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规划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6:08

乡村治理规划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为法律依据,以市委、市政府在整治工作第二阶段提出“以坚决的态度、到位的措施、快速的行动,坚决遏制住违法违规抢建乱建的蔓延之风”为指导,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措施,坚决拆除非法占用农田、耕地,严重影响重点工程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社会影响恶劣的违法违规建筑,坚决查处严重违反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房地产管理法律法规,以出售、出租违法违规建筑牟取暴利为目的违法行为,要以铁的手段严肃法纪,坚决问责查处一批涉及违法违规建房干部、严肃整顿干部队伍。

二、工作目标

在摸清底细,逐一审核,确定对象的基础上,对全县的违法违规建房进行分类处理,拆除确定必拆的违法违规建房,坚决刹住违法违规建房之风。完成大规划区内村镇农房建设规划、农房现状普查,违法违规建房非法用地和违法房地产开发专项检查,扎实推进综合整治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再宣传、再动员。充分利用宣传车、标语、广告牌及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势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发送《市人民政府关于整治大规划区内农村违法违规建房的公告》,使整治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召开县、乡、村三级违法违规建筑重点整治动员大会,通过再宣传、再动员,确保政策法规讲透,思想工作做透,舆论宣传深透,最大限度减少执法的难度和阻力,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和冲突。

(二)继续调查摸清底数,分门别类登记造册(7月10日前完成)。各乡、镇要在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和公示的基础上,进一步核查、核实违法违规建房有关情况,并将违法违规建房分门别类,登记造册(表格见附1)。

(三)分类处理,区别对待。对全县违法违规建房采取拆除、完善手续、查处三种办法进行处理。

1、拆除处理

重点拆除范围:①码快线、大道、长坪大道、大机线等道路旁非法占用农田、耕地的违法违规建房;②一城两镇(县城、港口街镇、城门乡)辖区内严重影响规划的违法违规建房;③社会影响恶劣,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违规建房;④套取拆迁补偿资金的违法违规建房及建筑物(搭棚);⑤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违法违规建房(此类对象待规划编制完成后再审核认定)。

拆除方法:分自拆、助拆和三类,鼓励自拆。

拆除程序:拆违范围必须在摸底的基础上,由县公安局、建设规划局、国土局、房产局、执法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集中联合认定,拆违要在市大规划区内农村违法违规建房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整治办”)下派督查组指导下,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预案由县执法局协同各乡、镇制定,整个执法过程、法律程序由县法制办审核把关。在拆除(自行拆除除外)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程序到位;必须做到“一户一预案”或“一户多预案”;必须注意现场掌控群众对立激烈情绪和出现极端行为;必须委托有资质的拆迁公司参与拆违;必须有县、乡、村领导到场现场指挥拆违。

2、完善手续处理

完善手续处理范围:①在村民集体建设用地上未经审批原拆原建的;②经分户后符合建房条件的或无房危房户。

完善手续办法:在整治工作结束后,给予补办或完善相关手续。

3、查处处理

对不属于拆除和完善手续的其它违法违规建房对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四)开展大规划区内村镇农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7月31日前完成)。由县建设规划局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和指导各乡、镇完成集镇及村的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好公寓式居民小区统规统建点、农民集中居住统规自建点、农民适宜旧宅基地上散建的统规改建点的选址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让农民建房有规可循,有图可查,有地可建。有关乡镇要在7月28日前对规划文本和图纸建立文字和电子档案,并同时将备份光盘报送至县建设规划局,由县建设规划局上报至市建设规划局。农民申请在公寓式居住小区购买住房或在农民集中居住点自建房的,相关职能单位要开通审批服务“绿色通道”,按照“一窗受理,限时办结”的工作程序进行资格审查和报建审批。

(五)开展大规划区内村镇农房现状普查(7月31日前完成)。县房产局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和指导各乡、镇完成村镇房屋现状普查,全面掌握当前大规划区内农村房屋的总量、分布、结构及使用情况,为有效遏制今后违法违规建房提供有力依据。有关乡镇要在7月28日前将《村镇农房普查入户详表》、《村镇农房普查情况汇总表》和电子文档统一交到县大规划区内农村违法违规建房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整治办”)。由县整治办上报市整治办。

(六)开展大规划区内农村违法违规建房非法用地、违法房产开发专项检查(7月31日前完成)。由县国土局和县公安局制定工作方案,重点查处非法占用耕地建房和非法买卖、转让集体土地建房、违法房产开发及相关单位收取费用违法违规供地行为。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各乡、镇负责人为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未按期按质完成任务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主要领导要向县委、县政府作出书面说明,在整治工作中领导重视不够,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将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诫免谈话。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单位党政领导要切实履行本次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过问,亲自督导。县公安局、建设规划局、房产局、国土局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实施规划编制,农房普查,非法用地情况、非法房地产开发专项检查三项重点工作,要按时间节点完成市、县整治办交办的工作任务。

2、加强督查,跟踪问效。县整治办督导组必须全程督导第二阶段各单位完成工作的情况,要根据方案的六项工作任务及时间节点制定督查方案,要督导拆除对象拆除到位,督导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督导县定点包村工作组工作落实情况,督查实行一周一通报,一旬一调度,县整治办实行一天一上报,各乡、镇必须每天上报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乡村治理规划方案篇2

一、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活动富有成效

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狠抓落实,按阶段、分步骤调度各项活动落实情况,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促进了城乡环境的迅速变化。

各县(市)区根据市政府统一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考评细则,确定了整治要求、目标、步骤、考评办法和时间安排,健全完善了领导和工作班子,落实了人员、车辆和办公地点,明确了各单位职责,部门联动,城乡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展开。

市区实施了十项工程,深化城市环境整治活动,开展了城市“净化年”、“绿化年”活动,规范了马路市场,整治了户外广告牌匾,做好了汛前防汛备战工作,市区功能进一步完善,环境进一步优化,品味进一步提升。市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部署各项工作。县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强城区绿化工作,城区绿化总量、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幅提升,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夏津县开展了“城市管理示范街”工作,对市区主干道实行无缝隙清扫,做到“五净”、“六无”、“三有序”。庆云县保洁制度创新机制,把市区保洁延伸到城中村、市郊村,一把扫帚扫到底,实现了城乡保洁一体化。平原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环保先行,大力创建文明生态村。

二、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成效显著

全市上下突出抓好旧城区整治改造、村镇环境整治和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三项重点工作,力求在城乡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交通秩序、生态环境等方面有明显变化,齐心协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城乡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一)城乡规划超前实施,城市发展实现新跨越。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列第二位。成功举办了首届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建设展,展示了全市各县(市、区)在建设新居、改善村貌等方面的典型,以此推动乡村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全市乡镇驻地规划编制完成50%,村庄规划编制完成30%,正在进行规划编制的有多个村,计划全市所有村镇规划编制全部完成。村庄整治率达到70%,培训村镇建设管理人员余人次,编制完成《农村优秀住宅图集》一部,为农村建设提供各类图案30余套。

(二)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乡发展基础。各县(市、区)都加大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道路、绿化、供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工程建设方面下大力气,努力建设功能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搭建起城市骨架,拓宽城市发展区域,为城市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基础平台。继续大力实施防汛工程,建设改造泵站,新建、改建排水干沟,城市防汛能力有了大的提高。大力实施便民工程,对背街小巷进行了改造,实施了路灯安装和绿化工程,真正实现了市区背街小巷路平、灯亮、树绿,方便了群众出行。市区投资一亿元的垃圾处理厂工程一期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平原、夏津的污水处理厂正在紧张建设。

(三)严查违法建设,维护了城市良好的规划建设秩序。突出城区、城乡结合部和新修道路两侧三个重点,进一步加大巡查密度和查处力度,对各类违法建设案件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特别是加大了对新修道路两侧的巡查力度,遏制住了城市道路修到哪里,违法建设就建到哪里的歪风,目前,新修道路两侧没有一处违法建设。在执法巡查过程中,对于简易违法构筑物,及时发现,及时拆除。对于未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建设的永久性违章建筑,严格按程序依法拆除。执法过程中,执法队员不畏、盯靠一线,文明执法,冷静处理。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建设案件355件,涉案面积11.5万余平方米,其中,依法拆除8.6万余平方米,维护了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创造了良好的城市建设环境。

