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安全教育感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7:29

家庭安全教育感悟篇1

关键词:资助政策亲社会行为倾向领悟社会支持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国家、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资助力度逐年加大,中职学生从中获得的资助也逐年增加。领悟社会支持是相对于实际社会支持而言的,实际社会支持则是指实际可见的、客观的支持,涵盖物质上的援助以及个体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周围人提供的实际帮助行为[1]。中职受助者能否体验到主观的、有情绪体验的社会支持,并且这些支持体验又能否满足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期望、理解和评价,已然成为制定国家资助政策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中职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形成的研究,旨在促进中职生受资助后,将资助转化成一种回馈社会的行为倾向,使得国家中职资助政策能够落到实处,实现政策效益的最大化[2]。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中专一年级9个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剔除无效的和实验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53份,有效

率为90.6%。其中,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学生为453人,资助率达到100%。

2.研究工具

2.1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该量表为7点量表,包括12个项目,由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老师、同学、亲戚)3个分量表组成。

2.2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ptm)

该量表有23个条目,内容包括:情绪性倾向、依从性倾向、利他性倾向、匿名性倾向、公开性性倾向和紧急性倾向。

3.研究结果

前人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显示,亲社会行为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个体先天的助人特质;二是社会环境的产物[3]。那么中职受助生能否在此过程中体验到国家和社会通过资助所传递的互助、关爱的社会意识,领悟社会支持能否对中职受助生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各因子有所影响,本文将从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两个方面探讨二者的关系。

3.1中职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相关分析结果

中职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受助生领悟到社会支持感越高,他们对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倾向就更强。其中,依从性、利他性、公开性、紧急性亲社会行为倾向与领悟社会支持各因子之间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情绪性的亲社会倾向与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匿名性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与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之间的关系也不显著。

3.2中职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将领悟社会支持三个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其中只有两个预测变量与“亲社会行为倾向”因变量有多元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49、决定系数(R2)为0.209,最后回归模型整体性检验的F值为7.608(p=0.000

依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出中职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与其他支持和家庭支持之间的回归方程式为:

非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亲社会行为倾向=6.729+0.213×其他支持+0.053×家庭支持

标准化回归方程:亲社会行为倾向=0.021×其他支持+0.312×家庭支持

4.问题与建议

实施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的目的主要有: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获得上学机会,实现教育公平;二是从某种程度扩大了中职教育资源,扩展了中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中职教育健康有效快速的发展;三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全稳定[4]。在国家对中职学生资助力度日益加大的社会背景下,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有利于促进中职受助生理解和增进与同伴、家人、集体的和谐关系,增强其在学校期间的适应能力,增加其“反哺”助人的有益行为。反过来看,已受助的中职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加大资助工作的力度,使更多的学生获得资助,从而推动资助工作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4]

从中职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家庭支持和其他支持是影响中职受助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重要因素,中职受助生对社会支持的领悟水平提高,能够促进其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基于此,笔者提出几点促进中职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形成的建议,以期对制定完善国家资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4.1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资料、板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和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资助情况,动员社会、家庭、学校三方教育力量,多管齐下,共同教育学生,给予中职学生情感方面更多的支持,提高中职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让其在接受资助的同时,体验到国家、社会、学校、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关注与鼓励,从而促进其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形成,使资助效益最大化。

4.2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负有宣传国家资助政策、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在开展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应与感恩励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促进中职受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领悟社会支持,提升其自我价值感。

4.3调动家庭力量教育学生。对学生的资助不仅仅是国家和学校的责任,家庭支持对中职学生身心发展同样重要,应该让学生家长了解最新的国家资助政策,增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4.4创造条件让学生表现亲社会行为。在教育引导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献爱心活动,创造让学生表现亲社会行为条件,加强中职学生人际交往活动,形成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促进资助体系的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忆,吴明蔚,龙建.大学生志愿行为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

[2]牟方燕.论职业院校国家新资助政策的宣传与感恩教育结合的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13,(7).

家庭安全教育感悟篇2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我校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预防溺水,关爱生命”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防溺水教育心得感悟,供大家参考。

防溺水教育心得感悟1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无价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发光、发热。同时生命也是很脆弱的。就像森林里的一只小虫子,随时都有可能会被踩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脆弱,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它,不让它受到一点伤害。让我们一起珍惜生命,预防溺水吧!

冬去夏来,天气越来越暖。炎热的夏天是溺水事件的最高峰期,5至9月的150天中,几乎每天都有溺水死亡事件发生。据20--年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有40左右的人因溺水而亡,其中不乏在校学生。如:2011年8月24日,胡安中心小学三名六年级学生一起去溪里洗澡。在途中,他们还是嘻嘻哈哈的,下了水没多久,有一个学生的脚就抽筋了,其他两个人想尽力救人,结果没有掌握救人方法,反而被落水者拖入水中,救人不成,反而还搭上了两条鲜活的生命。9月5日,冰冷镇中心小学一名六年级学生带着两个五年级学生去河里洗澡,那两个五年级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水性,下水不久,就被水淹没,六年级学生为了救那两个学生,用两只手竭尽全力抓住他们,但溺水者死死抓住六年级学生的手不放,尽管抢救者想尽办法,也无济于事,三个宝贵的生命就这样没了。

从以上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没有良好的救人方法千万不可贸然行动,否则会连累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掌握游泳知识就千万别去洗澡。去洗澡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下水时不能太饱,也不能太饿,饭后一个小时才能下水,以防抽筋;2.下水时,先试试水的温度,如果太冷了,千万不要下水;3.若在河、潭、溪里游泳,必须要有爸爸妈妈或大人的陪同下,才可以下水游泳;4.下水前要先观察水的周围有没有危险警告,如果有,就不要下水;5.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水域游泳。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而且凉,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6.跳水前一定要确保此处水深至少有3米,并且水下没有杂草、岩石或其他障碍物。以脚先入水较为安全;7.在海中游泳,要沿着海岸线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术不精良或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在海岸做标记,留意自己是否被冲出太远,及时调整方向,确保安全。深水潭,大水库,水位很深,同学们千万不要去玩哦。珍惜生命,从预防溺水开始。

防溺水教育心得感悟2水是天底下最温柔的物体了,她也非常的听你的话。你把她装进圆的瓶子,她就变成圆的;你把她装进方的瓶子,她就变成方的;你把她装进长的瓶子,她就变成长的;你把她装进扁的瓶子,她就变成扁的了!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觉得温柔无比的物体,却也隐藏着无限的凶机。

河水是清冷的,让人觉得舒服的,看起来又是那么的温柔平静。会使你觉得投入她的怀抱将是非常美好的事,你也经不住她的`诱惑,投入了她的怀抱,可有时她会抱着你不放。如果因天气炎热,就想到河边清冷一会儿,投入其怀抱,很有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河水是凉爽的,让人觉得舒适的,玩起来又是那么的富有情趣。你想在她身边多呆一会儿,也许你也只是想和她握握手,或者是踢踢脚,和她亲近亲近,可是她发起火来就不得了。记得前段时间某位同学与几位同学在河边玩,他却不慎被无情的水带走了,离开了他的亲戚朋友。

