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实践学习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1:43

幼师实践学习计划篇1

[关键词]幼儿师范教育教育改革教育探索

一、对旧时代的幼儿师范教育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改造旧教育的目的,教育部于1952年7月首次制订了独立幼师的教学计划。幼师学制三年,所设课程有:语言及语言教学法、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及计算教学法、物理、化学、地理、历史、达尔文主义理论基础、政治、幼儿心理、幼儿教育、幼儿卫生及生活管理、认识环境教学法、体育及教学法、音乐及教学法、美工及教学法、参观实习。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这一计划最大的特点是各科教学法由各科教员担任,分别结合本学科及幼儿教育实际需要进行教学。1953年7月,教育部又对该计划进行了修订,减少了化学、三角、时事政策的课时,增加了几何、物理、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教育等课程及课时,总课时减少28节。1956年教育部正式颁发《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针对1953年的教学计划存的问题进行了调整,主要表现在:(1)将部分教法课与文化课分离。(2)增加“植物学”和“动物学”等科,取消“计算教学法”“生活管理”和“世界近代史”三科。(3)“认识环境教学法”改为“认识自然教学法”。其中认识社会部分通过语言教学来完成。(4)减少了数学、物理学科等科的教学时数,增加了幼儿教育学、语言教学法、教育实习等的教学时数。(5)增加钢琴选修科。至此,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语文(汉语、文学及儿童文学)、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学、化学及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地理(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外国地理)、中国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语言教学法、认识自然教学法、体育及体育教学法(体育、幼儿园活动性游戏体操及其教学法)、音乐及音乐教学法、绘画手工及绘画手工教学法、教育实习。教育部规定该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求各幼儿师范学校必须努力贯彻执行。

从此,政府关于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计划的规定,与各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了。这与解放前官方幼师课程计划对幼教师训机构影响不大,到有很大的区别。这有利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统一管理和指导。

二、幼儿师范的改革实践

1995年,原国家教委又根据新的形势对幼教及幼师改革发展的需要制订了新的三年制幼师教学方案。即《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该方案对培养规格首次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培养目标的表述改变为培养幼儿园教师。规格涉及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及基本能力,身心素质三大方面。这些规格体现了新时期对幼儿教师所具备素质的全面要求,有利于指导幼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也比以前有很大调整。该方案规定课程设置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四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各部分课程的比例分别为65%、15%、10%、10%。这一方案最突出的变化是:(1)确定选修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丰富了幼师课程的结构。方案规定选修课一般应开设文化知识、教育理论、艺术、体育、劳技、外语等类课程,各校可自行决定。(2)课外活动也成为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3)在必修课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变化:教育类课程过去的“三学六法”改为“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概论”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四门课程。其中“六法”综合为一门课,变化最大。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育由过去的分科教学逐步过渡到综合教育;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及90年代以来我国在幼儿课程理论方面的建设都要求幼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

但是,笔者认为六法课整合为一门课的实践效果很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的设置是必要的,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前完全没有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这门课程的内容被架空。这门课程应是原“六法课”基础之上的统整性课程。靠这一门课来完成原来六法课的内容是极其困难的。

三、幼儿教师培养探索

幼师到底设置哪些课程是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决定的。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幼师培养目标的深入研究,导致课程设置的变化总是比较盲目。研究这一问题就是为幼师课程设置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培养目标将极大地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各类课程的比重。由于我们的目标不明确,培养学生缺乏针对性和重点,导致许多幼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较长时间才能胜任工作。笔者以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应该是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善于学习和钻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机智的人。其中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教学机智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吸取历史的经验,幼师的课程设置应能突出培养幼师生教育能力的课程,这可以使幼师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在幼师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平衡文化基础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在幼师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始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应该说两类课程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来说都是重要的。但教育类课程更加体现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因此教育类课程应该成为幼师课程体系的核心。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应该加大,而不是减少。为了保证幼师生的文化水平,可采取招收初中毕业生,但延长学制的做法;也可招收高中毕业生。这都预示着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文化基础类课程的开设应考虑如何适应幼教实际需要的问题,应从幼教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文化课门类及教学内容。

幼师实践学习计划篇2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国培计划;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1-0019-04

国培计划是指专门为基础教育教师设计的部级培训计划,包括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该计划于2009年提出,2010年正式实施,中央财政配套投入专项资金作为保障。国培计划是我国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首个出台实施的重大项目,〔1〕为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四川幼专)2011年通过竞标承担了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国培”工作,共培训了来自四川绵阳、德阳、广元、遂宁、巴中五地的320名教师。笔者是项目申报和培训成员,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实施部级培训有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培训方案制订前的调研

参加四川省2011年转岗培训的教师来自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小学附设学前班或幼儿园和当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这里所指的转岗教师是指农村幼儿园新入职的尚未从事过学前教育的教师和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转岗教师的特点,设计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培训方案极其重要。为此,四川幼专成立了相应的专家团队,并专程到所在辖区江油市的3所乡镇民办幼儿园和3所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进行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办园规模、师资条件、职后培训、教学管理、经费来源等几个方面,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办园不规范,运营不合理

1.园所条件简陋

本次调研对象中有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公办园的经费靠政府供给,条件尚可;民办园的经费自筹,条件相当简陋。这些民办园的园舍都是租借的廉价民房,普遍低矮潮湿,采光和通风条件极差,连幼儿专用的饮水和洗手、入厕等基本设施都缺乏,更别提玩具、图书和多媒体设备了。很多转岗教师正是来自于这样的幼儿园的。

2.运营不合理

当下,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但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导致了相关资源的极大浪费,例如,由于农村地区居住分散,幼儿园收费较低,生源也较少,因此大多为村办园,规模普遍较小。但有一所小学附设的幼儿园有一幢四层楼房,却只有66名幼儿就读。一方面资源浪费极大,另一方面办园者收益甚微,因此办园者在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能减则减,久而久之,幼儿园运营越来越不合理,当地的学前教育发展也因此整体滞后。

(二)师资条件差,缺乏专业性

1.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专业不对口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某民办园有近200名幼儿,却只有5名专职教师。就这5名教师而言,2名是中师毕业的,2名是本地职高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剩下1名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可见,该园没有一位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这些教师不但专业不对口,学历水平也较低,平时更缺乏学习培训机会,保教质量可想而知。

2.办学不规范,“小学化”倾向严重

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都因缺乏合格的师资和专业的管理,出现了明显的市场化特征和“小学化”倾向。有的幼儿园直接以赢利为目的,教学内容根据家长的需求设置。在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日渐增多,作为主要照看人的祖辈父母基本不懂学前教育,大多希望孩子上幼儿园能学写字、做算术。为了迎合这样的要求,当地多数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即以小学的授课方式教孩子学拼音和数学,有的幼儿园还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完全违背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的幼儿教育规律。

二、培训方案的制订

培训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转岗教师的培训质量。在充分总结分析调研的前提下,四川幼专培训团成员与本地省级示范园园长一起讨论制定了转岗教师的培训方案。

(一)科学确定培训目标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实施国培计划的要求以及转岗教师的特点,我们确定的项目培训总体目标是:对从事农村幼儿园教育的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型的15天培训,以增强这类幼儿园教师的岗位适应性,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认同幼儿园教师职业并尽可能掌握科学的幼儿保教方法,从而提高其保教能力和水平。