加大市区环境整治,全市共清理乱贴乱画9万余处,整治广告牌匾2千多块,清运垃圾12万余吨,新增绿地面积480公顷,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改善。平原县大力实施城区旱厕改造,城区11座旱厕已经全部改造成水冲式。

(四)村庄改造向纵深推进。河东新城陆续启动了岳庄、杨庄、小温庄和赵辛庄4个安置小区建设,开工面积16万平方米。岳庄、杨庄、小温庄安置楼已基本完成主体施工;赵辛庄安置楼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齐河县共改造“空心村”个,节约土地余万平方米。庆云县加大了对城中村的改造力度,范庵村的改造规划已报请县政府批准,新村全部建成五层住宅楼,并按规定搞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新村建成后,旧村全部拆迁建成一个大型商贸市场。

(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整治道路路域环境,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开展了市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共检查车辆14993辆、处罚5973辆、查扣62辆、销毁7辆,市区基本杜绝了非法运营的“黑出租”、“黑摩的”,客运出租车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市区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交通安全状况明显提高。确立了公交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缓解道路堵塞压力。加强了对机动车的管理,严禁机动车乱停乱放、随意掉头;禁止超载超限车辆及畜力车进入市区;采取措施实施禁鸣;严禁机动三轮载客。加强了对客运车辆的管理,全面规范客运秩序,规范停车地点,禁止乱停乱放、随意上下旅客、装卸货物。加强了对公共场所车辆停放秩序的管理,加大了对主次干道人行道、广场等公共场所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治理力度,做到无乱停乱放,确保人行道、广场等整治美观、整齐划一、规范有序。我市首条“拥军专线”(百货大楼到故城机场)6月1日正式开通。增加了运营车辆,缩短了运行间隔时间,新增公交车辆30部,更换更新部分公交车辆,确保行政中心东移后,解决干部职工上、下班乘车问题。市采取五项措施治理县乡村公路路域环境,确保道路通畅。

(六)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开展了营造碧水蓝天活动,加大了对噪声、大气污染的重点整治。取缔了一批露天烧烤摊点,规范了一批早点市场,部分马路市场实现了退路进厅。实施了市区水环境治理,将水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逐年依次推进,先后实施新湖风景区、长河公园、新城绿地、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等改造工程。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老城区逐年投入,新城区所有道路排水设施实现了雨污分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全面落实城市污水处理企业改革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收费的有关政策,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高。在第五届世界水大会上,市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成为全国35个获奖城市之一。大力发展天然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部分县(市、区)通上了天然气,市区1000辆车改装了天然气作燃料,争取到年底市区出租车、公交车全部改装天然气。临邑县建立沼气池4800多个,发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示范村39个、示范户600多户。

(七)村镇环境整治逐步推进。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要求,指导全市村镇开展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各项专题规划的编制。全面提高了重点镇、中心镇详细规划覆盖率。村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各县(市)把农村改造选址、编制规划等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城区年度开发改造计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相结合。结合县城总体规划对村庄道路、供排水、供暖、供气、照明、电信、邮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或建设,并搞好环境绿化。同时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市场和文化、体育设施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类设施。以“村容整洁”为切入点和工作目标,按照房屋成排、道巷相连、人畜分开、排水畅通的要求,通过实施“三清”、“四改”、“五化”工程,突出抓好公共设施配套,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县城驻地、中心镇以主要街道及居民小区为重点,集中开展了硬化、绿化、净化、亮化整治,基本消除了路面破损、排水不畅、垃圾乱堆乱放、设施残缺等现象。一般乡镇突出解决了路不平、灯不明、供水排水不畅问题。

结合省“百镇千村”示范活动,在全市选择一些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和区位优势明显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每个县抓好个示范镇、个示范村,以点带面,全面推开。规划建设部门坚持抓好典型引导、示范带动工作,在领导带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资金扶持、政策优惠方面向示范镇、示范村方面倾斜,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其中,市的梁锥新村、平原县恩城镇铁匠村、龙门街道办事处西街村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村镇,极大带动了其他县(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平原县共改造城中村20个,全部实行了“村改居”,并建立了2个街道办事处。

三、制度保障,落实责任,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各级各部门都从全市发展大局出发,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齐抓共管。

一是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为适应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需要,市政府加大了对整治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调度和考核。按照属地管理地原则,市建委统一调度、协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市区范围内的综合整治,各县(市、区)、管委会负责对本辖区内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各级各部门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了三年的总体方案和今年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了整治工作重点,增强了整治工作的针对性。

乡村治理规划方案篇3

一、工作开展情况

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实施以来,我市各县(区)规划和建设局高度重视,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开展摸底调查工作。顺利完成了省级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单位的编报,按照省委、省政府目督办[20*]1号文件和川建[20*]29号文件的要求和条件及程序,通过会议论证,确定省级试点县1个(平昌县),省级试点镇(乡)2个(平昌县白衣镇、巴州区清江镇),省级试点村10个(巴州区塘坝村、柏林村、保丰村,通江县仙人嵌村、贾村观村,南江县字库村、石寨子村,平昌县龙泉村、长岗村、泥池村)。

二是制订实施方案。今年5月全市召开了省级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会,市规划和建设局与市财政局、环保局联合发文制定了实施意见,各县(区)规划和规划和建设局与乡(镇)试点村签订了承诺书,并要求实行每月25日进度月报制度。

三是认真抓好规划编制。各试点单位按照巴府目督[20*]8号和巴建发[20*]40号文件要求。抓紧编制人居环境治理规划,平昌县委托省村镇规划设计院,高标准编制了龙泉村、泥池村、长岗村的人民环境治理规划,于10月通过县规委会评审,并征求村民意见。11月下旬全面按规划实施,三个村成片治理关系民生工程的项目5个,共投入102万元,三个村庄规划基本达到“两图三表一书”的报送要求,镇规划基本达到《镇规划标准》(GB50188)的“八图四书”报送要求。

四是目标考核的分值。经过现场督查和每月月报进度考核,*市实施“民生工程”目标考核为:南江县90分,通江县95分;巴州区为99分;平昌县为99.2分。

截至目前为止,全市有10个村完成了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编制文本和备案。其中巴州区塘坝村、柏林村、保丰村,通江县杨柏乡仙人嵌村、贾村观村,南江县字库村、石寨子村,平昌县龙泉村、长岗村、泥池村均达到了《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的备案要求,现进入全面实施阶段。10个村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共投入资金606万元,其中:下拨规划编制费42万元,市县匹配资金125万元,乡村投工投劳和投入资金439万元;开展综合治理做到了五个落实,即组织、责任、工作、资金、督查落实。

白衣镇、清江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规划文本,试点县的江口镇着手总规修编,启动了省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1至11月全市共投资2.17亿元进行小城镇建设,南江元潭乡、大河镇、通江永安镇、平昌白衣镇、巴州区下八庙、柳林、恩阳、兴文、清江、水宁等重点乡(镇)过镜公路基本实现黑化,并在镇区的道路两侧前栽植行道树和完成了雨污管网的改造。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理工作进度。根据人居环境治理试点工作要求,每个省级试点村应安排治理资金50万元,各市县(区)财政应配套安排各15万元(平昌县30万元)。除平昌县、巴州区财政匹配资金足额到村。南江县年初未匹配资金到村,仅省下拨规划编制费15万元到县,同时平昌县元山镇龙泉村进行了“五改三建”、污水处理、人居环境整治等建设项目。全市其余示范村项目资资金短缺。影响了治理工作的开展。二是治理工作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如南江县元潭乡石寨子村启动项目不多,治理不彻底,人居环境改善依旧。三是任务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一些地方仍然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目标不明确,沉不下去,工作抓不落实。

