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文化底蕴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3:31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篇1

一、发挥优势,开发本土美术资源

常州,是一座文化古城,位于美丽富饶的长三角地区,尤为突出的是常州的梳篦,其次还有美食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和读书文化,所有这些都裹携着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纲要中提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将常州的本土文化融于儿童的美术教育中,不但能让古老辉煌的东方艺术发扬光大,而且能促进幼儿园个性化的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等,从而加深儿童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奠定基础。

二、深挖细嚼,解读本土美术文化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把艺术活动的内容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创设有艺术气息的教育环境,这是为幼儿提供感受艺术美和表现艺术美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挖掘并精心创设幼儿活动室的环境,当幼儿踏入活动室,就会看见神奇的江南水乡:窄巷、凉亭、小桥、乌篷船、临河的老街,幼儿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非常自然地与环境产生互动,刺激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古城文化的影响。

三、利用资源,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1.利用常州民间艺术开展丰富的美术活动

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深入地了解常州古人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等来收集各种梳篦画的创作素材,并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通过模仿来完成手绘梳篦画的创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利用人物、脸谱、动物等形象,勾画出了一幅幅具有浓郁的常州特色的艺术作品,激发了幼儿对常州本土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2.利用常州本土的旅游特点,丰富幼儿的美术教学

随着常州旅游知名度的提升,市场上所出售的一些旅游商品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些旅游商品反映了常州的文化底蕴及地方特色,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具有常州特色的旅游商品,比较各种物品的造型和色彩的变化,让幼儿充分了解这种丰富多彩、地方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精品,然后通过指导幼儿自己设计,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及美化物品的能力,同时激发幼儿对常州文化的热爱,为自己是一名常州人而感到自豪。

3.美术教育活动与常州美食文化相融合

常州的特色小吃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对此也非常了解,也很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色美食来丰富幼儿的美术活动内容,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增进幼儿对常州美食名城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

4.结合常州悠久的读书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常州历来人文荟萃,古朴巍然的文笔塔就是常州文风兴盛的重要标志。结合这一历史底蕴,我们在中大班孩子中开展了大型的“读书文化”活动,组织家长带领孩子参观红梅公园、红梅阁、文笔塔等,激发幼儿的读书兴趣,同时在参观活动中,让幼儿进行模仿创作,通过典故和现实生活实例进行创造性地作画。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篇2

一、圣贤教育的价值

圣贤教育,是指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圣先贤人物或经典文献为载体,传承文明,弘扬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适应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当代中国独生子女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养成往往容易忽略。幼儿园开展圣贤教育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正如一位学者的观点:成人养德,少年养志,童蒙养正。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3~6岁的幼儿正是语言能力形成,记忆力增强的时期,幼儿园以圣贤教育为切入口,让幼儿参与种种活动,学会与人交往,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蕴涵的文化底蕴

文化影响心理健康是多方面的。圣贤思想和智慧强调通过自身的反思来认识自我,认为心理具有整体性、个别性和情境性的特征。受此影响,传统的心理健康观注重个体主观调整后的内心平淡与和谐。通过圣贤教育的诸多实现形式,如教育理念提炼、综合资源配备、校本课程开发、系列活动实施,可创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彰显幼儿园深厚文化底蕴的办学理念。将学校的特色活动或常规活动从促进学生认知和身心和谐发展的角度来规划,把活动纳入校本课程,融入课表,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适度地开发和加工,形成体系,实现幼儿的和谐发展,以圣贤教育打造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形象。

以圣贤教育为载体,通过丰富活泼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味的校园文化,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通过学习,可让每个幼儿都能开发出自身就存在的、本性具有的纯洁的心灵、感恩的心灵、孝亲尊师的心灵。学习圣贤文化,享受圣贤教育的滋润,可以为幼儿将来化解迷茫和困扰,得到真实的幸福与和谐的人生,从而奠定文化的准备。

三、圣贤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

教育是各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实践来看,圣贤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模式可归纳为三种模式:

1.家园互动模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鼓励家长对幼儿的识记经典作品等活动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各班有互动平台,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进入孩子的家庭进行指导等。

