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生入学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8:36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篇1

一、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

大部分属于90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社会对他们有着非主流的说法,个性张扬而且鲜明突出,对家庭或是亲戚朋友有着很大的依赖性。物质条件丰富,互联网发达,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长远规划,易感情用事,几乎没有受过困难和挫折,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做事大部分会表现出偏激,容易气馁的情况。如果有正确的引导,相信能迸发出很大的活力。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导致其将社会黑暗化,从而使高等教育失去应用的作用。

大一的新生表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模式不适应

不少学生对大学课程仍沿用不适用的中学学习模式,结果造成学习上疲于应付,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学习内容上,中学时一堂课通常只讲几页,而大学则要讲几十页。不少学生适应不了这种快节奏的学习形式而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在学习方法上,中学阶段主要是应试教育,老师不厌其烦地辅导,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而大学阶段强调以自学为主,课余时间较多。面对大量的课余时间,一些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利用它去充实和完善自己,表现出空虚、无聊的情绪,产生莫名的烦恼。而有些“过来人”,还会一个劲的说平时读书无用,考试前拿考试重点才是正道的观念,导致学生进一步的迷惑和被动。同时,过多的课外活动,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导致学生本末倒置,把学习放在最后。

(二)人生目标迷失

太乐观也是迷茫的另一种表现,很可能是找不到目标了。度过繁忙的高中生活,新生们大有如释重负,浴火重生之感,有人忙于谈恋爱,有人过于沉迷活动,浪费光阴,耽误学习。许多新生在入学后发现自己以往的学习优势已不存在,同时又会发现自己周围的很多同学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比自己强,因而产生自卑心理;有的新生对大学中的一切活动都充满好奇,不分主次,什么都想参加;有的新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太感兴趣,以致出现厌学情绪。有些还会美其名曰的进行社会实践比读书好的情绪。

(三)缺乏安全感

经历宿舍被偷后,学校频繁出现的被偷被抢现象,对学校安全存在怀疑。还有的就是校医室的收费和值班的问题,觉得会远离人群,出于危险的环境中。对人,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存在不信任,觉得大学的友谊是建立在利益之上。

(四)心理差距

大学新生对录取的学校和专业往往在不同程度上与自己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高校新生在中学时是老师、家长的骄傲,但是进入大学后,却发现自己原有的优势不复存在,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极容易产生自卑感。这时大学新生最需要的是情感和关爱,需要比较融洽的生活环境。

(五)依赖性强

而学校的客观环境和新生的主观愿望促使大学新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想自己去解决一切的问题,但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和经济上的不独立,又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

因为学校的医疗设施问题,学生习惯一生病就找老师带,家长也会责令辅导员要带去看病,所有的问题都会诉诸于辅导员解决,包括网上搜索资料。辅导员是适当的要给予关怀,也是需要什么都知道,但是问题就在于,学校本来各个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人,就算是辅导员去问,也不会有人知道,更不用说跟学生说,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一味的帮忙解决,只会导致学生依赖辅导员,这样和依赖父母没有任何的区别,要锻炼学生的独立性,不是一味说要独立,而是让他们发生事情后去找相应的部门的人咨询相关的事情。

(六)娇气、不会感恩

做事容易气馁。有创新的想法,但是意志不坚定,容易受人影响。创造性不强,怕面对困难。思家心切。家长的娇宠下,学生会用不同的理由请假,而家长就会尽力帮助学生请假。家长、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有部分学生不会心存感激,这应该与孩子的成长环境和以往的教育有关。

(七)比较乖、.积极、活跃

暂时来说,可塑性会比较强,会比较听话,一般的任务都会按时完成。也由于女生居多,总体来说比较好带。男生虽然少,但是都比较懂事,会积极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帮助女生解决问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表现出比较强的组织能力。但是会出现一些小团体的现象。

(八)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因为没有目标,所以也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虽然在入学教育已经介绍过,但是经过军训和前期的活动,遗忘的部分比较多。开始有点受前几个年级的同化,锐气慢慢被磨灭。

二、入学教育的途径

(一)做好迎新工作

迎新活动可以传递我们的热情和关爱,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强文化,对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接新生当天的热情和宣传,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第一印象。适当的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讲座,都会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和对投入到对前景清晰的构图之中,从而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二)举办新老生交流会

开学初的时候可以举办交流会已达到新生对大学生活的进一步了解,军训期间每个班级举行交流活动可以使学生起到一个鼓励和认清自己蜕变的一个作用,正式开学两周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可以帮助新生更顺利的从高中的学习模式过渡到大学的学习模式。

(三)加强对贫困生的摸底和帮助

在开学后对学生家庭状况进行普查和摸底,对贫困学生适当的照顾,尽量为他们争取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尽量减轻他们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同时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正真的使自己,家人的心血和努力获得回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四)进行安全教育

在销售欺诈多发的今天,在被盗被抢事件频发的今天,应向学生列举一些过往的事例提高学生的警惕性,以防上当。而安全教育不但是包括了单纯校园环境内部,校园外部的人身安全,要强调自我保护意识。

(五)建设务实的班级

一个合格的班委可以很好的使学校布置的工作上情下达,在老师和学生中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一个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是很重要的,班风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也会影响到集体的凝聚力。因此,纪律严明的班委才能带好一支队伍。

(六)管理文明宿舍

创建文明宿舍,从自我管理开始走上新的大学生活的不可缺少的课题。宿舍的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同学们在这里休息、学习、娱乐、交流,自由自在,朝夕相处,很多思想问题在这里暴露,有的宿舍学习气氛很浓,有的宿舍却集体上课迟到,行为涣散。辅导员如能经常到宿舍与同学交谈会有助于与每一个新生交朋友,想新生之所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才能为宿舍的文化建设打好基础。

