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教学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8:57

实训教学的意义篇1

关键词:中职教育;实训教学;游戏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2;G42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52-02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中职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毕业之后,既可以参加高职类高考,也可以凭借中职学习期间掌握的专业技能直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中职教育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业人才。专业实训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更是中职学生能就业、好就业、就好业的重要保证。

一、部分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

当前,多数中职学生能认清现实,主动学习,但也有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业成绩不佳,出现厌学现象。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调、枯燥。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中职教育自身存在的弊端有直接关联。一些学校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缺乏新意,跟不上时展需要,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对现在的中职学生没有吸引力。开设的部分专业课程,内容比较深奥,对中职学生的理论知识要求过高,学生难以理解,部分学生想学也学不进。另外,教学形式及方法有时仍是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始终处在教学的主置、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较差。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来学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需要获得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掌握何种专业技能,因而厌学情绪较为严重。有的中职学生思想上不求进取、学习上无信心,对未来的前途比较茫然,得过且过。另外,一些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性不强,不主动学习,需要教师不断督促。

(3)家庭环境不理想、教育效果不佳。中职学生出现的不良表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也有非常大的关系。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学习成绩较差,去普通高中浪费时间和金钱,而且年龄较小,不能参加工作,就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让学校管理,而自己放松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关心不到位。也有部分家长密切关注的是孩子的就业,不太关注孩子学业成绩,与孩子缺少交流。还有一些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起榜样作用,自己平时无所事事、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没有给孩子带好头,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重大的伤害,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障碍,有的无心上学。

二、注重中职实训教学游戏化的原因

根据以上分析,必须改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改变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学质量。考虑到游戏的特点以及中职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专业实训课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化学习理念,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游戏具有的特点。现在部分学生不像以前的学生经常看看书、写写字,而是天天拿着手机或者泡网吧,沉迷于游戏,尤其是现在的中职学生。游戏让无数的中职学生通宵达旦,乐此不疲。经过对游戏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中职学生最痴迷的角色扮演类闯关游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游戏里创设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满足感;二是游戏里设置的内容,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和亲自操作,设置的情节考虑到学生的情感特点和情绪变化;三是游戏里安排的难关,能够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欲望,设置的闯关等级制考虑到学生的成功体验和快乐享受。因此,中职学校的专业实训教学若注重游戏化教学,则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专业课教学的实效性。

(2)中职专业实训课教学的特点。中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相应的文化课知识,还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为将来的求职、就业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之所以在中职实训教学中引入游戏化理念,是因为中职实训教学具有与游戏相似的特点,两者有机结合,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一是中职专业实训教学的性质,与游戏需要亲自操作的特点非常相似。中职专业实训教学非常强调动手操作,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反复练习,获得过硬的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自参与、亲自操作,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工作任务或教学项目才能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这与游戏的“亲身参与和亲自操作”特点相似。例如,在单片机实训课中,学生必须根据已有的专业知识和已经掌握的专业技能,通过自己编写相关程序代码、完成相应的硬件电路连线,实现相应的功能,才能获得能力的提升。二是专业实训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游戏中的闯关非常相似。专业实训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某专业工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品质。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教学内容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而每一次实训教学任务,也可以分为几个有机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由简单到困难。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游戏闯关非常相似。例如,在单片机实训课中,学生先要掌握单片机如何控制发光二极管,接着掌握如何控制数码显示管,然后掌握如何控制液晶显示、独立按键的读取、矩阵按键的读取,等等。层层深入,就好像游戏中的闯关。因此,中职专业实训课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游戏化设计,让中职学生像玩游戏一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

三、中职实训教学游戏化的优点

游戏和中职专业实训教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采用“游戏中的项目、项目中的游戏”策略,能够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增强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是符合中职专业实训课的教学原则。中职专业实训课教学要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尽可能地设计丰富多彩、趣味性强、吸引力强、学生能接受的难关。也就是让中职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能像玩游戏一样,经过自己一定的努力,即可闯关成功,让学生在高度兴奋中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任务,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二是改变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中职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喜欢学习,以学习为乐。三是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在实训教学游戏化实施过程中,需要在实训室墙上贴一张闯关成绩表,公布全班同学本课程的过关情况:谁成绩排位最高则谁的等级最高、谁成绩排位最低则谁的等级最低。每个教学项目或工作任务结束之后,都要及时更新闯关成绩表,公布谁升级了。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因升级而感到自豪,有一种无形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强化了进一步闯关的动力;落后的学生面对闯关成绩表,会有一种紧迫感和压力感,从而努力拼搏。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排名情况,取消成绩较落后的学生考技能证书的资格,给学生施加压力,促其迎难而上,力争上游。

四、结束语

实训课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是中职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加快中职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实训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解决内容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中职实训教学游戏化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从中职学校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学习。采用“游戏中的项目、项目中的游戏”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专业实训课教学效率,增强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龙芋宏,杨军平.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思考[J].职业教育,2009(02).

[2]陈萍,张桂春.职业学校实训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07(08).

[3]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4]邹悦.中职教育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实训教学的意义篇2

关键词:成果转化;项目实训;创意集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46-01

“成果转化”近些年已成为了热词,在国家政策和网络新闻都会时常看到,这似乎离我们很近,却又显得很远。“成果转化”在大家的思维定势里被定义为了科技科研成果的转化,这是科研机构和研究型本科院校的事,对于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就没有什么任务了,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就更是没有多大关系,但事实是这样的吗,其实不然,特别是高职的艺术设计专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是文科性的专业,但它又具有理工科专业的特征。它所包括的专业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程教学中会有大量项目实践的课程,这些课程就需要学生通过制作出或设计出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或艺术设计产品来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相应的能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项目实践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实践训练都会形成完整的艺术设计作品,这种实践作品既是课程作业同时也是完整的学习成果,如果这种艺术设计作品放到艺术品市场或设计公司进行应用转化就是设计产品或者艺术品,而实现和其他市场存在的艺术设计产品或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但是这些具有相应价值的教学成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识和及时地价值转化,往往在课程结束之后就把它们束之高阁,或者直接丢弃而使它们的价值大打折扣,这不尽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打消了学生的学习与创造积极性。由此看来,成果转化离我们高职并不遥远,从艺术设计专业来看更是大有市场,只是转化的内容不同,形式也不同,但它们的存在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成果转化是指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实训成果进行价值转化,这种成果是实践教学时的学生作品。对于这种成果转化在国内基本还是一片空白,在国外大多是以“创意集市”的方式实现。

“创意集市”指在特定场地展示、售卖个人原创手工作品的文化艺术活动。“创意市集”起源于英国,英文名称i-mart,它包含双重意思,既代表idea-mart(点子市场),也代表i-mart(我是艺术)参与者中既有实力创作大师,也有业余爱好人士①。他们拿着自己做出的东西去赶集,这就是城市创意集市的由来。 市集上的创意作品唯一的要求就是原创,设计题材多种多样。有些是大学生手工制作的造型奇特古怪的布艺玩具、彩绘t恤、手绘鞋,有些是设计包装精巧的记事本或家居装饰品,也有想象不到的新奇设计。这些类型实际也都属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在项目实训课程中都可以采用这些项目进行项目实训。

