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调度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8:31

智能调度方案篇1

关键词:GiS;指挥调度;电力调度;全球眼;Gota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67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6-0066-02Doi:10.13535/ki.11-4406/n.2015.0460

1方案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促进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同时也带动了电网突飞猛进发展,使得电网的供电范围不断扩大,电网站点不断增加,同时人们对电网的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电力维护的工作量及维护难度也不断增加,给电网的运维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引入综合智能调度等技术手段是解决目前状况有效且经济的手段,以科技手段来提高电网运维管理效率,确保电网运行安全,提高电网服务质量。为便于远程的指挥与决策管控,形成“信息化主导、可视化指挥、点击式调度”的新型运维管理运作机制,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为电力抢修维护实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手段,为此提出本解决方案,包括以下4个系统:

1.1GiS地理信息系统

以电信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整合全球眼、GpS定位、Gota对讲等资源,直观展现电网运维资源分布情况;利用GpS车载/手机定位和Gota对讲及时调度抢修维护力量;通过车载全球眼和单兵全球眼及时、有效获取现场图像,并将现场故障及抢修维护情况及时传送给监控调度中心,便于远程的指挥与决策管控。

1.2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

实时记录现场情况,并将现场情况传送至监控指挥中心;其历史视频和抓拍照片为电力分析故障,优化故障处理流程,提升指挥调度能力提供依据及决策参考。

1.3GpS定位系统

实现对车辆/手机人员的准确定位及轨迹回放,提升调度效率及指挥能力。

1.4Gota对讲机集群调度系统

利用天翼Gota对讲无信道限制、可覆盖全网的优势,实现电力一线运维队伍、监控调度中心、局领导三级指挥调度,为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实时调度和通讯服务。

2详细设计

本系统是利用中国电信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整合了全球眼监控、GpS、Gota等多项产品资源,实现资源充分互补共享,有效提升电网运维应急等实战指挥调度效能。

2.1总体系统结构

系统由GiS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眼视频监控、GpS定位、Gota对讲机集群调度共4个子系统组成。

2.2各系统的功能说明

2.2.1GiS地理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部分:

第一,基础平台。搭建电网分布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地图制作要严格按照经纬度和比例尺精确制作以满足公安系统的专业应用。基础平台具有放大、缩小、任意拖动、数据标注、测距、鹰眼、导航、GpS定位、综合查询等基本功能。基础平台预留有丰富的接口类型,可以接驳电力系统不同的业务子系统。基础平台是各应用系统的基础架构,能够提供基础的地图服务接口。电力综合智能调度应用效果如图2所示。

第二,维护队伍分布图。利用车上的GpS终端及维护人员携带的Gota对讲机,指挥调度中心可直接实时看到所有的车辆/维护人员的位置信息。在接到用电/电网故障申告之后,如果需要应急抢修的话,直接从定位和调度系统上获得离申告人位置或故障网点最近的维护车辆/维护人员,然后调度该维护人员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指定位置。

实现原理是GpS设备的定位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递到GpS通讯服务器,然后通过GpS监听程序将GpS定位信息传递到GiS中,实现在GiS地图的实时定位和历史轨迹回放,并能实现GpS车辆的不同状态的区别显示,停止时车辆显示灰色图标,行走时是彩色图标。

第三,全球眼。全球眼是由中国电信推出的一项完全基于宽带网的图像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视频监控系统。在GiS地理信息平台结合地图嵌套进全球眼,把全球眼在地图上标示出来,或通过GpS定位将维护人员随身携带的单兵全眼球在地图上标示出来,显示全球眼的具置,便于监控调度中心及维护人员的查询与调阅。

第四,电力网点分布。通过GiS地图精确的位置,标注电网主要站点分布图,当某处网点设备告警及故障出现的时候,按电网相关网监控系统传送过来告警或故障信息在GiS相应网上警示及展现,监控调度中心可直观了解故障情况,可以及时与距离最近的维护人员取得联系,以提高故障维护及抢修的效率。

2.2.2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前端监控点可通过三种传输方式接入平台:aDSL、光纤、无线宽带(eVDo/1X)。既可通过pC/智能手机终端浏览监控视频,也通过GiS监控调度平台点击浏览视频。

2.2.3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实时准确监控车辆的行驶速度、位置(含人员)等运行状况;轨迹回放:可对车辆的历史轨迹(3个月内)进行回放;里程统计:可对车辆的行驶里程(3个月内)进行汇总统计;超速报警:可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管理;区域报警:可对车辆活动区域进行限制管理;安防报警:可实现驾驶员的应急报警以及远程监听车内动静;断油断电:可远程实施断开车辆油路、电路措施。

2.2.4Gota对讲机集群调度系统。单呼:调度员发起单呼;组呼:调度员发起组呼;临时组呼:调度员发起临时组呼;紧急呼叫:调度员接收紧急呼叫告警,并且能够参与紧急呼叫;呼叫调度台:用户拨打特定接入号码呼叫调度台;事件通知:调度台接收特定事件通知;状态显示:群组和成员状态的实时显示;动态重组:群组动态增加、删除来访者;强插强拆:调度员具备强插强拆能力;临时调度:调度员对组呼进行临时调度操作;录音/播音:调度员对呼叫进行录音/播音;短信:调度员能够对群组/用户组合进行短信群发。

2.3系统实现的主要业务功能

2.3.1“可视化”指挥调度。利用GiS地图上直观的网点及维护力量分布情况,结合天翼Gota对讲,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可进一步提高指挥调度效能、缩短维护抢修时限,提升维护抢修能力。

2.3.2远程实时抢修指导。通过维护人员随身携带的天翼3G无线单兵全球眼,现场维护人员可将无法处理的故障情况以视频方式传送至监控中心或专家台,维护专家通过视频及Gota指挥调度系统远程指导现场维护人员处理故障,以提升现场维护人员的故障处理能力,提高维护抢修效率,实现专家人才资源共享。

2.3.3层级化的指挥调度控制。利用Gota灵活的分群组网、多层级的权限控制功能,既可实现全网统一集中调度,也可实现不同层级各自调度,各种分群调度互不影响,方便使用。同时也可向政府部门提供应急调度接口,在政府应急的情况下,向政府移交调度,服从政府统一指挥调度。

3结语

随着电力业务发展,电网运行的安全已成为电力服务客户的一个关键,先进的指挥调度系统是确保电网运行安全的保证,充分利用电信广覆盖的Gota网络,辅以视频监控及GiS地理信息系统,助力电力系统在运行维护管理流程上实现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必将为电力系统服务用电用户,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推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公司.福建电信面向行业个人定位产品说明书[S].2010.

[2]张玉良,雷澍,吴彦津,等.中国电信定位调度产品-定制接口规范[S].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10.

智能调度方案篇2

智能汽车作为当今科技时代下的新兴产物,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及通讯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摄像头传感器的智能竞速汽车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分别介绍了智能车的硬件组成、路径的检测识别方法和智能车的控制策略。利用摄像头传感器采集、识别道路信息,规划最优路径,采用piD控制算法控制电机和舵机实现自动控制。

关键词:

摄像头;智能汽车;设计方案

本设计是基于mK60Dn512ZVLL10单片机开发实现的,该系统采用摄像头采集、识别道路两旁或者中央的引导线,在此基础上利用合理闭环的算法控制智能车运动,从而实现智能车快速稳定的寻迹行驶。

1智能车整体结构的选型与设计

1.1图像传感器的选择

图像传感器,即数字摄像头。目前市场主流的两种摄像头传感器: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为感光材料的CmoS摄像头和以电荷耦合元件为感光材料的CCD摄像头。综合两种摄像头解析度、灵敏度、成本、功耗比、模块电路、体积、重量,CmoS摄像头可以满足于4米/秒速度以下智能车行驶,并且CmoS摄像头功耗低,工作电压只需3.3V-7V,完全可以由智能车稳压后得到,稳定经济,所以选择CmoS摄像头中的oV7725摄像头。

