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垃圾分类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2:03

智慧垃圾分类方案篇1

从普遍通识引导,到大力强制分类减量

“十二五”时期,通州区共计完成347个居民小区、36家党政机关、31所学校的垃圾分类达标创建工作。政府部门为每个试点小区(单位)免费配备了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电动分类收集车,安装了分类宣传引导栏,同时还为每个家庭配备了一组10L的分类垃圾桶。为有效引导居民们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区市政市容委按照每120户/人、每月给予600元的补贴标准,向社会广泛招募垃圾分类指导员(统称“绿袖标”),定人、定岗、定时,在小区指导居民们进行垃圾分类,并对分类不准确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居民们普遍认识到了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提高了分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为巩固垃圾分类取得的初步成果,2016年,通州区制定了《通州区垃圾减量工作实施方案》,在通识性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采取“强制”与“引导”相结合的形式,对全区范围内责任主体明确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科研机构、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体育场馆、文艺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食品加工企业;餐饮服务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强制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

强制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由区市政市容委负责组织牵头,区教委、区商务委、区工商分局、区食药监局等部门全力全程配合,按照职责协助通州京环公司与强制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单位签订服务协议,集中进行运输消纳。按照规定,强制分类、减量的单位,年均承担餐厨垃圾分类运输费1000-2000元。首批被强制的单位共有551家,计划于今年底前全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处理;第二批涉及的单位共计826家,计划于2018年-2019年实现分类运输处理。全区的规划目标是2018年实现城区垃圾减量工作全覆盖,2020年前农村地区垃圾减量工作实现全覆盖。目前,宋庄镇小堡村徐宋路两侧的54家餐饮服务单位已于去年底与通州京环公司签订了服务协议,实施了强制分类,餐厨垃圾减量效果明显。

从垃圾分类闭环不全,到积极落实“智慧分类”

按照北京市“大类粗分”的原则,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大类。除这“三大类”外,日常生活中还会产生诸如衣物、织物、电子等垃圾。为实现垃圾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州区通过逐步构建全覆盖、一体化的“大环卫”服务管理体系,有效扩展环卫作业面,做到了各类垃圾应收尽收,物尽其用。

2016年,通州区政府与北京环卫集团签署了《通州区环卫服务委托合同》,双方共同出资,组建通州京环环境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环公司”),按照《委托合同》,打造通州区城乡环卫事业发展的主体企业和投融资平台。

京环公司成立后,首先承担了通州城区的道路清扫、垃圾收集、垃圾处理、公厕维护、道路交通设施清洗、废旧物资收集、餐厨垃圾消纳等一体化的“大环卫”综合服务工作。下一步,京环公司还将承担通州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工作,投资建设工业垃圾、电子垃圾、废弃油脂、农村垃圾、畜牧垃圾、园林垃圾处理和再生资源化回收利用设施,构建全覆盖、一体化的“大环卫”服务体系,推进通州区环卫事业不断向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协调均衡发展。

紧紧抓住通州区环卫体制改革的契机,通州区政府通过京环公司,充分发挥、利用北京市属环卫的作业优势、科技优势和资源优势,试点打造“两网合一”示范小区,建设再生资源回收柜、智能厨余桶等智慧设施,并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搭建完成大件垃圾、织物垃圾、电子垃圾的分类回收体系,在此基础上与实施垃圾分类、减量的单位和社区对接,实施分类运输处理。

智慧分类系统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线上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旨在使可实现资源减量的垃圾依托智能化手段实现分类。智慧分类系统已在马驹桥镇的20个居住小区、城区的5个居住小区试点实施。社区居民通过电话、微信注册,申领具有用户身份识别标识的二维码和“北京蓝・生态卡”,垃圾智慧分类云平台管理系统自动为申领居民建立个人生态账户。

居民们将各类垃圾分类装袋并贴上二维码后,投放到智慧回收柜内。对于居民家中产生的大件垃圾(如废旧电器、暖气片、橱柜、衣柜等),通过微信或客服电话,提交上门服务预约或贴上识别码后,自行运送至指定位置。工作人员现场对智能分类回收柜中的各类可实现资源利用的垃圾及大件垃圾进行核算,同时做好积分录入工作,然后再由回收人员驾驶专用的再生资源回收车,将其运转到指定地点,从而实现了规模化的再利用。

智慧厨余桶(站)与其它垃圾桶(站)并排设置。厨余桶装有居民个人的刷卡记录器。居民通过刷“北京蓝・生态卡”,打开厨余桶(站)的投放口分类投放,同时获得奖励积分。每个居民每天可投放多次厨余垃圾,每天最多有效积分对应前两次。居民们通过垃圾分类获得的积分可线下享受相应的社区服务,兑换日常生活用品,也可通过e资源微信公众平台,线上登录积分商城,兑换代金券、折扣券或生活用品。

据不完全统计,智慧分类系统投放使用以来,2016年4月至10月,仅马驹桥镇的20个居住小区,回收次数累计达到8000人次,回收总件数累计达到60万件,兑换次数达到2000人次;各类资源的回收量包括废旧纸板27.8吨、饮料瓶18.6万个、废旧衣物10.7吨、废旧玻璃4.5吨、塑料类17.3吨、废旧金属5.4吨,其它10吨。

从管理服务体制不分,到形成规范管理机制

在通州区构建一体化“大环卫”格局的背景下,首先构建了城区的梨园镇、永顺镇、潞城镇部分区域,六环内及行政办公区以通州京环公司为主、各乡镇以镇级环卫作业队伍为主的垃圾收运处理服务体系。垃圾收运处理服务体系有效改善了传统粗放式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完善设施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制定奖罚等一系列办法和措施,明显提高了垃圾分类运输的处理水平。

“十三五”时期,通州区将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减量取得的成果,完善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等相关配套办法和措施,引导和鼓励城区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小区,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建设餐厨(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落实属地运营管理责任。同时,要求各乡镇依托自身的环卫队伍,力争2020年建设完成包括餐厨垃圾消纳处理站、筛分设施、密闭式清洁站等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区政府将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给予专项补助支持。各乡镇在建设餐厨处理设施前产生的餐厨垃圾,统由京环公司负责分类运输处理,形成统一完整、协同高效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的全程管理体系。

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建立责任机制。巩固、完善市容环卫管理体系,在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下,将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重心下移。规定区政府负总责,街(镇)主抓,明_区和街(镇)主要行政负责人为辖区垃圾减量工作第一责任人。同时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垃圾减量工作小组,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将各项指标分解量化,做到“点、线、面”责任明确,每月召开一次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街道、乡镇参加的工作例会,通报各部门工作进度。

二是建立减量工作监督机制。将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纳入城市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借助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和专业队伍优势,实施网络化管理,委托第三方对试点小区、单位进行检查并形成通报机制。同时,发挥市容环卫联动热线和公共服务热线、政务监督热线,以及媒体、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做的及时发现、反馈问题,及时检查、督办整改。

三是建立减量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垃圾分类、减量应急处置机制,由京环公司配备专业人员、车辆设备和物资,对分类收集容器中达到80%的各类垃圾及时进行分类运输,做到发现问题或接举报后,按照责任区域和责任分工及时进行处置。

四是建立垃圾减量投入保障机制。垃圾减量资金安排重点以实现减量化为目标,在巩固城区试点小区分类成果的基础上减少分类桶、袋等消耗品投入,加大宣传引导教育,加强精细化管理。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工作。采取八进一支持一试点模式。八进即进机关、单位;进饭店、酒楼;进企业、商场;进市场、超市;进校园、课堂;进宾馆、公园;进社区、家庭;进村庄。一支持即区级委托市级环保组织,全年开展不低于78场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各街道、乡镇提供积分兑换及宣传活动必需的物资支持。一试点即京环公司在居住小区试点以二维码扫描积分、微信、app平台预约等互联网技术大力推进“智慧分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各种物品的消耗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会相应增长,亟需建设和完善城市的基础服务设施。为加快改善通州区的生态文明环境,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破解垃圾消纳难题,根据《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州区“十三五”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通州区将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型、节约型、低碳绿色型社会,培养全社会资源环境意识,并将制定和采取一系列配套方案进行落实。

智慧垃圾分类方案篇2

“十三五”期间,城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实现城市管理执法机构改革,构建权责明晰、执法规范的城市管理体系,打造数字化管理机制。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成就显著,城市公共环境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2019年3月,原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改名为城市建设服务中心,作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代管城管和环卫,相对集中行使城市管理领域内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渣土运输、绿化设施、城市道路、市政设施、路灯景观、违法建设、工商行政、交通违章等全部或部分的行政职权,目前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正在进行,编办正在组织上报成立执法大队事宜,环卫市场化已完成招投标。有效改变了过去分散管理、多头执法、重复处罚、职能交叉的问题,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高。

(二)建立完善城市管理执法机制

城管执法由综合执法转变为专业执法与综合执法相结合,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的管理体系,全面落实路段队员常规管理,巡查队员机动巡查、攻克疑难、错时管理的弹性工作制,实现了管理上的无缝对接,形成了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有效填补了管理漏洞,从而实现了管理上的无缝对接。

(三)建设智慧架构推动城市治理

充分发挥好已经建成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作用,通过手机app移动办公端、整合“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与平台的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城市智能管理和服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思想、理念、技术和体制的整体创新,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增强城市协调统筹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以及信息传导效能,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采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公众参与等功能的智慧化、精细化、现代化,在智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方面进行不断地创新、探索和实践,逐步推进我县的智慧城市建设。