(二)合理设置培训课程

转岗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以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发展需求、幼儿园的发展规划以及四川幼专可以利用的资源为依据;在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强调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重要性、常用性。〔2〕

重要性是指有些知识和技能虽然不一定是常用的,但非懂不可。如有关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幼儿的安全防卫知识和技能等。

常用性是指这些知识和技能会经常用到,并且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日后的继续学习有积极意义,如农村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及其材料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为此,我们设置的课程内容涉及师德及人文修养、基础理论、专业能力、教学实践等四个方面。

1.师德及人文修养课程

转岗教师大多是非师范专业毕业,基本没有学习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课程,相应的人文修养也很欠缺,因此,与此相关的内容就成为培训的首要内容。鉴于此,相关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幼教法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内容,以期提高转岗教师的师德及人文修养。〔3〕

2.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

转岗教师大多缺乏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为此,我们采取必修课形式,要求这些教师参加有关幼儿心理及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以保证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包括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方面内容。为了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将上述学科内容细化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幼儿园工作规程》解读、农村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及其材料的开发利用、农村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与整合、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留守幼儿的家庭教养、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农村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等。

3.专业能力课程

专业能力具体包括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4〕是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转岗教师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为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将培训对象分为师范生(以前从事过小学、初中教学的转岗教师)与非师范生(初高中学历、非师范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两类。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两类培训对象的特点与需求,各有侧重地确定课程与课时。对于“师范生”,主要加强其学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训;对于“非师范生”,则侧重于帮助其获得理解幼儿教育课程、设计活动等方面能力的培训。

4.教学实践课程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本然的统一,教师唯有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因此,教育实践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表现。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来看,国培计划最终的价值就在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5〕

为提高转岗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设计的相关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与家长沟通的策略、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创设、教玩具制作、乡土游戏开发、专题学习与案例研讨、领域教学实践、在岗实践等。此外,我们在培训中还设置了一日生活活动组织、五大领域活动组织、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一日游戏、户外活动组织等内容。

(三)灵活选取培训方式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村转岗教师由于专业素养较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对课堂讲授式培训较难接受。为此,我们尽可能避免程式化培训方式,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建立学习共同体。为此,我们灵活采取问题研讨、案例剖析、现场观摩、实践操作、经验分享、专家讲座、学员论坛等培训方式,以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

三、培训方案的实施与评估

(一)培训方案的实施

1.打造具有宽广视野的省内外培训专家团队

为确保培训团队的学术水准,有效促进转岗教师的专业成长,拓展他们的知识与学科视野,我们特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多位知名教授为客座教授,指导我校培训方案的制订,并为学员开设专题讲座。

2.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地培训专家团队

为有效提升培训对象的教育实践能力,确保培训质量,我们精心打造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地培训专家团队。该团队包括两部分成员:一是四川幼专多年来担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二是本地省级示范幼儿园的园长(均为幼教高级教师)。这支队伍既参与培训方案的讨论制订,也参与对转岗教师的培训。

3.较为有效的教学管理

为提高学员自主学习与管理的能力,我们在培训班建立了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和生活文艺委员组成。我们还以组为常规活动单位,每组选出愿为大家服务的教师作为组长,与班委会一起组织和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培训任务。

在班务管理方面,培训班实行双班主任制,即一个培训班配备一名学科专家为教学班主任,重点指导学员的专业学习与实践,另配一名工作人员为生活班主任,重点为学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并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另外,为切实提高转岗教师的专业技能,我们推出了“小导师制”管理模式,即选拨本校学前教育专业高年级大专班的优秀学生担任每个小组的小导师,负责组织和指导该组学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以帮助转岗教师提高相应的教学技能水平。〔6〕

(二)培训评估

为考察培训效果,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估。如:即时评估,让学员现场展示基本技能;结业总结设计,在培训结束时,让每位学员写一份1000字左右的反思性总结报告;成效评估,通过调查问卷或访谈等对培训成效进行跟踪了解。

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事关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事关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国培计划”刚刚开始,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精神,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这将有助于切实促进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7〕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6):3-8.

〔2〕高闰青.“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体系的构建〔J〕.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11,(3):75-79.

〔3〕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2-36.

〔4〕王攀峰.论教师的专业素养〔J〕.成人高等教育,2007,(4):24-26.

〔5〕葛建中.科学统筹着力创新打造湖南“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特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6):8.

幼师实践学习计划篇3

通过8周的毕业实习,使学生连续性深入接触幼儿园保教工作,将所学的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综合地运用于保教实践,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从事保教工作的能力。

要求通过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以及对幼儿、对专业的情感,提高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一)实习内容:

1、全面见习幼儿园保教工作,熟悉幼儿园与班级基本情况,了解幼儿园贯彻国家及上海市学前教育法规、政策的情况及最新教改动态,并了解与收集有关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资料。

2、学习制定幼儿园保教计划,并予以实施。

3、全面实习保教工作,做到“四独立”:即独立设计保教方案、独立制作教玩具、独立指导开展一日活动以及独立进行评析。

4、了解家长的育儿观念,并学习参与家园联系工作。

5、参与组织幼儿园的庆祝“中秋”、“国庆”、“重阳”等节日活动。

6、完成实习作业。

(二)时间安排:(各幼儿园根据自己的园所特点可做适当调整。)

1、起始阶段:第1周(9.7~9.11)

(1)了解幼儿园及班级保教计划,全面了解保育和教育工作;

(2)观察、熟悉本班幼儿的情况及特点,协助老师做活动观察记录或个案观察记录。要求在周末能点出本班所有幼儿的名字。

(3)参与幼儿园和班级的节日活动的准备工作。

(4)在了解保教计划基础上,协助指导老师做环境布置和相关保育、教育活动。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组织保教活动,每人尝试独立带教一次区角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独立准备相关教玩具。

(2)参与听课和评课;观摩并旁听一次园所教研活动。

(3)继续观察、熟悉本班幼儿的情况特点,并协助参与家园联系工作;

(4)参与策划“十一”或“中秋”节日庆祝活动。

3、全面实习过渡阶段:第4、5周(9.28~10.9,国庆假8天)

(1)参与组织“十一”或“中秋”节日庆祝活动;

(2)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独立带教区角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并独立制作相关教玩具;

(3)独立做活动记录和个案观察记录,并参与活动评析;

(4)了解并参与在具体活动中的家、园、社区的联系工作。

(1)在老师指导下,由每日独立设计并带教一个班级活动环节,逐步跟进到设计并带教半日活动,并独立制作相关教玩具;

(2)参与观摩和教研活动,并参与评析;

(3)根据观察记录,能独立进行一次家园联系或沟通;

(4)深入了解园所特色,了解幼儿园贯彻国家及上海市学前教育法规、政策的情况及最新教改动态。

(5)根据幼儿园需要,设计并参与“重阳节”活动的准备工作。

(1)根据幼儿园需要,设计并参与组织“重阳节”相关活动。

(2)在幼儿园老师指导下,制定一份班级一日活动计划;参与一日活动计划的实施全程,并做一日活动设计的反思。

(3)完成实习作业,进行实习总结,召开评议会、告别会。

(4)结清帐目,归还物品,于周五下午离园。

三、实习方法与指导

本次8周教育实习,以实习生的主动学习和教育实践为纽带,联系园方和校方的相关指导资源。学生、园方和系里关于实习方法和指导工作具体如下:

