2地方茶文化的整合设计

2.1维持良好的外部环境

茶文化存在于地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如果在大环境的设计上没有到位,那么尽管有比较完善的内部构想,也不能更好地展现出来,所以,在发展地方茶文化之前,应该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1.1整合设计硬件设施

在很多茶文化盛行的地区,交通还不是很便利,如很多地区还没有设置机场,所以,在地方茶文化整合中,首先应该完善交通设施。而且当地的酒店设施也非常重要,还要具有网络化的设备,以便人们在欣赏茶文化之余可以查询信息。酒店应该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应该考虑到人们的地区差异,饮食应兼顾南方和北方差异,确保日常用品齐全,电话信号应该比较健全,应该确保人们在欣赏茶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信号与外界正常的联系,尤其是在较为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联系外界。

2.1.2软环境的整合设计

当地应该形成良好的融资环境,并且在茶文化的宣传中,政府应该采取投资的方式,增加企业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投入,实现产权合作。当地人应该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可以与外地来欣赏茶文化的人进行友好的交流,在平时应该注意言谈举止。

2.2高度重视茶文化资源的整合设计

在地区茶文化资源整合设计中,应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地茶文化资源进行汇总,当地的政府应该认识到地区茶文化的重要地位,管理人员应该注重茶文化资源的整合,设计出新颖的茶文化表现形式,这些直接可以提高茶文化的身价,然后通过积极的宣传,完善当地居民的理念,保护好茶文化资源,并对茶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各项规定严格执行,防止茶文化资源遭到破坏。

2.3深度整合茶文化资源

当地在对茶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查找当地史料,也可以通过对网上海量资料的整合,并且组织大量的人员走访民间,对民间的茶文化进行搜集,征集各类茶文化,确保当地居民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提高茶文化资源的可信度。

2.4合理整合设计茶文化资源

在茶文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保持其独特性,因为茶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征,这样会形成文化的差异,通过差异,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在对茶文化资源进行设计中,应该呈现其独特性。在地方茶文化整合和设计中,可以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与当地的饮食和茶山风光结合起来,这样使资源整合的渠道更加宽阔,通过旅游的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当地茶文化的历史背景。在旅游景点,可以设计人们休息的场所,为人们提供茶水,同时可以为人们讲解茶的种植方法等。在茶文化的整合与设计中,应该注重其形象性。而且茶文化的整合与设计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文化资源是一类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应该对当地的茶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促进其长期发展。

2.5整合设计高质量的茶文化旅游产品

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的方式,把当地人们普遍认可的东西设计成旅游产品,这样可以更好地宣扬茶文化。

2.5.1合理设计茶文化旅游模式

在茶文化旅游模式的设计中,应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结合当地的地域风情,因地制宜,对茶文化旅游者进行划分,通过对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组织不同形式的旅游模式。由于旅游人群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针对青少年,他们主要是对茶文化探索,这时可以设计夏令营的形式,让青少年来体现当地的茶文化,让当地的专业人士可以为青少年讲解当地的茶文化。对于老年人,他们更加需要放松,所以,在旅游模式的设计中,主要以欣赏为主,可以让老年人欣赏当地的茶歌和茶诗等,产生修身养性的感觉。茶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多方位的设计。在当地茶文化的设计中,应着力树立品牌形象。在很多地区,茶文化比较独特,而且这种独特性不可替代,所以,在打造旅游品牌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的习俗,可以安排茶歌和茶诗的形式,或者根据人们的爱好,对一些名人的书法进行参观。还要丰富茶文化的类型,除了精品线路的打造之外,还应该使茶文化的表现类型得以丰富,晚上可以观看演出,确保表演的形式多元化,将传统型和现代型的表演结合,而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互动的模式,人们可以上台发表感想。在一些品茗室可以进行茶诗的朗诵等,并且人们可以在品茶后留下诗句,抒发自己的感受。

2.5.2整合设计具有特色的纪念品

在茶文化整合与设计中,可以设计很多工艺模型,人们可以通过购买纪念品的形式,对地方的茶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地方茶文化的附加值。纪念品应该更加具有便捷特征,可以向人们赠送书签,这种方式适合学生和学者人群,在书签上描述茶叶的信息,或者赠送与茶叶有关的明信片,明信片上有与茶叶相关的诗句。

结语

地方茶文化的历史悠久,结合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对地方传统的茶文化的挖掘和整合设计非常重要,应该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将茶文化的整合与当地的饮食和生活结合,增加人们的体验,并且应该发展当地的茶文化旅游,使人们对地方茶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弘扬中国茶文化振兴地方茶产业———安徽天方茶业集团[J].党史纵览,2015,03:56.

[2]任洪昌,林贤彪,王纯,王维奇,闵庆文,张永勋,郑江闽.地方认同视角下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态度———以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为例[J].生态学报,2015,20:6806-6813.

茶文化的发源地篇6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080―02

1 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的价值

(1)文化价值。茶文化特征较鲜明,有着丰富的茶史、茶掌故、茶传说,为现代人对茶文化研究留存了大量资料。

(2)经济和社会价值。茶文化旅游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茶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无锡的产茶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杭州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茶文化资源的社会功能也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生养性、陶冶情操,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以及推进经济贸易展示茶文化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

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茶文化可以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由于茶文化旅游本身就直接面向了市场,它所起到的龙头作用、关联带动作用等把茶旅线路、茶旅景点景观、茶品购买、茶食餐饮、茶会娱乐、茶旅住宿等项串连起来,形成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旅消费,丰富了旅游内容,有利于形成无锡茶文化旅游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2 无锡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

2、1 无锡茶文化之茶区

无锡最大的茶区是宜兴茶区。宜兴茶区存在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地势:宜兴东南为浙江天目山支脉,西南为安徽黄山支脉,两山相接成圆屏,形成宜兴南部群山多见界,一般高度都不超过300米,形成了特殊的小区气候,特别是山界地形雨量较多。因此,鲜叶内有效成份――氨基酸含量较高,而氨基酸是形成茶叶鲜爽的主要物质,使制成绿茶的滋味特别鲜醇。