(七)加强沟通增进师生感情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篇2

根据往年情况,这一预测人数与最终报名入学人数并非完全一致。市教委基教处调研员朱蕾解释,在入学信息登记、正式报名验证等环节,可能会有一些不符合条件的情况发生。例如,2015年预估报名人数20万人,实际入学人数15.9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本市在一段时间内,小学新生中沪籍人口比例低于非沪籍人口。2015年起,这一“倒挂”现象得到扭转,当年入学新生中,沪籍人口占53%。今年这一趋势预计将得到延续。

市教委2月4日公布《2016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shrxbm.cn)将于4月5日向社会开放。有关负责人提醒,为进一步优化服务、促进入学报名工作中的公平高效,报名入学流程有多处微调。

关键信息确认比对时间前移

2016年,本市继续实行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信息登记办法。年满6周岁(2009年9月1日-2010年8月31日出生)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和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均须先进行入学信息登记。

去年,由于信息比对、修改较为集中,部分地区出现“排队”情况。今年,入学关键信息确认比对时间前移,2月25日前,家长可对幼儿在读幼儿园提供的相关人口信息、灵活就业信息进行比对确认;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所持的《上海市临时居住证》上的居住地址,应与父母所持居住证(或临时居住证)上的居住地址相一致。4月9日-4月23日,在园适龄儿童家长在幼儿园登记孩子入学信息,获取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未入园适龄儿童家长在各区县指定地点登记孩子入学信息,获取小学入学信息登记表。5月21日-5月22日为全市公办小学报名验证日,各区县指定的报名验证点对已填写入学信息登记的适龄儿童以及家长的证件进行现场核对。

3月31日前公布实施细则时间

3月31日前,各区县将公布本市户籍“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入学实施细则,若确有困难不能在户籍地入学的,凭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出具的《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申请回执》(截止日4月23日),申请居住地登记入学。市教委重申,区县教育局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先安排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再在区域内统筹安排“人户分离”适龄儿童入学。

随迁子女入学条件日期有变

2016年,本市进一步优化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适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其中日期计算较上一年有变:适龄儿童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父母一方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者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上海市临时居住证》满3年(从首次发证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且连续3年(从首次登记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2016年,区县教育局受理随迁子女办理入学手续截止日为6月30日。

民办学校提前告知面谈入选条件

今年,市教委进一步强调,明确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公开内容应包括“三个承诺”,即不提前开展报名和面谈等工作、招生不收取各种特制的学生个人简历及各类获奖证书、招生录取不与任何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挂钩。家长可登录“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shrxbm.cn)网上报名,4月24日—27日接受民办小学网上报名,4月28日—30日接受民办初中报名。每个适龄儿童、少年可填报2所民办小学或者3所民办初中。今年民办学校将提前告知面谈入选范围。民办小学面谈时间为2016年5月7日,民办初中面谈时间为2016年5月7日—5月8日。

民办学校首次按志愿批次录取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篇3

关键词教育经费生均经费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ByHu'nanprovinceand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from2006to2010thetotalinvestmentineducationfunding,typesofeducationfundingandstudentfundingratioofcontrastanalysis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educationfundingsituation,lookforgaps,forourregiontofurtherimprovetheeducationsystem,optimizethelayoutstructure,strengtheningtheteachingstaffprovideatheoreticalbasis.

Keywordseducationfunding;averagefunding;teamconstruction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本文通过对2006年至2010年湖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经费投入对比,分析我区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及教育经费分配中存在问题,促进对我区教育工作的思考,为我区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提供理论支持。

1湖南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2010年湖南省有各类学校26488所,其中幼儿园7829所,小学12692所,初中3933所,普通高中62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26所,特殊教育学校54所,普通高等学校117所。湖南省研究生在校学生5.6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04.4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76.48万人,高中在校生101.90万人,普通中等学校在校学生76.48万人,小学在校学生479.16万人。“十一五”期间湖南省教育经费总投入22507226万元,其中基础教育经费投入11803255万元,占教育经费投入的52.44%,高中教育经费投入3450249万元,占教育经费投入的15.33%,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经费投入1514927万元,占教育经费投入的6.73%,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5738795万元,占教育经费投入的25.50%。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各类学校7955所,其中幼儿园2563所,小学3598所,初中1160所,高中634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49所,特殊教育学校13所,普通高校32所,其中本科院校11所(含兵团2所),高职高专院校21所(含兵团2所),有独立设置成人高校8所。新疆高校在校研究生达到1.26万人,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21.7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28.31万人,高中在校生70.22万人,普通中等学校在校学生15.22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93.58万人。

“十一五”期间新疆教育经费总投入10794002万元,其中基础教育经费投入7088641万元,占教育经费投入的65.67%,高中教育经费投入1400262万元,占教育经费投入的12.97%,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经费投入655035万元,占教育经费投入的6.07%,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1650064万元,占教育经费投入的15.29%。

2湖南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发展情况对比

2.1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对比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6.73%,高等教育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25.50%,普通高中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5.33%,基础教育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52.44%;新疆中等职业教育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6.07%,高等教育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5.29%,普通高中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2.97%,基础教育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65.67%。从教育投入结构来看,湖南省在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投入比例上大幅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在基础教育投入上,新疆高于湖南。从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情况来看,湖南省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究其原因是与湖南省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密切相关的,是与湖南省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的。见图1、图2、图3、图4。