这在我国台湾地区的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也较为常见,一般到了周末,居住在高职艺术类学校附近的居民会象赶集一样地来到学校,他们会来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工作室或者艺术教室。这时艺术设计工作室或者教室会摆满了学生的艺术设计作品,以供前来购买作品的人群选择,而实现作品价值的转化。由此可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性成果完全有转化的可能,并从学生积极性和受众购买行为来看,这种成果转化对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成果转化填补了高职艺术专业学生成果转化的空白,它具有一种深远的社会意义。首先它拓展了成果转化的内涵,成果转化并不是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把科研成果转化拓展到了实践成果转化,是一种全新的成果转化观,这也会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同,同时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与本科院校的区别就在于,本科院校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他们的成果往往是科研项目成果,而高职教育却主要是实践型教育,这种教育的成果当然也就是实践项目成果,象艺术设计专业的艺术设计作品、工艺品等就是实践项目成果,这种成果的价值其实也和科研成果一样,独创性越高它所具有的价值就越高,当然在评估这种成果价值时除考察其创意外还应考察其具体实践时的实践制作水平也就是高职教育所特有的技术应用能力了。而这种评估往往就通过具体的转化过程形成,通过转化过程,成果提供方和成果接受方会通过一个合理的价格反应出成果的价值,因此这种成果转化形式有利于新的成果观形成,并且使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他们学习成果的价值。

二、实训成果转化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通过实训成果转化把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创新实践成果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使学生能看到学科实际的经济效益和成果的价值,让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看到他们的价值、创造能力,这有利于激发高职艺术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实训教学效果,达到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目的。成果转化的成功,使学生看到了学习和创造的价值,通过转化所获得的报酬既是对他们学习的肯定,也会刺激他们的创造力;另一方面,通过转化过程,他们加强与受众的交流,这既可以锻炼他们的交流沟通能边和表答水平,也通过这种交流直接了解了市场受众对他们实践内容的要求和需求,这比间接来自于书本与教师认知有着更深的印象。从而更加明确让学生看到了具体而多变的市场需求,使学生的学习将更具有针对性和主动性,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创新实践经验,提高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从而适应国内外设计职业环境的变化,而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一致的目标。因此,这种成果转化完全符合高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实训成果转化能实现资源合理利用,通过成果实训成果转化实现成果的转化,实训作品不再是屯积或丢弃,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实现教育成果价值体现的最大化和教学资源的补充。学生和工作室通过服务平台转化后所得的经济补偿可以补充学习工具和材料,形成一种良性的教学资源循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训成果没能转化,只有优秀的作品为了鼓励学生和给下届学生参考而留校保存,但大部分的作品都糟到了丢弃。而学生在项目实训时却会投入大量的实训材料成本,这种成果因不转化而至使这种成本大大浪费,如果这种成果通过转化,把它们的价值通过具体的货币反映出来,不仅使实训成本得到回收,而且可以为今后的实训提供更好的条件,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实训成果转化能促进带动文化产业发展,部分作品通过成果实训成果转化实现成果的转化,可以转化成为规模性的生产,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进而带动地方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美术设计实践成果虽然有一些不可复制性的作品,但象动漫游戏中的角色设计等作品就可以衍生出很多相类似的产品,而可以形成规模性的生产。这种规模生产的形成就可以形成产业链,这样不仅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去生产实践,而且因为设计的完成,具体简单的重复劳动就可以培训更多的底层劳动力去进行规模生产,而达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

五、实训成果转化能促进高校向周边进行文化渗透,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的集中与沉淀,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场。这个文化场也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资源,如果这个文化资源不能与周边进行交流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这种实训成果的交换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这种形式和其他文化活动相比,它是以一种生活状态进行的,它具有特有的亲切感和随意性,并表现出独特的创意文化特色。因此,通过成果实训成果转化实现成果的转化,有利于加强教学与社会的联系,使更多的人能得到艺术的审美享受,而达到较高品味文化艺术的传播与推广,而达到实现高校文化圈的目标,让高校文化提升周边文化艺术水平,使这种文化场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对人才培养是要求为社会和市场输出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对于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项目实训学习,这种项目实训都会以作品的形式完成。它们都具有相应的经济与社会价值,这种价值的的有效利用就是成果的转化,这种转化不仅可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而且会带来更多的社会意义,因此,在新的高职教育环境中,如何转化实训成果对高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训教学的意义篇3

   论文摘要:社会建构主义倡导的情境教学、动态评估、能动建构、合作互动等主张给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和评佑手段的革新带来了新的思路,其对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社会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反对客观主义,强调主客体间的互动,认为个体的学习过程就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各类工具和符号中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与社会的协商,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对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社会建构主义对主体认知问题的看法

   社会建构主义者关于主体认知的基本共识有:

   (一)突出学习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社会情境是学习者认知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社会建构主义把知识看成是社会的意义建构,知识既有个体的成份,更多的是社会因素。知识建构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建构必须置于社会文化的背景下。作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石的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认为,心理的发展是个体在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下,从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不是在社会环境之外,而是在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条件下进行。社会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倡导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开展开放式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释了个体是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相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的。它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人的信息,个体是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在此基础上,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个体获得知识不仅是个人建构的过程,也是内在的社会化过程。学习主体的个人背景、阅历和经验是有差异的,学习主体对客体对象的理解自然常不相同。故此,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要求学习者带着不同的先前经验,进人“学习共同体,’(其所处的文化和社会情境)进行互动,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二)注重主体能动的意义建构

   学习的过程是主体主动建构知识能力体系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坚决否定客观主义,认为人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他人传授、教导的过程,认为被动地学习不可能建构自身的认知体系。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主体知识的自我建构,注重学习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先前经验的意义。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构建离不开主体的能动性。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在他人协助下,在社会情境中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无论是在主观知识的建构和创造过程中,还是参与对他人发表的知识进行评判并使之再形成的过程中,个人均能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三)强调主客体之间的互动

   主体为学习者、认识者,客体为认识和被掌握的对象。学习者既不是单向认识客观事物,也不是被动地为客观事物所左右摆布。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互动的方式有两种:其一,与他人互动。心理发展理论特别强调在心理发展和认知过程中要与比较有知识的其他人在最近发展区的社会交互作用。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通过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自身的认知过程而建构的,是一种意义的建构。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共同体”的作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教师、年长的或更有经验的学习者起着重要的指导、引导作用,其积极提倡师徒式的传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和相互讨论交流。其二,与社会协商。心理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以语言作为心理工具的文化系统的作用,人在社会的耳濡目染中,在与社会互动联系中发展自身的认知能力。社会建构主义重视社会的微观和宏观背景与自我的内部构建、信仰和认知之间的互相作用,并将之视为不可分离的、循环发生的、彼此促进的、统一的社会过程。知识的建构不仅依靠新信息与学习者头脑中的已有信息相互作用,而且需要学习者与相应社会情境的相互作用。

