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普及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0:00

法律普及调研报告篇1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首任,突出抓好队伍建设

按照市委、市委政法委、达州市司法局的安排部署,我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三大主题”活动,突出抓好队伍建设。一是及时动员发动。自市委动员大会后,抓紧进行动员,局长亲自作好动员报告,做到“五个讲清楚”,引导每名党员干部做到“五个明白”,同时按照市委政法委要求对全市三大主题活动方面内容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二是完成规定动作和自创动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认真完成了市委规定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作辅导报告、理论党组学习、专题培训、命题调研、专题讨论、必读科目,边学边查边改等七个规定动作,并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自创了案例分析会、演讲赛、征文比赛、三大主题在线摸拟考试、廉政承诺等活动,我局有8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简报分别被达州市委宣传部、达州市司法局、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转发。三是顺利完成转段,5月14日下午,市局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动员大会,认真总结了学习调研阶段工作,部署了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学习了向守牧先进事迹。局党组书记局长付赟主持会议。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敏总结了前阶段工作,付局长安排部署了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指导组长张华平,成员聂飞到会指导并提出了具体要求。5月22日上午,局党组在征求反映意见、认真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撰写发言材料基础上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指导组长张华平等领导到会指导。四是抓好“三大主题”活动在线考试。5月7、8日,达州市司法局政治部吕主任亲临我局督导检查司法行政干警“三大主题”在线考试,我局党组行政高度重视,按照考试计划,40名司法行政干警参考,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认真考试,确保实现了“全员参考、全警合格”,使“在线考试”成为广大干警强化学习、提升素质的平台。

(二)以普法宣传为载体,突出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大力加强全民普法宣传教育,狠抓各项措施和活动落实。一是制定下发了《市2009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对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及时安排部署和动员。二是及时调整充实了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民参与的运行机制,将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确保“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实。三是“三、八”普法忙。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市司法局组织协调市级二十多个部门、妇女儿童维权中心以及太平镇等单位在主城区万客隆超市门前举行了庆“三、八”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特别是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倡导广大妇女不仅要学法、知法、守法,而且还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为和谐法治建设做贡献。四是法制培训进学校。市司法局副局长、市法治办副主任蒲胜志先后深入中学、太平镇红旗小学等学校,上“两法”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制课。五是法制培训进机关。3月19日,市委政法委、市局、市司法局联合组织市机关、城区、周边10个乡镇分管维稳工作的负责人和太平镇社区负责人,部分居民代表共400多人参加了在萼山剧场举办的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康代兴主讲的普法骨干培训。六是送法进乡镇。3月23日,市司法局、市法治办组织送法进乡镇法律服务小分队随市第十五届“科技之春”专家科普宣传团深入官渡镇、梨树乡、罗文镇广泛开展发放宣传资料,送普法书籍、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乡、村、社、部分村民代表法制培训剂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要进一步学法律、讲权利、讲责任、依法维护农村稳定。七是认真做好人大常委会审议“五五”普法工作。年初,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专题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五五”普法工作情况的报告。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晓勇代表市人民政府汇报了2006年以来“五五”普法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工作的思路。通过听取和审议“五五”普法工作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全市“五五”普法启动以来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五五”普法工作,积极创新思路,探索宣传方式、方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体现在重点对象学法用法有计划、有实效,“一学三讲”、“法律六进”活动有措施、有特色,普法并举,学用结合,依法治市进程有序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会议要求,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理念,扎实推进该市“五五”普法工作更加全面的深入开展,特别是要重点消除城市农村普法死角。市法治办针对市人大提出的“五五”普法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确保“五五”普法《规划》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结合人大提议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开展并总结的《“五”字工作方法,加强农民普法教育》、《市司法局五项举措开展“法律进万家”活动》等经验被四川法制日报、四川科技报、达州市委宣传部、达州市司法局、市委宣传部、政法委等单位转载。

截止目前,司法行政系统下发各种宣传资料18000份,普法书籍1200本,培训骨干600人(次),培训青少年学生25000余(次),推进了五五普法深入开展。

(三)以强化基层司法所建设为重点,突出夯实司法行政基础

1、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司法所是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得以发挥的阵地,我们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全市司法所项目建设。2009年,全市剩余35个待建国债投资乡镇司法所建设项目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先由市财政垫资建设。其中6个乡镇司法所纳入当地乡镇修建政府办公楼计划,29个乡镇司法所有偿购置乡镇政府闲置办公用房改建。一是抢抓机遇。今年伊始,达州市委政法委工作会议明确了全市2009年“两所一庭”建设实行各县市政府“交钥匙”工程,我们抓住这一机遇,及时向市委、政府汇报,得到市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迅速成立了全市“两所一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投资公司,市政府、市政法委主要和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召开“两所一庭”建设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解决“两所一庭”建设中存在问题,3月14日市政府又专门召开了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要求各乡镇有关部门要站在巩固基层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建设“两所一庭”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司法所建设,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好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二是狠抓落实。3月以来,市司法局在全市“两所一庭”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指挥下,积极主动地与35个乡镇政府一起对乡镇司法所建设需要新建、改建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经过深入调查摸底,确定了29个乡镇司法所购置当地政府办公用房改建,6个乡镇司法所纳入当地政府新建办公用房计划。4月份,市司法局汇同四川荣达会计事务所、市投资公司、国资委、财政等部门,对全市购置改建的29个乡镇司法所进行了实地评估。29个乡镇司法所每所面积均达到100—120平方米(大乡镇司法所120平方米,小乡镇司法所100平方米以上),基本上能满足司法所有办公室、调解室、档案室等必备条件。三是强化监督。为保证全市司法所建设顺利进行,除全市成立“两所一庭”建设领导小组外,市司法局也相应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基层股长、办公室主任、政工股长等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司法所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司法所建设具体工作,要求分管局长、基层股长、司法所长一起与乡镇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和部门协调,共同解决司法所建设相关事宜。对难协调、影响司法所建设进度的问题,及时请示市委、政府、市政法委领导出面协调解决。凡市政府拨付资金,由全市“两所一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拨划,凡需要与乡镇签订有偿购置的办公用房协议的,由全市“两所一庭”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签订协议,国资委统一出具有偿划拨文件。目前,司法所建设进展顺利,通过建设好司法所这个阵地,为巩固基层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好自己的职能作用。

2、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首先从抓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入手,清理整顿人民调解组织,规范了人民调解组织,目前全市已建立人民调解组织479个,其中乡镇(街道)调委会52个,行业调委会48个,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加大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我局汇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采取分级负责,集中辅导,集中观摩法庭庭审等办法,对全市乡镇500余名人民调解员骨干进行了培训;第三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主动及时地调解达陕高速公路、襄渝二线、210国道城区段改道、华新300万吨水泥生产线等国家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等突发性,易激化纠纷,积极介入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和群体性纠纷的调解工作,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上半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和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88件,其中疑难复杂矛盾纠纷368件,调处成功356件,调解成功率96%以上。避免民转刑案件1件1人次,制止群体性械斗3件70人,防止重大矛盾纠纷引起的上访和12件433人。3、扎实推进刑释解教工作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上半年我市从监狱回的刑释解教人员共87人,安置85人,安置率97%。我们一方面采取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的衔接工作,力求做到不脱管、不失控,减少重新犯罪,另一方面采取帮教措施,积极协调民政、劳动、工商、广播电视等部门及一些企业开展过渡性安置帮教,尽最大努力,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重新做人。同时,我们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方法,提高矫正质量。今年以来,在试点的3个社区基础上在全市推广“三谈一归”、“四字一感化”、“一检查二回访三调研”等社区矫正工作方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关怀,全市有89名社区矫正人员,已有60名通过社区矫正顺利回归社会,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以规范法律服务队伍执业行为为抓手,突出抓好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律师、公证员及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行为,强化对法律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打击冒充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骗取他人钱财的违法犯罪行为,市司法局联合相关部门采取强有力措施清理整顿法律服务市场,规范法律服务执业行为。一是开展专项清理整顿活动,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全市法律服务市场进行一次专项清理活动。取缔无照无证及超范围有偿经营法律服务的非法中介组织;惩治冒充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骗取他人钱财的违法人员。二是严格按照市司法局文件要求,把好法律服务机构及执业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年检注册。三是强化办证质量。3月5日,由达州市司法局机关党委书记陶华任组长,达州市公证处主任贾本鸣、公证科李先春科长、旭副科长为成员的市司法局公证质量检查组,来我市检查调研。工作组对我市公证处的公证质量工作进行了抽查检查,并召开了公证现状调研座谈会。市司法局局长付赟就我市公证质量管理及相关工作,向工作组作了工作汇报。工作组严格按照四川省公证案卷质量检查标准的要求,认真查阅抽检的案卷,对发现的问题,逐卷填写、汇总。检查后,工作组对我市公证处的办证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公证处办理公证能够严格按照《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的要求办证,总体质量较好,全部为合格案卷,公证处的卷宗装订整洁规范,内容详实、全面,案卷质量有大幅度提升。同时,也指出了个别案卷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市的公证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局立即派分管领导和公律股负责人立即进行整改,规范档案,建立帐务。四是强化刑事调解营造和谐司法。为加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力度,通过刑事调解程序,调动社会各阶层、组织和社区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化解犯罪引起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达到案结事了的境界,最大限度地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和谐。5月26日下午,市司法局举行“强化刑事调解、营造和谐司法”座谈会,市人民法院副院长苏群以及刑庭、立案庭的法官,市司法局局长付赟、副局长蒲胜志、公律股负责人及四川天维律师事务所全体律师共计27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议由司法局副局长蒲胜志主持。各位领导及法官、律师围绕“强化刑事调解、营造和谐司法”主题进行了座谈。通过座谈指出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从轻处罚与花钱买刑理解问题;二是被告人已经赔偿物质损失和可以作量刑情节的理解问题;三是从轻处罚的考虑与量刑幅度不太明确问题;四是被告人与被害人及其亲属间的矛盾突出问题;五是调解的时间保障与审理期限关系问题;六是被告人经济能力的限制问题;七是精神损害赔偿的缺失问题;八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的前置问题。通过座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可以从以下途径解决:一是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使人们正确理解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从而获得从轻处罚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二是正确理解“被告人已经赔偿物质损失”和“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以予以考虑”的司法解释的规定;三是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可以结合法定刑和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的数额比例予以综合考虑规定一定的从轻比例;四是化解被害人与被告人矛盾深化问题,应采取多做说服教育工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力量做好调解工作;五是调解审限的冲突问题,可以将调解的时间在审限中扣除;六是被告人经济能力有限,应根据法条的立法精神,尽量扩大“调解赔偿主体”的范围,不应仅局限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本人,可以将其亲戚朋友纳入可以调解的主体范围;七是精神赔偿缺失制约调解,应统一司法尺度,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内;八是对刑事附带民理诉讼调解前置问题,应将调解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判决前的必经程序。

