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感恩教育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9:31

企业感恩教育培训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实习;感恩教育;途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加强革命传统、优秀文化传统和人文素养教育,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以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更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能力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并实行了“2+1”(即2年的在校学习+1年的顶岗实习)和三年实践不断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发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训实习过程中,更多是进行技能、技术的训练,忽视了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导致了培养出来的职业人只懂技术、不懂感恩。高职院校应在实训实习过程中融入“感恩教育”,培育高职学生的感恩意识、提升他们的劳动素养、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本文探讨高职院校将感恩教育与劳动素养、职业精神深入地结合起来,以实训实习为契机深化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1感恩教育的内涵

在国外,感恩一词源自于拉丁文“gratia”,意为慈悲、好心和感激。①在我国,感恩一词最早出自晋朝陈寿的《三国志•吴书•骆统传》:“令其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②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恩,惠也,从心,因声。”③这是古代关于感恩内容的最早注释。《辞海》中“感恩是在得到他人的帮助后对其产生的一种感谢和喜爱之情”;《汉语大词典》中“感恩”解释为“感怀恩德”。《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感恩”的一词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④而《牛津词典》中对“感恩”的通俗解释则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并且回馈他人。”目前,学术界对感恩教育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主体有意或无意地通过感染、影响、注入、启发、培养等教育方式和手段对教育客体进行知恩和报恩方面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感恩情感、感恩行为的教育。[1]有的学者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创设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道德和责任的教育。[2]有的学者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对待个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密切关系,从而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人文教育。[3]笔者认为感恩应成为一种自觉的思想和行为;感恩教育不仅是一种道德教育,更是一种生命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要切入到受教育者的内心深处,唤起人性、激感、培养责任。

2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感恩现状

为了清楚地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感恩现状,笔者在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发放550份问卷,共收回532份有效问卷。通过对532份有效问卷结果汇总,在“您认为身边同学的感恩情怀有所缺失吗?”一题的回答中“缺失严重”的占16.2%,“正在缺失”的占63.7%,尚未缺失的占16.5%。(见图2.1)这反映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情怀整体状况不太好,正在大幅度的下降、有很大程度的缺失,感恩教育有待加强。“当您遇到挫折时,你会感恩挫折吗?”一题中选择“经常会,挫折使我们更强大”仅占16.9%,“偶尔会,适当的挫折让我们更坚强”占43.2%,“偶尔会,但是总期望自己的人生更顺利些”占34.6%,“不会,对挫折充满恐惧”占5.3%。(见图2.2)这说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并不能完全的接受挫折、勇敢地面对挫折,有回避挫折的现象。“您是否会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一题中选择“经常主动做家务”占39.5%,“想起来才去帮一下”占30.5%,“父母需要才去帮忙”占27.8%,“从来不做家务”占2.2%。(见图2.3)这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有很大的随意性,近60%的学生都是想起来、需要的时候才去帮忙,其主动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并未真正从心底深处体谅父母、孝敬父母;有2.2%的学生从来不家务,尽管这个比例不高,但对于学生的这种自私、懒惰的行为还是有些汗颜。同时,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不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公共设施,没有养成随手关水龙头、电源的习惯,对自然资源、公共资源不懂得珍惜;通过深入学生中与其交流谈心,发现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做好人好事,很多时候尽管做了也是流于形式;通过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部分学生内心孤僻、朋友不多,总是计较他人的缺点、很难看到他人的优点;通过做一些特殊学生的思想工作,发现这些学生有些冷漠、自私、偏执,不懂得体谅父母、与父母关系不好;不懂得包容他人、与同学关系差;把老师的批评教育不放在心上,我行我素。通过问卷反馈情况和笔者对学生感恩状况的了解,真真实实地反映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感恩现状整体效果不理想,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都有待加强,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532份有效调查问卷“您认为高职院校开展感恩教育哪种方式更好”一题中,选择“融入相关课程”的占11.3%、“营造感恩教育氛围”的占21.8%、“开展相关活动”的占30.1%、“与专业技能、职业精神结合起来”的占36.8%。这表明在高职院校学生看来,结合实训实习,将感恩教育与专业技能、职业精神结合起来是比较现实可行的方式。

3高职院校将“感恩教育”融入实训实习的重要意义

3.1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

如今的高职院校学生,他们从小便享受来自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很多需求都能得到家长的满足,他们很难感受到父母为其成长过程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也自然不会有意识地感恩父母给予的这种无私的爱。由于一直以来习惯了父母不求回报的关爱,以至于在成长过程中,对于他人的付出、给予,他们开始漠视、不懂得感恩,慢慢地他们养成了自私任性、忘恩负义、只知索取、不懂回报的不良品质。在这种现实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将感恩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引导学生充满爱心、热爱生活,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理解包容,学会给予爱与回报。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与德育实践性是一致的,学生通过专业实践、顶岗实习,也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实践。在高职院校专业训练的过程中,有些技能训练是单调和枯燥的,可以通过在企业实训实习中优秀员工身上展现的忠于职业、精益求精的精神来渗透给学生,激发学生热爱专业、感恩专业,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4]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训实习中亲自操作与反复实践,可以切身体会到很多工作过程都是繁杂的、细心的,要取得好的成绩需要艰辛地付出。通过实训实习,他们慢慢地开始珍惜劳动、敬畏他人的付出,感受幸福生活的不容易。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3.2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按照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理论:创造与劳动使人的智力和体力获得发展,并实现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感受人生的乐趣和美好。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专业岗位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高职院校学生要真正掌握专业技能,使专业能力更加娴熟,必须进入反反复复的专业劳动实践。比如:通过专业认知、课程实训、专业实训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专业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专业的真挚情感,了解生活的意义和真谛;通过建立专业兴趣小组,让学生自发地进行专业能力的训练,感受专业劳动带来的丰富产品;通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让学生自觉地为了熟练专业能力而训练,感受专业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在专业劳动与专业训练中,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培养了专业情感,久而久之,这种感情会孕育出对行业、岗位、学校、社会的感恩。

3.3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高职院校人才的“软能力”,也是企业、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行业性。高职院校可以把职业精神的培养纳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从课程体系架构、基础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教学质量监控考核评价模式到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环节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渗透[5],通过对所要从事行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及道德规范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并将这种责任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有充分的校外实践、顶岗实习的时间与机会,而企业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养的最好土壤,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真实的耳濡目染,体验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对职业岗位的重要性,并逐渐培养包括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感恩意识在内的职业精神。[6]同时,可以利用校外实践、顶岗实习使学生将专业理论和技能综合运用到岗位实践中,并在其实践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引导,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态度,促进学生把道德意识转为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具有崇高的职业信念,成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职业人,并外化为爱岗敬业的职业行为。专业实践、顶岗实习,让他们有机会走向多元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提前感知社会、了解社会。正如杜威所说:“人们只有在工作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和进行思想的统一中,才能形成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⑤通过专业实践、顶岗实习,学生能够从岗位工作的角度体会自己的价值,衡量自己能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并体会到工作的辛苦与来之不易,从而,会更珍惜未来的工作岗位以及在工作岗位中更加地爱岗敬业,有效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感恩意识的形成。

4高职院校以实训实习为契机深化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措施

4.1选聘思想政治素养过硬的老师指导学生的实训实习

学生在校外实训、实习时,学校要选聘思想政治素养过硬的专业老师作为带队教师,如果实训、实习人数较多时可以配备专业班主任。学生一直生活在学校这个比较单纯的环境中,校外实训、实习改变了学生惯有的生活空间、人际交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可能受到冲击而又不知如何是好,甚至会怀疑自己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友善、关爱、信任的待人理念。这时,带队老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向的分析再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模式。由此一来,学生在实训、实习基地既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操作、实践能力,又能保证对学生进行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的感恩观也自然构建起来。

4.2将企业文化融入实训实习中

校外实训、实习,是学生与企业、岗位贴近的最佳时期,掌握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固然重要,但企业文化、精神是这一阶段应该大力融入学生内心世界,通过“企业把对社会的贡献看成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企业员工把为企业效力看成是一种幸福和自愿的行动[7]”这种内涵深远的感恩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努力用心工作是对自己、公司、社会的回报。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以及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也端正了自己的实训实习态度,并从企业的优秀文化氛围中,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到作为职场人的一份沉甸甸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3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主动承担起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

企业与员工永远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今天实训、实习的学生,未来就是企业员工的主体,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要主动承担起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主动学习、尊重他人、爱岗敬业。而不能目光短浅的认为,他们只是来实训、实习的学生,学完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就与企业无关了。企业要永远把远大的追求与未来员工的素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要配合学校做好实训、实习的接收工作,更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的责任。对于学生在企业实训、实习时出现的态度问题要进行纠正,呈现的拈轻怕重现象要及时教育,反映出的团队合作、人际关系问题要引导。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了,企业未来员工的素质也就自然提升了,企业与员工的感情也就紧密,员工也就自然会以感恩的、上进的心态来工作。

作者:彭远菊熊昌云李昳华朱若菊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注释:

①林婵.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4.

②陈寿.三国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82.

③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4.23.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43.

⑤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参考文献:

[1]孙杨.当前高校感恩教育的问题与建议[D].山西师范大学,2014.