   (四)强调中介的作用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认知媒介、中介。这些媒介、中介包括包括语言、符号、富有经验和知识的他人(如教师、长者等)等等,这些媒介是进行社会互动、构建社会认知体系的必要条件。认知工具的类型与性质及语言媒介的程度决定着学习者发展的方式和速度,教师、年长者和有经验者在学习主体最近发展区内能提供更多的指导、帮助。

   二、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实践教学观

   我们可以从社会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视角,多维审视实践教学观。

   (一)全景仿真的实践教学观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情景的重要性,认为真正影响学习的并不是学习内容,而是学习环境。此环境即是高度社会化、具有社会合作和对话功能的社会场景(真实的场景或真实化的仿真场景)。人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各项才干的增强只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在具体的情境脉络中,以及在学生的实践中,建构起来的知识才能够被提取、迁移或运用。据此,社会建构主义学者提出情境教学观点,主张学生应着眼于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并且学习效果也应在具体情境中评估。

   有关人类认知本质的实验已经证明,如果教学不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情景化,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只是一种储备,不具有情境性和实践作用。这样的知识在本质上是惰性的,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故此,须将实践教学置于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参与现实的或模拟的具有一定真实性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知识发生和运用的真实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全景仿真的方式,在课堂知识与真实世界之间架设连接的桥梁,从而对专业知识进行情境还原。通过仿真条件下的学习实践,学生可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体验到学校中学到可以用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实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在高度仿真、全程模拟的接近实战的环境下展开国际商务实训教学,国际商务实训项目、单证、操作环节、交易难度、贸易风险均须实现高度的情境化、真实化。只有如此,方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实践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注重未来发展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观

   社会建构主义提出了“发展性评价”和“动态评估”理论,主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要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评估既应测量学生已经发展了的能力,又要考虑学生正在成长的能力。这种发展性评价充分体现了育认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思想,实践教学及评估应以学生过去和现在为立足点,同时,应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力求使学生在现有的能力水平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开展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今后工作中的发展能力;教学不仅应开发他们的潜质,更应为他们未来的成功培育和积蓄潜能。故此,应通过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增长学生多方面的才干,生成多方面的现实能力和未来发展能力(如开拓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三)弘扬主体性的实践教学观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的、以自己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在社会中的意义建构。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知识的建构以学习者个体的主动性为条件,没有个体的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建构过程就不可能发生。教育者应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建立一定的机制,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在教学所创设的环境中,学习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成为独立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的积极促进者、指导者。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发展的机会,对建构过程给于帮助。据此,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各过程。在实践教学的方案设计、前期准备、活动展开、活动总结等各个环节都应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做,指导教师只起参谋顾问和考核者的作用。

   (四)合作互动的实践教学观

   作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石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个体发展包含两个相互辩证依存的过程:其一是个体主动与他人进行社会性交往,经过相互协商达成主体间性;其二是个体积极联系自己己有的知识寻找意义,建构新知识。第二个过程必须在第一个过程的基础上方可完成。知识在具备建构性的同时,还具备社会性。人们通过沟通、解释而达到共同的认识。现实作为交流的产物是社会性的建构,我们的意义和理解源于与他人的交流。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须将个体和社会两个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个体的信仰,而是社会群体或知识共同体的信仰。知识是存在于集体中的社会建构。知识的终极来源是知识共同体内成员间的对话。知识建构发生在社会群体中,是集体共同的行为,个体无法单独完成。个体如果没有与他人(含同学和社会中有经验的人)的合作交往,就不能获得和使用符号系统的社会意义,更不可能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认知水平。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通过采用集体学习的方法,可以把知识建构在一起,因此小组活动比个人活动能获得更多的成功;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能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合作学习是重要方式。另外,语言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把一个人的思想解释给另一个人,比单独学习会产生更深的认知过程。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的小组模式可较好地反映合作互动的教学理念。在实训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担任进口方和出口方,模拟真实的国际贸易流程开展进出口业务。这种合作互动的实训教学模式既契合实际的贸易情境,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们的积极j胜和创造性。在这过程中,学生们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得到交流、协商和改进,学生们的想法和思路得以明确化和优化。学生不断地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的想法进行比较、反思和批判,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这种富有社会性的互动、交流与协作无疑是促成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生成的最佳途径。

   三、新型实践教学观指导下的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改革

   社会建构主义认知理论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方法,给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带来了颇多启示。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实践教学观,国际贸易实训教学改革可按下述思路展开。

   (一)实施“大周期、多环节”的实训教学

   社会建构主义倡导在仿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开展情境教学、任务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主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建构意义,发展能力。因此,兼具情境教学、任务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特色的实训教学在专业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我们认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和训练应分布于多个学期,贯彻实施“大周期、多环节”的教学过程模式。按照知识、能力结构间的内在逻辑体系,将实践教学的内容科学地安排在数个相应的学期。前几个学期可安排课程见习、专业见习、课程实训(实习)、课程实验,后两个学期可安排专业实训(综合实训)和专业实习(综合实习)。这种教学过程模式可较好地克服从课堂到课堂、从知识到知识的国际贸易实务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遵循由简到繁、由单项到综合、由模拟训练到现场操作的实务能力培养规律,可逐步构建起国际商务实训的过程环节体系。

   (二)特别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传统的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教师课堂上“满堂灌”,学生考前则死记硬背。这种与学习心理和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易产生厌学情绪。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积极建构知识和能力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始终将学生作为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题的解决者。社会建构主义的认知学艺模型主张在真正的现场活动中获取、发现和使用工具,进行特定领域的学习,在学习者和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联系。实训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仿真模拟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使学生逐步掌握实务技能是国际贸易仿真模拟教学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模拟实训教学的精髓在于其“活”与“真”,“活”就是教学方法手段要灵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课堂中学习;“真”就是教学内容要紧贴实际,学生须“真刀真枪”地操作演练,实训中不搞形式主义,不耍花架子。

   (三)积极推进任务型、项目型的实训教学

   任务型实训教学是一个以实训项目为导向和核心,由教师、学生、任务和环境四个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实训体系。实训课程以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质量作为实训课程的评价标准。按照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真正能够为学习者感受、认知从而成为其认知结构组成部分的是那些在学习者看来有意义的东西。任务型教学强调“意义”是首要的,意义的第一性既要求任务本身有意义,也要求对学习者有意义。因此,要使实训教学本身有“意义”,实训的内容必须与真实的活动相关。这种相关性着眼于学习者的需求,便于他们理解任务的个人意义,激发其内在动机,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能反映培养目标要求的任务,学生选择于己而言有意义的方式对任务进行理解和实施。

   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特点,每次实训时,应当给学生安排了近乎真实的外贸项目,由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自己组合项目团队,团队自己设计和实施项目方案。任务型实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只作为实训的组织者和评价者,不参与、不干预学生的实训过程。教师须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外贸实训环境,选择既符合专业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训练项目。

