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基本方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3:06

安全的基本方针篇1

1.1医疗技术的安全操作问题即医疗安全问题已成

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医疗安全是指医院在实施医疗保健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其核心是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医疗效果是因果关系,医疗安全直接影响社会与经济效益。不安全医疗行为会导致患者病程延长和治疗方法复杂化等后果,不仅增加医疗成本和经济负担,有时还导致医疗事故引发纠纷,影响医院的社会信誉和形象。而针刀的安全操作是医疗技术的安全操作问题,属于控制医疗质量的范畴。在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今天,医疗安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1]中,中医诊疗技术将分为三级。其中,第一级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操作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技术;第二级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操作较复杂,有一定技术难度,或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风险较高的中医医疗技术;第三级则包括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操作过程复杂、技术难度大,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中医医疗技术。《办法》要求,应用中医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须建立中医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和保障中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安全的规章制度,建立中医医疗技术档案,对中医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上报等。安全性在此被提高到了列为评定各项医疗技术的最高级别。这足以证明医疗安全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重大[2]。

1.2安全问题是针刀医学自身控制医疗质量的内在基本要求

针刀疗法的安全性问题是自针刀发明至今一直伴随针刀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刀把针灸针与外科手术刀的两种长处融为一体,使骨伤科的切割剥离松解等手术由开放变成闭合,明显提高了对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等类疾病的治疗效果[3]。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针刀在结合两种医疗器械长处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处于了手术刀与针灸针中间,实际操作中,针刀以针的形式进入人体,在体内却发挥了刀的作用,这实际上是完成了手术刀的部分功能,由此而来的是安全系数虽大于手术刀,但却比针灸针要小。针刀进入人体后没有任何的辅助措施帮助开阔视野,医生只能根据自己的手感和解剖知识进行操作。换言之,如果没有熟练的解剖知识和扎实的控针基本功,针刀治疗就不可能有安全的保障[4]。作为任何一个新兴的医疗技术而言,任何一点点瑕疵都有可能导致其被全盘否定。而作为诞生于民间的一种全新的疗法,针刀注定先天羸弱。它既没有完备的理论基础,也没有规范的诊疗指南,就连最初的从业人员也大多文化水平不高[4]。在这一背景下,针刀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安全问题付出过极其沉重的代价。

1.3针刀的安全问题是现阶段针刀医学发展的首要战略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于针刀概况较为权威的一个数据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截至2004年,针刀从业医务人员达10万余人;全国每天接受针刀治疗的人数达36万多人次,覆盖我国所有省市区以及美、日、德、澳、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针刀门诊部的数量达2166家,由医院设立的针刀科达3432家[4]。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下的数据:根据中国知网文献总库统计,以“针刀”为题名的文献共有6969篇,而以在其中以“安全”为题名的仅有2篇,占003%。而在文献全文中含有“针刀”一词的文献共7118篇,而其中含有“安全”一词的文献仅7篇,占01%。以上的两组数据说明,针刀医学已完成了发展初期大量复制人才的阶段,其从业者及患者已达到一定水平。而与此同时,安全问题并未引起针刀从业者以及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和研究,针刀医学因为起自民间,在发展初期,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复制人才,从而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以支持其发展,在这个阶段中,其教育的进口和出口都是开放的,大量的人才得以输出,然而其质量难以得到控制,所以也就造成了现在针刀医学界较为混乱的局面。后针刀医学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作为一门学科,需要从“量”到“质”进行转换,除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之外,需要对教育的进口和出口均进行把控,而对于教育的出口第一位应该得以把控的就是“安全”,所以针刀医学的“安全”问题也就成为了治理针刀界乱象的第一要务。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五类技术目录[5]中,针刀位列针刺、灸类、刮痧、拔罐四类疗法技术之后成为第五类技术目录征求意见稿的技术疗法,这是中国政府对于针刀技术的一个肯定。针刀的安全操作问题应引起每位从业者足够的重视。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来说,“针刀”作为每一个从业者的行业品牌而言,其品牌使用费只是简单的培训费和学习的费用,并未为这个品牌付出过任何的维护费用,如果安全问题不能引起针刀从业者足够的重视,任由个别安全问题透支整个针刀品牌,则最终将由整个针刀界为其买单。总之,无论从社会大环境还是针刀自身的要求,安全问题将成为针刀发展的瓶颈问题,会影响针刀的医疗准入、教育准入等政策决策,从而影响到每个针刀从业者和患者的切身利益。

2制定标准是解决针刀安全问题的必行之路

2.1针刀医学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标准问题

目前我国已制定的针灸国家标准有29项,具体包括《针灸针》《腧穴名称与定位》《耳穴名称与定位》,以及艾灸、耳针、穴位敷贴基本手法等18项《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以及《腧穴定位图》《腧穴定位人体测量方法》等。已制定的针灸行标456项,另外还有数量庞大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由于针灸是中医药国际传播的“先头部队”,所以国际针灸界对于针灸、腧穴等标准的制定非常积极,世界卫生组织在1984、1991、1995、1998、2008分别制定了六部关于针灸和腧穴方面的基础标准。相形之下,针刀医学的标准工作就差距甚远,至今业内没有一个正式的标准。但是随着针刀治疗各种疾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各国对于针刀也开始了相应的研究,以墨西哥为例,墨西哥针刀学会在墨西哥开展针刀医学,先后开设了4期针刀培训班,培训针刀学员达百余名,并3次组团参加在中国北京召开的针刀学术交流会。由此可见针刀医学的发展在国际上的市场是存在的,但是同时墨西哥针刀学会提出了关于针刀安全标准的问题,他们提出在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安全操作,第二步才是疗效。由此可见安全操作在国际传播中的意义非常重大,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个问题,针刀在国际上的传播将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健康的发展更难以保障。

