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指挥决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2:22

应急指挥决策篇1

关键词:核应急;决策支持;辐射监测;联动指挥

1.背景和意义

核事故辐射环境监测与应急决策指挥信息系统是辐射防护应急以及核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生命安全、环境保护和应付战争及恐怖袭击的重要保障。

核应急决策指挥信息系统一般具有如下基本功能:总体联动应急指挥、辐射环境在线监测、事故评估与决策、视频会议、数字监控、应急状态下的可靠通讯、信息等。

大区域核应急系统主要是指跨省际范围,跨度在上千公里范围核应急系统,应具有多级分布处理功能,既能与分应急中心、监测站也能与国家有关部门(国家核应急办、国家环保总局等直接快速通信,实现多级应急决策指挥分析。如图1所示:

图1核应急信息系统构成图

2.RoDoS系统

应急决策分析大都构建在欧洲RoDoS基础上。RoDoS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结构,系统由四个子系统构成,即操作子系统(oSY)、分析子系统(aSY)、对策子系统(CSY)和评估子系统(eSY)。oSY是整个RoDoS系统的控制模块,控制所有其他模块的调用、数据流管理以及所有的通信接口。aSY对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产生的辐射情景进行诊断或预测,涉及大气扩散?沉降计算和辐射剂量计算。CSY对应急干预措施的后果进行分析,计算受应急干预措施影响的区域面积和人数、可避免的辐射剂量、应急干预措施的经济代价等。eSY在CSY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借助于有关的决策规则和专家判断对应急干预措施的利与弊进行决策分析,向决策者建议最佳的应急干预措施方案,并提供这种建议的原因及根据的解释说明。数据显示采用直观可视化的地理信息系统(GiS)。

3.大区域监测网络

远程通讯地面系统主要采用专线(e1、SDH)进行传输,具有双向环路特性,在一个方向中断时,自动以反向环进行高速传输,利用通讯公司现有的光缆,可具有较好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效果,缺点是费用较高。

卫星通讯是在远距离、极端状况下的有效数据传输方式。在发生恐怖袭击、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较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失效时,可作为地面系统的重要备援系统。既可以主站组网,子站也可脱离主站互相通讯,对于恶劣环境、偏僻地区,卫星移动式通讯有时是仅有的通讯手段。其中低轨卫星相对于高轨卫星,时延更短,设备更小。

采用CDma1X无线通讯也可以作为一种远距离的通讯手段,具有极好的性价比。可以提供100K左右的有效速率。但主要用于传输监测数据,难于应付视频会议和图像传输。在3G通讯下,将可以达到2m左右的速率。

以工控机为主可建立应急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工控机设有网络接口和CDma1x通讯卡。通信管理模块与数据采集系统间的接口,包括实时气象观测数据接口、实时环境监测数据接口、实时厂区监测数据接口、地理信息数据接口、本地环境信息数据接口、环境后果估算数据接口等。

4.核应急联动指挥系统

在应急响应中最困难的是统一协调调动人、财、物,并满足快速反应要求。是典型的关键任务系统。系统的处理能力、事件处理的准确性、事件处理的深度等指挥核心问题需要得以良好的解决。采用应急联动系统可较好的解决此难题。仅需一个批报警信息,该系统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调动政府和应急响应的各种救援力量、救援物资,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以及不同救援队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快速反应、联合行动、统一应急将成为现实。

无线集群系统:应急联动系统中的无线通信系统是应急指挥中重要一种的指挥调度通信方式。数字集群调度台,可迅速实现对位置移动的人员、车辆终端的统一调度。可实现组呼、单呼、广播以及短数据和分组数据传输业务。

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应急联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地图空间测绘数据及属性信息录入GiS系统,从而形成丰富的区域地理信息中心。GiS系统提供道路分布、设施、公安、消防、医院、驻军等静态目标的位置信息,可通过各种定位技术(GpS)获取并显示各种价值目标的移动位置信息。

5.应急移动监测系统

系统利用核事故应急监测车为移动搭载平台,现场数据采集系统安装在应急监测车中,需要采集辐射环境剂量率、气象参数(风向、雨量、湿度、风速等)、卫星定位信息和其他测量仪表数据(如谱仪等),经过打包处理后发送至监测中心,以笔记本电脑为核心来组建的核辐射移动现场监测系统,用以完成现场数据实时采集和无线数据传输等功能。通讯可采用CDma1X进行无线传输,核应急移动系统还可配备卫星移动通讯设备,卫星接受器半径可选1-2.5米左右,可应付更加恶劣的环境状况。

卫星定位采用兼用中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和GpS的方式,实现20米内精度的卫星定位。中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现由2颗在用卫星1颗备用卫星(2008年达三十颗左右)构成,可实现二维定位和双向通讯,传输受卫星控制中心控制,不隐蔽。美国GpS系统(二十多颗星)被动接收,单向传输,容量大,隐蔽性高,但在战争中对国内可能被关闭。

6.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设计集视频会议、录影、放影、指挥为一体的目前先进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紧急情况时可用于视频会议,应急中心还可针对现场情况指挥有关人员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或疏散、撤离,同时可看到整个现场的应急过程。实现实时在线可视、指挥和广播功能。

系统通过在中心主会场设立会议系统管理中心,部署多点控制单元(mCU)、网闸等相关组件,在中心主会场和各地分会场部署各种类型的视频终端,并通过局域网和ip通信网络实现中心主会场与各地分会场之间远程多点交互式视频会议。此外,通过在各分会场设置会议管理中心并部署次级从mCU,可实现视频会议系统的多级级联,支持召开多级交互式远程视频会议。多级视频会议架构如图2所示。系统效果能达到8m传输、DVD级效果,4CiF,高清分辨率最高可达1024*768。数据压缩标准采用H.264,共享数据、软件的采用t.120标准。在视频设备的选型上兼有H.323和H.320更佳,实现多点同时显示、存储、数据会议等功能。

图2多级视频会议架构示例

7.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采用前端一体化、视频数字化、监控网络化、系统集成化的第四代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解决了模拟系统的诸多弊端。系统共分两个主、辅控制等级,具体为指挥中心和各分控中心。每个分控由编程确定各个权限管辖范围。在本管辖内方便自如地从系统中调出资料及运行情况。前端由多支昼/夜摄像机、解码器组成,中心主控设备由多路输入、输出矩阵系统,分控键盘,彩色监视器、24小时录像流媒体视频服务器组成。