2.2教育经费投入总量的对比

2006至2010年间湖南省小学教育经费总投入6703670万元,新疆小学教育经费总投入4122732万元,图5对2006至2010年间新疆与湖南省小学教育经费进行了对比,从图5可以看出,新疆小学教育经费投入与湖南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从生均投入来看,新疆生均投入优于湖南。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篇4

【关键词】小学体育;新课改;教学创新

小学生处于成长初期,自身潜能和创造力尚需了解,个性不够突出,心理年龄也不够成熟,这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运用先进、科学、适宜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和运动项目的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这是广大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进行体育教学需要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

1.高度重视情感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三年多以来,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都面临新的变革,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融入对健康的新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了对健康的新定义,将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都纳入健康标准,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只强调增强体质,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处于关键时期,因此体育教学最好避免一板一眼的“书本式”心理辅导与教学,而应当适当的融入情感,促进学生的知识、智力、意志力的发育。情感是小学生心理反应的直观变化,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并有助于养成终身运动、终身体育的意识。广大体育教学者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的融入自己的情感来调节和感染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控制和支配自身的情感欲望,唤醒强烈的认知欲望和情感需求,使广大小学生在热爱运动的同时保持心理发展的健康、积极、向上,并与运动锻炼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知识智力的发育。

2.引入“合作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是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强调运动与锻炼的学科。在所有体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才会取得最好的实践效果。小学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将“合作教学”引入了体育教学的流程中,重点强调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重的合作模式,旨在通过合作交流,在集体的力量下,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合作教学”强调合作与交流,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是在一个教师与多名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与互动,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和学生兴趣的提高。在“合作教学”这个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学体现的是集体的力量。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集体备课、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交流,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的同时明确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率和最终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教师精准的讲授、示范与指导再加上学生迅速的分组实践、学习与合作,以最佳的配合和最有效的信息传达,将教学效率达到最高,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习兴趣;学生与学生之间按照个性、兴趣的差异分成很多小组,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帮助、交流,小组制一直贯穿整个体育学习过程,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的互补和迁移。

3.寓教于“玩”,兴趣第一

体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学习过程以动为主、书为辅,体育教学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更新观念,将学习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由强制锻炼身体变成享受运动的乐趣。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运用的新的教学观念和手段、方法,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路赋予了传统的运动锻炼项目内容一个新的载体,寓教于乐,“玩”“学”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因为年龄的限制多集中在游戏类的运动项目,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最大可能的将游戏渗入体育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习和玩耍融合在一起,以玩引学,以学导玩,玩学互动。例如在教学生立定跳远这项运动的时候,可以先用游戏来引导学生学习动作和方法,教师可以用青蛙儿歌教学生并脚跳:几只小青蛙――并脚跳,要呀要回家――并脚跳,跳跳呱呱――并脚跳两次,跳跳跳呱呱呱――并脚跳三次。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学习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积极,玩也玩得非常愉快。

小学生学习知识是兴趣第一的学习阶段,用强制性的灌输反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适当的改变教学秩序,带领学生做游戏,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和运动项目的兴趣,也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并增强小学生的体质水平。

4.巧用多媒体,进行还原情境教学

小学体育课程有许多运动项目需要老师通过身体或图片演示教给学生,尽管这些偏难的运动都在书上有动作分解图,但是却很难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消化。多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新课改方针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多媒体教学更多的走进了普通学校的课堂,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学习是一门形象化的学科,需要学生模仿学习各种运动项目和体操锻炼动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用相同的情境影像展现在小学生面前,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生活中难以接触的运动项目动作生动的制作成视频,通过贴近学生的鲜活表达让小学生直观的看到整个动作过程,或者用慢帧处理定格动作,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最好的结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最快最好的接触和接受每一项运动形式。这是情境教学还原动作过程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

5.总结

小学生体育教学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生身体成长心理发育的必要课程。小学生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贯彻新课标的要求,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模式,引进“合作教学”、“情境教学”、心理培养、多媒体演练等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和培养小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和学习兴趣,也将小学体育教学带入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李淑丽.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玩”与“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2)

[2]毕红艳.浅议如何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篇5

小学生处于成长初期,自身潜能和创造力尚需了解,个性不够突出,心理年龄也不够成熟,这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运用先进、科学、适宜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和运动项目的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这是广大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进行体育教学需要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

一、高度重视情感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三年多以来,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都面临新的变革,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融入对健康的新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了对健康的新定义,将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态都纳入健康标准,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只强调增强体质,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处于关键时期,因此体育教学最好避免一板一眼的“书本式”心理辅导与教学,而应当适当的融入情感,促进学生的知识、智力、意志力的发育。情感是小学生心理反应的直观变化,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并有助于养成终身运动、终身体育的意识。广大体育教学者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的融入自己的情感来调节和感染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控制和支配自身的情感欲望,唤醒强烈的认知欲望和情感需求,使广大小学生在热爱运动的同时保持心理发展的健康、积极、向上,并与运动锻炼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知识智力的发育。

二、引入“合作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是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强调运动与锻炼的学科。在所有体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才会取得最好的实践效果。小学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将“合作教学”引入了体育教学的流程中,重点强调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重的合作模式,旨在通过合作交流,在集体的力量下,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合作教学”强调合作与交流,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是在一个教师与多名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与互动,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和学生兴趣的提高。在“合作教学”这个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学体现的是集体的力量。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集体备课、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交流,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的同时明确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效率和最终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教师精准的讲授、示范与指导再加上学生迅速的分组实践、学习与合作,以最佳的配合和最有效的信息传达,将教学效率达到最高,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习兴趣;学生与学生之间按照个性、兴趣的差异分成很多小组,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帮助、交流,小组制一直贯穿整个体育学习过程,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的互补和迁移。