1、实习生:

(2)每人至少每周一次上学前教育实践网络平台上交流相关实习进度情况,教育实践网络平台地址:

(3)在实习期间,每周主动和指导老师沟通,特别是在自己有带教活动的前一周,联系系里指导老师和园方指导老师,使自己的带教活动能受到双边指导。

2、幼儿园:

(1)幼儿园在了解整体实习计划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园所情况,为实习生安排资深幼儿教师作为实习指导老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实习生提供实习指导,为实习生安排持续性深入跟班实习,或者各年级体验性实习,也可以两者兼顾;

(2)园方指导老师在指导实习生时,尽量做到具体示范,具体讲解,具体观察,具体评析,将宏观计划和具体操作的关系结合起来指导实习生,让学生对班级工作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学前系:

(1)系里搭建并管理教育实习的网络交流平台,随时了解并跟进指导实习进度,做好学生、园方和校方的三方沟通工作。教育实习的网络交流平台地址是:....

(2)系里实习指导老师主要督促实习生的实习态度,并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下园之前事先和园方、实习生做好沟通,实现下园时三方在场、双方现场合作指导。

四、实习报告的安排和组织事宜

1,实习报告安排在实习回来后的第二周,即第10周周三下午,先分场总结,再全班总结。

2,各幼儿园实习组长负责统筹本幼儿园的实习汇报工作。

3,自主实习的同学分上海组和外地组,由组长统筹安排实习汇报工作。

五、作业要求和有关参考题

1、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做每日实习纪事。兼顾四种形式:观察记录、听课记录(>10节)、带教反思(>8节)、活动杂记、教育调查。每周上学前教育实践博客上交流实习进展。

2、独立制定4份具体活动计划,1份半日活动计划,和1份一日活动计划,并独立制作或准备相关教玩具,实施计划并记录一段自己组织开展活动的实况录像,参与评议;

3、实习报告一份,1500~3000字,内容上要求能体现对毕业论文的选题的初步思考。

六、实习纪律和注意事项

1.认真学习教学实习的有关文件和各项规定,明确教学实习的目的,端正态度,切实做好教学实习的各项工作。

2.服从院系和幼儿园的领导,接受双方教师的指导。对实习工作如有意见和建议,应及时与院系指导教师沟通。

幼师实践学习计划篇4

一、和谐课程的内涵解读

和谐课程以生活、游戏、多元、综合为特征,以培养完整幼儿、凸显游戏价值、强调幼儿自主、发展个性品质为目的,确立了游戏为基、自主为要、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来适应幼儿的整体发展。致力于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协调适宜的教育机会与条件――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让幼儿快乐发展每一天,拥有幸福的童年。

和谐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课程、自主游戏课程、特色主题课程、生成课程四大板块构成。如图:

基础课程――指向基本知识技能,是有计划对儿童施加影响的主题活动。

特色主题课程――指向德行品格、生活习惯,为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强调的是生活中与家园互动的教育。

自主游戏课程――指向自我意识、自信心、自我决定、问题解决、创造性以及同伴交往。这是和谐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

生成课程――满足幼儿的兴趣及需要,在整个和谐教育课程体系中生成课程发挥了延展的作用。

二、和谐课程中的教师专业成长

课程是外显的,教师的成长却是内隐的,是一种观念到行为的转变。如何理解课程的核心价值,做好课程之间的对接和融合,使得课程得以有效运行和实践,既离不开园长对课程的领导力,更离不开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如何在和谐课程中孕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六个字:领、引、督;践、研、训,带领我们在“人和”愿景下,走着课程开发与教师和谐发展之路。

(一)以“领引督”发挥课程领导力,在整体统领中提升教师的完善推进能力

和谐课程体现的是“人和”精神,创造的是和谐教育,所以,它需要幼儿园的所有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和实践。从园长到教师、到行政人员,再到每天迎接幼儿入园的保卫工作者和每天给幼儿提供膳食的炊事员,从园长的角度,如何将数量比较庞大、种类相对较多的人员凝聚起来推动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呢?领、引、督是关键。

1.以“课程领导”完善顶层设计,提高教师对课程架构的把握能力

在和谐课程理念下,课程领导组带领团队做好顶层设计,以“六每行动”定格课程框架,确立理念、目标、细化内容、建立评价体系,提升教师对课程架构的把握能力。

每年:整合优质课程资源,结合园本特色课程,分层做好学年课程计划;

每期:承上启下,做好上下学期计划安排和对接;

每月:月末反思和梳理,根据儿童当下发展适时调整课程计划;

每周:按月计划统筹安排周计划,做好每天的课程预设;

每天:做好每一天的课程实施,关注身边每一个、每一天、每一刻;

每刻:当你出现在孩子面前那一刻,你的教育就开始了。

2.以“课程理解”增强课程意识,提高教师对课程价值的觉察能力

保教人员是课程实施的保障,由此,引领和指导教职工理解课程就变得尤为重要。实作性教研、个性化培训则是引导教师理解课程核心价值、关键要素和指导要领的必修课,增强课程意识,做到人人心中有课程,从而提高教师对课程价值的理解力和觉察能力。

3.以“课程督导”确保课程实效,提高教师对课程品质的调控能力

督导是确保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更是帮助教师提升课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园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对接的督导方式,定期听取一线教师对课程的实施意见、实践困惑,继而调整具有弹性空间的课程内容,在督导互动中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反思能力及调控能力。

(二)以“践研训”强化课程执行力,在细节管理中提升教师的实践研究能力

我们以教师专业能力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在课程中不断实践、反思、调整、探索,落实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

1.在和谐课程实践中,提高教师的实施力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发展和成长。也只有与课程建设相联系的教师队伍建设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师对课程的实施力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

(1)在特色主题活动实践中,帮助教师主体意识、品格、策略的形成

它包括教师的主人翁角色意识、师幼间德行品格的共生、教育策略的多元。如特色主题活动中的每月“三走进”――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社区,在促进师幼间德行品格的共生的同时,教师的教育策略也变得丰富和多元。每月的特色主题活动从开启前的方案预设和责任分工,从顶层设计到课程实施,全园教师参与其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内驱力。

(2)在自主游戏活动实践中,助推教师组织艺术、观察力、调控力的发展

在自主游戏中,每月的自助餐活动需要教师敏锐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助推教师关注生活中的教育细节;全园七巧板活动从内容设定到组织实施、材料调整,都需要教师有对活动价值的判断能力、对核心经验梳理的能力,以及对这种弹性课程的调控能力。而全园体能活动,不仅提升教师的体能素养,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组织指导策略。

(3)在生成活动教育实践中,滋生教师创新设计、建构、发展的能力

和谐课程体系中留有一定的生成课程空间,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跟随儿童,潜心观察、及时发现、调整课程、灵动生成活动,并创新设计,给予儿童支持和帮助的同时,教师创新设计、建构的能力得以提升,师幼共同获得成长与发展。

