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运维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7:00

通信运维管理篇1

【关键词】通信电子运维运维管理

1.引言

近几年来,云南电力通信网快速发展,但网络管理水平还较低,未形成流程化、规范化的闭环管理,往往都处于“被动”运行维护。针对云网特点开发的通信电子运行维护系统正是为了将“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服务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实现了通信运行维护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2.通信电子运维系统各功能模块简介

电子运维子系统是一套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平台,为运维人员提供便捷,理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流程,形成对通信调度、故障处理等运维流程的闭环管理。整体功能构架如下,红色字体部分为高级功能模块,涉及多个模块之间的数据关联,已在开发中。

图1电子运维系统整体功能模块构架

2.1通信调度

通信调度模块主要是针对通信调度员日常值班工作开发的工作平台,主要包括当值班上需关注的工作: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工的通信设备检修工作、尚未处理完的通信故障、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始的设备入网管理、待开通/拆除的(临时)通信电路、通信网络应急预案、下级单位的运行汇报等,分别与各对应模块关联,是各模块待办工作的快捷入口。

还包括值班日志管理、交接班管理、排版管理、调班管理等功能模块,在此不做累述。

2.2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模块包括故障申告、确认及派单、确认处理、运维单位反馈、通调员定性、领导审核、归档等环节。

在实际的应用中涉及两种流程模式:对于从综合监视发现的影响二级电路的告警,通调员派发故障工单至运维单位,由运维单位填写故障工单;对于地区网光路中断等通调员无法判断是否影响二级电路的根告警,派发根告警至运维单位的每日运行报告模块,由运维单位确认是否影响二级电路及填写告警原因,警原因为故障时,将自动弹出故障工单,统计评价时归为故障处理,同时自动在故障列表中呈现。

此模块与统计评价关联,实现对光缆、设备、板卡等对象的故障统计,形成故障报表、故障率计算,减少通信管理的工作量。

2.3业务管控

业务管控模块用于实现电路开通单的流程管理,保障正确设计电路方式和正确执行电路开通,全面掌握电路运行状态,包括方式单电路和临时电路的开通过程管理。

有方式单的电路开通流程包括电路资源申请、资源审核、方式单设计、方式单审核、方式单下发、电路开通、归档等流程环节。在设计环节与资源系统接口,将需求流入资源系统进行设计,再返回电子运维系统完成开通单的呈现。电路开通后,通过系统完成开通单与开通电路的路由比对,形成差异表,以保证资源系统时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该高级功能在开发中。

2.4检修管理

检修管理模块包含所调管通信网络的年/月度检修计划管理及日常检修管理。

年/月度检修计划管理实现调管范围内通信网年/月度检修计划的合理制定、流转与执行,确保年/月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和规范性,并实现对年/月度计划工作的全程跟踪和管理,年计划包含启动年计划填报、填报年计划、专责汇总与审核、审批与下发、归档等流程环节;月计划在归档前由运维单位执对行情况反馈,便于做统计评价。年计划填报时间执行人工启动和关闭,月计划每月15日9:00系统自动启动,填写下月的检修计划,20日18:00准时关闭。

本模块将实现年度/月度检修计划的关联,在月度计划中通过运维单位确认是否完成来实现年度/月度计划完成率、准确率等指标的统计评价。

2.5设备并网管理

新工程入网管理流程具体包括运维单位设备并网申请、通调并网受理、通调领导审核、调度命名、并网设计、接入阶段网管配合、接入验收、归档等流程环节,在整个流程环节中可通过工程资料模块随时进行可研、初设、技术、收口、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等资料的录入工作,在受理并网申请时通调专责可根据申请单位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来判断是否具备并网条件;在接入验收环节可通过运维单位录入的资料是否齐全来决定是否具备验收及移交条件。

2.6缺陷库管理

缺陷库管理需实现与故障处理、检修管理、设备定检等模块关联,在这些模块流程中发现的设备缺陷通过人工确认归入缺陷库,实现从发现缺陷到完成消缺的闭环管理。

2.7统计评价管理

统计评价管理模块属于系统高级功能,与各功能模块都有关联,依据《中国南方电网通信统计评价规程》从系统各模块源数据中提取和分析出相应的指标数据,并以统一的格式进行展示。具体包括指标通信规模类、运行类、服务类、管理类的各项基础数据管理和指标值管理,以及为实现上述管理的数据模版与数据收集(上报)。

系统中数据收集(上报)功能是通过手动上报进行维护的基础数据,需通过流程化管理实现数据上报与审核入库,包括通调任务制定、审核、签发、运维单位任务受理、填报、数据审核、通调任务汇总、审核归档等流程环节。

2.8地区网每日运行情况上报

每日17:00进行地区网每日运行情况上报,包括当日各地区网的运行情况及通调下发的根告警处理情况。若根告警属于故障,运维单位需要填写故障工单,然后关联到故障模块进行集中呈现。此模块加强通调员对整个云南电力通信网的掌控力度。

2.9应急通信管理

应急通信管理是针对故障、火灾、演习等特殊运行方式下的应急预案管理,包括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和应急预案启动管理。编制管理主要用于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应急预案编制和审核;启动管理用于应急预案的启动流程化管理,包括预案启动申请、审核、启动、终结等。

2.10设备定检管理

此模块主要完成省级网、地区网的设备定检工作。由通调专责发起定检流程,并提供定检表单格式,下发至个地区网通信专责进行定检再返回给通调专责,既提高了对全省通信网的掌控,又形成了规范化的定检文档。

3.系统对外接口

电子运维对外接口包括与综合监视系统和资源管理系统的横向接口以及与总调电子运维系统的纵向接口。

与综合监视系统的横向接口主要用于综合监视系统采集到的影响到的二级电路派发故障工单至运维单位的故障模块中,采集到的根告警派发至运维单位的地区网每日运行上报中;与资源管理系统有三个横向接口:n-1分析、开通单设计、资源微调。

与总调电子运维系统的纵向接口采用webservice通信方式,数据内容采用XmL标准格式,整个接口结构采用分布式方式进行部署,接口部署示意图如下:

图2接口部署示意图

与总调电子运维系统通过通信网络连接,在纵向接口数据交互过程中,客户端发起数据交互请求,调用服务器提供webService接口方法,服务器处理请求并应答客户端请求。整个调用接口方法采用同步响应模式,数据交互流程图如下:

图3云南中调和南网总调数据交互流程图

4.结论

随着云南电力通信网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网络管理水平较低,很多工作没有形成文档化、规范化的闭环管理,这给通信专业的运维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本文以通信电子运维系统为手段着手探讨了如何优化和改善运维管理水平,实现通信运维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这也对通信调度员的日常工作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通信运维管理篇2

关键词:通信运营商;通信网络维护;外包管理;项目管理;电信业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626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2-0185-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02.090

1概述

近年来,我国电信业进行多次大规模的重组,国内各运营商逐渐走上全业务运营的道路,但是业务量增加和维护人员短缺的矛盾现实已经决定各通信运营商在通信网络维护方面进行变革,改变长期以来依靠自己的网络运行维护队伍实施网络运行维护的现状,将大量耗时耗力、简单重复的网络运行维护工作外包给其他专业团队。网络运行维护工作外包势在必行,如何做好外包决策至关重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外包决策可以提高企业的通信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反之,一个错误的外包决策可能成为一个企业的累赘,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

2通信运营商网络维护外包现状及发展动态

虽然理论界对于外包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理论界可以普遍接受的一点就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留企业核心业务,将某一或某些资源或业务交给这方面比较优秀的第三方进行整合,从而整体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成本。这里的核心点在于核心业务应该由企业自身完成,补充性业务通过外包完成。

我国通信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紧扣国家提出“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的理念,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自1985年以来每年发展增幅均超越国民经济发展增幅,一举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电信业务涉及社会生产、人民生活、企业管理、政府办公等各个方面,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理念和方式。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入,电信资费水平逐年下调、服务质量逐年提升。