1.2起跑线检测传感器选择

起跑用的是发车灯塔控制方式,发车灯塔不仅发出起跑信号,而且发出终点信号。我们使用基于使用HS0038B传感器的基础电路作为接收灯塔光信号一个基础电路,oUt口接mK60的C5。

1.3速度检测传感器选择

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是闭环控制的,所以需要测速装置,用以精准反映智能车实时速度。我们采用了由欧姆龙公司研制的一款200线的小型编码器。

1.4车模选型

本次设计采用由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赞助的G768型车模,即为竞赛中的C车模。

2智能车硬件电路设计

2.1硬件设计方案

本设计方案采用模块化方式完成总设计,模块化设计使思路清晰,在使用出现错误时容易修理。

2.2电路设计方案

本次设计将智能车系统电路分成两个主要部分,以mK60n512ZVLQ10为核心的控制电路和以电源为核心的驱动电路。考虑到mK60最小系统电路板比较大,所以将整个系统电路分为两块规则pCB板(主控板和驱动板)。

2.3控制电路

以mK60为核心的单片机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电源电路、时钟电路、JtaG接口、复位电路。

2.4驱动电路

因为本次比赛摄像头组使用的电机是RS-380SH直流电机,小车驱动芯片决定选用集成的高电流半桥电机驱动应用Btn7971B,它的输出电流足以带动电机转动并且较稳定。

2.5电源模块

比赛使用飞思卡尔专用电池,2000mah的镍镉电池1块,标准电压7.2V。

3智能车软件算法设计

3.1软件控制整体设计

本次设计所用的软件调试工具支持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iaRembeddedworkbench软件,由于C语言操作简单,可修改和移植性强,所以本次软件设计大部分程序都使用C语言编写,只有在某些地方加入了汇编语句。

3.2主程序结构

在系统初始化方面,我们所用到的底层硬件资源进行初始化和上层模块初始化。在方案选择及参数设定上,我们在主板上设置了一组四位的拨码开关和三个按键结合oLeD显示屏实现的方案和参数的可调,以在比赛时对车作适当地调整。在图像获取上,对于ov7725数字摄像头,使用场中断加高速Dma传输的方式来获取图像。图像处理则采用黑线提取和中心线提取。

3.3控制算法

控制算法是智能车的灵魂,为了使小车能以稳定的速度通过跑道,精确的速度控制是关键,采用速度闭环控制方案。

4智能车开发与调试

4.1软件开发环境

系统编译下载是在iaRiDe开发环境下完成的,embeddedworkbenchforaRm是iaRSystems公司为aRm单片机开发的一个集成开发环境,这一开发环境使用方便、入门容易和代码简明紧凑。此外,由于在iaR软件中进行编写,调用,修正函数比较复杂繁琐,所以使用了Sourceinsight3软件进行辅助编写小车程序。

4.2硬件开发环境

本次毕业设计所用的硬件开发平台为著名硬件开发公司altium公司的altiumDesigner10,这已开发环境在板级设计特性、软设计特性、数据管理特性、通用特性都较有优势。

4.3软件调试

软件调试主要包括:程序在线仿真调试,上位机调试。在线调试主要使用的是iaR中的调试器iaRC-SpY。上位机调试主要是通过蓝牙模块将智能车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和SD卡采集的图像及时地反馈到pC机上。

4.4现场调试

现场的调试包括摄像头调焦以及固定、piD参数整定、速度控制算法的参数整定、智能车运行状态等方面的调试。

5结语

智能调度方案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要点

1、前言

随着人们对建筑物舒适度、便利性及节能等各方面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发展迅速并成为未来建筑物的发展趋势。智能建筑集现代建筑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等于一体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智能建筑设计的要点。

2、智能建筑的优势

2.1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建筑对温度、湿度、照度均加以自动调节,甚至控制色彩、背景噪声与味道。创造了安全、健康、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从而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2有利于节约能耗

智能大厦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大厦总能耗的70%。按事先确定的日历程序,区分工作与非工作时间,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对室内环境不同标准实施自动控制,自动升降室内照度与温湿度,并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

2.3有利于灵活布线

室内办公所必需的通信与电力供应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在室内分布多种标准化的弱电与强电插座,只要改变跳线,就可简捷、快速地改变插座功能。

2.4有利于业务互联

在智能建筑中,用户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可及时获得全球性最新信息和资料。通过国际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各种业务工作。空前的高速度,大大有利于决策和竞争。

3、智能建筑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3.1设计质量不够高

我国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应用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的发展也不够平衡,而且产业化的水平比较低,有的设计产品还不能适应市场和用户的各种需求,在软硬件的设计方面,还比较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产品。而且很多建筑的需求者对建筑单位的智能化设计期望比较高,这与目前的人员水平形成矛盾,由于目前的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设计的方法以及智能化设备的操作还不是很熟练,因此在建筑竣工后也还是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建筑的集成性比较差,监控点的配置不够合理,建筑的控制精度比较低等,这些都会导致建筑设计日后的管理困难。

3.2验收规范不健全

近年来,智能建筑设计技术不断发展,相关的设备和系统规范都还不够健全,这导致工程的规划、设计、监督以及竣工验收等,都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法规,致使很多智能化设备在验收的时候没有工程测试、没有验收规范和标准,也就不能真正检验产品的合格性。

3.3智能系统不达标

智能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考虑了业主的需求,待他们提出相应的需求之后,再由设计单位进行智能建筑的设计方案的提出等,而深化的设计和具体的功能实施则是由功能系统集成商来完成,这导致了不同单位之间的联系脱节和不协调。智能建筑设计的系统集成商具有怎样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都会对建筑业以及相应的智能建筑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目前,系统集成商对商业利益的追求程度比较高,在管理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导致很多工程项目完工之后,智能系统还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3.4后期管理不到位

注重建设过程而轻视管理是我国目前智能建筑设计领域存在的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的用户对智能化建筑的物业管理意识还很淡薄不够浓厚,因此,在选择建筑的物业时,所选择的物业也不能满足业主的各种智能化要求和目标。有的时候,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一味地降低智能化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和知识层次,导致智能化系统不能正常有效的工作,很多开发商也不能提供大量的资金来保证建筑的完整性和高利用率,业主也无法真正享受到智能建筑带给生活的便利和好处。

4、智能建筑设计的要点

4.1方案设计合理

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物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设计初期业内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在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的不合理结果。在建筑物本体的方案设计中,建筑师和专业工程师就应该开始紧密配合,除了在竖井、层高、垫层和吊顶等方面的局部调整进行微观配合以外,还必须在建筑布局、建筑形式、建筑内容等方面的全面调整进行微观配合以外,还必须在建筑布局、建筑形式、建筑内容等方面的全面调整进行宏观配合。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不同专业工程师和工程师之间都必须紧密地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

4.2系统设计全面

审评过程与建筑主体的方案审评大致相同。批准后的方案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系统设计在方案审批后进行,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过程。一般应与建筑主体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但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筑主体设计单位不可能按习惯施工图的深度绘制出详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图。只能绘制出介于现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之间的技术设计图纸,可称之为系统设计施工图。系统设计施工图已基本完成各种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系统解决方案、管线路由、电源供应、系统接地等主要构件的设计,也必须完成与建筑主体专业和其他设备专业的配合工作。完整的、全面的系统设计图作为日后的招标、投资工作、优化设计等的需要。

4.3优化设计到位

智能建筑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的时间差造成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因素大大增加。所以,系统的集成商在投标时和中标后,必须根据总体设计方提供的系统设计施工图和招标文件,在满足相应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技术的发展和自身产品的特点,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得出符合标书要求的既先进又最经济的方案,在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的前提下按“低价者得”的原则评价。中标后的系统集成商应在总体设计方的指导下,根据系统设计施工图和具体的产品自行或委托设计方再进行优化设计,并经总体设计方统一后报业主批准实施。优化后的设计方案既要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又要优化配置并尽可能的减少业主的投资成本。技术经济性应是优化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系统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智能建筑系统的建设发展将朝着智能化、标准化的方向前进,为了使智能建筑系统体现出强大的优越性,我们应不断进行设计研发,使系统更优化,功能更完善,保护更可靠,节能效率更高。从而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智能调度方案篇4