2.2针刀安全标准应为针刀各类标准中的重中之重

安全与疗效是医学永恒的主题,针刀治病要取得最大的安全系数,除了不断改进诊疗技术以外,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二:一是制订常见病针刀治疗技术规范,使广大针刀医生有所遵循;二是加强对针刀医生的管理,制订针刀医生的培训制度与执业资格认定标准,防止未经正规训练的医务人员滥用针刀疗法。当然,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单靠针刀队伍的自律是不够的,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推动,针刀学术团体要多做具体工作。无论是哪一级的医疗技术,安全首先是第一位的,而对于起自民间的“针刀”医学而言,安全就更是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离开了安全,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对于这一点,许多深刻的教训在发展的过程中历历在目,值得每个针刀从业者引以为戒。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一个相斥、相识、相知的发展过程。对于“针刀技术”这一新生事物而言,在尚无任何针刀技术标准、无任何医疗科目准入的背景下,一旦出现医疗意外,其后果更加不寒而栗。为此,确保针刀治疗安全是重中之重。

3《针刀临床安全操作手册》

安全的基本方针篇2

关键词:针灸科;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安全管理;护理质量

针灸科一般开展艾灸、电针、耳针、头针、拔罐、梅花针疗等多种针灸疗法。但针灸疗法在临床应用时会由于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患者不配合以及局部防护用具不良等问题引起诸多的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生命安全、治疗效果造成影响[1-2]。本研究就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在针灸科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20年7—12月接受针灸治疗的60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1—6月接受针灸治疗的60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男242例,女358例;平均年龄为(45.82±14.25)岁;其中使用耳针177例,艾灸174例,头针121例,拔罐128例。实施后男241例,女259例;平均年龄为(45.79±14.84)岁;其中使用耳针175例,艾灸174例,头针123例,拔罐128例。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实施前采用常规模式。成立由熟悉科室各项业务、责任心强、有较好的办公软件使用能力的1名医师和3名护理人员组成的科室安全管理小组,医师为组长。该小组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科室医疗安全管理与控制工作;定期对科室医疗安全进行原因分析讨论会,找出护理风险点,并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会议内容需记录于《护理质量与安全会议记录本》;按照有关要求,在不良事件发生后7个工作日之内将相关资料整理完毕,经组长审核后报护理质量管理科。实施后采用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安全管理小组根据《护理质量与安全会议记录本》,全面梳理出科室患者安全、隐私、防护管理的高危风险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高危风险点以及药品器械管理的高危风险点,制订科室《护理风险点及防范手册》。并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促使科室医务人员根据《护理风险点及防范手册》对科室各方面的安全进行日常自查及总结;此外,安全管理小组制定专门人员为质控员每月对安全防范工作进行抽查,从中选出3名优秀的医务人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对质管小组季度考核成绩排名倒数的两名人员进行通报。1.3观察指标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以及对护理质量的评价。①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是由课题成员根据医院HiS系统“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和“护理投诉记录表”统计出来的。②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包括基础护理、整体护理、病房管理的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患者完成治疗时进行调查,每项均计1分~5分,对应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数据用(χ±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患者护理安全效果比较实施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和满意度的评价比较实施后患者对基础护理、整体护理、病房管理的质量评分及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3讨论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利用捻转与提行刺激,或者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运用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烧灼、熏熨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疼痛、脊柱关节病、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种疾病的目的[3-4]。针灸因具备价格优惠、应用广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痛的特点,所以人们对针灸的需求度与日俱增,对针灸的护理安全要求也日渐增高[5-6]。近年来,风险管理在国内外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均已成为热点,主要集中于护理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安全文化氛围营造以及风险管理模型构建等,但是这些内容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细节上存在管理盲点,导致无法从根本上有效找出护理风险点,降低了风险管理水平[7]。基于此,医院针灸科安全管理小组根据历年的《护理质量与安全会议记录本》,梳理出科室各类别的高危风险点,制订了科室《护理风险点及防范手册》,有利于全面及时发现和弥补科室管理缺陷,优化工作流程,从而实现前馈控制,完善了护理风险管理机制[8]。此外,安全管理小组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护理风险点及防范手册》,实施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护理意识,而且还能强化安全护理知识和技能储备量[9]。因此,通过实施该管理模式,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以及患者对基础护理、整体护理、病房管理的质量评分均得到了改善。表明实施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进行安全管理效果明显,可提高护理安全效果和护理质量。综上所述,在针灸科安全管理中实施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志丹,李晓燕,钱舜斌,等.针灸临床教学中医疗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与方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1):19751979.

[2]庄君贤,袁荣,钟印芹,等.温针灸烫伤烧损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7):146148.

[3]金熠婷,许辛寅,王雪峰,等.针灸与中医内科论治之差异辨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3):132135.

[4]贺成功,龙红慧,蔡圣朝,等.时间针灸学理论探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2):101104.

[5]姚旭洁,林玉丽,宋丰军.针灸推拿科病房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9):186187.

[6]黄杏贤,于海波,刘永锋.针灸医疗服务模式现状与改进思考[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12):20642067.

[7]刘晓梅,付佳,王英,等.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应用评价[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5):6871.

[8]庄君贤,袁荣,苏丽君,等.温针灸护理指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3):343344.

安全的基本方针篇3

(一)windows系统漏洞

作为开源系统,windows本身的安全机制并非外加的,而是都建是操作系统内部,其能够通过特定的权限设置、系统参数设置,使得文件、其余资源本身不会遭受用户的非法编辑、破坏等。正是因为windows系统存在的复杂性特征,导致系统当中存在诸多已知、未知的各种漏洞,部分漏洞极有可能引发入侵者获取管理员权限,还有部分漏洞则能够用以拒绝服务共计。比如,windows系统所使用的储存数据库、加密机制则会引发各种安全隐患,nt会将加密口令与用户信息保存在ntRegistry的Sam文件,因为算法的影响,nt口令相对较为薄弱,非常容易遭受破译,包括ntCrack、pwDump等。除此之外,从当前事业单位所采用的系统来看,大部分事业单位仍旧是以windows7系统为主,而微软已经决定在2020年停止对windows7的支持,其必然会导致系统本身的漏洞被进一步放大。