2.在园本实作研修中,培育教师的持续力

教育的初衷指引我们在园本研修中回到基本原点,引领教师关注幼儿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实作式研究推进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研讨中半小时的实作练习、问题会诊,促使教师在不断地观察和反思中汇集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同时借助课程实践中的亮点、难点,边研究边修正,培育教师对课程的持续研究能力。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到研究者、从支持者到合作者、教师角色慢慢发生转变,教书匠研究者、点餐者菜单提供者、施教者指导者、独奏者协奏者,角色转变的背后正是带给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

3.在全纳分层培训中,涵养全员的学习力

幼师实践学习计划篇5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教学在其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现行学前教育专业也更加强调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幼儿园活动的设计能力与指导方法。本文通过对渭南市各大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对当前我院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实践教学;活动设计;职业能力

一、背景分析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热爱儿童、基础扎实、理论过硬、教育教学能力强。其教育教学能力强意味着学生应能熟练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这正是设置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目标。

而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专门强调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其中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幼儿园活动的设计能力与指导方法,即幼儿园教师通过学习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后能够设计合理的幼儿园“周活动计划表”并具体设计和实施幼儿园各领域(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的教育活动;能够运用多种策略有效指导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教学反思行动力,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本文通过对渭南市各大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研究我院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与指导课程当前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能力状况

(一)教育活动的环境创设能力欠缺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组织活动中创设平等、温馨、鼓舞的心理环境能力、创设幼儿积极的同伴交往能力、创设有利于促进幼儿可持续学习环境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不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活动设计与指导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不能较好地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注意寓教育于有趣游戏活动之中的能力不够,不能较好地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并能调动幼儿学习动机;个别化施教、分类指导能力弱;耐心细致、站在幼儿较大考虑思考问题并体验幼儿感受的能力不高。

(三)教育活动反思行动力不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活动设计与指导中评价教育活动方案设计的能力、评价反思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施能力、评价反思教育活动中的组织指导能力、评价反思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效果能力均比较缺乏。

三、幼儿园活动与指导课程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境设施不足

我院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室设施不够完善,条件落后,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导致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难以实施。

(二)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落后

目前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所学的设计与指导方法缺乏实践性、针对性,更缺乏有效性,导致“学”与“用”的脱节;很多资深老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不够熟悉,且仅将时间教学看做理论教学的简单延伸,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没有效果。

(三)实践教学师资条件不足

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几大模块:幼儿园健康、语言、数学、科学、社会、美术、音乐、生活、区角游戏,此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要求专业教师在了解各个领域的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精通于这些领域的教师可能对学前教育并不是很精通,而且很多年轻教师并没有在幼儿园的实践经验,导致这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很难有效展开。

四、构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对策

(一)改善实践教学环境设施

一方面我院要尽可能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尽可能地完善各大领域所需要的设施条件,如琴房、画室、模拟幼儿园活动室等;另一方面应拓展实习基地,不仅要在本地区内与具有较大影响的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更要拓宽范围,走出本地区,学习省级甚至部级示范幼儿园的办学体系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课程标准的制定要注重实践教学,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尽可能将实践课时比例提升到50%以上,组织相关实践教学比赛,以赛促学,并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随机加入实践教学,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下园观摩见习等,在这些活动中采用的案例及讨论内容应来自各幼儿园近期实际发生的真实活动;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尽可能多使用新型教学技术,如多媒体等,从而提升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实践学习中去。

(三)加强实践师资水平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对教师综合技能和实践的要求较高,因此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在授课教师的配备上,应选择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请本地品牌幼儿园园长及业务骨干教师进入课堂,并选择一些在某领域专长的多个教师协助教学;另外,院校应要求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至少每学期都下园实践,提升其实践经验,丰富自身技能,并获取紧跟时代的新元素和新案例与学生分享。

(四)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

要完善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体系,应制定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针对实践教学计划编制实践教学大纲,编写课程标准与实训指导方案,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并制定模拟教学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严碧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再思考[J].福建教育,2014(1)

幼师实践学习计划篇6

关键词园本教研参与式园本教研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01.040

2006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函》,计划拟用五年的时间,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在全国建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幼儿园,探索出保证“园本教研”有效地、持续地开展下去的长效机制。园本教研由此成为了提高幼儿园保教水平和质量保证。

基于笔者实习的工作经历,在长沙市示范性幼儿园实习期间曾参加过多次幼儿园组织的园本教研活动。园本教研在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在完善幼儿园课程实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幼儿园作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其园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和园本教研的实施在对幼儿园本身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幼儿的发展及其对其他兄弟幼儿园的辐射带动相互促进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参与式园本教研运行机制

1.1参与式园本教研活动的要素

参与式园本教研活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形式、教研内容、教研方案、教研主持人、教研时间、活动现场、外部环境等。

在参与式园本教研基本要素中,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基本要素中的核心,三者构成了园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形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构成了园本教研的三位一体的关系。

1.2参与式园本教研的运行过程

参与式园本教研的运行过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各个要素各司其职,其运行过程如图所示(见图1):

参与式园本教研的运行过程是组成参与式园本教研的基本要素相互作用而成的。学期初召开园务工作会议,明确幼儿园工作重点,将幼儿园工作下达至幼儿园各个部门。幼儿园教研室根据学期工作任务确定教研方向和主题,下达至教研组。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研计划和主题,并有计划分步骤地依据计划和主题展开教研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以调整计划,改进教研,完善工作。其运行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1.2.1上传下达,确定教研方向和主题

幼儿园教研室是整个参与式园本教研的中心也是教研的行政中心,决定这幼儿园有关参与式园本教研的相关事项都需通过教研室的审核。学期的教研的方向或主题来源主要有三种:来自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来自幼儿园研究课题即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来自专业研究人员或教育大背景文件的学习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案例一:园务工作会议确定教研工作,教研组各司其职

岳麓区e幼儿园在学期初召开园务工作,之后分部门安排学期工作。教研室教研组展开会议,确定本学期教研内容,教研主题,下达至各教研小组。

e幼儿园下设小班、中班、大班教研组、自主性绘画教研组(该幼儿园课题教研组)、分享阅读教研组、区域游戏教研组等。每个教研组设一名组长,负责该教研组的教研工作。但其可归为三类分别是:年级教研组、课题教研组、教学活动教研组,三者的涵盖了该幼儿园教学体系几乎所有的内容,具有针对性、特色性和目的性,作用也各不相同。

年级组:全园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划分为三个或者四个年级组,解决不同年级组教师在教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完成幼儿园教学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教研组:教研组长由固定的骨干教师担任,负责将课题研究结果运用幼儿园教学实际中去但是全园教师都可以参与到课题教研中去。

活动教研组:负责幼儿园教学活动教研,探讨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目标、活动过环节、活动评价、活动组织的原则等。重在提高教学活动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幼儿发展。

1.2.2教研组各司其职,制定教研计划和主题

在幼儿园教研室制定的教研的大方向下,教研组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进行相应调整之后确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将计划上传至教研室审核。审核通过后并将计划层层分解阶段,通过准备教研活动逐步实施。