关键词:港口配煤堆场调度智能系统

目前国内煤炭码头配煤调度中普遍存在操作管理简单粗放,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低,配煤调度管理中很多环节还是完全由人工操作,数据记录等使用原始的纸质表单方式管理。配煤多采用估算,精度差。部分环节虽有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但未能形成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造成分散的信息孤岛,使得整个港口配煤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港口配煤的优势难以发挥。

智能配煤调度系统在港口配煤中的作用

专业化煤炭码头相对于煤炭物流供应链其他环节更适合开展配煤业务不仅在于煤炭码头具备堆场、装卸设备等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煤炭码头拥有多种不同煤种,各类不同用户需求的大量数据。这是煤矿、煤炭消费用户等不具备的。如何利用好多种不同煤种,各类不同用户需求的大量数据是港口配煤的一个关键。信息化的智能配煤调度系统在港口配煤中不可或缺。

智能配煤调度系统首先可以起到综合调度管理作用。整合配煤出场多项业务,实现智能配煤,提高配煤精度,优化配煤方案,减少配煤装船等待时间,提高效率。其次实现管理部门对煤炭港口物流全过程各环节信息的快速交换,有效利用堆场煤炭相关数据,及时反馈堆场资源信息,辅助堆场管理人员制定合理堆场调度计划,有效提高煤炭码头堆场利用率,提高码头经济效益。

煤炭码头配煤调度系统的设计

1、煤炭码头智能配煤调度系统的框架结构

煤炭码头智能配煤调度系统设计上为三层架构,以包含港口配煤调度业务全流程的数据平台为底层基础,中间以不同业务单元的逻辑功能模块作为支撑,最上层作为用户服务层,设计上采用统一的Ui模板结合详细设计与逻辑业务紧耦合的方式。系统三层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底层数据平台在数据应用上又分为支持基础业务和支持决策的两个数据库,中间层则从不同的业务单元视角分为不同功能模块,如港口商务视角的计划管理,中控视角的堆场调度,质量检验视角的煤质分析等,这样既有利于底层数据管理的统一性也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2、煤炭码头智能配煤系统的调度原则

智能配煤调度系统是一个涉及用户需求、煤种特性、堆场周转、船舶装卸等多种因素的整合系统,所以必须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优先级和约束关系。基于分析提出以下调度原则:①用户需求原则,即根据不同用户需求生成不同配煤调度方案,从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②配煤性价比原则,根据煤种特性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则下,选择成本最优的配煤调度方案。③快进快出原则,在追求满足港口吞吐量最大化原则下,选择码头堆场周转效率最高的调度方案。④先进先出原则,考虑到煤炭的自燃性质,长时间码头库场堆放会带来的损失和安全风险,因此,较早进入堆场的煤炭应该优先出场。

3、配煤模型设计

智能配煤调度系统的决策支持模块整体上采用层次分析模型框架,主要分为三层:最高层为目标层即最优配煤调度方案;中间层为准则层,即上述用户需求、配煤性价比、堆场周转、安全风险等四方面准则;最下一层为方案层,即可供选择的配煤调度方案,由配煤算法或系统专家库生成。

根据港口配煤工艺特点,一般码头通过堆取料机或取料机从不同货堆取货,然后将货堆煤炭送上不同皮带输送,根据皮带的速度,以及皮带秤的计量反馈来控制不同种类煤的给煤量,进行混合配煤后装船。其中装船皮带在同一船作业中数量有限,通常为2~3条,限制了同时可以用来配煤的堆场调度复杂程度,因此煤炭码头出场的煤炭配煤方案重点考虑用户要求和市场成本来配煤。

煤炭码头配煤综合用户要求和市场成本两方面,主要根据煤种的热值、硫分、灰分、挥发分和成本等参数建立数学参考模型,在煤炭特性参数约束下计算最优成本或在成本约束下计算最优热值。

通过线性优化模型可以计算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一个或一组可行的配煤方案。再根据准则层的指标权重来评估这些方案,最后根据不同配煤调度原则的权重来生成供配煤调度决策支持的最优配煤方案。如以先进先出原则优先为例,在该原则优先的情况下该原则在准则层指标中的权重会显著大于其他原则权重,从而筛选出最利于先进先出但又兼顾其他配煤调度原则的可行方案。

煤炭码头智能配煤系统的原型实现

煤炭码头智能配煤系统基于当前通用散杂货码头操作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平台进行快速应用开发,系统实现采用三层架构。煤炭码头智能配煤系统在数据访问层的实现考虑到系统既涉及到oLtp联机事务处理业务又涉及到DSS业务,因此在RDBmS数据库平台上创建gctos和gctos_dss两个独立的表空间,其中gctos表空间收集oLtp业务数据,然后定期将数据复制到gctos_dss表空间,提供给DSS分析查询。由于存在gctos和gctos_dss两个不同的数据表空间,以及考虑到今后数据库的新增或更改,故采用统一的DaL抽象接口。两个数据表空间不论gctos还是gctos_dss对数据的基本操作是一样的,所以将功能相同的一系列操作抽象出来实现为一个接口iDaL。让具体的类都可以继承这个接口。具体方法如下:

ClassiDaL

{

public:

iDaL(){};

virtual~iDaL()=0{};

virtualvoidaddnew()=0;

virtualvoidDelete()=0;

virtualvoidUpdate()=0;

virtualvoidDatatoDaL(booloutput=true)=0;

virtualconststringGetList()=0;

……

}

在业务逻辑层上的实现主要涉及具体业务对DaL数据基本的增、删、改、查和业务流优化。煤炭码头智能配煤调度系统除智能配煤算法、决策支持外,其他大部分如计划管理、船舶作业、设备管理等沿用通用GCtoS业务逻辑。对配煤算法的具体实现上采用通过细化算法约束条件预先筛选排除不合理方案从而降低整体算法复杂度,如根据码头装卸皮带的数量和装船皮带的传送速度比率可预先提出一组该码头常规配煤比的可能范围,基于这组条件实现降低配煤最优解的算法规模。在表现层上的实现采用混合式winFoRm开发,winFoRm在界面开发上相对于单纯的mFC提供了更多的控件,而且控件功能更强大,更易用。通过控件可以方便的实现支持煤炭码头堆场的自定义,并实现显示堆场调度的动态信息,如图2所示。

结语

大型煤炭码头开展配煤业务具有堆场、装卸设备等硬件条件和用户信息、煤种数据等软件条件两方面的优势。整合软硬件优势是煤炭码头专业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智能配煤调度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将用户信息、煤种特性数据、配煤决策算法、堆场调度整合起来实现智能配煤调度。智能配煤调度系统的应用将减轻配煤调度管理的难度,解决当前港口配煤过程中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低。同时智能配煤调度系统通过优化配煤方案可以提高港口配煤业务的利润空间,增加市场竞争力,降低了煤炭物流供应链的整体费用。对于推进港口配煤的专业化,改造煤炭物流供应链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魏继中.高炉生产配煤配矿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2009

[2]郑占彬.港口自动化配煤系统应用前景[J].科技资讯.2011(05)

[3]安小刚,张澍宁.基于GiS技术的港口散货堆场管理系统研究[J].港口装卸,2011(2).