(四)建设专业高效作风优良队伍

通过加强队伍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备意识形态教育,整支队伍逐渐形成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行业风貌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碰硬、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以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为契机,以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为目标,以开展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培训工作为载体,以推进权责清单等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改进城市管理执法方式为抓手,着力提高城管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崭新形象。

(五)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方式

坚持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廉洁执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等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程序,明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使的城管执法工作更加公正、公开、透明、规范。

(六)加大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环境

以“人民城市人民管”为主题,努力构筑“报刊有文章、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页面”的宣传格局,制作宣传专题广告,开通公众平台,畅通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渠道,坚持在执法中宣传,管理中劝导,适时制作各类通知、通告、告知书、温馨提示、倡议书等宣传材料,回应社会关切,着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七)统筹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

“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并将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重心从解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逐步扩展到统筹城乡范围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促进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县生活垃圾处理场强化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接收及处理工作,制定相应制度,建立台账,取得良好成效。县生活垃圾处理场于2018年通过省住建厅生活垃圾处理场无害化等级复核工作,评定结果为省i级生活垃圾处理场。2019年完成县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工程的招标工作,自此,县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可达99%。

(八)规范管理城市统筹保障民生

一是按照拆、改、建相结合的原则,规范审批户外广告(牌匾)449块,拆除影响市容观瞻的各类户外广告(牌匾)343处,规范设置临街施工现场围栏(墙)247处,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全程监管展促销、装饰装修、开业庆典等活动,共有序审批1225件,取缔违规宣传496次。审批门脸装修68处,查处违规装修42件。安装便民广告栏12个。安装宣传栏4个。安装公益围挡24个。审批节日摊床2416个,取缔未经审批节日摊床476个。审核(修车、收购站)经营场所48处;二是基本杜绝了建筑垃圾偷运乱倒等行为,开辟了2处定点建筑垃圾倾倒区域;三是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共查处违建63宗78处,面积4878.15平方米,有效扼制了违法建设的蔓延态势;四是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取缔“马路市场”,规范设置1处早市、夜市地点,不间断清理店外(占道)经营行为28000余起、流动叫卖行为2000余起,乱堆物堆料3000余起,“小喇叭”噪音扰民现象1500余起,组织清理粉刷非法张贴喷涂的“小广告”3万余处,查处运输渣土密闭不严,遗撒泄露的车辆500余辆(次),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在冬季高效率清除冰雪;五是全面规范整治交通秩序,与交警部门开展综合整治行动,及时纠查车辆乱停放行为,共查处乱停放车辆549台(次),规范摆放非机动车辆1200余台(次),现城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六是查处毁坏市政设施类案件201起,查处毁坏园林绿化设施类案件40余起,查处油烟净化类案件108起;七是服务民生工程,建设标准化环卫设施水冲公厕29座,完善垃圾处理,做到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实行全面密闭化,城市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八是对各类城市管理案件及时接收,快速办理11件。

(九)存在问题

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一直是城市管理的永恒主题,我县在城市管理建设上,如城中村、烂尾楼盘、私搭乱建、臭水沟、蜘蛛网线、小广告等方面的整治力度和覆盖范围仍有不足;在城市管理工程上,市政、园林、环卫和物业等领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仍有不足,工作标准不够细化,社会共治氛围不够深入,市民文明素质仍有待提高;在城市管理方式上,仍存在执法人员素质能力与所承担的工作不匹配、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程序不够严谨、管理方式单一,执法行为粗放等问题。

二、“十四五”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既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期,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期。这一时期既要进一步巩固“十三五”建设的成果,更要推动城市建设高水平发展,乘势而上,全面开启高质量城市建设管理新征程。

(一)发展机遇

1.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

技术变革是推动城市建设重要的力量,当前,国内科技与政务相结合的变革呈积极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成为协同治理机制和政策的创新点,加快推动云、网、端等数字基础科技方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深度融合结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新服务、新治理。

2.绿色发展的重大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作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目标,从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宪法,到绿色发展被纳入“五大发展理念”,党的把“美丽中国”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等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3.制度建设的重大机遇

党的四中全会精神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衣食住行、垃圾处理、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都体现着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现代化的发展,是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生活、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是发挥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力量的发展。

4.环境理念的重大机遇

目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向世界,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等关键词频繁曝光,直接促使政府和社会资本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的资金投入力度。行业的发展逐渐从硬件提升向软件提升转变,源头减量理念也开始形成社会共识,公众逐渐在源头减量、垃圾分类、垃圾焚烧等方面形成了正确的意识,处理技术结构进一步优化,环境卫生管理从单一向合作转变。

(二)面临挑战

在“十四五”期间,城市管理必须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期,肺炎疫情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增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城市“韧性”更显重要和紧迫。除此之外,在城市积极向好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一些问题,一方面,城市基础建设薄弱,管理水平与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功能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运行体系日益复杂,潜在的安全风险和管理漏洞增多,同时公众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标准更加严格,也将为城市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治理能力面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生活城市比较优势、推进城市治理转型、提升“韧性”城市应急能力、建设城市治理新格局、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等重大挑战。

三、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协调创新的原则,围绕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优化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建设共治共管、智慧、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科学合理统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做到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创新动力、多元治理,节约集约、共生循环,平稳运行、绿色环保,最终形成垃圾多元、综合、全程和依法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局面,实现生活垃圾治理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聚焦全面小康城市品质,科学合理规划,突出时代、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原则,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

二是坚持依法治理。完善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素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明确城市管理和执法职责边界,制定权力清单,落实执法责任。

三是坚持科学管理。增强城市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坚持创新发展。整合城市管理资源,优化管理流程,逐步推行城市管理数字化的原则,加强政策措施的配套衔接,强化部门联动配合,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五是坚持社会共治。制定相关公共政策和管理服务政策,引导企业、公众适度、全程参与;加强公众监督,公开办事内容、程序、制度,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坚持开展城镇居民卫生意识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文明意识教育,提高广大居民整体素质。

(三)发展目标

始终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县委县政府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加快全县城市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管理让城市更美好的目标。

一是打破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建设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统;二是加强“全面覆盖、集成管理”的智慧建设,发挥数字城管平台作用,实施“智慧城市”“洁美城市”“畅通城市”“秩序城市”建设;三是积极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狠抓卫生管理、强化市容市貌、科学文明执法、解决城市顽疾,提升卫生城、园林城、平安畅通城建设水平;四是加快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提高城乡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标准化和保洁队伍专业化水平,建设规范化、专业化、高效化智慧环卫管理系统。

四、主要任务

(一)发展方向

一是城市管理精细化。采用单元网格管理办法,实现我县城市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提供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是城市效能智慧化。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以数字化、智慧化、信息化作为提高城管执法水平的突破口,通过先进的大数据信息管理技术,推进资源优化整合,数据共享,实现执法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增强执法管理的科学性,城市管理效能向智慧化提升。

三是城市治理综合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城市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在城市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如住房、交通、供电、供水、供气、通讯、市容环境、治安、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多方面的社会需求,这些都需要通过加强城市的综合治理来加以协调解决。因此,必须要大力提倡城市综合治理,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政务公开、破除部门利益,彻底解决部门间扯皮推诿弊端,形成综合治理合力。

(二)具体方法

在城市管理方面:

1.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形成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目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严管重罚,列出问题清单,采取“消号式”管理。

2.要强化日常监管,采用单元网格管理办法,将城市管理精致、精准、精确到每个社区企业、商铺、道路,实现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持续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3.深入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尽快明确城市管理执法的领域、具体实施范围以及根据法规规定应履行的行政执法的权力等。

4.合理规划设置便民市场和早、夜市。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在城区选择适当地点,在综合考虑市容市貌、卫生、交通出行及对周边居民影响等因素,合理规划设置临时露天市场和早、夜市,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5.综合整治历史遗留问题。如违建、木杆、网线、停车位等问题,牵扯到全县多个部门,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复杂,必须要协调多个部门形成合力,开展综合整治才可能彻底解决。

在智慧城市方面:

1.推进提升数字城管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新模式、新体制和新机制的集成化数字城管平台。

2.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从开环到闭环、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提升加强城市管理的统筹、指挥、协调、监督、评价力度,提升问题的发现率、立案率、办结率。

在法制建设方面:

1.进一步提升执法队伍素质。建立健全执法公示制度、听证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提高执法管理服务水平。

2.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统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防止对各种违法行为处罚的随意性,确保执法人员正确行使职权。

3.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内部检查评议,实现对立案、调查、结案流程的全程监督,不断提高办案质量。

在环境卫生方面:

1.抓好城市环卫项目推进,打造优美城市环境。加强对环卫市场化企业的监管,巩固提升部级卫生城创建成果,继续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外运项目,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2.开展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在城区人口密集路段及主要住宅小区建设引导性垃圾分类收集站。

3.合理规划建设水冲式公厕,完成省住建厅“厕所革命”任务,积极配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彻底清除私搭烂建、蜘蛛网线、乱停乱放等城市顽疾,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三)主要项目

一是考察周边市县,借鉴先进经验,启动环卫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了环卫作业市场化。二是逐步形成并完善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减少生活垃圾清运量和最终处理量,减轻终端处理压力,有效回收利用生活垃圾中的重要资源。三是建设县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工程,保证县生活垃圾达日产日清目标。四是大力推进雨污分流设施建设,完善县生活垃圾处理场填埋区雨污分流工程,填埋作业区采取雨污分流措施,预防溃坝、下渗、外溢、空气恶臭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五是加大渗滤液处理力度,计划租赁渗滤液移动处理设施,提升渗滤液处理能力。六是建设淤泥池建设项目,解决污水厂淤泥接收问题。