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通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各个通信运营商将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负责承接网络运行维护外包业务的企业称为代维企业,源于代为维护。根据数据统计我国通信代维企业大概2000家以上,代维从业人数在30~45万人,代维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主要承接设备日常维护和维修、系统升级和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维护等业务。根据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电信巨头的调查反映,网络运行维护外包工作目前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代维业务范围日益扩大;对代维企业更加规范管理;与一批代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目前的外包工作基本可以实现保障网络运行质量、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同时还能使企业内部人员集中精力做好企业核心业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虽然通信运营商对于网络维护外包的积极态度推动了代维业务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精细化分工,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目前网络运行维护外包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目前代维业务层次较低,维护费用相对较少,大部分代维企业仅靠维护费用较难生存;第二,代维企业一般缺乏长期规划,仅仅针对当前低门槛的代维业务,代维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代维企业缺乏专业化、综合化的管理和规划;第三,缺少统一的代维服务标准,给甲乙双方都带来较大的质量和经济风险。

3网络维护外包的决策研究

通信运营商能否做出科学合理的外包决策对于能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企业的经济风险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的网络维护体系主要分为技术支援、网管监控和现场维护三个层面,其中前两个层面为网络运行维护的核心能力,现场维护基本上属于网络运行维护的非核心能力,已经开展的代维业务有建设无线基站、实施网络优化、铺设光缆线路等方面的现场作业。目前现场作业主要集中在2G网络现场维护作业方面,随着3G、4G牌照的发放,代维业务规模会更大。根据调查,中国移动目前走出了一条自维、设备厂商、代维相互结合的网络维护道路,核心设备维护和技术支援基本上由自维和设备厂商解决,代维公司基本负责光缆线路、基站建设等方面的现场维护工作。

网络维护外包的决策思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梳理可能涉及外包的工作内容,了解企业当地及附近地市的代维业务实际情况,做出分析表格;第二,根据以上梳理的工作内容分为几类,根据每类工作内容的代维业务开展情况,制定不同的计划和规划,给当前和未来的代维业务决策提供具体建议,比如某项工作内容是否要进行代维,是否适合继续进行代维,是否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在制定网络维护外包的决策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企业内部信息化业务平台的构建:第一,在网络技术运用领域,应用2G或3G网络的情况下,都必须要注重同系统集成商、设施供应商的直接沟通和交流,实施技术协作模式,打造一种全新的技术支持系统,能够保持良好的对外开放性,利用合作商的优势来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第二,在业务监督控制及运营领域,应从业务平台的管理、费用计算、监督控制和网络管理等多个角度入手,遵循自维的理念,增强核心运营和维护力度;第三,在平台和网络设施的现场维护开展状况领域,2G及3G网络的运行维护试点都需要逐步实施外包的计划,将代维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由资质较深、专业能力高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应用服务商、系统集成商来承担代维的任务。

处在当前通信运营发展背景下,实施网络维护外包决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结合通信运营商的实际发展状况,应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站在整体的角度,统筹把握各种因素,合理规划和制定代维规模的大小,构建一套完善的网络维护外包决策体制,使基站、管线代维工作向着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制定出更加合理、高效的决策。在实践过程中应全面综合、整理相关的代维工作、网络各项元素,考虑不同地区和省市的代维范畴,并借助构建的代维决策系统,详细地明确和划分不同城市的代维规模状况,制定针对性的代维规模计划,具体包括目前阶段性的计划和长期性的发展计划两大类。

4网络维护外包项目管理体系

网络维护外包项目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代维业务的管理、代维企业的考核和激励以及代维合作的开展这四个方面:第一,建立适合代维业务范围、适应市场变化的内部管理组织;第二,对合作的代维企业分层管理,确定可信赖的代维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第三,根据当地情况对代维企业实施月考核和年考核,对承担的代维业务进行全方面科学评价;第四,通过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励代维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网络维护外包项目管理体系的外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应结合整个省的网络运营状况,应用分层管理的方式,强化对代维企业的管理力度,同时还应构建优化的合作结构模式,将代维收入的高、低极限作为指标,有效地提高获得代维权利的标准,避免出现垄断市场的状况,保证代维企业具有良好的独立性,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代维服务。企业应将代维地区范围、网络各种元素、合作时期长短、业绩状况及收入等纳入价值贡献的参考范围,对合作伙伴进行细分,判定属于普通、重要和核心合作伙伴的哪一种类型。

在网络维护外包项目管理体系的内部管理组织建设方面,要依据偏离状况,实施分散管理或集中管理模式。具体落实对策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省级网络部门要发挥带头和引导作用,建立专项的评审机构,对代维合作对象的等级进行正确、客观的评审,明确企业的层次和等级,并优先选出重要、核心两大合作对象,进行进一步的审核;第二,省级网络部门制定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对代维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承担代维企业审评等有关工作,并制定健全的考核评价制度、年度审核指标,衡量代维企业的业绩状况;第三,由省级网络部门统一管理承担代维任务的伙伴,对基本信息状况进行录入和管理,按照划分等级来安排具体的编排号码;第四,省级网络部门要引导和带领各个城市的代维业务的开展,评审企业的年度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统一的制度标准来设置分层次管理条例,将维护和管理代维企业伙伴的协作关系工作落到实处,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第五,在分层管理体制的限制下,代维企业的管理层为地区网络机构,要开展定期的审核评价工作,改善日常管理质量和效率,并将最终的审评结果递交给省级网络部门。

5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未来发展的市场竞争力为价值链,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充分发挥外包模式的优势,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价值链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形成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特点的价值链,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只有做好网络维护外包决策,不断完善网络维护外包管理,才能保证通信企业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布.“外包”:企业经营新模式[J].经济纵横,2000,(12).

[2]杨海峰,李杰,海锦涛.基于网络的设备智能虚拟维护技术[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2(67).

[3]信息产业部.2007年全国通信业发展统计公报.2008.

[4]鲁春丛.代维外包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2008.

通信运维管理篇3

【关键词】aSon管理网络运维智能光网络

1引言

光纤通信自从问世以来,给整个通信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使高速率、大容量的通信成为可能。光纤通信由于具有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而备受军内通信青睐,发展非常迅速。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从1980年到2000年这20年间增加了近一万倍,传输速度在过去的10年中大约提高了100倍。

我军光纤传送网中的业务已从以语音为主转变为以数据为主,数据业务的增长呈指数级的规律,而且表现出了突发多样化和需求差异化等特点。在下一代传送网技术的变革中,以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光网络将支持连接的快速建立、修改和拆除,灵活多样的保护恢复业务方式,支持拓扑资源的自动发现,提供光虚拟专用网等新型业务。

aSon在传送平面和管理平面的基础上引入了控制平面,在选路和信令机制的帮助下,用以完成网络资源的动态分配,进而实现光网络的智能化。控制平面作为智能软件加入到设备中去,完成了很多管理平面原来的职能。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使数据传送层面在两者的协调作用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从网络管理与维护的角度,就aSon中管理层面上职能所发生的变化,以及由于控制平面的引入,给传统传送网的运行维护管理所带来的影响,做一个初步的研究。

2传统光纤通信传送网存在问题

作为目前SDH网络的管理网络(Smn),由于投入工程中较早,网络管理功能和模式相对而言较为成熟,网络的运维人员对于网管系统的命令和操作也很熟悉。SDH网络管理系统全面诠释了tmn中的5项管理职能,堪称经典的光纤通信网网管系统。但随着网络业务模式发生的巨大变化,以电路交换为主要技术的SDH网络管理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了不足。

长期以来,在以SDH、DwDm为基础的电传送网和光传送网(otn)中,用户的业务通道需求总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来指配完成的。这一实现过程,先是由用户通过网络维护人员向网管系统提出连接的请求,然后维护人员根据当前的时隙和波长等资源状况,通过网管系统计算出路由,并将相应的连接指令发送到指定的网元上,以此完成某个用户的单次业务通道请求。很显然,这种指配型的通道连接具有永久性和带宽固定的特点,而且业务开通时间较长。随着数据业务的发展,传送网的带宽需求急剧增长,加上数据业务本身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使得这种每次都要基于网管系统来完成的固定带宽的永久连接大大降低了传送网的效率。一般来讲,网管系统在为业务选出原始路由后,应该为其配置备选路由集,作为其保护路由,也就是说SDH的保护与恢复,比如:复用段保护(mSp),子网保护(SnCp)等,都将由网管层面统一实现。这样必然带来的问题是,对于故障修复的时间可能比较长,而且还会给网络维护人员带来抢修上的巨大压力。