[4]郑枫.精细化动力配煤在煤炭中转码头的运用[J].水运工程.2013(02)

[5]贺向阳.大力发展港口配煤[J].中国水运.2003(11)

智能调度方案篇5

关键词:仪表;放大器;原理;设计

1.引言

一般智能仪表所采集到的信号都是非常微弱的信号,这些信号都具有小信号的基本的特征:信号的幅值很小通过在毫伏级别,并且所采集到的数据当中存在着较多的噪声。针对这种微弱的带有噪声的信号,一般首先利用智能仪表所自带的放大电路将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但是放大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提高信号的幅值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高信号的信噪比;仪表的等级是根据仪表所能够分辨的小信号的级别来进行划分的,其中动态范围也是衡量其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智能仪表的输入信号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表自身所带的放大电路。本文在智能仪表自身所带的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对仪表放大器的电路进行设计,并且设计出了常见的几种仪表的放大器的电路,并且给出了电路放大器的特点,为智能电子仪表的改进和改良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2.仪表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智能仪表的放大电路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一般由两级的差分放大电路组成。其中前两个放大器a1和a2是通过同相输入的方式,这种输入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路的输入的阻抗,能够减小电路结构对于输入信号的衰减的作用。利用差分的信号输入可以使得放大电路对于信号的方法仅仅局限在对差模信号的放大上,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后级别的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幅值之比,也就是共模抑制比,在本实例中a3是放大电路的核心,在控制共模抑制比不便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降低对于电路中各级电阻的精度的要求,最终使得仪表放大电路具有较好的抑制工模信号的能力,此外电路的增益和电路中的电阻有直接的关系通过调节电路中电阻值可以对放大电路的增益进行有效的调节。

3.仪表放大电路的设计

3.1放大电路的方案设计

从现在的技术角度来看实现智能仪表的放大电路的方式主要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分立的元器件组合而成,另外一种是由单片机来进行实现。本文利用元器件Lm741以及op07以及集成运算放大器Lm324和单片机aD620来对智能仪表的放大器电路进行了方案设计。首先第一种方案是由单个通用性的运放Lm741来进行实现,利用3个Lm741来组成仪表的运算放大器,另外还包括a1和a2两个集成运放,最后组成的集成运算放大器智能仪表放大电路的方案结构如下所示:另外智能仪表的放大电路亦可以由三个op07组成,其电路结构和方案1类似,但是其可以用3个op07来代表原来方案中的a1、a2、a3三个集成运算放大器。此外通过利用集成有四个集成运算放大器的Lm324也可以实现智能仪表的放大电路的设计就是方案3,该方案将四个具有独立功能的集成运算放大器放置在一个芯片当中,因而就可以大大减少由于智能仪表在放大电路设计的过程中由于制造的工艺的不同而造成智能仪表的放大电路在性能上的不同,并且该方案在电源的供电方式上选择了单电源供电的方式,因而其能够大大减少电路在设计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干扰和造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干扰因素提高智能仪表放大电路的性能,但是在这过程中电路的工作的原理是和上述方案基本类似的。最后一个智能仪表的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案是由一个单片机的集成芯片aD620来进行实现的,该电路的设计结构非常的简单,通过一个集成芯片aD620,外加用于调节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增益的电阻,再对电路进行电源进行供电就实现了智能仪表放大电路的第四种设计的方案,该方案具有设计方式简单使用非常方便等特点,并且也仅仅需要对相应的控制增益的电阻进行调节就能够对放大电路的增益进行调整。

3.2放大电路性能测试

对于上述所设计的四种智能仪表的放大电路,其中四种电路的设计的结构都非常的类似,其组成的形式都是桥式的电路,都是讲差分输入改为单端的信号输入,本文对于几种方案的信号源的最大输入值和最小输入值以及放大电路的最大增益以及共模抑制比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测试,其中电路的最大输入和最小输入时在特定的测试条件下使得电路输入信号不失真的情况下能够输入的最大和最小的信号。而放大电路的最大的增益则是值在给定的条件下不失真的时候所能够对输入信号放大的最大的倍数。共模抑制比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来进行计算。从仿真的结果来看仿真的效果要比实际测试的效果要好,这是因为在仿真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各种环节和信号的干扰。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各个硬件环节以及认为操作的因素都会对测试的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测试发现方案2其信号的动态的输入范围是最大的,电路的增益也是最大的,共模抑制比也是最大的,因为该种方案是最优的,该方案的成本要比方案1和方案3稍高,但是要比方案4便宜不少,所以综合考虑成本和性能的因素方案2是最为适宜选择的智能仪表放大器放大电路的设计的方案。

4.结语

在智能仪表中,放大电路的性能直接影响到了仪表的性能,因而提高智能仪表的性能关键就是提高其中放大电路的性能,本文对放大仪表放大电路在其原来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的方案的改进和设计,并且从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增益以及共模抑制比等几个方面对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仿真,综合成本和性能确定了最优的智能仪表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王余峰,王志功,吕晓迎,王惠玲.单片集成低功耗神经信号检测CmoS放大器[J].半导体学报.2006(08)

[2]梅玉芳.仪表放大器及其应用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16)

智能调度方案篇6

关键词:高校新校区智能化数字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高校建设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一座座新楼在高校拔地而起,一片片高校新区在各大中型城市周围日渐成形,上海的松江大学城、南京的仙林大学城等都已具规模。作为体现高校实力和人才竞争的重要一环,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更是引起了一轮竞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应用日新月异。高校作为国家振兴的人才培养摇篮、科研开发基地,基础建设中智能化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新校区的建设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大计,智能化建设铺就了校园的神经网络。智能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校运行的可靠性和高效性,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与科研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基建、设备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对大多数高校基建部门来说,对智能化建设的内容都早有接触,但基本上是以单体建筑为主。而整个校园,特别是一个现代化新校园的智能化建设内容和系统形式要复杂得多,牵扯的部门也多,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设计工作相当重要。相对而言,高校基建部门在智能化建设方面的知识和人才储备还相对薄弱,往往是从各自的计算机系、电教、保卫等部门抽调人员与基建办、校领导等临时搭建智能化建设领导小组。在工程初期,这些工程经验不多的人员组合在规划、组织、协调等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压力。

笔者自1999年以来参加了南京东南大学、师范大学、财经大学、森林公安学校、上海松江大学城、苏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山东济南大学等一大批新校区的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略有心得。下面,就智能化建设在高校新校区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问题分析

几个工程下来,笔者感觉到各个学校对智能化建设都相当重视,但具体实施中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因此出现了不少问题,产生了许多遗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整体进度安排不合理

这是个常见的现象,抢工期的现象比比皆是。业主、设计人员、监理、施工队伍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某年某月某日开学。于是“三边”甚至“多边”工程大量涌现: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等等,一个“抢”字带来了诸多问题1整体规划与单体规划的脱节;设计与需求的脱节;设计与施工脱节,还怎么保证工程的质量?对智能化系统来说,本身就处在整个设计过程的最后环节,设计工期不能保证,其他专业资料配合不能及时到位,再优秀的设计人员,设计质量也会出问题。

1.2前期整体规划工作不到位。具体表现有:

第一,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推进,发现不能明确智能化建设包含那些具体内容。多数高校新校区在立项时已明确了建设时间表,但在整体规划及方案确定时智能化部分的内容往往被忽视了,而且很快就进行几个主要建筑单体如教学楼、宿舍、食堂的设计工作。智能化设计内容很多,学校此时缺乏一个前期的整体规划,智能化领导小组往往是在设计人员多次催促后召开紧急协调会,然后匆匆商定委托智能化设计的内容。如此商定的内容经常会出现变数,且最后往往与园区整体智能方案衔接错位。

第二,控制中心的重复设置和协调不畅。没有一个前期的整体规划,各单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往往设计成独立控制模式,由此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控制室,如:消防控制室、保安监控室、电视前端室等等。一来增加了值班人员数量,二来各控制室之间的联络协调也很不方便。

第三,各单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到位但长期不能使用。各单体建筑智能化系统虽已安装到位,但整个校园的各个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滞后。而且,总体方案与单体系统的配合不可能天衣无缝,出现产品不统一、接人形式不统一等问题。协调解决、整改需要一段时间,造成智能化系统整体开通往往要滞后学校开学很长时间。

第四,系统开通后整改麻烦。系统开通后,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大大小小的整改是必要的。由于整体方案与单体方案配合的不到位,整改的难度和投入可想而知。先单体后整体规划式设计流程的弊端大家都清楚,抢工期做法严重影响了学校智能化的整体规划和建设质量。