五、保障措施

(一)体制机制保障

县级层面加强组织协调,地方层面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应当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城市管理及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建设进程,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体制,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保障机制。

(二)监督机制保障

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加强市容环卫监管队伍建设,完善第三方专业化监管机制,提高科学监管水平。健全对特许经营权的授予、履行情况的监督机制,充分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包括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和收运服务系统监管在内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三)经费投入保障

加强财政投入保障,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及市场化运营机制,有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道路清雪收费等各项服务收费制度,根据城市管理各项任务清单、生活垃圾处理资金需求,落实工作经费,并申请纳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保障经费落实,从而实现财政保障常态化。

(四)政策法规保障

依法建立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的权力和责任清单,向社会公开职能职责、执法依据、处罚标准、运行流程、监督途径和问责机制;聚焦行政执法源头、过程、结果等环节,坚持依法规范、执法为民、务实高效、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坚持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过程全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保障城市管理行为严格、规范、文明、透明。

(五)队伍建设保障

开展理论培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考试,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管理技能、法律知识的学习;建立健全协管人员招聘、管理、奖惩、退出等制度;科学划分执法管理部门、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在需要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领域推行综合执法。

(六)先进技术保障

重视城市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加强城市数字化管理,完善执法记录仪、音像记录设备等城管执法信息化技术装备,发展新媒体平台的城管宣传工作。同时,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竞争方式引进高水平的企业参与城市管理工作,从而整体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城市卫生效益。

智慧垃圾分类方案篇3

深化内涵,突出特色,助推城市管理智慧应用

建立绩效机制,不断优化项目。在与市城管委、区级相关部门做好对接,寻求技术政策支持的同时,建立了项目的绩效反馈机制,要求承建方每周上报工作进度,并每周定期就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洽谈演示。同时,就智慧城管中遇到的路灯监管系统、工程渣土系统等模块建设、监控视频资源信息共享等问题多次召开协调会。此外,还召开了评审、初验会议,邀请专家及相关科室对项目进行了评定,并就项目优化提出了修改意见。

完成一期建设,开展试运行。在市区两级的通力合作下,余杭智慧城管系统于2016年8月完成一期建设(综合指挥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其中,综合指挥平台包含3个模块(事件中心、指挥中心、报表中心)的14个功能选项(实时事件、地图分布、事件查询、上报事件、专题管理、在线人员、在线车辆、上报事件、监控列表、路灯、综合考评、工程渣土、统计分析、区域报警);公共服务平台包含找车位、天天骑车、地图服务、城管动态、热线、区长信息、公交出行、垃圾分类互动、个人中心等功能项。并于前期召集局相关科室、中心开展了3次培训,就智慧城管平台操作进行讲解演练,特别就峰会保障期间智慧城管系统的执法保障类与事件管理两个应急预案的使用作了重点讲解,目前智慧城管一期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立足余杭实际,建设特色模块。基于市级平台的基础上,结合余杭特色,建立了垃圾治理监管系统,利用物联传感技术及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对环卫作业车辆、垃圾分类、垃圾处置场所等的精细化管理,对现有环卫作业车辆GpS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与现有垃圾分类系统进行数据对接,与各垃圾处置场所现有系统进行对接,反映垃圾处置场所主要运营技术指标;建立了工程渣土监管系统,以全区统一的工程渣土车辆监管平台为载体,通过对定位数据的智能分析,自动对车辆超速、离开规定路线行驶等行为实现判定,快速发现违规的建筑垃圾运输行为;通过对渣土项目、消纳场所的自动统计,实现运输源头、运输过程、建筑垃圾消纳“两点一线”过程的监管。

主动加压,统筹协调,做实数字城管扩面工作

强化机制保障。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智慧化、信息化管控,根据峰会保障要求,通过经费测算、实地调研、召开会议等形式与属地街道进行对接,并积极与市城管委、住建局、信息中心等相关单位进行协调,制定出台了余杭区扩面文件,明确了试运行时间及考核节点。此外,崇贤街道、乔司街道、仓前街道、未来科技城先后制定出台了属地建设实施方案,良渚街道制定了《扩面工作实施方案》和《“数字城管”系统运行工作实施意见》,临平新城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推动扩面工作提供了体制机制的有力保障。

提前完成扩面。2016年4月28日,召开了2016年度数字城管扩面区域启动试运行会,余杭区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了乔司、崇贤、仓前、良渚、星桥五个街道及未来科技城、临平新城两个产业平台的数字城管扩面工作,扩面面积19.64平方公里。并多次对新扩面区域派遣员开展数字城管业务培训,详细了解和掌握了工作职责、系统操作、考核办法、数据统计等内容,为顺利运行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提升运行实效。根据余杭区考核统计,2016年1-9月星桥街道共解决数字城管问题3707条、未来科技城4665条、临平新城134条、良渚街道10785条,8-9月崇贤街道共解决数字城管问题346条、乔司街道163条、仓前街道266条。

深耕网格,常态互补,强化线上线下资源整合

做好结合文章。将城市管理息采集、管理融入当地社会治理网格,互为补充,目前数字城管除区级监督平台外,11个属地镇街(平台)的指挥平台与属地的大联动平台实行合署办公,相关的硬件设备、办公场所、信息网络、工作人员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整合。在信息的上报层面,数字城管信息采集主动与大联动对接,如与临东综合大队、平安南苑、大联动等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2016年以来上报问题200余条。此外,数字城管对临平城区240个监控点位进行高清升级,为大联动在临平城区的指挥调度提供了技术保障。

提供标准支撑。在与大联动对接的过程中,数字城管借助精确的问题分类、严格的处置标准、完善的责任网络,为大联动中发现的城市管理相关问题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在综合环境整治大会、文明城市测评等期间,数字城管加强专项普查,并将普查结果反馈责任部门,为推进行i管理和集中整治提供全面数据,共开展普查24次,发现问题1500余个。

智慧垃圾分类方案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柠民彦”为你整理了这篇城管执法局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宣城市城管执法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局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忠诚、精细、智慧、法治、为民“五个城管”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用智慧、勤劳和汗水遏制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战胜了超历史极值的洪涝灾害,成功跻身全民所期的全国文明城市序列,城市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圆满完成了2020年确定的各项目标。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防范化解风险,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一是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执行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要求和各项指令,成立疫情防控小分队,配齐疫情防控物资,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和巡查力度,摸排人员信息6000余(人)次,抽调8人参加全市负面清单内企业巡查劝导,安排26人配合联点共建单位和西津街道做好临时检疫点值班值守工作。突出做好城区环境消毒杀菌和废弃口罩专项收集工作,设置专用收集容器198个,收集废弃口罩672.4公斤,均随全市医疗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落实复工复产各项措施,有序推动项目工地、所属渣土公司、早点摊群复工复产,并定期进行检查督查。二是科学处置防汛救灾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无私的奉献精神,多批次参与青龙乡及城区防汛救灾任务,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险情,妥善疏散和劝离围观群众,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联动层层抓的工作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技术服务,定期对单位内部、环卫公司、渣土公司开展安全检查、培训,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切实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确保城管系统高度安全稳定和集中统一。四是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严格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畅通信访渠道,坚持热情服务,妥善处理信访投诉事项,重点加强重大会议、活动和节假日期间人员摸排和管控力度,确保信访事项依法妥善解决。

二、聚焦决战决胜,市容市貌管理提档升级。聚焦决战决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体目标,构建了党建引领、领导负责、各级联动的创建体系,紧盯城市管理薄弱环节,确定创建目标、创建重点和创建细节,通过文明城市争创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管理功能、环境、文化和服务水平。开展市容市貌整治。清理出店、占道经营4122起、流动摊贩1315起,清理乱堆放345车次,拆除沿街水龙头246个、水池71个、违规充电设施11处。全年行政处罚416起,罚款137250元。开展不文明养犬专项整治。劝导不文明养犬行为1717起,依法查处遛犬不束犬链(绳)行为201起,罚款22400元,收容流浪犬2257只。开展“牛皮癣”专项整治。清理城区主次干道“牛皮癣”8120余处,查处制癣行为68起,罚款27000元。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督促新增226家餐饮业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102家餐饮业主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整改,拆除违规设置的烟道43处。开展静态交通专项整治。施划机动车位5302个、非机动车车位4586个,抓拍违停机动车25480辆,拖移非机动车2160辆、机动车153辆。全面启动停车收费管理工作,收费率达77%,停车位周转率得到明显提升,有效遏制了城区停车难、停车乱的现象。开展户外广告集中整治。改造(拆除)LeD显示屏105处,拆除主次干道大型户外广告53块、标识标牌611处,牵头完成了20处景观小品建设和2200余处公益广告的品质提升工作。开展“三车”运输秩序专项整治。全年查处违规运输行为58起,罚款52200元。开展“飞线”专项整治。劝导沿街“飞线”充电430余起,科学合理布局112套沿街便民充电桩。开展环境卫生大提升行动。对31座直管公厕进行提档升级,开展两期“烟头不落地,宁国更美丽”有奖兑换活动,兑换烟头917.25公斤,劝导并处罚乱扔烟头不文明行为244起,施划垃圾桶点位1614处,硬化110处,增设公交站台果壳箱688个,清理杂物2000余车次。