土壤:茶园土壤以夹有风化碎石为最好,有利于报水净土,而黄粘土为最差。宜兴茶区的土壤多为香灰土、乌沙土、红砾土或黄泥土。这些土壤酸性度较高,肥力稍高,耕作层的有机质含量约有1.04%―2.56%,并含有微量的氧化铁等,并且土壤疏松,结构良好,保水、保肥、保土性尚好。导致鲜叶原料的水溶物和叶绿素的含量略多,制成绿茶色翠味浓,经久耐泡,成为佳品。

植被:宜兴茶区有以马尾松和毛竹为主的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林带,形成了山地的“绿色长城”。这样就形成林区特有的小气候,即比无林区冬暖夏凉,夜雨多,风力小,日照弱。使茶树生长有适宜的环境,促进叶叶绿索和可溶性氮的形成,从而提高了绿茶的品质。

气候:宜兴东临太湖,茶山树林成荫,空气湿度较大。这样日光照射到茶区时被水汽折射成漫光,使茶叶的光合作用循序渐进,有利于氨基酸和咖啡碱的积累,并且鲜叶持嫩性较好。这样就使制成的绿茶形美味佳,视为珍品了。

2、2 无锡茶文化之茶水――无锡惠山泉

惠山泉,又名漪澜泉,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内,为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公元766―777)无锡令敬澄所开凿。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因茶圣陆羽曾亲品其昧,故又一名陆子泉。相传唐代陆羽评定了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被列为天下第二泉。随后,刘伯刍、张又新等唐代著名茶人又均推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所以人们也称它为“二泉”。

具有关化验资料显示,惠山泉水所含矿物质有钙、镁、碳酸盐等及微量氡气,表面张力大,水高出杯口数毫米而不溢,水质清澈透明而无任何有害物质,与世界卫生组织及美、日等国家的饮用水水质相比较,确系当今世界饮用水中之佼佼者。当然无锡茶文化中还有“茶具”,宜兴的紫砂壶在全国都有名的。

2、3 无锡茶文化之名茶

(1)无锡毫茶。无锡毫茶是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成功的创新名茶,产于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郊。这里丘陵起伏,群山环抱,山上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山下太湖碧波荡漾,云雾弥漫。无锡毫茶品质特征:外形肥壮卷曲,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叶底嫩匀。

(2)太湖翠竹。太湖翠竹主要产地在无锡市八士镇山林茶果场、雪浪镇向阳林场、藕塘镇七一林场、张泾茶林场、茶桥东郊林场和无锡胡埭刘糖茶场。上述茶林场环境优雅,山脉秀丽,具有生态优势。太湖翠竹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创作的名茶,最早是手工制作,1994年引进多功能茶机机械加工。太湖翠竹品质特征:万型风格独特,扁似竹叶,色泽翠绿油润。内质滋味鲜醇,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除了“无锡毫茶”和“太湖翠竹”这两只地产茶的“当家花旦”,发现在全国的名茶榜上还有“阳羡雪芽”、“竹海金茗”等无锡茶,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3 无锡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3、1 茶文化旅游顺应当代旅游趋势,倡导了健康生活

茶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其开发符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潮流。茶文化本身是一种十分高雅的文化产品。作为旅游资源,其高层次性是很明显的。这种消费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茶又是健康饮品,具有较多的药用价值,是游客在旅游途中的最佳选择。因此,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将牵引旅游业的发展更上一个档次。

3、2 弘扬祖国茶文化

茶文化旅游可让游人在美的享受与游的乐趣中,学习和体味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感受当代茶人庄晚芳先生提倡的“廉、美、和、敬”中国茶德,起到教育国人、促进茶文化复苏与繁荣,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作用。借“茶”之名,弘扬民族文化之实。在良好的宏观背景中。茶与文化的交融,实物与理念的结合,使茶文化成为无锡重点旅游文化资源之一。

3、3 利用茶文化旅游振兴茶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通过茶文化旅游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和外汇收入;提供就业机会,安排剩余劳动力;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本地区与外地区的文化,促进地区文化的发展,增强人们的精神文明意识。

4 无锡茶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4、1 政府的正确引导

政府的引导主要集中在:第一,茶文化旅游的宏观规划。组织专家论证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进行茶文化旅游资源本底调查评价和市场分析。第二,政策倾斜;第三,资金支持。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运作需要的资金投入可以从政府财政投入、企业资金注入、社会集资、社会捐款等方式获得;第四,宣传促销。对外政府牵头以好客文化为标志大打茶文化旅游品牌。对内,要求从业人员学习茶文化,在行动上体现茶文化精神,营建和谐、健康的投资平台和极具吸引功能的旅游环境。政府的正确引导、宏观调控可以避免造成资源、资金、人力、市场的浪费。可以有效控制开发的数量和规模,避免盲目开发,以及开发中的无政府状态下市

场混乱、恶性竞争、质量下降等造成的对旅游地形象的破坏。

4、2 挖掘无锡茶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茶文化旅游产品

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旅游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深入挖掘其文化蕴涵,才能不断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形式多样,如可推出茶乡寻根访祖游、茶文化学习考察游、茶民俗风情游、茶保健游、茶乡生态游、茶节庆游、茶艺表演欣赏游、名优茶采尝游、茶具生产工艺游等其他形式的茶文化旅游。在做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游客需求和偏好,不断调整和组合出令旅游者满意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如青少年旅游者渴望冒险,追求刺激,求知欲强,可针对他们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对中老年旅游者,则应以休闲度假保健为主,为他们创造机会,体会茶文化所追求的淡泊心志、情景和谐的意境,让身心得到彻底放松;针对假日休闲旅游兴起以及人们对新茶喜爱,可选择距离适当的产茶区,组织“新茶采、尝、购”为主要内容的一日、二日游等。在培育新资源方面,可以将茶文化、茶旅游与茶产业有机结合,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开发新型旅游产品,由政府引导和协助一两家现有条件较好的茶馆,朝着精致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使旅游与茶文化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4、3 从法律、法规、制度上建立健全无锡茶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