(二)数据库系统安全隐患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信息系统本身包含多套数据库系行业曲线linkindustryappraisement可替代度影响力可实现度行业关联度真实度统。数据库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隐患,从技术应用以来就一直存在,同时其本身随着数据库技术的持续发展而不断深化,安全隐患历来是数据库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事业单位数据库系统来看,其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其一为数据库,即根据特定方式进行各种信息数据的储存;其二主要为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其主要为事业单位内部职工、应用程序提供数据访问方面的权限。从事业单位数据库特征来看,其所面临的安全隐患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关系到信息在不同程度方面的安全,客体本身存在多项性、层次性的特征;在DBmS当中受到保护的客体,其机油可能是复杂的逻辑结构,会面临物理结构与客体逻辑结构之间存在分离的现象;因为客体本身的信息相关性相对较大,其会面临特殊物理攻击的隐患。

(三)网络安全隐患

一方面,杀毒软件更新隐患。为有效解决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各种隐患,事业单位内部使用的计算机均安装了专业的杀毒软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事业单位的网络安全。但是,随着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深入,事业单位内部使用的计算机数量越来越多,导致维护工作面临的工作量进一步增大,维护人员本身的精力有限,显然难以有效保障每一个计算机的杀毒软件在第一时间进行及时的更新,相应的病毒库自然也无法在第一时间更新到最新版本。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网络存在被攻击的隐患。另一方面,ip、maC地址绑定隐患。为有效防范非法入侵,事业单位在接入层交换机引入ip、maC地址与端口绑定方案。但是,ip、maC地址绑定本身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程,事业单位内部每一台交换机均需要实施单独的绑定处理,且路由器在动态路由协议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制约了授权绑定的防范效果。

二、事业单位网络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一)引入系统漏洞风险防控技术

1、漏洞扫描

针对windows系统面临的漏洞风险,事业单位需要引入漏洞扫描技术,定期针对漏洞进行扫描,以便于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方案:一方面,端口扫描。综合利用端口扫描方案,全面掌控主机开启端口与网络服务的具体情况,最后与数据库当中的漏洞进行匹配处理,以此来掌握漏洞情况;另一方面,模拟黑客攻击模式。在漏洞扫描的过程中,尝试模拟多种黑客攻击方式,寻找系统存在的漏洞,并基于漏洞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修复。

2、推进windows10系统的普及

正如上文所述,面临事业单位主要是以windows7系统为主的系统生态,推进windows10系统的普及就成为有效减少系统漏洞的重要途径。从社会整体情况来看,windows10系统已经成为主流系统,各个软件开发者、硬件厂家均开始致力于windows10系统的匹配,windows7所面临的困境与安全隐患越来越大。比如,英特尔与amD最新的CpU已经不支持windows7系统,各种补丁也不在针对windows7系统进行适配。针对上述问题,事业单位应当全面推进windows10系统的普及,针对现有软件进行调整优化,尝试外包的途径针对软件、系统进行适配调整,扫清当前普及windows10系统所面临的困境,以此来减少windows7系统存在的系统漏洞。

(二)加强数据库系统加密控制

1、数据加密子系统控制

数据加密子系统控制的关键内容在于针对事业单位数据库系统实施加密控制,通过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虚拟网Vpn,基于公用网络构建事业单位专用网络,实施加密通讯的方案。利用Vpn网管,针对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包实施加密,综合利用数据包目标地址转换控制,以此来针对事业单位数据系统实施远程访问。对于Vpn的应用,应当综合利用软件、硬件以及服务器等途径来进行控制,通过多种途径的加密,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2、防火墙系统控制

为有效保障数据库系统安全,还需要充分利用防火墙本身所具有的访问控制、边界隔离功能,针对事业单位进出网访问进行自动化的控制。为进一步提升防火墙系统控制的效果,还需要联动防火墙子系统与入侵检测子系统,能够在发现网络安全隐患的过程中,第一时间进行信号的发送,以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访问源控制在数据库系统以外。

(三)引入多元化网络风险防范技术

1、用户账号合法性控制

综合利用用户账号合法性控制,可以有效明确用户身份,基于事业单位实际需求,针对用户账号与ip、maC、交换机等实施动态绑定处理,基于Smp安全管理平台来配置各个用户的对应权限,将其下发到接入层当中对应的交换机,以此来保障事业单位每一个职工账号的合法性,减少网络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2、用户行为审计定位

为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网络安全隐患,可以在事业单位服务器内部设置防火墙,基于GSn、e-log的有效联动,针对各个用户对应的访问行为进行动态的监管。在监管的同时,利用数据库审计方案,匹配用户访问行为的地址、时间,以此来针对各个用户的相关行为进行全面的控制,减少因为职工操作失误所引发的网络安全隐患。

安全的基本方针篇4

(1)消防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教育

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应随着企业的积极生产建设和工业化程度的发展。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以及各项消防安全工作的具体政策,是社会生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根本保障。所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首先应当进行有关消防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教育,这是调动员工群众积极性、做好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的前提。

(2)消防安全法规教育

消防安全法规包括消防条例、规程、规定、规章制度等。通过消防安全法规教育,可以增强法制教育,使广大员工群众懂得那些应该做,应该怎样做;那些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做了有什么危害和后果等,从而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保证各项消防法规的贯彻执行。

(3)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消防安全知识应当包括燃烧发生的条件,燃烧和爆炸的基本知识,危险品的特性及生产、使用、储存、运输、销售的防火常识,用电、用火的防火常识,失火报警方法,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

(4)火灾案例教育

人们对火灾危害的认识往往需从火灾事故的教训中得到。火灾案例教育是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警惕性最具说服力的方法。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或恶性未遂事故时,安全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事故教育,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5)消防安全技能培训

消防技能培训主要,面向作业人员。在一个企业,为实现生产作业的消防安全,不仅需要作业有消防安全基础知识,还需要其掌握防火、灭火的基本技能。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消防安全技能培训,它包括正常作的消防安全技能培训和异常情况的处理技能培训。

二、提高消防安全教育的类型按照教育的对象把安全教育培训可分为四大类型。

(1)领导层面的教育

领导人员的教育培训,主要是进行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体制、安全规章制度、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基本的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

(2)新员工的教育

为了使新员工第一时间在脑海中建立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新员工要接受厂、站、班组三级的安全教育。内容主要是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基本安全技术知识、安全防护知识以及厂、站(库)的安全生产状况、危险场所、设备、尘毒等情况和事故报告制度等。班组教育应着重安全技能培训,即结合本岗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学习安全操作规程,训练安全操作技能,掌握安全防护方法等。