三、寓教于“玩”,兴趣第一

体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学习过程以动为主、书为辅,体育教学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更新观念,将学习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由强制锻炼身体变成享受运动的乐趣。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运用的新的教学观念和手段、方法,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路赋予了传统的运动锻炼项目内容一个新的载体,寓教于乐,“玩”“学”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因为年龄的限制多集中在游戏类的运动项目,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最大可能的将游戏渗入体育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习和玩耍融合在一起,以玩引学,以学导玩,玩学互动。例如在教学生立定跳远这项运动的时候,可以先用游戏来引导学生学习动作和方法,教师可以用青蛙儿歌教学生并脚跳:几只小青蛙――并脚跳,要呀要回家――并脚跳,跳跳呱呱――并脚跳两次,跳跳跳呱呱呱――并脚跳三次。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玩游戏过程中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学习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积极,玩也玩得非常愉快。

小学生学习知识是兴趣第一的学习阶段,用强制性的灌输反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适当的改变教学秩序,带领学生做游戏,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和运动项目的兴趣,也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并增强小学生的体质水平。

四、巧用多媒体,进行还原情境教学

小学体育课程有许多运动项目需要老师通过身体或图片演示教给学生,尽管这些偏难的运动都在书上有动作分解图,但是却很难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消化。多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新课改方针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多媒体教学更多的走进了普通学校的课堂,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学习是一门形象化的学科,需要学生模仿学习各种运动项目和体操锻炼动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用相同的情境影像展现在小学生面前,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篇6

体育教学是从小学一直贯穿到大学的课程,体育教学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完善阶段。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如何有效提高特殊小学的体育教学创新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特殊学校;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对体育课程缺乏重视,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老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的教育。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了新课改背景下特殊学校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1.模式老套。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多是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然后让学生跑步,跑步之后就开始一起运动,缺乏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引导。这种强硬的体育教学是对学生兴趣的一种扼杀。学生被老师强硬的态度吓到,面对长期的体力透支而不敢言语,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识的。或许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上去了,但是学生心理对于运动的排斥也相当明显,影响到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2.教学设备简陋。

教学设备是体育老师展开教学的基础,所以设备的完善性也是相当重要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设备应该保证数量充足、种类齐全、质量安全、适合小学生使用等几个基本要求。但是在一些特殊学校里,这些设备要求完全没有达到,甚至在个别学校里是没有体育设备的。在部分学校里,体育教学的设备是不完善的,同时部分设施成人化严重,小学生无法直接使用,这是不利于体育教学的。不适合小学生的体育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危险,所以学校还需加强在体育设施上的建设。

3.教学水平较低。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整个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对于小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激发体育学习兴趣有着直接影响。但是当前很多小学学校在招聘体育教师时,进入标准比较低,招聘了一些低能力、低素质、低水平的教师,并且教师入职以后没有进行系统的就职培训,使得教师在后期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影响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不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但是我国很多小学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构建健全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水平。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特殊学校不同于一般小学,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采取创新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1.教学理念的创新。

对于体育教学中不好的理念要及时抛弃,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的重要因素,所以对教学理念的创新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缺乏判断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体育老师自身的教育水平会直接体现在孩子身上。体育老师想要提高体育教学水平首先就要加强对自身的体育知识,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体育老师可以把进步意识融入到体育课中,在课程中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体育培训,学生通过学习会对体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当学生感受到自己进步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自豪心理,体育老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就会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中找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理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也可以在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所反思,确保教学理念的正确性。通过反思,可以有效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

2.教学准备工作。

在上课前,老师要对课程进行一定的设计,同时对体育现场也要有一定的布置。教学筹划应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就开始做起,在上课前就设计好这节课应该进行的内容,有助于帮老师梳理正确的教学方向。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自己教学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要准备不同的东西,使用的设备也不一样。比如老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还可以准备一首音乐,音乐的节奏可以欢快一些,学生在做运动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播放这首音乐。音乐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里进行运动,同时音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节奏的掌握。

3.教学内容的创新。

(1)优化户外和户内教学。教学内容包括户外教学和户内教学。在室内教学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有趣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现在的教材内容一般是有图画、音像、文字等形式。老师可以根据课程上需要讲的内容多准备一些资料。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户外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做完规定的活动外,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做游戏。通过做游戏学生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认识,老师和学生也可以增进感情。

(2)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角意识。小学生一般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对于活动他们天生是比较喜欢的,但是有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注意,对学生缺乏耐心,学生犯了错或者是不听话就会学生进行打骂,这样只会打消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以选一个人当小组长,由他带学生进行体育课程,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同时孩子之间是比较有话题性的,由“孩子王”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课程也可以让老师更加理解孩子在体育课上需要的是什么,有助于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3)体现生活性和实效性。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设置应尽量体现生活性和现实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体育教师应积极创新体育教学内容,结合小学体育教学要求和学生身心特点,在充分落实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尽量避免盲目地按部就班,体现出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要自主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要给小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空间,提高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标新立异、大胆探索、独立思考,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素养。特别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合适的生活场景,将现实生活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生活场景和课程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在课程内容引入生活场景,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体育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摸得着、看得见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联系,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生活实践能力,并且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小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遇到问题要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4)融入德育内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应积极融入德育内容:敢于拼搏、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互相合作、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情感意识。首先,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讲述一些国内外体育运动员长期坚持不懈、为国争光、努力奋斗的事迹,一边讲解相关体育知识,一边使小学生认识和感受到体育竞技也可以彰显国家实力,不仅可以强化民族精神,而且可以提高国家荣誉感,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体育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逐渐培养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意识。其次,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设置团队合作训练的相关内容,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组织纪律和团队意识,多组织以小组或者团体为主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团体活动中互帮互助,充分发扬团队力量,遵守课堂纪律,为了获得胜利积极努力、协调配合。最后,小学体育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培养努力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如果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积极引导小学生,会帮助小学生激发自身的潜能,发掘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做到勇于拼搏、自立自强。