在Smn中,网元的配置管理及性能管理等,均来自于网络管理系统的预处理。在网管服务软件启动后,即启动网管的预配置文件,进行数据的初始化工作。很明显,对网元的基本配置、性能、故障等都将由网管中心统一管理,所有物理拓扑和业务等资源的变化,都将由人工完成。这样,网络中资源的动态变化,不能及时反映到网管层面中来,连接的阻塞率提高以及保护与恢复的路由不能及时更新,将给网络的性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直接导致SLa的业务无法开展。

aSon的提出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使传统的网络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3aSon在光纤传送网运行维护管理中的作用

aSon的智能化连接控制对传送网管理与维护的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

(1)扁平化的运维管理体系。传统SDH光传送网的三层结构,即:一级骨干网、二级骨干网和本地网,其网络管理与维护体系结构相应采用三级管理方式。端到端电路的调度需要跨越三个不同的层面,由各层面设置的网管中心具体实施业务调度。随着aSon技术的全面引入,传送网的运维管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它将会逐步打破这种三级管理结构,体现在一级骨干网与二级骨干网的管理分级,以及端到端电路调度等,将跨越不同层面逐步延伸。同时,这一过程还将改变现有的维护体制。aSon技术应用与军队的引入策略直接相关。引入方式可以自上而下首先从长途干线层面引入,也可以自下而上首先从业务量大的城域网骨干层引入。一般军内采用第一种引入方式,因此我们以第一种引入方式为例,进一步说明。当健身光纤通信传送网初期组网先从一级骨干网开始着手建设时,仅仅是在省际骨干层面内选择部分重要的节点引入aSon,使其具备一定的智能控制功能。此时传送网管理仍保持三级结构,管理体系没有大的变化。随着aSon应用进一步深入,二级骨干网的其他节点引入aSon设备,逐步扩大aSon网络的应用范围。此时一级和二级骨干网的管理界线渐渐不再那么清晰,电路动态调度和恢复功能逐步延伸到二级骨干网。随着aSon设备的全面应用,从网络管理和电路调度的角度看,这两个层面将逐渐融合,实现同级管理。当在城域网中引入aSon设备最终达到目标网络时,全网可实现真正意义的端到端电路调度和动态保护恢复。

因此,有必要在布署aSon方案的同时,就开始建立aSon管理维护机制并组建适合aSon网络的维护组织。要按照生产一线部门的要求来展开aSon网的维护工作,如24h不间断值班来监控全程全网运行状况等。此外,在所有布署aSon设备的局站组建aSon的维护队伍,在业务上直接接受aSon网管中心的统一领导,以适用aSon网络动态特性。

(2)智能化的网络规划优化传统SDH网络的规划优化完全通过人工方式完成,与传统SDH网络规划不同,由于aSon网络的动态智能、抗多重故障的特性,网络设计和路由计算的复杂度较高,需要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因此,aSon网络的规划优化应通过专门的规划优化工具自动完成,而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aSon网络规划优化的需求。通过规划优化工具自身的规划优化算法迅速计算出满足业务需求的最优的网络资源和业务路由。

aSon规划优化工具一般是由aSon设备厂家开发的一套专门的规划优化软件,通常是一种与aSon网管软件相互独立的离线工具。利用它来完成aSon的规划设计和网络优化。而aSon网络规划和优化在aSon网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视为aSon的“大脑”。对于新建或扩容的aSon网,通过网络规划帮助通信部队来合理规划整个网络,得出网络结构、资源分配、通路组织、业务分布等方面的详细设计方案。对于使用中的aSon网络,由于这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网络,管理人员需要实时准确的掌握网络上业务的分布情况,对于电路路由、资源预留、保护恢复方式等,需要进行适当调整。通过网络优化可以对当前网络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另外,规划优化工具具有与网管系统互连的接口,用来导出现网数据和导入规划优化设计结果。由此看来,aSon的规划优化在整个aSon网络的管理运维中是至关重要的。

(3)全程全网的电路调度和监控。目前电路调度主要由各级网管中心具体实施,在一些环间转接点,需要人工进行oDF/DDF设置,这使得业务调度比较复杂,业务开通时间较长。另外,DDF/oDF是不可监视的设备,网管系统无法管理它们,成为网络管理的“盲区”。此类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会给网络的故障定位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复杂度。引入aSon后,通路的路由计算和配置由分布式的aSon控制平面自动完成,这使得业务提供时间由几天缩短为秒级。而引入aSon的多域控制技术后,跨域不同层面的业务调度可以通过标准的信令接口实现,大大减少了业务调度的复杂度。电路管理也可做到全程的无缝管理。采用aSon技术,不仅缩短了业务提供时间,还可以降低对故障修复时间的要求。由于采用了分布式的网状网恢复机制,网络在单故障或者多故障下,仍能保证一个较高的可用性指标,可以显著降低对网络故障修复时间的要求,减轻维护人员的抢修压力。

(4)交流与共享的便捷化。知识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将为运维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它主要包括文档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学习评估系统和运维经验库等模块。文档中心以树状结构存放规章制度、维护规程、技术规范、技术资料、分析报告和软件工具,支持全文检索和模糊查询功能;技术支持中心应提供疑难问题申告、解答、查询功能,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运维经验库应包括各种专业的故障处理经验和预防性维护措施,便于全网范围内的经验共享;学习评估系统应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以便为运维人员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并建立试题库用来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进阶,或者用来组织对运维人员进行考评,建立一种有效的人才激励和选拔机制。

通信运维管理篇4

关键词:通信电源;设备管理;设备维护;阀控式蓄电池

通信电源的基本任务是向通信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符合质量要求的电能。它作为通信网的“血脉”,是确保通信畅通的必要条件。要保证现代化通信网全程全网的畅通并做到高可靠、低电磁干扰,低功耗通信电源系统是基础。

一、加强通信电源管理的专业化

随着通信网装备水平的逐步提高,电源也同样处在大量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的时期,同时为配合维护体制全专业、大配套的改革,用了许多新的维护手段,出台了许多新的维护管理办法。所以在通信网的各级管理层次及建设、维护方面都应该有独立的电源专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因为通信电源不仅是一个专业,而且是一个包括多种系统和学科的大专业,由其他专业的人员来兼管电源专业是不科学的,也是不专业的。因此,要管理和维护好现代化通信网,电源专业同其专业一样存在着维护人员素质、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加强日常及定期管理,根据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及新的网络体系结构重新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新建工程时,要从工程设计、方案会审、工程实施到验收竣工各个阶段积极参与和把关。继续搞好技术练兵,加大培训力度。引进电源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通信电源安全可靠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通信电源安全可靠运行是由多种因素和环节所决定的,它与设备质量、工程勘察与设计、运行方式选择、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各环节相关。其中对于设备选择、方案设计、工程管理等环节尤其要加强重视和管理。一个先天不足的通信电源系统将造成通信安全的巨大风险和后期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重复投入。

2.1动力电源

动力电源设备是所有通信设备运行的动力之源,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通信业务能否有效提供。在日常设备运行中,常存在高压电源单引入、逆变电源不稳定、UpS应用不当等问题,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机房的高压宜采用双回路供电,即两路不同的变电站输入,以确保供电不间断。对于给机房通信设备供电的交直流电源列头柜,也应采用双路供电,以保障业务设备用电安全。

逆变电源与整流电源应采用一体化设备,以保障安全供电,易于监控,同时可减少设备投资,降低维护工作量。目前,一些通信机房为部分设备提供220V交流电时,采用2KVa~6KVa的UpS(另带有220V蓄电池组)供电,单机工作不可靠,成本高。建议使用逆变且与整流功能一体化的电源设备,其结构为:在整流电源机架的空余子框中插入1KVa~1.5KVa逆变模块,1个子框一般插3~4个,逆变模块均流输出,实现n+1容量冗余,这样不会因某个模块出现故障而影响正常供电。逆变模块的运行监控由整流电源的监控模块统一实现,从而可节省机房空间。由于共用原有的-48V蓄电池组,省去了UpS必须另带其他型号电池组的费用(以16个单体65aH电池为一组,约需1.5万元)及其维护,并减少了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协议转换节点(约需0.4万元),6KVa的逆变器(4个1.5KVa模块)比同容量UpS少2万元,因此1个机房就可减少建设投资及运行维护成本约4万元,同时可大幅度减少维护工作量,设备运行也更安全可靠。同时建议在机房新建通信项目时,不应另购小的UpS/逆变器,而应使用机房原有的大UpS交流电源,以保障设备用电可靠,减少故障环节。

