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检查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3:43

环保检查管理制度篇1

1我国海洋工程“三同时”制度概况

1.1“三同时”制度的由来

“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一般简称之为“三同时”制度。

1.2相关法律法规

“三同时”制度建立以来,完善了我国在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立法规定,我国环保、安全、职业病等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都进行了规定,这也体现了我国各领域以及各个层面在立法和监管方面对“三同时”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关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多部法律。在海洋工程相关政策性文件方面,国家、地方政府以及主管部门也陆续颁布了《海洋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管理办法》、《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等关于“三同时”的相关文件,对海洋工程建设“三同时”制度的保障逐步到位,使其在具体实施阶段有法可依。

2海洋工程“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2.1海洋工程建设单位“三同时”执行情况

在海洋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及生产运行阶段,建设企业依法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且执行情况良好。近年来海洋工程尤其是油气开发项目执行“三同时”制度情况良好,相关企业已将“三同时”制度纳入项目筹备、建设、运营相关管理体系之中,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近年来在国家海洋局的“三同时”检查中基本没有不通过的情况。

2.2海洋主管部门“三同时”监督管理情况

在环评报告书审批阶段,国家海洋局出台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核准事项服务指南》,对项目环评报告书以及“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及监督管理。在项目完成阶段,根据国家海洋局《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第五条的相关要求: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投入(试)运行之日30个工作日前,向国家海洋局提出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检查申请,填写《海洋工程环保设施“三同时”检查申请》和《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保设施“三同时”落实情况报告表》,并同时抄报所在海区分局。为规范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三同时”监督管理,国家海洋局专门出台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检查批准审批事项服务指南》,对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及监督管理。

3海洋工程“三同时”检查制度改革分析

3.1存在的问题分析

海洋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相关环保配套设施和污染物治理技术已趋于成熟;同时企业也结合自身实际,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了“三同时”自查制度。对于规范管理的企业“三同时”检查制度是一个没有监管意义的流程,影响着企业项目建设运营效率,给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不必要的支出。近些年,与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的建设项目呈现几何式增长,国家对海洋环境监管要求日益深入,但政府主管部门海上执法监管队伍却没有伴随监管任务的激增而扩编增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现有环保队伍难以支撑不断增长的环保管理工作压力。这种增长速度上的不对等给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根据目前发展形势,重新梳理管理程序,分析评估下放一定的监管职能,科学全面优化管理程序势在必行。从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角度分析,“三同时”检查审批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精力,偏移了管理重点,给企业运营及政府监管带来的问题也愈发显著。“三同时”检查制度与国家简政放权和加强过程监管的政策导向相背离,亟须调整完善,使有限的管理资源集中于关键环节,提升管理实效,以满足当前政府管理与企业生产效率的双向需求。

3.2取消“三同时”检查保障性分析

目前“三同时”检查审批工作已成为海洋主管部门及企业的一项负担。对于海洋主管部门来讲,取消“三同时”检查审批,既可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投入,也可体现深入贯彻中央简政放权精神,减少重复审批事项,提升监管效率。取消“三同时”检查,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企业,由企业按照市场规则来选择相关的环境监测服务机构或者聘请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进行自我检查,将给制度执行带来三方面改善:一、企业污染防治责任自担,政府不再对其污染防治设施检查审批,可进一步明确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企业自律守法的责任意识;二、企业自主聘请专业人员为其制订完善的监管程序,科学高效提升管理措施的同时,还能促进相关咨询服务领域的专业发展,培育和提升海洋环境咨询服务技术水平;三、可以优化监管流程,将有限的政府监管资源用于企业生产运营监管,既符合国家的环保管理发展的思路,又能提高政府监管实效。

3.3海洋工程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改革方向

取消海洋工程“三同时”检查行政审批并不意味着取消“三同时”管理制度,也不代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放松对涉海企业建设项目的环保管理要求。其真正目的在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工作思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服务企业、提高监管效率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随着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相关管理体制的日益成熟完善以及涉海企业环保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三同时”检查审批工作日渐成为制约各方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每年“三同时”检查工作都给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在国家大力倡导“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以及“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改革浪潮下,“三同时”检查审批已经跟不上环保行业发展的步伐。对于海洋主管部门来讲,取消“三同时”检查审批,同样还有竣工验收检查来为“三同时”制度助力,因此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严把末端监理的基础上,取消“三同时”检查是完全可行的。取消海洋工程环保设施“三同时”检查审批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海洋主管部门及海洋工程建设单位现有管理技术及制度体系保障系统均可以保证国家“三同时”制度的有效执行。

4.2建议

环保检查管理制度篇2

一、加强本经营单位内外环境卫生清扫,保持内外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为顾客提供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场所。

二、成立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加强对本单位卫生管理和督促检查,建立卫生考评制度,每周进行检查,记录完全。