上半年,我市法律服务业务稳步增长。全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208家、个体工商户及家庭法律顾问826家,输各类法律事务1785件,律师共担任法律顾问22家,办理各类案件92件,其中民事43件,刑事49件,非诉讼65件,提供各类法律咨询430余人次。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403件,其中民事公证311件,经济公证事务68件。法律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五)以服务民生为根本,强化法律援助工作力度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市司法局采取五抓措施,扎实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努力服务民生,让弱势群体得到实惠。一抓业务培训,提高法律援助人员的业务能力。市法律援助中心为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质量,采取以案代训形式,加强对法律服务人员的援助业务培训,邀请律师对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员、村法律援助联络员和法律服务人员定期开展培训,让他们熟悉法律援助的操作流程、受案范围和办理要求,成为称职的法律援助人员。如接待当事人、调查事实、收集证据、参与谈判调解、分析案情、撰写法律文书、诉讼、出庭等,通过以案代训,切实提高了法律援助人员的业务能力。二抓网络建设,拓展法律援助工作平台。目前,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全市街道、乡镇司法所和残联、妇联、团市委等地设立了3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在部分社区和村组设立了40个法律援助联系站,最大限度地拓展法律援助平台,让弱势群体及时享受到法律援助。三抓援助范围,实现法律援助全覆盖。切实加大对农民工的援助力度,对农民工工伤、讨薪、交通赔偿人身伤害等法律援助案件实行应援尽援。对农村低保人员、城市低保人员、法院指定人员、残疾人,持有街道乡镇以上政府或民政部门出具经济困难证明的申请人因交通、医疗、产品质量或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索赔事项,因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违法行为造成人身损害赔偿事项,以及农民因购买或使用假冒伪劣生产资料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索赔事项,给予100%援助。四抓简化程序,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启动维权绿色通道,对农民工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简化审查受理程序,尽可能为其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对确因特殊原因无法提供身份证明、经济困难证明但情况紧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事件,或即将超过仲裁或诉讼时效,或属于人数较多的群体性案件等类型的法律援助申请暂不进行经济困难条件审查,及时受理并指派工作人员和律师开展先期调查工作,事后由受援人补交有关证明材料。对劳动报酬和工伤类申请事项则免审经济困难证明。力争使每一名农民工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五抓宣传教育,扩大法律援助影响力。通过送法下乡、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等多种途径,充分运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体,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市司法局、市法律援助中心与市广播电视台办好《法制之窗》栏目,每天播出一集“以案说法”电视节目,每天分别在13:00和21:00左右播出两次,并在信息频道滚动播出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援助知识,与四川天维律师事务所联合在市司法局网站上开通网页,融法律援助工作动态、法律法规资料查阅和律师在线解答法律援助疑难问题于一体,让电视和网络成为法律援助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真正把法律援助宣传深入持久地开展到千家万户中去。上半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3件,解答来电来访法律咨询1350人次,有力地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目前,我市司法行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乡乡建立了司法所,司法助理员严重缺编,有所无人的现象突出,影响了职能作用发挥。二是法律服务队伍量少质弱,法律服务的拓展和规范面临挑战。表现为高素质法律人才匮乏,律师事务所规模小,人才外流严重,专业化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非诉讼业务拓展举步维艰。三是法律援助工作力度不大,覆盖面不广,从业人员过少,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市实际,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将以科学发观为指导,认真履行司法行政职能,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考核任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一是全面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深化“法律六进”和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全市依法治理和民主法治进程。

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优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将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消化处理在基层,筑牢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全面完成司法所建设任务,继续抓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确保软件和硬件全面达标。加大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是坚持“大服务”思想,做好法律服务工作。认真贯彻司法部“十大便民”措施,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积极指导广大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积极研究探索非诉讼领域的新路子。

法律普及调研报告篇2

“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xx”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和习题。

宣传手段丰富,宣**育工作针对性较强。一是通过撰写工作信息、开办学习园地、制作法制宣传展板,开展法治宣传,每年向市法建办等相关单位报送信息12期以上,办法制学习园地3期、法制宣传板报5期。二是借助媒体开展法治宣传,与xx电视台合作开办了“城管巡查”电视节目、与xx广播电台合作开办了“城管面对面”广播节目、与青海广播电视报合作开办了“普法长廊”专版,广泛宣传城市管理工作和城市管理规定;主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积极参加“行风政风热线”和“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议”直播节目,在电视台、电台、《青海**报》、《xx晚报》等新闻媒体城市管理法规规章和工作信息。三是根据“法律七进”要求,结合工作重点开展了城管法规规章进社区、进市场、进门店、进工地宣传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宣传城市管理规定。四是在新修订的《xx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xx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xx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实施后,组织城管行政执法人员通过集中宣传、入户宣传、流动宣传、发送手机短信息等形式进行宣传,使重点对象能够及时了解城市管理法规规章,自觉服从城市管理规定,配合、支持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五是向联点帮扶村湟源县和平乡马家湾村赠送了法律图书、反对邪教和农民参保方面的宣传资料。六是积极参加市法建办、市综治办、市文明办、市爱卫办等组织的法制宣传活动,参加了“创城”、“建卫”、综治、安全生产、世界环境日、“3.15”、“12.4”、《青海省法制宣**育条例》启动仪式等宣传活动。

重视制度建设,城管法规规章更加完善。坚持依法管理,立法先行。一是修订了《xx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对原条例中部分不便操作的条款进行了修改,对城市管理中无管理依据的部分管理事项在条例中进行了补充,对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普遍提高了处罚的幅度。二是修订了《xx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强化了对餐厨垃圾的源头管控,补充完善了农牧、食品管理方面的内容。三是修订了《xx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重点针对建筑垃圾运输环节制定了公司化管理和密闭化运输的规定,有效解决了随意抛撒、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行为。四是修订了《xx市城市景观照明管理规定》,明确了景观照明设施的建设范围,对新建建筑的景观照明设施要求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全市景观照明水平逐年提高。五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公开方式和程序。对应当公开的政务信息,通过在印发政务公开资料、在局网站和办公区明显位置公示等方式进行公开。四是针对城市管理中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城市管理法规规章落实情况,深化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方式改革调研报告》、《xx市环卫作业市场化调研报告》等专题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部分调研报告获得了市委、市政府优秀调研课题奖。五是每年结合城市管理年度及阶段性重点任务,针对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定期开展占道经营、乱设广告牌匾、城市“牛皮癣”、违规处置餐厨垃圾、乱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专项执法整治,有效解决了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些突出问题,巩固了市容环境卫生治理成果,提高了市容环境卫生质量,城市管理水平取得了新进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立法权限制约,城管法规规章还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如对流动摊点、违法法运输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车辆的管理,由于其流动的特点,城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一方面很难确定当事人准确信息,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强制措施,存在“执法难”的问题。

个别城管法规规章落实还不够到位,如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垃圾、宠物粪便影响环境卫生等问题,违法情况比较普遍,执法难度大,城管法规规章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普法教育及宣传队伍力量薄弱,组织集中学习时照本宣科较多,深入浅出地分析讲解较少;开展普法宣传时,使用传统方式多,运用新媒体等现代通信技术较少,学习教育和宣传手段还不够丰富。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严格按照市“xx”普法考核验收工作要求,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法律普及调研报告篇3

一、领会文件精神,明确指导思想

(一)充分认识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要国强家兴春常在,就多多关心下一代。贯彻中国关工委、司法部、中央综治办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在青少年中扎实有效地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为主题的普法教育活动,是关心下一代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市作为中央三部委确定的试点城市,肩负着重任,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文件精神的传达学习和贯彻实施,使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开展得深入扎实、卓有成效。

(二)明确“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的宗旨。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求,联系实际,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律启蒙和法律常识教育,培养他们分辨是非能力、自我保护意识、遵纪守法观念;加强大中专学生法律基础理论教育,牢固树立崇尚法治、遵守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能力;逐步提高青少年整体法律意识,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将“五生”作为当前普法先行的重点对象。“五生”即:在校生、落榜生(考高中和大学未被录取的学生)、待业生(大中专毕业后未就业的学生)、新就业生、“两劳”生(正在劳教劳改的学生)。“五生”既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也是开展活动的重要力量。要根据“五生”的不同特点和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把“五生”及广大青少年吸引到活动中来。

二、结合实际,开展六项主题活动

(一)“万场法制报告会”活动。按照省关工委等部门的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万场法制报告会”活动。组委会将协调各联办单位,围绕法律基本知识、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预防,家庭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等专题,聘请专家学者举办系列法制专题讲座。各区市各相关单位都要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形式,组织好法制专场报告,把“万场法制报告会”活动落到实处。

(牵头单位:市关工委;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团市委、市妇联等。)

(二)关爱明天,“四进”普法活动。组织“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宣讲团、法制副校长、普法志愿者队伍、青少年维权岗以及政法机关法律实践工作者,广泛开展普法“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监所”活动。要合理科学地分工,把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人;要以“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为主要形式,宣讲法律基本知识,解答青少年法律问题,提高青少年法制观念,维护青少年基本权益。要注重总结“四进”活动经验,不断创新形式,保证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

(牵头单位:市司法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等。)

(三)理论研讨活动。围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主题,广泛开展调研活动。摸清现阶段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维护青少年基本权益、普及法律知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特别要加强全市问题青少年相关课题的调研,进一步弄清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各联办单位要发动从事青少年工作的各相关单位、公检法司一线人员、法学院(校)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联系实际,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形成浓厚的研讨氛围。组委会将选择适当时机召开全市青少年法制教育理论研讨会。

(牵头单位:市关工委;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综治办、市司法局、团市委等。)

(四)致家长一封信活动。将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情况、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及家长、师长、班组长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中的责任及要求,编写成文字简练、内容充实感人的信件,在新闻媒体刊登,并印成信件,通过各学校发至全市每一个家庭、家长,配合搞好对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工作。

(牵头单位:市关工委;责任单位:市教育局、日报报业集团等。)

(五)青少年法制教育图片展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征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图片、实物、资料;设计制作展牌,组织巡回展出。展出期间,各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组织学生、家长、团员青年参观、座谈,撰写观后感,开展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触目惊心的照片,引人思索的文字,发人深省的故事,揭示青少年违法犯罪给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关注、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和做好预防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推动我市“关爱工程”向更高层次发展。

(牵头单位:市司法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团市委等。)

(六)体验教育活动。强调从“心”做起,从我做起,见诸于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上。组委会将开展全市青少年法律知识公开赛,出题范围以《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为准。赛题在报纸刊登后,广泛发动青少年开展答题活动,在全部正确答卷中,以摇奖方式确定奖项。同时,举办市首届法学院(校)师生“模拟法庭电视邀请赛”,拟请市中级人民法院协助出题,并制定比赛、评判规则。要充分发挥“普法广场”作用,促进体验教育活动的开展。

为活跃校园生活,丰富青少年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抵制歪风,弘扬正气,形成浓厚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氛围,各相关单位、各中小学和大中专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广泛开展征文、摄影、讲演、知识竞赛以及广场宣传、街头咨询、图片展览、普法挂图等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通知精神,开展青少年才艺教育展示活动,组织歌咏、书画、科技小发明等竞赛,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市第一届青少年才艺展示晚会。同时,组委会将联合有关单位组织“金色海岸、美好明天——两代人摄影采风活动。”

(牵头单位:市文明办;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中级法院、团市委、日报报业集团、市法学会等。)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1、确定联办单位。“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项长期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建立由党委政府部门、社会、媒体联合行动的组织机构,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本次活动,由市综治办牵头,市关工委、市文明办、市司法局等单位参与。

此前,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已将全市青少年法制教育系列活动纳入市2012年度十项重点科普活动之一,并联合市关工委、市司法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广电局、日报报业集团、市民商法研究会等单位,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青少年法制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根据工作需要,将青社联发[2012]35号文件内容,纳入本实施意见,一并结合实施。

2、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关工委副主任王新春、闵祥超为联席会召集人,适时召开联席会议。联席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联办单位工作;部署、检查落实情况;交流活动信息;研究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强化新闻宣传。新闻单位要开辟相关专栏,做好跟踪报道,及时向社会活动消息。各联办单位已经建立的宣传、理论阵地,要结合本次活动,突出青少年普法宣传。

法律普及调研报告篇4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跃红教授代表中文系致辞。陈教授在讲话中提到,本次研讨会围绕生理、语言和文化不同的视角来探讨语言的产生,并应用国际前沿研究方法来探讨嗓音的生理、声学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对语言学的深入和跨学科的研究、交流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嗓音的临床病理研究、言语工程研究以及言语合成等方面研究都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陈保亚教授代表中心致辞。他说,嗓音研究是对人类言语产生的最根本的研究,更是多学科理论渗透和方法应用的专业高端研究。希望在这次跨学科的国际嗓音研讨会上,各位与会专家探讨和碰撞出更多的前沿思想和研究方法。

