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1:01

计算机教学培训篇1

技术培训学校以技术培训为第一要义,加深技术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知识之间的相互结合,保证课程设计的相关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大纲,建立合理的教学任务内容,建立合理的实验课程表,合理的实验课程教学方案。以实验教学内容为计算机专业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中的培养。对于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实验课程都应该设置实验报告,将实验成绩计入课程专业总成绩中,作为有效的考核的方法,从而保证实验课程的有效性。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新方式和新理论、新方法不断的在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内容中得到更新,加深实验课程的重视,结合课程体系内容,合理的建立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程度,保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于技术水平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应用技术水平人才,保证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人才的实效性。

二、技术培训学校中实验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教学,按照教师的教学设置安排合理的实验步骤,从而完成实验课程,这中实验课程方法在实效性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虽然可以保证实验课程结果的有效保证,但是却造成学生对于实验课程兴趣的降低,不能有效的改善学生的课程思路拓展认识,学生以被动接受的形式完成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实验的学习,从而降低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验课程的整体发展,降低了学生的整体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培养。因此,加深教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是保证技术培训学校中计算机专业学习的有效方法,将被动的实验课程转变为主动的教学思路,以合理的计算机上机操作,合理的课程实验动手能力设置、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处理问题的课程设置保证计算机专业课程水平的有效提高。通过课程实验设置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合理的设置教学实验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实验教学的相关方式,拓展学生整体的知识内容程度,保证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激发学生的课程积极性和自身的主管能动性,保证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是加深实验课程内容的整合,将实验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分配,建立技术理论学习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技术类实验的三合一结合教学方法,通过加深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保证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设置,保证计算机实验的有效性发展,从而提高计算机实验课程,完成实验教学的目标。

三、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课程改革方式

随着我国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特点,得到了技术人才市场的广泛欢迎,大力开展专业技术水平人才的培养,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完成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从而保证计算机课程的实际效果。为计算机实验教学课程进行系统的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能力,加深学生的实验课程接收水平,建立合理的计算机实验课程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创新思路,保证实验课程的有效改革。优化实验设备仪器,建立综合的教学课程设置,合理的安排实验内容、加深课程装置的设置,建立综合性的实验过程,对实验课程进行合理的认识。建立认知型、设计型和综合应用型三种实验教学平台,保证整体课程实验的过程的有效性。

四、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课程改革思考

开展合理的开放性教学改革实验方式,结合专业研究型教学课程内容分析,完成计算机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课程设置,系统化的完成实验课程模块设置,提高实验教学的总体课程比例,加大综合性实验设置,加深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保证计算机实验平台的开放性,实现实验课程的合理认识,保证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全面的衡量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结合学生的发展,建立合理的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课程实验技能与创新思路,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水平,结合实验进行技术问题分析,从多个角度、全面化的考核学生的实验课程能力。加深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实验课程学习,保证培训学校的自我内容培养,结合外部课程学习,完成计算机专业教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实现有合理性规划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培养,建立实验教学课程管理平台队伍,加深课程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五、结语

计算机教学培训篇2

1nit证书考试背景

nit是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ationalappliedinformationtechnologyCertificate)的缩写,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于1996年推出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考试系统,是一种模块化结构的考试系统。

国际上,最先开展这样的计算机技能模块化结构考试的是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所举办的“剑桥信息技术(Cambridgeinformationtechnology,Cit)”,而我国的nit考试在充分借鉴英国剑桥大学的Cit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并与之很好地进行了接轨。在我国通过考试并合格的考生可以获得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颁发的证书,并可根据相关规定向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申请相应的剑桥信息技术(Cit)证书,不仅如此,还可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免考自学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在我国,自1996年nit证书考试被引进我国后,报考人数逐年递增,并逐渐成为用人单位考核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nit是一种模块化的考试,目前在我国,nit的考试模块主要有:计算机基础、中英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库、程序设计、计算机绘图、桌面排版、多媒体应用、互联网、局域网和会计电算化11个模块,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还可以不断增加新的模块,可以看出,nit考试的内容是比较灵活且涵盖的种类很多,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模块,这也是nit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nit考试采用的是全国统一命题的上机考试,考试时,除计算机操作基础模块是软件出题外,其余模块都是“题签任务型”出题方式,需要在计算机上现场随机抽取题签,然后按照抽取的题目要求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每一步操作都会被计算机记录下来,作为评卷的得分根据。成绩实行百分制记分,时间根据各模块的不同特点在90~150分钟。评卷结束后合格分数线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划定。这种考试形式大大提高了考试效率并降低了考试作弊的可能性。

2计算机教学在河南护理职业学院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及科技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各企事业及机关单位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进入单位再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已显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计算机课程在各高校已普及开来,在上学期间培训学生必要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只是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是一所主打护理的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以大专为主但也有少量的中专生,因而,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不要求很高,但也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及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学生一般在大三的时候就会去各个医院进行实习,因此在校学习的时间不长,留给计算机的教学时间则更短,只有一个学期,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会去各大医院工作,目前医院对护士的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普遍要求较高,希望实习生能很自如的操作一些办公软件,或是对专业的医院系统的软件能够比较快的学会掌握。

因此,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地与社会接轨,能够在进入医院后更自如的操作电脑及一些常用软件。这就对计算机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老师都会很尽职尽责的教导学生,但是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一方面,无论是中专还是大专,学生普遍年龄较小,自主学习的自制能力还不够;另一方面,计算机教学是比较注重实践教学的,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要让学生自主练习,有的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就会利用这个时间玩游戏等。因此,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突出。而计算机相关证书的培训则很好地缓解了这一矛盾。

3nit培训与河南护理职业学院计算机教学的相互促进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在2013年时引入了nit证书考试的计算机操作员模块,因为可以免试自学考试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报考的积极性很高,基本能达到在年级人数的60%,而一般参加nit证书考试的,也会参加nit培训,培训一般是20个课时,主要是对计算机操作的理论及实践部分进行培训讲解。