三、外环境做到随时清扫、保洁,周围环境良好,地面、门窗干净,门头、招牌整洁卫生。

四、内环境各区域落实专人清扫,做到门厅、过道、墙壁干净,地面无杂物、无痰迹,痰盂内外干净无污垢。

五、客房床铺桌椅整齐,床上物品干净卫生,空调排风无尘土、无油污,窗明几净。

六、严格消毒制度,口杯、茶杯、拖鞋要坚持做到人次清洗消毒,床上物品(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长住客七天一更换。

保证给顾客提供干净卫生的卫生用品和床上物品。

七、加强自然和机械通风,保持客房空气新鲜,保证客房温度,注意夏季降温,冬季保暖。

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八、卫生间、厕所、盥洗室,随时进行刷洗清扫,地面无积水、便池无积便、无尿垢,定期进行消毒。

九、清洁客房、卫生间的工具应分开,面盆、浴缸、坐便器、地面、台面等清洁用抹布或清洗刷应分设。

十、卫生间内面盆、浴缸、坐便器应每客一消毒,长住客人每日一消毒。

环卫自查自检制度

(二):

食堂环境卫生自检自查计划

食堂环境卫生自检自查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卫生法规和制度,防止病从口入,促进食堂做好食品卫生工作,确保用餐人员的身体健康,做好食品卫生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食堂管理人员要对食堂的环境卫生进行每天的监管管理工作,每周进行检查,并按检查情况,认真填写《食堂安全卫生检查记录表》。

二、收集用餐者关于食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处理办法。

三、厂分管领导每天不定时检查一次食堂的卫生情况,并作好记录。

四、检查内容

检查内容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物品摆放、食品储藏、进货台账、原材料存放、留样、卫生设施、操作卫生、餐具消毒、设施设备、除“四害”装置和饭菜出售及服务质量等内容,具体如下:食堂安全卫生检查记录表》。

二、收集用餐者关于食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处理办法。

三、厂分管领导每天不定时检查一次食堂的卫生情况,并作好记录。

环保检查管理制度篇3

2021幼儿园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一

2

一、健全组织领导

2

二、环境卫生管理要规范化、经常化

2

三、美化校园改善环境质量

2

四、加强校园卫生管理

3

五、检查情况通报

3

2021幼儿园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二

4

2021幼儿园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三

6

一、校园环境卫生区划责任

6

二、校园环境卫生组织检查

6

三、校园环境卫生检查标准

6

四、校园环境卫生通报考核

7

2021幼儿园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一

一、健全组织领导

学校要把环境卫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要务,由校长亲自负责学校全面卫生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切实落实学校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

二、环境卫生管理要规范化、经常化

1.促进学生养成教育,健全制度狠抓落实,提高师生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2.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校园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调动广大师生开展整洁行动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营造好的整洁行动氛围。

3.积极开展有学校自己特色的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师生的环保积极性。

三、美化校园改善环境质量

1.定期检测教室课桌、黑板的采光情况,必须符合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要求。

2.必须保持教室、宿舍、阅览室等公共活动场所的空气流通,做好通风设备设施的管理。

3.做好学校周边环境、场所的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减少或禁止噪音,保证教学、工作、生活的正常开展。

4.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实验室的废弃物,随时清除生活垃圾,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5.抓好学校校容校貌治理、消除“四害”、校园清洁等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6.绿化学校环境,学校要投入部分资金美化优化学校环境。

四、加强校园卫生管理

1.每日对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馆、图书馆、活动室、办公室、实验室、厕所等校舍和公共活动场所进行清扫与消毒,经常开窗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2.开展卫生设施安全检查。对公共场所特别是宿舍、食堂和洗手间的洗手水龙头进行全面检修,确保畅通可用,水龙头不足的要及时增设。

五、检查情况通报

建立定期的突击检查评比制度,学校卫生工作小组成员要对学校环境卫生进行天天检查,并进行统计评比,奖惩分明,记载及时,资料齐全。

2021幼儿园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二

为保持学校公共场所、公共环境的安全,创造良好的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提升卫生管理效能,特制定本制度。

(1)检查范围:办公室、教室、会议室、多媒体室、阅览室、实验室、保健室、体育馆、活动室、食堂、厕所等。

(2)各班教室及走廊卫生由各班负责,各专用教室卫生由专用教室管理员负责。卫生保健老师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检查。

(3)各办公室卫生由各办公室负责,工会负责检查。

(4)学校公共区域部分由保洁人员负责清扫,每天早晨一次大扫,其余时间及时保洁。由后勤部门统一安排并检查。

(5)必须保持教室、电脑教室等人员密集空间的空气流通,做好通风设备设施的管理。做好周边环境、场所的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减少或禁止噪音,保证教学、工作、生活的正常开展。卫生保健老师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检查。

