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行为的道德本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5:51

职业行为的道德本质篇1

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是所有银行从业人员道德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了解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的内涵和结构,有助于提高个人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所谓职业道德行为,就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伦理学称作伦理行为,它包括道德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职业道德行为是有意义、有目的的行为,也是从业人员道德意识内容的外化、客观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意识就是银行从业人员道德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表现着从业人员的愿望、动机、情感、意志、信念、理想等因素的作用相互关系。而这些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就构成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内部结构。

职业道德行为是职业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职业道德品质是职业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一定的职业道德行为经常表现出来就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就表现为具有稳定特征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一定的职业道德品质只有通过职业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主要表现为调节职能。它一方面可以调节银行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银行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人民银行的地位是中央银行,是所有其他银行的典范。所以,在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方面更要很严格的要求。

职业行为的道德本质篇2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用人最看重的列第一位的指标是“德行”,而职业院校毕业生群体中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与日俱增,这与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形成鲜明反差。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上就表现为并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与用工企业招工难的尖锐矛盾。作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主阵地的德育教育,理应而且必须但当起这一历史重任。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当今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先进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迫切需要数量足够、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其中用人单位选人标准可以概括为“有德有才优先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从中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用人最看重的列第一位的指标是“德行”是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无私奉献”为精神核心的——职业道德,个人职业操守。可是,当社会生活中各个层面都渗透着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时,于是在毕业生群体中敬业奉献精神缺乏、诚信意识淡薄、个人利益至上、追逐功利等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与日俱增,这与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形成鲜明反差。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上就表现为并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与用工企业招工难的尖锐矛盾。

“职业教育是以传授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术、态度为主要内容的,以培养职业人为目的的教育”。它强调了职业教育为就业服务,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人的教育。www.133229.com因此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工作态度、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作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主阵地的德育教育,理应而且必须但当起这一历史重任。

一、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基础内容的构成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德育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使得我们对这一点有了更加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做好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积极引导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与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社会需求所决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应以职业道德为内核;而职业道德模块教学应以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严格的纪律观念、敬业精神为主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院校德育教育成效评判的标准

要保证整个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地发展,就要构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人的精神文化和思想素质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和保证。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最重要是两件事:一是学会做人再学会做工,二是学会做工更要学会做人。而职业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工的根本。有德之人掌握文化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无德之人掌握科学文化技术则可能成为危害人类社会安全的“智能强盗”。因而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对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很复杂,除了客观上每年毕业生的数量增加,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实际求职和工作中许多学生对工作环境、待遇过分苛求,而本人缺乏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手段之一,就是大力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道德教育实施乃至整个实行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特别是习惯的养成,而不是知识的掌握,因为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是长期自然形成的,且职业道德没有确定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职业道德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是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所以职业道德知道并不等于能做到,做到并不等于能做好,做好并不等于养成习惯。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重视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他们学习职业技能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在专业学习中逐步培养自己热爱本职,立足本职的高尚情操。提升他们的职业执行工作能力,提高他们进行职业活动、履行职业职责的基本手段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实干精神。消除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给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职业院校毕业生具有对本职工作热爱和踏踏实实的实干精神。应把毕业生是否适应企业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需求,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效果的评判依据。

三、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社会功能的体现

加强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将会大大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职业道德作为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凝聚力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同时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的准则和规范。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信誉,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通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来衡量,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员工的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低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责任心就是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其责任心是极强的,有一个责任心极强的团队,这个行业、企业就会具有生命力,会迅速发展,各个行业、企业发展了,社会经济也就发展了,社会也就进步了。同时职业道德也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职业集体,甚至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加强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建设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显得极为迫切。职业院校的各级领导,特别是从事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教育者,要肩负历史重任,从自身做起,做好表率,不断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规划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培养出大量“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合格毕业生,才能更好地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有序运行,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职业行为的道德本质篇3

一方面,会计工作是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会计工作,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积极参与经济管理,成为单位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做到忠于职责,强化服务,遵纪守法,依法办事,诚实守信,清正廉洁,不弄虚作假,不伪造账目,按照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坚决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确保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与完整,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塑造会计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会计法律是规范会计人员行为的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相对于会计法律具有更广的约束范围,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会计职业行为除了需要法律保障,更需要会计职业道德约束,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的行为,养成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坚持原则、清正廉洁,坚决杜绝会计造假行为,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内在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职业道德约束,不断进行反省和提高,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加强会计人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会计行业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严格高尚、公平正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信仰,不断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做到敬业爱岗,洁身自好,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坚持原则,经受考验,不为名利所诱惑跨越道德底线。增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必须大力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宣传,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会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中,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给会计人员道德观念与行为施加影响,使其逐步渗透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让所有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改善其善恶认知标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有利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舆论导向,社会舆论代表着社会民众的一种意志情感与价值取向,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社会舆论的支持和监督,增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必须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宣传正面典型,鞭挞反面典型,树立榜样的力量,大力宣扬忠于职守,敢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会计人员,坚决制止弄虚作假和会计造假行为,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增强全社会的道德意识。