(3)特种作业员工的教育

对特种作业的员工必须进行专门培训,并经过有关部的严格考试,取得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后,才准其上岗操作。特种作业员工的培训一般采用短训班的形式进行,而且持证后须按规定的年限进行年审。

三、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则如何进行

(1)要建立和发展安全教育的阵地

有条件的单位应该建立安全教育部门,条件差的至少应该有一间教室和一间资料室。要逐步添置积累安全教育所需的资料、图书、教材和设备。有了安全教育阵地,就能为安全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

(2)安全教育要坚持经常化

要重视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患未然。要有计划地把集中教育和经常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育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安全的基本方针篇5

关于安全生产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

进入冬季以来,雾天明显增多,为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的不便利,在这样的天气下,安全问题增多,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也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近期山东聊城发生的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因团雾的困扰,造成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安全还是应当作为一个不可不提的话题,而且它又是我们应当特别重视的一个话题。

安全围绕着每一个人,围绕着每一个单位和组织,所以应当做到安全第一。安全是一切的保障,安全重于一切。安全为人人,人人为安全,无数安全事故的事例以及血的教训,不得不说不重视安全,将会带来极大的损失。

所以对于安全工作,要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时时刻刻树立安全意识,居安思危,增强对安全生产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我做为一名收费班长,更应当做到时刻想着安全工作,警惕不安全因素,对于安全工作不存在任何的侥幸心理,把安全工作贯穿于收费工作之中。增强安全意识,自觉践行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作为一名收费班长,不仅要带领班组成员收好费,服好务,更应当把安全生产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引导班组成员自觉行使自己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防范零隐患运营管理零事故”。我想,对于安全工作,只有责任才是的体现,只有把安全责任牢固植根于心间,才能对安全负责,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确保安全,提高安全责任意识,把每个人的责任感调动起来,共同负责,才能消除安全隐患,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对于安全工作,更应当注重细节。安全工作无小事,前几天通过参加安全员的培训,授课老师讲述的因件件小事的疏忽以及案例让我触目惊心,细节,哪怕是微小的,足以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事故都是由小到到,由量变到质变而引起的。一只蝴蝶所引起的效应可能会引起一场龙卷风。所以不要小看一个不起眼的小小的失误,更应当从细节入手,因为安全责任无小事,把细节做好,保证的万无一失。

对于安全工作,还应当做到规范管理。任何的行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以及规范管理,我们的收费工作也不例外。所以在工作中要做到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以严格的操作规程,做到以规范保证安全。如今我们的安全规章制度越来越科学化、规范化,作为基层的收费工作者,我们更多的是要做到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以及规范的工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规范化是我们安全生产工作的一大特色,这样也保证我们的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总之,安全重于一切,在我们的工作中要做到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关于安全生产培训的个人心得体会

安全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三个方面。

1、安全态度教育

安全态度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和具体的安全态度教育两个方面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教育和法纪教育。通过劳动保护方针政策的教育,使员工提高对安全生产意义的认识,深刻理解生产与安全的辩证关系,纠正各种错误认识和错误观点,从而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法纪教育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规、安全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通过法纪教育,使员工认识到自觉遵章守法,是确保安全生产的保障条件。具体的安全态度教育是一项经常的、细致的、耐心的教育工作,应该建立在对员工的安全心理学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地进行。

2、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包括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基本安全管理方法等知识。

安全管理知识教育主要是针对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目的是使之能够更好地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包括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和专业性的安全技术知识。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是企业内所有员工都应该具有的。专业性的安全技术知识是指进行各具体工种操作时所需要的专门安全技术知识。’

3、安全技能培训

仅有了安全技术知识,并不等于就能够安全地进行作业操作,还必须把安全技术知识变成进行安全操作的本领,才能取得预期的安全效果。有的新员工有安全操作的愿望,也学习了公司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出了事故,就是因为缺乏安全技能,力不从心的缘故。要实现从“知道”到“会做”的过程,就要借助于安全技能培训。

安全技能培训包括正常作业的安全技能培训和异常情况的处理技能培训。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应预先制定作业标准或异常情况时的处理标准(作业程序、作业方法、作业姿势等),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要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就是要多次重复同样的符合安全要求的动作,使职工形成条件反射。要达到这样的标准程度,不是通过一两次集体讲授就能做到的。

安全教育的类型

按照教育的对象把安全教育培训可分为五大类型。

1、领导人员的教育

领导人员的教育培训,主要是进行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体制、安全规章制度、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基本的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

2、技术干部的教育

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的薄弱环节。工程技术人员一般不直接参加生产,受到生产中伤害的可能性较小,他们又不承担领导干部那样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因此往往缺乏接受安全教育的迫切要求。但事实证明工程技术人员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3、专兼职安全干部的教育

他们从事具体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方面的工作,应该具有系统全面的安全知识。为此,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接受系统的专门教育。

4、新员工的教育

新员工要接受公司、科站、班组三级的安全教育。公司、科站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基本安全技术知识、安全防护知识以及公司、科’站的安全生产状况、危险场所、设备、,尘毒等情况和事故报告制度等。班组教育应着重安全技能培训,即结合本岗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学习安全操作规程,训练安全操作技能,掌握安全防护方法等。

安全的基本方针篇6

精彩导读

安倍声称,日本已做好了在亚洲制衡中国的准备。

日本长期性的大战略,是试图以体系制衡和结构压迫的形式来全面应对中国的崛起。

对日工作已经是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综合性课题,是系统对系统的竞争、运筹对运筹的比拼。

1月下旬,“安倍用2000亿日元拉拢,访问印度得到特殊优待”的消息,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安倍自2012年12月重新上台以来,以“俯瞰地球仪”视野倾力推动其所谓的“战略外交”,总共到访近30个国家,累计举行了120多场首脑会晤。安倍内阁的重要成员,尤其是副首相麻生、外相岸田和防相小野寺等人的足迹则更是遍及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很明显,安倍按照自己的外交日程表,出于制衡和对抗中国之需,把有关地区和国家按优先顺序急匆匆拉拢了一遍,而非洲、印度、欧洲、南太国家等,则成为2014年日本重点经营的地区。