(6)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实验室的废弃物,随时清除生活垃圾,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由后勤部门负责定期检查。

(7)为保证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公共场所、公共环境的卫生工作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或健康合格证,才能从事本项工作。由后勤部门统一安排并检查。

2021幼儿园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三

环境卫生是学校一日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加强学校师生的环保健康意识,提高校容校貌整治力度,推进校园“四化”建设,为全校师生师生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特制订本制度。

一、校园环境卫生区划责任

(一)教室、寝室、公地卫生:由学生负责打扫。

(二)教师办公室卫生;

由本年级教师负责打扫。

(三)行政办公室卫生:由处室负责人负责打扫。

二、校园环境卫生组织检查

(一)学校德育处负责全校公地卫生(包括教学楼厕所)划分,学生会卫生部负责教室、公地、寝室卫生检查。

(二)校长负责行政办公室卫生检查,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教师办公室卫生检查,教导处负责教学功能室卫生检查。

三、校园环境卫生检查标准

要随时保持校园环境清洁卫生,教室、办公室、公地、楼道、厕所一天三次清扫(早读课前、午自习前、下午放学后),学生寝室一天两次清扫(早读课前、晚自习前),仪器管理室根据实验开出情况清扫,具体标准如下:

(一)教室清洁标准:必须达到亮、净、齐、美四字要求。

即门窗玻璃明亮;地面、墙面、桌面干净;桌凳物件摆放整齐;布置美观。

(二)公地清洁标准:必须达到四无。

即地面无吐扔物;无枯枝落叶;花坛里面无杂草;花台瓷砖无污点。

(三)楼道清洁标准:必须达到扫、擦二净。

即楼梯扫的净,护栏玻璃、消防栓、灭火器箱、扶手栏杆擦得净。

(四)寝室清洁标准:必须达到“五线一干净”。

即衣服晾晒一条线,水桶摆放一条线,洗漱用品摆放一条线,被子折叠摆放一条线,鞋子摆放一条线;每天地面打扫并保持干净。

(五)厕所清洁标准:室内无异味,尿槽、便槽冲洗无污垢,地面干净无积水和污渍,洗手池干净无堵塞,墙面光洁无污迹。

(六)办公室清洁标准:地面扫清无灰尘、无废弃物,墙面无污迹、无蜘蛛网、标语无缺损,桌面办公用品摆放整齐,堆放有序。

(七)仪管室清洁标准:实验台上使用过的仪器全部清理,且分类归位,做到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四、校园环境卫生通报考核

(一)学生会每天把班级卫生检查记录单,学生寝室管理员把寝室卫生检查汇总,统一上交值周行政领导,由行政值周领导负责统分,将结果公示在门厅黑板上。

(二)每周一升旗仪式,学校对各年级卫生积分前50%的班级进行表彰,颁发卫生流动红旗。

环保检查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问题;对策;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方面因素

①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试生产审批把关不严。建设项目依法进入试生产是监测部门为其开展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的前提。但在验收监测环保检查中发现,除部分企业不了解竣工环保验收程序或存在侥幸心理,未进行试生产审批即申请监测外,还存在部分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县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试生产审批重要性认识不足,试生产审批把关不严的问题。试生产审批现场检查形式化或未开展。有的企业虽有试生产审批文件,但备案表上对配套环保设施建设情况的描述与实际并不相符,导致试生产审批阶段本应发现并整改的问题未及时解决,验收监测阶段建设项目限期整改、复测次数增多,既增加了监测工作量,推迟了验收进度,又打击了企业环境保护积极性,使其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对监测部门产生不良印象。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试生产审批检查力度,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为验收监测把关。

②执法检查超越监测部门职能范围。对建设项目技术改造或“以新带老”工程中应当取消的厂内、厂际及区域内的污染源拆除或停工情况进行核查时,有些确实不宜拆除闲置停用的设备,可能存在检查时停、检查后开的问题,须在现场检查过程中采取执法措施,实现当场封停。但作为执法检查本身超出监测站的职能范围,只能谋求与监察部门一同开展验收监测,造成检查行为主体与权力行使主体的不一致,增加协调工作量的同时暴露出监测部门的尴尬身份。

③环保部门科室间信息不对接。建设项目验收涉及监察大队、监测站、项目科等多个科室,各科室工作从衔接上看虽有先后,但业务基本上都相对独立。由于缺乏管理部门不同时期对建设项目检查的记录及管理台账,包括工程环境监理的情况,监测人员环保检查时需要重新进行核查。信息的不对接增加了重复工作量,降低了环保部门整体验收工作效率。对企业而言,验收监测是整个环保手续的一部分,但同一部门不同科室对同一问题进行多次核查,同样造成企业的困惑。