三、注重创新发展,重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一是执法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推行执法力量下沉模式,完成西津、南山中队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将19名执法队员、51名恒杰服务外包公司协管员下沉,进一步充实各街道办事处执法中队执法力量。开展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成立城管执法社区工作室16个,全年处理投诉309个。完成城管培训基地建设,打造集学习、训练、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培训场所。二是违法建设管控取得新突破。积极开展“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活动。严格落实即查即拆制度,采取人工+技防的方式,加大违法建设的管控力度,全年拆除新增违法建设166起,面积5213.9平方米;拆除存量违建106起,面积6751.5平方米;办理违法建设行政案件10起,罚款116.2万元。主动参与全市重点项目征收征迁工作,开展助拆行动9次,清表行动11次,为全市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执法保障。三是砂石资源管理取得新突破。通过理顺砂石资源管理体制,加大砂石资源管理力度,严厉打击私自开采、加工、运输、销售等违法行为。全年我局牵头办理涉砂案件共21起(其中刑事案件5起,行政案件16起),罚没合计246247.04元,移送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0人,起诉3人。四是智慧城管取得新突破。完成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平台建设,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平台互联互通。借助智慧城管平台,改变传统执法模式,将智能感知分析同执法办案相结合,实现执法全过程网上办案,执法全流程监督,做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年共接投诉电话11075起,受理有效投诉2786起,总案件办结2760起,总案件办结率99.07%。市长热线、政民互动回复496起,宁国论坛回帖563件,视频巡查发现问题299起,城市精细化协作联动群处理各类问题154起,切实做到了行政执法网络化、智能化。五是建筑垃圾管理取得新突破。压实博尔公司主体责任,对建筑垃圾运输资质进行核准,确定了8家渣土公司为我市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运输企业和1家渣土公司为我市建筑(装潢)垃圾运输企业,确保了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化、资源化。做好建筑垃圾处置费收缴工作,全年累计收缴建筑垃圾处置费73.62万元。深入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对6家渣土公司违规运输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罚款7400元。六是生活垃圾处置取得新突破。完成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修复工程和海创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建设。全年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约10.6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首个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企业投入使用,全年共收集并无害化处置餐厨垃圾约9594.23吨。

四、强化党建引领,干部职工素质全面提升。牢固树立党建“首位意识”,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着力稳队伍、强基础、建制度,为实现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发展。建立完善了《城管执法局党组议事规则》《城管执法局党组成员联系支部制度》等相关制度,扩大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育范围,圆满完成党总支和环卫支部、机关支部期满换届工作。二是加强廉政建设正风肃纪。制定了《城管执法局深入推进“微权力”治理实施方案》,通过“明权、亮权、控权、管权”四个治理步骤,从源头上“微权力”进行综合治理。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四级包保体系及责任追究办法》,坚持“一案双查”,2020年,对两名同志违规违纪进行处理,并逐级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激发活力。按照“一个支部一个品牌”的要求,深入推进党建特色品牌创建工作。评选“党员之星”和“工作标兵”先进典型系52人,全面掀起了学习先进典型的高潮。成立了宁国城管志愿服务联盟,参与志愿者人数达118人,累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达70余次。坚持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工会、团支部、妇委会的作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严格落实工会福利,切实增强了队伍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强化意识形态凝聚正能量。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建立重大政策及项目的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及时搜集、研判、处置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言论,今年先后邀请网民代表参观并商讨城区生活垃圾滞留处置、洒水车洒水扰民、“地摊经济”等问题,牢牢把握了网络舆情主动权。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33件,均快速有效予以办结反馈,得到了代表、委员的肯定和赞扬,并获评2020政协提案承办先进单位。

五、深化法治建设,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一是狠抓执法培训。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组织7名新进执法人员住建系统专业执法培训,开展执法资格认证考试,合格率达100%。二是做好法制审核。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重大案件处罚集体研究和法律顾问制度,及时更新调整权责清单;积极做好听证会的组织、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案件应诉工作,全年共组织听证会3次,应诉行政复议1件,行政诉讼4件。三是加强法治宣传。落实普法责任制,结合“3.19”城市管理宣传周、“12.4”宪法宣传日、江淮普法行等时机,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进校园等活动,全面提升市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四是推进信用建设。及时上传“双公示”信息,制定了信用修复清单制度,完成27家企业信用修复工作。五是规范行政审批。制定了《宁国市城管执法局行政审批工作管理规定》,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减轻末端监管压力,进一步简化了审批流程,优化了营商环境,全年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2775件,其中店招设置1620件,临时占道1155件。

智慧垃圾分类方案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goldrate”为你整理了这篇城管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城管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计划

按照打造“医药高地、诗画太和”的建设目标,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实际出发,经深入调查、认真研究,就我局“十三五”以来工作情况及“十四五”工作谋划报告如下,努力为我县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和“十四五”期间城市管理事业的发展发挥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十三五”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调整完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执法方式,大力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和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经过努力,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市容景观、队伍建设、依法行政、执法环境、民生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2017年,太和县城乡管理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2019年3月,县委、县政府经过优化整合,作为县政府组成部门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正式成立。相对集中行使城市管理领域内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渣土运输、城市绿化、城市道路、环境保护、市政工程、路灯景观、工商行政、公安交通等10个方面372项行政处罚权和部分审批管理,有效改变了过去分散管理、多头执法、重复处罚、职能交叉的问题,实现了一支队伍综合执法。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基本完善,执法体制基本理顺,机构和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服务便民更加高效,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管理效能大幅提高。

(二)执法机制不断优化。根据工作重点,不断调整机构职能,由综合执法转变为专业执法与综合执法相结合,做到专与综、分与合的和谐统一。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的管理体系,全面落实路段队员步行上岗、常规管理,巡查队员机动巡查、攻克疑难、错时管理的弹性工作制和三级督查办法,实现了管理上的无缝对接。建立了城市管理联席制度,形成了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

(三)城市景观水平明显提升。按照拆、改、建相结合的原则,拆除影响市容观瞻的各类户外广告。规范了临街施工现场围栏(墙)设置,使城市形象品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四)市容环境秩序有力改善。“门前三包”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执法服务有序,小广告清理快速高效,开展了城乡一体化督查考核活动。基本杜绝了建筑垃圾偷运乱倒、沿街遗撒飞扬等行为,开辟了多处建筑垃圾倾倒区域。加大规范执法力度,查处违建596起,有效扼制了违建活动蔓延态势。及时核查开挖道路现象、修补井盖丢失破损,严厉查处路面挤压行为,不断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开展了秸秆禁烧宣传活动,对夜间施工、KtV、餐馆等各类噪声、油烟污染、扰民案件及时协调处理,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愿望。取缔了多处马路市场,不间断清理店外(占道)经营、流动叫卖,严格审批、全程监管展促销、装饰装修、开业庆典等活动。定期标划人行道上非机动车停车线,设置了部分机动车隔离桩,及时纠查乱停放行为,使乱停放现象有了一定地改观。

(五)民生工程持之以恒。规范设置多处临时市场和早、夜市及节庆、季节性等临时便民摊点,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中长期困扰的“马路市场”和“流动摊贩”两大难题。以城管服务热线、县长信箱举报案件办理为载体,对各类信访案件及时接处,共办理各类案件1700多起,办结率100%。

(六)队伍建设逐步加强。逐年增加大学生、退伍军人,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完善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使队伍整体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优化。通过加强队伍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整支队伍逐渐形成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行业风貌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碰硬、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

(七)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廉洁执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等制度,强化行政执法程序,明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确保执法人员正确行使职权,使执法工作更加公正、公开和透明。

(八)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努力构筑“报刊有文章、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页面”的宣传格局,制作电视宣传专题片,坚持执法中宣传,管理中劝导,适时制作各类通知、通告、告知书、温馨提示、倡议书等宣传材料,认真办理建议提案,争取市民支持理解,赢得社会各界认可肯定,着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一是规划滞后。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存在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的问题;二是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大,已规划的市政基础设施没有配建到位;三是道路地下管线建设滞后。如电信、供水、燃气、电力等没有配套到位,开挖后不能及时修复的现象经常发生;四是公益性基础设施不足。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的设置达不到要求标准。

(二)背街小巷、旧小区仍然是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弱点。从整体情况看,城区主干道路面建设和道路两侧建筑、绿地等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城市背街小巷存在乱堆乱放、乱扯乱挂等乱象,旧居民小区存在无人管理、秩序较乱、老化破损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美观,阻碍了城市总体形象的提升。

(三)城市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理顺。主要表现在乡镇属地管理范畴内城市管理工作,乡镇、社区、居委会存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等问题。

(四)城市管理工作没有形成合力。一是市民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随意践踏绿地、砍伐树木情况时有发生,故意损坏公共设施屡见不鲜;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摆摊点等行为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了城市良好形象;二是目前的城市管理工作“大城管”格局没有形成,各部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三是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群众对城市管理的认识和参与程度不高,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不强。

三、“十四五”重点工作趋势分析研判

“十四五”期间,随着我县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的快速集聚,管理对象日益复杂,城市管理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格局的趋势。与城市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城管执法的理念和实践也面临着变革与创新。城管执法工作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精细化的趋势。采用单元网格管理办法,实现我县城市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执法支撑。

(二)法制化的趋势。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法治之路相适应,城管执法工作将更加规范、民主,在权力来源、职权行使、目标制定、方法手段等方面都遵循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三)科学化的趋势。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以信息化、技术化作为提高城管执法水平的突破口,通过先进信息管理技术,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执法管理流程科学再造,实现执法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增强执法管理的科学性。

(四)社会化的趋势。根据现代城市管理内容广泛,具体关系多种多样的特点,注重通过教育纠正、行政指导、监督参与等非强制性行政管理方式,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遵守法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成其自愿参与和配合来实现管理目标。

