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计划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7:06

学前教育计划总结篇1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管理;探索

体育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参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体育课堂的引导者,我们应该加强体育教学管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领悟体育的真谛。与此同时,加强教学管理并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诸多的实践表明,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收获的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强壮,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强壮,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均衡地发展,我们要做好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

一、合理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体育教学是一项十分严密的工作,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教学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首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对于体育的基本态度,进行体育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教学计划才能够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所提出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强化过程管理

合理的教学计划需要完美的实施才能够达到教学的初衷,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以过程的严谨来谋求结果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身作则,用我们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行保护,让学生能够在合理适当的范围之内逐步地将自己的潜在能力开发出来,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慢慢地建立起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严格地执行之前制订的教学计划,可以允许计划有所变动,但是都应该围绕教学的初衷来展开。

三、加强教学总结的管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总结毫无疑问是十分重要的,总结的过程是对之前的计划以及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一个详尽的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值得肯定和必须纠正的环节,以加强日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要像计划的制订和执行阶段一样给予认真负责的态度,因为只有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日后的教学工作才能够做得更好,学生的体育成绩才能够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有意地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分成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一定的总结,阶段的划分要尽量地遵守运动项目的客观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体育项目,掌握更多的体育技巧,得到更多的体育锻炼。

学前教育计划总结篇2

一、认识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必要性。班主任工作涉及到学校的各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只有制定好周密的工作计划,才能有步骤地把学校的教育计划落实到班级,使学校培养目标具体化、阶段化,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有利于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班主任对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和检查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计划,就能正确检查自己的工作情况,同时,学校、学生也可依据计划检查、督促班主任工作。

二、把握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依据。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上级指示,包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要求。2学校要求。学校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校管理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对教育目的和当前形势作出了明确的论述,它是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直接依据。3班级实际情况。班级情况包括学生人员构成”、“学习情况”、“思想情况”、“体质状况”、“骨干状况”、“班级特点”等。班级状况是工作计划的基础,只有根据班级状况出发,才能使班主任工作计划具有科学性、切实性。

三、坚持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要做到合符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首先要确定目标,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总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主体,有了这个总目标,计划就有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性,各种计划就能做到有目的、有层次。2整体性原则。班主任计划是学校整个工作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3群从性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关系到全班师生计划的设想,确定目标,制定措施都必须走群众路线,整个计划制定过程应广泛征求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立。4稳定性和灵活性原则。班级工作要井然有序,班集体要稳定团结,计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基本保证。然而,客观情况的变性则又要求计划具有灵活性,使计划适应新情况。5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计划的制定必定带有预测性,勾画出美好的理想的发展前景,这就是超前性。而理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而制定计划,这就是现实性。超前与现实的灵活,使计划有长时间的实用性,保证实施可行性。

四、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等。2工作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各层次具体目标等。3措施安排。主要教育活动、组织力量与分工、时间步骤安排。4检查办法与总结。

五、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类型。班主任工作计划有三种类型,一是学期计划,二是月或周工作计划,三是具体活动执行方案。学期计划是学期开始制定的计划,是全期班主任工作的总纲。这种计划由三部分构成:①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包括班级的自然状况、现实和历史状况的分析,班级的自然状况如:总人数、男女生人数、年龄、团员、队员、班干部、三好学生和差生的比例等。班级现状分析如: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学习现状、学生的特点、班干部的能力素质、班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等。班级的历史状况包括班风传统、形成班风的原因、班级的优缺点等。对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是确立教育任务的基本依据。②确定教育任务。这部分内容在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目的,确定教育任务的要求,明确规定本学期应达到的教育目标。确定教育任务应抓住重点,突出中心任务;同时,确定教育任务还要注意针对性,不要过份笼统。③工作具体安排。这部分包括为完成任务而打算采用哪些方法和时间安排。常见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纵向安排各种具体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等。另一种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横向列表安排各方面工作。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安排工作,都应考虑计划的可操作性。

学前教育计划总结篇3

一、认识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必要性。班主任工作涉及到学校的各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只有制定好周密的工作计划,才能有步骤地把学校的教育计划落实到班级,使学校培养目标具体化、阶段化,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有利于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班主任对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和检查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计划,就能正确检查自己的工作情况,同时,学校、学生也可依据计划检查、督促班主任工作。

二、把握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依据。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上级指示,包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要求。2?学校要求。学校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校管理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对教育目的和当前形势作出了明确的论述,它是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直接依据。3?班级实际情况。班级情况包括学生人员构成”、“学习情况

”、“思想情况”、“体质状况”、“骨干状况”、“班级特点”等。班级状况是工作计划的基础,只有根据班级状况出发,才能使班主任工作计划具有科学性、切实性。

三、坚持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要做到合符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首先要确定目标,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总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主体,有了这个总目标,计划就有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性,各种计划就能做到有目的、有层次。2?整体性原则。班主任计划是学校整个工作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3?群从性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关系到全班师生计划的设想,确定目标,制定措施都必须走群众路线,整个计划制定过程应广泛征求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立。4?稳定性和灵活性原则。班级工作要井然有序,班集体要稳定团结,计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基本保证。然而,客观情况的变性则又要求计划具有灵活性,使计划适应新情况。5?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计划的制定必定带有预测性,勾画出美好的理想的发展前景,这就是超前性。而理

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而制定计划,这就是现实性。超前与现实的灵活,使计划有长时间的实用性,保证实施可行性。

四、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等。2?工作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各层次具体目标等。3?措施安排。主要教育活动、组织力量与分工、时间步骤安排。4?检查办法与总结。五、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类型。班主任工作计划有三种类型,一是学期计划,二是月或周工作计划,三是具体活动执行方案。学期计划是学期开始制定的计划,是全期班主任工作的总纲。

学前教育计划总结篇4

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作汇报,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同意召开的此之前。郭市长对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5月14日省政府会议精神。省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厅、省编办四部门关于“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有关文件,安排安排我市“特岗计划”具体实施工作。