2.2蓄电池

蓄电池作为直流(直流系统)或交流(UpS系统)不间断供电的保证,在整个系统中最为关键。电池不但在交流系统或整流器出现问题时保证不间断供电,而且还要在市电正常转换时提供保证。如果电池丧失容量,即使对前端的交流高低压系统、整流系统等配置管理得再好,在一次正常的市电转换中,都可能造成失电而引致通信故障。因此,应把蓄电池的维护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目前阀控式密封蓄电池以其体积小、电压稳定、无污染、重量轻、放电性能高、维护量小等特点,而成为通信电源系统的首选电池。但在实际使用中,达不到理论预期寿命的比比皆是。

2.2.1影响阀控式蓄电池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

阀控式蓄电池全浮充正常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理论上可到20年,但在实际使用中,影响阀控式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过高对蓄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时,蓄电池的极板腐蚀将加剧,同时将消耗更多的水,从而使电池寿命缩短。蓄电池在25℃的环境下可获得较长的寿命,长期运行温度若升高10℃,使用寿命约降低一半。

过度充电。长期过充电状态下,正极因析氧反应,水被消耗,H+增加,从而导致正极附近酸度增加,板栅腐蚀加速,使板栅变薄加速电池的腐蚀,使电池容量降低;同时因水损耗加剧,将使蓄电池有干涸的危险,从而影响蓄电池寿命。

过度放电。蓄电池过度放电主要发生在交流电源停电后,蓄电池长时间为负载供电。当蓄电池被过度放电到其电压过低甚至为零时,会导致电池内部有大量的硫酸铅被吸附到蓄电池的阴极表面,在电池的阴极造成“硫酸盐化”。硫酸铅是一种绝缘体,它的形成必将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阴极上形成的硫酸盐越多,蓄电池的内阻越大,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就越差,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就越短。

2.2.2阀控式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蓄电池应放置在通风、干燥、远离热源处和不易产生火花的地方,安全距离为0.5m以上。在环境温度为25℃~0℃内,每下降1℃,其放电容量约下降1%,所以电池宜在15℃~20℃环境中工作。

要使蓄电池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应使用性能良好的自动稳压限流充电设备。当负载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时,充电设备应达到±2%的稳压精度,才能满足电池说明书中所规定的要求。浮充使用的蓄电池非工作期间不要停止浮充。

必须严格遵守蓄电池放电后,再充电时的恒流限压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的充电规律,条件允许的最好使用高频开关电源型充电装置,以便随时对蓄电池进行智能管理。

新安装或大修后的阀控式蓄电池组,应进行全核对性放电实验,以后每隔2~3年进行一次核对性放电实验,运行了6年的阀控式蓄电池,每年作一次核对性放电实验。若经过3次核对性放充电,蓄电池组容量均达不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可认为此组阀控式蓄电池寿命终止,应予以更换。

结语

虽然通信电源不是通信网的主流设备,但它却是整个通信网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必须看到,通信电源是整个通信网的能量保证,它的作用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在日常维护工作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明确工作重点,抓住工作重心,确保重点系统的安全运行,减少因电源引起的通信故障,降低故障的影响程度,从而确保通信网的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通信运维管理篇5

abstract:thetraditionaloperationandmaintenancemanagementmodeoftheprojecthastheproblemsoflowefficiency,highcostandlowdegreeofinformation.tobreakthroughthelimitationsoftraditionaloperationandmaintenancemanagementmodel,theprojectoperationandmaintenancemanagementsystembasedonBimisconstructed.andtakingaresidentialdistrictasanexample,anewideafortheapplicationofBimoperationandmaintenancemanagementisproposedfromfiveaspects:spacemanagement,assetmanagement,maintenancemanagement,publicsafetymanagementandenergymanagement.

关键词:Bim;运维;管理;系统

Keywords:Bim;operationandmaintenance;management;system

中图分类号:tU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036-03

0引言

项目运维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维修技术,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在项目的运行维护期内对人员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环境和空间进行规划、维护、维修、应急等多功能多层次的管理,其目的是为使用人员提供周到的服务,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宁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维护和提高运维管理的价值,努力实现质量、安全、费用三大目标。但项目在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下,因具体项目决策、设计、施工阶段的数据资源很难完整地向运维阶段有效的传递,造成建筑物的运维阶段和前期工作脱节,运维管理阶段的各参与方无法及时有效的传递信息,这些都影响建筑物运维管理效率。

随着越来越多的超高层、超大体量建筑物的出现,运维管理涉及的专业和范围更广,管理内容更繁杂。基于Bim技术的项目运维管理模式可为运维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突破传统运维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为各参与方提供一个创建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信息的平台,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管理的效率及集成度,使得运维阶段变得可视化、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使运维管理这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帮助实现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普及发展。

1传统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管理水平现代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建筑物运维阶段管理逐渐演变成综合性、多职能的管理工作,但在长期的运维管理实践中,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出现效率低,成本高、信息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各阶段工作脱节

各阶段工作的信息传递缺乏连续性、一致性,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下运维阶段与前期决策、设计、施工阶段脱是分时段开展的,前期工作的设备资料、建筑物基础数据总是无法完整准确的传递给运维阶段,使得运维阶段基础资料缺乏,基础资料与前期资料不一致,导致运维工作展开困难。

1.2信息集成化程度低

运维管理各参与方,例如住户、业主、运维管理方、设备生产商之间相互独立,没有统一集中的平台,信息在传递和组织过程中缺少信息交互的纽带,运维工作内容及经验无法实现共享,影响运维效率。

1.3数字化程度不够

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主要通过二维平面图纸、表单进行管理,缺乏直观性的材料,在设备实施、隐蔽工程进行维修保养时,出现问题都无法进行及时修复,带给住户很多麻烦。

1.4专业性管理人才缺乏

运维阶段管理工作内容繁杂,工作人t不但包括网络维护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第三方代维人员,还有机电设备、设施的运营、维护,结构的健康监控,建筑环境的监测管理人员等,这些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质,然而现阶段市场上缺乏专业性、综合性的管理人才。

1.5能源利用率低

传统运维管理手段落后,在资源能耗方面存在巨大的局限性,满足不了现代建筑的智能、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要求,比如说建筑物内部火灾发生,传统的运维管理往往不能及时处理灾情,避免不了财务、资源的浪费。

2基于Bim的项目运维管理系统

Bim运维管理系统的构建应该从建筑物的早期建设开始,运维数据要从决策阶段进行集成和完善,即Bim运维管理应该贯穿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通过将互联网与Bim进行融合,将数据与虚拟的模型进行云端共享,基于Bim运维管理系统将运维阶段的静、动信息进行集成、分析、管理等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共享,方便工程运维管理各方对运维信息的实时、全面掌握,同时引进Bim应用复合型人才,提高系统应用水平,最终实现运维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显著提升。

2.1管理系统框架

基于Bim的项目运维管理系统,是通过autodesk的Revit核心建模软件和iFC标准的模型数据导出功能,对各个阶段收集的数据和后期设备参数进行整理,对各项系统层次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功能,实现多方面信息的数据共享,多角度的数据分析统计,构建运维管理系统框架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输入基础的建筑物、设备各方面的参数,通过资料库收集施工设计资料,提供操作接口、基础信息数据、设备信息,建立运维管理信息数据库;

②借助第三方系统,通过统计调查分析,提供运维系统运行及环境数据、信息集成接口,组建运维管理信息系统;

③集成信息,建立Bim模型,输入运维计划,得到一个具有相关数据接口和达到相关深度的Bim模型,仿真运维动态;