[2]齐芹芹.当代大学生感恩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李洁琳.大学生感恩现状及感恩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4]彭汉庆.论基于孝文化特色的高职德育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35):97-98.

[5]郭琴.新时期高职人才职业精神培育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24):59-61.

企业感恩教育培训篇2

2018年9月16日至22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自治区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专题示范培训班”,在厦门城市党建学院为期五天的学习观摩中,自己的心灵震撼极大,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作为作为非公企业支部书记,自己对新时代非公企业党务工作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工作有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现从六个方面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首先,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园区非公企业党建的紧迫性、重要性,深深体会到了自己作为企业支部书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这年龄的人对生活水平的变化提高是非常满意甚至庆幸,庆幸生在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庆幸中国共产党给我们一个稳定繁荣的家园。但是,想想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骚乱、难民时刻都有,时刻提醒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加强巩固党的领导时刻不能放松。非公企业党建是新过去党建工作的弱项,特别是在工厂集中工人密集的园区,思想政治工作放松会形成可拍的后果,非公企业党建必须抓,而且迫在眉睫。

其次,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有助于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提升。在厦门学习和观摩期间,看到了城市的现代化,感受到了老师和企业家们积极上进、乐观自信、爱国爱党、感恩社会的精神面貌。高速发展的园区经济、现代化的创新企业、全面覆盖服务园区指导企业的党建活动,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独特的新时代中国城市画面。厦门市的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有机融合,对园区企业经营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服务、引领作用,给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思路。

第三,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要突出政治引领和综合服务的特点。通过对厦门湖里创新园、软件园和泉州工业园的观摩学习,我感到这些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对企业政治引领和工作服务相结合,以工作服务为切入点,以政治引领为目标,形成现代化的、积极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党建已经成为每个园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政府部门为企业服务和企业间相互交流的驿站,把握好服务这个切入点,园区非公党建工作就能扎住根,政治引领作用和园区的稳定局面就能实现。

第四,园区非公企业党建要做好重点企业和重点人群的工作,对企业要有侧重有突破,做好示范带头。不论是厦门的创新驿站还是泉州工业园区,其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做企业党建工作都是从重点企业、重点人群入手。政府整合各种资源,为企业经营发展搭桥铺路,提供便捷式服务,提供创新发展和品牌成长的良好环境,特别为非公企业的负责人和党员提供学习提升、影响力展示、心理咨询等多元化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把重点企业变成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把企业负责人和党员变成非公企业党建的带头人,全面带动了远去的党建工作。

第五,必须把对非公企业出资人或负责人的感恩教育、爱国爱党教育工作作为非公党建的抓手。这次,泉州工业园区有一家台资企业老板给所有学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很感人。她就是安鼎体育用品公司支部书记、法定代表人甄范春美女士,一位感恩社会、感恩共产党的成功女商人,2003年在晋江市创业,开始做外贸市场,转型后现在产品的主要市场在国内。有着几十年的商海阅历和对国际市场风浪的感受,她讲话中表现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是自觉的、发自内心的。她说中国社会稳定安全,而且政府为企业家服务、引导很到位,经济大环境很好,她感恩中国,热爱,很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主动在企业建立了红色阵地,这是一个非公党建成功的典型例子。国家要把对企业负责人或企业家的培训教育作为非公当建的抓手,要培养他们爱国爱党的感恩心里,要培养许多象甄范春美女士那样爱国爱党、感恩社会的企业家。

企业感恩教育培训篇3

导语:“成功学那些万人讲座就是扯淡,无法保证效果和成效的持续性。”

走在北京的路上,时常有穿着西服套装的男女,逢人便轻问:“您听说过安利吗?”或者在地铁里热心地分给你一个耳塞,和你共享mp3里的各种励志课程。下车时,还不忘递过来一张名片,上面是某某国际文化公司:“请加我QQ,我还有更多让人受益终生的课程。”

学会欣赏收获成功的喜悦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曹子祥将他的课程和成功学完全划清了界限:“成功学那些万人讲座就是扯淡,他们的精髓是意志战胜一切,只要坚持就能胜利,这无法保证效果和成效的持续性。”且不说一个人能坚持多久是个问题。如果方法错了,坚持变成了执拗,岂不是越走越远。当被问起如何保证课程效果时,曹子祥讲的非常实际。“首先人不能太多,100人的课堂最佳。”分组讨论和代表分享是他课程的重头,也是学员反馈较好的部分。“讨论和分享是最为激烈和过瘾的,各地精英面对面,大家观点碰撞,火花四溅,每次都能切身体验到酣畅淋漓的智慧交流与分享。”

曹子祥最擅长的培训领域是企业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分制度和行为两大类,其中行为类包括生活中离不开的赞美、欣赏、批评等等。诸如“学会欣赏别人,收获幸福和成功”之类的畅销书、讲座几乎随处可见,陈安之讲过,安利的培训讲过,百家讲坛几位教授用不同的经典解读过,北大纵横的企业内训还讲?

是的,还讲。不过不是一个老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而是为期半天到两天的教学活动。曹子祥的课程安排一般是先讲述一些案例,引入自己的理论;再播放一则短片进行点评;接着就要导入系统训练了,也就是将学员们分组,每组7、8个人,讨论自己的经历,分享经验教训,然后选出几个代表分享案例,分享案例之后,老师会根据个案点评,最后是归纳总结。

因为企业是个性化的,尤其学员讨论和分享的内容无可预料,所以不存在备一次课讲好几年的情况。仅仅是行为类绩效管理的专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的企业倾向于负激励(批评),那么就要切合该企业的文化多分析一些批评的方法。

至于员工就更有意思,回到之前提过的,如果是给基层员工开讲,不同的企业,员工表现会非常不同。根据曹子祥自己的总结:“民企比国企活跃,南方企业比北方企业活跃,美资企业非常活跃。台资企业最为严谨——由于员工培训时领导全程参与,如果有人“乱发言”,说错了话,领导可能当即打断、批评。而日资企业,则完全是等级森严,课堂气氛却非常好,因为在他们的企业文化中,服从非常重要。上课的时候学生要服从老师,所以老师要求大家打破等级的障碍、尽情讨论,他们就会打破障碍、尽情讨论。”

信仰式的感恩培训

在日本有一家影响力很大的培训机构,叫做日本伦理研究所,事业领域涉及企业和家庭的伦理研究和培训,在日本各地都有企业法人和家庭的社区组织,定期分享伦理心得。这个研究所培训的核心是“感恩”。

这两年,日本伦理研究所在中国有了一个事务所,希望推广“感恩的信念”,其中一个推广项目就是组织中国的企业管理层到伦理研究所的教育基地——富士教育中心观光、学习。课程很短,也就是两天一夜,既有教育学院感谢天感谢地的理论课程也有室内室外的游戏、以其启发式的冥想训练。在这些活动中,中国事务所的负责人于振忠都会全程参与,并扮演翻译的角色。

中日间培训内容的差异,中国学员的反应,都让于振忠一次次地吃惊,甚至震撼。“在冥想训练中,老师让学员们回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五个人,想着想着,这些学员们竟然全都痛哭流涕,这是中国人参加培训时非常少见的一幕。”

除了冥想,最轻松的训练是一个“托环”的游戏,一组10个人,每个人站立着,伸出自己的食指,放在一个大塑料环下,然后尽量平稳地把圆环放到地上。听起来非常简单,但在于振忠眼里看到的就是另一幅景象了——这是来自中国内蒙古某知名餐饮企业的高管和大厨们,因为人人都想发号施令,让这个轻轻的塑料环左摇右摆,怎么也不能平平安安地往下走个两寸,“这些平时在厨房里烟熏火燎的大厨们竟然大汗淋漓,有几组还吵了起来。”

当然,联想一下日本文化中的“隐忍”、“痛苦”以及“死亡”,两天的培训当然不是听听讲座、做做游戏那么轻松,比如坐石子地、走石子路。

这些石子儿可不是疏通足部穴道的鹅卵石,而是有棱有角的尖石子儿,刚刚好不会戳破皮肤。“坐石子地”是为中国学员量身定做的,因为中国人没有跪坐的习惯;日本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年过半百的企业家还是20出头的后生,都要老老实实地跪上半个钟头。之后还要走过一条约500米长的石子道,每一步都踏在尖利的石子堆上。这些痛都是为了让人领悟母亲的分娩之痛,反思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此外,在对中国学员的特供版本中,有一项名为“净身”的项目也被取消了。别想歪了,所谓“净身”,是日本学员的必修课,有两种方式,一是在零下七八摄氏度的早晨,赤身走过室内的冷水瀑布;另一种是前一天在院子里晾一桶水,第二天一早把水面上的浮冰捞去,将0摄氏度的冷水从头浇下。

遇到冬天受训,在雪地上跪坐也是少不了的。

除了肉体痛苦的增加,日本版的感恩训练中还有一项“频死体验”,这个名字让人听得好奇心大起,摩拳擦掌——是像传统的宗教受洗那样用水淹没自己,还是怎么地?不过事实没那么刺激,倒是非常肃穆——在一个叫做清堂的地方,点起蜡烛,追溯自己和祖先的精神联系。

“日本的文化中‘死了才是永恒’,所以他们并不恐惧死亡。”于振忠想起了日本的墓园,“和中国的墓地不同,日本的墓园一个个都很漂亮、温馨,不逊于公园,扫墓的时候,孩子们会在里面捉迷藏,没有阴森之感。”没有对死亡的恐惧也就更容易无谓、甚至有奉献精神吧。

在于振忠这个伦理研究员看来,伦理就是出于道义的行为,不是光说不练。如果说到做到,就一定会有成效。比如日本一家知名企业三幸高科,是制作膨胀螺丝的名企,在金融危机期间一落千丈,三幸的老总给每个员工发了5000日元的遣散费打算关门了。第二天,他怀着留恋和不舍,去公司看最后一眼,却没想到员工自发回来上班,并没有弃公司而去,这样的坚持也让公司起死回生。

同样还有日本本土一家知名的点心屋鼓月,在311日本海啸时被冲了个一干二净,却又在2年的时间里重整旗鼓。这在于振忠看来都是因为他们对社会的感恩得到了汇报。而他们的感恩来源于参加培训、参加晨会、参加分享讨论。

不知道那家走过了石子儿路的内蒙酒店现在经营地怎么样了?