旨在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任教,特岗计划”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项计划20062008年主要在国西部地区实施,从今年开始,扩大到包括我省在内的中西部22个省(区、市)省委、省政府对这项计划在省的实施工作非常重视,3月2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省不只要依照国家要求,实施好国家计划,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启动实施我省地方计划。国家计划与省地方计划按11比例实施。教育部分配给我省国家计划5000名,再加上我省地方计划,今年我省共计设置1万个特设教师岗位,全部用于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省教育厅给我市分配了999名特岗计划(不含固始)其中国家计划679名,地方计划320名。各县目前已设置到各个岗位。5月14日,省政府又专门召开了会议。省、市有关部门制定印发了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招聘方法和招聘简章。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就如何做好我市“特岗计划”实施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增强开展“特岗计划”紧迫感,充分认识“特岗计划”重大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当前。农村中小教师紧缺。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提出并成功实践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既有利高校毕业生就业,又有利解决农村中小学缺编问题。

(一)实施“特岗计划”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地设市十年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全市农村中小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免费义务教育基本实现,高考连续五年居全省领先地位,职业教育多次受到省政府惩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可以说,市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空前的成绩,站在较高的历史起点。整个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重点,当前农村教育是大头。也是难点。省、市两级对农村教育一直高度重视,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等等,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教育不时加强,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从一定水平上讲,农村孩子们有学上”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目前我市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仍不高,教育经费保证水平较低,乡村区域、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师资力量十分单薄等问题也十分严重。让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的呼声非常强烈,上好学”问题正成为突出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也在教师,上好学”关键仍在教师。因此,特岗计划”实施,对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无疑是一个十分有效的举措。

(二)实施“特岗计划”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保证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讲话中强调:要特别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总理在今年“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演讲》中要求: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农村教育工作不时加强,农村教师工资保证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教师待遇不时提高,教师地位逐步提升,教师职业受人尊敬、令人羡慕,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热情进一步提高,教师在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市农村师资力量单薄,中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学历层次较低,整体素质不高。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会上讲过,市山区面积大,一些教学点分散,缺教师现象比较突出,另外过去由民师转正的教师数量大,大部分“老龄化”即将面临退休,中青年教师又少,从而导致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中,80%教师在农村,农村教师80%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的而这些教师中,80%已老龄化,同时,全市中小学教师以千分之一点二速度自然减员。这些年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全市教师素质,经过培训,全市初中专任教师中的本科学历比例达到36%小学专任教师中的专科比例达到50%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农村教师的学科结构矛盾也比较突出,特别是英语、体、音、美教师紧缺,有些县小学英语课程到现在无法开设,农村小学好多地方没有体、音、美教师。当前,一些县区出于维护外地就业的需要,不愿接收高素质的新师资,一些地方不合格人员和超编人员难以淘汰或分流,使得高素质合格教师补充困难;还有一些县区不合格人员已到年龄,缺乏正常的渠道,无法腾出编制补充年轻、优秀教师等等。农村教师队伍呈现了有编不补,有编难补,无编可补的现象,严重影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采取省级统筹,这次“特岗计划”实施。公开招聘的方式,国家和省级出钱,录用一大批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能有效地缓解农村教师队伍的总量缺乏,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改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科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可谓“一举四得”而且这一制度设计创新了教师补充机制,严格了用人规范和程序,有利于强化政府责任,有利于突出学校需求特点,有利于宏观调整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学校用人与治事的结合。对于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三)实施“特岗计划”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2009年我省有高校毕业生约37万人,较去年增加4万多人,加上往年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量预计突破45万人。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书记、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大学生就业问题作出明确指示,要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基层、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委、省政府也召开了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作出进一步安排安排。市委书记王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强调,当前形式下,让大学生就好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社会大局稳定意义非同寻常,要给位置,造位置,创位置,挤位置,扎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家庭的寄托,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目前,一方面农村遥远贫困地区学校急需合格教师,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下不去,合格教师难以补充。实施“特岗计划”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和用人机制,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拓宽了渠道,既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又有利于促进青年人才的健康生长。希望各县要增强紧迫感,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作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战略举措之一,抓住机遇,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大力推进,确保这项计划在市全面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特岗计划”有效作用。

二、增强实施“特岗计划”责任感,认真做好“特岗计划”实施工作。

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该计划顺利实施,特岗计划”既是成果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人才工程。一定要统筹安排,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精心做好三阶段工作。

(一)公平公正。细心做好招聘阶段工作。这个阶段必需抓住五个环节:一是制定需求、科学设岗环节。2009年我省“特岗计划”名额共1万人,其中:国家计划5000人,分配我市4个国贫县计划共679人,地方计划5000人,分配给我市3个省贫县计划共320人。各县要根据计划,坚持岗位紧缺、比例协调、相对集中、以人为本、科学设置原则。如果岗位设置不科学,就不能吸引大学生报名,本县计划就可能调到其它县,就可能影响到明年省再次下达计划。二是明确对象,从严把关环节。特岗计划”招聘对象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同时可招聘少量应届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必需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各县在面试前的资格复查中,一定要把住这一关。三是精心组织,严肃考务环节。这个环节是招聘阶段的关键环节,由市级负责,市教育局要采取得力措施,选好考点、选派监考、配备屏闭,要严肃考风考纪,开好考务会议,要像抓高考一样,抓好这次招聘考试工作,确保公平公正,不出任何问题。四是统一规范,公正面试环节。这个环节由各县承担。省里制定面试规范,市里派巡视员监督。面试满分为100分,并计入总分。各县一定要在市规定的时间内,严格规范,客观公正,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五是扎实做好岗位培训环节。岗前培训是个基础性环节,大学生第一次当教师,对于教育政策法规、教材教法、新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等都不懂,各县一定要完成培训的学时,确保特岗教师今秋开学前到校任教。这里重申,上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跟踪管理。耐心做好任教阶段的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设岗县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特岗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标准,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岗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其中,国家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布置,省地方计划由省财政安排。国家计划和我省地方计划特岗教师执行同一工资规范。其津补贴由各县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综合确定。总的要求是特岗教师年收入水平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凡特岗教师工资性收入水平高于国家规范的其高出局部由所在县财政负担。各县财政要认真落实配套资金,用于解决特岗教师的地方性津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以及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证体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证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各县要依照要求落实好特岗教师津补贴发放、住房布置、交通医疗等相关生活待遇保证,确保特岗教师享受与当地公办教师同等待遇。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特岗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协助他尽快生长为骨干教师。要关心特岗教师的生长,并帮助他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尽可能为他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特岗”教师在3年的任期由有流失、流动的现象。这些现象属于正常的但流失太多、流动面太大,根据外省“特岗计划”实施情况。就说明我跟踪管理,服务上有问题。市县要制定出“特岗”教师管理方法。特岗计划”招聘的大学生,有的外地的甚至外省的不远千里来到农村山区从教,如果我客观条件太差,主观上再关心不够,对于一个举目无亲的孩子来说是难以留得住人的各县一定要树立人才观,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条件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三)掌握需求。全心做好期满阶段工作。这是特岗计划”第三个阶段工作。随着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推进,城乡二元结构差别缩小,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市农村教师总量需求会逐步缓解。因此,各县必需做好统筹规划,纳入“特岗计划”县原则上不再以其他方式补充新教师,特岗教师三年期满后,经考核合格,自己愿意继续留任的各县必需确保落实工作岗位,料理入编手续。各县相关部门一定要各负其责,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为聘期已满、考核合格、愿意继续留在当地任教的特岗教师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各县要在实施“特岗计划”时,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法,加大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工作力度,确保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3年聘期届满后全部落实工作岗位。