2.大带小模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共同学习促进双方的发展。将圣贤教育的内容和感受的意义以各种形式教给小班幼儿,使其得到锻炼,如让大班小朋友和小班弟弟妹妹一起背记圣贤经典。通过大带小这样的模式,使大班幼儿建立自信,培养责任心;使小班幼儿学会合作和共处。

3.社会生活实践模式

如在幼儿园设立圣贤教育墙,圣贤教育周等。组织应不流于形式,让幼儿有自主参与、有参与锻炼的机会等。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篇3

关键词:教师的角色地位;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91-0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的快速提高,我们遇到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大好时期,学前教育由过去基础教育的基础,变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学前教育已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而《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颁布也进一步明确了幼儿教师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它把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做出了具体的规划,使广大教师有章可依。

幼儿园教师是以幼儿教育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她们的教育对象是0至6、7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都正处在从不成熟向初步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指南》中的教育目标,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启发引导,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扮演好以下几个角色内容:

第一,幼儿教师在自我实现中应扮演“学习者与学者”的双重角色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到底是用什么来教育孩子?是扎实的基本功?或者是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个人修养?实践证明,一个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能走多远,发展的有多快,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一个教师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仅仅是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赚钱的工具,那她想当一个优秀的、专家型的幼儿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例子,有一部分教师文化基本素质差,不注意学习提高,对人对事没有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眼光狭隘,目光短浅,即使她舞蹈跳得很好,美术画的多么精彩,专业文化素质再高,也充其量是一个工匠式教师,相反有一部分教师个人基本功可能不太好,但是很注意学习提高,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把幼儿教育事业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和梦想,在幼儿教育这个岗位上就会快速提升,一定会很快成长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所以,以后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试舞蹈、美术、普通话等基本功,更重要的把教师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等纳入到考试范围,可以设置一定的情景,专门来考验面试者,把注重教师的文化修养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才能使教师在幼儿教师这个岗位上走的更高、更远。在团队建设上,不仅要培养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从上至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团队,从而打造一流品牌幼儿园。

第二,教师应把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主导者的角色放在主要位置,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刚要》内容的有效补充,在《刚要》方针的指引下,《指南》把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各个年龄段的具体要求,它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未来竞争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

一、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

“支持”从字面的含义来讲是给予鼓励和赞助。也就是就说,教师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要给予鼓励和适时的帮助。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尽量减少自己传授知识的职责,多把教育活动的空间留给幼儿,对幼儿的问题、困难,要敏锐的把握,对幼儿的想法和感受要倾听与接纳,这就要求教师不管是日常生活中各类习惯的养成还是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教师都不要用教师的权威去压抑孩子,去领导孩子,去让孩子一切活动都听你的指挥,而是创造一定的教育环境,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创造,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自己去寻找生命的支点”,教师在其中扮演的就是支持者的角色,而不是包办代替型或者是居高临下型。譬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提问:“老师,这是什么?”“老师,我不会。”我们往往听到的是教师语重心长的话语:“宝贝,我来帮你。”教师这个时候应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做一个幼儿活动中的优秀支持者,而不是机械包办代替型的角色。

二、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合作者

教师要尊重信任幼儿,与幼儿平等交往,关注幼儿不同的需要,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

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幼儿,从心底去关怀、接纳每一位幼儿,尊重他们的生存权、发展权,把幼儿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与自己有着平等的权利和自由,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人”。其次是教师要倾听幼儿的心灵之音,了解幼儿的需要,及时地给予应答。其三,教师要解决好与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交流和合作的问题。幼儿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技能,自主地发展;教师也要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幼儿教师应扮演好“人际关系的艺术家”角色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篇4

一、结合吴地文化资源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意义

吴地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产物,主要包含江南文化、吴越文化、苏州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魅力。教师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时,要保持发展的眼光,以吴地文化为基础,引导幼儿感知民族文化的底蕴和魅力,激发幼儿继承和传播吴地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二、挖掘吴地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方法