本次研讨会围绕嗓音这一核心主题展开,包括:嗓音生理、嗓音声学、嗓音合成和建模以及嗓音病理等多个视角,涉及嗓音在西方歌剧歌唱、中国戏曲歌唱、言语产生、临床病理、嗓音临床评估以及艺术嗓音训练等各方面的具体研究,还特别关注了多个少数民族不同口传文化中多样化的嗓音发声类型和演唱方式的研究。

嗓音是人类语言和口传文化的基础,本次会议以嗓音和人类复杂行为系统为主题,以多学科的视角,从嗓音生理学、嗓音病理学、言语科学、言语工程、声乐学、语言学等不同领域讨论了嗓音科学的学科前沿、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中国嗓音科学的发展前景。研讨会邀请了六位著名学者作了主题报告:

嗓音是由三种主要机制的协同作用产生的。第一个机制是呼吸器,用于压缩空气,在声带下方形成超压气流。第二个机制是声门,即两片声带中间的缝隙。嗓音产生的第三个机制是声道。它的作用是同这些以波峰波谷为特征的谐波产生共鸣。

在西方古典歌剧演唱中,声音是按照基频范围分类的。女高音演唱的范围最高,大致在220~1047赫兹之间,低音在80~350赫兹之间。音高的幅度与声带的长度有关,高音的声音同低音的声音相比声带更长。嗓音的响度是由声门下的气流压力控制的,可以在一个宽的范围内变化。在0.3米的距离时,它通常会达到100分贝左右的声压级(SpL),但实质上,基频和最低共振峰的频率都会影响声压级。第一共振峰的正常数值取决于元音,大致在250~800赫兹之间变化。

女性通常以高于第一共振峰正常数值的基频歌唱。然而,她们避免基频超过第一共振峰。因此,在音高高时,她们以第一共振峰稍高于基频的方式发那些元音。通过这种方式她们可以不用增加声门下的压力而是利用声道共鸣增加声压级。西方歌剧男演唱者会使第三、四、五共振峰聚集起来,导致频谱包络的峰值接近2800赫兹。在这个频率范围里西方管弦乐队有许多相对低的泛音,这就造成了歌唱家的声音甚至穿透了管弦乐队的高声伴奏。在这种情况下,演唱者利用共鸣提高声压级而不是增加声门下的压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方歌剧的男女演唱家都应用了声带省力原则。

声源频谱中最低的泛音,即基频,在西方歌剧演唱中典型性很强。它是应用了适度的声门紧收产生的,而这与西方流行音乐的演唱方式有所不同。歌剧演唱中经常提高声门紧收程度,产生了一个弱化声带音。描写一种声带类型的特征需要详述基频的典型变化范围、声门下压和声门紧收程度,这些描写可以用三维视图来表示,并凭借嗓音合成技术来证明嗓音音质的相关效应。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纽约医学院RonBaken教授做了题为《国际视角下的嗓音生理学》的主题报告。人们一直被人类语音的本质和功能所吸引,然而人类对认识这个精妙的交际工具的结构、功能和潜能所作的努力远不及对古文物的研究。受制于不成熟的科学方法,极其有限的调查技术以及对自然界不充分甚至错误的认识,关于嗓音产生的早期理论从现代常识的角度来看普遍缺乏准确性和预测性。当然,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真正的科学上的突破。例如,大约公元150年,希腊解剖学家盖伦(Galen)使用实验方法正确地识别了喉返神经的功能。与之相反,公元1500年左右,达芬奇(DaVinci)――西方科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经过对人体和动物样本的认真解剖后,错误地认为嗓音是喉心室中旋风的产物。观察喉部功能的更好的方法――尤其是1850年前后西班牙人加西亚(Garcia)发明的间接喉镜检查方法,以及相关科学领域的进步对于理解嗓音发声的机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早在1843年德国人缪勒(müller)就提出了现代嗓音发声原理的基础理论。

20世纪中叶荷兰人vandenBerg提出了嗓音生理学的气动理论(myoelasticaerodynamic)。该理论假定声带是自振的,声门周期性地开合将肺部呼出的气流切分成湍流脉冲。这些脉冲是由声带刺激产生的。他认为声带自振的频率,以及由此产生的气流脉冲频率主要取决于声带的自然生理属性,尤其是声带的长度和张力。而嗓音的强度则同气流压力的大小直接相关。总的来说,声带的这些特征是可变化的,可调控的。频率、强度和音质都可以自主地调节。过去的半个世纪,人们对这些可调节机制做了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源于调查方法的改进以及复杂数学模型的详尽阐述。这些模型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理解,反过来又促成了更先进的观察技术和更完善的数学模型的发展。科学上的成就很显然是国际性的,它对许多领域和学科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比如外科手术、言语合成、教育学和语言康复等。

中国对于嗓音发音的兴趣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古老而独特的口传音乐方面。此外,中国境内的语言大都是声调语言,这就表明还有许多令人感兴趣地而未解决的发音控制问题有待于广泛而系统的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言语与音乐计算研究组的负责人Stenternstrom教授做了题为《人类嗓音的数字建模》的主题报告。嗓音模型可以通过几种层级来表现。为了制作合成的言语,只需模拟嗓音中辐射的声音。这通常采用“黑箱”(blackbox)方法,可以不用考虑嗓音是如何发生作用的。然而,对于语言和临床应用来说,我们需要这些模型,它们表达的是语音产生的详细过程而不仅仅是言语信号,因而我们可以把声学和物理方面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同喉头与声道内的活动联系起来。但目前的难点在于嗓音产生的物理属性极其复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嗓音进行真实而全面的模拟在技术方面仍不具备可行性。Sten教授阐述了数字嗓音建模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并在各种复杂层面对其进行讨论。同时演示了许多现实生动的例子,例如:传统的声源滤波合成器,交互式发音合成器,以及未来的全方位物理场嗓音发声模拟器的雏形等,目前这些技术正在由欧洲eunison项目进行研究。

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多清志(KiyoshiHonda)教授做了题是《发音器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的主题报告。磁共振成像(mRi)不仅是一项医疗成像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应用于人体可视化基础研究的工具。近十年来,它一直是观察发音器官生理功能的有效工具。本多教授于三十年前开始从事元音发声和音高调控机制方面的观察研究。从那时起,就一直把mRi作为一种主要的研究手段,将其应用于相关的课题研究,来考察发音器官的生理功能。使用了20年的mRi技术在动态成像方面一直存在不足,话语的实时影像更像是把许多静态图片串联起来。然而,放射科医师所获得的一张动态影像吸引了人们,因为它证实了纵向的咽部位移是沿着颈椎进行的。从图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颈椎前突面环状软骨的升降运动刺激环甲软骨韧带机制的运动。这个意料之外的发现使我们揭示了众多机制中的一个,该种机制涉及喉部结构的言语中音高的调节功能。

最近,与日本昭和音乐大学的一个小组(ShowaUniversityofmusic)合作,做了一个关于女高音嗓音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这项研究使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因为其中的一个演唱者在演唱高音调时,中部的咽缩肌肌肉有明显的紧缩。由于咽部肌肉的半圆收缩使得后咽壁膨胀。这个肌肉从前面附着在u形舌骨上,因而同其他肌肉协同运动以保持舌骨位置的稳定,从而控制发声。

咽部肌肉在言语发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咽壁作为独立的发音器官可以改变咽腔形状。在吸气和发音时,咽腔分别有不同程度地扩大和缩小。通过改变下咽形状也有助于调节说话和演唱中嗓音的音质。这个区域包括梨状窝和喉腔,这些空腔可以在更高的频率下通过改变频谱类型的方式作用于音质。希望在此次研讨会中,诸位同仁能够将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那些尚未探索的领域,例如咽部研究,以期更加精细地揭示出发声控制的生理功能,从而获取新的发现。

香港大学声线研究所姚文礼教授做了题为《基于医学视角的声线科学与言语语音》的主题报告。嗓音科学通常属于语言学中语音领域研究的内容。现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除了语音学的知识,心理学、物理学、声学、数学和医学(解剖学、神经生理学以及病理学)对于理解声音的产生与感知是至关重要的。这次演讲将要讨论声线科学和语音障碍的各个方面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姚文礼教授长期进行嗓音病理和嗓音保健研究,对嗓音的职业保护、嗓音评估方法、嗓音评估标准等都有大量深入的研究,他的报告不仅全面阐述了嗓音医学保健和相关科学的关系,而且介绍了嗓音评估的先进方法以及嗓音职业保健的社会重要性。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孔江平教授做了题为《基于多模态的汉语嗓音生理声学模型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他利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高速数字成像技术,以每秒钟2000至4500帧的采样率,采集了大量不同语言发声类型的声带振动样本,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得到声带不同发声类型的动态声门,经过提取参数研究声带振动和动态声门的最基本特性,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汉语普通话动态声门模型。动态声门模型不仅能够模拟不同的嗓音发声类型很声调等语言常用的声带振动方式,还能够模拟病变嗓音,并最终合成出不同发声类型的声波。这项基础研究不仅对研究嗓音的基础生理机能、声带仿生语音合成和声乐教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嗓音病理和嗓音手术治疗有实际应用价值。另外,孔江平教授还介绍了基于年龄和性别的汉语普通话多维嗓音统计模型及评测系统,该系统可作为嗓音诊断和嗓音评价的有效工具。最后,孔江平教授还向与会者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建立的汉语普通话唇形、呼吸和声道生理模型。

会议还邀请了戏曲学、临床医学等嗓音发声研究和嗓音病理研究方面的相关学者为研讨会作特邀报告:

中央戏剧学院徐平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艺术嗓声训练中的保护问题的思考与实践》。艺术嗓声训练是每个从事艺术创作实践的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基础训练之一。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参与其中的人,不论训练者,还是被训练者,都面临着如何认识艺术嗓声,如何认识自身的嗓声条件,如何有效地使用自身的嗓声条件来达到艺术嗓声创作的需要的问题。其中,在训练与使用嗓声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有效地对嗓声进行保护就变的极为重要。在训练过程中,训练者通常会对受训者提出的一系列的要求,这些是在日常的训练中值得注意和思考的。

总医院于萍医生的报告题目是《嗓音质量评估模型的标准化研究》。嗓音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现象,它既是一种呼气流作用下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的声学现象,又是一种主观心理听感知现象,同时还是一种社会、人际、情感和交流现象。嗓音质量的评估分为主观听感知评估和客观参数测试。她认为,嗓音客观测试参数的有效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只有通过嗓音的主观听感知结果来检验,并决定着其数据化结果的内涵。另外,嗓音质量的客观参数测试嗓音的客观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发声的声学参数、气流动力学参数和生理学参数的检测来评估嗓音质量。但是如何综合各种测试参数来量化嗓音质量,仍然是嗓音分析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课题。

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谢燕和徐文的报告题目是《发音训练在治疗不同类型嗓音疾病中的作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有助于保护发声器官,预防并治疗嗓音疾病。对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余例嗓音疾病患者进行发音训练,包括痉挛性发音障碍、慢性咽喉炎、声带小结等发声障碍患者。她们认为发音训练可以帮助各类嗓音疾病患者改变不良的发声习惯,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但不同的嗓音疾病具有不同特点,需有针对性、个性化训练,而且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作。

中央音乐学院黄露和韩丽艳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男高音唱高音难的生理及其技术原因调查》。男高音唱高音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许多声乐学生、年轻的歌唱家、声乐教师们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唱好highC成了很多男高音梦寐以求、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很多声乐教师喜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嗓音临床检测、歌唱状态评估对比的方法对中央音乐学院30名男高音学生进行了研究,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换声点、话声音高、声道与声部的符合率较高,因此这三项可以作为声乐教师分析判断声部的重要依据。