计算机课程有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操作练习,以往没有nit证书考试的时候,学生普遍利用自由练习时间打游戏或做与计算机课程不相关的事情,在引用nit证书考试后,这一情况得到很大改善,因为大部分学生都会报考nit证书考试,因此在上计算机课程的时候,会明显更认真听讲及练习,在教师布置完课堂练习作业后,绝大部分学生都会自觉练习,遇到问题会相互讨论询问老师,学习氛围浓厚,教学效果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培训nit证书的教师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相关教学的教师,学院的重视再加上学生对于证书的迫切需求,都对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职业的荣誉感及责任心也促使教师们自觉调整教学计划,根据考试大纲修改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管理,除了上课外,还到实验室指导上机,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随时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在不断改进计算机教学的前提下还相应地改进了实践教学。为了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但增加实验次数,还调整了实验内容,提高了实验要求。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调整,学生在nit考试的通过率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计算机教学培训篇3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培训机务教学优越性

21世纪,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教育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教育手段日益先进,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民航的未来,要与世界教育接轨,实施教育现代化是教育革命的必然趋势,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应用几乎遍及各个行业,在飞机维修行业中,计算机的应用也已较普及,但在对机务维修人员的机型培训中引入计算机辅助培训(Computer-Basedtraining,即CBt)则是近几年的事。CBt教学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的培训和航空院校的专业课教学,可以满足现代新型飞机的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机务人员的维修水平是维修单位赖以生存的关键,而如何提高机务人员的维修水平和素质则是技术培训部门应该长期坚持不懈的研究课题,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仅能在所有的机型改装培训中运用CBt教学,而且还能对其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使之达到更好的培训质量和效果,以满足不断提高机务维修水平的需求。使用CBt教学使理论课由抽象变形象、由静态变动态;调动了学员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课程安排机动、灵活、自行调节学习进度;授课标准化,教员的利用率高,节省教学成本等优点。

一、机务CBt系统在航空公司中的应用

1995年,在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波音777飞机的同时,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也从美国引进了CBt系统,用于波音777飞机机型改装的培训。这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亚洲第一家用于给机务维修人员机型改装培训的CBt系统。5年来,GameCo用CBt系统举办了有460人次参加的26期波音777飞机机型改装班和有440人次参加的21期a320飞机机型改装班,培训效果良好,为确保南航波音777、a320飞机的飞行安全,提高飞机的利用率,减少人为差错,保障飞机维修质量,提高GameCo信誉作出了巨大贡献[1]。

ameco于2009年底率先在国内引进维护模拟训练器用于维修人员培训,这标志着ameco培训中心的机型培训已经开始从以计算机辅助教学(CBt——ComputerBasedtraining)为主的模式向以模拟机辅助教学(SBt——SimulationBasedtraining)为主的新模式转变。

二、CBt系统运用于机务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CBt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生动教学环境

Cai(computeraidedinstructor)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现在有很多Cai教学软件和系统,但是辅助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辅助作用,而不能代替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CBt是(computerBasedtraining)的缩写,从字面上看是基于计算机的培训,实际上它是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这种系统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就是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完全融入到各种媒体中,各媒体中的信息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和统一的组织以一定的组织结构存储到存储器中,在系统计算机的控制下通过网络将多种媒体信息传送为各个工作站,为学生提供一个声图并茂的生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为老师教学及学生自学中提供一种具有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与自学都要使用到的CBt,不仅要能正确地演示,而且要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进而同时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二)CBt系统的应用满足了飞机制造厂家、民航局对培训设施的要求

空客公司一个标准空客a320飞机机型培训班所采用的培训媒介有:培训手册(mtm)、幻灯片、学生操纵计算机辅助培训(SpCBt-StudentpacedComputerBasedtraining)、工厂实习、模拟机。而传统的机型培训所使用的培训媒介只有培训手册、幻灯片、工厂实习。它提供的训练内容一般包括飞机各系统(如电源、液压、、燃油、发动机、导航和自动飞行等系统)工作原理的学习,设备的使用方法,各种飞行程序的演练等。通过CBt的学习,使学员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实际操作有了较深的感性认识,因而缩小了理论和实际之间的间隙,提高了教学质量。应用CBt培训系统弥补了过去培训媒介的空缺,满足了波音公司对设施的要求,保障了机型培训质量[2]。

(三)CBt系统大幅度降低了机务培训教学费用

CBt还具有授课标准化,节省教学成本,教学效果好,课程安排机动、灵活,自行调节学习进度,教员的利用率高及可靠的培训结果等优点。CBt的训练是在计算机终端上进行的,一套CBt系统可以带几十个终端。如果一套CBt包括十个终端,其硬件价格均为30万美元,一套机型的课程软件大约50万美元,平均每台CBt的成本只有八万美元,这只是全飞行模拟机价格的1/180,是固定模拟机价格的1/40。如果考虑到模拟机的部件修理和维护费用,每台CBt的使用成本与模拟机的使用成本相比,还将大大低于上述数字。因此在一台模拟机不能满足训练需要的情况下,用CBt来代替部分模拟机训练,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根据美国密歇根州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比较,用CBt教学提供的信息至少多30%,减少教学时间26%,减少成本30%,学员信息的长期巩固率多15%,学员的考试成绩比传统课堂教学法要好26%~37%[3]。