安倍战略外交中的对华部分,被外界形象地称之为“围华外交”或“环绕外交”。安倍2013年10月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次专访时声称,日本已做好了在亚洲制衡中国的准备。正如其言,一年多来,安倍内阁的外交活动绕着中国走却始终针对中国,欲借此种外交行为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与中国的较量,增加对华的博弈筹码及战略优势。尤其是在中日关系因争端陷入低谷和僵局的形势下,其目的意在牵制和包围中国,欲以外在压力使中国在双边关系中就范,以接受日本的主张为前提来进行关系转圜与缓和。

安倍“围华外交”花样多

安倍推动“围华外交”的路径,体现在地缘政治上,主要是强化日美同盟、利用日俄关系、拉拢东盟及南亚各国、涉足非洲及中东等。具体而言,又是以下几种方式展开的:

——向中国外交基础较好的地区及国家打“楔子”、搞“对冲”。其推出的大规模对非洲和对东盟合作新举措,安倍和麻生等政要接连访缅,安倍作为日本首脑时隔多年访问蒙、俄等,就属此举。

——拉拢与中国有矛盾和争端的国家。如,拉拢越、菲、印(度)等国家,尤其是对与中国有领土纷争的菲、越更是不惜施以援助,支持其联手对抗中国。

——拉拢在意识形态和全球公域(海天空网等)上与日本容易具有共同语言及利益的国家,例如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

——进军印度、中东、东南亚(尤其是中南半岛国家)和俄罗斯等重要的能源及市场国家,在确保资源能源供给的同时,以“中国+1”战略减少对中日经济合作的依赖,增加对华外交主动权。

安倍“围华外交”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强化日美同盟作为基础。安倍二次上台以来,一直表示强化日美同盟是重建日本外交的基础和第一步,为此他于2013年2月实现访美,以及早确认强化日美同盟的重要性及有关措施。而2013年10月安倍政权成立后的日美首次“2+2”会议则开启了具体的强化进程。会议声言“基于日益严峻的亚太安全环境”来“协商中长期的日美安全合作等议题”,决定2014年年底前完成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修订工作。此次修改的背景,被认为主要是为了应对“中国日益频繁的海上扩张”以及争端等威胁因素。

比起以往,双方在推动安全及防卫合作强化上落实了诸多具体措施:拓展合作,联手应对“新的威胁”及全球问题,尤其是在全球公域(网络和宇宙等)的规则制定和秩序管理方面;深化合作,双方就进一步在联合作战计划精细化、反导、情报、装备技术合作、共同训练等领域合作达成了诸多共识。可以看到,这些措施,很大一部分都是针对中国的。

二是将“价值观外交”作为纽带。安倍及其智囊们都非常重视利用价值观外交来制约中国。安倍等日本政要在政策演说中都高调表示要“立足于自由、民主主义、基本人权和法治等基本价值,展开战略外交”,把价值观外交作为战略外交的基础和重头戏。事实上也是如此,一年来,安倍几乎在所有的双多边首脑会谈中都要提及所谓的“共同价值观”,到处推销其以意识形态划线的“价值观外交”。不但如此,安倍还把这种口号落实到政策行动中,上台后他就公然主张建立包含美日印澳在内的“民主安全菱形”这一准安全同盟来制衡中国。安倍提出的对东南亚外交新“五项原则”的第一条就是要“共同创造相同价值观”。

三是开展经济外交及经贸协力。以经济合作及援助为主的经济外交正是安倍战略外交拉拢各国、制衡中国的重要外交手段。其举措多为以下几种:直接提供政府资金援助,或免除债务;在基础设施领域加强合作,政府提供后援,帮助推销日本的技术、产品、基础设施等;兴建或帮助建设工业园,如援建印度的金奈—班加罗尔工业走廊项目、缅甸的迪洛瓦开发区等。

此外,安倍外交还从长远出发,注重掌握国际经贸规则权问题。最典型的是强势推动“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安倍显然将这一战略举措视为抢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权的重要机会,至少也是想以日美引领亚太经济合作,凭此站在经济秩序制高点,有效吸取亚太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利益。

四是推动安全及防务合作。安倍在其战略围华外交中加入了各种形式的安全合作内容,在“积极和平主义”幌子下,将保障“国际安全”、“共同安全”、“集体安全”作为新增长点和发力点。其借助的名目有如下几种: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及非传统安全问题做出国际贡献;在全球重要的地缘战略区域维护共同秩序或和平,特别是以海洋安全为议题,如加大对印度洋及南海海上安全投入等;开展“防务合作”,帮助与中国有争端的周边国家菲、越等加强军事能力;构筑双多边安全对话机制,如与俄建立“2+2”机制,与蒙古、柬埔寨、老挝、土耳其、北约以及东欧国家等的安全对话及磋商等。

“围华外交”威胁到中国安全与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历经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力对比逆转之后,围绕意识形态、领土争端、历史认识、安全保障等问题,中日矛盾全面上升并大幅激化,进入一种类似综合并发症的时期。日本对中国的戒备、对抗和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剧,中国被认为是“日本外交最大的课题”和假想敌。要看到,日本应对中国崛起的长期性的大战略,并非单靠自己的军事发展或日美同盟,而是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利用一切矛盾、联合广泛力量,以体系制衡和结构压迫的形式来全面应对中国的崛起。这可以说就是安倍外交的“战略要义”之所在。

在这一“顶层设计”的规范下,安倍围华外交对中国的发展及安全利益无疑造成了负能量效应,它具体表现在:

一是总体上加大了中国崛起困难系数。当前安倍对华战略总体上加剧了涉华国际博弈和大国角逐,对中国的内外各方面工作形成很多干扰,成为中国顺利崛起的一大扰乱因素。

二是对冲中国外交布局及基础。安倍“战略外交”的对象,很多是世界重要地区及国家,也是中国外交的重点工作对象,是较为关键和基础的部分。安倍式的合纵连横有可能损害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传统关系。

三是严重影响中国周边环境安全。安倍紧密配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和印太战略,发挥组织者或串联者的角色,意图在中国周边编织针对中国的安全联盟和统一战线。安倍还上蹿下跳推动“安全外交”、“防务合作”,插手争端,在周边特别是海洋和空域方面针对中国搞煽风点火,制造麻烦。