1.3“业主”前期介入太少

此“业主”是指学校某个大楼的某些房间的使用者或某些系统的管理者。对学校而言,此“业主”涉及的面非常广,可以说牵扯到学校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由于“圈地”的不确定或责任人的不确定,基建部门在搜集基本设计要求时虽然尽心尽力亦不可能为设计人员提供完善的资料,设计人员也不可能充分理解“业主”需求,后果只会是出现下面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在图纸设计已完成、土建施工进行的过程中“业主”要安排自己的使用功能时发现缺、少等问题,怎么办?请设计人员提供修改图,请安装人员增补管线,影响投资和工程进度。第二种情况,“业主”一直等到人住后才发现缺、少等问题,这会既影响使用,又造成一种无法追究责任却影响使用者、建设者、设计者相互关系的事实。

补救的范围毕竟是有限的,各个系统还要整体调整,同时因为采取的措施多数只能明装,又要影响大楼的美观。

1.4设计各专业人员的配合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新校园请来的设计人员队伍基本上都来自国内最具实力的各大设计院,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堪称一流,为什么说他们的配合素质有待提高呢?大家都知道,国内大部分智能化系统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是最近十几年的事,相对来说,其他专业对其理解还不透彻,本专业与其他各专业的配合也还不够熟练。多数建设单位心目中教室、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的数量以及位置、面积等一定要满足要求,对于设备机房乃至通路却认识不足,以致造成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在满足建设单位要求以及规划批准面积、形式的前提下对设备机房和通路能小则小,能偏则偏。其实,建成后对大楼的整体运行起关键作用的是那些机房和通路的管理、维护。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智能化方面的内容只会越来越多,对机房和通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设备机房、通路不予重视的做法只会造成日后管理不便、扩容困难、运行不畅。

另外,由于智能设计人员的设计时间非常紧张,配合工作往往不足。这里讲的配合包括与业主的配合、专业间配合、与专业集成商的配合、与施工人员的配合等等。大部分设计人员与业主的配合往往停留在业主提供资料的层面上,与专业集成商用于设备调研的的配合时间很少,本专业需要其他专业配合的资料也不够全面,总是希望业主标定的集成商最后优化。这当然会影响图纸的质量,而且会引起不少的修改,这些修改往往是在土建基本完成甚至装修完成已经使用的情况下,修改的难度很大。

2建议

针对上述几个问题,笔者在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前因后果的基础上认为,做好一个大学新校园的智能化系统,下面所列几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2.1设计周期要保证

业主在安排整个园区建设进度时应与设计、施工人员充分沟通,给设计人员留有合理的调研、设计时间,以保证设计质量。

2.2作好前期整体规划

在校园整体规划方案确定时,智能化系统也要确定一个整体规划方案。校方在确定整体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到一些智能化系统作得较好的大学校园参观取经,学习他们好的作法,同时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失败教训中获得前车之鉴。然后组织设计人员、校方使用者、智能化方面的专家、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等共同协商智能化各系统的规划方案,这一过程可能要费点儿时间,也会有许多反复,但却是相当重要的。最后可以将议定的方案提交校领导审阅批准,形成一个明确的智能化系统规划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觉得以下几条好的经验可以采纳。

第一,高起点,高质量。新校园的智能化建设要充分考虑适应时展、适宜学校育人环境的要求,着眼于长远发展,在系统形式、产品选型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还要充分考虑其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坚决不采纳很快将要淡出市场的系统形式和产品,各个系统最好选用统一或兼容的产品。高起点、高质量不是提倡攀比。有的业主一心想要比别人的好、系统比别人全、布点比别人多、牌子比别人响,这种心理要不得。各个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只要是结合了这些特点而制定的满足师生需要的规划,就是一个好规划。

第二,充分的预留。新校园的发展余地很大,考虑一期投资的问题可以先确定几个要上的系统和系统形式,但规划最好作全,管路要预埋到位,而且考虑到分期实施的难度,预埋的室内外管路、安装的配线线槽要考虑充分的扩容余量。

第三,控制中心集中化,相关系统集成化。也就是说整个校园集中设一个智能化各系统管理控制中心,而在每个单体建筑中设分控单元,值班、管理、维护人员集中在中心工作,既减少了人员数量,也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方便了校方对人员的管理。现在智能化建筑的概念炒得很热,笔者认为,对学校建筑来讲在投资方面多受限制,在资金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几个系统的小集成。比如安保监控系统就可与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集成,在这方面技术很成熟,投资少,但是很实用。

2.3基建部门在搜集基本设计要求时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难度,尽可能为设计人员提供详尽的资料搜集基本设计要求的工作可以说涉及的面太广,难度也很大,短时间内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议负责人员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仍要注意与有关“业主”联系,让他们了解图纸设计情况,尽早确定需求。施工过程中的修修改改是很正常的,也是容易解决的,等人住后才发现问题就太晚了。

2.4设计人员要维护规范的权威,在设计过程中提高配合质量。

规范是设计人员设计图纸最重要的依据,对智能化各系统的机房、布线通路的设置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另外,为了便于扩容、维护,其数量、面积要考虑一定的余量,其位置分布也要合理。校方与建筑师在确定方案的时候,希望能体现这些要求,维护规范的权威。

配合是设计人员必须熟练的一门技巧。配合首先是双向的。具体来说与业主的配合就不单是提供资料这么简单,设计人员要在充分分析业主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为业主提供一个初步方案,在与业主和集成商协商后才能确定最终方案并转化为图纸。与集成商的配合也不单是了解他们的产品和系统,还要进行对比优选,将他们的产品和系统转换为自己的方案。与施工人员的配合也很重要,因为设计不可能尽善尽美,小小修改总是必然的,关键是要配合施工人员工程完美体现自己的设计意图。配合到位是智能设计人员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

智能调度方案篇7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ieC61850;网络结构

引言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的定义,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由一体化监控系统和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辅助设备、时钟同步、计量等共同构成。一体化监控系统纵向贯通调度、生产等主站系统,横向联通变电站内各自动化设备,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的核心部分;建设好安全可靠的智能变电站对智能电网发展至关重要,变电站组网涉及变电站一次设备传输和设备的实时控制,如数据采集、保护跳闸和数据应用等,组网结构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变电站全站运行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意义重大。本文重点就组网方案进行讨论。

1.智能变电站对传统变电站的改变

1.1信息传输方面

智能变电站保护功能相关信息传输:光纤代替电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代替电缆,信息共享。

1.2通信标准

早期国内基于ieC61850标准建设的变电站称为数字化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站内通信规约采用ieC61850,替代了传统综自站站内通信规约ieC60870-5-103,ieC61850通信协议和信息模型,支持传统采样值,和实时开关量,具有高度互操作性,支持高级应用。它规范了变电站内智能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行为和相关的系统要求,ieC61850系列是一种新的变电站自动化方法,一种影响工程、维护、运行和电力行业组织的新方法,它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面向未来通讯的可扩展架构,来实现“一个世界,一种技术、一个标准”的目标。

1.3端子连接

智能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间采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虚端子代替常规变电站物理端子,逻辑连接代替常规变电站物理连接,大幅度减少了二次接线的数量和复杂度。

2.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站控层组网架构

2.1智能变电站系统网络安全区划分

智能变电站系统网络化的二次设备架构采用三层网络结构: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根据《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的管理规定,站控层设备分为四个安全区:

在安全Ⅰ区中,监控主机采集电网运行和设备工况等实时数据,经过分析和处理后进行统一展示,并将数据存入数据服务器。Ⅰ区数据通信网关机通过直采直送的方式实现与调度(调控)中心的实时数据传输,并提供运行数据浏览服务。

在安全Ⅱ区中,综合应用服务器与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和辅助设备进行通信,采集电源、计量、消防、安防、环境监测等信息,经过分析和处理后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将数据存入数据服务器。Ⅱ区数据通信网关机通过防火墙从数据服务器获取Ⅱ区数据和模型等信息,与调度(调控)中心进行信息交互,提供信息查询和远程浏览服务。

综合应用服务器通过正反向隔离装置向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信息,并由Ⅲ/Ⅳ区数据通信网关机传输给其他主站系统。

数据服务器存储变电站模型、图形和操作记录、告警信息、在线监测、故障波形等历史数据,为各类应用提供数据查询和访问服务。

2.2监控系统的站控层组网架构

采用主-子交换机级联方式,任两台智能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路由不应超过4个交换机;根据间隔数量合理配置交换机,每台交换机配备适量的备用端口。