三、增强做好“特岗计划”使命感,切实加强“特岗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

要采取措施,为了确保“特岗计划”顺利实施。扎实工作。

狠抓落实。特岗计划”三大阶段”有机结合,一是加强领导。其中的许多环节环环相扣,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根据省文件要求,市“特岗计划”市政府领导下,由市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和编办四部门负责实施。市教育局牵头,负责协调解决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各县也要建立相对应的工作机制,县政府的领导下,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切实把实事办实。

学前教育计划总结篇5

[关键词]人口问题;计划生育管理。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随着国家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允许高校学生合法生育等规定和意见的相继出台,高校如何将在校学生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范围,使高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走上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新中国人口增长的概况及控制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从1949年的5亿增长到1964年的7亿,再从1964年的7亿到1974年的9亿,然后又从1974年的9亿到1995的12亿,然后再从1995的12亿到2005年的13亿。从增幅特点看,1949年到1964年的15年时间,由5亿增加到7亿,每增加1亿用了7年半的时间,从1964年到1974年10年的时间里,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用了5年的时间,从1974年到1995年21年的时间里,由9亿增加到12亿,每增加1亿用了7年的时间,从1995年到2005年10年的时间,由12亿增加到13亿,每增加1亿用了10年的时间。另外,按照目前总和生于率预测,中国人口仍将已年均800万-1000万的速度增长。那么,按照这个速度,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再2033年前后,大约15亿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人口增长幅度呈现出由慢-快-较慢-更慢的特点,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使中国在30年内少生了将近4亿人,计划生育使中国13亿人口日晚到4年,使世界60亿人口日晚到4年。我国人口过度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这归功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功开展。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展了一场全方位,持续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1980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正式;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报告将实施计划生育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2年9月1日,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总结20多年的工作经验与成果,正式为人口与计划生育立了法。200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其核心内容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我国政府加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与合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只收养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的夫妻,可以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报县(区)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家庭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待遇。我国各省市地区根据国家的计生条例规定,制定适合当地的独生子女优惠政策。有些地区农村独生子女农户,还享受下列待遇:(1)优先列为家庭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在资金、技术、培训、信息等方面予以支持、优惠;(2)组织劳务输出时优先安排;(3)在调整自留地、自留山时给予照顾,分配集体收益时,增加一人份的份额;(4)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以对独生子女学生减免杂费;(5)对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贷赈、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我国的独生子女优惠政策推动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全社会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氛围。今天,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低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生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全面控制人口增长到稳定低水平生育的转变,并且正在或者将要实现从稳定低生育水平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转变,成功的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中国人口的有效控制促进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生态性条件之一,人口也是教育发展的生态性条件之一,并且是构成教育潜在对象的总体。马寅初早在1959年就说: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赶的是“质”,不是“量”;他的《新人口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在中国不仅要控制人口的数量,而且要提高人口的质量。在中国人口过度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如何持续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我们综合治理人口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教育投入问题被列为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了保障教育投入的稳定性,我国各级财政认真落实并出台的筹措教育经费的各项法律规定和政策,保证做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占国民产值的比例。

1995年至2001年,全国教育总经费平均每年增长16.26%,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保证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九五”期间,全国教育总经费累计为14941.25亿元,是“八五”期间6025.24亿元的2.48倍。2001年,全国教育总经费达到4637.66亿元,比2000年的3849.08亿元增加788.58亿元,增长20.49%,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从1998年起,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五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仅此一项,中央本级财政1998年到2000年实际增加教育经费183亿元,五年累计可超过400亿元。在中央决策的影响下,约有20个省、市提出,省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加1至2个百分点。199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2949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565亿元,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41个百分点,1999年比1998年增长了13.56%。同时,我国政府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以各种形式投资教育、扩大教育资源的来源和渠道,以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人类可持续的希望在于人类自身发展能力的持续发展。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硕士、博士教育;从在职知识更新,技术技能培训、继续教育、转换职业教育、老年教育、教育网络等等。

我国建立富有灵活性和弹性的高等教育、教学制度、终身教育体系,为全民创造多种多样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机会。