④对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制定紧急问题应急方案,实现建筑物的运维动态、智能化管理。

2.2系统管理功能

基于Bim的项目运维管理系统具有信息管理与模型管理两大功能,该系统依据框架层次和功能差异,通过确定工作平台与工作界面,细化模型中与工程资料、工程中的运营数据等关联的问题[1],以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2.2.1信息管理功能

数据是Bim信息模型构建的基础,Bim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其强大信息集成功能,通过各平台数据的导入,Bim系统对运维阶段的动态信息与资料进行收集与管理,实现项目运维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反馈,以及各部门协同工作,基于Bim也能够实现远程信息交流,信息同步更新,为不同参与方、不同阶段提供了协同的工作平台。

2.2.2模型管理功能

基于Bim的模型管理,Bim技术可以实现在软件中以及网页中对模型的快速定位,通过对浏览方式、模型的精细度、观测方位的选择[1],以及对相关构件的属性显示来达到设施设备维护管理的要求,同时可以对模型界面中的资料进行信息的后期完善,使运维阶段变得可视化,通过Bim技术还能够进行节能模拟、日照模拟、风向检测模拟,直接实现对建筑物智能化管理。

3基于Bim的项目运维管理系统的应用探讨

项目运维管理主要包括空间管理、资产管理、维护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和能耗管理五方面内容。将基于Bim的项目运维管理系统应用于某居民住宅区,在管理过程中各参与方可以运用Bim技术,结合居民小区运维管理具有的区域独立性、居民密集性、使用功能多样性和小区产权多样性四大特征,对居民小区进行空间、资产、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运维管理,以下从五个方面对Bim运维管理的应用进行探讨。

3.1空间管理

应用Bim技术对空间进行可视化管理,合理的安排室内设计和室外总体空间的规划,分析其使用状态、收益、成本及租赁情况;通过第三方软件的查询定位可轻易查询到租户信息,并提供给客户定制化功能服务;对于小区制定的规范和制度,以及小区的违章信息,用公约的形式直接推送给终端客户,住户还能选择性的关注商户的活动情况、促销信息等;Bim运维不仅能够实时监测车库停车情况,还可以在车库入口处,通过显示屏显示已经占用的车位和空着的车位,方便客户找到合适的停车位,减少不必要的拥堵和时间、资源浪费;Bim运维应用到3D电梯上,物业管理人员可以清楚地看到电梯的使用状况,通过对时间和人流的分析,能够帮助管理者制定电梯运行策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2资产管理

借助Bim技术对住宅区进行资产管理,对于机电安装的设备设施,资产中的报警芯片会提醒设备需要定期维修的时间以及设备厂家等信息,这样有利于设备的及时更新与维修;由于一些较昂贵的公共设备设施或物品有被盗风险,通过Bim运维使用无线射频技术和报警装置能够快速准确追踪到贵重物品所在地,可立刻报警追回,保证企业与客户的资产安全;Bim运维还可以记录租赁合同,监督租赁双方在允许的范围内享用权益,对于一方出现违约活动能够及时制止纠正,保护另一方的利益。

3.3维护管理

维护管理主要是指设备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基于Bim技术的管理系统集成了对设备设施的搜索、查阅、定位、维修功能,可以查询设备信息、设备运行和控制、自助进行网络报修,还能进行设备的计划性保修;所有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在Bim模型上直观显示,例如绿色代表正常运行,橙色表示需要及时维护更新,红色表示出现故障[4];对于每个设备,还可以查询其历史运行数据;另外可以对设备进行控制,例如某一区域照明系统的打开、关闭等;除设备外,Bim运维还可以及时处理对有损坏的房屋及时修缮更新,延长房屋的使用年限;运维管理中最复杂的部分是隐蔽工程的管理,Bim运维可以管理复杂的地下管网,如污水管、排水管、网线、电线以及相关管井,并且可以在图上直接获得相对位置,便于管网维修、更换设备和定位。

3.4公共安全管理

在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将Bim技术应用到安保管理,进行视频监控、可疑人员的定位、安保人员的定位、人流量监控(含车流量);在消防事件的管理中,基于Bim技g的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第三方感应器感应着火信息,在Bim信息模型界面中就会自动触发火警警报,着火区域的三维位置立即进行定位显示,控制中心可及时查询相关的周围环境和设备情况,为及时疏散人群和处理灾情提供信息[2]。

3.5能耗管理

Bim运维通过将互联网、传感器和控制器连接起来,对租户的用电量用水量定时推送消息,及时对异常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警告和标识,可以大大减少耗能;Bim运维可以检测室外天气情况,日照强度,空气信息,分析房间内的实时温湿度变化,配合节能管理,结合绿色理念,对末端设备进行调整,将信息推送给住户,帮助住户合理安排出行,以求节约资源[2]。

4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项目在传统运维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Bim技术,构建基于Bim的项目运维管理系统,并以某住宅小区为例,为该项目运维阶段的管理提供可行方案,使运维管理这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变的简单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更好地实现项目运维管理目的,丰富和发展类似管理系统,对未来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婷.肖莉萍.基于Bim的工程运维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研究[J].建筑经济,2015(05).

通信运维管理篇6

[关键词]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养护维修

中图分类号:U2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356-0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局面,为了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公共交通的压力,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现如今不少城市都在大力建设地铁。地铁建设运行过程中通信系统担负着对各项信息的传递重任,保证其维修养护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系统的运行效率及安全性。在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研究与实践指出,减少和避免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是保障地铁运行安全的关键。根据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的需求,在现代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工作中必须引入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利用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指导养护维修工作,以此减少和避免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保障地铁通信系统职能的发挥。

1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过程中预防性理论的运用

地铁通信系统维修养护中所运用到的预防性理论实际上是借鉴预防医学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模式,通过对地铁通信系统中存在的故障问题提早发现和预防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地铁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实际上,预防性养护维修模式已经在地铁设备维修养护中大力采用,通过全面了解地铁运行信息的参数及运行状态、易损零部件使用寿命等情况,及时进行养护与维修,以此避免地铁运行中故障的发生、保障地铁运行安全。通过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引入与执行,能够有效避免地铁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提高地铁运行效率及安全性。在现代地铁安全运行需求下,加快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在通信系统的应用是地铁运管维修部门的首要工作。

2有效实施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维修养护的对策

2.1强化员工对养护维修方案的认知度,为地铁通信系统提供安全运行环境。想要确保地铁通信系统有序合理的实施养护维修工作,首要任务是强化相关人员对预防性维修养护理论的认知程度,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让员工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岗位职责,帮助操作维修人员树立预防性养护维修意识,进而促进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应用。为了促进相关人员预防性养护维修意识,地铁运管部门还应强化岗位职责的绩效评价工作,以绩效评价为基础强化岗位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预防性养护维修工作的开展,提高地铁通信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

2.2创建有效合理的维修养护机制,确保地铁通信系统运行可靠性。为了更有力的保证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应创建规范的预防性维修养护机制,使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能够有章可依。当前地铁运行维修部门要结合通信系统实际的设计方案及使用情况确定养护维修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根据地铁通信系统中的易损零部件情况确定预防性养护维修工作周期。在地铁通信系统实际情况掌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以此确保预防性养护维修体系能够真正指导养护维修工作,确保通信系统在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下稳定安全的运行。针对城市地铁系统中各线路建设时间不同、应用技术不同的特点,在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建立中,还应根据线路通信系统的不同进行分项内容确定,以地铁通信系统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保障通信系统的畅通。

2.3确保地铁通信系统各项工作的合理性。如果要在通信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其实施全方位的维修养护,此时应先对系统实际的运行状态准确掌握,所以需要对通信系统各方面状态进行合理的调研及整理,如:容易发生损害的部位、实际运行工况等。然后结合信息整理及调研结果规划系统的养护维系周期。通过对地铁通信系统信息的掌握,了解和确定预防性养护维修的重点。并通过通信系统运行信息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通信系统异常,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4严格按照交接班机制开展工作,强化对此工作的管理力度。在对系统进行日常维修养护工作时要重视工作周期的确定及执行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交接班机制开展工作,加大对交接班的管理,通过对地铁运行中维护人员具体的工作情况创建相应的交接班管理制度。针对通信系统的实际情况编制交接班记录,在记录中应详细规定通信系统的运行工况、异常数据情况以及处理措施及责任人等内容。以科学的交接班管理预防接班人员对通信系统实际运行情况了解不足引发的通信系统故障,预防故障隐患的进一步扩大。