四、“十四五”重点工作谋划

“十四五”工作思路及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求,城市管理工作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管执法队伍、全面提升执法水平,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城管网络;实现城管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创新环卫作业、园林管理、路灯维护机制,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加强信息化大数据建设管理智慧化城市,实现城市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城市形象大幅改善。

狠抓项目推进。把项目建设作为管理依托,一是加快推进我县生活垃圾发电厂配套飞灰填埋场工程项目建设和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工程项目建设,彻底解决生活垃圾临时储存及飞灰固化物填埋问题,达到垃圾无害化处理;二是在城区人口密集路段及主要住宅小区建设引导性垃圾分类收集站;三是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建设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四是城市主要出入口及重点路段实施城市景观亮化建设;五是推进县人民路人行步道及景观提升项目建设;六是实施智慧共享智能泊车项目建设;七是推进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八是加快数字城管智慧升级进度;九是完成城区内39座公厕改造工作;十是对城市市政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维护,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智慧垃圾分类方案篇6

为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更好地发挥再生资源回收在绿色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按照《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发改产业〔2020〕752号)《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宁波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甬政办发〔2020〕54号)《宁波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20-2025)》(甬再生办〔2020〕1号)的要求,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浙江省“八八战略”,紧紧围绕“美丽宁波”建设,以打造“无废城市”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为核心,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创新回收模式,强化龙头企业培育,着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范建设,深化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构建“回收网络化、服务便利化、分拣集约化、利用高效化、监管信息化”的全覆盖、全品类、全过程回收处理体系,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处理行业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回收利用工作格局,力争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活力,通过制度规范、政策支持,吸引企业规范参与回收体系运作,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断完善。

坚持创新引领、示范推广。鼓励龙头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物流网等新技术,创新回收体系和运行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对行业的带动和聚集效应,总结行业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在全国范围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做法。

坚持规范有序、行业自律。健全法规标准,完善监管措施,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开展行业自律,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维护再生资源回收处理行业良好发展秩序。

坚持协同联动、全面衔接。加强部门横向协同和系统上下联动,将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体系建设与垃圾分类、综合利用等政策和工作体系有机衔接。充分调动企业、社区、公益组织、个体从业者等各方积极性,齐抓共管,协同推进。

(三)工作目标到2023年,规范有序、智能高效、协同顺畅的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废旧家电和低值再生资源规范回收率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先进典型。

——再生资源回收率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智慧化管理网络体系,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以上。废旧家电规范回收处置数量大幅提高,年回收废旧家电(含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等5大类及其他各类小家电)20万台。废玻璃等低值再生资源回收年均增长率达到20%。

——智慧化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全市布局智能回收服务点5000个以上,智能物流回收车450辆以上,新增7个区域集散分拣中心,完成现有8个区域集散分拣中心提升改造,建成1个废旧家电集中处理中心,1个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平台。

——示范推广成效显著。培育有代表性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形成一批家电生产责任延伸、回收处理技术创新等典型案例和优秀经验做法。

表1宁波市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体系建设目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2023年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

45

60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

60

100

低值再生资源回收年均增长率

%

-

20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龙头企业

-

1

废旧家电回收

万台/年

-

20

回收服务网点

2143

5000

区域集散分拣中心

8

15

各类收运车辆

100

≥450

废旧家电集中处理中心

-

1

再生资源交易平台

-

1

 二、重点任务(一)完善回收处理体系建设1.加强源头管控制定动态调整的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指导目录,明确再生资源回收种类、回收规范、利用指引等要求。按照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十进”活动要求,建立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两网融合”源头分类管理责任区及管理责任人制度。以责任区为单元,落实再生资源分类智能投放设施配置,扩大流动回收车辆工作覆盖面。(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区县(市)政府)

2.健全回收网络体系推进“互联网+”回收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城市功能与专业服务相结合,社区、家庭、学校等相贯通的多元化、全品类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根据“便捷、便民、规范、智能、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设置人工、智能或物流回收服务点。支持家电等生产、销售、回收企业和电商平台利用配送、装机、维修等渠道,建立废旧家电逆向物流路径。(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供销社、各区县(市)政府)

3.推进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充分运用物流车联网智能回收模式,推广新型城市配送专用物流车,实现物流智能派单、接单和快速流动回收服务,提高再生资源交售便利化程度。结合实际,对资源较为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商超综合体,以及社区回收服务点等分别采取专车专线或智能派单、机动回收的模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供销社、各区县(市)政府)

4.加快分拣中心建设按照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绿色环保的要求建设绿色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集中分拣废纸张、废塑料、废织物、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加快提升现有分拣中心生产能力,对不符合环保、消防要求的分拣中心实施提标改造。(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供销社、市生态环境局、各区县(市)政府)

5.加快布局拆解处理中心推进废旧家电拆解处理中心建设,推动国产分选、处理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生产和规模化应用。完善大件废家具拆解设施建设,提高拆解后废料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建立报废汽车强制定点拆解管理制度,积极谋划布局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中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

6.谋划建设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促进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升级。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交易信息化平台,实现行业信息、产品展示、网上交易、资金结算、处置利用单位资质及信用审核等功能。探索“互联网+供应链资源共生平台”等模式,发展大宗再生资源电子交易。(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

(二)强化秩序规范监管执法7.健全行政管理制度研究搭建集政府管理、企业报备、公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管理平台,规范全品类回收、分类计量和信息报送,建立可核实、可追溯的信息台账。从事二手家电销售、租赁的市场主体必须严格执行旧电器电子产品流通管理相关规定。加强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环节的污染防治工作,避免产生二次污染。(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生态环境局、市大数据局、市经信局)

8.提高行业规范水平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六统一”规范,统一形象要求、统一培训上岗、统一收集渠道、统一分类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开票纳税。鼓励企业开展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第三方认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9.强化行业秩序监管完善回收经营者登记管理制度,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多部门联合检查执法,增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各环节的治安管控、环境监管和经营管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拆解废旧家电和机动车、非法转移或倾倒危险废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区域负面清单及回收经营企业失信黑名单制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区县(市)政府)

10.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加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建设,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体系。加强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的宣贯,开展行业信息、专业技能培训、技术装备推广、产学研用互动等服务,协助做好规范标准制定、信息统计、市场监测和秩序维护,及时反映行业情况和企业诉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

11.加强从业人员管理按照属地原则,对入户回收废旧家电人员实施备案管理。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技能培训,从事家电维修和上门拆机、安装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考核,熟练掌握操作规范。优化从业环境,构建包含培养使用、保障激励、职业认同感、社会地位等更加积极、更为长效的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三)示范试点工程12.废旧家电回收示范工程培育家电行业“责任延伸制”先进企业,鼓励家电生产企业采用自建回收网络、委托回收、联合回收等方式。鼓励回收企业联合居民端、物业端、家电商端、收运端,以“以旧换新”的形式开展家电回收换购服务,树立“城市/街道/园区/社区家电规范便捷回收”典型案例。鼓励平台企业通过“互联网+回收+创业单元”等模式,拓宽家电回收领域创业带动就业渠道。(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经信局)

13.龙头企业培育示范工程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通过国有资本参股等方式,培育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支持搭把手等龙头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构建再生资源回收、运输、分拣拆解、处理利用全品类一条龙回收模式,对低价值可回收物进行兜底回收。支持龙头企业以连锁经营、授权经营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带动提升行业整体素质。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市场合作,积极参与城乡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生态环境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区县(市)政府)

14.再生资源回收智慧化示范工程鼓励通过物联网、车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建设全品类智慧一体化回收体系。推进智慧化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智能派单、物流路线安排、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再生资源智慧逆向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回收企业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升级。(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经信局、市大数据局)

四、保障措施16.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作用,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循环利用工作联动和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统筹管理机制。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及个人主体责任。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统计制度,加强数据统计监测和信息报送。及时梳理推广复制好经验好做法,着力提高工作成效。(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各区县(市)政府)

17.强化目标考核对各地回收体系建设进展及绩效情况组织定期检查,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回收绩效考核等纳入市“文明城市建设”目标体系及“生态文明”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将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的规范建设纳入垃圾分类示范区、绿色生活创建方案、验收考核中,逐级(区、街道、社区、物业等)进行考核。(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分类办、各区县(市)政府)

18.强化政策引导根据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原则,原则上对符合规划布局和建设规范要求的分拣中心、拆解处理中心由市里按照实际投入在三年内给予一定补助,对于玻璃等低附加价值可回收物参照生活垃圾处置费标准由市、区县(市)按照现行垃圾处置费分担政策分别给予补贴。支持总部设在宁波、在外地复制推广宁波模式的企业做大做强。对符合条件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先进典型培育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绿色信贷,强化产业基金对再生资源回收项目投资的引导和撬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服务业局、市供销社、市金融办、市国资委、人行市中心支行、宁波银保监局、各区县(市)政府)

18.强化要素保障支持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分拣中心、拆解处理中心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并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尽快启动宁波市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体系相关设施建设,统筹纳入宁波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支持回收服务点及分拣拆解中心提质改造,切实保障项目环评、能评、审批等方面需求。(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区县(市)政府)

19.强化宣传推广大力宣传再生资源回收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提高公众对再生资源回收重要作用的认识。引导消费者增强家电安全使用和节能环保意识,及时更换超过安全使用年限的老旧家电并规范交投。引导基层组织建立环境服务管理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公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健全公众参与监管机制,形成良好的公众监督氛围。(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各区县(市)政府)