仅1999年高校扩招33.1万人,并逐年扩招。已逐步将我国人口资源“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了“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构建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一个国民综合竞争力与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高校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人员中知识分子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有其自身特点。笔者任职的华侨大学,校园里居住着各种不同类属的人员(编内职工、编外职工、境内学生、境外学生、临时工、家属等等)。特别是2001年国家对高校招生取消了年龄限制;2005年9月国家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由此,教育部再次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明文规定:“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可登记结婚”。2007年,国家出台的《关于高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把高校在校学生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范围,允许高校学生合法生育,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等不同层面上保护学生合法权益。随着这些规定和意见的相继出台,面对大学生结婚和生育都成为可能,高校的人员结构,人们的思维方式,婚育观念,较之从前有了较大的变化,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高校计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我校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学校行政工作内容之一,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为学校的一个常设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几个重要行政职能部门的领导所组成,学校各部门的党政一把手均为本部门人口与计划生育第一责任人,真正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工程”的管理机制在学校的具体落实,从而构筑了以宏观调控为主导的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新模式的第一层面框架体系,确保了学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全面贯通。为了更好配合属地在校园里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我校于2005年6月修订出台了两份校级文件《华侨大学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暂行规定》、《华侨大学教职工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施细则》,两份文件充分明确了各个部门的人口宏观调控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的任务职责以及个人的义务、权利和福利。学校积极配合属地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整合资源,优化工作环境,发挥学校医院承担计生“三查”工作,减轻属地街道办事处计生工作量,节约国家资源和师生的时间。我校将当前在城乡开展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引进高校,加强学校计生管理人员培训,共享服务资源。学校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财经单项预算,从而确保了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顺利贯彻,让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教职工真正得到实惠,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氛围。

为了使在校学生也能享受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高校学生在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及时把已婚学生也纳入计生管理服务,具体措施与效果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建立已婚学生数据库;二是已婚学生可以享受同教职工相同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即全年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检查;三是根据国家修订简化公民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大学生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结婚的,也不要经过学校的同意或者证明,就可以直接到其户籍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登记结婚。学校拨款设立相关课题,支持计生管理人员开展研究工作,笔者初步探讨在高校开展计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1.构建高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运行机制。探索适合高校师生特点和需求的工作模式,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工作为主,从宏观调控、中观服务、微观自治三个层面构建的新型生态高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运行新机制。

2.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平台建设。

利用高校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和资源,推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和婚育服务的信息化。在校园网开通两个计生专题栏目:

(1)计生政策法规———主要是宣传计生政策法规;(2)计生服务指南———主要是提供计生服务信息以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相关知识。

3.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针对目前高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式单

一、宣教内容笼统、在生殖健康方面的咨询服务较少,宣教机制力量薄弱、宣教时间存在短视效应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计生宣传教育。创建和完善校园计生专题栏目,定期滚动式张贴计生墙报,及时向师生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宣传计生政策法规、计生服务指南;在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的课程与讲座、举办专题论坛、设立学生咨询室等。

4.加强学生计生管理与服务。建立已婚学生数据库,制定将学生纳入管理的具体措施,提高计划生育管理的效率。

随着国家对高校招生取消了年龄限制和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纷纷要求学生持有婚育状况证明,在属地民政局还不能够规范地出具婚育状况证明的情况下,学校本着对学生极端负责任的科学态度,率先大胆使用统一格式的证明书,为全校学生出具婚育证明未婚证明,方便学生就业等。

5.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可行性研究。用于有关计划生育特殊情况的扶持和救助,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开展。

6.成立计生协会互助中心,妥善解决计生社会问题。大学必须保持社会精神堡垒的圣洁姿态,做引领社会前行的火炬,大学的使命之一是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为大学的计生办不仅要好大学内部的计生管理工作,大学的计生办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和研究:1.如何针对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两大严峻社会问题———养老和就医问题?新晨

2.如何综合利用现有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方式方法出台与实施?这两个研究方向是符合200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的三大核心内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

[3]《中国计划生育手册》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学前教育计划总结篇6

关键词俄罗斯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9.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5.004

abstracttheoverallchangeand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nRussiahavecertainreferencesignificanceforthereformofvocationaleducationinChina.thisarticleanalyzesthelatestpoliciesanddataconcerningthedevelopment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ssuedbytheRussianministryofeducationandScience,andinterpretsthelatesttrendsinthedevelopmentofvocationaleducationinRussia,thenewtrendandthelateststandardsthatareinlinewithitsoverallsocio-economicdevelopmentrequirements.

KeywordsRussianeducation;highereducation;vocationaleducation;educationdevelopment

K联解体后,俄罗斯教育在政策导向、理论支撑和具体措施方面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变革。

首先,随着社会进步和与国际社会接轨,高等职业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渐向多层次现代结构转化。前苏联单一化教育结构和培养层次制约下,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本科一个层次,毕业生一般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不获学位。改革后,俄罗斯教育部通过《关于在俄罗斯联邦建立多层次的高等教育结构的决定》(1992年)、《高等及大学后续职业教育法》(1996年)[1]等法规将高等职业教育定为三个层次:(1)学制4年,本科,授学士学位;(2)学制5年,授相应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称“专家”);(3)学制6年,硕士,授硕士学位。后续教育副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通过论文答辩(毕业设计)者,获相应学位。

其次,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使传统职业受到冲击,新兴职业对人才规格和培养层次提出新的要求,高校专业方向趋于多样化。前苏联没有大专层次的学校,只有中等专业学校。改革后,按照专业层次和方向,高等学校分为综合大学、专业大学、专业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弥补了之前缺少初级高等教育的缺陷,学校办学方式灵活,专业分工明确,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升入相应大学的三年级。另外,随着私有化深入,私立大学也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新经济环境中不同阶层的需求教育,也成为国家财政预算的有力补充。

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变化发展,对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将梳理俄罗斯科教部相关政策和数据,以解读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新走向。

1俄罗斯科教部《2013-2018年工作计划》:[2]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首先反映在俄罗斯联邦科学教育部(以下简称科教部)的《2013~2018年工作计划》中。保障职业教育质量被列为重点工作目标之一,包括:在计划期限内,使8所高校进入世界级名校top-200行列;让49%年龄在25~65岁的从业人员获得职业技能提高培训或再培训机会;建立多功能应用人才培训中心,2013年建立42个,2018年增至250个。