二、完善会计法律制度

德治为法治提供理论基础,法制为德治提供规范保障,必须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法律制度实施紧密地结合起来,实行“道德”与“法律”双手抓,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但要增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而且要完善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相配套的会计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具有强制性,可以对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会计法律制度,必须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之中,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明确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相互分离,相互制约,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促进我国会计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将公众利益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准则,对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责任不明确的或处罚力度不够的条款应加以修改,明确规定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者的惩处力度,提高会计违法成本和代价,建立民事索赔制度,促使会计人员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模式,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纠正行业内部的不正之风,避免徇私舞弊和乱用职权的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遏制会计造假行为发生,严厉地打击和惩处会计违法犯罪活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通过和法律法规相结合,共同推动会计人员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三、开展会计诚信教育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诚信”乃会计之本。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是会计对社会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高服务。会计诚信不仅是会计人员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职业导向,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将诚实和守信视为道德的最高界限,把会计诚信融进每一名会计人员的内心,贯穿于会计职业活动和会计人员职业生涯的始终,使得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岗位职责紧密结合,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增强自身道德素养,认真履行职责,坚持诚信为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在办理会计业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会计事项,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决不做假账,坚决杜绝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加强舆论宣传,提高会计的公信力,使会计活动在一个诚信的环境中进行,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形成褒善贬恶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诚信氛围;建立会计诚信评价制度,加强信用等级考核,将会计职业道德信用等级同工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挂钩,使得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建立会计诚信档案,记录会计人员的诚信良好表现及违背诚信的状况,对失信者的有关信息展开记录及披露,对恶意造假者严加处罚,加大造假者付出巨大成本,促进会计人员增加自律意识。

四、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行为的道德本质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现状问题途径

[作者简介]丁正亚(1977-),男,江苏涟水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道德哲学。(江苏淮安223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立项课题“增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X2012Y018)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6-0074-02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更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具有强烈的职业性特征,高职德育要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应以职业道德教育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为了解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探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增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笔者于2012年5月在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3份。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

(一)多数高职学生能认识到职业道德素质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但少数学生对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回答“您认为对未来的从业人员来说哪项素质更重要”的问题时,30.24%的学生选择“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更重要”,51.18%的学生选择“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重要”。可见,大部分学生都赞成职业道德素质是未来从业人员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但也有14.75%的学生选择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在回答“你认为一个人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他的成就之间的关系如何”的问题时,有10.93%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水平对一个人的最终成就只有很小的影响”,4.92%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水平与一个人的最终成就无关”。从调查的结果看,少数高职学生对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总体上高职学生诚信状况良好,但少数学生不能做到诚实守信。

84.52%的学生认为当前高职学生群体诚信状况“很好”或“较好”,15.48%的学生认为当前高职学生群体诚信状况“较差”。在回答“您认为自己是个诚实守信的人吗”的问题时,63.57%的学生选择“是”,34.06%的学生选择“不完全是”,2.37%的学生选择“绝对不是”。在回答“您是否会在自己的求职履历上作假”的问题时,70.13%的学生选择“不会”,22.77%的学生选择“不一定”,7.10%的学生选择“会”。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受社会上一些失信行为的负面影响,不能坚持诚信道德。

(三)大部分高职学生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65%的学生完全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55.74%的学生部分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9.14%的学生只了解一点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7.47%的学生一点都不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另外,高职学生对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了解。7.65%的学生完全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38.62%的学生部分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40.07%的学生只了解一点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13.66%的学生一点都不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当前,高职学生普遍不了解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凸显了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只有16.03%的学生认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很好,47.38%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效果较好,还有28.40%的学生认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太好,8.19%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很差。具体而言,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迫切需要改进:

(一)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薄弱,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职业大学、专科学校或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发展起来的,还有不少是中专学校单独或者合并升格而来,办学基础薄弱,原有的教师素质和水平没有得到及时提高,师资队伍配备不齐,缺乏专业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任务大多由公共基础课教师或辅导员承担,而这些教师一般都没有接受过德育工作的系统培训,不具备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能力和素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只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涉及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中也很少涉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

(二)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内容陈旧

一直以来,我国主要从社会本位来理解和定义职业道德,习惯从社会道德规范对人的规定性、约束性方面对职业道德下定义,突出职业道德对人的限定性。我国高职教育领域也普遍接受这种过时的教育观念,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的积极性。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陈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时代性,不能与时俱进,对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不能及时关注,教学中缺少鲜活典型的案例,导致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兴趣不足;二是行业针对性不强,没有很好地结合行业或岗位的特点,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职业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性较差。

(三)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单一,尚未建立系统的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

职业道德课程本身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比较零散,教育资源没有进行系统整合,不利于建构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评价还是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重知识的记忆,很少考查学生实际职业道德能力的培养,评价主体单一,以德育课教师单方面评价为主。因此,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职业道德课程的开设,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三、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关于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理论界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研究。如吕遂峰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途径探析》一文中,从强化职业道德理论学习、改进职业道德教学模式、注重专业渗透、加强职业道德行为训练、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五个方面归纳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笔者认为,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遵循职业道德养成规律,从重视课程教学、抓好实践环节、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和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吸引力