 

  

附件:标准规范及基本要求 

附件:

 标准规范及基本要求 一、部分标准及规范1.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GB/t37515-2019)

2.      《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分类与基本规范》(GH/t1249-2019)

3.      《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SB/t10719)

4.      《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SB/t10720-2012)

5.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2019年修正)

6.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2014版)

7.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解处理作业及生产管理指南(2015版)》

8.      《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GBt25175-2010)

9.      《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715号)

10. 《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商务部令2020年第2号)

11. 《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GB22128-2019)

 

二、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建设基本要求1、设置 

一般情况下参考以下指标: 按照每个点位平均服务300户居民以上,每个点位服务半径70m为标准建设,农村/城乡结合部地区可采用人工/人工+智能化全品类回收服务点位,每个点位服务半径100m以上。回收服务点应具备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的分类暂存功能,并根据需要配备相关管理人员。

2、场地要求

回收站场地面积应在30平方米以上,有稳固的场房,不应露天堆放。

3、经营要求 

回收站应采取特许经营为主、自营为辅的经营方式,应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标识 。

4、环保要求

应遵守所在区域环保要求,回收物储存不得超过2天。

5、智能化要求

智能化物联网回收系统需在前端的智能回收箱投放口设置智能识别设备,采用智能视觉模块及物体分类识别技术,辨别用户投递到回收终端的产品是否正确。

6、现有再生资源人工回收站点的收编要求

(1)回收站点原则上将只减少不增加;

(2)对现存无证无照回收站点,由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整治,依法取缔;

(3)对证照齐全规范经营的回收站点进行整合,纳入体系统一管理,其日常收集的各类资源统一运输至体系分拣中转中心。

 

三、分拣中心建设基本要求分拣中心是回收体系建设的核心,具有回收和供应的双重职能,分拣中心的设置根据体系发展规划,以规模化为目标,合理布局。

1.资源及场地规模要求

综合型分栋中心回收、加工处置量应达到10万吨以上,场地面积应达2万平方米以上;专业型分拣中心回收、加工处置量应达到2万吨以上,地面积应达1.5万平方米以上。鼓励区域配套中小功能型分拣中心的分拣处置能力。场地应建有标准厂房,不应露天分拣加工。

2.经营要求

分拣中心应以自营为主,特许经营为辅。

分拣中心物流成本应控制不超过毛利的40%。

分栋、加工、处理的技术装备水平应市场领先。

3.环境保护要求

设计、规划建设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

污水排放应符合GB8978的要求。

声环境质量应符合GB12348的要求。

环境空气量应符合GB3095的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应符合GB18597的要求。

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应符合GB18599的要求。

应按照GB/t24001的要求进行环境管理。

 

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活动基本要求1、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活动需符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资格。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规定办理登记并在其经营范围中注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企业,方可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禁止未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2、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中心建设要求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应当具有完善的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具有对不能完全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妥善利用或者处置方案,具有与所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相适应的分拣、包装以及其他设备,确保符合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技术标准;具有相关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符合国家和当地工业区设置规划,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相协调,并应当加快实现产业升级。

3、处理资格和基金补贴资格

鼓励企业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争取纳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范围。处理企业应当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证书》),并经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查合格,方可列入《名单》。列入《名单》的处理企业,可以对所处理的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申请基金补贴。处理企业拆解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的要求和相关技术规范,并经环境保护部按照制定的审核办法核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数量后,方可获得基金补贴。

 

五、全流程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基本要求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建设全过程综合信息和监管系统,搭建面向可回收投售者的app、小程序、公众号、400电话等软件服务系统,满足居民投售需求和政府监管要求。

1、再生资源回收+交易信息数据采集。在再生资源产生、清运、处置全过程设立信息数据采集,改变再生资源数据只有规上企业数据统计单一来源的状态,摸清各区域再生资源流向和分布规律,形成管理信息基础。

2、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数据基础上,融入管理者、监管者和公众的参与端口。管理者能够了解不足和改进并及时调整政策;监管者能够实时掌握再生资源流向和全流程作业状态,强化监管能力;公众作为产生和交易源头环节,能够明确自身产生再生资源的最终去向。

智慧垃圾分类方案篇7

以重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著称的芬兰,正在通过向全世界输出清洁技术成为发展环保经济的典范。在芬兰,超过1/3的政府研发投入在清洁技术领域,这也为国家带来了核心竞争力。芬兰以清洁技术为代表的绿色经济的突起,显示出其独特的整体经济增长模式。

未来中国和芬兰之间将依托国际合作的桥梁,吸收借鉴芬兰城市的规划理念、引进生态智慧技术、开展能力建设、促进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推广,对于促进我国城市低碳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直接的参考意义。

芬兰如何成为环保经济的典范

芬兰地处北欧,是一个只有550万居民的“小国”。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时,芬兰这个北欧小国仍然太过偏远。更加无奈的是,芬兰也是一个自然资源的“穷国”,除了森林和湖泊,芬兰几乎没有真正拿得出手的资源。一百多年来,芬兰的纸浆和造纸行业也许还值得世界侧目。但是近年来,芬兰这个人口仅仅相当于北京市1/4人口的国家,却屡屡获得全球环境保护大奖。比如在今年1月份耶鲁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的2016年全球环境保护绩效指数(epi)排行榜中芬兰就居于榜首。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芬兰、冰岛、瑞典、丹麦和斯洛文尼亚。而在2013年,芬兰还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洁净的国家之一。

这是芬兰的胜利,更显示了芬兰国家战略选择的正确。因为在全球的经济版图上,芬兰这样一个无煤、无石油、无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国家,却通过努力开发提高能效方法和采用新能源参与到全球经济竞争中并取得了显著地成绩。

统计显示,目前在不足中国1/28面积的领土内,活跃着至少2000家从事清洁技术业务的企业。根据芬兰清洁技术委员会的一项调查,尽管2015年以来欧盟经济环境充满挑战,但芬兰的清洁技术企业的合并营业额仍然达到近400亿欧元,年均增长率达到5%。

过去几年来,芬兰其他行业的营业额都在下滑,特别是诺基亚的衰落影响了芬兰经济的收入,但是芬兰清洁技术行业仍表现出了强大的增长潜力,从事清洁技术相关业务的公司对未来几年都有稳定的增长计划。据芬兰清洁技术委员会、芬兰投资贸易促进署执行董事KaisaHernberg女士介绍,行业内2/3的公司计划进一步在清洁技术领域投资;有90%的公司计划未来5年内,增加清洁技术业务部门的岗位。

更具说服力的是,芬兰GDp目前占全球的0.4%,其清洁技术却占全球清洁技术市场的1%。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芬兰清洁技术的出口额增长了10倍,约占其出口总额的7%。在生物能源、清洁工业流程和能源效率解决方案等诸多关键领域,芬兰均已位居世界领先地位。

正是芬兰企业不断创新技术和不断追求高效率低耗能的目标,使得芬兰从一个贫穷的国家,发展成为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名列前茅的发达国家,并成为世界环保经济发展的典范。

清洁技术带来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尽管芬兰整体经济增长有限,但清洁技术产业的表现却令世界各国都刮目相看,尤其是芬兰的相关企业已经在能源、资源及水效率、生物能源、生物燃料、可再生能源、热电联供和智能技术等领域均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与专长。据芬兰清洁技术委员会的信息,目前,芬兰的清洁技术产业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能源效率解决方案。这些提高能效的方案在芬兰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家庭供热系统能源效率解决方案;也包括在工业生产中的规模化方案,比如芬兰的水处理、采矿、制造业、航运以及废物处理等企业都将能源效率作为关注重点。

回顾过去,可以看到芬兰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来源于国家持续的创新,更来源于国家新颖的发展理念。

芬兰投资贸易促进署早在20世纪初就指出,由于全球都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大趋势中,包括中国、巴西、印度等很多国家在未来50到100年都会面临日益严重的国家环境问题,加上各国环境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全球范围对清洁技术的需求都在增长。所以未来50到100年里,芬兰要发展,就要密切跟随这个世界对清洁技术的需求持续增加的时机。

据芬兰就业与经济部的清洁技术战略计划总监Kaisuannala女士介绍,芬兰政府已经大力投资,支持清洁技术发展。“芬兰技术产业发现,清洁技术、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清洁技术领域有着显著的机会。我们为此制定了战略计划,旨在帮助芬兰清洁技术行业将营业额增加到500亿欧元,并在2020年创造4万个岗位”。

在清洁技术领域,芬兰迅速形成了几千家拥有核心技术的清洁技术企业,这些企业无论大小,都善于创新,并对研发都投入极大热情,研发出了诸多先进的技术以解决城市生产生活带来的空气污染、垃圾围城等环境问题。

塑料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被用作购物袋,今天仅在欧洲每年就用掉1000亿个塑料袋。塑料袋需要500年才能被自然分解。为了替代塑料袋,芬兰paptic公司历经七年,芬兰初创企业paptic开发出具有塑料特性的木质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结实耐用,由于使用了高达70%的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的材料,能100%回收利用。去年这家公司在首轮融资中筹集了110万欧元,有望让塑料袋在芬兰及欧洲成为历史。