香港大学言语与听觉科学系燕楠和吴明华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不同粤剧演唱风格之间的声学比较:长时平均频谱分析》。尽管粤剧在中国尤其是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但是目前还没有人对其不同演唱风格的语音质量进行过客观研究。由于粤剧在演唱时具有不断变化的性质,所以传统声学分析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受到很大限制,并且成效甚微。所以需要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来对这种不断变化的声学活动进行研究。而在对连续发音样本进行分析时,长时平均频谱分析(LtaS)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就是使用LtaS对不同粤剧演唱风格相关的音质特征进行声学分析。

北京大学中文系汪锋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剑川白语的嗓音变异》。剑川白语的声调系统一直因基频和发声类型的复杂性而广受关注。他的研究是基于eGG信号提取基频、开商和速度商三个嗓音参数来验证声调特性。研究发现在8个声调调类中,有2种非常规的发声类型,刺耳声和压迫声以及其他不同的基频模式。在白语研究中,同一特殊发声类型在不同的发音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而同一种特殊发声模式甚至在同一个音节中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如何通过嗓音参数来定义不同的发声类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于延锁和吴玺宏教授的报告题目是《SHRC-Ginkgo语音合成系统概述》。本文介绍在2013年英文语音合成国际大赛(BlizzardChallenge2013)上推出的SHRC-Ginkgo语音合成系统。在使用有声读物语料库的基础上,他们采用了单元选取的方法来开发这套语音合成系统。针对从数百个小时的语音材料中归纳出来的具有粗略标记的语料库,系统在语音识别方面采取了对声学模型采取轻度监测的方法,从而选取纯净的语音数据,提供准确的文字材料。此外,为了改进传统的声学模型,系统使用的是丰富的句法语境而不是韵律结构。为了解决大规模语料库的内存空间扩展和声学模型训练的长时运行负担问题,还找到了一个可以保证声学模型准确性的快速训练方法。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冯永强,闫晓,LudomaX,颜永红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在得到音高变化带来的听觉反馈时普通话声调发音的相应调整》。在发声和言语中,听觉反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旨在弄清普通话使用者是否能够适应两种音高移位情况(f0的升高与降低),并通过听觉反馈,将其分别应用到对高平调与低降调的识别之中。首先他们进行了相关的语音学实验,在实验中设置了不同的情况,并就相关主题收集到了良好的实验数据,不过目前我们仅对Z情况中的三个主题的声学数据进行了分析。初步的实验数据表明,对普通话使用者来说,同时适应两种不同的音高变化、将其分别归于高声调和低声调是非常困难的。

香港大学言语与听觉科学系声线研究所汪高武博士和姚文礼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普通话播音员的语音和嗓音能量分析》。他们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播音员与普通人的对照,比较其语音和嗓音(喉部振动)能量,来探寻播音员发音和共鸣方式的特点。实验组是32名播音员(播音主持专业高年级学生),对照组是37名普通大学生。语料为持续元音a,分自然状态和大声状态。用数字录音仪测量语音的输出声压(音量)、用测振仪测量喉部皮肤表面振动能量。研究发现,无论是自然还是大声状态,播音员的共鸣放大系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播音员的发音效率更高,即可以用较少的嗓音能量,输出较高的语音声压。普通人主要是靠提升嗓音能量,而播音员还通过更好的共鸣来达到更大的声音输出效果。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李英浩副教授和张京花博士的报告题目是《基于epG和eGG的朝鲜语塞音和塞擦音的发音生理分析》。朝鲜语三分对立的塞音和塞擦音在世界语言语音中比较特殊,在四个发音部位上(双唇、齿龈、龈腭以及软腭)均存在三个对立的音位。他采集了朝鲜语发音人的同步动态电子腭位(epG)和嗓音信号(eGG),分析朝鲜语东北方言(即中国延边朝鲜族地区使用的朝鲜语方言)的三分对立的塞(擦)音的发音生理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紧音的生理表征表现为声门和声门上发音器官的状态最为紧张,辅音持阻段的舌腭接触面积最大,后接元音的声门状态较紧;送气音的声门上发音器官的动作调整与紧音接近,但是其声门状态与紧音存在较大差别;松音的发音器官动作比较松弛,舌腭接触面积最小,同时声门状态比较松弛。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的董理、孔江平教授和JohanSundberg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两个昆曲男性行当的共振峰和声源特性》。研究分析了两个男性昆曲行当(净和老生)的声门气流波和电声门参数以及共振峰频率与泛音的关系。声门气流波和电声门参数都显示,净和老生行都使用比较紧的嗓音,二者都表现出低的归一化振幅商和高的接触商。在低频区域,净的嗓音要比老生更紧。有三个演员的接触商和第一、二谐波差分别与基频呈正相关、负相关,暗示着他们都随着基频的提升而增加声门的内收。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李永宏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蒙古长调民歌嗓音发声方式研究》。研究发现长调民歌演唱者运用非常多样化的嗓音发声模式以及颤音、喉音等演唱方式。其研究旨在探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蒙古民歌的发声技巧的生理表现和对比分析男女声嗓音特征的异同,从而总结长调的不同发声方式的嗓音特点及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今后更系统、深入地研究歌唱发声类型提供理论基础。

上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潘晓声的报告题目是《基于情感语音的声带状态分析》。在聆听音乐、欣赏诗词朗诵时,听众可以感受到表演者的情绪变化并引起情感共鸣,由此可知情感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附加在语音上来表现出来。他认为情感对语音的影响会体现在更多方面,比如人的血压、脉搏等生理特征。嗓音作为一种重要的发音生理特征,被认为是歌唱技巧的几大要素之一,可以用于表达不同的歌唱心境。为验证在普通人说话时,其嗓音特性是否同样会受情感变化的影响。他使用歌词、散文和古诗词为语料,对三个男性发音人的嗓音数据进行了特征提取,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实验室博士后韩启超的报告题目是《昆曲念白声学实验分析》。他的研究课题主要进行昆曲念白声学实验分析,选取样本为国家一级昆曲演员,南昆代表性旦行(闺门旦)名家的三段昆曲念白:《惊梦》、《玉簪记》、《刺虎》。声音样本分表演念白和中州韵本调两种类型。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昆曲念白的声调。包括韵白调值拟测;韵白与本调调值比较;韵白声调特征。其二,昆曲念白的时长。包括韵白时长统计;本调时长统计;韵白与本调时长比较;韵白时长与节奏关系分析。其三,昆曲念白的音高。包括韵白的音高统计;本调的音高统计;韵白与本调的音高比较;韵白音高与字声、旋律、曲情的关系。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张锐峰的报告题目是《禹州话四声的声学感知研究》。禹州话作为河南方言之一很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该方言的四个声调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并有诸多发现。在其声调感知研究中,基频模式起主要作用,发声类型起补偿作用,在基频区别力弱的情况下,发声对感知的作用就会变大,在基频区别力强的情况下,发声对感知的贡献就会变小。本研究只讨论禹州话单字在脱离语境单念时的调值,不涉及由禹州方言语调引起的声调调值变化。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桑塔的报告题目是《藏语安多话塞音的Vat研究》。Vat(Vocalattacktime)是指声带开始抖动到声带接触的时间,它主要是分析嗓音起始端的特征。本文按照不同发音方法把藏语安多语的塞音分成了五大类,分别提取了相关的Vat值,考察了Vat与不同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的相关性。这些发音方法包括清不送气的单辅音和复辅音、清送气单辅音,浊音和鼻化浊音。最后通过嗓音的Vat值把藏语安多话的塞音分为三大类,即清送气、清不送气和浊音。清送气多半是正值,是软起动启动嗓音(softvoice);清不送的声带开始振动和到声带接触几乎是同时的。浊音的Vat多半为负值,且其值较大,是属于硬启动嗓音(hardvoice),这说明在嗓音的起始端声带有一个长时间的闭合。同时,浊音的一部分Vat与清送气一样变为软启动嗓音,这一点有可能是塞音清化的一个生理基础。还有发音部位和前缀与Vat没有相关性。

本次大会还以板报(poster)形式展示了部分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有:1)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朱风云和其导师吴玺宏教授的《高质量语音-歌唱”合成系统》;2)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吴韩娜的《韩国学习者的汉语嗓音音质加工方式》;3)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姚云的“声区实时绘制系统”;4)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张春连的《汉语嗓音不同年龄段的eGG研究》;5)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方华萍的《不同年龄段汉语普通话多维嗓音mDVp分析》;6)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张锐峰和孔江平的《普通话四声的Vat研究》;7)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张锐峰和孔江平的《普通话不同音高层级和元音的Vat研究》;8)中央音乐学院屈歌的《歌唱中的普通话单元音声学特性》;9)北京友谊医院的李革临、俞方、李莉的《呼麦声源振动模式―假声带振动模式的研究》;10)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杨俊杰的《口音韵母、鼻化韵母、鼻韵母的语图判别法研究》。

另外,科学院颜永红研究员的团队展示汉语普通话声调反馈学习系统;北大吴玺宏教授的团队展示了高自然度的语音合成系统和汉语歌唱合成系统,吴玺宏教授团队的这个语音合成系统在今年的国际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北大孔江平教授的团队展示了汉语普通话声道、唇形、动态声门和呼吸生理模型以及汉语多维嗓音评价模型和实时声区展示系统。这些模型和系统展示了中国汉语及民族语言在言语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的成果,得到了国际学界的高度评价。

本次嗓音研讨会是国内首次邀请国际著名嗓音专家、国内多个嗓音研究领域的学者进行直接对话深入交流的探讨和总结,不仅对嗓音的生理、声学特征表现和研究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交流,而且是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嗓音研究和应用的探索,促进了嗓音研究与理论创新、方法提升的紧密结合。与会学者在嗓音研究相关的言语产生、嗓音建模、嗓音艺术、嗓音病理、嗓音训练以及嗓音评估等各个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嗓音研究具体方法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嗓音研究领域拓展了视野,也为各个分支的嗓音研究和方法的结合打开了新的思路。最近,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以语言学实验室为基础同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联合大学系统(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阳明大学和中央大学)共同成立了“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JointcenterforLanguageandHumanComplexity)”。作为联合研究中心的一次学术活动,我们主张多学科和多领域相互交叉、借鉴和融合。这次会议不仅为中国和国际嗓音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为这个领域的国际合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文稿:孔江平,方华萍等

摄影:于谦

《国际视角下的嗓音生理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纽约医学院RonBaken教授

人们一直被人类语音的本质和功能所吸引,然而人类对认识这个精妙的交际工具的结构、功能和潜能所作的努力远不及对古文物的研究。受制于不成熟的科学方法,极其有限的调查技术以及对自然界不充分甚至错误的认识,嗓音产生的早期理论从现代常识的角度来看普遍缺乏准确性和预测性。当然,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真正的科学上的突破。例如,大约公元150年,希腊解剖学家盖伦(Galen)使用实验方法正确地识别了喉返神经的功能。与之相反,公元1500年左右,达芬奇(DaVinci)――西方科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经过对人体和动物样本的认真解剖后,错误地认为嗓音是喉心室中旋风的产物。观察喉部功能的更好的方法――尤其是1850年前后西班牙人加西亚(Garcia)发明的间接喉镜检查方法,以及相关科学领域的进步对于理解嗓音发声的机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早在1843年德国人缪勒(müller)就提出了现代嗓音发声原理的基础理论。