绑定社交网络的新式培训

日本和韩国的培训都讲究培养出幸福的人,但日本要培养的是有感恩精神的幸福人士,而韩国的远程教育企业HUnet是要培养的是有幸福感的成功人士。前者的创始人丸山敏雄曾是为历史和宗教的研究者,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和牢狱的顿悟,著书立说之后已去世多年。而后者的创始人曹永植则是韩国80年代末管理系的高材生,职业经理人。

在他看来,幸福和成功是分不开的,比如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不丹,在他心里就不那么值得羡慕——这个国家缺乏成功,他们的幸福感是片面的、狭隘的。在曹永植的定义里,最典型的幸福的成功人士比尔·盖茨,他的事业改变了世界,富可敌国,又积极地做慈善,赞助教育。曹永植走遍了三四十个国家,正雄心勃勃地希望将自己的远程教育公司开遍全世界。他走出韩国的第一站是中国。

HUnet即Humannet,意为链接大众的网络,提供的课程也分企业和家庭两部分,主要是个人报名、听课;也有不少为企业量身定做的课程。不同的是,HUnet所有的课程都是e-learning(网络课程),这在韩国非常流行,并越来越正规化、已成规模。企业方面,HUnet的王牌课程是mBa课程,从开始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广为认可,在网上读HUnetmBa课程的韩国人已经有了3万多。“考虑到我们韩国总体人口,这个比率是很大的。”曹永植对《世界博览》记者强调道。

一个教人幸福的方法、成功的秘诀的机构,主打课是mBa?而且不是正经八百的商学院mBa,也不是给成功人士准备的emBa,而是为企业员工定做的,没有学历认证的HUnetmBa,花费是商学院mBa课程的1/20,只要每个月在线学习20小时,连续学习5个月,就能结业。这种设计以及HUnet的培训风格要追溯到曹永植本人的奋斗史。

按照曹永植的职业领域和地位,他早已称得上韩国远程教育领域的教育家。不过,这位大叔不仅打扮得非常年青,竟然还带着孩子般的笑容,很容易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像是市场、销售领域的一把好手。1989年,曹永植毕业于韩国首尔大学的经营学系,相当于那个年代中国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毕业生。这个起点,让刚工作的曹永植直接进入了韩国锦湖韩亚集团的战略企划部。

曹永植自称是个工作狂,但他不是一直都有此觉悟。“我读大学的时候不是很用功,刚上班的时候也懒惰得很,直到有一次集团内部的举办了一场首尔大学同学会,我被一位学长的教导震撼了。”这位学长比曹永植高三届,毕业后就在韩亚航空工作,“他告诉我们,无论他前一天因为工作或者喝酒多晚回到家,第二天早上6:30总是准时来到办公室上班。”这对于曹永植来说是一记当头棒喝。

聚会结束后,从第二天,曹永植也每天早上6:30总是准时来到办公室上班,晚上11点才下班。“刚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在办公室泡这么久要干什么。”但他觉得先要让自己坐得住,渐渐地养成了这种作息规律,他也发现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他开始读书,开始给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很快,他有了自己的长期目标——“我要做Ceo”。

在韩国企业要做Ceo,一定要有mBa背景和会计师资格,这种硬件要求让人方向很明确。曹永植开始一边工作,一边读在职研究生,一边考会计师资格。于此同时,他开始将自己视作公司的主人,“工作中的困难让我兴奋,因为这是我的进步和表现的契机。”就这样,曹永植用7年的时间完成了大部分人13年才能实现的升值轨迹。

企业感恩教育培训篇4

关键词:校训校园文化教育理念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45-02

校训,原本是学校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因为既有底蕴又有实效,同时也能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原则与培养目标,体现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与教育理念,体现一个学校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内容。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校园文化对形成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校训为何是校园文化的灵魂?第一,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校训是精神文化凝练的重要表现形式,理所当然应该体现校园文化核心。第二,校训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校训既能用来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校训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于造就和培养人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我校办学历史悠久,集中、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成人高职成立于1956年,具有58年的办学实践经验,在工作中注重形成校本系列思想体系,加强软环境建设,2007年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校训,最终形成了“感恩、收获、自强、作为”的八字校训。它浓缩了我校校园文化内涵。

八个字总体体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感恩、收获、自强体现了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的三个方面。感恩与收获结合体现德性与知性的统一,收获与作为的结合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自强与作为结合体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感恩之心是人类重要情感之一,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人民,具有这样优良的非智力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收获体现为对知识能力的追求,是我们最根本的教学目标;自强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只有磨练得更加坚强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作为体现了知行合一,在知情意统一基础上,具有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才能有所作为,实现了人的发展,这样才是体现了教育目的。

1“感恩”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养成,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更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没有任何借口》[1]中的观点,‘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人都是社会的人,我们何能存在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条件!’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工作和生活,就会促进个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教工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尊重教工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合理性需要,使教工与学生具有归属感。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更加明确了“以成人促成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理念”。由学校党政策划,由学生自己编撰的校刊《菁菁校园》至今已有十年时间,在中职教育迎评工作中汇成《菁菁校园》合订本一册。学生德育工作得到新尝试。

“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社会的关爱,没有他人的照顾,我们何能存在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学校每年结合五、六月份相继而来的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征集优秀作品,刊发在校刊上。或组织感恩母亲节大型亲子活动,让每个孩子在母亲节这一天为母亲做一件好事,写一封感谢母亲的信,感谢母亲给予生命,感谢母亲多年培养所付出的辛劳。感谢教师不倦教诲。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学习,工作才会有动力。常唱那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驴之死”的典故,驴之大惑,驴之愤愤,僧人之叹息:“果真是一头蠢驴!人们跪拜的,是你背上驮的佛像啊。”感谢周围的人给你带来的一切,一个人成长、事业的平台很重要。

“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作为全市人民共同践行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诚信、感恩、奉献、善良、责任……正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普通人内心那份道德坚守,构建起我们大家共同的价值观,构建起沈阳这座城市的价值观。将“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沈阳市民的基本道德准则,融入校风建设中。

2“收获”体现为追求知识与获得能力的统一,这是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的体现

学生的收获在于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教师的收获关键在于处理自我与非我。“认识你自己[2]”这是刻在古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世界性著名箴言,人类从苏格拉底时代开始了反思自己认识能力,才使人类理性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认识自己的重要前提是超越于自我,在超我的视野中认识自己才能避免认识障碍。《教育社会学》[3]讲,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由人组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是进行一切工作的前提。

找到自我,首先,珍惜周围的人提供的平台。我校工作围绕教育教学,招生就业两条轴线进行,感谢组织安排,并珍惜每一次公开课的机会,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一线中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管理的层面上,管理人员开动脑筋科学地制定劳动竞赛方案,在教学中通过评课、公开课及学生测评、管理人员测评等方式,以劳动竞赛方案为客观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客观地,公平、公正、公开地评价每位参与者的绩效成果,通过感恩意识的强化,职工更加爱岗敬业了,通过层层鉴定绩效考核责任书,实现了目标化管理。同时在学生中也涌现出一大批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每年的教师节组织召开学年度开学典礼及表彰大会,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及学生干部,形成了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园文化建设从实施主体划分为学生文化与教师文化的,两者的统一体现在教学活动与校本研修中。为此我们以教学研究为突破口与契机,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我们学校在2013-2014年由学科带头人主持了五项省市部级研究课题,通过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建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实施现代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使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新的飞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教学改革建立了自主学习模式,使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统一效果。

3“自强”是华夏子孙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学校生存发展的源动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中的这句名言,在书法家的作品中,在毕业生的赠言簿上,在普通家庭的客厅书房,在无数办公室的醒目处,这句名言总是以极高的频率出现。“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坎中。尽管我们学校办学的历史悠久,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多种原因也存在着办学硬件不足。自强自立,让我们这样的一所学校,不等,不靠,不要。学校采取联合办学,我方出场,对方出资金,通过修旧利废,借鸡生蛋的办法,修缮闲置房舍解决学生住校问题。大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也正是这种精神,在学校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师资紧缺。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或学校内部自我培训等方式解决师资不足问题。教职工队伍的培训和管理,设立教师岗位培训和管理制度。引入核心价值观: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引导教师积极开发新的学科领域,学校专兼职教师积极承担教学任务,解决高薪外聘的师资状况。