乡村治理规划方案篇4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上半年,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总体工作部署,按照“强化编制、简化管理、突出效果、引领建设”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大胆探索,加快规划编制步伐,强化城乡规划管理,提升规划服务水平,较好推动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全区城乡规划工作继续保持了持续协调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城乡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完成了美好乡村首批20个中心村建设规划及区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截至目前,我区1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规划全部通过省住建厅的审查,圆满完成备案工作。二是完成了区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连片整治规划,推动改徽建徽工作的开展。目前,已完成年度任务的70℅以上,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三是服务民生工程建设,与房管局配合,完成了区公租房规划及狮形山廉租住房规划方案;四是继续做好工业园区技术服务,完成了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以及亿利工贸厂区规划方案;五是支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完成了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规划方案。

(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大对项目的规划技术服务力度,高品位、严要求开展规划方案设计审查。截至目前,共组织召开2次建设项目规划审查会议,共审查太平春城幼儿园规划方案、耿城镇卫生院规划方案、丰大国际度假区(二期)规划方案、大家置业·怡园减少配电房、阳光绿洲地块二方案审查、弦瑞骨科医院、芙蓉谷水上餐厅规划方案、野猴茶业基地等项目26个;召开建设项目三级联审会1次,审查了徽梦谷国际度假酒店、国际汉语交流中心职工宿舍楼、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汤口高速出口汤口木竹检查站扩建等规划方案。

二是继续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省城乡规划条例》。本着“对外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对内严格流程、规范操作”的原则,完善调整管理流程与技术规程,把好“一书三证”发放关。半年以来,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3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9份,出具规划设计条件21宗;参加工程主体竣工验收16次,其中规划核实项目14个,共受理规划竣工核实15宗,办理建设项目竣工规划验收手续13宗。

三是积极做好违法建设查处。对于巡查发现、群众举报及领导交办的违法建筑,第一时间到现场勘察核实,对确认为违法建设的,依据《区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办法》及《区拆违控违工作实施方案》移交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同时及时办理行政执法局移交的违法案件的规划认定,上半年共巡查6次,发现并制止违法建设行为3起,移交违法建设案件3起,认定违法建设4起,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打击并控制了我区违法建设的发生。

(三)市区重点工作进一步推进

1、美好乡村建设:全区美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迅速布置规划编制工作,抽调专人负责美好乡村的规划编制工作。5月底前,已完成了区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和区15个省级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方案、规划评审、规划公示、规划审批等工作,有5个市级和区级中心村规划也已完成规划评审,正在办理规划审批的过程中。同时,甘棠镇庄里村的规划方案还被列入省第一批美好乡村规划集锦。下一步,我局将以中心村建设规划为依据,切实加强指导,跟踪问效,力争美好乡村建设首战必胜。

2、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工作:非徽建筑整改:2013年我区改徽任务450幢,目前已完成315幢、占年度目标任务的70%;拆违控违:1-6月份完成拆违控违27次,涉及建筑面积893平方米,基本做到控得住拆得掉;整治周边环境情况:全区各乡镇1—6月份累计投入资金1795万元用于道路硬化、广场建设、绿化、建设垃圾池等,进一步塑造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

(四)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一是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今年我局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0件,都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工作中,我局高度重视,明确分工,局长亲自督办,分管领导一件一件抓落实,并走访征求委员代表意见,目前已全部办理完毕。二是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上半年共接待来信来访群众10人次,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均做了妥善处理。

(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

一是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的《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第29号令),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建立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二是与局机关各科、二级机构负责人签订了《2013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从完善内部管理、规范行为、强化目标责任等都作了具体的安排布置,严格进行责任追究,构筑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的三道廉政建设防线。三是继续抓实廉政风险重点环节防范管理工作。在总结去年廉政风险重点环节防范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防范管理工作,做到执行上不留空间,监管上不留漏洞死角,有效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健康发展。四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始终坚持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都集体讨论、民主决策。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机构设置和人才队伍不能满足发展要求。我区城乡规划管理任务繁重,政策性、专业性强,需要专门的队伍和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但从我区实际情况看,规划管理普遍存在“有机构无编制、专业技术人才少”的状况。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将运用统筹方法原理,科学安排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细心梳理工作任务,倒排工期,抓住节点、突出亮点,合理支配人力技术资源,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一)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指导完成太平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及三口镇总规修编工作;继续做好美好乡村建设第二批中心村规划方案及示范点的规划指导工作,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高标准、严要求指导好美好乡村建设。

(二)积极主动做好重点项目的规划技术服务工作。继续做好项目服务,企业有需要随叫随到,及时做好定位放线、验收工作,不耽误项目的施工进度。加强规划管理和监察力度,确保项目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项目开工后将定期进工地进行巡查,确保项目严格按规划方案实施。对未按规划方案设计施工的不予放线,不按施工图纸施工的不予验收办证,对擅自改变规划要求的项目严格依法进行处罚。

乡村治理规划方案篇5

一、具体工作内容

(一)城乡风貌改造的范围。城乡风貌改造范围覆盖全区城乡,具体包括各市、县(市、区)、乡镇,以及沿我区主要交通干道(含高速公路、二级公路、铁路、水路)两侧的村屯、旅游景区景点周边的村屯等。

(二)城乡风貌改造的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改造“竹筒房”和对改造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具体包括:

1.城市主要交通出入口两侧的建筑物外立面改造;

2.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可视范围的村庄房屋外立面改造;

3.建制镇以上城市临街而建的“竹筒房”改造;

4.城市主干道可视范围城中村的“竹筒房”改造;

5.改造区域的城镇基础设施、市政公共设施配套和环境综合整治。

(三)城乡风貌改造的工作内容。

1.建筑物的改造。一是对建筑构造具备改造条件的“竹筒房”,采取局部改造的方式,以改善通风、采光条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对其外立面进行改造。二是对具备整体拆除新建条件的“竹筒房”,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的建设方式,建设具有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的新街区。三是对不具备整体拆除新建条件的“竹筒房”,着重对其外立面进行“穿衣戴帽式”的改造。

2.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主要是结合“竹筒房”外立面改造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铺砌沿街路面,实施管线下地工程,种植行道树及绿地,配套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等,改善居住环境。

3.规范户外设施。主要是拆除建筑临街面外置防护栏,拆除、改造和规范设置建筑临街面各类雨篷,对商铺的店招、店牌、灯箱、广告、电话亭、书报亭、果屑桶以及城市家俱等进行统一设计、科学设置、规范管理。

4.改造城市景观。重点是研究、提炼具有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色的元素,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小品,形成极具多样性、地方性和观赏性的特有的城镇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5.推出一批富有壮乡特色的民族村镇。重点是对交通沿线、旅游景点周边的村镇,根据不同地域、民族、民俗、景观的特点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村镇。

二、时间安排和工作步骤

结合我区实际,全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从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用三年时间分四期工程组织实施。

(一)工程分期及改造范围。

一期工程(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抓好*—百色高速公路沿线村镇、右江河谷走廊沿线村镇的城乡风貌改造试点(含建筑立面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园林绿化和广场、小品的建设,下同)。

二期工程(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各市(含县级市)主要出入口、主要街道和重要节点,全区各高速公路和西江、柳江、红水河、钦江、南流江等主要江河沿线城镇、村庄以及各旅游景区景点所在村屯的风貌改造。

三期工程(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完成全区所有县城、建制镇主要交通出入口和主要干道两侧、重要街道节点,一、二级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乡镇、村庄以及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风貌改造。

四期工程(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完成1万个左右的自然村风貌改造。

(二)一期工程的工作步骤。

一期工程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年9月):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开展城乡风貌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标要求、进展情况、工作成效以及先进典型,切实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城乡风貌改造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全区城乡风貌改造的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2009年9—10月上旬):制定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实施”的原则,组织编制城乡风貌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按法定程序批准后组织实施。同时,以县为单位制定实施方案,报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已编制了城乡风貌改造规划的地区,要与相关总体规划要求相衔接,不够完善的要进一步修订;未编制城乡风貌改造规划的地区,必须按要求完成城乡风貌改造规划的编制。在城乡风貌改造规划的指导下,对每栋建筑的改造进行设计,绘制效果图,编制施工方案和工程预算。

第三阶段(2009年10月中旬至l2月上旬):申报项目,组织实施。建设项目实行分级负责,设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改造项目,由各市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工作进度,指导做好规划设计,核准建设内容、工程量和单位造价,并安排补助资金。县(市)、乡镇、村范围的改造项目,原则上由所在县(市)负责。自治区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工作进度,指导做好规划设计、核准建设内容、安排补助资金。项目一经核准,要尽快实施,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第四阶段(2009年12月中旬):考核验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结合城乡风貌改造的目标考核体系和相关制度,对改造项目进行考核验收。