20世纪中叶荷兰人vandenBerg提出了嗓音生理学的气动理论(myoelasticaerodynamic)。该理论假定声带是自振的,声门周期性地开合将肺部呼出的气流切分成湍流脉冲。这些脉冲是由声带刺激产生的。他认为声带自振的频率,以及由此产生的气流脉冲频率主要取决于声带的自然生理属性,尤其是声带的长度和张力。而嗓音的强度则同气流压力的大小直接相关。总的来说,声带的这些特征是可变化的,可调控的。频率、强度和音质都可以自主地调节。过去的半个世纪,人们对这些可调节机制做了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源于调查方法的改进以及复杂数学模型的详尽阐述。这些模型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理解,反过来又促成了更先进的观察技术和更完善的数学模型的发展。科学上的成就很显然是国际性的,它对许多领域和学科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比如外科手术、言语合成、教育学和语言康复等。

中国对于嗓音发音的兴趣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古老而独特的口传音乐方面。此外,中国境内的语言大都是声调语言,这就表明还有许多令人感兴趣地而未解决的发音控制问题有待于广泛而系统的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人类嗓音的数字建模》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言语与音乐计算研究组的负责人Stenternstrom教授

嗓音模型可以通过几种层级来表现。为了制作合成的言语,只需模拟嗓音中辐射的声音。这通常采用“黑箱”(blackbox)方法,可以不用考虑嗓音是如何发生作用的。然而,对于语言和临床应用来说,我们需要这些模型,它们表达的是语音产生的详细过程而不仅仅是言语信号,因而我们可以把声学和物理方面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同喉头与声道内的活动联系起来。但目前的难点在于嗓音产生的物理属性极其复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嗓音进行真实而全面的模拟在技术方面仍不具备可行性。Sten教授阐述了数字嗓音建模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并在各种复杂层面对其进行讨论。同时演示了许多现实生动的例子,例如:传统的声源滤波合成器,交互式发音合成器,以及未来的全方位物理场嗓音发声模拟器的雏形等,目前这些技术正在由欧洲eunison项目进行研究。

《发音器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多清志(KiyoshiHonda)教授

磁共振成像(mRi)不仅是一项医疗成像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应用于人体可视化基础研究的工具。近10年来,它一直是观察发音器官生理功能的有效工具。本多教授30年前开始从事元音发声和音高调控机制方面的观察研究。从那时起,就一直把mRi作为一种主要的研究手段,将其应用于相关的课题研究,来考察发音器官的生理功能。使用了20年的mRi技术在动态成像方面一直存在不足,话语的实时影像更像是把许多静态图片串联起来。然而,放射科医师所获得的一张动态影像吸引了人们,因为它证实了纵向的咽部位移是沿着颈椎进行的。从图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颈椎前突面环状软骨的升降运动刺激环甲软骨韧带机制的运动。这个意料之外的发现使我们揭示了众多机制中的一个,该种机制涉及喉部结构的言语中音高的调节功能。

最近,与日本昭和音乐大学的一个小组(ShowaUniversityofmusic)合作,做了一个关于女高音嗓音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这项研究使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因为其中的一个演唱者在演唱高音调时,中部的咽缩肌肌肉有明显的紧缩。由于咽部肌肉的半圆收缩使得后咽壁膨胀。这个肌肉从前面附着在u形舌骨上,因而同其他肌肉协同运动以保持舌骨位置的稳定,从而控制发声。

咽部肌肉在言语发声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咽壁作为独立的发音器官可以改变咽腔形状。在吸气和发音时,咽腔分别有不同程度地扩大和缩小。通过改变下咽形状也有助于调节说话和演唱中嗓音的音质。这个区域包括梨状窝和喉腔,这些空腔可以在更高的频率下通过改变频谱类型的方式作用于音质。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诸位同仁能够将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那些尚未探索的领域,例如咽部研究,以期更加精细地揭示出发声控制的生理功能,从而获取新的发现。

《基于医学视角的声线科学与言语语音》

――香港大学声线研究所姚文礼教授

嗓音科学通常属于语言学中语音领域研究的内容。现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除了语音学的知识,心理学、物理学、声学、数学和医学(解剖学、神经生理学以及病理学)对于理解声音的产生与感知是至关重要的。报告讨论了声线科学和语音障碍的各个方面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姚文礼教授长期进行嗓音病理和嗓音保健研究,对嗓音的职业保护、嗓音评估方法、嗓音评估标准等都有大量深入的研究,他的报告不仅全面阐述了嗓音医学保健和相关科学的关系,而且介绍了嗓音评估的先进方法以及嗓音职业保健的社会重要性。

《基于多模态的汉语嗓音生理声学模型研究》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孔江平教授

报告介绍了他利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高速数字成像技术,以每秒钟2000至4500帧的采样率,采集了大量不同语言发声类型的声带振动样本,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得到声带不同发声类型的动态声门,经过提取参数研究声带振动和动态声门的最基本特性,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汉语普通话动态声门模型。动态声门模型不仅能够模拟不同的嗓音发声类型和声调等语言常用的声带振动方式,还能够模拟病变嗓音,并最终合成出不同发声类型的声波。这项基础研究不仅对研究嗓音的基础生理机能、声带仿生语音合成和声乐教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嗓音病理和声带手术治疗有实际应用价值。另外,孔江平教授还介绍了基于8个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汉语普通话多维嗓音统计模型及评测系统,该系统可作为嗓音诊断和嗓音评价的有效工具。最后,孔江平教授还向与会者介绍了他的研究团队建立的汉语普通话唇形、呼吸和声道生理模型。

会议还邀请了戏曲学、临床医学等嗓音发声研究和嗓音病理研究方面的相关学者为研讨会作特邀报告:

《艺术嗓声训练中的保护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中央戏剧学院徐平教授

艺术嗓声训练是每个从事艺术创作实践的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基础训练之一。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参与其中的人,不论训练者,还是被训练者,都面临着如何认识艺术嗓声,如何认识自身的嗓声条件,如何有效地使用自身的嗓声条件来达到艺术嗓音创作的问题。其中,在训练与使用嗓声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有效地对嗓声进行保护就变得极为重要。在训练过程中,训练者通常会对受训者提出的一系列的要求,这些是在日常的训练中值得注意和思考的。

《嗓音质量评估模型的标准化研究》

――总医院于萍教授

嗓音是一种复杂的多维现象,它既是一种呼气流作用下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的声学现象,又是一种主观心理听感知现象,同时还是一种社会、人际、情感和交流现象。嗓音质量的评估分为主观听感知评估和客观参数测试。她认为,嗓音客观测试参数的有效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只有通过嗓音的主观听感知结果来检验,并决定着其数据化结果的内涵。另外,嗓音质量的客观参数测试嗓音的客观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发声的声学参数、气流动力学参数和生理学参数的检测来评估嗓音质量。但是如何综合各种测试参数来量化嗓音质量,仍然是嗓音分析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课题。

《发音训练在治疗不同类型嗓音疾病中的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谢燕和徐文教授

正确的发声方法有助于保护发声器官,预防并治疗嗓音疾病。对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200余例嗓音疾病患者进行发音训练,包括痉挛性发音障碍、慢性咽喉炎、声带小结等发声障碍患者。她们认为发音训练可以帮助各类嗓音疾病患者改变不良的发声习惯,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但不同的嗓音疾病具有不同特点,需有针对性、个性化训练,而且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作。

《男高音唱高音难的生理及其技术原因调查》

――中央音乐学院黄露和韩丽艳教授

男高音唱高音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许多声乐学生、年轻的歌唱家、声乐教师们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唱好highC成了很多男高音梦寐以求、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很多声乐教师喜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嗓音临床检测、歌唱状态评估对比的方法对中央音乐学院30名男高音学生进行了研究,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换声点、话声音高和声道与声部的符合率较高,因此这三项可以作为声乐教师分析判断声部的重要依据。

《不同粤剧演唱风格之间的声学比较:长时平均频谱分析》

――香港大学言语与听觉科学系燕楠和吴明华教授

尽管粤剧在中国尤其是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但是目前还没有人对其不同演唱风格的语音质量进行过客观研究。由于粤剧在演唱时具有不断变化的性质,所以传统声学分析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受到很大限制,并且成效甚微。所以需要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来对这种不断变化的声学活动进行研究。而在对连续发音样本进行分析时,长时平均频谱分析(LtaS)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就是使用LtaS对不同粤剧演唱风格相关的音质特征进行声学分析。

《在得到音高变化带来的听觉反馈时普通话声调发音的相应调整》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冯永强,闫晓,LudomaX,颜永红教授

在发声和言语中,听觉反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旨在弄清普通话使用者是否能够适应两种音高移位情况(f0的升高与降低),并通过听觉反馈,将其分别应用到对高平调与低降调的识别之中。首先他们进行了相关的语音学实验,在实验中设置了不同的情况,并就相关主题收集到了良好的实验数据,不过目前他们仅对Z情况中的三个主题的声学数据进行了分析。初步的实验数据表明,对普通话使用者来说,同时适应两种不同的音高变化、将其分别归于高声调和低声调是非常困难的。

《普通话播音员的语音和嗓音能量分析》

――香港大学言语与听觉科学系声线研究所汪高武博士和姚文礼教授

我们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播音员与普通人的对照,比较其语音和嗓音(喉部振动)能量,来探寻播音员发音和共鸣方式的特点。实验组是32名播音员(播音主持专业高年级学生),对照组是37名普通大学生。语料为持续元音a,分自然状态和大声状态。用数字录音仪测量语音的输出声压(音量)、用测振仪测量喉部皮肤表面振动能量。研究发现,无论是自然还是大声状态,播音员的共鸣放大系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播音员的发音效率更高,即可以用较少的嗓音能量,输出较高的语音声压。普通人主要是靠提升嗓音能量,而播音员还通过更好的共鸣来达到更大的声音输出效果。

《SHRC-Ginkgo语音合成系统概述》

――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于延锁和吴玺宏教授

该报告介绍的是在2013年英文语音合成国际大赛(BlizzardChallenge2013)上推出的SHRC-Ginkgo语音合成系统。在使用有声读物语料库的基础上,他们采用了单元选取的方法来开发这套语音合成系统。针对从数百个小时的语音材料中归纳出来的具有粗略标记的语料库,系统在语音识别方面采取了对声学模型采取轻度监测的方法,从而选取纯净的语音数据,提供准确的文字材料。此外,为了改进传统的声学模型,系统使用的是丰富的句法语境而不是韵律结构。为了解决大规模语料库的内存空间扩展和声学模型训练的长时运行负担问题,还找到了一个可以保证声学模型准确性的快速训练方法。

《昆曲念白声学分析》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博士后韩启超

这个课题主要是进行昆曲念白声学分析,选取样本为国家一级昆曲演员,南昆代表性旦行(闺门旦)名家的三段昆曲念白:《惊梦》、《玉簪记》、《刺虎》。声音样本分表演念白和中州韵本调两种类型。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昆曲念白的声调。包括韵白调值拟测;韵白与本调调值比较;韵白声调特征。其二,昆曲念白的时长。包括韵白时长统计;本调时长统计;韵白与本调时长比较;韵白时长与节奏关系分析。其三,昆曲念白的音高。包括韵白的音高统计;本调的音高统计;韵白与本调的音高比较;韵白音高与字声、旋律、曲情的关系。

《剑川白语的嗓音变异》

――北京大学中文系汪锋副教授

剑川白语的声调系统一直因基频和发声类型的复杂性而广受关注。他的研究是基于eGG信号提取基频、开商和速度商三个嗓音参数来验证声调特性。研究发现在8个声调调类中,有2种非常规的发声类型,刺耳声和压迫声以及其他不同的基频模式。在白语研究中,同一特殊发声类型在不同的发音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而同一种特殊发声模式甚至在同一个音节中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如何通过嗓音参数来定义不同的发声类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藏语安多话塞音的Vat研究》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桑塔