(一)挖掘本土教育资源,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找到适合本班幼儿的教育模式。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教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挖掘周边自然、社会资源,让幼儿在文化实践中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当地特色,挖掘其中丰富的美术资源。从历史的角度看,吴地出现过不少历史名人,例如擅长木刻年画的吴友如,擅长刺绣的大师沈寿等;还有着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苏扇、苏绣等。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要从吴地文化中挖掘出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内容,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发挥吴地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将苏绣、苏扇、桃花坞年画等内容呈现出来,为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参与“我来做苏扇”“好看的刺绣”“精巧的剪纸”等活动,启发幼儿的智慧,并且让幼儿接触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现活动的价值。此外,幼儿教师还要在幼儿观察过程中进行细化讲解,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例如,在欣赏苏绣《美丽的大公鸡》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向幼儿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让幼儿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促使幼儿探究制作过程。此种活动方式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加深幼儿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使幼儿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加自豪感。

(二)营造适宜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幼儿教师要利用现有资源营造适宜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独特的想象力。教师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例如,在元宵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我园教师引导幼儿使用废弃物制作元宵节的花灯。有的幼儿使用纸张制作花灯,有的幼儿使用易拉罐制作花灯,有的幼儿使用萝卜制作花灯,他们想象力丰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这种活动开展方式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与想象能力。此外,在中秋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我园教师还构思了“香香的月饼”区域游戏课程,组织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月饼的形状,加深幼儿对于传统节日的理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教师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参与苏州民俗活动,开发亲子游戏课程。例如,我园教师组织幼儿参观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南浩街,观赏“轧神仙”活动。在家长的陪同下,幼儿感受到热烈的民俗氛围,见识了民间工艺的魅力,学习了民俗知识。之后,我园教师引导幼儿与家长一起参观虎丘庙会,幼儿在庙会上见识到了篆刻、玉雕、核雕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这种方式提高了亲子之间的互动性,让幼儿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学习到了不一样的文化知识,体会到了当地文化底蕴的深厚。南浩街上不仅有特色的文化,还有特色的小吃,如臭豆腐、梅花糕等。为了进一步丰富活动的内容,我园教师结合现实的需要,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给幼儿提供蟹壳、蚌壳等材料,让幼儿使用自己的方式制作当地的小吃,以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感知学习的快乐,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心,为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园教师还开展了“神气的小厨师”美术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回想庙会上的特色小吃,并描述小吃的外观,分析小吃的特色风味。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提升幼儿实践能力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篇5

潮州文化对启蒙幼儿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等民俗风情到潮州菜、潮州工夫茶等,无不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蕴涵浓郁的中古遗风,被汉学家誉为“中原文化的典橱”,是一座能够为丰富幼儿教育带来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的宝库。如何结合潮州特色,扎根乡土文化,开展课程改革,设计适合本园教学的园本教材,一直以来都是我园的研究方向和探索。