基于视频服务器为核心的数字监控系统,在组网方式上与传统的模拟监控方式有极大的不同。由于视频服务器输出已完成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并压缩,采用统一的协议在网络上传输,支持跨网关、跨路由器的远程视频传输。尤其方便于将来平滑升级组网和总体集成。

在切换显示图像方面分为自动时序切换和分组同步切换。通过控制键盘操作杆能全方位控制云台及镜头方向和角度。在监控室同时监视多个摄像机的画面,一目了然,当多画面其中一个摄像机发现非常情况时,经画面双工处理器控制后即可转为单一画面。这样便解决了全面与定点的统一。

8.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核应急系统,较全面系统的规划核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和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大区域的网络及通讯、核应急移动监测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nSS及CDma1X等现代先进技术,实现系统整合集成,可建立较完善的大区域核应急响应信息系统,对战备及当前快速发展的核电现状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晓萍,王斌等.数字视频监控技术在核事故应急中的应用.2003年02期

[2]刘建,杨斌等.秦山核电基地环境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2005年05期

[3]潘自强,陈竹舟,叶长青等.核和辐射恐怖事件后果的防护及其防范.2005年01期

[4]曲静原.欧洲核与辐射应急管理及恢复策略研究项目概况.2005年05期

[5]凌永生,王醒宇,施仲齐.广东省核应急管理与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初步设计.2003年09期

[6]施仲齐王醒宇等.国家核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概念设计.2003年,第04期

[7]韩敏陈德淦等.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统一场内应急计划与准备的策划和实施.2004年03期

应急指挥决策篇2

考虑到我国正在进行的政府工作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结合现有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青岛市决策型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决策型系统建设是提高政府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加强政府工作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十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当前,海洋渔业应急管理部门作为海洋渔业生产安全和相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部门,其工作能力建设的重心是提高对重大或不明突发事件的决策能力。在决策型系统建设中,吸取了现有系统在处理此类事件过程中的不足,结合类似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将以应急预案为核心的评估决策子系统作为系统的关键部分进行重点设计,以实现对事件信息的快速、准确、有效的评估决策,切合海洋渔业应急管理工作对系统决策能力的要求。

2决策型系统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突发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而公众沟通作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应在海洋渔业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得到足够重视。决策型系统将公众沟通系统作为三个应用子系统之一,在海洋渔业部门网站建设新型的突发事件信息平台,突发事件信息、决策信息、指令信息等通过电子政务平台的传送,将按预先定义的格式自动在平台上,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平台还设计有公众留言功能,接收来自公众的反馈信息和相关诉求,形成政府和公众的网上互动机制,协助政府发现风险源,调动相关资源,有利于事件的及时解决。

3决策型系统建设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党的十报告的提出,尤其是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方案》出台后“,大部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旧有的海洋渔业管理体系正被逐渐打破“,五龙闹海”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大部制”改革对整合海洋渔业应急管理部门、构建集中统一的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了现实的要求,也为决策型系统的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决策型系统中,现有系统将被整合为指挥调度子系统,负责评估决策子系统所发出的决策信息的执行,双方各司其职,构建起统一、畅通的海洋渔业应急业务流程,系统建成后将对集中统一的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促进改革的持续深入。

二、青岛市决策型系统的基本设计

1决策型系统的设计原则决策型系统的设计在符合普通信息系统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应着重考虑海洋渔业应急管理工作的特点。基于对系统处理能力及所处理事件的性质要求,设计中应强调三点原则:第一,突出重点。评估决策功能是决策型系统的核心功能,决定着系统关键的决策能力,因此,应将建设评估决策子系统作为决策型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其中,应急预案作为子系统的核心,保证决策工作正确高效的推进;相关领导作为子系统的决策者,把握决策工作的整体方向,果断进行决策。统计分析人员和专家作为子系统的辅助者,保障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决策的专业性。三者的设计应针对各自特点和作用进行:一是应建设完善的预案库,并在事件结束后及时更新,同时在评估决策系统内设置应急预案的查询、启动、执行、结束等相关模块,完整、有效地发挥应急预案的功能;二是应考虑相关领导的决策需要,设计直观、快捷的决策功能;三是应借助先进的统计分析工具建设统计分析功能,同时建设完备的专家库。第二,易集成性。出于系统整合的需要,系统设计应完善地支持新旧系统间功能、数据的集成,从而使决策型系统能够提供较高的工作效率。具体设计中,应利用中间件技术,提供多样的接口支撑丰富的组网方式,全面支持需要整合的现有系统的工作环境。第三,较强的安全性。海洋渔业应急管理工作事关民众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对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系统必须充分考虑安全方面的设计,保证系统365天24小时全天候运行,具体设计中,应提供自动报警、自动备份、恢复、限制访问量等功能,并尽量降低维护次数。

2青岛市海洋渔业应急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考虑到《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方案》新近公布,还未对新国家海洋局的职能、机构、人员制定“三定”规定,新的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尚未成型,因此根据现有体制进行系统设计并不合适。基于对方案和已有体系改革研究成果的理解,青岛市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适拟作如下改进:青岛市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应由市海洋渔业应急指挥中心(一级)、区域海洋渔业应急指挥中心(二级)、基层海洋渔业应急指挥中心(三级)组成,按级别成隶属关系。各级指挥中心作为其所辖区域海洋渔业应急管理的核心机构(指挥中心设在各级海洋渔业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内,小组办公室设在各级海洋渔业应急管理部门或相关办事处内)。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各级指挥中心实现系统互联,从而形成信息共享、应急协同、覆盖全市的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依据所设计的青岛市海洋渔业应急管理体系。

3决策型系统的业务流程依据系统的体系架构,二级、三级指挥中心所应对的突发事件大都规模较小,应对难度较低,其系统所需求的功能以监测预警、指挥调度为主,同时出于经济性的考虑,区域和基层海洋渔业部门现有的执行型系统能够基本满足需求,因此暂不考虑在市级以下部门建设决策型系统;而一级指挥中心所处理的海洋渔业突发事件通常具有规模大、成因复杂、应对难度高的特点,需求的功能以评估决策为主,因此适于建设决策型系统,其主要使用人员为青岛市海洋渔业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根据一级指挥中心的功能需求,针对重大或不明的海洋渔业突发事件,决策型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如下。