2)技术方面因素

①监测人员政策把握和技术判定能力有待提高。监测人员对环境管理政策把握不准。如当污染物防治措施不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情形发生时,应当责成企业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完成变更后对其进行监测,还是无论改动与否都展开监测;非城市建成区饮食业单位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时,几人以上就餐的应当责成其安装,几人以下可不安装;对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处置政策的把握等等。同时,在环保设施的运转情况、工况检查、污染物稀释排放等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上,监测人员的技术判定能力也有待提高。验收监测水平的局限是造成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管理错位的原因之一。目前有些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把监测报告和企业环保设施落实情况一起审查,甚至重监测轻管理,误导建设单位和环境管理部门领导监测不达标是监测部门的问题,挫伤了监测人员积极性。

②环境风险检查可操作性较差。近年来,我国环境突发事件频发,环境安全愈加得到重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检查意义重大。但目前的验收监测规范中有关环境风险检查的条款指导性较差,没有具体的检查细则可以依据,使检查受主观经验影响较大。监测人员为规避责任风险,很可能对这方面内容简化甚至不提,环境风险检查成为验收监测检查中的薄弱环节。

3)企业方面因素

①企业环保意识薄弱。部分企业目光短视,环保意识薄弱,为应付检查而“环保”,漏上偷改偷停,有些为了通过验收弄虚作假,采用调低生产负荷、进行稀释排放等方式,造成监测结果的虚假达标。有些企业验收通过后环保设施就成了“摆设”。

②公众调查可靠性遭到质疑。目前公众参与环评调查的情况普遍是被调查表交由建设方来完成。从调查主体来看,很难避免企业为尽快通过环评手续而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使公众调查的公正性、公平性大打折扣;从调查对象来看,由于调查主体自身角色的局限性,调查对象范围也收到限制,调查广度不够,同时调查对象对建设项目环保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公众参与的深度也有限。有些则聘请只为企业说话的专家进行论证,使公众参与流于表面,可信性遭到质疑;从调查形式来看,问卷调查作为最常用的方式,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但抽样方法的选择会影响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2、对策与建议

1)健全体制机制。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健全的管理体制反过来可以促进环境监测服务效率最大化。管理部门应为环境监测营造良好的运行条件和外部环境。目前监测站超职能检查、科室间信息不对接及监测人员对管理政策把握不到位等问题,实际上暴露了环境管理体制上的缺陷。环保部门科室间在建设项目验收中职能不清,责任不明。作为环保主管部门所属的监测站,随着事业单位行政职能的弱化,以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中环境监测科室的成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技术层面以外的环境管理现场检查职能应逐步移交给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实现管理和技术的分离,更好地发挥监测部门的技术优势和能量,以技术立站,提高服务环境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过渡时期,环保各部门间仍要增加沟通渠道,增强协同作战能力,实现信息共享。可将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及配套环保设施的建设情况和环境管理台账网上备案,监测部门可通过网络在验收监测前详细了解项目情况,合理安排验收监测。

2)完善标准规范。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析监测技术和分析仪器发展迅猛,当前的监测分析手段和标准、规范制定/修订的速度已经不能适应环保工作发展的新要求,科学、规范、严谨且操作性强的标准、规范亟待制定/修订。验收监测技术规范必须跟上环保发展的新形势,才能使环境监测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环保检查管理制度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为科学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紧跟中省市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紧紧围绕全市生态环境重点工作,坚持污染防治攻坚战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扎实组织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工作,为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水平,为全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反应迅速、行为规范的环境执法铁军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执法保障。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以“三项制度”为抓手,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执法制度规范体系。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系统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方案,按照国家、自治区和本市对于执法规范性的要求,梳理、修订完善执法相关制度、规范,推动形成全市统一、责任明晰、制度完善、程序规范、透明公正的生态环境执法体系。

(二)健全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机制,严格执法,严厉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健全执法工作机制,完善执法队伍建设,围绕自治区、市生态环境中心工作,主动跨前、服务大局,紧密结合管理需求、管理目标组织实施执法监管,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发挥生态环境执法的支撑保障作用。

(三)创新优化执法监管方式,提升执法效能。完善执法事项清单和执法检查对象数据库,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开展分类分级“双随机”执法监管;充分利用在线监控、视频等创新方式开展非现场执法,提升执法效率;加强执法和监测的协同,探索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环境执法中的应用,提高执法科学性精准性。

三、工作任务

(一)重点工作

1.做好各类环保督察回头看

根据督察工作的安排,配合做好省级生态环境督察回头看中前期问题线索的排摸和复核工作,对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信访件处理情况开展复核和抽查;配合做好对中央生态环境督察整改事项整改复核检查工作。

2.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围绕生态环境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大气、水和土壤环境等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项决策和工作指示,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巩固蓝天、碧水保卫战成果,着重做好净土保卫战相关工作,助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3.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