现代大学最重要的办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既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一种方法论。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传统的职业道德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强调教师课堂理论教学,而忽视学生自我发展需要和道德行为体验,加上教学方法仍停留在“灌输式知识教育”,职业道德课程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职业道德课的教学现状和教育困境,就要转变教育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职业道德教育全过程,不断深化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抓好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建设,编写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和要求的专门的教材和讲义,摆脱本科教育的印记,各高职院校可以编写职业道德教育校本教材或优秀校友成长成才图文集;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或伦理学专业毕业生担任职业道德教师,为职业道德教师提供在职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更新和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三是改进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由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入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现身说法、角色模拟、现场考察等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四是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把最新的职业教育理论、职业道德要求、典型的行业企业规范和社会热点问题补充进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使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三)抓好实习实训环节,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首先,职业道德教师要跟着学生进企业、进车间,在生产现场给学生上课,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纪律观念。其次,要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纳入实习实训计划,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在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要纠正以往开展实训活动只安排专业技能训练,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倾向,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企业管理人员或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规章制度教育,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了解企业文化理念和内涵要求,切身感受企业生产经营中员工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通过企业的实习实训,既造就他们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又让他们适应真正的职业环境,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态度。

(四)改革评价办法,构建立体化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往往以理论考核为评定依据,侧重对学生掌握的职业道德知识的评价,导致学生在德育过程中死记硬背职业道德知识而不重视职业道德的践行。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是唯一权威的评价主体,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由教师说了算,这样的评价很容易出现一些片面性。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应该由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企业师傅、实习同行等共同组成。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化,由卷面考试、调查报告、日常行为考察和实习鉴定全面考查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职业道德状况。通过构建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和职业道德行为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践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五)创建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在校园硬件建设上,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特色,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美化校园,用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发挥校园景观的教育和审美功能。其次,要组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设立学生文明监督员,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通过开展“文明宿舍、文明班级和文明大学生”的评比活动,强化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引导大学生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再次,还要充分利用广播、橱窗、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等各种舆论工具宣传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境界。最后,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六)加强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学生践行职业道德的信心

许多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或毕业工作后,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在学校里学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办事公道、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规范,但各行各业中违背职业道德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对教师所讲的职业道德产生怀疑,对继续坚守职业道德失去了信心。因此,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大企业道德建设的力度,教育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要坚持职业操守,要在全社会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净化不良社会风气。只有广大从业人员都坚持职业操守,具有良好的职业风尚,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公平正义、乐于奉献,才能为高职学生信守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他们对践行职业道德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吕遂峰.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效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18).

[3]刘智运.高等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内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4]郑需勇.校企合作共塑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浅议[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2).

职业行为的道德本质篇5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过去几年,我们在房地产工作理论与实务方面上很注重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房地产工作职业道德建设。房地产业作为一种独立职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理所当然;特别是房地产管理人员又是一种服务性职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更有其特殊意义。要大力推行房地产管理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树立房地产业面向群众、面向行业、面向社会的全方位的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充实服务内容,强化服务意识,明确服务准则,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总而言之,我们在房地产职业道德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要始终把握“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核心。只要不偏离这个核心,良好的房地产职业道德建设将会大力推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房地产管理人员的所具有的特定的道德品质和风貌

每一个工作、每一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特定的职业道德品质和风貌。作为从事房地产管理工作的人员,他的职业非常明确的表达出了本职业的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具有特定的道德品质和风貌。分析起来其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房地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每一个职业都有自己特有的职业道德。“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作为教师的必备的职业道德,“治病救人不得问贪*富贵”这是作为医生必备的职业道德,“一心一意的为人民服务、为人们谋福利”则是我们房地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核心所在。房地产管理人员这一职业协调的是在谋求全社会利益的基础上,取得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一致性,而不是去谋求本行业、本单位的一己私利,更不是唯利是图,唯钱是举。任何形式的利已主义,本位主义都是与房地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背道而驰的。这就是房地产管理人员具有的鲜明的职业道德特征。

(2)房地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多样化、具体性等特点。房地产管理人职业道德带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那就是服务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是要求我们的房地产管理人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履行职业义务,努力去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服务群众是从事本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本职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是本职业职业道德的核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主要体现在房地产管理工作中应该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在履行房地产管理这一职业义务时就应该做到举止文明、说话得体,一切为群众着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提供快、准、好的优质高效服务。还有就是要办事热情。作为房地产管理人员我们应该严格按政策规定公正办事,高效率地办事,要极力的去克服推诿、扯皮、应付的作风,坚决纠正“吃、拿、卡、要”以及等行为,彻底改变那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树立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的良好人民公朴的形象。

三、房地产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建立在学习和实践基础上

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建立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基础之上的,是经过长期的磨练逐渐形成的。我认为,要加强房地产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培养主要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认识实现突破,增强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觉性;2.确立职业道德规范、增强科学;3.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4.定期对本单位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进行考核,增强实效性;5.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文明礼貌服务相结合。