1风险的监测和预警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突发事件依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青岛市三级指挥中心管理的监测预警设备在获取事件信息后,对于规模、发展势态等较为明朗的事件,若为Ⅲ级和Ⅳ级类型,三级指挥中心应独立解决;若为Ⅱ级,报告二级指挥中心解决;若为Ⅰ级或规模、发展势态尚不明朗的类型,应在第一时间直接报告一级指挥中心解决。若在解决进程中发现新的情况或工作难以继续,应逐级上报解决。

2事件信息的接收和评估决策一级指挥中心设置值班室,负责接收海洋渔业突发事件信息。除下级指挥中心的上报,事件接收的方式还有:第一,上级部门的指示;第二,周边省市海洋渔业部门的转报;第三,知情者通过网站、电话等方式的上报;第四,指挥中心统计分析部门的工作人员及相关专家通过综合分析现有数据,提前预测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系统接报后,值班人员需要准确、清晰地确认事件详细信息,并将突发事件信息上报给指挥中心的统计分析部门和相关领导进行处理。统计分析部门的工作人员接收信息后,比较历史数据、过往案例等,迅速对其性质、类型、发展倾向等进行专业的统计分析,以图形、表格等直观的形式整理成报告,上报给指挥中心的领导。指挥中心的领导根据报告,参考现场情况,在专家的协助下,决定是否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进行应对。

3指挥调度应急预案启动后,指挥中心的领导进行统一指挥,调度指令,下级指挥中心根据应急预案和指令,派出由相关部门人员、车辆、船只、飞机等组成的事件处理小组(携带通信设备)到达现场,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将现场的语音、视频等信息通过通信设备传回指挥中心,形成有效互动,解决突发事件。

后期处理事件处理完毕后,统计分析部门的工作人员将事件基本信息、起因、对策、处理结果、分析信息等汇总到海洋渔业数据中心,为以后类似突发事件的趋势分析做好准备;同时,在通过比较发现事件中应急预案的实际执行过程与原始要求的差异后,更新应急预案。自突发事件发生到处理完毕,事件发生、指挥调度、事件结果等全部信息都将同步公布在突发事件信息平台上,同时将知情者的重要信息反馈给领导参考。虚箭头表示系统的信息流方向,实箭头表示指令流方向。

4决策型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依据系统的业务流程,将决策型系统划分为评估决策、指挥调度和公众沟通三大应用子系统。系统以海洋渔业数据中心为数据库,利用现有的市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各级、各子系统间数据信息、事件信息的报送和指令信息的下达。各应用子系统和海洋渔业数据中心的功能设计如下:评估决策系统接收来自上级部门系统的指令信息、下级和周边部门系统的事件信息以及海洋渔业数据中心的数据信息,借助统计分析工具分析信息并获得直观的事件报告,在预案库、专家库和资源库的协助下输出决策信息,传送到指挥调度系统和公众沟通系统。事后,将事件汇总信息和应急预案更新信息传送到海洋渔业数据中心。指挥调度系统接收来自评估决策系统的决策信息,借助大屏幕指挥系统、无线指挥系统等输出指令信息,传送到下级和周边部门系统以及公众沟通系统。公众沟通系统接收来自评估决策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的各类信息,依据已定义好的相关格式自动于突发事件信息平台,同时输出公众留言信息,传送到评估决策系统。海洋渔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应以预案库、专家库和资源库为主,负责对各类应急预案、案例、部门信息、专家信息、政策法规、地图等的收集、加工和存储,输出相关数据信息,传送到评估决策系统。事后,接收来自评估决策系统的事件汇总信息和应急预案更新信息。

三、决策型系统建设应具备的条件和面临的困难

应急指挥决策篇3

面向社会突发事件的档案应急管理工作内涵和目标

应急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业内对其概念并没有一个规范的定义,本文基于计雷等编著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书中对应急管理的定义,结合档案工作在社会突发事件中的功能作用,认为:“面向社会突发事件的档案应急管理工作是指档案部门在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整合档案领域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建立起旨在预防和减少危机破坏性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档案工作体系,并与其他社会部门共同协作,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档案工作应急管理体系应能实现以下功能:1、可以在平时运转,能够进行突发事件事前保障准备工作。建立平时的应急预案、安排有针对性的演练、组织执行档案应急工作人员的培训、收集整理档案应急信息资源,开展各项日常的防范准备工作。2、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立即启动档案应急系统,调整并启用具体的应急预案,整合包括档案领域在内的各部门和机构,协同各方面的专家,利用包括档案在内的各类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控制,并防止其在更大范围内的扩散。3、在善后期间,体系可利用其自组织优化的功能,对档案工作应急体系进行调研评估、总结经验,对体系的相关功能进行调整优化。

面向社会突发事件的档案应急管理体系结构与内容

“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框架,基于此,档案部门应急管理体系的整体结构主要应由4个不同功能的系统组成:决策指挥系统、资源保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决策辅助系统,其中决策指挥系统是整个体系的核心,负责整个体系的整合和运转,资源保障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决策辅助系统为支持系统,它们分别为决策指挥系统提供资源、信息、决策等功能的支持。

1 决策指挥系统

决策指挥系统是档案部门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中心,在危机应对处置工作中处于核心的领导地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综合指挥其他3个应急系统的功能和运作,并协调整个档案应急管理体系和外体系的交流沟通,并进行科学决策。

我国档案应急管理应建立起各级档案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常设的档案应急管理机构处理日常应急事务,突发事件涉及的档案部门为处置应对主体,强调多方协作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级应急指挥体系。各级档案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各地区整个档案应急工作的最高领导,统一领导和指挥本地区的档案应急管理工作,日常事务可交由直接下属的档案应急管理专门机构,在应对重特大社会突发事件时,仍由各级档案部门负责人进行指挥和决策。常设的档案应急管理机构直接对本地区档案应急工作领导人负责,主要负责平时状态的应急管理工作,在突发事件中进行各项协调和部分指挥决策。突发事件涉及的档案部门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处置主体,负责开展各项档案应急响应实施工作。考虑到突发事件的多范畴性和参与部门广泛性的特点,档案应急指挥系统在做好档案应急体系内部机构、人员和档案资源的协调指挥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形成纵向垂直协调管理,横向相互沟通交流的突发事件响应处置工作体系,从而快速、高效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2 资源保障系统