第五阶段(2009年12月下旬):总结表彰。对城乡风貌改造一期工程进行总结,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各地在组织实施中可根据实际灵活确定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并参照安排好二、三、四期工程的具体工作计划。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工作机构。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自治区副主席

副组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自治区建设厅厅长

成员:*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巡视员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自治区建设厅副厅长

*自治区交通厅总工程师

*自治区审计厅副厅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建设厅,办公室主任由韦力平同志兼任。各市、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城乡风貌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明确职责分工。要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各方齐抓共管、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1.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对城乡风貌改造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和协调,制订政策措施,审定改造方案,确定改造范围,督查工作进度,并对改造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

2.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全区城乡风貌改造的日常工作。贯彻落实领导小组有关决议,督办领导小组决定事项,定期汇报改造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请示改造实施中的有关问题,组织改造成果各阶

段验收,统筹协调各部门整体推进,掌握动态、总结经验。

3.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自治区建设厅牵头负责项目实施的指导和协调,并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乡风貌改造实施方案;制定改造的标准、范围和技术规范,审定各市制定的城乡风貌改造方案、范围和标准;对城乡风貌改造试点工程进行技术指导,统筹协调补助资金,跟踪检查各市、县(市、区)项目开展情况,在各地竣工验收后组织抽查验收;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城乡风貌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等的审批、核准工作,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自治区财政厅负责筹措和拨付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监督指导财政性资金的规范使用,并对口争取中央资金支持。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协调城乡风貌改造中的项目用地问题,查处违反规定审批“竹筒房”建设用地的行为。自治区审计厅负责对政府投资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组织对改造项目的建设进程、决算实施专项审计。自治区交通厅负责对城乡风貌改造涉及公路、水路相关设施的改造完善工作。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负责协调做好城乡风貌改造中的舆论宣传工作。

4.相关市人民政府的职责:组织协调辖区各县(市、区)开展城乡风貌改造工作,指导制定工作方案和项目计划,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整合落实市本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统筹工作进度,加强督促检查。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参照自治区有关单位的职责确定。

5.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的职责:承担城乡风貌改造试点工作的直接组织领导责任,组织实施工作方案,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整合落实县财政专项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统筹工作进度,加强督促检查,开展工程质量监督,组织竣工验收。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参照自治区有关单位的职责确定。

(三)加大投入力度。2009年,自治区安排一定额度的城乡风貌改造前期工作经费和试点补助经费。2010-2012年,自治区财政按照城乡风貌改造规划确定的改造计划,安排占年度改造计划财政补助额度约30%的专项经费,专门用于规划设计补助、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其余70%的财政补助额度,由市、县两级财政承担。通过贷款贴息、财政担保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在贷款方式、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各市、县(市、区)也要把城乡风貌改造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相应的城乡风貌改造财政专项资金,确保城乡风貌改造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各市要建立专门的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发行企业债券;加大融资开发力度,将房地产开发与城乡风貌改造结合起来,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社会捐助、个人捐赠等民间资本投入,利用信托、债券等金融工具,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工作。

乡村治理规划方案篇6

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全年降雨量与常年同期相比正常,略偏多;梅汛期(5-7月上旬)降雨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其中5月下旬、6月中下旬降雨较集中,部分地区有洪涝灾害出现;梅汛期结束后有阶段性高温干旱出现;台汛期(8-9月)影响我省的热带气旋频率偏高,强度增强,受台风影响,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将大于去年。

预测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4-9月。4月春雨期及5-7月梅汛期,由于降雨连续,土层含水处于饱和状态,当日降雨量达到50毫米或连续3天以上降雨时,易诱发山区风化残坡积土体、公路边坡滑坡以及矿山宕面、废弃矿山崩塌、塌陷地质灾害。8-9月台汛期,降雨强度大,由暴雨引发滑坡、山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大。

二、我区地质灾害现状

我区是*省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之一。根据《*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全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约119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8%。截止2007年底,我区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73处,按类型分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等四类,其中滑坡38处,崩塌12处,泥石流20处,塌陷3处,按规模分小型、中型两类,其中小型71处,中型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集中于南北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分布情况为:*镇9处、岭洋乡2处、黄坛口乡4处、廿里镇1处、后溪镇1处、*镇5处、全旺镇1处、*乡15处、*乡14处、周家乡2处、*镇12处、杜泽镇3处、灰坪乡2处、峡川镇2处。

全区7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附近2200余人和2300余万元资产构成潜在威胁。

三、20*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今年4-9月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期。*乡、*乡、*镇、*镇、*镇等乡镇地质环境复杂,现状地质灾害隐患较多,属地质灾害重点防治乡镇。重点防治的对象是:建设工程强度较大、边坡较陡、风化残坡、积层较厚的山区,特别是新建简易公路沿线、开挖强度较大的民房屋后、旅游风景点内险要地貌处、闭坑矿山的采空区、稳定性较差的泥石流隐患沟等。

20*年全区需重点做好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7处:

1、列入市级以上重点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点2处,即*乡竹埂底村杨梅岗滑坡隐患、*镇界头村叶树根屋后滑坡隐患。

2、列入区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点5处,即*镇东仓村乔麦舒泥石流隐患、黄坛口乡下呈村泥石流隐患、*乡黄蒙村泥石流隐患、廿里镇黄泥村墩头山体滑坡、*镇里村胡家山体滑坡。

以上地质灾害点稳定性较差,危害性较大,威胁人口较多,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要逐点编制具体的防灾方案和应急预案,认真做好监测、应急和防治工作。

四、20*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一)拟订和实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各乡镇(街道)要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各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报区应急办、区国土局备案。同时,各有关乡镇要按照《*区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编制辖区内的市、区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方案,并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设明白墙。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要发放到村、到户。要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责任人及日常监测措施,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

(二)进一步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体系

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补充抗御台风防范地质灾害及暴雪低温气候条件下防范地质灾害的工作内容,要注意避灾地点安全性的评价,确保预案启动实施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要适时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增强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区国土局要编制与*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相配套的应急预案操作手册,会同区应急办对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应急队伍、应急器材及物资储备、重点保障对象等作一次全面梳理。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要配合区国土局做好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的编制工作。

(三)做好新一轮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防治规划编制工作

我区第一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到期。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统一安排,我区今年将开展新一轮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乡镇(街道)要积极配合区国土局做好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气象部门要及时通报当年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暴雨气象信息;区水利、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门要将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山塘水库、重要交通线路、山区中小学、风景名胜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一次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区政府,并报区应急办、区国土局备案;各乡镇(街道)要积极配合调查队伍做好管辖区域内地质灾害调查、核查工作,并负责地质灾害隐患防灾预案的编制及受威胁地区群众的宣传、培训工作。

(四)抓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御,对保障山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街道)要花大力气抓好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对于已查明的泥石流隐患,要充分结合当地山区小流域的整治及水利部门的山洪防治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措施;威胁人员众多、危害严重的,要及时编制防灾预案,确定监测人员,落实防灾责任人及防灾措施。在安排年度地质灾害搬迁避险及工程治理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灾要求,安排项目和资金,切实保证受威胁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各乡镇(街道)要根据近年来地质灾害调查尤其是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的成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使之覆盖到地质灾害易发区和有灾害隐患点的每一个行政村,不断完善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有关乡镇要与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村签订“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责任书”。要加大规范化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灾害隐患点监测档案,加强对群测群防监测责任人的指导与培训,实行科学管理,统一监测要求,提高群测群防工作的防灾减灾效果。

(六)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搬迁避让

对生命财产有直接危害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乡镇(街道)及区水利、交通、教育、旅游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管辖职责,组织实施应急排险,及时消除灾害隐患。对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勘查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列入省、市、区级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财政部门要优先安排资金,所在乡镇(街道)、区国土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承担勘查与治理施工任务,加强治理工程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按标准完成勘查与治理施工任务。对处于山区,交通不便,工程治理成本高,且又难以有效根治,当地自然条件不适宜人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结合下山脱贫、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农村中心城镇建设及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对受威胁群众实施搬迁避让。