三、与传统教学相比,CBt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越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从数量上成倍增长,更重要的是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这就给教育事业以越来越沉重的担子。然而,目前仍在起主导作用的传统教育模式对此却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传统的教学设备是教科书以及部分教学模型和实验室设备,其教学手段归根结底是说教和听教,教学效果的检测方式是考试。这种方式存在许多缺陷,一是教学关系上,在课堂上师生交互性差,配合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苦心而难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记忆能力是不同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个教师只能用一种教学方式给所有学生上课,不可能适应所有学生的能力;三是传统教学模式对自然科学教学的力不从心。自然科学中的许多原理是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即使在实验中,许多过程也很难看清,只能看到实验结果,而不能对转换、反应过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对所学知识也就只能死记硬背。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多媒体CBt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越性:一是它将数据、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有机地融为一体,应用在各单科的教学中,特别是讲解新概念、新原理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转换成具体的形象,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问题一目了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加深学生的记忆力。这样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起重要的作用;二是多媒体技术同网络的结合,使教学过程有较大的灵活性,使教学方式有选择性。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即人机可灵活地对话,利用计算机网络,使这种对话从一对一发展到一对多、多对多,使之交互作用的范围更广,信息量更大,交互作用也更灵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主地学习,对难点、重点可反复地学习,而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发掘每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把握好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认知,放飞富有灵性的想象等,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正确的媒体展示时机是教师对教学媒体运用过程中最富教师个人魅力的环节[4]。

由于原来的维修课程讲解是用英文,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现在的平台中不但保留了英文声音,而且增加了中文声音,在屏幕上还有与声音文件相对应的屏幕文字,且中英文可以随时切换,大大方便了教学。该CBt训练课程不仅可作为机务维护课程,而且可作为专业英语课程供学生自学使用。在国际民航界有很多CBt训练课程,在中国民航同样也有很多,如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等。

[参考文献]

[1]唐艳秋.机场客运CBt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3).

[2]何冠华.推广CBt教学.提高机型改装培训质量[J].航空工程与维修,2000,(4)

[3]张宏.CBt多媒体信息教学系统及平台转换[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1.(2).

计算机教学培训篇4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技能培养知识体系,实训中心建设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但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入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构建现代化实训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入、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理论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的观点。

一、建设方案

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路、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是学校得以发展的精髓。而实训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人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现代化实ijl}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人、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1.在内容上以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高产、优质、低耗、低污染、无人身设备事故,因此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素材采集均以规范、标准型号的设备和标准操作控制为依据,从而达到安全、可靠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岗位操作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是计算机仿真十真实装置。仿真培训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新的生产工艺、新的装置的制造都有仿真模型的产生,以便对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在人员上岗之前通常需通过仿真培训,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也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员工进行在职和r’馆`u培训。但是,无论是国内国外的计算机仿真都是基于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的培训,而职业技术类院校是面向多专业、多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网络化的包含计算机仿真的教学培训平台规划和目标,以此提高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效果,同时提高经费投人的性价比。

3.在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把各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合、统一管理,再配以实际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仿真效果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学生多、设备少、在规定的实习实训时间内使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操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在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平台。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设定,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培训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生通过在教学实训平台的培训,再结合一些真实装置的操作,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设内容与规划原则

在建设内容上,一方面满足专业实验和实训要求,配置、规划、建设好电子教室和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另一方面着重规划技术研发中心,锻炼并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队伍。

基本方案: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的理论部分(应知)和知识的应用操作能力(应会)。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手段,把应知和应会内容分别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件)和仿真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理论学习、机理研究中的实验(验证型和研究型)和对问题的理解主要用教、课件描述,而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同一动作过程精细、准确、稳定性的培养则采用大型仿真培训软件培训。

三、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实现方案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录、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

四、计算机仿真和实际装置结合方案的主要特点

1.投入大大下降,实验实训效果大大提高.没有实训平台时:(1)设备投人一个标准班10组(每班40人计);(2)设备需维护、维修(需投人人力、物力);(3)设备的更新、淘汰快(财力不断投人);(4)实验实训的能耗和耗材。有了实训平台后:(1)每人一台,各自互不干扰,并可反复练习,任意起点;(2)可以改变时标,太快的可放慢,太慢的可加快;(3)具有在线帮助系统,实时提供学习提示;(4)自主选择培训内容;(5)在线考试系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2.将不易实训的内容变为可能。(1)消防过程(危险过程)的实训;(2)易燃易爆环境下(危险场所)的实验实训;(3)易损设备的操作实训;(4)一次性设备的实验实训等均可以实现。

3.满足培训和专业调整后,新建、重组实验实训环境。(1)培训:高职学院的发展必须走学历教育(全日制、成人)和各类培训相结合的道路,从国内外高职学院典型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各类培训年学生数一般都超过学历教育的年学生数,同时不难算出各类培训的经济效益更高,其培训的特点是岗位多、专业广、同阶段学习人数少。该平台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岗位方向的培训人员同时在线进行不同的培训,同时达到在不同的实验实训环境中进行培训的要求。(2)专业调整、新建、重组后的实验实训投人不大,建设周期短。

4.计算机网络方案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合法用户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合法用户们可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不同的实验实训练习,集中管理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更方便。

五、结论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采取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的方案,在专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与考核等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仿真包括:基理仿真—机理的研究和教学过程(课件教件)。即通过教学课件、教件、电子教材等进行仿真,其中动作原理与理论原理是真实的,而学习对象的动作过程是模仿的;操作仿真—操作技能的培训、岗前实训、实践能力的训练,其中操作实践过程是真实的,而操作对象是模仿的;环境仿真—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以便对真实环境下的事物展开研究,其中实验基理现象是真实的,而实验设备对象是模仿的。实训场所再配以实际装置设备后,可以同时解决仿真无实物对象存在和仿真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的问题。