档案应急管理资源包括档案应急信息资源和档案应急人才资源两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

档案部门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加强应急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中牢固树立档案应急服务意识,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研究,调整和明确规定各领域内的档案归档范围,确保相关档案归档资料的完整性。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的应急风险意识提高,普遍建立了各类风险隐患预警档案,档案部门应抓紧将这部分档案接收归档。在加强对各类与应急管理相关档案的接收与征集等日常工作的同时,还应树立主动融入、主动服务、主动接轨的工作意识,提前介人到各类突发事件中,对突发事件中相关档案工作实施监督、指导和控制。将包括突发事件本身的信息、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各应急部门制定的各项紧急处置方案、紧急处置方案的实施过程、效果评估等所有与突发事件相关的档案信息进行全面及时的收集、移交和接收。通过以上工作,一旦突发事件发生,档案应急管理部门就可以利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相关档案信息,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应对处置,同时还可借鉴以前发生过的类似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为处理突发事件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支持。

档案应急管理人力资源保障系统主要功能是对整个档案部门应急管理体系提供智力支持。档案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转需要各类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及不同岗位要求的专业型人才,档案部门应重点加强包括高级决策型、执行指挥型、具体操作型和信息技术型等各类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聘用。专业化的档案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对于整个档案应急管理体系能否高效运转及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具有决定的作用。

应急指挥决策篇4

关键词:长江水域船舶溢油应急预案

船舶溢油应急反应组织指挥系统

防止船舶污染是长江水域搜救中心的重要工作,为建立和完善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反应体系,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职责,本文重点探讨船舶溢油应急反应组织指挥系统、溢油应急反应预案流程、溢油应急反应通信联络流程等。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海事局、安监局、渔业局、环保局、港航局、公安局、交通局组成。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应急反应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除要求报告人对溢油的泄漏和扩散等情况继续报告、保持联系外,应根据情况及时落实溢油规模和潜在的风险,并对以上信息进行分析、总结,确定是否需要启动《预案》。应急反应副总指挥根据对事故的评估结果,立即组织进行应急反应行动的策划,并形成应急反应决策方案报总指挥决定。长江水域船舶溢油事故发生时,按照《预案》迅速、合理地进行应急反应,各部门合作协调有序,及时有效地控制、清除溢油,迅速有效地保护人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资源,减少污染损害及因此引发的其它环境及社会影响,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船舶溢油应急反应组织指挥系统如下图1所示。

1、应急反应预案流程

现场指挥部应根据污染事故的具体情况和调用的应急力量与设备,听取专家咨询组的意见,制定应急行动方案,采用可行的应急处置对策与措施。总指挥对应急反应指挥部提出的应急反应决策方案进行审查决策,决定最终的应急反应行动方案。现场总指挥明确应急行动方案、行动计划、行动组织形式、行动要求、作业安全、卫生规定以及作业期间的联系沟通方式后,应监督、收集应急行动情况并进行评估,以便调整应急行动方案和行动计划;监督、指导应急队伍的行动和行动计划的落实;检查现场安全和卫生制度的执行情况;对投入的人力、设备器材进行管理,组织做好有关取证与工作记录,评价清除效率。溢油应急反应预案流程如图2所示。

2、溢油源控制与污染物处置

在对溢油采取围控和清除等措施之前,首先应采取控制措施来防止或阻止溢油的进一步溢出,防止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控制措施包括堵漏、转驳、船舶拖运、防火灭火等。应急行动针对油类污染和化学品污染应采取不同的处置对策与措施,油污处置措施通常包括污染监视监控、泄漏控制、回收污染物处置、现场焚烧、生物降解、使用消油剂等;化学品污染处置措施通常包括紧急疏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监视监控、人员救护、泄漏控制、污染物清除、回收污染物处置等,针对具体的污染物还应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

负责溢油围控和清除的单位在现场指挥的指挥协调下,按照应急反应行动方案确定的溢油处理措施如喷洒消油剂、使用围油栏和撇油器、进行现场焚烧等方法开展水域溢油应急反应行动。所回收的污染物,以及因清除回收工作产生的污染物临时储存后由指定单位负责接收和处置。

3、岸线敏感资源保护

如果现有资源不足以对相关水域环境资源敏感区域提供有力的保护,必须按照优先保护次序对敏感资源区域进行优先保护,现场指挥必须根据情况及时提出优先保护方案的建议,向应急反应指挥部报告。优先保护方案由应急反应指挥部根据专家组的建议,并考虑以下因素决定:该区域可能遭受污染损害的程度;保护敏感区域可能取得的实际效果;污染清除工作的可能性和难易程度;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通信及监视与监测系统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立固定电话2部,移动电话1部,卫星移动电话1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立无线电高频电话2台,09和16频道上常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安装性能良好的台式电脑2台,一台用于安装溢油应急地理信息系统(oSCR),一台用于溢油应急信息共享系统的安装与网络维护。同时配备齐全的数据接口与外部设备。现场指挥人员通讯设备:卫星移动电话1部,移动电话1部,无线上网笔记本电脑一台。以上设备由现场指挥人员赴现场时携带,用于现场与应急指挥部的通信联络,以及将现场情况(包括图像、图片资料)传输至应急指挥部。溢油应急反应通信联络流程如下图3所示。

监视与监测系统在发生重大船舶污染事故时可充分利用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等手段获取卫星监视数据。监视监测组负责组织应急行动时的船舶污染监测,确认污染影响范围和污染程度,对污染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将评价信息及时传递给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预测系统利用计算机分析与预测等科技手段,并将评价信息及时传递给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溢油应急技术评估中心

船舶溢油应急技术评估中心对污染事故进一步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的类型、发生事故的可能原因和可能的事故等级;事件可能引发的灾害性事故,如火灾、爆炸以及事件可能对公共安全产生的威胁;溢油事故对环境敏感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其他污染损害;事故地点、现场水域状况、气象情况以及组织开展应急反应的安全、技术条件;优先保护次序和溢油清除策略以及对事故做出有效反应所需要的资源概况;可供选择的建议性的溢油应急反应实施方案。运用两个数据库及系统的模拟功能对事故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进行模拟;组织专家组有关成员对事故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事故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与预测。

参考文献:

[1]刘文全;贾永刚;寇苗;卢芳;渤海石油平台溢油清除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2期