Vat(Vocalattacktime)是指声带开始振动到声带接触的时间,它主要是分析嗓音起始端的特征。本文按照不同发音方法把藏语安多语的塞音分成了五大类,分别提取了相关的Vat值,考察了Vat与不同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的相关性。这些发音方法包括清不送气的单辅音和复辅音、清送气单辅音,浊音和鼻化浊音。最后通过嗓音的Vat值把藏语安多话的塞音分为三大类,即清送气、清不送气和浊音。清送气多半是正值,是软启动嗓音(softvoice);清不送的声带开始振动和到声带接触几乎是同时的。浊音的Vat多半为负值,且其值较大,是属于硬启动嗓音(hardvoice),这说明在嗓音的起始端声带有一个长时间的闭合。同时,浊音的一部分Vat与清送气一样变为软启动嗓音,这一点有可能是塞音清化的一个生理基础。还有发音部位和前缀与Vat没有相关性。

《基于情感语音的声带状态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潘晓声

在聆听音乐、欣赏诗词朗诵时,听众可以感受到表演者的情绪变化并引起情感共鸣,由此可知情感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附加在语音上来表现出来。他认为情感对语音的影响会体现在更多方面,比如人的血压、脉搏等生理特征。嗓音作为一种重要的发音生理特征,被认为是歌唱技巧的几大要素之一,可以用于表达不同的歌唱心境。为验证在普通人说话时,其嗓音特性是否同样会受情感变化的影响。他使用歌词、散文和古诗词为语料,对三个男性发音人的嗓音数据进行了特征提取,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

《两个昆曲男性行当的共振峰和声源特性》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董理、孔江平教授和JohanSundberg教授

研究分析了两个男性昆曲行当(净和老生)的声门气流波和电声门参数以及共振峰频率与泛音的关系。声门气流波和电声门参数都显示,净和老生行都使用比较紧的嗓音,二者都表现出低的归一化振幅商和高的接触商。在低频区域,净的嗓音要比老生更紧。有三个演员的接触商和第一、二谐波差分别与基频呈正相关和负相关,暗示着他们都随着基频的提升而增加声门的内收。

《基于epG和eGG的朝鲜语塞音和塞擦音的发音生理分析》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李英浩副教授和张京花博士

朝鲜语三分对立的塞音和塞擦音在世界语言语音中比较特殊,在四个发音部位上(双唇、齿龈、龈腭以及软腭)均存在三个对立的音位。他采集了朝鲜语发音人的同步动态电子腭位(epG)和嗓音信号(eGG),分析朝鲜语东北方言(即中国延边朝鲜族地区使用的朝鲜语方言)的三分对立的塞(擦)音的发音生理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紧音的生理表征表现为声门和声门上发音器官的状态最为紧张,辅音持阻段的舌腭接触面积最大,后接元音的声门状态较紧;送气音的声门上发音器官的动作调整与紧音接近,但是其声门状态与紧音存在较大差别;松音的发音器官动作比较松弛,舌腭接触面积最小,同时声门状态比较松弛。

《蒙古长调民歌嗓音发声方式研究》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李永宏副教授

研究发现长调民歌演唱者运用非常多样化的嗓音发声模式以及颤音、喉音等演唱方式。其研究旨在探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蒙古民歌的发声技巧的生理表现和对比分析男女声嗓音特征的异同,从而总结长调的不同发声方式的嗓音特点及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今后更系统、深入地研究歌唱发声类型提供理论基础。

《禹州话四声的声学感知研究》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张锐峰

禹州话作为河南方言之一很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该方言的四个声调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并有诸多发现。在其声调感知研究中,基频模式起主要作用,发声类型起补偿作用,在基频区别力弱的情况下,发声对感知的作用就会变大,在基频区别力强的情况下,发声对感知的贡献就会变小。本研究只讨论禹州话单字在脱离语境单念时的调值,不涉及由禹州方言语调引起的声调调值变化。

本次大会还以板报(poster)形式展示了部分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有:

1)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朱风云和其导师吴玺宏教授的《高质量语音-歌唱”合成系统》;

2)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吴韩娜的《韩国学习者的汉语嗓音音质加工方式》;

3)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姚云的“声区实时绘制系统”;

4)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张春连的《汉语嗓音不同年龄段的eGG研究》;

5)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方华萍的《不同年龄段汉语普通话多维嗓音mDVp分析》;

6)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张锐峰和孔江平的《普通话四声的Vat研究》;

7)北京大学中文系语音乐律实验室张锐峰和孔江平的《普通话不同音高层级和元音的Vat研究》;

8)中央音乐学院屈歌的《歌唱中的普通话单元音声学特性》;

9)北京友谊医院的李革临、俞方、李莉的《呼麦声源振动模式―假声带振动模式的研究》;

10)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杨俊杰的《口音韵母、鼻化韵母、鼻韵母的语图判别法研究》。

法律普及调研报告篇5

近日,欧盟公布了一项关于企业研发投入享受税收优惠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对有关促进研发投入的税收刺激政策更加感兴趣。这是因为,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迫使政府部门重新审视现有的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在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源。

报告指出,即便在创新程度很高的经济体,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激励措施也被广泛采用,比如美国和日本。而在欧盟中,只有德国和爱沙尼亚没有促进企业创新的直接税收政策。

根据调查,政府出台激励措施具有普遍性,并且大部分国家采取不止一类措施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这些措施起到的激励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其中对企业研发投入给予税收减免是最普遍的方式(有21个国家),其次是财政补贴(有16个国家),然后是加速折旧(有13个国家)。

关于税收优惠政策所涉及的税种问题,报告指出,大多数的税收优惠政策都基于企业所得税,但也有8个国家基于社会缴款或个人工资采取额外的税收激励措施。报告同时指出,基于企业收入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正在激增,这其中大部分涉及专利税。11个欧盟国家出台基于知识产权产生的收入的税收减免政策。报告称,爱尔兰政府正在打算制定知识发展税相关税收法律文件,这项法律将允许设在本国的企业为转让特定专利而取得的利润申请较低的税率。

法律普及调研报告篇6

【关键词】水土保持省级公报设想

1理清思路,深入剖析问题所在

1.1发展现状

河南省自从2006年开始编制《河南省水土保持公报》,每2年编制一期,现已3期。公报主要内容包括:综述、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预防、水土保持治理和重要水土保持事件。河南省水保公报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和相关水土保持部门。

1.2作用成效

(1)初步履行法律职责;2011年3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对水土保持监测公告工作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将定期编制和水土保持监测公报纳入监测工作的核心内容。水保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公告是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公报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情况,其主要内容为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和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情况。河南省的水土保持公报主要以水土流失普查成果和省内主要河流径流、泥沙监测成果、水土流失监测点监测成果和水保统计结果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定期向社会全省水土保持监测成果、预防和治理情况等,集中反映我省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工作进展和防治效益。(2)有宣传效果;公报的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和成效,发挥了良好的社会宣传作用,提高了公众的认知度;为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提供了重要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信息,有利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集中展现了水土保持工作进展和效益,提振了行业自信心,提升了行业形象。(3)为决策提供了有限参考;监测公报公告了水土流失状况、预防治理情况以及监测点的年度水文气象、径流泥沙等数据,为水土保持相关部门和行业提供了决策参考,但是作用并不明显,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公告的功能和效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1.3存在问题

总体来讲,目前省级监测公告与法律的要求相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科学性。不能实时反应公告区域流失消长变化及原因;资料堆积,缺乏结论缺乏分析。(2)准确性。缺乏公告区域的流失面积变化、原因、对策和结论,数据点面关系。(3)时效性。公告周期、资料数据时间点的时效性不足。

因此,造成公报在决策、行业管理技术支撑作用不明显。

1.4原因分析

监测公告是监测工作所有成果的集中体现,工作已经开展了10年,总体来说是有进展,步子慢,突破少。究其原因,在对公告的认识、定位、技术路线和相关配套建设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1.4.1认识问题

省级监测机构对公报处于应付状态,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只注意有和无,不关注公报所发挥的作用;对于公报的内容和形式缺乏不断的探索、总结和提高。

1.4.2定位问题

(1)服务对象是谁不明确。目前的公报不能为水行政决策部门及相关水保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2)服务对象的总需求和阶段需求不明确,公报的内容相对于服务对象缺乏针对性。(3)监测机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不明晰,需要不断的清晰明确。(4)围绕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路径是什么?仍需要不断深化和细化。

1.4.3技术路线和手段问题

(1)水保监测公报基础源数据的问题。重点应该是针对某一区域的侵蚀强度,而不应是当年的水文泥沙观测等数据。(2)基础源数据获得的途径是什么?适宜遥感普查、遥感抽样、综合抽样和综合(地面)普查多重方法相结合,相辅相成。(3)如何使基础源数据可靠准确的问题。对基础源数据长期有效的观测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的科研投入缺乏。(4)如何处理遥(遥感监测)与测(常规监测)的关系。研究认为:遥具有宏观对比的一致性、时效性;测的数据某一时段内具有局限性;测是遥的基础,具有长期性,测为遥提供服务和支撑。(5)空间和时间尺度问题。

1.4.4相关配套问题

(1)人才问题。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跨部门、多学科的工作,不仅需要水保、水文和农林方面的知识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有关知识,而且还涉及到信息化、现代化设备方面的知识,需要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的复合型人才。(2)水保监测相关科研课题与投入依然不足的问题。(3)监测设施、设备的功能与型号是否满足监测工作需要的问题依然存在。(4)管理问题。缺乏一种行业管理、部门配合的管理机制。

2提高认识,找准定位

监测公报是所有监测工作的集中体现。明确监测公告的定位,是做好公报编制和工作的基础。公告服务于生态建设决策、政府考核和公众权利的功能决定了公告的定位。

2.1法律定位

水土保持监测公报的法律定位可概括为法定职责、政府决策、变化趋势、公众服务。法律规定和要求的水土保持监测公报,是水土保持部门按照法定内容向社会的重要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监测信息。水土流失情况及变化趋势,水土保持预防和治理情况,服务于生态建设决策、生态文明制度、机制和政府决策。及时向社会公布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相关信息,发挥宣传教育作用,满足社会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向社会水土保持监测公告,有助于增强社会公众对水土流失危害的忧患感,增强水土保持责任意识,形成水土保持人人有责,自觉维护、真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氛围。

2.2工作定位

掌握并及时公告水土流失现状和变化趋势、评价和反馈水土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决策、生态文明制度、机制和政府责任制提供科学依据;作为加强监管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为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落实提供科学依据。

2.3工作核心

通过公告集中反应各级土壤侵蚀强度面积变化和原因、区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作为政府部门的行业公报,国家和社会关注的行业重要信息,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服务于社会公众是其主要功能和核心任务。各地水土流失状况和变化情况,水土保持预防和治理工作进展与成效,反映当地作为生态资源重要组成的水土资源现况和合理利用等变化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公告区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是提高各部门增强水土保持意识,积极开展水土保持防治重要的途径。

3立足现状,全面设想

3.1公报的名称

公报的名称宜为“水土保持监测公报”。根据法律规定,公报是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情况向社会法定内容。该名称既突出公报是以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分析评价结论作为主要公告内容,与法律对公告界定与要求相一致,又避免了公报就是水土保持工作总结的误读。

3.2公报的主要内容

公报以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分析评价结论作为主要公告内容。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1)水土保持工作。主要公告预防和治理、年度工作情况介绍,以及工作情况的统计数据。(2)水土流失状况。主要公告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和面积,辖区一定行政单元面积(市、县)水土流失的消长情况。(3)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结合水保工作及面积消长变化,分析所辖区域水土流失发生变化的原因;结合各地水土流失面积及同期降水情况,分析主要河流泥沙含量变化情况、水土保持效益和典型危害事例。(4)综合评价和建议。结合所辖区域水保工作和面积变化,综合评价全省或各地水保环境发展方向、趋势与对策建议。