计算机教学培训篇5

关键词:niit引进教学目标教学课程教学过程实习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早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信息化人才。但是,我们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依然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飞速发展。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约,没有从“工业化思维”跃进到“信息化思维”,没有正确理解“信息时代”的真实含义。因此,更新观念,引进世界先进教学模式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niit培训模式及其引进

niit是总部设在印度的it跨国公司,是拥有多年软件开发与it职业教育经验的it培训领导厂商,在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独特、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以确保niit的学员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不仅全面掌握业界的主流软件开发技术,而且获得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从而能够在技术快速更新的it行业胜任多种富挑战性的职位。

niit的基于榜样学习法的培训模式是一种在专家引导下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在每个教学循环中,首先提出一个it行业或工业界的实际问题,专家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向学生提出另一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学生在专家指导下参照专家的方法解决该问题;最后学生脱离专家指导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新的实际问题,逐渐培养起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专业本科类教材大多是以计算机理论为主,教师以“讲、听、谈、记、练”教学模式授课,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较强,动手能力较弱。niit教材基于it行业专家经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专家以“观察、理解、记忆、练习”教学模式授课,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弱。因此,两者具有明显的互补性:niit重实践经验,计算机本科专业重理论知识。但是,如果不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计算机本科教材与niit教材脱节、计算机本科教育的目标与niit培训的目标差异较大、niit培训模式需要有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实战经验专家、niit培训模式中需要有配套“软件工厂”等等。

目前,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正在为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进行改革,niit也正在为适应中国这个新市场而调整自己的目标。我院在办学实践中,既注重从国外引进这种先进的培训模式,也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对重实践经验的niit培训模式与重理论知识的计算机本科专业教学模式取长补短,进行了融合,以解决引进niit培训模式后存在的问题。

二、协同教学目标

niit各阶段要到达的目标是:

第一学期,要求学生了解程序设计基本概念,熟悉LinUX工作环境,掌握面向对象概念,可使用C++和JaVa编写程序,成为weB程序员。

第二学期,要求学生掌握使用SQLServer2000的数据库,能对其进行查询、修改、添加,能应用J2ee创建企业级应用程序,了解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成为面向对象的可视应用程序员。

第三学期,要求学生掌握XmL数据存储和表示,连接.net体系架构,使用VB.net编写基于.net,桌面应用程序,并使用VB.net和aSp.net编写企业级分布式网络应用程序,成为企业级应用程序工程师。

第四学期,要求学生能运用VisualC#开发com+,运用wap.wmL,J2me与.net技术开发移动应用程序,运用aSp.net开发网络应用与服务程序,成为针对桌面和移动设备的企业级应用程序工程师。

引进niit培训模式后的以四年为期的大学本科计算机教育,不能照搬这种目标。前两年应以培养软件篮领为目标,否则只能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因此,新的教学目标需要进行如下调整:

第一学年的目标(里程碑一)是普通软件蓝领,要求学生夯实基础,养成有“工业化、组件化、标准化”意识的“软件蓝领”的习惯,掌握程序编码标准、Com/JavaBean组件编制技术、流水线装配流程。并以此为基础对真正合格“蓝领”进行验收。

第二学年的目标(里程碑二)是高级软件篮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功底,养成有“高工效、低成本、高质量”意识的“软件蓝领”的习惯。掌握服务器端所提供的企业级基础设施、能快速而高效编制低成本的企业级Com+/eJB组件的方法。

第三学年的目标(里程碑三)是普通软件工程师,要求学生提高理论知识,养成“创新设计”意识,逐渐从软件蓝领提升到软件工程师。

第四学年的目标(里程碑四)是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走”出去,给学生提供机会与社会接触,进行生产实习。这也是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产品(学生)是否合格,要由社会来检验。

三、协同教学课程

niit教学模式是很先进的教学模式,在专家引导下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专家还必须引导学生探索相关的技术文献。它强调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手段,更注重信息的获取过程。正因为如此,如果在教学过程忽略了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就会出现知识断层。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高级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而且也打破了课程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因此,新的it课程计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niit课程之间插入部分专业或体系结构课程,防止知识断层。例如,在《C++程序设计》之前插入计算机专业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打好程序设计的基础;在《C++程序设计》与《Com组件设计》之间插入《mFC》等。其中,《mFC》填补了《C++程序设计》之后的知识断层。如表一所示。

以C++系列为例,《C语言程序设计》专注于打语法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递进到面向对象思想,《VisualC++程序设计》着重讲解如何利用现有的类库以提高生产力,《用atL设计组件》为现代软件开发模式软件工厂打下组件涉及技术基础。《用C++设计Com+》递进到开发企业级组件时如何利用已有软件基础设施以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最后在《基于.net的软件开发》中进入真正的企业级应用开发。其它课程可联系这一主线,围绕成为真正精通C语言的程序员这一阶段性目标进行设置。按这种模式进行课程设计,因强调了整体性和联系性,不会出现知识断层,明确的方向感和不断积聚的成就感,使教师方便教,学生易于学,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2)在专业理论课程中插入niit的培训内容,理论结合实践。例如,在《操作系统原理》中插入niit的《Linux》课程;在《数据库原理》中插入niit的《SQLServer》课程;在《软件工程》中插入niit的《UmL》;在《计算机网络》中插入niit的《HtmL》等。由于niit教材18个月更新一次,使我们的专业理论课能紧跟技术的发展,而这些发展了的新技术、新工艺也会作用于理论课程,促使理论知识的更新。

(3)以市场为导向,按公司类别开设课程,进行对比学习。例如:

(4)以项目为主导,突出电子商务,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训练。例如,以手机项目开发为目标,安排《电子商务》、《XmL》、《网络安全》、《项目管理》等知识的学习。

四、协同教学过程

niit培训模式的引进能极大地促进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但同时也为相关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首先,niit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计算机技术体系结构,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并适应其快速的变化。为了紧盯市场和新技术,niit教材每18个月要更新一次。这就需要niit教师不断地学习,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其次,niit教师必须具备实际项目的开发能力和经验。niit教材面向程序员,指导学生如何按部就班地编程。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课程进行讲解,因其清晰性和流程性,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带”出一批合格的程序员(在我们的教学中,这些程序员的目标是“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就比较困难。因为niit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各个领域的实际开发经验(这也就是niit为什么称为niit教师为“专家”的原因),用这些经验正确引导学生,用各种教学设施以及多媒体功能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现场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并解决技术难题。