1化厚重为轻灵,整合文化资源是根本

潮州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然而幼儿发现和探索世界的眼光跟大人截然不同。幼儿更注重生活性、稚拙性和娱乐性。所以,在选择将潮州文化融入到幼儿园园本教材时,就必须将其厚重的一面转化为让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生活化、游戏化的内容。使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一是要掌握潮州文化资源的适合性,做到有的放矢。潮州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因此在设计园本教材时,不能贪多求全。应紧紧围绕教育目标,从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出发,多找对幼儿生活经验有帮助的,能够引发兴趣的内容进行板块设计。为此,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别设计了三大对应板块:潮州小食与潮州八景、潮州茶、潮州陶瓷。三大板块由浅入深,从动手到品鉴,让幼儿初步感受潮州文化。二是要注重解读文化资源内涵,提炼教育价值。比如在小班的教学板块中,让幼儿动手制作美食、享受美食的同时,更要帮助幼儿理解,潮州小食作为潮州菜的一部分,是潮州人民在长期生活劳动中共同创建的,是集体智慧的产物。三是转化文化资源时要注重教学板块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比如,潮绣是民间代表性工艺,但假设作为教学板块的话,其繁复的工艺制作程序就脱离了幼儿生长、生活的真实世界,显然没有潮州陶瓷那么具有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性。因此,潮绣和潮州陶瓷同样是工艺,但是通过比对、筛选,我们认为,陶瓷更贴近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可以通过捏橡皮泥了解到陶瓷的主要制作过程,并将这样的活动延伸到熟悉的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重体验与感悟,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是关键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亲知”是一切认知的根本,边行边知,先行后知,终身不忘。幼儿正是如此,在手、眼、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中来完善对环境和世界的认知,并慢慢学会举一反三。因此,围绕精心挑选出来的各个文化板块,将之分解为若干个教学环节,通过精心组织,激发幼儿作为潮州人的自豪感。一是结合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利用潮州优美的自然景观,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怀。潮州古城三山如屏,一水似带,犹如一幅水光山色护城的风景画。这里有驰名海内外的“潮州八景”,更有开元寺、牌坊街、广济桥、韩文公祠、许驸马府、已略黄公祠、龙湖古寨等一大批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自豪地说,古城内外以及周边每一处景观,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除了传统建筑特色和精致的工艺外,更有大量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民谚熟语、历史典故等。全方位的立体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环境,本身就足以让幼儿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接受区域性自然美景和独特文化底蕴的熏陶。牌坊街的大气,广济桥浮桥的精巧,韩文公祠的古朴,已略黄公祠的儒雅,这些景观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熏陶幼儿对先贤的敬仰,对家乡的热爱。如在开展“潮州名胜知多少”的主题活动中,老师选择山水风光和文物古迹等内容,带孩子到景点旅游、参观文物古庙等,并请讲解员向幼儿介绍了名胜的方位、典故、由来、人物等,让幼儿了解潮州历史。老师根据幼儿游览积累的经验和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在班上设计一个小小的浏览名胜景区,让孩子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家乡山水的优美和历史的悠久,同时邀请家长一起参与活动,让孩子们充当“小向导”、“小导游”,把家乡的风景名胜介绍给家长们,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是从最贴近幼儿生活入手,激发幼儿地方文化的归属感。潮州小吃随处可见,最贴近幼儿的生活,有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潮州小吃”这一文化板块中,所有教学活动贯穿潮州小食这根主线,通过语言、计算、科学、美术、音乐等各科的活动认识潮州小吃。每种具体的小吃,幼儿既有了解小食的由来、制作过程的简单信息,又有认识制作原料、制作手艺的感性认识;既有用各种仿替材料自己动手做的动态学习,又有真正品尝的感官认识,并能通过儿歌,潮州童谣、潮语歌曲让幼儿感受潮州话的魅力。而欢乐品尝会等家园共乐的亲子活动,更是将幼儿对“潮州小吃”的兴致提升到最高点。在色、香、味,听、说、唱的丰富学习中,幼儿全方位认识到潮州小吃的魅力,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潮州文化的情感。三是培养爱乡情怀,充分利用好本土固有资源。潮州有“中国瓷都”的美誉,陶瓷工业是潮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从出土的宋代“笔架山窑”到极具规模的现代化陶瓷城,从古代的普通民窑到如今人民大会堂指定专用瓷,从家庭日用到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政要,这些无不说明潮州人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幼儿的精神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在“陶瓷”这一文化板块中,结合主题,通过参观了解陶瓷产业在不同时代的工艺特色,动手制作陶瓷模型,为陶瓷上色等教学活动,同样让幼儿感受潮州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更加热爱潮州。

3连家园于一体,家庭教育配合是补充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篇6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特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118-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基础。这对我触动很大。我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内容只限于对教材内容的选择,造成了孩子对本土情感的缺乏,使得孩子最为熟悉,最容易诱发孩子感兴趣的本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思考,我们立足于农村幼儿园的实际,因地制宜,挖掘农村资源,并围绕农村资源在教育活动中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粗浅的体会。使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显示其特有的魅力。我的课程理念是:亲近自然,拥抱社会,让农村幼儿园课程体现农村特色。

一、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

我们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种子资源是其中的一种,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年用完了,明年又会有。于是我们把各类种子投放在区角活动中,一方面可以装饰物体,进行种子作画;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分类。