1.目前,在一些房地产管理部门中,存在着职业道德建设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外紧内松”徒有计划没有行动、或为了应付各种检查流于表面、只做“面子工程”等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最主要原因在于,一些房地产管理人员对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还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一则,他们认为房地产管理机制应该想其他的企业管理那样,应该用经济手段激励和约束部门人员,房地产管理人员为了切身利益就一定能做好他的本职工作,因而,有了经济的约束完全没有必要再去搞什么职业道德建设。另外,有些人认为,部门按劳分配,工资只是受到工龄及级别的限制,有没有职业道德无关大局。这样一来就使得部分人员爱岗敬业等意识淡化,职业道德教育没人愿意去听,职业道德教育劳而无功。

要加强和改进职业道德建设,房地产管理部门的各级领导就必须要不断的引导本部门职工认清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各种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全社会道德建设的要求,是本单位提高形象、促进管理、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要进一步是职工认清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房地产管理部门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加强房地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就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让房地产管理人员理解、掌握和遵守职业道德所要求遵守的规则,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质,做好本职工作。近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也大都由政治和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为主要使用经济手段来调控。按理说来,这个时候职工应该能自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了,可是实际情况却是,有些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依然没有的到提高、服务态度仍然没有得到改善,违规违纪现象经常发生。笔者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些企业部门忽视了职业道德的建设。因而,我们必须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建设。

2.确立职业道德规范,增强科学性

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是职工工作的行为准则,它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职业道德建设的成败。可是,房地产管理部门现有的一些职业道德规范已经过于陈旧,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以积极现实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严重脱节。这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内容模糊、不具体。有些职业道德规范之注重形式,仅仅是一些口号式的语言,缺乏可执行的内容。其次是内容落伍,不适应新的情况。在房地产管理部门中有些规范还是很多年前制定的,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房地产管理的要求。再次是有些职业道德要求不符合实际。一些规范要求过高,只注重规定的制定,不注意到底符不符合实际,这严重影响了管理人员遵守规范的自觉性。因而,我们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具可行性、能够体现出时代特征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样才能保证职业道德规范的顺利实施,起到应有的效果。

3.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要使一线尤其是窗口的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好习惯好风气。第一要学。文明、理智、高尚、礼貌是用科学文化知识堆砌出来的,是同科学文化知识紧密相联的。这就要求我们从业人员平时阅读大量房地产理论方面的书籍,不定期开设职业道德课程,请专家名人讲座,传授职业道德知识,外出参观访问调查等等。第二要实践。与实践相结合,投身到实际中工作中,一个人若有了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认识,他只有通过身行实践,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接待每一位群众做起,才能形成高尚品德,才能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4.定期对本单位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进行考核,增强实效性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把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考核、奖罚的重要指标,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行业新风。”这就为我们要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指明了道路。

房地产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定期的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定期举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职业道德集中培训班,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培训。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五爱”教育,积极引导广大房地产管理人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念;适时对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管理人员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对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规范培训,积极引导广大管理人员做合格职员。我们要严格考核的标准,将职员参加职业道德培训的情况和职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如果职业道德培训考核成绩不合格那么就不允许上岗。这样就会调动起广大房地产管理人员参加职业道德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我们还要改变那种忽视新职员入职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的做法,从源头强化广大房地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

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前,没有对职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程度进行适当的考核,也是影响职业道德建设成效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现在的经济形式下,单位已经实施了合同制,有的部门还实行了管理干部的内部聘用制,单位和职员可以进行双向的选择,这样我们就完全可以把职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这一内容的考核加入到用工制度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当中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职业道德建设激励机制。

5.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文明礼貌服务相结合。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文明礼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我们从业人员要敬重热爱自己的岗位、职业,爱自己的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大利开展“给别人送温暖”的微笑服务。可以开展向全国模范集体下水道四班的活动,向他们那样“以苦为乐写人生”。让我们从业人员应当干一行、爱一行,岗位无好坏之分,工作有好坏之别。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人无信无以立,职业无信也不能立。“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创名牌,树形象,最根本的是*诚信。向社会公开承诺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费用,时间天数,建立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办事公道、文明礼貌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要着重加强对象一视同仁的教育,不能因职位高低、贪富亲疏的差异有所区别。办事公道,要求我们坚持原则,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去处理问题,在履行义务时要文明礼貌,热情周到。可以开展我们常说的“换位思维,假如我是顾客该怎么办?”等活动。平时坚持使用文明用语,杜绝服务忌语。我们可以在单位内去要求每一个职工掌握10条文明用语,坚决杜绝10条忌语,那么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特别加强奉献社会的教育,摒弃“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积极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

结语

新时期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这种从未经历过的复杂局面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作为房地产管理人员来说,现在房地产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何有效的对其进行管理、对其进行调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丝毫不能放松对房地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房地产管理人员才能够在面对各种复杂的局面是临危不乱、正确的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起房地产管理人员的良好形象。

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房地产经济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全新的事业。在这个发展过沉重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倒退。但是无论社会、经济怎么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主体人群的道德和素质培养的工作在任何时候都应长盛不衰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赵隆虎.谈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残疾人.2002.9.

[2]许家勇.载体是加强省直机关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J].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党校学报.2005.1.

[3]牛浩恩.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探索与求是.1996.7.