无锡茶文化旅游开发中亟待整治和规范的是茶叶市场和旅游市场。提质增效是旅游市场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无锡的茶叶品种以“太湖白茶”、“太湖翠竹”、“无锡毫茶”、“碧螺春”等为主,茶叶市场良莠不齐,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在无锡的茶叶批发市场、超市、百货商场、茶叶店、烟酒店,很容易看到真假难辨的地产名茶,经营秩序紊乱缺少规范。

由于无锡城区茶场的规模普遍较小。知名茶场出产的名茶都供不应求,不甘心以低价出售给经销商,将利润拱手让给他人。所以较有名气的茶场都采取直销模式,直销占正宗地产名茶销售总量的九成以上,宜兴地区的不少茶场也采取直销模式,这样就加剧了地产名茶销售竞争,受其影响,名茶价格被压低,茶场和茶叶经销商的利润都被压低。在利益驱动下,部分茶场还售卖假茶。目前,假冒地产名茶的行为已十分猖獗。而这种现象显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部门对假茶的打击力度不够,而行业内部自律不够。

无锡名茶应向资源整合的方向发展,首先要搭建一个整合名茶资源的强力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才可以对无锡名茶进行统一标识。标识的作用在于防伪。统一标识后,还要兼顾各家茶场的利益,给予相应的生产配额。这就需要各有关部门联合打假,不让假名茶有生存的机会。无锡名茶资源整合可以借鉴“安吉白茶”的模式。几年前,安吉的白茶品牌也比较杂乱,市场竞争无序,白茶价格也不高。资源整合后,“安吉白茶”使用统一的包装盒,每家茶场只能使用规定的包装盒,否则就被认定为假茶。只要做到引导有方、行业自律规范,无锡名茶也可以做响自己的品牌。茶市场作为无锡茶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市场,急需制定国家法律、地方法规以及强有力的行业规章制度来规范市场,以此正本清源,树立无锡品牌,多出产品、多出精品、多出名品。

参考文献

[1]田里,李常林,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韦弗著,杨挂华,等译,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张伟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矛盾及其克服[J],思想战线,2004,(3)

[4]刘修明,莽与荼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5]程启坤,充分发挥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口],荼业通报,2000,(2)

茶文化的发源地篇7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名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也是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瑰宝。然而时至今日,中国茶叶行业过度重视茶文化,以致茶文化像“瘟疫”一样影响了茶叶行业的健康,阻碍了茶叶行业的发展,茶文化逐渐变异成了“茶瘟化”。

例如,不少茶企目前在做的,还是拼命地给员工灌输茶文化,给进店的客人灌输茶文化,把大笔资金砸向门店装修,把茶叶包装做得奢侈不堪,最后也十分慷慨地让出市场份额。如白茶世界网。全球品牌网等媒体就有了这样的报道:七万家中国茶企敌不过一家“立顿”,是因为“立顿”只“卖茶”不“卖文化”。“立顿”的员工也没有中国茶企员工那么懂茶文化。

看来,目前中国茶企过分宣扬茶文化已俨然成为了中国茶业发展的“绊脚石”。

然而,在“茶瘟化”肆无忌惮蔓延的时候,也有不少茶企懂得如何正确合理地拿捏茶文化,将茶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垫脚石”。

例如,作为安吉白茶行业的领导品牌,世外茗源一方面强调茶叶物质层面的功效,另一方面,世外茗源又强调安吉白茶文化底蕴深厚。如世外茗源指出,安吉白茶既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养身”需求。又能从多个角度满足消费者的“养心”需求,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画会”,在强调其物质层面的独特功效的同时,也将安吉白茶茶文化的精髓充分挖掘和利用,有效地提升安吉白茶的品牌形象。

所以,茶企和茶叶营销人员应该清醒了。应该放弃一味追捧茶文化的做法。应该将茶叶的质量作为品牌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正确而有效地弘扬中国茶文化,贯彻落实“文盲营销”和“茶圣换笔”策略。同时,要认真读一读《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系列丛书,认真读一读茶圣陆羽的《茶经》。否则,只能是规模越来越小,占据的国际市场份额越来越少,直至被立顿这样的大企业踢出局。

世外茗源还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将茶叶文化与世博文化结合在一起。推出了别具一格的促销活动:推出了“凭‘世博门票’,品‘世外茗源’”的“惊‘世’有‘礼’”活动,消费者凭借世博门票,不仅能够在指定销售点免费领取世外茗源“惊世经典”系列茶包,而且能够在指定销售点以特惠价格购买世外茗源系列产品。这种弘扬茶文化的方法,巧妙地将世外茗源和上海世博捆在了一起。既有助于提高终端销售。又有助于提升茶企品牌形象,可谓是茶叶品牌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作。

除了世外茗源,八马、山国饮艺等知名品牌也已经意识到片面追求茶文化的可怕后果。并且开始了诸多创新。就目前的发展态势来说,效果良好,这些企业和品牌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茶文化的发源地篇8

(1)文化价值。论文百事通茶文化特征较鲜明,有着丰富的茶史、茶掌故、茶传说,为现代人对茶文化研究留存了大量资料。

(2)经济和社会价值。茶文化旅游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茶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无锡的产茶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杭州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茶文化资源的社会功能也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生养性、陶冶情操,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以及推进经济贸易展示茶文化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

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茶文化可以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由于茶文化旅游本身就直接面向了市场,它所起到的龙头作用、关联带动作用等把茶旅线路、茶旅景点景观、茶品购买、茶食餐饮、茶会娱乐、茶旅住宿等项串连起来,形成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旅消费,丰富了旅游内容,有利于形成无锡茶文化旅游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2无锡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

2、1无锡茶文化之茶区

无锡最大的茶区是宜兴茶区。宜兴茶区存在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地势:宜兴东南为浙江天目山支脉,西南为安徽黄山支脉,两山相接成圆屏,形成宜兴南部群山多见界,一般高度都不超过300米,形成了特殊的小区气候,特别是山界地形雨量较多。因此,鲜叶内有效成份——氨基酸含量较高,而氨基酸是形成茶叶鲜爽的主要物质,使制成绿茶的滋味特别鲜醇。