第三,niit教师之间必须紧密协作和配合。niit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自组织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程之间的衔接非常强。例如,对于Com+和eJB的教学,教师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对Com和JavaBean不是很清楚,还是没办法理解。而对于Com和JavaBean的学习,其前提是学生对组件技术软件工厂”见习经验。再如,niit在安排J2ee教学内容时,是基于学生已经完全掌握Java程序设计技术的,因此,J2ee内容就显得有些宽泛,包括JDBC、JavaBean、Rmi、Servlet、JSp、eJB等。这就要求J2ee课程教师与Java基础课程教师之间的协同:Java基础课程教师在讲解Java课程时,引导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递进知识J2ee及相关教师的教学特点,增加学生对未来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为什么要打Java这个基础。J2ee教师则应适当地重复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以防止遗忘,在项目实践中引导学生多使用以前的技能以防止退化等。

五、协同实习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软件的应用领域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单机模式、C/S模式一直到现在的网络计算,特别是网络计算带领软件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软件开发领域正面临着一些新的课题。如复杂的分布环境、灵活的应用模式、广泛的包容性等。传统的软件设计思想已远远不够,出现了采用构件化和软件复用等软件开发方法。niit的教学内容也主要围绕这些新的方法进行设计,如引导学生编制组件、生产组件、装配组件等。

为了让学生体验如何当软件“蓝领”,并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篮领,进而逐步由软件篮领提升自己成为软件“工程师”,就需要建立“软件工厂”并输入“组件化”观念。因此,有必要“创办”虚拟“软件工厂”,使之成为一个共享、协作、开放的软件群体。在按教学目标和社会实际需求决定生产什么产品后,学生可以按“厂”里的规定和要求进行设计、生产并在“厂”里测试组件,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组队协作开发。这些由学生在学习期间按规格生产的组件将来既可以作为共享软件对外,也可以作为开源项目进行交流。学生在niit专家指导下还可以学习和研究的开源项目,为工厂提供更加先进的思想和便于重用的软件零部件。当学生能从实际运行看到随着自己组件的加入,应用程序功能逐渐增强和完善,而这种程序不只是练习时,其成就感是不言自明的。既感到学习的轻松,又能了解自己在一个团队里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组件编程时如果没有“软件工厂”实习,就感觉不到编制组件的好处,也体会不到团队的协同编程能力和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就会逐渐对先进的编程技术失去兴趣。如果学生觉得想成为软件“蓝领”都那么难,又怎么会对成为软件“工程师”有信心呢。因此,这种让学生体会软件工业化大生产的实习过程是必须而且相当重要的一环。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飞速发展,我们既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计算机人才培训模式,以摆脱传统的观念和陈旧的习惯,但同时也要注意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21世纪对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新的需求,从联合国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新型人才“四大支柱”中可以看出,21世纪面临的全球性危机要求新型人材富有创造性、能合作共事并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具备创新能力是对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时,既要注重“工程化”、“标准化”、“流程化”方面的蓝领技能培训,又要强化学生的自组织学习能力和创新设计意识,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Jimarlow,ilaneustadt著,UmLandtheUnifiedprocess,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2]伊利亚·普利高津著,湛敏译,确定性的终结,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niitGniit(FtC)类培训教材

[5]中国信息导报,试论创新人才,1999年第7期no.71999。

计算机教学培训篇6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技术进步,使得知识老化的周期不断缩短,极大地加快了职业的更替,促进了我国职业培训市场的蓬勃发展。然而现有的公共就业培训体系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培训需求的增长和培训对象的结构层次,只有建立大规模的公共实训基地,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将原有教学方式进一步灵活化、生动化,使之有利于现有培训的规模、组织、教学、评价,才能缓解日益严重的教、学矛盾,解决当前培养、评价能力不足的问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1.现有培训教学供求情况分析

当今社会上的公共就业培训体系,大多是从职业教育机构转型而来,甚至有些培训机构的培训主体就是成人教育学校,其教学方式沿用了一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制定—招生—指定教师—课堂面授—考核”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职业培训的参培人群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目前社会上职业培训参培人员的主体大多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来劳动力等社会弱势群体,现有的教与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冲突:

(1)参训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劳动技能单一,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于死记硬背的理论内容不能很好掌握,往往造成理论考核不通过影响职业技能培训的整体效果。

(2)教学过程与教学时间较固定,虽然教学的安排可以利用休息日与晚上,但有家室和工作的参培人员往往不能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利于学生重点学习短缺的知识。

(3)教学的课程安排与管理较困难,容易造成学员上课爱来不来,学校教学一头热,教学资源与经费严重浪费的情况。

2.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对于以上分析的现有职业培训教学体系与受众的矛盾冲突,运用宣传发动、考勤约束等的教学管理方法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整合教学资源,全方面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显著提高教学成果达到职业培训教学服务于就业的根本目的。

(1)建立覆盖全市的培训信息数据库。增加职业培训教务管理软件,建立培训管理从人员信息验证、报名、课程安排、教师配置、教室安排、组班、班级管理、考核管理、证书管理、培训机构监督管理、财政审核、报表统计等一系列业务功能,实现全程电子化、网络化、一体化、无纸化。

(2)基础课程与理论知识电子化。对于一些经常开设培训项目的基础课程以及简单的理论知识,整合优质师资进行教学过程全程摄录,将培训课程一次买断。这部分课程资料利用课堂、网络允许学员多次学习体会,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技能操作培训情景化。引入力反馈、触摸屏、虚拟场景制作技术等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将面点制作、数控操作、叉车驾驶、汽车维修等专业的技能培训操作过程电子化,使参培人员能够在计算机模拟平台上熟悉操作步骤和方法后,结合少量现场实际操作使之完全掌握该项技能。