[2]赵文朋;船舶溢油应急决策系统软件集成性的实现[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严世强,王辉,熊德琪,徐晓,李琼;基于GiS的溢油应急信息系统潮流快速预报及其应用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4]高思福;关于建立渤海海面防止船舶污染立体监测体系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应急指挥决策篇5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力量;运行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23.036

[中图分类号]e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23-0058-02

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运行机制是指在处置突发事件执行车辆装备应急保障任务时,影响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力量快速反应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它是在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运行机制的框架下,结合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力量运用的特点,使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力量从需求预测、组织指挥、器材补给到完成应急保障任务的全过程快速有序进行,进而形成制度化和系统化的应急管理。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力量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预测预想机制、决策指挥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维修器材保障机制4个方面。

1预想预测机制

预想预测是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运行机制的首要环节,是车辆装备应急保障行动的基础前提。即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预想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并根据执行车辆装备应急保障任务的特点,认真分析、充分论证,把预想情况想周全,把困难估计足。根据预想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预测需参与的车辆装备种类和数量,进而测算出车辆装备应急保障任务量和应急保障力量的需求,包括需要保障人员数量、保障装备数量以及维修器材种类和数量,进而拟订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各类车辆装备应急保障预案。

2决策指挥机制

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过程中,决策指挥机制是整个应急保障反应的核心,是组织车辆装备应急保障的重要枢纽。

2.1建立应急保障决策指挥机构

健全高效的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决策指挥机构是实施处置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的基础,统一组织各方面力量应对突发事件,行使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职能,通过执行快速反应程序,最大限度地保证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力量的有效整合,迅速形成车辆装备应急保障能力。应急保障决策指挥机构要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进行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制订突发事件分级和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做好应急准备、相关保障等一系列工作;开展应急反应的组织、动员;组织应急反应训练、演练和预案的检查及修订;加强应急保障装备、设施、维修器材等物资的储备和管理;根据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情况,启动相应级别应急机制。

(1)规范决策指挥机构编成。按照“精干高效、反应快捷”的原则,针对车辆装备机关编制人员少的实际,科学设置决策指挥机构,精简要素设置,处置突发事件组织车辆装备应急保障中应力求一人多岗,决策时是指挥员,拟制、修订应急方案时是参谋人员,确保决策指挥机构精干高效[1]。

(2)理顺指挥关系、优化指挥程序。由于抽组成立的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力量来自于部队、院校、地方厂家等不同的单位,在平时不存在相互的指挥关系。因此,在执行车辆装备应急保障任务时,应在车辆装备保障机关的统一组织指挥下,明确各类保障人员的职责、任务分工、指挥关系等。在指挥方式上,应尽量简化指挥程序,减少指挥层级,以扁平式、委托式和越级指挥为主,保证指挥的简捷顺畅。

2.2修订启动应急保障预案

车辆装备应急保障预案明确了处置突发事件参与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各方的职责和相应程序,在应急保障力量、维修器材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可以指导车辆装备应急保障行动迅速有效有序的展开。因此,在应急保障过程中,决策指挥机构应当结合车辆装备应急保障任务的实际情况,根据应急保障力量需求预测结果,及时修订并迅速启动车辆装备应急保障预案,指示命令相关部门、单位按预案要求迅速抽组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力量到集结地,并组织维修器材保障,实施车辆装备应急抢救抢修。

3沟通协调机制

沟通是指参与处置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的部队、院校、地方厂家、维修器材供应点等各方通过信息的接收、传递和处理,及时沟通各方面、各环节的情况,以有效组织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协调是指对处置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和改善,使其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车辆装备应急保障任务。车辆装备应急保障是涉及军地多方的工作,由于突发性的特点,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将各方整合成统一的整体,以达到车辆装备应急保障的要求。为了保证参与车辆装备应急保障活动的各方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实现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要有沟通协调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主要是对无隶属关系的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各方面力量之间的横向沟通协调,主要以预先协调、依案协调为基础,以随机快速协调为重要补充,以军地协调为重要内容。

4应急维修器材保障机制

4.1预制储备机制

(1)建立维修器材联供体系。根据车辆装备应急保障需求,有选择性地把地方车辆装备维修器材生产、销售企业、车辆装备维修器材供应站(点)、特约维修站等纳入部队车辆装备维修器材储备总体规划之中,采取部队携行储备与地方预制储备相结合的方法,并签订车辆装备维修器材供应保障协议和合同[2-3]。

(2)区域设点储备。将地方车辆装备维修器材供应区划分成若干个片区,按照“就近就便、利于保障”的原则,择优选取交通便利的定点供货单位,作为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所需维修器材的供应点。按照车辆装备应急保障预案,预先做好器材的筹措、储备工作,预制储备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维修器材。

4.2应急维修器材供应保障机制

应急维修器材供应保障机制是通过建立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反应灵敏的维修器材供应网络,以保障能在短时间内将所需的大量车辆装备应急维修器材运输到需求点。要依托社会网络化的交通运输线,利用地方物流技术,构建车辆装备应急维修器材供应网络,开辟应急通道,使线路与线路之间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既有直达线路,又有迂回线路;建立公路、铁路、空中、水路多维立体的运输网络,确保一条线路中断,其他线路能及时补充,确保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维修器材供应通道全时畅通[4]。

4.3法规约束机制

法规是规范军民应急维修器材联储管理的依据。在突发应急情况下,各项工作都十分紧迫,要实现储备资源信息通达,指挥调度统一,形成保障合力,必须以法规制度作保障。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要遂行车辆装备应急保障,应急资源启动的程序、方法,与地方政府及供应商的关系等都需要完善的法规作依据。

5结语

突发事件车辆装备应急保障运行机制是整个车辆装备应急保障活动有序进行的关键,若运行机制不完善,即使应急保障的组织体制再完善,应急维修保障人员、器材、装备等准备再到位,应急保障行动也称不上成功。因此,深入进行车辆装备应急保障的运行机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关耀宏,郭少平.对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车辆装备保障的几点思考研究[J].军用汽车,2011(3):43-46.

[2]张广利.车辆器材社会化保障方式方法及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汽车运用,2011(2):25-26.