(七)认真做好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其他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须按要求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国土局不得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切实把好地质灾害预防关。乡镇(街道)和区国土局要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按要求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要通知业主单位及时整改,对因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实施不到位造成严重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进行严肃处理。

(八)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旧村改造、新村选址、移民迁建及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需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集中居民点、重要工程设施建设的,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使农民建房能选址在安全的地质环境,预防人为引发地质灾害,对地处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农民宅基地,由区国土局委托有资质的地质调查机构进行逐户调查和评估,分户填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表,按用地批次合成一个评估报告。我区农村“康庄工程”沿线存在较多的滑坡、崩塌隐患,乡镇(街道)要加强道路沿线边坡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五、有关部门职责

(一)区国土部门

1、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计划,建立和完善防灾网络,会同乡镇(街道)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灾害隐患点监测责任人。

2、认真落实年度防灾预案编制制度,严格汛期值班制度,坚持灾情巡查制度和落实灾情速报制度。

3、灾情发生后,配合当地乡镇(街道)核查灾情,帮助房屋倒塌灾民落实建房用地;查明灾害发生的原因、规模、造成的危害及今后发展趋势,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意见。

4、督促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制定本乡镇(街道)、部门的防灾方案,检查防灾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区水利部门

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崩塌的水利工程,要制定防灾措施。对病险山塘水库、盘山水渠渗漏引起的滑坡、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塌陷等进行认真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措施。灾情发生后,迅速查明水利工程损毁情况,制定损毁工程修复方案,及时抢修被毁水利工程。

(三)区交通部门

对新建、改建、扩建公路工程进行必要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新建公路未治理好潜在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不能投入正常使用。对因公路建设而引发的地质灾害负有治理责任。加强对公路沿线的巡查,及时发现和治理地质灾害隐患。

(四)区教育部门

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山区中小学,必须编制防灾预案,落实防治措施。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中小学新建、改建、扩建,要进行必要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山区中小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理地质灾害隐患。

(五)区规划、建设部门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农村集镇建房,必须严格按规划建设,远离地质灾害危险区。

(六)区农业、林业部门

认真落实防灾责任制,对不宜耕种的山地,要坚决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滑坡体上不能垦山造林。要督促乡镇(街道)将地质灾害隐患点上的水田改为旱地。

(七)区旅游部门

认真落实防灾责任制,指导和督促旅游企业做好旅游景点和景区的地质灾害调查、巡查、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和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确保游客安全。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风景名胜区,需编制防灾预案,落实防治措施。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旅游工程建设的,必须按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八)区财政部门

落实必要的防灾网络建设、地质灾害动态巡查监测和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的工作经费。在灾害发生时,落实受灾人员救助资金和灾害治理资金。

六、地质灾害防灾对策和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和谐社会的建设,责任重大。各有关乡镇(街道)、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提高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严肃性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各有关乡镇(街道)、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对地质灾害危害性和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完善机制,落实责任

各有关乡镇(街道)、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做好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落实四项机制。一是地质灾害险情监测巡查制度。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点开展巡查,建立巡查台账,监督指导地质灾害点所在村开展监测工作。二是台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要在台汛期安排人员做好值班工作,要确保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到位,并保持全天24小时通讯联络。三是灾情速报制度。一旦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及时将灾情上报区府办、应急办、防汛办、国土局。四是措施落实机制。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切实落实包括值班、监测、报警、人员疏散、应急抢险等各项防灾措施。每个地质灾害点要做到“七个一”:一块明白墙、一张明白卡、一套避灾预案、一支应急抢险小分队、一组值班人员、一个应急避险统一信号、一组值班报灾电话(包括区、乡镇、村)。

乡村治理规划方案篇7

一、治理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专项治理的范围是*年农村建房大清查以来的违法(章)行为。重点是*年以后,非法买卖、转让(出租)集体土地用于农户建房,未经批准及超批准面积非法占地建房,城市规划区内违章加层的行为。

2、坚持尊重历史、依法公开的原则。对*年1月1日以前的违法(章)行为,依照当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作出处理;对*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要严格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予以处理;对20*年12月1日后出现的违法(章)建筑,一律拆除。本次清理查处情况必须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3、坚持符合规划的原则。对违法(章)建筑的认定必须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村镇规划为依据。

二、方法步骤

本次专项治理工作分五个阶段:

1、制止及准备阶段(12月1日~1月30日):市政府召开城建监察大队和国土监察大队的联合执法动员会,布置联合执法工作。建设局和国土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违法(章)户立即停止建房,对抢建的部分进行拆除。建设、国土及有关镇乡、街道,对“双违”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制订整治方案和政策意见。

2、组织发动阶段(3月1日~10日):市政府成立农村违法(章)建房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由叶梓余副市长任组长,何吉军、陈建伟、冯俊任副组长,有关职能单位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府办、国土、建设、公安、监察、法院、开发区及兰江街道、云山街道、上华街道等单位派人组成。何吉军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召开全市清违动员会,开展清违相关的宣传报道。各镇乡(街道、开发区)建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管理处、工作片建立相应的专项清理队伍。各镇乡(街道、开发区)要召开机关干部会、农村基层干部会,层层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3、调查摸底阶段(3月11日~3月31日):各镇乡(街道、开发区)组织人员,逐村逐宗进行实地勘丈违法(章)占地面积,核实土地权源,查明每宗违法土地的违法主体、违法性质、违法数量、土地座落、土地类别及是否符合规划等情况,并做好现场勘测笔录。对已调查的违法(章)案件进行分门别类汇总,于3月31日前上报市专项治理办公室,并分别在各村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群众有疑议或有反映的,要重新调查公布。需要立案查处的,由国土局或建设局立案,进一步查清违法事实。

4、依法处理阶段(4月1日~5月31日)

(1)制订配套政策(4月1日~4月6日):各镇乡(街道、开发区)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结合本实施方案和处理意见,对本辖区农户违法(章)建房提出具体的操作意见,于4月6日前报市专项治理办公室。

(2)公告处理方案(4月7日~4月20日):各镇乡(街道、开发区)逐宗逐户提出处理方案,并上墙公布。对群众有疑议或有反映的要再次复核,确保公正。

(3)兑现处理政策(4月21日~5月31日):市政府发出通告,要求拆除户在限定期间拆除,并确定几个重点村进行突破,在重点村整治基础上,全市各镇乡(街道、开发区)全面展开拆除。

没收违法(章)建筑的,由国土和建设部门按不同分工执行。违法(章)建筑物没收后由政府组织公开拍卖。

没收作价和罚款处理的,由国土所统一开具市财政罚没款发票(违章加层及超批准面积建房的由城管监察大队开具发票),由各镇乡(街道、开发区)组织力量收缴,按收支两条线原则,先统一划入市财政罚没款专户,再按80%比例返还镇乡(街道、开发区),用于村庄整治和农村建设。

对处理结果,各镇乡(街道、开发区)要进行公布。

5、验收阶段(6月15日前):市农村违法(章)建房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对全市各镇乡(街道、开发区)的清违工作进行验收。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镇乡(街道、开发区)要把这项工作当作当前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并抽调精干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深入基层指导工作。

2、依法处理,决不姑息。查处违法(章)行为要严格按照政策执行,重在拆除,对当前还在违法抢建的一律予以拆除,不能以罚代法,以罚代拆。依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把调查结果、处理方案、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乡村治理规划方案篇8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为目的,以创建省、市卫生村(镇)为重点,以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为核心,按照城乡统筹、标本兼治的原则,强化责任单位和村、组、户三级环境治理工作职责。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形成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治理工作格局。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消灭可视范围内的垃圾,促进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目标任务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治理工程大行动,彻底清除镇区、村庄、路旁、河边、塘渠、屋边、山边等可视范围内垃圾,做到有机垃圾回填还土,无机垃圾焚烧处理,玻璃容器集中处理。有效治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杂物乱堆、畜禽乱养、绿化乱毁等“五乱”现象,促进城乡“卫生状况改观,镇容村貌整洁,人居环境优美,居民素质提升”。