高粱杆、玉米皮、玉米须、草株子、杏核、桃核等也被请进了幼儿园的活动室。玉米须可以编小辫子,做成大辫子娃娃,晾干、压平的玉米皮可以当剪纸用的“纸”,高粱杆可以做成各种造型:眼镜、自行车、毛驴等;草珠子可以串项链;用杏核、核桃可以练习数数等等。老师用这些材料制作玩具和布置孩子们喜欢的墙饰:如:我的家、海底世界、捉知了等。

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组织各种相应的活动

农村的自然资源到处都是游戏材料,采来的野花,捉来的蟋蟀以及遍地的泥土、石子都可以作为游戏材料。幼儿与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可以更好的了解材料的特征作用。我们尝试在玩玩,看看,摸摸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渗透科学教育。我们幼儿园有平整的户外活动场地,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我们把孩子从室内吸引到户外,吸引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他们在草地上捉虫子,在花园里闻花香,在树荫下找影子。

幼儿在拣树叶的过程中,明白了秋天落叶的常识,在拾废纸的时候,知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废物可以再利用的过程,并使幼儿产生要保护自然的意识。“土”这一自然材料,遍地都有,玩泥对于农村幼儿来说是非常熟悉而又百玩不厌的活动,泥土对于幼儿的小肌肉群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以捏泥人为主开展了泥土活动,从筛土、和泥、捏泥全部由幼儿自己操作。为幼儿提供宽松、自主的环境,孩子们玩的开心、愉快。

三、利用传统的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篇7

[论文摘要]作为底蕴深厚、氛围宽松、简便易行的民间游戏,在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具有极强的功效。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传承、改编、整合出发,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以期引起重视。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迈向现代化幼儿园行列的步伐加快,教学设备、媒体也得到了飞速的更新与换代。在感叹当今孩子童年生活无比先进的同时,我们不免可以看到,在孩子走近高科技产品的同时,正日渐疏远着那些草根化的、蕴含丰富教育资源、娱乐成分的民间游戏。面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重审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挖掘并扩大其中合理优秀的资源,并将它适时、有效地运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

1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价值

1.1底蕴深厚,利于民族文化教育。儿童民间游戏作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渊源流长。在伴随一代又一代儿童成长的历程中,得到了流传并发展。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继承发展民间游戏时,都进行了民族化、地区化的浸润。也因此,其表现出来的内容往往是人们日常的生活,所配的儿歌都是当地语言,朗朗上口、趣味性强,为游戏赋予了质朴、诙谐、活泼的本色,既赢得了幼儿的青睐,又为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了草根化的教学蓝本。如民间游戏《炒黄豆》、《拍大麦》,不仅语言简练,节奏感强,更反映了一片喜庆、欢快的农村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儿歌朗诵中,感受了农村田园生活的快乐,达到愉悦身心,增进民族自豪感的目的。1.3简便易行,利于活动组织开展。首先,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陸,它一般不受时间、空间、人数、年龄等条件的约束,不要求有整块的时间,也不苛求场地的大小。其次,幼儿民间游戏使用的玩具十分简单、廉价,一般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甚至没有玩具也可以用替代物。如几颗干核桃,几个小沙包等等。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不表现某一具体的物品,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有的游戏甚至只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某个动作就可以进行。"

2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2.1改编创新,增强游戏时代气息。第一、运用组合法、拓展法、发散引导法,将民间游戏在内容上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组合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动作技巧,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把“石头、剪子、布”“抛纸球”“跳格子”这三个游戏组合在一起,并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拓展法是根据具体游戏的具体内容,在保持原有游戏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对其游戏的整个内容进行适宜的拓展,如“木头人”游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但由于其游戏的童谣内容虽有情趣却不太符合当代幼儿的精神,就需要将童谣进行改编并将整个游戏的内容作相应的拓展。发散引导法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状况,引发其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像出不同的游戏内容,如幼儿在“滚铁环”的游戏中,教师就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发明出铁环的不同玩法。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幼儿民间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更受孩子们的喜欢。