土壤:茶园土壤以夹有风化碎石为最好,有利于报水净土,而黄粘土为最差。宜兴茶区的土壤多为香灰土、乌沙土、红砾土或黄泥土。这些土壤酸性度较高,肥力稍高,耕作层的有机质含量约有1.04%—2.56%,并含有微量的氧化铁等,并且土壤疏松,结构良好,保水、保肥、保土性尚好。导致鲜叶原料的水溶物和叶绿素的含量略多,制成绿茶色翠味浓,经久耐泡,成为佳品。

植被:宜兴茶区有以马尾松和毛竹为主的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林带,形成了山地的“绿色长城”。这样就形成林区特有的小气候,即比无林区冬暖夏凉,夜雨多,风力小,日照弱。使茶树生长有适宜的环境,促进叶叶绿索和可溶性氮的形成,从而提高了绿茶的品质。

气候:宜兴东临太湖,茶山树林成荫,空气湿度较大。这样日光照射到茶区时被水汽折射成漫光,使茶叶的光合作用循序渐进,有利于氨基酸和咖啡碱的积累,并且鲜叶持嫩性较好。这样就使制成的绿茶形美味佳,视为珍品了。

2、2无锡茶文化之茶水——无锡惠山泉

惠山泉,又名漪澜泉,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内,为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公元766—777)无锡令敬澄所开凿。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因茶圣陆羽曾亲品其昧,故又一名陆子泉。相传唐代陆羽评定了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被列为天下第二泉。随后,刘伯刍、张又新等唐代著名茶人又均推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所以人们也称它为“二泉”。

具有关化验资料显示,惠山泉水所含矿物质有钙、镁、碳酸盐等及微量氡气,表面张力大,水高出杯口数毫米而不溢,水质清澈透明而无任何有害物质,与世界卫生组织及美、日等国家的饮用水水质相比较,确系当今世界饮用水中之佼佼者。当然无锡茶文化中还有“茶具”,宜兴的紫砂壶在全国都有名的。

2、3无锡茶文化之名茶

(1)无锡毫茶。无锡毫茶是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成功的创新名茶,产于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郊。这里丘陵起伏,群山环抱,山上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山下太湖碧波荡漾,云雾弥漫。无锡毫茶品质特征:外形肥壮卷曲,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叶底嫩匀。

(2)太湖翠竹。太湖翠竹主要产地在无锡市八士镇山林茶果场、雪浪镇向阳林场、藕塘镇七一林场、张泾茶林场、茶桥东郊林场和无锡胡埭刘糖茶场。上述茶林场环境优雅,山脉秀丽,具有生态优势。太湖翠竹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创作的名茶,最早是手工制作,1994年引进多功能茶机机械加工。太湖翠竹品质特征:万型风格独特,扁似竹叶,色泽翠绿油润。内质滋味鲜醇,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除了“无锡毫茶”和“太湖翠竹”这两只地产茶的“当家花旦”,发现在全国的名茶榜上还有“阳羡雪芽”、“竹海金茗”等无锡茶,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3无锡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3、1茶文化旅游顺应当代旅游趋势,倡导了健康生活

茶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其开发符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潮流。茶文化本身是一种十分高雅的文化产品。作为旅游资源,其高层次性是很明显的。这种消费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茶又是健康饮品,具有较多的药用价值,是游客在旅游途中的最佳选择。因此,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将牵引旅游业的发展更上一个档次。论文百事通

3、2弘扬祖国茶文化

茶文化旅游可让游人在美的享受与游的乐趣中,学习和体味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感受当代茶人庄晚芳先生提倡的“廉、美、和、敬”中国茶德,起到教育国人、促进茶文化复苏与繁荣,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作用。借“茶”之名,弘扬民族文化之实。在良好的宏观背景中。茶与文化的交融,实物与理念的结合,使茶文化成为无锡重点旅游文化资源之一。

3、3利用茶文化旅游振兴茶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通过茶文化旅游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和外汇收入;提供就业机会,安排剩余劳动力;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本地区与外地区的文化,促进地区文化的发展,增强人们的精神文明意识。

4无锡茶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4、1政府的正确引导

政府的引导主要集中在:第一,茶文化旅游的宏观规划。组织专家论证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进行茶文化旅游资源本底调查评价和市场分析。第二,政策倾斜;第三,资金支持。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运作需要的资金投入可以从政府财政投入、企业资金注入、社会集资、社会捐款等方式获得;第四,宣传促销。对外政府牵头以好客文化为标志大打茶文化旅游品牌。对内,要求从业人员学习茶文化,在行动上体现茶文化精神,营建和谐、健康的投资平台和极具吸引功能的旅游环境。政府的正确引导、宏观调控可以避免造成资源、资金、人力、市场的浪费。可以有效控制开发的数量和规模,避免盲目开发,以及开发中的无政府状态下市场混乱、恶性竞争、质量下降等造成的对旅游地形象的破坏。

4、2挖掘无锡茶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茶文化旅游产品

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旅游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深入挖掘其文化蕴涵,才能不断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形式多样,如可推出茶乡寻根访祖游、茶文化学习考察游、茶民俗风情游、茶保健游、茶乡生态游、茶节庆游、茶艺表演欣赏游、名优茶采尝游、茶具生产工艺游等其他形式的茶文化旅游。在做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游客需求和偏好,不断调整和组合出令旅游者满意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如青少年旅游者渴望冒险,追求刺激,求知欲强,可针对他们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对中老年旅游者,则应以休闲度假保健为主,为他们创造机会,体会茶文化所追求的淡泊心志、情景和谐的意境,让身心得到彻底放松;针对假日休闲旅游兴起以及人们对新茶喜爱,可选择距离适当的产茶区,组织“新茶采、尝、购”为主要内容的一日、二日游等。在培育新资源方面,可以将茶文化、茶旅游与茶产业有机结合,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开发新型旅游产品,由政府引导和协助一两家现有条件较好的茶馆,朝着精致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使旅游与茶文化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4、3从法律、法规、制度上建立健全无锡茶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

无锡茶文化旅游开发中亟待整治和规范的是茶叶市场和旅游市场。提质增效是旅游市场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无锡的茶叶品种以“太湖白茶”、“太湖翠竹”、“无锡毫茶”、“碧螺春”等为主,茶叶市场良莠不齐,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在无锡的茶叶批发市场、超市、百货商场、茶叶店、烟酒店,很容易看到真假难辨的地产名茶,经营秩序紊乱缺少规范。新晨