(4)培训课程模块化改革。根据课程进度与不同级别的知识层次,充分调研学员的学习需求将培训课程按模块或单元方式来进行设计,将培训内容分成许多不同的小块或单元,使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实现培训内容个性化。

(5)引入电子签到考勤系统、二维码技术及信息群发系统。运用设置在教学场所的电子签到考勤系统,既可以使教务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教务考勤工作中解脱出来,又可以方便学生就近选择教学点学习相同教学课程模块,实现在全市范围内的即到即学与统一管理。信息群发系统可以使教学信息快速有效的传递到每位学员,结合二维码技术能够将参加讲座以及培训的资格确定到个人,实现刷手机短信入场或参加相关培训教学。

(6)建立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实现学员在家学习相关课程模块及实现学习资料下载、作业提交、学习状态查询、远距离培训指导等学习操作,使学生和教学点从教学场所与教学时间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7)建立考试题库及专项考核软件。建立各科培训项目理论知识的考核题库,运用考核软件实现鉴定无纸化考核,运用身份证识别系统、考点现场照片信息采集系统、全程监控系统充分实现考试鉴定的规范化。

3.信息技术改革后的教学拓展

在运用了以上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原有的职业培训教学进行改革后,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服务于旨在提高学员就业能力的职业培训的教学工作。再此抛砖引玉做简单探讨:

(1)进一步扩大公共就业培训覆盖范围,实现全民培训。通过与民政、妇联、公安、社区等机构合作,运用覆盖全市的培训信息数据库、二维码技术、信息群发等技术,对单亲母亲、无家可归者、刑满释放者、甚至包括女犯人及吸毒者等处于社会边缘的人赠送量身定制的免费培训资格。通过这种公益性质的培训,关心好此类人员的思想情况、生活状态和技能情况,切实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安定团结。

(2)学习学分化及鉴定专项化。模块化教学、电子考勤系统和全市一体化培训数据库系统的设置,为开展学习学分化和鉴定专项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平台支持,可以方便参培学员在学习实践上实现跳跃式学习和选择性学习,在必修课程学员并修够专项学分后,按照个人所需参加各种级别的职业技能鉴定:结业证书、专业项目证书、职业技能各类初中高等级证书等,灵活的学分制与鉴定方式有利于大量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3)套餐化及定制化。同样得益于模块化教学和覆盖全市的培训数据库系统,我们可以为社会各阶层人员、企业急需工种甚至于劳动力市场紧缺工种量身定制培训套餐,充分调动参培人员积极性,实现培训服务于就业的最终目的。例如:公务员人群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花卉艺术等科目;下岗失业人员开展烹饪面点、收银员、叉车驾驶员等科目;刑满释放人员开展矫正刑满释放人员讲座、劳动法律法规、就业指导、社会紧缺工种培训等科目。

4.项目改革实施效果分析

同样,对现有职业培训教学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化改革后,其优势也是显而易见,在此做简单介绍:

(1)通过整合全市培训资源,进行初期一次性投资后,有利于后期管理降低工作维护费用,有利于有效利用财政资金,扩大免费培训覆盖范围,确保培训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

计算机教学培训篇7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93-02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当前中职学校主要是通过日常教学和毕业生技能考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中职计算机专业技能考证在计算机人才培养和计算机职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价值在于将符合现代信息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计算机行业中。计算机操作员是中职毕业生技能考证项目之一,它体现了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同时,计算机操作培训是毕业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一个重要途径,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因此,中职学校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是有必要的。本文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探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及如何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

一、构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校在学生毕业前夕进行毕业生考证培训,目的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职业技能专业训练,使得学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的职位要求。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作为计算机类职业资格培训项目之一,各个专业学生都可以选择的职业资格培训,它在毕业生考证培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构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为之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是在日常教学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短期的培训。首先,在培训时间上是专门针对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培训的一个过程。其次,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素养和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相关技能,如计算机安装连接调试、文件管理、文字录入、通用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等。通过系统的、短期的训练,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达到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等级的职业资格水平,满足文员等相关职业技能要求。

(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据统计,2013年我国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2012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10万,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这些数据显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中职学生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立足之地是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对即将毕业的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学生经过短期的职业资格培训,拥有一技之长,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计算机操作员培训针对相关的职业,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达到计算机类职业资格技能水平,可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对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定了就业准入制度。计算机操作员是就业准入职业项目之一。企事业单位的部分职位(如文员、档案管理等)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出相应的要求。企事业单位对这些职位招聘必备条件要求具有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中职学生要提高就业竞争力,获取就业准入,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中职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是就业所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计算机操作员作为计算机类职业资格之一,为了使中职学生计算机素养和技能水平能够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企事业单位技能要求,中职学校应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为之服务,培养现代信息化管理技能人才。

二、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之构建

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作为计算机类职业技能体现,各个专业毕业生都可选的职业资格培训项目,培训人员和工作量相对较大,要在短时间内有序地、按时按量地完成培训任务,同时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需要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配备配套的实训室。为了使计算机操作员培训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培训组织机构必须配备配套的实训室,实训室配备设备有计算机、服务器和多媒体控制台。中职学校要进行计算机操作员培训,在硬件设施上要建设计算机实训室,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例如,笔者所在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共7间,每间实训室计算机数量在49台至60台,可以满足350人左右同时进行计算机技能训练的需求。当前,计算机实训室不仅为日常教学服务,同时也能够满足毕业班150人左右同时进行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的需求。硬件设施基本能够满足计算机操作员培训需要,为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配备配套的培训设备。