[4]王子惠.职业要守道德标准——谈谈房地产开发商的职业道德[J].经营与管理.2006.1.

[5]高肃.浅论当前房地产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J].当代建设.1999.6.

职业行为的道德本质篇6

“修养”这个词是“修身”与“养性”两个词义的结合,即人们通过学习、实践磨砺、陶冶而提高本身素质的功夫和过程,又指人们通过修养功夫达到以某种程度的境界的品性与能力。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岗位上对自己的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所要达到的水平和境界。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而进行的反省、检查、自我批评和自我剖析;二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岗位上形成的举止、风貌、仪表、情操以及应达到的境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道德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是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上的反映。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个人偶然做了一件或几件好事,并不能因此而认为他已具备了某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因为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长期积累的结果。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形成,是会计人员长期的道德修养的结果。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修养,是坚持不懈地以会计职业道德原则、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自觉接受道德教育,在实践中进行刻苦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会计人员的道德品质并非先天固有,而是后天形成的。会计人员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把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变成自己的内心信念,变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而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需要经过自觉的锻炼,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修养才能形成。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和体验,使会计人员形成稳定的、能区别和明辨职业行为中的善良与丑恶、光荣与耻辱、高尚与卑鄙、诚实与虚伪等方面的内心信念,并将内心信念运用于工作实践,在实践中自觉调节个人的行为,使之符合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无论在有人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地按照会计职业道德原则、规范行事,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注意加强每位会计人员本身的自觉修养,不断增强其自我完善的能力,是陶冶情操、形成良好会计职业行为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一)社会实践是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首先,只有亲自参加实践,才能深刻理解和接受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正确认识从社会实践中来。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不是理论家杜撰的,它是在会计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关系的正确反映。只有置身于会计工作实践,才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认识这些关系的本质,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的必要性、合理性,从而才有可能接受它。其次,只有亲身参加实践,才能检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会计职业道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实践的道德,它要求人们严格遵守言行一致的原则。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修养的程度拿什么标准来衡量呢?这当然是会计人员自身的实践。再次,只有亲身参加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会计工作实践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会计人员只有亲身参加实践,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不断地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使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由一个境界升华到另一个更高的境界。

(二)加强理论学习是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职业行为的道德本质篇7

【摘要】工学结合是五年制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种新型模式,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使学生逐步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过渡。文章即以工学结合模式下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研究目标。分析了此模式下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当前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佳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工学结合模式下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工学结合;五年制高职;职业道德教育

工学结合是新时期五年制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种新型模式,它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教育对象为学生,参与主体为学生、企业、学校,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综合性技术、技能人才。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以职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这种学习模式在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压力。提高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效性成了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维系企业人际关系和协调社会利益的准则。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在现代企业成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社会职业,履行职业职能的过程中所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包括人们的职业道德认知、职业行为规范、职业认同、职业责任感、职业成就感等方面。在现代化大生产中,职业道德对于维系人们职业人际关系、提供符合社会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

实践中,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等。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要求学校创新职业道德教育路径,优化职业道德教育机制、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为初中毕业入学,年龄相对来说较小,且多数为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客观的存在着学习基础较差,欠缺良好的习惯,初中教育阶段过分的应试教育培养模式忽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这些因素使高职学生社会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引导学生克服社会适应冲突,应对复杂的生活工作环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职业道德对于企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已经越来越受重视,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重视考察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学校也开始正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并不尽如人意,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一)职业道德教育认识缺位

学生职业道德是学生的隐性素质,考察隐性素质相对来讲较为模糊。相对于职业道德的隐性素质,学生的显性职业素质考察较为便易。比如学生的职业技能,可以用学生的技能证书来考察。企业在招聘时虽然重视职业道德,但由于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考察具有偶然性和长期性而难以考察。而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具有明显性,考察起来方便、可靠。在职业道德难以考察的基础上,企业招聘时一般以职业技能为主要考察手段。职业技能的高低成为学生就业难易的标准之一。当前情况下,职业教育也是一种应试教育,只不过这种应试教育是应学生就业而试。在此背景下,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工作的重心偏向于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有心无力,认识不够深刻,资源分配不均。

(二)职业道德教育方式落后

当前学校职业教育的手段停留在课堂教育中。即使是课堂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存在不足,高职院校很少将职业道德作为独立的一门科目来讲授。职业道德教育没有独立的课程、没有专门的教材,更没有专业的教师。一般情况下,职业道德教育是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章节或者一个部分,教师讲授时轻描淡写,甚至有些五年制高职学院不开设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仅在实习前由班主任在讲述实习注意事项的时候谈一谈。职业道德的考评更是流于形式,甚至完全缺失。当前对职业道德的考评主要体现在学期末德育期末考试上,高职德育期末考试多采用开卷考试,以卷面分为评分标准。学生遇有职业道德考评的试题,抄抄而已。由于社会的宣传,学生明确的知道何种行为是符合职业道德的规范,何种行为违反职业道德规范。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不是提高职业道德认知而是深化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内化为学生的职业意识,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