由于无锡城区茶场的规模普遍较小。知名茶场出产的名茶都供不应求,不甘心以低价出售给经销商,将利润拱手让给他人。所以较有名气的茶场都采取直销模式,直销占正宗地产名茶销售总量的九成以上,宜兴地区的不少茶场也采取直销模式,这样就加剧了地产名茶销售竞争,受其影响,名茶价格被压低,茶场和茶叶经销商的利润都被压低。在利益驱动下,部分茶场还售卖假茶。目前,假冒地产名茶的行为已十分猖獗。而这种现象显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部门对假茶的打击力度不够,而行业内部自律不够。

无锡名茶应向资源整合的方向发展,首先要搭建一个整合名茶资源的强力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才可以对无锡名茶进行统一标识。标识的作用在于防伪。统一标识后,还要兼顾各家茶场的利益,给予相应的生产配额。这就需要各有关部门联合打假,不让假名茶有生存的机会。无锡名茶资源整合可以借鉴“安吉白茶”的模式。几年前,安吉的白茶品牌也比较杂乱,市场竞争无序,白茶价格也不高。资源整合后,“安吉白茶”使用统一的包装盒,每家茶场只能使用规定的包装盒,否则就被认定为假茶。只要做到引导有方、行业自律规范,无锡名茶也可以做响自己的品牌。茶市场作为无锡茶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市场,急需制定国家法律、地方法规以及强有力的行业规章制度来规范市场,以此正本清源,树立无锡品牌,多出产品、多出精品、多出名品。

参考文献

[1]田里,李常林,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韦弗著,杨挂华,等译,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张伟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矛盾及其克服[J],思想战线,2004,(3)

[4]刘修明,莽与荼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茶文化的发源地篇9

(一)文化旅游的概念

世界旅游组织对文化旅游的定义是“人们想要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时所发生的旅行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指通过一些具体的载体或者表现形式,提供给游客鉴赏、体验和感受旅游地方文化深厚内涵的机会,从而增加其旅游经历并丰富其旅游体验的活动。

(二)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

文化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的地域区间,并且因为它所特有的文化价值而对游客产生吸引的事物,它可能是实体的,也可能是非实体的,例如自然存在的事物,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或者是某些社会现象等。

(三)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解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指对文化旅游吸引要素做出以盈利为主的、适合文化消费的行为。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把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现实存在的、可利用的文化旅游商品;二是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为目的,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及再创造;三是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并组合成文化旅游产品,包括为了吸引游客前来进行文化旅游消费而建设的各种可进入性项目。

二、莒国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一)莒国历史和莒国文化概述

1.莒国的历史沿革

《春秋》隐公二年《正义》中记载:“《谱》云:莒,盈姓,少昊之后……初都记,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根据该书记载可知莒是少昊的后裔建立的一个国家,历史传说中少昊是居住在现在山东一带的古老部落。《山海经》中也有记载说,少昊部曾活动于山东一带,所以他的后代在山东海岸附近一带建立莒国也是很合理的事情。

张学海的《莒史新探》也有这样的论述:莒国是个诞生于五千年前的大约有三千年历史的东夷古国,它起始于莒县,并基本上以莒县为中心,商末西周时期虽一度迁于赣榆,但西周晚期又迁回了莒县,直到灭亡。在莒国三千年的历史中,都城基本上在莒县境内,莒县因此而成为先秦时期莒国文明的主要中心,并且在以后很长的时期内保持着鲁东南地区主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莒国疆域在历史上经过了不断地变迁,疆域最辽阔的时候是以莒县为中心,北到胶莱河以南胶县一带,南到江苏偏北一带,西到今天临沂中部一带,东边延伸到黄海之滨。莒国的地理范围根据各种资料的记载,其核心区在以莒县为中心的今日照市范围内。

2.莒国文化概述

莒文化是先秦时期在山东莒地区域上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是莒地人民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财富的汇总,其中既有行为文化,也有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其表现出非常特别的文化模式和价值体系。

莒国文化是指从晚商周初莒国建立起来(约公元前1046年)开始,直到战国初年莒国被楚国灭掉(公元前431年)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它是在吸收东夷文化和商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经历了夷夏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经过六百多年的丰富与发展,创造了非常大的成就。

考古界、史学界专家也认为山东古文化应为齐、鲁、莒文化,这为辉煌的莒文化确立了准确历史定位。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积淀,莒国文化已经成为山东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本文将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以下五个类型,其中历史古迹文化类最多,另外还有茶文化、民俗风情文化、文学艺术文化、海洋文化等类型。

1.历史古迹文化旅游资源

据资料记载,莒地发现了许多古文化遗址和墓葬,而且各个时期和年代的都有。到1996年,莒地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和墓葬已有129处,其中细石器遗存4处、新石器遗存120处、商代遗存11处、周代遗存163处、汉代遗存186处;莒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6500多件;有“莒国故城遗址”、“刘勰故居―定林寺”等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6处。

2.茶文化旅游资源

莒国大地上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茶品种众多,知名的就有很多,例如日照市岚山区雪青茶、莒县浮来青茶等,另外还有人工制出的其他种类,例如乌龙茶、红茶。日照绿茶不仅在国内很受欢迎,是绿茶中的佼佼者,在国际上也有一席之地,“日照绿茶”已被纳入wto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目前已经开展的茶文化活动有茶园观光和绿茶节等。

3.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

一是浮来山福寿文化节。浮来山在民间又有“福来山”之称,是天官赐福于此山的意思,并且浮来山定林寺中的天下第一银杏树有着近4000年的历史,具有长寿的寓意。浮来山福寿文化节是在充分挖掘古莒文化的基础上推出的一项特色旅游节庆活动,这项节庆活动每年10月举办,历时三天。

二是屋楼崮神集四月初八庙会。“神集”是屋楼崮山西北角处的一个行政村,在历史上,四月初八前后三天,民间曾自发形成在山脚下开办夜间庙会的活动,神集即由此而来。后来夜间庙会转为白天,地点也不仅仅拘泥在屋楼山脚下了,目前往东去的店子集已经成为主要的庙会举办地。在庙会上,游客可以购买具有莒地特色的木器、陶器等手工工艺品。