根据生态环境部、市生态环境局的统一部署并结合本支队工作实际,组织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锻炼环境执法队伍,提升现场执法和案件办理水平。

4.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严格按照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办法》的规定,强化对《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办法的实施,增强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意识和自觉守法意识。强化行政案件执法后督察,保障行政处罚和行政命令的依法履行。

5.全面落实环境执法“三项制度”

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系统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执法稽查,规范执法行为,严格落实市局制定的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日常执法中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迎接中央督查办2021年度对我市的生态环境执法专项稽查。

(二)、日常执法工作

日常执法,采取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础手段。制定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

1、检查对象。检查对象分为一般排污单位、重点排污单位和特殊监管对象。把上年度国家、省级和市级交办的、本级环境执法中发现的尚未结案的、群众举报投诉经处理仍未整改到位的环境违法问题纳入特殊监管对象,防止出现执法监管空白。

2、检查方式。严格按“双随机、一公开”方式进行,检查频次和抽查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原环境保护部环办[2015]88号文对检查频次和抽查比例要求。落实国家和省级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将列入正面清单的排污单位纳入免于抽查范围,做到无事不扰。

3、检查内容。对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污染物排放及自主监测(含自动监测)、环评审批、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排污许可、危废管理、环境应急等环境法律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4、检查事项。现场检查事项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规定的所有相关事项,特别要注意将原国土、农业、水利、林业部门划入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领域的事项纳入检查范围,做到应查检查。对同一监管对象的对个检查事项事项,原则上一次完成。

5、监管平台。加强对市本级生态环境保护移动执法系统的管理,制定专人负责系统的维护,根据检查对象变化和执法人员变动情况,及时动态更新数据库,为生态环境保护移动执法踢动精准数据支撑。

6、信息公开。每季度抽查结束后,及时将随机结果,特别是环境违法行为查处情况在市生态环境局官网站上向社会公布。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提高执法水平

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资格管理和教育培训制度,安排在行政执法岗位的人员至少参加一次集中脱产岗位培训,培训成绩作为取得执法证件的必要条件,利用环保大讲堂、案件讨论、现场执法等多种方式,提高执法水平。坚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核心,根据年度环境执法计划,细化各项执法工作,明确责任、时限、措施,确保环境执法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确保执法实效。做到及时准确公示执法信息、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环保检查管理制度篇6

20xx年,我矿纪委以创建“本廉双楼”为目标,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行闭环管理,建立了纪检工作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的链条式全过程管理机制,提高了纪检工作质量,促进了纪监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一、实施闭环管理的背景

去年下半年,我们借鉴国内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建立了《纪检工作闭合管理制度》,即根据矿党政阶段性工作安排及纪检监察职能,把纪检监察工作全部纳入制度管理,按照工作类别,对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责任等进行细化分解,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反馈、有考核、有奖罚,形成了责任明确,环节清晰,环环相扣的纪检监察工作闭合管理体系。

二、实施闭环管理的实践

1、健全管理制度是实施闭环管理的前提。我们首先从健全完善制度入手,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教育制度、效能监察制度、查办案件制度等进行了充实完善,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明确了责任人,确保了纪检工作事事有人管,有人问,杜绝了工作疏漏。去年年初,我们在制定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的同时,对教育活动计划进行了细化,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活动均明确了时间、责任人,确保了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20xx年,累计开展廉政教育活动10次,完成了规定的教育内容,达到了规定的教育活动次数。

2、规范工作程序是实施闭环管理的基础。科学规范的工作程序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质量和保证。去年下半年,我们在对纪检工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制度为依据,对廉政教育、效能监察、案件查办等工作从安排布置到过程监督到结果考核,明确了各个环节工作要求,细化了考核标准和责任查究内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链条式闭环管理制度,确保了纪检工作的有序开展。20xx年,我们针对矿工程建设较为集中的状况,加大了对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的监督,按照标前进行集中会审、标中进行联合监督、标后进行履约监督、结算进行审计监督的程序,对工广改造、工人村小区建设等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了招标工作的规范操作。

3、强化过程控制是实施闭环管理的关键。按照“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要求,我们加大了纪检工作过程监督力度,变事后考核为事前、事中控制,对基层单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执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了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了工作的落实兑现。20xx年,矿党委与基层党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后,为保证各项目标的兑现,我们加强了对《责任状》履行过程中的检查监督,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通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期进行了整改,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按规定进行了处罚,并纳入年度考核,增强了基层单位的履职意识,保证了党风廉政目标的实现。

三、实施闭环管理的效果

1、提高了纪检工作质量,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实施闭环管理,提高了纪检工作制度化管理水平,增强了廉洁教育、效能监察等纪检工作的连续性,使对广大党员干部教育、约束和监督常态化,提高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20xx年,有6名党员干部报告了个人重大事项,9人主动上交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