实施原则

(一)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村组(社区)为本辖区环境治理工程的负责主体。村支书为第一责任人,村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负责抓好本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制定卫生村规民约和五包责任状;在镇区以社区为单位制定文明市民公约和五包责任状。注重宣传教育,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规范村组(社区)生活卫生行为。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当前,各单位、村和社区要积极宣传和发动群众开展集中整治行动,着力解决重点区域和落后村组的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实行各个突破,拓展延伸,以凉伞坪村的凉伞坪组、大奎上村的山背组、大奎上社区为典型示范点,按照“五化”(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序化)要求,带动其他村村支书所在村庄或村委会所在地的村庄全面铺开,其余村庄要求在可视范围内不能看见成堆垃圾,做到点面结合,全面推进。

(三)分级与分类的原则。根据路边村、边远村、城乡结合部的不同情况,全镇分三种类别(具体见附表1)进行实施:第一类为示范点,必须严格按照“五化”要求落实;第二类为重点组,要求做到干净、整洁,杂物堆放合理,垃圾实行初步分类;第三类为一般组,要求做到公共场所、房前屋后等可视范围内无成堆垃圾。讲究工作方法,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可视范围内不见垃圾。

(四)有奖与有偿的原则。镇财政安排一定资金,采取以奖的方式,根据三种不同类别和投入情况,分别给予25%—15%­—10%不等资金配套。镇政府成立督查领导小组,每个月对全镇所有村组(社区)进行督查和卫生文明户评比。以村(社区)为单位,可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对垃圾清理实施有偿服务。

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16日—4月10日)。大力宣传城乡环境治理工程的重要意义、目标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开展城乡环境治理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工会、团委、妇联、学校等团体组织要充分利用张贴宣传标语、墙报、发送宣传资料和开展“小手拉大手、致全镇人民公开信”的形式,广泛宣传,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各村(社区)组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环境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召开城乡环境治理工程动员大会,制定相应的方案和措施,做到家喻户晓、人从皆知,迅速掀起城乡环境治理的工作热潮。

(二)集中攻坚阶段(4月1日—4月31日)。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彻底消除可视范围内的垃圾,各村、各单位要组织干部、群众在辖区可视范围内开展全方位的环境治理。有条件的村组要迅速组建保洁队伍,确保环境卫生治理长效化,同时要完善日常的环卫设施和农村垃圾处理体系,逐步建立垃圾清理、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垃圾回填、垃圾焚烧、垃圾清运成套机制。做到不留死角,不留后患;沿X045线和国际狩猎场公路两边可视范围内的村庄,各村必须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

(三)建立长效机制阶段(5月1日—7月31日)。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突出抓好保洁队伍建设,重点加强村(居)民对环境卫生的意识教育,形成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的风尚,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开展卫生户、文明户评比活动,注重整治和常抓不懈相结合,确保工作常态化。

(四)建立督查考核机制阶段(4月1日—12月31日)。镇政府将制定督查考核方案,加大对村组(社区)的督查考核力度。每月、每季度定时不定期到村组(社区)进行督查、考核,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实行全镇通报,以此表彰先进,促进后进,逐步形成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的工作格局。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党委书记雷翔耀为组长的镇城乡环境治理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智雄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何帅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各村(社区)、各单位相应成立城乡环境治理组织机构,制定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

(二)完善工作机制。各村、单位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建立完整的工作机制,各组以党小组为班底,成立理事会,确保治理行动有序开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加强正面引导,创建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良好的范围。

(四)严格考核奖惩。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占年终绩效考核30分,平时工作占20分。实行“百分制”考核,对各村、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和任务落实情况,实行一月一督查一评比、一季一检查一通报,半年一考核一点评,考核结果实行每季一通报,一奖惩、一兑现,并将年终综合考评结果作为各村、单位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每季度排名前两名的,分别给予每季度2000元和1200元的奖励;排名后两名的,则给予1000元和600元的处罚;连续两个季度排名倒数第一的,将给予组织谈话并全镇通报;年终平均分低于80分且排名倒数第一、二的村和单位将实行一票否决,单位、个人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具体工作措施

(一)推行五项工作,改善乡村环境

1.全面开展垃圾清理工作。坚持厨房垃圾和白色垃圾不出户,将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减量、分散处理。厨余垃圾分户堆肥回填,成立4个再生资源回收站(具体见附表2),统一回收可回收资源,有毒有害垃圾实行集中处理,白色垃圾采取环保焚烧。倡导绿色消费,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从源头控制和减少垃圾总量。

2.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积极推广卫生厕所,新建房屋统一按照“厕所清洁、粪池不渗、密闭有盖、三格化无害处理”的要求修建。加强对农村畜禽饮水污染的防治。

3.加强村级规划建设管理。凉伞坪村、大奎上村和三口洞村要在6月完成规划编制,太坪头、铁甲坪村、上更村和栗木水村和小坌村在12月份月完成规划编制,各村应根据实际情况,扩大规划覆盖面,规范农户建房。

4.开展河道治理工作。争取项目资金和自筹,广泛开展山塘清淤、沟渠疏浚和河道清理行动,清除河道沟渠内垃圾、淤泥与杂草,做到“岸洁水清”。

5.推行村庄绿化和植树工作。组织农户对村、组道路进行绿化;鼓励农户加大庭院绿化力度,推进“拆旧建绿”活动,引导农户拆除危旧闲置的杂屋、厕所、圈舍用于绿化,打造优美环境。

(二)加强五项管理,规范镇区秩序

1.实施金太阳工程,抓好路灯亮化管理。加强对镇区大街小巷的曰常巡查和维护,确保路灯亮化率保持在98%以上,鼓励有条件的村、组自筹资金安装路灯。

2.加强“五小”行业管理。按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要求,加强对镇区内“五小”门店的日常管理,确保全镇的“五小”门店卫生许可证发证率达95%以上,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100%。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所有建筑工地、店面装修、居民建房等施工现场必须实行围挡作业,施工现场材料、设备必须放置整齐,严禁建筑材料占道放置,严禁无卫生防护措施的渣土运输车辆经过镇区,镇区红、白喜事鞭炮燃放须到规定垃圾桶进行燃放。加强户外广告管理。组织镇区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拆除擅自设置、不符合技术规范、残缺破损和影响美观的户外广告,及时加固修复破损残缺的危旧广告牌。

4、加强摩托车管理。镇区机动车在划线区域内有序停放。摩托车必须停放在人行道上,摩托车驾驶员必须佩戴头盔。

部门职责

(一)镇爱卫办:全面负责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宣传、教育,制定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统筹协调城乡环境治理各项工作,并做好各责任单位日常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考核;建立完善城乡环境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督促、指导和帮助解决各村(社区)、单位在开展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镇国土资源所:负责对未经批准建设的养殖场违法用地行为开展国土执法。及时有效跟踪监督农村旧房改造,房屋建设,防止改变原址,扩大面积,少批多建,低层高建等问题的发生;负责授权范围内建筑工地的环境卫生管理,杜绝随意乱丢、乱堆建筑垃圾及除“四害”工作,加强对农民建房的监督指导,引导村民按区政府指定的外观设计方案建房。

(三)镇供电所:负责辖区范围内的农村安全用电管理,杜绝偷电和私拉电线行为,规范电线的外观布置。

(四)镇派出所:负责辖区范围内交通运输秩序管理,规范车辆停放秩序,杜绝超载和车辆乱停乱放,对不配合行为给予打击。

(五)镇林业站:制定全镇绿化方案,指导各村、各单位搞好绿化。负责公路、河道沿线绿化工程。完成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指标。全面指导全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各项工作。对老百姓在室外乱堆乱放林木进行规劝和打击。

(六)镇卫生院:负责全民健康教育活动,普及科学卫生知识,抓好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工作,开展除害防病的技术指导和“四害”密度监测工作。保证足够时间和人员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卫生下乡活动,以提高村(居)民的卫生意识。做好卫生防疫和各医疗点医疗垃圾的回收处理工作。

(七)镇学校:负责全镇中小学生卫生,并通过学生、教师进行文明、卫生宣传活动。组织广大师生参加有益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清洁活动。组织学生在镇区和常住地经常性卫生打扫,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仪、爱卫生的好习惯。