第二、从游戏的组织形式、游戏人员的参与形式和材料的投放形式三方面对民间游戏的形式进行改编与创新。在游戏的组织上,可以采取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如把“小老鼠上灯台”这个童谣说唱游戏,改编成体育游戏。在游戏人员的参与形式上,有些游戏可以采取混龄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在开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在小班幼儿扮演小鸡的情况下,可以让小班幼儿去请中大班的幼儿分别扮演老鹰和鸡妈妈。在游戏材料的投放形式上,在尊重幼儿选择的同时,以投放天然的和半成品材料为主。并要尽力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幼儿能自发积极地动手动脑,让其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和制造出新的玩具,并制定出新的游戏规则与玩法。

2.2创设区域,丰富幼儿游戏内容。为了使民间游戏资源能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可在各区角投放充足的民间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能在常态下,随意自如地开展各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民间童谣说唱等。如在益智区投放“翻绳”、“七巧板”、“找东西南北”等各种民间游戏;在科学探索区投放“捻捻转”、“绕饶转”、“抽陀螺”等游戏材料;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编织(如中国结)、棒针十字绣等材料;在音乐表演区投放彩绸、绸扇、民间小乐器、服装等;在体育区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此外,还可以建立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毽子、梅花桩、高跷、独轮车、风筝、风车等游戏玩具,既方便幼儿认识民间游戏,又可让幼儿随手可取,进行活动。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篇8

关键词:苏州方言;歌曲;幼儿园;适用

一、课题研究背景

普通话的适用性对苏州方言的传承和发展是一种不利的冲击,我们的幼儿每天在幼儿园里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回家后接触到的动画片都是普通话,外出与他人交流也都是普通话,导致很多苏州孩子只能听懂但不会说苏州话,或是说得不标准等问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培养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以及“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结合国家对方言保护的重视性,苏州方言对苏州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苏州方言对幼儿理解家乡文化底蕴的重要性等。我提出本次活动目标有以下几点:

1.初步掌握标准的苏州方言中的日常用语,如,时间、称呼、问候语等。

2.学会唱简单的方言歌曲及方言歌谣,如,《苏州好风光》《太湖美》等。

3.对苏州方言萌发喜爱之情,懂得爱自己的家乡以及家乡的深厚文化底蕴。

三、课题研究对象

北桥中心幼儿园3~6岁的全体幼儿。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苏州方言歌曲实施的可行性

笔者研究,幼儿园中、大班级运用“苏州方言歌曲”来学习苏州方言,是切实可行的。一年中对中、大班的四百多名幼儿做了试验,实践内容主要包括我们平时课余时间在广播中收听有关苏州方言的歌曲,这些歌曲包括介绍苏州特色文化的歌、朗朗上口的童谣、有趣的儿歌等,都很受幼儿的喜爱。实践也证明,幼儿在方言发音的准确性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也通过苏州方言歌曲的学习,认识到了与文化相关的知识。

2.各年龄阶段的适应性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哪些苏州方言歌曲以及方言童谣是适合他们学习的,如,中班年龄段适合《笃笃笃》《摇啊摇》《一根葱,两头通》《阿亦划,啥物事》等简单明了、字词不是很绕口、读上去朗朗上口又富含深意的童谣,而大班幼儿可以选择《姑苏好分光》《苏州剪影》《上海有个小瘪三》《牛皮筋有弹性》等难度稍

大、夹杂着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意等“字词辨别”的童谣和歌曲。老师可以通过童谣和歌曲的学习,帮助幼儿纠正某些有难度的读

音,帮助幼儿掌握苏州方言发言的准确性等,同时对吴文化和苏州发展历史以及文化知识等都有一定的帮助。

3.关于对普通话的学习是否有冲突

实践证明,苏州方言歌曲和童谣的学习对普通话的学习基本上没有冲突,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普通话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况且幼儿平时接触到普通话的机会很多,只有某些词汇的读音,幼儿有时候会混淆,适当指导,多纠正几次即可,像“待”在这里的“待”,有些人学了方言会说成“登”在这里,这些小错误,教师和家长直接纠正即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措施