3.3公告的周期

省级水土保持监测公报编制与周期宜为2年。

3.4公告源数据的获取

公告源数据的获取方式以遥感为主;十年全面遥感普查一次,建好本底值和空间分布基础数据;单数年对照全面遥感本底值,进行20%抽样调查;偶数年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推算并结果;十年一个轮回,实现区域全面监测。

4讨论与展望

围绕着已经开展的探索和设想,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解决。(1)监测公报中核心数据或源数据到底是什么?研究认为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的图斑的侵蚀强度及相关信息。(2)源数据如何取得?研究认为就是通过定期全面遥感普查和定期的抽样调查获得。(3)如何做到全面遥感调查与抽样调查科学准确?全面遥感调查,关键是建立一套科学、准确、稳定的解译标志;抽样调查,关键是如何抽,怎么操作,要有一套具体的管理流程。(4)水保监测人才配置和投资重点。基于以上观点,人才配备的重点依次是信息化方面、水保、水文专业,投资方向重点以遥感、地理系新系统为主。监测站点及应急调查应以坚守、维持为主。努力构建以信息化为主的水保监测体系。(5)如何围绕监测公报定位、主要服务对象及作用等,理清发展思路,把握战略发展方向。

5结语

结合监测和公告工作现状,我们开展了公报前瞻性的探索,提出尚不完全成熟的初步设想。这些设想还需要通过不断思考、研讨、实践和论证才能逐渐清晰成熟起来,真正指导今后的公报工作。

参考文献:

法律普及调研报告篇7

近日,欧盟公布了一项关于企业研发投入享受税收优惠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对有关促进研发投入的税收刺激政策更加感兴趣。这是因为,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迫使政府部门重新审视现有的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在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源。

报告指出,即便在创新程度很高的经济体,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激励措施也被广泛采用,比如美国和日本。而在欧盟中,只有德国和爱沙尼亚没有促进企业创新的直接税收政策。

根据调查,政府出台激励措施具有普遍性,并且大部分国家采取不止一类措施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这些措施起到的激励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其中对企业研发投入给予税收减免是最普遍的方式(有21个国家),其次是财政补贴(有16个国家),然后是加速折旧(有13个国家)。

法律普及调研报告篇8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政者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勤奋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勇于实践,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坚持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密切干群关系,加强与群众联系,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三、积极为公民普及法律知识,讲解、宣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

四、做好法律咨询服务,为当事人耐心解答法律法规中的相关知识,恪守职业道德,对当事人热情接待、竭诚服务。

五、忠于职守,扎实工作,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工作认真负责,遵守机关一切工作制度。

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讲求质量与效率,特别注重社会效益。

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一、严格执行《湖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依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二、培训工作坚持全面规划、统一管理,分别实施、分类指导,讲求实效的原则,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按照计划完成培训任务。

三、培训讲究方法,注重效果,准备工作充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四、培训应建立规范的培训档案。

五、培训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六、坚持培训必考的办法,考试合格颁发合格证书。

七、对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任务和职责,保障和监督。考核与奖惩等工作按照《条例》规定执行。

法制宣传教育档案管理制度

一、法制宣传教育档案由专人统一管理,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调阅、借阅。

二、档案管理要做到“七防”,即防盗、防火、防潮、防光、防虫、防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的侵蚀。

三、档案必须按规定排列,做到规范、整齐、有序,并定期清理核对工作,使档案目录与实际档案相符合。

四、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应严格履行移交、接交工作。

五、要认真做好档案鉴定工作,不得擅自销毁档案,如需销毁档案,应先编制销毁注册,由鉴定小组批准后在鉴定小组监督下销毁。

六、如档案保管不妥,造成毁坏和丢失,应按《档案法》有关规定严肃追究人关人员的责任。

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指导标准(试行)

一、县委、人大、政府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党委有决定,人大常委会有决议,政府有规划。

二、领导机构建全,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能,配专人负责,业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三、国家机关各部门管理规章、制度健全。

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各项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推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

五、县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行有效监督。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依法办案。

六、领导干部学法形成制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公民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七、各单位各部门依法治理面达到80%以上,各层次的普法依法治理有典型、有较系统的工作网络。

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强。

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十、各级干部参学率达到95%以上。职工要达到90%,居民和农民要达到80%,考试合格率达到90%以上。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

一、贯彻落实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依法治县工作委员会的法宝意见和指示精神。

二、负责起草普法依法治县规划、年度计划,对实施规划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

三、负责指导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工作。

四、对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规划、年度计划的实施工作进行监督。

五、组织、筹办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有关的会议和重大活动。

六、研究制订全县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的规章制度、目标管理和考核、验收办法。

七、组织开展调研活动,总结推广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典型和经验,及时向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提供建议,当好参谋。

八、组织、协调各地、各行业、各单位开展不同层次的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并具体指导试点单位的试点工作。

九、组织开展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年度考核、检查、验收和总结表彰有关工作。

十、参与县人大、政府、政协组织的执行检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十一、定期向普法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委员会报告工作或受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的委托向县委、人大、政府报告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进展情况。

十二、完成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和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宣教股工作职责

一、管理和指导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二、负责研究编制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和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日常工作,检查、督办和指导全县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负责法制宣传教育各类教材征订、发放及普法辅导材料的编印工作。

四、负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报告、总结等各类文函材料的草拟、统计呈报及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五、负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各类表彰的呈报经验,总结推广及调查研究工作。

六、负责法律培训中心的各项工作,组织开展全县干部职工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轮训工作。

七、完成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法制宣传教育档案管理制度

一、法制宣传教育档案由专人统一管理,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调阅、借阅。

二、档案管理要做到“七防”,即防盗、防火、防潮、防光、防虫、防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的侵蚀。

三、档案必须按规定排列,做到规范、整齐、有序,并定期清理核对工作,使档案目录与实际档案相符合。

四、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应严格履行移交、接交工作。

五、要认真做好档案鉴定工作,不得擅自销毁档案,如需销毁档案,应先编制销毁注册,由鉴定小组批准后在鉴定小组监督下销毁。

六、如档案保管不妥,造成毁坏和丢失,应按《档案法》有关规定严肃追究人关人员的责任。

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制度

一、领导小组会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办理,召开会议应报领导小组负责人决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二、领导小组会议实行议事制度。通报与普法依法治县有关的重大事项、重要讲话、重要工作情况,需作出的有关决定,必须报请领导小组会议决定。

三、每次会议确定一至二个主题,力争解决一至二个问题。

四、每次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出席会议,出席会议人员未达到50%以上不得召开会议。

五、会议重大事项实行举手表决制度,表决事宜必须达到应到会议人数半数(不包括本数)以上,否则无效。

法律普及调研报告篇9

“六五”普法规划实施三年来,市妇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工作大局,针对妇女维权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切实履行妇联基本职能,努力探索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强化工作措施,以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为主线,以优化维权社会环境为宗旨,以普法宣传实践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社会化维权机制与网络,全力推动法律赋予妇女儿童的各项权利得以实现,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我市妇女儿童普法维权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保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主席为组长,副主席为副组长,各业务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权益部为主管科室,确定专人负责。为做好全年普法工作及“3.8”、“6.26”、“12.4”等主题宣传,活动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我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二)健全工作制度。2012年市妇联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妇女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指导全市妇联组织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同时制定了《呼市妇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呼市妇联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呼市妇联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确保“六五”普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强化工作计划。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做到了“三个纳入”:即纳入2011年——2013年各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党支部和职工政治学习计划;纳入本系统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每年专门召开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法治理工作,并在年初制定该年度的普法工作计划。

(四)认真组织学习。建立了中心组学法制度,利用每周三支部学习时间,组织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和各项法律法规。每年班子成员还轮流为干部职工讲1堂法制课。根据《呼市2011年——2015年妇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三年来,妇联积极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工作,通过妇干部能力培训、妇联干部岗位培训等工作,组织各类培训6期,参训人数达400余人,积极参加全国、自治区联及全市各类培训32期,参训人数达94人。有力提高了妇联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积极组织领导干部和在职人员参加了市依法治市办、市人事局组织的《公务员依法行政》、《公务员学法用法》等各类培训,并通过考试,参考及考试合格率为99%,有效提高了妇联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我们还为全体干部建立了学法用法档案,认真记载每位干部培训、考试的情况和成绩。

(五)做好总结上报。按照市依法治市办的要求,按时上报我会年度工作计划,信息、总结,开展各项工作的方案和小结及备案材料。三年来,还积极向呼市普法网投稿60余篇,及时反映我单位普法工作情况。连续三年荣获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禁毒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今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六)做到经费保证。为使“六五”普法工作得到财力保障,三年来,市妇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财政支持达3余万元,保证了“六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宣传,增强影响,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一)以活动为载体,抓主题宣传。自“六五”普法以来,全市妇联组织每年在“3.8”维权周、“6.1”儿童节、“6·26”国际禁毒日、“11·25”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主题日,通过组织“巾帼宣传队”、发放宣传单、现场咨询、悬挂过街条幅、出示展板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法》等各类法律以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今年“三八”期间,我们利用市内街道广告牌这一宣传载体,在市内50条主要街道路牌广告上连续滚动宣传男女平等、妇女维权、新“两纲”等内容15天。还借助短信平台发出内容为:“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共建和谐美丽首府”短信,扩大了宣传影响力。将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常识宣传教育内容制作成宣传光盘、或印成小册子、宣传画等,发放到家庭和妇女群众手中,使宣传触角直接进入最基层群众。以“平安家庭”大讲堂为载体,组织维权志愿者深入到机关、企业、社区、农村举办普法讲座7场,近800余名妇女接受了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妇女法律素质和维权能力。

(二)以舆论为导向,抓社会宣传。三年来,全市各级妇联注重与媒体结合,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手段,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政策和维权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增强全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和维护妇女权益的自觉性。每年“3.8”节,我们都组织维权志愿者作客呼市电台,通过电波与市民互动,解答听众提问,宣传妇女维权知识。连续两年“11.25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期间,市妇联权益部干部作客市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目,与听众共同探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到广大妇女好评。三年来,市妇联还利用各类报纸报道有关妇女维权工作和普法工作的信息100余篇,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

三、积极作为,有效结合,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扎实开展

(一)加强基层维权阵地建设,使妇联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根基更牢。

1、建设“妇女之家”维权点。为使妇女维权工作落实在基层,市妇联通过全市农村和社区开展建设“妇女之家”活动,积极搭建第三级妇女维权网络体系。目前,目前全市1009个村和224个社区的“妇女之家”全部建立妇女维权点。并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制度、经费”的工作目标,通过调研、培训投入资金的措施,帮助“妇女之家”建立完善了信访、培训、巾帼志愿者活动等制度和工作台帐,以及基本办公设施的购置。同时大力加强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了巾帼普法队、爱心服务队、文艺宣传队等志愿服务队。11782名巾帼志愿者,活跃在全市各村(社区)“妇女之家”,开展各类法律宣传、帮扶救助及文艺娱乐活动,大大提升了“妇女之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建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为了有效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妇女儿童维权组织建设,2011年,根据自治区妇联、自治区司法厅《关于加强基层妇女维权站建设的意见》要求,呼市妇联与市司法局联合在全市7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司法所建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并下发了《呼和浩特市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建设工作方案》,指导维权站工作。按照“五有”标准,即有组织、有场所、有热线、有队伍、有制度抓好基层妇女维权站建设,基本做到硬件建设标准化,工作流程规范化,运作方式程序化。同时要求各旗县区择选一个工作突出的司法所作为当地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示范站重点打造。市妇联出资为各旗县区示范维权站制作工作制度与活动记录图版,并对各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的工作档案建制进行了指导和规范。各维权站成立后,积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了妇女利益表达机制、矛盾化解机制等制度和规范,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妇女维权活动。截止目前,全市74个维权站中,乡镇妇干担任人民调解员的有45人,74个维权站工作全部纳入综治考核机制,成立维权志愿者队伍50支,有维权志愿者865人,开展普法宣传及讲座共93次,受益群众约2万余人。