   (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助合作的小组实训模式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和能力是由学生个人自己构建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以学生而非教师为中心。实训的过程就是学生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的过程。但这种能动性的发挥是需要学生间的互助和合作。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方式不仅包括个体与物理环境之间的作用方式,而且可以通过个体与同伴等社会因素间相互作用来完成。学习是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交谈、合作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没有学生之间充分的交流、互助和合作,仅靠学生个人是难以完成知识和能力构建的任务的。社会建构主义强调通过“同质分组”、“混合分组”等方式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外显化和明确化,相互交流对问题的看法、理解,促进意义建构。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实训教学的必然要求,其在学生知识、能力建构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国际商务实训教学中,可根据实训项目的任务要求,将一班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分为进口方(a组)和出口方(b组)两个小组配对展开,每个小组3-5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a组学生扮演进口商,按照一定的交货方式,完成进口市场调查、商务谈判、运输、保险、审单验单、进口报关、进口贸易风险防范等相关操作。b组学生扮演出口商,完成备货、合同磋商、运输、商检、出口报关、保险、制单结汇、出口贸易风险防范等相关出口流程。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学生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主体,置身于仿真的贸易环境中,体验到进出口贸易的挑战,初步掌握了国际商务的基本技能。以组为单位的合作实训有助于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亲社会行为,增强相互友谊和集体荣誉感。

   (五)采用“考训结合”的实训考核方式

   社会建构主义倡导“动态评估”考核方式来测评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学考核不仅测量学生已经发展了的能力,而且还要考虑那些正在成长的能力。对国际贸易实训考核来说,测评成绩的高低应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综合素质状况。成绩评定须起到引导、督促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能力训练的作用,须有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训测评的具体方式取决于技能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实训测评须围绕技能项目展开,在每项技能训练过程中都应有相应的考核手段来检验学生训练的效果。在各项技能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的内容和方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手段进行技能教学考核,从多个层面、角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检测评估。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现实能力和未来能力的发展。可采用多过程、多环节的实训考核方法。训练完某项技能之后就应对该项技能训练的效果及时地进行考核。在单项技能训练考核完之后,还要对国际商务综合运作能力进行考核。多层次、多过程的系列考核法,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技能训练效果,促使学生及时调整和修正训练方法,保证实训教学质量。

   (六)重新定位指导教师角色

实训教学的意义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田径教学训练;体育教学

一、相关定义解析

(一)多媒体技术的含义

多媒体技术又可以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基础,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像、视频、声音、图形、数据等内容进行综合管理与处理,构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使人们体现出人与机器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技术。计算机技术产物才算得上是多媒体技术真正涉及的对象,像音响、电视、电影这种其他的单纯事物不归于多媒体技术范畴。近些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起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逐渐地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比如说教育类、娱乐类、艺术类、建筑类、金融类等都受着多媒体技术的影响。其中,多媒体技术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被各所学校广泛应用,田径教学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就结合了多媒体技术,这对田径教学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二)田径教学训练的含义

田径教学训练的含义顾名思义就是指具备专业素养的体育教师以田径项目为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相关实际动作步骤的操练,使同学们增强田径理论的知识水平,加深对田径技术要求的理解,提高自身对田径学习技术的掌握。田径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它是其它项目种类运动的基础,主要包括跳跃项目、走跑项目、投掷项目以及全能项目等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田径项目教学训练,有利于学生对田径各项目运动基本技术的掌握与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以及身体素质,为学生学习其它种类项目的运动奠定坚实的基础。田径教学训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田径项目的教学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与田径教学训练相结合的必要性

多媒体技术与田径教学训练相结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田径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多媒体技术与田径教学训练相结合有其必要性,具体来说:

(一)传统的田径教学训练的方式与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现在,传统的田径教学训练大多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听课为辅,教师课上示范为主、学生课下练习为辅,田径训练这种教学的方式方法已经严重落后,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对田径技能的真正掌握,并且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们感觉很枯燥,会影响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与热爱。所以学校应改革传统的田径教学方式方法,使其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改善教师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学生在能力各方面有显著的提升。

(二)多媒体技术与田径教学训练相结合是促进田径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田径教学训练本身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如何使得教学内容不那么抽象,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操作是这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调动人们各种感官的作用,因此,田径教学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使得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地具有直观性,便于学生对田径技能动作要领的认识与观察,对田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提高田径教学训练的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与田径教学训练相结合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田径教学训练的实践过程中有利于开拓学生体育方面的视野性,调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激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还能使学生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田径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与实际动作要领相结合,促进学生田径各个项目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找一些关于田径运动与德育相结合的视频短片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以及价值观。从上述表述来看,多媒体技术与田径教学训练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它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田径教学训练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教育领域所覆盖,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田径教学训练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力的提高、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效果的提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田径教学训练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摩西奶奶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喜欢的东西便是你的兴趣所在,你的兴趣所在便是你的天赋所在”。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件事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某类事物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潜能开发,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田径教学训练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以生动准确的形象、图像、视频等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田径学习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田径学习的求知欲。因此,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田径教学训练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田径教学训练中对田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田径教学在教学模式上、教学方式与方法上显得过于单调与枯燥,并且对教师自身要求特别高,资历浅的体育教师可能刚刚毕业,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在对学生传授要领时,可能不能准确的表达,会导致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而资历较深的体育教师可能会因为年龄较大的问题在动作示范中会出现不规范的效果,这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无法突出田径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而,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田径教学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上述问题完美地解决掉,并且还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直观连贯的动作,正是因为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师能够将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对田径教学重难与难点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田径教学训练中对田径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田径教学训练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教师将田径理论知识以口头的形式传授于学生,将动作技能以示范的形式教给学生,但由于动作是瞬间完成的,无法在现实中分解放慢,所以使得学生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模仿与练习。如果教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田径教学训练中去,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所要教授的动作技能以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将动作分解、放慢、定格,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看清动作的角度以及发力点,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所要学习的动作要领。因此看来,多媒体技术有效地改善了田径传统地教学模式。(四)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田径教学训练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田径教学训练过程中有利于教学不受时空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播放一些关于爱国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合作的、团结的、公平的、奋斗的等一些有意义的电影或视频短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使得学生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集体主义合作精神,使学生具有不怕困难、不畏艰险、能吃苦、有毅力、不怕累的精神。因此,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田径教学训练中对学生正确思想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四、多媒体技术在田径教学训练中的实际应用方略

(一)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田径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应

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田径教学训练过程中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这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相关田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还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因此,教师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打造多媒体技术下田径教学训练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二)在多媒体技术下展开田径教学训练要注重实现田径教学训练方法多样化

多媒体技术下展开的田径教学其主要的任务还是让学生们对田径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对田径的爱好,为实际动作要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此理论基础上应结合多样化实际训练方式进行实践操练,避免单一的实训方式将学生的兴趣扼杀掉。因此,教师在引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应配合多样化的实际训练,来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在多媒体技术下田径教学训练的内容以及评价体系应进行调整与改变

田径教学训练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联系,田径教学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有用的人才,所以,田径教学训练应结合时展的潮流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然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去调整田径教学训练的内容体系,改变原有的田径教学训练评价体系,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有用的人才。五、结语一言以蔽之,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田径教学训练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改善传统田径教学模式,突破田径教学过程中的局限性,提高田径教学质量。因此,为推进田径教学训练的改革与发展,应大力推广多媒体技术与田径教学训练相结合.