2013年初随着办学出资单位资源重组,我校培训任务加大,培训目标要求标准化、系列化、高端商务化。在困难面前,教职工思想意识、角色转变快,很快适应了主体工作的开展。屡次获得沈阳市“华晨杯”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我们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源动力。

4“作为”是人的知行合一的过程,也是人的自我实现与奉献社会的统一,是教育理念的物化

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教育社会学认为,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要学会关心人,学会与人相处,融入社会中,又要回报社会。知识改变命运,技术成就未来。

有了感恩的源动力才会有收获。我校一中职毕业生求职,曲折之后偶然中得到了一人事部门的回复,“虽然你仅仅是一个中专生,但你有锲而不舍,勇于探索、进取的精神和才气,你让我想起了那些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庄稼。只要是成粒的,都是拼了命地吸收阳光、水分和肥料才长成了,吃起来特别地清香。我坚信在一所很普通的学校出来的人也不会比那些名校学生差。许多年前的我谋职,就像现在的你,老板没有嫌我学历低录用了我,而我带着感恩的心努力工作,并把这种感恩传递下去”。他被破格录用了,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企业中层干部。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公司首席技能带头人、省级数控大师工作室领创者王巍也是我们校优秀毕业生的代表。

我校能够在蓬勃发展的大潮中生存发展,源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于我们确立并坚持的办学理念。

5结语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它充分体现着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应通过理念的创新、育人目标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促进学校不断的向前发展,通过学校的发展与教师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校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在实现学校发展的大目标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自强不息,弘扬校园文化之魂,同舟共济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春天里,再创职教辉煌!

参考文献

[1]瑞芬博瑞.没有任何借口[m].任月园,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企业感恩教育培训篇5

关键词:工会组织;培育;感恩文化;作用

感恩是一切美德的源泉,如果一个人没有感恩的心,那么他的人格是不完美的,是有缺陷的。是无法贡献社会的。只有懂得感恩,才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工会组织对职工宣教爱自己的同时爱他人、爱企业、爱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工会组织主要任务是推动企业时代文化文明的发展进程,做到与时俱进,把企业文化文明发展看作一项思想的建筑工程来发展,要通过显有成效的思想教育方案,提高职工接纳新鲜事物、接受新观点的热情,保证企业职工站在具有高层次的角度上来认识认知这时代的变迁,进而引导职工发挥主动性,自觉地发展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在工会组织的带领下职工应该对企业心存感恩之情,企业通过工会组织培育感恩文化,让员工与员工、与企业、与社会之间心存感恩之心,从而构建一个道德素质高尚的社会,使企业团队在感恩心的感染下工作、学习、生活、进步,从而增强企业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力,打造一个坚强而又有实力的企业团体。积极鼓励工会组织行政功能使命感,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发扬企业文化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劳动在企业中协作力量、增强企业凝聚力量,发挥着很重要的时代意义。

1发挥工会组织的行政优势作用,不断深化感恩文化

1.1以企业为平台弘扬感恩文化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扩大生产发展,通过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为国家贡献。企业的谋求发展不单单依靠企业有效经营运行的机制、运营管理、企业的精湛技术和雄厚的资金,还要依靠一种文化来引领职工的思想,来指导职工的个人行为。企业文化的主要目标就是用一种意识、一种理念来规范职工的发展。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企业,那也是一个没有前途、没有发展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也无法在市场经济下发展,更无法贡献社会。先进的企业文化,统领着企业的思想灵魂,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企业发展的内部动力,为企业提供了精神和智力支持,注入勃勃生机,增添发展动力,有先进文化做企业的后盾力量,才能激发出更先进的创造力,才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力量。以感恩文化为思想灵魂的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文化的精髓上进一步颂扬,也是促进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健康、快速发展的文化。工会组织代表企业中的员工的意愿和心声,积极投入感恩文化的组织活动,能够深化员工精神领域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时代思想意义。

1.2以职工为主传扬感恩文化

工会组织要积极开展感恩文化教育,把感恩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塑造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指导职工从感恩企业深入到感恩社会、人民和祖国。以感恩理想为中心,用现代科学持续发展观来武装职工,帮助职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把国家团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道德意念,理顺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增进职工职业道德,把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等道德理念浇灌在职工的价值观念里。大力开展对职工的业务知识的培训,积极鼓励职工自学成才。重视企业发展动态教育方向。让每位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运用到企业发展。加强职工个人教育。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教育,促进职工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增强员工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积极投入到发展企业,要不断地激励职工感恩企业,企业为职工铺就了工作轨道,引导并带领职工不断取得自身的提高和进步,为职工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没有企业的蒸蒸日上的发展壮大,没有实现自我的空间,职工就很难生存发展,更谈不上发展感恩文化,感恩工会积极引导职工感恩企业,时刻把职工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发展奉献力量,为企业发展增添正能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1.3以民主为主交流感恩文化

工会组织要以职工的利益为主,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时刻尊重职工的民利,积极参与调节劳动和社会利益劳动关系,做到真正解决职工的切身实际的利益,保障广大职工的利益,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工会组织要不断创造机会,建造企业浓厚的民主环境,发动职工参与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来,提高职工劳动热情,体现职工当家做主的权利,让职工参与企业的经营规划和管理,让广大职工能够掌握企业发展动态。有利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企业民主健康发展,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工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工会组织也要积极与职工交流,建立一个诚实信任交流平台,走进职工的生活中,聆听职工的内心真实想法和心声,掌握职工的真实与实际的意愿,真正关切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工会组织始终围绕着感恩文化活动,把活动贯穿在发展企业与贡献国家、奉献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让职工在感恩文化的熏陶下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

1.4以社会效应为主深入感恩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工会组织发挥作用,需要工会组织活动的开展。将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引入到企业先进文化中来,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为主导,统一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的思想意识,规范准则,让感恩文化活动作为企业精神文化升华的主要体现,能够增进员工与企业的之间情感交流,创建企业人文文化、增添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综合管理的能力。企业工会大力开展感恩文化活动,传扬美德,提高职工职业道德素质,提高职工道德水准,提升企业道德建设,打造人文科学的企业氛围。

2工会组织传承感恩文化的举措

2.1培养感恩理念

感恩是工会组织倡导的文化理念,培育感恩文化的高尚情操,企业通过培育感恩文化,让人们之间相互生存感恩,创造感恩的社会关系,使心怀感恩的企业职工能够在一起愉快地工作,感恩生命中每一个人,增进企业的力量,从而营造一种祥和的人与人、企与人之际关系,逐步推进感恩文化不断地深入人心,深入社会各个基层,进一步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2开展感恩活动

作为企业职工来讲,应具备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企业、感恩父母、感恩职工、感恩同事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感恩是中国民族传统美德。工会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母亲节举行感恩母亲的活动、南方灾难举行募捐活动、扶贫济困感恩人民、抗震救灾、救助孤寡老人感恩社会等。积极弘扬感恩文化,教育职工有感恩心怀,贡献于企业和社会。职工要对企业感恩,为职工提高自我发展的领域。企业要对职工感恩,职工含辛茹苦的劳动为企业造价值,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市场改革开放时期,企业快速发展,迅速壮大,企业发展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社会的发展反哺于企业。感恩文化活动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2.3创建感恩环境

工会组织举行感恩联欢晚会、感恩事迹的表演、感恩故事说、感恩图片宣传等形式,创建感恩环境氛围。工会干部也要承担具有感恩行为责任,对职工工作要求和困难要积极地给予解决和帮助,相互信任、包容、理解、帮助的感恩活动,让感恩发自内心,自然流露,才是真正的领会感恩,只有真正领会感恩,才能心怀感恩,才能传扬感恩文化。

3结语

通过工会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增强干部与职工感恩情怀、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凝聚力、共同谋发展,推动企业稳定、和谐、健康。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把职工感恩活动与企业思想文化道德结合起来,努力打造高品质、高素质的团队。引导职工树立感恩的理念,培养职工优良工作作风,以心怀感恩的心和精湛的技术奉献企业,企业工会组织踊跃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中主体作用,培养职工的职业道德,奉献企业,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1]孙晓景.浅谈感恩文化培育在提升职工文明素质中的作用[a].决策论坛――如何制定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J].2015,08(21).

[2]尚喜莲.工会组织在培育感恩文化中的作用[J].当代矿工,2012,1(22).