四是对中国对外经贸形成竞争和挤压。安倍政府积极推动tpp,目的之一就是将来在对华经济竞争中占领制高点,继续获益得利。安倍上台后大力推动对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加大对东盟、非洲等国家的经援力度,官民一体推动日对外投资及贸易活动。这些合作项目多是中国优势部门,例如道路、桥梁、高铁、电力工程等。这对于中国企业及外贸走出去开拓市场、发展合作,形成较大的竞争和挤压。

积极运筹,有效应对日本“围华外交”

“日本问题”的处理具有极其重要示范效应和连锁作用,是中国和平发展路线是否具有说服力的试金石。为此,中国在对日战略上应积极运筹,做好应对工作。

一是要继续做好并统筹各项国内基础工作。从当前严峻的中日关系形势来看,对日工作已经是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综合性课题,是系统对系统的竞争、运筹对运筹的比拼。对此,中国首先应做好三项国内工作,这也是根本性的工作:对日外交要做到国内一盘棋,统筹协调,一致对外,如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适时成立,有望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夯实硬实力基础,这包括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也包括针对性加强国防科技及军力建设工作,有重点地发展先进武器装备等;抓好软实力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对外传播,宣示我和平发展方针、争取国际舆论和日本民众。

此外,还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发挥震慑和维权效果。特别是在战备方面,应该加强对日情况的掌握和研究,制定完善的作战预案,调整军事部署,提高后勤应急综合保障能力,深化军事科学研究等。

二是因地因事制宜,有针对性地防范不利影响。中国需密切关注日本围华外交动向,对日方打楔子、挖墙脚、掺沙子等外交举动要有跟踪和关注,不可掉以轻心。对其举动,中国要有针对性地主动巩固和发展中外关系,争取在中外日的三方关系格局中保持战略主动。必要时要针对性地对日本的“小动作”进行反制。例如,在多方势力交织和对峙的重要地区,中国应加强博弈,加大投入,以有效阻滞日美势力的介入和深入;对印度应着眼大局,从战略上拉住和稳住;对非洲应落实好合作举措,保持好强劲合作势头,提升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俄罗斯要增加合作新领域和新潜力。同时,有些还需要提前布局,完善预案,例如需要统筹中非关系与安理会改革问题、亚太与印太的中日印美关系、东海与南海问题的联动等。

三是以我“全球再平衡”应对其“战略外交”。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呈现“东急西缓”、“北稳南乱”的局面,中国在西太平洋方向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明显加大。日本及日美军事同盟合作围绕及第一岛链,着力在太平洋方向对中国施压,中国面临其岛链封锁及军事威慑。这种局面对中国国家安全及顺利崛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相比之下,当前,美国面临成堆的国际国内难题,与中国相反是“东缓西急”、“内急外缓”,管理世界时往往有心无力,分身无术。所以,中国应对日本围华外交的全球攻势行为时,可以做如下大棋盘考虑:

稳定并搞好大国关系。例如,保持与美的良好沟通和合作,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增进与俄的良好协作关系;战略上稳住印、澳等国。以此,减少总体外交战略资源的分散和损耗,使日本难有大的战略作为余地。

积极经营周边外交。要经略南海周边,做好东盟工作,增信释疑,拉越压菲,减少日本可乘之机。要落实西进和南下(前出印度洋)战略,建设新陆海丝绸之路和经济回廊,进一步构筑互惠命运共同体,夯实周边战略依托带及对日“防火墙”。要适当借助俄、韩等牵制性力量。中俄传统友谊深厚,日韩处于矛盾尖锐爆发期,而俄、韩与日本都有领土争端。以历史问题和战后秩序为抓手,适当联手俄、韩,可起到牵制日本的作用。

安全的基本方针篇7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97-02中图分类号:R587.1047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67

在目前所有的糖尿病治疗方法中,胰岛素泵治疗是最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输注的方法,也是目前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临床应用过程中加强胰岛素泵的安全管理,做到安全、合理、有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1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需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患者226例,年龄45~68岁,男性115例,女性111例,均符合目前国际上通用的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入院时随机血糖均在12mmol/L以上,遵医嘱给予安装胰岛素泵。

2.材料美敦力公司生产的美敦力易泵mmt-317型Sof-set直插型软针,mmt-332型储药器,美敦力易泵508mmt-315型Sof-set直插型软针,mmt-103a型储药器,H-tRonplusV100胰岛素泵,RapidD快捷式D型输注导管,Cartridge储药器。

3.方法回顾性分析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安全管理的对策。

结果

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过程中共发生安全性问题30例,其中针头打折9例(4.0%),设计错误6例(2.7%),针头脱出和低血糖各5例(2.2%),胰岛素泵渗水3例(1.3%),胰岛素泵脱落2例(0.9%)。

讨论

1.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1)针头打折:多发生于消瘦患者,主要原因是置针部位皮下脂肪薄,针尖部位没有脂肪组织支撑,进针后拔出钢针时易导致针头软管处打折,造成胰岛素泵输注不畅,甚至无输注,从而引起患者异常高血糖,这种情况有时胰岛素泵不报警,需注意排除。本组患者出现9例,均选择肌肉组织较丰富的大腿外侧上部或上臂外侧给予更换置针部位。

(2)设计错误:本组6例,主要原因有:①基础率设置与医嘱不符,总剂量不对、分段基础率设置不正确、基础率设置误差等;②胰岛素泵暂停后未能及时恢复运行,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C肽测定等其他检查或操作暂停后忘记转为运行状态或自动停泵后未及时发现;③餐前大剂量输入错误;④胰岛素泵本身发生故障未能及时发现,如电池电力不足、机械故障等。

(3)针头脱出及低血糖:本组针头脱出的5例患者因忘记身上安装了胰岛素泵,在入厕或睡眠时不小心抓挠置管部位,导致针头脱出。一般情况下使用胰岛素泵不容易出现低血糖,而本组出现低血糖5例,其中2例患者入院时血糖>22mmol/L,安装胰岛素泵时血糖处于调整期,血糖下降后未能及时调整引起;另3例餐前大剂量与基础率比例不合适,基础率设置较低,患者出现餐前高血糖,又在短时间内反复多次补充胰岛素所致。