【参考文献】

[1]丁兴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从校校通到班班通———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1)[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

[2]田振军,王友华.数字化人体技术及其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展望[J].体育科学,2005,8

实训教学的意义篇5

一、地方党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地方党校作为地方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是党委政府进行决策的重要思想库,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对于地方党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党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第二条规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1)地方党校担负着党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包括党性锻炼、党纪党规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其第四条还规定,“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2)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教育与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党员干部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干部教育培训的具体特点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强化和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是地方党校各方面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要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同时作为一种精神与力量,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面旗帜,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应该首先在党员领导干部中进行认真的学习与践行,并形成一种基本的价值导向、榜样和表率。党校教育之本在党员干部,党校的发展在于培养什么样党员干部的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党校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全过程,不仅是党校的一项根本工作,更是党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党校的地位和影响、促进党校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党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义不容辞的重要工作任务,应当努力把党校办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研究的主渠道、主阵地和生力军,推动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

第二、从党员领导干部价值认识与价值选择的特殊性来看,地方党校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先进的价值体系引导,更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表率作用。“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为特殊,这种特殊性就表现为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扮演双重角色: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教育对象,也是所谓的受众,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体,是受众与主体的内在统一。”(3)也就是说,广大党员干部是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主体和中坚力量,在整个社会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引导力、感召力、凝聚力和示范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引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生深入学习、领会、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大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如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一致,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驱动力和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共同奋斗。反之,就会失去“价值认同、行为指引、精神激励、规范约束的作用,引发价值目标偏离,致使政治资源流失,引发部分领导干部腐败,增加领导成本”,(4)甚至导致执政地位的丧失,偏离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的地位与认识现状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而且必须成为地方党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灵魂和指导思想。党校是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途径。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几乎所有的党校、行政学院(校)、社会主义学院等干训机构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了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从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锋模范性出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安排和课程设置上,积极主动地开设了许多相关的价值观教育专题课,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员广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和教育,重点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富有针对性的释疑解惑、理论阐述和价值澄清,紧抓学员的作风学风文风建设,并且组织教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课题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都能够牢记党的宗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地方党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紧迫性

尽管地方党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和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无论是从地方党校的制度建设、学员素质、干部培养模式还是从社会评价等各方面考量,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第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或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等相关专题,或者就是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专题,这是比较普遍的做法。天下党校是一家,都是兄弟式的关系,但非常松散无力。尽管说有《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等的规约,但在上一层级的党校对下一层级的党校的业务指导等方面缺乏相关的具体制度安排和系统监管。干部教育培训轮训,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和安排。地方党校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完全取决于同级党委,办学取决于组织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办学意志,弹性非常大。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相当紧张甚至严重缺乏,培训调学工作难开展,谈不上采取专门的活动(理论专题课和社会实践课)加强对学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系统教育和践履,缺乏内外衔接、系统配套、协调推进的整体制度调节和保障。甚至还存在互相拆台、排斥、抵触、冲突的现象。不少异地培训的开展,成了变相的旅游观光活动,有的红色教育庸俗化、娱乐化,甚至任意肢解、解构我们党的历史,歪曲历史的事实真相,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体验效果,造成价值观的撕裂、冲突、混乱。对当前党员干部价值观缺乏调查研究,对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不甚了解,为宣教而宣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机制不健全、不实在、不灵活,缺乏系统性、长效性和针对性。

第二、市场化的利益原则与干部培养长效机制的矛盾。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讲竞争、求效率确实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高等学校和其它社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选择。但是,教育培训商业化、利益化、产业化的背后存在不可忽视的副作用和负效应。受教育培训经费限制,不少地方党校办学并不规范,不少主体班次的设置随意性比较大,不分对象“一锅煮”,大班制授课且集中面授短则3-5天,稍长的7-10天,多数没有按照要求运行操作,多半是用自学来补足学时的缺余,或者是网络培训的形式充抵,不少学员因为工作需要请假甚至基本上没上过课,每期培训班开设的专题课的数量也不多,太过于追逐所谓的形式、效益、成本、实用,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突出。当我们真正的考量学员的培养问题时,我们就会发现培养学员的关键在于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健全的人格心理特别是党校原则,构筑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结构。干部的价值观建设是一个持续、系统的过程,干部的培育成长本身也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需要一系列相互协调配合的体制机制保障。短时间的集中速成教育培训,充其量是通过几个专题课把最近的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传达一下而已,开设的多是一些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方面的实用课,几乎不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方面的课程,严重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教育。这和“培养造就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5)的要求差距是非常大的。党校的教育培训的产品是党员领导干部。经济主义思想被移植到教育培训方面,支配的原则是利益导向、搞创收。这和党校的办学思想、党的干部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的内在机制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背离。尽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第四十一条规定,将干部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任用晋升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之一。它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很难真正执行。

第三、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内在误区。不少领导干部自认为自身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经过几年的高等教育一劳永逸的牢不可破,不愿意承认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变动不居的,更没有把它内化纳入自己的思想方法论系统并自觉地运用它去分析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认为只有经济发展才是实实在在的硬任务,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是虚的假的软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没有具体的考核评价标准,即使花了大力气也难以有显绩,落实起来往往是搞形式走过场。在严峻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面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经不起考验,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党性观念弱化,崇尚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重自我重实惠重索取重自由,轻集体轻崇高轻奉献轻纪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突出。归根结底,是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好,是因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到干部教育培训的实处,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灵魂支柱。党员领导干部核心价值观的缺乏,在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实际上反映出了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缺失,对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况缺乏切实可行有效的考核方式方法和激励监督机制,教而不学、学而不信、不用。

第四、社会非主流价值观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冲击。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信息化尤其是数字化网络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各种社会文化思潮交融交锋更加激烈,各种非主流思想价值观流播、碰撞、激荡,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道德进步本身有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利益多元化,利益格局复杂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非社会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念在渗透,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新左派、传统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复古主义等在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在滋长,不同的思想信仰和价值取向多元混杂复杂交错,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虚无、紊乱。这就给人们带来了精神生活和行为选择的困惑、迷惘、混乱和盲从。党员领导干部既是政治人也是社会人,作为社会利益多元化中的一部分,难以甚至不能超越个人、团体、部门、单位、阶层、职业利益。这就使得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被搞乱、被颠覆,尤其是那些已经混进了党内而又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和入党动机不纯的投机分子,不认同甚至否定、丑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履和传播。很多干部已经习惯了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获取知识和信息,互联网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容小视,互联网已成为思想价值观争夺的极其重要阵地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领域。这就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

三、地方党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途径与方法

地方党校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贯穿于党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激活干部的党性教育创新,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传播,重构党员领导干部的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的导向、表率、推进作用。