企业感恩教育培训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养成教育实践

如何发展中职教育,提高中职教育质量?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每个中职教育者一直思考、一直探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加强中职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是破解这个难题的有效途径。

一、中职养成教育的提出

单就养成教育而言,人们并不陌生。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①的思想。蒙以养正是指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养训作为儿童道德习惯形成的主要措施。新中国成立以来,养成教育的研究肇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国内最早的养成教育文献出现于1988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3年前后,养成教育研究的成果大量涌现。进入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二月份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更要注重“养成教育”。对于既有别于中小学的义务教育,也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中职教育,是不是需要和加强养成教育,笔者经过多年的中职教育实践,回答是肯定的。肯定的理由有三,即生源的现状、教育的现实和职校的功能,决定了养成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生源的现状亟需养成教育

从多年的中职教育实践中,笔者深刻地感受到,中职生源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是特在出身。90年代以来入学的中职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宠爱有加,在蜜罐里长大。二是特在来源。中职生大多都来自初中,又往往是高中考不上、就业又年小的学习差生。三是特在流向。中职教育就是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就要成为社会上的一员,走上专业岗位。如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

基于上述情况,在中职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令人堪忧。归纳起来,有这么四个方面:

1.自卑感强。由于受普高热的影响,很多中职生认为只有升入普通高中,才是优秀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是“末等公民”。为此,他们总认为自己能力低,前途渺茫,低人一等,具有较强的自卑感,意志消沉。

2.文化底子薄。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基础,加上学习习惯差,因此,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另外,由于长期养成的习惯,他们进入中职阶段学习后,不会学习、不爱学习的陋习很难改掉,因此,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全新的专业技能课,学习兴趣也不够浓。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沉沦情绪,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麻木状态;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涣散;有的缺课、逃课,对课程学习缺乏热情;上课看闲书,说闲话,玩手机短信,课后玩电脑游戏等,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3.自律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当代中职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又处在一个身心、思维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如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宿舍卫生差,就寝时间随意性强;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某些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

4.创业精神弱。现在的中职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的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做事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劳动技能训练怕苦、怕累。

2006年10月起,学院多次到北京、上海、苏州、杭州、沈阳、大连等与我院合作的近20家用工企业,对我院近三年1560余名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调查显示,企业人士认为“适应性差”及“能力不足”是困扰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企业对学生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中,首先是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其次是毕业生的“适应性与综合能力”,第三为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根据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我们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结果显示,毕业生对自己“适应性”(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竞争环境)的不自信率为49.23%。一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习惯于班主任老师、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及舍务老师的管理和帮助,大到在实习厂上机台实习、小到在学生宿舍铺床叠被洗衣服,都要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到了工厂后在工作中遇到了技术问题不知如何处理,出废品、延工期的事在个别毕业生中时有发生。毕业生对自己“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包括:独立生活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的不自信率为41.42%。

我们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习惯于企业宿舍、食堂的生活方式,到厂外合租房、饭店包伙,有的人月生活平均花费近900元,这对于每月只有千余元工资的刚出校门的学生来说是不堪重负,到头来还要向家长伸手要钱。毕业生对“品德”的关注程度为14.50%,品德成为毕业生忽视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自律能力差。上班迟到、早退、说脏话是家常便饭,不服从管理的事时有发生;自身形象差。仪表不规范、行为不拘小节、语言不规范、不文明;沟通交往能力差。人际交往方式处于自我发现和模仿阶段。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中职教育带来了难度,向中职德育提出了挑战。单靠课程上的灌输,教学上的理论引导是不行的,这就亟需全天候、全方位的养成教育。

(二)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缺失亟需养成教育

中职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四种情况:(1)家长忙于生计或赚钱,无暇教育。给钱、给物,就是不给时间。(2)部分家长素质低,不会教育。以管代教,以罚代教,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缺乏心灵沟通;或自身有不良习惯,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影响。(3)多辈参与,削弱教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齐上阵,宠爱有加,娇惯成习,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从小养成任性、贪欲、自私等坏习惯。(4)家长夫妻离异,缺乏教育。离异双方不管孩子,致使孩子放任自流,经常逃课,甚至流落于街头,或沉溺于网吧。

二是学校教育缺失。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初中,而初中又忙于应试教育,抓学习成绩,抓高中升学率,整个学校笼罩在紧张激烈的学习竞争的氛围中,一些应该开设的课程被删掉了,或削减了;一些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也缩水了。具体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对成绩差的学生不闻不问,还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使他们失去了进取心,很少考虑自身的前途,自暴自弃,甘愿落后。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自身缺乏修养,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挖苦、讽刺,甚至变相体罚,因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是社会教育缺失。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新旧思想碰撞,中外习惯的交融,社会上还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正在成长着的青少年。尤其是一些意志力薄弱的中职生,导致其缺乏理想,只讲实惠不思奉献,集体主义精神减弱,社会责任感淡漠。

四是自身修养缺失。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受其认知及心理支配,这是不良行为形成的内部诱因。行为不良学生经常会觉得家长、老师不理解他们,较多地受到指责、批评,对老师的教育容易出现怀疑、刻意回避、反感甚至在行为上背离,形成逆反、疑惧心理。受这样心理支配,行为不良学生往往不能认识正确的自我,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使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尖锐地对立起来,往往容易出现各种不良行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形成中职学生诸多问题的根源是复杂的,久远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进行引导、熏陶、塑造。养成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三)深化中职院校教育改革亟需养成教育

国家人社部在2010年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快培养一流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一流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构件,包含着优秀的思想素质、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行为习惯、精良的职业技能。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养成教育。

一是良好的职业技术行为习惯需要“养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说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这一思想来看职业教育,那么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养成良好的职业技术行为习惯。“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古人认为“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人的生存能力是自然形成的,职业技术能力的获得则是要经过后天努力的。

职业技术行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行为、语言、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形成职业技术行为习惯。中级职业技术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它独自的运转规律。所谓“歌不离口”、“拳不离手”、“门里出身,不会也懂三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需要养成教育理念来优化。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内在动力。理念者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我们知道,中职教育的定位就是培养中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第一线的操作技术人员。中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必须充分反映时代要求、教育对象特点和中职教育规律。这种人才的职业技术行为习惯的形成,不可能没有一个过程,与中级技术技能相适应的其他职业能力,如职业心理、职业道德,乃至思维方式等,也都需要在时间的演进中,由无到有,由一般向高层次滋长。所以,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实际是本来就贯穿着“养成”教育的事实。我们现在就是要把这种实践理论化,使之上升到教育理念的层次,从而使这种教育理念能更自觉地灌注在中职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整个过程之中。养成教育是中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尽力使这一必由之路更顺畅,更宽敞。

三是激活中职教育全过程的内动力需要养成教育。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人的技能可分两类,即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智力技能的形成是由外部物质运动向内部心理活动转化的结果。运动技能是智力技能的最初根据,也是智力活动的表现,技能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熟练,也叫技巧。加里培林的实验说明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是以运动技能熟练为基础的,而运动技能的熟练则是要靠养成来实现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意味着人们将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认识教育现象,以新的范型重新把握和建构教育体系,以新的方式重新组织和拓展教育活动”。贯彻养成教育的理念,就是要以追求职业技术能力的高质量为根本宗旨,从学制的时间设置、学生的招收条件,到课程体系的安排、课堂教学的理念、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协调,及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等,都应围绕中级职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技能的养成进行,本质上则是更系统科学的配置、利用和开发培养中职人才所需的一切资源。

可以看出,正是养成教育理念能使中职教育全方位的充满内在动力,使中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形成或成长的脉络更加清晰。贯彻养成教育的理念,则能恰切的引领中职人才成长的一切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既有利于系统考虑保证中职生源的实用的文化理论知识和适于技术岗位的专业技术实践的科学配置,又有利于全程化、全方位的系统控制中职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质量,使之都为中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职业技术行为习惯的养成服务。也即用系统的“养成教育”,为达到养成效果提供条件,从而使实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优化,有了明确的思想指导和努力方向。职业技能具有养成性特点,决定了中职教育需要把养成教育理念作为一切活动的理论基础。中职教育以养成教育理念作为理论基础,则能有意识的强调技术技能养成的过程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亦即在各个环节都体现养成教育理念,从而使学生在学校里就实现“门里出身,不会也懂三分”的养成效果成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归宿。所以说,养成教育理念是体现中职教育特色的教育理念。

二、中职养成教育的实践

根据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针对中职生源的特点,遵循学生成才的规律,我们从2007年,就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取四种方式,即教育养成、训练养成、活动养成和文化养成,使养成教育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和管理的始终。

一是坚持教育养成。学校于2007年4月专门设定一个校区,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在全省率先创建了能力拓展及行为养成教育基地,设有“三区九室一厅一园”。“三区九室”,即“企业实景感受区”,包括模拟倒班素质提升训练室、企业招聘模拟室;“企业养成示范区”,包括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多媒体放映室、就业生活能力自理厨卫室、不良行为训导室;“岗位素养实训区”,包括员工内务规范训练室、企业岗位操作规范训练室、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训练室、计算机及动漫网络素材收集训练室、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训练室、计算机及动漫网络素材收集训练室;“一厅”即坐立行走训练厅;“一园”即农艺认知与吃苦耐劳能力训练园。设施齐全,设备精良,自主开发了10余个能力拓展训练项目,充分保证行为养成与能力拓展训练的有效实施。

设立了全省中职学校唯一的能力拓展及行为养成部,专门负责行为养成与企业员工素质对接训练工作。按照入学、在校、就业三个阶段,进行准员工角色转换、员工作业习惯形成、职业能力素养提升三个模块教学、训练,通过训练中培养、管理中巩固、习惯中养成、实践中提升的教育手段,即养成了学生明事理、懂规矩、讲礼仪、会生活的行为习惯,也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应对挫折、适应岗位的职业能力。围绕德育培养目标,学校实施了“行为养成”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学生的职业养成训练,充实完善员工规范、心理健康、生活指导、团队协作、就业指导、军训体能等教学内容。开发了《现代礼仪实训教程》、《就业指导》、《体能训练》等校本教材。开展各种评比、竞赛活动,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为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开展纪律、内务等行为规范教育;开设生活指导课,进行买菜、做饭等生活常识训练;开设礼仪规范课,进行行走坐卧礼仪训练,使学生知廉耻、懂礼貌、讲文明、合规范。