3重视地铁通信系统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其预防性养护维修能力

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及专业素养的高低将决定着工作的最终质量,在开展地铁通信系统维修养护工作时要重视对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基于此,地铁运营单位应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让员工通过培训强化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保证地铁通信系统维修养护工作顺利开展。培训过程中要结合地铁通信线路采用的技术、设备实际情况培训维修人员相关技术内容。同时针对职业素养需求开展全员培训,为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局势下,地铁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居民最热衷的交通工具,所以要保证地铁在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环境中运行。地铁通信系统担负着地铁运行中信息资源的传输重担,要重视对其日常的维修养护工作。预防性养护维修理念能够有效保证地铁通信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地铁维修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预防性养护检修周期,根据不同零部件及系统组成设备的易损情况确定检修时间。针对不同零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进行小范围检修维护,减少故障维修与养护工作对通信系统运行的影响,保障地铁运行安全。通过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应用,提高我国地铁运管能力及运管水平,保障地铁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通信运维管理篇7

[关键词]电力信息;运维管理;自动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095-01

1导言

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在信息化程度上得到了较快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时间较长,在电力行业的规划设计、发电、电力输电和电力供电等各个阶段都被广泛应用。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企业的专业化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增多,但是电力行业信息系统的控制管理水平不高,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诸多问题。因此,要制订科学的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推动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2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构建

2.1设备管理子系统

设备管理主要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设备信息管理、风险评估、设备监测、设备维护、统计报表等手段,对电力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保证设备运行过程中处于比较良好的运行状态,为用户提供可靠、安全的供电。设备信息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对电力系统各类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包括设备库、设备关联视图、设备履历、设备响应模型、仪器表等的管理。设备监测主要是通过监控设备对电力系统进行二十四小时全天候监控,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监控设备会立即发出警报并及时将信息传输到电力调度中心,调度人员立即对故障进行分析处理,将故障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风险评估主要对电力中心设备进行运行分析、设备风险评估、决策支持等功能。设备维护主要是日常工作中,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2业务监控子系统

业务监控子系统主要通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web应用等对系统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对系统流量实时分析、访问控制等方式对电力设备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控,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利用率。能够有效控制电力系统中安全故障,从而降低信息系统出现的故障的概率,增强系统抵御外界的风险的能力。首先通过各种应用软件比如数据库、中间件、特定的服务监控管理软件,系统能够直接获得这些应用运行状态,增强分析、预警功能。其次,流量分析能够提供实时流量采集、分析和处理的支持,能够实现流量数据自动刷新,并提供ip地址、通道、宽带等各种数据流量图,让用户能蚴凳闭莆胀络宽带使用情况,从而使网络运行状况、宽带使用情况等全部实现可视化,对异常的流量进行预警和处理。最后通过访问控制,系统终端能够屏蔽一切不安全的设备和人员接入网络,从而规划网络用户的接入行为。对非法接入网络或者安装终端软件,但是不符合网络安全的终端设备,系统会禁止其进行访问,从而避免网络黑客、病毒的入侵,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2.3运维支撑子系统

电力信息运维支撑子系统主要依托知识库支撑体系,从管理者的角度和技术方面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追踪和管理,并对整个安全运维管理人员、流程进行监督管理,为整个电力信息系统提供安全运维的技术支撑。安全运维管理流程主要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维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工作信息等进行统一管理。电子值班室通过电子值班登记与信息通报功能从而实现电力系统各个部门互通有无。它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排班、巡视、汇报、交接班等基本工作;无线电管理、故障管理、停机业务管理等核心工作内容;安全整顿、专项活动等动态业务管理内容。安全应急紧急响应,根据用户的需求,帮用户重要资源设置安全阈值,并根据资源重要程度设置安全等级,一旦发现网络安全问题,系统会自动启动安全防护,从而保证用户数据资源的安全性。

3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中的问题

3.1管理模式不科学

目前,我国在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中仍然采用多头管理的管理模式。在多头管理模式下,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中会针对电力企业的不同需求分别部署工作,经常出现管理重复或管理疏漏的现象,导致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局面较为混乱。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难度系数不断加大,工作任务量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企业的人力成本,不利于电力企业成本的控制管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最大限度地将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系统中独立的设备按照规范化、专业化的程序集成为一个有机的自动化运维控制管理平台,提高电力企业运维管理的工作效率。

3.2运维服务较被动

在电力信息系统的运维服务实际工作中,存在运维服务管理主动性相对缺乏的现象,经常出现电力信息系统在彻底损坏之后再进行维修保养的情况。在电力信息运维管理系统中,服务理念相对落后,不能从根本上及时避免电力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出现机械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损坏,将给电力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增加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成本。因此,应该尽快转变电力信息运维管理的服务理念,形成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服务理念,提升运维效率。利用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逐渐改变电力信息系统在运维管理方面的管理方法,使其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通用性,不断提高管理质量水平。

4解决措施

4.1系统运维管理团队的集中式建设

在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实际运维管理工作中,要针对运维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的特点进行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团队的集中式建设管理,实现信息系统在运维管理上的集中化。根据建设的集中化运维控制平台,对运维管理工作进行专业化管理。将电力信息系统运维控制管理服务中所需要遵循的规范化程序和要求导入到运维自动化控制平台中,实现信息系统中数据信息的科学化,从而确保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维服务的合理化。

4.2加强呼叫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呼叫中心是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开始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呼叫中心需要通过与系统用户面对面沟通来受理客户的部分问题。因此,呼叫中心的建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客户满意度,关系到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质量。要加强运维控制管理系统呼叫中心的专业化建设,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对运维管理的服务标准进行事前规划,将客户反映的问题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技术维修部门或二级厂商,然后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处理,保障电力信息系统呼叫中心的实际服务质量。

4.3完善安全监视功能

在电力信息运维管理自动化系统中,需要完善安全监视功能,基础性的运维管理工作需要监管平台的支持辅助。运用监管平台展示出直观的运维管理界面,界面中将呈现出整个it资源的运行情况。利用不同角度的视图界面,辅助电力信息运维自动化系统中工作人员对系统运行性能进行准确评估,尽早发现电力信息系统的故障,最大限度地排除安全隐患。在运维管理监管平台中的数据信息展示层,可以准确地看出相关的警告信息数据和多种多样的监控视图,包括主机管理监控视图、网络拓补管理监控视图、应用系统管理监控视图、任务管理监控视图和故障管理监控视图等。

结束语

电力运维管理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给运维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电力信息化运维管理模式能够提供系统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电力运维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洪波,孔祥靖,王之一,苑立民,赵春禹,许报,刘允志.信息系统自动化巡检平台研究与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2):117-120.

[2]林克全.电力企业信息运维的探索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6,(07):113-114.