(二)创新维权载体,使妇联的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触角更深。为吸纳更过热心公益事业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到妇女的维权事业中,市妇联积极探索妇女维权工作新途径,努力提高维权工作水平。在协调各职能部门构建了社会维权网络、开通维权热线,组建维权志愿者等创新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在热心公益事业的三家律师事务所挂牌成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维权工作站后,各律所将指派律师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妇联普法宣传教育、维权热线咨询、妇女儿童权益纠纷的调解、贫困涉诉妇女案件的法律援助以及涉及有关妇女儿童的突出问题和重要事项的调研等工作。他们的专业服务将对服务妇女需求、维护妇女权益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做好调研信访,妇联的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效果更实。一是积极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维权站(点)、12338和5977345妇女维权热线以及维权志愿者的作用,认真做好妇女来信来访工作,畅通妇女诉求渠道。三年来共接待来信来访案件1100余件。其中,婚姻家庭类600余件,劳动权益类70余件,人身权益类130余件,财产权益类150件,其他类200余件,结案率达98%。执行全国妇联金法律援助项目,为20余名贫困涉诉妇女提供法律援助,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共计20万余元。通过调解,帮助10几对要离婚的夫妇,通过协议方式平静的离婚,避免更大的纠纷发生。二是做好妇女权益问题的调研。为了解我市不同利益群体中妇女儿童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三年来,就我市空巢高龄女性状况、呼市留守儿童情况,呼市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呼市女大学生女官状况、下岗妇女再就业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10余篇。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实情,提出建议。

总之,在“六五”普法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我市妇女儿童普法维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妇女群众的保障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重点加强对各级妇女干部、妇女工作者、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农村妇女和城镇流动妇女以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女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二是各级妇女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每年坚持开展以学习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法活动。熟悉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探索有效方法途径,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履行基本职能,维护好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等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利用信访接待、热线服务、法律咨询、诉讼等形式,为广大妇女群众提供方便有效的法律服务。

XXXXX

法律普及调研报告篇10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会议。

根据通过的议程,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胡光宝、李重庵、王以铭分别作的关于禁毒法草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法律委员会认为,上述四部法律草案经过常委会会议的审议修改,意见已经比较一致,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进行初次审议后,又向社会公布草案全文、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社会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研究,对草案进行了修改。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坤仁汇报了草案的修改情况。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国务院对现有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进行了清理,其中涉及取消和调整的数项行政审批项目,需要依照法定程序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和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作了关于提请审议国境卫生检疫法修正案草案和文物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的说明。

根据我国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等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负担,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拟订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目前的每月1600元提高到2000元。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就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作了说明。他说,这样修改既可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需要,也统筹兼顾了财政承受能力,并体现了重点照顾中低收入者的政策调整意图。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已积累起数量巨大的国有资产。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中,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有经济的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有些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比较严重,引起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每年都有许多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尽快制定国有资产法的议案、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国有资产法的制定工作。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广生就制定国有资产法的总体思路,法律草案的适用范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等问题作了说明。

社会保险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性制度。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险的方针、政策,对推动社会保险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社会各界对制定社会保险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受国务院委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就社会保险法草案的总体思路,适用范围,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征收,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管理与运营,社会保险待遇、经办、监督等问题作了说明。

会议审议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发展咨询情况及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是否需要修改的报告;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审议了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国人民选举委员会人选的议案。

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儿童权利公约关于儿童卷入武装冲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的议案、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国和葡萄牙关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条约的议案。受国务院委托,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和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分别就上述议案作了说明。

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椿霖作的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审议了有关任免案等。

副委员长王兆国、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顾秀莲、热地、盛华仁、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等出席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等列席会议。

12月2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发展咨询情况及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是否需要修改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报告是按照香港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有关规定的解释,在广泛咨询香港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香港社会关于政制发展问题的各种意见和诉求,是一个积极、负责、务实的报告。

12月26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法草案的说明,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关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报告,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草案。

吴邦国委员长出席会议。会议由副委员长王兆国主持。

为了防止、控制和消除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预防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增强人民群众体质,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总结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国务院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食品安全法草案。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作了关于食品安全法草案的说明。

受国务院委托,卫生部部长陈竺向会议报告了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情况。陈竺还报告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工作。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加强对有关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不断加快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立法进程。针对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执法检查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国务院及时做出部署,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整改工作,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孙宝树从就业、工资报酬、社会保障、劳动合同签订、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职业卫生、维护农民工权益等8个方面报告了有关部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情况。

受国务院委托,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报告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情况。

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发展咨询情况及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是否需要修改的报告。根据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并认真考虑了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和行政长官报告提出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提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草案。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乔晓阳对决定草案作了说明。

副委员长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何鲁丽、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顾秀莲、热地、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等出席会议。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等列席会议。

12月27日上午,会议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草案。

在审议国务院关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不断加强对有关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不断加快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立法进程,并组织开展有关专题调研。针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执法检查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国务院及时做出部署,积极做好整改工作,努力解决广大职工关心的问题,在社保制度建设、就业再就业、清偿拖欠工资、维护农民工权益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进一步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加快制度建设,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在审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得到完善和加强,农村经济实现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新农村建设还面临不少新情况新矛盾。希望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决定草案符合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和香港的实际情况,体现了循序渐进地发展民主的原则,充分考虑了香港社会有关推进政制发展的愿望,符合香港公众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利于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12月28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关于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审议法律委员会有关法律案修改意见及审议结果的报告。吴邦国委员长出席会议。

全体会议由何鲁丽副委员长主持。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796件,大会主席团将这些议案分别交由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多吉才让、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朱丽兰分别报告了交付本委员会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2007年10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已经审议了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等其他6个专门委员会关于代表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据了解,代表议案的审议结果和处理情况,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将在2008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向全体代表提出报告,同时向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作出反馈。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6091件。大会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代表提出的建议统一交由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70个承办单位研究办理。同时,确定了10项重点处理建议分别交人事部等27个单位重点办理,并由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等5个专门委员会督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晔晖报告了处理情况。她说,今年代表提出的建议已经全部办理答复代表,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得到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占代表建议总数的76%。代表反馈的3201份意见看,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反馈意见总数的98%以上。

经过逐件分类分析,按照提出建议的数量多少,依次分为:一是关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方面的有1205件,占建议总数的19.8%;二是关于资源环境、农林水利方面的有1101件,占18.1%;三是关于人大、法院、检察院工作及法制建设方面的有1015件,占16.6%;四是关于社会及公共事务方面的有948件,占15.6%;五是关于发展规划和综合经济方面的有756件,占12.4%;六是关于财政、税收和金融方面的有604件,占9.9%;其他方面的有462件,占7.6%。代表建议中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等,涉及这些问题的建议数量比四次会议有较大幅度增加。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承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1233件,牵头办理重点建议2项、参加办理5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向会议报告了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及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主动沟通、注重实效等做法和体会。他说,目前这些建议已全部按时办结,问题得到解决或已经制定措施、列入改进计划的有597件,占所有回复件的84%,办理工作进展顺利。

会议还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作的关于禁毒法草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草案、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草案、国境卫生检疫法修正案草案、文物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修改意见和审议结果的报告。法律委员会认为,这七部法律案是可行的,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副委员长王兆国、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顾秀莲、热地、盛华仁、路甬祥、乌云其木格等出席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等列席会议。

12月29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在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会。会议经表决,通过了禁毒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通过了修改后的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的决定、关于修改文物保护法的决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决定免去的商务部部长职务,任命陈德铭为商务部部长。国家主席分别签署第79号、第80号、第81号、第82号、第83号、第84号、第85号、第86号主席令,公布了有关法律和任免决定。

吴邦国委员长主持了闭幕会。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决定,根据这一决定,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08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期约两周。

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中国人民选举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名单。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儿童权利公约关于儿童卷入武装冲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的决定、关于批准中国和葡萄牙关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条约的决定。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关于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根据会后发表的公告,十届全国人大现在实有代表2963人。

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其他任免事项。

完成各项议程后,吴邦国发表讲话。他说,本次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之后,常委会今年通过的又一部完善劳动制度的重要法律。该法在总结“一调一裁两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强化了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完善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明确了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有利于缩短劳动争议处理周期,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吴邦国说,会议作出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对修改这部法律作出决定,2005年10月的修改,主要是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今年6月的修改,是就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调整问题授权国务院作出规定,为国务院决定减征或停征利息税提供法律依据。这次修改,又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1600元提高到2000元。这三次修改,适应了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增长的新情况,减轻了中低收入者的纳税负担。

吴邦国指出,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是社会普遍关注、代表议案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提请本次会议初次审议的国有资产法、社会保险法和食品安全法草案,是我们近两年着力抓的重点立法项目。常委会高度重视这三部法律的制定工作,督促有关方面抓紧研究起草,争取今年年内提请审议。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尤其是提出相关议案代表意见的基础上,按期完成了起草任务。为提高立法质量,这次会议还安排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会议期间,大家对这三部法律草案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法律委员会要会同有关方面认真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法律草案,提请以后的常委会会议审议。

吴邦国说,跟踪监督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大特点,对增强监督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年来,我们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监督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开展监督,把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结合起来,把推动改进工作和修改完善法律结合起来,加强跟踪监督,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反复督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情况的报告,就是在前几年监督工作基础上开展的跟踪监督。审议中,大家对国务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会后由常委会办公厅汇总整理成审议意见,送有关方面研究改进工作参考。

吴邦国强调,这次会议审议并全票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的决定。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发展问题作出的又一重要决定,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保障香港民主制度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循序渐进地健康发展,保持和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吴邦国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是在认真审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提出的报告的基础上,严格依法按程序作出的。根据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有关规定的解释,12月1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发展咨询情况及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是否需要修改的报告》。12月17日,委员长会议研究决定,将审议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报告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同时将报告交国务院提出意见。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行政长官的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大家一致认为,报告中反映的香港社会普遍“希望能早日订出普选时间表”,“特首先行、立法会普选随后”,“不迟于2017年先行落实普选行政长官,将有较大机会在香港社会获得大多数人接纳”,“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的提名委员会可参考现行的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组成”,“行政长官候选人的人数以两至四名为宜”,“至于普选立法会的模式、路线图及时间表,立法会、社会各界和市民对此意见纷纭,未能形成主流意见”等意见和诉求,是客观的、符合实际的。现在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政制发展问题作出决定,明确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可作适当修改以及明确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全部议员普选的时间表,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有充分法律依据的。委员长会议根据基本法的规定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并认真考虑了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的意见和行政长官的报告,提出了《决定(草案)》,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吴邦国说,香港回归十年来,“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贯彻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领导特区政府认真执行基本法,团结带领香港各界人士沉着应对各种挑战,保证了香港大局的稳定,香港出现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局面。特别是2003年下半年香港经济复苏以来,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香港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的特色,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继续是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和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国两制”是做得到的,也是行得通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基本法是一部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好法律。贯彻实施基本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要在认真总结实施基本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加坚定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和信心,更加珍惜香港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更加维护基本法的权威,进一步增强实施基本法的自觉性,把“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吴邦国强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制发展问题,事关“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贯彻实施,事关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事关香港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和广大香港同胞的利益,事关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中央始终高度关注和重视香港的政制发展问题。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定,按照基本法的规定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明确了普选时间表,再次体现了中央推进香港民主发展的一贯方针,符合香港同胞的根本利益。我们相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一定能够高举基本法的旗帜,团结香港各界人士和广大市民,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妥善处理香港政制发展问题,顺利实现基本法规定的行政长官和立法会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