2俄罗斯科教部《公开宣言》:[3]职业教育质量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俄罗斯科教部发表公开宣言,全面阐述2014年起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包括:提升教育工作者职业水平、职业素养,提升其工资待遇,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补充教育,发展健康状况受限特殊人群、无父母资助儿童教育,提升国家科研潜能,克服专家断层等。着重提出“保证职业教育计划质量符合俄罗斯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观点,并具体阐述为:(1)职业教育机构学生在毕业一年后,50%以上能获得专业对口的就业机会;(2)2014年将多功能应用人才培训中心增至200个;(3)国家财政预算支持下,按照应用型人才目标进行培养的学生将达到本科大学生总数的7.3%。

3俄罗斯科教部《国家教育发展纲要》:[4]战略高度看待职业教育,明确发展方向

俄罗斯科教部《国家教育发展纲要(2013~2020年)》确立了教育政策的四大重点:(1)保证普及学前教育;(2)提高各个层次教育质量;(3)发展可持续教育,使公民终身享受多样化教育和社会化体系的福利;(4)保证教育体系完整统一。

而教育发展主要目标被确定为:(1)保证教育的高水准,使之与公民不断变化的需求、与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前瞻性任务保持一致;(2)以创新型社会发展为导向和目标,提升相关政策实施效率。

为实现以上目标,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形成灵活的、具有社会责任的持续教育体系,持续发展被教育者潜能,保证当下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如何发展基础设施和相关经济体系,以提升适龄人群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补充教育的普及程度?如何实现上述教育体系中教育计划的现代化,保证教学成果及其社会化结果的整体质量?如何以社会职业群体参与为基础,公开、公平、透明地建立现代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如何保证青年人社会化、自我实现和发展潜能体系的整体效率?等等。p者整理分析了《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涉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评价指标以及资源保障的政策数据,将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最新发展走向总结如下。

3.1重要性大幅提升

国家教育发展15项具体工作目标中,职业教育位列其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其更大限度地服务社会经济文化的现代化,帮助提高国家的全球竞争力,保证学习者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需求”不仅将职业教育的作用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更将其意义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3.2发展目标具体明确

按照国家教育发展总体要求:

(1)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要有总体增长,2012年达42.2%,2014年达46.7%,2020年达60%。

(2)补充职业教育计划的居民覆盖率要有所增长(注:指25~65岁、从事某项职业的居民中,接受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或再培训的人数占该年龄段居民总数的比重),2012年达26%,2014年达33%,2020年达55%。

3.3发展措施全面深入

俄罗斯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措施涉及面广,真实反映了现状:

(1)与科教工作者积极合作,引入应用型人才本科培养机制,以提升主要高校在工程、医学、自然科学方向(或专业)的专门人才培养标准为基础确立相关的国家任务,实施高等教育培养计划;

(2)不断加速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发展补充职业教育(职业进修教育)的区域体系,发展函授、函授面授结合、夜校等教育模式,发展开放式教育;

(3)逐步形成职业教育组织体系网络的现代型架构,反映经济发展需求和居民个人需求的变化,保证教育结构体系的完整和统一;

(4)通过教育国际化和高校发展规划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5)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保证教学过程中运用最新技术的灵活性和独特性;

(6)实现职业教育体系基础结构设施现代化;

(7)加速发展职业教育涉及科技、文化、体育的部分,扩大竞赛、短期培训、网络计划等类型的实践活动;

(8)发展职业教育与劳动市场、当地社会间的互相促进;

(9)支持教学和管理干部的培养、二次培养和技能进修;

(10)为学习者在职业教育计划方面提供社会支持和保障;

(11)为职业教育工作人员提供社会保障。

3.4工作指标清晰可量化

根据18项工作指标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数据,我们将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走向归纳为:

(1)降低“一般专家”占比,提高本科生、研究生、高水平干部专家比例。职业教育培养计划新体系中,毕业生培养人数占比进行了调整:a)本科毕业生:2012年12.2%,2014年23.5%,2020年增至46.3%。B)一般专家毕业生:2012年46.5%,2014年35.1%,2020年降至6.66%。C)硕士毕业生:2012年1.8%,2014年3.9%,2020年增至10%。D)高水平干部专家毕业生:2012年0.5%,2014年0.52%,2020年增至0.6%。

(2)增加应用型人才(尤其是本科阶段学生)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在本科(国家预算支持)培养计划招生总人数中的比重:2014年7.3%,2020年增至30%。

(3)提高教育机构教学及辅助设施的配备。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中,具有为身体状况受限人群配备设施的教学楼比例:2012年5%,2014年10%,2020年增至25%。

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需保障学生宿舍数量。使用宿舍学生占需要宿舍学生总数的比例:2012年87%,2014年90%,2020年要达到100%。

全俄已建立和即将建立的多功能应用技能培训中心数量:2013年42个,2020年达到250个。

(4)调整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师生比例。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即本科生、专家和硕士培养)计划进行学习的人数与教育工作者(教授或教师)的数量对应:2014年为10.6:1,2020年为13:1。

(5)提倡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强国家间的教育交流。每学年,在国外(不包括独联体国家)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期的学生占学习总人数的比例:2012年0.1%,2014年1%,2020年增至6%。

(6)提高教育工作者工资水平,鼓励其参与职业技能进修。国家或地方政府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中,教师、教授月平均工资与俄罗斯联邦主体平均工资水平的比例:2012年120.4%,2014年125%,2020年上升至200%。

2014至2015年间,已经拟定的、符合国家教育和教师行业标准的、旨在培养(再培养)教育干部、提升其职业技能的教学计划数量为23个。

(7)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俄罗斯高校进入世界top100数量:2012年为1所,2014年为1所,2020年计划增至5所;进入世界top200的数量:2014年为2所,2020年计划增至9所。

(8)扩大定向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增加竞争力,扩大就业率。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学生与国防工业部门签订定向培养合同人数:2015年达到500人,2020年增至15000人;已经履行了社会职业委托程序的培养计划数量:2014年50个,2020年将达1200个。