通信运维管理篇8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it资源;运维安全审计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5.050

[中图分类号]F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5-0093-03

高校信息化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建成了大量的校务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对完善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成果在高校校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系统建设及运维经验,同时这些系统的充分应用集聚了大量的学生、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业务数据和工作成果。信息已成为高校组织业务至关重要的资产,信息的安全对高校的管理乃至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旦发生信息数据泄露和信息安全事件,将对高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保障关键信息的安全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新的挑战。

1高校运维安全审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1高校高度依赖信息系统,必须杜绝信息安全事件发生

高校信息化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目前已进入成熟期,学校师生及各级管理层、各职能管理部门对信息化给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带来的变革及效应充分肯定,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热情高涨,摒弃原有落后的办公模式,全面基于信息平台开展日常办公,学校各个方面的管理业务都建设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移动应用的开发,更是给师生带来全新的人性化服务和体验,所以高校已经对信息系统应用产生前所未有的依赖。一旦由于管理或技术原因发生信息泄露或信息安全事件,将对师生及学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近年来,高校的各种信息安全事故不断见诸报端,充分说明高校必须提升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水平。

1.2运维人员管理权限过高,内部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上海财经大学管理信息系统所有应用系统、数据库及服务器等it资源全部由一两个后台系统管理员集中管理,部分信息系统建设及运维采用服务外包模式,服务承包方技术人员也掌握后台服务器部分操作权限,包括应用服务及业务数据库操作权限。这种管理模式,势必导致来自单位内部的安全威胁日益增多,学校信息化管理层已经意识到综合防护、防范内部威胁的重要性,同时,信息化领域相关管理规范,如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等也对运维人员的操作行为审计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如何化解后台系统管理员过高的管理权限带来的内部信息安全风险,是高校信息化技术管理层必须解决的问题。

1.3粗放式it资源管理方式,导致安全事故责任难以追究

高校信息化的多年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各类软硬件it资源,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应用服务等,管理庞大的it资源库对后台系统管理员来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管理不善,容易出错,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手段不先进,容易造成管理漏洞。特别是运维服务承包方技术人员掌握着学校的相当一部分it资源的访问权,这些技术人员经常频繁流动,往往已经离开公司的技术人员权限不能及时清理,对学校造成极大信息安全隐患。同时,后台运维人员由于业务能力或责任心等原因导致误操作也时有发生。因此,对it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到安全事故责任可追究,成为高校提升it运维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1]。

1.4完善运维安全技术体系,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上海财经大学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管理规范,组织体系方面设立了具有一定层次关系的信息安全虚拟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负责全校信息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技术体系方面虽建立并加固了安全防护网,初步开展了一些安全常规工作。但新形势下,国家、教育部及上海市等上级主管部门在信息安全方面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美国斯诺登事件之后,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学校需根据这些新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运维安全软硬件建设,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据此,建设并实施运维安全审计系统作为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与技术体系的手段之一,显得尤为重要[2]。

针对以上问题,上海财经大学历时几个月,经过充分的调研与分析,在全校层面设计并建设了运维安全审计系统,从而达到监控正在运维的会话及后台资源被访问情况,实时监控在线运维操作,实施细粒度的安全管控策略,实时告警与阻断违规操作,拦截非法访问、恶意攻击,阻断不合法命令,过滤所有对目标设备的非法访问行为的目的。

2运维安全审计系统解决方案

上海财经大学运维安全审计系统的整体建设目标是通过构建统一的运维安全审计平台,集中解决敏感it资源及数据安全问题,同时为后期统一安全管理平台建设打好基础。

2.1系统审计原理

运维安全审计系统之所以能够达到审计目的,主要是依靠截获运维人员的操作,并能够分析出其操作的内容。特殊的部署方式,确保系统能够截获运维人员的所有操作行为,分析出其中的操作内容以实现权限控制和行为审计的目的。同时该类系统还采用了应用的技术,对于运维操作人员来说运维审计型系统相当于一台服务器(proxyServer)。因此,运维安全审计系统访问的基本原理是,运维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首先连接到审计系统,然后向审计系统提交操作请求;该请求通过系统的权限审核后,系统的应用模块以用户身份连接到目标设备并完成相应操作,随后目标设备将操作结果反馈给审计系统,最后系统再将操作结果反馈给运维操作人员。

2.2系统角色功能

运维安全审计系统的使用对象包括3类人员,审计系统管理员、系统运维管理员及审计人员。审计系统管理员主要职责是根据安全策略和系统运维管理员所需的操作权限来配置系统的安全策略。审计系统通过“策略管理”组件与审计系统管理员进行交互,并将审计系统管理员输入的安全策略存储到系统内部的策略配置库中。系统运维管理员的操作请求通过系统审核后,系统的应用组件负责完成相应操作,并将操作结果反馈给运维管理员,同时操作过程被记录至系统审计日志数据库,备日后调阅。审计人员则可在需要调查运维管理员的历史操作记录时,读取审计日志数据库,开展信息安全审计工作[3]。

2.3系统实施方案

2.3.1it资源访问操作管理

当运维系统管理员对操作系统、数据库、防火墙、交换机、应用服务等操作进行命令和图形界面操作时,运维安全审计系统全程对所有操作界面进行文字记录和视频截图,便于出现问题后进行追踪。针对上海财经大学的情况,该审计系统可通过操作命令记录和录屏的方式对现有Linux、Unix、windows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oracleaS等相关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服务的操作日志进行记录。实时监控通过SSH、SFtp、RDp、VnC、telnet、Ftp等协议的操作行为,对监控到的非法操作,可实时手工切断。可以对使用pLSQL、toad等数据库客户端的应用服务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数据操作和数据库对象操作进行记录,同时,可以记录服务器管理员对Linux、Unix操作系统的命令操作,同时可以对windows操作系统、负载均衡、虚拟化平台客户端、交换机、防火墙等服务器操作界面进行视频截图,做到任何操作事前权限可分级,事后可追踪[4]。

2.3.2it资源访问权限管理

针对学校it资源庞大,管理网络复杂,安全事故责任难以追究的问题,建设完成的运维安全审计系统,可对各类it资源对象权限进行精细管理。对用户有权限管理的目标设备,可按部门、设备类型、业务类型等分组管理,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如可限制数据库管理员对特定数据库对象的数据操作权限,避免数据库管理员的越权操作,同时可记录数据访问情况,从而真正提高资源访问安全。

2.3.3it资源访问账号管理

以往的操作中,经常存在多人共用一个it资源访问账号的问题,如应用系统数据库账号,一旦操作失误,系统管理员将无法确定具体操作人员,无法追究相关责任。建设完成的运维安全审计系统则可向不同数据库操作员发放不同动态口令卡,做到用户与口令卡唯一对应,从而识别数据和数据对象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只有同时输入静态口令和动态口令,才能访问数据库对象和数据。一旦出现失误操作,可准确定位到具体操作人员。

2.3.4it资源访问密码管理

服务器密码重置是一项运维常规工作,以往一直只能通过人工操作或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存在操作不稳定和误操作的风险。通过该审计系统的实施,可设置自动定期修改目标设备密码,且非专业的密码管理员不需要掌握修改后的具体密码。运维安全审计系统会自动代填服务器密码,所有服务器管理员都通过审计系统统一入口直接访问服务器资源,提高密码重置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服务器管理员访问操作的效率,也避免了服务器密码人为泄露的风险[5]。

运维安全审计系统的实施,特别对外包型项目的公司方技术人员访问系统数据库和应用服务操作的审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人员仅能通过统一入口访问权限内的数据库及应用服务资源,且校方不会告知其具体用户和密码。

运维安全审计系统从密码管理相关角色可分为普通运维人员、密码管理员和权限管理员。其中普通运维人员只能访问有权限的资源,且不掌握该资源密码;密码管理员只掌握所有服务器密码,但无操作服务器权限;权限管理员负责向不同运维人员分配不同资源,但不掌握具体密码。通过以上角色和权限的设置,可以达到相互制约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服务器人员操作层面的安全。

3建设成效

通过运维安全审计系统的实施,上海财经大学it运维部门实现了对各个业务系统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等各种it资源的账号、认证、授权和审计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实现了集中化、基于角色的主从账号管理,实现了角色属性级别的细粒度权限分配和管理;实现了集中化的身份认证和访问入口;实现了集中访问授权,基于集中管控安全策略的访问控制和角色的授权管理;实现了集中安全审计管理,收集、记录用户对业务支撑系统关键重要资源的使用情况。

4结语

高校信息安全和信息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无止境的任务,实施运维安全审计系统是信息安全管理手段的延伸,是安全技术体系的有益补充。通过该系统的建设,上海财经大学it运维部门有效控制了技术维护工作中的越权操作、误操作、恶意破坏等安全风险,实现了对维护操作的控制和约束,并做到了在问题发生后能够定位追查和取证定责,提升了it运维管理能力与水平,为学校信息资产筑起一道安全屏障,同时也为其他高校信息资源安全防护提供有益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曹伟峰.高校服务器运维安全审计系统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

(16):3734-3736.

[2]王延明,许宁.高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保障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

2014(10):134-138.

[3]宗波.浅析堡垒机概念及工作原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8):

124-126.

[4]张顺喜.运维安全审计系统[J].无线互联科技,2013(7):10.