1.2.3有计划、分步骤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组根据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和任务准备教研活动,教研组根据教师的时间利用空闲时间自行组织,邀请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案例二:从培训到学习,理论到实践,分步骤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岳麓区e幼儿园在大背景下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完成了指南从培训到学习,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的过程。该幼儿园做了以下工作:首先,重视对《指南》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具体的计划可分为三个步骤:领悟《指南》基本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循序渐进分领域学习《指南》的基本内容;理论与实践并行,一边学习一边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其次,实施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将《指南》中的内容与计划中原有的教研活动相结合,开展《指南》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将其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突出重点,更新知识观念。再次,运用实践,反思总结。将《指南》中的内容渗透到幼儿园生活和活动中,实事求是地采纳其中的教育建议。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反思总结,教师间相互交流,提升效果。最后,结合本园特色,实践深化。将《指南》本园的特色:自主性绘画和分享阅读相结合,运用其理论知识丰富特色课程,深化实践,与时俱进。

1.2.4反思总结,改进教研

参与式园本教研的总结与反思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其一各年级教研组在教研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研计划,调研主题,保证参与式园本教研的有效性,同时反思本次活动,为下次活动进行物质上和经验上的准备。其二是在幼儿园综合各教研组的实施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以改进工作适当调整教研主题和工作计划。两者同步进行,与实施进程密切相关,构成计划―组织―实施―总结―改进计划的循环过程。

案例三:一次教研活动的双重反思。

岳麓区e幼儿园在自主性绘画教研活动的总结与反思环节中,首先是参与教研的教师针对绘画活动组织开展的基本环节和原则等进行反思,在教师同伴的帮助下共同提升。

其次,在专家引领环节,该幼儿园骨干教师在进行专业引领时,从该课题的产生到实施,到如今在幼儿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希望老师们能够多阅读相关资料,多思考,多实践,从而能在幼儿身上看到实际的效果。同时结合当前《指南》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建议,让教师们受益匪浅。

最后,在教研活动接近尾声时,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即主持人就此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从组织的角度她认为自己前期准备不够充分,致使教研不够深入;从教研组的角度就下次教研活动开展的相关事项和须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要求小组成员组织自主性绘画活动。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基础教育改革的道路[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66.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G].2001.

[3]张琼.从传统教研到园本教研[J].教育导刊,2011(10).

[4]程方生.幼儿园园本教研实践框架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4):75-77.

[5]陈瑞华.运用案例分析教研活动促进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J].2006(12):82.

[6]束从敏,李芳,杨斌.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的园本教研模式研究[J].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2006(9):41.

[7]张小华.把握教研科研的“和”与“合”――教科研室整合性调节机制运行的设计.何幼华等.幼儿园管理创意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8]教师研究工作坊:一种新的园本教研组织形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9(2):65.

幼师实践学习计划篇7

本学期,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师发展为本,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幼儿的素质教育,力求发挥好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求使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挖掘家庭、社会资源,使我园的教育

教学在稳步中不断发展。

二、工作思路

依据教体局工作重点和园所自身的发展需求,以研究教学与研究幼儿一体化为基本思路;以园级教研和各教研组的教研为依托;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常态教研为重点;将教研与科研、培训相结合,平行班教研与特色组教研相结合,各领域教学策略研究与特色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提高教师专业意识和能力,提高我园保教质量。

三、现状分析:

1、在教研组建设方面,大家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同伴互助效果明显。本学期将继续深化项目研究,在园本教研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总结经验成果。

2、在队伍建设方面,教研组长由召集人、组织者逐步向专业引领者转化,在教研活动中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组织作用和专业引领的作用,但教研组长的专业能力与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但各领域的首席教师还不成熟;青年教师进步较快,创新意识强,但还需加强日常教学的各项基本功。本学期将加强研修,促进各领域领军教师的凸显。

3、在教研组织形式上,将园本教研与平行班组教研以及课堂集体教学相结合,既满足日常教学所需,又引领和支持教师进行专业研究。本学期将继续延续这一做法,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提高活动实效。

4、在教研内容上,从制定教研计划入手,以研究教学策略为抓手,将教研工作指向“真问题”,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缺乏对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本学期继续将教学策略的研究作为园本教研的落脚点。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自我反思,将研究教学与研究幼儿一体化,从研究教材教法走向研究幼儿的学习,在对幼儿学习的研究中获得教育智慧。

5、在教研成果的总结与提升方面,各年级组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意识到要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幼儿的学。有的组思路清楚,从本领域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关键经验出发总结教育策略;有的组内容丰富,从幼儿发展特点出发,总结出不同年龄班提问设计的方法。

四、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

(一)加强全园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

1.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机会,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优秀的幼儿园参观学习,定期开展园本培训活动,通过同伴互助、交流切磋让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鼓励教师多阅读有关幼教专业方面的书籍,经常上专业网站查阅有关幼教方面的教育信息。我园将积极鼓励教师学习提炼经验,升华理论,把所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撰写经验文章向杂志和网站投稿,并能获得奖项。

(二)以游戏化教学为契机,深化课堂集体教学实效

1、开展园级以体育游戏为主线的身体锻炼活动。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完成幼儿园体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体育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技能技巧,全面发展幼儿的身心,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本学期将在各年龄班的户外身体锻炼活动中开展走、跑、跳、投掷、攀岩和钻爬等户外体育活动,内容上将根据各年龄班的不同要求进行活动。在户外活动中,各年龄班选择不同适合本年龄班的活动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

2、开展园级的集体数学游戏教学活动。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完成。当教师能巧妙地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的目的和内容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也就是说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心理满足的同时,要让其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这将对幼儿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幼儿喜爱数学,期盼进入数学游戏中。本学期将以各年龄班为单位开展集体数学游戏教学活动,采用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评课、研课的方式进行。

3、开展园级集体语言游戏教学活动。

幼儿园语言游戏这是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运用的环境。这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具有游戏的特点,能够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在幼儿园语言游戏中,游戏的形式与发展语言的任务有效结合,构成了“教学游戏化、游戏化教学”的特点,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本学期将以各年龄班为单位开展集体数学游戏教学活动,采用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评课研课的方式进行。

4、开展园级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当前幼儿园要实施《纲要》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区域活动所具有的自选性、自主性、小组活动,教育价值依托于操作材料、情境和相应的活动中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更多的只能是以间接的方式来进行。本学期,将对全园的区域活动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时间和内容上的调整,将原来的一周一次的区域活动时间改为每周三次,在内容上提倡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桌面操作材料,增加区域活动的多元化内容,并提倡增加对废旧材料的使用,还将开展全园的活动展示活动。

(三)以课堂教学质量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有效性,优化一日活动质量为目标,加强课程管理,开展园本研修。

1、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关注常态教学,保教管理人员通过听“随堂课”、“自荐课”、观察选择性活动组织情况,随查教师备课、教学反思、工作日志、《幼儿成长档案》、教育随笔等案头资料,全面掌握教师一线工作的真实情况做好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2、立足我园身体锻炼、语言和数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抓好园本研修。

借助本园经验型教师在身体锻炼、数学和语言教育领域的专业引领作用,实施身体锻炼、数学和语言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研究,以提高我园身体锻炼、数学和语言教学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计划性。