(二)开发实用的培训教材。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是要求培训对象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培训组织机构不仅应配备配套的培训设施,而且应明确培训内容及考核标准。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考核通过率,中职学校应与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和标准对接,自行开发实用的培训教材。教材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模块、中英文录入模块、文字处理(word2007)模块、电子表格(excel2007)、powerpoint2007模块和internet模块等模块。教材以任务实例展开,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职业技能,同时也为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三)搭建专用的培训平台。传统培训方式是教师理论知识讲解和演示操作,学生接受相应理论知识和模仿操作。教师通过考核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考核结果一般由教师阅卷来完成,这个过程既费时,又不能及时向学生本人反映其知识点掌握情况。为此,应搭建专用的培训平台,培训平台内容以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为依据,它分为四大部分内容:理论部分、操作部分、自动评分系统、结果解析。学生登录平台可以随机抽取题目进行训练并通过评分系统了解个人完成情况,还可以在结果解析获取答案。通过教师课堂指导和专用的培训平台训练相结合,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效果得到切实提高,确保了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通过率,打破了常规培训模式,体现了现代信息化管理特点。

(四)建设精干的师资队伍。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学校的发展也失去有形的支撑。配备精干的教师是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的软条件。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是毕业班职业资格培训项目之一,也是学校一个重要的教学活动,需要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完成计算机员职业资格培训任务。为此,中职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如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建设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以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职业资格考核通过率。

(五)建设良好的组织部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不仅需要有硬件设施的支持,以及精干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部门。组织部门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学校与鉴定机构对接的纽带,也是培训学员档案的管理机构,同时也是培训教学管理机构等多种管理者角色,担负着整个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协调管理工作。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部门整合各种资源确保培训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培训处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组织部门,主要职能是学生档案管理、教材管理、培训管理和培训申报及办证。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经过培训处的统筹安排能够有序地进行。

(六)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培训质量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及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的通过率,它体现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切实提高培训效果,才能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

1.教师熟悉考核内容。计算机操作员是毕业班毕业前夕进行的一次职业资格认定项目之一,因而学生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达到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培训教师作为培训教学的主体,教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对接,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但是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将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系统地传授,就必须熟悉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培训前应全面了解以下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计算机操作员的考核标准、历年计算机操作员考试题型及题目。

2.教师严格考勤制度。计算机操作员培训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课堂纪律和学习要求,特别强调上课以签到形式进行考勤。教师根据签到表了解学生出勤情况,通过严格考勤,目的是为了确保参加培训的所有学生能够按时按量完成培训任务。如此,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短时间的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

3.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技能操作分为七大块内容:(1)计算机安装、连接、调试;(2)文件管理;(3)文字录入;(4)通用文档处理;(5)电子表格处理;(6)图形图像处理;(7)因特网操作。根据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的特点,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为七大模块进行培训,以便提高教学效率,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4.采用“一练一考一通过”的检查方式。培训教学模式根据其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模块教学效果进行检查,采用“一练一考一通过”的检查方式,实时了解学生对模块内容掌握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5.采用激励评价机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为学生学习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采用激励评价机制。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能够及时反馈,对于学习表现突出的能及时肯定,对于学习有进步的及时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以便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廖庆扬.计算机操作员[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计算机教学培训篇8

一、会计电算化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减少了会计人员抄写、计算等手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精度,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扩展了数据处理的广度,促使会计工作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实务核算型转向参与预测、决策、控制的经营管理型,以便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

我国非常重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培训工作。《会计法》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从制度上规定了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培训;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对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适应时展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大力推行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普及电算化知识,在这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个别培训点将培训的目的定位于取得高额利润回报或是补充经费不足,从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抢学员,办“短、平、快”班。更有甚者,对个别学员只收钱不培训,考试替学员代考,造成有些学员认为:“只要交了钱就能办证,课上不上无所谓,至于考试只是形式而已。”严重损害了会计管理部门的形象,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2.教学用计算机数量有限。相当多的培训点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做到上课时单人单机,学员上机练习时间很难达到规定的课时。个别未配置专用机房的培训点,上机时间就更难以得到保障。同时,租用营业性机房的培训点,经常出现教学用财务软件与机房配置不相容的现象。比如说:奥林岛教学用财务软件不宜采用网络计算机,而现在的营业性机房无一例外都是区域网。如果租用此类机房用于教学和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3.师资力量不强。因为培训班是阶段性的,许多培训点为了节约成本,不配备专业专职电算化教师,每次培训班开班时,临时聘请兼职教师授课。另外,个别培训点过多考虑外聘教师的报酬问题,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常常请一些非专业的教师授课,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

4.考试方法不完善。目前采用的是在各培训点设置考场,培训点提供考试机房及考试教室,会计管理部门派监考人员。由于各培训点极力提高考试通过率和会计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不一致,加之各培训点与管理部门人员长期业务往来,大都比较熟悉,对考试作弊问题,培训点难脱干系,监考人员也有碍于情面的时候,考试结果就难以保证公平、公正、合理。

5.统一使用的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与计算机和计算机知识普及水平不协调。管理部门给培训点统一配发教材和教学用财务软件。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计算机及计算机知识在城市基本上已普及,而偏远县城,则差距较大。笔者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永寿监考时,大多数学员反映,在培训之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培训时上机时间又太短,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更难以理解新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而在市区监考时,发现很多学员计算机操作相当熟练,有些学员家中已有计算机,有些单位很早就已使用计算机记账,而且本单位的财务软件版本远远超过教学使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对他们来说,现有的教材与教学用财务软件已不解渴,需要的是更高级别的培训学习。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培训存在问题的途径

1.纠正各培训点办学指导思想,切实树立为广大会计人员服务的思想。建议会计管理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培训点充分认识普及电算化知识的重大意义,明确培训的目的,从而端正办学态度,提高培训质量,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迎接会计的国际化、信息化。

2.加强各培训点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建议会计管理部门督促各培训点配置教学必需的计算机,保证培训过程中单人单机,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特别是尚未建立专用机房的培训点,要尽快配置专用机房,保证教学软件的安全运行及学员上机操作时间。