(八)镇团委:负责加大对全镇青少年的城乡环境整治教育工作力度,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活动。

(九)镇妇联:负责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引导全镇妇女自觉投入到城乡环境治理活动中来。定期开展卫生整治“双学双比”活动。

(十)镇党委办:负责对全镇党员的宣传教育培训,促使全镇党员成为城乡环境治理的领头雁和生力军,抓好基层党员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分类定级管理。

(十一)镇纪委:负责对全镇城乡环境治理工作进度,工作质量、行政效能等督导检查和考评工作。

(十二)镇财政所:负责区、镇关于城乡环境治理相关文件要求安排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为城乡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十三)镇规划建设办:负责镇、村规划编制工作以及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布局规划,搞好村庄规划,促使农民依法依规建房,从根本上扭转乡镇规划编制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加大开展规划红线范围内的查违工作,有效遏制新的违法建筑物产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十四)镇动物防疫站:负责组织开展畜、禽、鱼疫病防治工作和搞好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对重大动物疫情组织扑疫,负责全镇“菜蓝子”工程中肉、禽、蛋、奶、鱼的基地建设,督促畜禽养殖场做好污染治理工作,协助做好病死畜禽的处置工作,防止污染,防止病毒传染。

(十五)镇农业服务站:负责农业生产、农业开发,防止农业等方面的农业垃圾,农业污染综合治理和控制农村灭鼠工作。

(十六)国际狩猎场:负责狩猎场及其周边的环境治理,加大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力度,做文明游客。重点做好廖家组至狩猎场公路路面及沿线卫生清扫。

乡村治理规划方案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加快全县村镇建设步伐,努力建设规划有序、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整洁卫生、交通便利、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小城镇,进而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范围、内容

*

三、工作目标及要求

(一)*镇“六建设”工作

1、基础设施建设。建好一座与周边建筑风貌相协调,并有专人管理的公厕,并做无害化处理;建好一座集中垃圾投放池、一处垃圾填埋场;*镇道路和街巷完成硬化率达90%以上,划好道路线,有配套的主排水沟,路面平整,人行道无缺损、坑洼、碎裂、隆起、溢水现象;排水沟通畅,路面无积水。

2、集镇绿化亮化建设。抓好道路绿化、居民区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公共区域绿化,保证树木栽种质量和成活率,积极实施绿化工程;*镇内新、改、扩建项目均应有明确的绿化指标和要求,并与*镇规划建设同步,完成所确定的*镇新增路灯盏数目标要求,并坚持每天开灯1—2小时。

3、居住区与示范街建设。努力改善集镇居住区环境和居住质量,积极推广农民住宅推介图集,创建一个精品住宅小区,建设规模在20户以上。要求建筑新颖、公共设施配套完善;重点抓好一条设施完善、绿化亮化到位、建筑有特色的示范街建设目标和管理,示范街临街面外墙必须全面装修,并力求统一。

4、文化中心建设。在*镇选择合适地段,建设文化活动中心,要购置好文化、科技、信息、报纸等书籍以及文化娱乐用品,丰富*镇居民文化生活。

5、休闲场所建设。要求在适当地段,规划建设好不少于3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休闲场所、地板贴好彩砖,添置好桌凳、健身等活动器材,同时建设好宣传长廊。

6、景观环境建设。抓好*镇出入口、主要街道、中心地段、居民休闲活动场所等区域景观环境建设。选择主要街道实施临街建筑立面“穿衣戴帽”工程,力求做到色彩协调,风格一致,美观大方,房前屋后及屋顶无违章搭建和乱堆乱放现象。

(二)*镇“六整治”工作

1、环境卫生整治。完善街、巷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机制,实施垃圾袋装、定点投放,并有专人清运,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清沟排淤,保持排水沟畅通;清理卫生死角,暴露垃圾和屋顶垃圾;水质良好,岸坡整治,无飘浮垃圾;单位和居民区开展“清楼道、扫屋顶、整庭院、刷墙面、疏沟渠、美环境”活动和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活动。

2、违章搭建整治。拆除主次干道沿路两侧,*镇出入口,农贸市场周边等主要地段的违章搭建和陈旧破损、有碍观瞻的简易棚屋、残墙断壁和破旧广告牌等,拆除或整治*镇区内破旧的粪坑、旱厕、猪牛栏等。

3、临时建筑整治。清除主次干道临街建筑外墙面的“牛皮癣”,保持墙面整治清爽,无明显污迹、残损、脱落;无店外经营现象;店面门安装规范、整洁;规范户外广告、牌匾设置规范、无破损残缺。

4、占道经营整治。整治主次干道两侧车辆乱停、摊点乱设、杂物乱堆等影响道路通行和*镇容貌的不良现象,科学处理好*日和非*日的经营摆放秩序。

5、集贸市场整治。市场内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出场经营现象;市场卫生设施完善,市场内环境整治,排水通畅,市场外车辆停放有序。

6、交通秩序整治。划好*镇路线,对*镇主要街道,必须请专人划好道路线,确保*镇车辆、行人的安全,规范*镇交通秩序。

四、主要工作措施

1、抓机构。各乡镇要切实抓紧抓好,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根据方案的要求,认真讨论和研究,成立专门的村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具体、细致的实施方案,明确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人员职责,健全规章制度,确保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运行正常。实施方案应在4月15日前报县新村办和县建设局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

2、抓规划。按要求完成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评审工作。未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乡镇应与规划设计单位沟通,尽快组织专家评审,并及时反馈评审意见,完成规划文本正式成果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建制镇年内完成*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其它乡镇至少完成一个重要地段、中心区的控制性或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和一条街景设计工作,并按法定程序报批,对重要建设项目设计进行方案选优。

3、抓管理。*镇开发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严格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审批程序,村镇规划区内“三证”发证率达到100%;加强村镇建筑市场和个体建筑工匠管理和培训,完成年内农村建筑个体工匠培训任务每个行政村5人以上;规范建设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严格按图施工,做到无建筑质量和人员伤亡事故。

4、抓服务。安排有实力的部门联系各个乡镇,开展帮建、指导、服务等工作。各有关单位要从各自职能出发,主动服务,帮助各乡镇解决小城镇建设和*镇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确保小城镇建设和*镇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五、建设、整治资金的筹集

(一)从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安排200万元,其中60万元用于潋江镇小街小巷整治补助,140万元用于奖补*镇整治到位,经县新村办验收达标的乡镇,每个乡镇(除潋江镇)累计补助最高不得超过20万元。

1、街道硬化。新硬化街道达到3m以上宽、厚18公分的每立方米予以补助100元,*镇新硬化巷道(不少于1.5m宽以上)每立方米补助30元。

2、美化亮化。*镇新植树每株补助10元,砌花池每米补10元;*镇亮化每盏灯补助100-500元,高架灯每盏补2000元。

3、公厕、垃圾池。新建公厕30平方米以上达到无害化处理,能正常使用的每平方米补助150元;新建垃圾池每个补助300元。

4、道路划线。*镇道路新划线每公里补助1000元。

5、休闲场所。按新建每平方米补助10元,体育器材每件补助500元。

6、文化中心。新建文化中心达到目标要求的予以补助2000元。

7、集贸市场。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建有固定摊点、有棚顶的集贸市场,并且正常使用的每平方米补助50元。

(二)强化市场化运作,筹集社会资金。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引导民间资本和域外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经营。积极探索小城镇管理机制改革,拍卖土地经营使用权、街道清扫权,实行道路养护、绿化养护、垃圾入户收集承包制。探索经营好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冠名权、广告经营使用权、部分公交路线营运权等无形资产,加快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目标。

(三)强化政策牵动,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充分吸纳先进地区村镇建设经验,在国家相关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放宽小城镇建设优惠政策。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的扶持,最大程度地拓展政策空间。

六、考核奖惩

1、工作时间。列入当年实施的乡镇必须按照*镇整治建设要求,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严格按规划实施,所有工作任务应在当年的11月中旬前完成到位。

乡村治理规划方案篇10

关键词: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不确定性;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016-03