(9)保证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和资助。享受联邦财政预算的、获奖学金的或者按法律获得其它资助的学生,与联邦财政预算体系内、职业教育培养计划学生总人数的比例:2012~2020年均为100%。

此外,以下表格数据显示,在俄罗斯国家教育发展总计划的预算中(百万卢布为单位),职业教育发展预算占比相当大,除2013年占比为75%,2014年占比为91%外,其它年份预算占比都在95%左右,足见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

4结论

通过分析解读相关政策和数据,我们可以对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走向和符合其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要求的标准有全新了解,这就是:国家高度重视,财政大力支持,与服务国家社会经济、服务公民密切关联,逐步实现国际化,在培养目标、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就业走向等方面全方位重新定义未来发展走向。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无疑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俄罗斯联邦.高等及大学后续职业教育法.1996.8.

[2]俄罗斯联邦科教部官方网站.2013~2018年工作计划.2014.5.

学前教育计划总结篇7

各市、县(市、区)应按照粤府办〔2007〕1号文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组织得力人员负责具体工作,进一步明确分工和职责,确保危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各市、县(市、区)应成立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和危房改造工作办公室(下称危改办)。请各市于2月28日前将本市政府和所辖县(市、区)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及危改办的文件汇总报省教育厅危房改造办公室。

县(市、区)危改办的职责:编制危房档案,拟订危房改造总体规划,办理每个改造项目的立项和报建等报批手续,依法组织招标、签订合同、申请拨付资金和组织竣工验收,组织编制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进行档案收集和管理,统计工程进展情况并向上级报告等。

地级以上市危改办的职责:组织审核各县(市、区)的危房改造总体规划并上报,指导、督促各地开展各项工作,汇总工程进展情况并向社会公布和上报等。

二、制订危房改造总体规划的原则和要求

制订危房改造规划,要坚持“以县为主”的原则,要坚持与规范化学校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修复受灾学校、解决大班额和校园环境美化相结合的原则。

各县(市、区)制订的危房改造规划要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全面掌握和摸清本县(市、区)现有的C、D级危房校舍,并建立危房档案;二是确保危房档案中的每一栋危房均得到改造,2007年底改造完成后本地区不再存在C、D危房。

12345各县(市、区)制订的危房改造规划应满足四点要求:一是对C、D级危房校舍要分类处理。C级危房应尽可能维修加固后保留使用,D级危房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2007年底前全部拆除。二是应分别编制维修项目和新建项目的具体建设计划。所有项目应列明项目名称、所在镇和学校,维修(新建)建筑面积,总投资和资金来源,计划工期、开工及完工时间等内容。三是维修项目和新建项目所需的建设总投资必须全部落实,不能产生新的教育负债。四是各县(市、区)新建校舍的总建筑面积原则上应不少于拆除原有危房的总建筑面积。

各县(市、区)的危房改造总体规划应在2月底前制订完毕并上报市,由地级以上市教育局会同市财政局审定汇总后,于3月底前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

三、制订危房改造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一)建立现有危房档案

在2006年7月份上报省教育厅的危房校舍基础上,各地应按照国家规范进一步排查和复核,建立现有危房档案(见表1)。危房档案涵盖的范围是:辖区内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和教师校内工作用房的C、D危房。教学行政用房包括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和学校行政办公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含浴室、厕所等)、学生食堂(含厨房);教师校内工作用房不包括产权属于个人的房改房。

各地应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建立危房档案,不得虚报、漏报和瞒报。

(二)制定危房拆除计划

由于D级危房承重结构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因此,此类校舍必须停止使用。各地应严格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危房拆除计划(见表2),确保将现有危房档案中所有D级危房校舍在2007年底前全部拆除完毕(个别具有历史文物保留价值且可以修复的除外)。

12345(三)制定危房维修计划

从节约办学的角度出发,各地应因地制宜制订危房校舍维修计划(见表3),对危房档案中的C级危房进行维修加固后保留使用。危房的维修加固,必须做到“技术上可行,造价要合理,效果能保证”。

(四)制定新建校舍计划

在确保将D级危房全部拆除和对C级危房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后,结合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各地应制定详细的新建校舍计划(见表4)。

新建校舍计划,应严格依据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和中小学校舍设计规范,合理确定校舍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不允许超规模和超标准建设;应优先考虑最急需的教学行政用房,其次再统筹考虑学生生活用房和教师校内工作用房;应优先在布局调整后保留的学校中建设,原则上不安排在准备撤销的学校;应优先安排在建设用地已经落实,且供水、供电、道路等开工条件已经具备的学校中建设。

三、各类改造项目实施过程的要求

各类改造项目(包括危房校舍拆除项目、危房校舍维修项目和新建校舍项目)的实施,必须由县(市、区)危改办实行“统一建设”,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和建设进度。

(一)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各类项目的实施,必须坚持先报批后建设,和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搞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各地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要统筹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快办理各项前期审批手续;各地危改办应结合本地实际,依法依规提出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积极主动,深入基层,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

12345(二)加强对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的管理。按照粤府办〔2007〕1号文的要求,各地应参照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操作和管理办法,既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又做到管理规范、专款专用。

(三)强化对各类项目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广东省建设工程监理条例》规定必须实施监理的项目,应对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实行监理;其他项目,应优先采用监理制,实在不具备监理条件的,县级危改办应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程监督小组进驻施工现场,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

(四)抓紧办理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各类改造项目竣工后,各县(市、区)危改办应立即组织编制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交由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核。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和审核情况,将作为省财政厅拨付余下的15%省补助专项资金的依据之一。

(五)完善有关档案的管理。按照《建筑法》和《档案法》的规定,校舍维修项目和新建项目竣工后,应建立和完善校舍建筑档案;危房校舍拆除计划和维修计划完成后,应及时对危房档案进行更新,逐一消除原有危房。