河水是无情的,让人觉得恐怖的,做起来又是那么的难以防范。也许你觉得河水那么可怕,你就不去接触她,那也就安全无事了,可她还是不一定放过你。还记得在前段时间某位同学在自家门口步行时,不慎滑倒掉进小溪,就被她抢走了生命。

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人所离不开的。可是由于水所发生的悲剧又是不少的,仅我县中小学生在近几年里,就发生溺水事件例,死亡人。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她存在的危机而就不去接触她,要想不发生类似的悲剧,我想关键在于防范。对水如此,对其他的亦应是如此。

防溺水教育心得感悟3暑假是一段欢乐的时光,在暑假中可以尽情地放松;但它也是一段隐患重重的危险期,有许多安全问题需要防备。通过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可以有效减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我认为,许多事故的发生,包括在视频中所展示的一些案例,刚开始都是因为疏忽,而后期处理事故的方法又不得当,才会酿成悲剧。比如,如果有人落水,不应盲目施救,而是先观察地形,如果水流太复杂就不应该直接下水。落水者也应该利用地形地物自救,而不能光指望别人。当灾难发生时,首先不能惊慌失措,保持冷静,然后可以设法呼救或自救。这些视频教会观看者时刻注意提防身边的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玩是可以的,但不能玩得忘乎所以,玩时也要注意安全,时刻把安全放在心上,这样灾难发生时,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看完视频,我对安全教育的意义又有了更深的感触。想起那场死伤无数的5.12汶川大地震,不正是因为人们安全和自救意识的薄弱,才导致如此之大的伤亡吗?安全教育应该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提高每一个人的应急能力,这样,当类似的事故卷土重来时,我们可以从容应对,将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在我看来,注意安全,就是珍惜生命;没有安全,生命得不到保障,何谈明天的幸福?注意生命安全,生活就能焕发出更绚丽的光彩!

防溺水教育心得感悟4俗话说水火无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春天悄悄的走了,又一个夏天来临了。进入夏季的五月至九月是溺水事件的高峰期,是中小学学生溺水事件频频发生的时期。如果一不小心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就会离我们而去。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每年的夏天平均每天有70个左右的宝贵生命因溺水事件而死亡。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防溺水安全的警钟。珍惜生命,预防溺水迫在眉睫。

珍惜生命,预防溺水的工作重于泰山。每年夏季溺水事件的频泛发生值得我们每个人的深思。纵观一次次溺水事件的发生,我们不难发现,这里面既有防溺水设施的缺位、漏位,也有中小学学生对防溺水知识的缺泛。特别是紧急情况发生时自我保护、自我救生的方法缺失。防患于未燃,防溺水安全重在一个防字,重在不断增强中小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识,提升中小学学生的防溺水技能。学校应加强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要通过观看幻灯片,参观图片展,以事实说话,让广大中小学生对防溺水有一种直观和形象的认识,从而牢记在心中,铭记在心中。当然,防溺水安全不是一个学校、一个家庭就能解决的问题,应该号召学校、家庭、社会都来重视做好防溺水工作。建议各级政府应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大对河、塘、溪竖立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这样才能让溺水事故减少发生。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防涨水安全的意识和技能。家庭是学生生活休息的另一个主要场所,学生除在校学习外,很多业余时间都在家庭渡过,而溺水事件集中发生时段也是在节假日和暑假之中。原因是有些家长的监管不到位,等到事情发生,后悔晚已。家长应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加强对自己子女的监管,时时教育和提醒他们远离水患。让每个孩子在一百五十天中安全度过。

溺水猛于虎。当我们面对频发的溺水事件时,我们不应该只扼腕叹息,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构建起一道防溺水安全的生命屏障,让溺水远离我们,让溺水事件不再重演……

防溺水教育心得感悟5现在,青少年小学生溺水事件已经非常多了。许多青少年都是没经过家长同意就擅自去游泳池游泳,造成了那些令人胆战心惊的悲惨事故。给他们的家庭造成了悲剧。

溺水事件现在真是堆积如山,譬如前不久就发生了这样的溺水事故:定安县龙门中门学校一名学前班学生和一名一年级学生,在自家荔枝园中玩耍,不幸溺水身亡;2019年10月29日,海口美兰区塔市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与两名伙伴到水库边游玩,并下水游泳,不慎溺水身亡;11月5日,文昌市锦山中学一名九年级的学生以及文昌市华侨中学七年级学生和伙伴到海边游泳,不幸溺水而亡。还有近期发生的一场救人却溺水身亡的事件,三名十四岁的男孩结伴回家,途中看见湖面上有一位不幸溺水的十三岁女孩,于是,三名男孩没有准备任何防护措施就跳下水去救女孩,可惜那三名男孩和落水女孩都不幸溺水而亡。

唉,有多少生命在水中消失,现在就让我们看看究竟怎样才能防溺水吧:一、如果要去游泳,要尽量结伴游泳,有组织并在家长或熟悉水性的人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二、假如有了大人的陪护,下水前都要做一做“下水准备活动”,时间要求是三分钟,活动一下筋骨,不然的话下水腿会抽筋,自然会导致溺水。三、假如在游泳池游泳,自己适合什么深度就选择什么深度,不要盲目进入深水区,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强,不要选择那些很深的湖或潭去游泳。提倡在正规的游泳池内进行此项运动。四、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有多少儿童都是在溺水中结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啊,大家一定要切记以上四点。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水无情,人有情。随着溺水事故的不断发生,我们要提高警惕,这些不幸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珍爱生命,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水、戏水事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溺水事件还是可以防止的。

关于防溺水教育心得感悟相关文章:防溺水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5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最新5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心得体会最新精选5篇

关于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心得体会精选5篇

有关防溺水个人心得体会大全

防溺水安全教育总结心得五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心得体会800字5篇大全

家庭安全教育感悟篇3

爱,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字眼;爱心,是人最可贵的品质;爱心素养,则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应有之意。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处于首位的就是人文底蕴。人文底蕴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就必须以爱心素养为支撑。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课堂上渗透爱的教育,让学生感知、感受和感悟爱,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提升学生爱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爱心素养,让学生在爱的滋润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让浓浓的爱意在课堂上尽情流淌,营造浓情课堂,是教师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下面以我校管秀兰老师所执教的“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一课为例,谈谈怎样营造浓情课堂,提高学生的爱心素养。

一、巧设情境:引入爱

营造浓情课堂,应该从课堂导入做起。在课堂导入时,不仅应该注意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导入来引入爱。本课管老师是这样巧设情境,导入新课的:

“下面我们来感受一场特别的雨。(多媒体展示模拟雷声、雨点等下雨的场景)这将会是一场怎样的雨呢?(伴随震撼的声音,展示模拟云朵,包括校园伤害、溺水、车祸、黑网吧、拐卖虐待儿童、劣质食品、体罚学生等)这些充满阴霾的雨会腐蚀我们的身体,毒害我们的心灵。但是,同学们不用担心,有一把爱的大伞来为我们遮风挡雨,将给我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这把爱的大伞就是法律,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这一课题。”