图1交换机配置示意图

当间隔较少时,可取消继电器室主交换机,继电器室子交换机直接接入主控室主交换机,

3.智能变电站组网方案分析

3.1方案一:点对点光纤+过程层网络+站控层网络:

技术特点:保护直采直跳,可用插值再采样同步,保护设备不依赖交换机和对时,可靠性高。SV\GooSe和mmS分网传输,交换机负载性对较轻。经济性:交换机数量多,投资较大;复杂性:交换机和光纤多,系统最复杂;灵活性:保护功能较低,自动化功能较高。

组网方案优化:过程层网络SV和GooSe共网,保护功能不依赖网络,SV和GooSe共网风险小,可减少约35%的过程层交换机,减少投资和降低变电站复杂性,电压采样值由过程层传输到各间隔取消pt合并单元到压采样值由过程层传输到各间隔,消t并单元到各间隔的点对点光纤,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一体化,SV和GooSe共光纤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化光纤减少约50%过程层智能设备和点对点光纤,减少投资和降低变电站复杂性,需采用SV和GooSe分时传输技术,避免GooSe报文影响SV发送,需采用SV和GooSe分时传输技术,避免GooSe报文影响SV发送时间,造成插值再采样同步误差,此种方案不适用于采用激光供电互感器的变电站合并单元需配置激光供能模块难以和智能终端集成・并单元需配置激光供能模块,以和智能终端集成。

3.2方案二:无过程网方案

过程层设备和间隔层设备间用点对点光纤传输信息,间隔层设备间通过站控层网络交换信息,控层网络和过程设备间的报文传输,由间隔层设备转发。优点:无过程层交换机不增加站控层网络规模网过程层交换机,增加站控层网络规模,网络最简化,投资最低。

3.3方案三:全网络方案

网络架构络架构典型三层两网结构,符合标准的ieC61850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共享过程层SV与GooSe共网,双重化,优点:光纤数量较少,各种功能可灵活分布种功能可灵活分布,缺点:保护功能依赖交换机和对时系统单元件故障可能护功能依赖交换机和对时系统,一故障可能导致大范围保护退出。

4.工程实例介绍

4.1变电站主接线

电压等级主接线形式间隔名称远景

110kV内桥线路2

桥1

10kV单母分段线路30

分段1

电容器4

接地变2

4.2通信规约

站控层网络通讯采用ieC61850,过程层网络通讯、GooSe通讯规约采用ieC61850-8-1,SV通讯规约采用ieC61850-9-2,合并单元与互感器之间:私有协议。

4.3网络配置

全站配置GooSe单网,SV单网:

1)因间隔数太少,推荐不按电压等级组过程层网络。

2)110kV侧由于间隔保护单套配置,所以过程层网络单重化配置;第二套主变保护与110kV桥备自投之间采用GooSe点对点方式连接。

3)10kV侧推荐采用常规互感器、不考虑母差保护、间隔间无配合情况,所以配置GooSe单网,用于备自投、分段保护测控装置等相关配合;第二套主变保护动作信号,由智能终端输出硬接点与备自投、分段保护测控装置之间采用电缆连接;不配置SV网。低压设备与测控相关GooSe报文通过站控层网络传输(mmS+GooSe)。

5.总结

智能化变电站基建工程建设在廊坊供电公司已经全面展开,组网方案的选择对智能变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当前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各种组网方案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的方案的利弊,并介绍了具体工程实例,以便为今后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智能调度方案篇8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

随着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电气智能化已备受大众关注。在装有智能化电气系统的建筑物中,人们利用智能化的设备很容易去控制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一、我国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概况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非常迅速,智能化的建筑电气施工也是房地产建筑行业的施工部分之一,这使得房地产建筑行业的建筑水平得以提高。但是目前我国智能化的建筑施工体系还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制度不规范

在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中,每个施工环节都应该有其相应的管理制度来制约和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但是,目前智能化建筑电气的施工企业的施工制度不健全,没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和施工法则。这样使得施工人员工作效率偏低,工作散漫,不精益求精,不利于电气建筑智能化的实现。影响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二)智能化建筑电气的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足

目前,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时,施工人员良莠不齐,施工队片面追求施工进度,忽略了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对于电气建筑智能化的重要性。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偏低,容易给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带来很多问题,如工程物资的浪费,工程建筑成本的增加,建筑工程的质量不达标等等。

(三)智能化建筑电气的施工设备陈旧落后

在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中,会使用很多先进的机械设备,然而,在现有的建筑电气施工中,正在使用很多陈旧落后的机械设备,这些旧的机械设备的功能不能够支撑整个智能化建筑电气的安装路程。影响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进度。

二、实现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有效方案

(一)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前,应配备一些专业的且技术水平较高的施工人员,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前的培训工作,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使施工人员将智能化建筑电气的施工方案能够很好的应用到智能化的建筑电气施工中,提高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

(二)制定行之有效的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方案

智能化的建筑电气施工以施工方案为标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因此,智能化的建筑电气施工方案是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前提条件。在制定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方案时,要结合当地的施工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施工地点的便利条件,收集重点信息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节约工程的成本。建筑电气施工的管理人员应将该有效的施工方案作为建筑施工的主线进行施工,在施工中,如遇到不符合实际的施工情况,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工程施工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

(三)智能化建筑电气的施工管理

因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设计到改水改电等施工的工作,要实现智能化的电气建筑安装,还要将其他方面的施工配合好,才能实现智能化。因此,在智能化建筑电气安装时,要将需要配合的相关专业的施工进行匹配和调整,有利于实现智能化的建筑电气安装。

(四)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工程的验收与审核

任何的建筑工程都应该进行验收和审核。管理人员在验收智能化建筑电气的施工工程时,要将施工图纸与验收工程相比对,是否按照施工方案来进行的施工,建筑电气的施工质量是否达标,建筑电气的施工是否达到智能化的标准等等。因此,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候,验收人员应审核与该工程有关的验收材料和工程施工记录,确保智能化的建筑电气施工工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五)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工程的防干扰措施

在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中,受到很多干扰源的影响,如大型的变电器、空调机组、雷电或者控制电梯的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干扰元素给智能化建筑电气工程带来极大的不利条件。容易造成智能化设备的运转失调、数据乱码或者丢失,更严重的是造成智能系统的瘫痪。

因此,我们要顺利的实现建筑电气施工的智能化,就要针对干扰源制定一些电气建筑施工的防干扰的措施。如我们在安装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时,就要找出干扰的源头和受到干扰的设备等,根据不同智能化的建筑工程制定出不同的抗干扰的施工方案,进行全面的考虑,对干扰设备进行有效的抑制。确保建筑电气智能化的有效实施和运行。

三、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重要性

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工程是集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建筑工程。建筑电气智能化的建筑电气是当代建筑物的重要结构之一,建筑电气的智能化有利于将建筑工程的功能得到的有效的发挥,使其使用效果达到最佳。建筑的电气智能化工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我们应该全面地影响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因素使施工工作更加有序、高效、标准。

建筑电气的智能化有效的将电气的科技与建筑的功能完美的结合起来,使智能化的电气建筑便于人民大众。提高了建筑行业的建筑水平,使建筑行业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与此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施工管理人员也应提高建筑电气施工的管理水平,监督施工人员的施工工作,确保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工作能够高效率、高质量、高智能的完成。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条件也在不断完善。智能化的建筑电气施工工程是我国房地产建筑行业的进步的体现。智能化的建筑电气有效的将社会的资源和人们的需求结合起来,从而将更加智能的建筑带到人们的生活中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惊喜。与此同时,建筑电气的智能化也为我国的建筑行业贡献了力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⒖嘉南祝

[1]肖凯文.探讨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J].科技风,2015(7):168

智能调度方案篇9

关键词:工程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

0前言

就我国现阶段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运用相关状况而言,比照传统方式来讲,其所具备的优点包含了智能化技术,推动控制实体模型获得搭建,智能化技术推动精密度获得掌控,智能化技术自身所具备的操作优点,智能化技术自身所具备的综合型掌控等优点。因此,此次参考上述各类优点,剖析并科学研究了如何把各种智能化技术更加高效且科学地运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中。