3、做好班级特色工作。进一步开展班级特色工作,每班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特色教学计划,并在计划的指导下认真组织活动并逐步形成班级特色教育的积淀。

4、保质保量的开展区域活动。在科学合理的计划指导下,形成一定的具有班级特色的区域活动长效机制,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内在优势,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年级组教研以课题或小专题的形式入手,要求人人参与活动,使每个人都成为小专题的研究者,在研究中做到了研究深入,操作务实,资料规范完整,教学研究、教学实录、研究随笔、观察记录、经验文章和论文等都围绕研究主题、体现研究过程。

2、立足园本特色积淀和当前课程改革实践与幼儿发展的需要,在专家指导下做好科研课题的开题工作。

(五)加强教师反思能力,构建反思型教师角色。

1、通过理论培训和指导,使教师们掌握教师反思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

2、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通过每月撰写教学反思、特色教学心得和教研体会以及学期末教学经验会等形式,切实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六)切实发挥好示范园的辐射影响作用

1、组织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传递我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经验与做法,指导民办园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与环境区域创设工作。

2、接待各级幼儿园教师的来访、咨询、参观。

3、继续做好与嘉禾、永康、宝迪乐和快乐宝贝幼儿园定点帮扶工作,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明确帮扶工作重点,拟定帮扶工作计划,采用邀请来园参加观摩研究讨、网上研、训资源共享等方式,及时传递双方教学实践的经验信息,取长补短、互助提高,真正实现携手共进。

4、认真做好各级教师的培训和幼师实习、见习生的培训指导工作。做到培训工作有计划、有要求,明确业务骨干教师的培训职责与要求,抓好培训双方人员管理,保证外培工作实效。

(七)开展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注重创设宽松的教研活动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园本教研活动,促进教研质量的提高。每月一个主题,请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担任活动的发起人,组织教师教师进行主题沙龙活动。

五、每月重点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在全园教职工会议上,传达教研计划,明确本学期教研任务。

2.各平行班组长制定本年龄班活动计划。

3.启动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

4.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5.师徒结对仪式

6.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十月份:

1.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课堂实践活动。

2.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3.区域活动展示活动。

4.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5.有经验教师(骨干教师)教学活动展示。

十一月份

1.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研训活动。

2.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3.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4.送课下乡活动。

十二月份:

1.园级教研活动:数学游戏、体育游戏和语言游戏研训活动。

2.平行班组小教研活动。

3.教师主题沙龙活动。

一月份:

幼师实践学习计划篇8

《让理论看得见》丛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主编,2011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一直困扰着学前教育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理论的主要践行者,是联结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纽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以及学习行为对教育理论的践行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掌握幼教理论。只有领会、掌握理论,才能将理论运用于实际。本丛书的出发点正是要使看似艰深的理论走出象牙塔。变得让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将理论研究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动。为此,在对幼儿教育多个层面的理论进行研究和诠释的基础上,本丛书结合幼儿教育实践,进行了解读和有针对性的说明。让广大幼儿教师通过对本丛书的学习,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同时,对照和反思自己的实践。再投入到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之中。从而在实践中形成自己较为稳定和正确的观念和立场,使教育实践有教育信念和理论支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丛书的内容——广泛的理论视角和丰富的实践探索

本套丛书共有14本,包括《幼儿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自然主义与幼儿教育》《活动理论与幼儿教育》《生活与幼儿教育》《活教育思想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生态变迁与幼儿教育》《德性与幼儿教育》《实习场与幼儿教育》《做中学与幼儿教育》《早期阅读与幼儿教育》《幼儿园规则教育与幼儿发展》《计划、记录与幼儿发展》《父母与幼儿教育》和《法律精神与幼儿教育》,从自然主义、活动理论、活教育思想、人类发展生态学、建构主义、全语言教育等理论视角出发,反思当前幼儿教育实践问题,探究理论的现实意义,积极寻找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生活与幼儿教育》在对生活教育思想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何利用生活教育思想进行幼儿园课程建设、幼儿园活动组织和幼儿园环境创设。并提出如何利用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共同生活环境促进幼儿的个体发展。《实习场与幼儿教育》对建立在建构主义基础上的“实习场”的内涵与理念进行了论述,对“实习场”的实践模式、设计原则、要素、特征、流程以及类型进行了概括,并结合幼儿园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计划、记录与幼儿发展》一书从“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班级工作”这一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出发,结合大量的案例,对如何制定和执行班级计划和班级记录进行了论述。《法律精神与幼儿教育》一书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幼儿事故纠纷案件进行了讨论。本丛书不仅对多种理论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些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融合在一起。

幼师实践学习计划篇9

学期又近尾声,相信很多的幼儿园教师都会想知道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怎么写?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幼儿园教研个人工作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教研个人工作总结我国目前的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正在不断地从封闭走向开放,时代呼唤改革,我们的幼儿园也正顺应潮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地向前迈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最终的目的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我园的办园方向也正在响应新《纲要》的号召,因此,新《纲要》的学习是我园本学期教研活动的首选材料,也是我园开展教研活动的参考与依据。《纲要》中对幼儿教师主角的界定,既是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师成长的期望,也是对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挑战,我们只能应战,别无选取。

新《纲要》鲜明地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我们在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以新《纲要》为指导,进行了一系列的教研实践活动,九月份,本人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新《纲要》的学习培训与教研活动,回校后组织全体教师一齐学习新《纲要》的先进教育理念以次来制订教育教学计划。每位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重视对幼儿各方面潜力的培养。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各科是一个整体,各科在计划的制订中,应多思考课程之间的整合,幼儿教育需要高度整合,没有哪门学科是独立的,各科之间都存在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教师的计划都充分体现出幼儿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十月份在园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听随堂课活动,我园的两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也用心参与了此活动。

十一月份,我园青年教师参加了第二届“育苗杯”评优课比赛,在活动中,教师们潜心研教案,设计教育活动,分析幼儿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准备充足的活动器具,教育既体现出基础目标,又体现了发展目标。本次教学活动是“科学”学科。所以许多教师的课都充分体现出了鼓励幼儿“探究”这种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理念,课的选取与设计充分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能用心引导幼儿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幼儿的观察潜力、动手潜力的培养,教师透过讲解、示范、表演、提问、游戏等手段,激起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操作活动,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加深,教育活动目标边得到了升华。整个评优课活动,教师们感觉到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教学必然大有收获。评优课后,教师们展开了讨论,对课的各个环节都作了细致的分析与评判,大家各抒己见,把自己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真诚地提出了许多意见和推荐。评优结束后,推选出了获一等奖的王莉英老师参加市评优课(科学学科)说课比赛。

十一月份,我们又组织了全体教师收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刘占兰”老师对《纲要》的解读,刘老师以“幼儿园墙饰布置艺术”为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当今幼儿园课堂整体布局的方向,她的观点让幼儿教师体会到室内装饰应更多地贴近幼儿生活,她的“人性化”的布局观点,给我们指出了幼儿园的设计是为了孩子的成长需要,而不是为了迎合上级的喜好。为了创设良好的班级面貌,各班都纷纷行动起来,每个教室都体现出了不同的装饰风格,各班都添设了活动角,教师们亲自动手制作活动道具。放下了休息时间制作了“水果”“蔬菜”“糕点”等栩栩如生的模型,使许多区域活动都能热火朝开地开展起来。如:大班开设的医院、肯德基,中班开设的超市等区域活动角。“一切为了孩子”这是写在无数幼儿园大门口的一句口号,随着《纲要》的实施,我们幼儿园的全体教师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使之推广与深化。