管老师巧妙地设了“淫雨霏霏”的情境,让学生形象地看到未成年人所受到的一些伤害,同时生动、直观地感觉到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借助多媒体展示一把大伞徐徐升起在雨帘中,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把爱的大伞下,我们会感受到哪些爱呢?”不仅自然地引入了课题,也自然地引入了爱。

二、分析案例:感悟爱

营造浓情课堂,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爱。感悟,是指有所感触而省悟或领悟。要真正让学生对爱有所感悟,就需要借助图片、视频、文字材料、案例、名言、诗句、故事等等,让学生去观看、去阅读、去倾听、去分析、去思考,在此基础上感悟爱。本课在让学生明确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同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党和国家的关爱,引入了生动的视频,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名人名言:

视频:《市公安局护送105名违法的未成年人返乡》。视频讲的是被犯罪团伙控制之后从事盗窃活动的未成年人,接受民警和心理医生的耐心辅导和教育的事情。思考:从视频中这些孩子自身来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这是一例典型的未成年人因受不良诱导而违法的案例,同时也是对未成年人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的事例。学生观看并思考这个视频,在认识到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伤害,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的同时,深切感悟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包括对违反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关爱。

题词:邓小平:“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今天的少年儿童将要担负起21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培养接班人必须从小抓起。”:“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

提问:“从我国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少年的题词中感悟到了什么?”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这些题词,不仅明白了自己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而且也能感悟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

名人名言:齐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片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未成年人重要作用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激发了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合作探究:感受爱

营造浓情课堂,应该引导学生感受爱。感受,是以感觉为基础,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主要是指感想与体会。同引导学生感悟爱一样,引导学生感受爱的方法手段也有很多,教师只要认真备课、潜心钻研、精心预设,就能达到让学生感受爱的目的。

本课管老师用多媒体先出示三把不同的伞,让学生带着好奇心随意选择点击自己所喜欢的伞,每把伞后面都有不同的内容(视频、图片、音乐等),让学生欣赏、思考、探讨、展示,然后分别得出不同的结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打开那把黑色的伞。思考:看完代表家庭关爱的几幅不同的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父母说什么?“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老师对你的关爱有哪些?你想对老师说什么?现实生活中,社会各界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请举例说明。生活中伤害未成年人的例子还有哪些?如果这些受伤害的人是你,或者就在你的身边,你会怎么办?

第一把伞:来自家庭的关爱。多媒体展示幸福家庭温馨的画面和众多灿烂的笑脸,播放《天亮了》这一优美感人的歌曲,教师讲述动人的家庭故事,学生回忆父母给自己的爱等,这些都对学生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激发作用,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

第二把伞:来自学校的关爱。借助动人的视频,学生看到张丽莉老师美丽的面容,听到动人的诗歌:“如果学生期盼一缕春风,我会献上整个儿春天;如果学生渴求一滴海水,我愿倾其整片海洋;如果学生汲取一片红叶,我愿给予一片枫林。而我所需要的,只是在青春年华放飞师爱,伴着可爱的孩子们风雨兼程、一路同行。”看到悲痛欲绝的其他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以及给张丽莉祈福,向其致敬的人们;听到《感动中国》给张丽莉老师的颁奖词:“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这些都对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力,使学生的灵魂受到了一次圣洁的洗礼,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

第三把伞:来自社会的关爱。播放国务院颁布校车安全条例的视频,并进行课堂讨论。学生置身其中,自然会受到情感的熏陶,对社会关爱的感受也就非常强烈。

第四把伞:黑色的伞代表生活中还有对未成年人的各种伤害。家庭暴力那惨不忍睹的画面,触目惊心的意外伤害,被逼卖艺的孩子,黑煤窑的童工,可怜的留守儿童,在幼儿园受到伤害的幼儿等,都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教师引导学生谈有什么感受,又进一步强化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四、思考讨论:感知爱

营造浓情课堂,还应该引导学生感知爱。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也就是利用感官对物体获得的有意义的印象。让学生感知爱的方法很多,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都可以让学生感知爱。

本课管老师借助视频展示有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展示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并且借助视频展示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o法,既让学生了解有关的法律条文,更让学生感知到了自身所受到的关爱。视频之后,管老师利用收听微博的形式,展示了两条博文和一则法律链接:

小明的博文:唉,这段时间我特别难过,什么倒霉的事情都让我遇上了!爸爸和妈妈经常吵架,平时他们各忙各的,空闲的时候也是在打麻将或上网,对我从来都是不管不问。我也没心思学习,经常逃学,那天因为没完成作业,被老师罚站,我和老师顶撞了几句,学校就要开除我,然后老师又把爸爸叫到了学校,爸爸很生气,回家狠狠地打了我一顿,并且不让我上学了,我很伤心,就离家出走了。在外面我无处可去,就天天待在一家网吧里,网吧老板教会了我浏览不健康的网站,我还结识了一帮哥们儿。因为上网需要钱,我就到附近一家建筑工地打工,没挣到多少钱,然后我又伙同哥们儿到一家超市抢劫了500元钱,现在每天我都忐忑不安……

思考讨论:是谁让小明经历了这么多的倒霉事?你能找到相关的法律规定吗?小明应该怎么办?

彤彤的博文:今天,班主任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我们班的小明因为参与盗窃和抢劫,被抓进了公安局,将被法院审判!我们感到震惊,同时也感到惋惜。我们几个同学去问老师,我们是否可以去法院旁听,但老师说不可以。我很纳闷,为什么不让我们旁听呢?少年法庭是怎样的?与审判成年人的法庭有什么不同?

法律链接:“圆桌审判”最大的特点便是一改常规法庭中法官在上方,被告人在最下方的格局,法官与公诉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人、辩护人同处一张圆桌,强调的是关爱与严肃并重的法庭气氛,而审判中未成年人可以坐着回答问题并进行最后陈述。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思考讨论以及了解相关法律,能够进一步感知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司法方面的保护,这就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了爱。

五、巩固提升:升华爱

营造浓情课堂,最后应该引导学生升华爱。升华,比喻某些事物的精炼和提高,如思想境界的升华、情感的升华等。在一节课的最后,往往需要升华学生的情感,把教学推向高潮。

本课借助巩固提升来升华学生的爱。管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收听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之后讲道:“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这四个保护组成的大伞下,未成年人才能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大家早日成长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最后,管老师提出了教师寄语:“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让我们承载着中国梦,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祝愿同学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借助歌曲和寄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升华了主题。

家庭安全教育感悟篇4

五月携它的温暖如约而至,5月25日我国的心理健康日也按期而来。根据省教育厅要求,为全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组织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现将有关活动内容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我爱我,珍爱生命,助力成长”为主题,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和家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缓解因长期居家学习生活而造成的压力,营造和谐亲子关系,正确面对各种困惑,主动探求正确解决途径,以应对返校复学后的心理问题。

二、活动时间

5月25日-5月29日

三、活动内容

(一)上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

5月25日升旗仪式后,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通过班级微信群或qq群等转发我校心理咨询室老师录制的防疫心理调适的微课视频(微课视频已上传至班主任工作qq群,自行下载转发即可)。班主任需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在线引导学生观看并学习。