四、危房改造工作的进度安排和信息反馈

(一)进度安排。围绕到2007年底彻底消除我省义务教育学校现有C、D级危房的总目标,省制定了《2007年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工作总体进度安排表》(见表5),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细化,进一步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责任部门。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将于7月份组织全省危房改造中期检查,11月份起组织全省危房改造总验收。

学前教育计划总结篇8

2012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下发了《关于组织遴选第二批“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机构的通知》。下面以我部成功进行的“国培计划”远程培训机构资质申报(小学体育)为例,试论“国培计划”中小学体育教师远程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其配套系列教材的编写特色。

一、培训专家团队

培训专家团队由大学教师、教研员、中学教师和教材出版者联合组成。首席专家陈雁飞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完成2008~2009年国培计划的基础上,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900名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专家团队部分成员在陈雁飞教授的带领下,自2004年以来承担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绿色耕耘、市级骨干及学科带头人、迎奥运全员培训等项目。培训专家团队还承担了拉萨市体育教师、鄂尔多斯体育教师、呼和浩特市教师等培训任务,对来自全国29个省市2万余名音体美教师进行了高端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塑造了一定的培训品牌。

二、培训理念和培训目标

根据“国培计划”有关“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和“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相关文件,在总结前期“国培计划”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国培计划”小学体育教师示范性项目远程培训理念和培训目标(表1)。

三、培训课程内容

围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针对义务教育体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按需施训。培训重点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理念及方案介绍,修订后的体育学科课程标准结构与内容解读,新课标案例分析,新课程培训的设计与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等。根据培训目标的要求和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培训设置了核心引领模块、专业指导模块、线上交流模块、实践操作模块四个模块,共计50学时(表2)。

四、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与特色

学前教育计划总结篇9

为加强市直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以下简称教育费附加)的管理,进一步规范资金的分配、使用和拨付程序,提高财政资金科学化管理水平,根据《国务院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国发〔〕50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的通知》(政发〔〕14号)的有关规定,结合市直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通知如下:

一、使用范围

教育费附加是加快地方教育事业发展,扩大地方教育经费来源的教育专项资金。市直教育费附加用于市城区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改善市属学校办学条件,补充完善市属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和师资培训,支持市属职校学校建设。教育费附加依照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教育费附加安排以基础教育为主,按有关规定安排职业教育。

二、使用原则

(一)专款专用原则。教育费附加作为教育专项资金,根据“先收后支、列收列支、统筹安排、专款专用、结余结转”的原则管理和使用。

(二)统筹安排原则。教育费附加结合学校非税收入统筹使用,以调整市直教育结构,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三)绩效预算原则。注重发挥教育费附加的使用效益,做到预算有目标、项目有评审、执行有考核、绩效有评价。

三、使用安排

教育费附加支出安排,按照学校申报、教育局提议、财政评审、政府审批的程序进行。在执行过程中个别项目确需进行调整的,按程序报经批准后再行调整。具体操作程序:

(一)各相关学校根据本单位改善办学条件实际需要,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市教育局申报下一年度项目;

(二)市财政局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年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收入入库数通报市教育局;

(三)市教育局根据年度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单位需求,编制教育费附加年度总项目、分类计划,并于每年3月底前报市财政局;

(四)市财政局审核教育费附加年度总项目、分类计划,实行项目的财政投资评审;

(五)市教育局根据财政投资评审报告修改完善安排计划;

(六)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联合报请市政府审定教育费附加年度安排计划。经批准后,由市财政局会同市教育局于每年5月底前下达年度安排计划;

(七)资金使用学校根据下达的教育费附加计划项目类别,分别实施政府采购和基建项目招投标程序。市财政局根据政府采购工作进度及基建项目完工进度,定期、及时、足额拨付资金;

(八)资金使用学校基建项目完成初步竣工验收后,及时按规定办理竣工决算,并向审计机关提请竣工决算审计;

(九)财政部门组织实施教育费附加项目绩效评价。

根据教育费附加年度计划总额,按一定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由财政部门管理,专项用于教育费附加管理使用中发生的直接费用支出和对项目管理先进单位的以奖代补及项目管理先进个人的表彰奖励。

同等条件下,对项目实施效果好、资金使用效益高的学校,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在安排教育费附加专项资金时优先考虑。

四、资金管理

教育费附加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专款专用。基建项目按招投标程序规定实施,用于教学设备、仪器、图书资料等购置的项目,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职责分工

财政部门负责确定年度教育费附加的总规模,审核教育费附加年度计划,及时拨付资金,组织实施教育费附加使用绩效评价,监督检查教育费附加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受理项目申请,编制教育费附加年度计划,建立项目档案并进行跟踪管理。

资金使用学校负责编制项目需求预算,落实项目实施条件,对获得的教育费附加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接受有关部门对教育费附加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审计,按要求提供教育费附加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及有关财务报表。

学前教育计划总结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入学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63-02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入学教育已成为每一所大学的必修课。我校从2009级的三年制普通大专生开始进行系统的入学教育探索工作,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写了入学教育教材《大学新生入学导论——走近神圣的医学殿堂》,新入学的学生人手一册。但大学生入学教育的效果如何?它对大学生在校学习、毕业实习、今后的工作是否有帮助?大学生最希望或最喜欢学校开展哪些内容的入学教育?为真实了解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笔者在我校在校学习的三个年级学生中开展了调查。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2009级(大学三年级)232人、2010级(大学二年级)100人、2011级(大学一年级)100人。

调查方法采取调查问卷法。2009级(大学三年级)发放调查问卷232份,收回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94.8%。2010级(大学二年级)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2011级(大学一年级)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时间为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已在校学习一至二年后;大学三年级学生为毕业实习结束前。

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内容除2009级“你认为学校开展入学教育对你现在的实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作用吗?”与2010级和2011级其中一题“你认为学校开展入学教育对你现在的大学生活有作用吗?”不同之外,其余完全相同。