通信运维管理篇9

关键词:民航通信网;工程建设;维护手段;新标准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的广泛运用,民航通信网的建设水平、发展速度、建设规模还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发展对民航通信保障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加强通信网建设研究。

一、更新思维,确立工程建设的新模式

目前,国内电信事业发展迅猛,数字化、高速率的通信网已经覆盖全国。民航通信网采用开放模式,以自建、合建、租用等方式,与电信运营商骨干网建设融于一体。在使用上利用终端加密、多路由使用、交换组网等方式开发新的接口协议和网中网软件,做到开放而不公开,以最少的经费投入达成通信网建设工程的最快发展。与此同时,对原有通信工程应充分挖掘潜力、改制创新,建成多手段、全频域的栅格状通信网。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信息共享和开放程度更高,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也更加突出。这主要体现在:网络结构的变化促使信息源更具有开放性,使网络安全防卫措施的实施面临重重阻力。资源的共享和分布增加了网络受攻击的可能性。信息源不再是高度集中、绝对封闭的唯一源头,信息流的多渠道交叉反馈,使对信息的监控难度加大,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网络管理系统的技术改造,确保民航通信网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二、注重效能,更新维护手段

一是组建通信设备维护管理中心,变单一维护为层次维护。由通信设备维护管理中心负责网络运行监控、网络组织调整、设备预检测试、故障设备维修及技术改造,并为一线台站提供技术支援。二是利用光缆巡检系统,改革传统线路巡检方式,该系统为计算机管理,对完成线路维护任务情况进行量化评定,为线路维护建立直观有效的管理模式。三是突出新装备的科学管理。与市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厂家合建备品备件管理资料数据库,确定配备储存标准,为一线台站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四是构筑集中监控平台,实行网络监管,变被动式经验维护为主动式科学维护。建立以各级通信网络技术管理中心为龙头的运行管理机制,是由网管中心在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实践证明,现代化的通信网络必须依靠现代化的手段来管理,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加强网管系统建设,全面推进网络管理机制的创新。

三、讲求效益,进一步深化维护制度改革

目前,民航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达到一定程度,主要通信设备都能达到平均开机近万小时无自然故障的水平,并且大都具备自动诊断功能,机房环境也日趋稳定,这些优势为实现集中维护和远程控管提供了可能。二是推行大机房工作方式。在加强机房维护人员一专多能训练的基础上,明确应急预案,保证紧急或突发事件时,相关电路畅通无阻。完善远程网络监控技术。要求远程网络监控技术即要互相兼容,还要功能强大。重点是完善远程网络故障管理技术,要能定期对监控的网络生成网络运行质量报告、告警监测、故障定位、故障修正、测试及障碍管理等功能集。对网络出现的损伤和设备运行障碍,要能及时作出反应,使监控指挥人员能够采取诸如紧急调度、抢修及远程技术支援等措施,以确保网络高效、安全运行。

四、加强管理,制定各类新标准

一是在原有通信管理规定的基础上,不断增加、补充针对新型通信设备维护管理的相关内容;二是着眼新装备、新系统,制定通信网维护管理在岗制度;三是明确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维护管理程序、业务处理程序、配合协作程序、线路故障检修程序、业务处理程序、配合协作程序、线路故障检修程序、技术支援与指导工作程序、器材备件供应保障程序等各项工作流程;四是保证层次维护有明确的依据,制定好各类标准;随着民航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及其它外部情况的变化,原有的法规有些已经不适应通信网络管理发展的要求,必须按照依法管理民航通信网的要求,建立健全民航通信网网络管理法规。各级网管中心必须明确职责,理顺业务协调关系。同时协调好各网管中心、维修中心和一线机房间的业务关系,使网管中心真正成为全网的技术协调、装备维修、应急抢修中心。要建立和完善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加强对重要通信系统设备的巡检巡修,建立故障预防处理机制,定期对全网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处理日常维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设备及维护保养的实际情况,指定通信设备质量评定标准、通信网络运行质量评定标准、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定标准等一系列量化指标,为民航通信网的科学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关山,张新程,田韬,李坤江.HSDpa网络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通信运维管理篇10

关键词:民航通信网;工程建设;维护手段;新标准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的广泛运用,民航通信网的建设水平、发展速度、建设规模还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发展对民航通信保障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加强通信网建设研究。

一、更新思维,确立工程建设的新模式

目前,国内电信事业发展迅猛,数字化、高速率的通信网已经覆盖全国。民航通信网采用开放模式,以自建、合建、租用等方式,与电信运营商骨干网建设融于一体。在使用上利用终端加密、多路由使用、交换组网等方式开发新的接口协议和网中网软件,做到开放而不公开,以最少的经费投入达成通信网建设工程的最快发展。与此同时,对原有通信工程应充分挖掘潜力、改制创新,建成多手段、全频域的栅格状通信网。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信息共享和开放程度更高,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也更加突出。这主要体现在:网络结构的变化促使信息源更具有开放性,使网络安全防卫措施的实施面临重重阻力。资源的共享和分布增加了网络受攻击的可能性。信息源不再是高度集中、绝对封闭的唯一源头,信息流的多渠道交叉反馈,使对信息的监控难度加大,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网络管理系统的技术改造,确保民航通信网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二、注重效能,更新维护手段

一是组建通信设备维护管理中心,变单一维护为层次维护。由通信设备维护管理中心负责网络运行监控、网络组织调整、设备预检测试、故障设备维修及技术改造,并为一线台站提供技术支援。二是利用光缆巡检系统,改革传统线路巡检方式,该系统为计算机管理,对完成线路维护任务情况进行量化评定,为线路维护建立直观有效的管理模式。三是突出新装备的科学管理。与市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厂家合建备品备件管理资料数据库,确定配备储存标准,为一线台站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四是构筑集中监控平台,实行网络监管,变被动式经验维护为主动式科学维护。建立以各级通信网络技术管理中心为龙头的运行管理机制,是由网管中心在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实践证明,现代化的通信网络必须依靠现代化的手段来管理,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加强网管系统建设,全面推进网络管理机制的创新。

三、讲求效益,进一步深化维护制度改革

目前,民航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达到一定程度,主要通信设备都能达到平均开机近万小时无自然故障的水平,并且大都具备自动诊断功能,机房环境也日趋稳定,这些优势为实现集中维护和远程控管提供了可能。二是推行大机房工作方式。在加强机房维护人员一专多能训练的基础上,明确应急预案,保证紧急或突发事件时,相关电路畅通无阻。完善远程网络监控技术。要求远程网络监控技术即要互相兼容,还要功能强大。重点是完善远程网络故障管理技术,要能定期对监控的网络生成网络运行质量报告、告警监测、故障定位、故障修正、测试及障碍管理等功能集。对网络出现的损伤和设备运行障碍,要能及时作出反应,使监控指挥人员能够采取诸如紧急调度、抢修及远程技术支援等措施,以确保网络高效、安全运行。

四、加强管理,制定各类新标准

一是在原有通信管理规定的基础上,不断增加、补充针对新型通信设备维护管理的相关内容;二是着眼新装备、新系统,制定通信网维护管理在岗制度;三是明确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维护管理程序、业务处理程序、配合协作程序、线路故障检修程序、业务处理程序、配合协作程序、线路故障检修程序、技术支援与指导工作程序、器材备件供应保障程序等各项工作流程;四是保证层次维护有明确的依据,制定好各类标准;随着民航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及其它外部情况的变化,原有的法规有些已经不适应通信网络管理发展的要求,必须按照依法管理民航通信网的要求,建立健全民航通信网网络管理法规。各级网管中心必须明确职责,理顺业务协调关系。同时协调好各网管中心、维修中心和一线机房间的业务关系,使网管中心真正成为全网的技术协调、装备维修、应急抢修中心。要建立和完善各种突发情况下的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加强对重要通信系统设备的巡检巡修,建立故障预防处理机制,定期对全网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处理日常维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设备及维护保养的实际情况,指定通信设备质量评定标准、通信网络运行质量评定标准、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定标准等一系列量化指标,为民航通信网的科学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关山,张新程,田韬,李坤江.HSDpa网络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