环保检查管理制度篇7

一、管理体制

全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行政村(社区)全面负责辖区内公路、河道及村庄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镇相关部门各负其职,齐心协力,共同抓好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规划、指导、督查和落实工作,管理经费由行政村(社区)自行承担,镇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适当奖励。

二、管理职责

镇人民政府负责区域内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领导,精心实施,形成“有制度、有人抓、有投入、有考核”的工作机制,保障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成立领导小组,健全“一把手”负责制,制订目标,明确分工,落实资金,扎口统一合理安排使用经费,并对所辖范围内的公路、河道、村庄卫生保洁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的三支保洁队伍(农村河道保洁队伍、公路及沿线保洁队伍和村庄卫生保洁队伍),合理协调好三支专业队伍的责职范围,按规定要求配备配足专职保洁队伍,确保人员落实到位,经常组织开展督查活动,并做好台帐记录。

各行政村(社区)具体负责区域内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按照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要求,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班子,明确领导分工,落实长效管理经费;制定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和奖惩措施,确保工作落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添置垃圾箱(桶)、垃圾清运车、垃圾收集房等卫生基础设施。

三、管理标准

具体见《大云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考核细则》(附后)。

四、检查考核和奖惩办法

1、检查考核对象:各行政村(社区)。

2、检查考核内容和标准:

(1)检查考核内容:各行政村(社区)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机制落实情况和长效保洁现场成效。主要分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保洁设施和保洁队伍、日常保洁成效和长效管理四个方面。

(2)检查考核标准:大云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考评细则(详见附件1)。

3、检查考核方法和程序

检查考核采取平时督查考核和年终考评方式,重点检查长效保洁现场综合效果,考核结果列入各行政村(社区)年度村庄整治工作考核内容。

(1)平时督查考核

实行季度督查制度,即每季度镇考核组对各行政村(社区)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进行督查考核。镇考核组随机抽查各行政村(社区)2至3个自然村,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有关村(社区),对每个村(社区)对照考评细则进行评议,每季考核情况汇总后反馈各村(社区)。对长效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村(社区),提出整改意见,整改期限为十天,对需要整改的村(社区)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回访巡查,如没有按要求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将下发“督查整改通知书”。

季度督查时将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每年组织一次由各行政村(社区)分管领导或相关具体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互查。各行政村(社区)要建立对村(社区)保洁员工作的考核机制,做到上下联动,确保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年终考评

(1)各行政村(社区)在自查基础上,于每年12月5日之前向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详见附件2),要求镇组织考核验收。同时上报各行政村(社区)年度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总结。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考评细则”,将对行政村(社区)考核分在70分以上行政村(社区),向县城乡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县考核。

(2)考核验收的几个环节。对村(社区)的年终考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听”,即听取村(社区)关于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情况介绍;“看”,即一方面查看有关台帐资料,另一方面重点现场踏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成效;“议”,即镇考核组对检查验收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议;“评”,即镇考核组按要求综合考评,汇总考核分。

五、考核奖励标准

根据县村庄整治长效管理办法,由县财政按在册农村人口每人每年给予补助,经济薄弱村每人补助5元,其他村(社区)补助3元,镇(街道)按1︰1配套补助。镇对村(社区)以奖代补资金=通过县级考核的村(社区)总人口×(5元/人或3元/人)×(村(社区)县级考核分/100)。农村河道保洁、道路绿化、生态建设、生活污水治理等仍按原来标准补助。以奖代补资金主要用于村(社区)级的环境卫生日常维护费。

环保检查管理制度篇8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省厅和市政府一系列安全生产会议精神,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对全县环境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检查,落实环境安全责任,加强环境风险防控,排除环境安全隐患,提高全县环境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保障全县环境安全。

二、工作内容

本次检查以查找环境安全隐患为目的,在全县范围内对污水、废气、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和辐射源进行筛查。以饮用水源地、重点流域做为重点,对一切可能影响环境安全、引发环境污染事故的风险隐患进行排查。

(一)重点排查对象。

本次检点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主要包括:石墨、石油库、加油(加气)站、城市燃气站、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电镀、涉氨制冷、火电等。排查有毒有害气体、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和辐射物品使用和管理情况。对各行业各领域的环境安全隐患大检查,必须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

(二)重点排查内容。

重点排查六方面内容:一是检点风险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二是检查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安全管理情况;三是检查易燃易爆危险品单位安全管理情况;四是检查汛期环境安全治理措施落实情况;五是检查风险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备案情况;六是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

(三)具体排查任务。

重点排查十个方面内容:

1.环境影响评价(包括风险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2.主要原辅材料和产品中涉及危险化学品情况。

3.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和存贮情况。

4.环境风险防控情况。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应急物资现场管理,事故围堰设置,喷淋装置,自动报警装置,次生(伴生)污染防范措施,雨污分离,应急池管理等。