4.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结合新课改要求,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制定适合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的体育教学内容,避免盲目、僵化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小学教师入职之前,应对教师进行系统、专业培训,学习小学体育教学要求和指导意见,使其充分了解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内容。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教学总结和反思,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加强和其他学校小学体育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全面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开始,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情况。小学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在小学可能中大部分课程内容都是在课堂内进行的,只有体育是可以在户外活动的,因此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中也有它独特意义存在的。在完善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设备的通入,老师也要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自身体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更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措施。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水平。

作者:周志强单位:福建省漳浦县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吴家宁.小学体育教学设施创新研究[J].艺术科技,2013,(02):264.

[2]张宝春.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155.

[3]王新贵.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4,(26):187.

[4]许浩.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87-88.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篇7

“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是xx区教育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是各项教育改革继续深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为我区教育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使我区教育事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取得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特制定《清浦区“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

一、“十·五”教育改革和发展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xx区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一)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五年来,我区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任前试用、公推公选等多种形式,实行校长选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建立了学校干部能上能下机制。面向全市公开选聘了市一中、市二中的校长职务;从2002年开始,全区29所中小学,采取民主选举的形式选举了学校所有校长,调整了23所学校的一把手,调整面达80%。通过校长选任制度改革,中学校长的平均年龄下降了近5岁,小学校长的平均年龄下降了近10岁,学校领导干部全部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并全部经过任职资格培训合格。对学校中层干部全部实行竞聘上岗,一批年轻有为、敬业勤勉、德才兼备的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严格考核”的原则,全面实行以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的教师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少数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职工被转岗分流。全区有61名教职工落聘,87名教职工被校内外分流,3名教职工待岗。改革了内部分配制度,加大评聘分开力度,实行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全区有65名教师被低职高聘、67名教师被高职低聘,拉开了教师的收入档次。我区的教育改革,在区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二)办学条件得到新改善。按照“城区做大、农村做强、重点做优”的总体思路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的指导思想,实施布局调整,五年来,先后撤并危房面积大、办学效益低、布点不合理的小学50所,其中村级小学35所,由原来的56所调整到21所;城区小学9所,由原来的15所调整到6所。中学由17所调整到14所,还根据城市发展形势,新建学校4所,扩建学校3所。强力推进名校工程,五年来,全区投入近二亿元,用于新建学校、危房改造、“三新一亮”、“六有”和学校信息化工程,拆除危房12122平方米,大修房屋14050平方米,新建校舍66627平方米。投资8000万元新建了浦东实验学校,投资2000万元扩建人民小学,投资309万元完成“三新一亮”和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信息技术教育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城区中小学、农村乡镇中学及中心小学都有了微机室,配置了各类计算机1500多台,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调整教育结构,优化中小学布局,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三)民办教育得到新发展。坚持走多元化办学的路子,大力扶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引资5500万元的浦南外国语学校已于去年正式挂牌,近8000平方米的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等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约7000平方米的综合楼正在施工之中,即将铺设400米标准塑胶跑道。金英中学、润泽中学和民强中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四)教育质量有了新提高。实施了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以提高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五年来,引进教师456名,全区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培养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54名,有两所省示范初中、4所市示范初中。xx中学创成三星级省重点中学,市一中创成二星级市重点中学。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协调发展。课程改革稳步实施,获全市课程改革先进单位。高考成绩取得了新的突破,初中连续三年获市教育质量奖,小学考取开明、启明人数逐年提高,xx小学连续三年考取开明中学人数列两区第一。城乡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8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9%、99.5%,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7%。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十·五”期间,我区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改革不够深化。办学体制、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步调不一致、政策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等现象。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办学条件较差、水平较低,“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学校“流生”现象有所抬头。优质教育资源较为短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特别是高中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三是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五年来虽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是还存在着小学布局调整仍未到位,初中规模不大,职教分布零散、规模较小、专业交叉、各自为阵等弊端,不能形成规模办学,资源整合任务较重。四是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太协调。“改危”和布局调整过程中欠债较多,“六有”和“校校通”工程资金缺口较大。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促进全区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布局调整为基础,全面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创建区域性的特色教育;以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增强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优化育人环境。

(二)战略方针

----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实行教育先导发展战略。

----以调整教育结构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转换运行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调动各方面办学积极性,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在发展中深化改革。

(三)发展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强建设,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的发展机制。教育总体水平达到全市先进的教育水平。

2、具体目标

----招生指标:

2010年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毛入学率达90%以上。

----教育信息化工程目标:

2010年底,实现中小学“班班通”,80%的学校建成校园网。2008年以前适龄教师完成第三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达到省市教育信息化要求。

----推进人才工程目标:

幼儿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小学大专以上学历达7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65%以上;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5%以上。

----各类创建目标:

四星级高中、三星级高中和二星级高中各1所;省级示范初中5所;省级实验小学2所,市级实验小学3所,一类幼儿园3所;市级成人中心校2所;省一级图书室2个,省二级图书室2个;市级实验室达标校10所。

----体制创新工程目标:

积极探索学校体制改革。建成清浦职教中心1所;联合办学2所;创建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5所;完善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选任制。

----推进素质教育工程目标:

保持6个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建设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教师三结合的高素质教育科研队伍。

(四)主要措施

1、着力营造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氛围。“十一·五”期间,xx区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全区的经济和社会将得到更加全面、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淮安城市的东扩南移,城市居民将大幅度的增加,城区学生数在“十一·五”期间将有所增长,高中阶段的学生进入高峰期,这给全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舆论阵地,大力宣传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是一项事关全局、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引导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教育。动员和联合宣传、计划、规划、财政、建设、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通力协作,为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保证全区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新局面。

2、深化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宏观管理、统筹规划职能。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促进各类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

基础教育进一步完善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进一步加大区级政府对教育经费、招生考试等方面的管理统筹权限。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和校舍建设等问题。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加快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步伐。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资源统筹、发展规划以及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权限。

积极探索办学体制多样化的试点。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按国家有关规定,举办多种层次的学校;合理利用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依法规范联合办学。制定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在学校建设、招生就业、教师培养及管理、社会化投资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使社会力量办学成为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编制管理,合理确定人员结构比例并配置各类人员。改变单一固定编制结构,实行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上岗机制;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完善有关保障机制。对不适合担任教师职业的人员进行转岗、分流。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工作。按照“整体规划、分层实施”的原则,加强对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专项督导制度,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学科之中。遵循青少年生理成长规律,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四有”新人。

中小学校要强化学生外语、现代信息技术、国情和法律等知识和能力的普及工作;同时要加强音乐、体育和美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要着眼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建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机制,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完善招生考试和质量评价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巩固、完善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完善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制定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生素质水平评价方案。逐步实行义务教育质量年报制度。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市内外优秀教师来区内任教,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较大影响的名教师。进一步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作用。培育教育人才市场,加大竞争激励机制的力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快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强化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注重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有计划地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2010年,全区幼儿教师20%左右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并使全体幼儿教师都达到任职资格要求;小学教师70%达到专科学历,初中教师65%达到本科学历,高中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95%本科学历。

5、实施“区教育重点建设工程”。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所有农村完小以上的中小学校都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到2010年,小学生平均20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初中生平均15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高中生平均10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全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要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探索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重点办好xx、xx、新民路和东风等五所小学。xx小学要办成12轨的规模,容纳学生3500名左右的学生,要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和体育馆,需投入4000多万元。xx小学要扩大规模,建成10-12轨,新建教学楼和综合楼各一幢,需投入1000万元。新民路小学要扩建一个运动场,需投入400万元。东风小学扩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可容纳学生2600名,小学用地需26亩,初中用地需20亩,需投入2500万元。

新建xx市第二职教中心(市教育局规划中有此项目),将二中、四中职教资源合并到xx中学。在xx中学和xx小学校址的基础上、高校园区的东边再征地100亩,新建一所三星级高中(市教育局规划中有此项目),10轨30个班级,在校生1500人左右,需投资6000万元。

6、强化依法治校。进一步学习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建立《xx区教育督导规定》,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在继续抓好巩固“两基”督导检查的同时,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完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检查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篇8

【关键词】“双导师制”;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双导师制”是由教育部在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高校研究成果理论有效地应用到企业产品开发,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近年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学改革也引进了“双导师制”概念,(王永红等,2006;朱华,2008;潘金林,2010)使其在高职教育实践环节教学中,在““理论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就业”直通车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在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教育学院、郑州师范学院等高校试行“双导师制”,建立了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和培养师范生的机制,创立了校-地同创共建实验园,为英语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政策支持。

本文拟在前期调研基础上,以河南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环节管理与实施为例,着重进行“双导师制”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一、“双导师制”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一)可行性分析

1.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调整工作已经开始并在相应年级试行实施

2007年,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大环境下,河南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领导和相关责任教师对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革,突出了实践环节的比重,除了进一步强化《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课程的实践环节,还在《综合英语》、《英文阅读》、《英汉翻译》、《英语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明确了≥30%的实践比重,尤其是对《英语教学法》、《英语课程教学论》、《英语测试》、《微格教学》等教育方向实践课程,提出了“理论指导、实践中心”的教学思想,并付出实施。2011年起,又将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实习期延长为半年,有效保障实习实践环节的实施。

2.教育实习基地保障

自2000年起,河南教育学院先后在郑州回中、郑州23中、郑州58中、郑州61中、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郑州47中、金水三中、金水四中、郑州八中东校区、聚源路小学、心怡路小学、郑东实验小学等设立教育实习基地,每年输送大量实习生,为教育专业毕业生真正走入中小学课堂、真正实现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外国语学院已经与郑东实验外国语、郑东实验学校、心怡路小学等进行了“双导师制”对接;同时,为了适应高考及基础教育英语改革需求,外国语学院正在和一些英语培训机构,如新东方、联大、阳光、新奇等,协商实施双向导师、定向实习等合作项目。

3.“校-地系统创新”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

2013年5月,河南教育学院启动了“校-地系统创新”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项目,其中,英语教育专业与郑东外国语、心怡路小学等实行双向导师联系;2014年3月,新增郑东实验学校为双向导师联系基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河南教育学院和基地中小学明确了中小学教师走入高校课堂听课、观摩、指导,高校教师走入中小学课堂指导、实践,将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环节渗入到全程教学中等具体实施方案。