十二月份,我园又开展了园本会课活动,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如大班薄晓红老师的社会课“我该怎样办?”,教师的讲解委婉、亲切;语言富有启发性,材料准备充分,能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引起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她透过提问、谈话、讲解、做决定题、游戏活动等多种手段,让幼儿身临其境,幼儿既动手又动脑,使课的目的的达成变得简单自如,课堂气氛简单活跃,幼儿被课的精彩所吸引,连“开个小差”都忘了,一堂课下来,她们兴奋不已,能够想象他们在今后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肯定能随机应变,不再惊慌无助。

本学期我们还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市教委举办的音乐、美术学科的培训与学习,透过学习,教师们的基本功都得到了巩固与提高,学到了不少本领。十一月份,我园举行的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承蒙学校领导的关心,为我们请来了太仓市音乐界的权威人士杜老师,她为我们讲解了钢琴的演奏方法与自弹自唱的配合等音乐知识,使我们受益非浅,钢琴弹奏成为教师们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许多时候,我们都能聆听到美妙的钢琴曲。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即将结束,教师们边工作边学习,但是每个人都会感到充实又快乐。

以上是我园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开展状况,下学期将一如既往,争取让我园的幼教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学期又近尾声,整理思绪回顾一整学期的教研,在每一次的集中教研活动中学习、反思、进步,在每一次的检查中获得新知,每一次知识的交流和碰撞,让我们在教育事业的道路走得更扎实、更稳健。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教研计划的实施

在精细化系统管理的推动下,依据《纲要》资料,在立足本园实际的前提下,制定适宜本园的教研管理计划和实施细则,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与教师商讨教研管理细则的实施方案,由园区落实到班级,以幼儿为主体,进行各类教研活动。

1、年段教研:本园班级分三个年段,大班段、中班段和小班段,分别由三位骨干教师担任,每周定期召开段会,围绕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化和研讨,并解决问题。

2、群众备课:在教研计划当中,最能让教师们得到实质性学习和交流的就是群众备课这一项目,本学期在这方面的实施比较不足,下学期将落实到位。

3、园本教研:当前,全镇范围内对园本教研展开热烈的讨论。

针对园本教研这一大块的领域,要细分化解并加以实施,原本制定的一套套园本计划一再被自己打翻。立足于本园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园的课题教研,因此本学期制定出园本教研的基本操作方案,以方案教学做为突破口,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章,并进行研讨,下学期将进行实际操作方案。

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1、加强理论学习,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从理论、观点、态度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2、注意各种活动计划的设计和书写,由各段长负责对班级老师进行培训、辅导,提高课程设计潜力;

3、透过组织教师参与镇区公开课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切磋,提高新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潜力;

三、优化日常教学管理

1、对教师的各类活动计划、个案观察的撰写进一步进行调整和规范,各段长利用段会进行反馈;

2、加强日常保教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督促,重点指导新教师的教学工作,促使新教师尽快成长;

3、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场所,开设各类区域活动的空间,科学安排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时间;

4、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到各姐妹园参观学习,了解各家幼儿园的教学状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潜力。

四、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共建促教育

开展好家长工作是教研工作中不可缺少和重要部分。

1、坚持做好家教园地、家长开放日工作,让家长更多了解园内幼教动向;

2定期电话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状况;

3、定期不定时利用QQ、微信各种网络通讯工具,及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状况,共同教育幼儿。

五、问题与思考: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我们清清楚地认识到,要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还存一些差距和不足。

1、从本园实际出发,加强新课题研究,提高全体教师科研意。

2、坚持做好环境布置工作,区域活动的设置有待提高。

3、家长工作还有待提高。

4、晨间活、户外活动的组织上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资料要更加丰富。

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范文一学期的时间又在繁忙中悄然度过了,这学期我们仍然围绕《纲要》《指南》的资料,认真学习新教材,边学边研究实施,深入开展研讨,解决当前教育改革的问题,不断地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提高新时期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提升理念

我园师资处于十分薄弱的状况,因而时常给学习和研究带来许多困惑,反映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缺乏,个性是思想观念转变与实践、行动的脱节,缺乏实践的总结研讨,往往使教学停止不前或前进步子太慢。本学期,《快乐与发展》教材的颁布,使我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本学期根据幼儿园实际存在状况,我园加强了教研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学习活动,重点加大学习新教材和实施新教材力度,改变教研学习方式,每两周进行一次《纲要》的学习和研讨,边学边研,从中领会《纲要》精神,转变教师的课程理念。其次,采用参与试学习形式,共同理解细读教材,共同备课,使教师了解教材的不同设计,展示个人的不同风采。另外我们还透过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解剖案例中不同的设计方法,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展现,然后,大家一齐讨论解决,使方案活动设计更完整,案例剖析更直观、更形象,也更适应我园师资队伍薄弱的学习环境。这学期,我们结合校本培训的资料,在对新教材进行解读实施的基础上,又邀请了教研室的专家进行讲课,使我们更进一步理解新教材,实施新教材。透过多形式的开展学习活动,教师们已明确自己陈旧观念、自身素质正是主宰着自己的行为障碍,只有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当然,透过学习,使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看法和见解,乐意提出各种问题和推荐,使我们在学习中以问题线索,解决当前问题,使教师构成一种边寻边思,从反思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同伴中解决问题的疑点,从而不断的提升新理念,更好地实践新教材。

二、继续注重实践尝试逐步适应改革的发展

由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料具有很大灵活性、选取性。因此,光靠理论上的学习,很难使教师们统一的理解和领会,而目前在实践新教材中,又有许多困难。(如:资料的选取编排,生成资料组织和实施、教师本身的素质等)因此,一日活动除了给予教师选取教材的权力,给予教师必须的时间和空间的安排外,重点还是让她们进行实践的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另外,加强群众交流,班组交流时间,尝试过程中谁有新的、好的经验及时传递给其他教师。比如:观察记录方法、、个案分析、随笔等,都能够挂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流。在尝试课程中,不断地去领会《纲要》的精神。透过实践操作体会,本学期教师们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活动中主动参与性较好,教学活动过程设计能思考孩子的需要,比如:教师的主题教育“手套”、“秋天的水果”等,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新理念,活动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活动环节很自然,且整合资料很贴切,活动中充分关注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孩子探索欲望较高。虽说问题存在还很多,但我们相信,透过不断地实践尝试,教研的氛围会越来越浓。