5.对周边环境敏感点进行调查并对突发环境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

6.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情况,环境应急演练计划和实施情况。

7.环境应急培训情况。

8.环境应急体系和制度情况,环境应急管理队伍和应急救援队伍情况。

9.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

10.其它环境管理和环境安全情况。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次环境安全隐患大检查行动的领导,成立环境安全隐患大检查领导小组。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环境监察大队,负责日常综合调度、督促指导和组织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靠工作责任。

各科室要在环保局领导下,将环境大检查作为当前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做好环境安全大检查工作,周密部署、严格履职,成立领导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统一调度。要明确属地管理责任、监管责任和企事业单位环境安全主体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各股、站、队长必须亲自挂帅、亲自指挥、亲自动手,看紧盯住、严防死守,深入查找当前环境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监管漏洞,研究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二)加强环境监管,务求工作实效。

各股、站、队要认真履行职责,在近几年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基础上,继续深入排查环境安全隐患。明确本次检查要查找的重点部位和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建立安全隐患台账,按行业领域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地毯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能整改的要立即整改,跟踪督办、整改到位;对隐患严重不能保证环境安全的生产经营建设单位,要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要严格履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程序,重大环境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市环保局备案。要坚持从工作实际出发、从解决突出问题出发、从彻底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出发,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建立环境安全长效机制统一起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大检查”全面彻底、不走过场。

环保检查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我国,环保法,年检测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环境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重大课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党和政府先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协调进行了适时地引导。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法律制度方面的障碍,无论是“可持续发展观”还是“科学发展观”,都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依旧极为突出和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探讨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障碍,寻求排除这些障碍的应对策略,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长远发展而言,无疑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以为,我国环保法所确立的年检测制度便是当前影响我们贯彻和实施“可持续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制度障碍之一。基于此,我们拟就我国环保法中的年检测制度浅加论析,以求为我国环保法的完善及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略尽微力!

一、我国环保法中的现行年检测制度及其弊病分析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1]“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公国务院和水果内、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环境状况公报。”[2]据此,我国现行环保法中的年检测制度是由环境检查制度与环境监测制度组成的。所谓环境检查制度,就是指由环保主管部门及其他的相关职权部门依照法定的职权与程序,并按照相关的环境标准,对污染物排放单位或个人的排污情况进行检查的制度。而所谓环境监测制度则是指特定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按照环境标准对对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性测定的制度。[3]目前,我国的年检测是以环境检测为主的,在此基础上,由法定的环保职能部门每年不定期地对本区域内的排污单位和个人的排污状况进行执法检查。我们认为,我国现行的环境年检测制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弊病:

(一)年检测的对象不包括个人

《环境保护法》第11条在规定环境检查制度时,仅规定环保主管行政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检查,并且也只规定了排污单位对检查进行配合的义务,然而,却没有规定对排污的个人进行检查,也没有为排污个人在配合检查方面设置任何任务。我们认为,这是我国环保法年检测制度的一个重要缺陷。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个人也已经成为我国污染物排放的一类重要主体,例如,城市中的各类小地摊的摊主、农村养殖户、机动车的驾驶员等等,这些个人所排放的污染物也正在日益影响着我国的环境。然而,我国现行环境年检测制度却并不适用于这些对象。我们认为,这在客观上纵容甚至刺激了某些排污个人的排污行为,是我国环境年检测制度的一个重大失误。

(二)年检测依据的标准过于落后

我国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对排污单位进行检测时必须依据相关部门制定的环境标准来进行,但由于在环境立法指导思想方面的滞后性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很多环境标准都无法适应环境检测的需要。例如,在城市区域噪声排放方面,我国迄今还在适用1982年制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而在企业噪声排放方面,我国迄今也还在适用1980年制定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而这些环境标准由于制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仅与我国当时环境问题的状况相适应,因此,现在依据这些标准进行年检测,不仅会导致标准过低,无法使排污主体得到本应有的惩治,且也极易使人们对我国环境执法的力度产生怀疑。这已成我国环境年检测的又一个弊病。

(三)在责任承担上重罚款轻防范

从实践方面来看,我国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据检测结果追究相关责任者的法律责任时,往往都将罚款作为首选,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使违法排污者受到惩戒,还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4]这样一来,很多企业只要一次性缴足罚款,就可以“一劳永逸”,从而导致不少排污大户能够随心所欲。这种在责任承担上的重罚款而轻防范的做法,不仅不利于防治环境污染,且极有可会放纵企业排污,加重环境污染。