(二)改革内容

“双导师制”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突出英语教育专业特色,将英语专业技能训练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有机融合起来,并运用到教学全过程,突出校内、校外共同指导和实践,加大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采用符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实践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实践课程核心化、技能具体化、方法多样化、训练全程化,从而使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紧密配合的有机整体。(潘金林,2010)具体内容如下:

1.调整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细化各门主干课程实践比例,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比例不低于30%、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比例不低于45%,专业实践课程实践比例不低于80%,突出实践环节全程化;

2.构建“双导师制”,实行校-地协同共建,使中小学一线教师走入高校课堂,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和方法的指导,同时有效保证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能有机会接触中小学实际课堂,亲身体验,促进高等教育实践环节与中小学教学环节相结合。

(三)实施方案

依据前期调研成果和教育厅实行校-地同创共建的文件精神,根据河南教育学院“双导师制”实施办法,在外国语学院和郑东实验外国语、心怡路小学等实行双导师指导,强调高校教师走入中小学、中小学教师走入高校课堂,通过观摩、指导、实践等环节的实施,将实践全程引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计划。

通过进一步调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大各门主干课程实践环节的实施,让中小学教师走入高校课堂,进行实地指导;高校教师走入中小学,对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进行实地观摩和指导。通过加大实践环节、延长校内外教育实习期限等,实现“双导师制”背景下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四)改革目标

2013年外国语学院参加“校-地系统创新”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双导师”项目教师2人,联系中小学2个;2014年参加该项目教师增至3人,联系中小学3个;下一步,河南教育学院将加大校地合作共建基地建设,争取增加8-10名“双导师”,增加4-6所中小学基地,将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具体目标如下:

1.调整英语教育专业校内外实习计划,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下学期分别进行2-4周的校内外实习实践;

2.延长大三教育实习期限,尤其是校外实习期限;

3.在现有校地共建试验区的基础上,拟增加郑州八中、经纬中学、聚源路小学等为实验基地,为“双导师制”的实施提供后台。

4.促进中小学教师走入高校课程,对相关课程进行观摩、指导,必要时可以进行相关章节的讲授,并对高校主干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督导。

5.促进高校教师走入中小学,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和指导,并带领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

6.在保证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教学实践搭建平台。

二、“双导师制”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

(一)特色

1.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校-地协同、共建“双导师制”。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厅“双导师”制、校-地协同共建文件精神,着重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和中小学教学实践相结合,强化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环节,通过双导师基地建设,将中小学教师引进高校专业课堂进行观摩、实践、指导;将高校教师引进中小学课堂进行理论指导和实践观摩,将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贯串教育教学全过程。

2.突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通过校-地共建,将英语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环节贯串全程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认识到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并自主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演练。通过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真正走入中小学课堂的实践机会,并通过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指导,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3.以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基础,利用观摩、访谈、问卷、实践等形式,将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和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创新

1.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立足校-地协同共建,以“双导师制”的实施为契机,加强高等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将英语教育专业实践环节贯串教育全过程。

2.以河南教育学院“校-地系统创新”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背景,将“双导师制”引入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拟构建理论指导下的、突出校内外实践环节的模式,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3.有利于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突分体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并以此提高学生就业机率。

4.有利于基础阶段教育改革。“双导师制”的实施,促进了中小学英语教师走入高校课堂,为其理论提升建立了平台,通过与高校教师理论、实践的沟通,也更有利于其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引介入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并为其进行相关教学改革、科研提供有利支持。

三、“双导师制”背景下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意义

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基础教育改革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而作为改革主要内容之一的英语课程改革更是势在必行。以“双导师制”为背景,在英语教育专业实行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强化校内外实习相结合,将实践环节融入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是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必由之路。其意义在于:

1.调整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实践环节,将教学实践细化到各门主干课程的讲授当中,理论联系实践,注重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际操控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基本素养。

2.将中小学教师引入到高校课堂,通过观摩、指导、参与、实践等环节,一方面提升高校师生对中小学课堂的认识,另一方面从实践出发,对教学法课程提出宝贵意见。

3.将高校教师引入到中小学,通过研讨、观摩、指导、实践等环节,加强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对中小学课堂的直观认识,从而进一步引导自身专业教学。

4.通过大一、大二下学期校内外教学实践环节的增设,使学生更多的走进中小学课堂,直接进行教学观摩和体验,对于提升学生对自我专业知识的认识、增加教学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瑞阔.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11).

[2]潘金林.小学教育专业全过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12).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篇9

一、精细整合资源,提升教育效益

布点分散、设施落后、生源不足、教学水平不高是农村教育面临的经常性问题,我镇也存在类似情况,严重影响教育水平。因此,我镇调整规划,加大基础投入,按照“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学水平”的思路开展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将学校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列入三年行动计划中。

过去三年,全镇教育基础建设实施了贤明中学建设工程、松溪辅小建设工程和幼儿园六分园建设工程,完成了镇中心小学福光校区的选址。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富阳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在全镇形成“十校一基地”的学校格局,努力实现农村教育城市化,充分发挥优质教育的引领、集聚和辐射作用。

二、形成集团办学,扩大优质效应

集团办学是规范管理、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我镇依托新登镇幼儿园和新登镇中心小学的优质资源,按照“1+X”的模式开展集团化办学。