土地综合整治涉及土地整理、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其根本目的是统筹城乡,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土地的需求。南京为加快推进“全域统筹、一体发展”进程,以镇街为单位建设一批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通过先行先试、实践探索,创新发展体制机制。试点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引领、整体推进”,制定试点镇街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综合整理规划[1]。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是在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对农用地整治、土地开发、农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复垦等进行统筹合理的安排。然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其来源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效应共同发生、相互迭加和交织在一起,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所有组分均产生影响[2]。同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以及社会、经济、环境信息在客观上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必然会影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预测结果和评价结论,因此很有必要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定位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首要目标,以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土地整治潜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全镇土地综合整治活动进行统筹安排,为合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万顷良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平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依据,为联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农业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搭建桥梁,为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镇(街)级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思路、技术方法和实施机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将土地综合整治、农民集中区建设、农业工程、农田水利道路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项目“五位一体”综合推进。

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不确定性的来源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社会经济环境信息的不确定、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

(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要素的不确定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首先是指土地利用结构不确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中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区域城镇、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定位进行调整的,而城镇、农村发展定位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等因素不确定的因素的制约。如果在规划期内,规划区域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或者国家政策发生变化,规划中确定的用地类型就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这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地结构。可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是一连续过程,其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应据规划的实施信息反馈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修改。

其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还包括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用地规模、整治规模的不确定。用地规模和整治规模的各个环境经济因素通常都存在不确定性,例如,单位面积的土地,其经济投入与产出等都不是确定的值,而是存在一定的变化范围;由于当前土地整治的资金大都来源于土地出让,而土地出让收益的多寡以及时序不确定性影响到整治规模的确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确定时往往通过种种方式将各种不确定因素确定化,例如,对各个参数针对其变化范围取平均值或中值,然后建立相应的具有确定形式的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的解对于决策者来说仅仅是一个决策点,这种模型的解仅对系统的某种特殊的确定情况是有效的,而事实上系统处于这种确定状态的机率是极其微小的。这样,即使使用先进的随机优化模型、模糊优化模型、区间数优化模型和熵技术等不确定性分析模型也无法完全克服这类困难。

再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的空间布局方案也存在不确定性。如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的复垦、建新安置区的地点等选择,一般只有意向性的判断,而实际操作需要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的需要,选择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佳布局方案。因此,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这一阶段无法准确确定农用地整理、居民点工矿复垦等、建设安置区和留用区的具置,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具有不确定性。

此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还包括重点建设项目及其建设方案的不确定。这里所说的建设方案是指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或是扩建,主要体现在改扩建方式中利用废弃地还是新占农用地的不确定。

(二)社会经济环境信息的不确定

1.选取的数据没有代表性

由于其涉及的地理范围较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很难将所有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现状面面俱到地介绍清楚,这就需要选择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地理空间分布上都具有代表性的信息,这样才能将评价区域的典型社会、经济、环境特征及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的差异介绍清楚,能将主要的问题分析透彻。

2.社会经济环境信息的动态变化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过程中收集到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资料,大多数都是对目前或过去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的介绍和分析,而分析评价一般也是以此为依据来进行预测、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的,但是作为预测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着的,势必会增加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3.潜在的环境敏感区的不确定性

潜在的环境敏感区是指在将来的规划中有可能被确定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的地方。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不仅要评价土地利用建设对现存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其对潜在环境敏感区的影响。潜在的环境敏感区的不确定性更大,不仅其确切位置、面积大小、功能分区情况尚不清楚,甚至于是否能够被确定为环境敏感区还有待商榷。

4.空间信息的不确定性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对空间信息的分析一般是利用大尺度空间分析软件如arcGiS来完成的。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完成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采集与录入。使用空间数据描述空间实体,要对复杂的空间实体进行取舍、抽象和离散;在定位、采集、录入、储存、处理、分析和管理表达空间实体的空间数据时,常常不宜明确地将空间实体分类,不得不从中抽取重要的特性来表达确定或不确定的现实实体,用确定的模型或规则描述空间实体,但是纯几何意义上的点、线和面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所以数据采样只是一种近似描述,所获信息不可能穷尽现实世界的全部,其准确性也同时会受到传感器和数学模型等设备技术因素的影响。而且,获取的信息在被导入计算机系统并用于空间分析决策的过程中,又被部分舍弃或删除。同时,获取大量空间数据的真值并不容易,甚至有些空间数据的严格或绝对意义上的真假往往并不存在。所以,空间信息系统中实体的位置和属性信息与现实实体存在差异,即空间数据常常具有不确定性。

(三)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的不确定,导致土地整治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的不确定。首先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起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由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范围很大,社会经济环境信息很难在图上表达清楚,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环境敏感区域,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这些环境敏感区域在图纸上表示也许只是一个点,不能准确地表示出其实际范围,更无法判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的划分范围,也不能确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然而这些因素却往往直接决定着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其次,用地类型的调整、建设方式的变更也会改变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程度。从生态角度看,不同的地类对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差异较大,如林地远大于耕地,农用地远大于建设用地;不同的建设方式因其占地面积的多少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也大相径庭,如交通道路建设时,规划中将平原地区的六车道高速公路调整成三级公路,则每公里要减少占地5hm2左右,这自然就会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降低水土的流失量。同样,安排工矿用地时利用废弃地与占用耕地等新建工业园区,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产生的影响程度也相差很大。

三、不确定性的特点及其对决策的影响

(一)不确定性的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不确定性存在着客观性、传递性、累积性和可降低性等特点。任何一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都在客观上存在着上述不确定性的因素,因此具有客观性;规划方案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不确定性具有传递性;各个环节均存在不确定性,必然会导致最终的减缓措施、结论的不确定,因此具有累积性;不确定性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降低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故其还具有可降低性。

(二)不确定性对决策的影响

不确定信息可以分为来源于错误信息和来源于低精度信息两种,这两种信息导致规划方案的不确定,尤其是方案结论的不确定,给决策者带来了很大的干扰,但两者带来的干扰也存在差异。错误信息会导致不正确的评价结果,低精度信息会给出模糊的结论。错误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预测影响能够导致错误的结论,如方案a被错误的预测为比方案B具有较小的负面影响,因此方案a被选作推荐方案,这样决策者可能会选取错误的方案。而模糊的结论则会降低结论的明确性,如方案a和B均被预测为具有轻度负面影响,但是“方案a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方案B的1/2”的说法对于决策者更明确,更易于选择。

四、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

(一)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

情景分析法通过设定一系列情景,进而对比分析各情景下的人类行为和相应的环境状况,来评价不同情景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区域内不同时段、不同组合的人类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贡献。情景分析法可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该方法将规划方案实施前后、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环境状况,按时间序列进行描绘,然而该方法只是建立一套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框架,分析每一情景下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还须依赖于其他一些更为具体的评价方法,需要与其他评价方法结合使用,如环境预测方法、数学模型法、矩阵法或GiS等。

(二)以多方协作的方式开展工作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不仅涉及到土地利用问题,还要包括城市规划、社会、经济、农林、交通、水利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仅依靠国土资源部门单方面的力量很难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工作做得十分完美。需要评价单位能够积极挖掘社会力量,特别是规划区域有关环保、生态、农林、文物、旅游、测绘、交通、水利等方面的科研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以多方协作的方式联合多个部门共同开展评价工作,才能发挥各部门的优势,避免由单方完成评价工作带来的片面性。

(三)广泛开展公众参与

通过开展公众参与,可以使规划区域的相关部门及个人了解到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对周围社会经济环境及人群可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促进他们关注土地整治,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补充。在对象上,公众参与不仅要包括专家学者,还要包括环境保护、林农林、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更要包括科研机构及非政府组织以及农民个人等。在时间上,公众参与应贯穿整个规划方案编制与实施的全过程。在方式上,既可以采用信函调查,也可召开听证会、论证会,还可以通过网站、报纸等媒体形式相关信息,这样才能随时发现问题,保证提出的环境保护减缓措施及建议更加合理。

五、结语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素的不确定和社会环境环境信息的不确定,具有客观性、传递性、累积性和可降低性,对决策者存在着较大的干扰,但是可以通过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多方协作的方式以及广泛开展公众参与等方法来降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