(4)胰岛素泵渗水或脱落:胰岛素泵渗水的原因是个别护士给患者撤胰岛素泵后,用清水或75%酒精擦拭胰岛素泵时,醮水太多,导致胰岛素泵渗水,再次使用时出现故障,本组出现3例。而脱落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入厕时胰岛素泵夹不稳,导致胰岛素泵脱出或摔在地上,本组发生2例。

2.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并严格执行病区使用胰岛素泵安全管理制度:①病区胰岛素泵有专人管理,班班清点。②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计算并设定胰岛素基础率和餐前追加剂量[1]。建立胰岛素泵使用巡视记录表:其内容有:Ⅰ.机器一般情况检查,包括屏幕显示、按键、报警回顾、是否接触磁场/放射线、皮肤有无红肿、软针有无脱出、胶布固定、快速分离器是否紧固、管路有无漏液/是否通畅。每班在胰岛素泵巡视使用记录表准确记录。Ⅱ.参数数据:包括基础率、大剂量回顾、日期时间、剩余液量。③胰岛素泵日常维护制度:如只能使用湿布和温和清洗剂水溶液或70%的酒精清洁胰岛素泵外表面,擦完后使用清水轻柔擦拭,然后用干布擦干,保持储药器室和电池室干燥,勿以棉签、纸巾擦螺旋杆。④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变化:初起每日监测7次,三天后可改为每日3~5次,如有病情变化随时监测,对年老的患者更应加强观察,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的敏感性下降,其交感神经反应不明显,有低血糖时不容易发现[2]。本组5例患者均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2)做好病区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病区护理人员进行胰岛素泵技术操作及理论知识的培训,主要内容有各种胰岛素泵的操作规程,维护和保养,报警的识别和处理,意外情况的处理等,同时进行示范和回示范,以保证每位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保证患者用泵安全、有效。

(3)安全教育: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是一种较新的方法,使用胰岛素泵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胰岛素泵的优越性、安全性及方便性[3]。病区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护士应向其告知胰岛素泵的基本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设置各项参数后将胰岛素泵锁定,以免患者自行调节,要求患者能配合护士监测血糖,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配合地治疗。智力障碍、视力障碍的患者,或没有强烈愿望,不能够配合医生的患者,使用泵治疗的效果会很差[4]。

总之,胰岛素泵治疗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调节血糖、控制病情、防治并发症的理想方式[5]。只有做好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安全管理,才能使胰岛素泵更好、更安全、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万青,杨丽芳,刘芳,等.病区使用胰岛素泵的规范化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9):50-51.

[2]吴小彬,林彬.胰岛素泵临床使用的护理体会[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6,6(6):558-559.

[3]周建日,尹雪.胰岛素泵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安全管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4):300-301.

[4]wainsteinJ,metzgerm,Boazm,etal.insulinpumptherapyvs.multipledailyinjectionsinobesetype2diabeticpatients[J].Diabeticmedicine,2005,22(8):1037-1046.

安全的基本方针篇8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只有把经济发展与社会、资源、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发展的质量,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局充分站在了以人为本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首先,以人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安全生产始终要把保护广大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完全一致的。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和“五个统筹”,其核心是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其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安全生产目的在于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全面部署,同步推进。再次,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统筹兼顾的重要方面,这也直接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目前我区的安全生产状况与经济建设的高速还比较协调,但是为了更好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不断改善劳动者的生产环境和安全条件,有效杜绝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把事故总量、人员伤亡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国家财产的安全。

二、运用科学发展观,加强法制建设,解决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新问题

近年来,监管企业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同时,安全生产问题日趋突出。一方面,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和要求,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大力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化专项整治,消除事故隐患,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管企业安全生产的总体状况有了一定改善;另一方面,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区高危行业居多,技术设备相对老化、陈旧,改造整改所需大量资金,改造难度大、任务重;再加上我区中小企业有6000余家,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安全生产面临的压力较大。一些生产设施长期服役,带病运行,这些客观存在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必将导致事故隐患的不断出现,事故多发且难以预料。针对这些矛盾和存在的问题,我局认真运用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分析,坚持既要发展,又要安全,从企业着手,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大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和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确实提高了安全意识,做到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求发展。

三、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切实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督促监管企业夯实基础,建立长效机制。

(一)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局长期性的督促监管企业切实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继续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力度,按国家和省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认真组织检查整治。

(二)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安全基础建设。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要把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安全生产作为以科技推动发展重要理念。结合实际,加强基础研究。我局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中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性难题,经常请省、市安全生产方面的专家,下到基层、企业授课,努力推广普及安全高新技术,支持鼓励企业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提高安全装备水平,保证生产设施,生产过程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引导、鼓励并督促企业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落后生产力的淘汰速度,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

四、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强化责任落实

安全的基本方针篇9

【关键词】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同伴教育;效果评价;防治模式

中山市古镇是闻名海内外的“中国灯饰之都”,位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北面,是中山、江门、佛山市(顺德区)三市的交汇处,毗邻港澳珠海,居住人口30余万,经济发达,往来商贸活动频繁,居民生活富庶。据公安部门统计,全镇在册吸毒人员共547人,其中静脉注射人员约498人。最新评估结果显示,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新发生的感染以注射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之一;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存在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1]。我镇20078年申请到中山市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之一的《吸毒人群一次性针具交换推广》项目,在我镇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对吸毒人员行为加以矫正,减少吸毒人员共用针具行为,阻断艾滋病血液传播途径。

本研究通过对近4年镇具交换工作进行总结和效果评价,旨在探索适合农村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的工作模式,同时为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中山市古镇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吸毒人群。基线调查在2008年5月进行,中期评估调查在2012年6月进行。

1.2研究方法

1.2.1开展社区诊断2008年采用随机抽样抽取了当地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吸毒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吸毒人群人口学信息、艾滋病防治知晓情况、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共用针具情况,以了解社区吸毒人群的现状,完成社区诊断。

1.2.2制定干预方案根据项目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内容包括建立针具交换工作制度、同伴教育员的招聘、工作人员培训、健康教育与促进、与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落实经费及评价体系等。