第一、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党校是教育培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学员的自觉性,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加强党校锻炼和党性修养,这就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必须以学员为主体,尊重学员的主体性地位,更好地关注学员成长的培训需求,关心学员,弘扬学员的主体性,把学员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培训的主要目标,着力抓好学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训的制高点,牢固树立富强、民主、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和谐、友善的自我意识和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事业观和伦理观,从而使学员能够不断地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精神状态,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二、强化党校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干部教育培训的成效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作为单位小环境在干部教育培训期间是最经常的、直接的和大量的,对干部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在党校这样的小环境下学习培训,必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党校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氛围,以强化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推进社会大环境的变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党校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作为党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主题,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党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精髓,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党校文化建设的道德根基,使广大学员能够从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自觉遵守和勇于践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与示范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积极构筑和强化网络文化安全防护和监控,大力建设网络党校,“在网上开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课堂,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前沿阵地”,(6)关注干部成长的困惑,回应干部发展的诉求,不断增强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认同和接受,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引擎作用。

实训教学的意义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义工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义工是指在不计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的人和人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载体对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学生义工队伍大力开展形式各样的社会服务活动,用自己的行动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义工精神,对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商务管理学院学生义工队伍现状及特点

商务管理学院义工队充分结合本院专业背景优势,利用社会资源,着力加大义工活动的开展力度,促进学生义工的参与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义工队伍的管理,至今为止,我院累计注册义工达到4000多人,经常开展特色义工活动。

(一)"快乐教育,开发潜能"元平特校助学义工活动

元平特校助学义工队由23名义工组成,主要负责"快乐教育,开发潜能"的义工服务项目。我院团总支与深圳市潜能开发研究会建立长期合作,赴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对智障儿童进行潜能开发的爱心助学活动。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助残、助学和探访,我们利用简便、直观、易学的算盘和"珠心算"教学,对两个班级的智障儿童进行一对一爱心帮扶教学,在快乐中教育,开发这些特殊儿童的智力潜能。

(二)"普及假钞辨别知识、维护国家金融秩序"科技义工活动

假币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人民群众、影响社会秩序、危害金融安全的一大难题。我院组建了一支"普及假钞辨别知识、维护国家金融秩序"科技义工队,成员主要以"银行技能训练队"队员为主,结合我院金融专业背景,走上街头,进入社区,宣传假钞辨别知识和技巧,同时辅以点钞、计算器翻打等技能的培训。自2007年建立以来,累计开展义工活动达数百小时。二、开展高校义工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开展义工服务工作活动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利国利民的善举,尤其是对于作为社会生力军的大学生而言,更是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堂课,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多注重理论性,缺乏实践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停滞不前。而大学生义工服务正具备这样的实践性、志愿性,弥补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义工们在服务时,会切实地将社会需求与自身需求有效结合,真切感受到"被人需要"和"受人尊重"。因此,有效的开展义工服务充分的发挥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具有缺乏社会经验、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明确、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影响等特点。因此,健康的义工活动可帮助学生深入体验生活,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无私的奉献自己的过程中,促使其不断自我激励,升华自身思想境界。

三、高校义工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义工服务缺乏专业性,随意性较大。

许多高校在对于大学生义工招募比较随意,没有专业能力要求,仅靠自愿报名,义工的相关培训也不够系统。开展义工活动时,经验往往是口口相传,匆匆上阵,而对于大学生义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服务的艺术都缺乏系统的指导。

(二)组织策划缺乏创新,工作缺少延续性。

许多高校在义工活动组织策划缺乏创新,往往存在内容固定、形式单一等特点,极大的影响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导致义工流失严重。而一些高校为了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将义工服务与各类主题活动相结合,开展得轰轰烈烈。但随着活动的结束,服务也停止了,缺乏工作的延续性。

(三)大学生义工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义工服务虽然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但其也需要良好的监管机制。只有对义工服务进行严格监督管理,才能保证服务质量,增强义工服务的积极性。然而,大部分高校尚缺乏一套专门的评定机制,义工们参加工作的服务态度和质量往往被忽略。因此,制订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构建义工队伍。

四、以大学生义工服务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

(一)健全组织机构,提升志愿服务管理

要提升高校义工服务管理,义工服务应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目前,大学生义工活动主要由各级团组织开展,组织形式单一,无法构成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了更好的以大学生义工服务为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可以由学校思政教育工作部门牵头,各院系、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将义工服务纳入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推动大学生义工服务活动全面发展,为大学生义工服务活动的经常化、持久化、规范化创造良好的运行机制。

(二)注重培训指导,加强思想教育引导

大学生参加义工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学生本身的认识水平和专业知识很可能与义工活动的要求不相匹配。因此,在大学生上岗参加义工服务之前对其进有效的培训和指导很有必要。对义工的培训形式可以根据服务内容采取讲座、集体学习、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两三方面:

1.思想政治培训

好的义工首先要在思想上进行重视,培训主要通过对服务知识、活动理念、行为规范、传统文化、国情市情、基本礼仪、应对紧急情况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培养义工们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形象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他们的热情。

2.专业知识培训

专业培训的主要内容根据服务具体项目进行专业、院统的培训,例如计算机培训、假钞辨认技能培训、语言培训、人际交往能力培训、沟通培训等,使义工们熟悉他们执行职责,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专业的开展各项服务。

3.实践培训

岗位培训主要是让义工们参加实践培训,通过实践培训可以检测出培训的效果和存在问题,并可以及时改正,使义工们在服务期间能做到最好。义工们服务是操作性很强的社会活动,因此可以开展各式的模拟服务、案例分析进行培训。

总之,义工工作的组织、开展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参与。作为高校,需要统一资源、扩大活动的规模,提高活动的成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义工服务活动有序地开展,推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胡蓉.我国志愿者的激励与探讨,成都教育学院院报,2006.1

实训教学的意义篇7

同志的《序言》,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深刻指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阐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使命,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对于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努力谱写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篇章。

贯彻落实《序言》精神,谱写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篇章,必须坚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正确方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继续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培训,加强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培训。要把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使之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贯彻落实《序言》精神,谱写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篇章,必须落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更好地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服务。要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引导广大干部学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把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永恒主题,引导广大干部切实增强执政意识、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

实训教学的意义篇8

军训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方式.军训能够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坚毅品格的同时,增强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认识到军人的不易,更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高校军训需要深入挖掘其德育教育,充分展现高校军训的意义.本篇文章首先对军训的德育价值进行分析,其次结合高校军训的实际情况,对当前高校军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论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明确军训教育的目标,优化军训教育的内容,延续军训教育的成果等发挥高校军训德育价值的方式.

关键字:

高校;军训;德育价值

军训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军事理论教学、军事体能训练以及文体活动的组织等等,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学生能够通过军训掌握更多的军事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树立爱国主义意识,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集体主义思想观念.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军训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没有切实挖掘和发挥出高校军训的德育价值,德育内容渗透不足,失去了高校军训的意义,所以结合当前高校军训实际情况,深入发掘高校军训德育价值十分必要.本篇文章主要结合高校军训实际开展情况,分析深入发掘高校军训德育价值的方法,希望能够对高校军训德育价值的挖掘以及高校学生优秀人格的培养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1军训的德育价值

高校军训的德育价值主要表现在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集体主义教育价值以及健全人格教育价值等方面.