(二)展开一次“助力成长”家访活动

班主任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网络等形式,展开一次家访活动,向家长了解居家防疫期间学生的表情况,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有关教育安排,帮助家庭协调解决学生复学前的心理问题,并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三)展开一次“心语传递”师生恳谈活动

班主任组织学生对自己,同学和老师说一句心里话,分享居家生活体会和成长感悟,对今后生活的展望和寄语。尤其是毕业年级的班级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复学前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排查心理问题。

(四)开展一次“疫情让我成长”的主题班团会活动

5月29日下午13:00,班主任开展一次以“疫情让我成长”的主题班团会活动。让学生谈一谈对疫情期间居家学生生活的感悟,对抗疫事迹和抗疫人物的讨论与反思,总结在此次疫情中的体悟,同时帮助学生梳理返校复学后的心理准备,挖掘学生的正向心理资源,帮助学生关爱自己,促进理性成长。

四、活动要求

家庭安全教育感悟篇5

新学期新计划,作为幼儿中班教师为春季作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整体的教学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春季幼儿中班教学计划本学期咱们两位老师将会更加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归纳上学期的工作,吸取经验,反省不足,在新《纲要》和《园务计划》指导思想的引导下,以儿童为本,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学期初,咱们根据班级的实际状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共同讨论并制定了本学期具有本班特色的班务工作计划。

一、班级状况分析

(一)幼儿状况分析

我班现有幼儿30人,男孩15人,女孩15人。经过一年多的领悟和生活,孩子们在自我原有基础上都有了不一样程度的进步。咱们注重每个幼儿生活潜质的培养,如:系鞋带、扣扣子、拉拉练、整理床铺、掖衣服等。加强幼儿自我服务的同时并能简单的为他人服务逐渐构成了具有相对趋向的班级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缺点:

1、优势表现:

(1)个性发展较好。我班幼儿大多性格较开朗、活泼、乐群,能主动与人交往,也愿意用各种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在跨班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自信、活跃。

(2)好奇心强,乐于表现。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常常兴趣浓厚、发言踊跃。

(3)活跃、好动,喜爱参与体育活动。我班幼儿精力充沛,钟爱参加赛跑、攀登等户外游戏等,大部分幼儿身体动作较协调、灵活。幼儿总体体质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4)班级常规进一步完善。进入中班,我班幼儿的规则意识进一步增强,大部分幼儿能较好的听取老师的意见,控制自我的行为,遵守班级常规。

2、不足表现:

(1)我班有部分幼儿,他们在群众活动中注意力持续时刻短、自我控制潜质弱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教师针对他们的实际状况给予引导和教育。

(2)与操作活动中的活跃气氛相比,我班幼儿对于一些安静的活动兴趣不高。如,区角活动中,主动参与图书阅读的幼儿不多。同时,图书受损现象严重,一些幼儿阅读习惯较差。需要教师给予重视。

3、其它个别状况:

1、我班上学期有位新入园幼儿,交往潜质较弱、不能主动与人沟通。

同时,不愿主动参与群众活动。与其它幼儿之间的距离正逐步拉大。措施:进一步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和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足,同时,以情感入手,争取得到他们的信任,帮忙他们进到群众中来。

2、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活自理潜质发展尚慢,还不会自我穿脱衣服,进餐也需要老师给予帮忙。

这与其家长平时过多宠爱,包办代替过多有关。措施:在与家长沟通的同时,在班内用心鼓励他们自我动手,帮忙他们获得自我服务的成功体验,促进他们生活自理潜质的提高。

(二)家长状况分析

1、家园沟通进一步畅通

经过一年多的发奋,咱们老师已经得到家长们的认可和信任。日常透过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家长们也常常主动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的在园状况,听取老师的意见和看法。

2、家长教育观念仍有待提高

透过日常观察、和家长沟通,咱们了解到一些家长或是忙于工作、或是教育意识不强,对于孩子的日常教育仍有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如,将孩子完全交给祖辈教养;强迫孩子过早领悟认字、写字等文化知识。

总的来说,我班家长的总体水平较高,对于老师的工作也比较明白和支持,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向。

二、本学期培养目标

(一)身体发展(包括早锻炼、动作技能、生活卫生习惯、自我保护)

1、早锻炼逐月安排:

三月份:巩固队列练习,领悟新的课间操,养成坚持每一天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四月份:练习课间操,领悟踵趾小跑步。

五月份:选定“六一”节目,用心进行排练。

六月份:练习、巩固做器械户外,领悟跑跳步。

七月份:领悟踢踏步,增强早锻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的出勤率。

2、动作技能:

(1)鼓励幼儿用心勇敢地参加体育活动,不怕困难。

(2)跑步时曲臂迈大步,较灵活地控制跑步的速度和方向,上下肢动作较协调。

(3)领悟单手、双手向前上方用力挥臂掷物。

(4)探索多种户外器材的方法。

(5)学习并领悟使用简单的操作工具和材料,主动参加各种手工活动。

3、生活卫生习惯:

(1)简单、愉快地进餐,养成不挑食、不掉饭的良好习惯,领悟自我分发和收拾餐具,能主动饮水。

(2)继续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盥洗习惯,逐步学习并领悟自理大小便。

(3)引导幼儿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和鞋袜,将脱下的衣服整理好并学习并领悟自我整理床铺。

(4)学习并领悟收拾整理玩具物品,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不乱写、乱画。

4、自我保护:

(1)用心配合成人进行体检,并愿意理解疾病的防治和治疗。

(2)既学习并领悟“领悟保护自我不受伤害”也要注意不伤害别人。

(3)记住父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及电话号码,遇到危险知道呼喊求救。

(4)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标识,知道如何注意安全,懂得简单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二)认知发展(包括:科学、语言、艺术)

1、科学

(1)鼓励幼儿主动观察和探索周围常见事物,现象以及变化的简单规律,并从中体验到愉快。

(2)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周围常见事物,能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能发现事物或现象的差异和变化。(领悟简单的气象记录)

(3)感知声音和颜色的变化,沉浮等现象,有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4)初步了解沙、土、石等常见物质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5)明白这天、昨日、明天以及星期几的作用含义。

(6)活动游戏中,尝试领悟按一个难度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并进行计数练习。

(7)操作活动中,用各种材料进行简单的尝试和探索,并能根据某些现象大胆进行初步的猜想。

(8)用心参加小组讨论的探索,培养幼儿合作领悟意识和潜质,领悟用各种方法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方法。

2、语言

(1)主动运用语言与别人交往,大胆运用词汇,体验语言交流对自我的好处。

(2)愿意表达自我的各种感受和想法,钟爱探索提问,用心回答问题。

(3)钟爱读图书,能从阅读活动中体会到愉悦,愿意与别人交流自我的感受。爱惜图书,了解故事情节线索,引导幼儿认识页码。

(4)会复述故事,续编故事,领悟仿编故事。

(5)引导幼儿知道能从图书、电视、广播、口头交流等途径得到许多信息,从中获得知识、感受愉悦。

3、艺术

(1)进一步体验、探索和感知音乐的强弱与快慢,音调高低和音色。

(2)能发现并讲述周围生活中的完美事物,并能用多种形式大胆表现自我的感受与现象,并能创编简单舞蹈。

(3)更加熟练掌握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钟爱为乐曲伴奏,具备初步的协调配合潜质,逐步养成正确使用乐器,有序收放乐器的习惯。