1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简述

1.1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简述

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关键的基础知识,便是电网基础理论及其控制理论,它是一门取决于电子计算机,信息内容技术等优秀技术的应用科学。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早已有近半个世纪,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是一门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的应用性科学。电气工程自动化能够让许多程序流程越来越简单化,乃至让实体模型总数降低,对统一管理方法是十分有益的。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一体化早已充足表明出了其协调能力强的优点,在现代化行业达到了许多技术层面的要求。公司对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系统软件的底层操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电气工程自动化能够让企业成本减少,并且提升工业生产效率。

1.2智能化技术

1.2.1智能化技术简述

现阶段自动化技术运用于电子信息技术及其生物技术专业等许多不一样的行业。能够存储信息内容,并且功能特性也十分明显。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局限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工作人员要持续改进升级,让智能化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更高的使用价值。在保证生产制造的情况下有着更高质量智能化,能够充足的反映出智能化自身的优势。现阶段,早已出现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相近技术设备,电子计算机和大家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早已产生极其紧密的关联。另外,撰写计算机语言还可以让运送自动化高效率逐步提高,而电子计算机的程序编写能够效仿人类大脑,例如搜集各类数据信息,继而对其开展剖析和解决等。

1.2.2智能化技术的优点

智能化技术作为现阶段高新科技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关键,其优点十分明显。(1)智能化技术与具体信息内容关联性较强。在智能化技术解决外部的信息内容和数据信息时,会依据不一样的信息内容得出不一样的反映,其结果也较为理想。另外,智能控制系统会依据目标的不一样而展现不一样的反映,使其可以与具体情况更为一致。在自动化操控的过程中,添加智能化技术,促使系统软件在工作过程中存有要素产生变化时,可以立即做出符合规定的反映。(2)智能化技术使电路系统的运作更为方便快捷。智能化技术可以对外部的信息内容开展即时剖析,在发生变化时,可以依据不一样的结果做出相对的管理决策。针对自动化系统软件开展调节,这一过程不但可以节约人力,不用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开展监管和调节,还可以立即依据环境要素的转变而转变。另外还适用远程操控,技术工作人员远程控制对智能化管理决策开展监管,在发觉不符合规定的状况时,可以执行管控。(3)智能化技术可以运用于对精度较高的工作中进行操控。智能化系统软件的逻辑思维能力十分强,对高精密的实际操作和转变的信息内容获得和剖析十分适用,可以使具体工作能达到系统总体精度的要求。

2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运用的必要性

2.1更便捷地对电气工程自动化开展调节和控制

在实际运用中,一个关键的智能化技术特性是根据表明的时间立即调节和追踪电气工程系统软件,这有利于提升电气设备工作中自动化的工作特性,并保证自动化系统软件的安全性和连续运作。这类工作的特性从源头上表明了一个客观事实,即在各种状况下,智能化技术都比传统式技术容易得多,可以对机器设备开展更为精确的操控和管理。将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气工程中能够更合理地保证电气工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2开展精确的分辨

在开展数据处理方法时,智能化技术能够完成电气工程工作中的高宽比一致性,智能化CpU将在全部键入数据信息的规范中开展整理,并快速和细致地明确每一个步骤。电气工程在运作的过程中通常会遭受控制构件的影响。因而通常会造成CpU在运用的过程之中遭受一定的影响。任何地方立即深入分析智能化控制缺点,最后,合理地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在解决数据信息时完成高宽比的一致性。

2.3对电气设备开展监管和控制

在运用智能化技术的过程中,提升了电气设备设备运作系统软件的整体控制能力,在极大程度上能够控制电气设备的数据信息,进而保证机器设备可以正常运作。除此之外,在调节有关的电力能源机器设备的过程中,还必须就各种各样潜在的安全风险面对面传出预警信息。在发现问题后,务必马上释放出来系统软件中存有的风险和安全隐患,进而提升供电系统工作中的可靠性。

3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执行对策

3.1对电路系统常见故障开展诊断

电气设备是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中的关键构成部分,机器设备在运作的过程中,随时随地会发生常见故障,造成常见故障的缘由比较多,运用智能化技术就可以很快对常见故障开展诊断。例如,根据智能化技术能够对变电器开展控制,及时处理其存在的不足,提升变电器的安全性。因为很多机器设备的常见故障具备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因而,选用智能化技术刻不容缓。智能化技术可以有效的将常见故障所产生的影响降至最少,协助技术工作人员快速诊断常见故障。以变电器为例子,智能化技术能够确保变电器中存有的常见故障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处理。清查诊断常见故障,就可以完成对常见故障的精确定位,极大缩小常见故障范畴。

3.2逻辑性模糊不清的控制

进行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控制时,可选用模糊不清控制器完成对机器设备的合理控制。一般可选用S型和m型模糊逻辑控制器,这两种模糊逻辑控制器因具有标准,因而具备优良的控制实际效果。智能化技术能够对各类数据信息,电气设备开展连续的监管与智能化控制,一旦机器设备造成模糊不清,就可以立即运用逻辑推理基本原理对机器设备的模糊不清控制个人行为开展推断,准确度极高。在控制器中的知识库系统可根据搭建实体模型的方法数据分析系统的常见故障数据信息,技术工作人员依据剖析结果就可以进行管理决策。

3.3有效设计电气工程运作方法

电气工程设计方案管理体系是不是做到合理性与专业化的基本规范,关乎电气工程在此后运作环节的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发生的频率,另外也关乎电气工程的综合性项目投资成本。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人员针对电气运行方法在执行全方位的可靠性设计时,关键点便是应用智能化控制方式,将其作为辅助电气工程可靠性设计的关键对策。电气工程的整体总体设计及其每个元件位置设计方案都不能缺乏智能化方式,因而决定了智能化方式应用于电气工程构架与保护接地方法,是有效设计方案和关键功能。比如针对全自动控制的电气设备路线连接电源开关在开展控制系统设计时,配电设计工作人员务必先融合电气工程图纸,应用智能化控制手机软件设计制作电气设备路线的总体运作构造。历经这些电气设备路线提升更新改造与设计方案阶段以后,电气工程的设计方案工作人员必须应用智能化控制的方式与方式来融合电器开关构件,充分保证总体上的电气运行控制达到最佳的智能化系统软件控制实际效果,根据执行可靠性设计的做法来反映电气工程的利润最大化,提升经济效益。因此,电路系统的实际设计方案工作人员务必全方位充分考虑配电设计的综合性成本及其电路系统的中后期运作的实际效果。

3.4把智能化技术融进至电气工程自动化中

3.4.1把智能化技术融进至各类设计方案提升中

在运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期内,其仍旧归属于非常复杂的范围,所涉及的技术也比较多。尤其是电气设备设计方案,更要包括电源电路。磁性及其电气设备等要素,那么,电气设备的设计方案工作人员务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可以保证工作进行的可行性。从此前的电气设备设计方案工作看来,大多数也是借助于设计方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与试验来进行。对于此事,也必定会发生错漏,及其计划方案品质难以保障的问题。另外,在应对问题时,改动的难度系数也十分大。在这一系列要素的一同作用下,会影响设计方案工作的效率与稳定性。那么,根据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便能够根据CaD与电子计算机来进行完成方案设计。在极大水平上,减少了设计方案的时间消耗,并且确保了设计方案的品质。另外,CaD技术的运用,还可以创建实体模型,对计划方案的实施开展仿真模拟。一方面能够对设计方案中发生的问题,开展即时调节,另一方面也可以极大程度上方便设计方案的工作人员们的沟通交流,便于设计方案工作人员对计划方案进行剖析,大大地提升了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稳定性。

3.4.2把智能化技术融进至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中

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电气工程来的一项关键任务。可是从以往问题产生的原因看来,大多数是由人来找到的。那么在步骤上必定会十分繁琐,而且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准确度也尚需考虑。另外,充分考虑此项工作中的难度系数,也必须工作员具有较高的技术专业水水平。