1.2.3干预措施开发部门领导,加强部门合作,利用领导倡导的号召力,通过市艾滋病防治所技术支持,市镇两级新闻报道及广播宣传等方式在社区内进行宣传,创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选择场所相对隐蔽,但交通便捷,社区有较多吸毒者的曹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针具交换固定场所;在吸毒者中选取同伴教育员,通过同伴教育员动员注射吸毒者参与或通过注射吸毒者动员其同伴参与;由项目工作人员在固定交换点或外展活动中直接向吸毒者免费发放一次性针具并回收针具,同时发放安全套、宣传材料等;向美沙酮门诊转介服务;HiV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HiV抗病毒治疗转介服务。干预时间为2008年5月――2012年6月。

1.2.4效果评价随机抽取社区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前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共用针具率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2008――2012年共计发放一次性针具134018支,回收针具116619支,回收率为87.02%,累计为397人提供一次性针具,覆盖率为79.72%(397/498);发放宣传教育材料18330份,发放安全套15530份;举办针对同伴教育员的培训25次;转介治疗17人;对吸毒人员进行145人次HiV检测,确认阳性12人,阳性检出率为8.28%。

2.2知识及行为变化情况通过干预前后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性活动中最近一次安全套的使用率从65.63%增加到85.58%;最近一次共用注射器使用率从56.47%下降到24.3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60.16%增加到91.35%,效果非常显著。而免费针具交换项目开展前后,注射吸毒人群所占的比例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注射吸毒一直是我国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途径之一。注射吸毒人群中共用针具的现象十分普遍,广东省哨点监测数据表明,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比例达40%-55%[2]。国内外经验表明,开展清洁针具交换是控制经静脉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的一项有效措施[3]。

本研究通过在吸毒人群中采取针具交换的综合干预措施,初步总结并提出了“政府规划、部门协作、社区搭台、卫生唱戏”格局,形成了以艾防高干队员对吸毒人群进行定期随访为起点,针具交换为主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中心内容的社区艾滋病防治模式,实施效果显著。

由于吸毒是公安禁毒部门严厉打击的违法行为,吸毒人群行踪较为隐蔽,艾防工作人员较难接近,这为防治艾滋病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所以引起领导对艾防工作的重视,开发领导层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开发领导层,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创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是针具交换平台开展的前提。

iDU是针具交换的干预对象,其对该项目工作的了解、认同与参与决定了干预成效的高低[4]。本项目开展前,由于iDU人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未引起各有关部门的注意及重视,对其开展的正面宣传教育较少,造成了他们对防治艾滋病的知识严重不足。项目开展后,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及免费针具推广应用,iDU人群的在预防艾滋病知、信、行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其人群覆盖率仍然不是很高,提示我们在宣传力度方面还有待加强。

同伴教育员在针具交换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既是针具交换的对象,也是主要的操作者,他们的地位当前还无人能够取代。因此,选好同伴教育员是做好针具交换工作的关键。本研究中通过选取吸毒人群中有较具威信、良好沟通能力并乐于此项工作的人作同伴教育员,充分利用其具有较大话语权的特殊地位来开展同伴教育,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并实施一定的奖励,很好地推动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蔚.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86卷8期:553.

[2]周志坚,谭爱军,黄利群,等.共用针具的男性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7年第33卷第1期:15.

安全的基本方针篇10

关键词:企业安全安全管理安全文化

第一,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本质

本文开头已经点出,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生存发展的全过程,换而言之,只要有人或者有人类活动就有安全文化。这样讲读者可能不理解:远古的蛮荒时代,人类有安全文化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无论是现代工业生产还是远古狩猎,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简单讲就是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也就是更好地活着。工作、劳动效率提高越快,安全保障系数就越低,如何找准安全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在保证安全的状态下不断提高工作或劳动效率,并形成一种既约定俗成,又不断创新完善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就是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安全文化的本质所在。概而言之,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对自身或他身安全在由感性向理性认识、把握和实践过程中,追求最佳安全状态的要求、意愿和氛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的生命健康角度、突出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来保证安全的安全文化观,是包括所有企业在内,全社会共同努力追求的方向。

第二,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刚才已经指出,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它的目的,就是形成最大限度的保证工作(劳动)效率和安全系数在临界点以内稳定状态的共识,也就是在尽量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任何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的政策、制度、机制、措施和方式方法,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和作用发挥的落脚点。基于此种认识,要发挥好安全文化的作用,就要首先了解事故发生的根源。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抓住了“人”的问题,安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安全文化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保证。明确了事故根源和解决这个根源的途径,也就明确了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执行,就必须建设好、使用好安全文化,笔者认为,要重点健全完善以下几个机制:

1、完善安全战略指导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方向性。对于所有行业、企业来讲,安全的本质、目的都是不变的,但具体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由于所经营的产业不同,员工所从事的岗位不同,在大的安全战略指导方针基本不变(例如我国的安全生产指导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前提下,必须要有符合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例如龙矿集团的安全方针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齐抓共管、长治久安,同时根据不同时期有相应安全指导机制。洼里煤矿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范行为,注重基础”的安全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生产“三原则”(即:达不到安全状态、优良的工程质量和“精品工程”标准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不准生产)和“六个确保”的安全保证机制,明确了安全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战略方针,做到了安全工作有的放矢,为最大限度发挥“人”在安全工作中的能动性奠定了基础。

2、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持久性。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建立可行的目标考核机制,让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思想状态。例如煤炭行业根据行业规律、特点,都要制定一个年度或更长时期的安全考核目标。同样,每个企业都根据自身情况都要制定一个安全目标和考核措施,目标及考核措施确立的科学合理与否,对于在目前国有体制下经营的企业来讲,对于干部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左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否持久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3、完善安全理念渗透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层次。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得到员工认可认同,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各种安全理念渗透的效果。各种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的安全理念在挖掘提炼推广渗透之前,只是被企业少数人全面掌握,而要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理念渗透机制和措施。在这方面,洼里煤矿建立了完善的渗透保证体系,在将各种安全理念、警句汇编成册的基础上,要求每天班前班后会进行学习讲解,自觉指导并运用到安全生产中,并定期开展理念渗透专题研讨、讲座、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兑现。通过制度约束和柔性引导,使广大员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企业安全文化层次得到极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