(三)教师行业职业道德缺乏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当前,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较弱,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水平,我们相信绝大部分的教师在教育岗位上面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但是教师本人的教育职业道德并不代表着教师拥有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素养。我们认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贴近行业,贴近工种的劳动者,职业道德在具有共性的前提下,也具有该专业、该职业的特殊的职业道德。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目前主要由德育教师承担,但是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于该行业的职业道德行为缺乏系统精深的认识。

三、优化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

(一)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更新职业道德教育观念

优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在于提高职业院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更新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教育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到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还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应该从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摈弃传统的职业教育“应试”观。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

(二)优化职业课程设置、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手段

职业道德应脱离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讲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职业道德的共性,也突出行业规范的个性。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院校学生的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学校教育,将学校与企业结合起来,在职业道德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既要突出职业道德的共性,也突出与学生专业相符合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特性。首先,应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育。加强学生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基本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让学生树立基本的职业规范。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信守诺言的优良品质。其次培养学生的职业礼仪和团队意识。职业礼仪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团队意识是21世纪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要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再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应注重学生行业规范的培养。结合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今后可能从事的行业。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对行业规范的认同,提高行业职业道德。

(三)加强校企联动,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与企业紧密联合,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就融入了企业的实际工作,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添加了企业的文化因素。学生有机会进入到企业进去实践学习。学生“学校人”和“企业人”双重身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一方面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结合实际企业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了解。学校还应该定期聘请企业中技能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师傅给学生讲授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学校和企业应经常就学生的日常表现,思想动态等一些问题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企业还应做好实习学生的日常表现记录,以便把学生实习情况全面细致的反映给校方,使校方能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学校老师和企业人员的双重教育,两种育人环境的熏陶,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有利于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四)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应建立对学生日常行为起导向和规范作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道德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上,做到知行结合,侧重考查学生职业道德的实际效果和长远效应。对学职业道德的评价,既有理论知识的考查,更注重行为表现的考核;既有期末的总体考核,更着重学生平时表现的具体评价,让职业道德的考核评价从小事做起、从基础抓起,从学生的一言一行抓起,持之以恒,杜绝单纯地看考试成绩或仅凭教育者的主观印象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玉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

[2]王珏.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于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0(9).

职业行为的道德本质篇8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作用 建设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是财会人员在其特定的财会工作中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是对财会工作实践中具有全局意义的基本道德关系的概括与反映。《会计法》第39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用下降问题备受关注,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会计职业道德好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会计信息的过失性失真,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因为责任心、技能、心理素质均包括在职业道德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会计信用建设中,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各行各业财会人员所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这既是贯彻执行《会计法》、整顿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爱岗敬业,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财会人员端正思想,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良好职业荣举感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高度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做好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和核算规程,杜绝玩忽职守、失职、涣职,更不得搞账外账甚至做假账。偶尔发生失误,必须速查原因,拿出对策,杜绝类似错误再度发生。总之,要切忌患得患失,做到悟尽职守。

   2.熟悉法规,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单位的经济业务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尤其是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都要通过会计工作来体现。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为了更好地履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责,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熟悉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同时,从记账方法、科目运用、账薄设笠、核算规程、会计报告等方面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做到会计专门方法运用恰当、成本费用及损益核算准确、资产负债权益反映真实。为此,需要财会人员不断学习,经常充电,力戒浮躁,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准。

   3.客观公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每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品质。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会工作的首要职能就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记录与反映,其本质特征体现为“真实性”,如果会计数据失真,那会计核算就毫无意义。而公正的本质则体现为合理性,对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坚持公正合理的原则,这不仅是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财会人员个人品德的体现。因此,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完整、准确、如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不隐瞒歪曲,不弄虚作假,不搞假账真算、真账假算。维护会计信忽的真实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4.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是会计职业遗德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尺度。会计工作是各方面利益分配的关健,只有在会计工作中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一心为公,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会计工作天天要与“钱”、“物”打交道,如果没有廉洁奉公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可能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以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敢于抵制揭发各种损公肥私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大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及企业的规章制度。

   5.搞好服务,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财会工作的服务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遮关注。从会计工作的角度,对投入产出进行可行性论证,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参与单位的预测和决策,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统筹兼顾,科学运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密守信,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财会信息洒盖一个单位整个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方方面面,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个单位经济运行和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数字报告。在市场竞争日益残酷的今天,财会人员必须对本单位以财务成本资料为主的相关财会信息和商业秘密,严格保密,不得外传,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财会人员还要尽最大的努力,围绕单位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在对外交往和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切实做到诚实可信.履行承诺。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职业行为的道德本质篇9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结合当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提出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整个会计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但是,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会计人员素质也在不断下降。有调查显示,目前会计犯罪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会计学历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有直接关系,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会计专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能否造福人类,往往取决于他的人格定位和道德水平。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特殊的要求,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会计事业的建设者,是会计法规未来的贯彻执行者,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德才兼备,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所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是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战略的高度去培养既具娴熟专业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每年高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学生已是会计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在高校会计专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最容易获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会计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著名会计大师杨纪琬说过:做人是做会计的根本,所以会计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决定了更应强调对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有完善的人格与深厚的道德修养,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理念,为他们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加强会计学生毕业后的自我保护意识。我国现阶段大量企业肆意造假,多数经济案件都有会计人员牵涉其中,从而使会计成为“高风险”的职业。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是我国会计人员最主要的来源,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学生时期就使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实现自我监督和自律,是会计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实现自我保护的最佳途径。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产生热爱会计事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尽职尽责、忠于职守,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这样,当经济利益与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才能够抵制住外在物质利益的引诱。总之,高校学习时期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最合适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一时期最容易使这种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从而使会计学生在工作中面临职业道德挑战时,能够对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