(4)认识更多的美术材料,并领悟正确地使用它们,在活动中能体验成功感知愉悦感,乐于表现自我对事物的感受。

(5)领悟多种颜色混合使用的技巧,并能合理地装饰自我的画面。

(三)社会性发展

1、社会性认知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主要规则,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2)知道自我是中国人,认识国徽,学习并领悟普通话,知道市内的风景名胜。

(3)知道我国传统佳节的由来及好处,“三八”、“五一”、“六一”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我,感受节日的气氛。

(4)认识周围生活中简单符号和标号。

2、社会性情感

(1)引导幼儿持续用心愉快情绪,知道自我在长大,能做许多事情,知道自我有很多爱好和想法,并能大胆表达自我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幼儿选取活动主题,领悟制定活动计划,领悟谦让、轮流、分享,并能尝试解决有些及生活中出现的矛盾。

(3)乐于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乐意完成成人交代的任务。

3、社会性行为

(1)能按照正确的要求行动,初步了解并学习并领悟遵守幼儿园基本规则。

(2)不怕黑暗,不怕陌生人,遇到困难知道寻求帮忙,,自我能做的事自我做。

(3)能分清自我和他人的物品,不拿不是自我的东西,爱惜玩具、图书及日常用品,用后归还原处。

三、具体措施:

(一)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和本班的班务计划的要求,教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勇于创新,不断的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钟爱和关心幼儿,尊重幼儿,对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注意个别教育和随机教育,使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影响。

(三)班内三位老师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加强培养幼儿一日常规,根据每月、每周的教育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四)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拓展幼儿各方面潜质的发展。

四、家长工作:

(一)做好家园共育栏的定期更换工作,针对实际状况主动及时地与家长沟通、联系,交流教育心得。建立家庭与班级的联系机制,透过家园应对面、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宣传家教科学知识、指导方法、争取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配合。

(二)与家长经常持续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挑选贴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三)做好家访工作,听取家长合理的推荐,到达家园共育的目的与一致性。

(四)鼓励家长用心参加幼儿园里举办的各项活动,更好的了解幼儿的状况。

五、主题活动安排及资料

三月份:

1、组织幼儿与家长开展“我有多爱你”的主题活动。

2、能用语言向别人大胆表达自我的意愿与情感上的喜怒。

3、将数学也融入到幼儿生活和游戏中,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数学方法解决某些日常中简单的问题,如走楼梯时进行数数练习,找找咱们身上藏着的搞笑的数字,使幼儿明白数学的重要性。

从数学的趣味入手,加强个别指导,减少潜质差异。

4、重视环境创设的价值,根据探究主题,利用环境的互动作用,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参与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收集材料或将自我的观察和感受以绘画、照片等形式展示出来,增强幼儿观察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5、开始安排值日生,每日两名幼儿。

主要工作:整理玩具、检查学具、摆放杯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加强对幼儿生活各环节的管理,发奋做到保教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领悟习惯

6、领悟新的课间操,配合园里做好评估工作。

四月份:

1、开展“我对你说”“大树和小花”主题活动,利用家长资源,布置环境。

2、领悟控制自我的情绪,不正因一点小事就乱发脾气。

3、创设交流的机会,注重语言教育的内外部整合,在一日各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注意渗透幼儿语言潜质的培养。

结合英语教学使幼儿能听懂老师简单的生活用语和教学用语、能主动用英语向老师和他人问候。

4、用心参加教研组的领悟探讨活动,认真对待园内科学观摩活动,多听、多看、多想,汲取养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五月份:

1、开展“小鬼显身手”主题活动,让幼儿用心参与活动。

2、利用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随机进行安全教育,每次活动前提出要求。

与班上的同伴要友好团结,不随意说"我不和你玩"

3、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幼儿的情绪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正确的坐、行、走、书写姿势的培养。

4、选好“六一”节目,并用心排练。

配合园里做好“六一”演出活动。

六月份:

1、开展“本土文化民俗民情”主题活动,使幼儿了解甘肃兰州悠久的文化民俗。

2、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潜质,充分利用阳光进行日光浴。

鼓励性格较为安静的幼儿主动参与

3、多观察、了解幼儿的状况,经常进行分析与反思,做好随笔记录,并对自我的教育方法进行反思。

4、配合园里做好特色班汇报工作。

请家长来班级观看或参加活动,使家长以直观方式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资料及教育方法,直接看到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教师工作状况,增强与教师的相互了解,增进情感联系,也为扩大幼儿的社会接触带给了条件。

七月份:

1、认真观察幼儿的活动状况,避免不安全事故,树立安全意识。

2、帮忙家长构成良好的教育观,使其认同咱们的教育宗旨、教育形式和课程模式,并支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家庭安全教育感悟篇6

一、现存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审视:生态体验的缺失与诉求

近年来,尽管教育部门颁布了《中小学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文件,强调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也为此做了一些工作,但这一切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切实得到执行。学校除了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应急演习。教学过程中如果将安全知识与应急演习相结合,学生就会从小养成安全意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就能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应急演习本身是体验的一种方式。“体验可以使外界的客体真正进入生命,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使生命获得丰富。而且还可以在主客体的融合过程中引起主体产生情感、领悟,获得启迪、升华,从而生成意义。”[1]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安全教育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机械的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过程反映出来的一个问题是“以教师为中心”。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35分钟的安全教育课堂上,几乎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只有在小组讨论时才能勉强说几句,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干脆代学生回答。二是以随便收集到的材料为中心,只看到与此有关的教学内容,看不到讲授这些材料所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学生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依旧处于被动地位。

由于长期受工具理性的影响,小学教师的功利思想还非常严重。更多时候,安全教育课仅仅让学生了解有关安全知识的皮毛,小学生在安全教育过程中根本体验不到那种真正的内在的紧迫感。

“你是否喜欢学校的安全教育形式?”笔者随机对5所小学的60多名学生作了抽样调查,40多名学生的答案是“不喜欢”,占受调查总数的80%。受调查的中小学生反映,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一般为口头说教、黑板报提醒、标语等。

显而易见,这种注重知识取向、忽视个体体验的机械式灌输式教学不仅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而且还阻碍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不能顺利实现安全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外控式、工具理性的安全教育造成了学生生命与教育生活的疏离,消解了小学生的生命意义。要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就必须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安全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因此,生态体验的安全教育是回归安全教育的原点,超越安全教育的工具理性价值,帮助小学生找回失落的生命意义,克服工具理性安全教育危机,实现安全教育目的的必然抉择。

二、回归生态体验的安全教育:必然与必需

安全教育什么时候能变成小学生生命的内在需要?在什么情况下小学生能在安全教育中提升自我的生命意义?显然,以生态体验的安全教育丰富和发展小学生的生命体验,改善安全教育的教学状态,可能是解决问题的路径之一。体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不断的体验构成了人永不停息的生命,它使人不断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断实现对生命的超越和创造,是一种“内在于人的身体并改变人的身体存在形态的经验”[2]。