芬兰是一个极度缺少石油的国家,但是技术创新却让芬兰在生物柴油制造方面走在前列。芬欧汇川(Upm)是著名的跨国森林工业集团,该公司位于芬兰拉彭兰塔的全球首家木质基材可再生生物柴油(biodiesel)精炼厂正式投产。Upm拉彭兰塔生物精炼厂基于自己多年研发的加氢处理工艺,每年可生产近1.2亿升UpmBioVerno可再生生物柴油(biodiesel)。Upm这种取名为“BioVerno”的生物柴油是一种创新型生物燃料,采用制浆工艺的残留物粗妥尔油制成。生产中使用的大部分原材料来自于Upm位于芬兰的纸浆厂。与传统柴油相比,这种再生生物柴油(biodiesel)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高达80%。

位于赫尔辛基市的空气净化系统研发公司naturVention,则发明了神奇植物墙,墙上满是各种绿叶植物,墙面上方有一组风扇,从中吹来清新的空气。开发这款产品的公司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akiSoudunsaari介绍,这面墙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不仅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湿度,同时还能大量吸收室内的有害化学物质。据测算,采用这种方法的空气净化效率是采用土壤培植植物的129倍,平均一平方米面积的植物墙可净化50平方米的封闭空间面积。

aw-energy公司曾赢得2015年欧洲红鲱鱼(RedHerring)大奖,拥有27项国际专利,也是全世界第一家为海浪发电设备获得可行性证明(StatementofFeasibility)的公司。在葡萄牙8米高的海浪中进行联网发电测试之后,劳氏船级社宣布waveRoller可在海中正常运转。据悉,到2025年,aw-energy公司的海浪发电设备将足以和海上风力发电分庭抗礼,到那个时候海浪发电产业将开始盈利。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积累优势

“生态城”(ecocity)一词,最早由由美国学者理查德・瑞杰斯特于1979年创立,而生态城概念最早起源于芬兰艾洛・帕罗海默教授,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将生态城战略作为机构创新的关键领域,重点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

生态城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的系统。芬兰人在努力建设这个“人间天堂”,因为欧洲几百年的工业文明到今天所结出的果实,已经将工业文明逐渐过渡到后工业文明,就是如何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有利于持续发展,而不是单单为了经济发展。

这似乎更取决于人类的直觉思维,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系统里,人们才能尽情地发挥人类的创造力与生产力。

如今在赫尔辛基,城市的建设的目标被定义为“持续提升市民的福祉水平、完善城市功能、让城市充满生命力和经济稳健均衡、管理良好”。城市的发展目标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比如在持续提升市民的福祉水平方面,就提出了“为年轻人提供归属和发展的住房空间、老龄人得到良好的照料服务、城市语言坚持双语制(芬兰语、瑞典语)、进一步实现赫尔辛基的国际化,把移民群体视为活跃的城市居民对待、护理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健康服务不均衡得到降低和健身运动更加受欢迎”等实施细则。这样的城市建设,显然比很多国家仅仅将生态城市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噱头的理解方式要完善地多。

可以说,芬兰提出的生产城市建设则是目前世界上少于的具有可持续建设经验的城市体系。比如芬兰承诺在2050年以前建成碳中性的社会,不超过自然的承载能力。特别是芬兰通过技术创新,已经在健康、水、卫生、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方面拥有可操作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这已经将很多尚处于概念推广阶段的国家远远落在后面。

比如垃圾处理问题,在中国已经成为最突出的难题。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垃圾平均年增长速度在4.8%。全国600多座城市,除县城外,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前段时间发生的上海的垃圾偷运到无锡等苏南地区就显示出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在面临垃圾处理问题中的无奈。北京、深圳、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生活垃圾日产之多、处理之难,已经使得城市垃圾处理陷入困局,这是日益流行的特大城市病。

成立于1983年的芬兰高科技公司marimatic,为了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在垃圾收集前端研制了独特的空气动力自动垃圾收集系统――metrotaifun,目前已在40多个国家交付使用了800套。系统拥有1500项专利,这不仅在小国芬兰独一无二,即使在全球也属罕见。据介绍,该系统管道全部铺设在地下,直径为200毫米到300毫米,所使用的复合材料能增强管道的韧性和耐腐蚀性,减少运输过程中垃圾与管道的摩擦。垃圾投放口设在小区内或者高层建筑中,主要收集混合型垃圾。垃圾进入管道后,先进行压缩,从而节省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在垃圾处理的后端,则是效率极高的垃圾发电厂。比如芬兰赫尔辛基大区下的万达市垃圾发电厂,是芬兰目前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该厂收集了区域内大约150万居民的日常垃圾,经过初步分类处理后,用于燃烧发电,每年消耗掉大约32万吨居民垃圾,产能可为万达市一半面积供暖,同时还能为该市30%的居民家庭供电。该电厂称得上是全欧洲最现代化的一家电厂,能效可高达95%。

此外,芬兰在城市的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空气质量保护、测算、分析和净化、废弃物回收处理与利用、水资源管理与废水处理等,并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条。

“十三五”中芬将在会展开更多合作

今天中国面临的很多环境问题都与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很多迹象表明,中国在未来将在城市发展方面正在采取新的思路,并试图创造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通俗的说法就是,中国的发展宁可走慢一点儿,也要走好一些。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芬兰,作为世界上率先启动生态智慧城市发展和推进清洁技术创新战略的国家,近年来与我国政府和有关部委(科技部、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地方省市(北京、江苏、浙江、江西等)密切开展双边合作,通过多元方式参与中国的生态和智慧城市建设。

目前,中芬部际间生态智慧合作试点项目已经启动多个,比如中芬合作共青数字生态城、中芬(丹阳)数字生态园区、中芬生态谷和中芬北京移动硅谷生态创新园;与此同时,两个地方性产业型合作项目:中芬高新技术产业园(浙江杭州)和中芬绿色科技产业园(江苏常州),以及三个推动中的试点:中芬可持续生态城(江苏苏州)、香港中芬生态城(辽宁大连)、中芬生态产业园(江苏扬州)也在持续推进中。

在“十三五”期间,中芬必将展开更多合作。中国将依托国际合作的桥梁,吸收借鉴芬兰城市的规划理念、引进生态智慧技术、开展能力建设、促进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推广,对于促进我国城市低碳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直接的参考意义。

如为了借鉴芬兰在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面的经验,今年3月,中芬木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中芬两国将在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木材产业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这次会议,芬兰重点推广了“芬兰木?秀于林”木业项目。21家芬兰木业企业期望通过此项目与中国木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今年4月,由芬兰大使馆主办的“中芬京津冀空气质量及区域供热技术论坛”在北京召开,并正式《城市集中供热创新――楼宇换热站》技术标准中文版。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韩爱兴和芬兰农业与环境部长凯莫・蒂卡宁出席论坛。论坛上,两国参会代表分别以“芬兰空气污染防控政策”、“京津冀区域供热现状及发展展望2016~2020”、“芬兰区域供热致力于空气质量改善”为主题发表演讲。经过此次交流,中芬两国将进一步加深在供热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城镇化挑战。

此前,中芬双方代表在芬兰赫尔辛基共同签署了“美丽北京”项目计划书,该计划主要针对工业领域的建材、造纸。现在,在“美丽北京”这个平台之上,已经有8个试点项目,中芬两国企业间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和协议也已经有10个。2016年5月举行的2016“美丽北京”中芬清洁技术交流活动中,主办方特意举办了室内空气论坛,希望借鉴清洁技术产业相对发达的芬兰技术,助力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改善。

智慧垃圾分类方案篇8

一、工作目标及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入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为目标,加快校园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主动发挥教育部门的优势,实施小手拉大手活动,因校制宜地走出校园,让师生树立“低碳、节能、环保、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发展意识,不断改善校园育人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为全县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要求

1.加强领导,全员参与。各校(园)是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和教育主体,负责教育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垃圾分类、有序投放和再生利用的良好习惯,形成校园师生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2.加强教育管理,创新再利用。各校(园)要注重生活垃圾源头管控,倡导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认真学习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利用多种媒介宣传教育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以班带校,全面推进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处置,创新再利用。

3.各校(园)要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环节进行常态化教育管理工作中,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融入教材、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促使他们从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创造可持续的未來,并逐步培养一代人良好的文明习惯。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校园生态环境教育宣传活动

以生态文明知识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为抓手,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小学科学、生命•生态•安全和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学课程,鼓励各学校在地方教材、劳动技能等课程中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教学内容,利用学校板报、专栏、广播、微信、QQ、腾讯智慧校园、微信公众号等现代传播手段多途径大力宣传,通过教育学生、影响家庭、带动社会,充分发挥学校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发挥学校引领作用

发挥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垃圾分类和资源再利用的社会影响。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和宣传海报,举办文艺表演等主题活动进入社区和村社进行宣传,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利用课堂加大教育力度,为社会培养有生态文明意识的新人。把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和班团队活动,利用培训、技能培训、家校联系会等时间节点对当地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常识、法律法规知识等的普及培训工作,转变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快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进程。开展“小手拉大手”主题教育活动,带动家长及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再利用。利用节能宣传周、环境日、法制宣传月等时间节点,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村(社)开展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等宣传活动;利用“文明劝导员”“环保小卫士”等多种文明志愿服务队,在街道、社区和村庄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开展低碳节能、资源再利用等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为着力推进县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在“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学习的惠民工程。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的根本在于人的文明意识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是教授知识的场所,是传播文明的阵地,是培育人才的摇篮,不仅要自觉地讲卫生、讲文明、爱环境,而且还要承担起带动社会讲卫生、讲文明、爱环境的责任。各学校要克服消极思想和厌倦情绪,提高危机意思。通过组织动员、学习宣传等措施,引导学校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理论工作“进学校”,通过学校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宣传,助推教育系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上新台阶。

(二)加强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教育局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组织开展和监督指导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育管理股,杨晓冬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活动日常工作。