(四)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素质较低

当前,由于没有国家机构设置法的规定,我国在环保的机构设置上极不健全。目前,“在全省一级的环境保护机构中有近半仍归口建设部门,地市一级则更多。”[5]而这一点不仅使我国环境年检测缺乏必要的执法机构,并直接影响了我国执法队伍的建设。此外,在我国某些环保机构特别是地方环保机构在进人问题上,由于把关不严,或屈从于各级政府的人事安排(如在本单位安排某些军队专业干部等),使许多不懂业务、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进入了环境执法队伍。这些人员由于不熟悉环境法律规定且缺乏必要的行政执法素养和能力,在执法过程中,对某些具体案件,或随心所欲,或凭个人利害去处理,或相互推诿,使违法执法、执法不当或怠于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6]这一问题的存在也成为影响我国环境年检测公正性和及时性的重要因素。

二、完善我国环境年检测制度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环保法中现行的年检测制度的上述弊病,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应对策建议:

(一)修改《环境保护法》中关于年检测主体的规定

具体而言,应当修改现行《环境保护法》第14条的规定,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的规定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或个人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这是完善我国环保法中的年检测制度的立法客观需要。

(二)适时更新现行的环境标准

针对不少环境标准已经明显落后于我国环境保护需要的现状,我国应当对现行的各类环境标准进行及时清理,制定新的、适合我国环境保护实际需要的、相对更为严苛的环境标准,并废止那些已经不利于我国环境保护而失去实际意义或意义不大的标准,以便提高国家对污染物排放的要求,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能够依据更为严格的标准对排污企业或个人进行年检测。这不仅是适应我国环境保护新形势的需要,也是完善我国环境年检测制度的需要。

(三)在责任的承担上,要更注重某些防范性的惩治措施

具体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检测结果确定排污主体的责任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多重视并采取那些更易防范环境污染的惩治措施,例如责任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等等,对于那些严重违反环保法的规定,造成重大环境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提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不能“以罚代刑”,偏袒或放纵相关责任主体。

(四)逐步健全我国的环保机构,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和能力建设

除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对策之外,我们认为,还应当逐步健全我国的环保机构,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具体来说,应当设立环境执法责任制,以环境执法效率和质量的高低作为对环境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与奖励的标准;同时,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现行环境执法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其具备环境执法所必备的素质要求。应当说,这也是加强我国环境年检测,保护和改善我国环境,以加促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

注释:

[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4条

[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1条。

[3]参见肖海军编著《环境保护法实例说》,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3页。

[4]更为重要的是,罚款往往还会与执法者的奖金等相挂钩。

[5]参见金瑞林主编:《中国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4页。

环保检查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房屋施工质量控制原则特点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房屋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就成为影响和决定其能否发挥正常使用功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工程管理的众多方面中,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作为实现产品质量最后一个关键环节的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通过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科学管理来确保工程产品的优良质量,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一、质量控制的特点

1影响质量的因素众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投资成本、建设周期等等,均直接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

2容易产生质量变异。由于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例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为此,在施工中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3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工程项目建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再拆卸或解体检查内在的质量,或重新更换零件;即使发现质量有问题,也不可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实行“包换”。

4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项目的施工质量受投资、进度的制约较大,因此,项目在施工中,必须正确处理质量、投资、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对立统一。

二、质量控制的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房屋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以预防、预控为主。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的有效措施。

3以项目团队为管理核心。建筑施工企业应注重对员工的管理,包括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提高等等,这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观念,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各工序的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4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三、质量控制的方法

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和直接进行现场检查或必要的试验等。

1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对技术文件、报告、报表的审核,是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其具体内容有: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审核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审核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审核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审核并签署现场有关技术签证、文件等;审核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2现场质量检查。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隐蔽工程检查。凡是隐蔽工程均应检查认证后方能掩盖;工序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抽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因处理质量问题或某种原因停工后需复工时,亦应经检查认可后方能复工;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应经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才能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成品保护检查。检查成品有无保护措施,或保护措施是否可靠。

四、全过程质量控制

1质量因素的控制

人的控制。把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人员、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作为质量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还需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在人的技术水平、人的心理行为、人的组织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比如:对技术复杂、难度大和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工人来完成、对反应迟钝、应变能力差的人,就不能安排其操作快速运行、动作复杂的机械设备。

材料的控制。材料控制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主要是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地使用,建立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对库存要求较高的材料,本着现进现出的原则,最好是提高工地临时仓储的防水、防潮效果。

机械控制。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为此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设备运转记录制度、上岗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环境控制。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又如前一工序往往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为确保工程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质量阶段控制

事前质量控制。技术准备。包括: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编制项目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等;物资准备。包括建筑材料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准备、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等;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组织施工队伍,对施工队伍进行入场的安全质量教育等;施工现场准备。包括控制网、水准点、坐标桩的引测;“三通一平”条件,现场临时设施的准备;拟定有关试验、试制和技术进步项目计划、编制季节性施工措施等。

事中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质量文件有档案。

事后质量控制。组织通电、试水;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