三、加强反思学习深化专题研究

根据本园的实际状况,本学期采取小组式研讨,使研讨活动更灵活性、操作性。因为,根据孩子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需要,编制教材资料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教材,在研讨中,每人根据自己的教材资料进行学习反思,从反思中寻找问题切入口。活动过程中,不断地透过整合学习,使老师从点点滴滴中树立整合的思想,又从研讨中总结经验,列出问题,然后透过大家一齐商讨问题存在状况,寻找资料解决问题。比如:主题活动中,各部分资料整合?生存的整合?活动中运用手段形式的整合?学科之间的整合?一日活动中的各环节整合等等?透过这些问题,让教师们带着问题进行实施研讨,实践体会,每次小组活动互相交流分享,交流之余,又不断地反思学习,总结提炼。改变以往单纯指导为对话研讨。另外,有透过本学期对孩子的个案记录,寻找个性化发展,即发展教师观察记录潜力,又为整合全面性带给帮忙。

反思性学习,给教师带来了许多的反思经验,个性是专题研究,更需要去反思、总结。本学期为深化专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我们幼儿园又根据自己园情,在实践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每班都进行研究的实践活动,全体教师都用心参活动方案设计,使专题研究深化完善,从而更推动教改的发展。小班以电化教育为引领,关注孩子习惯的养成发展,中班以美工区为引领,关注孩子动手动脑的发展,大班以艺术教育为引领,关注孩子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最后以专题总结的形式进行了交流,使整合的思想通领教改的发展。

四、利用家长资源推动保教活动的发展

幼师实践学习计划篇10

关键词:国培计划;农村;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011—02

2011年,国家和地方都加大了对幼儿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力度,这是利国利民、加速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大好事;是国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成长的一次良好契机,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要好事好办好思考,才能使学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国培计划”是一项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系统性工程。培训项目包括农村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三个类别。在各地方“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方案中,对学习项目的目标任务、内容形式作出了明确表述,对基地、导师、参训教师的职责与任务作出了明确划分,对学习流程、组织管理进行了明确安排。“国培计划”若能按计划扎实有效地实施,对提升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实现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是否有实效,能否见成效,关键在于执行的力度。我们发现参加国培的教师,有的的确学到了知识,而有的只是走了过场,国家花费了大量金钱,来提高教师的素质,可是效果值得商榷。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积极思考、纠偏,才能取得长足发展,从根本意义上利国利民。

一、实施过程的冷思考

(一)脱离农村实际,缺乏针对性

接受“国培计划”培训指导任务无疑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是上级部门对自身工作的肯定与褒奖,更是一项不容推卸的职责与使命。在执行这项计划的过程中,培训部门都能以极大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指导培训工作当中去,热情地接待参训教师,细致地安排生活、分配导师、落实培训活动,毫无保留地介绍经验、赠送资料。但有的课程的设计者,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缺少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了解,培训方案依葫芦画瓢,在原有的方案和课程基础上做一些没有特点和个性、缺乏针对性的加减法。当这些农村幼儿教师来到新的环境,接触到的是新的人、事、物,不同的校园文化、新鲜的教学、新鲜的管理时,这些会引起他们的思考,会激发学习的热情,甚至产生创新变革的冲动,制订很多宏伟的计划。但是,等到他们回到从前的环境后,会发现想要将“国培”所学做到学以致用是很难的,所以渐渐按照已有的习惯重回原来的轨道,培训结果是使他们“穿着旧鞋走新路”或者“刚学人家三分像,人家又有新花样,学了花样用不上”。

(二)传播形式单一,缺乏生动性

“国培计划”与前些年的培训相比,在培训模式上有了针对性的创新,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培训教师中,理论研究者颇多,一线实践者少之又少;在培训方式上,也是以学理灌输讲授为主,而实际操作等方面的问题讨论少;在学习活动中,被动地静听、默看、记笔记等接受性的行为居多,而采取主动地分享、交流、质疑等探究性的行为很少;在培训场地上,多数在培训机构的教室和优质幼儿园,却极少在农村幼儿园教育的真实现场。教师参加完培训也不会操作,讲座式的培训使得很多教师都坐不住,培训结果是培训部门工夫没少费,参训者收效甚微。

(三)治标不治本,缺乏远见性

培训教给了教师先进的理论,有效的专业技能,却忽视了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有的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师待遇低、不稳定,队伍建设没有规范的组织基础,导致责任感不强,以致在工作中消极怠慢。更多原因是幼儿教师不了解学前教育的真正目标,只注重短期效率,没有远见,忽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片面地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哄孩子”、“看孩子”,或者是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小学的“预备阶段”,幼儿园课程“小学化”,涉及写字算术的课程普遍存在于农村幼儿园。再者就是能认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但为了迎合家长注重短期效果,而不得不循规蹈矩,这一做法破坏了幼儿的认知过程,严重导致幼儿“消化不良”,对学习失去兴趣。另外,由于教育的话语权、决策权、培训者较多地集中在城市,教育政策和主流教育话语也潜在地带有更多的“城市取向”,这使大部分农村的幼儿教育者片面认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达到城市里的教育水平,盲目地学习,而缺乏独立地思考和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培训结果是无论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都无济于事。

(四)远程培训轻育人,缺乏动力性

在远程培训中忽略学习的任务驱动,轻视文化育人的关键,致使很多学习者缺乏动力性,主观认识不到位。常以条件不足、工作繁忙等为不学习或学习敷衍了事找借口,态度不够端正,多数存在挂网假学、请人代学等不良学风。

另外,在培训过程中,还存在着有什么师资和设备条件就讲什么内容,能请到什么教师就安排什么水平的培训;有的培训机构是先设置课程,再找相应的专家,有的单位是先找专家,专家自定课程,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有待商榷;在参训者中存在非农村幼儿教师冒充顶替等问题,使得培训目标跑了偏、走了样,国家投入的专项资金没有用到实处,大量专项经费流失在计划之外。

二、注重实效的再思考

(一)培训者调查需求确立主体地位,参培者开展工作能力有效提高

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课程内容应贴近农村幼儿教育现实,培训课程应充分顾及农村固有的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幼儿教师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地设计课程,而不能盲目地照搬现有的课程内容。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要确立农村幼儿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性,努力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提倡教师参与培训内容和课程的确定过程,并将在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非常关心和感兴趣的、操作性强、应用价值高的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加以认识,使教师能用所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自觉地指导教育实践,或者将农村幼儿教师中年龄偏大、教龄偏长、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活经历的教师组织起来进行富有农村特色的培训,进行平行化的经验交流、示范观摩,不仅可以节约培训的经费,同时也促进教师在实践锻炼中的成长。培训机构要贯彻专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活动相结合、教育理论课程设置和教师教育实践改进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农村,发掘当地的教育资源,珍视他们带着乡土味道的农村学前教育经验和智慧,帮助他们理解科学理念、掌握科学方法、学会迁移与创新,在整个培训中切切实实地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动情。

(二)培训者从“书本”到“人本”,参培者从“高高站立”转到“俯下身子”

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要以人为本,使其学习城市幼儿教育的优点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其教育的自信心,使其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角色定位。帮助他们看到农村所具有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农村有城市幼儿园所望尘莫及的,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生动素材的大自然和朴素的人文环境。珍视这些农村特有的财富,而不是仅仅拿农村教育的劣势和城市教育的优势相比或者盲目地效仿城市。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要予以关注,不要“高高站立”而要“俯下身子”积极探索、站在孩子的角度发掘农村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寻找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然后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创新,把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幼儿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培训者主动争取,参培者自主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