1.1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军训作为高校国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为重视对学生国防知识的指导.在当前和平年代中,更需要学生认识和平的重要性,珍惜当前和平的生活[1].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模式,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军训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军事理论教学、军事体能训练以及文体活动的组织等等,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学生能够通过军训掌握更多的军事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1.2集体主义教育价值

当前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均为“90后”学生,作为独生子女,父母以及家人的无限宠爱使得很多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主义意识,较为注重个人观念和个人利益,问题处理的过程当中多数以自我为中心,行事散漫,集体主义观念淡薄[2].学生的这种心理态度对于学生的未来工作与成长十分不利.军训活动能够使学生通过这种集体活动的参与,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以及集体的价值,有利于改善高校学生散漫、自我的观念,为学生提供一个的学习和成长平台[3].

1.3健全人格教育价值

在军训活动当中,队列、内务、射击、拉练等基本军事技能训练的基本特点是体力消耗非常大,军训活动的开展初期可能会使学生感觉十分疲惫,但是这种方式与能够产生磨练学生意志的效果,锻炼学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4].在军训活动当中,对学生内务整理的要求,对学生个人仪表形象的要求等等,都会使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些优秀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教育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说军训的德育教育价值十分显著.

2当前高校军训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军训中主要存在着短期效果较为明显,长效性较差;军训内容较为简单,重复性较长;教官经验较为匮乏,效果性较弱等方面的问题.

2.1短期效果较为明显,长效性较差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军训中存在着较为注重短期军训效果,忽视学生长期军训价值的问题.很少有高校能够注重对学生长远军训价值的研究,在学生短时间的军训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便开始出现泄气、放松等行为,对自身的要求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军训的成果与价值逐渐被磨灭,失去了军训的长远价值.

2.2军训内容较为简单,重复性较长

高校军训活动中学生军训的内容多为队列训练、内务整理以及军事理论课等等,这些内容常年重复性的讲解,内容重复性较强,指导方式较为单一[5].枯燥的内容以及单一的方式使得学生对军训活动的参与热情度较低,这种情绪下使得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也会较差.强制性的行为使得学生没有从内心中真正爱上军训活动,感受军训的乐趣与价值,所以对军训活动开展的方式以及内容进行适度创新十分必要.

2.3教官经验较为匮乏,效果性较弱

军事科技教师是向广大学生传授科技知识的桥梁和纽带,目前高校学生军训的军事理论主讲教师有些是士官,有些是高校教师,很少有专职军事教官给学生上课[6].教官在队列训练等项目上有自己的擅长之处,但是上军事理论课就明显感觉理论修养不够、经验不足.学生军事理论课总体上来看,不够深入、生动,直接影响了学生军事理论的学习效果[7].

3发挥高校军训德育价值的方式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军训需要充分挖掘德育价值的价值,通过明确军训教育的目标,优化军训教育的内容,延续军训教育的成果等方式,发挥高校军训的德育教育价值,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1明确军训教育的目标

军训作为一种专门为国防服务的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军训的过程当中,形成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思想.在军训活动中,封闭的军营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通过爱国主题宣传片的放映,爱国主义故事的讲解以及教官自身端正形象的展示,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标杆与楷模,使学生能够树立爱国主义意识,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集体主义思想观念,更加关心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更加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爱国主义思维对于当代高校学生思想品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当前和平年代中学生国防意识的形成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军训德育教育价值的重要表现.在高校军训活动开展之前,学校需要首先明显高校军训的价值与目标,明确高校军训的实质,将军训德育功能真正展现出来,充分发挥高校军训德育教育作用.

3.2优化军训教育的内容

在军训活动当中,学生被严格的排编进方队放纵,按照班级或者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活动,存在各种明确的要求与规定,在教官的要求下参与各项集体活动.长时间的军训教导能够使学生走出自我意识强烈的观念中,更加关注集体的利益,形成一定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工作都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高校存在着军训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军训教育内容较为枯燥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高校需要认真思考军训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并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以及教育目标,进行适当创新和改革.优化军训内容是优化军训质量和效果的前提.军事体能训练、军事理论学习和文体活动是军训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合理安排这些军训活动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军训活动的开展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军训活动当中,感受到军训的乐趣,真正展现军训中的德育教育功能.例如高校可以将户外生存训练、户外CS等内容引入到军训活动当中,丰富高校军训的内容与形式.组织学生在户外进行负重跑步、野外生存,检验学生的应急逃生能力以及户外生存能力,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学生遇到突发事件的冷静处理能力,锻炼学生坚强的品格和冷静的思考态度.同时,高校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军训活动当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军事教育活动,通过直观、生动的视频增强学生对军事知识的掌握能力[8].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电影,战争题材的电影等等,组织学生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互相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既能够摆脱长时间枯燥、高强度训练为学生所带来的疲惫心理,同时也能够产生军训教育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思想,更加热爱祖国,珍惜当前的和平.

3.3延续军训教育的成果

高校军训活动多为在学生入学后开展,进行短期军事训练,训练时间较为集中,学生需要在短期时间内完成所有规定的项目,这种强化型的教育模式效果较为显著,对于学生自身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优秀思想观念的形成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军训活动不能够活动结束便即时停止,高校要注意发挥军训的德育教育价值,使军训的德育教育效果能够延续,不断加强和巩固德育教育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高校可以开展教官返校、军训汇报表演、军事知识问答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军训活动已经对教官产生一定的情感,而教官返校能够使学生与教官之间加强交流,给与学生更多学习教官优秀品质的机会,而军训汇报表演、军事知识问答等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军训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设立“军事日”、“国防周”等活动开展日期,使学生能够重温军训的乐趣,在军训中重拾坚定的信念,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思想以及优秀的品质.

4结束语

高校军训的德育价值主要表现在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集体主义教育价值以及健全人格教育价值等方面,但是当前高校军训中存在的短期效果较为明显,长效性较差;军训内容较为简单,重复性较长;教官经验较为匮乏,效果性较弱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高校军训价值的展现.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军训需要充分挖掘德育价值的价值,通过明确军训教育的目标,优化军训教育的内容,延续军训教育的成果等方式,发挥高校军训的德育教育价值,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作者:贺璐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龚雄亭.当前高校大学生军训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97—100+112.

〔2〕王志锋,李彩洁.军训对大学新生体质指标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101—105.

〔3〕徐九春,顾艳霞,杨小燕.大学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3):86—87.

〔4〕邬红波,俞党跃.大学生军训成果长效性的思考与探索———基于浙江省内四所高校军训成果的调研报告[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3):52—54+57.

〔5〕惠华强,姜文亭,雷权,黄文,肖立宁.热习服干预对沙漠军训官兵胃肠激素和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04):281—282+288.

〔6〕吴佳丽.政治社会化视野下90后大学生军训行为探析———基于湖州市某高校的个案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5):19—21.