二是坚持训练养成。加强职业指导,注重心理培育。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加强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就业创业教育。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特点,有侧重地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入学新生进行自信心教育。学校开展校情校纪教育,开设心理健康、生活指导、礼仪礼貌课;安排团队协作游戏、能力拓展训练,让学生谈体会、谈感受,相互交流,分享收获;学校以激励为主,对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进行表彰,让每个学生的才华能力都有机会得到展示褒奖,增强了新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对在校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学校开展核心技能养成训练,开设心理疏导课,将意志品质融入到技能训练和行为规范中;安排体能训练、生活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增长技能的同时,增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对就业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学校邀请辽阳市人社局法制科专家举行就业指导培训,讲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规和有关政策,增强法治意识,维护自己权益;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生活指导、法制教育课;安排模拟面试、就业创业典型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树立扎根基础,立足岗位,技能成才观念,脚踏实地的追求自身价值。

三是坚持活动养成。规范行为,注重感恩教育。学校开展“六个一”感恩教育活动,即:为父母做一顿饭,“体验”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在班级做一天班主任,“体验”教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替同学值日一天,“体验”同学对我们的帮助之恩;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体验”同学对我们的帮助之恩;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体验”社会对我们的关爱之恩;参加一日军营活动,“体验”军队对我们的保卫之恩;每周参加一次升旗仪式,“体验”我们对祖国的尊崇之恩。

保障安全,注重法制教育。学校聘请了校外法制副校长、法律专家、管区干警来校讲授《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制课,采取以案说法、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形式,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学校制定了自然灾害、消防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各项预案演练和防火、防电、防盗、防水、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实践体验,注重社会教育。学校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在校外建立了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在校园网、校刊上开辟了德育阵地,利用“五·四”,“一二·九”等纪念日,组织学生参观雷锋纪念馆、开展“军营一日”、“社区一天”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外德育基地的作用。

四是坚持文化养成。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塑造行为养成教育品牌,制定并实施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逐步强化知礼仪、懂感恩、会协作、强技能的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形成了“厚德强技,开拓创新”的校风,“敬业笃学,为人师表”的教风,“既学技术,更学做人”的学风。

弘扬校园制度文化。学校制定完善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寝室评比制度》、《学生礼仪规范三十条》等制度,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制定了“青春风采”系列活动等方案,利用校园网、校刊、广播、宣传栏等舆论工具及班团活动等形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积极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蚀和影响,营造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

弘扬校园品牌文化。学校把“养成教育”作为品牌,融入到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升旗仪式中,校长讲话、学生国旗下献词;学校自编的《纪律歌》、《就业歌》、《敬业歌》、《荣耻歌》作为全校学生必会歌曲,在校园中广为传唱;手语舞《感恩的心》作为课间操的一项内容,每天必做。学校将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文明已成习惯,文明习惯已成为自然。

弘扬校园企业文化。学校把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交流融合。以“中集焊工班”、“忠旺数控班”、“凯达汽修班”、“博大药品班”、“瓦轴车工班”等冠名班为载体,引入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每个冠名班的教室布置都体现企业文化特点。学校走廊显著位置悬挂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图像。学校实习场设备摆放、规章制度、安全警示标识、操作区域划分等都按照企业真实场景布置,处处渗透着企业文化。学生在这种企业文化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准员工”意识,行为更加符合企业要求。

弘扬校园活动文化。学校着力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各项活动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技能比赛、文体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每周一举行全校师生参加的升旗仪式,激发师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学校组织参加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奥运火炬传递、节能宣传周、辽阳电视台《周末赛场·温暖之旅》等大型公益活动,学生纪律严谨、作风过硬、乐观向上,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每年定期举办特色鲜明的“青春风采”系列大型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涉及红歌唱祖国、书法、绘画、摄影、礼仪、法律、诗歌、手工制作、技能展示等方面,学生多才多艺,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开展“文明班级”、“文明标兵”、“内务标兵”评比,以评促建,在校园内树立典型,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学校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提高自主自律意识,培养自立自强能力;以校园活动强化激励机制,以“手工竞赛”、校园情景剧比赛、演讲比赛、英语竞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发挥社团、第二课堂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学知识、学技能的兴趣,形成德技并重、人人成才的良好氛围。在省教育厅举办的比赛中获得校园情景剧一等奖、“知行统一“小论文演讲一等奖。

弘扬校园形象文化。学校注重形象建设,用标识、校服凝聚全校师生志向,激发学生热爱学校、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学校注重外部形象的展示,知名度的提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注重对外的宣传交流。在设计的宣传栏、简介栏、指示牌、校门、警示牌、路灯、走廊展板等都标有学校的LoGo,处处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品牌特色,学校的LoGo设计以人格塑造为核心,以打造金边蓝领为目标,寓意学校的行为养成、技能养成办学特色;校服的设计与LoGo相辉映,以蓝黄为主色调,既体现塑造金边蓝领的校园文化主旋律,又满足青年学生青春唯美的审美意识,是辽阳地区最富有文化内涵、最具特色的标志性校服。学校文化设施功能齐全、安全有序,做到室外绿化、室内美化、环境净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校园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素养品味。

学校以文化引力激发育人张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连续十年犯罪率为零。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德育培养实验基地”、辽宁省“文明学校”、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三、养成教育效果显著

实行养成教育以来,无论是学校建设,还是学生培养质量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从学校建设层面上讲,主要实现了三个创新:即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养成教育的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积极探索并推行“车间·课堂·营房”三位一体工学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做三年学徒、学三年技术、当三年兵”,形成了校内、校外全方位、全时空育人氛围。创新了教学模式。遵循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的技能养成,学校按照企业真实场景、设备组织教学,实施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岗前实习、顶岗实习“四阶递进”技能训练法。教学重心由单一课堂教变为深入实践学,由教师教变为学生学,由学生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在参与完整工作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创新了课程体系,即学校以养成教育为依据,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养成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知识·技能·素养”合一的课程体系。围绕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行业职业标准,全力推进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丰富德育课内容,调整基础课内容,整合专业课内容,开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教学内容,体现“既学技术、更学做人”为办学理念,走“高端引领、内涵发展”的道路,形成了独特的养成教育办学特色。

从学生层面上讲,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变化。通过养成教育,学生在环境中熏陶,在活动中感受,在实践中体会,思想面貌、精神状态和行为规范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表现在四个增强,即自信心、上进心增强了,自律性、约束力增强了,文明意识、礼貌行为增强了,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增强了。2008年9月,学院对部分学生进行了综合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如自我理财能力,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学生平均支出由原来的每月456元下降到现在的每月238元,月支出减少近一倍;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学生在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这三项主要品质的总分上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学生待人处事大方得体,遇事冷静善于思考,知感恩、讲回报。家长满意的说:孩子回家后能给父母做饭了,知道感恩了!社区干部回馈道:见到邻居能礼貌的问好了!来过辽阳技师学院的各级领导和客人说:这所学校的学生文明礼貌素质还真行!二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变化。通过养成教育,在学院探索和实行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培养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体现在有了三个明确,即明确了学习目的、明确了专业方向,明确了奋斗目标。出现了三少三多的可喜局面,即无故旷课、不认真听课的人少了,积极上课认真听讲的人多了;应付上课、不按时交作业的人少了,自觉学习、主动钻研问题的人多了;专业思想薄弱、漠视技能的人少了,踊跃实践、刻苦提升技能的人多了;怯于参赛、满足现状的人少了,勇于竞争、敢于夺冠的人多了。学生踊跃参加养成教育中开展的“蓝领工程”、“造星活动”,学技术,练技能,蔚然成风;虚心请教,刻苦钻研,成为时尚。很多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市以上举行的各种技能大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全市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中,我院选手几乎囊括参赛专业的前三名,连续五年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6项个人奖。其中,2010年,我校学生赵宏伟代表辽宁省参加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全国车工专业第一名。三是学生的进取精神有了明显变化。通过养成教育,经过准军事化锻炼,艰苦环境的磨砺,学生勇于吃苦的艰苦奋斗精神、乐于助人的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明显增强。辽阳永佳液压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为一汽配套生产的企业。该企业领导说,辽阳技师学院的学生综合素质好,有思想、守纪律、能吃苦、善钻研、技术掌握得快,厂里的各项活动都能积极参加,集体荣誉感强、团结协作,极富年轻人的活力。该企业每年都从我院毕业生中招聘数十人,现在该企业80%的工人是我院毕业生。我院数控专业、焊接专业26名学生成功就业于沈阳联东模板有限公司,公司领导称赞说辽阳技师学院的学生,有礼貌,组织纪律性强,吃苦耐劳,善于团结协作,将来一定能成为企业不可小视的技术骨干,并表达了愿意与我院长期合作的意愿。04级药品经营班学生王莹,在药店实习时不怕苦、不怕累,早来晚走,勤学好问,很快掌握了药品销售的各个环节与技巧。2008年她创建辽阳市天一大药房,而且销售经营业绩具佳,表现出极强创业能力。

实践证明:要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就要加强养成教育。实施“车间·课堂·营房”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中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近三年来,学校被教育部、人社部授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被国家关工委授予“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学校”。我校学生在省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得各种奖项49项。