3.4.3智能化技术运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中

中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科学研究技术也在持续发展。那么,根据当今的互联网技术时代特征,自动化。智能化等新技术早已变成每个领域的发展趋向。一样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也是必定要与智能化融合。对于现阶段人力工作展现的众多缺点,智能化的应用大多数可以出示合理的处理方法。并作为发展方向的关键驱动力,提升在我国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水准。那么,从智能化控制的方法看来,主要是前原文中提到的数据管理系统控制。模糊不清控制及其神经元网络控制。在具体工作上,可以对于发生的问题,出示更快速。更合理的处理。进一步加快了运营的速度效率。另外,根据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也可以对每一个机器设备开展即时监管与数据采集。不论是在问题的发觉。梳理与处理上面都远超过去。

3.5pLC编程技术

pLC编程是一种应用数据开展操作过程的电路系统,一般在工业生产自然环境下应用较多。其内部具备存储器,可以对数据信息开展或运算和控制,根据数据的键入和输出来下发不一样的命令,从而做到对系统或机械设备等的控制。现阶段pLC编程在自动化电气工程中的运用比较普遍。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系统软件依据存储器中编写好的程序流程对数据信息依照次序扫描,另外不断开展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后依据品质来依照次序实行。根据pLC编程可以系统对开展控制,对生产过程开展控制,使其可以发挥不一样的作用。pLC编程可以替代过去的控制器,其作用更加丰富,不但可以对电气工程系统软件开展全方位的监管,甚至可以依据具体的数据信息来对处理方法等进行调节和提升,使其更合理。pLC编程还可以合理地促进智能化技术的提高与创新,促进电气工程系统软件获得稳定的发展。

4总结

近几年来,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电气设备远程控制运作控制。全自动常见故障诊断及其智能化配电设计方式获得全方位改善,表现出电气设备智能化与自动化工程项目控制的优良效果。在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中,必须深知智能化技术运用的重要性,那样才可以有效运用这一技术提升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水准。因为智能化技术水准已经持续提升,我们增加了对智能化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开发设计幅度,因而,需确保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水准与之相符合,即可完成二者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秦娜娜.浅谈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7):3327.

[2]高攀.浅谈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1):133-134.

[3]董天赐.浅谈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1):3732-3732.

[4]赵成宇.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应用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7):1940-1940.

智能调度方案篇10

关键词:航道等级划分标准枚举统计法

引言

长三角船联网项目以智能航运为目标,以航道基础数据及交通航运信息的采集为核心,通过物联网技术,在航道、码头、桥梁、船舶等部署物联网感知节点,实现对各类设施及航行的船舶实现24小时全天候、全区域、全过程的及时、动态、准确的监测,并将“感知”到的航道数据,通过近岸自组织无线传感网和有线光纤构成的骨干网络,汇聚至水上指挥调度中心,形成一套集数据采集、传输和智能分析为一体的智能化港航业务应用系统。

智慧航道示范工程建设如何在今后的港航信息化建设中推广应用并在港航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需要对智慧航道建设投入与效用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价,对智慧航道进行等级划分,制定智慧航道等级划分标准,指导智慧航道建设的规划设计。

智慧航道等级划分方法

对智慧航道的等级划分,本文基于枚举统计提出了一种划分方法,即:采取根据对应智慧航道能实现指定管理功能的百分比进行划分,通过枚举法获得实现智慧航道功能的信息技术基础,或者称为条件,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接着累计智慧航道各应用需要的条件,然后分析累计数值,将代表实现应用百分比的数值分成五个档次(假设5个等级),最后实现划分结果。

枚举统计法默认增加一个条件的成本小于升级一个条件的成本;默认应用枚举、条件枚举、条件分级、必要条件配对分别符合系统比例和实际情况;默认已实现高等级条件则低等级条件也必然实现。枚举统计法遵守成本经济原则,即达成同档次比例应用时,优先选条件种类少的方案,然后选等级低方案。

1、普通无权重法

下面是不考虑每个条件权重的等级划分法的步骤:

步骤一:通过枚举法枚举出实现智慧航道的各种基础条件,分别称为条件a、条件B、条件C……对这些枚举出来的条件进行细化分级。

步骤二:通过枚举法罗列智慧航道的应用列表,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得到实现这些功能的必要条件。

步骤三:数据统计。高等级条件覆盖低等级条件,某应用需要条件a等级4,则在条件a的等级4累计一个数值。统计所有应用所需要的条件,得表1。

步骤四:排序条件a、条件B、条件C等,以∑X降序排列,排列结果见表2。

表1应用条件累计

表2应用条件累计重排

步骤五:

假设

方案(n,m)理所当然为最高级。用排除不重要条件的应用和高等级条件应用的方式寻找

(其中:数值0.9可变,按实际情况而定)

假设在同等满意度条件下,有U1种方案(s1,t1),取方案U(min(t1)),设为次高级。

用同样的方法寻找

(其中:数值0.8可变,按实际情况而定)

假设在同等满意度条件下,有U2种方案(min(t2))。设为第三级。

依此类推,评定出相应等级。

2、应用权重法

步骤一:同上述普通无权重。

步骤二:增加应用权重,解决应用重要性差异的问题。权重可以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获得。

步骤三:数据统计,Xij=∑Qi,满足应用l的必要条件是条件i的j等级。

步骤四:同普通无权重法。

步骤五:同普通无权重法。

等级划分方法实例操作

下面我们用一个实例来说明枚举统计法对智慧航道进行等级划分的过程。

步骤一:枚举实现智慧航道的各种信息技术条件,并对各项条件进行分级如表3。

表3技术应用等级划分

步骤二:通过枚举法罗列智慧航道的应用列表,如船舶航行造成影响的桥梁、浅滩、急弯、水文条件复杂航段、城区段、锚地等提前预警信息服务、船舶周边水上服务、船舶加油站、垃圾收集站、船舶修造厂、生活补给供应点等服务信息等二十余项智慧航道建设需求,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得到实现这些功能的必要条件列表,如航道安全管理、流量统计需要视频监控、RFiD技术等;视频监控的等级是一级,RFiD的等级需要三级。

步骤三:数据统计,得出各个技术各个等级累积应用率。

步骤四:

计算∑Y=102,102分理所当然为最高级。用排除不重要条件的应用和高等级条件的应用的方式寻找80-90分,发现有多种方案,在同等满意度条件下,取方案中应用技术较少的方案,设为次高级。用同样的方法寻找50-60分、30-40分、15-20分的方案共五级。得到结果如下:

初级(约15-20%):只能完成基础任务,较优方案:(a2,B1,D1)。

中低级(约40%):能实现部分高层次功能,较优方案:(a3,B2,G,D1)。

中级(约50-60%):满足大部分任务需要。较优方案:(a3,B2,G,D2,e2或e3和e4中的一两种)。

中高级(约80%):满足绝大多数任务,并有一定的延伸。较优方案:(a3,B2,G,D2,e2,e3,e4,C2,F1)。

高级(接近100%):几乎能满足全部任务。较优方案:(a4,B3,G,D3,e2,e3,e4,C3,F2,e1)

等级划分方法评价

枚举统计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操作、灵活,在很大程度上发挥能动性,尤其是在分级时实现应用的比例控制上,可以很灵巧的操作。但是,这些特点也导致模型产生的结果不准确、不唯一的缺点,所以此方法只适用于智慧航道等级划分的探索性阶段。

该方法所用到的枚举法必须遵守系统性的原则,建议将智慧航道的应用分成决策辅助层、控制管理层、基础业务层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应用需要限制有一定的配额,基础业务层占50%,控制管理30%,决策辅助20%。加入应用权重,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如果可以配合问卷调查法或专家访谈法等确定权重和比例,该方法将会比较准确。

在实际的智慧航道等级划分标准制定时,可先应用本方法制定标准草案,然后再进行逐步求精。对港航管理和智慧航道应用实现方式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等级划分的合理性。只有足够的了解和充足的信息,分级才能达到更优化更符合实际的结果。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