为了整个活动切实可行的开展,我从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出发,准备了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案、计划、方案活动、阶段小结、相关论文、结题报告以及苏州方言歌谣录音、评弹视频影像、方言的日常用语图谱等。还为此制定了以下活动的研究方法,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如,学生带动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篇9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施现

G612

一、教师游戏化教学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提升教师素养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换句话说,影响某一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实施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对这一教法的看法、熟悉程度和运用技巧等都直接影响着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情况,游戏化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同样如此。但从目前的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情况来,多数教师根本不明白这种教学方法的真正内涵,在运用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茫然、手足无措的不良状态,这严重影响了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游戏化教学的专业素养,那么如何去提升这一专业素养呢?首先,幼儿园园级领导应该组织全体幼儿教师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讨论学习,真正去学习这一教学方法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只有教师具备了有关游戏化教学的正确观念,才会在实施过程中有所根据,有所目标。其次,园级领导可以挑选出几名较为优秀的教师去摸索、探讨并整理出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流程,带领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和操作。最后,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该积极观察和思考,找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问题整理出来与其他教师进行讨论,只有在这样“探索――实施――反思”的过程中,游戏化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才会科学的、正确的、高效的被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中。

二、游戏与教学相脱离――寓教于乐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在运用这个教学方法时,总会出现“教学比例多,游戏比例少”的现象,即只关注教学,而却忽视了游戏,一定程度上说,这种教法根本不符合游戏教学化。

因为游戏教学化和教学游戏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的主体是游戏,而后者的主体是教学,本文的研究主体是游戏,即要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渗透教学知识,其中幼儿游戏是主要的,而教学知识是次要的,因此教师在游戏中渗透教学知识时要注意分清主次,切不可将教学知识放在首位,而把游戏仅仅当作传授教学知识的手段和途径,这样会出现“老师布置的游戏做完了,我们一起去游戏”的现象,久而久之,幼儿便会把教师组织的游戏当成任务去应付,对教师组织下的游戏活动产生厌倦感和疲劳感,从而不能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为了促使游戏与教学紧密结合,除了分清主次外,教师也要注意游戏与教学的结合方法,首先,教师要注意教学知识渗透的潜移默化性,诸如:将教学知识渗透在游戏的环境创设中,让幼儿在蕴含教学知识的游戏氛围中掌握知识;将教学知识渗透在游戏的规则当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等等,切不可打断幼儿的游戏,刻意穿插教学知识,这样会使幼儿丧失游戏的兴趣,同时也不能很好地吸收掌握教学知识,起到适得其反的不良效果。其次,教师要注意教学知识渗透的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游戏中教学知识的渗透也需要一个过程,就像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实验中,要使得铃声这一条件刺激与分泌唾液这一条件反应建立联系,在建立之前首先要在食物之后呈现铃声,引起狗的注意,接下来通过铃声与食物的多次重复出现,才能将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紧密联系起来。而游戏与教学的相互联系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将教学知识渗透在游戏中,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少到多地渗透教育知识,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吸收知识。最后,教师要注意游戏中的随机教育,例如:在进行手工区域活动时,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脚底下有很多碎纸屑,这时教师并没有让幼儿将纸屑捡起扔到垃圾桶,而是主动去问幼儿:“你需要垃圾桶吗?”,教师以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更好地将不乱扔垃圾,保持活动区域卫生的良好习惯渗透到游戏活动中。

三、家长对游戏的误解阻碍游戏化教学的实施――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的支持

很多家长都认为,游戏就是不务正业,他们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最希望看到的是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多少知识,而不是让孩子尽情的玩耍,这种错误的观念严重阻碍了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情况。迫于家长的压力,很多教师选择了妥协,大大减少了游戏的成分,将学习知识放在了首位,完全扭曲了游戏化教学的真谛。

那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消除家长因对游戏的误解而阻碍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情况,教师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播游戏化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真正意义,介绍游戏化教学中蕴藏的重要的教育价值,只有家长真正懂得其中的意义,懂得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幼儿全方面能力的发展,懂得这种教学方法将会给孩子带来长久的好处时,家长才会打心底里去支持教师,支持游戏化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消除了家长这方面的障碍后,游戏化教学的实施通道才会更加顺畅,教学效率才会更加高效。