应急指挥决策篇6

关键词:地震应急指挥管理

中图分类号:p31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我国,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有数据表明,上个世纪仅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就达到60万人,地震给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进入到本世纪以来,四川汶川和甘肃玉树地震又给我国区域经济蒙上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地震已经深深地触动了我国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基。

1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定义及系统构成

1.1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

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GiS技术与weB技术之上的综合性信息管理系统,它可以通过海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迅速形成对地震的应急响应。它是现代快速有效的地震防灾减灾机制组成体系。其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属于基础平台,它是由多学科集成的,主要用来搜集、存储、管理、分析空间信息及数据。而现代计算机科学与地理信息学相结合,也产生了一门科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科学。GiS系统可以为市、县级地方政府提供非常得力的管理规划数据和决策依据。而所谓灾害应急管理信息则分为以下几类:地震基础数据、工程地震资料数据、灾害影响背景数据(战略要害部位、生命线工程、次生灾害源等)、灾害相关因素数据、救灾力量储备数据、震时紧急联络数据及地震应急预案等。

1.2系统构成

地震一旦发生,如何对震情进行快速的响应,并能对具体灾情做出准确系统的判断与及时上报,是国家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定位、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技术系统的核心,其作用不言而喻。从系统职责上说,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地震应急信息快速响应系统

在地震发生后,该系统可迅速反应收集震区信息(该信息主要是震后各种地球物理监测、地震宏观前兆、地质调查等信息,是派遣到灾区执行任务的各种地震现场工作队收集汇总的),分析各项灾害数据,来向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灾情信息(包括灾情数据和其他背景数据)。破坏性地震中,预估房屋建筑破坏情况、人员伤亡情况以及经济损失直接决定了灾害的准确有效评估。同时这些评估又完全依赖于建筑物的各类调查和人口相应分布情况。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建筑质量、设防标准等构成了建筑物的重点调查内容。在此基础上,快速响应系统又会对相关建筑进行结构的易损性分析。

2)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

哪个地区发生了地震,该区域救灾指挥中心就需要在接收到灾区反馈信息之后,立即制定各种救灾行动计划方案,并且根据具体灾区实际,提供政府及救援人员以切实可行的救灾提示信息。

图1救灾辅助分析系统

3)地震应急指挥命令系统

地震发生,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快速反应,是得以指挥命令得以实施的技术支撑和重要保证。地震应急指挥命令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获取震灾情信息、快速评估通告、动态信息显示、决策并命令等方面。而“通信畅通、现场及时、数据完备、指挥到位”的命令要求也是应急指挥命令系统的技术体现。地震应急指挥命令系统,主要分为部级、省级和地市级3级。部级的指挥命令系统主要应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造成特大损失的应急;省级系统主要应用于省内或波及省内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指令性应急,地市级系统主要应用于地市内或波及的发生后破坏性地震的救援方案应急。

4)地震应急信息通告系统

不论是哪类型地震发生后,地震具体信息的适时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为地震救灾中实时状况及救援实际的通告。当然针对不同层次的被对象,不同的信息级别,其内容也会有很大不同。作为地震应急机制的反应,它对于再现地震损害,直击救援现场,让指挥者及时做出战略调整,很有帮助。

5)信息控制系统。该系统是在地震后,通过对震区基础数据、相关数据估算结论及指挥命令信息的及时调用,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协调处理。而制定系统内部严格的数据规范,明确各部分接口关系及数据流逻辑关系,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流,且这种交流必须做到各系统之间快速可靠

2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与应用

2.1系统功能

2.1.1地震应急信息快速响应系统

功能该系统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数据接口约定与相关台网中心(主要是分析预报系统、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中心、首都圈强震台网中心)进行连结,并对震情进行自动化处理。具体流程为:首先由分析预报系统将震情分析信息传递给指挥部应急服务器,然后地震相关信息(地震三要素及震源深度等)则由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向指挥部应急响应系统传递。最后来自地震现场的详细统计数据会通过规范化数据接口加以接收,系统将会在这些信息与灾情评估软件之间建立修正和反馈的对应关系,使得灾情评估系统能准确快速计算出指挥人员灾害分析依据信息。

图2地震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2.1.2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

功能辅助决策系统主要在两个方面对地震应急做出技术支持。首先,该系统会编制辅助决策工具进行检索和查询数据库,最终形成专题性图表。在此基础上为指挥部工作提供应急决策帮助。其次该系统会自动分析震情灾情并结合实际情况,智能分析并与决策支持技术自动形成指挥方案。

2.1.3地震应急指挥命令系统功能

在地震应急方面,该平台为指挥人员命令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而且地震事件及信息会自动存储于该系统中形成有价值参考信息。在功能上它具有命令监控、保存,查询与反馈保存等一系列功能,主要内容为指挥命令及反馈信息的智能化处理。

2.1.4地震应急信息通告系统功能

在此系统中,通告信息内容包含有:震情、灾情信息,行业内震害评估数据,现场震害数据,地震序列及震情趋势分析数据等等。针对这些信息,通告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电话通告,计算机网络通告(政府网及公众网等),无限网络通告及广播电视通告等。通告时,由于对象及应用不同,所采用的网络应用体系也有所不同:第一体系是浏览器/服务器体系,它配置以高性能web服务器并通过浏览器进行信息查询。第二体系是客户/服务器体系,其后端配置高性能应用服务器,而前端除了将图形工作站作为GiS应用主力平台外,还对相关的应用服务软件进行开发。

2.1.5信息控制系统功能

在震区,各类震情资料,快速评估结果及现场图像信息等都会在系统的处理下,进行自动和交互式的存储转发管理,为指挥系统(现场系统及新闻系统),及时提供有关信息。

2.2我国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状况

国家早在“九五”期间就明确表示:地震应急机制的建立刻不容缓。多年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一期建设,已经初步实现了地震应急指挥管理系统的建立并应用。其中,地震应急快速响应都是通过前后台的划分来实现工作任务的。同时在后台利用aRC/inFo,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根据技术分类,用户操作在前端,而后端主要是应急系统在自动运行。信息系统基本能够在地震发生后提供合理制定指挥方案的数据依据,而且其平台采用的是GiS平台,其可视性与可查询性为地震反馈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还有该系统所提供的地震信息基本做到了及时、真实可靠。