1.回归生态体验的安全教育是主客体统一的必然要求

安全教育的工具理性思维方式存在着无法克服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困境,造成了学生主体生命价值的丧失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疏离。要改变这一困境,就需要转变认识事物的视角,使学生从旁观者转为参与者,实现学生主体生命价值,实现主客体统一的思维转型。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思维规定存在进而控制存在的致思方式,它导致了“世界的祛魅”,使人类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机械化、同一化,导致人类生活产生巨大的危机。“海德格尔认为,人类走出危机的出路就是寻找一种非规定的思或存在之思,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历史命运。”[3]人类要想找到这样一种非规定之思,只有突破主客二分的根本规定,改变认识论的理解视域。在哲学认识论中,体验作为生命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主体通过自身直接的活动认识和把握客体,并把对客体的认识纳入主体的身心之中,通过主体的内心体察而内化为主体体认、把握自身存在和外部世界的一种认识方式,也就是说,在人的体验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是融通、统一的,而不是分立、对峙的”[3]。体验是一种非规定之思,亦是人把握自身与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消除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它倾听着、感受着、领悟着,在主客体统一性中经历着生命过程和周遭世界的变化”[3]。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体验的安全教育对于克服工具理性思维方式的危机,转变小学生角色的客体定位,实现小学生的生命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回归生态体验的安全教育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体验在人的生命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体验使我们的身体、存在和生活发生确定性的改变,这种改变在我们的生命过程和时间意识中留下痕迹,但却不能测量和规定它的准确意义”[2]。而教育“不仅关心人是否有知识,而且关心人是否有体验,关心人体验到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体验,以及如何感觉自己的体验”。[4]可见,体验带来了教育的返魅,以往的安全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安全认知发展,注重安全知识的累积,而忽视学生的生命体验,使安全教育成了一种外在于学生生命、“目中无人”的存在。随着教育由探求教育规律转向对教育意义的探寻,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的人文价值,关注生命化的教育。将人的生态体验寓于教育之中,既重视知识的积累,也不忽视人的生态体验,并在体验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这样的安全教育才是内在于生命、促进个体生命发展的教育。

当然,假如“没有个体对知识的内在体验,知识就很难被内化,个体的素质也就很难形成”。不过,“体验是在与一定经验的关联中发生的情感融入与态度生成,它是包含认知与非认知在内的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是心灵的感悟、经验的升华、生命力量的显现”[5]。由此可以看出,以生态体验的安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安全素养的提升,使安全教育生活成为学生收获快乐与幸福的生命追求。

三、回归生态体验的安全教育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中央教科所刘惊铎教授认为,生态体验论强调“体验者”做了什么。个体生存于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的冲突与和谐变换之中,这种存在状态对健康生命样态的养成具有基础性意义。体验者在三重生态冲突与寻求平衡的动态关系中发展体验者的潜能,逐步成为与自然界、社会和文化精神保持协调发展的生态因子。[6]在一个大的“体验循环”中,当体验者将自己置身局中,将对象之间或对象情境中的关系与自己发生了价值关联,并领悟到自己应当采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时候,又成为新的体验。[7]在此,借用他对生态的三重理解来说明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施。

1.重视安全教育的“自然生态”

人们在与环境共处中,以生态体验的方式认识和感受万物。在生态式体验的安全教育模式中,“自然生态”主要是指影响学生安全意识成长的外部环境。为此,学校需要努力创设真实的体验式安全情境,使学生在更具开放性、生动性、探索性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并内化安全知识,从而获得一种浸润式的影响。首先,创设与学生对话的有安全教育意义的硬环境。学生的安全认知带有形象性色彩,一个概念的形成需大量的直观形象积累,将刻板的安全教育知识蕴于生态环境中,让学生在观察与“悟”中激发主体性人格。为此,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学校可以用好每一座楼、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如,在墙上张贴以故事为主线的安全教育壁画,通过跌宕起伏的情境描绘,让置身于其中的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再如,将安全教育内容以漫画、消息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做成专栏或镜框,布置在操场围栏、楼梯等地方。学生在操场运动时,在走廊休息时,在上下楼时,在“自然”中“欣赏”接纳这些作品,也“自然”接纳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教育的价值与主体——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统一。其次,引导学生在生动鲜活的生存软环境中养成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心境和行为习惯。比如,科学老师讲到交通时,可以让学生画一幅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作为家庭作业上交,在批改时,告诉学生哪些路口比较危险,上学放学时要小心。在课上讲到雷击时,就应教学生如何防范雷击。历史老师可以讲述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告诉学生如何注意交通安全。信息技术课老师可以教育学生不轻易在网上公布个人信息和如何识别及过滤不健康的电子邮件。鲜活生动的“生态环境”中处处有安全教育,因此,安全教育就不仅仅是主讲安全教育课老师的事,只要是师长都有教育的义务。重视“自然生态”的安全教育要素,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成长为有安全意识的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倾心尽力的工作。

2.优化安全教育的类生态

“类生态”的安全环境涉及教师、同学及家长,形成学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生态体验式安全教育关系,以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学生之间互动。在学生“类生态”安全教育体验中,同伴之间的互动、信息交流效果显著。学校创造条件,形成“类生态”情境,让他们在判断和思考中摈弃错误行为,学习同伴成功避险的经验,吸纳为己所用,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如,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主题活动,如“消灭安全隐患”实践活动,“不安全环境意味着什么”讨论活动,办“班级安全小报”宣传活动等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沟通交流,从同伴互动中交换安全经验。其次,家庭成员之间互动。家庭也是学生成长的“类生态”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孩子安全成长的基本条件。孩子在家庭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家长的安全情感和安全标准吸纳入自身的心智中。然而,有些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小或工作忙,不太关注孩子的安全意识培养,不能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导致孩子漠视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家长必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创造生活化的、“自然”的、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让孩子的安全意识在“自然”中健康发展。最后,学校可以和家长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在上学放学的高峰期穿着特制的服装在校园周边巡逻,带领学生过马路。小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如果遇到麻烦,可以进入贴有志愿者标志的路边商店求助。

3.最终落脚于安全教育的内生态

安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内心安全意识的成长,内生态体验抓住了安全教育的根本,它关注学生个体内心安全感活动,重视在教育情境下通过其情感感受对实践活动的升华。这就意味着在组织上述的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和满足学生内心需求、情感及认知水平,努力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并由此“激疑拓展”,从而调动学生较深程度地参与活动,获得认识与情感的积淀与升华。首先,创设驱动学生体验式安全教育的情境。创设的体验情境要能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生活事例、表演体会、影视绘画等都可以成为情境创设的手段,社会上与学校里的热点、焦点问题也可以成为情境创设的内容。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这些事件就容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激疑拓展”。“激疑拓展”就是用不断激发疑问的方式拓展学生安全体验认知的思路,引导他们深入探讨活动或事件的内在实质,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教师创设情境,启发问题,通过激疑拓展,调动学生安全体验的主动性,可以将安全教育真正落脚于“内生态”。

总之,体验的不断深化意味着个体周围关系世界的扩展以及他对这种不断扩展因而也日益复杂的关系世界的融通性的提升。体验者对周围关系世界的融通性越强,照应周围关系的意识越强烈、智慧越高,其行为的理智性也就越高,最后从三重生态关系获得融通性领悟的时候,即达到了生态体验的境界。“生态体验”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安全教育之中,使学生在三重生态体验中形成与深化安全认知,强化安全意识,在行动中规范安全行为,进而达到安全教育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济良等.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孙利天.21世纪的哲学:体验的时代[J].长白学刊,2001(2).