[注释]

①出处《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释义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何克奎;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探析[J];广西教育;2011年24期;

[2]彭远威;陈侃贞;基于网络的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评价研究[J];职教论坛;2009年08期

企业感恩教育培训篇7

中职德育项目教学体验感悟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但培养过程中中职教育遇到的主要难题之一是学生思想素质教育难以深入,面对思想道德素养较低的中职学生,德育工作如何发挥实效以成为职业教育探索的课题。mS学校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做中学、学中做;活动中感悟真情,活动中展现自我,陶冶情操,锻炼沟通,提升自信。学校通过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教学,把道德教育融入项目中,让师生共同体验体会,感受感悟,潜移默化,滋润心灵。下面就以其中6个项目为例,进行mS学校德育项目教学的探索。

一、遵章守纪、净化心灵(法制项目)

沈阳市第一开守所的法制教育课堂是学校的德育基地,这样的基地学校有多个。铁窗、高墙、重刑犯,这些陌生的词汇在看守所内成为亲历,如同不言的洪钟震撼着、警醒着学生们的心灵。穿过层层高耸的大铁门,警示与启迪贯穿始终。零距离接触,零距离感受,看守所里的所见所闻,活生生的前车之鉴,使学生们深受触动:“年纪比我还小,却在铁窗下过着没有自由的生活,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幸福。”“一墙之隔,两个世界。失去自由,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是他们的肺腑之言。

二、品行高雅、至善至美(美育项目)

难以想象,一个不懂得美、不会欣赏美的人,会有高雅文明的品行,会在身边人需要时伸出援助的手,会用善良的心关注弱势群体,关爱幼小,关照老人。

为使学生懂得美的真谛,在美育教育课堂上,当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观看视频时,他们也从内心感到当众骂街、打架是丢人的;身着校服喝酒、吸烟是不雅的;纹身是恐怖的。而这些,却又是他们曾经羡慕过的、兴奋过的、尝试过的,甚至是盲目去追逐过的。

讨论中,学生明白了美丽有很多种,他可以长相普通,但他应该温柔、善良,彬彬有礼的;他可以平凡朴素,但他应该大方、热情、率真,学识渊博。这些内在的,心灵上和精神上的东西,让人有了非凡的魔力,把人们长久的吸引在他们的身边。学生们真正明白了一个人真正的美,不在于单纯的容貌或者装扮上,更在于精神气质上的美,一个人要美得有内涵,美得长久,才是真正的美。

三、勤学苦练、岗位建功(职业道德项目)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企业老总走进职业道德项目的课堂:“现在的操作不需要太多的技术,但看似简单的动作,能持久地做好,才是真的不简单。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员工。”

优秀毕业生走进课堂,他们用自己走过的路,向在校生证实这样一个道理:在校多学一个本领,未来就多一条出路!国赛小队的学生走进课堂展示他们训练的成果,奖牌背后,是一次次技能上精益求精、争分夺秒的磨练;是一种集体的荣耀和团队的合作。国旗班的学生走进课堂,他们分享时间观念、毅力、信心和责任感的意义。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们明白了,只有今天的勤学苦练,才有明天的岗位建功。

四、热爱生活、自主自立(生活体验项目)

自立是帮助他人的基础,经历了才知道珍惜。90后的学生,从小缺少历练与磨难,缺乏独立生活的自主能力。他们不懂珍惜,不晓得奋斗,不知道感恩,不懂得如何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偶尔的一次生活体验,他们会觉得新鲜。家政实训室的成立,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它是我校德育实训基地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学生生活技能训练的一个主要场所。

学生们在这里学习做饭、炒菜、洗衣服、种地等实际生活技能,学习和课本内容完全不同的知识。一次次的家政体验中,他们体会到了父母养育的艰辛;一天天的宿舍清扫评比中,他们读懂了保洁阿姨的辛劳;无数次的弯腰锄地中,他们明白了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正含义。动手做过,方知感恩;亲身实践,才有感悟。

五、感恩父母、回报社会(感恩体验项目)

雷锋精神,精髓在感恩。对党和人民充满感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才使他有了诸多感人义举,才有了光彩夺目的永恒事迹;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彰显高贵的人性品格;雷锋精神,传承在感恩,大力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重要的是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和感恩实践,把学雷锋活动转换为日常工作生活的点滴感恩之举。

感恩课是学校每届学生必上的人生洗礼课。对教师、家长,对学生心灵的震撼都是极其强烈的。每次上完这一课,很多学生都久久无言,泪流满面。在他们模糊的泪眼中,看到了痛悔和负疚。孩子需要教育,需要这样的课程培育,孩子需要懂得感恩和责任。

六、团队合作、挑战自我(拓展体验项目)

拓展体验项目给了学生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受。懂得了什么是团队,什么是沟通,什么是协作,什么是换位思考。CS野外训练中队友的帮助,团队的精诚合作;跨越断桥时簌簌发抖的双腿,行进在8米高空的勇气;走数字猜地雷时紧张的思考,惊险的瞬间;毕业墙中用身体搭梯、努力坚持时的砰砰心跳;胜利时激动的拥抱,失败后的互相安慰,困难时的热情鼓励。

企业感恩教育培训篇8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教学模式;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5)23-0137-02

今年暑假,笔者有幸参加了赴英国伯恩茅斯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短期学习和培训。通过对伯恩茅斯大学最负盛名之一的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实地考察,深刻感受到,伯恩茅斯大学虽然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但它的教学理念在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性。伯恩茅斯大学能成为英国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大学之一,有些地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与企业联系紧密

伯恩茅斯大学的师资队伍非常强大,其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团队中,不仅有着英国著名专家学者,能够站在本领域的研究前沿,为企业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指导,为行业制定相关的标准,而且还有著名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担任某些课程的主讲教师。这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十分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由于教师团队与企业联系紧密,教师能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非常新颖,富有创造性,学生也切实能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创新课程设置,凸显职业性

伯恩茅斯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对学生的实用技能的培养的理念。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更多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就业所需,而且各专业课程均由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参与设计,以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大学的课程设置以职业为中心,富有创意。该大学曾赢得英国高等教育“女王年度奖”,此奖项由英国政府颁发用以表彰在教学方面具有开创性的高等学府。酒店管理专业也是如此,不仅课程设置上,开设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而且将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课程直接纳入课程体系中来。学生在学校学完课程后,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国家认可的从业或者职业资格证。比如,英国法律规定,餐饮业从业者,必须通过全国考试,取得食品安全等级证书。而该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并考试合格,就可以直接获得该证书,为今后从业提供便利条件。酒店管理专业的品酒课也是如此,教师将英国葡萄酒与烈酒教育基金协会的品酒师培训课程(wSet)引入课程体系中来,学生通过考试就可以直接获得国际认可的wSet证书。

3开展实训课,强调职业技能

伯恩茅斯大学虽然不是职业院校,但它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注意凸显职业性。酒店管理专业非常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掌握,因此它也开展实训课程。而我国的本科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大多是以理论课为主,即使有实训课,开展的程度也十分有限。很多情况下,学生直到大四到企业实习时,才开始真正地接触到实际中的酒店行业。由于对酒店行业不了解,所以很多学生最初到酒店实习时,并不能一开始就在管理岗位实习,而是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如端盘子、打扫房间等。很多学生心理落差大,实习效果不理想。也有很多学生在实习过后,甚至选择放弃从事酒店行业。而伯恩茅斯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就可以在酒店,走上中高级管理岗位,这跟它在校内外的有效的实训是分不开的。它的实训条件过硬。首先,有专门的实训教师,都来自企业,甚至有的教师曾经担任过大酒店的总经理,他们有着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实训的设施十分完备,能够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学生能在校内对酒店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进行有效的训练。比如,校园内的theRetreat餐厅,是酒店专业学生校内实训场所,由于这家餐厅也对校内师生营业,它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场所。餐厅从食材采购、食品烹调、摆台、提供餐饮服务等,都请专人负责,并且在学生实训时,这些工作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学生在这个“餐厅”直接面对客人,通过校内真实场所,学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训结束,分组进行项目设计,例如,让学生根据所学制定一份“开餐厅”的策划书,学生要从餐厅的选址、市场分析、菜单设计、价格定位等各方面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将所学知识融合并运用,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了如何同他人沟通与合作、如何做正确的决策,培养了作为一个管理者和领导者的素质。在实训课上,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专业技能,三年级学习管理技能,到大四在企业实习时,已经能够达到走上管理岗位的要求了。

4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实用性、可操作性,在教学方面与我国传统理论教学存在不同。我们知道,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却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这与当今社会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等素质教育不能同步,因而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英国的课堂,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教师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去批判式的思考,让学生学会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是机械记忆课本上死的知识。学生学习没有指定统一课本,教师不是把现成知识技能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提供核心参考书及一系列相关书籍,并布置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运用。学习的重点由结果学习转移到过程学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不是最后课程结束的一个分数,而是通过课后的任务、小组活动、课堂成果展示等各项活动来给学生以评价。虽然也给评分,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每一项任务后老师给的评价。学生通过老师写的评语,知道自己在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进一步的改进。这种评价方式,远比一个钩、一个叉的评判要有效得多。

5对职业院校的启示

虽然,伯恩茅斯大学并不是一所职业院校,但是它很多经验和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1)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加强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必需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将职业资格考试引入学校课程学习中来,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经过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使学生接受实际工作的锻炼,了解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增加学生就业机会。2)学校应注重产学研结合,各专业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生产、科研工作,提高对于本专业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企业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工作,扩大学校在行业中的影响。3)加强校内实训课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实训课程中,教师应根据未来岗位的工作特点及岗位职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强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体现职业院校的教育特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多请行业专家直接为学生上课,或者校企联合共同组织校内外实训,为实训创建真实的生产、服务与管理等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提高教学效果。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企交流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4)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真正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来自瑞士的创新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27.