3结语

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始终是一个复杂课题,本文仅依据现实情况,对地震应急系统中的各技术功能进行相对应的理想分类。当然,这也可能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国家应急机制完善的要求。随着指挥应急系统的技术升级,完善应急基础数据库、深入基础研究及开发评估决策模将会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相信经过不久的发展,我国的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会在应急机制中发挥更多中枢作用,真正成为灾害救援的“应急指挥部”。

参考文献

应急指挥决策篇7

预警和监测机制

.1预警预报

.1.1每年月份前,由沙尘暴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预测和分析沙尘暴可能发生的趋势,为领导决策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1.2沙尘暴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与气象局沟通,做好沙尘暴的监测、预警工作,充分利用气象卫星和地面气象站点,掌握沙尘暴发生源地、强度、路径、影响范围等,及时向沙尘暴灾害应急指挥部提供沙尘暴情况及相关信息资料。

.2预警支持系统

.2.1建立健全全沙化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定点开展全沙化土地监测工作,不断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水平,为沙尘暴预测、分析、预警提供依据。

.2.2加强沙尘暴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建立沙尘暴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和现代化决策指挥网络体系,形成迅捷、高效的沙尘暴灾害监测、预警和辅助决策系统,确保预警系统高效运行。

4应急响应

4.1分级应急响应机制

4.1.1当接到沙尘暴红色预警(Ⅰ级)、橙色预警(Ⅱ级)时,或发生特大沙尘暴灾害(Ⅰ级)、重大沙尘暴灾害(Ⅱ级)时,立即启动沙尘暴应急预案,并及时向应急办、应急指挥部和上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

4.1.2当接到沙尘暴黄色预警(Ⅲ级)时,或发生较大沙尘暴灾害(Ⅲ级)、一般沙尘暴灾害(Ⅳ级)时,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4.2应急响应措施

4.2.1级应急响应措施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气象部门沙尘暴红色预警(Ⅰ级)、橙色预警(Ⅱ级)后,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并向有关部门、单位应急指挥部发出预警信息,做好预防工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将沙尘暴发生地点、范围、强度、移动路径及动态变化等情况向盟沙尘暴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并协调民航、铁路、交通等部门要提前落实应对措施。

发生特大沙尘暴灾害(Ⅰ级)、重大沙尘暴灾害(Ⅱ级)或发生需要协助指导救灾的较大沙尘暴灾害(Ⅲ级)后,根据(场)、街道办事处应急指挥部的请求,应急指挥部及时组织救援工作,协助当地落实救灾应急物资,协同当地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4.2.2(场)、街道办事处应急响应措施

应急指挥决策篇8

2006年8月4日,山西宁武发生重大煤矿事故;2005年12月7日,河北唐山刘官屯发生重大煤矿事故;2005年8月7日,广东梅州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分析事故原因,大部分是由于为数众多的小煤矿管理混乱、安全隐患大量存在所致。

不过,在少数事故中,也有煤矿领导非常重视安全生产,投入巨资上马瓦斯浓度超限报警系统、紧急救援系统等。但当事故发生时,这些系统却形同虚设,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其实,不光是煤矿,在防洪、地震、消防等许多领域,通过近年发生的一系列重特大公共事件,反映出我国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投入巨资建设完成,关键时刻却不能发挥所期待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平战分离。由于平时缺乏信息积累、应急演练和日常维护,致使应急联动体系在关键时刻难以发挥作用。那么,该如何充分利用资源,达到平战结合、平灾兼容的目的?

平时:应急信息管理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铁民在谈到应急信息管理如何平战结合时表示,真正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两方面功能:一是平时,用于应急信息管理;二是战时,用于应急指挥决策。

在平战结合实践中,北京市海淀区的建设模式值得推荐。“转到北大南门的视频”、“转到人大东门的视频”、“查看一下装备城管通的执法车的位置”,海淀区政府办公大楼的“三中心”大厅里工作人员不停地切换着视频。之后,监控室的工作人员开始模拟进入重大突发事件状态,让应急指挥中心和非紧急事务中心互连互通,融为一体。工作区后面的玻璃墙,一下变得完全通透。玻璃墙里面用于电话电视会议的报告厅成为临时指挥中心,领导通过玻璃墙可以直接看到屏幕墙上的内容。

刘铁民介绍,平时应急信息管理用于对各种信息的数据维护、查询、统计、评估、预测。具体包括:预防阶段的基础数据管理、危险源管理、关键基础设施管理、监测监控信息管理和安全教育管理等,准备阶段的应急资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能力评估、应急演练信息管理和预测预警信息管理等。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应急预案框架体系,但今后还应在预案的标准化操作程序(SopS)和保障支持系统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并对预案的编制、演练、修改进行管理,采用电子预案和电子演练沙盘等技术,提高各类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应急能力的建设,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法规、标准等给予科学指导,也没有对应急能力进行科学评估的方法和程序。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通过国家“十五”滚动项目城市突发重大事故风险控制与应急技术研究及试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重大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研究,构建了城市应急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程序,开发了应急能力评估管理软件系统,为各级政府部门应急能力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评价手段。

战时:应急指挥决策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粮草充足,还需要有好的战略战术。对平时的信息进行大量收集整理,并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风险评测体系,这就能为“作战”打下很好的基础。

刘铁民介绍,战时应急系统包括响应阶段的接处警信息管理,联合指挥协调管理,现场信息采集与交互、应急资源调度管理,应急辅助决策支持、应急信息等,还有恢复阶段的灾情统计分析、受灾补助管理和应急救援案例管理等。

接处警信息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接处警信息进行管理,提供统一的事件信息,为后续事件的调查分析提供原始数据。联合指挥协调管理要建立现场紧急事件管理系统,提供标准化的工作表格、信息支持、信息记录与交流手段。现场信息采集与交互是通过现场监测监控系统、传感器网络系统、救援人员手持式信息设备等,快速采集现场信息,为事件指挥人员提供实时现场信息和决策依据。应急资源调度管理进行应急资源的优化调度和追踪管理。应急辅助决策支持指综合应用各类基础信息和事件信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供紧急事件指挥决策方案。应急信息管理是对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多种手段向受灾害影响人群提供及时准确的警报信息,向社会大众提供权威、一致的事件信息。灾情统计分析管理对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应急资源的消耗情况等进行及时、准确的现场记录和灾后分析。受灾补助管理对受灾民众、企事业单位和应急救援人员进行灾后补偿和补助管理,合理分配救灾资金和物质,并对救灾资金和物质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应急救援案例管理对每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的过程信息、灾后分析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教训总结等进行管理。