[3]闫守轩,朱宁波.教师教育中的生命体验的缺失与回归[J].全球教育展望,2011(2).

[4]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

[5]辛继湘.教学价值的生命世界[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家庭安全教育感悟篇7

一、联系实际,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品德课是帮助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事物,辨知真假、善恶的重要途径,并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社会知识丰富的社会人。我们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社会,看他人、看自己;然后自己动脑思考,并把自己的感受发现与别人交流。课前,教师应该有目的地有要求的引导学生分组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生活实践活动,安排学生扮演小调查员、小记者,让学生亲自到社会去发现问题,辨别真假。课上学生积极参与思考的素材就很丰富了,上课就有了动力。如三年级(上册)12《家庭的记忆》一文中的“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先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采访,了解家庭过去的事,感受家庭的变化和发展。再如在教学《钱该怎样花》的时候就可以安排学生调查家庭成员想买的东西,并分析哪些是可以实现的,哪些是暂时不能实现的?想想为什么?学生通过调查分析他就会有自己的思想理解,对钱该怎样花就会有初步的认识。另外在教学《美丽的生命》时,我课前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寻找生命,记录它的样子,及自己的感受。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体会会更加具体,更加丰富。

二、品德课课程导入生活化

小学生的兴趣浓厚,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生事物表现出了超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教师就应抓住学生的兴趣浓厚的特点,帮助教学,效果显著。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获取新知识、认识新生事物、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氛围使他们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和最佳的状态,那么他们就会集中精力自觉地主动的去学习,主动的学习收到的效果比被动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如《美丽的生命》一课就可以从孩子们课前发现记录的生命入手,通过孩子们的交流讲解展示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拓展书本知识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社会。社会知识包罗万象,社会知识丰富多彩,社会知识千变万化。而书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又归宿于生活。而儿童品德的形成也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为此,品德课的教学应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教师要不断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关注学生新的兴趣与爱好,及时丰富和充实课程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让每节课都以兴趣为引导,切实走入学生的心灵。同时,教师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区和本校的课程资源,来丰富和关心教学内容,教师必须立足与于教学目标适当补充本乡本土的“活”材料和学生身边的“真”事,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改变过去那种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使教学与时俱进。教学的空间也不能仅限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区与社会延伸。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与各种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影响中受到教育,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更成熟的水平发展。以生活为中心的思品教育,可以让学生融入到家庭、社会,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上的力量。

四、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利用教材中的知识与创设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钻研,分小组讨论、填写,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思维得到拓展,视野宽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为教材中的问题,是新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使教材的功能得到了拓展,有利于对话、有利于开放、有利于实践、有利于探索、有利于使用地方性教材和实施校本课程,是儿童交流的乐园与沃土。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再是单纯的倾听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变成了参与者。并按照课本的主线,引导学生用大脑能选择,会判断,自己去操作、创造教材。甚至还可以引发道德问题,有的可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有的可激励学习方法,有的可着力提高生活技能;有的是对行动结果的再分析、再展示;有的是小组合作的结果,有的是全班“公约”……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让学生用书写、口头讨论、绘画或把实践活动时的活动照片、查到的各种图文资料进行剪贴等形式完成。从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发展思维。

六、安排课后实践活动,达到温故而知新

家庭安全教育感悟篇8

关键词:德育德育体系德育网络德育顽症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评价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双路中学原一年级173人,原二年级149人,原三年级165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25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双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调查结果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实验研究表明: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

2004年刚进入实验,学校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理论上。学校把我校的《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部内容复印,装订成简易小册,发给实验教师人手一份。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校还组织了多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

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3.抓反思重建。“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非常注重教师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养。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校实验指导小组及时发现和捕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并帮助其总结,形成案例或课题,开展个人特色项目的研究;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组内积极倡导经常性的集体反思和重建,并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确定新的课题研究,为德育课题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内容,学校各实验教师向学校课题组申报了14个子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学校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学校课题指导王贤银校长提出了“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教育思想。

三、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以全员育人为最高的目标。学校不断完善“健全网络——树立形象——升华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过程。德为人之魂。德育为立校之本。德育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一套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园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线”是:①校长——政教----班主任一一学生一条线;②校长——政教——文明岗——学生一条线;③校长——政教——班委会——学生一条线;④校长——团委——团员同学——学生一条线;⑤校长——教导处——科任教师——学生一条线;⑥校长——住管员——学生一条线;⑦校长——值周教师——值日教师、楼层值周教师——学生一条线;⑧校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一条线;⑨校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一条线;⑩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一条线。这个德育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觉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员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和风气。四、充实课题内容,探索德育举措

1、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

(1)结合我校实情,制定我校“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但我们共同认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学风,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校又开展了学风达标活动,让我校的班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结合校风学风整顿情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

针对校风学风整顿的状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我校学风达标活动正在实施当中,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我校的班风、学风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3)利用习会,学习我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

(4)加强班会课的研究,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殊群体。

1)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好,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为了生活,许多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这些孩子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为此,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

我校在校学生共463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为170人,占在校生的36.7%,个别班达到30人,占53.6%。

通过我校的课题组成员共同分析,一致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①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在教育过程中受社会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影响等多方面原因,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了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期望过高型等。

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孩子存在人格缺陷。如因贫穷带来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品质退化;因教育手段落后,信息闭塞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封闭的环境导致的视野狭窄,思想保守宿命。

2)配合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针对突出生、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化、管理、教育方案。

1、通过师生共同评定,确定突出生。通过调查,确定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

2、针对突出生的个性,做个别研究,对症下药。分析中学生的问题,也要像医生治病,诊断准确,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其实,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往往可在家长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俗语说的“有其子必有其父”。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陷入与事无补的窘境。问题的原因找准了,解决起来就能做到有针对性。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人人适用、一用就灵的绝招。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的情况(身体、心理、个性、思维等)都是有差异的。即使是一种好方法,不同的家长用于不同的学生身上,至少也要做一点因人而异的变动才能奏效。

3)联系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成长过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以便对症下药。

2)对特殊学生,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周五在校由班主任签名,反应该生本周在校情况,回家后由家长签名,说假期在家的学习及表现情况。

3)引导学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目标及措施,对上周的情况加以小结。一式两份,一份班主任签名,带回家与家长见面,家长签名,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家校联合,共同教育。一份上交政教处存档。

4)教给家长科学的育人方法,尊重理解与严格相统一,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不然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要引导孩子接触优秀的文艺作品,使孩子得到美好与享受,针对年龄观、审美观。和孩子共同制订新学期新打算,探讨如何交友问题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等。六、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

1、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较为实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利用习会时间,专心学习这些德育教材,然后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为期末一次性评价为月评,实行过程性评价。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及时调整不当之处。并制定《双路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素养评价表》。