各校(园)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细化方案,增添措施,明确职责,认真扎实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宣传和推广工作。

(三)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与常态化管理

把生活垃圾分类科普知识工作和“实施生态文明,绿化全县校园”行动计划,创建园林式校园、节约型校园、卫生学校、研学基地及标准化学生食堂、标准化学生公寓等活动有机结合,既解决突出问题,又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持续发展。

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把生活垃圾分类进课堂、进学校、进学生头脑的课堂教育与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文明宣传,进行义务劳动、文明劝导等活动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与爱护环境的认识,强化环保意识。把加强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低碳节能、文明消费,增强节约、环保意识,摒弃乱丢垃圾等陋习。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培养有环境意识的新人,通过“小手拉大手”和示范带动,促进全社会形成爱环境、讲卫生、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风气。

智慧垃圾分类方案篇9

根据《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我局按照上级提出的“四个围绕”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确定了班子的调研方向,列出了调研清单,我结合自己分管工作实际主动认领了调研主题,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好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为主题来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按照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调研工作的统一安排,书记、副局长、办公室主任组成调研组,于2019年9月24日,深入党政办公区和环卫局,对管理区域内的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和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与垃圾分类企业职工和物业管理企业职工交心谈心,了解垃圾分类情况,听取职工对垃圾分类工作工作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本单位垃圾分类的工作情况,并学习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进做法。召开了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及物业公司代表参加的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座谈会,听取了干部职工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后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意见建议等;并按要求在深入学习理论和扎实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给局全体党员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目前区政府党政办公区基本情况为:

一是为切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区社会垃圾分类工作中示范表率作用,机关事务管理局以本单位所辖办公区域作为试点,在区党政办公楼楼道放置分类垃圾桶共34个。

二是充分利用舆论宣传阵地,积极设置多种有效载体,面向广大机关干部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向各单位发放宣传手册、在“节能宣传周”期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引导机关干部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二、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按照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的方式方法,经实地调研,以及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座谈会上,干部职工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的困难和问题,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党政办公大楼垃圾分类硬件只有楼道内垃圾桶,且分类标识不够准确;卫生间、开水间、办公室没有分类垃圾桶;楼外没有设垃圾分类点和大型分类垃圾桶。

二是管理措施不够完善,物业公司保洁人员和大楼干部职工垃圾分类意识不足,日常宣传和引导还做的不够。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工作:

一是以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干部人员的政治理论及环保知识的学习,在局内部召开一些“生活垃圾分类部署培训会”,宣传垃圾分类形势任务,部署具体工作要求;同时驻楼各单位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和“关于推进垃圾分类的告知书”,并将常见垃圾分类方法逐一列出,以“温馨提示”的方式发给每一位办公人员,强化每个办公人员的垃圾分类意识。

二是加强公共部位宣传:引入社会专业力量,策划实施公共部位宣传方案,在分类垃圾桶旁设置一组易拉宝立式宣传海报,摆放醒目且人流集中的位置,办公人员和外来人员进度大楼都能方便直观地注意到;在每个楼层分类垃圾桶上方,张贴装裱过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让大家在处理日常垃圾时能看一看、想一想、分一分,切实从源头,从个人做好垃圾分类。

三是完善分类设施配置:我们现在各楼层已经由分类垃圾桶,下一步筹集资金在每个楼层卫生间、茶水间也要设置有“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三类收集容器,在机关大院内广场倾倒点配置相关收集容器,并在倾倒点建设一个垃圾分类点,有物业公司配置专人进行定时分类,条件允许的话,大楼各办公室配套垃圾分类桶。

四是严格规范作业:在垃圾收集和清运中,要求物业保洁操作人员规范操作,进一步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分类垃圾桶使用的垃圾袋应与垃圾桶颜色一一对应,比如为干垃圾黑色、湿垃圾棕色、可回收物蓝色、有害垃圾红色,优化细节、直接醒目,增强了统一性,确保从楼层到垃圾箱房垃圾全程分类,避免混装混运。

三、小结及启示

根据《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按照确定的调研课题,局领导班子结合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的实际,围绕本单位垃圾分类工作情况,深入开展调研,使局领导班子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主要为: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行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动员全社会共同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也有利于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智慧垃圾分类方案篇10

最初的时候,25岁的周栗允和所有大学毕业生一样,好不容易从人潮汹涌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在一家百货公司找到了工作。

周栗允上班一个月,恰逢公司周年庆。人事部门搬出了一大箱一大箱的东西,发放给大家当福利。这些物品早已装在一个个袋子里,看不到里面具体是什么东西。发放的方式也很有趣:任你抽,你拿了哪个,那里面的东西就属于你了。

“真好玩!”周栗允对于这种派发物品的方式感到非常新鲜。虽然拿到手的不过是一些卷发棒、别针、发夹、零钱包之类的库存货,但周栗允还是觉得很欣喜。其实,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这种“期待”的心情。公司借此机会将卖不出去的库存货清出,又给员工派发小惊喜。这样的方式真是一举两得啊!

有一回,周栗允和几个开网店的朋友闲聊。说起自己网店的经营情况,几个店主都叫苦连天:“库存太多,很多淘汰的商品以很低的价格都卖不动,仓库被占用了,好烦!当废品卖吧,那些东西基本都是全新的,太浪费了。鸡肋呀!”

“要不,你们把那些陈旧货都作价处理给我?”周栗允随口说道。“可以啊!你明天就开车来运走,价格随便你算。”朋友们巴不得赶紧有人接走这烫手的山芋。隔天,她找到一辆小货车,花了两千元钱不到,就把朋友们库存的东西论斤买下来。

周栗允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她心里早有主意:可以把这些“垃圾”打包出售,就像在百货公司领到的福利袋一样,随机打包出售。买的人在付款的时候压根儿不清楚自己究竟能买到什么东西,仿佛抽奖一样。她觉得,若是收到的东西确实够惊喜,那么肯定能吸引到无数人前来体验的。

就这样,挑挑拣拣,将这些物什稍微分类之后,周栗允试水开了一家网络小店。店里卖的东西很简单,只有9.9元、19.9元、29.9元、39.9元、49.9元等若干款价格不等的“超级垃圾”。这么奇怪的方式,真的有人买吗?没想到,上线没两天,她竟然真的接到单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天津的小姑娘,她拍下了29.9元的垃圾。三天后,周栗允迎来了第一个“好评”:“最初决定买‘垃圾’,就是觉得新奇,在等待东西的过程中有一种充满期待的愉悦感。结果收到的真的是一个黑色环保垃圾袋。邮差进来的时候冲着我说:‘来,签收垃圾!’我当时就觉得这东西太‘给力’了!赞!”

姐卖的不是垃圾,是惊喜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尝到哪种口味!”周栗允给自己的“超级垃圾”写出了一句广告语。她在自己的微博上贴出超级垃圾的图片,绘声绘色地形容一番这个“给力”的垃圾宝贝。这个趣味帖子,很快在微博上被转载。新鲜的内容吸引了不少目光,转载率持续走高,不少人被吸引到网店来。

比如随机一袋19.9元的“垃圾”里面,装了一个瘦脸夹、一个便携的小剪刀、一个音乐茶匙、一个手机座,还有一个手机挂链。周栗允有个原则:卖出去的东西的价值要比拍下来的价格划算。要让顾客觉得,怎么买,都是划算的。

其实,说白了,她的“超级垃圾”,卖的就是顾客从拍下来直到拿到手之间的那种期待的惊喜心情。期待感大于实际价值!当下的很多白领,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余,总喜欢找一些简单的乐子,这个“超级垃圾”就非常贴合他们的心情。“由于我不知道自己买了什么,所以打开垃圾袋的时候,有一种因好奇带来的愉悦感。”很多顾客对此都感觉非常新鲜,还有人把这个垃圾称为“治愈系”礼物!

周栗允还给小店制定了规则:一次限拍三个垃圾!因为里边的东西都是随机的,同一时期内购买的产品很容易重复。在数量上限制了,顾客的新鲜感也能时时保持。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她的小店卖出了上千个“超级垃圾”,挣了一万多元钱。

这个意外的成功,真的带给她太大的惊喜!

发猎奇财,她疯赚了一笔

能不能让“超级垃圾”再火一点?

答案是肯定的。年轻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周栗允开通了一个QQ群,加了很多“‘超级垃圾’粉丝”。“微博推荐有奖!”周栗允为“超级垃圾”搞了一个这样的活动。只要网购过“超级垃圾”,并且晒在自己的微博上,点击率超过1万或者评价超过1万的网友,就能获得由“超级垃圾”送出的“巨型垃圾”作为奖励。这个“巨型垃圾”有多“给力”?答案也五花八门。根据得到“巨型垃圾”的网友透露,有人在精心包装的黑色环保袋内拿到了价格不菲的二手LV包包,也有人拿到了“限量版银币套装”,还有不少很“给力”的礼物。

为了制造亮点,有时候,店里也会根据一定的比例,真的寄出一袋货真价实的垃圾。一袋碎纸片、信封,或者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收到的人也不会生气,反而觉得很逗趣,很无厘头。有时候也会随机派发出一台iphone4或者ipad之类的热销产品。收到的客户反应太强了,除了大加赞赏,还会上论坛、上微博直播。这么一来,吸引的客户就更多了。

现在,周栗允还开了一家“超级垃圾”实体店。网店也以每天近三百单的记录持续走红。而她进货的方式,就是像个收垃圾的人一样到实体店扫库存,收尾货。她的目标是:人人都爱“超级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