(四)有利于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大量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具有强烈的需求,所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决策,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秩序。由于会计人员承担了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必须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会计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得到培养,在毕业后能够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会计专业缺乏职业道德培养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国家教委提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全国会计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培养计划都将会计理论及实务能力作为重点,而忽略了道德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培养,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而涉及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伦理等却很少有学校开设,即使开设也列为学时很少的选修课。总体上看,我国会计教育仍侧重于专业技术素质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忽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二)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够。虽然绝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是兢兢业业的,他们爱岗敬业,努力钻研,给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会计优秀人才。但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基础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而很少有专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由于高校会计专业教师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为那是政治课老师的事情,与自身无关。所以,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主要从事理论的研究,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物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考试,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等都主要是考查学生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而较少涉及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以致会计专业课教师自然把授课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缺乏、教学方法单一。从现有的会计教学体系来看,高校会计学教材很少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现有的政治思想品德教材又存在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脱离专业等问题,而专门的配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理论依据。另外,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从业道德规范》等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靠教师在会计课的讲授中或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职业道德要求,讲多讲少完全由老师决定,并没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种简单的授课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产生了学生不愿意学、甚至厌学的情况。

三、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重塑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学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可见,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更注重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所以现阶段高校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而更应注重人文素质、品德等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仍侧重于基础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新问题需要解决,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在为社会培养会计人才时,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学习。高校会计专业应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列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在向学生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需要内化为职业理念,所以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就能达到效果。基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只有通过平时细微的量的积累,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于各门课程之中,才能培养出综合的职业道德水平。另外,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内在职业素质,在讲授时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起到内化的作用。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修订教学计划或调整课程设置等,如在讲授审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结合现场需要可适当增加职业道德内容。也可将案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违规会计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在原因,通过讨论分析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超级秘书网

(三)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由于会计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教育。由于现有教学内容的缺乏,需要会计教师及时地将杂志、报纸、网站等所报道的各种案例和新闻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实践知识的不足,增强学生识别虚假会计信息的能力,从而起到强化职业道德理念的作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实际案例感受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精髓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不断地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不至于被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所淘汰,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人格和理念。

(四)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在当前的会计教学中,我们的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专业理论教育,对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知之甚少,基本上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走上讲台,实践知识比较欠缺,从而在职业道德教学中显得说服力不够。基于这种不足,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主管等学识丰富的人员以讲座、班会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行业名家对会计业界的动态了解的非常清楚,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工作实践或经验教训向学生讲述会计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宣传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间接了解我国会计道德现状,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达到在校期间培养自己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从而使自己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主要参考文献:

[1]董丽英.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方法设计[J].财会通讯,2007.8.

职业行为的道德本质篇10

一、职业道德建设需要适应新的形势

我们的职业道德建设有过辉煌的一页,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乃至今天的胜利精神、为民精神,这些“精神”一直引导着广大职工以岗为家,爱岗敬业。随着形势的日益发展,新问题、新矛盾、新情况层出迭现,在各种挑战、竞争的磨练与冲击下,这些“精神”正在职工的身上逐渐弱化,所以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受到市场经济的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经济结构多元化,物质利益多元化,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人们道德的复杂性、矛盾性、多样性,以致出现了道德滑坡;同时还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对外开放既引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又不可避免的使西方的思想文化渗入,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致使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对职工产生了影响和冲击,他们的思想不同程度的处在了一种动摇不定的状态中。

二是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日益发达,职工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受内外各种舆论、信息的冲击,广大职工家属的思想、言论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工资奖金、住房待遇、子女就业等问题,职工们存在埋怨情绪,委屈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逆反心理,很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以致走过场,走形式,在职工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三是当前企业内部的优化组合存在许多名不符实的地方,在岗而不优岗,违章作业、简化作业、择利作业等现象仍然存在,部分职工对改制的配套措施也心存疑虑,如医疗保险,待业救济,再就业等,这些都增加职工的危机感和心理压力。要想解决既要依靠提高职工岗位技术业务能力,又必须通过有的放矢的道德行为进行约束,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危机感,通过义与利、荣与辱等道德要求进行优岗竞争。

道德建设就是要联系广大职工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分清是非曲直,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认清哪些东西是对的,要发扬光大;哪些东西是错的,要坚决摒弃,使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观念规范化、科学化。因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二、丰富职业道德建设内容,营造良好职业道德氛围

道德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全体职工的道德素质,使道德规范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人心,由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良心,使社会舆论与道德良心相互呼应,相互映照。为此,我们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利用多种方式、多种宣传工具丰富道德建设内容。