3、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评后,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推选一位表现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表彰,同时推选一位表现进步大的同学一样作为文明标兵进行表彰。充分发挥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

4、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活动,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为全体学生发放《安全自救自护常识》;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了《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组织实施,在《远安民间文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征集采莲船唱词时将安全文明作为重点内容在“远安教育信息网”和师生中广泛征集。

七、延伸德育课题,促进教育发展。

家庭安全教育感悟篇9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在通过这门心理课的学习中,让我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有了转变。以前总觉得在心理方面上遇到问题时,去咨询老师就觉得会把自己当做一个心里不健康的人,说的通俗点就是会在心理上把自己当做一个病态人,所以排斥去心理咨询,但是现在,老师的讲解,让我认识到,去咨询心理老师真的是件很普通的事情,只是跟老师的一次心理交流而已。同时,老师的正确引导也使自己想问题不再很一根筋,明白了当你越是往一处钻牛角尖,就会无端给自己增加了更多的烦恼和郁闷。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想开点,笑一笑没什么事情大不了的。不能死抓着一点不放。就像手里的沙子,你攥的越紧,就失去的越多。看开了,好了点压力和烦恼,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同时,要消除子心理障碍,首先是自己这关要做好。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我们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让自己永远保持一个轻松的心。另外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我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如果自己开导不了自己,在要的时候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

  在学习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中,我很快乐,因为每个星期都能有几节课,可以完全把自己的烦恼抛开,跟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谈论下自己的心情,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时候,也会使自己原本郁闷的心情顿时开朗,想不明白的事情也会想开了。所以,真的是很受益匪浅。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生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2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通过这次心理班会,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比较大的认识。

  众所周知,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不健康的心理对人的身心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以下几个途径去消除我们的心理差距: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心理问题不容小视,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与此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3

  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使我重新认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已成为现在学校教育最棘手的问题,不良心理会对现代教学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来解决或消除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让教学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是从事研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前提。本人通过自身多年的从教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厌学、执拗、自我为中心、孤寂等几种。

  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内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内部主要是由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家庭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温床,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都来自家庭,家庭的氛围和家庭经济以及家庭成员的素质、态度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学习的压力。此外社会的冷漠和残酷促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家庭安全教育感悟篇10

关键词:德育活动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12-02

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正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营养素。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能使孩子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获得心灵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从而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让他们在火花的迸射中享受成长的快乐,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既是德育活动多样化的具体体现,又能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得到收获,在收获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亲情体验,感受幸福

开展“孝心献给父母,争当孝心小明星”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为爸爸妈妈洗洗脚,捶捶背,扫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教导学生在平常生活中不与父母长辈顶嘴,每天完成一个亲情行动,每个班级评选“孝心小明星”,并制定孝心公约:讲文明,懂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求上进,走正路,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逢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重感恩,能回报,让父母倾心。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给妈妈送祝福”、“我跟妈妈学做事”,“我让妈妈露笑脸”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到家人的关爱,学会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初步知道了哪些事能为家人添欢乐,要坚持做,悟出了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道理,营造了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体会到了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快乐。

二、友情体验,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号召同学之间手牵手,互帮助,同学之间结成互助小组,有同学有难题了,我来讲一讲,有同学有心事了,我来听一听,有同学有困难了,我来帮一帮……

三月的鲜花芬芳了你的名字,三月的小丽打湿了那首歌,每年三月我们开展三月学习雷锋活动,如今年我们开展“爱心募捐”活动,为学习“学习雷锋,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了完美的诠释,我们的孩子自发组织为单亲家庭的闫世强同学送来衣物,为家庭困难的唐永胜同学带来学习用品,更有同学拿出了自己积攒的零用钱、压岁钱为爸爸患重病的马成龙同学排解燃眉之急……

三、社会体验,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社会环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环境,是人文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小学生是在与他人交往中学习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和知识,实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因此对社会环境的学习和体验成为学生品德熏陶必不可少的内容。

遵循这一教育思想,我们的德育活动应该是贴近队员的生活实际,让德育与社会现状实行对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在感悟中实现理性的飞跃。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我们利用校园的空地,建立班级绿化承包园地,帮助认识劳动的意义,感受劳动的快乐。暮春三月我们组织学生翻土平整,铺膜播种,四五月为园中花草浇水、施肥、除草、治理病虫害,到了八九月,又忙着收集花籽,整理枯枝……另外我们学校学生家中大多种植棉花,每到九、十月份,到了棉桃吐絮收获采摘的时节,我们开展“谁是采摘小能手”评比活动,引导学生在双休日帮助父母采摘棉花,不仅帮助家长减轻的劳动负担,而且孩子们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决心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帮助父母做家务,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并时刻提醒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勤俭节约。

四、家校结合,体验共同成长的快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班主任实施的德育工作和家长的配合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除了学校,家庭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而社会是孩子们生活的土壤。

1.召开全校家长会,举行知识讲座,对家长进行培训,向家长宣传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特别是提示家长不要溺爱孩子,关心每个孩子身理、心理健康成长。

2.建立家校联系手册,传递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共同期待、探讨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寻求着培养孩子的有效途径。经常发放一些充满人文气息的《给家长的一封信》、《温馨提示》、《小喜报》、《家校联系》,提示家长关注、督促学生学习、安全、健康情况。

3.举办“家长开放周”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亲自和孩子听一节课,感觉学生的学习过程,给老师提出中肯的意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成长。

学校通过布置亲情作业,孩子们学会了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会了采用正确的方式向父母传递自己的情感,一张自制的贺卡,一句心灵沟通的肺腑之言,一次充满深情的捶背洗脚,一封充满激情的信……都成为孩子们感恩教师,孝敬父母的自觉行动。对感恩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德育工作做得好,家庭和谐了,社会也就稳定了。

五、兴趣体验,挖掘学生自身资源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周三的兴趣小组活动,让我们的孩子在舞蹈室内翩翩起舞,在阅读室内和伟人对话,在篮球场上你争我夺……并在每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组织开展“翰墨飘香,艺满校园”书画作品展,“快乐童年”舞蹈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活动,充分利用时尚、艺术的元素积极开展德育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充公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给童年生活留下美好回忆。今年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走上舞台用活泼的旋律,展示少年儿童的烂漫风采。一年级小朋友的诗歌朗诵《美丽的六月》拉开了庆六一活动的帷幕;三年级学生表演的诗朗诵《感恩的心》带着师生进入爱心世界;四年级德育音乐剧《守株待兔》让学生在欢度节日的同时牢记守株待兔不可靠,收获全凭勤耕耘;二年级表演的《歌唱王二小》和五年级表演的音乐剧《永远的映山红》将同学们带到了血雨纷飞的战争年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演出中高潮迭起,笑语不绝,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六、在文明礼仪活动中体验到快乐

结合学校开展的“五小”教育活动,即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将队会内容落实到实处,落实到各个班级,落实到人,从而使我校卫生环境,文明礼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校园广大,不见一个纸片;同学见到老师都会主动打招呼,真正使人感觉到了校园的书香。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德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凯,赵俊生.学校德育形式的多样化探究[J].甘肃教育,2012,21:22.