平战结合五大关键

平时应急信息管理,战时应急指挥决策。要将两者紧密结合,关键在于解决好五大关键问题。

应急指挥决策篇9

用户介绍

深圳市应急指挥系统建成于2003年SaRS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从现场勘测、施工建设到正式运行仅用了120小时。该系统的建设旨在发生重大事故、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时,市委市政府能迅速掌握相关情况与现场信息(报警信息、数据资料、实时图像等),根据实际情况和实时动态及时进行指挥调度,组织相关力量,迅速准确地应对处理,确保城市安宁和社会稳定。2004、2005年系统不断扩容、升级和融合,目前已建设成为覆盖全市6个区的部委机关、水务、气象、海事、统战、消防、交通指挥、重大社区等地点的应急指挥系统。

需求考虑

深圳市政府信息办领导小组为了预防各种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决策指挥,加强沟通手段,决定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以统一平台整合各类监控、通信、广播、预警、定位、会议系统,增强应急防御、决策支持能力。

科学选择

深圳市政府采用中兴通讯ZXmVC8900服务器和ZXmVC4050、ZXmVC6000C视频终端为核心的会议电视产品组建该套视频通信系统。整套应急指挥系统以深圳市政府为指挥中心,以分布在盐田、福田、罗湖、龙岗、宝安、南山六大区政府,以及火车站、港口码头、口岸、机场、医院等部分重要场所为分会场,建设16个电视会议系统。同时,该系统还将全市公安、交管等500多个视频监控信号进行整合,引入到整个应急指挥系统,并且与深圳市电子政务系统联为一体,由此形成全市范围内的应急指挥网络。

通过该网络,市领导可以在指挥中心看到全市所有道路、交通、大的广场、口岸、海关等重要场所的500多个视频监控点现场图像,随时了解各地区、各医院的疫情发展和控制情况。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可以通过现场应急指挥调度车及时将突发现场情况直接传送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可以远程统一指挥非典防治等突发事件的处理。这将会大大增强政府领导部门全方位快速反应能力,提升应急防御、决策支持力度与质量,保障“下情上报和上令下达”有效结合。

应急指挥决策篇10

【关键词】:应急消防;指挥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应急消防指挥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地图操作功能、基础数据管理功能、日常安全管理、资料和文档管理功能、地图查询功能、安全规划功能、危险源管理功能、应急救援指挥辅助决策功能、外部信息功能、用户及权限管理等。其目标是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定位与可视化,模拟灾害所造成的后果。当灾害发生时,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数据以及功能服务,可以查询、定位与可视化相关的救援部门,为应急救援决策提供辅助支持。本文以下内容将对应急消防指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参考。

2、应急消防指挥系统框架

应急指挥系统充分考虑了数据海量状况,不仅将数据库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完全分离,而且也将数据库服务器分类,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以及数据应用的灵活性。系统采用Supermapobject5作为GiS的开发基础。Supermapobjects5提供了11个控件、170多个可编程对象和3000多个二次开发接口,二次开发能力强大,封装粒度适中。功能涵盖了图形与属性编辑、拓扑处理、空间分析、三维建模与分析、三维可视化、专题图形制作、符号线型填充库的编辑与管理、布局打印等。

Supermapobjects5是目前功能最强大的可独立分发运行的全组件式GiS开发平台。

系统使用当前流行的web服务技术进行异构平台之间的通讯,解决了穿越防火墙的难题,提供了统一的消息通讯格式。

系统采用多层分布式架构开发方法。所谓的多层分布式架构,就是把系统分成多个单独执行的部分,这多个部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独立表现在每个部分都完成特定功能,其中某个部分的内部变动不会影响到其余部分;相互联系表现在各个部分之间通过接口之间的相互调用来完成特定的业务,从而实现整个业务系统功能。其主要层次包括:第一,表现层。负责信息的显示和收集,呈现不同的子系统,与用户交互。第二,业务层。提供了系统的各种功能模块:地图操作模块、安全监督管理模块应急信息管理模块、应急指挥调度模块等。第三,数据访问层。主要是通过SupermapSDX+5、、web服务对空间数据库、安监业务数据库,以及其他数据源(主要指气象信息等)的操作,具体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

3、应急消防指挥系统功能模块

应急消防指挥系统主要包含有如下几个功能模块:第一,现场救援指挥子系统。现场救援指挥子系统主要用来实现对应急现场救援指挥及信息管理的功能。第二,预案管理子系统。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中应急预案主要包括总体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站段应急预案三类。预案管理子系统是对预案进行流程化、系统化、规范化、模块化管理的系统。第三,事故管理子系统。事故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两方面的功能:对现场事故进行管理和对历史事故进行资料管理。第四,决策支持子系统。决策支持管理子系统是为应急救援决策提供辅助信息的子系统。第五,救援资源管理子系统。救援资源管理子系统用来实现对消防应急救援体系中所有应急救援资源的统一管理。第六,系统维护子系统。系统维护子系统实现对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参数设定和系统维护三方面功能。第七,数据交换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主要实现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与外部业务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包括数据的筛选、抽取、添加和编辑等。第八,应急演练子系统。应急演练子系统是实现消防应急救援系统事故演练的设计、执行、总结和资料管理的系统。其中,流程建模为单独的C/S功能模块,可以实现对应急救援流程的增加、修改、删除的功能。

4、XmLwebService在救援流程中的应用

XmLwebService在救援流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通过报警触引擎启动、返回报警结果、进行信息报送进行人员物资调度和整个结果等都是通过XmLwebService来实现的。救援流程工作流与外部程序通信。

调度所通过webService进行报警触发流程的启动、webService即时返回报警结果;信息报送时直接调用组织人员数据库中的存储过程的webService进行信息报送;人员物资调度也是通过读取相关数据库中存储过程的webService。事故评估阶段可以通过webService调用客户端方法对事故进行分级并自动将救援流程为报表。

5、结尾

应急救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基层站段、安监室、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调度所和业务部门等多个机构,它们之间有复杂的信息交流。从设计、实施、直至救援结束后的评估分析,形成一条多环节的连续链条,各环节相互独立又密切关联、互为依存又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流程,可以说应急消防指挥系统是工作流技术与其它应用系统有效的结合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工作流管理-模型,方法和系统》王建民等,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