4.文学艺术文化旅游资源

莒国的文学艺术资源丰富,工艺美术作品种类众多。其中,刘勰的《文心雕龙》拥有很高的地位,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及研究价值,流传至今。工艺方面,莒县的剪纸艺术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以剪“过门彩”和“天棚花”为主,图案多是代表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

5.海洋文化旅游资源

莒国的边缘日照紧靠海边,有充分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蓝天、碧海、金沙滩”是对日照海洋旅游的真实写照。日照已经成功举办了海洋旅游节,刘家湾赶海节也是现在办的较成功的一个海洋旅游项目,游客们可以看日出、参观渔港、拾贝壳、举办篝火晚会等,都别有一番风味。

三、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一)开发现状

莒国文化旅游资源虽然种类多样,丰富多彩,但是被开发利用的却不多,而且即使已经开发出来的也都没有挖掘它们深层次的内涵,只是表面的开发,没有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价值。当然也有成功的开发案例。浮来山的福寿文化节应该是近年来对莒国文化旅游资源成功开发利用的比较成功的一个典范。

(二)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缺少整体思路

各地政府对旅游产业重视程度不够,且没有形成统一的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针,各级政府多是关注本区域内的资源,很少有对莒国文化资源开发的整体考量,因此也就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专题文化开发线路。而且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不够,旅游项目分割经营,没有形成较大影响力。

2.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及层次不够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层次太浅,开发项目缺乏对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内涵的挖掘;且缺乏全面积极地开发,资源很多,但开发利用的却很少。

3.各类博物馆利用不足

博物馆利用的不足,使文物传播的历史信息、展示的历史内涵,以及它的启迪教育意义都没有体现出来,其文化价值被长期埋没。例如茶博馆,这里应该是了解茶文化的绝佳场所,但遗憾的是少有游客问津。

4.缺乏特色旅游产品

莒县的特色旅游产品稀少,产品类型单一,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目前专门针对莒国文化旅游的线路基本没有,而且游客到当地旅游大多是短线形式,停留时间很短,也很难对莒国文化有直接的接触。目前只有一个福寿文化节,但是其影响力太小,难以提升莒国文化的知名度,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四、莒国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对策

(一)增强对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意识

开发最重要的是保护,任何时候都要将保护放在前面。莒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最重要的是民众的保护意识,当地政府和文化旅游资源主管部门也要重视这项工作,并加大其宣传力度,同时也要增强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的保护意识,使政府和民众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重要性及长远性形成深刻的认识。

(二)注重组织保障,加强对文化旅游业的引导

建议从文化局、旅游局和莒文化研究会等相关部门机构整合人力资源,成立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创意部门,为发展文化旅游业形成一个专门的领导部门,使其有组织保障。将相关的旅游企业整合,成立莒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莒国文化旅游项目分割经营的弊端。这个部门还应实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方面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引进和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全面提升旅游队伍的素质。

(三)注重文化旅游载体和品牌建设,实现莒国文化资源的整体提升

文化旅游资源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到的,这就需要依托载体来发展。因此它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到地缘和文化因素的结合,莒国是以莒县为中心的,所以莒国文化旅游项目也应以莒县为中心。要对莒县旅游的形象进行准确定位,坚持以莒国文化为立足点,深入挖掘莒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开发莒国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积极打造莒国文化旅游的主体形象,并塑造其品牌。

(四)挖掘莒国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展茶文化旅游

在优越的沿海气候条件和优良的环境中,日照绿茶栽种面积和产量都非常大,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品质,例如味道清香、冲泡时间长等,因此有“江北第一茶”的称号。

1.兴建茶叶博物馆以及茶叶观光园

茶叶观光园的兴建为学习茶文化提供场所,并且让游客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茶文化,这对保护茶文化有积极作用。游客可以到茶园欣赏长在地里的茶,感受茶园风情,也可以参与到采茶制茶的过程中来,体验茶农生活,真切地体会到茶文化。

2.开发茶文化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

旅游商品与旅游纪念品是拉动旅游消费的重要推动力,以茶为核心的旅游商品与纪念的开发能够很好地调整旅游收入的结构,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体开发茶叶饮品,制作茶点心等等。

3.开展茶文化节庆活动

截至2013年,日照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绿茶节。第四届绿茶节的活动主题为“生态、优质、健康”,活动包括茶业博览会、日照名茶推介会、“日照绿茶”品牌研讨会、“品位日照绿茶”茶文化主题展等内容。绿茶节作为日照市重点培育的品牌节庆活动,对于提高日照绿茶的品牌影响力和“北方绿茶之乡”城市知名度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类似活动的举办,能够吸引各地游客的到来,从而带动旅游的发展,这样的活动可以成为莒国茶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平台,最终推动地方经济的开展。(五)挖掘莒国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开展海洋文化旅游

茶文化的发源地篇10

高黎贡山像一条巨龙盘桓于中国西南,东西宽10余公里,南北长600公里,北连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岛,从南跨入云南,横穿怒江、保山两地,贡山、福贡、泸水、腾冲四县。高黎贡山是地球上迄今唯一保存有大片由湿润热带森林到温带森林过渡的地区,山中的生命不计其数,被世界公认为“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重要的地区之一”。

庄园经济是农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现代化产物,它是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之上,使农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引领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使农业由单一的原料供应延伸到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庄园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三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大比重,品茶就是在品中国文化。高黎贡山茶业公司在腾冲建立了庞大的茶园基地,传统的农业已经形成规模,茶文化交流中心将是高黎贡山茶叶公司发展的重点,将会继续传播着云南的茶文化。

“高山云雾出好茶”,云南的茶除了茶质好外,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更是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悠长。云南人的历史、文化、精神都离不开茶,茶书写了云南对外交流的重要篇章,茶马古道的故事至今被无数人所传唱,马帮曾经停留的小镇如今变成了国内外友人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