(一)大学三年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超过90%的学生认为开展入学教育有必要对在刚入学的大学新生中开展入学教育有无必要的调查结果中,选择a“非常必要”的8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7.3%;选择B“有必要”的117人,占53.1%;选择C“没有必要”的16人,占7.3%;选择D“无所谓”的5人,占2.3%。a项和B项合计19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0.5%。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开展入学教育十分必要。

80.9%学生对入学教育的内容满意在对学校开展入学教育的内容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中,选择了a“非常满意”的3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7.3%;选择B“满意”的140人,占63.6%;选择C“不满意”的36人,占16.4%;选择D“不知道”的6人,占2.7%。a项和B项合计17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0.9%。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入学教育的内容满意。

71.8%学生认同开展入学教育的方式在对学校开展入学教育的方式满意度调查结果中,选择了a“非常满意”的1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6%;选择B“满意”的139人,占63.2%;选择C“不满意”的54人,占24.6%;选择D“不知道”的8人,占3.6%。a项和B项合计15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1.8%。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开展入学教育的方式比较认同。

88.2%学生认为入学教育对现在的实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作用在学校开展入学教育对现在的实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的作用调查结果中,选择了a“作用很大”的7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3%;选择B“作用一般”的123人,占55.9%;选择C“没有作用”的21人,占9.5%;选择D“不知道”的5人,占2.3%。a项和B项合计19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8.2%。说明认为开展入学教育对现在的实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作用的学生占大多数。

规划大学生涯和拓展全面素质成为大多数学生关注的入学教育内容在希望入学教育开展哪些内容的多项选择中,有157人选择了规划大学生涯,占71.4%;选择拓展全面素质的156人,占70.9%;选择学会心理调适的150人,占68.2%;选择适应大学生活的149人,占67.7%。

规划大学生涯和拓展全面素质成为半数以上学生喜欢的入学教育内容在最喜欢入学教育开展哪些内容的多项选择中,有157人选择了规划大学生涯,占71.4%;选择拓展全面素质的136人,占61.8%。

(二)大学二年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94%的学生认为开展入学教育有必要在对大学新生中开展入学教育有无必要的调查结果中,选择了a“非常必要”的4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4%;选择B“有必要”的50人,占50%。a项和B项合计9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4%。说明选择开展入学教育“有必要”的学生占绝大多数。

69%学生对入学教育的内容满意在对入学教育内容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中,选择了a“非常满意”的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选择B“满意”的60人,占60%。a项和B项合计6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9%。说明有半数以上学生对入学教育内容感到满意。

65%的学生认同开展入学教育的方式在对学校开展入学教育的方式满意度调查结果中,选择了a“非常满意”的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选择B满意的58人,占58%。a项和B项合计6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5%。说明半数以上学生对开展入学教育的方式比较认同。

77%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对现在的大学生活有作用在入学教育对现在的大学生活有无作用的调查结果中,选择了a“作用很大”的2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2%;选择B“作用一般”的55人,占55%。a项和B项合计7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7%。说明选择开展入学教育对大学生活有作用的占大多数。

规划大学生涯和学会心理调适成为大多数学生关注的入学教育内容在你希望入学教育开展哪些内容的多项选择中,有78人选择了规划大学生涯,占78%;选择学会心理调适的73人,占73%;选择适应大学生活的69人,占69%;选择拓展全面素质的68人,占68%。

学会心理调适和规划大学生涯成为半数以上学生喜欢的入学教育内容在你最喜欢入学教育开展哪些内容的多项选择中,选择学会心理调适的70人,占70%;有69人选择了规划大学生涯,占69%;选择拓展全面素质的66人,占66%;选择适应大学生活的61人,占61%。

(三)大学一年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93%的学生认为开展入学教育有必要在对大学新生中开展入学教育有无必要的调查结果中,选择了a“非常必要”的2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8%;选择B“有必要”的65人,占65%。a项和B项合计9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3%。说明选择开展入学教育有必要的学生占绝大多数。

75%的学生对入学教育内容满意在对入学教育内容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中,选择了a“非常满意”的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选择B“满意”的71人,占71%。a项和B项合计7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5%。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入学教育内容感到满意。

67%的学生认同开展入学教育的方式在对学校开展入学教育的方式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中,选择了a“非常满意”的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选择B“满意”的61人,占61%。a项和B项合计6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7%。说明半数以上学生对开展入学教育的方式比较认同。

81%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对现在的大学生活有作用在学校开展入学教育对现在的大学生活有无作用的调查结果中,选择了a“作用很大”的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选择B“作用一般”的76人,占76%。a项和B项合计8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1%。说明选择开展入学教育对大学生活有作用的占大多数。

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会心理调适成为多数学生关注的入学教育内容在你希望入学教育开展哪些内容的多项选择中,选择适应大学生活的75人,占75%;选择学会心理调适的65人,占65%;有55人选择了规划大学生涯,占55%;选择知晓安全常识的54人,占54%;选择拓展全面素质的62人,占62%。

拓展全面素质和适应大学生活成为半数以上学生喜欢的入学教育内容在你最喜欢入学教育开展哪些内容的多项选择中,选择拓展全面素质的66人,占66%;选择适应大学生活的62人,占62%;选择学会心理调适58人,占58%。

讨论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三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生)对入学教育的必要性和帮助作用、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的认同度最高,其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同度较高。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认同度略低。三个年级学生调查结果对比见表1。

第一,高校必须重视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从调查结果来看,90%以上的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高校应利用学生的需求,务实有效地开展学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从入学之日起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和设计未来的职业生涯。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毕业后尽快适应职业生活。

第二,高校应不断调整入学教育的内容。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对目前入学教育的内容比较满意,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满意。需要高校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充实大学生真正需要的入学教育内容。学生入学教育的教材应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前瞻性。重点关注大学生喜欢的适应大学生活、学会心理调适、规划大学生涯、拓展全面素质等入学教育内容。

第三,高校应不断改进入学教育的方式。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对目前的入学教育方式比较满意,但接近30%的学生不满意目前的入学教育方式。高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入学教育方式方法,以提高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建文.大学新生入学导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德炎,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宋刚.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4]郭淑华.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