[2]胡晓玲,黄颖,肖志雄.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C].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2013.

企业感恩教育培训篇9

为了使新员工尽快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和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公司对我们进行为期3天的岗前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包括企业文化、新进员工的角色定位、职业素养、自我管理、企业归宿感和责任胜于能力的培训,培训虽然短暂,但是意义非常重大,给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能够傲立商海的根本所在。它的实质就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式。企业文化建设是基于策划学、传播学的,是一种理念的策划和传播,是一种泛文化。企业文化培训建设的真正功效在于以优秀的文化教化人、转化人。

中国的海尔集团、美国微软公司、本田企业文化等等,他们创造出的奇迹和成功的企业质量培训方案无不告诉我: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不朽之柱,文化建设有着潜在的凝聚力量,它不仅仅能给企业带来一种精神,而且能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培育企业团队精神,为我们员工做导向,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所以一个企业必须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制定与对全体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

在入职的第一天,公司就对我们新员工进行了企业文化的培训,采取了个人了解企业通用制度和视频培训的方式。在视频培训中,每一位公司员工的讲话,都能感受出公司的企业文化气息和凝聚力。对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有着很深的触动:做有尊严,有价值、负责任的企业;做有尊严、有修养、有价值、敢于负责的人。当然对于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作风,企业管理理念和优秀员工的10大标准也是十分认可的。由衷的希望公司能够实现企业愿景,做到地区顶尖的服务商。

除了企业文化的培训以外,公司还对我们新员工进行了角色定位、职业素养、自我管理、企业归宿感和责任胜于能力的培训。下面我将对这些培训阐述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角色定位

在这一课程培训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会做老板的鸦片,做企业的鸦片”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很容易让大家理解,但是要真正能做成这样的人,还需要自我的不断完善,通过学习、理解、摸索、沟通、观察、执行等。

在企业里永远不要等待分配,而是主动了解。不要问公司能为你做些什么,多问问你能为公司做些什么。只要自己为公司做出有益于公司的事情,公司是一定不会忘记的。要明确我们所处的环境,所在的任务中的角色。对不同的人,定位的内涵属性是不尽相同的。但善于定位自己,是决定人生的准则。

二.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但是“职业心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涵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良好的职业心念应该是由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这些关键词组成。

其中一条我认为是非常之关键的,就是创业心态。作为一个一流的员工,不要只是停留在“为了工作而工作、单纯为了赚钱而工作”等层面上。而应该站在老板的立场上,用老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像老板那样去专注工作,以实现自己的职场梦想与远大抱负!要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不做雇员,要做就做企业的主人,第一时间维护企业的形象。我相信只要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那么一定会朝着自己的职场梦想和远大抱负走去。

在工作中有个积极的工作心态也是比较关键的,面对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有不少人工作的压力都很大。压力,是工作中的一种常态,对待压力,不可回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疏导、去化解,并将压力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要学会从工作中找到快乐,快乐的工作。

三.自我管理

所谓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

这一课程中,分别对必定成功公式、人际沟通和如何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成功不是说自己制定了目标或有了具体的策略就能成功的,成功的四大要素:目标策略行动和计划检讨与评估,这四项缺一不可。人人都有条件成功!如果你没成功,不要怪别的什么,而要问自己做到没有!

讲师还提到人际关系是职业生涯中一个常重要的课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舒心工作安心生活的必要条件。人与人之间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情就会淡漠、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失去外援,没有外援人就会有很多无奈,就会陷入孤立,就会陷入困境。所以,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在工作中我们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其处理有法则有:换位思考、平等待人、学会分享、欣赏他人、乐于付出六、待人以诚、宽容待人、持之以恒、雪中送炭、以德报德。我相信本着这些原则对待身边的同事、朋友和家人,一定会有自己良好的人脉圈。

自我管理中还包括有效的时间管理,话说“无论贫穷富有,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时间,不仅是员工最有价值的资产,也是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提升员工的时间管理效率,就会成倍地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时间管理能力现已作为一项对企业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四.企业归宿感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企业归属感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一旦形成后,将会使员工产生内心自我约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调动员工自身的内部驱动力而形成自我激励,最终产生投桃报李的“增值效应”。

使员工认同企业的目标和价值观并渴望保持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身份,可以大大降低员工的离职率,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招聘成本大幅度地缩减。公司对员工的培训也有长远的打算,舍得投资,从而使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在不断学习中提高,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不用担心员工外流而造成的培训损失。员工由于获得公司的培训和信任,更能发挥潜力,忠于职守,并视企业为家。企业凝聚力是企业成员希望留在企业内部的一种力量,当一个企业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时候,其成员会体验到一种归属感和吸引感,企业成员之间就会关系融洽,相互合作,积极参与企业的工作活动,并为能成为企业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除此以外,还要让员工明白: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工作质量往往决定生活质量。

五.责任胜于能力

责任胜于能力这一章的培训课程是最多的,也是给我感悟最多最大的一堂课。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工作就意味着完成自己的份内事,然后心安理得地拿自己那份薪水。过去,我也一直这样认为。工作既是自己的谋生手段,也是个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一个平凡人,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班下班总是忙忙碌碌,似乎也找不到多少不平凡的业绩。培训完这堂课后,我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感悟到的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约束,是一种习惯,是一种魅力,是一种素质,是做人、做事的基础。只有负责任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优秀团队中的一员;缺乏责任心的人,也就没有了发挥才能的舞台,成就不了事业的同时,只能整日沉溺于“怨天尤人”之中。人不能逃避责任,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要勇于承担,放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时,就等于放弃了生活,也将被生活所放弃。责任可以使人坚强,责任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力,永远由责任来承载。责任可以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工作成绩。

杨宗华老师说“学会感恩是担当责任的基础”,“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真正有责任意识”。就应该是这样啊!做人不但要有孝心、爱心、事业心,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感恩父母,他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感恩老师,他们教育了我们;我们感恩朋友,他们在困难时帮助了我们;我们感恩领导,他们培养了我们;我们感恩公司,给了我们施展才能的平台,给了我们稳定的经济收入,使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企业感恩教育培训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对象;心态

中职学生是个特殊群体,其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中职德育不仅需要传授道德知识,还需要以公共生活为中心,向生活世界回归,注重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的养成,还需要道德体验的交流,并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然而,据调查,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达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中职德育教学的对象特殊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弱势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大多数文化课学习成绩不理想,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甚至同学的歧视。

第二,大多数来自弱势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收入水平偏低,家境较为贫困。

第三,不少学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内向和离群现象较为突出,“我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我做不好”等成了其心理定势。他们常常感到前途无望,有的迷失了方向。

二、中职德育的理论认识

第一,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显然,道德的目标指向是个人幸福生活。德育是快乐的、是有用的。

第二,教育的职能,第一是培养人格,第二是开发智力,第三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第三,学校道德教育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夯实,要构筑道德精神,增强道德教育的生命力。

第四,道德教育不仅需要进行道德知识的传授,还需要道德感受与道德体验的交流。

三、在中职德育教学实践中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

1、创建职业的教育环境和实施环境。

培养企业所需的员工,不仅仅要有精湛的技能,更需要有过硬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没有专长的人才是次品,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学生是危险品。因此,中职德育应紧紧围绕培养“职业”作为主线,学校的德育内容围绕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组织,按岗位需求进行德育创新。把学生在校的一日行为和在校三年的行为规范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内容可为:激发潜能、挑战自我、学会沟通、熔炼团队、自我保护、吃苦耐劳、抗击挫折、逆境求生、顽强自立等。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同时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同伴影响作用,形成一个富有道德影响力的德育“场”。

2、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未来。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生在心态上相差很大,因此,学校应努力引导他们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未来,如通过拓展训练,让其点燃激情,超越自我在活动中分享快乐、感悟生活。同时,以心理辅导为牵引,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设法让学生领悟:自卑是事业的大敌,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生活动的三大要素,我们不会遭遇失败,碰到的不过是暂时的挫折。而且让学生在成功训练中经历磨砺生存意志的逆境体验,使其遇到挫折时而不选择逃避。

3、填补以往教育内容的空白——感恩。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现在,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容易忽略身边所拥有的一切。有位退休老师曾伤感:有个班级他做了近三年的班主任,仅一次在教师节收到该班学生的贺卡。可后来有个实习老师只待了一个月,却得到了学生的鲜花和礼物。这说明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在意,而对于已拥有的珍贵的东西,并不珍惜。再如,许多学生对父母的嘘寒问暖,不但不感动,却认为是唠叨。

针对这一现状,应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起码品德。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等等。也就是说: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赐予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只有学会感恩的人,才拥有谦虚之德。

4、充分运用交往式教学——互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