在学前教育方面,按照一中心六分园的布局在全镇建立六所镇幼儿园分园,由镇中心幼儿园统一规范管理,实现公办幼儿园覆盖全镇各片区,保证幼儿“就近入学”。

在小学教育方面,依托镇中心小学的教育资源,按照“名校+新校”的模式新建新登镇小福光校区,实行“六统一”的均衡管理。

在初中教育方面,建设三校合一的新登镇中学和四校合一的贤明中学,把新登及周边乡镇的初中生集中起来,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三、创新教学体制,激发内生动力

教师的教育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水平,近年来,我镇着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提升教师能力,形成争优赶超氛围

各校每年都有教师培训计划,2013年参加培训的教师人数为780人,培训率达92%。开展“十佳教师”和“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强化教师考核,加大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力度,在教师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2.吸收先进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我镇各校与杭州名校结对,吸收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通过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优秀教师的指导,提高我镇教师的教学水平。

3.打造优秀教师队伍,激发工作热情

我镇实行教师校际交流制度,根据各校教师缺盈情况,近三年在校际交流中共调配25名教师,完善各校教师的聘任和调配机制,激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开展“教师信息化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现代化教学技能比武”“贤明教星”评选等活动,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旨在打造一支“脑中有观念、手中有方法、心中有学生”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四、加大保障,改善教育环境

我镇在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法定的“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1.投入教育经费,确保落实到位

2013年我镇教育总经费投入6924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6444万元,占财政预算内可作资金的63.2%。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各类款项按《富阳市关于进一步完善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实施意见》规定及时拨付。

2.计划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和完善标准化学校建设,有计划地进行基建维修和教育装备添置,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各校投入基建维修款和教育装备经费,镇政府按市下拨经费1:1比例进行补助,各学校设施基本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3.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现代化局面

各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应用类型和管理模式,目前全镇已初步形成教育信息数字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管理电子化的新局面。

4.成立教育基金,促进教育发展

2011年成立市教育基金会新登贤明教育基金,设立教学成果奖。每学年考核奖励一次,奖励为我镇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学校、校长、教师、品学兼优的学生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促进教育发展。

5.争取倾斜政策,留住优质人才

为提升我校的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创造教育人才留得住、引得进的良好环境,镇党委政府重视留住和吸引人才问题,多次在市人代会、党代会和政协会上议案,目前,镇党委政府正在向市政府争取有关小城市建设的倾斜政策。

五、坚持品质办学引领师生成长

1.创新德育形式,关注学生健康

我镇各校围绕“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会做人”的主题,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涵,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四有”新人,学生逐渐养成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2.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新登镇中崇尚“官塘印记,尚善向上”的文化,构建了学校院士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和官塘印记评价体系,沿革当地文化。镇小以“书馨棋韵,乐音射艺”为办学特色,以“传承经典,知礼明行”为主题,开展国学启蒙进校园活动,尽显“书香校园书味氤氲”的育人环境。新登镇幼儿园教育集团以“园本教研”为基点,以“专家引领”为契机,以“同课异构”和“一课多研”为教研模式,促使教师在反思中进步,在关注中提高,在交流中成长。

六、注重学校计划助力教育发展

1.提升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学校的生命线。我校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普惠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镇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有了明显改善,但任务还十分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学校为重点,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差距,充分体现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3.优化教师素质,调动工作积极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建立校长奖励基金,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4.加强教育管理,完善教学制度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健全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机制,完善义务教育学业水平和身体素质监测机制;积极推进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引领学校走自主发展、内涵提升之路,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推进重点项目,保证建设质量

小学新生入学教育篇10

近年来,我省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广大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义务教育实施水平稳步提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较好地保障。同时,我们也看到,各地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顺利入学方面仍存在一些亟需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例如:学校布局不合理造成学生入学困难,重点校、重点班仍然存在,许多学校规模、班额超过标准要求等。为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现就做好我省义务教育新生入学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积极创造条件,方便适龄儿童、少年在公立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承担起义务教育实施和管理的具体责任,联合有关部门对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的人数进行摸底统计,结合布局调整和新生生源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定各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范围或区域,制定详细的新生入学工作方案,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有学可上。城镇学校中要重点关注部分学校存在的入学压力较大问题,采取切实的解决措施。农村学校要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往返学校的交通和安全问题,交通不便地区要适当保留教学点,避免因上学路途过远给学生入学带来困难。

二、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学校办学规模要与办学条件相适应,要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摸清本地生源和外来适龄人口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省普通中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和管理权限核定辖区内中小学教育规模,适当下达招生计划。从2009年起,各义务教育学校新招收学生班额不得超出标准班额,凡班额超标、人均占有教育资源不能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的学校,不得招收招生服务范围以外的学生。对于长期班额过大、招生服务区生源较多的学校,要通过加强学校建设和改造、合理调整招生服务范围等方式帮助减轻学生入学压力。所有新建学校项目必须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方可审批。

三、完善入学程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中小学学校要根据统计摸底情况,将“入学通知书”下达到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手中,依法组织和督促当地儿童、少年全部入学,防止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中途辍学。对因迁移、流动等原因而无法在本地、本校入学或继续就读的适龄儿童、少年,要进行备案。新生报到入学后,要认真做好学生学籍注册工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及时上报电子学籍信息。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完善的新生入学程序,新生入学程序要通过教育局门户网站进行公布。

四、实行均衡编班。学生入学后要均衡编排教学班级,均衡安排同年级各班学生和任课教师,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举办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实施“小班化”教学试验。各地要对转制学校的招生和收费行为加强管理和督查,凡转为公办的改制学校,统一实行公办学校的招生和收费政策,不得再收取学杂费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