一是强化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将与职工有关的,覆盖全范围班组和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汇编成册,印发给每位职工对照学习和执行,初步构建起职工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框架。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学习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职工人手一册,通过朗诵会、知识竞赛等较为轻松、活泼的形式,帮助职工记忆和贯彻落实。其中,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转化为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行为规范,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当前企业管理体制、组织形式、队伍结构的新变化,对现有的各种岗位责任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规范,该淘汰的淘汰,该修改的修改,需要重新修订的抓紧修订,按照《行业文明公约》和《职工文明守则》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种行业规范。

二是深入开展群众性职业道德实施活动。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成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职工道德素质;要坚持不懈的开展争当文明职工和争创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利用一切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使职工群众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哲理的启迪、身心的愉悦、心灵的感悟和情操的陶冶,在参与中得到精神激励和思想净化。如运用“文明班组”创建活动这一载体,强化班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内容的规范,使岗位班组达到美化、绿化、软化、硬化标准,使职工生活在优美的工作环境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还可以通过“讲道德、守法纪、树新风、讲文明、塑形象”、“做四有职工、创一流业绩”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是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先进典型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楷模,具有较大的教育作用。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经验,深入挖掘先进典型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深处获得共鸣;要高度重视典型的真实性,不生拉硬扯,无限拔高,使广大职工群众感到真实可信,可敬可学;要通过实施“典型塑造工程”,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先进典型,使不同行业的职工群众都有自己的榜样,都有自己的镜子,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激励,发动职工都来关心和参与文明创建,引导职工比学赶超,上下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是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作为企业的决策层,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水平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搞好了,为群众做出了样子,能够以德服人,领导在做思想道德教育时,职工就容易接受,一个单位就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一是建立领导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制度,检查自己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做到学用一致,知行合一。通过自学、办班培训、专题研讨等形式,不断进行“充电”、“输血”,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二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认真贯彻德才兼备的原则,将干部道德素质高低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注重对干部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

三、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实现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没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就不会有过硬的职工队伍,要通过实施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起职工敬业、精业、创业的“三业”意识。

一是恪尽职守,树立起职工的敬业意识。敬业意识是树立职工职业道德观念的核心问题。如果一个职工对自我职业和岗位的社会价值与追求的个人价值能够达到一致的认识,那么职工就会产生良好的敬业态度,激发高度的敬业精神,以满腔的热情自觉的、创造性的将本职工作干好。因此要教育职工忠实履行岗位职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克服职业偏见,不断提高主人翁的责任感、事业心。

二是积极探索,树立起职工的精业意识。对业务的精益求精,是职业道德的更深一层的具体要求。如果职工对本职工作所要求的职业技能知识不懂,或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工作就不会得心应手,就不会保质保量。所以职工不仅要追求本职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本领,更要积极探索,开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具备高超的职业技术、过硬的专业本领,树立起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不断升华的精业意识。

三是锐意进取,树立起职工的创业意识。有了敬业意识与精业意识,还必须具备创业意识。如果没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就不会开拓崭新的局面,走出独特而光明的道路。在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面前,不论是领导干部上层决策者,还是基层职工劳动实践者,都要牢固树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奋勇争先、大胆改革、创造新成绩、开拓新局面的意识,克服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的陈旧观念。

二是深入开展群众性职业道德实施活动。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成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职工道德素质;要坚持不懈的开展争当文明职工和争创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利用一切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使职工群众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哲理的启迪、身心的愉悦、心灵的感悟和情操的陶冶,在参与中得到精神激励和思想净化。如运用“文明班组”创建活动这一载体,强化班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内容的规范,使岗位班组达到美化、绿化、软化、硬化标准,使职工生活在优美的工作环境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还可以通过“讲道德、守法纪、树新风、讲文明、塑形象”、“做四有职工、创一流业绩”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是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先进典型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是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楷模,具有较大的教育作用。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经验,深入挖掘先进典型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深处获得共鸣;要高度重视典型的真实性,不生拉硬扯,无限拔高,使广大职工群众感到真实可信,可敬可学;要通过实施“典型塑造工程”,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先进典型,使不同行业的职工群众都有自己的榜样,都有自己的镜子,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激励,发动职工都来关心和参与文明创建,引导职工比学赶超,上下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是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作为企业的决策层,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水平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搞好了,为群众做出了样子,能够以德服人,领导在做思想道德教育时,职工就容易接受,一个单位就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一是建立领导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制度,检查自己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做到学用一致,知行合一。通过自学、办班培训、专题研讨等形式,不断进行“充电”、“输血”,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二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认真贯彻德才兼备的原则,将干部道德素质高低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注重对干部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

三、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实现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没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就不会有过硬的职工队伍,要通过实施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起职工敬业、精业、创业的“三业”意识。

一是恪尽职守,树立起职工的敬业意识。敬业意识是树立职工职业道德观念的核心问题。如果一个职工对自我职业和岗位的社会价值与追求的个人价值能够达到一致的认识,那么职工就会产生良好的敬业态度,激发高度的敬业精神,以满腔的热情自觉的、创造性的将本职工作干好。因此要教育职工忠实履行岗位职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克服职业偏见,不断提高主人翁的责任感、事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