3.建立培训师资队伍的档案库。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档案库。各培训点搞培训,从专业教师库中选用所需教师。管理部门根据各培训点的教学反馈状况,定期对入库教师打分评比,符合任教资格的,继续入库使用,否则,淘汰出教师库。专业教师库的建立使每期学员都能有合格、专业的教师授课,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对学员的最大负责。

4.实行考试与培训相分离的制度。为防止人为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干扰,提高考试透明度和公正、合理性,笔者建议改革现有考试办法,培训点专司教学培训工作,由管理部门定期举办考试,考试教室和机房由管理部门统一确定。通过这种教学与考试相分离的制度,提高考试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做到考试结果的公平、公正、合理。

计算机教学培训篇9

技术培训学校主要以基础性文化理论知识、专业性技术操作能力和相对的技术岗位认识为主,通过对技术培训学校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课程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通过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学习,认识计算机专业在实际工作需求中可能会用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认识计算机的相关组成原理,学习实际的基础操作手法,了解相关的多媒体操作方法,学习实际的应用系统操作环境,完成办公软件、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等计算机相关问题的研究,从而保证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办公常用软件oFFiCe的应用,利用网络信息获取知识,加深对于数据内容的处理能力,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能力,保证职业性技术人才的有效培养。

二、技术培训学校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

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特点以加深计算机专业应用为教学目标,建立一个合理的、清晰的教学思路,通过由浅入深的系统性的计算机知识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保证学生对于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场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保证计算机培训的有效目标,完成学生对于实际就业的需求。在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的职业目标逐渐特显,为了加强求助者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能力优势,加深市场的科技改革开放发展,保证计算机岗位的市场需求,合理的安排学生对于计算机培训的课程是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加强市场需求和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的合理化,加强企业对于实际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方向认识,保证学生可以在技术培训学校学习完成后,直接在企业中有效的进行计算机专业应用,加深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软件维护的能力学习,加强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保证计算机人才的相关市场实训经验,从而降低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培训时间,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完成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应用。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应用,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的技术能力的培养,树立合理的计算机能力的解决方法,保证学生在实际计算机应用中的能力培养,保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拓展性学习,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保证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有效学习,从而提高企业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发展。

三、加强技术培训学校的实际教学能力水平

1.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职业模拟环境的培养通过对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师技术能力的配需,加强技术培训学校对于专业技术教学的特殊性认识,合理的编排教学课程安排,合理的分配完成专业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加深学生对于未来职业工作的环境,模拟实验完成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工作场合的认识,与实际的工作过程相契合,保证实际工作的真实可行性。

2.提高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实际教学加深技术学校对于计算机实际教学的培养是保证对于计算机学生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加深计算机专业教师对于教学的培训,以专业的技术能力加深计算机教学与市场的培养,深刻认识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认识,参与合理的课程培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教学能力,保证合理的、切合实际的计算机教学,增加计算机教室对于计算机培训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的知识体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计算机教学培训篇10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现有实训模式分析

在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育中,所采用的实训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以企业为主导所开展实训教育,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的基地。第二是以培训机构为主导的实训模式,学校或者是学生自己参加培训机构的实训教学,通过项目组合方式进行学习。第三是学校为主导的实训模式,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整合学校实验资源,开展项目实训教学活动。这三种实训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这三种计算机实训模式也都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缺憾,影响学生的有效发展。以企业为主导实训模式存在着管理不便,学生分散,经济投入大的问题,学生不能全面投入到企业实训中去。以培训机构为主导的实训模式存在着费用昂贵,人才培训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学校和培训机构难以实现会互惠利,这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性不强。而以学校为主导的培训模式通过项目方式开展实训教学,这种模式能够对学生进行大面积的培训,但缺乏真实的企业项目,学校的项目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存在这差距,也影响到实训教学的效果。

二、基于开放式创新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模式分析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实用性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实训教学环节,必须要加强学校与企业和社会的有效联系,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在计算机行业中,产业发展很快,每天在计算机领域中都会有新知识和新技术诞生出来,基于这种特点,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要采用开放式创新的实训教学模式,能够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吸纳产业资源进行人才培养,如果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采用封闭式的模式,所培养的人才必定会落后于时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必须采用开放模式,能够在政府的指导下,企业和院校的通力配合下,采用开放式创新实训模式开展教育活动,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共享知识,共享技术,能够把企业中最新的技术,最新的项目纳入计算机实训教学中去,能够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教师资源与企业进行合作,避免资源的浪费。学校与企业要形成有效的联动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总的来说基于开放式创新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模式的构建离不开政府的帮助和企业学校的通力配合。

1.企业为计算机实训教学提供真实的案例

开放式创新计算机实训模式的构建,需要企业支持。需要企业为计算机实训教学提供真实的案例。但这种案例不能直接应用于教学中,学校需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案例进行整合的分析,进行再创新,能够对案例进行教学改造,这样,才能把案例应用于实训教学中,才能有效保障案例素材的先进性和可使用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案例的再创造过程中,需要有一定资金才能保障工作的有效完成,政府需要为计算机实训教学改革,提供资金支持。

2.学校企业联合对计算机实训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培训

开展开放式创新计算机实训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训技能要求的更高了。要保障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利用,就必须要加强对相关实训教师的培训工作。学校和企业要积极为教师培训提供场所和技术指导。学校和企业要联合起来,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位实训教师都能掌握系统的实训知识和技能,提高实训教师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指导学生进行实训的指导能力。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所培训的教师可以进一步与企业合作,成为企业开放式创新的重要人力资源,这种人才培养不仅可以实现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实现企业的开放性发展。

3.学生通过模拟操作真实工作案例,不断提高实践技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标准

通过开放式创新实训教学,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案例,在不断分析案例,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同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

4.政府要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