综上所述,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他们接触、认识、感受社会的渠道之一就是游戏,因此可以说游戏与教学是相互渗透的,那么游戏化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恰恰迎合了这一观点。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正确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积极地实施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以便更加灵活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幼儿园的文化底蕴篇10

关键词:传承中华文化;幼儿园;节日文化教育;必要性;难点;措施

一传承中华文化,推行幼儿园开展节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20世纪50年代过去的半个世纪内,我国经历了长期的战争时期,由此导致我国经济备受摧残,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整个世界上,我国的经济水平都很落后,人民的生活状况非常窘迫,在这样的影响之下,我国将重心集中于经济发展的速度,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问题,导致我国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流失,与此同时,我国周边国家,如韩国,就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不断申请专利,导致我国传统文化被窃取,而国人对此行为的反对声音却是较少,由此可见,中华文化的传承已经存在了问题,开展节日文化教育已经显得迫不及待。

但是,为什么又要针对幼儿园开展节日文化教育呢?这是因为幼儿园是我国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年龄小,意识的空白区域大,但是记忆好,如果对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展节日文化教育,就能够让我国的青年一代从小就与中华文化亲身接触,让她们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领悟,并在以后的人生中时刻谨记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对幼儿园小朋友推行节日文化教育,将中华文化的传承从孩童抓起,更能够凸显对中华文化教育和传承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节日亲子活动,带动幼儿家长甚至整个社会对中华文化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爱国情结和民族情结,进一步增强整个国家的凝聚力,进而才能够通过这种团结一心的力量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二传承中华文化,推行幼儿园开展节日文化教育面临的难点

首先,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偏小,是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文化的最大难点。幼儿园的小朋友年龄偏少,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低,对节日文化所认识的程度也偏低,没有深刻的记忆也就会很容易忘记,对事物学习的持续能力非常低,但是幼儿对于一个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非常高,因此,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文化教育,虽然能够让幼儿在一段时间内对于节日本身有所了解,但是这并不能就让他们对此理解透彻,感悟深刻。

其次,在我国,幼儿教师的队伍规模还不够大,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要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教师队伍尚不足以支撑。由于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的特殊性,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如果要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文化教育,首先幼儿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对幼儿顺利开展节日文化教育。

三传承中华文化,推行幼儿园开展节日文化教育的措施

首先,针对幼儿园开展节日文化教育,我们教师要不断创新,探索好的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如针对传统节日,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主题教育活动、环境宣传,以及开展家园亲子活动等形式进行节日文化教育。比如中秋节,教师可围绕节日展开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搜集中秋节资料、讲故事,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传说和过节的意义;同时,在园所进行"中秋节"的主题环境创设,通过环境布置进一步向幼儿宣传传统文化;另外,还可以进行节日联欢、亲子活动等,让幼儿通过动手制作、分享、讲述、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切身感知中华传统文化。

其次,推行幼儿园开展节日文化教育,需要具备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以及丰富节日文化知识的教师,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还要提倡终身学习,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文化水平,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对幼儿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更好的方法,要能够及时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努力提高自身对中华文明的学习,切身参与到各类节日当中去,用切身的体验来教学,把自己的亲身感受与孩子进行分享,如果在自己的体验中遇到了有趣的节日庆祝等事宜,我们教师就可以将其融入到对幼儿园小朋友的节日文化教育当中去,用不断的新鲜的事物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小朋友们对节日文化的兴趣。

四结论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开始学习的奠基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展节日文化教学,能够帮助中华文明的持续传承,因此,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坚持对幼儿园推行节日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文化,是一项长久的事情,而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更应该担负起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不断自我丰富自我提升,用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去带动幼儿园节日文化教学的创造性和趣味性,从而让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的传承,能够从孩子身上抓起,带动整个社会对于文明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魏来录,耿卫东.传统文化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C].2013

[2]刘翠珍.经典滋润童年书香溢满校园[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C].2013

[3]韩云洁.在幼儿园开展羌族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价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