实训教学的意义篇9

近现代以来,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实际工作需要,人力保障部门定期推出各种培训。培训一般有岗前培训和在岗提高培训。目前国内培训以技能传递为主,时间上侧重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的管理训诫行为。岗前培训有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岗前培训,军队战前演练实际也是一种岗前培训,教育督导评估前培训也是一种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岗前培训的意义在于能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有利于改善企业的工作质量,有利于高效工作绩效系统的构建。教育督导评估前的培训,对被督导评估者的指导意义非常重大。

二、教育督导评估前培训对被督导评估者的指导意义

(一)关于教育督导评估前培训

教育督导评估前培训是督导指导的重要方面。督导的指导有评估之前的指导、督导过程的互动指导、督导之后的反馈性指导。教育督导评估之前的指导,主要是通过督导评估前培训来实现的。

吉林省教育督导评估前培训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市县督学的省级培训,为完成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检查验收工作,吉林省教育督导团在2009~2011年连续组织三次培训。第二阶段是在省教育督导评估前由县级督学对评估对象进行培训指导。评估前培训的目的是实现对上级督导评估的信息传递、标准传递、理念传递,进而达到有效督导评估。

(二)教育督导评估前培训的原因

从过去接受上级督导评估实践中暴露的一些问题来看,需要评估前培训指导。评估对象因对督导评估的依据、目的、意义了解不够,导致对督导评估工作重视得不够,评估准备工作不充分。对检查的指标体系中的一些概念不明白,影响了一些具体工作。也因对评估工作的程序、方法和评估工作的结果运用不明确;对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不清楚,工作做到什么程度不掌握,影响评估工作的实际效果。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上级督导评估前对评估对象进行培训指导。

(三)评估前培训的指导意义

1.评估前培训可提升评估对象对督导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为较好的完成督导评估工作任务提供重要保障。有人说做事情“良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督导评估工作实践中认识到“重视评估工作是完成好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一半”。通过评估前培训,使评估对象对督导评估工作的依据及结果运用有了了解和深入的认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及与全局工作的关系,增强了工作自觉性。2011年7月,我县教育督导室在表册评估验收工作前,通过网络培训各校填报表册人员时,重点强调今年第一次直接填报省《年度综合报表》,强调综合报表中的数据年限、数据的来源,数据之间各种关系、表册间包含与从属关系等。在2011年12月份对小学“九表”、初中“六表”和省《年度综合报表》评估验收时,表册填报准确率较高。2011年4月我们在对全县义务教育达标学校自查自评进行培训时,重点强调全县义务教育达标学校省级验收的依据、义务教育学校达标自查自评工作对于我县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工作的意义。全县义务教育达标学校自查自评实践证明,此次培训工作及时到位,工作效果良好。

2.评估前培训是向评估对象精确传递信息、准确传递验收标准、传达评估理念的重要渠道。上级督导评估活动都是以文件形式传达到基层政府及教育部门和督导室。评估对象不能及时准确获得有关信息。评估前培训便可使评估对象获得督导评估工作的全面信息、验收标准、正确的评估理念。2011年12月教育督导室通过对全县幼儿园园长进行评估前培训,与会人员便准确掌握了《吉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评估指标体系》及与督导评估相关的信息。这在2012年4月18~20日吉林省教育督导团对我县实施的《吉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专项督导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实训教学的意义篇10

关键词:形训法文言文教学辅助教学手段

在近年的全国卷语文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分值为19分,占卷面总分的12.66%。而且高考的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讲求以直译为主,尤其对所译文句涉及的重点实词和虚词力求准确,更增加了对文言文实词虚词掌握的难度,学生在文言文这方面失分较多,大多数学生觉得文言文枯燥无味,兴趣欠缺。而从高考要求出发,寻找一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文言文得分率的方法,成为学生和广大语文教师的迫切要求。但多数方法是从“文”的方面着手,而在文言文的“硬骨头”――实词和虚词教学上却进展不大。本人在教学中尝试从文言文“言”的字形着手,适当使用形训法去解释实词和虚词的字义,让汉字自己说话、讲故事,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形训,即通过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汉字是一种表意的书写符号,其区别于表音文字,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于字形的表达功能。

一、形训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形训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现作如下几点归纳。

1.形训法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实词虚词,有助于加深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上王勃的《滕王阁序》时,学生对课文中一些难句不理解。如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这两个句子不理解,就是因为缺少对“齐”和“舛”两字的意义的发展变化了解。“齐”的甲骨文形状是吐穗的禾麦齐整地排列着,《说文解字注》释为“禾谷吐穗上平也”,所以“齐”的本义为禾谷吐穗后的齐整,又用来泛指一般事物的整齐、平顺。而“舛”的甲骨文形状则是两个人背对背躺着,《说文解字注》释为“对卧也”,由此引申为违背义,又引申为差错、不顺遂,“舛”就可解释为“乖违、不顺”。由此学生就理解了王勃通过“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来表达自己命途坎坷,屡受挫折的强烈情感。

相比较,如果按照传统教法(学生查字典――记忆,或死记硬背词义)教授,效果就差了很多,记得模糊,回答得不确定,很多学生没有印象。所以,如果能用形训法来释义的字我都会作如此一番敷衍,学生也会听得津津有味。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感悟;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古汉语知识,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在不确定实词和虚词的词义时,借用形训法有助于学生推测把握文义。试题中出现的实词虚词有些不一定是课本中出现过的,那就只能猜了。但要猜也得有依据,这时使用形训法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了。利用部首、字形推敲词义是《说文解字注》以来汉字释义的优良传统。如《史记・陈涉世家》的练习,“指出下列成语中的名词活用现象:‘篝火狐鸣’的‘篝’”。学生不知道它的具体意思,但可以大胆猜测它是一种器物,因为它从竹旁。然后可以根据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规则:两个名词相连前面的一个常活用,可以确定“篝”名词活用,这种猜测是成立的。

3.借助形训法可以有助于学生由词的本义推知出引申义,系统掌握词的义项而不必机械记忆,轻松学习文言文。如:集,本义是群鸟停栖树上。《说文解字注》“集,群鸟在木上也。”由群鸟停栖引申为聚集、会合。《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由栖止引申为停留。《促织》“虫集冠上,力叮不释。”由栖止又可引申为安定。《鲁周公世家》“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由群鸟既已完成飞落动作,引申为社会行为的完成,即成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赖之;不集,三军暴骨。”只要记得本义,其他的义项就可以提成一串。

二、形训法在文言文教学中具有的局

限性

形训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它还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1.古汉字字形一般只能描摹比较具体的事物,是有局限的,但其所表达的字义往往比形体来得抽象,内涵更为丰富,所以不是所有的实虚词都能用形训法来解释,更何况假借字的大量存在。因此形训法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很大困难。

2.现在通用的简化字大多不能直接从字形角度看出它的意义。分析字形要以时代较早的没有讹变的字形为根据,否则只能是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3.不能喧宾夺主。形训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文字的生动性、趣味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词义,而不是讲汉字的构造,只能适当使用,要注意“度”的把握。它只不过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文言文教法。

参考文献:

[1]唐汉著.《汉字密码》.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