高黎贡山是云南滇西的一座名山,同时也是一张全国亮丽的茶业品牌。高黎贡山茶业公司立足腾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辐射到云南省乃至全国,现在的高黎贡山茶业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茶业生产链,涵盖了栽培、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研发的一个大的生产运营系统。高黎贡山茶业所获得的殊荣更是不计其数,在云南属于省级龙头企业,在茶业界是全国百强企业。高黎贡山茶业公司将舞好几张大牌,茶园基地是根,庄园经济是双翼,茶文化交流是流动着的血液。

云南是山的海洋,层峦叠嶂的山峰盘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每一座山峰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同的山峰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山里有无穷的财富,无穷的宝藏,云南人自称是山的儿女,他们身上有山的坚韧,山的担当。云南所有的话题仿佛都和山有关。

基地立足质量取胜

云南的地貌、天气、水土、人文等自然条件,就决定了云南适合于发展精品化的农业模式,因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是需要有日光、土壤等的光和作用才可以生长,而这些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所以这就需要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上找准定位。

回首往昔,高黎贡山茶业公司至今已经发展了30余年时间,高黎贡山茶厂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起来的茶厂,它的发展经过了几个重要的成长阶段。最初是1983年,建于腾冲县新华乡大摆田村茶所,正式进入茶行业;第二个阶段是1998年,保腾公路新建了龙江茶厂扩大经营规模,并于次年取得了“高黎贡山”的品牌使用权;第三个阶段是2001年,“高黎贡山”品牌经过长期的酝酿,已经形成在全国可以叫得响的茶业品牌,为更好的推广“高黎贡山”品牌,2003年成立了高黎贡山茶业有限公司。

质量是根,文化是脉。高黎贡山茶业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高黎贡山将唱着豪迈的歌曲,肩负着高黎贡山儿女巨大的使命,向着茶业的品牌道路勇往直前!

普洱茶发展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资源,二是文化,茶园则是基础,文化则是延展。首先在茶园基地建设上:高黎贡山茶业公司的茶园,主要来自高黎贡山的生态茶,茶园采取几种模式运行,有自营、有联营,目前属于高黎贡山的自营茶园有1.1万亩,其中生物多样性茶园2000亩,有机茶园2000亩,绿色食品茶园7000亩,联营的茶园有2万亩,辐射高黎贡山周围的茶园有8万亩。庞大的茶园基地背后则是寄托着腾冲县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活和希望。

高黎贡山茶业公司的茶园,是在保护古茶树的前提下进行的。自2005年起对高黎贡山茶区古茶树进行挂牌保护,截止目前,签定保护协议3000多份,受保护古茶树3万多株。公司依托高黎贡山独有的古茶树自然资源和茶园种植优势,以普洱茶、绿茶、红茶加工为主,产品通过国家QS、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畅销省内外及港澳台地区,出口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多年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高黎贡山茶业公司在基地建设和分厂加工技术改造上也是花了大力气的。一是采用土地流转(租赁)的方式,按照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做好生态茶园的打造和管护,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参与,从而带领他们共同致富。二是做好大茶树的保护工作,让古茶树永远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只有生命的轮回,不会有人任意的破坏。三是建设粗精合一分厂16个,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加工出最好的茶叶。

历史沉淀,先人遗留,时间交错,后人开创,让云南有了一张张全国知名的普洱茶品牌。在众所周知的云南四大产茶地,以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为代表,西双版纳依托易武、班章等茶山资源,普洱的茶山资源最为出名的是产茶六大茶山之一的景迈山;大雪山为大理提供了优质的茶资源,临沧市冰岛的茶叶是产量有限,好茶难求;高黎贡山即是滇西的一座产茶名山,有着30多年制茶经验,“高黎贡山”品牌,则是代表着滇西腾冲的一张亮丽的茶叶名片。企业利用他们自身的优势,唱足了茶业的大戏,也让云南的普洱茶飘香全球。

腾冲人有着高黎贡山的铿锵魂魄,高黎贡山茶业公司也坚守着用良心做茶的信念。经过长足发展,目前高黎贡山茶业公司现有优质茶加工总厂1个,茶文化交流中心1个,分厂16个,联营茶所26个,职工500多人,自营茶园1万亩,联营茶园2万多亩,辐射带动茶园10万多亩,挂牌保护古茶树3万多棵。带动茶农4万多户,直接受益茶农16万多人,2014年收购加工茶叶3800吨。

从经济而言,茶在云南农业中占了很大比重,是云南各地农业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茶在云南的发展由来已久,云南的红茶、绿茶、普洱茶飘香海内外。云南的茶叶厂家在全国也都是拿得出的品牌,更有道不尽的历史。

文化命脉发展源泉

云南的野生茶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是茶叶的发源地,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道“南方有嘉木”。云南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种植、驯化茶树,云南上千年的茶树在各茶山都可以寻觅踪迹。现在,云南各地依托茶山资源,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文化是茶业发展的魂,高黎贡山在茶文化方面做足了文章。2010年,高黎贡山茶文化交流中心成立,占地15亩,位于腾冲县腾越路。整体建筑风格延续了中原文化徽派建筑特点,门头采用中国古典的建筑风格。白墙灰瓦,雕梁画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犹如闹市之中的一片绿洲。

高黎贡山茶文化交流中心共有四幢主要建筑,每幢建筑都有着不同的功能,主厅是茶文化交流展示、产品销售区、翡翠销售、土特产销售四个部分,为全国各地到来的经销商的方便,还提供了餐饮、住宿功能。可谓是功能一应俱全,商品琳琅满目。展示大厅内,普洱茶、红茶、绿茶、乌龙茶都可以品尝到,上百种茶品供其选择。

多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茶叶产业化发展和茶文化探索,以抓好基地建设为基础、严把质量关、提升产品科学技术含量、增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销路为指导思想;秉承“以生态绿色为特点、以质量品牌求发展、以艰苦奋斗为基石、以客户满意为目标、以带动茶农为追求、以回报社会为快乐”的企业文化理念,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悠扬的音乐,宽敞的环境,沏上杯陈年普洱,脚步就此慢下来。茶艺师就此讲上云南的民间饮茶故事,仿佛把你带回到曾经的茶马古道上的场景。

庄园经济闪耀腾冲

“庄园经济”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延伸产业,是传统农业升级最好的载体,未来的农业不是单纯的农业,而是和当地农业、风景、人文共同形成和一个新景观,也就是农业、旅游、乡村文化的综合体。

“庄园经济”将是高黎贡山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规划“高黎贡山茶庄园”的项目,项目规划占地1078亩,参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要求,按照庄园“有基地、有加工、有科技、有品牌、有文化、有市场”的“六有”科学布局。项目建成后,将会是腾冲县农业发展的又一个亮点。

高黎贡山茶庄园分别有几个重点:一是重点建设茶产品展示厅、院士工作站、茶餐厅、茶叶博物馆、茶文化长廊、体验馆、清洁化示范生产线。二是建设观光茶园1000亩,其中建设茶树品种基因库200亩。项目建设完成后,游客可以在园区里体验种茶、采茶、制茶、品茶、参观现代茶叶加工工艺、品尝茶餐、了解中国茶文化发展、感受茶的艺术和魅力,享受乡土文化气息。高黎贡山茶庄园于2013年11月开始土建工程建设,目前完成投资1亿元,各项建设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之中,项目一期工程预计2015年12月投入运营。

腾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腾冲的火山热海景观堪称全国之最,和顺古镇洋溢着老腾冲人那种和谐、宁静,与世无争的人文风情。高黎贡山茶业公司依托腾冲这张响亮的旅游名片和客源,再加上公司深厚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管理经验,发展庄园经济将是实现腾冲农业旅游最好的出路。

美丽农村美好生活

云南的庄园经济经过10多年的酝酿,如雨后春笋般在云南各地冒出,现在已孕育出了“玉溪庄园”“褚橙庄园”“柏联普洱茶庄园”等全国知名品牌。希望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在云南,催生出更多的奇迹。

清明过后,云南已经进入了炎炎夏日,太阳穿过云层照射到地面,让这片大地充满了生命的气息。离腾冲县城大概10分钟的车程,到达了清水乡,这也是去腾冲县飞机场出入的必经之路。清水乡是腾冲县主要的产茶乡之一,现有茶园面积8440亩,交通便利。这里有深厚的农业基础,是发展庄园经济的首选之地。

茶业属于循环经济,一年播种,可以几代人享用。在高黎贡山茶庄园附近,一望无际的茶树整齐的坐落在山坡上,这些茶地看着像是有人经常打理修剪的样子,茶地散落着的一些粗壮的古树茶,和整齐低矮一些的小茶树,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此时正值采茶季节,茶地里有当地的乡亲正在采摘茶叶,问了一下乡亲,这里的茶树大概约有30年的时间,茶业也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当地的村民基本上是妇女留在家里采摘茶叶,男士和年青人外出打工。他们也很期盼这里能有更大的发展,这样就可以一家人都留在家里,同时又有稳定经济收入。所以都期盼着高黎贡山茶庄园能够尽快建成,这样他们就能够实现这个愿望了。

“庄园经济”起源于欧洲,是农业发展精品化、标准化的体现。“庄园经济”背后承载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形态,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庄园经济”的新模式是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新坐标。

高黎贡山茶庄园项目的建成,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当地乡亲的期盼,又可以增加政府的税收财政,解决劳动力就业。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项目,高黎贡山茶叶公司找准发展路子,敢于开创,带着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陈茶佳酿仓储保证

普洱茶和其它茶叶不同,它是属于后发醇茶,离开茶树后,它新的生命才刚开始,把它放在湿度、温度均衡的条件下,它会慢慢散发出它独有的味道,而且每片茶叶和每片茶叶会有不一样的芬芳,这也是普洱茶另一个迷人之处。

腾冲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湿润,是普洱茶天然的仓库。“高黎贡山茶叶加工及仓储物流”项目同时在建设中,主要有茶叶原料仓库,半成品仓库,成品仓库,此项目预计2015年10建成。

“高黎贡山茶叶加工及仓储物流”的建设,将会为普洱茶找到一个舒适的家,让它另一个生命在此慢慢成长,去实现它的另一个轮回。

云南由于历史的原因,云南上年份的普洱茶阵茶在云南基本已经没有了。“高黎贡山茶叶加工及仓储物流”的建成,将会为改写这一历史,当10年20后,云南的普洱茶陈酿就会慢慢开始出炉,必将吸引着全世界爱茶人的目光。

茶业公司未来的道路是实施农业、旅游两条路,规划预计到2016年,年生产茶叶产品5000吨。高黎贡山茶庄园的建成,将会在乡村旅游上发挥作用,茶庄园预计年接待游客100万人,年实现产值3.8亿元,带动就业人员1200多人,带动农户5万多户,茶农18万多人。

蓝天白云下,悠悠采茶女,她们脸上洋溢着的是真诚的笑脸,劳作的景象,本真的生活状态。这些都是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之下,城市人已经慢慢丢失掉的人原应有的真诚,但在这里可以找到,回归到人最初的状态,就是真、善、美的传递。

有这一些,又有何求,当下,满足,就是幸福……

礼仪之邦入选国茶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各国的重要外交手段之一,国家领导人相互赠礼,就称为“国礼”。外交无小事,从细小的节点就可以反应出国家的政治主张与大国风采。

相信国人还对2014年的那一场盛会记忆犹新,那是中国形象的代表,也是中国风采的再现。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领导人会议在中国首都北京召开,这是继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迎来的又一次世界性的盛会,从上海黄浦江边到北京雁西湖畔,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隔13年将再次续写“中国情缘”。

这次apeC会议,中国突显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深厚文化,服装名称为“新中装”,其根为“中”,其形为“新”,其魂为“礼”。小小国礼,不仅蕴含着政治意味,也是国家关系的写照。

高黎贡山生产的普洱茶,延续古老的七子饼重量,357g一饼,这里不得不说说为什么会是357g的重量,这就是和云南古老的马帮文化可以联系起来,最早时马帮为长途跋山涉水运输方便普洱茶的运输,就将普洱茶压成357g的重量,装一提共有七饼,就俗称“七子饼”。马帮文化则代表着云南精神,云南风骨,用普洱茶可以追本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